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病情说明指导书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诊治指南
推荐
1. 对孕周< 35周有早产危险的所有孕
妇应给与单疗程的产前倍他米松(倍他 米松12 mg, q24 h肌注×2次),包括 可能的早产、产前出血、胎膜早破或 任何导致早产的情况。此项治疗可明 显降低RDS发生率、新生儿死亡率、 脑室内出血及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 率(A级)
2. 胎膜早破早产的母亲,每6 h接受 红霉素500 mg可降低早产的危险 (A) 。 3. 因无证据表明保胎药物可改善预 后,因此在早产时可不使用。但临床 医生亦可考虑短期使用此类药物,以 保证产前皮质激素治疗和/或宫内转 运完成(A) 。
5s
10 s 15 s 20 s
25 s
30 s
40 s
50 s
对照组羊 第一分钟
Ingimarsson et al, Biol Neonate, 2000
气管内应用有放射标记物的PS
5s 10 s 15 s 20 s
25 s
30 s 40 s 试验组, 第一分钟
50 s
Ingimarsson et al, Biol Neonate, 2000
与beractant100mgkgberactant100mgkg相比较用相比较用200mgkg200mgkg固尓苏作为补救性治疗固尓苏作为补救性治疗可改善婴儿存活率可改善婴儿存活率如果患儿情况稳定应该尽可能缩短机械通气如果患儿情况稳定应该尽可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改为立刻或早期拔管应用时间改为立刻或早期拔管应用cpapcpap给予表面活性物质后应快速下调吸入氧浓度fio2以避免高氧血症峰值的出现因其与度脑室内出血ivh有关c尽管需每周肌肉注射3次连续4周应考虑肌肉注射给与维生素a此可减少bpd的发cpaprds对有rds危险的早产儿如胎龄30周未进行机械通气应开始使用cpap直至其临床状态明确d对已发生rds的早产儿应早期使用cpap并治疗性使用表面活性物质以减少机械通气因可减少气管插管应使用infantflow样的短双鼻塞装置而不是单鼻塞c除气管插管的早产儿使用至少6cmh2o的cpap以减少拔管后近期再插管a由于可提高存活率机械通气被用于呼吸衰竭患儿的治疗a所有通气方式均可造成肺损伤故应尽量缩短其使用一旦有可能应尽早拔除气管插管d因可增加bpd及pvl的风险应尽量避免低碳酸血症b拔除气管插管后小儿应继续接受经鼻cpap这样可减少再插管ards患儿在接受静脉青霉素或氨苄西林治疗前应常规进行血培养d这样可减少由早期gbs感染造成的死亡维持体温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
• 三、 临床表现 • 患儿常在生后6h内出现呼吸窘迫, 主要表现为:呼吸急促(>60次/ 分)、鼻扇、呼气呻吟、吸气三凹 征和发绀。若出生后12h后出现呼吸 窘迫,一般不考虑本病。本病通常 于生后2-3天病情严重,如生存3d 以上,且无并发症,肺成熟度增加, 可望恢复。
• 1.呼吸急促:是为增加肺泡通气量, 代偿潮气量的减少 • 2.鼻扇:为增加气道横截面积,减少 气流阻力; • 3.呼气呻吟:是因呼气时声门不完全 开放,使肺内气体潴留产生正压,防 止肺泡萎陷; • 4.吸气性三凹征:呼吸辅助肌参与的 结果,以满足增加的肺肺扩张压; • 5.发绀:是由于氧和不足,常提示动 脉血中还原血红蛋白>50g/L。
•
•
严重时表现为呼吸浅表,呼吸节律不 整、呼吸暂停及四肢松软。由于呼气时肺 泡萎陷,体格检查时可见胸廓扁平;因潮 气量小听诊呼吸音减低,肺泡有渗出时可 闻及细湿啰音。 随着病情的好转,由于肺顺应性的改善, 肺动脉压力下降,约30%患儿恢复期出现 动脉导管开放,分流较大时可发生心衰、 肺水肿。故恢复期的RDS患儿,其原发病 已明显好转,突然出现对氧气的需求量增 加、难以矫正和解释的代谢性酸中毒
糖尿病母儿(IDM)也易发生此病,是由于其 血中高浓度胰岛素能拮抗肾上腺皮质激素对 PS合成的促进作用,故IDM的RDS发生率比 正常增加5-6倍。PS的合成还受体液PH、体 温和肺血流的影响,因此,围生期窒息,低 体温,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和母亲低血压等 所致的胎儿血容量减少,均可诱发RDS。此 外,剖Biblioteka 产、双胎和男婴,RDS的发生率也 较高
• •
• • • • • • •
常用的外源性PS制剂 种类 制剂
天然制剂 人类PS Infasurf CLSE Curosurf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概述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又称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yaline membrane disease,HMD)系指因肺表面活性物质不足导致进行性肺不张,出生后不久即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青紫、呼气性呻吟、吸气性三凹征和呼吸衰竭。
主要见于早产儿,胎龄越小,发病率越高,胎龄37周者<5%,32-34周者为15%-30%,小于28周者为60%-80%.此外,糖尿病母亲婴儿、剖宫产儿、双胎的第二婴和男婴,RDS的发病率也高。
病因和发病机制一、病因本病是因为缺乏由Ⅱ型肺泡细胞产生的表面活性物质(PS)所造成,表面活性物质的80%以上由磷脂(PL)组成,在胎龄20~24周时出现,35周后迅速增加,故本病多见于早产儿,胎龄越小,发病率越高。
