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乐育人 润物无声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育人情怀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育人情怀春风化雨,真是个好词啊。
想想春天的那种气息,温暖又柔和,像是妈妈的怀抱。
教育就是这样,悄无声息中润物细无声。
你知道吗,老师有时候就像那春风,轻轻一吹,知识的种子就开始在心田里发芽。
可不是吗?小孩子们那么好动,像小鸟一样,根本静不下来。
可一旦他们被那温暖的春风轻轻吹到,知识就像雨水一样,滋润了他们的心灵,慢慢生根发芽。
老师的一句鼓励,像是春风拂面,真是让人心里暖暖的。
班里的小胖子,总是调皮捣蛋,搞得老师哭笑不得。
但就在某个阳光明媚的下午,老师用温柔的声音说了句“你真棒”,小胖子那张憨厚的脸上立刻挂上了自信的笑容。
就这样,他的心灵被滋润了,开始认真学习,结果一下子成绩就突飞猛进。
这一变化,真让人刮目相看,哈哈,真是“好事多磨”呀。
再说说班上的小女孩,特别内向,像一只小鹿,藏在角落里。
老师没强迫她去发言,而是每次在她身边轻轻问候,陪她聊天。
慢慢地,这位小女孩开始敞开心扉,变得活泼多了。
那一刻,老师的耐心就像春雨一样,滋润着她的小心灵,帮助她打开了那扇紧闭的门。
就这样,时间久了,她不仅能在课堂上勇敢发言,还成了小组的“发言人”,这可是没少让老师欣慰。
而我们身边还有那么多这样的故事,每一个都是育人情怀的体现。
教育的关键就是在于细水长流,不是那种急功近利。
就像春天的阳光,温暖而不刺眼,细雨滋润而不让人窒息。
学习有时候像一颗小种子,得慢慢发芽、成长。
不能着急,别说这小种子了,就算是大树也得经历风雨,才能长成参天大树。
我们总是希望孩子们能有一个光明的未来,但这得一步一个脚印,慢慢来。
教育的本质,真的是一种爱。
这种爱,不是那种轰轰烈烈,而是细腻的关怀。
就像那春风化雨,悄悄地滋润着每一个心灵。
老师们在课堂上不光是传授知识,更是在用心去呵护每一个孩子。
课堂上那点滴的温暖,仿佛是春风中的每一缕阳光,照耀着孩子们的成长之路。
每次看到孩子们在操场上欢快地奔跑,心里真是有种说不出的满足。
他们那种无忧无虑的笑声,就像清脆的铃铛声,回荡在空气中。
活动育人,润物无声
活动育人,润物无声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多元化价值取向的深入人心,职业教育近年来在我国得到了迅猛发展。
在不断扩招的同时,职业学校的管理也出现了严重的危机:部分学校由于管理不到位,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障,致使学生综合素质不高,就业困难;也有些学校因为管理工作不到位导致安全事故频发。
这些问题都严重困扰着职业学校的管理工作者。
班主任作为学校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应及时掌握职业学校学生特点,积极调整管理思路,改变工作方法,把学校的管理工作提上一个新的高度刻不容缓。
我国古代伟大的大教育家孔子在教育活动中,提出了教育的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成人”和“君子”。
班主任在承担“教书”之外,还比其他教师更负有“育人”的责任。
一、职业中学学生的特点1.职业中学生源整体素质不高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对象以初中毕业生和部分高考成绩不太理想的高中毕业生为主,这部分学生中考、高考成绩分数较低,这其中也不乏行为习惯较差的一些后进生。
由于生源素质参差不齐,给职业中学的学生管理带来困难。
2.职业中学学生的心理特征职业中学学生下与少年后期相接,上与青年中期相连,因此,在身心发育和社会成熟方面有一些交叉,个体心理的发展出现了这样一些特点:处事草率,行为偏激,易冲动和感情用事,做事不计后果,对家长、教师有较普遍的逆反心理;渴望独立,希望别人能满足自己的自尊心和虚荣心,反之会有消极情绪;求知欲旺盛,好奇心过强,自制力却不高,缺乏辨别能力,经不起外界事物的诱惑。
3.职业中学学生厌学情绪较为普遍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和就业困难的挤压,职业中学厌学情绪较为普遍。
部分学生认为上学是为了考大学,职业中学前途并不看好,自己是被家庭和社会遗忘的那一分子,索性破罐子破摔,成天无所事事。
也有部分学生认为职业中学学习过于乏味(尤其是基础课、专业理论课),现在所学内容与以前所学知识跨度太大无法接受。
还有部分学生原来就不喜欢学校生活环境,自己是被动上学。
二、活动育人,好处多多学校、班级如果能开展一些活动我相信能增强学校生活对学生的吸引力,为学生释放过剩精力找到正当途径。
“润物无声”
“润物无声”“润物无声”是一句古语,出自《庄子·养生主》。
