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世说新语》二则(教案)(1)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2单元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之《咏雪》 教案
态度。《咏雪》一文并末对谢家儿女的答案加任何
评价,但作者的意图一望而知,这也是本文叙事的 笔记
一大特点;二是语言简练。首句短短十五个字,涵
盖的内容却相当多,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全都
了解本文的写作 技巧。
说到了。
咏雪
交代背景: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点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
咏雪: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撒盐空中(笑)
刘义庆自幼才华出众,聪明过人,爱好文 学。在诸王中颇为出色,十分得到看重。13 岁 时,受封为南郡公,后过继给叔父临川王刘道 规,袭封临川王,深得宋武帝、宋文帝的信任, 备受礼遇。历任左仆射、江州刺史。刘义庆 15 岁一路来平步青云,其中任秘书监一职,掌管 国家的图书著作,有机会接触与博览皇家典籍, 对《世说新语》的编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7 岁升任尚书左仆射(相当于以前的副宰相), 位极人臣。但此一时期,其堂弟宋文帝和刘义 康的“主相之争”日益激烈。 因此刘义庆也惧 有不测之祸,29 岁便乞求外调,解除左仆射一 职。
(考题)
兄女:柳絮因风起(乐)
补充 谢无弈之女 王凝之之妻
身份之贵 (侧面衬托)
学生做笔记。 给学生直观的感
欣道 赏韫 赞才 之信然。
这个故事出自《世说新语·雅量第六》,今天,我们
一起学习同样选自这本书的《咏雪》。
作 者 展 示 预习结果 展示(分小 组展示预 习效果,其 他同学可 以作补充, 老师视学 生的预习 情况也可 以作补充)
刘义庆(403 年~444 年),字季伯,汉族, 学生做笔记。 原籍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人,世居京口(今 江苏省镇江市) 。南朝宋宗室,文学家。宋 武帝刘裕之侄,长沙景王刘道怜次子。
主题归纳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教学设计
8 《世说新语》二则教学目标1.借助注释疏通文意,初步感知古今汉语的差别;通过朗读培养文言语感。
2.了解《世说新语》的相关知识,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内容。
3.体会古人家庭文化生活的雅趣和文化修养,学习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教学重点了解《世说新语》的相关知识,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体会古人家庭文化生活的雅趣和文化修养,学习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第1课时《咏雪》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将穿越时空的隧道,走进南朝宋时期那个才俊辈出的时代,一起品读《世说新语》中的两则小故事。
在这部被誉为“魏晋风度”的百科全书中,每一则都蕴含着古人的智慧与风骨。
今天的故事,如同两幅生动的画卷,不仅展现了古代士人的机智幽默,还深刻反映了他们独特的生活哲学与审美情趣。
让我们在字里行间,感受那份跨越千年的风流与雅致吧!二、新课教学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积累文学常识1.标题含义明确:咏雪——“咏”,歌咏、赞美,“咏雪”,即歌咏白雪。
标题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2.作者简介明确:刘义庆,南朝宋文学家,雅好文学,招纳贤士,并组织文人编著我国古代的笔记小说《世说新语》。
全书分德行、言语、文学、方正等共36门,主要记录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的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淡放诞的风气。
被鲁迅评为“一部名士底教科书”;“记言则玄远冷峻,记行则高简瑰奇。
”目标导学二:朗读课文,疏通文意1.听课文朗读,注意把握字音和节奏。
(PPT播放视频)2.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明确:“白雪纷纷/何所似?”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3.疏通文意(1)理解重点词句明确:①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②儿女(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③文义(文章的义理)④俄而(不久,一会儿)⑤骤(急)⑥差可拟(大体可以相比。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1)
8 《世说新语》二则577教学设计设计新课教学(40) 分钟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1.题解:陈太丘,汉朝人,字仲弓,名陈寔,曾任太丘长。
古代习惯将官员所任职的地名附在姓氏后。
“期”是约定的意思。
标题概括交代了故事的起因。
2.根据文义读准节奏。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3.请同学们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借助书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义。
小组内四人讨论合作解决,小组内解决不了的记下来。
4.强调重点词语。
(1)与友期.行:约定。
(2)太丘舍.去:舍弃。
(3)去后乃.至:才。
(4)门外戏.:玩耍。
(5)尊君在不.:同“否”。
(6)相委.而去:舍弃。
(7)则是无信.:信用。
(8)下车引.之:拉,牵拉。
(9)入门不顾.:回头看。
5.试着将下面这段话补充完整。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友)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太丘)去后(友)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元方)答曰:“(家君)待君久不至,已去。
”三、再读文章,探究文本1.“尊君”“君”“家君”各指什么?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君:有礼貌地称呼对方,相当于今天的“您”。
家君: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理解并赏析文:字词和句子约使学生进一步事内容及中心明确与人交,“信”的重要性,新课教学(40)分钟2.文中不陈太」友人:元方:3.你认这是(1)认求全低劣(2)i错能一)有氵四、i(2)于(5玉日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2)分钟板书内容教学设计设计意图新课教学(40)分钟2.文中有几位人物? 从文中可以看出他们分别是什么样的人?陈太丘:严格遵守约定,不姑息不守信的人。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教案)
1.教学重点举例
-《咏雪》:分析“谢公因子弟咸有慧业”一句中,“咸”字的含义和用法,举例说明在其他文言文中的运用。
-《陈太丘与友期》:探讨陈太丘守信、诚实、礼貌的品质,结合实际生活案例,让学生理解这些品质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举例
