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学的基本知识
逻辑学大一基础知识点
![逻辑学大一基础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47053987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13.png)
逻辑学大一基础知识点逻辑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思维规律和论证方法的学科,并且在我们日常生活和学术研究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作为逻辑学的基本学习者,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基础的知识点。
本文将介绍逻辑学大一基础知识点,帮助大家建立起逻辑思维的基础。
1. 命题逻辑命题逻辑是逻辑学的最基础的分支,以命题为基本要素进行推理和论证。
命题是陈述一个陈述性的句子,可以是真或假。
在命题逻辑中,我们需要了解几个重要的概念和原理:1.1 命题和命题变项命题是陈述句子,可以用字母P、Q、R等表示。
命题变项是用字母p、q、r等表示的命题,它们代表一个命题,但具体的内容可以不确定。
1.2 逻辑联结词逻辑联结词是用来组成复合命题的词语,常见的有“与”、“或”、“非”等。
通过逻辑联结词,我们可以构建出复杂的命题,并进行推理和论证。
1.3 合取析取合取是指将两个命题同时成立的情况,用逻辑联结词“与”表示。
例如,P与Q表示P和Q都为真。
析取是指两个命题中至少有一个成立的情况,用逻辑联结词“或”表示。
例如,P或Q表示P和Q 至少有一个为真。
1.4 非非是指对一个命题的否定,用逻辑联结词“非”表示。
例如,非P表示P的否定,即P为假。
1.5 推理和论证推理是指根据已知的命题通过逻辑联结词进行合乎逻辑的推导得出结论的过程。
论证是指通过推理和论证来证明一个命题的正确性。
2. 谬误与逻辑推理错误在逻辑学中,我们也需要掌握常见的谬误和逻辑推理错误,以便正确运用逻辑学的知识。
以下是常见的几种错误类型:2.1 非黑即白谬误非黑即白谬误是指将复杂的问题简化为只有两种对立面的错误论证。
例如,将一个问题过于简化为只有对和错两种选择。
2.2 红鞋谬误红鞋谬误是指通过一种出人意料的方法来证明一个论点的错误性。
例如,通过拿出一只红鞋,来质疑“所有鸟都有翅膀”的论断。
2.3 诉诸个人攻击诉诸个人攻击是指在辩论中,不针对问题本身,而是针对对方个人进行攻击的错误行为。
例如,通过攻击对方的个人品质来质疑对方的观点。
逻辑学的基本知识
![逻辑学的基本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60e80f2f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ac.png)
逻辑学的基本知识逻辑学的基本知识概念是思维的细胞,是反映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在思维过程中人们依靠概念构成判断并形成推理。
概念的语言形式是语词(词或词组)。
语词在语法上有词性、词义、词类等内容。
概念在逻辑上有内涵和外延、种类、关系等内容。
一般来说,概念要通过语词来表达,但有些语词不表达概念(叹词等)有的概念可以用不同的语词来表达,有的语词也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
因此,概念与语词并非完全是对应关系。
概念的内涵与词义相当,但也有区别。
概念是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的,词义是表达概念内涵的词概义通过概念间接地反映客观事物。
他们的层次是:客观事物――概念――词。
因此,词义有表达概念的作用,但又不能将两者等同,可以有一词多义,也可以一义多词。
由于同一概念在不同语言环境中,可以有不同的表达意义,因此,对语言中概念的逻辑分析不能离开词义和语境。
语法上出现用词不当的语病,从逻辑上分析主要是由于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不能准确把握造成的。
而逻辑上出现的错误,如概念不明、外延过宽、限制不当等,又是通过词义以语词形式表现出来。
因此,我们对这一部分分类,虽然有的侧重内涵,有的侧重外延,但总的原则是把二则结合起来考虑的。
定义是揭示概念内涵的一种逻辑方法。
科学定义可以用简练语言揭示概念的本质特征,帮助人们把获得的知识以凝缩的形式巩固下来,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发展人们的认识。
但逻辑学不能给人们提供各种定义的内容,它主要提供定义的方法和规则。
定义的结构包括被定义项(Ds)、定义项(Dp)和定义联项(=)三部分。
定义公式为“Ds=Dp”。
下定义的一般方法是通过邻近的属概念加上种差(被定义项与其并重概念间的差异属性),简称“属加种差”方法,如“直径(被定义项)是通过圆心的(种差)弦(属概念)。
定义规则是:(1)定义项与被定义项必须外延同一(相应相称);(2)定义不应循环;(3)定义不应否定陈述;(4)定义不应使用比喻。
判断是对思维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
(完整版)逻辑学重点整理
![(完整版)逻辑学重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eba7f6b3af45b307e9719767.png)
逻辑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什么是逻辑学答:逻辑是关于思维过程自身规律的学说。
逻辑学是研究思维的逻辑形式、逻辑规律及简单的逻辑方法的科学。
2、什么是概念答:概念是反映思维对象及其特有属性的思维形态。
概念的内涵就是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
