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最新广东省危重症护理专科及ICU安全质量目标
ICU护理安全目标
永善县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护理安全质量目标目标一:严格执行手卫生1.具备足够的非接触性洗手设施和手部消毒装置,单间每床1套,开放式病床至少每2床1套2.下列情况应进行手卫生:接触病人前、接触病人后、进行清洁或侵入性操作前、接触病人体液或分泌物后、接触病人使用过的物品后3.建议酒精擦手液(ABHR)消毒法作为ICU内主要的手卫生方法。
4.当手上有血迹或分泌物等明显污染时,必须洗手。
5.摘掉手套之后、医护操作在同一病人的污染部位移位到清洁部位时,也必须进行手卫生。
6.有耐药菌流行或暴发的ICU,建议使用抗菌皂液洗手。
7.病房内有明显的手卫生标志,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
目标二:预防中心静脉导管(CVC)引发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1.建立专业的静脉治疗小组。
对导管插入和护理的人员进行培训。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
2、触摸、插入、更换或包扎血管内导管前、后,均要洗手或手消毒。
3、插管或更换导管的覆盖敷料,包括插孔或管口的外表消毒,均要戴无菌手套,采取正确的无菌技术。
4、置管和换药时的皮肤消毒剂,宜选择2%洗必泰、1-2%碘酊、碘伏或75%酒精,消毒后让消毒剂自然风干,使皮肤上的细菌被杀灭。
5、一般选用透明的、半穿透性的聚氨酯贴膜(3M透明敷贴)保护穿刺点,对于成年患者每周更换1次敷料,纱布则24小时更换一次。
如果覆盖膜潮湿、松动、污染时立即更换出汗较多的患者、高温季节、穿刺点有出血或渗出情况时,应该首选无菌纱布敷料覆盖。
6、增加导管的官腔数量会增加感染的危险性,如有可能,尽可能使用单腔导管。
7、导管使用过程中,保持系统的密封性。
8、中心静脉导管不需要常规更换,当导管不需要时,应立即拔出,一旦发生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应及时拔出导管。
目标三:预防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1、严格执行手卫生,详见目标一。
2、提高ICU护士对于抬高床头的依从性。
机械通气的患者如果没有体位改变的禁忌症,应予抬高床头30-45°,避免镇静时间过长和程度过深,避免误吸,尽早撤机,以减少呼吸性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危重症护理专科及ICU安全质量目标(2014)
危重症护理专科及ICU安全质量目标(一)严密观察病情,落实高危风险动态评估。
1.早期识别、早期干预可降低危重症患者无法预见的并发症和猝死的发生,改善预后。
2.建立危重患者从头到脚的评估指引,护士掌握评估技术及高风险阈值。
3.依据患者的病情特点,评估时应当采用相应评估量表,如GCS、营养、肌力、镇静、疼痛、压疮、误吸危险度等。
4.通过风险评估量表的准确运用,确立危重症患者的专科病情观察重点。
5.护士能够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前瞻性分析,准确判断病情变化及其严重程度。
及时和医生沟通,制定及落实护理计划。
6.强调动态评估,每天至少一次全面评估,各班次监护中动态评估并记录。
7. 护理记录应体现个性化、表格化、数字化和动态化,避免重复记录。
护理措施尽量通过护嘱表达并有护理结局评价的记录。
8.上级护士定期对患者的护理结局进行督导及评估,落实持续质量改进。
(二)早期发现病情变化,有效管理危急值。
1.建立“危急值”报告制度,ICU有修订专科危急值相关指引,护理人员必须接受培训并掌握科室“危急值”项目及内容,能够有效识别和确认“危急值”。
(常见危急值:血气分析、CVP、ABP、PH、高/低血钾、高/低血糖、快/慢心率、快/慢呼吸、突发体温升高、SPO2、出凝血时间、肌酐、尿素氮、每小时尿量等。
)2.接获危急值核对及登记报告。
护士接获网络系统或电话报告患者检验、检查等危急值信息,应准确登记报告者工号、接报日期、时间;患者床号、姓名、住院号;危急值内容、接报者签名。
3.评估:监测数值是否为危急值;评估监测数值是否在目标范围之外;评估护理人员能否处理。
监测数值超出目标范围或正常范围内要及时报告值班医生。
4.报告:当监测值与患者临床症状不吻合或与前1小时的监测值相差悬殊,应当重新评估患者病情,确认后才报告医生。
5.处理:按医嘱处理,及时追踪。
危急值报告后,护士必须持续监测患者病情。
在可处理范围内作紧急处理后继续观察患者病情(如吸痰),及时反馈效果,效果不理想及时报告医生。
ICU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相关目标及质量考核标准(重症监护室)
ICU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相关目标及质量考核标准(重症监护室)及质量考核标准
重症监护室
一、质量治理有关目标及有关评判指标
(一)质量治理有关目标
1.重症监护病房布局合理,人员、设备、设施配备与其功能、任务相习惯,科间紧密协作,保证诊疗工作需要。
2.建立健全重症监护病房质量治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3.医务人员实行岗位准入治理,强化理论和技能培训,提升业务水平。
4.严格执行患者入、出重症监护病房标准。
5.加大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治理,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及MRSA等专门感染病人的隔离。
