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课成语故事教学案
成语故事教案(八篇)
第一课水滴石穿一、教学目的:1、阅读成语故事《水滴石穿》。
2、理解故事的愿意和现在引用的转换意。
二、教学过程: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师:你知道哪些成语故事?指名学生说一说。
生1:我知道这则成语故事“水滴石穿”讲的是宋朝的一个县令张乖崖看见一个管理仓库的小吏将仓库里的一枚铜钱放进了自己的口袋对他说的话。
生2:“水滴石空”这个成语的意思是说缺点、错误虽小,但累积起来,就会造成很大的危害。
生3:现在,常从积极方面来使用,比喻学习或者做事只要有恒心,坚持不懈,就能够战胜困难,取得成功。
2、学习“水滴石穿”这个成语:⑴初读成语,注意读准字音。
⑵指名学生读成语故事,及时纠正字音。
⑶了解寓意:师: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老师相机加以说明:“水滴石穿”这一个成语出自文中县令张乖崖的故事,是说他看见仓库管理小吏私自把一枚铜钱放入自己的口袋而严加询问,写出了“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的批语。
意思缺点错误虽小,但积累起来也会造成很大的危害。
后来也比喻做事要有恒心,坚持不懈,就能战胜困难,取得成功。
3、知识的拓展延伸说说学习单元课文后其他方面的收获。
4、作业:把这个成语故事讲给家长听。
教学反思“水滴石穿”是一个成语故事,目的是教师引领着学生走近文本,深入文本,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去思考,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
让学生去理解“水滴石穿”的精神,从而有所启发、感悟。
在教学中,学生的理解有时很肤浅,他们只从表面上了解石头是被水滴滴穿了,水滴很顽强,但在“水滴石穿”的过程中水滴所表现的内在精神却被抛在一边,而“水滴石穿”精神的理解则是学生这节课有感而发的基础。
第二课滥竽充数教学目标:1、学习,《滥竽充数》的生字词。
2、详细讲解前两则成语故事。
3、让学生认真领悟两则成语故事的寓意。
教学重点:1、理顺故事发展的思路,把握重点字词句。
2、让学生体会两则成语故事包含的寓意。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师:同学们,你们一定知道不少成语了,谁来说几个给大家听听?生回答师:同学们积累得还真不少,那有同学知道成语的来源吗?生思索回答师引导学生,让学生知道成语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民间口语,一是书本记载,本记载包括故事,典故,寓言。
成语故事教案(八篇)
成语故事教案(八篇)二、研究生字词师:首先,让我们来研究一些生字词,读一读,记一记。
教师板书生字词,学生跟读、默写)三、详细讲解两则成语故事1、《滥竽充数》师:这则成语故事是讲述战国时期,有一个国君要在宴会上请乐师演奏竽,但是他并不懂音乐,于是他就让他的大臣们去找乐师。
但是,由于他们没有真正的音乐知识,于是就找了一些不会演奏竽的人来充数。
后来,XXX来到宴会,国君让他们演奏,结果这些充数的人一点都不会演奏竽,让国君非常尴尬。
师:这则成语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呢?学生回答师:是的,这则成语故事告诉我们不要滥竽充数,不要做自己不懂的事情,否则会给自己带来麻烦。
2、《画蛇添足》师:这则成语故事是讲述一个画家画了一条蛇,但是他觉得画得还不够好,于是他在蛇的脚上画了一双鞋子。
结果,这条蛇就成了“画蛇添足”的典故。
师:这则成语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呢?学生回答师:是的,这则成语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过度追求完美,否则会适得其反,反而破坏了本来就很好的东西。
三、让学生认真领悟两则成语故事的寓意师:那么,同学们认真听了这两则成语故事,你们都理解了吗?请举手回答。
学生回答师:很好,那么请你们谈谈你们的理解,这两则成语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学生回答师:非常好,你们的回答都很到位,说明你们已经理解了这两则成语故事的寓意。
四、课堂小结师:今天我们研究了两则成语故事,《滥竽充数》和《画蛇添足》,通过这两则故事,我们研究到了很多的道理。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今后的研究和生活中,避免滥竽充数,不要过度追求完美,做事要脚踏实地,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老师可以通过引入一些有关成语的趣闻或者小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狗急跳墙”、“画蛇添足”等等。
二、教学内容的讲解(20分钟)1.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或者黑板来展示本节课要研究的成语及其故事,比如“坐井观天”。
2.老师可以逐一讲解生字的意思,并让学生读出来。
3.老师可以讲解成语故事的背景和寓意,让学生了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成语故事三则》教学设计
精选典型、寓意深远
详细描述
选择三则具有深远寓意的成语故事,如"亡羊补牢"、"画蛇添足"和"掩耳盗铃", 这些故事能够启迪学生思考,培养其正确的价值观。
故事背景介绍
总结词
背景详实、时代感强
详细描述
对每个成语故事的背景进行详细介绍,包括其产生的时代背景、文化背景等,增 强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感知。
感谢观看
03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选择
01
02
03
情境教学法
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 进入成语故事的情节中, 增强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 记忆。
互动教学法
鼓励学生提问、讨论,引 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
任务驱动法
布置具体任务,让学生通 过完成任务来学习成语故 事,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和合作精神。
04
教学评价与反馈
评价方式选择
过程性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观察学生的 表现、回答问题、小组讨论等方 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为后续教学提供依据。
总结性评价
在课程结束后,通过考试、作品 评定等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 习成果,为教学质量提供反馈。
反馈机制建立
及时反馈
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及 时反馈,指出优点和不足,帮助学生 明确改进方向。
通过情境模拟、角色扮演等方式 ,运用三则成语进行语言实践。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通过归纳总结,形成对三则成语 的系统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 人生观,增强文化自信。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 化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
小学成语故事教案
“张口结舌 ”的意思。你能把横线上的词换成自己的话吗?(哑口无 言、 目瞪口呆、慌慌张张、吞吞吐吐、瞠目结舌,急得满头大汗, 看看自己的矛,又看看自己的盾等) 那人为什么张口结舌说不出话的呢?(那个人说的话前后抵触。)
