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四章第四节 输血与血型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4.4.4输血和血型 教学设计
第四节输血与血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人体的血量,何种情况需要输血;2.了解血型的发现,说出ABO血型的类型,并能认同同型输血原则。
(二)能力目标1.通过安排学生“小组进行血型匹配表演活动”和“小组扮演献血活动”来提高学生合作能力,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心理素质能力等;2.能让学生运用所学的ABO血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献爱心”游戏,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情感;2.通过丰富的献血场景图片,激发学生珍爱生命的情感,树立成年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观念。
教学重点1.ABO血型的类型;2.同型输血原则。
教学难点安全输血(血型匹配的关系)。
教学方法1.多媒体教学,采用课件以增大教学的直观性;2.利用自制教具——“输血关系模型”进行教学,帮助学生记忆“供血者血型必须与受血者血型相匹配”的各种关系。
3.课前将全班学生分成10个小组,或准备“小组进行血型匹配表演活动”或“小组扮演献血活动”,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自制教具——“输血关系模型”、学生表演活动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血液在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早在17世纪,就有人对大出血的病人进行输血抢救,有的病人输入血液以后,能够起死回生,但多数病人输入血液以后,却加快了死亡的速度。
这是为什么呢?要想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
我们就得要学习第四节《输血与血型》。
播放医生抢救病人的视频。
(过渡语)通过观看视频以后,我们会在想,人体里究竟有多少血液呢?失去多少血液后,就必须输血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第一个内容“一、血量与输血”。
探究新知一、血量与输血1.正常成年人血量:约4800毫升(占体重的7%-8%)2.一次失血1200—1500毫升,出现的症状:危及生命。
处置:及时输血。
3.一次失血800—1000毫升,出现的症状:头晕、心跳、眼发黑、出冷汗。
处置:考虑输血4.一次失血小于400毫升,出现的症状:一般不会有明显症状。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学设计:4.4.4输血与血型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血型的分类及输血的原则,掌握血型检测的基本方法。
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准确判断血型,并理解血型与输血的关系。
2.重点:培养学生关爱生命、尊重科学的情感态度。
3.讲解血型检测方法,包括显微镜观察、血清学试验等,为学生后续实验操作做好理论准备。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以下问题:
a.血型是如何遗传的?
b.输血时为什么要遵循同型输血原则?
c.如果血库中没有同型血,该怎么办?
2.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四)课堂练习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学设计:4.4.4输血与血型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输血的基本概念,掌握输血的原则和过程,了解血液的组成及其功能。
2.掌握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的基本知识,了解血型与输血的关系,能够判断输血时的血型选择。
3.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血涂片,识别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提高观察与分辨能力。
1.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案例和问题,让学生感受到血型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如实物展示、多媒体课件等,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血型知识。
3.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实验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血型检测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4.针对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特点,教师应善于运用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
b.如果血库中没有同型血,有哪些替代方案?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四章第四节《血型与输血》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血型与输血》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概述人体的血量,说出失血对人体的影响;2、说出ABO血型的类型,解释血型鉴定原理及过程,说明输血原则;3、举例说出无偿献血的有关知识。
能力目标:通过对血型鉴定的实验设计及实践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观察能力、实验动手能力;通过分析实验结果,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及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形成珍爱生命、关心他人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出示图片。
师:图片上的这女士产下男婴后大出血。
众所周知:人体里流淌不息的血是生命的源泉。
一旦失血过多,就会有生命之忧,就需要通过输血来抢救。
师:前两天,我缝衣服时不小心手指被戳了一下,出了一点血。
请问我需要输血吗?请大家想一想,在什么情况才需要输血?请大家阅读材料,迅速找到答案。
2、师:失血过多的病人急需输血,但输血大有学问。
在一百多年前,欧洲战场上曾出现一件怪事:医生为了抢救失血过多的伤员,尝试为伤员输血。
有些伤员输血后转危为安,而更多的伤员却因此而加速死亡。
