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研究方法中田野调查案例分析与评价

合集下载

人类学研究中的田野调查方法与数据分析

人类学研究中的田野调查方法与数据分析

人类学研究中的田野调查方法与数据分析人类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文化和社会行为的学科,而田野调查是人类学研究中最为重要的方法之一。

通过实地观察和深入交流,人类学家可以获得丰富的数据,进而进行数据分析,从而得出有关人类社会和文化的深刻见解。

本文将探讨人类学研究中的田野调查方法与数据分析的重要性和应用。

一、田野调查方法田野调查是人类学研究的核心方法之一,它要求人类学家亲自进入研究对象所在的社会群体中,进行实地观察和交流。

田野调查的方法包括参与观察、访谈、问卷调查等,通过这些方法,人类学家可以全面地了解研究对象的社会结构、文化习俗、价值观念等方面的信息。

1. 参与观察参与观察是田野调查中最为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亲身参与研究对象所在的社会群体,人类学家可以深入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等方面的信息。

在参与观察中,人类学家需要尽可能融入研究对象的社会环境,与他们建立信任和友好的关系,以便获取真实可靠的数据。

2. 访谈访谈是田野调查中的另一种重要方法。

通过与研究对象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人类学家可以获取他们的观点、经验和感受等信息。

在访谈过程中,人类学家需要灵活运用不同的访谈技巧,例如开放式问题和深入追问,以便获得更加详细和全面的数据。

3. 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是一种常用的量化研究方法,它可以帮助人类学家收集大量的数据,并进行统计和分析。

通过设计合适的问卷,人类学家可以了解研究对象的人口统计学特征、意见偏好等方面的信息。

在进行问卷调查时,人类学家需要注意问题的设计和样本的选择,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代表性。

二、数据分析田野调查获得的数据需要进行分析,以便从中提取有关人类社会和文化的深刻见解。

数据分析是人类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可以帮助人类学家发现规律、解释现象,并构建理论框架。

1. 质性数据分析质性数据分析是人类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通过对田野调查中获得的文字、图片、录音等非结构化数据进行整理和分类,人类学家可以发现其中的模式和主题,并从中提炼出有关人类社会和文化的深层次理解。

社会人类学中的田野调查研究方法和实践

社会人类学中的田野调查研究方法和实践

社会人类学中的田野调查研究方法和实践社会人类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文化和行为的学科,田野调查是该领域的核心方法之一。

通过深入观察和参与研究对象的生活,田野调查方法帮助研究者理解和解释不同社群的文化差异、社会结构和互动方式。

本文将探讨社会人类学中的田野调查方法和实践,并讨论其在研究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一、田野调查研究方法1.选择研究对象在进行田野调查时,研究者首先需要选择适合研究的对象。

这可能是一个社群、一个族群、一个组织、一个社会角色等等。

选择对象时,研究者需要考虑其对于研究问题的相关性和代表性,并在实践中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协商。

2.数据收集在田野调查中,数据收集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研究者通常会采取多种方法,包括参与观察、深度访谈、问卷调查、文献研究等。

通过多样化的数据收集方法,研究者可以获得全面和准确的信息,从而更好地理解研究对象。

3.参与观察参与观察是社会人类学田野调查的重要方法之一。

研究者通过在研究对象中的直接参与,观察并记录社会互动、行为模式、文化习俗等。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获得真实的观察数据,还能够理解研究对象的内在动机和价值观。

4.深度访谈深度访谈是研究者与研究对象进行开放式、深入交流的方法。

通过访谈,研究者可以了解研究对象的个人经历、观点和情感,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分析。

在访谈过程中,研究者需要保持中立和开放的态度,避免主观偏见的影响。

5.文献研究文献研究是对已有资料和文献进行系统分析和整合的方法。

通过研究相关的书籍、学术文献和档案资料,研究者可以获得对于研究对象的深入理解,并将其与实地调研的数据相结合,从而形成更加全面和准确的研究结论。

二、田野调查实践1.尊重和参与在进行田野调查时,研究者应该尊重当地社群的文化和价值观,以及研究对象的个人隐私。

同时,研究者也应该积极参与社群的活动,与研究对象建立互信关系。

只有真正融入社群,研究者才能更好地了解和把握当地社会的真实面貌。

2.倾听和观察田野调查强调的是对于当地社群的真实观察和倾听。

田野调查对策分析报告

田野调查对策分析报告

田野调查对策分析报告田野调查对策分析报告田野调查是一种基于现场实地观察和数据收集的方法,用于获取原始和真实的信息。

田野调查对策分析报告可以帮助决策者更好地了解和应对问题,提供有效的决策依据。

首先,田野调查对策分析报告应明确研究目标。

研究者应确定研究的主题和重点,并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

例如,如果调查的是农村地区的农业发展问题,目标可以是了解农民的种植方式和生产状况,以及他们面临的困难和需求。

其次,田野调查对策分析报告应制定调查计划。

研究者应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和工具,如问卷调查、访谈或观察等。

同时,需要确定调查的时间和地点,并制定详细的调查计划和行动步骤。

这样可以确保数据收集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然后,田野调查对策分析报告需要进行数据收集和整理。

研究者应在田野调查过程中收集相关的数据和信息,如观察记录、访谈笔记和问卷调查结果等。

在收集数据后,需要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类,以便进行后续的分析和解读。

接着,田野调查对策分析报告应进行数据分析和解读。

研究者可以使用统计分析方法或定性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以了解数据的特点和趋势。

在分析的过程中,需要根据研究目标提炼出有针对性的结论和建议,并将其与相关的理论和背景知识相结合。

最后,田野调查对策分析报告需要撰写最终的报告,并进行交流和分享。

报告应包括研究的背景和目标、调查方法和过程、数据分析和结论以及建议等内容。

同时,研究者还可以通过会议、论坛或文章等形式进行交流和分享,以获得更多的反馈和启发。

总之,田野调查对策分析报告是一种有效的决策支持工具,可以帮助决策者了解和解决问题。

在制定田野调查对策分析报告时,研究者应明确研究目标、制定调查计划、进行数据收集和整理、进行数据分析和解读,并最终撰写报告和分享结果。

这样可以确保田野调查对策分析报告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田野考察方法的新运用——研究报告