4、用 “总是 ”造句。
5、后来他怎么又装不下去了呢?(板书:逃走了) 出示句子:可是他不要许多人一齐吹,而要一个一个地单独吹。 指导用 “不要??而要??”造句。(对南郭先生来说,齐湣王可比齐宣 王难对付了。他可不是胡子眉目一把抓,而是有所选择了。我这儿 有两双名牌鞋子,一双是冒牌的,一双是正宗的,你们知道了,肯 定不要冒牌的,而要正宗的。现在偏偏有些 不法商贩用些不好的东西冒充好的东西,这也叫滥竽充数。)
小学成语故事教案
篇一:《成语故事》教案】 篇二:成语故事教学设计】
8成语故事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画龙点睛》。
2、学会9个生字,绿线中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 词语。理解
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 “总是”、“不要??而要??”造句。
3、了解课文内容,知道三个成语的意思。
4、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 发教育。
5、培养学生积累成语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1、讲清成语故事中精辟的语句,揭示其比喻义。
2、加强朗读和复述训练。 【教学难点】 明白成语故事中包含着的深刻道理。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语。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读通读顺课文。
教学过程:
三年级语文教案《成语故事阅读》
三年级语文教案《成语故事阅读》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并理解一些常见的成语,了解成语的来源和含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让学生了解成语的故事背景和含义,培养学生对成语的理解能力。
2. 难点:引导学生从成语故事中领悟其中的道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材:准备好相关的成语故事教材,如《三字经》、《弟子规》等。
2. 工具:黑板、彩色粉笔、图片等。
3. 教具:PPT、录音机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描绘成语故事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成语的好奇心。
2. 学习成语:选择几个常见的成语,如“井井有条”、“画蛇添足”等,向学生介绍成语的来源和含义,让学生熟悉这些成语。
3. 分组阅读: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成语故事进行阅读,理解故事背景和内涵,并向全班汇报。
4. 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就成语故事中的道理展开讨论,让学生自由表达对成语的理解和感悟。
5. 创作成语故事:让学生自行创作一个成语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6. 温故知新:通过复习之前学过的成语故事,巩固学生对成语的记忆,加深对成语的理解。
7. 总结归纳:让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成语和成语故事,形成学习成果。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了解了一些常见的成语,还培养了阅读理解能力和语文表达能力。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多多运用成语,提高语文素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六、作业布置1. 完成课堂练习册上关于成语故事的习题。
2. 每天背诵一个成语,并写一段小故事配合这个成语。
3. 收集身边常见的成语,了解其来源和含义。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成语故事的阅读,激发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文表达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不断提高语文素养。
三年级语文教案《成语故事》挑战游戏
三年级语文教案《成语故事》挑战游戏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他们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设计了一场有趣的《成语故事》挑战游戏。
通过这个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成语,提高他们的语文水平。
一、游戏目的通过参与《成语故事》挑战游戏,激发学生学习成语的兴趣,培养他们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二、游戏准备1. 教师准备一些常见的成语故事,如《井底之蛙》、《画蛇添足》等,并准备相关的图片或道具。
2.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5人,确保每组都有机会参与游戏。
3. 准备一个计分板,记录每个小组的得分情况。
三、游戏规则1. 游戏分为三个环节:成语故事听力环节、成语故事表演环节、成语故事连连看环节。
2. 成语故事听力环节:教师朗读一个成语故事,学生们听后要迅速举手答对成语的含义,答对的小组得一分。
3. 成语故事表演环节:每个小组从事先准备的成语故事中选择一个进行表演,其他小组猜测成语的含义,猜对的小组得一分。
4. 成语故事连连看环节:教师出示一幅描绘成语故事的图片,学生们要快速说出成语的名称,答对的小组得一分。
5. 每个环节结束后,计分板上记录小组的得分情况,最终得分最高的小组获胜。
四、游戏收获1. 通过参与《成语故事》挑战游戏,学生们能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成语,提高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游戏中的互动和竞赛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3. 通过游戏的方式学习成语,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提高语文素养,增强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五、总结《成语故事》挑战游戏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成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他们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教师在设计游戏时要注意题材的选择和难易程度的把握,确保游戏既有趣又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希望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爱上语文,提高语文水平,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成语故事教学设计校本课程
成语故事教学设计校本课程一、课程背景和目标1.1 课程背景成语是汉语文化的瑰宝,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思维和文化素养。
然而,目前学校中对成语的教学往往停留在简单的背诵和解释阶段,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较低。