概念的外延就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的对象。
3、什么是命题答:命题是反映思维对象情况的思维形态。
4、什么是推理答:推理是依据已知命题得到新命题的思维形态。
5、什么是定义答:定义是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
6、什么是划分答:划分是把一个概念所反映的对象分为几个小类,从而明确这个概念的外延的逻辑方法。
划分的三要素:母项、子项、划分的根据7、什么是直言命题答:直言命题是直接地无条件地反映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
8、什么是直言三段论答:直言三段论也叫三段论,它是借助于一个共同的词项(概念)把两个直言命题联结起来,从而推出一个新的直言命题的间接推理。
9、什么是同一律答:同一律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同一。
10、什么是不矛盾律答:不矛盾律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否定即互相矛盾或者互相反对的思想不能同真,庇必有一假。
11、什么是排中律答:排中律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否定即互相矛盾或下反对关系的思想不能都假,必有一真。
12、什么是充足理由律答:充足理由律是在思维或论证过程中,任何一个被确定为真的思想总有它的充足理由。
二、用图解法表示下列概念间的关系。
1.A 船B 轮船C 货船答:这几个概念间的关系可用图表示为:2.A 泰山B 山东C 中国D 联合国答:可用图表示为:3.A 词B 褒义词C 贬义词D 合成词4.A 现代化B 社会主义现代化C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答:可用图表示为:5.A 石拱桥B 卢沟桥C 拱形桥洞6.A 小说家B 戏剧家C 诗人D 文学家答:可以用图表示为:三、将具有下图所示关系的概念分别填入图中3.四、下列语句作为定义是否正确?为什么?1、货币是商品,但不是一般商品。
逻辑学基本知识
![逻辑学基本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b03cd221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275c741.png)
逻辑学基本知识逻辑学基本知识在逻辑学中,掌握概念及其相互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概念间的关系可以分为相容关系和不相容关系两大类。
相容关系包括同一关系、从属关系和交叉关系,而不相容关系则包括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
熟悉这些关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逻辑学的其他知识点。
常见的逻辑错误在逻辑学中,常见的逻辑错误包括偷换概念、因果倒置、以偏概全、自相矛盾、循环论证、同语反复、循环定义和转移论题。
这些错误会影响我们的逻辑推理和思考能力,因此需要认真避免。
性质命题(直言命题)性质命题是指对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判断。
它也被称为直言命题,可以分为全称肯定判断、全称否定判断、特称肯定判断和特称否定判断四种基本形式。
在日常语言中,我们可能表达不够严密,因此在逻辑题中需要注意整理成规范形式。
三段论及其结构三段论是逻辑学中的重要知识点,其结构包括前提、中项和结论三部分。
其中,前提是两个性质命题,中项是___同出现的概念,结论则是由前提推出的新的性质命题。
掌握三段论的结构和推理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逻辑分析和推理。
三段论是一种推理过程,它由两个具有共同项的性质判断作为前提,得出一个新的性质判断作为结论。
例如,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知识分子应该受到尊重,人民教师是知识分子,因此人民教师应该受到尊重。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使用了三段论来推理出人民教师应该受到尊重的结论。
首先,我们确定知识分子应该受到尊重。
其次,我们确定人民教师是知识分子。
最后,我们得出结论,即人民教师应该受到尊重。
三段论是一种有用的思维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推理出逻辑上正确的结论。
它可以用于各种不同的情境中,例如在辩论中或在解决问题时。
通过使用三段论,我们可以更清晰地思考问题,并得出更准确的结论。
总之,三段论是一种有用的推理工具,它可以帮助我们推理出逻辑上正确的结论。
通过使用三段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分析问题,并得出更准确的结论。
逻辑学重点知识点整理
![逻辑学重点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c567dfa7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05a0141.png)
逻辑学重点知识点整理一、概念。
1. 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 内涵: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
例如,“商品”的内涵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 外延: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对象。
“商品”的外延包括超市里的食品、衣服、电器等各种用于交换的物品。