田野考察方法的新运用——研究报告

田野考察方法的新运用——研究报告近年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科学研究领域的拓展,田野考察这一传统的研究方法也在不断发展和更新。

作为一种具有广泛应用价值的研究手段,田野考察在实践中也不断推陈出新,不断刷新着我们对其运用的认识和体验。

本文将以研究报告为例,从田野考察的角度出发,探讨其在当前研究领域中的新运用和发展。

一、田野考察的基本概念和方法田野考察是一种以实地观察和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其着眼点在于通过实地走访、实地采集数据等手段,对研究对象进行深入的调查和研究。

在研究中,田野调查主要发挥以下三个方面的作用:1、数据采集。

在田野调查中,我们可以通过实地访问、实地观察、人物采访等方式进行数据采集,这样可以让我们对研究对象的特征、行为和生活方式等信息进行全方位的了解和掌握。

2、数据验证。

在田野调查完成之后,我们还可以通过实地观察和深入的访谈等方式进行数据验证,以确保所采集到的数据具有可靠的可操作性和可重复性。

3、数据比较。

在田野调查的过程中,我们还可以使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将研究对象与其他相关对象进行比较,以更好地理解研究对象的真实情况。

总之,田野考察是一种基于实地调研和数据采集的研究方法,其核心特点是切实可行并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二、研究报告中的田野考察应用实例在实际研究中,田野考察已经被广泛应用在不同的领域中。

这其中,研究报告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应用场景。

下面将从具体的案例出发,介绍研究报告中田野考察的具体应用方法和效果。

案例一:基于田野考察的新产品调研来自一家国内知名电子产品公司的调研报告显示,该公司一款新型便携式电子产品近期推出,将会拓宽公司的产品线,并且起到一定的市场占有率提升作用。

但是,在新产品推向市场之前,公司需要对该产品进行一次全面的调研,以确保该产品能够顺利上市并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在这样的背景下,公司成立了一个专门的调研小组,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一次基于田野考察的大规模调研活动。

具体来看,该调研活动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实地拜访。

田野调查案例

田野调查案例

田野调查案例:研究大学生对社交媒体使用习惯的影响1. 案例背景社交媒体在当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

特别是大学生群体,他们是社交媒体的主要用户之一。

然而,社交媒体的使用习惯对大学生的学习、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等方面可能产生积极和消极的影响。

本案例旨在通过田野调查研究大学生对社交媒体使用习惯的影响,并探讨可能的解决方案。

2. 案例过程2.1 研究目标和问题设定研究目标:了解大学生对社交媒体使用习惯的现状以及其可能带来的影响。

问题设定: 1. 大学生每天花费多少时间在社交媒体上? 2. 社交媒体使用频率与学业成绩是否存在相关性? 3. 社交媒体使用对大学生人际关系有何影响? 4. 社交媒体使用是否会导致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增加?2.2 研究方法和样本选择研究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田野调查。

样本选择: - 抽取3所不同类型的大学,分别为985高校、普通本科院校和职业技术学院。

- 从每所大学中随机选取300名大学生作为研究样本。

2.3 数据收集与分析1.设计问卷:编制一份包括社交媒体使用频率、学业成绩、人际关系满意度和心理健康状况等方面的问卷。

2.发放问卷:通过线上和线下两种方式发放问卷,并确保样本的多样性。

3.深度访谈:选择部分问卷回收较高的学生进行深度访谈,探索社交媒体使用背后的原因和影响机制。

4.数据分析:使用统计软件对问卷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和因子分析等。

2.4 结果呈现与解释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得出以下结论: 1. 大学生平均每天花费2-3小时在社交媒体上,其中以微信、QQ和微博最为常用。

2. 社交媒体使用频率与学业成绩呈负相关,使用时间越长,学习成绩越低。

3. 社交媒体使用对大学生人际关系有一定影响,既可以增加社交圈子,也可能导致孤立感和沉迷。

4. 社交媒体使用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有一定关联,过度使用易导致焦虑、抑郁等问题。

2.5 结果讨论与解决方案基于以上结果,讨论以下解决方案: 1. 提高大学生对社交媒体的自我管理能力,合理分配时间并避免过度沉迷。

教学研究中田野调查法的应用及其反思

教学研究中田野调查法的应用及其反思

教学研究中田野调查法的应用及其反思
一、什么是田野调查法
田野调查法是一种古典的调查方法,它重在实地调查,建立关系,搜集可靠的信息。

它以实地观察为主,结合参话、采访、实验等进行研究,借助于几何图形、地形图等附件材料进行支持,用描述性研究性来解决客观现象及其社会改变规律的问题。

二、田野调查法在教学研究中的应用
1.用于科学教学研究。

采用田野调查法,能够深入到课堂实际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收集、分析和研究实际教学活动的各种信息,及时洞察活动过程中的问题,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2.用于教学实证研究。

采用田野调查法,可以收集来自教学现场、学校和社会的信息以及教师、学生和家长的反馈,通过多种维度的观察,深入地研究课堂教学活动的实际情况,分析实施教学改革对学生学习结果、学习过程以及学习环境的影响,以及教师教学质量的变化情况,兼有客观的研究,系统的提供可操作的方法,有助于在实际教学中取得更大的成效。

