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EPE景观水生态系统净化技术.
常见景观水处理的技术和方法集合
---------------------------------------------------------------最新资料推荐------------------------------------------------------ 常见景观水处理的技术和方法集合常见景观水处理的技术和方法集合景观水主要面临以下几种主要污染因素:1、雨水地表径流所带来的地表和土壤中的有机物和氮磷元素(地表雨水污染程度相当于生活污水);2、大气降尘所带来的外来有机物和氮磷元素;3、湖泊本身不断衍生死亡的生物群落积累而成的有机物等;4、夏季高温时太阳暴晒导致蓝藻大量爆发。
景观水处理在我国是个新行业,真正产生需求只是最近 3-5 年的事,而且市场相对较小。
缺乏专业的治理公司和研究人员是该领域的痼疾,现在有一批新公司景观水处理领域,方法各种各样,效果差强人意。
有的是泳池水处理公司转行,用治理游泳池的过滤法来治理景观水;有的是科研机构参与,用水草、养鱼来治理;还有其他方法:投药法、投生物制剂法、生态基法、投虫法等。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面对众多杂乱无章的治理方法,只有经过大量实践验证成功的技术才可以相信。
成功案例越多,运行时间越长,就越值得信赖。
我国真正成功可行的景观水治理技术还很少,相反,大多数治理技术效果糟糕,或者仍处于探索试错阶段,甚至有些存在重大缺陷。
作为业主方或设计方的工程技术人员需要认真理解露天景观水的1/ 5主要污染根源,考核某种治理方法是否对每个污染根源都能对症下药,都能有有效地应对方法,这样才能避免所选中的方案存在重大缺陷。
常用的景观水处理技术 1、呼吸溶氧增加水体溶解氧、鲜化、活化模拟自然界的瀑布水流方式,根据氧转移原理提高含氧总量,在水流过程中降低液膜厚度,加速气、液界面的更新、增大气、液面的接触面积。
也就是说充分水流细分,增大水流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在空气中充分曝气,使得水中富含溶解氧,同时水中的氨气、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从表面溢出。
EPE生态系统净化技术
EPE生态系统净化技术EPE生态系统净化法是景观水体净化领域的进步,基于先进的EPE水净化理念,模仿自然界的生态系统,改变了市场上以过滤和曝气为主的现状。
采用先进的微生物处理技术,并结合多种技术辅助,在根本上解决水体存在问题,非常适合养殖观赏鱼类,带给人视觉享受,品味生活,且操作简便,节能环保。
清澈见底的景观水体能为我们的生活空间增添几分淡雅与灵动。
但景观水容量较小,流动性和自净能力差等特点常常使其受到各种程度的污染,影响视觉美观,与设计的初衷背道而驰。
天纬采用EPE生态净化解决方案,将自然界中的水生态系统复制到城市中的景观池中,有效防治水质污染,景观水体的净化处理可以更快更有效地完成,从而为用户提供了更加优雅干净的环境,操作便捷,省时省力。
Ta-way(天纬)一直致力于环保领域的发展,对环境污染的改善,治理等方面格外关注。
自公司成立起,天纬开始在中国展开一系列的措施来改善自然环境。
天纬希望利用自己的资源和优势,让更多人有机会了解环保事业,参与环保事业,推动整个社会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
净化系统组成:1、生化系统:我们会通过整个产品系统来培养一个完整的生物环境,其中生物基是培养微生物的主要载体。
微生物培养基实质是固定化微生物技术的一种载体。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即是将微生物固定在载体上使其高度密集并保持其生物活性功能的生物技术。
目前,固定化微生物技术水环境治理领域的应用,其原理为在载体上聚集并繁殖出一定生物量的微生物群落,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去除污水中的污染物。
生物基是材料学与微生物学的完美结合,是一种由特殊的织物材料制成的新型生物载体,通过独特编织技术和表面处理,使其具有巨大的生物接触表面积、精细的三维表面结构和合适的表面吸附电荷,能发展出生物量巨大、物种丰富、活性极高的微生物群落,并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作用高效降解废水中的污染物。
高生物附着表面积每平方米生态基可以提供250m2以上的有效生物附着表面积,为水中菌类、藻类等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提供巨大的空间,使微生物群落的生物量和生物多样性最大化发展,从而为实现高效微生物群落提供基础条件,实现对污染物的快速分解。
