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及其化合物 复习》教学反思
大概念铁及其化合物单元教学设计及反思
大概念铁及其化合物单元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 了解铁及其化合物的基本概念及性质,掌握铁的生产和利用方法;2. 掌握铁及其化合物的单元结构、物理化学性质和应用;3. 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铁及其化合物的基本概念2. 铁的生产和利用3. 铁的单元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质4. 铁的应用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述铁及其化合物的基本概念、生产和利用、单元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质等方面的知识点,使学生了解铁的基本特性和应用领域。
2. 实验法,通过实验锻炼学生的实验技能,加深学生对于铁及其化合物单元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质的认识。
3. 讨论法,引导学生针对铁的应用领域进行讨论、探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教学步骤:1. 铁及其化合物的基本概念(1)铁的相关概念和基本性质(2)铁的化合物,如Fe2O3、Fe3O4等2. 铁的生产和利用(1)铁矿的开采和高温还原(2)不同类型的铁的生产(3)铁的用途和利用情况3. 铁的单元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质(1)铁的晶体结构和原子结构(2)铁的熔点、沸点、密度等物理化学性质4. 铁的应用(1)钢铁工业的发展和应用领域(2)铁的其他应用领域,如医药、环保、食品等五、教学反思:1. 教学中应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通过实验形式帮助学生理解铁及其化合物的单元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质。
2. 教学中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探究,发展其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教学中应注重知识内化,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教案及反思】《铁及其化合物的应用》高三化学复习习题讲评教案
《铁及其化合物的应用》高三化学复习习题讲评教案知识与技能:1、掌握铁及其化合物的基本性质;2、掌握Fe3+、Fe2+的检验及相互转化条件,掌握工业中Fe3+、Fe2+离子的除杂原理及方法3、了解新型的铁化合物及相关性质过程与方法:1、熟悉工业流程题的一般解题思路,了解实验探究的一般方法并能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2、具有解决化学问题,进行专题信息收集、加工、输出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专题习题归纳,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促进化学的兴趣和积极性基于我对本节教材价值的认识和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教学重点:铁及其化合物的基本性质在高考中的高频呈现点;Fe2+、Fe3+的检验及其相互转化,工业中Fe3+、Fe2+离子的除杂原理及方法;难点:Fe2+、Fe3+的检验方法及其相互转化;工业中Fe3+、Fe2+离子的除杂原理及方法。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问题讨论法等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题组一Fe及其化合物(正确率高,简单对答案)1、下列微粒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A. Fe3+、K+、Zn2+、CO32-B. Fe2+、H+、SO42-、Cr2O72-C. Fe3+、Fe2+、NO3-、NH3. H2OD.Fe2+、NH4+、苯酚、Cl-2、(2010·全国理综Ⅰ,8)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是()A.将铁粉加入稀硫酸中:2Fe+6H+===2Fe3++3H2↑B.将磁性氧化铁溶于盐酸:Fe3O4+8H+===3Fe3++4H2OC.将氯化亚铁溶液和稀硝酸混合:Fe2++4H++NO-3===Fe3++2H2O+NO↑D.将铜屑加入Fe3+溶液中:2Fe3++Cu===2Fe2++Cu2+3、判断正误(2013·全国卷Ⅱ-10A)浓盐酸与铁屑反应:2Fe+6H+=2Fe3++3H2↑()(2013·全国卷Ⅱ-10D)向FeCl3溶液中加入Mg(OH)2:3Mg(OH)2+2Fe3+=2Fe(OH)3+3Mg2+()(2014·全国卷Ⅰ-8D)FeCl3溶液可用于铜质印刷线路板制作说明FeCl3能从含Cu2+溶液中置换出铜(2014·全国卷Ⅱ-9C )铝与Fe 2O 3发生铝热反应后固体固体物质增重( )(2015课标Ⅰ,10,6分)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选项实验 现象 结论 A. 将稀硝酸加入过量铁粉中,充分反应后滴加KSCN 溶液 有气体生成,溶液呈血红色 稀硝酸将Fe 氧化为Fe 3+B.将铜粉加入1.0 mol·L -1 Fe 2(SO 4)3溶液中 溶液变蓝、有黑色固体出现 金属铁比铜活泼题组二 Fe 2+、Fe 3+的检验(重点讲评开放性实验的解答规范)1、(2010·福建理综,25改编)工业上常用铁质容器盛装冷浓硫酸。
铁重要化合物课后反思
