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3鲁教版1.1认识区域教案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 认识区域(1课时)教案及练习 鲁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 认识区域(1课时)教案及练习 鲁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认识区域(1课时)教案及练习鲁教版必修3第一节认识区域【课时目标】1.了解区域的含义,认识区域的划分(划分指标、几何特征、内部特征等),明确划分区域的目的。

2.识记各种分类的标准(指标),了解各种区域的类型,识记均质区和功能区。

3.结合实例,分析说明区域的一般特征【知识梳理】均质区:概念:指那些要素具有_________或___________的区域划分:可以按某一______要素的相似性划分出自然区域,也可以按照_________的相似性划分出人文区域举例:_______区、干湿区、温度带、_______区功能区:概念:指那些______上紧密相连,具有某些方面的_______性或___________的区域划分:由区域的_______与它所吸引或辐射的范围组成举例:城市经济区整体性:含义:区域内部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_____、相互______,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表现:区域自然地理的整体性,区域_____环境和_____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举例:青藏高寒区的整体性差异性:含义:自然和人文现象在空间分布上的差异性表现:区域内部有其相对_______性,各个区域之间普遍存在着__________。

实践意义:因地制宜促进区域发展开放性:含义:每个区域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其他区域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表现:区域之间存在着________要素和_______经济要素之间的联系,以及_______要素与_______要素之间的联系。

举例:经济全球化【知识要求】[1.区域的含义(这是重点)1.1区域的含义:区域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是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指标划分出来的。

1.2区域的特点:区域具有一定形状、面积、范围和界线,有明确区位特征,其内部某些特征相对一致,并与其他区域有所区别。

1.3区域的划分:区域是以某种指标为依据划分的。

既可以是单一指标,又可采用综合指标;既可以按自然要素特征划分,也可按人文要素特征划分。

认识区域-鲁教版必修三教案

认识区域-鲁教版必修三教案

认识区域-鲁教版必修三教案一、引入区域是地球表面上空间范围的划分,不同的区域具有不同的特征。

区域的划分和认识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地球的自然和人文地理。

本教案将重点介绍中国的区域划分、各种自然地理区域和人文地理区域。

二、学习目标1.能够简要介绍中国的区域划分;2.能够描述中国各种自然地理区域的特征;3.能够描述中国各种人文地理区域的特征;4.能够分析中国不同地理区域的差异。

三、学习内容1.中国的区域划分大陆地球在地理上被划分为七个大洲,其下各有小区域,不同的地理区域有不同的特点。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中国的区域划分如下:•主要自然和人文地理区域划分–东北地区–华北地区–西北地区–西南地区–华东地区–中南地区–华南地区•其他区域划分–港澳台地区: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

–内陆地区:包括川西高原、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等。

2.中国的自然地理区域自然地理区域是以地球自然环境为划分范围的区域。

中国面积广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主要自然地理区域如下:(1)北方平原北方平原分为华北平原和东北平原,是中国的农业基地,拥有较为丰富的农业资源。

(2)长江中下游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面积广阔,河流纵横,是中国的经济重心之一。

(3)长白山—河北山地长白山—河北山地是中国东北地区最为重要的山地,也是东亚的重要分水岭。

(4)云贵高原云贵高原位于中国西南地区,是中国的锰和铅锌资源主产地。

(5)横断山区横断山区横跨中国的东西两端,是中国的农业和林业资源重要产区。

3. 中国的人文地理区域人文地理区域是以人类活动和文化为基础的一种区域分类。

中国地理区域变化明显,主要人文地理区域如下:(1)华北地区华北地区是中国的农业基地之一,也是中国的主要工业区之一。

(2)东北地区东北地区的工业,特别是重工业,历史上一直是中国工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3)长江中下游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是中国的经济重心之一,也是中国的“三角洲工业区”。

(4)西南地区西南地区的森林资源特别丰富,是中国的重要林业产区和旅游胜地。

高中地理 第1单元 第1节 认识区域同步教学案 鲁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 第1单元 第1节 认识区域同步教学案 鲁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 第1单元 第1节 认识区域同步教学案 鲁教版必修 3 学习目标 了解区域的含义、类型及特征。

一、区域的含义1.区域概念中的两个“一定”⎩⎪⎨⎪⎧ 一定范围的①地理空间一定的划分②指标2.区域划分的两个指标⎩⎪⎨⎪⎧单一指标与③综合指标自然要素特征与④人文要素特征3.区域特点的三个方面⎩⎪⎨⎪⎧具有一定的面积,⑤形状、范围或界线有明确的⑥区位特征内部某些特征相对一致,并与其他 区域⑦有所区别二、区域的类型三、区域的特征基础达标练知识点一 区域的含义读图,回答1~2题。