-文言文朗读与节奏划分:以《咏雪》为例,指导学生正确划分句子的节奏,并通过反复朗读,感受文言文的韵味。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世说新语》的基本概念。它是一部反映魏晋时期文人言行的著作,体现了古人的智慧、品质和礼仪。它是研究古代文化、礼仪的重要资料,对我们了解传统文化具有很高的价值。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咏雪》和《陈太丘与友期》这两个具体的案例。它们分别展示了古人在应对不同场合时所展现的智慧和品质,以及礼仪在日常交往中的重要性。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文言文词语、句式的理解和运用,以及人物品质、文章主题思想的把握。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文言文词语、句式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如角色扮演,模拟古人交往的场景,体会礼仪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文言文词语活用:通过分析《咏雪》中的“慧业”一词,让学生尝试在其他文言文中找出类似用法的词语,并进行讨论分析。
-人物品质分析:以《陈太丘与友期》为例,引导学生从历史背景、文化传统等方面,深入剖析陈太丘的品质特点。
-文章主题思想提炼:在讲解《世说新语》二则时,教师应引导学生从故事情节中总结出主题思想,如诚信、礼仪等,并通过讨论、练习等方式加强学生对主题思想的理解。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新教案
8 《世说新语》二则教学目标:1学习、理解、掌握生字生词,初步感知古今汉语的差别。
2.朗读课文,探究《咏雪》家人聚会对诗的情景,体会古人的生活情趣和文化修养;探究《陈太丘与友期行》所反映的生活情景,学习做人要守时守信的道理。
3.学习运用人物对话和动作表现家庭生活,并像作者那样观察家庭生活迁移运用,培养学生写作反映生活的能力。
4.学习、品味语言,培养文言文语感。
教学方法:朗读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捕鱼教学法:学习课文和学习生活同步,学习课文的同时学习观察生活、认识生活和反映生活,在阅读课堂完成写作全程指导,然后迁移运用,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并进一步理解课文,以写促读。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自古以来,我国出现过许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关于他们的美谈,至今流传。
我们在小学五年级时就学过一篇《杨氏之子》,我们已感受到杨氏之子的机智聪慧。
今天,我们再次走进《世说新语》,感受少年儿童的聪颖机智。
二学习《咏雪》,理解课文,领会课文反映的生活。
1.通读课文,领会课文反映的生活,理解课文主题。
学习方法:围绕预习提问“这篇课文描写的是什么生活情景?”进行探究,学生自主回答问题后小组交流,老师归纳。
《咏雪》描写的是东晋谢安和年轻人雪天谈论诗文的情景。
谢道韫巧妙答诗,东晋士大夫阶层喜欢研习诗句,追求风雅。
2.学习生字生词,掌握常见文言词语。
学习方法:边读、边看、边写字词,看谁又对又快又好,每个词五遍,掌握反映生活的工具。
内集:家庭聚会。
俄而:不久,一会儿。
骤:急,迅速。
何所似:像什么。
欣然:高兴的样子。
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
差:大致、差不多。
拟:相比。
未若:不如比作。
因:凭借3.作者生平和创作生活。
预习和学习方法:学习要求不同于作者介绍,不要把作者介绍当做语文知识来死记硬背,而是当作生活情景来学习,像作者那样成就人生、成就事业,并自主评价作者的创作。
刘义庆(403—444),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人,南朝宋文学家。
《世说新语》两则教案
《世说新语》两则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世说新语》两则经典故事;(2)能够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3)能够分析并评价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和行为举止。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世说新语》两则;(2)运用比较分析法,探讨两则故事之间的关联和异同;(3)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和热爱;(2)通过学习《世说新语》两则,体会诚信、友善等传统美德;(3)学会做一个有道德、有品质的人。
二、教学重点1. 熟读并背诵《世说新语》两则经典故事;2. 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3. 分析并评价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和行为举止。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2. 人物性格特点和行为举止的分析评价。
四、教学准备1. 教材:《世说新语》两则;2. 参考资料:相关注释、译文、解析等;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教师简要介绍《世说新语》的背景及文学价值;1.2 学生自由发言,谈谈对古代文学的认识和兴趣;1.3 教师引导students to discuss the relationship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stories.2. 自主学习2.1 学生自主阅读《世说新语》两则,理解故事内容;2.2 学生结合注释、译文,疏通文字障碍;2.3 学生总结两则故事的主要人物、情节和寓意。
3. 合作探讨3.1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两则故事之间的关联和异同;3.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3.3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交流阅读感悟。
4. 分析评价4.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和行为举止;4.2 学生举例阐述,教师点评;4.3 学生评价两则故事中的传统美德,如诚信、友善等。
5. 课堂小结5.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5.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反思自身行为;5.3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熟读并背诵两则故事。
世说新语二则 教学设计(优秀8篇)
世说新语二则教学设计(优秀8篇)世说新语二则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分析人物形象,获取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重点词句的翻译。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上课交流。
熟读课文,复述课文。
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
教师: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
教学方式诵读、复述、疏通、讨论,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咏雪》)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播放《雪绒花》作为背景音乐。
)多媒体展示雪花纷飞的图片,学生赏析。
然后过渡到问题设计:你觉得雪花像什么呢?用什么比喻好呢?进而问他们,既然这样,你们想知道古人用什么来比喻雪花的呢?从而导入所学课文。
二、释题1、先指名让学生介绍。
2、教师再放幻灯片,进行补充说明。
《世说新语》,刘宋临川王刘义庆编著,主要描写从东汉到刘宋时期的一些著名人士的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
