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方程》(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合集下载

青岛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原创】《方程的认识》教学设计

青岛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原创】《方程的认识》教学设计

方程的认识
1
小学-数学-打印版
小学-数学
-打印版 2
小学-数学
-打印版 3
师:现在你知道熊猫一次需要喂多少米粉了吧?(50克。

)
解决绿点问题。

课件出示。

(见图)
师:你能用含有x的等式表示出天平左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结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2x=150 3x+10=100
师:看天平写方程大家都会了。

那没有天平了,你还会写方程吗?学生完成后交流。

师:同学们,想一想:没有天平了,我们是怎样写方程的?
(先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根据这个相等的关系,列出方程。


边学边练(一)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

(1)方程都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
(2)含有未知数的式子叫作方程。

(×)
(3)方程的解和解方程是一回事。

(×)
小学-数学-打印版
4
1.下列哪些式子是方程?是方程的打“√”。

X+5()15+5 =20()X÷5 <20()
3Y= 12(√)8-n =6(√)10÷ m=2(√)
2X+3>10()3X+5X= 160(√)24+6Y= 540 (√)
2.仔细观察下图,说出图中存在的相等关系。

并列出方程。

兔子的体重+ 猴子的体重= 熊猫的体重
4+χ=43
3.看图列方程。

3χ=60χ+30=100
5
小学-数学-打印版
小学-数学-打印版 6。

第四单元信息窗 1《认识方程》(教学设计)青岛版五年级上册数学

第四单元信息窗 1《认识方程》(教学设计)青岛版五年级上册数学

第四单元信息窗 1《认识方程》(教学设计)青岛版五年级上册数学一、教学目标1.理解方程的意义。

2.通过实例,初步理解一次方程解的概念。

3.掌握解一次方程的简单方法,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发展小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运算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理解方程的定义和意义。

2.学会解一次方程,认识它的解的概念。

3.通过实际应用,巩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难点1.抽象思维能力弱,对方程的理解有困难。

2.对于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不够清晰。

三、教学内容及过程(一)引入1.通过简单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2.引导学生讨论问题,激发学生兴趣。

(二)主体内容1.讲解方程的概念和意义,提高学生对方程的认识。

2.讲解一次方程的概念和解法,提高学生对解一次方程的理解。

3.通过实例,让学生掌握解一次方程的方法。

4.通过实际应用,让学生巩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总结归纳1.总结今天所学的内容。

2.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示范法2.组织探究法3.问答法4.实践方法5.课件展示法五、教学工具与教学资源1.小黑板和粉笔2.电脑和投影仪3.课件和PPT六、教学评估1.通过讲解和练习,检测学生是否掌握方程和一次方程的概念。

2.通过练习和解决实际问题,检测学生是否掌握解一次方程的基本方法和运用能力。

3.通过调查问卷,反馈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反应,评估本节课教学质量。

认识等式和方程优秀教学案例五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认识等式和方程优秀教学案例五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4.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精神,提高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有趣的情景,如购物、分配、行程等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引入等式和方程的概念。
2.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教学资源,直观展示等式和方程的应用,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设计富有挑战性的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等式和方程的乐趣。
4.反思与评价的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形成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同时,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进步和成长,给予积极的反馈。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提高学生的自我成就感。
5.作业小结的环节: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运用等式和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反馈。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作业小结
1.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运用等式和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反馈。
3.学生根据教师的评价,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案例亮点
1.生活情境的导入:教师通过创设购物情境,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然地引入等式和方程的概念。这种教学方式体现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教育理念,充分体现了数学学科的生活性,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学生尝试用已知的信息,如商品单价和数量,来求解总价,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可以用一个等式来表示这个问题。
3.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能想到什么数学工具来解决这个问题吗?”引导学生思考并引入方程的概念。

《认识方程》(说课稿)五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认识方程》(说课稿)五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认识方程一、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方程,能够运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2.能够描述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并用方程表示出来;3.能够利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认识方程及其基本性质,能够解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难点:能够利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通过教师讲解、举例分析、学生自主思考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教学准备黑板、粉笔、教材及课件、学生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五、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些生活中简单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方程的概念。

示例 1:小明和小李一共有20枚糖果,小明比小李多5枚糖果,问小明和小李各有几枚糖果?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列方程的方式来解决,即设小李有x枚糖果,那么小明就有x+5枚糖果,因此方程就是x+x+5=20。