景观水体生态净化施工工法(2)
景观水体生态净化施工工法景观水体生态净化施工工法一、前言景观水体生态净化施工工法是一种通过人工手段改善景观水体水质和生态环境的方法。
在城市化进程中,水体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对于水质的保护和水生态环境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景观水体生态净化施工工法的特点、适应范围、工艺原理、施工工艺、劳动组织、机具设备、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经济技术分析,并给出一个工程实例。
二、工法特点景观水体生态净化施工工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本工法采用了一系列生物技术和环境工程技术手段,具有较高的净化效果。
2. 工法适用于各种水体,包括湖泊、河流、水库等不同类型的水体。
3. 工法施工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灵活性较高。
4. 工法施工成本相对较低,具有较好的经济性。
三、适应范围景观水体生态净化施工工法适用于城市水体、公园水体、景区水体等场所。
无论是小型还是大型的水体,都可以使用该工法进行生态净化施工。
四、工艺原理景观水体生态净化施工工法的实际应用是基于以下原理:1. 生物技术原理:通过种植生态植物、增加水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降解有机物和净化水质。
2. 人工湿地原理:通过建设人工湿地,让水体在湿地中通过湿地植物的吸收作用和湿地微生物的降解作用,达到生态净化水体的目的。
3. 物理过滤原理:通过设置过滤设施,过滤水中的悬浮物和固体颗粒,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
五、施工工艺1. 预处理:对水体进行准备工作,包括清理杂物、浚修水底、填充沉淀土等。
2. 植物栽种:根据设计要求,在水体周围种植适合水生环境的植物,形成植物过滤带。
3. 人工湿地建设:根据设计方案,设置人工湿地,包括湿地底床的铺设、湿地箱体的搭建等。
4. 过滤设施建设:根据设计要求,设置过滤设施,包括格栅、滤池、沉淀池等。
5. 系统调试:对景观水体生态净化系统进行调试,确保各设施正常运行。
六、劳动组织施工过程中,需要有项目经理、工程师、技术人员、施工人员、操作人员等,根据工程规模适量配置。
生态型景观水净化技术
生态型景观水净化技术生态型景观水净化技术罗华撰文发表:《园林》2009年第6期生态型景观水,通过特别的技术处理,可以起到物理及生物过滤的作用,去除和重复利用营养化物质、沉积悬浮物、增加生物氧气、沉淀有害金属、去除病菌、降解有毒化合物等,水中的微生物代谢作用所消耗的溶解氧量(BOD)、固体悬浮物(SS)、氮含量等几种常见指标不合格的水,经过人造湿地后,可以部分清除,达到净化作用。
生态型景观水世界各地已逐渐增多,为野生动植物提供栖息地,并对公众开放游览。
生态型景观水处理系统通常有三种形式,地下水流、地表水流、垂直水流。
水体有机物浓度太高,可将水流引入地下,进行厌氧处理,再进行好氧处理,这个是生物处理高有机物污水的基本思路。
使大分子,高分子的有机物通过厌氧处理,转化成小分子的酸,醇等物质,以便于好氧处理顺利进行。
厌氧处理系统,池深度大约45—60公分深,做好防水,填充砾石,砾石的尺寸对水的流速影响很大,所以要考虑水量、水速、处理时间等因素。
砾石直径大,则总空隙小,渗透系数大;沙子的总空隙大,但渗透系数小。
渗透系数越小,越容易堵塞,尤其在入水口,及支流的末端,更易堵塞。
根据经验,在入水口,砾石的直径最好是4—8公分,其余部分砾石直径为1-2.5公分为佳【见图01、02】。
没有砾石的地区,用废弃的橡胶轮胎胶粒替代,也可以取得良好效果。
地下水流系统可根据水体污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如果含氮量高,可以向水中吹气,将氨氧化为硝酸盐。
湿地的边缘可以种植各种对水体有净化作用的植物,常见的有花鸢尾、水葱、香蒲、菖蒲、蒲草、芦苇、荷花、泽泻、雨久花、水蓑衣等,最常用的香蒲和芦苇,属于生物入侵品种,使其它竞争力较弱的湿地植物逐渐消失。
地表水景观系统的基本构造与地下水流的基本相似,作厌氧处理的封闭部分改为开放式,将砾石改为沙子、粘土、壤土的混合物,厚度约30公分,栽植上述水生植物,种植区基质的密度要求达到85%,否则植物会被水流冲走或漂浮,种植水生植物后的关键技术是,逐步灌水,不要一次到位,这样植物的成活率更高。