表面活性物质(PS)缺乏的原因有:①早产:小于35周的早产儿Ⅱ型细胞发育未成熟,PS生成不足;②缺氧、酸中毒、低温:均能抑制早产儿生后PS的合成;③糖尿病孕妇的胎儿:其胎儿胰岛细胞增生,而胰岛素具有拮抗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作用,延迟胎肺成熟;④剖宫产:因其缺乏正常子宫收缩,刺激肾上腺皮质激素增加,促进肺成熟,PS相对较少;⑤通气失常:可影响PS的合成;⑥肺部感染:Ⅱ型细胞遭破坏,PS产量减少。
二、发病机制表面活性物质能降低肺泡壁与肺泡内气体交界处的表面张力,使肺泡张开,其半衰期短而需要不断补充。
表面活性物质缺乏时,肺泡表面张力增高,按照公式P(肺泡回缩率)=2T(表面张力)/r(肺泡半径),呼气时半径最小的肺泡就最先萎陷,于是发生进行性肺不张、导致临床上呼吸困难和青紫等症状进行性加重。
其过程如下: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不足→肺泡壁表面张力增高(肺泡回缩力增高)→半径最小肺泡最先萎陷→进行性肺不张→缺氧、酸中毒→肺小动脉痉挛→肺动脉压力增高→卵圆孔及动脉导管开放→右向左分流(持续胎儿循环)→肺灌流量下降→肺组织缺氧更重→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纤维蛋白沉着→透明膜形成→缺氧、酸中毒更加严重,造成恶性循环。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诊疗指南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诊疗指南【NRDS诊断标准】(一).具有发病的高危因素:母孕期患有糖尿病、胆汁淤积、宫内感染、早产、胎膜早破超过24小时、宫内窘迫、剖宫产、产时窒息等。
(二).具有NRDS临床症状及体征症状:生后6小时内发生进行性加重的呼吸急促(>60/分)。
体征:(1)、发绀、鼻扇、吸气性三凹征和明显的呼气呻吟;(2)、严重时呼吸浅快,呼吸节律不整、呼吸暂停及四肢松弛;(3)、听诊可闻及双肺呼吸音减低。
(三)具有典型的胸部X线检查特征胸片特征性改变是判断NRDS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但不是早期诊断的必须条件之一。
NRDS胸片特征性改变包括:Ⅰ级:双肺透光度降低,呈毛玻璃样改变。
Ⅱ级:双肺透光度降低,见明显支气管充气征,心影及肋膈角清楚。
Ⅲ级:双肺透光度明显降低,见明显支气管充气征,心影及肋膈角模糊。
Ⅳ级:全肺透光度严重降低,呈“白肺”样改变。
(四)、辅助检查1、如果可能,应在生后1小时内抽取胃液做泡沫震荡实验。
2、在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前及治疗后检测血气分析3、尽快完成胸片检查,并在使用PS后6-12小时进行复查,必要时增加复查次数。
4、严重病例应当完善心脏彩超检查,以明确有无肺动脉高压及动脉导管未必。
5、积极完善血糖、乳酸、电解质、肝肾功等检测,了解患儿机体内环境状态。
【NRDS治疗】(一)、PS的应用1、胎龄<28周的早产儿都应接受表面活性物质预防性治疗(生后15 min内)。
2、如果新生儿在产房内需接受气管插管,或母亲未接受产前皮质激素治疗,则对胎龄>28周~<30周的新生儿应预防性使用表面活性物质对已患RDS或RDS高危的新生儿应尽早给予PS,以降低死亡率及肺气漏。
3.在有RDS进展的证据时,如持续需氧、需要机械通气或CPAP 6 cm H2O需氧浓度>50% ,应给与第二或第三剂表面活性物质。
4、对需从CPAP改为机械通气治疗的RDS患儿,应给与第二剂PS。
完整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诊疗规范
完整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诊疗规范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是由于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引起的,主要发生在胎龄<35周的早产儿,但晚期早产儿或足月儿也有可能发病。
该病的病理特征是肺透明膜,也被称为肺透明膜病(HMD)。
诊断方面,对早产儿、剖宫产新生儿、糖尿病母亲新生儿要随时注意可能发生RDS。
临床表现方面,早产儿出生后不久就会出现呼吸困难,先是呼吸增快、急促、鼻扇,呼吸60次/分以上,然后出现呼气性,吸气时出现三凹征,至生后6小时症状已非常明显。
病情会逐渐加重,继而出现呼吸不规则、呼吸暂停、发绀、呼吸衰竭。
听诊双肺呼吸音减低。
血气PaO2下降,PaCO2升高,BE负值增加,生后24-48小时病情最重,病死率高,能生存3天以上者肺成熟度增加,可逐渐恢复。
但不少患儿并发肺部感染或PDA,病情可再度加重,轻度病例可仅有呼吸困难、,而发绀不明显。
剖宫产新生儿发生RDS多见于足月儿或晚期早产儿,可在1-72小时发生呼吸困难,有些患儿先后有湿肺表现,呼吸困难逐渐加重,然后发生RDS。
X线检查方面,对发生呼吸困难的新生儿应立即进行胸片检查,随着病情进展需动态随访胸片。
根据病情程度可将胸片改变分为4级,分别为Ⅰ级、Ⅱ级、Ⅲ级和Ⅳ级。
鉴别诊断方面,GBS(B族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和重度湿肺需与RDS进行鉴别。
治疗方面,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应及时使用。
治疗时机要早期给药,一旦出现呼吸困难、,胸片提示RDS,立即给药,不要等到胸片出现严重RDS改变。
给药剂量:固尔苏一般每次使用100mg/kg左右。
对于严重病例,剂量可增加至100-200mg/kg。
XXX一般每次使用70mg/kg左右,首次可在40-100mg/kg。
给药次数:轻度病例一般只需要给药一次。
但应根据病情需要决定给药次数。
如果FIO2>0.4或MAP>8cmH2O才能维持正常血气,应重复给药。
持续气道正压呼吸(CPAP):轻度或早期RDS应尽早使用CPAP。