因此,开设一门以成语故事为核心的校本课程,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1.2 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通过成语故事的讲解和分析,培养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
具体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对成语故事的兴趣和欣赏能力;•增加学生的成语词汇量,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对成语的理解能力,使他们能正确运用成语;•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拓宽他们的文化视野。
二、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2.1 课程内容本课程将以成语故事为主要内容,以常见的成语为教学材料。
课程内容包括:•成语的定义和解释;•成语故事的起源和含义;•成语的用法和运用。
2.2 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讨论、互动和实践等。
具体教学方法包括:•讲授:通过讲解成语的定义、解释和用法,让学生理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讨论:引导学生讨论成语故事的来源、背后的文化内涵和运用技巧,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
•互动:通过小组活动、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和互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成语应用活动,如写作、演讲等,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运用能力。
三、教学评价和反馈3.1 教学评价本课程将采用多种评价方法,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具体评价方法包括:•日常表现评价: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合作等。
•成果展示评价:包括口头报告、写作、演讲等成果展示。
•考试评价:通过成绩考核来评价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2 教学反馈教学反馈是课程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及时反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具体教学反馈方式包括:•批改作业:及时批改学生的作业,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意见。
《成语故事》优秀教案
《成语故事》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十个成语及其含义,提高学生的词汇量。
2. 通过成语故事,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成语:画龙点睛、掩耳盗铃、亡羊补牢、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等。
2. 成语故事:精选与成语相关的故事,展现成语背后的历史与文化。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成语的读音、书写、含义及其运用。
2. 难点:理解成语故事背后的寓意,学会运用成语。
四、教学方法:1. 故事导入:以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入成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分组讨论:分组让学生探讨成语的含义、用法及背后的故事,培养合作精神。
3. 案例分析:通过典型例句,让学生学会正确运用成语。
4. 课后实践:布置相关练习,巩固所学成语。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成语及其来源,学习成语“画龙点睛”。
2. 第二课时:学习成语“掩耳盗铃”,并进行案例分析。
3. 第三课时:学习成语“亡羊补牢”,进行分组讨论。
4. 第四课时:学习成语“守株待兔”,进行案例分析。
5. 第五课时:学习成语“刻舟求剑”,进行分组讨论。
6. 课后:布置作业,巩固所学成语。
7. 第八课时:进行成语故事演讲比赛,展示学习成果。
8. 第九课时:总结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反馈。
9. 第十课时:布置长期作业,鼓励学生继续学习成语。
10. 第十一课时:进行阶段性测试,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11. 第十二课时:针对测试结果,进行查漏补缺。
12. 第十三课时:学习更多成语,丰富学生的词汇量。
13. 第十四课时:学习成语典故,深入了解成语背后的文化。
14. 第十五课时:进行总结评价,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提出建议。
六、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通过成语练习题,检验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课堂互动:观察学生在讨论、回答问题时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参与度和思维能力。
《成语故事》教案
《成语故事》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成语的定义与特点;2. 学习常用的成语及其含义;3. 掌握运用成语的能力;4.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成语的定义与特点;2. 常用的成语及其含义;3. 成语故事的阅读与解析;4. 成语故事的编写与创作。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成语的定义和特点,并举例说明。
2. 成语的认识与学习(15分钟)教师给学生播放成语学习视频,帮助学生了解成语的来源和应用场景。
然后,教师分发成语学习手册,让学生自主阅读学习,并回答相关问题。
3. 常用成语学习(20分钟)教师精心挑选一些常用的成语,通过图片与例句的呈现,帮助学生理解成语的含义。
然后,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成语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情境,并鼓励学生积极运用成语进行语境运用练习。
教师在黑板上列出所学成语,让学生进行查字典或问同学解释含义。
4. 阅读与解析成语故事(25分钟)教师分发几篇成语故事给学生,要求学生自主阅读并尝试解析故事中的成语含义。
学生可以在阅读完毕后,与同桌分享自己的理解,并进行比较和讨论。
5. 成语故事的编写与创作(3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成语故事的编写与创作。
学生可以选择一个已学的成语,构思并编写一个与之相关的故事。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增加故事的趣味性与情节转折,并要求学生能够在故事中正确使用成语,突出成语的含义。
6. 总结与展示(5分钟)学生逐个展示自己编写的成语故事,并互相分享。
教师总结全堂,回顾课堂所学的成语,并再次强调成语的应用与运用。
四、教学评价与布置作业:1. 教师可根据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故事编写的能力,进行课堂表现和作业评价。
2.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以刚刚编写的成语故事为基础,深化发挥,进行文学创作,写成一篇短篇小说或寓言故事。
五、教学资源准备:1. 成语学习手册;2. 成语学习视频;3. 成语故事资料。
