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个体行为规律2h(二)
个体行为 PPT课件
第三节 人类行为的八大规律
1、目标律:人的任何行为都指向一定的目标。 2、动机律:人的任何行为都有动机的“驱
动”。 3、强化律:如果某一行为达到了预期目标,
或者获得了预想不到的有利结果,则说明 行为重复发生的可能性增大。 4、遗传律:一个人的行为特征部分决定于其 从父母那里获得的基因的状况。
的创始人华生。 • 行为主义者看来,心理学规律是自然科学
的一个客观实验分支。它的理论目标就是 对行为的预测和控制。华生主张的“刺激 一反应”公式作为行为的解释原则。
• 行为受客观刺激的影响,一定的刺激必然 引起一定的反应。
• 公式:S一R(刺激一反应)
• 华生的这些观点对于研究行为产生的原因, 研究如何改变和调节人的行为,提高其工 作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但因为这个理论没 有全面地说明人的行为的全过程,把人看 做是对外界刺激起反应的机械人,因而招 致了后来的新行为主义者的批评。
响,而且受客观环境的影响。 • 刺激反映机理:
刺激 个体心理特征 对刺激的个人解释 行为反应
2、个体行为特征
•目的性 •社会性 •自主性 •连续性 •持久性 •可塑性
二、个体心理与行为制约
• 个体心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思维和作出 反应几个阶段。
• 个体行为过程是需求—动机—行为的过程。
• 个体心理包括知觉、动机、态度、价值观、 个性、气质、情绪等等,这些心理因素都直 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的行为。
–超我:是受父母教化和道德准则影响所形成的 良心和理想自我,对自我进行监视和统制。
本章结束了!
• 这些变量是任何行为所固有的,客观的,起 着决定行为的作用,是行为的最后的最直接 原因,托尔曼称它们为“固有的决定因素”, 它们起着中介作用。
组织行为学第3章 个体行为的基础
一、知觉
2.社会知觉及知觉偏差
社会知觉:就是个体在社会环境中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 向(社会特征和社会现象)的知觉。
选择性知觉 A
B 首因效应
期望效应 H 晕轮效应 G
知觉偏差效应
C 近因效应 D 刻板印象
虚假同感效应 F
E 参照框架
兴趣和爱好 需要和动机 知识和经验
自我概念 认知结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个体具有的知识、经验 对于知觉的选择性影响也很 大。
【举例】观赏同一台戏曲节目,外 行人和内行人的知觉差异往往很大, 正所谓“外行看热闹(故事情节), 内行看门道(唱腔、动作)”
一、知觉
知觉者自身
知觉对象特征 知觉发生的情境
兴趣和爱好 需要和动机 知识和经验
一、知觉
知觉者自身
知觉对象特征
知觉发生的情境
对象的某些特征与知觉组织
知觉对象的外表特征
a.封闭律 人有时会知觉到一个个完全不存在的整体,
人们的知觉加工将会使感觉输入没有填满的裂 缝封闭起来。
【举例】火车车厢里面对面坐着的乘客,比背靠背坐着 的乘客,更容易被知觉为一个单元。
一、知觉
知觉者自身
知觉对象特征
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分为两种:实 际的自我,指个体如何看待 和评价自己;理想的自我, 指个体期望他自己成为什么 样的人的知觉。
认知结构
一、知觉
知觉者自身
知觉对象特征 知觉发生的情境
兴趣和爱好 需要和动机 知识和经验
自我概念 认知结构
认知结构越全面、越复 杂,我们对于他人的知觉就 越趋于实际。
【举例】有人以身体特征去评价, 如高或矮、胖或瘦;有人从性格去 评价,如活泼或稳重……
第三章 个体行为规律(《组织行为学》PPT课件)
案例阅读:“她为什么下班总是最后走?”资料来源:《检 查日报》 05.5.18
重庆市某县国税局原干部左某,近日被法院以贪污罪判处有期徒刑5年零6个月。 1995年,重庆市税务机关实行“金税工程”,以计算机联网的方法征收税款。当时左
某任某县国税局下属的一个征收所的征收员,承担用电脑对税款解缴汇总入库的职责。 做某给人的印象是:为人谦和,工作认真负责、积极主动,上班最先到办公室打扫卫生, 下班总是最后一个离开办公室,并经常帮助同事收缴税款,因“表现出色”,左某连续 几年被该局评为先进工作者。
二、新华生主义
主流内容:人的行为因时、因地以及环境与个体的身心 情况不同,表现出不同的反应。