景观水的生态处理技术
景观水的生态处理技术摘要:本文旨在研究和分析水景观生态处理技术。
为了探明水景观中的生态处理技术,本文以深圳市南头水库为例,采用实地勘测、实验室考察和分析比较的方法,对该水库库岸、水体及大气的环境特点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根据对当地水景观生态处理技术的调查和研究,结合具体环境条件,本文提出了一系列水景观生态处理技术。
本文指出,水景观生态处理技术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可以有效改善水污染,减少浮渣,改善水质,调节水体流动,提高水的清澈度等。
关键词:水景观、生态处理技术、环境特点、改善水质正文:水是我们脆弱的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和自然的重要资源。
因此,保护水景观环境的活动意义重大,而水景观生态处理技术则是实现保护水景观环境的关键技术。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水景观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概念与意义,然后结合实际情况,重点讨论了水景观生态处理技术的应用。
深圳市南头水库正在实施水景观生态处理技术来改善水质。
以深圳市南头水库库岸、水体及大气的环境特点为例,根据现有的研究成果,本文提出了一系列典型的水景观生态处理技术,并结合实际环境,对这些技术进行了分析。
研究表明,水景观生态处理技术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可以有效改善水污染,减少浮渣,改善水质,调节水体流动,提高水的清澈度等。
最后,本文对水景观生态处理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为水景观环境保护提供了科学参考。
水景观生态处理技术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应用。
首先,可以通过建立净化水景观的支撑系统和设施,采用合理的污水处理技术,为水景观营造一个安全的环境。
其次,采取植被覆盖技术,在植物群落中添加原生植物, 以不同程度控制水污染物和水体流动,防止水体空间分布出现失衡。
止匕外,可根据水体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水质控制技术,如底泥处理、补充水源、湿地的改造和修复、生物滤池的构筑等,以期维护水景观的美观性,并达到保护水合理利用和水景观环境的安全要求。
此外,还可以采用资源节约技术来改善水景观的环境,如控制水量、流量、引水技术、合理利用氮磷等。
景观水生态修复
景观水生态修复Waterscape ecological remediation景观及自然水体最常见的污染问题即水体富营养化,营养化发生是由于水体整个环境系统出现失衡,导致某种优势藻类大量繁殖生长的过程。
因此,了解富营养化的发生机理和发生条件,实质上需要了解的是藻类生长繁衍的过程。
尽管对于不同的水域,由于区域地理特性、自然气候条件、水生系统和污染特性等诸多差异,会出现不同的富营养化表现症状,也即出现不同的优势藻类种群,并连带出现各种不同类型的水生生物种类的失衡。
但是,富营养化发生所需要的必要条件基本上都是一样的:1、总磷、总氮等营养盐相对比较充足;2、缓慢的水流流态;3、适宜的温度条件;只有在这三方面条件都比较合适的情况下,才会出现某种优势藻类“疯”长现象,爆发富营养化。
其中的水流流态主要指以流速、水深为要素的水流结构。
水体生物修复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通过调节诱发富营养化发生的主要控制性条件,遏制富营养化发生。
由于温度要素是大气形成的自然结果,目前尚无通过人工措施调节局部水域的气候条件的可能性,也就是说,只能通过对要素一“营养盐水平”和要素二“水流流态的调节”来控制富营养化的发生。
城市黑臭河道的常规处理方法城市黑臭河道的治理方法,大致可以归结为物理法、化学法及生物法,目前主要以物理法为主。
化学方法,如加入化学药剂杀藻,加入铁盐促进磷的沉淀,加入石灰脱氮,但是易造成二次污染,且对水里的生物如锦鲤危害很大;物理方法,疏挖底泥、机械除藻、引水冲淤等,但往往治标不治本;生物方法,如投放控制藻型微生物、构建人工湿地和水生植被,开发水体生物修复技术,是当前水环境技术的热点。
一般河道的底泥比较厚,且底泥中含有大量的污染物,如有机质、氮、磷等。
城市河道大数为开放式,河水主要的污染源有两类,外源污染和内源污染,一为排入河道的污水,另一类是从底泥释放到河水的污染物。
