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优秀教案面试教案
初中数学教师招聘面试试讲稿(教案)31套
初中数学教师招聘面试试讲稿(教案)31套一、导入部分1. 打招呼和自我介绍大家好,我是XX,非常高兴能有机会来到这里参加初中数学教师的面试。
我是一名热爱教育事业的人,对数学教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经验。
今天,我将为大家带来一堂生动有趣的数学课,希望能展现出我在数学教学方面的理念和能力。
2. 创设情境让我们先想象一下,某天你走进教室,准备给学生们上一堂有关“数的性质”的数学课。
你希望通过这节课,让学生们能够深入理解数的性质,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
接下来,请大家一起来探索和解决这个问题。
二、研究目标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将能够:- 理解数的性质的概念;- 掌握数的性质的分类和特点;- 运用数的性质解决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我们先通过一个有趣的数学谜题开始今天的课程。
同学们,请你们仔细看下面的数列,能否找出其中的规律?1, 4, 9, 16, 25, ...2. 探究与讨论请同学们发表自己对这个数列的观察和猜想,并且解释你们的答案。
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讨论,引导他们发现数列中每个数都是一个平方数,并理解平方数的性质。
我们来总结一下,平方数具有什么特点呢?3. 讲解与展示根据同学们的猜想和讨论,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平方数是小于它的一个正整数的平方。
现在,我们将通过一些实例来探索和展示数的性质。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以下三个数字:9、15、24,你们认为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4. 练与拓展现在,同学们可以分组进行一些小练,来检验你们对所学数的性质是否掌握得很好。
每个小组选出一道题目,并进行展示与讲解。
四、小结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研究,我们深入了解了数的性质的概念和分类,并且学会了运用数的性质解决问题。
在研究过程中,同学们积极参与讨论和实际操作,展示了良好的研究态度和团队合作能力。
对于教师的评估和选拔,我相信通过这样的试讲,能够更好地展现我的教学理念和能力。
谢谢大家!。
面试初中数学的教案
面试初中数学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勾股定理的内容,能够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勾股定理的定义及证明;2. 勾股定理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勾股定理的定义及应用;2. 难点:勾股定理的证明。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数学故事引入勾股定理,激发学生的兴趣;2.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勾股定理的定义及证明;3. 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究勾股定理的应用;4. 展示与评价:各组学生代表上台展示本组的学习成果,其他学生进行评价;5. 总结与拓展:教师对勾股定理进行总结,并给出一些拓展问题,供学生课后思考。
五、教学策略1. 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数学的魅力;2. 运用“分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3.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勾股定理的理解程度;2. 学生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
七、教学资源1. 教材;2. 多媒体课件;3. 数学模型。
八、教学时间1课时九、课后作业1. 复习勾股定理的内容,掌握其证明方法;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3. 思考拓展问题,提高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勾股定理的历史背景,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及证明方法,能够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师面试初中数学教案模板(共7篇)
教师面试初中数学教案模板(共7篇)初中数学面试教案【篇1:面试教案(初中数学)】面试教案——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讲课的课题是:《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下面我将从教材内容、教学目标、重、难点与关键、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方面具体阐述我对这节课的理解和设计。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内容是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及利用全等三角形进行证明。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会应用“边边边”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边边边”判定全等三角形的过程,解决简单的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有条理的思考和表达能力,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识;三、重、难点与关键1.重点:掌握“边边边”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2.难点:理解证明的基本过程,学会综合分析法;3.关键:掌握图形特征,寻找适合条件的两个三角形.四、教具准备一块形状如图1所示的硬纸片,直尺,圆规.五、教学方法采用“操作──实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形成直观形象.六、教学过程(一)设疑求解,操作感知:【教师活动】(出示教具)问题提出: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损坏后,只剩下如图2所示的残片,你对图中的残片作哪些测量,就可以割取符合规格的三角形玻璃,与同伴交流.【学生活动】观察,思考,回答教师的问题.方法如下:可以将图1的玻璃碎片放在一块纸板上,然后用直尺和铅笔画出一块完整的三角形.如图2,剪下模板就可去割玻璃了.【理论认知】如果△abc≌△a′b′c′,那么它们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反之,如果△abc与△a′b′c′满足三条边对应相等,三个角对应相等,即ab=a′b′,bc=b′c′,ca=c′a′,∠a=∠a′,∠b=∠b′,∠c=∠c′.这六个条件,就能保证△abc≌△a′b′c′,从刚才的实践我们可以发现:只要两个三角形三条对应边相等,就可以保证这两块三角形全等.信不信?【作图验证】(用直尺和圆规)先任意画出一个△abc,再画一个△a′b′c′,使a′b′=ab,b′c′=bc,c′a′=ca.把画出的△a′b′c′剪下来,放在△abc上,它们能完全重合吗?(即全等吗)【学生活动】拿出直尺和圆规按上面的要求作图,并验证.(如课本图11.2-2所示)画一个△a′b′c′,使a′b′=ab′,a′c′=ac,b′c′=bc:1.画线段取b′c′=bc;2.分别以b′、c′为圆心,线段ab、ac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a′;3.连接线段a′b′、a′c′.【教师活动】巡视、指导,引入课题:“上述的生活实例和尺规作图的结果反映了什么规律?”【学生活动】在思考、实践的基础上可以归纳出下面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定理.(1)判定方法: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边边”或“”).(2)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推理过程,叫做证明三角形全等.【评析】通过学生全过程的画图、观察、比较、交流等,逐步探索出最后的结论──边边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得到了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同时增强了数学体验.(二)范例点击,应用所学【例1】如课本图11.2─3所示,△abc是一个钢架,ab=ac,ad是连接点a与bc中点d的支架,求证△abd≌△acd.(教师板书)【教师活动】分析例1,分析:要证明△abd≌△acd,可看这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是否对应相等.证明:∵d是bc的中点,∴bd=cd在△abd和△acd中∴△abd≌△acd().【评析】符号“∵”表示“因为”,“∴”表示“所以”;从例1可以看出,证明是由题设(已知)出发,经过一步步的推理,最后推出结论(求证)正确的过程.书写中注意对应顶点要写在同一个位置上,哪个三角形先写,哪个三角形的边就先写.(三)实践应用,合作学习【问题思考】已知ac=fe,bc=de,点a、d、b、f在直线上,ad=fb(如图所示),要用“边边边”证明△abc≌△fde,除了已知中的ac=fe,bc=de以外,还应该有什么条件?怎样才能得到这个条件?【教师活动】提出问题,巡视、引导学生,并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学生活动】先独立思考后,再发言:“还应该有ab=fd,只要ad=fb两边都加上db即可得到ab=fd.”