儿科学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NRDS)
2、 、 宫内窘 ① 宫内窘 , 儿 复苏时可见气道 ② 复苏时可见气道内 可闻湿啰 ③ 两 可闻湿啰 ④ X线 线 内 块阴 ⑤ 多发 过产儿
肤 甲 粪 ,
粪污
张, 气肿
七、治疗 原则 (一) 保温 供给营养 一 (二) 供氧 二 (三) PS替代疗法 三 替代疗法 (50—70mmHg) 6.7—9.3 1、供氧 PCO2维 、 kpa 40%O2 / 插孔 间断 氧气 2、纠 、 毒 功能, 5%NaHCO3 改 气功能, 代 1.4%浓度静 >6 浓
检查:双肺呼吸音减弱,早期听不到湿性啰音, 检查:双肺呼吸音减弱,早期听不到湿性啰 中晚期两肺可闻细小湿啰 本病属自限疾病( 中晚期两肺可闻细小湿啰。本病属自限疾病(三 天 )。 少数合并肺部感染和动脉导管未闭。 少数合并肺部感染和动脉导管未闭。 四、辅助检查 1、泡沫试验 抽胃液1mL 95%酒精1mL振荡15s,静放15 1mL加 酒精1mL振荡15s 15分 抽胃液1mL加95%酒精1mL振荡15s,静放15分 钟后,如沿管壁有多层泡沫表明PS多可除外NPDS PS多可除外NPDS。 钟后,如沿管壁有多层泡沫表明PS多可除外NPDS。 降低, 3%。 2、血气分析 PaO2 降低, PaCO2 升高 碱-3%。
(二) 循环系统症状 在缺氧和酸中毒时使肺内血管痉挛, 在缺氧和酸中毒时使肺内血管痉挛, 阻力加大使动脉导管和卵圆孔不能关闭, 阻力加大使动脉导管和卵圆孔不能关闭, 继续开放。 继续开放。 可抑制PS PS合成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 (三) 可抑制PS合成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 使细胞液体漏出,肺间质水肿, 使细胞液体漏出,肺间质水肿,纤维蛋白 沉着于肺泡内; 沉着于肺泡内;表面形成嗜伊红性透明膜 影响气体交换,加重缺氧和酸中毒。 影响气体交换,加重缺氧和酸中毒。
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治
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治1. 引言1.1 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概述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ARDS)是新生儿期肺部功能不全而导致严重呼吸衰竭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该病主要由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缺乏或功能障碍引起肺泡表面张力增加,肺泡塌陷,导致肺泡表面积减小,通气-血流匹配紊乱,肺泡无法充分进行氧合和二氧化碳排出。
其临床特点为急性进行性呼吸困难,氧合障碍,通常在出生后不久即出现。
NARDS的发病率逐渐增高,尤其是早产儿和低体重儿更容易罹患。
NARDS的主要病因包括胎儿期肺发育不良、早产、母婴感染、胎膜早破、窒息等。
流行病学数据显示,男婴发病率高于女婴,生长迅速、早产、胎宝宝、缺氧或感染等危险因素均与NARDS的发生相关。
对于早产儿、低体重儿和母婴感染阳性者应特别重视NARDS的防治。
早期诊断及干预至关重要,提高认识的同时也要加强预防措施,降低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率,减少其对新生儿健康的危害。
1.2 病因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NRDS)是新生儿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呼吸窘迫、过度通气和低氧血症等症状。
其病因主要与肺表面活性物质不足有关。
肺表面活性物质是一种脂质蛋白复合物,能够降低肺泡表面张力,保持肺泡的稳定性,防止肺泡塌陷。
在NRDS患儿中,由于肺表面活性物质的不足,导致肺泡过度收缩,引起通气不足和低氧血症。
除了肺表面活性物质不足外,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因还包括早产、母婴血型不合、高危孕妇接受胎儿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等因素。
早产儿由于肺泡未充分发育,肺表面活性物质的产生不足,更容易发生NRDS。
母婴血型不合则可能导致胎儿溶血,使肺泡受损,损害肺泡上皮细胞的发育。
高危孕妇接受激素治疗的胎儿可能会出现肺发育不全等问题,增加发生NRDS的风险。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吸气性喉鸣
由于呼吸道狭窄,宝宝在吸气 时出现喉鸣音。
呼气性呻吟
宝宝呼气时发出呻吟声,类似 猫叫声。
病因
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
其他因素
新生儿肺部发育不成熟,肺表面活性 物质分泌不足,导致肺泡萎陷、通气 障碍。
如宫内感染、遗传因素、剖宫产等也 可能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 有关。
早产
多数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在早 产儿,因为早产儿肺部发育尚未成熟 。
02
诊断与检查
诊断标准
呼吸困难
宝宝出现呼吸急促、呼 吸频率过快或过慢等症
状。
紫绀
宝宝口唇、指甲、皮肤 等部位出现青紫或发绀
。
血气分析异常
血气分析显示低氧血症 、高碳酸血症等。
X线胸片表现
胸片显示双肺透亮度降 低,纹理增多、模糊或
斑点状影。