代表人物:托尔曼、赫尔、斯金纳 公式:S—O—R 中间增加思维加工系统 意即:输入刺激,在人脑中进行思维加工系统处理,输出
的是行为。
三、勒温的观点
借用物理学“磁场”概念,把人的过去、现在形成的内在需求 看成是内在的心理力场,把外界环境因素看成是外在的心理力 场。人的心理活动是现实生活空间内在的心理力场和外在的心 理力场相互作用影响的结果。要测定人的心理和行为,就必须 了解完成这一行为的内在心理力场和外在心理力场的情境因素。
第三章 个体行为规律
第一节 关于个体行为的几种解释(影响个体行为的因素) 一、华生的行为主义理论(抛弃了心理学中认知、情感、意志对
人行为的影响) 1.观点认为:人的行为受客观刺激的影响,一定的刺激必然引起
一定的反应。 公式:S_R(刺激—反应) 简单刺激带来简单反应,复杂刺激带来复杂反应
2.说明的问题 解释行为产生的原因(刺激) 研究如何改变和调节人的行为,提高其工作效率。 缺陷:把人看成是对外界刺激起反应的机械人。
目标导向行为:为谋求实现某种目标而做准备的行为,即寻求目标的过程。 通俗讲是为干某种事事前所做的准备工作。目标行为是直接满足目标实现 需要的行动,或者叫从事目标本身的行为。
《个体行为规律》课件
未来研究的方向
进一步研究个体行为规律的动态变化、遗传基础和进化 机制,探索更多生物多样性的奥秘。
生态工程
2要参考,深入了解物种间的 Nhomakorabea互作用和生态 系统的稳定性。
根据个体行为规律,可以制定合理的生态工
程措施,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
3
自然灾害防控
个体行为规律的研究有助于预测和干预自然 灾害,减少灾害对人类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结论
个体行为规律的重要性
个体行为规律的研究对于我们深入了解物种生存、适应 和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个体行为规律的形成原因
个体行为规律是生物在适应环境、获取资源和避免危险的基础上形成的。
个体行为规律的种类
1 空间分布规律
研究个体在空间上的分布模式,如聚集分布、均匀分布和随机分布。
2 时间分布规律
研究个体在时间上的活动规律,如日活动节律、季节性活动和年度迁徙。
3 行为组织规律
研究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合作行为,如社会结构、合作繁育和捕食行为。
《个体行为规律》PPT课 件
欢迎来到《个体行为规律》PPT课件!本课件将介绍个体行为规律的定义、种 类、研究方法、应用领域以及未来研究方向。让我们一起探索个体行为的奥 秘吧!
什么是个体行为规律
个体行为规律的定义
个体行为规律是指在特定环境下,个体(物种)在时间和空间上表现出的一系列重复性和可 预测性的行为模式。
个体行为规律的研究方法
观察方法
通过观察个体的行为表现和环境 条件来推断规律,并进行统计分 析。
实验方法
通过设计实验和控制变量,研究 个体行为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和 响应。
数学模型方法
使用数学模型来描述个体行为规 律,并进行模拟和预测。
第三章 个体行为规律1
天津农学院
三 行为的分类
个人行为
2.不同行为 2.不同行为 主体
个人的生长发育、 个人的生长发育、 学习、 学习、意见
团体行为
团结、互助、合作、友好谅解、 团结、互助、合作、友好谅解、 默契、暗约、分歧、对抗、 默契、暗约、分歧、对抗、破 坏
天津农学院
四 影响行为的因素
1.内在因素 2.外在因素
天津农学院
第三节 个体行为规律
一 个体行为模式
不同个体由于心理特征不同, 不同个体由于心理特征不同,对同一刺激产生不同反应 同一个体由于环境不同也可能采取不同的行为。 同一个体由于环境不同也可能采取不同的行为。
刺
激
个体心理特征
对刺激的个人 解释
行为反应
图2-5 刺激反应机理
天津农学院 美国肯塔基大学教授华莱士提出个体行为与绩效模式。 美国肯塔基大学教授华莱士提出个体行为与绩效模式。
天津农学院
• 华生的环境决定论
•
如果给我一打健全的婴儿和我可用以培 育他们的特殊世界, 育他们的特殊世界,我就可以保证随机选出 任何一个,不问他们的潜能、倾向、 任何一个,不问他们的潜能、倾向、本领和 他的父母的职业以及种族如何, 他的父母的职业以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把 它训练成为我所选定的任何类型的特殊人物 如医生、律师、艺术家、 如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或甚至于乞 小偷。 丐、小偷。 ——约翰.华生 约翰. 约翰
