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年级12月月考语文试题
2019-2020学年武汉南湖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及答案

2019-2020学年武汉南湖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语言产业是指以生产和提供语言产品为主的行业,可分为语言教育、语言出版、语言翻译、语言文字、信息处理、语言艺术、语言康复、语言会展、语言创意、语文能力测评等。
上述行业都是将语言作为加工对象,以提高消费者语言文字能力为最终目的。
语言产业是典型的知识经济、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具有低耗能、无污染、科技附加值高等优点。
语言产业不但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经济效益,而且具有服务语言生活的社会效益,是世界各国争相发展的新兴科技产业。
我国语言产业虽起步较晚,但得益于人口红利和国家扶持,正迎头赶上,发展迅速。
不过,总体上看,我国语言产业尚处于起步、探索和培育阶段,整体实力和竞争力较弱。
虽然我国已经出现了如科大讯飞等领头语言企业,但发展不均衡,缺乏核心技术,存在经营规模小、盈利程度低、产业化落后等弊端。
(摘编自《语言产业,你了解多少》,《光明日报)2019 年12 月21 日第12 版)材料二:随着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语言的基础性地位、社会文化地位以及市场地位日益突显,各方面的语言需求被激发出来,中国规模化的语言产业才得以呈现。
社会的开放与流动激发语言需求。
随着社会开放程度和活跃程度的加强,语言在社会交往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显,开放、流动的社会对个人和团体的语言交往不断提出新的要求。
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促使汉语的国际化需求迅速增长。
汉语的文化地位和经济地位得到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外国企业的重视。
上面的因素聚合起来,加上国内的人口规模和市场规模,中国语言产业的兴起和持续增长就成了必然。
其中,全球化(多语需求)和信息化(语言技术进步)是两个最重要的引擎。
值得注意的是,从全球视野看,并非先有一个全球的语言产业,然后中国的语言产业才在它的刺激和影响下兴起。
当然,我们并不否认国外语言产业和语言服务业对中国语言产业的积极影响。
上海市七宝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2019届七宝中学高三年级12月月考•语文试卷一积累应用(10分)1.按要求填空。
(1)携来百侣曾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毛泽东《______•长沙》)(2)望西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张养浩《中吕山坡羊•潼关怀古》)(3)《夜雨寄北》中超越时空,设想未来相逢情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2). 沁园春 (3). 意踟躇 (4). 何当共剪西窗烛 (5). 却话巴山夜雨时【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名句的默写能力。
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
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峥嵘”“踟躇”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
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按要求选择。
(5分)2.下列选项中,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是的,北平也有热闹的地方,但是它和太极拳相似,动中有静....。
B. 各个词调都是“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并且各不相同....。
C. 蔡先生一句话也没有说就使我受到了一次春风化雨之教,这就是言传身教....。
D. 其实,他越矫揉造作....,人们就越看出他在弄虚作假。
【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此类试题答题时要熟记所有成语的含义,然后结合语境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暗示信息。
言传身教:是用言语讲解、传授;身教:以行动示范。
既用言语来教导,又用行动来示范。
指用言行影响、教导别人。
而C项中说“一句话也没有说”,与“言传身教”意思不符,可改为“不言之教”。
A项,动中有静指动为重点,中心也会含有静。
用来形容北平也有热闹的地方,使人快乐安适。
使用正确。
B项“各不相同”用来形容各个词调的不同,使用正确。
重庆市2019-2020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由监考老师统一将答题卡收回(试题卷由学生保存,以备评讲)。