全书共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夙慧等36门。
《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这部书不仅保留了许多珍贵的史料,也因为其语言凝练、人物形象鲜明成为古典小说的源头之一。
三、整体感知,自主探究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做点拨。
2、学生示范朗读并做点评。
3、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要加以指导,如句读、语调等。
重点突出读的环节,力争当堂成诵。
4、疏通文意。
教师要求学生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如重点词语:俄而、欣然、拟、未若、等。
把不理解的词句让学生提出来,全班一起讨论解决。
必要时,教师精讲点拨。
(教师要提示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加字法、换字法疏四、分组讨论,质疑体会1、以小组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学生质疑、讨论、解疑,教师巡回指导。
《世说新语》两则教案
《世说新语》两则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世说新语》两则的故事内容。
(2)能够分析并欣赏《世说新语》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
(3)能够概括和提炼故事的主题思想和人生哲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阅读,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阅读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提升学生的表达和创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2)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智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世说新语》两则的故事内容和人物形象。
(2)分析和欣赏《世说新语》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
(3)概括和提炼故事的主题思想和人生哲理。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的语言理解和翻译。
(2)对故事中人物心理和行为的深入分析。
三、教学方法1. 自主阅读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阅读感悟,培养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写作练习法: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提升表达和创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准备:《世说新语》两则故事文本。
2.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世说新语》的背景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世说新语》两则故事,理解故事内容,感受语言特色。
3. 分享与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互相交流心得。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心理行为,理解故事的主题思想和人生哲理。
4. 写作练习:教师布置写作任务,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创作一篇类似的微型故事。
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提升表达和创作能力。
教师推荐相关的阅读材料,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自主阅读、小组讨论和写作练习中的参与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世说新语》两则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世说新语》两则教学设计教学教案第一章:教案简介1.1 教学目标理解《世说新语》的基本内容和文学特点。
提高阅读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
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识。
1.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世说新语》的基本内容和文学特点。
难点:古代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世说新语》的背景和文学特点。
阅读法:引导学生阅读两则《世说新语》的故事。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1.4 教学准备教材:《世说新语》选集。
投影仪:用于展示文本和图片。
教学PPT:包含文本内容、图片和问题讨论。
第二章:教学过程2.1 导入引入话题:介绍《世说新语》的历史背景和文学价值。
激发兴趣:提问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和认识。
2.2 文本讲解讲解第一则《世说新语》的故事,解释关键词和句子。
讲解第二则《世说新语》的故事,解释关键词和句子。
2.3 文本分析分析两则故事的文学特点,如对话、描写、寓言等。
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道德教育和人生哲理。
2.4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故事进行讨论。
讨论问题:故事的主题是什么?故事给你留下了什么启示?2.5 分享与总结每个小组分享自己的讨论结果和感悟。
教师总结两则故事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强调文学价值和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第三章:教学评价3.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讨论情况。
评估学生的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能力。
3.2 学生理解度通过学生的讨论和回答问题,评估学生对两则《世说新语》故事的理解程度。
通过学生的作业和考试,评估学生对文本内容和文学特点的掌握情况。
3.3 学生感悟通过学生的讨论和总结,了解学生从故事中获得的人生哲理和教育启示。
鼓励学生在课后写一篇感悟文章,进一步深入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第四章:教学拓展4.1 推荐阅读推荐学生阅读其他《世说新语》的故事,进一步了解其文学特点和价值。
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古代文学作品,拓宽阅读视野。
4.2 课堂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表演两则《世说新语》的故事。
第08课《世说新语》二则(教案)