【教学形式】先独立思考,再合作交流,师生互动.(四)随堂练习,巩固深化课本p8练习.【探研时空】如图所示,ab=df,ac=de,be=cf,bc与ef相等吗?你能找到一对全等三角形吗?说明你的理由.(bc=ef,△abc≌△dfe)(五)课堂总结,发展潜能1.全等三角形性质是什么?2.正确地判断出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利用全等三角形处理问题的基础,你是怎样掌握判断对应边、对应角的方法?3.“边边边”判定法告诉我们什么呢?(答:只要一个三角形三边长度确定了,则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大小就完全确定了,这就是三角形的稳定性)(六)布置作业,专题突破1.课本p15习题11.2第1,2题.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七)板书设计把黑板平均分成三份,左边部分板书“边边边”判定法,中间部分板书例题,右边部分板书练习.(八)疑难解析证明中的每一步推理都要有根据,不能“想当然”,这些根据,可以是已知条件,也可以是定义、公理、已学过的重要结论.【篇2:教师招聘面试教案(初中数学)】教师招聘面试教案——初中数学11.2.1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内容是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及利用全等三角形进行证明.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会应用“边边边”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二)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边边边”判定全等三角形的过程,解决简单的问题.(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有条理的思考和表达能力,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识.三、重、难点与关键(一)重点:掌握“边边边”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二)难点:理解证明的基本过程,学会综合分析法.(三)关键:掌握图形特征,寻找适合条件的两个三角形.四、教具准备一块形状如图1所示的硬纸片,直尺,圆规.五、教学方法采用“操作──实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形成直观形象.六、教学过程(一)设疑求解,操作感知【教师活动】(出示教具)问题提出: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损坏后,只剩下如图2所示的残片,你对图中的残片作哪些测量,就可以割取符合规格的三角形玻璃,与同伴交流.【学生活动】观察,思考,回答教师的问题.方法如下:可以将图1的玻璃碎片放在一块纸板上,然后用直尺和铅笔或水笔画出一块完整的三角形.如图2,剪下模板就可去割玻璃了.【理论认知】如果△abc≌△a′b′c′,那么它们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反之,如果△abc与△a′b′c′满足三条边对应相等,三个角对应相等,即ab=a′b′,bc=b′c′,ca=c′a′,∠a=∠a′,∠b=∠b′,∠c=∠c′.这六个条件,就能保证△abc≌△a′b′c′,从刚才的实践我们可以发现:只要两个三角形三条对应边相等,就可以保证这两块三角形全等.信不信?【作图验证】(用直尺和圆规)先任意画出一个△abc,再画一个△a′b′c′,使a′b′=ab,b′c′=bc,c′a′=ca.把画出的△a′b′c′剪下来,放在△abc上,它们能完全重合吗?(即全等吗)【学生活动】拿出直尺和圆规按上面的要求作图,并验证.(如课本图11.2-2所示)画一个△a′b′c′,使a′b′=ab′,a′c′=ac,b′c′=bc:1.画线段取b′c′=bc;2.分别以b′、c′为圆心,线段ab、ac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a′;3.连接线段a′b′、a′c′.【教师活动】巡视、指导,引入课题:“上述的生活实例和尺规作图的结果反映了什么规律?”【学生活动】在思考、实践的基础上可以归纳出下面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定理.(1)判定方法: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边边”或“”).(2)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推理过程,叫做证明三角形全等.【评析】通过学生全过程的画图、观察、比较、交流等,逐步探索出最后的结论──边边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得到了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同时增强了数学体验.(二)范例点击,应用所学【例1】如课本图11.2─3所示,△abc是一个钢架,ab=ac,ad是连接点a与bc中点d的支架,求证△abd≌△acd.(教师板书)【教师活动】分析例1,分析:要证明△abd≌△acd,可看这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是否对应相等.证明:∵d是bc的中点,∴bd=cd在△abd和△acd中∴△abd≌△acd().【评析】符号“∵”表示“因为”,“∴”表示“所以”;从例1可以看出,证明是由题设(已知)出发,经过一步步的推理,最后推出结论(求证)正确的过程.书写中注意对应顶点要写在同一个位置上,哪个三角形先写,哪个三角形的边就先写.(三)实践应用,合作学习【问题思考】已知ac=fe,bc=de,点a、d、b、f在直线上,ad=fb(如图所示),要用“边边边”证明△abc≌△fde,除了已知中的ac=fe,bc=de以外,还应该有什么条件?怎样才能得到这个条件?【教师活动】提出问题,巡视、引导学生,并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学生活动】先独立思考后,再发言:“还应该有ab=fd,只要ad=fb两边都加上db即可得到ab=fd.”【教学形式】先独立思考,再合作交流,师生互动.(四)随堂练习,巩固深化课本p8练习.【探研时空】如图所示,ab=df,ac=de,be=cf,bc与ef相等吗?你能找到一对全等三角形吗?说明你的理由.(bc=ef,△abc≌△dfe)(五)课堂总结,发展潜能1.全等三角形性质是什么?2.正确地判断出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利用全等三角形处理问题的基础,你是怎样掌握判断对应边、对应角的方法?3.“边边边”判定法告诉我们什么呢?(答:只要一个三角形三边长度确定了,则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大小就完全确定了,这就是三角形的稳定性)(六)布置作业,专题突破1.课本p15习题11.2第1,2题.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七)板书设计把黑板平均分成三份,左边部分板书“边边边”判定法,中间部分板书例题,右边部分板书练习.(八)疑难解析证明中的每一步推理都要有根据,不能“想当然”,这些根据,可以是已知条件,也可以是定义、公理、已学过的重要结论.【篇3:初中数学资格证面试教案】垂线说课搞我说课的题目是冀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时《垂线》。
教师资格证面试初中数学教案10篇
目录第一篇《反比例函数》.................................................................第二篇《勾股定理》...................................................................14第三篇《二次函数》...................................................................18第四篇《二次根式的化简》 ............................................................23第五篇《消元法》.....................................................................28第六篇《乘方》.......................................................................33第七篇《平方差公式》.................................................................38第八篇《角平分线的性质》 ............................................................44第九篇《平行四边形的判定》...........................................................49第十篇《直方图》.....................................................................第一篇《反比例函数》1.题目:一次函数2.内容:3.基本要求:(1)试讲时间约10分钟;(2)学生理解反比例函数图像及特点(3)通过自主探索,能理解函数思想。
初中数学面试教案
初中数学面试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能够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相似三角形的定义2.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3. 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的方法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相似图形,如两只眼睛、两只手等,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图形之间的相似性。
进而引入今天的课题——相似三角形。
2. 自主学习(10分钟)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