三、田野调查法的反思
1.定位不清晰,研究局限性大。

有时候,采用田野调查法进行研究时,由于对研究对象以及其背景信息和调查内容的定位不够明确,很容易导致研究局限性大,无法真正反映出各级主体之间的行为和相互关系。

2.实际效果不显著。

田野调查活动可能因为调研物质投入不够、调研计划规划不够完善或者研究者的研究局限性等因素,导致研究的实际效果不尽人意。

因此,在实施田野调查法时,我们要进行全面细致的规划,清晰定位研究目标,同时也要加强研究者的实践能力,以提高研究的实际效果。

田野调查报告

田野调查报告

田野调查报告田野调查报告是一种社会学研究分析方法,常用于了解社会现象、探究社会问题,获得社会数据等。

通过对现场的实地调查和数据统计分析,可以深入了解社会现象背后隐藏的规律和原因,获取更全面的信息。

一、背景介绍本次的田野调查对象是一家位于城市边缘的小型企业,主要业务是销售文具和办公用品。

该企业成立于十年前,由一名创业者创办。

经过多年的发展,该企业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企业体系,并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为了更好地了解这家企业的发展情况和市场竞争力,我们选择了田野调查这种方法进行研究。

二、调查方法1、实地观察田野调查的一项基本方法是实地调研,我们深入该企业的生产制造车间、仓库、办公室等各个部分进行了详细的实地观察。

通过观察,我们了解到该企业生产制造的过程和销售渠道。

2、深度访谈针对该企业的经营状况、市场销售情况等问题,我们采取了深度访谈的方法,了解员工的工作态度、管理模式、产品质量等信息。

在访谈中,我们向企业相关老板、管理人员和员工提出了关于企业发展和市场竞争等的问题,掌握了企业的运营模式和市场推广策略。

3、问卷调查我们还通过发放问卷的方法,向该企业的客户和潜在客户收集了相关信息。

问卷主要包含了客户对企业产品质量、价格以及售后服务等的评价,通过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了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劣势。

三、调查结果1、市场竞争分析在采访中得知,该企业主要客户群是小学、初中和高中的学生、教师和家长,同时还有一些企事业单位的采购需求。

在观察中发现,公司生产的产品以价格低廉、样式新颖、质量可靠为主要特色,且主要销售通过互联网和线下两种方式展开,以互联网渠道为主。

而且该企业在市场中拥有自己的品牌和形象,得到了一定的口碑和信任。

但是该企业面临着同类市场竞争激烈的形势。

同类产品的价格比他们更低廉;其他文具企业通过市场推广,产品包装和广告宣传等手段提高企业知名度;线下渠道比网上售卖更有亲和力,更容易得到客户信任。

因此,该企业市场竞争力不容乐观。

法社会学田野现场观察的思考

法社会学田野现场观察的思考

06
结论:田野现场观察的价值与 意义
对法社会学研究的贡献
1 2
提供实证数据
田野现场观察能够直接获取关于法律实施、法律 与社会互动的第一手数据,为法社会学研究提供 实证支持。
揭示法律与社会的关系
通过观察法律在实际生活中的运行情况,理解法 律与社会、文化、经济等方面的互动关系。
3
挑战传统理论
田野观察往往能够发现传统理论难以解释的现象 ,从而推动法社会学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法社会学田野现场观察的思 考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田野现场观察的基本概念 • 田野现场观察的方法与技巧 • 田野现场观察的应用领域 • 田野现场观察的案例分析 • 田野现场观察的挑战与展望 • 结论:田野现场观察的价值与
意义
01
田野现场观察的基本概念
定义与特点
定义
田野现场观察是一种通过深入到 研究对象的生活环境中,直接观 察、记录和分析其社会行为、文 化现象和互动关系的研究方法。
社会变迁与法律发展
通过观察社会变迁过程中法律的变化 和调整,研究法律与社会发展的相互 影响。
社会学研究领域
社会结构与分层
01
通过观察不同社会群体的生活状态和互动关系,研究社会结构
和分层现象。
社会运动与群体行为
02
观察社会运动和群体行为的产生、发展和影响,探究社会运动
的规律和机制。
跨文化比较研究
03
案例三:少数民族习惯法的法社会学研究
01
02
总结词:少数民族习惯 法是法社会学研究的重 要领域之一,通过田野 现场观察,深入了解少 数民族习惯法的实际情 况和特点,为保护少数 民族文化和发展民族地 区经济提供理论支持和 实践指导。

田野调查报告分析

田野调查报告分析

德宏州陇川县景颇族社会变迁田野调查报告一、前言我于2012年2月27日至3月12日在德宏州陇川县做了为期14天的田野调查,此次调查是为了配合我的导师高登荣教授教育部课题:回访与新探——对梁钊涛先生1963年滇西民族调查的再研究。

再研究,通常是对他人的调研点进行重新调查研究,也就是在他人原先的调研点做田野工作,以期与先行研究进行学术对话。

简单而言,所谓人类学再研究就是一位人类学者对另一位人类学者先前的田野工作点展开的重新研究。

目前,中国著名的人类学/ 社会学田野工作点, 如江村、西镇、凤凰村、南景村等, 几乎都已经有人做过再研究或追踪研究。

此次对滇西民族调查的再研究,可以帮助我们直接延续田野工作点的学术生命,对滇西少数民族文化变迁研究的重要视角搜集到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对我们研究滇西少数民族的专家和学者提供参考依据。

二、背景资料景颇族起源于青藏高原北部,传说为“木转省腊崩”(今青海省日月山一带),其先民属氐羌,唐代,其先民以“寻传蛮”、“高黎贡人”见诸于汉文史籍,自元、明、清至新中国成立前,又先后出现了“峨昌”、“蔗些”、“野人”等名称。

新中国成立后,经民族识别,确定为“景颇族”。

景颇族主要有四个支系,即:景颇、载瓦、勒期、浪峨,景颇支系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景颇语支。

景颇族是云南独有民族之一,景颇族主要聚居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境内。

其余的景颇族人口散居于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片马、岗房、古浪、临沧的耿马佤族自治县等地。