希望通过不断的反思和改进,能够让我的教学更加贴近学生,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知识,提升自己的素养。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尝试通过《世说新语》二则的讲解,让学生们体会古人的交往智慧。我发现,对于文言文的断句和朗读,学生们掌握得还算不错,但在理解古代礼仪规范上,似乎还存在一些困难。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让学生从文化背景出发,去感知和理解古人的行为动机。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尽量让理论介绍与案例分析相结合,使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和古代礼仪规范在实际中的应用。同时,我也发现,通过角色扮演这种实践活动,学生们对古人的交往智慧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这也为他们的讨论和思考打下了基础。
-举例:解释《管宁割席》中“挥锄与瓦石不异”中的“挥”、“与”、“不异”等词语的含义,理解其在句子中的作用。
(2)古人的交往智慧: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人物的行为动机,理解古人的交往智慧,并将其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举例:《陈元方候袁公》中,探讨陈元方如何通过言辞和举止,展示自己的诚意与尊重,从而赢得袁公的好感。
第08课《世说新语》二则(教案)
一、教学内容
第08课《世说新语》二则
1.教材章节:八年级语文上册,古文阅读单元《世说新语》选读。
2.内容列举:
(1)管宁割席:通过讲述管宁割席的故事,学习文言文的断句与朗读技巧,理解古人的交友之道。
(2)陈元方候袁公:分析陈元方与袁公的对话,掌握文言文中的礼仪用语,了解古代社会的礼节规范。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角色扮演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古人的交往智慧在现代社会中的运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交流。
《世说新语》两则教案
《世说新语》两则教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世说新语》的基本背景和文学价值。
2. 激发学生对《世说新语》的兴趣,培养阅读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学内容:1. 简介《世说新语》的作者、成书背景及其文学地位。
2. 分析《世说新语》的语言特色和艺术风格。
教学步骤:1. 向学生介绍《世说新语》的作者刘义庆,引导学生了解其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
2. 讲解《世说新语》的成书背景,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士人文化、笔记小说的兴起等。
3. 分析《世说新语》的语言特色,如简约、明快、幽默、生动等。
4. 探讨《世说新语》的艺术风格,如寓教于乐、微言大义等。
5. 引导学生阅读《世说新语》选段,体会其独特的文学魅力。
第二章:第一则故事解析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第一则故事的主要内容、人物关系和寓意。
2. 培养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1. 解析故事情节,梳理人物关系。
2. 分析故事中的幽默、讽刺手法及其作用。
3. 探讨故事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和人物性格特点。
教学步骤:1. 让学生自读第一则故事,了解故事大意。
2. 讲解故事情节,梳理人物关系,如主人公、配角等。
3. 分析故事中的幽默、讽刺手法,如对比、夸张等。
4. 引导学生探讨故事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如士人阶层的矛盾、虚伪等。
5. 讨论人物性格特点,如聪明、机智、狡猾等。
第三章:第二则故事解析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第二则故事的主要内容、人物关系和寓意。
2. 培养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1. 解析故事情节,梳理人物关系。
2. 分析故事中的心理描写、细节刻画等手法及其作用。
3. 探讨故事所反映的人生哲理和人物品质。
教学步骤:1. 让学生自读第二则故事,了解故事大意。
2. 讲解故事情节,梳理人物关系,如主人公、配角等。
3. 分析故事中的心理描写、细节刻画等手法,如对比、衬托等。
4. 引导学生探讨故事所反映的人生哲理,如友谊、忠诚、勇敢等。
《世说新语》二则(教案)-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
二、核心素养目标
《世说新语》二则(教案)-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
1.鉴赏传统文化:通过学习《世说新语》中的两则故事,让学生感受古人的品行和智慧,培养对传统文化的鉴赏能力。
2.提升思维品质: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言行举止,锻炼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古人的品质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首先,我觉得导入新课的部分,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的类似情况,这个方法很有效,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对即将学习的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在实际操作中,我发现部分学生的回答稍显表面,可能是我问题设置得不够深入,以后在这方面需要多加改进。
其次,在新课讲授环节,我注重了故事情节的讲解,尽量让学生理解古人的品质和智慧。但同时,我也发现有些学生在理解文言文时存在困难,对一些生僻字词的掌握不够熟练。针对这个问题,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文言文阅读技巧的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例如:分析当时社会风俗、人文精神等对故事中人物行为的影响。
2.教学难点
(1)故事寓意的理解: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理解《世说新语》中寓意深远的道理可能存在一定难度。
-例如:如何引导学生从“管宁割席”中体会到尊重他人、坚持原则的重要性?
在“谢安讲故事”中,如何让学生理解故事所传达的谦虚、低调、勤学等品质?
《〈世说新语〉二则》教案
《世说新语》两则第一课时(一)导入1 讲述故事我先给同学们讲几个故事:(每讲一个故事让学生谈一谈这个故事反映了什么。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小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钟毓、钟会少有令誉。
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可令二子来。
”于是敕见。
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
”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
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
左太冲绝丑,亦复效岳游遨,于是群妪齐共乱唾之,委顿而返。
刘伶恒纵酒放达,或脱衣裸形在屋中。
人见讥之,伶曰: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褌(kūn裤子)衣,诸君何为入我褌中?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
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
忽忆戴安道。
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舟就之。
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