在阅读过程中,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与同桌进行讨论。
3. 课堂讲解(15分钟)讲解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如果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讲解相似三角形的性质:a. 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b. 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
c. 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4.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一些判断两个三角形相似的例题,让学生掌握判断方法。
5. 小组讨论(1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每组选择一个实例进行讨论,并总结解题步骤。
6. 课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总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相似三角形性质的应用。
四、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相似三角形知识的掌握。
同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五、作业布置让学生完成一些相似三角形的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六、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练习题的正确率等多方面评价学生对相似三角形知识的掌握程度。
在评价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积极进取,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初中数学试讲教案5篇
初中数学试讲教案5篇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双曲线,利用描点法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说出它的性质,利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解决有关问题。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初中数学试讲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初中数学试讲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知道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定义。
2、理解掌握一次函数的图象的特征和相关的性质。
3、弄清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区别与联系。
4、掌握直线的平移法则简单应用。
5、能应用本章的基础知识熟练地解决数学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初步构建比较系统的函数知识体系。
难点:对直线的平移法则的理解,体会数形结合思想。
三、教学过程:1、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定义:一次函数:一般地,若y=kx+b(其中k,b为常数且k≠0),那么y是一次函数。
正比例函数:对于y=kx+b,当b=0,k≠0时,有y=kx,此时称y是x的正比例函数,k为正比例系数。
2、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区别与联系:(1)从解析式看:y=kx+b(k≠0,b是常数)是一次函数;而y=kx(k≠0,b=0)是正比例函数,显然正比例函数是一次函数的特例,一次函数是正比例函数的推广。
(2)从图象看:正比例函数y=kx(k≠0)的图象是过原点(0,0)的一条直线;而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是过点(0,b)且与y=kx 平行的一条直线。
基础训练:1、写出一个图象经过点(1,—3)的函数解析式为:2、直线y=—2X—2不经过第象限,y随x的增大而。
3、如果P(2,k)在直线y=2x+2上,那么点P到x轴的距离是:4、已知正比例函数y=(3k—1)x,,若y随x的增大而增大,则k 是:5、过点(0,2)且与直线y=3x平行的直线是:6、若正比例函数y=(1—2m)x的图像过点A(x1,y1)和点B(x2,y2)当x1y2,则m的取值范围是:7、若y—2与x—2成正比例,当x=—2时,y=4,则x=时,y=—4。
8、直线y=—5x+b与直线y=x—3都交y轴上同一点,则b的值为。
初中数学试讲教案通用5篇
初中数学试讲教案通用5篇为大家整理的初中数学试讲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2023初中数学试讲教案精选篇1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熟练掌握简单图形的移动规律,能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能够探索图形之间的平移关系;2、能力目标:①,在实践操作过程中,逐步探索图形之间的平移关系;②,对组合图形要找到一个或者几个“基本图案”,并能通过对“基本图案”的平移,复制所求的图形;3、情感目标:经历对图形进行观察、分析、欣赏和动手操作、画图等过程,发展初步的审美能力,增强对图形欣赏的意识。
二、重点与难点:重点:图形连续变化的特点;难点:图形的划分。
三、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磁性板,若干小正六边形,“工”字的砖,组合图形。
五、教学设计:创设情景,探究新知:(演示课件):教材上小狗的图案。
提问:(1)这个图案有什么特点?(2)它可以通过什么“基本图案”,经过怎样的平移而形成?(3)在平移过程中,“基本图案”的大小、形状、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小组讨论,派代表回答。
(答案可以多种)让学生充分讨论,归纳总结,老师给予适当的指导,并对每种答案都要肯定。
看磁性黑板,展示教材64页图3-9,提问:左图是一个正六边形,它经过怎样的平移能得到右图?谁到黑板做做看?小组讨论,派代表到台上给大家讲解。
气氛要热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掘他们的想象力。
畅所欲言,互相补充。
课堂小结: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启发学生在我们周围寻找平移的例子。
课堂练习: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完成。
例子一定要和大家接触紧密、典型。
答案不惟一,对于每种答案,教师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
六、教学反思:本节的内容并不是很复杂,借助多媒体进行直观、形象,内容贴近生活,学生兴致较高,课堂气氛活跃,参与意识较强,学生一般都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
教学过程中渗透数学美学思想,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面试初中数学教案教案
面试初中数学教案教案课程名称:初中数学面试课课时:1课时年级:八年级教材:《数学》教学目标:1. 掌握初中数学面试的基本技巧和策略。
2. 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应对面试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初中数学面试的形式和流程。
2. 初中数学面试的题型和解题策略。
3. 初中数学面试的注意事项。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初中数学面试的形式和流程,让学生了解面试的基本情况。
2. 引导学生思考面试的目的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二、讲解初中数学面试的题型和解题策略(15分钟)1. 分别讲解初中数学面试中的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题型。
2. 引导学生掌握解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如审题、列式、计算等。
3. 分享一些常见的解题技巧和策略,如转化思想、逆向思维等。
三、讲解初中数学面试的注意事项(10分钟)1. 强调面试中的礼貌和态度,如敲门、问好、保持微笑等。
2. 引导学生注意时间管理,合理分配答题时间。
3. 提醒学生避免常见错误,如粗心大意、不审题等。
四、模拟面试环节(15分钟)1. 教师根据面试题库随机抽取题目,学生进行模拟面试。
2.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表达,教师给予指导和评价。
3. 学生互相交流面试心得,共同提高应对面试的能力。
五、总结和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面试的收获和不足,进行自我反思。
2. 鼓励学生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和面试技巧。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初中数学面试的形式和流程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初中数学面试题型和解题策略的掌握情况。