常规的治理河道的方法是清淤和截污,清淤的办法是利用河道闸门或人工做围堰,将河道两端封闭,再将河水抽干后采用机械的方法将淤泥清理干净;截污是将排入河道的污染源截流处理。
景观生态水系的治理研究
景观生态水系的治理研究作者:倪娜来源:《装饰装修天地》2016年第08期摘要:随着工业化的发展,水体的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
对于水系的治理以及建立自然水系生态稳定系统、恢复生态链、实现水体自净是摆在景观设计师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
本文分析了四种景观生态自然水系的治理研究方法。
关键词:生态水系;治理;生物链;水体自净在景观设计中,优美清洁的自然水系能给人带来心旷神怡的感觉。
但随着工业化的发展,水体的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
对于水系的治理以及建立自然水系生态稳定系统、恢复生态链、实现水体自净是摆在景观设计师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
合格的景观水水质需要做到清澈、自然、无臭味。
对于受污染水体的治理和维护,主要任务是对受污染的水体进行污染物消减和生态自净功能恢复。
去处水体中的氨氮、污染物,提高水体含氧量和透明度。
生态水系处理方法主要分为四种:一、生物自净生物自净包括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自净两大类。
1.水生植物的选择应适合本地生长,且具有良好的吸收氮磷能力和造氧功能,当然也要具有良好的观赏价值种植水生植物的的作用是:水生植物的根系可为微生物提供生长与繁殖的场所,然后微生物又分解水中的污染物供植物吸收。
通过此方式可以有效降低水体中污染物的浓度,提高水体透明,提供良好的水生植物生存环境。
具有自净功能的水生植物有以下三大类:1)沿岸植物群落沿岸植物顾名思义就是种植在水系岸边的植物。
可选择荷花、香蒲、芦苇等挺水植物,成片的种植通过对水流的阻挡和减小风浪使水中悬浮物污染物下沉,并通过其生物群落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
以多丛成片种植为主。
2)浮水植物群落浮水植物也称浮叶植物,生于浅水中,叶浮于水面,根长在水底土中的植物,菱、睡莲等都是属于浮水植物。
浮水植物一般在浅水湖泊中有较好的净化水质效果,特别是大型浮水植物,耐污性很强,且种植和收获较容易,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观赏效益,可作为重要的净化水质支持系统。
配置如水浮莲、玉莲等景观效果好、净化能力强的浮水植物,参考水面大小比例、种植床的深浅进行设计。
景观水处理及生态修复技术介绍
有机物污染超过水体的自净能力,当水中的溶解氧含量低于需氧量,将会产 生厌氧菌,造成水体黑臭。
景观水问题及成因分析(3)
• 水体浑浊
固体悬浮物含量过高,影响水体感官 泥沙——雨季较常见 胶体——微米级悬浮物,由于布朗运动现象,很难沉淀
景观水问题及成因分析(4)
• 含氧量低
水体含氧量低,水生动植物生长不良,生态系统崩溃,水体无自净能力 蚊虫滋生
工艺的分析及确定——充氧
工艺
原理优点缺点 Nhomakorabea气浮 曝气
压缩气体与水融合 设备对水中吹气
气液混合,气液界 面面积大,具有较 高的传质速率,充 氧效率高
通过空气与水强烈 接触,将空气中的 氧溶解于水中
技术要求高,需要专业 设备
充氧效率不高
景观水综合净化措施——结论
气浮+生化
处理效率分析
• 气浮除藻效率可达95%。藻类中富集了60-80%的N、P,即对N、P 的处理效率约66%,同时气浮具有较好的除磷效果,其除磷效率 可达80%。
• 投放种类:鲢鱼、鳙鱼、鲫鱼和草鱼,投放密度:鲢鱼10尾/亩、鳙 鱼2尾/亩、鲫鱼和草鱼2-3尾/亩
技术特点
• 水质——能见度可深达2米,水色接近自来水
部分指标优于自来水
• 费用——吨水的处理费用为0.2-1元/年,维护量小 • 生态——含氧量接近饱和程度,生态自净能力强 • 稳定——生态与人工技术的结合,稳定性高,可控性强
水质目标
水质类别
定义
感官
Ⅰ、Ⅱ类
自然保护区、生活饮 用水一级保护区、珍 稀水生生物栖息地等
蓝色
Ⅲ类
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 地二级保护区及游泳
区;
淡绿色
人造景观水体的污染与处理技术
人造景观水体的污染与处理技术一、人造景观水体的污染原因及水质特征1、人造景观水体的污染原因源水水质先天不足、开放式的环境、较小的环境容量、松散的管理,是造成人造景观水体水质污染的四大原因。
一般景观水的水源主要来自自来水、再生水、河水以及雨水的补充。
除自来水外其他源水水质质量得不到保证。