这件事使人们疑惑不解,也成了当时一个科学谜团。
后来,一位科学家揭开了血液和输血的奥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血型和输血》一课,来了解血型和输血的奥秘。
(引出课题)二、提出问题,探索新知,合作实验1、幻灯片知识链接,兰德斯坦纳在1901年划分出ABO血型。
师:兰德斯坦纳是怎样发现不同的血型的呢?他是如何定义出人的四种血型的呢?兰德斯坦纳是怎样发现的?2、教师简单介绍血液的基本组成,强调血型主要和红细胞和血清有关。
介绍兰德斯坦纳发现红细胞凝集现象。
红细胞凝集反应对人有什么危害?(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借助自制教具引导学生回答系统定型的依据)师:红细胞表面的凝集原有2种,图中用不同的形状表示出来了。
两种凝集原是怎么划分出4种血型的呢?(凝集原A=A,凝集原B=B,凝集原AB=AB,无凝集原=O)师:血浆含有的2种物质,分别叫做什么?(抗A凝集素和抗B凝集素)强调:抗A 的意思是让含有A的红细胞凝集起来而不能发挥作用。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章第四节 输血和血型 教学设计
《输血与血型》教学设计
一.教学分析:
1.教村分析:《输血与血型》是七年级下册第四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最后一节内容。
教材通过前三节让学生对血液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形成一个完整、清晰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安排这一节《输血与血型》,并设置了“血液和血液制品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的调查类活动。
可以看出本节内容是书本与生活、理论与实际紧密联系的桥梁,是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很好的途径和契机。
2.学情分析:初一学生好奇、好动,对生活中接触到的关于“血型、输血”一知半解但又极感兴趣。
但是书本上的内容又满足不了他们的求知欲,因此在课前应布置学生收集与本节课教学有关的知识、内容,课堂上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充分的展示与交流。
重点:模拟实验输血与血型的关系
难点:模拟实验抗原和抗体及输血关系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列举ABO血型的类型。
(2)概述人体的血量,以及输血同血型和血量的关系。
2.能力目标:运用所学的ABO血型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
(2)激发学生关注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情感,确立成年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观念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七年级生物下册4.4.4输血与血型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生物下册4.4.4输血与血型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第一篇:七年级生物下册 4.4.4 输血与血型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第四节输血与血型【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文本、观看课件、观察相关素材,能够列举ABO血型的类型。
2.通过阅读文本、观看课件、观察相关素材,能够概述人体的血量以及输血与血型血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说出ABO血型的类型及输血的原则;认同我国无偿献血制度。
【教学难点】说出ABO血型的类型及输血的原则。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制作PPT课件、相关视频、图片 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教学内容】(一)情景导入师:前不久从报纸上看到这样的一份报道,某地发生一起车祸,多人受伤,其中两人由于失血过多,在送往医院途中死亡。
思考,为什么失血过多人会死亡,血液对人有什么作用?生:血液对人体很重要,担负着人体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各种物质的运输。
如果失血过多,各种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影响,甚至不能正常进行。
师:对于那些失血过多的伤者,可以采取的针对性的紧急救治措施应该怎样,可以减少人员死亡?生:输血师:在这一过程中,是有血就可以输,还是需要考虑哪些因素?生:要注意血型师:本节我们就这方面内容作进一步了解。
(二)血型与输血生:以小组的形式,展开学习讨论和交流。
师:结合讨论题,请同学们谈谈你们的认识和看法。
生:人类的血型有四种类型:A型、B型、AB型、O型,血型是遗传决定的,也是可以遗传的。
(血型的发现)生:人类的血型是由奥地利科学家兰德斯坦纳在1900年发现的。
但是兰德斯坦纳最初的发现只提到三种类型,没有AB型,后来人们又发现了第四种血型。
直到1928年,全世界的血型名称才被统一。
生:兰德斯坦纳最初发现血型只有三种,后人在此基础上,又提出新的认识。
我们认为前人提出的观点并不一定就是十分完美的,可能存在着不完善,甚至是错误的,后人应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
师:很好,我们在学习和继承前人的知识和经验的过程中,既要尊重科学,但又不能迷信科学,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要敢于怀疑,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四章第四节输血与血型优秀教学案例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主动探索血型的奥秘,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同时,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中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关注生活的意识。在教学评价方面,我将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思考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以期提高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二)问题导向
1.引导学生思考输血时为什么要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不同血型之间输血会发生什么反应?