3. 学生对初中数学面试注意事项的认知和实践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模拟面试,让学生掌握了初中数学面试的基本技巧和策略。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应对面试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题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更多的模拟面试环节,让学生更好地熟悉面试环境和题型,提高他们的应对能力。
初中数学优秀面试教案
初中数学优秀面试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有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有理数乘法的法则,能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有理数乘法的法则。
难点:理解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并能灵活运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创设生活情境,如购物时计算总价,引出有理数乘法的必要性。
提问:如何计算两件商品的价格相加?学生回答:将两件商品的价格写成加法算式,然后进行加法运算。
教师总结: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有理数乘法。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思考以下问题:(1)有理数乘法的意义是什么?(2)有理数乘法的法则是什么?(3)如何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初步掌握有理数乘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有理数乘法的意义、法则,并通过例题演示有理数乘法的运算过程。
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并引导学生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4. 练习巩固: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查学生对有理数乘法的掌握程度。
教师及时给予解答和指导,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5.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有理数乘法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学生举例说明,如计算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利息等。
通过拓展延伸,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6. 总结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鼓励学生提问,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课后作业:设计适量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作业内容包括:1. 完成教材课后练习题。
2. 总结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并运用运算律简化一道复杂的乘法题目。
3. 思考:有理数乘法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举例说明。
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进一步巩固学生对有理数乘法的掌握。
初中数学面试的教案
初中数学面试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面试的基本技巧,了解初中数学面试的主要内容,能够独立完成初中数学面试的题目。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模拟面试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和自信心,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际应用和面试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面试的基本技巧:如何进行自我介绍,如何回答常见问题,如何展示自己的数学能力和思维方式。
2. 初中数学面试的主要内容:数的运算,代数,几何,概率,统计,数学思维等。
3. 模拟面试:通过模拟面试的形式,让学生亲身体验面试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和自信心。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向学生介绍数学面试的重要性和主要内容,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
2. 讲解:讲解数学面试的基本技巧和主要内容,让学生了解面试的形式和题目类型。
3. 示范:进行一次模拟面试,让学生了解面试的过程和注意事项。
4. 练习:让学生进行模拟面试的练习,互相评价和指导,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5. 总结:总结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和收获,鼓励学生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和面试技巧。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和练习的积极性。
2. 学生掌握程度:通过学生的练习和回答问题的情况,了解学生对数学面试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学生的需求和改进的地方。
五、教学资源:1. 教案和教学材料:准备教案和相关的教学材料,包括数学题库和模拟面试的题目。
2. 教学设备:准备教学所需的设备,如黑板、粉笔、投影仪等。
3. 模拟面试的环境:准备一个安静的面试环境,包括面试桌、椅子等。
六、教学时间:1课时(40分钟)七、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向学生介绍数学面试的重要性和主要内容,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
2. 讲解(10分钟):讲解数学面试的基本技巧和主要内容,让学生了解面试的形式和题目类型。
面试初中数学的教案
教案:初中数学面试教学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和掌握初中阶段的基本数学概念、公式、定理和性质;(2)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演示和讲解,让学生了解数学概念的来源和应用;(2)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3)引导学生运用数形结合、归纳总结等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习动力;(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善于思考、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内容1. 数的认识:整数、分数、小数、实数等;2. 代数:方程、不等式、函数等;3. 几何:平面几何、立体几何等;4. 统计与概率:数据收集、整理、分析、概率计算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实例或趣味数学问题,引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习动力。
例如,讲解数学在科技、经济、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感受数学的重要性。
2. 授课:(1)数的认识:通过具体例子,讲解整数、分数、小数、实数等概念,让学生理解和掌握;(2)代数:通过实际问题,引入方程、不等式、函数等概念,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方法;(3)几何:通过图形展示和实例讲解,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平面几何、立体几何等基本概念和定理;(4)统计与概率:通过实际数据和案例,让学生了解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方法,掌握概率计算的基本技巧。
3. 练习与巩固:布置适量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习效果。
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和辅导,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4.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讨和解决数学问题。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5.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和注意事项。
鼓励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找出不足之处,提高学习效果。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的掌握程度;3. 小组合作:评估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包括沟通、协作、解决问题等方面;4. 期中期末考试:通过考试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教师证初中数学面试教案