必要的检查
血常规检查
了解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和 血小板等指标,排除感染和贫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 征
xx年xx月xx日
• 定义与概述 • 诊断与检查 • 治疗与护理 • 预防与注意事项 • 预后与康复
目录
01
定义与概述
定义
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RDS) :新生儿出生后不久出现呼吸困难、青紫等症状,需要机械 通气支持的疾病。
新生儿出生后,密切观察其呼吸频率、深度和节 奏,及时发现并处理呼吸困难的症状。
维持体温稳定
注意新生儿的保暖,维持体温在正常范围内,以 减少因体温过低引起的肺出血和呼吸困难。
3
喂养与液体摄入
根据新生儿的需要,合理安排喂养时间和量,保 证足够的营养和水分摄入,有助于呼吸窘迫综合 征的恢复。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够所致,即使在最小的早产儿也发现产前使用激素可改善
.
36
生后快速断脐受到质疑。早产儿一半的血容量储存在胎盘, 延迟30-45 s断脐可以增加8%-24%的血容量,特别是顺 产者。一篇包含7个研究的meta分析发现无论是否给予催 产素,延迟断脐都可以增加红细胞压积,减少新生儿后期 输血和脑室内出血的发生。
.
37
二、产房处理
2.复苏给氧应使用空氧混合仪控制氧气浓度.如果心率 正常,产房复苏要尽可能使用最低氧浓度。以30%的氧浓 度开始复苏是适合的,然后根据血氧监测仪显示的心率, 调高或调低吸人氧气浓度(B)。极早早产儿生后早期的血 氧饱和度正常值在40%-60%,生后5 min达到50%-80 %,10 min达到85%。产房处理要避免吸入高浓度氧(B)。
.
13
鉴别诊断
湿肺 B组链球菌肺炎 其他需要鉴别的疾病
青紫型心脏病 羊水吸入或胎粪吸入综合征 肺出血 自发性气胸膈膨升 膈疝等。
.
14
湿肺(TTN)
多见足月儿,系肺淋巴或/和静脉吸收肺液功能暂 时低下; 生后出现呼吸增快,但吃奶佳、哭声响亮及反应好; 重者也可有发绀、三凹征和呻吟等; 听诊呼吸音减低,可有湿啰音; 胸片显示肺气肿、肺门纹理增粗和斑点状云雾影, 常见毛发线; 一般24~48小时后症状缓解消失;
95%酒精1ml,振 多可除外RDS
荡15秒,静置15 无泡沫表明PS少可考虑为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
PS治疗前后的胸片比较
PS治疗前
PS治疗后
预防早产
加强高危妊娠和分娩的监护及治疗;对欲行剖宫 产或提前分娩者,判定胎儿大小和胎肺成熟度
促进胎肺成熟
对孕24~34周需提前分娩或有早产迹象的胎儿, 出生48小时前给孕母肌注地塞米松或倍他米松
预防应用PS
胎龄<30~32周的早产儿,力争生后30分钟内应 用若条件不允许也应争取24小时内应用
恶性 循 环, PPHN 加重气体 弥散障碍
正常肺病理
NRDS肺病理
进行性加重的呼吸窘迫 (12小时内)
呼吸窘迫
呼吸急促 鼻扇 吸气性三凹征 发绀 呼气呻吟
胸廓扁平 呼吸音减低
代偿潮气量减少
增加气道横截面积
减少气流阻力
呼吸辅助肌参与通气
满足增加的肺扩张压
提示还原血红蛋白高于50克/升
氧合不足
呼气时声门不 完全开放
PS替代疗法
适应症
已确诊的RDS或产房内防止RDS的预防性应用
PS 替 代 疗法
常用PS
天然型PS:Infasurf(牛肺,美国)、珂立苏(牛肺,中国)、 Curosurf(固尔苏)(猪肺,瑞典/意大利)
改进的天然型PS:Survanta
合成PS:Exosurf 重组PS:又称合成的天然型PS,目前已适用于临床,疗效较好, 如Surfaxin
汇报结束
谢谢大家! 请各位批评指正
RDS发病与年龄关系
胎龄 (wks) 28~30 31~32 33~35 >36
发病率 (%) >70
40~55 10~15
1~5
胎龄愈小,发病率愈高
发病率 (%)
100 80 60 40 20 0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病情说明指导书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情说明指导书一、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概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指短时间内(1周内),由严重感染、创伤、休克等各种肺内外致病因素所导致的以肺泡毛细血管损伤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
临床表现为呼吸窘迫、顽固性低氧血症和呼吸衰竭,肺部影像学表现为双肺弥漫渗出性病变。
病死率26%~44%,有效的治疗策略和措施是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的关键因素。
英文名称: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
其它名称:无。
相关中医疾病:喘证、暴喘。
ICD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暂无资料。
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不会遗传。
发病部位:肺脏。
常见症状:呼吸困难、顽固性低氧血症、呼吸衰竭。
主要病因:严重感染、创伤、休克等。
检查项目:体格检查、动脉血气、X线胸片、肺部CT、床旁呼吸功能检测、心脏超声Swan-Ganz导管。
重要提醒:ARDS的病死率为26%~44%,老年患者(年龄超过60岁)预后不佳。
临床分类:根据对肺损伤作用途径的不同,可以分为肺源性ARDS(直接肺损伤因素)和肺外源性ARDS(间接肺损伤因素)。