2.让学生探讨如何正确处理紧急输血情况?如何避免凝集反应的发生?
3.思考输血并非越多越好,那么如何根据病人的实际需要进行输血?
(三)小组合作
1.设计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共同探讨血型的奥秘,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2.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检测血型,分享检测结果,培养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3.小组讨论如何正确处理紧急输血情况,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1.让学生反思本节课所学知识,总结输血的原则、血型的检测方法和输血反应的处理方法。
2.让学生评价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
2.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检测血型,分享检测结果,培养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3.小组讨论如何将血型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如家庭成员的血型匹配等。
(四)总结归纳
1.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包括输血的原则、血型的检测方法和输血反应的处理方法。
2.强调输血并非越多越好,要根据病人的实际需要进行。
3.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输血问题,提高他们的生活品质。
3.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思考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四章第四节输血与血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输血的基本概念,掌握血型的分类及特点,理解输血的原则和适应症。
2.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血细胞,区分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3.掌握输血操作的步骤及注意事项,了解输血反应的类型及处理方法。
4.培养学生运用生物学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2.结合案例分析,阐述输血的原则和适应症,说明为什么同型输血和避免输错血型等重要原则对于输血安全至关重要。
3.请同学们描述输血操作的步骤及注意事项,并解释这些操作对于确保输血安全的意义。
4.总结输血反应的类型及处理方法,分析如何预防和处理输血反应,提高自己在实际生活中的应急处理能力。
5.设计一份关于输血与血型的问卷调查,内容包括血型知识、输血注意事项等,邀请家人、朋友参与填写,了解他们对输血与血型知识的掌握情况。
6.选择一道课堂练习中的典型题目,为同学们详细解析解题思路和步骤,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7.阅读一篇关于输血与血型的科普文章,拓展知识视野,增强对生物学科的兴趣。
作业要求:
1.请同学们认真完成作业,保持字迹清晰,书写规范。
2.提交作业时,请按照题目顺序进行排列,方便教师批改。
3.在完成作业过程中,如遇到问题,请及时与同学或老师沟通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4.输血反应的类型及处理方法:了解输血反应的类型,学会相应的处理方法,提高学生的应急处理能力。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展示输血的实际场景,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分层教学,循序渐进:针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设计由浅入深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在逐步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四章第四节输血与血型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四节输血与血型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人体血量的有关知识,对人体失血情况有正确的认识;能说出ABO血型的类型及安全输血的原则;了解成分输血,明确成分输血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学会运用所学的ABO血型知识,尝试“模拟”血型鉴定,增强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培养珍爱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情感,树立健康的成年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观念。
二、重点和难点
1.输血与血型的关系。
2.让学生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使学生从小树立珍爱自己和他人生命的观念。
三、课前准备
一)教师
1.制作多媒体课件。
2.准备模拟A、B、AB、O型四种血型的血和模拟标准A型、B型血清。
3.制作模拟A、B、AB、O型血献血者牌,制作模拟A、B、AB、O型血受血者牌。
二)学生
1、上网查找“血型的发现”有关资料。
2.准备“血液和血液制品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的调查报告。
四、教学方法
探究性学习。
五、课时分配
1课时。
六、教学设计
学生探究过程
“输血常识”
前都以正面正对同学,反面对自己。
“血液和血液制品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言表达能力。