一、现代文阅读(共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近代中国从天圆地方“天下”进入地球“天下”以来,传入了西方“人性恶”的人类哲学思想,以及与之相匹配的遏制“性恶”的国家行政观念:因为人性本源是恶的,因此必须配之以“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国家制度。
这种关于“人性恶”的人类哲学观点,中国其实在春秋战国时代早已有之,代表人物便是诸子百家之一的荀子。
荀子持“人性恶”观点,而同时代的孟子则持“人性善”的观点。
中国古代历史的各种哲学流派,有一个非常奇特的现象。
按故往历史中国十分惯常的思维中的“大是大非”的原则来看,人性的善与恶,是两个绝然相反的人类社会哲学元素,荀子与孟子应被归为两个不同的学说流派。
但中国流传至今的传统学术却把两位持泾渭分明哲学观点的人,同称为“儒家”。
不知两位已作古二千多年的大学者会不会在黄土之下跃骨而起?仔细想来,把不同哲学流派的学者们归于“一家”的文化现象,也在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情理之中。
中国数千年实行的是皇权行政一统论,而与行政一统论相匹配的学术一元论,也就不得不把为华夏人类思想作出过杰出贡献的各流派人物都归入相同的彀中。
在归入“一家”之后,再予以分门别类,作内部清算,谓之“一家”之内的不同“路线斗争”,再或逐“师门”,斥之学术叛徒、学术内奸。
那个时代的这种学术的历史发展逻辑,同样与封建社会一统皇权独裁之下的“羁縻”臣僚、清算各派臣僚的行政制度,完全匹配。
但显然,两者本来就不在一个学术流派中,而这正是符合近代以来人们认同的人类历史“学术多元论”观点的。
历史地看,皇朝社会恶劣的一元论阻碍了古代中国社会分科学说的产生,从而使古旧读书做官的儒学成为通向文化一元论的单行线和独木桥,但人类思想(包括经济形态)本质的多样性决定了学术的“多元”,何必纳入一家?它实质是泯灭了自古以来中华文化哲学思想的丰富多彩性。
江西省吉安市三中2022-2023学年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

江西省吉安市三中2022-2023学年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华民族素来为礼仪之邦、重情族群,华夏儿女自古便有寻根认祖、念旧怀乡的深厚情结。
“怀乡”作为中国传统文学的一个母题,可谓渊源有自、由来已久。
从先秦时代《诗经》里征人思妇的反复歌咏,到现代诗人余光中“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的轻吟,乡愁一直是古今游子吟唱不尽的主题。
绵延两千多年的中国文学史上产生了难以计数的怀乡思归的优秀诗篇。
翻阅《诗经》,那些被迫远行的游子征夫们在旅途中因思乡念亲而发出的吟唱,千载之后读来仍具感发人心的艺术魅力,这既说明当时的诗歌创作在艺术上所达到的高度,同时也体现出怀乡主题本身所具备的强大的情感力量与崇高的文学价值。
说到古代怀乡诗词,便无法绕开唐代。
众所周知,唐朝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大唐文士于盛世下所蓄积的丰沛才情如火山般喷涌,而“怀乡”无疑是涌动情感的源头之一。
唐朝又是漫游之风盛行的时代,大量文人墨客怀揣“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理想游走四方,他们往往自幼便读书山林寺院之间,成年后有些怀着报国立功的满腔热血从军边塞,有些因公务在身而宦游异乡,抑或是历经宦海沉浮后退隐而浪迹四方,笑傲烟霞……总之,唐人的游历经验相比历史上任何时代都格外丰富。
充满“少年精神”的大唐文士们拥有敏感的心灵、细腻的感受力以及超凡的想象力。
这一切促成了唐代诗坛成为古典怀乡诗的巨大宝库,荟萃了怀乡诗的精华。
随着大唐王朝的覆亡,进入五代十国之后,时局愈加板荡,连年战乱,不少文士离家逃亡,流离失所,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以词的文体形式,来抒发心头挥之不去的亡国恨与思乡愁,其中五代与南唐词人的成就最为突出。
特别是南唐后主李煜,身为亡国之君,却在词的创作上展露出卓越才情,留下了诸如《虞美人》、《望江南》、《浪淘沙》等大批抒写亡国之殇与故国之思的词作,用情深挚且手法高妙,成为词学史上不得不提的一位大家。
2024届贵州省遵义市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高三年级考试语文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20》显示,2018年我国约有194万人死于脑卒中。
脑卒中的发病人群正趋于年轻化,青年已成为脑卒中发病的罹患人群。
数据显示,发生脑卒中的人群中,35岁以下人群人数占总数的9.77%,45岁以下人群已超过10%,也就是说每10个脑卒中患者中就有1个年轻人。
而这群人正是家里的顶梁柱,是社会和国家发展的重要力量,一旦发病,可能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和不可估量的损失。
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受到脑卒中的“青睐”,青年人常见的脑卒中危险因素有哪些?我们如何预防?一旦发现,如何才能将危害尽可能降到最低?我们先看看青年人受到脑卒中“青睐”的因素。