它的含义是指不张扬、不张狂,默默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对周围的事物进行滋润,产生积极的影响,但并不引人注目,也无需谁的夸奖和认可。
这句话是中国文化中的一个哲学概念,体现了一种含蓄、淡泊、低调、不张扬的生活态度和处世之道。
“润物无声”的含义非常丰富,它不仅在哲学思想中有着深刻的含义,同时也可以引申到各个领域的生活和工作中。
在社会中,“润物无声”意味着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默默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社会做出贡献,但并不渴求外界的赞美和回报。
在个人修养方面,“润物无声”表示人们要有一颗平和、宽容的心,做事情不要过于张扬,要谦虚谨慎,不要因为自己的成就而自吹自擂,而是要默默地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在企业管理上,“润物无声”强调了领导者和员工不要过分追求表面的成绩和外部的目标,而应该注重基础工作和内在功效,用踏实的工作,持续不断的努力,去为企业的发展做出实质性的贡献。
在家庭生活中,“润物无声”则表示要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家人,用自己的行动和细心的关怀去影响身边的人,让家庭和谐幸福,而无需大肆张扬和夸耀。
润物无声是一种处事的哲学,也是一种生活的态度。
润物无声并不是要求人们放弃自己的见解和出色的能力,而是在表现自己的时候要有所节制,同时注重内心的修养和品德的高尚。
只有在某种程度上懂得润物无声,我们才能以平和的心态,和他人和睦相处,才能在工作和生活中不断取得更大的成功。
在人际关系当中,人们也需要懂得“润物无声”。
在与不同人的交往当中,有些时候的冷漠可以起到更好的疏离作用,有些时候的善待可以收获更多的信赖,有些时候的默然可以获得更多的理解,有些时候的适时开口可以避免哽咽。
当遇到一些好事和好的人时,我们需要像一种润物无声的美德一样,这样自然会注入精神的营养,并且带来心灵和情感的温暖。
人们要用润物无声的方式去对待身边的人和事,中国哲学所弘扬的“润物无声”,清静的美学以及温润的人情味,实在是一种人性化的品格。
润物无声育人无痕
润物无声育人无痕润物无声育人无痕,这是一种温和而深远的教育理念,它告诉我们教育不应该只是一味地强调表面的功利,而应该更注重内心的润泽和精神的滋养。
这种理念在教育领域中被广泛地重视和提倡,因为它能够激励人们去关注更深层次的教育目标和意义。
润物无声育人无痕,首先告诉我们教育应该是一种温馨而隐秘的力量。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许多功利性的教育方式,家长们为了孩子的成绩不断地督促他们学习,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不断地强化考试培训,这些行为看似都是在为孩子的未来打下基础,但却忽略了教育本身应该是一种内心的滋养和精神的启迪。
润物无声育人无痕,告诉我们教育应该是温柔而细腻的,它不应该刻意地去影响孩子的选择和发展,而应该是一种默默地滋润和点拨。
在这种理念下,教育者应当关注的不仅仅是孩子的表面成绩,更应该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和思想情感。
在日常教育中,教育者可以通过一些关心和体贴的举动来润物无声,比如在家长可以给孩子一个深情的眼神和鼓励的微笑,学校老师可以给学生一些暖心的话语和认可的肯定。
这些都是在温暖和滋养孩子的内心,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充满着爱和力量。
而育人无痕,意味着在教育过程中,不应该给孩子留下太多的痕迹和压力,让他们更多地自由选择和探索。
除了在日常教育中注重温暖和滋润孩子的内心,润物无声育人无痕也告诉我们在教育目标上应该更注重培养孩子的人格和修养。
在当今社会,我们日常所接触到的教育往往强调的是一种功利导向,把孩子教育得越多,考试成绩越好,就越能获得社会的认可和肯定。
这种功利性的教育方式却往往忽略了培养孩子的人格和修养的重要性。
与其只培养孩子的知识和技能,更应该培养他们的品德与做人的操守。
在这一点上,润物无声育人无痕更能帮助我们建立一种更尊重和关爱人的教育体系。
润物无声育人无痕的理念中蕴含着许多关于教育品质的启示。
在这样的理念引导下,我们能够更多地去关注孩子的成长和内心的需求,不再只是为了功利而去教育。
这样的教育方式也更符合现代社会的风尚和发展方向,能够更好地培养出更具有品格和灵魂的新一代。
润物无声,育人有道
润物无声,育人有道摘要:孩子因为教育而美丽,教育因为有了孩子而充满活力。
作为小学班主任,教书之余,更重要的是育人。