人造景观的“公共性”和“亲人性”的特质,也是造成水质污染较快的原因。
开放式的环境,经常人为的将一些污染物带入景观水体。
人造景观水体多为近于封闭的静止或缓流水体,与空气接触少,溶解氧不足;水生生物种类单一,不可能形成较完备的水生生态系统,因此水环境容量较小、水体自净能力较低。
加之有些景观设计的不科学,缺少对水质环境保护的关注,造成人工景观中经常会出现流动死角。
各种污染物将会沉积在死角处,并慢慢地污染整个人工环境。
人造景观的“公共性”特征还容易形成“责任分散效应”。
“集体冷漠”造成的无人管理,使得环境问题得不到有效处理,也是人造景观水质较差的原因。
2、人造景观水体的水质特征人造景观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为水体的富营养化。
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并不是投入的强度过大,而是由于水体的自净能力太弱。
景观水体大多是一个自净能力很弱的封闭系统,内部结构的不合理造成转化和产出效率较低;外来能量和物质的输入,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累积,产生富营养化,最终使水体受污染。
物质和能量“易进难出”是景观水体易受污染的主要特性。
二、污染控制措施大多数景观水体都是半封闭或基本封闭的系统,这使得景观水体自净能力很弱,但与此同时也避免了大负荷的污染物冲击,所以景观水体总体的污染程度不高。
如果污染控制措施得力,水质可较长时间保持在可接受范围,这将大大降低治理的难度及成本。
景观水质的管理与控制应注意以下几点:1、控制入水水质选择合适的水源,如果水源的水质不能达标,则应对水源进行适当的处理后,方可引入。
利用的是再生水则再生水的水质需满足《再生水回用于景观水体的水质标准(CJ/T95-2000)中的有关规定。
园林景观中的生态水处理技术应用分析
园林景观中的生态水处理技术应用分析作者:汪虎来源:《现代园艺·下半月园林版》 2017年第10期园林景观之所以会出现水体污染,不仅仅是由于景观水处于封闭状态,也是由于其内部缺少净化水质生物的原因。
加之外界的一些影响因素也会对其产生影响,需要相关部门结合实际需求进行统筹整合,积极践行生态水处理技术,为后续工作的全面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 园林景观中生态水处理技术分析1.1 园林景观生态水物理处理技术主要是应用过滤操作,能对水池中的污染物进行集中的过滤处理,利用隔离过滤的方式对其进行集中处理和管控,从而保证清水能重新返回景观池中,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水体受污染的程度,也能保证循环结构和效果的最优化。
但由于在实际管理机制建立和运行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导致污染物逐渐增多,对水流的速度产生影响,这样会减弱整个过滤系统的运行效率,因此,不能独立使用物理技术。
1.2 园林景观生态水化学技术主要是利用直接处理和间接处理,有效借助干扰细胞物质合成的方式进行生态水管控工作。
亦或是利用光合作用以及酶活性作用,对藻类以及细菌进行集中处理和控制,确保其实际管理效果的实效性。
正是由于改变了污染物的生长环境,因此,能有效抑制其继续生长。
尽管化学技术操作简单,且成本较低,但会对水环境和水生态系统产生影响,也不能独立使用。
1.3 园林景观生态水生物处理技术主要是利用微生物、高等动物、高等植物或生物制品调节园林景观水生态系统,能有效落实降解工作,恢复水体的基本技术结构。
但由于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较多,其实际效果并不稳定,也无法单独使用[1]。
1.4 园林景观生态水组合技术例如,微生物生态强化修复技术、生物浮岛+曝气技术、人工湿地技术等,都是有效改善水体本质的方式,有效实现外源污染物和内源污染物的综合性管理,实现控制机制和整体实施水平的全面升级。
在组合技术中,借助相关研究机制和研究过程,能有效对水体的变质问题和情况进行整合,确保处理层级措施和管理效果的完整性,也能一定程度上升级技术应用的实际水平。
景观水处理及生态修复技术介绍
景观水处理及生态修复技术介绍在我们的城市里,常常能看到一些漂亮的公园、湖泊和河流,它们是人们日常放松的好去处。
可别小看这些地方,背后可是有着一整套“秘密武器”在默默地为环境“修复”和“保养”呢!对了,说到这些武器,你听说过景观水处理和生态修复技术吗?可能大家一开始觉得这些东西听起来挺高大上的,但其实它们不仅对环境有益,还是让我们生活环境更美好的“幕后英雄”。
你想啊,水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有多重要,几乎就是生命的源泉。