天津农学院
第三章
个体行为的规律
天津农学院
主要内容
一
第一节 行为概述
二
第二节 关于行为的几种解释
三
第三节 个体行为规律
天津农学院
学习要求
了解行为的含义、类型和特点; 了解行为的含义、类型和特点; 理解行为主义、 理解行为主义、新行为主义等关于 行为的理论解释; 行为的理论解释; 掌握如何利用行为主义理论矫正个 体行为; 体行为; 了解个体行为的模式; 了解个体行为的模式;
《教育学》第三章知识点
第三章教育与个人的发展1、所谓关键发展期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形成和发展的时期。
2、美国生理和心理学家格塞尔认为,胎儿的发育大部分是受基因制约的,这种由基因制约的发展过程的机制就是成熟。
3、格塞尔的“同卵双生子爬楼梯实验”充分说明了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是教育的重要条件。
4、个体在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来的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5、个体主观能动性的第一层次的活动是人作为生命体进行的生理活动,第二层次是个体的心理活动,最高层次是社会实践活动。
6、潜能是人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是能够把未成熟的人培养成成熟的人,把平凡的人培养成出色的人可能性或前提条件。
充分认识学生的潜能存在的事实及价值,尽可能地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发挥,是教育工作者应该努力追求的目标。
7、个性又称人格,指个体稳定的心理特征,具有整体性与独特性。
8、发展个性是教育的理想,进行个性教育是教育的本质和真谛。
9、被有些专家称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的是少年期。
10、身体状态的剧变、内心世界的发现、自我意识的觉醒、独立精神的加强是少年期表现出的总体性的阶段特征。
11、青年期是个体身心两方面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人的社会化在青年期也基本完成,“理想和未来”是青年期最重要的概念。
1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如先天遗传的素质、机体成熟的机制)与外部环境(外在刺激的强度、社会发展的水平、个体的文化背景等)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13、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研究证明,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在个体的道德认知过程中,也具有普遍的推广意义,人的道德认知遵循着从前习俗水平到习俗水平,再到后习俗水平的发展过程。
个体身心发展的概念: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
这是人的各方面潜在力量不断转化为现实个性的过程。
个体行为规律
如果每一阶段的危机得到积极解决,则会产
生良好的人格特质,否则相反。
二、个体心理对行为的影响
感觉
知觉
看家护 院 食 物
导盲 犬
忠 诚 狂犬 病
电影形 象
动 物
人类 的 朋友
知觉 是个体为自己所
在的环境赋予意义并解释感 觉印象的过程。
引起知觉差异的客观因素
它们两个, 谁更可怕?
1.知觉对象本身的特征
第三章 个体行为规律
主要内容
一
第一节 关于个体行为的几种解释
二
第二节 个体行为规律
三
第三节 个体行为规律举例
学习要求
了解行为主义、新行为主义等关 于个体行为的理论解释; 掌握个体心理对行为的影响; 了解个体行为的模式; 理解个体行为疏导
学习
工作
交流
运动
行走
休息
简言之,行为是人类日 常生活所表现的一切动作。
晕轮效应
优先效应和近因效应
近因效应是 指交往中最后一
次见面给人留下
的 印 象, 这个印
象在对方的脑海
中也会保留很长
时间。
定型的作用
三、个体行为疏导
需要
人生活愉悦的需要
动机
行为
旅游动机
选景点、查路线、定计划
目标行为(P58)
目标导向行为(P58)
引导个体行为 协调个体行为
复习题
我们学习过的关于个体行为的几种解释 有:_、_、_。 新华生主义的代表人物主要有:_、_、 _。 引起知觉差异的客观因素主要有__; 主观因素主要有__。 目标导向行为是______。