教师证初中数学面试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初中数学的基本知识和解题技巧,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问题解决、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数的认识整数的概念与性质分数的概念与性质小数的概念与性质2. 第二章:代数代数式的运算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不等式的解法3. 第三章:几何平面图形的性质三角形的全等与相似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4. 第四章:统计与概率数据的收集与处理统计图的绘制概率的计算5. 第五章:函数一次函数的性质与图像二次函数的性质与图像反比例函数的性质与图像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实例或数学故事引入新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采用案例分析、公式推导、图示等方式,详细讲解每个知识点的概念、性质和应用。
3. 课堂练习:在讲解过程中,穿插典型例题和练习题,让学生即时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布置探讨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5.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提出拓展性问题,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3. 考试成绩:定期进行测试,分析学生的成绩变化,了解学生的学习进步。
4.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优化教学方法。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确保教学内容的准确性。
2. 教辅资料:提供丰富的教辅资料,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3. 教学工具:利用多媒体课件、黑板、模型等教学工具,提高教学效果。
4.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知数学、理解数学。
初中数学教资面试教案
初中数学教资面试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及其解法。
2. 能够运用加减法、乘除法、移项等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
3. 能够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1.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2. 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创设情境:小明购买了一些苹果和香蕉,总共花费了30元。
如果苹果每斤5元,香蕉每斤3元,请问小明购买了多少斤苹果和香蕉?2. 引导学生列出方程:设苹果购买了x斤,香蕉购买了y斤,则有5x + 3y = 30。
二、自主探究1. 学生自主思考,尝试解方程。
2. 学生分享解题过程,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讲解方程的解法1. 讲解加减法解方程:将方程5x + 3y = 30两边同时减去3y,得到5x = 30 - 3y。
再将方程两边同时除以5,得到x = (30 - 3y) / 5。
2. 讲解乘除法解方程:将方程5x + 3y = 30两边同时乘以2,得到10x + 6y = 60。
再将方程两边同时减去6y,得到10x = 60 - 6y。
再将方程两边同时除以10,得到x = (60 - 6y) / 10。
3. 讲解移项解方程:将方程5x + 3y = 30中的5x移项到等号右边,得到3y = 30 - 5x。
再将方程两边同时除以3,得到y = (30 - 5x) / 3。
四、应用拓展1. 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解决实际问题。
2. 学生分享解题过程,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小结作业1. 教师提问,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2. 学生完成教材上相应习题。
板书设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1. 加减法解方程:5x + 3y = 305x = 30 - 3yx = (30 - 3y) / 52. 乘除法解方程:5x + 3y = 3010x + 6y = 6010x = 60 - 6yx = (60 - 6y) / 103. 移项解方程:5x + 3y = 303y = 30 - 5xy = (30 - 5x) / 3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列出方程,并讲解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初中数学面试万能教案及反思
初中数学面试万能教案及反思教案标题:初中数学面试万能教案及反思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初中数学知识,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2.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3. 准备学生应对初中数学面试,提高面试表现。
教学内容:1. 数的性质和运算2. 代数式与方程式3. 几何图形与变换4. 数据与统计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利用一个有趣的数学问题或谜题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探索欲望。
二、知识讲解与概念复习(15分钟)1. 通过简明扼要的讲解,回顾数的性质和运算、代数式与方程式、几何图形与变换、数据与统计的相关概念和公式。
2. 强调重要的数学知识点和解题技巧。
三、练习与巩固(25分钟)1. 提供一些典型的数学题目,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和解答题。
2.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鼓励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
3. 适时给予学生指导和提示,确保他们正确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四、拓展与应用(15分钟)1. 提供一些较难的数学问题,要求学生进行推理和证明。
2. 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五、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2.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的学习心得和体会,促进互动和交流。
3. 让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教学反思:1. 教学目标是否达到:通过学生的表现和反馈,评估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解题能力是否有所提高。
2. 教学方法是否合理: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学习需求,采用了讲解、练习、拓展和应用等多种教学方法,确保教学过程的多样性和趣味性。
3. 教学资源是否充足:教师需要准备足够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习题、实物模型等,以支持学生的学习和实践。
4. 学生参与度是否高:通过适时的提问、讨论和小组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总结:初中数学面试万能教案应该注重复习和巩固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初中数学试讲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
初中数学试讲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 导语:数学是一种别具匠心的艺术,数学是研究抽象结构的理论。
以下是品才整理的初中数学试讲教案,欢迎阅读参考。
初中数学试讲教案一 《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三角形中位线的概念、性质,会利用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解决有关问题。
2、经历探索三角形中位线性质的过程,让学生实现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
3、通过对问题的探索研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思维的灵活性。
4、培养学生大胆猜想、合理论证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探索并运用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
教学难点: 运用转化思想解决有关问题。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建立数学模型——应用——拓展提高教学过程:情境创设:测量不可达两点距离。
探索活动: 活动一:剪纸拼图。
操作:怎样将一张三角形纸片剪成两部分,使分成的两部分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观察、猜想: 四边形BCFD是什么四边形。
探索: 如何说明四边形BCFD是平行四边形? 活动二:探索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
应用练习及解决情境问题。