“德宏”是傣语的音译,“德”为下面,“宏”为怒江,意思是“怒江下游的地方”,位于中国云南省西部。

“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傣族人民在这里生长。

密密的寨子紧紧相连,那弯弯的江水啊碧波荡漾……”这首半个多世纪以来传唱大江南北的经典名曲,吟唱的就是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德宏是一个神奇美丽的地方,这里山清水秀、物产丰富。

全州辖瑞丽、芒市、陇川、盈江、梁河5县市,总面积11526平方公里,总人口118万人,北、西、南三面均与缅甸接壤,国境线长503.8公里,是我国通往东南亚、南亚的黄金通道,是中国对南亚开放的前沿。

有效运用田野调查法进行问题分析与解决方案的深入了解

有效运用田野调查法进行问题分析与解决方案的深入了解

有效运用田野调查法进行问题分析与解决方案的深入了解田野调查法是一种通过实地观察、直接访谈和亲身体验等方式,深入了解问题的研究方法。

它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复杂的问题,为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本文将介绍田野调查法的基本原则和步骤,并通过实际案例展示其在问题分析和解决方案中的应用。

一、田野调查法的基本原则田野调查法作为一种研究方法,有以下几个基本原则:1. 直接观察:田野调查法要求研究者亲自到现场进行实地观察,通过直接观察和感受,获取真实的信息和数据。

2. 实地访谈:研究者与被研究对象进行面对面的访谈,获取他们的真实想法和意见。

这种访谈可以深入了解问题的本质,为解决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参考。

3. 进行比较:田野调查法要求研究者进行多个现场或对象的比较,以便揭示问题的特点和规律,并为解决方案提供多个选项。

二、田野调查法的步骤1. 研究目标设定:在进行田野调查前,明确研究的目标和问题,明确需要解决的具体难题。

2. 调查计划制定:根据目标和问题,制定田野调查的详细计划,包括调查地点、调查对象、调查时间等。

3. 田野调查实施:按照调查计划,到达调查地点,与被调查对象进行面对面的观察和访谈,记录所得信息和数据。

4. 数据整理与分析:整理和归纳所得的信息和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找出问题的本质和原因。

5. 结果呈现与方案制定:根据分析结果,呈现调查报告,并制定合理可行的解决方案。

三、田野调查法在问题分析中的应用以某企业生产线优化为例,通过田野调查法进行问题分析。

1. 直接观察:研究者亲临现场,观察生产线的每个环节,记录工人操作的细节和问题。

2. 实地访谈:与工人、工程师等进行面对面的访谈,了解他们对生产线问题的看法和建议。

3. 进行比较:通过观察和访谈,比较不同工人、不同操作的差异,寻找问题的共性和特点。

通过田野调查,研究者发现生产线存在工人操作不规范、设备老化等问题,给生产效率带来一定的影响。

四、田野调查法在解决方案制定中的应用基于田野调查的结果,制定解决方案如下:1. 培训与指导:加强对工人的培训与指导,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和操作规范性。

田野调查经典案例

田野调查经典案例

田野调查经典案例
田野调查也称为实地研究,是一种深入到研究对象的生活背景中进行长期的观察、访谈和体验,以了解其社会文化背景和行为方式的研究方法。

以下是一些经典的田野调查案例:
1. 玛格丽特·米德的人类学调查:玛格丽特·米德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人类学家之一,她的调查主要集中在南太平洋的岛屿和非洲的埃塞俄比亚。

她的调查结果对人类学、社会学和心理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贝特森的北美洲原住民文化调查:贝特森是20世纪初的一位著名人类学家,他对北美洲原住民的文化和传统进行了深入的调查。

他的调查结果对人类学和民族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3. 摩尔根的澳大利亚原住民文化调查:摩尔根是19世纪的一位著名人类学家,他对澳大利亚原住民的文化和传统进行了长期的调查。

他的调查结果对人类学和民族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 马林诺夫斯基的特罗布里恩群岛调查:马林诺夫斯基是20世纪初的一位著名人类学家,他对太平洋上的特罗布里恩群岛进行了深入的调查。

他的调查结果对人类学、社会学和语言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 弗洛伊德的个体心理学调查:弗洛伊德是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一位著名心理学家,他对个体心理进行了深入的调查。

他的调查结果对心理学、精神分析和文化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些田野调查案例都涉及到了对特定地区或文化的深入研究和了解,通过对这些地区或文化的调查,研究者们可以了解其社会、文化、历史背景以及人们的行为方式和心理特征,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田野调查报告

田野调查报告

田野调查报告田野调查是一种实地考察的方法,可以用来了解某一问题、现象或情况。

它是科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可以帮助研究者更深入地了解研究对象并作出更准确的结论。

以下将列举三个案例来说明这一方法的应用。

案例一:社区科学社区科学是一种田野调查方法,旨在让社区居民参与到科研过程中来。

这种方法可以使研究者更好地了解社区中存在的问题,并与居民共同商讨解决方案。

例如,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研究者采用社区科学的方法调查了纽约市的空气质量问题,并与当地居民一起开展了改善空气质量的行动。

案例二:人类学研究人类学研究是另一种常用的田野调查方法,它通常用于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

研究者会到当地实地观察和参与他人的文化活动,了解不同的习惯和信仰使他们之间产生的差异。

例如,英国人类学家鲍德莱尔曾经到毛里求斯进行田野调查,描述了该国的神话和仪式。

案例三:社会学实地研究社会学研究也常使用田野调查方法。

研究者会到某个社会实地进行观察和访谈,了解当地人民的生活和观念。

例如,英国著名社会学家麦克·畅达曾经前往英国北部的一条矿区研究工人阶级的生活和文化。

他所做的田野调查研究成为了社会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综上所述,田野调查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可以使研究者更加深入地了解研究对象并得出更准确的结论。