2. 概念的种类。
- 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
- 单独概念:反映独一无二的对象的概念,如“北京”“鲁迅”。
- 普遍概念:反映一个以上对象的概念,如“动物”“城市”。
- 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
- 集合概念:反映集合体的概念,如“森林”(森林是树木的集合体,不能说某一棵树是森林)。
- 非集合概念:反映非集合体的概念,如“树”。
- 正概念和负概念。
- 正概念:反映对象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如“正义”。
- 负概念:反映对象不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如“非正义”。
3. 概念间的关系。
- 全同关系: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重合,如“等边三角形”和“等角三角形”。
- 真包含关系: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与另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重合,如“动物”真包含“哺乳动物”。
- 真包含于关系: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与另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重合,如“哺乳动物”真包含于“动物”。
- 交叉关系:两个概念的外延有且只有一部分重合,如“学生”和“党员”。
- 全异关系:两个概念的外延没有任何重合部分,如“植物”和“动物”。
全异关系又可分为矛盾关系(如“正义”和“非正义”,二者外延之和等于属概念“行为的属性”的外延)和反对关系(如“黑色”和“白色”,二者外延之和小于属概念“颜色”的外延)。
二、命题(判断)1. 命题的种类。
- 简单命题。
- 直言命题(性质命题)- 全称肯定命题(SAP):所有S都是P,如“所有金属都是导电的”。
- 全称否定命题(SEP):所有S都不是P,如“所有宗教都不是科学”。
- 特称肯定命题(SIP):有的S是P,如“有的学生是党员”。
- 特称否定命题(SOP):有的S不是P,如“有的动物不是哺乳动物”。
逻辑学基本知识
![逻辑学基本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f1987abbf61fb7360b4c65a8.png)
逻辑学基本知识对以下列出的基本逻辑知识要求掌握;而对于其余的知识点,只需作为背景知识浏览一下,有个大致的了解即可。
㈠概念及相互之间的关系概念间的关系按其性质来说,可以分为相容关系和不相容关系两大类。
概念间的相容关系有:(1)同一关系,是指外延完全重合的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
例如,“北京”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这两个概念就是同一关系;(2)从属关系,是指一个概念的外延包含着另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
比如,“教师”和“教授”这两个概念,前者的外延就包含着后者的全部外延;(3)交叉关系,是指两个概念的外延有且只有一部分重合。
比如,“企业家”和“青年”这两个概念的外延就具有交叉关系。
概念间的不相容关系有:(1)矛盾关系,两个概念的外延是互相排斥的,而且这两个概念的外延之和构成了它们所属概念的全部外延。
例如:“男人”和“女人”,“生”和“死”;(2)反对关系,两个概念的外延是互相排斥的,而且这两个概念的外延之和不能构成它们所属概念的全部外延。
例如“白色”和“黑色”。
㈡常见的逻辑错误1、偷换概念2、因果倒置3、以偏概全4、自相矛盾5、循环论证6、同语反复7、循环定义8、转移论题㈢性质命题(直言命题)性质命题是断定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判断。
性质命题也叫直言命题,可分为六种基本类型:(1)全称肯定判断。
其逻辑形式是“所有S都是P”;例如:所有的金属都是导体。
(2)全称否定判断。
其逻辑形式是“所有S都不是P”;例如:所有的非金属都不是导体。
(3)特称肯定判断。
其逻辑形式是“有S是P”;例如:有的金属是液态。
(4)特称否定判断。
其逻辑形式是“有S不是P”;例如:有的化妆品不是液态。
(5)单称肯定判断。
其逻辑形式是“某个S是P”;例如: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
(6)单称否定判断。
其逻辑形式是“某个S不是P”;例如:小王不是老师。
由于单称判断对反映某一单独对象的概念的全部外延作了断定,从逻辑性质上说,单称判断可以看作是特殊的全称判断。
逻辑学知识点及公式
![逻辑学知识点及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05ed0339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93e6270.png)
逻辑学知识点及公式逻辑学是一门研究思维形式、思维规律和思维方法的科学。
它对于我们正确地思考、表达和论证具有重要的意义。
下面为您介绍一些常见的逻辑学知识点及公式。
一、命题逻辑1、命题命题是具有真假值的陈述句。
例如,“今天是晴天”“2 + 3 =5”等。
2、逻辑连接词(1)“且”(用“∧”表示):两个命题都为真时,其组合命题才为真。
例如:命题 P:今天是晴天;命题 Q:我心情很好。
P∧Q 只有在今天是晴天并且我心情很好时才为真。
(2)“或”(用“∨”表示):两个命题中至少有一个为真时,其组合命题为真。
例如:命题 P:我吃苹果;命题 Q:我吃香蕉。
P∨Q 在我吃苹果或者我吃香蕉或者两者都有时为真。
(3)“非”(用“¬”表示):对原命题的否定。