对呼吸机有关性肺炎、血管内导管所致血行感染、留置导尿管所致感染实行监控。
6.加大运行病历监控与治理,落实核心制度和岗位职责,规范全程治理,严密观看、及时处理患者病情变化,提升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
(二)有关评判指标
1.患者入、出重症监护病房标准
(三)重症监护室质量考核标准
二、二、核心制度及其他重要制度
三、临床合理用药
四、临床用血
五、医院感染治理
六、感染性疾病治理
七、病案治理
八、患者安全目标治理。
广东省卫生计生委办公室、广东省中医药局办公室关于印发广东省医
广东省卫生计生委办公室、广东省中医药局办公室关于印发广东省医院急诊护理等19个专科领域患者安全质量目标(2014年版)的通知【法规类别】中医管理【发文字号】粤卫办[2014]18号【发布部门】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发布日期】2014.06.10【实施日期】2014.06.10【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广东省卫生计生委办公室、广东省中医药局办公室关于印发广东省医院急诊护理等19个专科领域患者安全质量目标(2014年版)的通知(粤卫办〔2014〕18号)各地级以上市及顺德区卫生计生局(委),部属、省属驻穗医药院校附属医院及委直属有关单位:根据原卫生部《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关于印发广东省医院临床护理服务质量评价指南的通知》(粤卫办〔2014〕5号)精神,结合《临床护理技术规范》(基础篇),为保证患者安全和医疗护理工作质量,我委组织专家对《2009年度静脉治疗护理等安全质量目标》进行修订,形成了《广东省医院急诊护理等19个专科领域患者安全质量目标(2014版)》,现印发给你们,请参照执行。
广东省卫生计生委办公室广东省中医药局办公室2014年6月10日附件:广东省医院急诊护理等19个专科领域患者安全质量目标(2014版)目录1、急诊护理专科2、危重症护理专科及ICU3、心血管护理专科及CCU4、呼吸护理专科5、肾脏病(血透、腹透)护理专科6、糖尿病护理专科7、老年护理专科8、神经护理专科9、助产及母婴保健专科10、新生儿护理专科11、骨科护理专科12、肿瘤护理专科13、造口伤口护理专科14、外科护理专科15、精神护理专科16、静脉治疗护理专科17、医院感染管理专科18、手术室护理专科19、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专科护理专科领域患者安全质量目标一、急诊护理专科安全质量目标(一)规范院前急救管理,提高院前急救的应急反应能力。
1.建立及完善120院前急救工作的管理制度和运作流程。
ICU护理安全管理目标及措施
ICU护理安全管理目标及措施
安全管理是护理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安全管理,必须有健全的护理组织管理,明确目标,科内成立安全管理小组,管理组织对护理安全隐患进行查找、评价、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提出防范和改进意见,从而促进安全管理制度化、常规化、系统化。
一.护理安全管理目标:
1.护理工作安全率≥95%
2.急救物品完好率100%
3.消毒隔离合格率100%
4.年褥疮发生例数0
5.年护理严重差错发生率0
6.护理核心制度落实100分
7.危重病人护理合格率≥90%
8.坠床年发生率0
9.护士理论和技术操作合格率100%
10.一人一针一管执行率100%
11.基础护理、特级护理合格率达90%
二.护理安全管理措施:
1.ICU质量安全管理小组每日按照标准对本病区进行全面检查,发
现问题及时解决。
2.病区发生压疮、患者坠床等不良事件及差错事故要及时上报。
3.ICU护士长要针对本科实际,注意查找安全隐患、分析原因、提
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
4.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认真执行手卫生消毒、严防和杜绝交叉
感染。
5.抢救物品和器材处于备用状态。
危重症护理专科与ICU安全质量目标
05.
实现ICU安全质 量目标的具体措 施
06.
危重症护理专 科与ICU安全 质量目标的未 来发展
单击添加章节标题内容
01
危重症护理专科概述
02
危重症护理专科的定义和作用
定义:危重症护理专科是专门负责危重症患者护理的医疗专业,要求具备专业的护理技能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作用:危重症护理专科的护士能够为危重症患者提供全面、专业的护理服务,包括监测生命体征、实施急救措施、提供心理支持等方面, 对于提高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提升医疗护理服务质量和水平
危重症护理专科与ICU安全质量目标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康复效果
高质量的护理服务可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信任度,减少医疗纠纷和投诉
ICU安全质量目标的实现需要全体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和协作,有助于提高整个医疗团队的凝 聚力和执行力
提升医疗护理服务质量和水平是医院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有助于提高医院的社会声誉和竞争 力
YOUR LOGO
危重症护理专科与ICU安全质量目 XX,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标
汇报人:XX
汇报时间:20XX/01/01
目录
01.