教育的方式有很多种,除了教学、班会、家访、个别谈话等有声教育,还需要一些无声的教育,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无声胜有声”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无声爱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是人和人心灵上最微妙的相互接触。
”与孩子们朝夕相处,我时刻感受着他们所透露出的天真、顽皮、可爱和善良。
为了呵护他们天真美好的一面,我尝试了无声教育,用爱与他们进行心灵的微妙接触。
一、动之以情,施之以爱小楠是我们学校的一位“风云人物”,只要一提到他的名字,没有一个老师是不摇头的。
他时常挑战班规,和同学顶嘴,调皮捣蛋得让身边的同学都对他敬而远之。
对于他,我是黔驴技穷,一筹莫展,每次他犯错,我这还没开口他就已经主动承认了所有的“罪状”,态度诚恳得让你批评不下去。
我苦口婆心地和他讲道理,却没有一点效果。
课间总能听到同学们的抱怨,“老师,小楠用开水弄湿了我的课本。
”“老师,小楠把杂物间的垃圾桶弄翻了。
” “老师,小楠往楼下扔东西。
” ……没错,他就像是《西游记》里的孙悟空,我曾经以为我只要像唐僧一样喋喋不休地念个紧箍咒,他就会乖乖听话,可事实却并非如此。
屡试不爽,终于有一天让我找到了突破口。
那是一个上午,小楠一反常态,静静地坐在课室里,也不知想到了什么,突然就哭了起来。
同学们议论纷纷,我很快就注意到了,把小楠带到了辅导室,这时他已经泣不成声了,我没有急着开口,而是让他静静地哭。
等他平静下来,我才得知,平日里,爸爸妈妈忙于生意,只有奶奶的悉心照料,可现在最关心他的奶奶却住进了医院。
一直以为他是个十恶不赦的“大魔头”,不曾想他也有如此柔软的一面。
安抚完小楠的情绪,我给小楠妈妈打了电话,让她把电话拿给奶奶听,电话这头是握着手机紧张得颤抖的小楠。
我拍拍他的肩膀,示意他不要让奶奶担心。
打完电话,知道奶奶的病情并无大碍,小楠激动地对我说:“谢谢你,老师!”这件事过后,我不再对小楠喋喋不休,而是开始找他的闪光点,我发现他是一个心地善良,诚实可爱的孩子,班会课上,我对他乐于助人的行为大力表扬。
以乐育人,润物无声——谈德育渗透于小学音乐教学的策略
以乐育人,润物无声——谈德育渗透于小学音乐教学的策略摘要:教育的核心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的德行,课堂教学不仅需要引导学生学习课本教材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就现阶段的教育来看,德育教育在我国的教育领域中有着绝对的中心地位,是所有学科教育活动的重要根基,作为德育教育的分支,小学音乐教学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合理的渗透德育教育的内容,科学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净化学生的心灵,培养和锻炼小学生的道德素养以及高尚品格的养成。
关键词:小学音乐;德育教育;教学策略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是素质教育背景下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
在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效渗透德育教育是培养小学生建立优秀品质的重要措施。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在音乐艺术的渲染中,培养学生们的艺术情操,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
本文对当前德育渗透于小学音乐教学的策略进行分析,提出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具体应用策略和途径,希望为实际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借鉴。
一、德育教育的教学理念音乐科目是小学教育阶段中十分重要的一门学科,为了能够在小学音乐课程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教师首先要规范自身的教育形象,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起到榜样模范作用;其次要树立教学责任感,为小学生的音乐启蒙教育提供支撑。
音乐学科其本身就属于一门感染力极强的艺术文化,可以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善良和天性。
比如,当我们学唱一首抒情的歌曲时,不仅歌词内容能够让我们产生情感方面的共鸣,优美的音乐旋律也能加深我们的对歌曲情感和表达内容的记忆。