铁重要化合物课后反思引言在铁重要化合物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我对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理论学习和实验实践,我对铁的重要性以及其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广泛应用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在本文中,我将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进行课后反思和总结。
重要的铁铁是地球上最常见的金属之一,也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金属之一。
它具有优良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包括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较高的熔点和磁性,使其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生活中,铁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物质之一。
我们使用的大部分金属器具和工具都含有铁。
例如,锅、刀具、桌椅等都是由铁制成。
此外,铁在建筑和交通运输领域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大型建筑物的框架、桥梁和道路上的车辆都需要使用铁材料。
在工业领域,铁同样具有重要的地位。
钢铁工业是现代工业的基础,而铁是钢铁的主要成分。
由于铁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和强度,使得钢铁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如建筑、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等。
铁化合物的应用除了纯铁外,铁还可以与其他元素形成多种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在各个领域也具有重要的应用。
铁氧化物铁氧化物是铁的重要化合物之一,常见的有三种:黑色的Fe3O4,红色的Fe2O3和棕色的FeO。
这些铁氧化物广泛用于颜料、磁性材料和催化剂等领域。
黑色的Fe3O4用于磁性材料,如磁铁、磁卡和磁带等。
它们具有良好的磁性,被广泛应用于电子和通信设备。
红色的Fe2O3是一种常见的颜料,被广泛应用于油漆、陶瓷和橡胶制品等。
它具有良好的遮盖性和稳定性,可以为产品提供持久的颜色。
棕色的FeO常用于催化剂,如催化转化和催化裂化。
它们可以促使化学反应的进行,并加速反应速度。
铁盐铁还可以形成多种盐,如铁酸盐、铁氯化物和铁硫酸盐等。
这些铁盐在医药、化学和环境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铁酸盐在医药领域具有重要的作用。
例如,硫酸亚铁被广泛用于治疗贫血,它可以补充身体所需的铁元素。
铁氯化物在化学实验中常被用作氯离子的源,同时也是一种常见的水处理剂。
《铁及其化合物学测复习》教学反思
《铁及其化合物学测复习》教学反思《铁及其化合物学测复习》教学反思一、设计理念1.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及通过实验探究,复习铁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本节的知识是构建铁和铁的重要化合物性质知识的延伸和发展。
从铁在物质分类中属于金属单质引入,以及在介绍铁的氧化物时,列举了氧化铁作为涂料在生活中的常见应用,说明了研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意义与价值。
在介绍铁的氧化物、铁盐和亚铁盐性质时,以实验探究为手段,重点介绍Fe(H)2的制备、Fe2+的还原性与Fe3+的氧化性。
2.复习内容编排与第一、二知识衔接。
本节复习的内容突出了程标准中要求的铁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并且注意与已复习知识的联系与衔接,引导学生主动运用已有知识分析和解决新的问题,并逐步形成较为系统的知识网络:(1)与“物质分类”知识的衔接。
从树状分类图入手,同类单质、化合物的性质有许多相似性,这样编排便于从一类物质的性质中找出共性,形成规律性的知识,有利于对同类其他物质的认识和推断。
例如:碱性氧化物与酸反应,碱与酸反应。
(2)与“离子反应”知识的衔接。
离子反应代表了反应的实质,要求学生根据Fe(H)2和Fe(H)3都是不溶性碱,写出它们与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以及Fe23、Fe与酸的反应、铁盐和亚铁盐性质均以离子方程式书写,充分体现了与“离子反应”知识的衔接。
(3)与“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的衔接。
Fe3+与Fe2+相互转化的实质就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这是本节复习一个重点内容。
以实验探究的形式,引出了Fe3+遇到强还原剂、Fe2+遇到强氧化剂的变化,正是利用化合价变化对反应类型进行判断。
3.通过对实验探究获取知识与培养能力通过实验方案设计Fe(H)2的制备与性质、Fe3+离子检验、Fe2+与Fe3+相互转化等知识的介绍,主要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实验现象背后所反映的物质性质。
重新设计教材安排的几个实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观察与分析能力。
高中化学_铁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三节铁及其化合物(第1课时)【考纲要求】1.了解铁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其应用。
2. 以Fe2+与 Fe3+的转化为例,理解变价金属元素的氧化还原反应。
3. 能鉴别溶液中的Fe2+、Fe3+。
【高考热点】1. Fe的基本性质。