这要从青年人自我认知的现状,包括身体、生理、社会及生活方式等方面综合分析。
青年人总以为自己很年轻,身体倍儿棒,吃嘛嘛香,自觉身体没有任何不适,不注重定期体检。
在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当下,青年人无疑担负着重大的家庭和社会责任,于是他们大多数像陀螺一样在职场不停地旋转。
在烟雾缭绕中,手端着奶茶,嚼着高热量、高盐的快餐,一动不动地端坐在工位上,手指快速敲击着键盘,点灯熬油到深夜是常态。
好不容易有点时间,得赶紧躺平刷“某音”“某手”,体能活动时间被挤占,在忙忙碌碌中,殊不知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正在悄然走近……上述不良生活习惯,让青年人体重逐年攀升,随之而来的是夜里呼噜声越来越响,打呼噜间断还会被憋醒,而到了白天总感觉昏昏欲睡,周身疲惫。
久而久之,身体内的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神经、体液信号传导悄无声息地发生了变化,但在外表没有任何表现;加之青年人对自己身体状况过分自信,不会常规去医院检查身体,因此,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脂血症、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血糖异常、代谢综合征,就悄悄地隐匿在我们的身体里,伺机而动。
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三总复习

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人教版高三总复习铁人中学2019级高三上学期阶段考试语文试题试题说明:1、本试题满分150分,答题时间150分钟。
2、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个民族经过长期历史发展所沉淀形成的精神观念、审美情趣与思维方式,彰显了其独特的民族性追求,因而其作为文化的深层结构是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根本性标志,是维系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不同民族文化间的理解沟通是最难达成的,因此需要通过“求”而达到“同”的目标。
这里的“求”,即通过坦诚的交流与对话来充分理解对方的价值关切,进而求同存异,寻找文明视阈的融汇。
首先,在文化心态上,必须摒弃文化偏见与文化歧视。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人类开启了同步时空的发展节奏,文化交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正在加快推进。
在此背景下,我们首先需要调整好文化心态,尤其是要消除文化自大或文化自卑的两极对立思维,克服文化偏见,消除文化傲慢,倡导文化会通。
如果持有盲目的自我文化优越情结,对其他民族所创造的时代文明视而不见,则势必会导致文化的误读与误判。
事实表明,文化偏见如果不予以坚决纠正,就会导致文化歧视,导致民族间文化交往中的不对等。
平等对待其他文化既是文化自觉的内在要求,也是文化自信心的价值呈现。
开放的中国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追求“美美与共”的文化发展,向世界展示的是平等与包容的胸怀。
其次,在文化实践层面,文明交融的世界需要自觉坚守文化多样性,反对文化霸权主义。
在一定意义上,正是经济全球化催生了文化的多样性。
面对新的世界发展格局,每个国家和民族都要把自己的特点和个性展示出来。
但同时我们看到,全球化进程中的扩张与掠夺又是资本主义成长与发展的生命线,这就会滋生出文化霸权主义,即以强势心态向世界传播西方价值观,迫使后发展国家放弃自身的文化传统,被动接受其价值观念乃至意识形态。
河南省三门峡市外国语高级中学2024_202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2月考月考试题

河南省三门峡市外国语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2月考月考试题一、单选题(共10题;共20分)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连接最恰当的一组是()“社会心情实力”是继“情商”之后,目前国际上脑探讨的前沿课题和热点。
人对客观世界的认知和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认知是不一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过去我们认为,这些问题说教就可以解决,但其实不然,这些都与脑的发展基础相关。
①人的智商始终是可以完善、可以发展的②而智商的凹凸,至多影响你的生活质量,而不至于毁灭你的生活③只要你不断学习,学问就会进步,智商就会提高④你过得快不欢乐,都取决于这五个方面⑤但社会心情实力是确定人一生华蜜的关键⑥社会心情实力包括正确地评价自己、能了解别人的情感、擅长处理人际关系等五个方面A. ①②③⑤④⑥B. ①③②⑤⑥④C. ⑥②③⑤④①D. ⑥④⑤①③②2.下面四句话都表达同一个意思,其中表达不规范的一句是()A. 在今日的会议上,将要探讨这个安排。
B. 在今日的会议上,将要把这个安排探讨。
C. 这个安排,将要在今日的会议上探讨。