1.图甲能正确表达出的区域内涵是( )A.区域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B.区域内部的特性相对一致C.区域可划分为下一级区域D.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答案 B解析可逐项分析突破。

A项:图甲中三类干湿地区基本各自独立,水田、旱地、牧区之间以差异为主,没有内在联系;B项:任何一个区域内部都有相对一致性;C项:图甲中三类干湿地区是并列关系,而非包含关系;D项:三个干湿地区的界线是一个过渡带,而并非是明确的界线。

2.2009年8月份,地处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上的淮安市设立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标志园项目,获得国家测绘局的批准,图乙为标志园内分界线标志物模型。

该标志物应位于图甲中的(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答案 C解析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的南北地理分界线,大致与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基本吻合。

知识点二区域的类型3.以下区域属于均质区的是( )①我国的北方方言区②我国北方的旱作农业区③京津唐工业基地④东北平原区⑤浦东新区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答案 B解析均质区是指那些要素具有相似性或相对一致性的区域。

可以按照某一自然要素的相似性划分出自然区域,如根据地形划分出高原区、平原区等;也可以按照人文要素的相似性划分出人文区域,如方言区、水田农业区、旱作农业区等,故①②④均为均质区。

而京津唐工业基地与浦东新区均属功能区,即都是由区域中心与它所吸引或辐射的范围组成的区域。

《推荐》鲁教版地理必修3《认识区域》教案

《推荐》鲁教版地理必修3《认识区域》教案

区域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是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划分出来的,其基本属性是: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一部分,并占有一定的空间,这些空间可以是自然的、经济的、社会的等等。

具有一定的范围和界线。

其范围有大有小,是依据不同要求、不同指标体系划分出来的;其界线往往具有过渡性特征,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地带”(自然界区域界线有时是明确的,但大部分也是过渡性的)。

具有一定的体系结构形式,如分级性或多级性、层次性。

因而区域具有上下左右之间
(2)我国的三大经济地带
我国沿海与内地的社会发展具有明显的差异,根据各省、市、区经济发展水平,可把全国大致分成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经济地带。

东部经济地带中部经济地带西部经济地带
范围(包括的省级行政单位) 辽、冀、京、津、鲁、苏、
沪、浙、闽、粤、桂、琼等
l2 个(暂未包括台、港、澳)
黑、吉、内蒙古、晋、
豫、鄂、湘、皖、赣等 9

川(蜀)、渝、贵(黔)、云
(滇)、藏、陕(秦)、
(陇)、宁、青、新等 l0
面积小中大人口多中少经济
发展
发展水平最发达较发达较落后
11-12学年度高二地理必修三每日练编号:001 使用时间:一、选择题
下列有关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区域都有明确的边界
、区域内部存在差异,区域之间某些特征相对一致
、区域都是根据自然要素特征来划分的
、区域划分,既可单一指标,又可综合指标
在一个区域的内部往往表现出 ( )。

鲁教必修三1.1认识区域教案设计

鲁教必修三1.1认识区域教案设计

1.1认识区域一、教学目标1.通过教材图示的解读让学生明白区域的内涵。

2.通过对教材讲解,能够让学生举例说明不同类型的区域。

3.引导学生结合实例说明区域的一般特征。

二、教学重点用案例法引导学生理解区域的含义,掌握区域的类型。

三、教学难点设计互动探究活动,理解区域的三大特征。

四、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通过展示青藏高原图片材料,提出问题进行新课的导入。

提出问题:你知道这些地方有什么不同吗?再展示中国温度带图、干湿区等图片:学生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问题:这些不同的地带又是如何划分的呢?知识点一区域的含义读“甘肃省年降水量分布图”和“甘肃省干湿区的划分图”,回答下列问题。

设计探究问题:1.甘肃省年降水量在空间分布上有什么规律?导致甘肃省年降水量空间分布不均的原因有哪些?2.甘肃省四类干湿地区的分界线与800 mm、400 mm、200 mm等降水量线并不完全一致,原因是什么?3.干湿区的划分指标是单一指标还是综合指标?其边界是明确的还是过渡的?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探究,深入学生合作学习,小组之间交流答案,互相纠错。

学生甲展示1题答案:甘肃省年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甘肃省东南部位于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明显,年降水量较充沛;而西北部位于非季风区,随着距离海洋越来越远,加上地形的阻隔,年降水量也逐渐减少。