没有水,别说是生活,连呼吸都成问题。
但是问题来了,随着城市化的推进,我们周围的水资源被污染的情况越来越严重。
尤其是河流、湖泊这些天然水体,不少地方水质变差,甚至有的地方早就成了“死水”。
这时候,就需要一些高科技的技术来“解救”这些水域,让它们重生。
景观水处理技术,听起来是不是很有“现代感”?这种技术就是通过一系列的方式和手段,把污染的水源恢复到健康状态。
比如,很多公园里的人工湖、景观水池,表面上看着风景如画,其实水里的水质也经过了一番精心的治理。
有的用天然的植物来帮助水质净化,比如水生植物的根系能够吸附水中的营养物质,像一位“环保小能手”一样,把有害的东西一一过滤掉。
而这些水生植物,还能为湖中的小鱼小虾提供栖息地,形成一个生态小循环,这样一来,水质不但得到了改善,整个生态环境也变得和谐了。
说到生态修复技术,它就更有趣了。
这项技术专门用来修复那些已经遭到严重污染或者生态破坏的地方。
比如,一些河流因为污染物的积累,水质不佳,甚至生物都没法生存,河床也受到了侵蚀。
而生态修复技术就是通过人工干预,恢复这些生态系统的功能,目的是让水体恢复到一个健康、自然的状态。
修复工作一般会包括水质治理、河道清理、生态植被种植等,像“生态搬家”一样,把曾经失去的生物和生态功能重新找回来。
你看,甚至连不知名的小虫小鸟都能在这些修复后的地方找到自己的家园,真是“人水和谐”了!现在的这些技术越来越高效,甚至连“污水变清水”这种事情,都已经不是什么难题了。
景观池水质净化工程方案
景观池水质净化工程方案一、工程概述为了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市民生活质量,景观池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然而,由于城市污染和水体自然老化等原因,景观池水质通常较差,需要进行水质净化工程。
本方案拟对景观池进行水质净化工程,以改善水体质量,提升景观价值。
二、工程目标1. 提高景观池水质,改善水体环境,满足市民休闲娱乐需求;2. 保护生态环境,提升景观池生态功能;3. 净化水体,降低水质污染,改善周边空气质量;4. 提高景观池的美观度和观赏性,提升城市形象。
三、工程内容1. 水质监测在进行水质净化工程前,需要对景观池水质进行全面监测。
监测项目包括溶解氧、氨氮、总氮、总磷、COD、PH值等指标。
通过监测,了解景观池水质现状,确定净化工程所需措施。
2. 生态修复针对景观池水体富营养化问题,可以采用生态修复手段,引入水生植物,建立湿地过滤系统。
通过水生植物的吸收和降解作用,净化水体中的有机物和营养物质,改善水体透明度和透氧能力。
3. 水质提升可以采用生物学和物理化学方法对水质进行提升。
例如,引入活性炭或陶粒过滤器,通过吸附和过滤作用,去除水体中的悬浮物、有机物和重金属离子;增加曝气和扩大氧化池容积,增强溶解氧含量,改善水体通气条件。
4. 水体循环对于景观池水体停滞、富氧不良的情况,可以引入水循环系统,如提升泵、喷泉、氧气增氧设备等,增加水体流动和气化,改善水体环境。
5. 底泥处理底泥是水质污染的重要来源,污染物在底泥中富集并释放。
未经处理的底泥会对水体质量造成长期影响。
在景观池水质净化工程中,需要对底泥进行处理,清除富集的有机质和重金属,减少污染物的释放。
6. 景观升级水质净化工程不仅仅是对水体本身的改善,还需要考虑景观升级的问题。
在水体和周边环境中,可以增加景观照明、景观雕塑、景观岛屿等元素,提升景观池的美观度和观赏性。
四、工程周期水质净化工程通常需要通过阶段性实施,根据实际情况监测效果,逐步优化水体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纬集团北京天纬环境工程有限公司EPE生态系统净化技术EPE生态系统净化法是景观水体净化领域的进步,基于先进的EPE水净化理念,模仿自然界的生态系统,改变了市场上以过滤和曝气为主的现状。
采用先进的微生物处理技术,并结合多种技术辅助,在根本上解决水体存在问题,非常适合养殖观赏鱼类,带给人视觉享受,品味生活,且操作简便,节能环保。
清澈见底的景观水体能为我们的生活空间增添几分淡雅与灵动。
但景观水容量较小,流动性和自净能力差等特点常常使其受到各种程度的污染,影响视觉美观,与设计的初衷背道而驰。
天纬采用EPE生态净化解决方案,将自然界中的水生态系统复制到城市中的景观池中,有效防治水质污染,景观水体的净化处理可以更快更有效地完成,从而为用户提供了更加优雅干净的环境,操作便捷,省时省力。
Ta-way(天纬)一直致力于环保领域的发展,对环境污染的改善,治理等方面格外关注。
自公司成立起,天纬开始在中国展开一系列的措施来改善自然环境。
天纬希望利用自己的资源和优势,让更多人有机会了解环保事业,参与环保事业,推动整个社会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