例如:命题 P:今天下雨。
¬P 则表示今天不下雨。
3、命题公式的真值表通过列出命题中变量的所有可能取值,并计算出整个命题公式的真假值,可以得到真值表。
4、等价式(1)双重否定律:¬¬P = P(2)交换律:P∧Q = Q∧P,P∨Q = Q∨P(3)结合律:(P∧Q)∧R = P∧(Q∧R),(P∨Q)∨R = P∨(Q∨R)5、蕴含式如果 P 则 Q,记作P → Q。
只有当 P 为真且 Q 为假时,P → Q 为假。
二、谓词逻辑1、个体、谓词和量词个体是指可以独立存在的事物,谓词是描述个体性质或关系的词语,量词包括全称量词(“所有”,用“∀”表示)和存在量词(“存在”,用“∃”表示)。
2、公式例如,∀x (P(x) → Q(x))表示对于所有的 x,若 P(x) 成立则 Q(x) 成立。
三、推理规则1、假言推理如果P → Q 为真,且 P 为真,那么可以推出 Q 为真。
2、选言推理(1)否定肯定式:P∨Q,¬P ,则 Q。
(2)肯定否定式:P∨Q,P ,则¬Q (这种情况在不相容选言中成立)3、三段论推理例如:所有的人都会思考,张三是人,所以张三会思考。
高等教育逻辑学基础知识点
![高等教育逻辑学基础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42138d2e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20.png)
高等教育逻辑学基础知识点高等教育中的逻辑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不仅在哲学、数学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对其他学科的学习和研究都有很大的帮助。
逻辑学的基础知识点是我们学习逻辑学的起点,它涵盖了逻辑学的核心概念和基本原理。
本文将介绍一些高等教育逻辑学的基础知识点。
一、命题逻辑1. 命题与命题演算命题是一个陈述句,可以判断为真或假,不能两可。
在命题逻辑中,我们研究命题之间的逻辑关系。
命题演算是指通过一系列的逻辑运算对命题进行推理和证明的过程。
2. 逻辑联结词逻辑联结词是用来连接命题的词语,包括“与”、“或”、“非”、“蕴含”等。
它们有着特定的逻辑含义和运算规则,通过它们可以构建出更复杂的命题。
3. 真值表与真值函数真值表是一种将命题演算中的逻辑运算结果以表格形式列出的方法,它可以用来确定命题逻辑公式的真假。
真值函数则是将命题逻辑公式映射为真值的函数。
二、谓词逻辑1. 谓词与量词谓词是指对一个或多个量进行陈述的谓语动词,它可以是个体谓词或关系谓词。
量词则用来限定谓词所涉及到的对象的数量,包括全称量词(对所有的)和存在量词(存在至少一个)。
2. 公式与解释在谓词逻辑中,公式是由常量、变量、谓词和量词组成的逻辑用语,用来表达关于个体和关系的性质。
解释是对公式中的变量进行赋值的过程,通过解释可以确定公式的真值。
3. 合一与蕴涵合一是指在一定的解释下,使两个谓词公式在某种意义上成为等价的过程。
蕴涵是指一个公式逻辑上能够推导出另一个公式的逻辑关系。
三、归纳与演绎推理1. 归纳推理归纳推理是通过观察到的个别事实,从中总结出普遍规律或概念的推理方法。
在高等教育中,归纳推理常常用于发现科学规律、总结统计数据等领域。
2. 演绎推理演绎推理是基于逻辑规则进行的推理,通过已知的真实前提,推导出一个必然的结论。
在数学和哲学中,演绎推理是非常重要的思维方式。
3. 逆否、否定和假言逆否是指一个命题成立,则它的逆命题也成立;否定是指一个命题的真值和它的否定命题的真值相反;假言是指一个命题的前提成立,则结论也成立。
逻辑基础必学知识点
![逻辑基础必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b209a56b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d2.png)
逻辑基础必学知识点
以下是逻辑基础中的一些必学知识点:
1. 命题逻辑:命题逻辑是逻辑学中最基本的分支,研究命题之间的真
值关系。
命题逻辑通过逻辑运算,如合取、析取、否定等,来分析命
题的逻辑关系。
2. 范式:在命题逻辑中,范式是用逻辑运算符号连接的命题,具有特
定的形式。
常见的范式有合取范式和析取范式,分别用于表示多个命
题的合取和析取关系。
3. 推理:推理是逻辑的核心概念,指从一些已知命题出发,通过逻辑
推演得出新的命题。
常见的推理形式有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
4. 真值表:真值表是用来表示命题逻辑中命题的真值情况的一种工具。
真值表列出了所有可能的命题取值组合,并给出了每种组合下命题的
真值。
5. 逻辑等价与蕴含:逻辑等价表示两个命题具有相同的真值表,可以
互相替换。
逻辑蕴含表示一个命题的真值在所有情况下都能推导出另
一个命题的真值。
6. 逻辑关系:逻辑关系指的是命题之间的联系。
常见的逻辑关系有充
分条件、充要条件、矛盾关系、互斥关系等。
7. 逻辑证明:逻辑证明是通过逻辑推理来证明一个命题的真值。
常见
的证明方法有直接证明、间接证明、反证法等。
8. 谬误:谬误是逻辑错误的推理,导致结论不正确。
常见的谬误有偷换概念、非此即彼、伪命题等。
这些是逻辑基础中的一些必学知识点,掌握这些知识可以帮助我们理清思路、正确推理和分析问题。
逻辑学基础知识
![逻辑学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57b89e5c52d380eb63946d24.png)
普通逻辑基础知识一、概念1、概念:概念是反映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2、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内涵,又称为含义,就是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的本质属性,即概念的质的规定性。
其作用是表明对象“是什么?”。
外延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全部对象,即概念的量的规定性。