3.赫尔——逻辑行为主义
研究方法:演绎——假设
《个体行为规律》课件
刺激反应行为
总结词
个体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行为
详细描述
刺激反应行为是指个体在接收到外界刺激后所做出的反应行为。这种行为规律是由心理 学家华生提出的,他认为个体的行为是由外界刺激所引发的,通过刺激反应行为的研究 可以了解个体的心理机制和行为特点。刺激反应行为在教育、广告和营销等领域有广泛
的应用。
03
个体行为的影响因素
总结词
个体行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文化因素等。
详细描述
遗传因素是指个体的基因组成对行为的影响,某些基因可能增加个体对某些行为的倾向性。环境因素包括家庭、 学校、社会等环境对个体行为的影响,如家庭氛围、教育背景、社交网络等。文化因素是指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个 体行为差异,如不同文化对个体价值观、行为规范的影响。
02
03
教育教学
了解学生的个体行为规律 ,有助于教师更好地设计 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
心理辅导
掌握个体行为规律,有助 于心理辅导师更好地与学 生沟通,提供有效的心理 辅导。
教育评价
通过观察和分析个体行为 规律,可以对教育评价提 供更加客观和准确的依据 。
市场营销领域
市场调研
了解消费者的个体行为规 律,有助于企业更好地把 握市场需求,制定有效的 营销策略。
决策支持
通过分析个体行为规律,可以为企 业管理者提供更加科学、准确的决 策支持。
05
个体行为的未来发 展
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它对个体行为的影响越 来越大。例如,智能家居设备能够根据个人的生活习惯 和需求进行个性化设置,提高生活便利性。
个体行为的智能化管理
产品设计
掌握个体行为规律,有助 于企业设计更加符合消费 者需求的产品。
个性行为规律(3)
敢做公司的傻员工
需要
心理 紧张
动机
目标 导向
目标 行为
达到 目标 否 是
否
积极 行为 消极 行为
新的需要 反馈
需要满足 紧张消除
延长目标导向-晚说不如早说
三、性质和功能
诱因 欲望 动机 动因
需要具有四个特性:先天性、相关性、重复 性、竞争性(优势动机),并直接反映在动 机上 动机具有三要素:欲望、诱因(目标)、动 因(需要),它们是动机转化为行动的先决 条件
动机的功能 始发功能 行为选择 行为调整 强化
需求、动机与行为的关系
一、需求、动机与目标行为的同一性
任何需求和动机都会导致一定的目标行为, 需求、动机、目标、行为是同一系列的
自尊动机
三、动机和需求与工作效率
动机和需求与工作效率的关系取决于个人对行为的期望水平 动机和需求的强度越高,工作效率具有提高的可能性和倾向 性,但超强的动机和需求对工作效率会起到不利影响。 此外,动机和需求与工作效率的关系还取决于工作的难易程 度,越容易的工作,越易达到较高的工作绩效,但相应的其 行为的内驱力也差,特别是对高层次需求的人更是如此。
绩效标准
知觉 个体行为 个体绩效 个体有效性
个性
组织制度与资源
组织中个体行为、绩效和有效性模型
2、个体行为特征
目的 人的行为有一定的目标取向 社会 个体任何行为都离不开社会环境 自主 人的行为是自觉自主的行为 连续 受思想的支配,人的行为是持续 不断的过程 持久 人的行为总是在满足永无止境的 需要 可塑 思想可以改变,行为也可以改变
操作行为的强化概念
Δ有些行为的后果可以增加这种行为再次出现的
可能性,比如白鼠压杠杆后得到了食物,这让 他尝到了甜头,就会更加频繁地去压杠杆,这 种过程就是强化,而食物就是强化物。 Δ强化有正负两种: “正强化”是在行为之后给予奖励,目的是增加 行为,比如小宝宝咿呀学语,得到了妈妈的亲 吻和赞扬,他就会更加起劲的学说话;
第2-3章 个体行为理论基础.ppt
3.3个性心理的应用(续)
(2)选拔人才,注意三匹配原则
职位匹配 岗位分析:知识、技能、经验 价值观匹配
中兴通讯--国有高科(侯为贵:1985年前,任职于 航天691厂;1985年南下深圳创建中兴通讯) 华为公司--民营高科(员工持股的高科技民营企业: 任正非,1988年从部队转业到深圳创立华为) 性格特征匹配
2.1.4勒温的动力理论
不同的人对同一环境可能产生不同的行为; 同一个人对不同环境可能产生不同行为。
卡特·勒温简介
德国的心理学家,是社会心 理学领域的开拓者,在西方 被称为“当代实验社会心理 学之父”,
以研究人类动机和团体动力 学而著名。
美国大学毕业生最想去哪里?