后面将讲解如何解这个方程。

2.认识方程引导学生认识方程,在黑板上写出以下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2+3=5,4-1=3。

向学生问道,这些式子有什么共同点?学生一般会认为这些式子都是等式,都有“=”号。

接着,给出一个例子:小明今天晨跑了35分钟,比昨天晨跑多了14分钟,问小明昨天晨跑了多少时间?让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式子来表示出这个问题?此时将引导学生将这个问题转化成方程的形式:设昨天小明晨跑了x分钟,那么今天晨跑了x+14分钟,根据题意可以得到方程:x+14=35。

3.认识一元一次方程接下来,向学生介绍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即方程中只有一个未知量,这个未知量的最高次幂为1。

通过举例子帮助学生理解:2x+3=7,4x-5=11,x+5=10等都是一元一次方程,而2x2+3x+4=0,x3+5=12等则不是一元一次方程。

4.解一元一次方程接下来,将向学生介绍如何解决一元一次方程。

以方程x+14=35为例,让学生思考如何解方程,引导学生尝试将x从等式左边移到右边,这时候方程变为x=35-14,最终得到x=21。

同样地,对于方程2x+3=7,可以将3从等式左边移到右边,得到2x=7-3,最终得到x=2。

《认识方程》五年级数学教案

《认识方程》五年级数学教案

《认识方程》五年级数学教案《认识方程》五年级数学教案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认识方程》五年级数学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认识方程》五年级数学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与掌握方程的意义,认识方程和等式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

2、能力目标:使学生在观察、思考、分析、抽象、概括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等式与方程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数学模型,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与数学应用意识,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二、学情分析学生对于利用天平解决实际问题较感兴趣,对于从各种具体情境中寻找发现等量关系并用数学的语言表达则表现出需要老师引导和同伴互助,需要将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相结合。

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等式与方程的意义,体会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体会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谈话导入出示,讨论天平的作用及用途,平衡状态和倾斜状态各说明什么情况。

平衡状态说明托盘两边质量相等,倾斜状态说明托盘两边质量不相等。

活动2【讲授】探究授新一、认识等式与方程。

1、出示(一),天平的两边放上砝码左边20克和30克,右边50克。

提问:你看到天平怎样?天平平衡,说明什么?(生:说明两边质量相等。

)你能用式子表示两边物体之间的质量关系吗?(20+30=50)为什么中间用等号?指出:像这样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就是等式。

2、出示(二),把左边的其中一个20克砝码换成x克,观察天平,出于什么状态,说明什么问题?你能用式子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吗?(x+30=50)3、出示(三),把左边托盘中的一个x克的砝码拿走,右边的50克砝码换成30克,观察天平,出于什么状态,说明什么问题?你能用式子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吗?(x>30,30<x)4、出示(四)天平图你能用式子表示两边物体之间的质量关系吗?(X+X=100或2X=100)5、出示(五)天平图你能用式子表示两边物体之间的质量关系吗?(10+X<80或80>10+X)6、出示刚才5道不同的式子。

第四单元信息窗 1《认识方程》(教案)青岛版五年级上册数学

第四单元信息窗 1《认识方程》(教案)青岛版五年级上册数学

教案:《认识方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初步理解方程的概念,能够正确识别方程中的未知数和等式。

2. 培养学生运用方程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水平。

3. 引导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青岛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信息窗1《认识方程》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方程的概念,能正确识别方程中的未知数和等式。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运用方程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创设情境,引入方程的概念。

例如:小明和小红一共摘了30个苹果,小明摘了20个,请问小红摘了多少个?请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

2. 探究新知(1)引导学生观察等式,发现等式的特点,理解等式的意义。

(2)让学生尝试用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表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发现方程的特点,理解方程的概念。

(3)让学生举例说明方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

3. 实践应用(1)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P32页的练习题,巩固方程的概念。

(2)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展示,引导学生互相评价,共同提高。

4. 总结提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总结方程的概念和意义,引导学生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五、课后作业1. 完成教材P32页的练习题。

2. 结合生活实际,用方程表示一个问题,并解答。

六、板书设计《认识方程》1. 方程的概念: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2. 方程的特点:等式两边相等,含有未知数。

3. 方程的意义:表示两个数量相等的关系。

4. 方程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了方程的概念,能够正确识别方程中的未知数和等式。