六、教学延伸:1. 拓展成语学习内容,帮助学生进一步扩充成语词汇量,提高成语的运用能力;2. 融入成语游戏,在游戏中学习成语,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度;3.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成语,培养成语的口语表达能力。
成语故事公开课教案
成语故事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 了解和理解一些常见的成语故事的含义和来源;2. 能够正确运用这些成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3. 培养学生的阅读和解读能力,培养学生对成语故事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使学生能够详细理解和解读成语故事的内涵和用法。
难点:培养学生的阅读和解读能力,使他们能够准确运用成语。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好与成语相关的图片和课文资料;2. 制作PPT,便于教学展示;3. 备好白板、彩色粉笔等教学工具。
四、教学过程导入:1. 观看一段与成语有关的视频或展示几张与成语相关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引入成语故事的主题,问学生对成语的认识和了解,并带领他们一起讨论成语的起源和含义。
讲解与练习:1. 针对一个具体的成语故事,展示对应的图片,并讲解该成语的含义和来历。
2. 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成语故事,并组织小组内外的同学进行问答互动。
3. 给学生发放卡片,上面写有与成语故事有关的问题,要求学生在一分钟内准备并回答问题。
随机选几位同学回答,并带领全班一起进行分析和讨论。
4. 同学们根据成语故事,写一段小短文,表述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鼓励学生举手分享自己的作品,并进行评价和改进。
拓展和运用:1. 提供一些与成语故事相关的场景或情境,让学生根据所学成语进行表演或编故事。
2. 邀请一些有特长的学生,以朗诵、舞蹈等形式表演有关成语的作品,增加学生对成语的记忆和理解。
3.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成语进行写作训练,例如写一篇关于爱情的短文,要求其中包含至少三个成语。
五、总结与反思1. 在本节课结束前,进行知识回顾和总结,巩固学生对成语故事的理解和记忆。
2. 学生针对本节课的学习过程和效果,进行个人反思,并提出自己的感想和建议。
六、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查找和了解更多与成语故事相关的知识,并积极分享给同学和家人。
2. 组织学生进行成语故事比赛或知识竞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竞争意识。
《成语故事》公开课教案
《成语故事》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2. 通过成语故事的学习,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
3. 提高学生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丰富词汇量。
二、教学内容1. 成语“画蛇添足”的故事及含义。
2. 成语“掩耳盗铃”的故事及含义。
3. 成语“守株待兔”的故事及含义。
4. 成语“杯弓蛇影”的故事及含义。
5. 成语“狐假虎威”的故事及含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五个成语的故事情节、含义和用法。
2. 难点:能够运用所学的成语进行口头表达和写作。
四、教学方法1. 故事导入法:通过讲述成语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3. 实践法:让学生通过口头表达和写作,运用所学的成语。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讲述“画蛇添足”的故事,引导学生理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2.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其他成语故事,互相学习。
3. 讲解“掩耳盗铃”的故事,引导学生掌握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4. 实践环节:让学生用“掩耳盗铃”造句,巩固所学。
5. 总结本节课所学成语,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课后运用成语进行写作。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实践活动中的积极参与程度和表现。
2. 成语运用能力:评估学生在口头表达和写作中正确使用成语的情况。
3. 理解力测试:通过课后作业和小测验,检验学生对成语故事和含义的理解。
七、课后作业1. 要求学生选择一个本节课学到的成语,写一篇小短文,运用该成语描述一个生活场景。
2. 家长参与评价:请家长协助监督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并在作业上签字确认。
八、教学资源1. 成语故事书籍或电子资料。
2. 教学PPT或黑板。
3. 作业本和评价表。
九、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学习成语“画蛇添足”和“掩耳盗铃”。
2. 第二课时:学习成语“守株待兔”和“杯弓蛇影”。
3. 第三课时:学习成语“狐假虎威”和总结复习。
《成语故事》教案二:多感官体验教学实施
《成语故事》教案二:多感官体验教学实施教学背景:随着知识传递途径不断拓展,教育者们也在不断探索更加科学、高效、有趣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而在语文教学中,一些精彩的成语故事更是让学生受益匪浅。
这次教学将采用多感官体验教学法,结合具体的成语故事,为学生们营造更加深入、有彩色、有情感的学习体验。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将成语故事与身边的生活相联系,加深对成语的认识与理解;2.通过多感官体验,更加深入地了解与表达成语故事中的情感色彩;3.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1. 暖身:口耳相传,情感铺陈教师要求学生集体合唱一首熟悉的歌曲,感受音乐带来的愉悦与感动。
接着,老师播放一段与音乐相关的视频或进行一些游戏活动,进一步调动学生们的情感体验,引发他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2. 前置知识整合,学前思考老师出示若干与成语故事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们思考,展开讨论:成语和故事有什么联系?我们的成语为什么比别的国家语言的成语多?什么样的情况下会出现成语?3. 多感官感知,情感传递老师依次播放若干与成语故事相关的视频片段。
学生需要根据视频内容,通过色、香、声、味、触觉等多种感官,来感受视频中所表达的情感,并跟同桌进行交流。
4. 跟踪阅读,情感加深根据前面所领略的情感经历,老师再带领学生对某一篇成语故事进行跟踪阅读,从其中提取相关的情节片段,加强对情感元素的理解与体验。
5. 情感诠释,形象展示老师让学生根据所阅读的成语故事,在小组内挑选与之相适应的图片、演员、色彩、音乐等元素,进一步加深对情感的领悟,并将这些元素整合到一起,形成自己的情感展示作品。
6. 文字讲解,概念明确经过多次感性认识之后,老师再带领学生系统、科学、深入地理解成语的来龙去脉。
通过对成语由来的背景、重要性、用法等方面的讲解,让学生打牢语文基础,把握语文主导地位。
7. 拓展延伸,多维度理解老师鼓励学生在课后自行去研究更多的成语故事,尝试从其他的角度和方面去理解这些成语相关的文化背景,拓展自己的广度和深度。