以上三个案例展示了在不同领域和不同情境下,田野调查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田野调查的价值并不仅在于收集数据和事实,更重要的是了解人们的观点和态度,深入挖掘背后的原因和动因。

它可以辅助理论研究,验证和完善已有的理论,也可以为政策制定提供实证支持和指导。

田野调查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持客观性和科学性,避免主观臆断和误导。

常用的田野调查工具包括问卷调查、面谈、观察和实验等。

这些工具需根据研究对象和目的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进行可靠、有效的数据采集。

正因为田野调查的价值和重要性,它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医学和教育等。

它不仅可以启迪研究者的思考,增加知识储备,更可以推动社会进步和改善人民生活。

质化田野研究的应用案例

质化田野研究的应用案例

质化田野研究的应用案例随着社会变革和科技进步,质化田野研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质化田野研究是一种基于实地观察和深入访谈的研究方法,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深入了解和解读,为实际问题的解决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指导。

以下是一些质化田野研究的应用案例:1.教育研究:质化田野研究可以用于探究教育现象和问题。

比如,研究者可以通过在学校进行实地观察和深度访谈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行为和习惯,家庭背景对学生成绩的影响等。

这些研究可以为教育政策和实践提供依据,帮助改善教育质量和学生发展。

2.社会学研究:质化田野研究可以用于研究社会问题和社会现象。

比如,研究者可以通过实地观察和深入访谈的方式,探究贫困家庭的生活状况、边缘青年的就业困境、社区犯罪问题等。

这些研究可以帮助政府和社会组织制定相关政策和项目,改善社会环境和提升社会福祉。

3.医学研究:质化田野研究可以用于研究医学领域的问题。

比如,研究者可以通过观察和访谈病人和医生,了解他们的医疗经验和态度,探究医患关系、医疗决策过程等。

这些研究可以为医学教育和临床实践提供参考,帮助改善医疗服务和患者满意度。

4.管理学研究:质化田野研究可以用于研究组织和管理问题。

比如,研究者可以通过观察和访谈员工和管理者,了解组织文化、领导风格、员工动机等方面的情况。

这些研究可以为企业和组织管理提供指导,改善组织绩效和员工满意度。

5.市场营销研究:质化田野研究可以用于研究消费者行为和市场趋势。

比如,研究者可以通过实地观察和深入访谈的方式,了解消费者的购物习惯、品牌偏好、消费心理等方面的情况。

这些研究可以帮助企业制定市场营销策略,提高产品和服务的市场竞争力。

6.文化研究:质化田野研究可以用于研究文化现象和文化交流。

比如,研究者可以通过实地观察和深入访谈的方式,了解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和联系,探究文化认同、文化传承等问题。

这些研究可以帮助促进文化多样性和跨文化交流。

总之,质化田野研究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可以为各个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关社会现象和问题的深入了解和解释。

田野调查(田野工作)案例

田野调查(田野工作)案例

田野调查(田野工作)案例
田野调查是指实地调查、采集数据和观察现象的一种方法。

田野工作则是指在田野进行实地调查的过程。

以下为一例田野工作案例:调查主题:大学生的消费行为
调查目的:了解大学生的消费水平和消费习惯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和访谈
问卷设计:
1. 性别:
2. 年龄:
3. 月均生活费:
4. 月均消费支出:
5. 最喜欢的消费方式:
6. 最常出现的消费行为:
7. 是否有借贷记录:
8. 消费时最重要的因素:
9. 消费时对品牌的看重程度:
10. 最喜欢的品牌是哪个?
访谈对象:10名大学生
访谈问题:
1. 你的月均生活费是多少?
2. 你每个月的消费支出是多少?
3. 你最喜欢的消费方式是什么?
4. 你最常出现的消费行为是什么?
5. 是否有借贷记录?
6. 消费时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7. 消费时对品牌的看重程度如何?
8. 最喜欢的品牌是哪个?
通过问卷和访谈的方式,调查员可以收集到大量有关大学生消费
行为的数据和信息,进而了解大学生的消费水平和消费习惯,为相关部门的决策提供有力依据。

田野调查的学风案例

田野调查的学风案例

田野调查的学风案例田野调查法案例篇一王曙光谈谈田野调查法王曙光谈谈田野调查方法一、引言继承北大农村研究和农村调查的传统十几年以来,我一直在从事农村经济领域的研究。

北大的各个院系的老师,也有很多从事农村经济或农村社会相关领域的研究,而且在国内外产生了很好的影响。

但是客观来说,从整个北大的角度而言,农村研究以及田野工作的整体氛围还有待改善,整体的影响力还有待提高。

与历史上北大农村研究以及田野工作的辉煌相比,当下的情况不能令人乐观。

是不是北大的学者不关心农村研究,不关心农村发展绝对不是。

北大实际上还是有一批农村学者,但是可以说总体上还没有形成一种氛围和气象,这种风气和团队的影响力还远远没有塑造起来。

北大历史上农村研究和田野调查有很悠久的传统,而且出现了几位农村研究与乡村建设实践方面的大家。

北大有四个前辈学人在这方面有突出的贡献。

其中之一就是哲学家梁漱溟先生(193-19),他30年代在山东开展乡村建设试验,是我国乡村建设运动的先驱之一。

其二是历史学家和经济学家陈翰笙先生(197-2004),他27岁就在北大任教,后来带领薛暮桥、孙冶方先生等进行农村调研,其研究成果至今在国外有重要地位。

第三位是于树德先生(194-192),东京帝国大学毕业,1923年在北大任教,后来又任教于燕京大学,他是李大钊的挚友,并曾受之邀到农动讲习所讲授农民合作社理论,是公认的我国农民用合作运动的先驱。

第四位是大家比较熟悉的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1910-2005),他在40年代写出。

田野调查法浅析

田野调查法浅析

田野调查法浅析田野调查法是一种常用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主要用于收集数据、了解现实情况、深入了解社会、文化、政治等方面的研究。