二、德育渗透于小学音乐教学的策略(一)在教学方法中渗透德育教育在小学音乐的教学过程当中,音乐教师要注意在教学方法方面创新,将其渗透德育教育来提升小学生的道德素养[[1]]。
在现代科技的助力下,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课堂中教师们最为广泛应用的一种教学方法。
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融入德育教育内容,能够有效地提高小学生参与音乐课堂教学活动的兴趣,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实现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养的目的。
致力于育人,润物于无声
致力于育人,润物于无声班主任的工作辛苦、琐碎,有时还不被人理解,然而这份工作又是愉快的,崇高的。
这份愉悦和崇高的感受来自学生带给我的感动,它如蒙蒙细雨,湿漉漉地滋润种子的梦境;如融融春意,暖洋洋地慰藉着心灵。
在学校教育系统中,班主任起中坚作用,骨干作用、纽带作用、协调作用和桥梁作用;在班级群体的形成、学生个性发展方面,班主任起主导作用;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班主任起引导保护作用。
因此作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其任务是无比艰巨的,那么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呢?一、奉献给学生一片爱心我认为要教育好学生,首先要爱学生,老师的爱是学生心灵的一种巨大力量,也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条件。
(一)、以“同情心”帮助特殊学生一个数十人的班级,学生的品德个性,心理以及家庭等方面都存在着个别差异,这就要求班主任以一颗“同情心”从不同的角度去关心学生,帮助学生,使他们都得到了正常人应有的受教育权利。
我班学生刘佳奇,因父亲去世,母亲改嫁,她只能同70多岁的爷爷相依为命,开始时,她总是迟到,上课不注意听讲、作业不按时完成,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我也说过她多次,但不太效,此时可把我急坏了,怎么办呢?于是,我利用放学后去家访,通过和家长沟通,了解了她家的困境。
是啊,一个失去父爱和母爱的孩子,家庭又是这样困难,怎能安心学习呢?首先,我从思想方面下工夫,我就一次次找她谈心,鼓励她并号召全班同学向她施以爱心,我便从生活上关心她,帮助她,她吃不上饭,我花给她买饭,冬天带了饭,到中午,我想法把饭给热了她生产,我带她去诊所看病并花钱为她买药,使她终于感到了老师的真诚集体的温暖,开始有了自信心,他从各方面都有明显进步是,看到她的进步,这时我真有一种难以言表的幸福。
(二)、扬长避短,施以爱心,改进差生人们经常把儿童比喻祖国的花朵,十分令人喜爱。
可是对那些已经染上病虫害的花朵可因营养不良发育不完美的花朵,班主任作为辛勤的园丁,是否也应该象喜爱美丽花朵一样去热爱他们呢?答案自然是肯定的,教师应该更加热爱他们、严格要求他们,更要以一颗诚心去感化他们。
以德育人,润物无声的心得体会范文
以德育人,润物无声的心得体会范文德育是一种无声的力量,它并不需要华丽的辞藻和嘈杂的声音,而是通过默默的付出和言行举止来影响他人。
在我多年的德育工作中,我深刻体会到润物无声的重要性。
首先,润物无声的德育力量可以渗透到学生的潜意识中。
有句话说得好,“言教不如身教”。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注重教育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更要关注他们的情感和态度。
只有我们自己身体力行,用行动来诠释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才能真正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
例如,当我们在教育学生遵守纪律时,我们自己首先要成为纪律的模范。
我们遵纪守法、守时守信,让学生深刻感受到纪律的重要性,潜移默化中影响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其次,润物无声的德育力量可以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作为教师,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会被学生所关注和模仿,因此我们必须时刻提醒自己要做一个合格的榜样。
我们不仅要讲究言辞的准确和方式的得当,更要注重细节的注意和行动的廉洁。