美国《商业周刊》所做的调查发现,新一代的美 国大学毕业生最想进入企业的前三名,都由会计师 事务所包办。
分析/比较/评判
测评结果 行为和心理的关系图
组织行为学
第3章 个性差异及测量
主讲教师:陈建安
“要认识一个人,就要从整个着眼,不能单看他 个人的历史,深入分析他血液的、所继承的种种 特质和特征的全部。”
-------马尔林斯基
3.2个性差异及测量
“人与人之间只有很小的差异,但是这种很小的 差异却造成了巨大的差异!
进入组织前
价值观
进入组织后
态度 人格
激励 认知 学习
个体行为
能力
从过程看影响因素
个体差异
员工测评的基本假设:人的 素质是有差异的,而且这种 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工作差异
员工测评的假设:不同的职位 具有差异性。包括工作内容、工 作权责。术业有专攻。
人岗匹配
按照人适其事,事宜 其人的原则,根据个 体间不同素质和要求, 将其安排在各自最适 合的岗位上,保持个 体素质与工作岗位要 求的同构性。
第三章个体心理行为与管理
6
动机与需要的关系
一般把均衡作用失却理想状态而产生的需 要称为原因,而驱动力(动机)则是需要 状态存在的结果,其连续作用的过程是:
体内失衡而产生匮乏状态—需 要—动机—行为。
2020/5/5
7
动机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一是内在条件。内部条件是指个体缺乏某种东西而有期待 满足的状态。它既可以是个体维持生理的物质性要素,如 衣、食、住、行等;也可以是满足荣誉、自尊、社会承认 等心理需要的精神性要素。只有对这两方面感到缺乏又期 待满足时才会形成动机。即必须既有不足之感,又有求足 之愿,两种缺一不可。这两种现象的合成一般称为“欲 望”,欲望是人的行为活动的直接原动力。
(2)相互关系的需要:也称关系需要,它相当于马斯洛 理论中的友谊、爱和归属等方面的需要。阿尔德弗认为, 当一个人满足了基本的生存需要以后,他就希望能够与上 级以及他周围的人建立良好的相互关系。
(3)成长的需要:成长的需要是在相互关系的需要得到 满足后产生的,这类需要是指个人在事业上、个性上能够 得到理想的发展,是三类需要中最高层次的需要。
第二种是避免性动机,是由危害到机体的刺激而 产生的,如御寒动机、防热动机、防病动机等; 第三种是维持族类活动的动机,是由生殖体系的 刺激所引起的,如结婚、生育等;
心理动机是由人的社会性所引起的动机。如理想、 价值、平等等。
2020/5/5
9
主导动机和一般动机
按照动机的作用可将 其分为主导动机和一 般动机。人从事某种 活动时往往不是一种 动机,而是多种动机 在同时起作用,是多 种动机的综合作用形 成的动机体系。
第三思潮是马斯洛,认为病态人的研究会降低对人的要 求,而平常人的研究也不能为人类的发展提供目标,因此, 他的理论主要是以完善的人为研究对象的,可以为人的发 展提供目标。具体包括:需要理论,人格理论等。
组织行为学个体行为规律
精选ppt
7
3、赫尔
• 赫尔从方法着手,抛弃“观察一归纳”法, 采用“假设一演绎”法,以期把心理学改造 成近似几何学的演绎科学。他认为,一种合 乎要求的科学理论必须从—整套表述方式清 晰的假设(公理)出发,并对所采用的重要术 语下具体明确的定义,从这些假设出发,必 须在可能做到的情况下,用最严格的逻辑, 演绎出一系列互相联系的,包括有关领域的 主要具体现象的定理。
• 个体行为和绩效模式:
刺激 知觉 学习 个性 动机
行为
能力
绩效
精选ppt
评价与 奖罚
12
• 只有当我们有明确的标准,并了解组织的期望与要 求时,我们才能评价一个人的行为是否产生有效的 个体绩效。
• 管理者的目标是鼓励个体成员去从事那种能给组织 带来效率的行为,就必须了解影势。
精选ppt
17
• 如何把需要强度经常保持在较高的水平: – 循环交替地运用目标导向行为和目标行为, 当一个目标达到时.马上提出新的更高的 目标,并进入新的目标导向过程;
– 目标导向过程停留的时间不宜过长;
– 目标不能定得太低.要有较大的挑战性;
精选ppt
– 超我:是受父母教化和道德准则影响所形成的 良心和理想自我,对自我进行监视和统制。
精选ppt
23
本章结束了!