添加标题
02.
危重症护理专科 概述
03.
ICU安全质量目 标的重量目标的关 联
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权益
危重症护理专科 与ICU安全质量 目标直接关系到 患者的生命安全 和权益。
高质量的护理服 务能够减少并发 症和医疗事故的 发生,保障患者 的生命安全。
危重症患者需要 更加专业和细致 的护理,保障患 者的生命安全和 权益。
ICU安全质量目 标的实现需要医 护人员的共同努 力,保障患者的 生命安全和权益。
广东省医院临床护理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2014年版)
或高风险患 疮患者,不包括手术中 响血液循环,导局部皮肤和皮
者压疮发生 发生的压疮患者
下组织发生持续缺血、缺氧、
率(‰)
营养不良而致组织溃烂坏死; 2. 依 据 临 床 护 理 技 术 规 范
P446 压疮的分期进行判断;
3.医学诊断(ICD10.L89)。
10. 住 院 患 所有手术患者
住院患者手术室发生压疮是指
17.患者走失 所 有 走 失 高 风 1.走失高风险患者是指≥65 岁的老年患
高 风 险 患 者 险的住院患者 者、老年性脑萎缩、智障、严重脑外伤后
评估率(%)
遗症、脑血管意外后遗症、脑复苏后遗症
或一些代谢紊乱、药物中毒有精神症状的
①
误吸并 =
发窒息
住院患者首次并发窒息例数 ×
指标 下降
首次发
住院患者误吸总人数 1000
倒史、步态问题或使用辅助装置、
跌倒/坠床 例数
=
高风险患者
服用相关药物、精神态状异常、
评估率(%)
尿频或经常如厕或其它危险因素
跌倒/坠床高风险患者评估阳性 指标上升 ×100
入院时高风险患者总认识
等患者;2.依据《临床护理技术
规范》P455,使用 Morse 跌倒
风险评估量表得分>45 分的患
者,使用 HendrichⅡ跌倒风险
口腔粘膜情况等潜在风险因素的患者。
(参照《护理管理工作规范》《临床护理
文书规范》第二版);2.依据《临床护理技
术规范》第二版洼田饮水试验和反复唾液
吞咽测试(RSST)作为床边简易吞咽功能
筛查工具判断吞咽疑有障碍的患者。
误吸高风险患者评估阳性例数 ×10升0
危重症护理及ICU专科患者安全目标管理评价
整改措施:
培训组组织GCS的专题培训并要 求应用到临床,所有昏迷病人和 脑血管意外的病人每天A班都要 进行GCS评分并记录在护理记录 单上。
问题分析与整改
二、第6项:护士知晓“危 急值”报告制度和流程, 并熟悉危急值的项目、数
值范围及临床意义
原因分析:1、 科室没有对危急 值进行专题讲 课。 2、护士的积极 主动学习能动性 差。
整改措施:
继续怒力查找那15 种特殊心脏骤停的 治疗建议。
问题分析与整改
四、第37项:多数呼吸机管道 没有可移动的固定器固定
原因分析:
护士操作中对仪器 不熟悉和不爱护, 致使呼吸机管道固 定器很多已坏
整改措施:
对各护士进行仪器 培训和思想教育, 增加集体荣誉感, 关心爱护科室的每 一件物品。并通知 护士长购买。
达标率为:92.5%
9月份达标率
120 100
80 60 40 20
0 1 5 9 13 17 21 25 29 33 37 41 45 49 53 57 61 65 69
达标率
问题分析与整改
一、第2项:评估时没采用 相应GCS评估量表
原因分析:
1、科室没有对GCS评分进 行专题讲课。 2、护士的积极主动学习能 动性差。 3、GCS评估量表没有具体 应用到临床护理工作中。
问题分析与整改
五、 第66项:护士对肌力的评估知
识缺乏
原因分析:
1、科室没有对肌力进行专题 讲课。 2、护士的积极主动学习能动 性差。 3、肌力评估量表没有具体应 用到临床护理工作中。
整改措施:培训组 组织肌力评估专题 培训并要求应用到 临床,所有瘫痪病 人和脑血管意外的 病人每天A班都要进 行肌力评分并记录 在护理记录单上。
ICU护理安全管理目标及措施
ICU护理安全管理目标及措施目标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1、建立和完善急诊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在一般治疗操作前应至少同时使用二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实施者应让患者(或家属)讲述患者姓名,作为确认的手段,以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在紧急抢救的特殊情况下,应由医师护士共同核对患者身份,实施双重检查。
2、在进行各项操作时,必须严格落实三查七对制度,查对无误后方可执行。
到患者床边查对时必须患者或家属应答无误后,方可操作。
3、静脉输液时护士每更换一瓶液体,要告知患者输入的液体及主要药物,并记录更换时间、滴速、签全名;输液结束后与患者或家属共同核对,防止错输、漏输。
4、更换输液瓶时,输液瓶上粘贴的输液卡先与床头输液卡核对床号、姓名、用药是否正确,再询问患者姓名,最后把换上的与换下的输液瓶再次核对床号姓名,共三次查对。