2.Fe2+与 Fe3+的性质、转化、鉴别、分离。
3.以铁及其化合物为载体考查氧化还原反应。
【重点、难点】Fe2+与 Fe3+的相互转化与鉴别分离【学习探究过程】主题学习内容概括归理前置作业1. 画出Al、Al2O3、Al(OH)3、Al3+、AlO2-之间相互转化的反应图,并写出相关反应方程式。
2.写出铁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和原子结构示意图,并写出Fe、Fe2+、Fe3+的价电子排布式。
1.将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连接起来串成一条线、连成一个面。
促进学生自主建构“铝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网络,进一步发展分类观和转化观。
2.能够在元素周期律的指导和统领下,从类、族的高度认识物质,初步学会用物质结构理论解释物质的性质。
每下列有关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结合近几年高考主题一:铁的性质请在下列坐标系中画出氢气产量线:n(H2)t(时间)问题1-3:铁与氧气在无水、有水条件下的反应有什么区别?请分别写出反应方程式。
问题1-4:对比以下两种情况铁电极腐蚀有何异同?★小结:以上反应中,铁所体现的主要性质为强还原性,哪些情况可使其氧化为Fe2+,哪些情况可以使其氧化为Fe3+?哪些情况可以使其氧化为Fe3O4?【针对练习】1. (双选)若将a g铁铜合金与一定量稀硝酸反应,产生NO气体bmol,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当金属全部溶解时,溶液中一定含有Fe3+;B. 若金属有剩余,剩余金属可能有铁无铜;C. 若金属有剩余,向剩余混合物中滴加稀硫酸,金属可能溶解;D. 若金属全部溶解,向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产生沉淀质量为(a+51b)g。
2.(1)设计如图所示装置进行“铁与水反应”的实验。
高中化学_铁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铁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一、考纲要求1.了解铁的主要性质及应用。
2.了解铁的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
二、新课标新要求铁及其化合物的实验。
三、教学设计复习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手段每科一题引入完成、展示、交流平板提交1、铁的单质(1)物理性质提问;概括回忆、展示、补充智慧课堂(2)化学性质知识梳理:回忆、复习教师提问;学生提交;拍照上传;涂鸦2、铁的氧化物引导学生列表比较自主学习拍照上传;涂鸦3、铁的氢氧化物引领学生关注制备、现象与化学方程式学生实验实验仪器《铁及其化合物》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在高一初步学习了铁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局限于当时学习目标与能力,只停留在较为浅显的认识上,如铁与氧气、水蒸气、酸等反应。
但是,铁与硝酸、浓硫酸;氧化亚铁与硝酸、浓硫酸等重要反应,并没有学习过。
学生急需从知识、方法上有所提高,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重在巩固与提高,将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进行拓展,突出重点:铁、二价铁的还原性;三价铁的氧化性。
主攻难点: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铁及其化合物》效果分析第1题:正确率88.6%。
A项:0%;B项:5%;C项:88.6%;D项:6.4%。
分析:对FeCl3与FeCl2的性质掌握很好,选D项同学想当然的认为形成“沉淀”第2题:正确率68.3%。
A项:3.3%;B项:0%;C项:68.3%;D项:28.4%。
分析:对C项加热条件下铁与浓硫酸反应的产物有疑虑,所以拿不准是否正确。
第3题:正确率91.7%。
A项:1.7%;B项:3.3%;C项:3.3%;D项:91.7%。
分析:对二价铁与三价铁的转化掌握很好。
第4题:正确率75%。
A项:16.7%;B项:0%;C项:8.3%;D项:75%。
分析:错选A的同学,忽略了硝酸根离子、氢离子共存时,具有强氧化性。
第5题:正确率83.3%。
A项:16.7%;B项:83.3%;C项:0%;D项:0%。
分析:学生没有注意到A项中的物质的“过量”问题。
《第三章 第一节 铁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
《铁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转化,掌握铁盐和亚铁盐的性质和应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培养科学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转化实验。
2. 教学难点:铁盐和亚铁盐的性质和应用,特别是Fe2+与Fe3+的鉴别。
三、教学准备1. 实验器械:试管、烧杯、胶头滴管、酒精灯、砂纸、砂轮等。
2. 实验试剂:铁粉、硫酸铁、硫酸亚铁、氢氧化钠、硫氰化钾等。
3. 多媒体课件:铁及其化合物性质和应用的图片、视频等。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通过展示铁制品生锈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铁生锈的原因和条件。
接着,引出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新课教学1. 铁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通过实验展示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分析化学方程式。