例题教学 操作——猜想——验证 拓展:数学实验室 小结:作业: P134 /习题 1、3初中数学试讲教案二 相交线 大家好,首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叫**,来自**大学。
我今天试讲的是有关相交线的内容。
说起相交线,其实咱们在座的各位同学并不陌生,生活中许许多多有关相交线事例,比如说:包头市区里的街道,盖楼房用的塔吊,还有就是家里的窗户等等。
要想了解有关相交线的特征,那么首先由我来想大家介绍一下与相交线相关的一些角: 邻补角:两个角有一条公共边,他们的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
(注意其中的两个条件) 特别说明:1、邻补角是具有特殊关系的两个角,是两个角互补的特例,如果两个角互为邻补角,那 么这两个角一定互补,但是互补的两个角不一定互为邻补角。
2、一个角的补角很多,但是邻补角只有两个。
教师证初中数学面试教案
教师证初中数学面试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初中数学的基本知识和解题技巧,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和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数的性质与运算(1)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法(2)实数的乘方与开方(3)方程的解法2. 第二章:几何图形的认识与性质(1)点、线、面的关系(2)角的度量与分类(3)三角形的性质3. 第三章:三角形与四边形的计算(1)三角形的边长关系(2)三角形的面积计算(3)四边形的性质与计算4. 第四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分析(1)数据的收集与整理(2)数据的描述与表示(3)数据的分析与推断5. 第五章:概率与统计(1)事件的概率计算(2)统计量的计算与分析(3)概率与统计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
3. 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4.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动手实践,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能力和合作交流情况。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测验与考试评价:定期进行测验和考试,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4. 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评价,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合适的初中数学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内容。
2. 教具:准备数学图形、模型等教具,辅助教学。
3. 教学课件:制作多媒体课件,生动展示教学内容。
4.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提供更多学习材料和实践机会。
5. 辅导书籍:推荐适合学生自学的辅导书籍。
六、教学策略1. 结合实际情境:通过引入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家教面试初中数学试讲教案
家教面试初中数学试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有理数的乘法法则,能够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探究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1. 有理数的乘法法则2. 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3. 有理数乘法的应用三、教学重点:1. 有理数的乘法法则2. 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四、教学难点:1. 有理数的乘法法则的理解和运用2. 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的应用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两个人分别有3个苹果,他们互相交换一个苹果,最后他们各自有多少个苹果?”引发学生对有理数乘法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讲解有理数的乘法法则,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法则。
讲解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运算律。
3. 课堂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有理数乘法法则和运算律进行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运用所学的有理数乘法知识和运算律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5. 总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有理数乘法法则和运算律的重要性,提醒学生要注意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所学知识。
六、课后作业:设计一些有理数乘法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算能力。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通过设计一些实际问题和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提高。
同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生动有趣的实例和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初中数学面试_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熟悉初中数学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
- 掌握初中数学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公式。
- 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案例分析,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初中数学教学大纲概述2. 初中数学基础知识- 数与代数- 几何- 统计与概率3. 教学案例分析4. 教学策略与方法5. 教学评价与反思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欢迎面试官,自我介绍。
2. 简要介绍本次面试教案的主题和目的。
(二)基础知识讲解1. 结合教学大纲,详细讲解初中数学基础知识。
- 数与代数:数的概念、运算规则、方程、不等式等。
- 几何:图形的性质、几何证明、坐标系等。
- 统计与概率:数据收集、描述、分析、概率计算等。
(三)案例分析1. 选择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2. 针对案例,提出自己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3. 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经验。
(四)教学策略与方法1. 介绍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理念。
2. 针对不同教学内容,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 针对基础知识,采用讲解、练习、巩固的方法。
- 针对实际问题,采用启发式、探究式教学。
- 针对几何问题,采用直观演示、动手操作的方法。
(五)教学评价与反思1. 介绍自己的教学评价体系。
2. 分析教学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3. 分享教学反思,总结教学经验。
四、教学总结1. 总结本次面试教案的主要内容。
2. 对面试官表示感谢,并表示愿意接受任何形式的提问。
五、教学资源1. 教学大纲2. 教学参考书3. 教学案例4. 教学课件5. 教学工具(如几何模型、计算机等)六、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如何?2. 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如何?3. 教学过程中有哪些不足?4. 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七、注意事项1. 在讲解过程中,注意与面试官进行眼神交流。
数学面试初中教案
数学面试初中教案课时安排:1课时(45分钟)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初中数学面试的基本技巧和策略。
2. 培养学生自信、镇定的心态,提高面试时的表现。
3. 帮助学生了解面试官的提问意图,提高解答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面试前的准备2. 面试基本技巧3. 常见问题及应对策略4. 模拟面试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数学面试的重要性,引起学生的重视。
2. 提问学生对数学面试的认知,了解学生的准备情况。
二、面试前的准备(5分钟)1. 引导学生了解面试官的提问意图,如何回答问题。
2. 让学生掌握自我介绍的方法,突出自己的优势。
3. 提醒学生准备相关证件和资料,以便在面试时展示。
三、面试基本技巧(10分钟)1. 教会学生如何进行眼神交流,保持微笑,展示自信。
2. 指导学生如何倾听面试官的问题,确保理解正确。