5、抽血时,必须一次只能抽一人,操作完一人,再操作另一人,防止出错。
给患者输血时,做好输血查对工作,到血库取血时,护士与检验人员认真核对交叉配血结果,并签字6、输血时,必须两名护士或请医生协助核对无误并签字,到患者床前与患者或家属再核对患者姓名、血型,方可给患者输血,并应严密观察有无不良反应。
7、在进行各项操作时,护士必须向患者或家属主动进行解释,取得理解合作,并保证实施正确的操作,特别是进行插尿管、胃管、静脉留置针等操作时,更应向患者或家属解释交待清楚,防止患者或家属将管道自行脱出。
8、对批量抢救人员使用腕带,标记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
目标二:提高急救用药安全性1、所有备药每周核对、检查并记录,保持无变质过期现象;毒、剧、麻醉药做到专柜、专人管理;急救药品用后及时补充,保证数量,班班交接,每月检查并记录。
2、氯化钾和高浓度氯化钠必须单独存放,有醒目标志(红字)。
3、药柜的注射药、内服药与外用药严格分开放置,一律盒装存放,杜绝混放、乱放现象发生,外用消毒液必须用红色笔明显标识,单独存放,严防与液体混放。
重症医学科质量与安全目标
重症医学科质量与安全目标重症医学科质量与安全目标为1.病床使用率75%左右。
2.院内感染率≤10%。
3.医院感染漏报率≤10%。
4.法定传染病报告率100%。
5.医疗人员基本技能考核合格率100%。
6.临床、药品及医疗器械试验、特殊检查、特殊治疗履行患者告知率100%。
7.入出院诊断符合率≥95%。
8.临床主要诊断、病理诊断符合率≥60%。
9.危重症抢救成功率≥80%。
10.疑难病症好转率≥90%。
11.甲级病历率≥90%。
12.科间会诊≤12h。
13.院内急会诊到位时间≤10min。
14.实施危重程度评分100%。
15.基础护理合格率≥90%。
16.危重患者护理合格率≥90%。
17.医疗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100%。
18.急救物品完好率100%。
19.护理文件书写合格率≥95%。
20.每百张床护理严重差错年发生率≤0.5%。
21.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100%(合格标准90分)。
22.护理人员基础理论考试合格率100%(合格标准80分)。
23.病房管理合格率≥95%。
24.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报告率100%。
25.处方合格率≥95%。
26.各种申请单、报告单书写合格率≥95%。
27.患者对重症医学科服务满意度≥90%。
28.完成医院下达的年科室工作目标。
29.24-48h预期重返ICU率≤2%。
30.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10%。
31.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率≤2%。
32.尿管相关泌尿系感染率1%。
33.压疮率0%(难免压疮除外)。
34.各类导管再滑脱率≤2%。
35.再插管率≤4%。
ICU医疗质量与安全工作计划2024年
ICU医疗质量与安全工作计划2024年一、绪论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ICU医疗质量与安全工作对于保障患者生命健康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越来越重要。
本工作计划旨在制定出ICU医疗质量与安全工作的目标和具体措施,以及实施该计划需要的资源和团队。
二、目标1. 提高ICU医疗服务质量。
通过持续改进医疗实践、标准化管理和优化医疗流程,提高ICU医疗服务的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2. 确保ICU医疗安全。
通过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机制、加强风险评估和控制,减少医疗事故和不良事件,提高患者安全水平。
三、具体措施1.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
制定并落实ICU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和流程,明确质量管理责任和权限。
加强医疗技术规范化培训,促进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提升。
2. 开展质量监测与评估。
建立完善医疗质量监测和评估体系,定期对ICU医疗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估和分析,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建立和改进患者满意度评价机制,听取患者和家属的意见和建议。