在实践应用环节,学生能够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引导和评价还不够到位,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八、课后评价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提高教学效果。

认识方程(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认识方程(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教案:认识方程——五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方程的概念,理解方程的意义。

2. 使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发现方程中的未知数,并学会用字母表示未知数。

3. 培养学生运用方程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思维水平。

二、教学内容1. 方程的概念及意义2. 方程的表示方法3. 方程的简单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方程的概念,掌握方程的表示方法。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发现方程中的未知数,并能用字母表示未知数。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方程的概念。

例如:小明和小红共有10个苹果,小明有x个苹果,小红有10-x个苹果。

让学生初步感知方程的存在。

2. 新课讲解(1)方程的概念通过导入实例,引导学生发现方程中的未知数,进而引出方程的概念: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2)方程的表示方法介绍用字母表示未知数的方法,如:x、y、z等。

让学生学会用字母表示未知数,并能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

(3)方程的简单应用通过例题,让学生学会运用方程解决问题。

如:小明比小红多3个苹果,小明有x个苹果,小红有多少个苹果?引导学生列出方程:x-3=10-x,求解得到x=6.5,进而得出小红有3.5个苹果。

3. 巩固练习设计一些简单的方程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方程的概念、表示方法及应用。

五、课后作业1. 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方程知识。

2. 观察生活中存在的方程实例,与同学分享,并尝试用方程解决。

六、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方程过程中的困难,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2. 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方程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3. 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运用方程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热情,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方程的认识(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方程的认识(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方程的认识(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教案:方程的认识(五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要给大家讲解的是五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中的方程的认识。

我们将学习什么是方程,方程的构成以及如何解方程。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大家能够理解方程的概念,掌握方程的构成,学会解方程的方法,并能够应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大家理解方程的概念和构成,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难点是理解方程中的未知数和等式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已经准备好了黑板、粉笔、多媒体课件以及一些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故事中有一个问题需要我们用方程来解决。

这样大家能够更好地理解方程的实际应用。

2. 讲解方程的概念:我会在黑板上写出方程的定义,并且解释方程中的未知数和等式的概念。

3. 解方程的方法:我会给大家讲解解方程的基本方法,如何通过加减乘除等运算来求解未知数的值。

4. 例题讲解:我会选择一些典型的例题,给大家讲解如何识别方程,如何列方程,以及如何解方程。

5.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例题之后,我会给大家一些练习题,让大家自己尝试解决。

我会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6. 作业布置:我会给大家布置一些有关的作业,让大家能够巩固所学的内容。

六、板书设计我会在黑板上写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方程的定义、方程的构成、解方程的方法等,以便大家能够清晰地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1. 请列出至少三个你感兴趣的问题,并尝试用方程来表达这些问题。

2. 解下列方程:2x + 5 = 15答案:1. 问题1:小明有苹果和香蕉两种水果,苹果有3个,香蕉有5个,请问小明一共有多少个水果?方程:3 + 5 = 8问题2:小华买了2个面包和1个牛奶,一共花费了10元,请问一个面包多少钱?方程:2x + 1 = 10问题3:老师给了小王10个红球和5个蓝球,红球和蓝球一共有15个,请问一个红球和一个蓝球一共有几个?方程:10 + 5 = 152. 解方程:2x + 5 = 15步骤1:两边同时减去52x + 5 5 = 15 52x = 10步骤2:两边同时除以22x ÷ 2 = 10 ÷ 2x = 5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大家能够理解方程的概念,掌握解方程的方法,并能够将方程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方程的认识》青岛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方程的认识》青岛版

方程的认识[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49~50页。

[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等式和方程的意义,理解并会表述等式和方程的关系;会用方程表示简单的等量关系。

2.在理解方程意义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描述、抽象概括的能力。

3.感受方程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探索的乐趣,积累活动经验。

[教学重点]理解方程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等式和方程的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激发欲望师:同学们看,今天我们要学习什么呀?生:方程师:你想了解关于方程的哪些知识呢?预设:方程是什么、方程有什么用途、方程用来做什么等。

师:方程有什么用。

我们的古人啊,早就回答了这个问题。

出示课件师:看来方程是解决问题的。

师:那究竟什么是方程呢?下面我们开始探究【设计意图】看门见山借助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并顺势渗透数学文化。