例如,在课堂上,我们要严格要求自己的自我修养,端正言谈举止;在日常工作中,我们要积极向学生传递正确的观念和价值观,鼓励他们树立积极向上的心态。
通过自身的表率,我们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让他们在模仿中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最后,润物无声的德育力量可以在细微之处体现出来。
我们在平时的教育工作中,往往容易忽略一些细节,但这些细节却往往能够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例如,在一个平凡的放学时间,当学生们自己整理好课桌、收拾好教室后,我们可以适时地表扬他们的自觉整洁;在课堂上,当发现有学生互相帮助、乐于分享时,我们也可以表扬他们的同学间的友爱精神。
这样一点点的肯定和激励,能够使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成长,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
总之,德育工作需要我们用心去做,用行动去诠释。
润物无声的德育力量在我们日常的工作中无处不在,只要我们始终保持正确的行为准则、良好的榜样,用心感受、观察身边的细微之处,我们就能够以德育人,润物无声。
润物无声育人无痕
润物无声育人无痕「润物无声,育人无痕」这是一句流传甚广的古语,通常指的是一种文化修养及人生哲学,旨在强调真正的修养和教育应该是低调的,无论是对人还是对事,都应该给予有益的帮助,并不留下任何痕迹。
润物无声是指把自己的善良,智慧和精神力量能够寓于生活中,不留痕迹的给予他人,让他人以自然的方式对生活中的困难,烦闷和挫折有所改观。
换句话说,润物无声,是一种与人为善,为他人创造幸福的低调而有力的方式。
当今社会,人们普遍受到高度竞争和快节奏的生活方式的影响,很多人的目标是致富、成功、卓越,并为此而不断努力。
然而,我们似乎忘记了,把自己的善良和热爱也注入到生活和劳动中,可以为自己和他人带来无形而又实在的幸福。
一个人可以凭借着润物无声的精神帮助家庭和朋友,使他们在寻求解决问题的困难时感到温暖和关怀。
一个人也可以通过润物无声的方式在工作上从事公益活动,仅仅通过自己的微小之力,对制造更好的未来做出贡献。
无论是在家庭生活中,还是在工作、志愿服务等领域,润物无声都可以起到巨大的作用,给人们带来信心、盼望和幸福,而又不留下一丝一毫的宣传痕迹。
育人无痕,是关于教育领域的精神和哲学,强调教育的底线和目的是育人,而且这一育人的过程必须是浪费无情的,毫不留情地向学生灌输的。
相反地,它是将知识、技能与理念渗透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引导学生通过体验、创新以及尝试,不断发现、探索和发展自己的潜力,成长为具有创意、责任感和良好道德品质的人。
育人无痕的理念是,只有学校和家庭需要成为给予学生正确指导、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引导学生成为独立思考、永不放弃探索等纪律性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并要让学生在其中感到快乐和归属感。
育人无痕的目标是培养了一群自我责任和自我管理的学生,他们具备创造力、思考能力和活力,有自信和魄力,拥有积极的内在品质,如热爱、善良、好奇心和勇气等等,不畏艰难困苦,勇面挑战未来。
我们需要强调的是,通过自己的行为,润物无声,育人无痕,可能并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需要长时间的耕耘和努力。
润物无声育人无痕
润物无声育人无痕润物无声育人无痕这句话是要传达出一种普通人的做事风格,也是一种做事的态度。
润物无声意味着即使做出了很多努力,但是并不张扬,不喧嚣,而是低调地为他人做好事,默默地影响着身边的人。
育人无痕则是指无论在何时何地,这个人都在做一些教育他人的事情,而不留下任何痕迹。
这句话强调的是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和影响力。
在当今社会,许多人都追求出众,追求声名显赫。
他们会将自己的成功和成就公开展示,以获取他人的赞赏和认可。
润物无声的人不一样。
他们不关心他人的眼光和评价,主动承担起做好事的责任,关注社会和身边每一个人的需要。
在日常生活中,他们默默地给予他人帮助,不求回报,只是希望能够让身边的人变得更好。
润物无声的人注重以行动来影响他人,而不是依赖口头上的夸夸其谈。
他们相信实际行动的力量,通过自己的言行激发他人的积极性和向上的动力。
他们善于发现他人的优点和潜力,懂得给予鼓励和赞美,让身边的人感到被重视和受到关注,从而激发他们的潜能。
润物无声的人也乐于分享自己的知识和经验,通过教育他人的方式帮助他人成长。
他们可以是一位老师,引导学生在学业和生活上取得进步;也可以是一位同事,传授工作技能和知识;还可以是一位家长,给予孩子正确的指导和教育。