3. 加强临床路径管理。
制定并严格执行ICU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疗规范和临床路径,优化医疗流程和资源配置。
加强团队协作,推广多学科诊疗模式,提高救治效果。
4. 强化医疗质量和安全培训。
加强医护人员的质量与安全意识教育,提高他们的风险识别和处理能力。
定期组织培训学习,推广最新的医疗质量和安全知识,促使医护人员不断学习和成长。
5. 建立安全管理机制。
建立和完善医疗安全管理体系,明确各项安全工作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
加强医疗风险评估,制定并实施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建立医疗巡查和监测机制,确保医疗服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6. 提升医疗质量信息化水平。
推行ICU医疗质量与安全信息化建设,实现电子病历、远程监护和病情动态管理等功能。
提高医疗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提高数据的利用价值。
7. 加强团队建设。
建立健全的ICU医疗质量与安全团队,明确团队成员的职责和权限。
加强团队之间的协作和沟通,形成共同工作的氛围。
ICU专科质量监测指标实施目标
ICU专科质量监测指标实施目标随着医疗技术飞速发展,医疗质量也成为衡量一个医疗机构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
而在医院中,重症监护室 ICU 的医疗质量更是需要高度关注。
为了保障 ICU 专科质量,各级医院纷纷开始着手实施 ICU 专科质量监测指标,以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一、 ICU 专科质量监测指标的意义ICU 在医院中承担着重症救治的重要任务,而 ICU 的医疗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康复效果。
因此,实施 ICU 专科质量监测指标,能够全面掌握 ICU 专科医疗质量的情况,以便在医疗过程中及时纠正和优化 ICU 的工作,提高医疗质量水平,降低医疗事故率,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二、 ICU 专科质量监测指标的内容ICU 专科质量监测指标的内容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人员素质:包括 ICU 医师、护士、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职业道德等方面。
2. 医疗设备:包括 ICU 使用的各种医疗设备的性能和稳定性等方面。
3. 医疗流程:包括 ICU 中各种医疗操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等方面。
4. 医疗服务:包括 ICU 的各项服务能力,如手术、营养、康复等。
5. 资源利用:包括 ICU 资源利用的效率和合理性等方面。
三、 ICU 专科质量监测指标的实施目标ICU 专科质量监测指标的实施目标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专业水准:通过对 ICU 人员素质的监测,促进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提升,提高医务人员的实践经验,不断提高医疗质量水平。
2. 保障医疗设备的稳定性:通过对医疗设备的监测,发现和解决医疗设备故障,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保证医疗过程的顺畅。
3. 标准化医疗流程:通过对医疗流程的监测,规范医疗操作流程,降低医疗风险,提高医疗流程的效率性和规范性。
4. 提供高水平的医疗服务:通过对医疗服务的监测,提高医护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建立科学、规范的医疗服务流程,给患者提供更加全面、周到的医疗服务。
ICU的十大安全目标
综合I C U专科十大安全质量目标目标一:预防中心静脉导管(CVC)引发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护理重点步骤:1.建立专业的静脉输液小组,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
2.触摸,插入,更换或包扎血管内导管前、后,均要洗手或手消毒。
3.插管或更换导管的覆盖物时,均要带手套。
4.用安尔碘对插管进行皮肤消毒,消毒后穿刺前要留足够长的时间使皮肤上的细菌被杀灭。
5.一般选用透明的,半渗透性的聚氨酯贴膜(3M贴膜)保护穿刺点。
如果覆盖膜变湿、松动,要及时更换。