D. 这个安排,在今日的会议上将要探讨。
3.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 服侍/伺机而动处理/处方药蛮横/飞来横祸绯闻/斐然B. 脉搏/含情脉脉露骨/露马脚参差/差强人意供应/供应C. 熨帖/熨斗熟稔/谂知靡费/望风披靡抖动/颤栗D. 薄酒/日薄西山桂冠/冠名权薄荷/荷枪实弹应届/应接无暇4.依次填入下面空格处,最恰当的一项是()有地上之山水,有画上之山水,有梦中之山水,有胸中之山水。
地上者妙在,画上者妙在,梦中者妙在,胸中者妙在。
①位置自如②笔墨淋漓③景象变化④丘壑深邃A. ④③②①B. ①②④③ C. ②③①④D. ④②③①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物理学家张首晟等人发觉了“天使粒子”,将主要运用于计算机领域,从理论上证明量子计算的可行性,推动人类进入更高层次的信息文明社会。
河南省濮阳市建业国际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2-2023学年上学期高三年级12月月考卷语文第Ⅰ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古代小说因地位卑下,作者常攀附经史等强势文体以自高,并在小说中谈文论艺,以示博学,提高小说的品位,因此,小说中蕴藏着丰沛的文论资源,值得挖掘和利用。
钱钟书先生早就注意到这一现象,他在《读拉奥孔》一文中说:“把它们演绎出来,对文艺理论很有贡献。
”可惜一直未受到学界重视。
谈文论艺所涉及的内容很广泛,诗文曲赋、小说戏曲、书画篆刻等无不应有尽有,或由作者直接介入发表,或借小说中的人物代言,其中不乏精辟之见,其价值主要体现在文艺理论和艺术两个方面。
文艺理论价值可从三个方面去认识:其一,发表文学艺术创作观点,如小说的虚实问题,冯梦龙在《警世通言叙》中有过精彩论述,指出小说中的“事”真假不重要,关键在于“理”是否“真”。
其二,品评作家、作品。
如《孽海花》第三十五回对李慈铭、黄遵宪、袁昶等近代诗人进行简评,如认为黄公度(黄遵宪)的《人境庐》“纵然气象万千,然辞语太没范围,不免鱼龙曼衍”。
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盛行,但千人一腔,千篇一律,《红楼梦》第一回借石头和空空道人的对话,斥责“历来野史”和才子佳人小说内容“屠毒笔墨,坏人子弟”,“千部共出一套”;又指出“市井俗人喜看理治之书者甚少,爱追趣闲文者特多”;宣称《石头记》乃“实录其事”。
这段对话涉及小说创作、小说批评和小说接受等诸多问题。
作者还借贾母之口,剖析才子佳人小说的创作心态:“有一等妒人家富贵,或有求不遂心,所以编出来污秽人家;再一等,他自己看了这些书看魔了,他也想一个佳人,所以编了出来取乐。
何尝他知道那世宦读书家的道理。
”斥责作者缺乏生活体验,胡编乱造,其实是为了获得某种心理补偿。
其三,传述创作技巧。
如《儒林外史》中多次论及八股技法,马二先生称“(八股)文章既不可带注疏气,尤不可带词赋气”。
从时代背景而言,八股是士子进入仕途的敲门砖,必须全力以赴,无暇顾及其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高三年级12月月考语文试题语文试题卷共8页,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1至10题为选择题,30分;第11至22题非选择题,120分,满分150分。
第Ⅰ卷(选择题 30分)一、(本大题共4小题,共12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注音全对的一项是()A.许多时没有动静,把总焦急起来了,悬了二十千的赏,才有两个团丁冒了险,逾垣(hu án)进去,里应(yìnɡ)外合,一涌而入,将阿Q抓出来。
B.偌(ruò)大的中国,竟存不下几卷经文!比之于被官员大量糟践的情景,我有时甚至狠狠心说一句:宁(nìnɡ)肯存放在伦敦博物馆里!C.孟子开始游说(shuì)的时候,也正是商鞅受刑,苏秦、张仪提倡和纵连横之际。
战国七雄,已经准备长期的大厮(sī)杀。
D.那时欧也妮正捧了那口精美的梳装匣放到母亲床上,趁葛朗台不在家,母女俩很高兴地在查理母亲的肖(xiāo)像上咂(zā)摸一下查理的面貌。
2.依次填入下列括号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上次赛场上队员赛场上各自为阵的教训,我们在下次比赛中一定要形成合力,克服风头主义。
②云南有着美丽的风景,山清水秀,月色朦胧;风摇叶展,山路();九转十八盘,山雨雾中行。
③太阳黑子又进入集中爆发期,我国天文学家从去年8月就开始密切()太阳的活动。
④如果生命中只有鲜花和奖杯而没有挫折和痛苦,那么,这种人生()显得太单薄了。
A.鉴于曼延监测未免B.基于蔓延观测不免C.鉴于曼延观测不免D.基于蔓延监测未免3.下列各选项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有的父母教育小孩子不要随意拣别人丢弃的东西,防止被人敲诈。
让孩子路不拾遗的做法我不敢苟同,因为这会让孩子从小就心灵冷漠。
B.随着瓦釜雷鸣般的震天巨响,装载“神七”载人航天飞船的火箭腾空而起,向太空飞去。
C.只见演员手中的折扇飞快闪动,一张张生动传神的戏剧脸谱稍纵即逝,川剧的变脸绝技赢得了观众的一片喝彩。
D.王勃《滕王阁序》中究竟是“飞阁流丹”还是“飞阁翔丹”,自唐以来,因版本记录不同,评论家莫衷一是。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为充分发挥劳动力市场工资价位对企业工资水平的引导,为企业内部薪酬分配和调整分配关系搭建信息平台,国资委决定自2008年开始在中央企业开展职位薪酬调查工作。