净化系统组成:1、生化系统:我们会通过整个产品系统来培养一个完整的生物环境,其中生物基是培养微生物的主要载体。
微生物培养基实质是固定化微生物技术的一种载体。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即是将微生物固定在载体上使其高度密集并保持其生物活性功能的生物技术。
目前,固定化微生物技术水环境治理领域的应用,其原理为在载体上聚集并繁殖出一定生物量的微生物群落,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去除污水中的污染物。
生物基是材料学与微生物学的完美结合,是一种由特殊的织物材料制成的新型生物载体,通过独特编织技术和表面处理,使其具有巨大的生物接触表面积、精细的三维表面结构和合适的表面吸附电荷,能发展出生物量巨大、物种丰富、活性极高的微生物群落,并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作用高效降解废水中的污染物。
高生物附着表面积每平方米生态基可以提供250m2以上的有效生物附着表面积,为水中菌类、藻类等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提供巨大的空间,使微生物群落的生物量和生物多样性最大化发展,从而为实现高效微生物群落提供基础条件,实现对污染物的快速分解。
特殊的纤维表面处理生物基材料经过特殊的处理,使每根纤维表面形成凹凸不平的皱褶和微孔,增加纤维表面的粗糙程度,从而使微生物的附着空间更大、与纤维结合能力更强。
独特的编织技术生物基材料的编织紧密程度可以进行调节,其中紧密编织适合菌类发展,疏松编织适合藻类生长,从而可根据不同的应用条件控制藻类和菌类的生长比例。
其次,生物基独特的编制结构,使微生物在纤维的缠结空间内立体生长,从而形成里外氧气浓度不同的微A/O条件,有利于实现氮、磷的去除。
表面电荷吸附性能在微酸性、中性和碱性条件下,细菌通常带负电荷,在酸性环境下则带正电荷。
生物基材料可根据不同的应用条件进行针对性的表面处理,使其带有与微生物相反的电荷,从而有利于对周边微生物的吸附,促进微生物群落的快速形成和发展。
生物基表面的吸附性,也有利于对悬浮物的去除。
活性智能的形态设计生物基采用平面织物形态,使生态基可以融于自然,应用范围更广,使安装难度及配套土建的要求大大降低。
而针对具体不同使用条件,生物基亦分别设计出相应的产品形态,使生物基能适应不同的水流状态,起到均匀水流的作用,并使水中污染物可以充分的与生物基上的生物膜接触,从而大大增加这些污染物去除率。
环境友好材料,使用寿命长生物基产品采用纯惰性材质,在水中不会分解,不产生对微生物、水生动植物及人体有害的物质。
同时,生物基产品具有极强的物理性能、耐腐蚀性和耐久性,使用寿命达10年以上。
2、物滤系统:针对水体中已经存在和进入的外来物质,我们在整个生态系统中加入了一套物滤系统作为辅助,使水体更加清澈。
我们将铺设在池底的生物砂和次生态基下面隔空,当循环水泵带动水流上下循环时产生的抽力就会将水中的杂质带入到生物砂和生物基上,继而由载体上的微生物进行分解,无法分解的物质会留在生物沙上,不会影响水体的清澈和美观。
另外,我们可以根据用户的实际情况和需求,为用户安装UV控藻系统,该系统安置了水流过滤器,上层水体经由过滤器时,可以对水池表面的一些悬浮物进行过滤。
3、循环系统:我们会根据用户的实际情况,在景观池中依照自然界的水流原理,安置相应个数的微循环水泵。
借助多点分布的循环水泵系统,加速水流整体循环,并将水体地底的水直接输送至水面后与空气接触,令水层产生上下循环,水泵的上下循环会使水与池中生态基充分融合,使整个系统的水体循环没有死角。
设备运行时,动力所产生的循环能覆盖整个水面,使氧气能均匀分布到整个水体, 提高水中溶解氧(DO),有效地平衡生态系统及较大地改善水环境,完成溶解氧的充足供给,达到流水不腐的效果,让水体的流动和声音效果更加趋于自然。
4、控制系统:为了用户便于操控整个系统,我们专门为用户提供一套简单且便于操作的控制系统。
主要有空气开关,漏电保护器,程控交换机。
有八个程序控制时段可供用户选择,便于对微循环水泵做灵活的控制。
让用户无需为系统的日常管理费神,只需要几个开关,就能完成以往专业人员才能完成的工作。
控制系统在方便用户操作的同时,更为用户的安全提供保障。
在遇到水下漏电的情况时,只要有轻微的15毫安电流,就会被漏电保护器感应到,迅速断电,保障人员的安全,免于受到伤害。
在刚安装好的前两个月内,生态系统处于微生物的培育期,此时要求水泵24小时运行,保障系统的顺利运行。
在生态系统达到稳定后,用户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水泵的运行时间和频率。