七年级生物下册4.4.4输血与血型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输血与血型一、教材解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节内容是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中的第四节,本节课是学习了相关血液、血管、血液循环的知识此后,向同学介绍的相关输血、血型和无偿献血等知识,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连续,又是很好的一次感情、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同时使本节课知识延伸,留下一个悬念,为八年级学习血型的遗传打下伏笔。
基于以上教材的解析,依照新课程标准要求,我确立以下授课目的:2.授课目的认知目标:(1)认识血型发现的过程,说出ABO血型的种类,认识安全输血原则。
(2)知道人体的血量以及输血与血型的关系。
能力目标:(1)学会运用所学的 ABO血型知识解决实责问题,做到学以致用。
(2)参加关于血液和血液制品与人类生活关系的检查并交流,培养收集、解析资料能力,合作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经过对输血与血型的认识,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
(2)激发学生珍爱生命的感情,成立成年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意识。
3.授课重点(1) ABO血型的种类、同型输血的相关知识以及输血与献血。
(2)培养学生珍爱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感情,成立健康的成年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意识。
4.授课难点同型输血。
二、学情解析在学习本节课从前,学生已经掌握了相关血液的组成及各组成部分的功能的知识,认识到了血液的重要性,在平常生活中也听闻过血型、输血等名词,有些同学知道自己的血型,但他们其实不知道血型是怎么发现的,为什么会有不同样的血型,自己可以接受哪些血型的血液,自己又可以把血输给什么样的人,什么情况下需要输血,献血对身体有没有伤害等。
学生对这些知识充满了好奇,感觉特别奇特,期望获得相关知识的欲望也很强烈。
但关于血型判断和输血原理的理解有必然的难度,关于无偿献血的知识认识不多。
三、授课流程[ 课前准备 ]学生:白纸、水彩笔、课本。
教师: CAI 课件、学生学习大纲。
授课中的各项活动都要以学生为中心张开,并及时利用课堂上的动向生成资源,不断调整授课方法,促进学生的发展。
4.4.4输血与血型教案 生物七年级下册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4.4.4《输血与血型》教案【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四章第四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了输血与血型的基础知识。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血型的概念、分类及其重要性,掌握输血的原理及输血时的注意事项,培养关爱生命、尊重科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他们对生物学知识充满好奇,对生命现象有一定的思考。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对生物体结构和功能有了一定的了解,为学习输血与血型奠定了基础。
但学生对血型与输血关系的理解尚不深入,需要通过直观、有趣的教学活动来加深理解。
【生物核心素养】生命观念:理解生命系统中血型与输血的关系,认识到生命系统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科学思维: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分析血型与输血过程中的问题,形成基于证据和逻辑的解释。
科学探究:通过参与输血与血型相关实验和探究活动,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社会责任:认识安全输血的重要性,理解献血的意义,树立关爱他人、尊重生命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血型的分类及其特点。
输血的原理及安全输血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血型与输血关系的理解。
如何科学合理地进行安全输血。
【教学准备】准备不同血型的血液样本或图片。
准备血型鉴定实验器材和试剂。
准备输血过程的示意图或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激发兴趣:通过播放一个关于紧急输血的短视频,展示一个因血型不匹配导致的输血失败案例,以及一个成功输血的案例,让学生直观感受到血型在输血中的重要性。
提出问题:询问学生:“你们知道为什么血型不匹配会导致输血失败吗?”引导学生思考血型与输血的关系。
过渡:告诉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他们将了解血型的基本知识以及如何安全地进行输血。
二、新课讲授(25分钟)1. 血型的概念与分类(5分钟)定义血型:向学生解释血型是指血液中红细胞表面的抗原类型,不同血型的红细胞表面有不同的抗原。
介绍ABO血型系统:使用PPT展示A型、B型、AB型和O型血液的红细胞表面抗原特点,并解释每种血型的命名来源。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 第四章 第四节 输血与血型教案
课标要求1.说出人体的血量与输血的关系。
2.说出AOB血型的类型以及安全输血的原则。
3.认同无偿献血制度,确立健康成年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意识。
【活动建议】模拟“血型鉴定”,有条件的学校观看血型鉴定的录像,理解血型与输血的关系。
课标解读1.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ABO血型的分类,认同安全输血与血量、血型的关系,认同无偿献血制度。
2.根据生活经验,当人体出现大量失血时就需要及时输血,因此本节首先介绍输血与血量。
输血与血型密切相关,接着介绍的是血型。
学习了血量和血型,再引出如何安全输血的话题,符合同学们的认知规律。
要安全输血,教材从ABO血型的角度简要的介绍输血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倡导无偿献血是最后落脚点。
3.在学生对“血液循环系统”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习与现实生活关系密切的“输血”与“血型”的内容,可以帮助他们认同无偿献血制度。