B.商务部近日颁布了《酒类流通管理办法》,该办法要求酒类经营者不得向未成年人和在校中小学生出售酒类商品。
C.澳大利亚人麦士数十年来在许多厕所的门上画了彩画,给人们增添了生活情趣。
他去世后,虽然群众很怀念他,但艺术界却不把他列为艺术家。
D.从瘦肉精、苏丹红到孔雀石绿,各种危害人体健康的食品添加剂令人防不胜防,而防止食品安全事件的频发态势,已是当务之急。
二、(本大题共3小题,共9分)阅读下文,完成第5—7题。
为什么我们容易区分上下,但却不容易分辨左右?一位哲人说过,“人,诗意地栖居于大地”,我们头顶蓝天,脚踩大地,这是区分上下的最为直观方便的参照系。
但左右就不同了,左和右并无明显的参照系。
小时候,大人教我们:拿筷子的是右手,端碗的是左手。
两只手的功能的不对称,帮我们分辨了左右。
可见,要区分左右之不同,首先得有赖于某种不对称的基准.人类能够区别左右,奥秘就在于人类的左右大脑是不对称的!动物的大脑是对称的,因而动物不能区分左右。
这一设想最初由奥地利物理学家马赫提出,如今已有实验证明,马赫的洞见是正确的。
我们的右脑与直觉、情感有关,左脑与逻辑、语言有关。
一个简单的测试就可以证明这一点。
给出这样的问题:所有的猴子都会爬树,豪猪是一种猴子,豪猪会爬树吗?这是一个三段论,大前提正确,但小前提却是错的。
对于左侧休克的病人来说,他的右脑仍然起作用,于是他回答:豪猪怎么能爬树呢?它不是猴子,它的剌多得像一只刺猬。
但对于右侧休克的病人来说,他的左脑依然起作用,他的回答则全然不同:豪猪是一种猴子,它当然会爬树。
这个测试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右脑与具体情景有关,因而右脑正常的病人能够记得豪猪的模样,它当然不是猴子;而左脑则与逻辑有关,因而左脑正常的病人能够运用演绎逻辑来推理,但他却不知道豪猪长什么样。
日常生活中的我们,偶尔也会有这样的体验,一时想不起某物或某景的抽象名词,但却能在大脑中生动地再现其具体模样。
这就是左右大脑分工的不同。
人类正常的思维活动有赖于左右脑的合作,否则这个世界在我们眼中就会变得荒唐不堪。
人类生活在一个近似对称的世界之中,人体就呈明显的两侧对称。
但这种对称又不时会被打破,众所周知,体内的器官分布就呈现某种不对称,如心脏偏于左侧。
或许因为我们处处遭遇对称,因而科学家对于自然规律的对称性有一种痴迷。
然而,更加重要的却是,在所有创造性的活动中,首先必须打破的恰恰是这种原始的对称性。
以哲学史上有名的“布里丹的驴子”为例,当它置身于两堆同等距离的干草之间时,将难以在向左走与向右走之间做出抉择。
它置身于对称性之中,若不打破这种对称性,它就会被活活饿死。
当然,现实中的驴子决不会饿死,由于某种细微差别的影响,它会以不可预测的行动去打破这种逻辑上的对称。
就此而言,随着不对称性而来的,就是创造和活力。
以性别为例,基于雌雄相异的两性生殖,为生命界带来无穷的变异或活力。
而人类的两情相悦,更是生活而不是活着的见证。
以时间为例,未来和过去的不对称,才让我们的生活始终都充满希望。
(选自《科技导报》2008年第2期,有删改)5.下列各项中,“豪猪爬树”测试所直接证明的一项是()A.人类能够区别左右,奥秘就在于人类的左右大脑是不对称的。
B.我们人类的右脑与直觉、情感有关,左脑与逻辑、语言有关。
C.左侧休克的病人和右侧休克的病人的左右大脑分工是不同的。
D.人类正常的思维活动有赖于左右脑的合作,否则就荒唐不堪。
6.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文章第一段明确指出:无论是区分上下还是区分左右,都依赖于打破对称性,找到在功能上更直观方便并且不对称的参照系。
B.动物不能区分左右,因为动物的大脑是对称的。
奥地利物理学家马赫提出并通过实验证明了这个结论,马赫的洞见是正确的。
C.科学家对于自然规律的对称性有一种痴迷,原因或许就在于人类生活在一个近似对称的世界之中,我们处处遭遇对称。
D.现实中的驴子即使身处两堆同等距离的干草之间也决不会饿死,因为它会凭借其大脑的不对称性,打破逻辑上的对称。
7.根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左右大脑的不对称是我们人类区别于动物的特征之一。
B.人类区别左右的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教育的结果。
C.人类所有的创造和活力,都来源于所处世界的对称性。
D.我们之所以充满希望,就是因为未来必定比过去美好。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9分)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
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
伯夷曰:“父命也。
”遂逃去。
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
国人立其中子。
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①,号为文王,东伐纣。
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②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
太公曰:“此义人也。
”扶而去之。