净化原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对有机物的分解主要是对碳水化合物、油脂、蛋白质的分解。
1,碳水化合物主要有葡萄糖、蔗糖、淀粉和纤维素淀粉在微生物分泌的胞外水解酶作用下进行水解,微生物产生的淀粉酶有α-淀粉酶、β-淀粉酶、支链淀粉酶和葡萄糖淀粉酶,经多种水解酶作用下生成葡萄糖。
葡萄糖→糖酵解产生丙酮酸葡萄糖有氧下:丙酮酸→ TCA循环→ CO2、H2无氧下:丙酮酸→乳酸、丁酸、乙醇等,如继续无氧环境进行甲烷发酵。
但乳酸、丁酸、乙醇等如在有氧环境下则进入TCA循环,生成CO2、H2O等纤维素和淀粉的共同点都是葡萄糖为单体组成单位,但它们的差别是葡萄糖单体间的连接键方式不同。
淀粉可被较多微生物水解利用,而利用纤维素的微生物则较有限。
一些细菌、放线菌、真菌(如青霉、曲霉、镰刀霉、木霉等)可生成纤维素酶,将纤维素水解成葡萄糖,后葡萄糖与淀粉一样进入糖代谢循环,产生有氧无氧下的不同产物。
2,脂肪由甘油和脂肪酸组成。
有些细菌、霉菌等水解脂肪生成甘油与肪酸,并进行代谢。
甘油有氧下:甘油→丙酮→氧化成乙酰辅酶→ TCA循环代谢产物无氧下:代谢产生简单的酸、酮等中间物脂肪酸有氧下:进行β-氧化,生成乙酸,后转化成乙酰辅酶A进入TCA循环,生出CO2、H2O产物无氧下:分解成简单的酸、CO2、CH4等物质3,自然界中的氮元素对生物体极为重要。
在人类活动中氮物质的污染非常多。
其中最大量的成分是蛋白质及其水解的含氮物质。
蛋白质分解:蛋白质在细菌等微生物分泌的胞外蛋白酶作用下进行水解:蛋白质→蛋白胨→多肽→氨基酸氨基酸转化:氨基酸有脱氨与脱羧作用。
氨基酸脱氨有氧化还原、水解等形式生成氨。
氨基酸脱羧作用是在厌氧下微生物作用的结果,氨基酸脱掉羧基后生成胺类物质。
如赖氨酸、鸟氨酸在腐败菌作用下脱掉羧基,生成尸胺、腐胺,具毒性与臭气。
氨的转化:一些细菌在有氧下将氨进行氧化NH3→ NO2-→ NO3-;而NH3在无氧下不分解。
硝酸盐还原作用:一些厌氧微生物在无氧下将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氮气氨化作用、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有机氮在微生物作用下转化成氨态氮的过程称为氨化作用;氨在有氧下经硝化细菌氧化生成硝酸盐的过程称为硝化作用;而硝酸盐还原成氮气等是硝酸盐还原菌作用的结果,称为反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的害处及应用:反硝化使污水中N2上升,污泥杂质上浮,影响水体沉淀。
但在污水处理中硝酸盐太高如直接排放,会使水体产生富营养化。
因此,反硝化作用可用于废水处理的生物脱氮的特殊处理。
第二,对磷的转化生物法除磷是新工艺,近二十年来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研究。
它是利用微生物在好氧条件下对污水中溶解性磷酸盐的过量吸收作用,然后沉淀分离而除磷。
含有过量磷的污泥部分以剩余污泥的形式排出系统,大部分和污水一起进入厌氧状态,此时污水中的有机物在厌氧发酵产酸菌的作用下转化为乙酸苷;而活性污泥中的聚磷菌在厌氧的不利状态下,将体内积聚的聚磷分解,分解产生的能量部分供聚磷菌生存。
另一部分能量供聚磷菌主动吸收乙酸苷转化为PHB的形态储藏于体内。
聚磷分解形成的无机磷释放回污水中,这就是厌氧放磷。
进入好氧状态后,聚磷菌将储存于体内的PHB进行好氧分解并释出大量能量供聚磷菌增殖,部分供其主动吸收污水中的磷酸盐,以聚磷的形式积聚于体内,这就是好氧吸磷。
由于活性污泥在运行中不断增殖,为了系统的稳定运行,必须从系统中排除和增殖量相当的活性污泥,也就是剩余污泥。
剩余污泥中包含过量吸收磷的聚磷菌,也就是从污水中去除的含磷物质。
这就是厌氧和好氧交替的生物处理系统除磷的本质。
从以上论述可知,在厌氧状态下放磷愈多,合成的PHB愈多,则在好氧状态下合成的聚磷量愈多,除磷的效果也就愈好。
合成PHB的量和碳源的性质密切相关,乙酸等低级脂肪酸易被聚磷菌吸收转化为PHB,因而在厌氧区加入消化池上清液可提高放磷速率。
硝酸盐对厌氧放磷不利,它有助于反硝化菌的增长,从而和聚磷菌争夺碳源,抑制其生长和放磷。
温度对放磷也有重要的影响。
当温度从10℃上升到30℃时,放磷速率可提高5倍。
第三,重金属的去除1,生物吸附:生物基表面微生物经过络合、鳖合、离子交换、吸附等生化作用,使重金属离子被微生物细胞吸附。
2,生物絮凝:生物膜产生大量的生物絮凝剂,将重金属充分絮集。
第四,对悬浮物的去除一方面,生物基的外形设计能营造平缓的水力环境,加速悬浮物的沉降。
另一方面,生物基的表面电荷使其能吸附污水中的悬浮物,而生物基表面生物膜有具有生物絮凝作用,使部分悬浮固体被吸附并最终随生物膜降落至水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