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病特点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因病因总述:临床上多种因素可造成ARDS的发生,分为直接肺损伤因素(肺源性ARDS)和间接肺损伤因素(肺外源性ARDS),前者指对肺的直接损伤,后者指肺外疾病或损伤通过激活全身炎症反应所产生的肺损伤。
ARDS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尽管有些致病因素可以对肺泡膜造成直接损伤,但是ARDS的本质是多种炎症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血管内皮细胞、血小板)及其释放的炎性介质和细胞因子间接介导的肺脏炎症反应。
基本病因:1、直接肺损伤因素(1)严重肺部感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及肺囊虫感染等。
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治
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治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ARDS)是一种常见的新生儿常见疾病,主要由于肺部未充分张开或表面活性物质不足所导致。
该症状通常在出生后的几个小时内出现,由于肺部功能不足,新生儿呼吸急促,出现呼吸窘迫症状,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
本文将着重介绍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一、诊断1. 临床表现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呼吸频率增快、呼吸急促、鼻翼扇动、胸廓呼吸、呼吸音减弱、氧合不良、发绀等症状。
患儿可能出现肺水肿、呼吸困难和发作性窒息等表现。
临床医生在诊断该病时应当注意观察患儿的呼吸情况,并综合其他临床表现进行诊断。
2. 实验室检查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动脉血气分析和 X 射线检查。
动脉血气分析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氧合不良和二氧化碳潴留的情况,而 X 射线检查则可以明确肺部的病变情况,如肺透明膜、弥漫性肺泡蛋白物质、肺水肿等表现。
3. 辅助检查除了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外,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还需要结合其他辅助检查,如 B 超、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以排除其他心肺疾病的可能。
二、治疗1. 呼吸支持治疗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首要措施是给予呼吸支持。
针对不同程度的呼吸窘迫,可以采用不同的呼吸支持手段,包括输氧、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等。
对于有条件的医疗机构,还可以采用肺复张疗法、高频通气、氧合治疗等手段。
2. 营养支持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常伴有代谢紊乱和营养不良的情况,需要及时给予营养支持。
根据患儿的情况,可采用胃肠营养、静脉营养等方式,确保患儿的营养供给。
3. 药物治疗针对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因和病情,还需要进行相应的药物治疗。
可以应用糖皮质激素、表面活性物质替代治疗、呼吸机辅助治疗等药物,以改善肺功能和促进病情的好转。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及护理
PS使用的注意事项
❖确诊后越早应用效果越好。 ❖通过气管插管滴入患儿气管内。 ❖滴入前要先充分吸痰。 ❖用复苏囊正压通气3~5 min,使之分布均匀。 ❖使用后6h内不吸痰。 ❖如病情需要,可重复使用1~2次,不超过
3~4次,重复使用间隔的时间至少为12h。
并发症治疗
并发PDA时,用布洛芬,若药物 不能关闭动脉导管,并严重影响心肺功能时, 行手术结扎;并发PPHN时,静脉用硫酸镁, 浓度小于5%。
III级NRDS:肺野透 亮度更加降低,心 缘、膈缘模糊
IV级NRDS:整个肺野 呈白肺,支气管充 气征更加明显
治疗要点
纠 正 缺 氧
替代治疗
❖维持酸碱平衡 呼吸性酸中毒以改善通 气为主,代谢性酸中毒用5%碳酸氢钠治疗。
❖支持治疗 保证液体和营养供给,但补液 不宜过多,以防止动脉导管开放。
❖焦虑(家长) 与患儿病情危重有关
气体交换受损
密切观察病情
严密观察病情,如心率、 血压、体温,特别是呼吸 频率、深度、节律及SPO2 变化,同时严密观察其口 唇、面色及四肢末梢有无 发绀,哭声等情况,并随 时进行再评估,认真记录 护理记录单,备好必要的 抢救药。
❖维持有效呼吸,保持呼吸道通畅 头罩给氧
❖诱发因素
1.早产
• 造成NRDS最危 险的因素,
• 胎龄<30W约有 50%发生,
• 主因肺表面活性 物质缺乏,
• 男婴比女婴易于 死亡
2.孕期糖尿病 3.剖宫产
• 胎儿血糖增高, • 在分娩未发 胰岛素分泌相应 动之前行剖 增加,胰岛素可 宫产,因未 抑制糖皮质激素, 经正常宫缩, 而糖皮质激素能 儿茶酚胺和 刺激PS的合成分 肾上腺皮质 泌,因此,糖尿 激素的应激 病母亲新生儿即 反应较弱, 使为巨大儿或足 PS合成分泌 月儿,仍可发生 减少 NRDS.