二、分析素材,理解概念(一)认识天平师:为了更好的研究方程,老师带来了一个小帮手。

出示天平师:认识它吗。

预设:天平。

师:天平在科学课上常用,今天它走进了数学课堂,帮助我们学习。

(二)利用天平的状态引出算式出示:师:天平怎样了?说明了什么?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天平的状态吗?预设:40+20>50(板贴)出示:师: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左右两边的关系吗?预设:120+180=300(板贴)师:继续看天平。

将梨换成苹果出示:师:天平可能出现什么情况?预设:可能向左倾斜,可能向右倾斜,可能平衡。

师:为什么会出现三种情况?预设:因为苹果的重量未知。

师:苹果的重量可以用什么表示?预设:用字母表示,用符号表示。

师:用自己喜欢的字母表示出天平的三种状态。

预设: 120+x >300 120+x<300 120+ x=300(板贴)出示:师:能用式子表示天平的状态吗?预设:3x=270。

(板贴)师:说说是怎样想的?预设:苹果的重量未知用x表示,天平平衡说明左边重量=右边重量。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方程的认识》教学设计 青岛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方程的认识》教学设计 青岛版

方程的认识一、教学目标:知识技能:借助天平“称一称”“看一看”等活动,建立等式模型,理解等式和方程的意义。

数学思考:1、理解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2、通过探究思考,发展抽象、概括、推理能力,建立代数思想。

问题解决:当遇到实际问题时,能准确分析出问题中的等量关系,从现实生活中建立方程模型。

情感态度:1、创设情境,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经验进行探索,体会方程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

2、在数学文化中,了解“方程”的历史,感受数学的魅力。

二、教学重点:理解方程的意义。

三、教学难点:理解方程和等式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任务单。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大家玩过跷跷板吗?谁能给大家分享一下,玩跷跷板时,你有什么感受?2、课件出示图片,第一幅图中,跷跷板是什么状态?第二幅图中呢?(设计意图:《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

”跷跷板是学生熟悉的一种游乐设施,以“跷跷板”为切入点,学生比较容易体会“平衡”与“不平衡”的状态,并为接下来引入“天平”奠定基础。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认识天平,感知平衡。

(1)有一种测量工具与跷跷板有关系,大家知道是什么吗?(2)关于天平,你们有哪些认识?(3)当天平平衡时,物品的质量和砝码的质量有什么关系?不平衡时呢?(设计意图: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初步感知平衡,为称量月饼的质量以及看图列式打下基础。

)2、观察思考,书写算式。

(1)用天平称量月饼的质量。

经过反复称量,测出月饼的质量,并记录三个关系式。

(2)看图列式。

根据课件出示的图片,写出算式。

(设计意图:在称量月饼的质量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一次次的尝试中测出月饼的质量,让学生体验成就感!)3、仔细比较,巧手分类。

(1)引导学生观察算式,并对算式进行分类。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与小组的同学交流。

方程的认识教案设计

方程的认识教案设计

方程的认识教案设计【篇一:认识方程教学设计】《认识方程》教学设计无棣县埕口镇小学秦桂华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55--60页。

教材分析:方程的意义对学生来说是一节全新的概念课,让学生用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拓展了学生思维的空间,是数学思想方法认识上的一次飞跃.方程的意义是学生学了四年级的算术知识,及初步接触了一点代数知识(如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同时也是学习解方程的基础,是渗透用方程表示数量关系式的一个突破口,是今后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块奠基石.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原有的相关认识基础及生活经验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 结合天平示意图及操作演示,使学生在观察、猜想、探究、比较、归纳等活动中,经历用式子表示数量关系、认识等式和方程的过程。

2. 理解等式和方程的含义,能判断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能根据具体的情境列出方程。

3. 经历从生活情景到方程模型的建构过程,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在具体情境中寻找相等关系,方程概念的建立过程教学难点:理解等式和方程的关系。

能根据具体情境列出方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课质疑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个新的数学知识:认识方程(板书课题)。

看到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生:什么叫方程?方程有什么作用?师:很好,在解决这两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一样东西。

(课件展示天平)师: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吗?谁能说一说:天平在日常生活中是干什么用的?(是称物体重量用的)2.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用天平做几组演示,希望同学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好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思考问题和探究结果的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很快将学生的思维调动起来,进入参与到学习状态。