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及饿且死,作歌。
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
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③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
由此观之,怨耶非耶?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耶?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
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
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蚤夭。
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盗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
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
若至近世,操行不轨,专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
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
余甚惑焉,傥所谓天道,是耶非耶?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亦各从其志也。
故曰:“富贵如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举世混浊,清士乃见。
岂以其重若彼,其轻若此哉?(节选自《史记•伯夷列传》,有改动。
)[注]①木主:死人的牌位。
②爰:于是;就。
③徂:通“殂”,死亡。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盍往归焉盍:何不B.伯夷、叔齐叩马而谏叩:通“扣”,拉住C.左右欲兵之兵:施刑,杀害D.我安适归矣适:刚才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若至近世,操行不轨覆之以掌,虚若无物。
B.遂饿死于首阳山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C.操行不轨,专犯忌讳,而终身逸乐自其不变者而观之D.及饿且死,作歌彼且奚适也?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伯夷、叔齐是孤竹君的两个儿子。
孤竹君死后,二人因不肯继承君位而相继逃走,国人只好另立他人。
B.周武王在文王尸骨未寒就征讨纣王,伯夷、叔齐认为武王不“孝”不“仁”,因此不吃周粮而饿死。
C.颜渊敏而好学,他立志学习伯夷兄弟坚守节操,以致终身贫困。
这些善人的命运与残暴横行、滥杀无辜的盗跖这类人正好相反,这使作者颇感困惑,因而质疑天道的公正性。
D.作者认为世俗混浊不堪,清高的人才会显现出来,并不是因为重视富贵就成为世俗之人,轻视富贵就成为清高之人。
第Ⅱ卷(非选择题 120分)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22分)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
(4分)(2)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耶?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
(3分)(3)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蚤夭。
(3分)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江乡故人偶集客舍戴叔伦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
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1)清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请体会并说出“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一句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4分)(2)古人写诗讲究“炼字”,“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一联中哪一个字用得最好?有怎样的表达效果?(2分)13.补写下列名句名篇和文学常识的空缺部分。
(6分)(1)古代诗文有许多描写水天景象意境生动的名句,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云青青兮欲雨,”;杜甫《登岳阳楼》“吴楚东南坼,”;柳永《雨霖铃》“念去去,千里烟波,”;苏轼《赤壁赋》:“,水光接天”。
(2)山原旷其盈视,。
(王勃《滕王阁序》)(3)既无伯叔,终鲜兄弟,,晚有儿息。
(李密《陈情表》)(4)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