精选ppt
24
精选ppt
4
二、新华生主义
• 新华生主义又称新行为主义,以托尔曼、 赫尔、斯金纳等为主要代表。
• 新华生主义者提出,在刺激、反应之间还 应加上一个因素,以下公式表示人的行为 模式:S一O一R
• 即刺激———心理加工———行为
精选ppt
论证个体心理与行为的规律
论证个体心理与行为的规律一、前言个体心理与行为的规律是心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个体心理与行为的规律涉及到人类认知、情感、动机、性格等多个方面,对于了解人类行为和思维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证个体心理与行为的规律。
二、认知规律1. 感知感知是指通过感觉器官获取外部环境信息并加工处理的过程。
感知过程中存在以下规律:(1)选择性注意:人们在面对复杂环境时,会选择性地关注某些信息,而忽略其他信息。
(2)近似原则:人们在感知物体时,会根据其形状和大小进行近似判断。
(3)上下文效应:人们在感知物体时,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
2. 记忆记忆是指将外部信息加工储存起来,并能够回忆出来的过程。
记忆过程中存在以下规律:(1)编码效应:对于同样的信息,采用不同方式进行编码,其记忆效果也不同。
(2)遗忘曲线:遗忘曲线表明,记忆在短时间内会迅速衰退,而在一定时间后则会趋于稳定。
(3)干扰效应:新的信息会与旧的信息相互干扰,导致记忆出现错误。
3. 思维思维是指对外部信息进行推理和判断的过程。
思维过程中存在以下规律:(1)概念形成:人们通过将相似的事物进行分类,形成概念。
(2)创造性思维:人们通过创造性思维来解决问题和产生新的想法。
(3)归纳与演绎:归纳是从具体事例中得出一般规律,演绎则是从一般规律推导出具体结论。
三、情感规律1. 情感表达情感表达是指通过语言、面部表情、声音等方式来传达自己的情感状态。
情感表达存在以下规律:(1)本能反应:人们在面对某些情境时,会自然而然地产生某种情感反应。
(2)文化差异: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于某些情感表达方式的接受度不同。
(3)非语言因素:除了语言外,面部表情、手势、声音等非语言因素也能够传达情感信息。
2. 情感调节情感调节是指通过自我调节或他人帮助来改变自己的情感状态。
情感调节存在以下规律:(1)认知重构:通过重新评估某个事件,来改变自己对于该事件的情感反应。
个体行为课件 (二)
个体行为课件 (二)
个体行为课件
- 什么是个体行为?
- 个体行为是指一个人在特定环境下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方式和特点。
- 个体行为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 遗传因素:个体的基因决定了其天赋和潜力。
- 社会环境:个体所处的社会环境会对其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 个体经验:个体的经验会影响其行为方式和决策。
- 个体行为的分类有哪些?
- 情感行为:包括情感表达、情感体验和情感调节等。
- 认知行为:包括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和语言等。
- 行动行为:包括动作、反应和行为选择等。
- 个体行为的发展过程是怎样的?
- 儿童期:个体行为开始发展,主要是基于天赋和环境刺激的反应。
- 青少年期:个体开始形成自我认知和自我意识,开始独立思考和
决策。
- 成年期:个体行为趋于稳定,但仍会受到环境和经验的影响。
- 如何改善个体行为?