直观演示,让学生了解天平的特点,为学生正确观察天平平衡现象做铺垫)二、探求新知(一)、借助天平,初步感知方程的意义1.借助天平,感悟相等的价值(课件演示前两幅图),师问:你看到了什么?生用语言描述画面过程。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方程的认识》青岛版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方程的认识》青岛版

《方程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操作、观察、分析等方法,探索和发现用相应的数学式子表示天平称物品时的不同状态,进而理解方程的意义。

2.能力目标:通过实际操作,渗透猜想--验证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归纳的能力,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利用数学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兴趣,提升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等多种数学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1.结合具体情境,了解方程的意义。

2.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镜中的等量关系。

难点:能根据图义,找到等量关系并列出方程。

教学过程:(一)借助生活经验,感悟等量关系利用跷跷板体验平衡师:(出示幻灯片)同学们看这两个小朋友在做是什么?生:玩跷跷板。

师:现在跷跷板呈什么状态?说明什么?生:呈平衡状态,说明两个小朋友体重相同。

师:跷跷板还会呈什么状态?生:还会一端高一端低。

师:请看现在跷跷板怎么样了呢?生:两端不平衡,一高一低。

师:为什么?生:因为两个同学的体重不一样。

师:同学们真会思考,在游戏中也有数学知识。

通过玩跷跷板可以比较轻重。

你们真棒!【设计意图:从教学游戏引入,既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了“平衡”,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共同探究新知,发现体会方程。

1.结合具体情境,感受方程师:请同学们想想我们以前见过什么物品跟跷跷板的原理很相似。

生1:秤!生2:天平!师:对!天平!咱们同学真了不起!生:今天天平将带我们认识一个新的朋友——方程(幻灯片出示课题)。

师:请大家看我们今天的教学目标(幻灯片出示教学目标)。

师:接着看我们刚才的天平,你都对它有哪些了解?天平在称物体时有几种现象?生:2种。

当天平两边的东西一样重时,天平是平的,当天平的两边不一样重时,天平是斜的。

师:看来同学们对天平的了解还真不少。

下面让我们一起总结一下天平的状态并根据天平列出算式。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阐述对天平的了解,强化天平平衡就表示天平左右两边物品的质量相等。

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上册获奖学历案----《认识方程》第1课时学历案

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上册获奖学历案----《认识方程》第1课时学历案

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上册获奖学历案----《认识方程》第1课时学历案课题名称《方程的意义》课时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1年版)》总体目标中提出经历数与代数的抽象、运算与建模等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在“学段目标”的“第二学段”中目标是课标要求1.结合简单的实际情境,了解等量关系,并能用字母表示。

2.能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如3x+2=5,2x-x=3),了解方程的作用。

3.了解等式的性质,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等式和方程的意义,会表述等式和方程的关系;会用方程表示简单的等量关系。

2.在理解方程意义的过程中,养成观察、比较、描述、分类、抽象研究目标概括的能力。

3.感受方程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探索的乐趣,积累活动经验。

评价任务1.理解等式和方程的意义,会判断哪个是等式或者方程。

2.会用方程表示简单的等量关系。

加强操纵活动,让学生经历常识形成的进程。

要使学生真正了解方程的意义和等式的性质,绝不能单凭讲解和影象,应当按课本的编写意图,利用天平让学生亲自参与操作和实验,借助天平平衡的道理建立等式、方程的概念,加深对本单位常识的了解。

资源与建议所需条件课件、一体机、天平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课件出示息窗情境图。

(见图1)仔细窥察,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息?学生仔细窥察课件出示的图片,寻找息,提出数学题目。

米粉重多少千克?我们借助天平来研究研究。

图1学习过程二、自主研究,合作探究(一)认识天平大家认识天平吗?请同学们看屏幕,这是一架天平,怎样放砝码天平会保持平衡呢?怎样放天平两边不平衡?我们来试一试。

(二)认识等式和不等式(活动一))教师出示活动要求与评价:活动要求:1.利用砝码使天平两边保持平衡。

2利用砝码使天平两边不平衡。

3考虑能用一个式子表示这种平衡和不平衡。

评价标准:1能利用砝码使天平两边保持平衡或不平衡1颗星2能用一个式子表示这种平衡和不平衡。

4.1认识方程(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4.1认识方程(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4.1认识方程(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我今天要为大家教授的是五年级上册数学的《认识方程》这一章节。

这一章节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们能够理解方程的概念,以及方程的组成和简单的解法。