《成语故事》公开课教案
《成语故事》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五个成语的故事背景和含义。
2. 培养学生对成语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汉语水平。
3. 引导学生通过成语故事,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成语:画龙点睛、掩耳盗铃、刻舟求剑、守株待兔、狐假虎威。
2. 成语故事及相关文化背景。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成语的含义、故事背景和文化内涵。
2. 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分享自己对成语的理解和用法。
3. 案例分析法:通过成语故事,分析成语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步骤:1. 导入:简要介绍成语的概念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分别讲解五个成语的含义、故事背景和文化内涵。
3. 讨论: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分享自己对成语的理解和用法。
4. 案例分析:通过成语故事,分析成语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互动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积极参与程度。
2. 成语运用能力:通过课后作业或小测验,评价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文化意识:评价学生对成语故事中所体现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程度。
六、教学准备:1. 教材或成语故事书籍。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3. 成语卡片或挂图。
4. 课后作业或小测验题目。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五个成语的含义、故事背景和文化内涵。
2. 难点:成语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和文化意义的理解。
八、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谜语或故事,引出今天要学习的成语。
2. 讲解:详细讲解每个成语的含义、故事背景和文化内涵,引导学生思考。
3. 互动:通过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分享对成语的理解和用法。
4.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或故事,展示成语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九、课后作业:1.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今天学习的成语故事的小短文。
2. 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十、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运用能力等。
成语故事教学表演教案
成语故事教学表演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一些常用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和沟通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学生能够通过表演成语故事的方式理解并记忆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成语的内涵,并通过表演形式生动地呈现出来。
三、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准备一些生动有趣的成语故事,准备相关的道具和服装。
2. 学生准备,学生需要准备相应的角色扮演服装,准备好表演的内容。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生动有趣的成语故事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愚公移山》、《亡羊补牢》等。
2. 学习成语(10分钟)。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常用的成语,通过故事或情境演示的方式向学生介绍成语的含义和用法,让学生理解成语的内涵。
3. 角色分配(10分钟)。
根据成语故事的情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兴趣,分配角色,并进行角色扮演的训练和指导。
4. 组织排练(20分钟)。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成语故事的排练,包括角色的表演、台词的表达、动作的配合等,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表演中来。
5. 表演呈现(30分钟)。
学生们进行成语故事的表演,老师可以适当给予一些指导和鼓励,让学生们充分展示自己的表演才华。
6. 总结反思(10分钟)。
在表演结束后,老师可以对学生的表演进行点评和总结,让学生们自我反思,提出改进意见,以便下次表演更加出色。
五、教学反思。
成语故事教学表演教案是一种新颖有趣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表演成语故事,学生不仅能够理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还能够深入感受成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同时,这种教学方式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是一种很好的语言教学方法。
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会继续探索这种教学方式,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和方法,让学生在表演中感受语言的魅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园成语故事课堂教案
幼儿园成语故事课堂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成语的含义和由来。
2、能够自己编故事,巩固成语的学习。
3、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次课堂将通过讲解成语故事来帮助幼儿们掌握成语知识。
主要内容如下:1、成语“画蛇添足”、“井底之蛙”、“狐假虎威”、“亡羊补牢”。
2、讲解成语的含义和由来,并辅以简单的故事情节。
3、引导幼儿们自己编故事,巩固成语知识。
三、教学过程:1、热身环节:(1)幼儿围成一个圆圈,教师进入圆圈,开心地问候每位幼儿,热情的接纳每个孩子的回应。
(2)幼儿一起做俯卧撑活动,即“画蛇添足”,教师让幼儿感受这个成语的含义和不合理性。
2、讲解成语故事:(1)教师用轻松幽默的语言给幼儿们讲解成语的含义,简单生动的故事情节让幼儿很容易地掌握成语的含义。
(2)讲解成语“井底之蛙”,并给幼儿们讲述该成语的故事情节,告诉幼儿“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3)讲解成语“狐假虎威”,并给幼儿们讲述该成语的故事情节,告诉幼儿“光凭嘴巴膨胀,不如实力强大”。
(4)讲解成语“亡羊补牢”,并给幼儿们讲述该成语的故事情节,告诉幼儿“事情要及时处理,不能拖拖拉拉”。
3、编写成语故事:(1)教师引导幼儿自己编写成语故事,幼儿可以结合生活经验,随意编排情节,让幼儿们重温成语知识,同时加强他们的表达能力。