教学时应尽量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对输血和血型有关的生物学知识,有比较全面的认识。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血型发现的过程,说出ABO血型的类型;概述人体的血量,以及输血与血型和血量的关系。
能力目标学会运用所学的ABO血型知识,尝试“模拟”血型鉴定,增强动手能力;通过对实验结果的汇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以及语言表达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输血与血型的了解,激发学生认同无偿献血制度;通过模拟实验,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献血实例以及丰富的图片,激发学生珍爱生命的情感,树立成年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观念。
重点难点重点ABO血型的类型以及安全输血的原则;认同无偿献血制度,确立健康成年公民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意识。
难点认同无偿献血制度,确立健康成年公民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意识。
教学准备模拟血型鉴定,配制模拟血液及血清,分别装入滴瓶中并作标记备用,载玻片、吸管。
另准备少量医用采血器、标准血清、消毒棉棒备用。
教学策略合作学习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实验探究、观看动画、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合作学习。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四单元第四章第四节 输血和血型 教学设计
《输血与血型》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的第四节,最后一节。
这节课是在学习血液的组成及功能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血液的知识及其对人体的重要作用,也适时的对学生进行无偿献血知识的宣传和教育,使学生树立健康生活的意识,树立健康的成年公民应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观念,是对新课程标准中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目标的全方位体现,对构建生物学知识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的活动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生物学素养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在本章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前面一节课的学习中,通过观察人血永久涂片已经获得了血液的组成成分、功能方面的知识。
本校学生基本都来自于城市,大多都已知道自己的血型,在生活中能够接触到无偿献血的人,能够观察到献血站和流动献血车的存在,对输血和血型有一定生活经验。
三、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①了解血型发现的过程,说出ABO血型的类型,并能认同同型血输血原则;②了解人体的血量以及输血与血型的关系。
2 能力目标①学会运用所学的ABO血型知识,尝试“模拟”血型鉴定,增强动手能力;②通过对实验结果的汇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及语言表达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①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培养珍爱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情感;②树立健康的成年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观念。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1、教学重点理解输血与血型的关系;说出ABO血型的类型以及安全输血的原则;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
2、教学难点鉴定ABO血型;培养珍爱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情感,树立健康的成年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观念。
五、课前准备:教师:配制模拟“A型血”(碘液),“B型血”(FeCl溶液),“O型血”(红色3蒸馏水),“AB型血”(上述“A型血”及“B型血”等量混合),“A型血清”溶液)。
(NaOH溶液),“B型血清”(维生素B1配制好的4种“血液”分别标上“赵”“钱”“孙”“李”,表示分别取自4位伤员。
七年级生物下册4.4.4《输血与血型》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血型与人的性格特点有一定的关联,但这种关联并不是绝对的。不同血型的人可能表现出不同的性格特点,例如,A型血的人较为紧张、焦虑,B型血的人较为轻松、随和。
9. 血型与疾病
血型与某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一定的关联。例如,ABO血型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生有关。
10. 血型与输血反应
四、教学资源
1. 软硬件资源:生物实验室、显微镜、实验材料(如血液样本)、电脑、投影仪、白板等。
2. 课程平台:学校教学管理系统、生物学科教学平台等。
3. 信息化资源:血型知识相关视频、图片、PPT课件、在线测试系统等。
4. 教学手段:小组讨论、实验操作、课堂讲解、互动提问、案例分析等。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运用这些资源,提高教学效果。同时,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开展讨论,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 ABO血型系统:讲解ABO血型系统的特点、分布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3. 输血原则:阐述输血时血型选择的重要性,以及输血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教学过程中,要紧密结合教材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掌握血型的分类、 ABO血型系统和输血的原则。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素养,提高他们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板书设计