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大家知道这几个故事出自哪一部著作吗?对,《世说新语》。
2 介绍《世说新语》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轶事小说──《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我国南朝宋时期(420-581年)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由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
《世说新语》原为8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等36门。
主要记晋代士大夫的言行、形式,较多地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作风。
鲁迅曾指出:“汉末政治黑暗,一般名士议论政事,起初在社会上很有实力,后来遭执政者之嫉视,渐渐被害。
如孔融、祢衡等都被曹操设法害死,所以到了晋代的名士,就不敢再议论政事,而一变为专谈玄理;清议而不谈政事,这就形成了所谓的清谈了。
但这种清谈的名士,当时在社会上仍然很有势力,若不能玄谈的,好似不够名士的资格;而《世说》这部书,差不多就可以看作一部名士的教科书。
2024新版七年级上语文8 《世说新语》二则(名师教案)
8 《世说新语》二则【核心素养】◎文化自信:了解“谦辞”和“敬辞”的概念,积累具有文言色彩的谦辞和敬辞,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感受古人的生活情趣和文化修养,欣赏古代少年的聪慧和方正(难点)◎语言运用:借助课文注释疏通文意,初步感知古今汉语的差别。
反复诵读短文,通过朗读培养文言语感。
(重点)◎思维能力: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审美创造:感受文言文语言精练、叙事简约之美。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准备】布置学生完成《》本课预习部分。
第1课时【课时目标】1.利用注释读懂大意,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2.在对比分析中理解《咏雪》中的两个比喻。
3.反复朗读,感受古人的家庭生活情趣。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由《三字经》引出谢道韫师:中国传统启蒙教材《三字经》里面有一段话:“蔡文姬,能辨琴。
谢道韫,能咏吟。
彼女子,且聪敏。
尔男子,当自警。
”蔡文姬从小便能分辨琴韵,谢道韫能出口成诗。
这里的谢道韫就是东晋宰相谢安的侄女、大将军谢奕的女儿,是当时有名的才女,文能吟诗咏雪,武能提刀杀敌。
让谢道韫一朝成名天下知的就是那句“未若柳絮因风起”,今天我们学习的《咏雪》就记载了这句话。
2.介绍文学文化常识结合注释及相关资料,了解与本文相关的文学文化常识。
(见《》本课“编者简介”“素养提升”栏目)【设计意图】设计本环节,可以消除学生对文言文的畏难情绪,并通过对人物、《世说新语》的了解,初步感知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疏通字词,把握文意1.听读课文在听的过程中划出朗读节奏,标注重点字的读音。
预设课件出示: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2.学生齐读、个别读要求:读准节奏、读准字音、读顺语句。
3.学生自读,结合注释,理解重点词句。
(见《》本课“字词句式”栏目)课件出示:重点句子的理解:(1)白雪纷纷何所似?译文:白雪纷纷扬扬像什么?(2)撒盐空中差可拟。
08 《世说新语》二则(第1课时)教学设计 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2024)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第1课时)教学目标1.借助注释疏通《咏雪》文意,初步感知古今汉语的差别;通过朗读培养文言语感。
2.感受古人的生活情趣和文化修养,体会两个比喻的高下。
教学重点1.借助注释疏通《咏雪》文意,初步感知古今汉语的差别;通过朗读培养文言语感。
2.感受古人的生活情趣和文化修养,体会两个比喻的高下。
教学难点借助注释疏通《咏雪》文意,初步感知古今汉语的差别。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请学生自由说说还知道哪些少年英雄的故事,由此引出课文。
新知探究一、知人论世【活动内容】学生根据自己积累的知识或课前查阅的资料,和同桌交流作者及《世说新语》,教师出示课件中“作者简介”的内容作为补充,再简单讲述《世说新语》中的几个故事。
【设计意图】了解作者生平及《世说新语》,可以帮助学生初步了解古人的生活情趣和文化修养。
二、诵读课文【活动内容】1.教师范读《咏雪》,学生注意文中的停顿处,在课本上做标记。
【活动内容】2.学生自由朗读,将课文读通读顺,根据做出的标记,读准节奏。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感知文言特点,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
三、疏通文意【活动内容】1.教师指导学生梳理《咏雪》中的重难点词语和特殊句式。
【活动内容】2.朗读课文,读的时候注意体会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在用词上的不同,结合梳理的重难点词语和特殊句式,用自己的话讲一讲《咏雪》这个故事。
【活动内容】3.同桌两人合作,借助注释和梳理的文言知识,把握故事大意。
如果还有疑难点,在全班提出,由教师或其他学生帮助解决。
【设计意图】通过理解词语、句子,通晓文章大意,让学生逐渐形成文言语感,做到自主阅读理解;用讲故事的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文本研读【活动内容】1.《咏雪》一文中,哪些地方透露出古人的家庭生活情趣?教师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到相关句子,把文言语句转化成想象的场景,以便更好地理解。
【活动内容】2.把大雪纷飞的情景比作“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谢安认为哪个比喻更好?你有不同看法吗?教师提示学生仔细阅读课文,不作简单判断。
《世说新语》二则 教学设计优秀4篇
《世说新语》二则教学设计优秀4篇《世说新语两则》教案篇一《期行》《乘船》两则短文都以“诚信”为主旨,告诉人们要重诺守信。
七年级学生初接触文言文,在教学时,指导学生了解学习文言文的一般方法,重点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的疑难词句,体会短文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中,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适当点拨为辅,要求学生阅读后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教法学法]运用文言文三步习读法:即认读、品读、创读进行教学。
首先扫除文字的读音障碍,特别要注意多音字、通假字的读音,推敲每一句的朗读停顿;再在指导学生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理清故事情节,用自己的语言讲述故事,推究作者的创作意图;第三步是引导学生对作品中的人物进行审美评价,鼓励学生多角度审美,说出自己的独特体验。
第二篇短文《乘船》以学生自学为主,用竞赛方式检测学习效果。
[教学流程]第1课时(一)导人新课1#8226;导语。
\\\'诚信\\\'是做人的准则,我们中华民族历来就是一个崇尚诚信的民族,在我国五干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流淌着许许多多的像\\\'曾子杀猪\\\'这样的诚信故事。
今天,就让我们撷取其中的两朵小浪花,伴随着古人的足迹,去寻访诚信的真谛吧!2#8226;简介作家作品。
(世说新语)作者刘义庆(403一-牡u,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宗亲,袭封临川王,曾主管京城地方事务,任荆州刺史等职,有政绩。
为人简素,爱好文学。