(2)教师向每个想要分享自己成语故事的幼儿提供一些指导,以鼓励他们分享,展示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四、教学检测:通过观察幼儿们听讲、回答问题和分享的表现,可对他们是否已经掌握成语的知识进行初步判断。
教师可以为幼儿们发放一些成语卡片和图片,让幼儿发挥他们的想象力,编写成语故事。
五、教学结束:教师感谢幼儿的参与,并总结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
教师可以建议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多注意成语的使用,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成语知识,不断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六、教学反思:本次成语故事课堂教学,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幽默诙谐的讲解语言和多种教学形式,帮助幼儿们掌握了成语的含义和由来,培养了幼儿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幼儿园活动课《成语故事知多少》教学教案
幼儿园活动课《成语故事知多少》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成语的含义和背后的故事。
2.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听力理解能力。
3. 培养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1. 成语“画蛇添足”的故事及含义。
2. 成语“掩耳盗铃”的故事及含义。
3. 成语“刻舟求剑”的故事及含义。
4. 成语“守株待兔”的故事及含义。
5. 成语“杯弓蛇影”的故事及含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了解成语的含义和背后的故事。
难点:帮助幼儿理解成语故事中的道理。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或者教学卡片。
2. 与成语故事相关的图片或者图书。
3. 教学音频或者视频。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谜语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引出今天的主题——成语故事。
2. 教学成语故事:a. 讲解成语“画蛇添足”的故事及含义。
b. 讲解成语“掩耳盗铃”的故事及含义。
c. 讲解成语“刻舟求剑”的故事及含义。
d. 讲解成语“守株待兔”的故事及含义。
e. 讲解成语“杯弓蛇影”的故事及含义。
3. 互动环节:让幼儿分享自己知道的成语故事,鼓励他们勇敢地表达自己。
4. 听力练习:播放与成语故事相关的音频或者视频,让幼儿听力理解并复述故事内容。
5. 总结:通过简单的问答方式,检查幼儿对成语故事的理解程度,并对他们进行鼓励和表扬。
6. 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找一个成语故事,下次上课时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成语故事的理解和兴趣。
2. 评估幼儿在互动环节中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听力理解能力。
3. 通过家长的反馈,了解幼儿在家中对成语故事的学习情况和兴趣。
七、教学拓展:1. 组织成语故事比赛,让幼儿在比赛中进一步理解和记忆成语故事。
2. 邀请家长参与成语故事分享活动,增进家长对幼儿学习的参与和关注。
3. 开展成语接龙游戏,提高幼儿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记忆力。
八、教学注意事项: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幼儿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避免过于复杂和难以理解的内容。
中班成语故事教案12篇
中班成语故事教案12篇《中班成语故事教案12篇》这是优秀的幼儿园教案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中班语言活动教案《狐假虎威》含反思活动目标:1、理解故事内容,能比较生动地讲述故事。
2、体会成语故事中的深刻道理。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1、狐狸、老虎图片和动画故事及录音带。
2、《语言》下P.5.活动过程:一、说说狐狸和老虎--教师出示狐狸和老虎图片,引出教育活动内容。
--引导幼儿说说狐狸和老虎的外形及其他方面的特征。
如:狐狸很狡猾,老虎很凶猛是兽中之王等。
二、听听它们的故事--教师播放成语故事,请幼儿倾听。
--播放动画故事请幼儿欣赏。
三、想想其中的道理--指导幼儿阅读画册,练习用生动的语言讲述故事。
--请幼儿讨论:小动物们是被狐狸吓跑的吗?为什么?--引导幼儿思考狐狸借老虎的威风吓跑小动物们的道理。
活动反思:《狐假虎威》一则非常让幼儿感兴趣的成语故事,里面的狐狸跟老虎也有许多对话,词语生动形象,性格鲜明对比,而且也非常适于幼儿来进行表演。
<来.源快思教.案网>所以,在设计活动中,特注重幼儿运用动作、表情、语气、语调、眼神来大胆的表现。
同时,对于故事的内容幼儿也更容易理解,老师在讲述的过程中应该更善于启发幼儿来大胆的猜测故事情节发展,并能用完整连贯的语言来表述,在环节过渡中应注意语言的衔接,不要跨度太大。
(2)中班语言优质课教案《望梅止渴》含反思【活动目标】1、学习成语故事“望梅止渴”的含义,理解故事内容,理解词语“望”“止”“沉思”的含义。
2、通过故事懂得遇到困难要动脑筋想办法。
3、初步体会成语的结构特点,对成语感兴趣。
4、能安静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思考,体验文学活动的乐趣。
5、根据已有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1、梅子每人一颗。
2、幼儿用书、教学挂图60—44、磁带/CD。
《成语故事》小学二年级教案
《成语故事》小学二年级教案《成语故事》小学二年级教案1教学目标:1.识写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成语, 大致了解其中某些成语所包含的故事, 能从中获得一点启发。
3.有主动学习、积累成语的兴趣。
教学重点: 识字、积累成语。
教学难点:自主识字、了解成语的意思。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了解成语的故事,收集一些常用成语.教师:课件或生字卡片...教学课时:一课.教学过程:一、引学(讲故事激趣导入)1.小朋友们, 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 老师给大带来一个好听的故事。
看看那位小听众明白故事里讲的是谁, 在做什么。
2.学生交流听到的故事,引出《精卫填海》。
3.这个有趣的故事就在今天我带来的这本书里(多媒体出示《有故事的成语》),板书课题, 学生齐读。
这本书里一共有8个成语娃娃, 今天, 我将带着小朋友们一起去认识这8个成语娃娃。
二、引探(初读课文, 自主识字)1.请小朋友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 边读边勾画出生字, 注意把字音读准, 难读的多读几遍, 争取做到不添字、不漏字。
2.小朋友们读得多认真呀!相信你们都已经将文中的生字都找出来了吧!对照一下, 若没有找完全的请同桌帮帮你。
(出示生字)3、都找到了吗?真不错, 你们都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
既然找到了, 那就赶快再去熟悉一下他们吧!争取将它们的名字叫得又响又准。
4.谁愿意来将他认识的小伙伴介绍给大家?并说说你是怎么认识他们的?(如我很早在幼儿园认识的老朋友——“父”;生活中经常见到的朋友, 如味精的“精”;还有加一加, 如土+真=填、大+亏=夸、禺+心=愚、月+旦=胆等方法。