新生儿湿肺 病情说明指导书
新生儿湿肺病情说明指导书一、新生儿湿肺概述新生儿湿肺(wet lung of newborn)又称暂时性呼吸增快或暂时性呼吸困难,为早期新生儿呼吸窘迫的常见原因之一,是由于肺内液体吸收及清除延迟所导致,主要表现为出生后不久即出现呼吸困难。
本病为自限性疾病,一般2~3天症状缓解消失。
英文名称:wet lung newborn其它名称:新生儿暂时性呼吸困难、第Ⅱ型呼吸窘迫综合征、暂时性呼吸增快相关中医疾病:咳嗽、咳喘ICD 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暂无资料。
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不会遗传发病部位:全身常见症状:呼吸急促(>60次/分),甚至达到100~120次/分,轻者体温正常、吃奶佳、哭声响亮、反应好,重者可出现青紫、呻吟、拒乳及反应差主要病因:剖宫产儿,出生后肺泡充气扩张受限,孕妇产程中或新生儿出生后输液过量、脐带结扎延迟、胎儿接受胎盘或另一胎输血,动脉导管未闭、低蛋白血症检查项目:体格检查、血气分析、X 线检查重要提醒:本病属于自限性疾病,预后良好。
但重症患儿可出现低氧血症、呼吸性和代谢性酸中毒,甚至出现窒息。
临床分类:暂无资料。
二、新生儿湿肺的发病特点三、新生儿湿肺的病因病因总述:胎儿肺泡内含有一定量的液体,一般在出生后6小时左右肺液即可完全清除,但由于某些产科因素、孕母状态以及分娩方式的影响,可导致肺液吸收清除障碍,发生湿肺。
基本病因:1、剖宫产儿特别是选择性剖宫产儿,不仅缺乏分娩时的胸部挤压,更缺乏应激反应,儿茶酚胺浓度低下,使肺液潴留过多,更容易发生新生儿湿肺。
2、出生后肺泡充气扩张受限如围生期窒息、大量吸入羊水以及孕妇在分娩中使用大量麻醉镇静剂等。
3、其他因素如孕妇产程中或新生儿出生后输液过量、脐带结扎延迟、胎儿接受胎盘或另一胎输血,都会导致肺液清除延迟,引起新生儿湿肺。
动脉导管未闭、低蛋白血症也不利于肺液的吸收,从而导致新生儿湿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病情说明指导书一、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概述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of newborn,RDSN)也称为肺透明膜病,多见于早产儿,出生后不久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青紫、呼气性呻吟、吸气性三凹征,并呈进行性加重,严重者发生呼吸衰竭。
以机械通气和呼吸机治疗为主的呼吸治疗和危重监护技术,已经能够使90%以上的患儿存活。
英文名称: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of newborn。
其它名称:肺透明膜病、特发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相关中医疾病:喘证、暴喘。
ICD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暂无资料。
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不会遗传。
发病部位:肺脏,胸部。
常见症状:呼吸困难、青紫、呼气性呻吟、吸气性三凹征。
主要病因:PS(由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合成并分泌的一种磷脂蛋白复合物)缺乏。
检查项目:体格检查、血气分析、X线检查、超声检查。
重要提醒:通常在出生后24~48小时病情最重,病死率较高。
临床分类:暂无资料。
二、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病特点三、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因病因总述:PS(由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合成并分泌的一种磷脂蛋白复合物)缺乏是本病发生的根本原因。
基本病因:1、早产胎龄越小,PS合成及分泌量也越低,发生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几率越高。
胎龄<30周的早产儿,本病发生率高达70%以上;胎龄>36周的早产儿,本病发生率仅为1%~5%。
2、糖尿病母亲婴儿本病发生率比正常增加5~6倍,因为血中高浓度胰岛素能拮抗肾上腺皮质激素对PS合成的促进作用。
3、择期剖宫产儿分娩未发动时行剖宫产,缺乏正常子宫收缩,儿茶酚胺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激反应较弱,影响PS的合成分泌。
4、其他围生期窒息、低体温、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和母亲低血压等所致的胎儿血容量减少,均可诱发本病。
有研究发现,由于PS中SP-A或SP-B基因变异或缺陷,使其不能发挥作用,此类患儿不论足月还是早产,均易发生本病。