接着,介绍铁的氢氧化物——氢氧化亚铁的性质和制备方法,通过实验演示氢氧化亚铁的生成和变化过程。
2. 铁离子的性质和用途介绍铁离子的颜色和性质,通过实验展示铁离子与指示剂的反应,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诠释原因。
接着,介绍铁离子的用途,如食品包装袋中的防腐剂、印刷线路板中的镀层剂等。
3. 铁的化合物之间的转化通过实验展示铁离子与亚铁离子的转化干系,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诠释原因。
接着,介绍铁的化合物之间的其他转化干系,如氢氧化亚铁与氧气、盐酸的反应等。
(三)教室小结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用途和转化干系。
同时,强调实验安全和环保认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作业安置安置相关习题,让学生进一步稳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同时,鼓励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思考铁及其化合物的应用前景,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认识。
(五)课后延伸推荐学生阅读相关文献资料,了解铁及其化合物的最新钻研效果和应用前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
高中化学_铁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考纲要求:1.理解Fe的化学性质,铁的重要化合物。
2.理解以Fe2+、 Fe3+的相互转化为例,理解变价金属元素的氧化性、还原性。
3.使学生掌握实验探究活动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即发现问题→形成课题→建立假说→检验论证→评价发展)通过小组讨论、口语汇报的形式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4. 通过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科学的态度、勇于探索的品质学习化学;通过创设问题情景,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诱导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意图小组合作铁处于元素周期表中什么位置?画出铁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并分析铁的原子结构特点及主要化合价根据原子结构分析铁的常见价态26Fe位于第四周期第VIII族铁的主要化合价为+2、+3:Fe-2e-= Fe2+Fe-3e- =Fe3+通过原子结构分析化合价,加深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理解小组合作总结铁跟哪些物质反应能生成+2价铁的化合物?跟哪些物质反应能生成+3价铁的化合物?从氧化还原的角度找氧化剂还原剂找到常见的氧化剂分辨它们氧化性的相对强弱小组合作铁的重要氧化物有哪些?它们各有哪些重要的性质?从铁与氧气反应条件的不同得到反应产物不同,从而复习铁的三种氧化物氧化物FeO Fe2O3Fe3O4色态黑色粉末红棕色粉末磁性黑色晶体俗称铁红磁性氧化铁FeO+2H+=Fe2++H2OFe2O3+6H+=2Fe3++3H2OFe3O4+8H+=Fe2++2Fe3++4H2O小组合作铁的氢氧氧化物有哪些?它们各有哪些重要的性质?Fe(OH)2 Fe(OH)3白色不溶固体红褐色不溶固体4Fe(OH)2+O2+2H2O=4Fe(OH)3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特别强调氢氧化亚铁的不稳定性,易被氧气氧化为氢氧化铁实验探究如何制取铁的氢氧氧化物?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通过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讨论研究方法,设计实验方案讨论研究方法,设计实验方案,分小组谈论,然后小组评价高三的学生在高一时已经学习过了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并且复习本节内容之前已经复习了钠、镁、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对于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学习思路有了一定的掌握。
对《铁及其化合物》高三复习课的观察与思考
许样 品中 , 加热溶解 ; 取少许溶液 , 滴加 K C S N溶液后 出
现 红色 。一 位 同学 由此得 到该催化 剂 中铁元 素 的价态
为 + 价 的结 论 。 3
3 . 探究铁的价态的时候 , 没有把握住问题 的本质 。 本 节课二价铁 和三 价铁离 子的检验过程 中 , 教师应该让 学
对《 铁及其化合物》 高三复习课 的观察与思考
张 贤金 王 云 生 吴 新 建
( 1福 建 教 育 学 院理 科 研修 部 福 建 福 州 3 0 0 ; 50 1 2福 州八 中 福 建 福 州 3 0 0 ) 5 0 4
摘 要 : 一 节《 及 其 化 舍 物 》 对 铁 高三 复 习课 进 行 观 察 , 分析 该 节 课 存在 的主 要 问题 , 并提 出教 学 中几 个值 得 思 考 的 问题 。
生 把 握 住 检 验 二 价 铁 离 子 和 三 价 铁 离 子 主 要 依 据 的 是 二 价铁 的还 原 性 和 三价 铁 的 氧 化 性 , 该 让 学 生 抓 住 这 应
一
1 . 请指出该 结论是否合理 , 并说明理 由。
考点二 :e O 溶液 、e(o )溶液 的制备与保存 FS F:s 3 1 . 配制 FS e 0 溶液应加入过量的 : 铁屑和稀硫酸
理 由 是 : … …
三复习教学 . 能 以市面上 的各类教 辅作为高三复 习的 不
指 挥棒 。
2对于为什么学习铁元素认识不清 。本节课 基本都 .