我的教学目标是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方程的意义,能够识别和写出一元一次方程,并且能够使用简单的代数方法来解这些方程。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通过实际的情景引入方程的概念,比如“小明有苹果,他吃了一些苹果后,还剩下一些苹果,问他原来有多少苹果?”这样的问题。

然后,我会通过例题讲解,比如“2x+3=7”的解法,来让学生们理解和掌握方程的解法。

在讲解的过程中,我会让学生们进行随堂练习,比如“3x4=8”的解法,来巩固他们的理解。

在教学难点和重点上,我预计学生们可能会对方程的概念和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感到困难。

因此,我会特别强调方程的组成和解法的方法,并通过例题和随堂练习来帮助学生们理解和掌握。

为了进行这一节课的教学,我会准备PPT和黑板,以及一些练习题。

在板书设计上,我会将重要的概念和解法步骤写在黑板上,比如方程的定义,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步骤等,以便学生们能够清晰地看到和理解。

在作业设计上,我会布置一些练习题,比如“4x+5=11”的解法,来让学生们巩固课堂上学到的知识。

在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上,我会思考这一节课的讲解是否清晰,学生们是否掌握了方程的概念和解法,以及是否需要在课后提供更多的辅导和练习。

这就是我对于《认识方程》这一章节的教学计划,希望能够帮助学生们理解和掌握方程的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学计划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我需要特别关注的。

方程的概念和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因此,我需要确保学生们能够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和解法。

对于这个难点,我计划通过实际的情景引入方程的概念,并通过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来让学生们理解和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我预计学生们可能会对方程的概念和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感到困难。

因此,我需要特别强调方程的组成和解法的方法,并通过例题和随堂练习来帮助学生们理解和掌握。

小学的数学青岛版五年级的上册方程的认识教学设计

小学的数学青岛版五年级的上册方程的认识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青岛版五年级上册“方程”教课方案【教课内容】认识方程【教课内容剖析】方程的意义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充足理解了四则运算的意义和会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长进行学习的。

由学惯用字母表示数到学习方程,是学生又一次接触初步的代数思想。

代数思想是数学学习的" 中心思想 " ,本课教课内容是学生从算术思想到代数思想的过渡。

【教课目的】1.依据天平均衡的原理,理解等式。

能用方程表示简单的数目关系,理解方程的意义,浸透符号意识,发展数感。

2.学生在察看、思虑、剖析、抽象、归纳的过程中,经历从现实生活或详细情境中抽象出数学识题,用数学符号成立方程,表示数学识题中的数目关系,培育学生形成模型思想。

3.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领会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提高对数学的兴趣和应意图识。

【教课要点】联合详细情境理解方程的意义,用方程表示简单的等量关系。

【教课难点】从算术思想到代数思想的过渡。

【教课准备】纸质天平鸡蛋板贴橘子板贴袋子板贴多媒体课件【教课过程】一、依靠天平理解相等1.出示板贴:纸质天平讲话:今日我们要在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学习一个新的知识——方程,学习它有个重要的伙伴我们必定要请出来。

(板贴:天平)讲话:对天平你有哪些认识?预设:称质量、比较物体的质量。

2.理解相等的关系(出示板贴: 100 克砝码, 60 克鸡蛋, 40 克橘子)讲话:此刻天平的左侧放一个 60 克的鸡蛋和一个 40 克的橘子,右侧是 100 克的砝码。

天平怎么样了?能用你的小天平演示一下吗?讲话:你能够用数学语言记录出你看到的天平现象吗?预设:一个鸡蛋的质量 +一个橘子的质量 =100 克讲话:这个关系能用数学式子表示出来吗?讲话:像这样 40+60=100 的式子我们叫它等式。

谁还可以说几个等式?小结:等号不单表示运算结果,还可以够表示相等的关系。

3.理解不相等的关系(操作板贴:取下橘子,天平不均衡)讲话:假如把这个橘子拿下去了,天平会如何?用式子如何表示?预设: 60<100, 100>60.讲话:这样不相等的式子叫不等式。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1 认识方程 ︳青岛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1 认识方程 ︳青岛版

五上第四单元《认识方程》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二、学习目标1、使学生理解方程与等式的意义,明白这两个概念间的关系。