这种方法在社会学、民族学、人类学、心理学等多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

田野调查法有许多优点,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它能够提供研究者直接观察、感受、体验研究对象的真实现状。

这意味着研究者可以直接与研究对象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想法、感受等。

这与问卷调查或访谈法相比,能够更加真实、准确地反映研究对象的状态。

此外,田野调查法还具有很高的开放性,能够根据研究过程中发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动态调整研究方向。

这为研究者提供了更多的自主性和灵活性,使研究能够更加深入、全面。

然而,田野调查法也存在一些缺点。

首先,这种方法的执行过程较为复杂,需要研究者具备较强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沟通能力。

其次,由于研究者需要直接接触研究对象,存在较大的人为因素影响,使研究结果的可信度有所降低。

此外,由于研究者在调查过程中可能会受到研究对象的影响,使研究结果的客观性受到影响。

为了弥补这些不足,研究者在进行田野调查时应当注意以下几点:1.确定研究目的和研究问题,明确研究对象的范围和研究方法,并建立研究计划。

2.收集有关研究对象的相关资料,为研究做好准备。

3.进行实地考察,通过观察、交流、访谈等方式收集数据。

4.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归纳、概括,得出研究结论。

5.发表研究成果,与其他学者进行学术交流,不断完善研究方法。

总之,田野调查法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能够为研究者提供直接、真实的信息,但也存在一些不足。

研究者在进行田野调查时应当注意规划调查路线、收集充分的资料、加强数据分析能力,以便得出准确的研究结论。

此外,研究者还应当注意避免在调查过程中受到研究对象的影响,尽量保证研究的客观性。

总的来说,田野调查法是一种有效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通过直接观察、交流和感受研究对象的真实状态,能够为研究者提供更多的信息和灵活性,使研究结果更加准确、全面。

徽州田野调查的个案分析

徽州田野调查的个案分析

徽州田野调查的个案分析摘要:在中国传统的乡土社会里,法律渊源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朝廷律令之外,传统习惯曾经是调整人们日常生活和民事行为的重要渊源。

近几十年来,随着社会结构和社会性质的根本性转变,中国社会的法律与秩序也发生了深刻变革。

传统习惯在当代中国农村是否还存在?习惯是否和现代国家制定法相冲突?其在农村法治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怎样?这些问题都应引起我们法学研究的重视。

本文通过对徽州农村民事习惯调查中的个案分析发现,在当今徽州农村仍然存留着大量的传统习惯,有些习惯甚至发挥着重要的法律效力。

习惯与国家制定法之间是一种既冲突又融合的关系,在当代中国农村的法治建设中,我们应当承认和重视发挥习惯的法律效力,探究那些“被冷落的真实”,为农村法治建设的发展寻找传统的动力。

关键词:民事习惯;存留;法律效力;农村法治建设引言:“寻法下乡”在传统的中国乡土社会里,法律渊源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

费孝通先生曾说过“乡土社会是‘礼治’社会”,在“乡土社会中,法律是无从发生的”。

[1]国家制定法始终不是社会控制的唯一手段,朝廷律令之外,民事习惯曾经是调整人们日常生活和民事行为的重要渊源之一。

近几十年来,中国社会结构和社会性质发生了许多根本性的转变,其中1949年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和20世纪80年代初期土地承包的成功,可以说是影响20世纪中国历史进程的两次剧变。

而这两次剧变都是从农村发起的,它也必然会引起中国农村法律与秩序的深刻变革。

随着农村法律与秩序的变革,在广大农村乡土社会中民事习惯是否还存留着?是否仍然具有生命力?它和国家制定法的关系怎样?在当前民法典的制定过程中应该如何对待民事习惯?长期以来这些问题未能引起我们法学研究的足够重视。

因此,我们应该将深层次的目光投向农村这块宝贵的土地,去揭示其中的东西,进而探究未来农村法治秩序据以建立的基础。

2005年5月24日至6月1日我们对安徽省南部的休宁、歙县、绩溪、黟县、祁门以及旧属徽州今归江西的婺源县,进行了为期9天的“徽州私约及民商事习惯调查”。

田野调查教育案例范文(2篇)

田野调查教育案例范文(2篇)

第1篇一、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涌向城市务工,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日益凸显。

留守儿童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缺乏亲情关爱,教育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本案例通过对某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田野调查,旨在分析留守儿童教育现状,探讨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有效途径。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1. 调查对象本次调查对象为某农村小学的留守儿童,包括学生、家长、教师和村委会干部。

2. 调查方法(1)文献研究法:查阅相关文献,了解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现状。

(2)访谈法:对留守儿童、家长、教师和村委会干部进行访谈,了解他们的观点和需求。

(3)观察法:观察留守儿童在校内外的生活状况,了解他们的教育需求。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1. 留守儿童基本情况(1)留守儿童比例较高:某农村小学共有1000名学生,其中留守儿童占60%。

(2)留守儿童年龄分布:6-12岁留守儿童占比最高,其次是13-15岁。

(3)留守儿童家庭经济状况:大部分留守儿童家庭经济困难,生活条件较差。

2. 留守儿童教育现状(1)学习状况:留守儿童学习成绩普遍较差,缺乏学习动力,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2)心理健康:留守儿童心理问题较为突出,如孤独、自卑、焦虑等。

(3)人际关系:留守儿童与同学、教师关系紧张,缺乏沟通与交流。

3.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原因分析(1)家庭教育缺失:留守儿童父母长期在外务工,无法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

(2)学校教育不足:学校对留守儿童关注不够,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3)社会关爱不足: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度不够,关爱力度有限。

四、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1. 加强家庭教育(1)建立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指导机制,定期开展家庭教育讲座。