- 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如乐观、自信、感恩等。
- 提升认知能力,如学习、思考、阅读等。
- 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如规律作息、健康饮食、运动等。
- 个体行为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
- 个体行为是人类文明的基础,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 个体行为的多样性和创新性是社会进步的源泉。
- 个体行为的发展和完善是人类幸福和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
第三章 个体行为规律
借用物理学“磁场”概念,把人的过去、现在形 成的内在需求看成是内在的心理力场,把外界环 境因素看成是外在的心理力场。 要测定人的心理和行为,就必须了解完成这一行 为的内在心理力场和外在心理力场的情境因素。 B=f(P,E)B:人的行为P:个体特征E:环境特 征
第二节 个体行为规律
刺激反应机理
第一节 关于个体行为的解释
二、新行为主义理论(托尔曼、斯金 纳、赫尔) 人的行为因时、因地以及环境与个 体的身心情况不同,表现出不同的 反应。 行为发生的公式S—O—R,中间增 加思维加工系统:即输入刺激,在 人脑中进行思维加工系统处理,输 出的是行为。
第一节 关于个体行为的解释
三、勒温的观点
情绪智力的构成
了解自己 的情绪 维系融洽的 人际关系 控制自己 的情绪
通情达理
激励自己
对情绪的认知在组织行为学中的应用
• 情绪与选拔 – 情绪会影响员工效率 • 决策 – 情绪是组织进行决策过程的一部分 • 创造 – 积极的心境提高创造性 • 动机 – 对工作的认同与积极的工作动机密切相关 • 领导 – 有效的领导者几乎都会依赖于情绪表达来帮助他们传 递信息
情形
一贯性
普遍性
差异性
归因
1
高
高
高
外因
2
高
低
低
内因
韦纳模式:分析人们对成功与失败的归因倾向
内外性 稳定性
内因
外因
稳定
能力
任务难度
不稳定
努力
机遇
3、 情绪与情感
情绪与情感是对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 主观需要而产生的心理体验。严格来说, 两者是不同的概念。 ① 情绪是自然性的、原始性的一种心理过 程。基本形式:喜、怒、哀、惧。 ② 情感是社会性的,是一种价值评价。包 括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审美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3-28
13
第三章
个体行为规律
3、个体行为疏导
个体行为按性质可分为两类:正确行为和错误行为;按其影 响可分为:积极的影响和消极的影响。如何正确引导个体行为 ,使之与组织行为协调一致,纠正消极的个体行为,是组织行为 学要研究的问题。 (1)个体行为的预测与控制 行为是为了满足某种需要,也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行 为科学把实现目标所采取的行为分为两部分,即目标导向行为 和目标行为。 目标导向行为是指为谋求实现某种目标而做准备的行为,也 可以说是实现目标之前的行为,即寻找目标的过程。 目标行为是直接满足目标实现需要的行为,或者叫从事目标 本身的行为。
第三章
个体行为规律
本章主要内容
一、关于个体行为的几种解释 二、个体行为规律 三、个体行为规律举例
2013-3-28
1
第三章
个体行为规律
本章掌握要点
华生(J.B.Watson)认为,行为受到客观刺激的影响, 一定的刺激必然引起一定的反应,即刺激—反应(行 为)公式。 新华生主义认为,在刺激和反应之间还应加上一个因 素O(即中间变量),即刺激—中间变量—行为。 一个人的行为是有个体以及个体所在的环境共同作用 的结果。 知觉对人的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 人的行为是由动机支配的,动机是由需要引起的,需 要是行为的原动力。 要想让的动力强度经常在被激励状态就要循环交替地 2013-3-28 运用目标导向行为和目标行为。
2013-3-28 14
(2)个体行为的引导 要引导个体知觉 要充分发挥和创造个性 引导个体树立正确的态度 培养和塑造组织的价值观
(3)个体行为的协调 个体行为之间的协调 •信息沟通方式、文化娱乐方 式、思想教育方式; 个体与群体、组织之间的 协调 •在组织或群体内部建立起崇 高的理想
2013-3-28
10
第三章
个体行为规律
2、个体心理对行为的影响
个体心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思维和作出反应几
个阶段,个体行为过程是需要—动机—行为的过程。
个体心理包括知觉、动机、态度、价值观、个性、
气质、情绪等等,这些心理因素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 的行为。
2013-3-28
11
第三章
(1)知觉与行为
2013-3-28 8
第三章
个体行为规律
二、个体行为规律
1、个体行为规律 2、个体心理对行为的影响 3、个体行为疏导
2013-3-28
9
第三章 1、个体行为规律
个体行为规律
(1)人的行为模式: a. 刺激反应机理 刺激 个体心理特征 对刺激的个人解释 行为反应 b.个体行为和绩效模式 c.组织中个体行为、绩效和有效性模型(参考P56图3-2,3-3) (2)个体行为特征:目的性、社会性、自主性、连续性、持 久性、可塑性。
12
2013-3-28
第三章
(2)动机与行为
个体行为规律
组织行为学认为,人的行为是由动机支配的,动机则是由需 要引起的。行为的导向是寻求目标,满足需要。动机是指满足 需要而进行活动的念头或想法,或者说是被意识到的活动或行 为的诱因。它是行为的直接原因,它驱动人们从事某种行为, 规定行为的方向。 动机是激励人去行动的内在原因和直接动力,有如下机 能(职能): 始发机能:驱使人们产生某种行为 选择机能:使行为朝着特定的方向、预期的目标进行 强化机能:行动结果的好与坏,会使动机重复或不再出现
2
第三章
个体行为规律
一、关于个体行为的几种解释
1、华生的行为主义理论 2、新华生主义 3、勒温的观点
2013-3-28
3
第三章 个体行为规律 1、华生的行为主义理论
心理学是研究动物和人类行为的自然科学 心理学不是意识的科学,而是行为的科学 心理学的理论目标就是对行为的预测和控制 行为受客观刺激的影响,一定的刺激必然引起一定的反 应。其公式为S—R(刺激—反应)。 华生的这些观点对于研究行为产生的原因,研究如何改 变和调节人的行为,提高其工作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但因 为这个理论没有全面地说明人的行为的全过程,把人看做 对外界刺激起反应的机器人,因而招致了后来新行为主义 者的批评。
2013-3-28 16
6. 慢奖不如快奖 7. 不给选择比给选择好 8. 晚说不如早说 9. 大中之小不如小中之大 10. 能用的不如不能用】
1.华生主义与新华生主义各有什么特点? 2.如何理解和应用人的行为规律? 3.知觉的最大特点是什么?它受哪些因素影响? 4.为什么说需要是行为的原动力? 5.什么是目标导向行为?什么是目标行为?循环交替地 应用目标导向行为和目标行为有什么意义?