2、学会列方程。

3、通过严谨的方程的格式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和作业态度。

三、学习重点理解方程与等式的意义,学会列方程。

四、学习难点理解方程与等式的意义,学会列方程。

五、教学方法讲解法,归纳法,练习法六、教学过程(一)、认识已知数和未知数。

师:生活当中经常遇到各种各样的数,比如说,你的年龄、你的体重,你穿多大码的鞋,对你来说都是知道的,这样的数叫已知数,既然有已知数,就一定有未知数。

师:谁能来举几个未知数的例子?师:老师的年龄对你们来说是未知数?你有什么办法把这个未知数变成已知数吗?生:直接问,看身份证等。

师:这节课我们就学习,不通过直接了解,而是通过别的方式来知道未知数的方法。

(二)、建立方程的初步概念。

师:同学们!现在要是张老师告诉你,我的年龄和他的年龄之间的某一种关系,你们能不能知道张老师的年龄?师:看屏幕,如果我的年龄减去20岁,我的年龄还比他大。

师:如果我的年龄减去30岁,我的年龄比他小。

实话告诉我,能确定吗?生:不能。

师:如果我的年龄减去25岁,我的年龄就和他正好相等了。

告诉我多大?生:36.师:我就有问题了。

同学们,你看,这三句话都表示出了我的年龄和他的年龄之间的一种关系,对不对?那为什么前面两个出来以后不知道我的年龄?而第三个一出来,大伙都确定了,为什么?前后左右商量商量为什么?生前后讨论师:我有一个建议,我们把三种关系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来,看看大家还能发现什么?师:我的年龄怎么表示?生:x-20>11(师板书)师:反应真快!x-20>11(师板书)真好!第一句话我们就用这一个式子表示出来了,第二句话行不行?一起说!生:x-30<11(师板书)师:一起看第三个,一起来。

生:x-25=11(师板书)师:这是能找到年龄的一个式子,这是不能找到年龄的式子,比较一下,发现了什么?师:不用举手,发现了什么?一起说。

方程的认识(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方程的认识(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方程的认识(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方程的意义,能够辨识方程;2. 使学生掌握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方程的概念及意义;2.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3. 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2. 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将方程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发现方程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新课(1)方程的概念及意义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方程是表示两个数量相等的式子,方程中的未知数用字母表示。

(2)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以简单的实际问题为例,引导学生列出方程,并逐步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通过实例,让学生学会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进而求解。

3. 练习巩固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一元一次方程的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方程的意义及解法。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2. 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找出一个可以用方程解决的问题,并尝试解决。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七、板书设计1. 方程的概念及意义;2.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3. 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八、教学评价通过课后练习题和学生的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为后续教学提供依据。

九、教学资源1. 教材;2. 多媒体课件;3. 课后练习题。

十、教学时间本节课共计2课时。

十一、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2. 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运用方程;3.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个性化的指导,提高教学效果。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认识方程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认识方程

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认识方程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方程的意义,会用方程表示简单的等量关系。

2、借助天平让学生亲自参与操作和实验,在经历天平由平衡→不平衡→平衡的动态过程中,加深对方程及等式意义的理解。

3、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唤起学生保护珍稀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方程的意义、会用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表示等量关系教学准备:多媒体动物资料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今天老师带来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几幅图片。

我们应该保护这些濒临灭绝的珍稀动物。

今天这节课,就以这三种动物为话题,来研究其中的数学问题。

二、合作探究获取新知1、找出白鳍豚这组资料的等量关系,用字母表示。

(1)提问:我们先来看白鳍豚的这组资料,你获得了哪些信息?白鳍豚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濒临灭绝。

1980年约有400只,比2004年多300只。

(2)根据情境图所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引导学生提出:根据“1980年约有400只,比2004年多300只”这句话写出等量关系式。

(3)先自己写一写,再与小组内的同学交流。

(4)教师板书“2004年只数+300只=1980年只数”这个等量关系式,并提问:你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这个等量关系吗?先自己想一想,再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交流。

(5)教师小结:刚才大家用了不同的字母来表示未知数。

其实一般情况下,我们用字母x来表示未知数。

上面的等式就可写成x+300=400(板书)。

2、借助天平理解等式的意义。

根据“x+300=400”:等号左边求得是哪一年的只数?(1980年的只数)等号右边是哪一年的只数?(1980年的只数)像上面这样表示左右两边相等的等式有哪些特点呢?下面,我们借助天平来研究一下。