出汗多的患者、高温季节、穿刺点有出血或者渗出等情况,应该首选无菌纱布敷料,避免使用覆盖膜。
6.中心静脉导管通常不需要常规更换,但一旦发生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应及时拔除导管。
结果标准:降低中心静脉引发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目标一:预防中心静脉导管(CVC)引发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更换覆盖膜、肝素帽流程:1.2.择固定方式、保证管道的放置处于安全位置。
3.各种管道必须有清晰的标识,注明管道的名称。
4.烦躁患者要做好手套式的约束,防止或者无意识地拔管。
特别烦躁的患者应报告医生,做好相应的处理。
5.护士定时巡视各种管道的接头连接是否紧密,保持管道通畅,固定合理、安全,并且每班要有记录。
结果标准:各种管道固定安全,通畅有效。
目标二:提高患者管道安全1.评估危重患者情况和转运的风险性,采取安全有效的转运方式和措施,使患者安全顺利转运到目的地。
2.转运前告知患者/家属转运的目的、方法、可能出现的不适与并发症,取得理解与配合。
3.确定转入科室是否做好迎接准备。
4.运送人员是有经验并受到相关训练,能在转运途中进行病情观察和及时抢救。
5.确定运送携带的仪器及药品,如呼吸机、监护仪、呼吸囊、吸痰机、氧袋、急救药箱,确保其功能完好,运作正常。
结果标准:使危重患者安全转运目标三:提高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的安全性目标四:提高ICU护士执行抬高患者床头>30°的依从性护理重点步骤:1.制定抬高患者床头>=30°的操作指引,对护士进行培训,理解其重要性。
重症监护室(ICU)专科患者十大安全质量目标评价标准
渗专科护理记录单
1
一项不符合扣1分
对血管活性药物敏感的患者建议使用双泵推注药物,避免更
换时导致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双泵慎用,可能会存在另外
的安全隐患,包括漏开替换泵、替换期间药物的双重输入
1
一项不符合扣1分
定时观察穿刺部位皮肤情况,及时发现药物外渗并作出相应
2
一项不符合扣1分
预防气道粘膜缺血性损伤及气管食管瘘,拔管后气管狭窄等并发症
2
一项不符合扣1分
机械通气时应在管路中常规应用气道湿化装置,如湿热交换器(人工鼻)或者加热型湿化器,但不推荐在吸痰前常规进行气道内生理盐水湿化。人工鼻应每日更换,加热湿化器加水须使用无菌水,每日更换。
2
一项不符合扣1分
呼吸机螺纹管每周更换2次,有明显分泌物污染时应及时更换,螺纹管冷凝水应及时清除,倾倒在带盖容器内,不可直接倾倒在室内地面,不可使冷凝水流向病人气道
提高危重患者保护性约束的安全性
向家属解释保护性约束的原因、必要性、方法及约束产生的
不良后果,签订《约束患者知情同意书》
1
一项不符合扣1分
使用《约束护理单》,评估患者年龄、意识、活动能力、心
理状态,以及需要约束部位皮肤和四肢循环状况,选择合
的约束工具及约束方法
1
一项不符合扣1分
使用约束带时,使患者肢体处于功能位,约束带下垫软垫,
2
一项不符合扣1分
吸痰操作按规范要求执行
2
一项不符合扣1分
机械通气患者吸痰前后给予高浓度氧气吸入(约2分钟),吸痰后观察血氧饱和度等变化
2
一项不符合扣1分
吸痰后要进行肺部听诊,判断是否吸净痰液。若有痰液,隔3—5min,待血氧饱和度回升后再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最新广东省危重症护理专科及ICU安全质量目标(一)严密观察病情,落实高危风险动态评估。
1.早期识别、早期干预可降低危重症患者无法预见的并发症和猝死的发生,改善预后。
2.建立危重患者从头到脚的评估指引,护士掌握评估技术及高风险阈值。
3.依据患者的病情特点,评估时应当采用相应评估量表,如GCS、营养、肌力、镇静、疼痛、压疮、误吸危险度等。
4.通过风险评估量表的准确运用,确立危重症患者的专科病情观察重点。
5.护士能够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前瞻性分析,准确判断病情变化及其严重程度。
及时和医生沟通,制定及落实护理计划。
6.强调动态评估,每天至少一次全面评估,各班次监护中动态评估并记录。
7. 护理记录应体现个性化、表格化、数字化和动态化,避免重复记录。
护理措施尽量通过护嘱表达并有护理结局评价的记录。
8.上级护士定期对患者的护理结局进行督导及评估,落实持续质量改进。
(二)早期发现病情变化,有效管理危急值。
1.建立“危急值”报告制度,ICU有修订专科危急值相关指引,护理人员必须接受培训并掌握科室“危急值”项目及内容,能够有效识别和确认“危急值”。
(常见危急值:血气分析、CVP、ABP、PH、高/低血钾、高/低血糖、快/慢心率、快/慢呼吸、突发体温升高、SPO2、出凝血时间、肌酐、尿素氮、每小时尿量等。
)2.接获危急值核对及登记报告。