学生相互改进。

学生乙展示2题答案:干湿地区是根据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划分的。

学生一致认可。

学生丙展示3题答案:单一指标。

干湿区没有明确的边界,其边界具有过渡性质。

通过阅读课本,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这部分内容。

注重案例教学,通过案例加深对区域含义的理解。

半干旱地区多是草原牧区,湿润、知识点二区域的特征区域的特征大屏幕展示探究内容:读“我国三个经济地带分布图”,结合教材内容,探究下列问题。

1.区域有三大特征,三个经济地带学生合作完成,小组代表展示答案,互纠改进。

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三 精品导学案:1.1认识区域

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三 精品导学案:1.1认识区域

课题: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节认识区域【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结合实例,分析说明区域的内涵。

2.了解区域的分类,并举例说明不同类型的区域。

3.结合实例,分析说明区域的一般特征。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图的分析,得出区域划分的不同类型,提高读图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区域的划分及区域之间的差异的学习,形成对不同区域采取不同的措施,因地制宜对区域进行开发利用的观念。

【学习重点】1.理解区域的含义;2.区域的一般特征;3.辨析均质区和功能区。

【学法指导】1.通过讲授、看图和交流,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2.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发展个性。

【学习过程】课堂活动1:区域的含义(阅读课本P2—3及图1-1-2和图1-1-3,思考完成下列要求)(1)回忆甘肃省在中国行政区图上的位置。

(2)从图1-1-2上可看出甘肃省的降水量的变化规律是由向递减。

(地理环境存在差异性)(3)图1-1-3中,我们根据甘肃省降水量和蒸发量对比(指标),将甘肃省划分出四个区域,由东南向西北依次是区、区、区、区。

(空间)(4)由以上可以得出区域的含义: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指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指标划分出来的。

特点:①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界线②有明确的区位③内部特征相对一致划分指标:单一指表(自然要素);综合指标(人文要素)(5)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猜想甘肃省的湿润区应发展的农业是业,干旱区应发展的农业是业。

(划分目的主要是为了进一步了解各区域之间的差异,因地制宜地对区域加以开发利用)课堂活动2:区域的类型(1)列表比较区域类型(阅读课本结合图甲和图乙)完成下列表格。

(2)判断下列区域所属的类型(将下列序号填写到上面的表格中)①长江中下游平原区②港口腹地③城市经济区④东亚文化区⑤水稻种植业区⑥京津唐工业区(3)判断下列区域分别属于哪种类型。

(指标)中国三级阶梯划分、中国干湿区、欧洲西部政区、美国本土工业区、中国三大经济地带划分、中国汉语方言区划分、中国民族分布图(4)区域的尺度与区域的特点(结合图1-1-4对比分析)课堂活动3:区域的特征(1)整体性(阅读课本及图1-1-6,说出地理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并说明与“高”、“寒”特征的关系)模仿青藏高寒区的整体性特点,设计西北地区地理要素联系图表,说明“干旱”的特征。

认识区域鲁教版必修三教案

认识区域鲁教版必修三教案

认识区域鲁教版必修三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区域鲁教版必修三的基本情况和特点;2.分析区域鲁教版必修三的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3.通过教学案例学习和应用教材内容。

二、教学内容:1.基本情况和特点:2.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区域鲁教版必修三》主要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六个学科的内容。

教学目标主要有:1)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写作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2)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4)培养学生对物理、化学、生物实验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三、教学过程:1.教学准备:参照教学计划和课程标准,为教学过程做好充分准备,准备好学科教案、教学实验、黑板报、教具等。

2.教学实施:按照课堂设计及时组织并实施教学内容,注意让学生参与其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教学评价:根据学生的表现,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四、教学案例:以英语教学为例,具体教学过程如下:第一课时:Unit 1 "Dream Homes" 1a-2d教学目标:学习描述房屋的词汇,学会使用there is /are描述家中的房间和物品。

教学步骤:1)提问,让学生回忆并介绍家中的房间和物品。

2)通过展示图片和单词卡片的形式,教授房屋和物品的词汇,边教边学。

3)让学生自主学习there is/are的用法,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1a的听力任务。

4)让学生听录音并回答问题,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5)让学生进行小组活动,互相谈论家中的房间和物品,并介绍给全班同学。

6)完成2d的听力和口语任务,进行角色扮演。

第二课时:Unit 2 "Only a Game" 1a-2c教学目标:学习和运用关于体育运动的词汇,学习谈论体育比赛的表达方式。

教学步骤:1)通过观看体育比赛的视频,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

高中地理 1.1《认识区域》教案 鲁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 1.1《认识区域》教案 鲁教版必修3