(出示天平)(1)提问:你对天平有哪些了解?(如果学生对天平的用途、构造及使用方法不了解,教师可以做简单的介绍。

)(2)天平的左盘放了一个正方体,右盘是100克的砝码。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1 认识方程 ︳青岛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1 认识方程 ︳青岛版

方程的认识【教学内容】青岛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49~50页。

【课标分析】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掌握了等式、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展开的。

它包括方程的意义、用方程表示出数量关系。

教学重点是理解等式、“不等式”和方程”的意义,并能进行辨析。

教学难点是会按要求用方程表示出数量关系。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

学好本节课为下步学习解方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情分析】1、学生认知水平:首先,学生已经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这为过渡到本节课的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其次,小学生对直观具体的感性材料较容易理解和接受。

2、学龄特点:学生好动、好奇心、求知欲强,爱模仿,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但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稳定性差。

所以在教学中要抓住这些特点,设置直观形象或有趣的情景来引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描述、比较、抽象、概括等活动理解方程的意义,感受方程思想。

2、经历从生活情境到方程概念的建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数学模型。

3、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方程的意义,能用方程表示简单的等量关系。

教学难点:培养观察、分析、概括能力,渗透方程建模思想。

教学准备:课件、一张任务单一、问题引入直面主题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认识方程。

(板书:方程)听说过方程吗?关于方程你想了解哪些内容?生1:老师,它为什么叫方程?生2:方程主要学习什么知识?生3:方程是什么?师(微笑点头):大家真会提问题!二、故事串烧感悟关系师:有人说方程就是讲故事,讲的什么故事呢?一起走进故事课堂。

请看,看图讲故事,谁来试一试?生:小芳和小明在玩跷跷板。

师:小芳坐在跷跷板的左边,小明坐在跷跷板的右边,跷跷板可能会怎样?生1:老师,跷跷板可能会忽高忽低。

师:你能用手比划一下吗?(生比划)还有其它可能吗?生2:老师,我觉着重力可能会偏向一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方程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代数式,认识字母在代数式中的含义;
2.能够利用方程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熟练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教学重点:
1.掌握方程的概念,理解方程解的概念;
2.确定未知数,学会列方程;
3.熟练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

教学难点:
1.解决具有实际意义的问题;
2.熟练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

教学准备:
1.教师课件PPT;
2.套题与练习册。

教学内容:
1. 代数式
1.代数式的定义代数式是由数字和字母及它们的积、商、幂次和括号通过运
算符连接而成的式子,其中字母表示一类数,因此代数式中的字母具有一定的含义。

2.代数式的例子
–3x+2:由数字和字母组成;
–ab+2b−3a:由字母及它们的积、商和常数项组成。

3.字母在代数式中的含义字母在代数式中表示的是一类数,通常用英文字母
表示一个未知数。

4.代数式的值当代数式中的字母所代表的数确定时,代数式即有一个确定的值。

例如,当x=2时,3x+2的值为8。

2. 方程
1.方程的定义方程是指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其中未知数是我们要求的数。

2.方程的例子
–x+5=8;
–2x−3=7;
–3x+1=2x+4。

3.方程的解的概念方程的解是指使方程成立的数,解决方程的过程即是求解
未知数的过程。

3. 一元一次方程
1.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一元一次方程是形如ax+b=0 (a eq0) 的一元方程,其中a和b为已知数,x为未知数。

2.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解方程的一般方法即为使方程两边的值相等,通过
一系列变形得出未知数x的值。

3.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
–将方程两边的常数项化为零;
–将系数为x的项移动到方程左边,其余项移到方程右边;
–化简方程,得到x的值。

4. 实际应用
1.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的形式,并且求解方程可以得
到实际问题的答案。

2.实际应用例子
–小明的年龄是小寿爷的年龄的1/3,小寿爷得年龄比小明大21岁,求出
小明的年龄。

–解:设小明的年龄为x岁,小寿爷的年龄为y岁,由题目可得:
$\\begin{cases}x=\\dfrac{1}{3}y \\\\ y-x=21\\end{cases}$,化简后得到方程2x=63,解得x=31.5,因为小明的年龄必须是整数,所以小明的年龄为32岁。

教学反馈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我们能更好地理解代数式的含义,明确字母在式子中的作用,领会方程的解的概念,熟练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能够将实际问题化为方程的形式,并运用所学知识求解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