身边聚集了不少文人学士。
《世说新语》是他和手下人杂采众书编纂而成,是我国最早的笔记小说。
全文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36个门类。
记载了从汉末到东晋豪门贵族和官僚士大夫阶层的轶事,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层人物的精神状态和生活情况。
(二)指导学生了解学习文言小说的一般方法l#8226;引语:你们觉得文言文要怎样学?2#8226;学生交流,归纳。
3#8226;文言文三步习读法。
8-《世说新语》二则——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1)
8 《世说新语》二则【教学目标】1.借助注释疏通文意,初步感知古今汉语的差别;通过朗读培养文言语感。
2.感受古人的生活情趣和文化修养,欣赏古代少年的聪慧和方正,拉近与古人的心理距离。
3.了解“谦辞”和“敬辞”的概念,注意积累具有文言色彩的谦辞和敬辞,在言语交际中恰当使用,增强文化底蕴。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谦辞”和“敬辞”的概念,注意积累,恰当使用,增强文化底蕴。
2.教学难点:感受古人的生活情趣和文化修养,欣赏古代少年的聪慧和方正,拉近与古人的心理距离。
【课前准备】教学多媒体课件,有关《世说新语》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了解相关文学常识,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
2.学习本文运用语言、运用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掌握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方法。
3.感受古人的生活情趣和文化修养,拉近与古人的心理距离。
【教学过程】咏雪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教师:(出示课件1、2、3)同学们,我们一起看看古代这四个智慧少年的故事吧!如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孔融让梨、王冕学画……今天,让我们走进《世说新语》,再认识两个充满聪慧的人。
教师板书课题:8 《世说新语》二则(出示课件4)二、自主学习,知识备查1.学生查阅文本相关资料,了解一下本文作者及这部作品。
(1)走近作者教师要求:布置预习这课的作者,了解这课作者的情况,在课上交流。
预设:(出示课件6)刘义庆(403—444),字季伯,南朝宋宗室,袭封临川王。
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喜纳文士,组织编写了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除《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
(2)作品介绍教师讲解:教师出示课件,介绍这部作品,为后面同学们理解本文内容做准备。
预设:(出示课件7)《世说新语》原为8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等36篇,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较全面地反映出当时士族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面貌。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8《〈世说新语〉二则》(第一课时)一等奖创新教案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8《〈世说新语〉二则》(第一课时)一等奖创新教案《世说新语》二则学习目标:1.通过反复阅读,结合注释读懂故事主要意思,能用自己的话流利地把两则故事内容讲给同学们听。
2.积累文言词汇和文言现象;学习对《咏雪》中的两个比喻句,通过比较其本体与喻体的特点进行赏析。
3.根据故事中对人物的相关描写,能对人物的品质做出正确、客观的评价。
重点难点:重点:积累文言词汇和文言现象,赏析文中的比喻句。
难点:通过人物行为分析人物形象及内心,对人物作客观评价;明确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课时:2第一课时教学流程:一、课前导入“自古英雄出少年"“有志不在年高”都是对少年聪颖机智的褒扬。
也确实如此,在古代,有“孔融让梨"的故事,也有“司马光砸缸”的趣闻;在现代,有“少年英雄雨来"的事迹,也有“小兵张嘎”的奇闻。
今天,我们再来认识几位这样的少年。
二、预习课文(一)走近作者刘义庆(403—444),字季伯,徐州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朝文学家、政治家。
爱好文史,并广招四方文学之士,聚于门下。
作品除《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等。
(二)资源简介《世说新语》是中国南朝时期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
是由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梁代刘峻作注。
全书原八卷,刘峻注本分为十卷,今传本皆作三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多则,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三)积累词汇1.教师播放朗读录音,学生听读,用彩笔画出文中的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2.学生自读,结合可问下的注释,读准字音,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
3.抽查字词把握情况:教师运用多媒体显示相关字词。
⑴字音。
读准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①俄而雪骤(zhòu)②未若柳絮(xù)因风起③陈太丘与友期行(xíng)④尊君在不(通“否",fǒu)⑵词义。
《世说新语》两则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世说新语》两则教学设计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世说新语》的背景和特点能够解读并分析两则《世说新语》的故事内容能够运用文言文的阅读技巧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阅读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通过角色扮演和表演,提升学生的表达和表演能力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尊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介绍介绍《世说新语》的作者刘义庆和其时代背景介绍《世说新语》的特点和文学价值2.2 课文解读解读第一则《世说新语》的故事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解读第二则《世说新语》的故事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引导学生对《世说新语》产生兴趣,提问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世说新语》能够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3.