1. 血型分类图解:以图解形式展示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的分类,突出四种血型的特点和相互关系。
2. 输血原则流程图:用流程图展示输血的原则和步骤,包括血型鉴定、血型选择等关键环节。
3. 血型与遗传关系图:以图解形式展示血型的遗传规律,包括父母基因与子代血型的关系。
4. 血型与疾病关联表格:以表格形式列举不同血型与某些疾病发生的关联,简洁明了。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四章第四节输血与血型教案1(新版)新人教版
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 引起学生对输血与血型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输血与血型的重要性吗?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展示一些关于输血与血型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其重要性。
简短介绍输血与血型的基本概念和意义,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 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 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输血与血型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解决办法:
1. 对于血型分类和输血原则,可以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输血的正确方法,强化记忆。
2. 对于血液组成和功能的理解,可以采用模型演示、动画讲解等方式,帮助学生直观地认识各血细胞的形态和功能。
3.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深入探究血型输血的原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四单元 第四章 第四节 输血与血型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
本节课为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四章第四节“输血与血型”的内容。主要包含以下几个部分:
1. 血型的概念及分类: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
2. 输血的原则:同型相输,即A型人输A型血,B型血的人输B型血。
4. 题型四:血型输血原则的应用题
题目:一个患者的血型是O型,他需要进行手术。请根据输血原则,选择合适的血型进行输血。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章第四节输血和血型的教学设计
(二)讲授新知
1.教师详细讲解血型的分类、遗传规律以及各种血型的特点,通过生动的动画和图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血型知识。
2.讲解输血的原则和方法,强调同型输血的重要性,解释为什么输血时要注意血型选择,以及输血不当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章第四节输血和血型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血液的组成和功能,掌握血型的分类及特点,了解输血的原则和方法。
2.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血涂片,识别不同血细胞,提高观察和实验操作能力。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如为什么输血时要注意血型选择等。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2.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关爱生命、尊重他人生命的情感态度,认识到输血在救治伤病员中的重要性。
2.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了解无偿献血的意义,培养积极参与公益活动的价值观。
三、教学评价
1.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血型知识、输血原则的理解程度。
2.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观察血涂片实验中的表现。
3.课后作业:布置与Biblioteka 型、输血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课后活动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具备一定的探究欲望。在生物学科方面,学生们已经学习了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学基础。但在血型及输血知识方面,大部分学生可能还较为陌生,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建立相关知识体系。
人教版生物七下4.4.4《输血与血型》教案
第四节输血与血型教学分析:《输血与血型》就是七年级下册第四章第四节内容.本节文字量不多,知识量也较少,但就是却与人类生活有十分密切得关系.这些内容学生也很感兴趣,渴望获得相关知识得欲望也很强烈。
基于此,正好鼓励、支持、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分组学习。
通过学生丰富得感性体验与深刻得感悟,来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得目标。
本节课得教学设计符合新得教学理念,打破了传统得教学方式,注重学生能力与情感教育.教学目标:1、说出人体得血量与输血得关系。