其作用表明对象“有哪些?”。
3、概念的分类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分类标准:概念对象数量的多寡。
即外延的多寡。
单独概念:反映某一个别对象的概念,其外延是独一无二的具体事物。
比如,南京大学、2007年的第一场雪、江苏天策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等。
普遍概念:反映两个或两个以上个别对象所组成一类对象的概念,其外延是一类事物中所有个别事物。
比如,国家、党员、汽车等。
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分类标准:概念所反映对象是否为集合体。
所谓集合体是指有许多个体组成的整体,其逻辑特征是整体所具有的本质属性不为每一个体具有,比如,政党由党员组成,但每个党员不具有政党的属性。
集合概念是以集合体为反映对象的概念。
如,人民、政党、工人阶级等。
非集合概念是不以集合体为反映对象的概念。
如,党员、工人等。
注意:一、集合概念中的集合体和个体的关系不同于普遍概念中类和分子的关系。
集合概念中的集合体的名称不能用来指其中的个体,它实质上是整体和部分之间的关系;但是普遍概念中的类的名称可以用指其中的分子。
比如,政党的属性不能用来指党员的属性,但是汽车的属性可以用来指吉普车的属性。
再比如我们不可以用人类指某一个人,但可以用人来指某一个人。
二、要在语境中区分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
比如,鲁迅的书不是一天能读完的。
《祝福》是鲁迅的书。
4、概念间的关系全同关系真包含于关系――又称种属关系。
外延较小的概念对于外延较大的概念的那种关系。
如:湖南人和中国人。
真包含关系――外延大的概念叫做属概念,外延小的概念叫做种概念。
又称属种关系。
如:中国人和湖南人。
交叉关系――两概念的外延有并且只有部分重合的关系。
例:针对网络聊天者的调查显示,存在不良企图的网络聊天者占被调查对象的51%。
逻辑学入门88个逻辑学常识
![逻辑学入门88个逻辑学常识](https://img.taocdn.com/s3/m/c0560e62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1e.png)
逻辑学入门88个逻辑学常识1. 逻辑学是研究推理的科学。
2. 推理是一种根据已知的事实或命题推出未知的结论或命题的过程。
3. 逻辑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但它也有自己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4. 逻辑学中的命题是一个陈述性语句,可以被判断真或假。
5. 逻辑学中的推理分为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两种。
6. 演绎推理是从一些已知前提出发,通过逻辑规则推出一些新的命题。
7. 归纳推理是从已知的一些例子或情况中推出一般性结论。
8. 逻辑学中的关键词包括命题、真值、命题连接词、量词、谓词等等。
10. 真值是除了命题真假本身以外的事实真假,即某个命题在给定的情境中的真假情况。
11. 命题连接词是用于连接两个或多个命题的词语,例如“与”、“或”、“非”等等。
12. 量词是用于表达命题涉及的对象数量的词语,例如“全部”、“存在”等等。
14. 逻辑学中的推论规则包括假言推论、模态三段论、单取式三段论等等。
15. 假言推论是根据一个条件语句的真值和另一个命题的真值推出一个结论的推论规则。
16. 模态三段论是基于模态逻辑的推论规则,用于推出一个含有模态词的命题的真值。
18. 逻辑学中的演说规则包括排中律、矛盾律、归谬规则等等。
19. 排中律是一个经典逻辑原理,它指出任何命题或它的否定必然为真。
21. 归谬规则是一个演化规则,用于判定一个推理是否归于谬误。
22. 逻辑学中的一些常见谬误包括陈词滥调、非真正二选一、虚假假设、拉格朗日中间情况等等。
23. 陈词滥调是一种无意义的语言形式,常常用于误导听众。
24. 非真正二选一是一种谬误,通常用于在两种不同的选择之间强制进行选择。
25. 虚假假设是一种谬误,它基于一个无法证明的假设来推导结论。
26. 拉格朗日中间情况是一种谬误,它指出两种事物之间的中间情况是基于一个假设的,这个假设并没有得到充分证明。
27. 逻辑学的研究对象不仅包括语言推理,还包括非语言推理。
28. 非语言推理是指不使用语言的思维方式,如图像推理和空间推理。
逻辑学的入门知识
![逻辑学的入门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58955ff2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c639976.png)
逻辑学的入门知识逻辑学是一门研究推理和论证规则的学科,是哲学的一个分支。
逻辑学的研究对象是思维和推理的结构,以及该如何正确应用推理规则来评估和构建论证。
了解逻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对于提升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些逻辑学的入门知识,帮助读者初步理解和应用逻辑学的基本原理。
1. 什么是逻辑学逻辑学是一门研究推理和论证规则的学科,致力于理解和规范有效的思维方式。
它研究的对象主要包括命题逻辑、谓词逻辑、范畴逻辑等,以及一些推理形式和推理规则。
逻辑学不仅仅关注推理的正确性,还关注推理的有效性以及对于事实和概念的表达能力。
2. 命题逻辑命题逻辑是逻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关注的是用来表达陈述句的逻辑系统。
命题逻辑使用命题变量和逻辑连接词来构建复合命题,通过推理规则来判断复合命题的真值。
例如,如果P表示“今天是晴天”,Q表示“我会去公园”,那么可以使用命题逻辑来判断“如果今天是晴天,那么我会去公园”的真值。
3. 谓词逻辑谓词逻辑是一种比命题逻辑更为复杂的逻辑系统,它可以表达关于特定对象的属性和关系。