(2)鼓励家长参与学校活动,增进亲子关系。

2. 优化学校教育(1)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对留守儿童教育的认识。

(2)开展针对性教学,关注留守儿童的学习需求。

(3)丰富课外活动,提高留守儿童的综合素质。

将心比心:论中国社会学的田野调查

将心比心:论中国社会学的田野调查

将心比心:论中国社会学的田野调查当我们探讨中国社会学的田野调查时,我们需要历史、现状以及未来发展的趋势。

本文旨在强调田野调查在中国社会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并提出如何更好地进行田野调查的建议。

中国社会学的田野调查,通常是指在研究过程中对现实生活中的人、群体、文化和社会现象进行实地调查和深入探究。

这种研究方法在中国社会学的发展历程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然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原有的田野调查方法可能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学研究的需求。

为了更好地进行田野调查,我们需要加强研究者的专业素养和技能培训。

这包括对研究主题的深入了解、对研究方法的熟练掌握以及对调查工具的精心设计。

我们需要注重田野调查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这包括不同地区、不同群体、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以确保研究结果的普适性和可靠性。

我们需要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大数据等,提高田野调查的效率和精度。

在总结时,我们应当看到,中国社会学的田野调查是一项宝贵的研究方法,它帮助我们深入了解社会现象、揭示社会问题,为政策制定和理论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然而,面对新时代的挑战,我们需要不断改进和优化田野调查的方法和技术,以适应多元化的社会现象和复杂的研究问题。

未来,我们期待看到更多高质量的田野调查研究成果,推动中国社会学的持续发展。

在当代中国研究实证方法中,田野调查和现场进入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围绕这两个关键词,探讨它们对当代中国研究实证方法的影响和作用。

田野调查是一种基于实地考察的研究方法,它通过深入了解研究对象所处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以获取更加真实、客观的研究结果。

例如,对于农村社会学的研究,田野调查可以帮助学者们更好地了解农村社会的生产、生活、文化等方面的实际情况。

在进行田野调查时,研究人员需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扎实的知识储备,以便更好地分析和解释所观察到的现象。

现场进入则是指研究人员通过深入调查和了解研究对象,获得更加准确的研究结果。

例如,在研究犯罪心理学时,研究人员需要深入犯罪现场,了解犯罪心理的形成原因和犯罪行为的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研究方法中田野调查案例分析与评价
研究生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社会研究方法中田野调查案例分析与评价
课程名称:社会研究方法
任课教师:仰和芝、李耀锋
研究生姓名:刘进
学号:2013210307
专业(领域):社会工作
研究生类别:专业型硕士
成绩批阅时间
评语:
教师签名:注:请任课教师用红色笔批阅论文。

社会研究方法中田野调查案例分析与评价
摘要:田野调查法是社会研究方法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调查方法,也是社会工作研究与实务操作中使用频率颇高的一种方法。

我们在学习社会工作专业课程的过程中,通过对田野调查的学习研究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为今后的学习工作打好基础。

本方试图通过对《解析街角灰色社会--以湖南长沙某区街角DY帮派为分析对象》这一案例进行分析评价,学习其研究方法、实际操作流程、取得怎样的效果、得出的结论等,以检验自己对田野调查这一研究方法的掌握情况。

关键词:社会研究方法;田野调查;分析与评价;
一、案例简介
《解析街角灰色社会--以湖南长沙某区街角DY帮派为分析对象》一文是湖南省社科院副研究员黄海先生发表在《青少年研究》2006年第1期上的研究报告,文章主要通过对长沙市某区一街角帮派的田野调查,解构街角帮派的结构权威,解读街角青年的身份忠诚,解析街角社会的隐性社会基础。

二、研究方法
案例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是田野调查,作者通过2002-2003年两年间对湖南省长沙市某区的两个仅隔一条街道的社区中的“街角社会”进行的对比观察,采用参与观察和无结构访谈的方式,详实记录所了解的街角生活,结合越轨社会学中的相关理论,加以整理总结与分析论证。

田野调查主要是指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围绕研究对象而进行的实地调查活动,田野调查被公认为是人类学学科的基本方法论,也是最早的人类学方法论。

田野调查涉猎的范畴和领域相当广,透过田野资料的收集和记录,架构出新的研究体系和理论基础。

“参与当地人的生活,在一个有一个严格定义的空间和时间的范围内,体验人们的日常生活与思想境界,通过记录人的生活的方方面面,来展示不同文化如何满足人的普遍的基本需求、社会如何构成。

”这便是田野调查。

本文作者学习了威廉·富特·怀特《街角社会》的方法,是一个典型的田野调查案例;通过参与观察、无结构访谈取得大量第一手资料,为研究当代边缘青年的生存状态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三、实际操作
从工作的程序看, 田野调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进行:1、准备工作阶段;2、实地调查阶段;3、整理分析阶段。

从案例中作者没有明确地给出各个阶段分别所做的工作,但是我们可以从字里行间分析得出作者在三个阶段进行的具体操作。

1、准备工作阶段。

在选择调查点方面,作者选取了有特色的、有代表性的、有特殊关系的地区进行调查,街角社会是有极端值的地工,可以从个案到一般的,也是作者可以通过熟人进入的;在进入田野的方式方面,作者是通过熟人(被调查社区之一的D社区居委会主任)这一个人关系进入调查点,再与调查对象(“天哥”—帮派头目)建立良好的个人关系,得以深入到当地社区生活之中。

采用此种进入方式能够比较容易得到研究对象的信任和合作,建立起亲密的人际关系,有利于田野工作的顺利进行,这一进入方式的优势在案例中也得到了体现。

2、实地调查阶段。

田野调查的基本方法主要有参与观察法、访谈法、抽样法、谱系法、个人生活史等,案例主要采用的有参与观察法和访谈法,“笔者对这个边缘青年群落进行了两年参与式观察和无结构访谈,详实记录所了解的街角生活……”“笔者通过2002-2003年两年间对这个社区观察,认为……”从文中我们就可以得知作者采用的方法,而我们再从案例中大量调查对象的原话中也能看出作者采用了这两种方法,“‘豆芽杆’那个小子,如果仅仅是打架瞎了眼睛就想做我们的第三把手,那是不行的,别人不会服气,”“天哥”说,在与“小Z”的交流中更是记录了大量的原话。