2、说出ABO血型得类型以及安全输血得原则。
3、认同我国得无偿献血制度,确立健康成年公民应积极参加无偿献血得意识.教学重点1、ABO血型得类型以及安全输血得原则。
2、认同我国得无偿献血制度,确立健康成年公民应积极参加无偿献血得意识.教学难点认同无偿献血制度,确立健康成年公民应积极参加无偿献血得意识.教学方法学案导学收集资料讨论法教师准备(1)布置学生预习课本(2) 制作多媒体课件(3)设计导学案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
(2)收集各种媒体中有关血型、输血、无偿献血等得资料。
(3)做好分组工作:确定组长。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展示地震相关图片,导入新课:师:血液对于人体来说很重要,只有维持血量得相对稳定才能保证人体得正常生理活动。
人们在地震中受伤并大量出血,这时,她们最需要什么样得救治? 教师进一步问:输血前要做什么?大量失血得病人为什么要输血?血液有哪些类型?输血应遵循什么原则?这就就是第四节《输血与血型》要解答得问题。
生回答:应输血。
生答:验血型.学生阅读课本独立完成,在疑难得地方做上适当得记号,再小组交流答案学生回答(1)7﹪—8﹪(2)卡尔•兰德斯坦纳A O(3)同型血(4)O(5))18-55(6)200-300展示时,各组长要认真组织,合理分工,。
语言要师:输血一定要输全血吗?4.临床上常常根据病人病情得需要,有针对地选用不同得血细胞成分或血浆成分输入病人体内.对于严重贫血、大面积烧伤或严重血小板减少症患者,您认为应该分别给她们输入什么血液成分?为什么?成分输血得意义就是什么?5.我国得无偿献血制度.将来等您长大成人了,您愿意参加无偿献血么?请您写一份无偿献血宣传标语口号。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四节输血与血型教案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四章第四单元第四节《输血与血型》教案1 设计思路1.1 教材内容浅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的第四节。
在学习了血液循环系统的有关知识后,进一步让学生学习与输血、血型有关的知识,对于学生进一步认识循环系统的功能是十分重要的,使学生树立健康地生活意识,树立健康的成年公民应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观念。
对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的情感,构建生物学知识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的活动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生物学素养有着重要意义。
1.2 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在前面三节课的学习中,通过观察人血永久涂片和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实验,已经获得了血液的组成成分、功能方面的知识,自己建构了血液、血管和心脏具有各自的结构和生理功能的知识体系。
本校学生基本都来自于城市,大多都已知道自己的血型,在生活中能够接触到无偿献血的人,能够观察到献血站和流动献血车的存在,对输血和血型有一定生活经验。
1.3 教学设计思路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以学习者为中心,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
教师应该为学习者创设了一个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情境;激发学习者的动机、主动精神和保持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加深对基本理论和概念的理解。
本节课的流程图为:———→———→ ←———本节课首先将生物知识融于学生喜闻乐见的民间故事之中,以一段“滴血验亲”的电影片段,引发学生对此民间做法是否具有科学性的思考,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从而展开一道揭秘之旅,自然导入新课。
然后以谈话形式展开,让学生自述血型基本常识。
创设情景(学生发生意外,大量失血),通过兴趣小组表演,引出“能否给伤员随意输血?”以及“血型鉴定”模拟实验,通过探究实验把握教学重点---输血原则。
针对血量方面要求识记的内容,以知识竞赛形式展开,增强学习积极性。
对于无偿献血,同学都有自己的看法,以辩论形式展开,让学生在激烈的交锋中得出无偿献血、利人利己的观点,以此突破教学难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输血和血型”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在学习了血液循环系统的有关知识后,进一步让学生学习与输血、血型有关的知识,对于学生进一步认识循环系统的功能是十分重要的,对学生能健康地生活也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能培养学生珍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的情感,树立健康的成年公民应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观念。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①说出ABO血型的类型;
②举例说出失血对人体的影响;
③说出输血的原则。
能力目标:
发展学生的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收集资料的能力。
情感目标:
树立“无偿献血光荣”的思想。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ABO血型和输血的原则
教学难点:输血的原则
学生准备:调查你认识的人中哪些人曾无偿献血,了解献血对身体健康有无影响。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红灯停,绿灯行”,这是大家熟知的交通规则,违反它,就可能引发事故。
瞧,在十字路口,赵某(钱某坐后)正驾驶一辆摩托由东向西疾速而行,红灯闪烁,他视而不见,与由西向东的孙某(后坐李某)撞了个正着,顿时,赵、钱、孙、李都被撞翻倒地,血流不止,热心的行人即呼“120”,迅速将他们送往附近医院,经诊断,他们因失血过多而昏迷,为挽救他们的生命,此时医生需要马上做什么?(输血)
(二)提出问题,设疑激趣
①输血需要供体,把血液献给他人,会影响自己的身体健康吗?