谓词逻辑使用谓词和量词来描述对象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例如,可以使用谓词逻辑来表达“人类是有智慧的”,其中“人类”是一个对象,而“有智慧的”是一个属性。
4. 推理和论证逻辑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是推理和论证。
推理是从已知的前提出发,通过逻辑规则得出合乎逻辑的结论。
论证是一种推理的应用,它用于支撑和证明某个主张或观点。
有效的论证应当包含合乎逻辑的前提和推理步骤,以及基于这些前提和推理步骤得出的正确结论。
5. 逻辑谬误逻辑谬误是指在推理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它通常是由于逻辑规则的错误应用或者不恰当的推理方式导致的。
常见的逻辑谬误包括悖论、非真因果关系、虚假假设等。
对于正确理解和运用逻辑学,识别和避免逻辑谬误至关重要。
6. 应用逻辑学的意义学习和应用逻辑学的知识对于提升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逻辑学基础知识
![逻辑学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0bc1d7cb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fb9305a.png)
逻辑学基础知识逻辑学是一门探讨推理和辩证论证的学科,它研究思维方式和方法,旨在培养人们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考能力。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介绍逻辑学的基础知识,包括命题逻辑、谓词逻辑和演绎推理等内容。
一、命题逻辑命题逻辑是逻辑学最基础的一个分支,它研究的是命题的推理和关系。
命题是陈述语句,它可以是真或假。
在命题逻辑中,我们用符号来表示命题,比如用P表示"今天是晴天",用Q表示"明天下雨"。
命题逻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重要概念:1.1 命题的联结词命题的联结词用来连接命题,常见的联结词有"与"、"或"、"非"等。
我们用符号来表示这些联结词,比如用∧表示"与",用∨表示"或",用¬表示"非"。
通过联结词的运用,我们可以构建复杂的命题。
1.2 命题的真值表命题的真值表是用来列举所有可能情况下命题的真假值。
对于一个复合命题,我们可以通过真值表来确定它的真假。
1.3 命题的推理命题的推理是基于命题逻辑的推理方式,它遵循一定的逻辑规则。
常见的逻辑规则有假言推理、拒取推理、析取三段论等。
通过这些推理规则,我们可以推导出新的命题。
二、谓词逻辑谓词逻辑是一种逻辑系统,用于研究命题中的谓词和量词。
在谓词逻辑中,谓词用来描述对象的属性和关系,量词用来表示对象的数量。
谓词逻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重要概念:2.1 谓词的符号表示谓词的符号表示用来表示谓词的属性和关系,比如用P(x)表示"对象x是聪明的",用Q(x, y)表示"对象x和对象y相互喜欢"。
通过谓词的运用,我们可以描述复杂的命题。
2.2 量词的运用量词用来表示对象的数量,常见的量词有"存在量词"和"全称量词"。
存在量词∃表示"存在",全称量词∀表示"对于所有"。
逻辑学基础知识
![逻辑学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6a4203b2d1f34693daef3ec1.png)
逻辑学基础知识一、逻辑学的概念1、逻辑是一门古老的学问,起始于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
逻辑的字根源起于希腊语逻各斯,最初的意思有思想、论点、推理之意,也有宇宙万物包括理性本身所共同遵循的规律之意。
最后发展为英文中的逻辑(英语:logic),中文一般采取音译方式,将其译为逻辑。
2、逻辑又称理则、论理、推理、推论,是有效推论的哲学研究,是思维的规律,对思维过程的抽象,也是思维内容与思维形式的统一。
研究逻辑的目的是要在思维的层面上弄清楚得到结论的原因。
3、逻辑学是研究规律性事物的一门学科。
逻辑被使用在大部份的智能活动中,但主要在哲学、数学、语义学和计算机科学等领域内被视为一门学科。
在哲学里,逻辑被应用在大多数的主要领域之中:形而上学、本体论、知识论及伦理学。
4、逻辑学是对说明的推理系统的研究,它是引导人类(同样也可能是其他有智能的生命/机器/系统)“应当”如何进行推理而提出的系统。
逻辑指出哪些推论形式是有效的,哪些不是。
5、逻辑本身是指推论和证明的思维过程,作为一个形式科学,逻辑透过对推论的形式系统与自然语言中的论证等来研究并分类命题与论证的结构,研究“有效推论和证明的原则与标准”。
6、逻辑的范围从对谬论与悖论的研究之类的核心议题,到利用机率来推论及包含因果论的论证等专业的推理分析。
因此逻辑的范围是非常广阔的,从核心主题如对谬论和悖论的研究,到专门的推理分析如或然正确的推理和涉及因果关系的论证等。
7、逻辑学作为哲学的一个分支,和文法与修辞一同被称为古典三学科。
二、逻辑的基本原理1、同一律:事物跟其自身相等同,“自己”不能“不是自己”。
这反映人类认识的必经阶段——知性阶段的基本任务,因而同一律是知性认识的基本规律。
2、排中律:事物只能有“是”或“不是”两种状态,不存在其他中间状态。
3、充足理由律:任何事物都有其存在的充足理由。
通常把这条规律表述为:任何判断必须有(充足)理由。
任何一件事如果是真实的,任何一个陈述如果是真的,就必须有一个为什么这样而不那样的充足理由,即在论证的过程中,一个判断被确定为真,总是有充足理由的。
逻辑学基本知识
![逻辑学基本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25210d9384868762caaed576.png)