认识区域【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结合实例,分析说明区域的内涵。

2.了解区域的分类,并举例说明不同类型的区域。

3.结合实例,分析说明区域的一般特征。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图的分析,得出区域划分的不同类型,提高读图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区域的划分及区域之间的差异的学习,形成对不同区域采取不同的措施,因地制宜对区域进行开发利用的观念。

【教学重点】:1、辨析均质区和功能区的概念2.分析说明区域的一般特征【教学难点】:辨析均质区和功能区【教学方法】:讲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引入)提出问题“什么是区域”,可以结合初中所学的世界和中国地理,列举出一些区域类型。

(新授)一:知识结构二:基础知识点(一)区域的含义:1、概念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指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指标划分出来的。

2、特点(1)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界线(2)有明确的区位(3)内部特征相对一致3、划分指标单一指标自然要素综合指标人文要素4、划分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进一步了解各区域之间的差异,因地制宜地对区域加以开发利用。

(二)区域的类型1、均质区2、功能区3、区域的尺度与区域的特点(三)区域的特征1、整体性2、差异性3、开放性重点解释:1、所有的区域是否都有明确的边界?不一定。

有的区域边界是明确的(行政区);有的区域边界具有过渡性质(干湿区)。

2、如何全面认识一个区域? 我国东部季风区是不是一个区域?从类型、区位特征、共性、区间差异和边界形状五个方面分析判断。

东部季风区符合上述要求,是一个区域。

3、如何区分均质区与功能区?提示:均质区和功能区的区别在于,均质区内部某些要素具有相似性或相对一致性。

其划分的依据就是某一自然要素或人文要素的相似性,如干湿区中的湿润区的多年平均降水量一般都在800毫米以上;而功能区内部则是在某些功能上紧密相连,具有某些方面的相关性或内在联系,它是由区域的中心与它所吸引或辐射的范围组成的,如城市经济区就是指以城市为中心,并包括该城市集聚和辐射能力达到的地区。

鲁教版必修3高中地理第一节认识区域教案

鲁教版必修3高中地理第一节认识区域教案

第一节认识区域第一课时【能力训练】1.我国西部地区的地理差异有A.甘肃多沙漠戈壁,青藏多大河湖泊B.陕甘宁地势低平,云贵川地形崎岖C.新疆的河流皆为内流河,西藏的河流皆为外流河D.青藏高寒干旱,甘肃温暖湿润田晓同学在他的《我的家乡》作文中写道:“四月的早晨,广阔低平的田野一望无尽,船儿在密如珠网的河流中穿梭,微风徐来,田是绿油油的稻秧,迎风起舞。

田边的采桑姑娘欢歌笑语,池中的鱼儿时而跃出水面,塘边上蔗苗茁壮,果树花香,一派春意盎然之景。

”据此回答2~3题。

2.田晓的家乡位于下列哪个地区A.黄淮海平原B.东北平原C.珠江三角洲D.渭河平原3.该地的气候类型及耕作土壤分别是A.温带季风气候、黄土B.温带季风气候、黑钙土C.亚热带季风气候、红壤D.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稻土4.有关东北农业基地综合开发的叙述正确的是A.只要抓好种植业就行B.大力发展大牧场放牧业C.农业区搞加工业、经济效益较差D.加强大豆榨油、甜菜制糖等食品工业5.南方丘陵山区农业资源的优势是A.季风活动使光、热、水相当丰富,配合较好,没有农业气象灾害!B.生物品种丰富多份,生长快,更新能力强C.土地类型多样,但水土流失严重D.红壤广布,有机质丰富,为高产土壤之一6.下列关于山西能源基地的叙述,正确的是A.山西是我国最主要的能源基地和最大的火电基地B.目前,山西所产原煤大多就地转化为火电输出C.制约山西火电发展的主要因素是水源D.目前,山西煤炭主要输往东南沿海、华北和西北地区7.下列关于区域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A.全国各个区域之间的已有基础与发展水平相似B.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C.黄淮海平原应着重改良红壤等酸性土壤D.西南地区需要大力加强交通运输建设8.浦东新区A.没有第一产业B.第二产业相对突出C.第三产业相对突出D.今后应重点发展第三产业9.对海南特色经济可能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有A.位置偏、交通不便B.热量丰富而光照不足C.台风活动和低温天气D.鱼类品种多、生长快、汛期长10.青藏铁路将经过三江源地区,下列关于该区地理环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山高坡陡,地势起伏大B.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C.气温低、牧草矮、生态环境脆弱D.积雪冰川多,水资源和水能资源丰富11.有关城市在区域中的作用,说法正确的是①城市在区域中居于核心地位,对区域的发展起基础作用②城市是有等级差别的,不同等级的城市在区域中的作用是相同的③城市是区域的服务中心,是一定地区范围的科技、教育、文化活动的中心④城市是区域经济的增长中心,工业、交通运输、商业贸易、金融等都比较发达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2.影响城市地域形态的因素主要包括①区域内的地理环境因素②地形、地貌条件③政治、经济、文化因素④国标地位和军事因素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3.影响城市形态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政治B.气候C.交通D.地形14.城市是区域的生产中心,主要集中了区域的①第一产业②第二产业③第三产业④种植业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5.下列哪项不是城市在区域中的作用A.管理作用B.服务作用C.带动经济增长作用D.宗教信仰作用16.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经济因素有A.地租高低B.收入多少C.社会知名度D.历史背景读“世界文化发源地图”,完成17~20题:17.图中所示的文化发源地属于A.文化景观源地B.非物质文化源地C.文化系统源地D.文化现象源地18.下列文化源地的名称与图中文化源地的代号相符合的是①美索不达米亚平原②尼罗河谷地③印度河平原④恒河平原⑤黄河-长江中下游平原⑥中美洲地区⑦西非地区⑧安第斯山区A.①②③④B.⑤⑥⑦⑧C.③⑤⑥⑧D.①②③⑤19.正确反映世界文化发源地各自文化要素叙述的是A.古埃及发明了甲骨文B.古巴比伦发明了楔形文字C.古希腊发明了象形文字D.中国最早的文字是拼音文字20.埃及、印度、古巴比伦、中国四大文明古国的文化发源地在自然环境方面的共同特点是A.河流的冲积平原B.气候温暖湿润C.气候炎热干燥,水源充足D.沿海平原【能力拓展】21.读“中国目前经济文化区分布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认识区域-鲁教版必修三教案