③ 利用 F ( H)沉淀 的颜色 ; eO 3 ④ 利用 F e 的氧化性 ( 淀粉 K 试 纸) I ; ⑤ 利用 F e 的还原性 ( 酸性高锰酸钾) 。
根据教师所讲五种方法 , 完成方案设计 , 验证假设 。
铁和铁的化合物复习教学反思
《铁和铁的化合物复习》教学反思杨霄前不久,我上了一堂《铁和铁的化合物复习》的公开课,一堂课下来,自己收获较多,对于如何上好一堂高效率的高三化学复习课有了更深的理解。
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碱金属,镁、铝等主族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所以在教学设计中,结合我校学生实际情况,我利用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的一般方法为主线,围绕“铁三角”的建构为中心,巩固铁和铁的化合物的知识,以“铁三角”的应用为延伸,引导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复习。
本节课的知识体系的形成较完善,涉及到范围广,知识网络的形成较具体,但是对知识的综合应用显得不够。
课后得到福建师大附中潘则南名师的悉心指导,总结有以下不足之处:1、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过于局限于对以往知识的简单复习,强调课本知识的再现,回归课本有点过。
第一轮复习课,既要巩固以往的知识体系,又要学会引导学生对旧知识进行提高和升华,引领学生到达一个新的平台进行对话和交流,提高复习的效率,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要。
2、这节课对问题的设置过于肤浅,问题过于直白和简单化,没有选择合适的载体和背景。
在对以往知识的复习中,要创设情境,选择合适的载体,激发学生思考,通过问题的解决引导学生层层递进,把握知识的拓展和拓深的程度,整合知识的纵深面。
通过变换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维,突现知识在解答问题中的作用。
3、高三复习课中要结合高考考纲的要求,拉近和高考的距离,无限接近高考,在复习中贯彻对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的提高,让学生能够应付今后出现的各类变换后的新问题,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4、节课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的估计不够充分。
要相信自己的学生的能力,相信学生就是相信自己,通过自身努力和业务钻研,多想出一些适合他们的教学方式,多给学生机会,为他们创设一个合适的平台,让他们的学习能力得到稳步提高。
这堂课,夏宗胜老师和其他老师提出了宝贵的意见,给予我今后的教学很大的启发和指导,同时期待这样的名师下指导活动多一些,多和给位同仁交流,能够让我们这些青年教师得到更好的成长和发展!最后衷心的感谢各位老师对于我的指导和帮助!。
《第三章 实验活动2 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化学人教版20
《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掌握铁的氧化还原反应,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培养科学、周密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包括氧化还原反应、氢氧化物等。
2. 教学难点:实验探究铁及其化合物性质,理解并掌握其反应原理。
三、教学准备1. 实验器械:试管、胶头滴管、酒精灯、砂纸、砂轮等。
2. 实验试剂:铁粉、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硫氰化钾溶液、氯化铁溶液等。
3. 多媒体课件:铁及其化合物性质的相关图片、视频及习题。
四、教学过程:1. 引入课题(1)回顾铁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光泽、硬度等。