护士接获网络系统或电话报告患者检验、检查等危急值信息,应准确登记报告者工号、接报日期、时间;患者床号、姓名、住院号;危急值内容、接报者签名。
3.评估:监测数值是否为危急值;评估监测数值是否在目标范围之外;评估护理人员能否处理。
监测数值超出目标范围或正常范围内要及时报告值班医生。
4.报告:当监测值与患者临床症状不吻合或与前1小时的监测值相差悬殊,应当重新评估患者病情,确认后才报告医生。
5.处理:按医嘱处理,及时追踪。
危急值报告后,护士必须持续监测患者病情。
在可处理范围内作紧急处理后继续观察患者病情(如吸痰),及时反馈效果,效果不理想及时报告医生。
6.跟踪、观察及记录。
护理文书填写监测项目危急值。
护理记录实时、准确。
护理记录显示已向医生报告记录、书写处理情况及跟踪记录。
(三)加强重要脏器功能管理,提高救治成功率。
1.强调以团队形式给予心肺复苏急救,因为大多数急救系统和医疗服务系统都需要施救者团队的参与,由不同的医护人员同时完成多个操作,保障救治成功率。
2.在ICU进行心肺复苏后的患者,为了保障重要脏器功能恢复,需关注对患者进行多学科治疗并对其神经系统和生理状态进行评估,重视低温治疗。
3.掌握2012年美国心脏协会为15种特殊心脏骤停情况给出特定的治疗建议。
包括哮喘、过敏、妊娠、肥胖症(新)、肺栓塞(新)、电解质失衡、中毒、外伤、冻僵、雪崩(新)、溺水、电击/闪电打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新)、心脏填塞(新)以及心脏手术(新)。
4.密切评估患者当前的状况、病史和体格检查。
随时分析重要的体征,常规Q1H观察和记录患者所有的症状和体征,如有病情变化随时观察、报告和记录。
密切监测血流动力学、组织灌注及氧代谢指标等。
5.对于严重创伤、窒息、心脏疾病及药物过敏等引起的心搏骤停或严重病情变化的患者,确保在较短时间内恢复患者的呼吸、循环功能。
6.呼吸功能监测:监测脉搏氧饱和度,正确抽取出和分析血气分析,了解全身组织氧化情况,保证气道通畅和氧疗的有效实施。
遵守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做好气道的最佳湿化和通畅、固定,严格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
如有以下情况,及时报告医生:RR>30次/分或<10次/分,SPO2<90%。
7.循环功能监测:密切评估体循环灌注是否充分,正确实施抗休克的液体复苏。
观察患者的心率、血压、中心静脉压、尿量、神志、毛细血管充盈状态、皮肤灌注、心输出量、肺动脉压、血乳酸、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或静脉血氧饱和度、血管外肺水、每搏输出量的变异度等,保证有创血流动力学的正确监测。
统计24小时出入量,必要时统计每小时出入量,严格液体管理。
如有以下情况,及时报告医生:收缩压>160mmHg或<90mmHg;或动态迅速上升或下降>30mmHg;HR>120次/分或<60次/分。
8.脑功能监测:密切评估意识、瞳孔、肌力、格拉斯哥评分、头痛和恶心呕吐等的症状,通过体位、脱水、通气、镇静、降温和放脑脊液等措施控制颅内压在<15mmHg。
严密观察脱水的效果。
如新发瞳孔直径>5mm或双侧不等大,及时通知医生。
9.肾功能监测:监测每小时尿量、尿比重、血肌苷、尿素氮,了解肾灌注状态和肾功能,动态监测内环境变化,酸碱度和胃粘膜PH值等。
如尿量<0.5ml/Kg/H,通知医生。
10.胃肠道功能的监测:观察患者腹痛、腹泻、腹胀、大便、腹部伤口、消化道引流的情况,每4~8小时监测腹的改变,必要时监测淀粉酶、腹腔压。
早期肠内营养的患者做好营养通路的固定、通畅,每4~6h监测胃内储留量。
控制血糖,如果>12mmol/L,≤4mmol/L,或使用胰岛素时血糖<6mmol/L,及时通知医生。
如果引流量突然增加或引流>150ml/hr或性状改变,新出现腹膜刺激征,腹围快速增加,腹胀加重,胃管引流非血性变成血性,及时通知医生。
(四)加强危重症患者液体管理,维持内环境稳定平衡。
1.以患者和/或家属能够理解的方式向其解释体液监测与管理的目的及方法。
2.全面监测、评估患者体液情况。
评估有无影响体液失衡的因素;评估患者尿量与尿色、比重;评估患者的液体治疗量;评估体液失衡的症状和体征,有无皮肤黏膜水肿或脱水征,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及泌尿系统常用临床观察指标的异常情况等。
3.监测血压、心率和呼吸,准确记录单位时间内的出入量。
4.监测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指标,血清白蛋白和总蛋白水平,血、尿渗透压水平。
5.观察患者面部表现、粘膜、皮肤充盈度及口渴的情况以及观察尿液的颜色、量及比重变化,观察大便是否干结。
6.监测患者有无颈静脉怒张、肺部湿罗音、外周水肿、体重增加等体液过多的情况;监测腹水的症状和体征。
7.根据评估的结果,分析患者体液失衡的危险因素,实施体液管理,确定患者液体摄入的量、种类。