逻辑学基本知识教学内容性质命题及其直接推理三段论及其有效条件复合命题及其推理模态命题及其推理性质命题及其直接推理性质命题是断定对象具有或者不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判断。
1.全程肯定判断。
“所有S都是P”:例如:所有的金属都是导体2.全程否定判断。
“所有S都不是P”例如:所有宗教都不是科学3.特称肯定判断。
“有S是P”例如:有的金属是液态4.特称否定判断。
“有S不是P”例如:有的战争不是正义战争5.单称肯定判断。
“某个S是P”例如:北京市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6.单称否定判断。
”某个S不是P” 例如;小王不是警察由于单称判断对反映某一单独对象的概念的全部外压挪了断定,从逻辑性质上说,单称判断可以看作是全称判断。
这样,性质命题就可以归结为以下四种基本形式:1,全称肯定判断,简称“A”判断,可以写为“SAP”2,全称否定判断,简称“E”判断,可以写为“SEP”3,特称肯定判断,简称“I”判断,可以写为“SIP”4,特称否定判断,简称为“O”判断,可以写为“SOP”对当关系1.矛盾关系,这是A和O,E和I之间存在的不能同真,不能同假的关系。
2.差等关系(又称从属关系)。
这是A和I,E和O之间的关系,如果全称判断镇,则特称判断镇;如果特称判断假,则全程判断假;如果全程判断假,则特称判断真假不定;如果特称判断真,则全称判断真假不定。
3.反对关系。
这是A和E之间不能同真,可以同假的关系4.下反对关系。
合适I和O之间可以同真但不能同假的关系关于周延性性质命题中的词项是指直言命题的主项和谓项。
在性质命题中,如果断定了一个词项的全部外延,则称他是周延的,否则就是不周延的。
因此,只有在性质命题中出现的词项,才有周延与否的问题;并且,此项是否周延,只取决于某个性质命题对其外延的断定,也就是取决于该命题本身的形式。
关于词项周延性,有如下结论:1.全程命题的主项都是周延的2.特称命题的主项都是不周延的3.肯定命题的谓项都是不周延的4.否定命题的谓项都是周延的三段论及其有效条件三段论及其机构:三段论是由两个含有一个共同项的性质判断做前提得出一个新的性质判断为结论的演绎推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念的内涵与词义相当,但也有区别。
概念是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的,词义是表达概念内涵的词概义通过概念间接地反映客观事物。
他们的层次是:客观事物――概念――词。
因此,词义有表达概念的作用,但又不能将两者等同,可以有一词多义,也可以一义多词。
一般来说,判断的主项与句子中的主语部分相当,判断中的谓项与句子中的谓语部分相当。但是,它们之间并不是完全对应关系。联项是由谓语动词“是”(判断词),或由状语副词和谓语动词结合成“不是”来表示。量项一般禹示数量的定语表示。因此,对判断作逻辑分析,既要注意逻辑与语法的关联,又要注意二者的区别。
对于关系判断、模态判断以及各种复合判断的逻辑分析,就更为复杂些,如有些判断的谓项是由动宾结构组成的,究竟按性质判断还是按关系判断分析?
等 等
盾 盾
I
下反对
O
1.
反对关系:A真,E必假;A假,E不定(可真可假)。
E真,A必假;E假,A不定。
2矛盾关系:A真,O必假;A假,O必真。
O真,A必假;O假,A必真。
E、I之间同理。
下定义的一般方法是通过邻近的属概念加上种差(被定义项与其并重概念间的差异属性),简称“属加种差”方法,如“直径(被定义项)是通过圆心的(种差)弦(属概念)。
定义规则是:(1)定义项与被定义项必须外延同一(相应相称);
(2)定义不应循环;
(3)定义不应否定陈述;
(4)定义不应使用比喻。
判断是对思维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它由概念组成,并由它组成推理。因此,判断是联结概念与推理的重要环节。
三段论推理的一般规则有七条:
一.一个三段论中只能有三个不同的项。违反此规则叫“四概念”错误。
二.中项在前提中至少周延一次,不能两次都不周延。违反此规则叫“中项不周”错误。
三.在前提中不周延的项 ,到结论中不得周延。违反此规则叫“大项误周”或“小项误周”的错误。
四.前提中有一否定则结论必否定;结论否定则前提必有一否定。
逻辑只提供推理的方法和规则,前提是否真实问题,逻辑不能解决,但在日常思维的语言表中,进行各种必然性演绎推理时,要保证推理必然为真的结论,必须具体两个必要条件:(1)前提真实,(2)推理合乎逻辑规则,二者缺一不可。
如果前提真实,推理不合逻辑;或者前提不真,推理合乎逻辑,都不能推出必然真的结论。在日常语言表达中,运用直接推理、三段论推理、复合判断推理等,都要遵守这个原则。
选言推理有相容的与不相容的两类。
所谓相容选言推理,是以相容选言判断为前提的选言推理。其正确式只有一个:否定肯定式(由否定一个选言肢,推出肯定另一选言肢)。
所谓不相容选言推理,是以不相容选言判断为前提的选言推理。其正确式有两个:(1)肯定否定式,(2)否定肯定式。
在对语言表达作逻辑分析时,首先要区别这两种选言推理,然后根据不同的推理规则进行分析。
所谓“逻辑方阵“,是指在同一素材(主项与主项相同、谓项与谓项相同)的A、E、I、O四种性质判断之间的真假的推规律。由于用正方形加对角线表示A、E、I、O之间的真假对当关系,故名”逻辑方阵“。
A――――――反对-―――――E
矛 矛
差 差
第三格的特殊规则:(1)小前提必须肯定,(2)结论必须特称。
假言推理有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和必要条件假言推理。
充分条件假言推理,是以充分条件假言判断为前提的假言推理。有两个正确式:(1)肯定前件式,(2)。否定后件式。
必要条件假言推理,是以必要条件假言判断为前提的假言推理。有两个正确式:(1)否定前件式,(2)肯定后件式。
推理的种类很多,传统分类为:演绎推理(一般推出个别)、归纳推理(个别推一般)、类比推理(个别推个别)。
演绎推理是一种必然性推理,包括直接推理、三段论推理、各种复合判断推理等,且各有其推导的具体方法和规则。
如直接推理中换质法规则、换位法规则以及通过“逻辑方阵”的直接推理规则。
三段论推理的一般规则、四个格的特殊规则。