(孩子们的方法都很好, 会用我们学过的记字方法, 真了不起!)5.跟着老师一起来拼读这些生字娃娃吧!你觉得这些生字娃娃在读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呢?6.记住小老师的提醒了吗?那好咱们现在就与生字娃娃来一番游戏, 第一个游戏是开火车, 看看哪列火车开得又快又准!请第一列火车做准备——开始!(出示生字卡片)不错, 开得很快!第二列——开始!也很棒, 不但快, 而且准!火车开得这么棒, 证明孩子们都认识这些字, 那我们一起读的时候就会更棒哟!一起来读一读吧!7、第二个游戏叫做找朋友!你能给这些生字娃娃找一个好朋友吗?孩子们多能干呀, 给生字娃娃找了这么多的好朋友!他们感谢你们!让我们一起来把这些词语读一读吧!三、引练(再读课文, 理解感悟)1.过渡: 刚才我们和生字娃娃玩了很长时间, 他们也累了, 让他们休息一会儿。
幼儿园语言课成语故事教案
幼儿园语言课成语故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并掌握成语“守株待兔”的含义和用法。
2. 通过故事,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 教育幼儿要勤劳,不要贪图侥幸。
二、教学重点1. 成语“守株待兔”的含义和用法。
2. 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1. 成语“守株待兔”的含义和用法。
2. 教育幼儿要勤劳,不要贪图侥幸。
四、教学准备1. 成语故事课件或图书。
2. 画有兔子和农夫的图片。
3. 录音机或音响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向幼儿介绍成语“守株待兔”,让幼儿猜测成语的含义。
2. 讲述故事:教师讲述“守株待兔”的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
3. 讨论:教师引导幼儿讨论成语“守株待兔”的含义和用法,让幼儿理解不要贪图侥幸,要勤劳。
4. 活动:教师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让幼儿模拟故事中的情节,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6. 作业:教师布置作业,让幼儿回家后和家长一起讲故事,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成语“守株待兔”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2. 记录幼儿在角色扮演活动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 搜集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家讲故事的情况,以便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
七、教学延伸1. 开展“成语接龙”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进一步巩固成语知识。
2. 邀请家长参与成语故事亲子活动,增进家长对幼儿学习的关注和了解。
3. 组织幼儿参观农场,让他们亲身体验农作物的种植过程,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
八、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反馈,根据幼儿的表现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2. 在角色扮演活动中,教师要给予幼儿足够的自由发挥空间,鼓励他们大胆表达。
3. 针对幼儿在家庭作业中的表现,教师要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帮助幼儿巩固所学知识。
九、教学修改1. 针对幼儿在课堂上对成语“守株待兔”的理解程度,教师可以适当调整教学内容,简化讲解,以便幼儿更好地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百步小学综合实践课程2016-2017第一学期王燕琼《成语故事》课程纲要一、学习目的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一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
经过时间的打磨,每一句成语又是那么深刻隽永、言简意赅。
阅读成语故事,可以了解历史、通达事理、学习知识、积累优美的语言素材。
所以,学习成语是青少年学习中国文化的必经之路。
成语故事以深刻形象的故事典故讲述一些道理。
成语就是有道理的词语,它奠基着我国的文化之熙。
二、教学内容本学期的校本成语故事教学,我会与学生一起学习三类成语故事。
1.学习带有动物名称的成语故事2.学习带有数字的成语故事3.学习和历史名人有关的成语故事三、教学内容1-5周:《滥竽充数》6-10周:《学弈》《半途而废》11-16周:《狐假虎威》17-20周:《揠苗助长》三、教学基本步骤这学期总共学习四个成语故事。
1、在学习成语故事之前出示要学习的成语故事,如果学生之前读过,老师可以先让学生讲讲这则成语故事。
2、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一则成语故事,学生默读。
学生默读之后,老师可点名读或师读,学生初步了解这则成语故事。
3、观看成语故事动画,故事以更具体、更形象的形式展现给学生,这有利于学生的理解。
教师讲解并引导学生理解这则成语故事,学生了解故事并能知道故事的比喻意义。
4、在之后的学习中会运用这个成语,可以学以致用5、每周做一期成语故事手抄报,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回家之后,把学到的成语故事讲给家长听。
《滥竽充数》教案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阅读成语故事的兴趣,培养学生每天阅读的习惯。
2、教会学生合适的阅读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地阅读。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阅读成语故事的兴趣,培养学生每天阅读的习惯。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阅读成语故事的兴趣,培养学生每天阅读的习惯。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简单解释成语的由来。
2、简要说明成语的定义(举例)。
二、引导学生自由反馈,进入“成语王国”1、在我们的课本当中也有很多成语,你们记得吗?谁来说说看。
2、那么,除了这些大家都学过的成语,你还知道哪些成语呢?我们来比一比,看谁收集的最多?指名反馈。
3、老师这里也有很多成语要跟大家分享呢!下面跟老师一起去“成语王国”看看吧。
(多媒体显示)(1)首先,介绍给大家的朋友是“数字宝贝”(出示与数字有关的成语)指名读,齐读,学生补充。
(2)成语王国里还有一群可爱的动物们呢!让我们去“动物世界”看看吧。
(出示与动物有关的成语)指名读,齐读,学生补充。
(3)接下来,我们再去认识一些朋友吧!它们在“植物天地”等着我们去做客呢!(出示与植物有关的成语)指名读,齐读,学生补充。
三、引出成语故事1、看来,在这段时间,同学们都长了不少学问。
我们刚刚在“成语王国”又认识了那么多“朋友”,你们知道它们每个人背后都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吗?你都看过哪些成语故事呢?能跟大家一起分享吗?指名反馈。
2、说出你最喜欢的成语故事,引导学生完整清楚地表达,相机补充。
(在讲故事之前,先简单解释一下成语的意思。
)3、集体评议,(让学生听完故事后说说自己的看法)小结。
4、有很多同学都准备了自己拿手的成语故事想和同学们分享,那么,就请你们课后把好听的故事讲给你的同桌听吧!5、听了同学们那么多生动有趣的故事,老师也想跟你们一起读一则成语故事。
所以,今天,老师特地为大家准备了一份礼物。
(多媒体显示:滥竽充数)指名读题。
6、(出示该成语故事)自读故事内容,指名读。
7、说说你的体会。
生自由反馈。
8、总结发言。