8.选择粗大静脉进行穿刺或中心静脉置管并确保其通畅,使用静脉输液泵,确保准确控制液体入量和速度,并做好输血准备和输入血液制品。
9.根据患者情况补充液体或控制水分的摄入,并将全日总液体量分配到各时段,必要时按医嘱使用利尿剂增加患者尿量。
10.必要时按医嘱行血液透析或滤过,并注意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对脱水的反应。
11.为了评估水的平衡,需建立液体和固体食物摄入量的准确记录,并按照固体食物水分换算表格进行换算。
12.如果体液过多的症状和体征持续存在或加重,应及时通知医生。
13.为患者选择合适体位,做好皮肤护理。
14.大出血、烧伤、低血容量性休克等患者需要快速补液,快速补液不当时会引起肺水肿、心衰等严重后果。
为预防并发症,快速补液时需要注意:(1)全面评估患者的情况,评估患者液体严重不足的原因;(2)按医嘱给予静脉输液,确保晶体液(如生理盐水、乳酸林格氏液等)和胶体液(如羟乙基淀粉、白蛋白、血浆等)的准确、快速输入;(3)必要时留取血标本进行交叉配血实验,按医嘱输注血液制品;(4)密切观察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及氧合状况,及时观察患者对快速补液的反应,监测体液容量超负荷情况;(5)监测肺水肿和第三间隙(腹腔、胸腔、肠腔内间隙、滑膜等处)水潴留的情况;(6)及时观察发现体液容量超负荷情况的发生,如头痛、皮肤发红、心动过速、静脉扩张、中心静脉压升高、血压升高、呼吸急促、咳嗽等。
15.护理结局:患者体液监测有关据收集正确;患者生命体征稳定;患者严重体液失衡的程度减轻,或达到体液平衡;患者无出现体液失衡的并发症。
(五)科学用药管理,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性。
1.科室有安全用药相关规章制度,护理人员必须接受培训,严格落实双人核对。
2.备有一定数量的常用药物、抢救用药,固定基数,建立帐目,专人管理,常用药物每月与药房核对数量及质量,抢救用药每日清点补充,按先后使用时间存放。
3.麻醉用药需要双人双锁保管,固定基数,每班清点,使用过程中注意登记,双人核对签名,保留安瓿。
4.注射药、口服药、外用药应与消毒药物、化学试剂分柜存放,有明显标识。
5.高危药物单独存放,有醒目标识,高浓度电解质溶液(10%KCL、10%NaCL)注意上锁管理。
6.护理人员根据药物使用说明应用,熟练掌握药物的作用、副作用、使用剂量、使用途径、配置溶剂、配伍禁忌等。
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应当及时处理和上报。
7.血管活性药物建议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输入。
去甲肾上腺素禁止外周注射,防止药物外渗,挂高危标识,建议使用微量泵恒速注射。
8.血管活性药物建议使用独立输液通路,禁止从该通路推注其他药物,剂量按公斤体重方式换算,严格控制药物最大剂量:如多巴胺20ug/kg·min、去甲肾上腺1.5ug/kg·min、肾上腺素0.2~0.5 ug/kg·min。
9.对血管活性药物敏感的患者建议使用双泵推注药物方法,交替更换,更换时先打开另一注射泵,再关闭已经应用完毕的微量静脉注射泵。
10.使用强心药注意测量心率,观察洋地黄中毒症状(如呕吐、黄视、心动过缓等);应用血管舒张药(如硝普钠)控制使用时间,如≥72h,应报告医生,是否停药。
11.使用镇静/镇痛药物期间,注意做好镇静/镇痛评估,观察患者呼吸情况,防止呼吸抑制。
12.使用肌松剂时,注意先镇静后肌松,防止患者呼吸窒息及濒死感。
13.使用高渗透性药物,如甘露醇,控制在15-30分钟内输入,白蛋白≥30~60分钟,防止药物外渗。
14.使用胰岛素时,注意及时监测血糖变化,预防低血糖。
15.使用抗凝药时,注意观察出凝血时间及皮下、穿刺口、胃肠道出血情况。
(六)有效评估及管道固定,预防非计划性人工气道脱出。
1.建立及落实非计划性人工气道脱出报告制度、程序及应急原,护士知晓并能熟练执行。
2.与患者或家属有效沟通,告知并解释人工气道的作用和重要性,取得其理解和配合。
3.评估患者人工气道非计划性脱出的风险性,采取妥善有效的固定方式和措施:运用胶布/系带固定气管插管;必要时给患者镇静剂/肌松;必要时约束上肢;必要时运用口咽管或牙垫以防患者咬气管插管。
4.做好巡视及床边交接班,保持管道通畅,固定合理、安全,每班注意气管插管上的刻度以确定气管插管的位置并记录。
5.提供100%湿度的吸入气体或空气,保持舒适。
6.每24小时更换固定气管插管的胶布/系带,同时观察皮肤和口腔粘膜,并将气管插管移至口腔另一边。
7.插管后或更换固定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的系带后,听诊双肺呼吸音。
必要时帮助拍摄胸片以检测气管插管的位置。
8.运用可移动的固定器将呼吸机管道悬挂于患者身体上方,为患者翻身、吸痰、脱开或连接呼吸机时妥善固定呼吸机管路,以减少牵扯及移动气管插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