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两则《世说新语》的故事,理解故事内容和人物形象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3.3 分析与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故事背后的道德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自主阅读和小组讨论中的积极参与程度观察学生在分析和讨论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4.2 文言文阅读能力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提问,评估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通过角色扮演和表演,评估学生的表达和表演能力第五章:教学资源教师准备《世说新语》的文本和注释,供学生阅读和参考教师准备相关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资料,供学生了解和拓展教师准备角色扮演和表演的道具和场地,供学生实践和展示第六章:教学活动6.1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负责解读一则《世说新语》的故事小组内成员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对故事的解读和分析6.2 角色扮演每组选择一个故事,成员们扮演故事中的人物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6.3 分享与讨论每组向全班分享自己的解读和分析结果班级同学和教师对各组的解读进行讨论和评价第七章:拓展学习7.1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作业可以包括写一篇关于《世说新语》的短文,或者绘制故事情节图等7.2 推荐阅读向学生推荐与《世说新语》相关的其他文学作品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第八章:教学反思思考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8.2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课程的评价和建议结合学生的反馈,对教学方法和内容进行调整和改进第九章:教学计划9.1 课时安排本教案计划用于两个课时第一课时用于介绍《世说新语》和解读两个故事第二课时用于小组合作、角色扮演和拓展学习9.2 教学进度按照教学计划,合理安排每个环节的时间确保教学活动顺利进行,保证学生的参与度第十章:教学评估10.1 学生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阅读、分析和讨论等环节评估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10.2 教学效果通过课后作业和学生的反馈,评估教学效果结合评估结果,对今后的教学进行调整和改进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目标:在制定教学目标时,需要关注如何平衡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之间的关系,确保目标的全面性和可操作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世说新语》二则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有关《世说新语》及其作者的文学常识;积累“期”“舍”等常见的文言词语,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内容。
2.反复诵读,整体感知,理解课文大意;学习课文摹景状物的方法。
3.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并认识诚实守信和尊重他人这些传统美德的价值。
过程与方法:学会自主、合作、探究这一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了解课文大意。
1.分析理解谢太傅对两种不同的咏雪佳句到底有何评价?2.深入体会元方批评父友无信、无礼,最后却“入门不顾”,是否有失礼仪?2课时●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激趣入题同学们,我们古代流传下来许多关于聪明孩子的故事,你能列举一些吗?(学生答)孔融让梨、司马光砸缸、王戎评李……请同学讲讲王戎评李的故事。
(教师也可出示小黑板提示)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小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这个故事出自《世说新语·雅量第六》,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同样选自这本书的《咏雪》。
二、走近作者,资料助读多媒体显示: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
彭城(现江苏徐州)人。
曾任荆州刺史。
爱好文学,喜纳文士。
《世说新语》原为8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等36门,主要记录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地反映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
鲁迅称之为“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
本书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不作任何夸饰,语言简练,辞意隽永,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关于背景,鲁迅曾指出:“汉末政治黑暗,一般名士议论政事,起初在社会上很有势力,后来遭执政者之嫉视,渐渐被害。
如孔融、祢衡等都被曹操设法害死,所以到了晋代的名士,就不敢再议论政事,而一变为专谈义理;清议而不谈政事,这就形成了所谓清谈了。
但这种清谈的名士,当时在社会上仍旧很有势力,若不能玄谈的,好似不够名士的资格;而《世说新语》这部书,差不多就可以看作一部名士的教科书。
”三、自读课文,疏通文意1一读课文,扫清生字生词障碍。
2二读课文,自主翻译,并注意理解下面加点的词语。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家庭聚会),与儿女..(子侄辈,指年轻一代)讲论文义。
俄而..(不久,一会儿)雪骤,公欣然(高兴)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差不多)可拟..(相比)”。
兄女曰:“未若..(比不上)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3三读课文,用现代汉语复述故事。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集到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
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他哥哥的女儿谢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漫天飞舞。
”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
谢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四、再读课文,合作研讨1小组合作,互动质疑,可能提出的问题。
(1)谢家聚会吟诗,为什么不选择一个天朗气清的好天气,却选择一个寒雪日?(2)“公大笑乐”该如何理解?谢太傅到底认为谁回答得最好?(3)把雪比作盐,比作柳絮,到底哪一个好?还有更好的形容雪的比喻吗?(4)文章结尾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2学生展开讨论,各抒己见,教师酌情指导明确:(1)文章开头一句话“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短短十五字,涵盖了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及主体事件等丰富的内容。
正因为“寒雪日”“俄而雪骤”,才能引出“咏雪”的事件。
古人看重的“四美”是良辰、美景、赏心、乐事。
这里良辰、美景不可拘泥地理解为春和景明、绿草如茵,在雪花飞扬的寒冷天气中,外出不便,聚会咏雪不正是赏心乐事吗?文中“欣然”“大笑”“乐”等词可见其融洽、欢快、轻松的气氛。