(学生举例,讨论,得出结论)
献血到底对身体健康有影响吗?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第41页有关内容,让学生认识到“人体一次失血如果不超过血液总量的10%(约400 mL),对身体就没有太大的影响。
”
师介绍:根据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献血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大大降低;长期坚持献血的人,体内新鲜的血细胞含量明显高于未献血者,其精力充沛,身体更健康。
因此,常献血更有益于健康,而且从同学们的举例的结果来看,献血还能检测自己的身体是否正常,能献血者首先必须是健康者。
师:为什么要实行无偿献血制度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些图片(展示“艾滋病泛滥成灾,走进河南艾滋病村”的图片,让学生感知不规范
献血的危害)。
师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该法于1998年10月1日起实施,这标志着我国献血制度步入无偿献血的新阶段。
进行立法的目的在于保证医疗用血,保障献血者和用血者身体健康。
凡健康适龄公民均要参加无偿献血。
②任何人的血液都能输给他们吗?
演示一个B型血的人给他输入A型、B型、AB型、O型血的后果。
小结:输血时,不同血型的血液混合后可能发生凝集反应,使红细胞凝集成团,阻碍血液循环,甚至导致死亡。
输血前首先要鉴定血型。
③怎样来鉴定赵、钱、孙、李的血型呢?
师:介绍ABO血型系统(另外还有MN系统、Rh系统等)。
ABO 血型可以分为A型、B型、AB型和O型四种。
可以利用A型标准血清和B型标准血清来鉴定人的ABO血型。
师:根据血型结果,赵、钱、孙、李分别应该输入什么血型的血?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44页有关内容,说出输血原则,根据输血原则讨论确定四人所应输入的血型,把结果填入实验报告,并交流结果。
医生从血库中取出相应血液给赵、钱、孙、李及时输血,他们的生命因此得以挽救,这真是车祸无情血有情。
同学们,如果血库中没有充足的血,他们的生命能及时得以挽救吗?当你年满18周岁后,你是
否愿意无偿献血呢?
听到同学们响亮的回答,我打心眼儿里感到高兴。
我已有过三次无偿献血的经历,每次献血时,想到用自己的血液可以挽救另一个生命时,我感到欣慰、崇高与神圣。
同学们,无偿献血,匹夫有责,我希望你们将来能积极地加入到这一行列中来!
五、作业
搜集无偿献血的有关资料,包括无偿献血的意义和注意事项。
讨论:
各小组阅读课本第44页关于输血原则的内容,并根据血型鉴定结果确定“赵”、“钱”、“孙”、“李”分别应该输入什么血型的血,把结果填入表2。
板书设计:
第四节输血与血型
一、血量与输血
正常成年人(60kg)血量:约4800毫升(占体重的7%-8%)
二、血型
发现时间:1900年
发现者:奥地利科学家卡尔·兰德斯坦纳
ABO血型:A型、B型、AB型、O型
三、安全输血
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
成分输血
四、倡导无偿献血
献血要求:18-55周岁健康公民
献血量:200-300毫升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创设情境引入,同时融入情感教育。
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参与一个又一个的活动,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活动学习,知道什么是血型和安全输血的原则。
在教学中详略得当、主次分明,把学生通过阅读能够理解获得的知识,留给学生阅读教材学习获得。
把重点放在了让学生知道临床常用的ABO血型系统中四种血型之间输血的关系,并通过活动引领学生形成对安全输血原则的认识,并进一步认识成分输血的意义。
最后进行情感教育,引导学生认同无偿献血制度,确立健康成年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