(2)讲述铁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应用,以及铁的腐蚀和锈蚀对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3)提出课题: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2. 实验探究(1)实验一:Fe(OH)2的制备展示Fe(OH)2被氧化的全过程,让学生观察颜色的变化并分析原因。
【实验操作】将FeCl2溶液和NaOH溶液混合,加盖密封观察。
【预期现象和诠释】开始生成白色的Fe(OH)2沉淀,一段时间后白色沉淀转化为灰绿色,最终变成红褐色。
这是由于Fe(OH)2易被氧化。
(2)实验二:铁在氯气中燃烧【实验操作】展示铁丝在氯气中燃烧的实验操作和现象。
【预期现象和诠释】铁丝在氯气中燃烧生成大量棕褐色的烟,同时生成固体氯化铁。
(3)实验三:硫酸亚铁的制备和保存【实验操作】展示制备硫酸亚铁的实验操作和步骤,强调保存硫酸亚铁的方法。
【预期现象和诠释】向一定浓度的硫酸和铁屑的反应体系中加入一定量的碱溶液,控制反应条件,可制得硫酸亚铁溶液。
该反应可逆,要使Fe2+不被氧化,需在溶液中加入少许铁粉以防止空气中的氧气将溶液中的Fe2+氧化。
保存时,需要用半透膜将硫酸亚铁溶液和空气隔离开来,以防止空气中的氧气进入溶液中。
铁、铜及其化合物教学和复习思考
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怎么考 . 以2 0 1 1 年江苏 高考题为例 . 铁、
铜及 其化 合物 的性 质 出现在 选择 题 3 ( D ) 、 4 ( A ) 、 6 ( A ) 、 1 3 ( A 、 B ) , 非选择 题 l 6题流程 中出
现 了铁 的化合物 , 2 0 题 中( 5 ) 出现铜。教师应
弃课堂教学阵地 现行的江苏高考模式对化学产生了一些消
生 活中的作用极其重 要 本人认为 在新授课
时应关注 以下几点
那么可 以引导学 生探究 F e O、 F d  ̄ 、 F e( O H ) , 分
别被 O , 氧化的难易来掌握它们的性质
( 一) 明确教学 目标 . 并 将它转 化 为具体
化 学平 衡和 电 离平 衡 , 包 括有 机 、 实 验都 要 用 到元素 化合物 的知识 . 而 元素化 合物 知识 中金属元 素又有 特别 重要 的地位 .其 中铁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日常生活 中都有 重要 的用途 . 所 以课前 我给 学 生布 置任 务 . 如 上 网查 . 也 可 以在 厨房 中
的可操作 的目标 在教 学参考 中本专题 的教学 目 标 是这样 描 述的 : 1 . 了解 自然界 中铁 、 铜 的存在形 式及
3 . 结合 已有 的化学理 论 的知识进 行启发
教学
极影响. 地位大大下降, 很多学生将化学定在 B ,
及 应用 在 新授 课 教学 以 及在 高三 复 习 中 的
结 合本 地 实 际去具 体 的 工厂 进 行一 些简 单 的考 察 这 就先让 学生 在感性 上来 认识 铁 、 铜. 并在具 体 的教 学 中让 学生 展示 自己得到 的知 识并作初 步的分析 和猜想 这样 不仅能 提 高学生 的学 习能力 . 而且还 能 锻炼学 生 的
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教案设计及反思
«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教案设计及反思
《铁的重要化合物》的内容是属于高中化学中“元素及其化合物”部分的知识。
整个教学设计中,发挥了分类的观点、氧化还原反应的观点、离子反应的观点在课堂教学中的指导作用。
运用分类的观点,可以解决铁的氧化物、氢氧化物与酸的反应;可以解决复分解反应制备氢氧化物等问题。
运用氧化还原反应的观点,可以预测Fe(II)—Fe(III)的相互转化及进行探究性实验的设计。
运用离子反应的观点,可以加深学生对铁的化合物性质的认识。
利用生活中的化学进行质疑,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课堂中展开对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的氧化性还原性的探究,能很好地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
一、本节课的优点:
1、整个教学设计较好,教学流畅,学生较为积极。
2、课堂导入贴近生活,一下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吸引了所有学生的眼球。
3、探究性实验的设计、学案的设计是本堂课的又一亮点。
二、不足之处及深入的反思
1、为什么好的教学设计却离预期的教学效果存在一些差距呢?