认识区域-鲁教版必修三教案

认识区域-鲁教版必修三教案一、区域的概念1. 区域的定义区域是指拥有一定特征和联系的一片地域空间。

2. 区域的属性区域的特征主要由区域内部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经济环境等要素组成。

同时,区域还有着自然、科技、文化和历史等方面的属性。

3. 区域的分类由于区域的特征和联系不同,因此区域可以分为自然区域、人文区域和功能区域三大类。

其中,自然区域主要由地形地貌、气候、植被等自然要素构成;人文区域则主要包括人口布局、社会结构、文化特征等;功能区域则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而划分出来的。

二、鲁教版必修三教案鲁教版必修三《人文地理学》第一章介绍了区域的概念、属性和分类,本文在此基础上进行进一步阐述。

1. 区域的概念与前文所述的相同,教案中也将区域定义为“拥有一定特征和联系的一片地域空间”。

2. 区域的属性教案中认为,区域的属性主要包含两个方面,即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

自然要素包括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气候等,人文要素则包括历史、文化、社会等。

3. 区域的分类教案中将区域的分类分为自然区域和人文区域两大类。

其中,自然区域主要由自然环境和地理位置确定;人文区域则主要由人类的社会、经济、文化活动等因素所决定。

三、区域认识的意义了解区域的概念和属性,对于我们认识世界、了解社会、把握历史、把握经济等方面都有着重要意义。

1. 世界认识通过区域认识,可以了解各地的自然环境、文化特色、区域经济等情况,使我们更加全面的认识世界。

2. 社会认识区域是由人们活动所形成的,不同区域的社会结构、文化特色等都有所不同。

通过区域认识,可以更好的了解社会发展和社会结构等方面的情况。

3. 历史认识区域内的历史和文化遗产是需要被保护和传承的珍贵财富。

通过对区域的认识,可以更好的了解和保护历史文物。

4. 经济认识各个区域都有其独特的经济环境和产业特色。

通过了解和认识区域,可以更好的把握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情况,为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四、总结区域的本质是地域空间中的一片拥有一定特征和联系的区域。

高中地理 3.1 认识区域学案 鲁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 3.1 认识区域学案 鲁教版必修3

1.1认识区域【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结合实例,分析说明区域的内涵。

2.了解区域的分类,并举例说明不同类型的区域。

3.结合实例,分析说明区域的一般特征。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图的分析,得出区域划分的不同类型,提高读图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区域的划分及区域之间的差异的学习,形成对不同区域采取不同的措施,因地制宜对区域进行开发利用的观念。

【教学重点】1.辨析均质区和功能区的概念2.分析说明区域的一般特征【教学难点】1.辨析均质区和功能区2. 说明区域的一般特征【基础填空】一、区域的概念区域是指,是人们在的基础上按一定划分出来的;区域具有一定的、、,有明确的,其内部某些特征,并与其他区域有所区别。