危险因素:暂无资料。
诱发因素:暂无资料。
四、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症状症状总述:PS(由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合成并分泌的一种磷脂蛋白复合物)缺乏是本病发生的根本原因。
典型症状:以呼吸急促(>60次/分)、呼气呻吟、青紫、鼻扇及吸气性三凹征(吸气时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出现明显凹陷)为主,并呈进行性加重,严重时表现为呼吸浅表、呼吸节律不整、呼吸暂停及四肢松弛。
轻型患儿可仅有呼吸困难、呻吟,而青紫不明显,经治疗后可恢复。
此外,选择性剖宫产患儿的临床表现与早产儿相比,起病稍迟,症状可能更重。
伴随症状:暂无资料。
病情发展:随着病情逐渐好转,由于肺顺应性的改善,肺血管阻力下降,约有30%~50%患儿于恢复期出现动脉导管开放,分流量较大时可发生心力衰竭、肺水肿。
故恢复期的RDS患儿,其原发病已明显好转,若突然出现对氧气的需求量增加、难以矫正和解释的代谢性酸中毒、喂养困难、呼吸暂停、周身发凉发花及肝脏在短时间内进行性增大,应注意本病。
若同时具备脉压差增大,水冲脉,心率增快或减慢,心前区搏动增强,胸骨左缘第二肋间可听到收缩期或连续性杂音,应考虑本病。
对于未使用PS的早产儿,若生后12小时出现呼吸窘迫,一般不考虑本病。
并发症:1、动脉导管未闭早产儿动脉导管组织发育未成熟,常发生动脉导管未闭。
患儿出现动脉导管未闭的几率可达30%~50%,常发生在恢复期。
发生动脉导管未闭时,因肺动脉血流增加致肺水肿,出现心力衰竭、呼吸困难,导致病情加重。
2、肺动脉高压由于缺氧和酸中毒,患儿易并发肺动脉高压,使病情加重,血氧饱和度下降。
选择性剖宫产胎儿与自然早产胎儿相比,更易并发肺动脉高压。
3、肺部感染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易发生肺部感染,使病情加重。
4、支气管肺发育不良长时间吸入高浓度氧和机械通气,造成肺损伤、肺纤维化,导致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5、肺出血严重者常发生肺出血,主要与早产、缺氧有关,常发生在病程第2~4天。
6、颅内出血主要与早产、缺氧有关,亦与机械通气治疗有关。
五、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检查预计检查:医生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血气分析、X线检查、超声检查。
体格检查:视诊可见胸廓扁平;听诊两肺呼吸音减低,肺泡有渗出时可有细湿啰音。
实验室检查:血气分析是最常用的检测方法。
pH和动脉氧分压(PaO2)降低,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增高,碳酸氢根减少,通常是本病的常见改变。
以往通过泡沫试验及测定羊水或患儿气管吸引物中L/S,用于评估肺成熟度,目前临床已极少应用。
影像学检查:1、X线检查具有特征性表现,是目前确诊本病的最佳手段。
两肺呈普遍性的透过度降低,可见弥漫性均匀一致的细颗粒网状影,即毛玻璃样改变;在弥漫性不张肺泡(白色)的背景下,可见清晰充气的树枝状支气管(黑色)影,即支气管充气征;双肺野均呈白色,肺肝界及肺心界均消失,即白肺。
2、超声检查彩色多普勒超声有助于确定是否存在动脉导管开放。
此外有文献报道,超声检查还有助于本病和湿肺相鉴别。
病理检查:暂无资料。
其他检查:暂无资料。
六、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诊断原则:医生主要根据病史、典型症状,结合X线检查、血气分析、超声检查等作出诊断。
在诊断过程中,需注意与湿肺、B组链球菌肺炎、膈疝等疾病进行鉴别。
诊断依据:1、病史多系早产、刮宫产儿,或有窒息史,孕母有糖尿病、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
2、症状出生后不久(一般6小时内)出现呼吸急促、呼气呻吟、青紫、鼻扇及吸气性三凹征,并呈进行性加重。
3、体征患儿呆钝,面色灰白或青紫,四肢松弛。
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呼气性呻吟及吸气性三凹征。
心率先快后慢,心音由强转弱,胸骨左缘可听到收缩期杂音。
呼吸频率60~100次/分钟或更快,呼吸节律不规则,间有暂停,两肺呼吸音减低,早期肺部啰音常不明显,以后可听到细湿啰音,叩诊可出现浊音。
肝脏可增大。
4、典型的X线表现早期两肺有细小颗粒阴影,最后两肺均不透明变白,伴有黑色支气管充气征。
5、血气分析pH和动脉氧分压(PaO2)降低,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增高,碳酸氢根减少。
6、超声检查可存在动脉导管开放。
鉴别诊断:1、湿肺又称新生儿暂时性呼吸增快,多见于足月儿或剖宫产儿,是由于肺内液体吸收及清除延迟所致,为自限性疾病。
生后数小时内出现呼吸增快(>60~80次/分),但一般状态及反应较好,重者也可有青紫及呻吟等表现。