3. 强调学生回答问题时要条理清晰,语言简练。
四、常见问题及应对策略(15分钟)1. 分析常见数学面试问题类型,如计算题、证明题、应用题等。
2. 引导学生掌握解答问题的方法,如审题、列式、计算等。
3. 给出典型问题示例,让学生进行模拟解答。
五、模拟面试(10分钟)1. 组织学生进行模拟面试,体验面试过程。
2. 邀请学生扮演面试官,锻炼其他学生的应对能力。
3. 对学生的模拟面试进行点评,提出改进意见。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总结面试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反思自己的表现。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练习,提高面试能力。
3. 提醒学生面试的重要性,鼓励他们努力学习,提升自己的数学水平。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模拟面试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应对能力和解答水平。
2. 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面试技巧的掌握情况。
3. 通过课后访谈,了解学生在面试后的心态变化和学习动力。
初中数学教资面试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初中数学教资面试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是为了面试初中数学教师资格而设计的,旨在展示应聘者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能力。
本教案围绕初中数学知识点展开,通过设计一个完整的教学活动,以展示应聘者的教学技能和教育教学理论的应用。
教案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等部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了解并掌握圆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的性质,能够正确运用相关的定理和公式进行解题。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数学推理和证明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喜爱,增强他们的数学自信心,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数学学习和思考。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圆的基本概念、定理和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圆的性质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四、教学准备教学工具:黑板、彩色粉笔、绘图工具、教学课件。
教学材料:教科书、习题册、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简要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内容,并提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 概念讲解和探究(10分钟)a. 讲解圆的基本定义和基本要素,包括圆心、半径、直径、弧等。
b. 给出一些常见的示例,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来总结圆的性质和特点。
3. 定理和公式讲解(10分钟)a. 教师通过示意图和具体实例,依次介绍圆的切线定理、相交弧定理和圆的面积公式等。
b. 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这些定理和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4. 练习和巩固(15分钟)a. 学生个别或小组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b. 教师辅导学生解答疑难问题。
5. 拓展应用(10分钟)给学生出示一个实际问题,要求他们通过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来解决。
鼓励学生展开思考和讨论,并展示他们的解决思路和方法。
6. 归纳总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提醒学生要进行知识的反复巩固和练习。
七、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方法:1. 教师观察法: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态度,评价他们的学习和参与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二元一次方程一、教学目标:1.理解二元一次方程及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2.学会求出某二元一次方程的几个解和检验某对数值是否为二元一次方程的解;3.学会把二元一次方程中的一个未知数用另一个未知数的一次式来表示;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渗透类比的思想方法,并渗透德育教育.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二元一次方程的意义及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难点:把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变形成用关于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的形式,其实质是解一个含有字母系数的方程.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通过与一元一次方程的比较,加强学生的类比的思想方法; 通过“合作学习”,使学生认识数学是根据实际的需要而产生发展的观点.四、教学过程:1.情景导入:新闻链接:桐乡70岁以上老人可领取生活补助,得到方程:80a+150b=902 880.2.新课教学:引导学生观察方程80a+150b=902 880与一元一次方程有异同?得出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所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次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做一做:(1)根据题意列出方程:①小明去看望奶奶,买了5 kg苹果和3 kg梨共花去23元,分别求苹果和梨的单价.设苹果的单价x元/kg , 梨的单价y元/kg ;②在高速公路上,一辆轿车行驶2时的路程比一辆卡车行驶3时的路程还多20千米,如果设轿车的速度是a千米/小时,卡车的速度是b千米/小时,可得方程: .(2)课本P80练习2. 判定哪些式子是二元一次方程方程.合作学习:活动背景爱心满人间——记求是中学“学雷锋、关爱老人”志愿者活动.问题:参加活动的36名志愿者,分为劳动组和文艺组,其中劳动组每组3人,文艺组每组6人.团支书拟安排8个劳动组,2个文艺组,单从人数上考虑,此方案是否可行? 为什么?把x=8,y=2代入二元一次方程3x+6y=36,看看左右两边有没有相等? 由学生检验得出代入方程后,能使方程两边相等. 得出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使二元一次方程两边的值相等的一对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并提出注意二元一次方程解的书写方法.试一试:检验下列各组数是不是方程2x=y+1的解:①4,3,xy=⎧⎨=⎩②2.5,4,xy=⎧⎨=⎩③6,13.xy=-⎧⎨=-⎩②③是方程的解,每个学生再找出方程的一个解,引导学生得到结论:一般情况下,二元一次方程有无数个解.3.合作学习:给定方程x+2y=8,男同学给出y(x取绝对值小于10的整数)的值,女同学马上给出对应的x的值;接下来男女同学互换.(比一比哪位同学反应快)请算的最快最准确的同学讲他的计算方法.提问:给出x的值,计算y的值时,y的系数为多少时,计算y最为简便?出示例题:已知二元一次方程 x+2y=8.(1)用关于y的代数式表示x;(2)用关于x的代数式表示y;(3)求当x= 2,0,-3时,对应的y的值,并写出方程x+2y=8的三个解.(当用含x的一次式来表示y后,再请同学做游戏,让同学体会一下计算的速度是否要快)4.课堂练习:(1)已知:5xm-2yn=4是二元一次方程,则m+n= ;(2)二元一次方程2x-y=3中,方程可变形为y= 当x=2时,y= ;(3) 已知2,1xy=⎧⎨=⎩是关于x,y的方程2x+ay=5的一个解,则a= .5.你能解决吗?小红到邮局给远在农村的爷爷寄挂号信,需要邮资3元8角.小红有票额为6角和8角的邮票若干张,问各需要多少张这两种面额的邮票?说说你的方案.6.课堂小结:(1)二元一次方程的意义及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注意书写格式);(2)二元一次方程解的不定性和相关性;(3)会把二元一次方程化为用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的形式.7.布置作业:(1)教材P82; (2)作业本.教学设计意图:依照课程标准,通过分析教材中教学情境设计和例习题安排的意图,在此基础上依据学生实际,制订了本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课堂教学的设计始终围绕这教学重点和难点展开.在充分理解教材编写意图、教学要求和教学理念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实际,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创设了教学情境:关心老人,突出情感主线,并贯穿整个教学. 