思考划分区域的目的是什么?二、区域的类型三、区域的特征填出体现区域特征的关键词,理解区域三大特征的含义:【互动探究】一、观看中国美景视频,引导学生回答为什么中国景色如此多姿多彩,思考问题:什么是区域?二、读“甘肃省年降水量分布图”和“甘肃省干湿区的划分图”引导学生进入区域内容的学习,回答下列问题:甘肃省的年降水量的变化特点是什么?为什么?甘肃省划分为哪几个干湿区?划分的指标是什么?区域的特点是什么?区域划分的目的?区域的类型?学生分组讨论ppt 展示的几个区域属于何种类型:高原区、平原区、气候区、植被区、城市经济区【思维拓展】a .区域划分的依据①区域内部具有某些方面共性或结构的一致性。

例如按自然条件的相似性或结构的一致性而划分的自然区域:高原区、平原区、气候区、植被区等;按人文条件的相似性或结构的一致性而划分的人文区域:人口密度区、水田农业区、旱作农业区等。

②区域内部具有某些方面的相关性或内在的联系,亦即具有一定吸引或辐射范围的区域。

例如,经济区、贸易区等。

b .区域研究的意义研究区域,首先要通过对地理环境区域差异的分析,揭示区域的特点,包括资源、环境、社会经济、人地关系特点等;要了解区域发展的条件,包括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如区域的空间特征、区域的结构、地位和功能、区域的竞争力、区域发展的外部环境等;进而探讨区域整体性:区域内部各地理要素之间 、 ,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单元第1节《认识区域》教案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单元第1节《认识区域》教案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单元第1节《认识区域》教案1、知识与技能能举例说明区域的含义、特点,能够叙述出区域的类型及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图”的分析,得出区域划分的不同类型,提高读图分析的能力,通过对“海南岛的交通和旅游图”的分析、讨论,初步学会运用分析、对比的方法学习地理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区域的划分及区域之间的差异的学习,形成对不同区域采取不同的措施,因地制宜对本区域进行开发利用的观念。

三、教学重点难点1、辨析均质区和功能区的概念2.分析说明区域的一般特征四、学情分析我们的学生属于平行分班,没有实验班,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实验水平大差距。

有些学生基础较差,所以讲解时需要详细。

五、教学方法指导学生比较分析,自主学习、协作探究。

充分利用教科书搭建的平台,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对问题有更深的认识。

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导学案,初步把握区域的概念和特征。

2.教师的教学准备: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七、课时安排:2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创设情境,引发悬念,切入主题是导入新课的基本思路。

本节教材的设计思路是让学生联系生活中熟悉的一个区域,如某一旅游景区或家乡所在的省份等,通过感知这个具体区域,引出区域的概念,并提出有关区域的几个问题,为后面的教学埋下伏笔。

开门见山,直接提出问题:“什么是区域”,也是一种导入方式。

教学中,教师可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设计更具有新意的导入方式。

复习上节课内容,提问学生到过哪些地方,并让学生描述区域特征,引入新课、展示目标。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区域的含义”可细化为以下内容,即区域定义、特征、分类及划分区域的目的。

在本目中,重点是搞清“区域的定义”。

[点拨]1.在教学“区域的含义”时,首先展示“甘肃省年降水量分布”图和“甘肃省干湿区的划分”图,也可展示中国其他区域或当地的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区域地理与人类活动第一节认识区域一、教材分析本节共三部分,一是区域的含义,二是区域的类型,三是区域的特征。

“区域的含义”一目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区域的概念;二是区域的划分,包括划分指标、几何特征和内部特征等;三是划分区域的目的。

在“区域的类型”一目中,重点是辨析均质区和功能区两个概念。

在“区域的特征”一目中,重点是分析说明区域的一般特征。

教材最后的“活动”是以海南岛为例,进一步复习加深对区域概念和区域特征的理解,并进一步引导学生探讨区域自然要素及区位条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该“活动”具有很强的探究性,针对“活动”中提出的几个问题,通过让学生独立地搜集材料,自由结合成学习小组,充分讨论,用自己的话概括出答案。

本节课内容前后对应,具有较强的逻辑性。

教学时,要先领会教材的总体构思,把握教材的主线与总体结构,然后分别进行讲述。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举例说明区域的含义、特点,能够叙述出区域的类型及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图”的分析,得出区域划分的不同类型,提高读图分析的能力,通过对“海南岛的交通和旅游图”的分析、讨论,初步学会运用分析、对比的方法学习地理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区域的划分及区域之间的差异的学习,形成对不同区域采取不同的措施,因地制宜对本区域进行开发利用的观念。