(2)对“公大笑乐”,有不同的解释:有人认为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有人认为“笑”前喻,“乐”后喻;有人认为谢太傅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文章虽然没有明确交代谢太傅的评价,但从文末补充谢道韫的身份可以看出,作者分明是暗示读者谢太傅更赞赏谢道韫的才气。
意在言外,确实耐人寻味。
(3)好的诗句要有意蕴。
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好在有意蕴,“撒盐”一喻只有物象而无意蕴。
同学列举的喻体有“鹅毛”“蒲公英的孩子”等,教师在充分肯定的基础上,适当引申其他咏雪名句,如韩愈《春雪》“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
(4)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
五、品味特色1不言而喻地表明态度。
《咏雪》一文只将谢家“儿女”咏雪一事的始末客观地写出来,未加任何评价,但作者的意图一望而知,这也是本文叙事的优点。
2语言简练。
首句短短十五个字,涵盖的内容却相当多,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全都说到了。
六、课堂训练,拓展延伸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举出并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
请欣赏: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毛泽东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七、课堂作业反复诵读,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一、温故知新,掌握方法1请同学背诵和翻译《咏雪》。
2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学生回答:“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正直的人”“做一个成功的人”……)如果我们学习了《陈太丘与友期》,你结识了小元方,你就会默默地告诉自己:“我要做一个诚信的人!”二、熟读课文,整体感知(一)朗读感知1教师范读,要求听准字音,重要字词在旁边注上拼音。
强调:不——通“否”。
2 学生小声跟着读,注意节奏的把握。
3齐读课文。
(二)理清字句1快速默读课文,对照注释及翻译资料理解文意,碰到疑难处做上记号,走近学生。
指名2个学生质疑字句,师生共同答疑。
其实文中除了上述提到的这些字词,还有需要理解并积累的字词。
教师板书字词意思。
①太丘舍去,去后乃至(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去:古今意思不一样,离开乃:才)②与人期行,相委而去(期行:相约同行委:丢下,舍弃)③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引:拉顾:回头看)④区分尊君(尊称) 、君(礼貌的称呼,意为你) 、家君(对自己父亲的谦称)。
有的学生在质疑时,提出了“相”这个词的意思,在文中意为“我”,仅指一方,无“相互”意。
2 在理解字句之后,应该学会翻译重要句子,可以一个字一个字地翻译出来,同时把文中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比如“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这句话, “日中”是哪一天的日中, “不至”是谁不至,明显是省略了一些成分, 相同的还有文中的“过中不至”,指名翻译, 引导学生用同样的方法翻译其他的句子。
三、研读课文,合作探究1小组合作,互动质疑,可能提出的问题。
(1)“日中”这个时间概念是否科学,古代没有精确的定时仪,怎么判断迟到?(2)友人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3)文中另一个重要人物元方,他又有什么性格特点?(4)在友人“惭”“下车引之”时,元方却“入门不顾”是否失礼?2学生展开讨论,各抒己见,教师酌情指导明确:(1)古代的计时仪器较为简陋,它不可能有精确的时段划分,如木表、漏壶等。
这里的“日中”是当时约定俗成的时间概念——中午。
这个友人错过了双方约定的时限,所以迟到了。
(2)课文中,友人与陈太丘“期日中”,结果“不至”,可以看出他言而无信,不守信用;到来之后,问元方“尊君在不?”表现得较为有礼;当得知陈太丘已先行离去,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粗野蛮横,十分无礼,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缺乏修养、没有礼貌的人;在元方一番义正严辞的批评后,他“惭”“下车引之”又表现得较为诚恳,有知错就改的精神。
(3)阅读元方对友人的批评话语,我们可以看出元方有着良好的家庭教养,表现了他聪明、机智、懂礼识仪的品质。
元方对粗俗的友人“入门不顾”流露出了小孩子性格直率,好恶情感易外露的特点,体现了他正直不阿的性格特征。
(4)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呢?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可以肯定,也可以否定。
甲生:“元方入门不顾”,是有一点过分。
友人已经感到惭愧,并且走下车来拉他表示认错,那元方就应该原谅客人,而元方居然“入门不顾”,弄得客人尴尬至极,无地自容,这不符合元方是个深明为人之理的性格特点。
客人“对子骂父,则是无礼”,这不也是不懂礼节吗?乙生:我们不能说元方无礼。
“入门不顾”是小孩子天真的表现,尽管“友人惭”“下车引之”,陈元方仍弃之不理,符合儿童心理。
相反,若写陈元方与客寒暄、接受友人道歉,则不符合一个7岁儿童的心理性格,那样或许会把陈元方刻画得“有理”“有礼”,会给人失真之感。
因此,责备元方无礼,则不合情理,有求全责备之嫌。
四、联系现在,拓展延伸古人是很重视仁义礼智信的,那么,“诚信”“礼貌”对今天的我们还有用吗?请联系实际谈一谈你自己的认识。
提示:可以从社会、家庭、学校等多角度思考, 如在日常生活中见到师长朋友应该怎样?在考试的时候堂而皇之拿着参考资料是否就是“诚信”的体现呢?学生思考交流并回答。
甲生:读了《陈太丘与友期》,我感悟最深的是要学会尊重别人。
尊重别人是一种美德,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对别人不尊重,就是对自己不尊重。
陈太丘的朋友就是例证。
乙生:我们要尊重每一个人,对小孩也不例外。
陈太丘的朋友在七岁的元方面前骂他的父亲,也是对小孩的不尊重,所以激怒了陈元方,遭到了元方的羞辱,这是陈太丘的朋友自取其辱。
丙生:我觉得诚信是为人之道,做人之本。
陈太丘的朋友失信在先,又不尊重他人,以至颜面扫地,失去了做人的尊严,在小孩面前也无地自容。
丁生:泰戈尔说:“信用的坠地,犹如打碎的镜子不能重圆。
”陈太丘的朋友虽“惭”,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但要挽回诚信这个做人的根本,不是一个“惭”字就能挽回的。
五、品味特色1人物形象鲜明、生动。
文中描写陈元方的形象是从“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开始的。
首先描写了元方彬彬有礼地回答客人的问话:“待君久不至,已去。
”接着描写了元方对客人骂其父的表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据理驳斥。
最后写“元方入门不顾”。
一个明白事理、落落大方的儿童形象跃然纸上。
2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本文在语言叙述上十分自然,不加任何雕饰,给人以真实自然的感觉。
六、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元方确实是个聪明机智的孩子,同时我们也深刻认识到信与礼的重要性, 诚信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继承并发扬这一光荣传统,让我们以信做人,以礼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