参与观察是指研究者长时段参与研究对象的日常和非日常的活动,以获取第一手资料的方法。

参与观察者一定是全身心投入研究对象的社会生活之中,以当事人的角度观察并理解诸文化事项及其行动的意义,梳理其整个的文化脉络,并加以诠释。

研究者长期悉心参与有助于深刻理解所观察对象行动背后的思维与行为规则。

参与观察显然不同于从旁式的直接观察。

而访谈法就是通过向研究对象提问或与之交谈的方式来获取资料。

通常把访谈对象称为报道人,报道人是研究者在田野调查中结识的能帮他们了解当地文化的当地人,案例中的“天哥”、“武状元”、“耗子”、“小Z”和“DY帮”其他成员都是报道人。

访谈可以分为非正式访谈和正式访谈两大类。

正式访谈又可分为结构性访谈、非结构性访谈和个人深度访谈;非正式访谈是指人类学家通过非正式谈话和闲聊获取信息和资料的方式。

本文主要运用了非结构性访谈、个人深度访谈、非正式谈话和闲聊等方
式进行访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整理分析阶段。

通过对文章的分析可以知道,作者详实记录了所了解的街角生活,结合越轨社会学中的相关理论,加以整理总结与分析论证。

解构街角帮派的结构权威,解读街角青年的身份忠诚,解析街角社会的隐性社会基础。

且得出两大结论:其一,“街角青年”的产生在短时期内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其二,“街角社会”一经产生,就不容易消除,并在“问题学生”与“问题青年”之间具有一种强大的互动作用。

四、效果评估
通过作者的报告,我们可以看出,作者运用田野调查的研究方法,选取具有研究价值的目标社区,通过熟人进入目标社区且获得社区头目的认可,进行大量的参与观察与访谈,长时间的调查,使得作者获取了丰富的珍贵的一手研究资料,并通过结合相关理论分析这些材料得出很有价值的学术成果,可以说,作者此次的调查是成功的,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五、总结与评价
田野调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1、准备工作阶段:(1) 明确目的, 拟定提纲,(2) 选择田野调查地点,(3) 了解情况, 搜集资料。

①选择调查点的基本要求:一是选择有特色的地区,即要有极端值的地区;二是要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区,便于从个案到一般;三是要选择特殊关系的地区,减少熟悉调查点的时间和成本;四是选择前人调查研究过的著名社区,便于比较,观察其变迁历程。

进入田野的方式:一种是通过正式行政体制自上而下进入,一般是通过行政管理机构层层深入。

另一种进入田野的方式是通过非正式的渠道进入。

②拟定调研提纲(1)确定访谈的方式;(2)确定访谈的内容;(3)编制访谈问卷或提纲。

③心理准备。

④资料准备。

⑤必要的物资准备。

⑥理论准备。

调研之前需要做好案头工作。

2、实地调查阶段:田野调查的基本方法有参与观察法、访谈法、抽样法、谱系法、个人生活史等,田野调查的原则有①同吃同住、同活动②随乡入俗、看菜吃饭③穿着得体、话语平实④保守秘密、遵循伦理。

3、整理分析阶段主要包括分类整、理、分析问题、综合意见三个方面。

田野调查中要处理好几个结合:(一)新资料与旧资料的结合,(二)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三)学习与提高的结合,在案例中,作者就“社会变迁中的青少年问题研究----对街角青少年的审视”
视角下对“街角青年”这一典型的城市边缘青年群落进行实地调查展开研究,通过对湖南省长沙市某区的两个社区L社区和D社区存在的“街角青年”的群落“帮派”成员进行实地研究,采用参与观察法,访谈法展开研究,通过观察街角青年及与其进行访谈得到相关资料,展开分析研究。

得到与目标接近的结论。

总之本调查研究逻辑性强,方法具有可操作性,得到的资料具体,全面,翔实,具有说服力。

但在方法方面还较单一,有待提高。

参考文献:
[1][美]威廉·富特·怀特著,黄育馥译,街角社会.单行本,1994.
[2]黄海著:解析街角灰色社会--以湖南长沙某区街角DY帮派为分析对象,期刊,2006
[3][澳]林恩·休谟简·穆拉克编著:龙菲徐大慰译,人类学家在田野—参与观察中的案例分析,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
[4]风笑天:社会研究方法(第4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

[5]潘美姬:《社会学中的安全研究法》,期刊,2011年第5期。

课程论文有关要求
一、格式要求
1、字数范围为3000字左右;课程论文采用统一封面,以左侧为准装订成册。

2、课程论文一律使用标准A4纸双面打印,按照“课程论文封面、课程论文、课程论文要求”的顺序装订成册上交。

3、论文打印的格式要求:论文标题使用黑体二号;一级标题、二级标题、三级标题分别使用黑体三号、黑体四号及黑体小四号。

4.摘要、关键词使用黑体小四号。

5.摘要内容和正文使用宋体小四号,参考文献使用宋体五号。

6.行距1.5倍。

二、评分标准
1. 60分以下:全文抄袭,或未按时交卷,或与论文题目要求范围毫不相关;
2. 60至70分:有整段内容抄袭,或与论题有关,但论说浅显;
3. 70至80分:有自己的观察与思考,有启发;
4. 80分到90分:真正理会课程核心精神,论述内容深入,有明确的个人独立观察与思考;
5. 90分至100分:有深入的思考,有质疑精神,有批判意识等独到性见解等。

三、评阅要求
教师评阅应根据评分标准和论文写作情况给出适当的评语和分数。

以上供任课教师参考。

严禁剽窃、抄袭等作弊行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