三、教学重点难点1、辨析均质区和功能区的概念2.分析说明区域的一般特征四、学情分析我们的学生属于平行分班,没有实验班,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实验水平大差距。

有些学生基础较差,所以讲解时需要详细。

五、教学方法指导学生比较分析,自主学习、协作探究。

充分利用教科书搭建的平台,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对问题有更深的认识。

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导学案,初步把握区域的概念和特征。

2.教师的教学准备: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七、课时安排:2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创设情境,引发悬念,切入主题是导入新课的基本思路。

本节教材的设计思路是让学生联系生活中熟悉的一个区域,如某一旅游景区或家乡所在的省份等,通过感知这个具体区域,引出区域的概念,并提出有关区域的几个问题,为后面的教学埋下伏笔。

开门见山,直接提出问题:“什么是区域”,也是一种导入方式。

教学中,教师可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设计更具有新意的导入方式。

复习上节课内容,提问学生到过哪些地方,并让学生描述区域特征,引入新课、展示目标。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区域的含义”可细化为以下内容,即区域定义、特征、分类及划分区域的目的。

在本目中,重点是搞清“区域的定义”。

[点拨]1.在教学“区域的含义”时,首先展示“甘肃省年降水量分布”图和“甘肃省干湿区的划分”图,也可展示中国其他区域或当地的资料。

其次,引导学生对两个区域进行比较,包括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

再引异学生阅读中国政区图、中国地形图、中国人口密度分布图等相关地图。

最后,概括归纳出“区域”的定义。

2.界定区域的概念时,要抓住两个要点:一是区域的地理空间性。

任何区域都要落实到地球表面,都具有明确的区位特征。

二是区域内部的相对一致性。

3.关于区域划分。

任何一个分类体系都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分类标准,二是类别体系。

对不同的划分方法可补充实例讲解。

4.关于区域划分的目的,建议教师进一步说明区域地理学的意义。

[提示]“区域的类型”是本节的难点。

突破难点的关键是明确各种分类的标准(指标)。

凡以区域物质内容为指标的分类所形成的区域均属均质区范畴,凡以区域内在联系为依据进行分类所形成的区域均属功能区范畴。

[点拨]如果用讲解法,要先引导学生进一步熟悉传统区域分类,然后引出均质区概念。

再介绍城市与周围郊区或港口城市与腹地,然后引出功能区概念。

如果用自主探究法,那么建议教学时分三步完成:第一步,让学生对区域进行分类。

在初中所学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基础上,列举出一些区域类型。

第二步,在教师指点下,对所列区域进行归纳概括。

第三步,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即区域一般分属两类,一类是均质区,一类是功能区。

区域是一个空间概念,因而从空间上看,区域有大小之分。

教材以中国、京津唐工业基地和浦东新区为例说明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

通过引导学生读图增加感性认识。

教学中,教师可适当补充这方面的知识。

如举例说明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时,可以中国经济区域为例。

中国经济区域分为三个经济地带。

地带内部又分为若干经济区,经济区内部又可分为若干工业基地,工业基地中又分为若干工业城市,工业城市内部再分为若干工业区。

在分析了上述区域空间尺度划分案例之后,建议让学生针对世界地理、中国地理、本省地理,进一步认识尺度也具有相对性。

活动建议:1.学生读图,通过读图发现图中的信息,提出问题。

信息:①中国汉语划分为七个方言区;②各个方言区的区域空间大小不一;③各个方言区都有特定的分布地区。

问题:①各方言之间有什么区别?②为什么会形成不同的方言区?2.结合上述问题,让学生讨论“活动”中的问题。

问题可进一步延伸,如“说说方言的形成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

[分析]方言是一个区域长期处于封闭状态下形成的。

造成封闭的原因主要是区域间高山或其他地理事物阻隔。

因此,相对封闭和独立的地理环境是方言形成的主要原因。

另外,生产力水平低下,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少,也是方言得以延续的重要原因。

关于区域“整体性”特征的教学建议:整体性是区域的本质属性,没有整体性也就没有差异性,没有差异性就无所谓开放性。

所以区域的三个特征是辩证统一的,不可将它们割裂开来。

教学中,可举例说明地理区域的整体性。

例1:举一个学生所在市县地理环境要素相互影响的例子。

例2:教材中的例子,即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以“地势高”为根本特点,形成“高寒”的区域特征。

阅读图1—1—6“青藏高寒区的整体性”,以地势高这一特点为根本出发点,引出气温低的另一大特点,再逐步归纳其他地理要素的特征,从而解读青藏高原地区以“高寒”为标志的区域的整体性特征。