还是教师在课前的备课不充分。
教学设计还需更精细一些,多一些预见,整个课堂教学会更完美些。
2、总觉得课堂容量大,给予学生思考和探究的时间不够,那么在这堂课中如何进行时间的优化?
铁的氧化物的知识由于有了学案让学生课前预习,内容也简单易懂,只要将表格的内容对对答案就可以了,完全不必多花时间再讲。
铁的两氢氧化物的制取的演示可以同时进行,这样既可节省时间,并可增强实验的对比,学生印象更深刻。
3、一些细节问题。
一是教师的语速要慢一些,个别地方学生反应不过来;二是学生在回答问题后,要及时的评价,如多表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铁及其化合物复习》教学反思
季亚光
在我校5月14日举行的教学展示活动中,我的公开课《铁及其化合物复习》得到了听课教师和我区两位化学教研员的好评,兴奋之余,我对本节复习课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反思。
一、教学准备方面
本课的成功首先归功于我们化学组所有成员的集体智慧,在此对他们的无私帮助表示深深的谢意!在之前的准备过程中,他们都积极主动地全程参与,对于教学中的存在问题给予明确的指出并提出改进意见,这使我在公开课中能做到心中有数,游刃有余。
本课使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加强集体备课以及虚心向组内教师学习请教的重要性,这是取得任何成绩的一个重要保证。
二、教学设计方面
针对会考复习内容多时间紧的特点,我们想到了把学案导学的模式引入到复习课中来。
精心设计了复习学案在课前发给学生,引导学生对照课本对本节内容进行课前复习,针对每一个教学重点与难点在学案中又给出了相应的思考题,引导学生对其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与分析。
在课堂上我们结合学案着重对这些内容进行了分析讨论,提高了复习的有效性。
对于复习,我们知道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复习的方法。
对于铁及其化合物的知识,我在学案中首先引导学生按照单质、氧化物、氢氧化物的类别对其进行分类,然后分别研究其性质,而在课堂上,我又引导学生从化合价转化的角度来分析铁及其化合物性质的变化规律。
这样,通过两个不同角度的研究,使学生体会到复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方法,从整体上更好地把握铁及其化合物性质的变化规律。
三、课堂教学方面
在课堂教学方面,我保持了自己平时上课轻松幽默的特点,营造了良好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当铃声响过,我告诉学生我很紧张但我却很坚强时,同学们一齐发出了哄笑,这时候,我知道他们的兴趣已经被调动,他们的注意力将被不可避免地引导到铁的身上!当幻灯片把宏伟庄严的太和殿、祈年殿的雄姿呈现在学生眼前时,他们不约而同地瞪大了双眼,我知道他们将会运用自己的智慧来解释为何会有我国古代的“红砖碧瓦”。
教学中我还把化学实验与相关知识点相结合,引入到复习课中来。
对于氯化亚铁、氯化铁、氯化钠三种溶液的鉴别,学案上要求学生设计出三种不同的方案。
根据溶液的颜色不同来区分是大部分同学的第一想法,我没有否定这一方案,只是立即动手做了一个实验:先取了一滴棕黄色的氯化铁溶液加水稀释,在稀释后的溶液中再取出一滴继续加水稀释,这时,溶液的棕黄色早已不复存在,我于是请同学思考现在溶液里是否还有铁离子、如何鉴别。
这时候同学们已经意识到,把溶液的颜色做为离子判断的依据并不总是有效的。
在这样的一个
实验中,同学们在“发现法”的学习道路上走了一遭,在认知的冲突中更加深刻地领会了铁离子的检验方法。
我想,有时候教师的“设误”甚至比“设疑”更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更有利于引导学生在发现中学习,在发现中建构他们的知识体系。
上述几个方面是在教学中做的相对比较成功的地方,除此之外,教学中还存在相当多的问题,比如:复习学案在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同时,如何防止其成为学生的一种学习负担,这还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地研究探讨,归纳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