2013-3-28
7
第三章 3、勒温的观点
个体行为规律
群体动力理论的创始人德国心理学家勒温认为人的心理 活动是现实生活空间内在的心理力场和外在的心理力场 相互作用影响的结果。 他把人的行为看成是个体特征和环境特征的函数: B=f(P· E) 式中,B——人的行为;P——个体特征;E——环境特征。
P和E不是孤立的两个因素,而是密切相关、相互作用的。 因个人情绪的好坏对同一环境会产生不同的感觉;不同的 环境又会影响个人情绪的变化,从而产生出不同的行为。
个体行为规律
感觉:客观事物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时,人脑中产生只属 于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 知觉:客观事物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时,人脑中产生对事 物各种属性的各个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的综合反应。
引起知觉差异的因素
客观因素 知觉对象本身的特征 知觉对象和背景的差别 知觉对象的组织结构 主观因素 选择性 需要 成见 思想方法的错误(第一印象作用、 晕轮效应、优先效应和近因效应、 定型的作用)
2013-3-28 6
第三章
个体行为规律
(3)赫尔从方法着手,抛弃“观察—归纳”法,采用“假 设—演绎”法,以期把心理学改造成近似几何学的演绎科 学。他认为,一种合乎要求的科学理论必须从一整套表述 方式清晰的假设(公理)出发,并对所采用的重要术语下具 体明确的定义。 他提出了6条假设并依据这些假设提出了11条定理。
•目标和价值观、鼓励和弘扬 正确行为
2013-3-28
15
三、个体行为规律举例
近些年来,芝加哥大学商学院终身教授,华裔奚恺元博士对人 们的幸福感、满意度进行了有意义的研究,提出了很有价值的 观点。比如: 1. 送礼要从不太昂贵中选择 昂贵的; 2. 送礼比给员工奖金好 3. 工资公开不如不公开 4. 小奖不如不奖 5. 小罚不如不罚 奚恺元简介
2013-3-28
5
第三章
个体行为规律
2、新华生主义(新行为主义)
(1)托尔曼在借鉴华生行为主义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了 所谓“目的性的行为主义”的主张,他试图在刺激与反应 之间引进认识、期望、目的这些被华生称为意识的“主 观主义的东西”的中间变量(以刺激为自变量,反应为因 变量)。 (2)斯金纳倾向于实证主义,认为科学只要描述可观察 的变量及这些变量间的函数关系,而不要用不可观察的概 念去解释可观察的事物和关系。他坚持不要中间变量,反 对任何形式的内因论,认为强化行为、改变行为的主要动 力是有机体“操作”环境的效果。
2013-3-28 关培兰 《组织行为学(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8.出版 4
第三章
个体行为规律
2、新华生主义(新行为主义)
在刺激、反应之间还应加上一个因素O,即个体。 个体里面包含需要变因如认识变因。人的行为因时、因 地以及环境与个体的身心情况不同,表现出不同的反应。 所以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人的行为模式S—O—R,即刺激 —心理加工—行为,如果把人脑看成一个加工系统,则输入 的是刺激,输出的是行为: 刺激 思维加工系统 行为
2013-3-28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