读图时,可引导学生循序渐进,进一步加深对图文的理解。

例如,高寒条件下的人口数量和分布有什么特点?你还可以作哪些补充?差异性也是地理环境的主要特性之一。

地球表层,由于太阳辐射和地形、地势的差异,各地的差异非常显著。

但是这种差异都是绝对与相对的统一,有的区域具有明确的界线(如行政区界),但大多数区域的边界具有过渡特征,界线是模糊的。

开放性是指各个区域之间差异的存在,产生物质、能量、信息的流动,从而形成区域之间的联系。

教学建议:1.讨论区域为什么具有开放性特征?2.教师与学生以某一区域为例,说明区域的开放性特征。

3.让学生阅读正文、示意图和知识窗独立分析区域的开放性特征。

知识窗“经济全球化”是区域开放性的最好体现。

从根本上讲,经济全球化是区域整体性与差异性共生共存的结果。

世界经济存在两个明显的趋势,一是区域经济一体化,一是经济全球化。

可见区域的开放性不仅包括区际之间自然要素,以及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要素之间的联系,而且随着区域的发展,更加体现为区际间经济要素的联系。

教材设计了“活动”,目的是让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分析具体区域的特征。

[点拨]1.让学生读图,说出从地图上获得了哪些信息。

2.结合地图,提出一些梯度更小,概括性相对较小的问题让学生思考,为完成教材中的问题做好准备。

3.图1—1—8中的信息,主要说明海南岛的地理位置。

要引导学生分析海南岛的区位。

根据其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个方面,不难推断出它所处的温度带、干湿地区和气候类型。

[提示]图1—1—9中的信息:通过分层设色地图,结合饼状图读取数据,可以知道各种不同地形所占的比重,归纳出海南岛的地形特征和地势特征,结合所处气候区不难得出其河流特点,对照矿产图例不难读出其矿产资源的分布状况。

综合其各自然要素的特征,即可对海南岛的自然地理条件作出评价,进而分析对经济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图1—1—10中主要提供了岛上交通线与海上航线,主要旅游景点等信息。

一方面说明制约海南岛发展的交通条件正在发生改变,另一方面说明旅游资源将成为促进海南岛经济发展的越来越重要的因素。

(三)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四)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九、板书设计十、教学反思本课的设计采用了课前下发预习学案,学生预习本节内容,找出自己迷惑的地方。

课堂上师生主要解决重点、难点、疑点、考点、探究点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易忘、易混点等,最后进行当堂检测,课后进行延伸拓展,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十一、学案设计学校临清市第三高级中学学科地理编写人黄会兵审稿人黑耀光第一单元区域地理与人类活动第一节认识区域课前预习学案一、预习目标1、学会分析说明区域的内涵。

2、了解区域的分类并举例说明。

3、分析说明区域的一般特征。

二、预习内容(一)、区域含义:区域是指,是人们在的基础上按一定划分出来的;区域具有一定的、、,有明确的,其内部某些特征,并与其他区域有所区别。

区域类型概念划分举例均质区内部某些要素具有某一自然要素或人文要素的相似性功能区内部是在某些功能上,具有某些方面的它是由区域的中心与它所吸引或辐射的范围组成的(三)、理解区域三大特征的含义:1、整体性:区域内部各地理要素之间、,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2、差异性:和在空间分布上的差异性是地球表层最显著的特点之一。

各区域内部有性,各区域间普遍存在性。

3、开放性:区域并不是的,而与其他区域有着,使地理空间呈现出开放性特点。

三、提出疑惑课内探究学案一、学习目标1.结合实例,分析说明区域的内涵。

2.了解区域的分类,并举例说明不同类型的区域。

3.结合实例,分析说明区域的一般特征。

二、学习过程(探究问题)1、所有的区域是否都有明确的边界?2、如何全面认识一个区域? 我国东部季风区是不是一个区域?3、如何区分均质区与功能区?4、为什么说区域之间和区域内部都存在差异性?5、为什么说区域既体现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又反映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三、当堂检测1城市功能区是指()A.提供城市职能的地区B.城市内有交通线路分隔的地区C.相同功能活动集中的地区D.城市人口统计区2有关自然区域内部差异及其对人类活动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东北地区因降水少.故只能发展一年一熟的农业②华北暖温带区因≥100C积温超过了3 2000C,全区均可发展一年两熟的农业③秦岭一淮河以南的华中区和华南区因夏季雨热同期,降水较多,可发展水田农业④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东部因距海较近,降水相对较多.故可适当发展旱作农业⑤青藏高寒区只能在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带发展农业,高山带则因气候恶劣不可发展任何形式的农业A.①④B.③④C.②⑤D.①③3不同区域,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建筑物呈现诸多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