并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重组、补充和加工等,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 所选择的例习题都体现实际问题数学化的思想,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这两个方面的设计贯穿整堂课,把知识内容和情感体验自然连贯起来.其次,在教学过程设计中,体现了让学生展示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通过几个合作学习,激发学生主动去接触问题,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生生间的相互评价,关注学生对解题思路回顾能力的培养.二元一次方程概念的教学中,通过与一元一次方程的类比的方法,使得学生加深印象. 在突破难点的设计上,通过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选题时,通过降低例题的难度,使学生迅速掌握用关于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字母的方法,体会运用这种方法的可使求二元一次方程求解更简便.《4.1二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衢州市兴华中学徐勇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二元一次方程》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浙教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四章《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第一节。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这为本节的学习起了铺垫的作用。
本节内容是二元一次方程的起始部分,因此,在本章的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二元一次方程概念;2.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和解的不唯一性;3.会将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变形成用关于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的形式。
(二)数学思考:体会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的必要性,学会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转化思想和主元思想。
(三)问题解决:初步学会利用二元一次方程来解决实际问题,感受二元一次方程解的不唯一性。
获得求二元一次方程解的思路方法。
(四)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发现意识和能力,使其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二元一次方程及其解的概念。
教学难点: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里“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的理解;把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变形成用关于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的形式。
四、教法与学法分析教法:情境教学法、比较教学法、阅读教学法。
学法:阅读、比较、探究的学习方式。
五、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从学生熟悉的姚明受伤事件引入。
师:火箭队最近取得了20连胜,姚明参加了前面的12场比赛,是球队的顶梁柱。
(1)连胜的第12场,火箭对公牛,在这场比赛中,姚明得了12分,其中罚球得了2分,你知道姚明投中了几个两分球?(本场比赛姚明没投中三分球)师:能用方程解决吗?列出来的方程是什么方程?(2)连胜的第1场,火箭对勇士,在这场比赛中,姚明得了36分,你知道姚明投中了几个两分球,罚进了几个球吗?(罚进1球得1分,本场比赛姚明没投中三分球) 师:这个问题能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吗?,你能列出方程吗?设姚明投进了x 个两分球,罚进了y个球,可列出方程______。
(3)在雄鹿队与火箭队的比赛中易建联全场总共得了19分,其中罚球得了3分。
你知道他分别投进几个两分球、几个三分球吗?设易建联投进了x个两分球,y个三分球,可列出方程______。
师:对于所列出来的三个方程,后面两个你觉的是一元一次方程吗?那这两个方程有什么相同点吗?你能给它们命一个名称吗?203x y y +-=从而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第一个问题主要是让学生体会一元一次方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从而回顾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第二、三问题设置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体会到当实际问题不能用一元一次方程来解决的时候,我们可以试着列出二元一次方程,渗透方程模型的通用性。
另外,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通过创设轻松的问题情境,点燃学习新知识的“导火索”,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我要学”的主人翁姿态投入学习,而且“会学”、“乐学”。
)2、探索交流,汲取新知1、 概念思辩,归纳二元一次方程的特征师:那到底什么叫二元一次方程?(学生思考后回答)师:翻开书本,请同学们把这个概念划起来,想一想,你觉得和我们自己归纳出来的概念有什么区别吗?(同学们思考后回答)师:根据概念,你觉得二元一次方程应具备哪几个特征?活动:你自己构造一个二元一次方程。
快速判断:下列式子中哪些是二元一次方程?③ ④ ⑤ ⑦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本课设计的重点,为加深学生对“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的内涵的理解,我采取的是阅读书本中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形成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对“项的次数”的思考,进而完善学生对二元一次方程概念的理解,通过学生自己举例子的活动去把“项的次数”形象化 。
在归纳二元一次方程特征的时候,引导学生理解“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一次”实际上是说明方程的两边是整式。
在判断的过程中,②⑥① x 2+y=0 ② y=2x +4 ⑥2x+1=2-x 21x y =+12y x +4=+b ab⑦是在书本的基础上补充的,②是让学生先认识这种形式,后面出现用关于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实际上是方程变形;⑥是方程两边都出现了x,强化概念里两个未知数是不一样的;⑦是再次理解“项的次数”。
)2、二元一次方程解的概念师:前面列的两个方程2x+y=36,2x+3y=16真的是二元一次方程吗?通过方程2x+3y=16,你知道易建联可能投中几个两分球,几个三分球吗?师:你是怎么考虑的?(让学生说说他是如何得到x和y的值的,怎么证明自己的这对未知数的取值是对的)利用一个学生合理的解释,引导学生类比一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让学生归纳出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及其记法。
(学生看书本上的记法)使二元一次方程两边的值相等的一对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取值,猜x和y的值,从而更深刻的体会二元一次方程解的本质: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一对未知数的取值。
引导学生看书本,目的是让学生在记法上体会“一对未知数的取值”的真正含义。
)3、二元一次方程解的不唯一性对于2x+3y=16,你觉得这个方程还有其它的解吗?你能试着写几个吗?师:这些解你们是如何算出来的?(设计意图:设计此环节,目的有三个:首先,是让学生学会如何检验一对未知数的取值是二元一次方程的解;其次是让学生体会到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不唯一性;最后让学生感受如何得到一个正确的解:只要取定一个未知数的取值,就可以代入方程算出另一个未知数的值,这也就是求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方法。
)4、如何去求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例已知方程3x+2y=10(1)当x=2时,求所对应的y 的值;(2)取一个你自己喜欢的数作为x的值,求所对应的y 的值;(3)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y;(4)用含y的代数式表示x;(5)当x=-2,0时,所对应的y 的值是多少?(6)写出方程3x+2y=10的三个解.(设计意图:此处设计主要是想让学生形成求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一般方法,先让学生展示他们的思维过程,再从他们解一元一次方程的重复步骤中提炼出用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然后把它与原方程比较,把一个未知数的值代入哪一个方程计算会更简单,形成“正迁移”,引导学生体会“用关于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的过程,实质是解一个关于y的一元一次方程,渗透数学的主元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