听诊呼吸音减低,可闻及湿啰音。
X线检查显示肺气肿、肺门纹理增粗和斑点状云雾影,常见毛发线(叶间积液)。
一般2~3天症状缓解消失,治疗主要为对症即可。
2、B组链球菌肺炎是由B组链球菌败血症所致的宫内感染性肺炎,临床表现及X线检查结果有时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难以鉴别。
但前者母亲妊娠晚期多有感染、羊膜早破或羊水有异味史,母血或宫颈拭子培养有B组链球菌生长;患儿外周血象、C-反应蛋白、血培养等检查也可提示有感染。
此外,B组链球菌肺炎的病程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不同,而且抗生素治疗有效。
3、膈疝生后不久表现为阵发性呼吸急促及青紫。
腹部凹陷,患侧胸部呼吸音减弱甚至消失,可听见肠鸣音;X线检查可见患侧胸部有充气的肠曲或胃泡影及肺不张,纵隔向对侧移位。
部分患儿在产前即可被胎儿超声所诊断。
七、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治疗原则:本病治疗目的是保证通换气功能正常,待自身PS产生增加,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得以恢复。
机械通气和应用PS是治疗的重要手段。
对因治疗:暂无资料。
对症治疗:暂无资料。
急性期治疗:暂无资料。
放化疗:暂无资料。
物理治疗:暂无资料。
心理治疗:暂无资料。
中医治疗:暂无资料。
其他治疗:1、吸氧轻症可选用鼻导管、面罩、头罩或鼻塞吸氧。
2、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1)指征:吸入氧分数(FiO2)0.3,PaO250mmHg (6.7kPa)或TcSO290%。
(2)方法:鼻塞最常用,也可经面罩、鼻咽管或气管插管进行。
CPAP多适用于轻中度RDS患儿。
对于已确诊的RDS,越早使用CPAP,越能避免后续经气管插管呼吸机的应用。
3、常频机械通气(CMV)(1)指征:目前国内外尚无统一标准,其参考标准为:A、FiO2=0.56,PaO250mmHg(6.7kPa)或TcSO285%(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除外);B、PaCO260~70mmHg(7.8-9.3kPa)伴pH<7.25;C、严重或药物治疗无效的呼吸暂停。
具备上述任意一项者即可经气管插管应用机械通气。
近年来,由于PS普遍应用于RDS,使得机械通气参数较前降低、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缩短。
(2)并发症:呼吸机相关肺炎(VAP)、肺气漏(包括肺间质气肿、气胸、气腹、心包积气、纵隔积气、皮下气肿和空气栓塞)、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早产儿视网膜病、气道损伤等。
一般治疗:1、保温:放置在婴儿暖箱或辐射式抢救台上,保持皮肤温度在36.5℃。
2、监测:体温、呼吸、心率、血压和动脉血气。
3、保证液体和营养供应:液体量不宜过多,否则易导致动脉导管开放,甚至发生肺水肿。
4、纠正酸中毒。
药物治疗:1、PS替代疗法临床应用PS分为4类,即天然型PS、改进的天然型PS、合成PS、重组PS(目前已应用于临床,疗效较好),前三类为第一代PS产品,第4类为第二代PS产品。
(1)应用指征适用于已确诊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或产房内防止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
(2)使用方法①时间:对于胎龄较小和出生体重较低的早产儿,出生后最好立即给予PS,可预防RDS的发生或减轻RDS的严重程度;对于已确诊的RDS患儿,应立即给予。
对部分RDS仍在进展的患儿(如持续不能离氧,需要机械通气),需使用第2剂或第3剂PS。
②方法:药物(干粉剂需稀释)摇匀后经气管插管缓慢注入肺内。
(3)注意事项①使用前最好拍胸片确认气管插管的准确位置。
②因表面活性物质的黏滞,可发生气道阻塞,故在PS从呼吸道扩散到肺泡内之前,应用复苏气囊加压通气或适当增加机械通气的压力。
③应用PS后,当潮气量迅速增加时,应及时下调PIP及PEEP,以免发生肺气漏。
④预防性应用PS时,应避免因气管插管时间过长而发生低氧血症,甚至导致早产儿脑损伤。
2、关闭动脉导管(1)限制入液量,并给予利尿剂。
(2)吲哚美辛为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
前列腺素E是胎儿及生后初期维持动脉导管开放的重要物质,而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可减少前列腺素E的合成,故有助于导管关闭。
副作用主要有肾功能损害、尿量减少、出血倾向等,停药后可恢复。
(3)布洛芬为非选择性环氧化酶抑制剂。
有研究显示,布洛芬治疗动脉导管未闭与吲哚美辛具有同样的疗效,且不发生使用吲哚美辛的一些并发症,如减少肠系膜及肾脏血流,对肾脏的副作用更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