(出示故事蕴含的道理)9、小游戏:趣味谜语。
四、交流读成语的益处1、同学们,你们都读过很多成语故事了,能说说成语故事都给你带来了哪些收获吗?指名反馈,评议补充。
2、总结多读成语的好处。
(可适当延伸至读书的作用)《成语故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阅读成语故事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阅读《成语故事》。
2、初步掌握成语故事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阅读成语故事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阅读《成语故事》。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阅读成语故事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阅读《成语故事》。
教学过程:一、感受成语魅力,激发阅读兴趣。
1、读读,比较三组句子,说说你的发现和体会。
A、同学们在教室里听课。
B、同学们听课时,都看着老师,听着老师,没有人做小动作,开小差。
C、同学们专心致志地听课。
2、教师小结成语的特点与价值:成语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与一般的词语相比,具有非常明显的优点:它言简意赅,富于哲理,而且形象鲜明、生动,表现力强,因此在人们的交往活动中发挥着独特而不可替代的巨大功用。
3、走进成语故事。
你知道“专心致志”这个成语是怎样来的吗?其实它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呢!(1)学生自读《学弈》(或播放动画)弈秋是古代有名的棋手,有两个人慕名而来,同时拜他为师。
弈秋一心想把自己的棋艺传授给他们,讲课特别认真。
一个学生专心致志地听他讲课。
另一个学生表面上也在认真地听课,而实际上思想很不集中。
他看到大雁从窗外飞过,心中老想着要把大雁射下来……弈秋讲完课,就叫两人对弈。
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就对弈起来。
开局不久,就见分晓:一个从容不迫地能攻能守,一个手忙脚乱地应付。
弈秋一看,两人的棋艺相差悬殊。
他对棋艺差的学生说:“你们两个人一起听我讲课,他能专心致志,而你呢,心不在焉。
下棋的技艺是比较容易的,可是如果不专心致志地学,也是学不好的。
”(2)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收获?小结:是啊,成语“专心致志“由此而来,形容一心一意,聚精会神。
事实上,几乎每一个成语都包含着一个生动的故事。
阅读成语故事,不仅能够了解成语的由来,而且可以学到很多历史知识,明白很多道理。
二、引导阅读故事,学习阅读方法。
1、自由阅读成语故事《半途而废》提出阅读要求:(1)读通全文,读准每个字的读音。
(2)用“——”划出好词好句,用“~~~”划出不理解的词句,并想办法解决。
(3)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想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东汉时,有个名叫乐羊子的人,没有远大志向。
他有一个贤慧聪明的妻子,经常勉励他上进。
有一天,乐羊子拾到一块黄金,他欢喜地拿给妻子看。
妻子非常生气地说:“这块金子是别人掉在路上的,我们应该靠劳动挣钱啊!”乐羊子连忙拿起黄金,跑回原处,等待失主前来认领。
有一位朋友劝乐羊子应该去求学。
乐羊子回家跟妻子商议,妻子很高兴,鼓励他前去。
乐羊子在外面读了一年书,总是想家,于是向老师请了假回家探望。
当妻子得知乐羊子并没完成学业时,非常伤心,拿起剪刀,把自己辛辛苦苦织的布剪成两截。
乐羊子大惊,问妻子这是为什么?妻子说:“你求学应该是靠日积月累、刻苦钻研才能学成,现在你中途回来,不是和这块布一样半途而废了吗?”乐羊子听了,深深受到感动,明白了妻子的苦心。
从此,他发愤求学,整整过了七年,直到学业完成,才回家探望妻子。
2、交流:先和同桌一起交流阅读要求中提出的问题。
再在全班交流:(1)《半途而废》讲了一件什么事?(2)故事中感受最深的地方是哪里?(3)读这个成语故事,让你有哪些收获?谈一谈积累的好词句,明白了什么道理。
(4)你能举个在我们生活中出现的半途而废的例子吗?3、总结读成语故事的方法。
故事:读通、概括、讲述。
成语:理解、运用;三、推荐《成语故事》,引导课外阅读。
1、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你还积累了哪些成语?他们都包含着怎样有趣的故事,我们又该如何找到这些故事呢?2、推荐课外阅读:《成语故事》成语故事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它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生动有趣、充满智慧的精彩世界。
用我们这节课学习的方法,自己阅读《成语故事》,准备参加下次的“成语故事会”。
对特别喜欢的成语故事,可以和小伙伴一起排演成小品,在成语故事会上演出。
《狐假虎威》教学设计设计思路:《狐假虎威》是一个非常精彩的成语故事,里面的狐狸和老虎形象性格鲜明,动作性强,而且,故事中还有简单的对话,生动的词语,小朋友将会对这个教材非常感兴趣,同时也非常适于让幼儿表演,在本活动中,教师旨在培养幼儿的非言语表现手段,如动作、语调、眼神等,在寓教于乐中让幼儿明白一些浅显的道理。
教学目标:1、理解成语故事内容和含义,丰富词语“神气活现”、“摇头摆尾”、“东张西望”、“半信半疑”。
2、启发幼儿初步用于故事内容匹配的动作、表情、语气来表演故事。
3、体验大胆表演的快乐。
教学重点:理解成语故事内容和含义。
教学难点:启发幼儿初步用于故事内容匹配的动作、表情、语气来表演故事。
教学过程:一、活动准备1、《狐假虎威》故事图片六副。
2、字卡“狐假虎威”、“神气活现”、“摇头摆尾”。
3、狐狸、老虎及小动物头饰。
二、活动过程1、猜谜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
谜语一:身穿花衣四脚走,头上有王真威风,张开大嘴一声吼,吓得百兽都发抖。
(谜底:老虎)谜语二:眼睛细细三角脸,拖着一条大尾巴,爱吃兔子和小鸡,专门会想坏主意。
(谜底:狐狸)2、教师边演示小木偶边讲述故事,帮助幼儿理解故事。
师:在一个茂密的森林里,也住着一只狐狸,森林里的小动物见了这只狐狸以后,它们又会怎样呢?教师演示小木偶,有感情地讲述故事一遍。
提问:(1)森林里的小动物见到这只狐狸它们是怎样做的呢?小动物为什么都要逃呢?(2)你认为小动物是害怕狐狸,还是害怕老虎。
(3)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狐狸?一只怎样的老虎?3、结合故事图片和字卡,引导幼儿大方地表演故事。
(1)图一:在茂密的森林里,一只大老虎正在寻找食物。
请小朋友表演大老虎寻找食物的样子。
(2)图二:这是一只狐狸从老虎身边窜过,老虎扑过去把狐狸逮住了。
请小朋友表演老虎捉狐狸的样子。
(3)图三:请小朋友表演狐狸和老虎之间的对话。
表演狐狸眼珠骨碌碌一转,想坏主意的样子。
集体或分组分角色练习对话。
(4)图四:老虎跟着狐狸朝森林深处走去,狐狸是怎样走的?老虎又是怎样走的?表演狐狸“神气活现”、“摇头摆尾”的样子。
表演老虎“半信半疑”、“东张西望”的样子。
鼓励幼儿模仿好的表演。
(5)图五、六:森林里的小动物见到狐狸和老虎它们是怎样做的?请小朋友表演小动物先奇怪后害怕地逃跑的样子。
4、分组尝试合作表演故事。
5、请某个队展示表演,教师和小朋友集体评议,鼓励幼儿以后表演地更好。
6、理解狐假虎威的含义。
讨论故事情节:(1)老虎要吃狐狸,狐狸怎么办?(2)它想了一个什么主意?(3)它们两个走进树林时,谁在后面走?森林里的小动物见到这只狐狸它们是怎样做的呢?小动物为什么都要逃呢?提问:老虎和狐狸谁厉害?认为小动物是害怕狐狸,还是害怕老虎?狐假虎威是什么意思?(狐狸假借着别人的威风,欺负弱小)教师小结:原来,狐狸的威风是假,老虎的威风才是真的。
狡猾的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
“假”是假借的意思,“威”就是威风。
后来人们就把借着别人的威势吓唬其他人的行为教做“狐假虎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