判断的主要特征是有所断定(肯定或否定)和具有增加值。
判断的语言形式是语句,但语句并非都表达判断。并且,同一判断可以由不同语句表达,同一语句也宽达不同判断。因此,判断与语句之间存在着不完全的对应关系。
性质判断的结构包括主项、谓项、联项和量项四个部分;
语句结构包括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六个部分。
3差等关系:A真,I必真;A假,I不定。
I真,A不定;I假,A必假。
E、O之间同理。
4下反对关系:I真,O不定;I假,O必真。
O真,I不定;O假,I必真。
根据“逻辑方阵’真假对当关系,A判断与I判断之间为差等关系,只能有A(所有S都是P)真推出I(有的S是P)真,不能由A(所有S都是P)假推出I(有的S是P)真。
另外,关于逻辑分析与意义分析的关系问题,也是对于语句进行逻辑分析时必然要遇到的问题。
总的来说,对自然语言表达的逻辑分析,必须与事理分析结合起来才有实际意义。这一点在对概念或简单判断的分析中是很明显的。一个明确的概念或一个真实的判断都要与客观事理相符,但在复合判断的分析中,由于它的逻辑性质不是直接由事理关系决定的,而是由它所包含的简单判断之间的真假值,或者说是由联结项的性质决定的,这样就会出现逻辑关系与事理关系不尽一致的情况。
五.前提中有一特称则结论必特称。
六.两个否定前提得结论。
七.两个特称前提不能得结论。
由于中项(M)在前提中位置不同,可有四种格,即:
第一格 第二格 第三格 第四格
M―――P
P―――M
M―――P
P―――M
S―――M
S
选言判断是断定几种可能情况至少有一种情况存在的判断。它是由选言肢(肢判断)和联结项(连词)所组成。
选言判断分为相容选言判断和不相容选言判断两种。
假言判断是断定一种情况是另一种情况条件的判断。它是由假言肢(前件与后件)和联结项(连词)所组成。
假言判断有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和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三种。
情况的,但并不能与这里的前提构成推理关系,因此这个结论不能被必然推出。
所谓“三段论“,是由两个已知判断(包含一个共同概念),推出一个新判断的推理。其组成包括三个不同的项(概念)和由这三个项构成的三个判断。
例如:
凡“人“(中项)都”会死“(大项) (大前提)
“张某“(小项)是”人“(中项) (小前提)
定义是揭示概念内涵的一种逻辑方法。科学定义可以用简练语言揭示概念的本质特征,帮助人们把获得的知识以凝缩的形式巩固下来,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发展人们的认识。但逻辑学不能给人们提供各种定义的内容,它主要提供定义的方法和规则。
定义的结构包括被定义项(Ds)、定义项(Dp)和定义联项(=)三部分。
定义公式为“Ds=Dp”。
各种不同类型的假言推理、选言推理、、联言推理、关系推理和模态推理中的各种规则等,都是我们对语言进行逻辑分析时必须掌握的。
对语言材料进行推理的分析是一个比概念、判断的分析更为复杂的问题。它不但要求熟悉各项推理规则,还要求对作者的思路要有总体的把握,对行文的层次要有清楚准确的分析,同时还要考虑事理关系和语境条件等。关键是揭示作者行文中所包含的推理的思路,不但要看行文,还要揭示相关的隐含语义。然后,对照有关推理规则,判明正误。
推理是由一个或几个已知判断推出一个新判断的思维形式。
推理是由概念构成判断的基础上扩展而成,是人们表述和论证的重要思维工具。
推理是由前提和结论两部分组成,它的语言形式一般表现为因果复句,也可以是一个句群或一个语段。
推理在语言表达中的一般联结词是“因为,所以”、“由于,因此”等,但在具体行文中可以省略其中一项或几项都省略。只要上下文具有前提和结论关系就宽达一个推理。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同一律要求每一思想都要保持自身的确定性;
矛盾律要求一个思想及其否定(相反或相矛盾),不能同时为真的;
排中律要求对两种互相矛盾的思想,不能同时都否定,其中必有一个思想是真的。
遵守这三条规律可使思维保持确定性和无矛盾性,使语言表达清晰而又有条理,有助于交际获得成功。
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是思维的规律,不是事物的规律。它只是对思维提出要求,而不对人们如何认识客观世界提出要求。因为逻辑不是世界观,而是思维工具。因此,我们在对思维进行逻辑分析时,决不能把逻辑规律与客观事物规律等同起来,因为它们分别是两个领域的规律。如果将思维规律等同于事物规律,就等于取消了思维规律,也就取消了逻辑。长期以来,人们非常注重对客观世界规律的认识,而忽视对主观思维规律的了解与把握,这也是在语言表达中,造成逻辑缺失现象的原因。应当看到,遵守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是人们在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中,避免思维陷于混乱,正确反映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也是人们的理性思维和科学精神的体现。
―――――――――――――――――――――――――――
所以,“张某“(小项)是”会死“(大项) (结论)
用符号S、P、M分别表示小项、大项、中项,可列出公式:
M――――P
S――――M
――――――――――――――
S――――P
正确进行三段论推理,必须遵守两个必要条件:(1)前提真实,(2)形式正确(符合推理规则)。
逻辑学的基本知识
逻辑学的基本知识
概念是思维的细胞,是反映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在思维过程中人们依靠概念构成判断并形成推理。
概念的语言形式是语词(词或词组)。
语词在语法上有词性、词义、词类等内容。
概念在逻辑上有内涵和外延、种类、关系等内容。
一般来说,概念要通过语词来表达,但有些语词不表达概念(叹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