无论在何时何地,他们都在默默地影响他人,用自己的智慧和善良来引导他人成长。
润物无声育人无痕的精神需要我们每个人去践行。
我们可以从自己做起,关心他人,关注身边的需要,用自己的力量和知识去帮助和支持他人。
我们可以无偿地给予帮助,鼓励他人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和挑战。
我们可以主动去学习和积累知识,提升自己的能力,为他人提供更好的服务。
润物无声育人无痕是一种高尚的品质和追求,它强调的是默默无闻的奉献和影响力。
这种做事的风格和态度将会带给他人积极的影响,让社会变得更加美好。
让我们每个人都成为润物无声育人无痕的人,用自己的行动和善良来影响他人,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育人案例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育人案例“爱是教育的前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作为教师,只有赏识学生,用爱心感化学生,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才会真正感受到来自教师的温暖与呵护,教育才富有它真正的实效性。
一、用赏识点开花蕾每个学生身上都有优缺点,关注他们每一个细节的进步至关重要。
尤其是学困生,他们并非一无是处,而是往往会被遗忘在某个角落里。
因此,我们教师要尽量挖掘其闪光点,努力从赏识中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使他们产生欣慰,增强荣誉感。
我班有一个来自二年级的留级生,他叫小银。
因成绩差,老师们对他几乎不抱任何希望。
可一连几天的观察,我总是发现他端端正正地静静地坐在那个角落里。
于是我给予表扬,并倡导全班学生向小银同学学习,让大家看看他衣着整洁、坐姿优美的样子。
第二天,他竟然给了我一个小本子,告诉我是他昨晚写的家庭作业。
虽然字写的不太好看,可他按要求完成了,我借机把他的作业张贴在班级“学习园地”最显眼的位置。
对此我乘热打铁,深入了解、全面分析他的特点及行为习惯形成的原因,知道了他身上存在不少的缺点和错误,经常受到老师们的批评、家长的指责、同学们的白眼,在同学中抬不起头。
在这样一个被来自学校、家庭、社会的冷落、薄待甚至歧视的环境中,使他失去了学习的信心,学习成绩越来越差。
了解情况后,我与他进行了心与心的交流,经过耐心疏导,给予了他心灵上的抚慰,解除了他的心理阴影,使他不像对别的老师那样远离我。
同时,我让他当上了小组长,负责本组的作业收发、卫生清洁等事务。
并找机会在班上为他树立威信,用全新的视角去寻找他身上的闪光点。
只要他记住一个字、一种数学运算,我都会给予赞赏与鼓励,以激发他主动学习的动机。
春风化雨,他的心灵受到触动了,学习态度有了很大的转变。
上课开始专心听讲了,作业也能完成了,字也写得工整了,人也有礼貌了。
有一天,他这样问我:“老师,我是个‘坏’学生吗?为什么他们把我留级了,爸爸妈妈也不管我?”我立即抚摸着他的头说:“不是的!孩子都会犯错误的,在犯错误中才能得到成长。
以乐育人润物无声——小学音乐课程与劳动教育的有机融合
以乐育人润物无声——小学音乐课程与劳动教育的有机融合摘要:音乐课程是以听觉感知为基础,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实践能力以及与人交往的情感。
劳动教育,也称家务劳动教育和生产劳动教育,是指通过开展相关实践活动所进行的教育。
在小学音乐课堂中融入日常生活中所学习到的知识内容和技能技巧,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以乐育人是音乐课堂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因此要将劳动教育与音乐结合起来,以歌、舞、乐、演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歌唱中感受劳动之美。
关键词:小学音乐;劳动教育;有机结合引言:小学音乐学科是小学生音乐学习和素养提升的重要领域。
因此要在课程建设中将劳动课纳入学校整体教学规划当中,通过开展音乐课程与劳技、手工等相结合的方式来开展劳动课教学。
为使学校音乐课教学更好地促进劳动教育的实施,在“三全育人”工作要求下,我们将“我是小小劳技家”实践活动作为音乐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在音乐课堂中融入劳动教育,让学生通过学习音乐感受与理解美如《我是小小劳技家》一课,我们通过聆听一段旋律、演奏一首乐曲、制作一个乐器等形式让学生通过音乐感知美,同时鼓励学生大胆实践,将劳动实践活动与音乐教学有机融合起来。
如,在《小白兔和黑猫》的一课中,通过聆听“小白兔和黑猫”这首优美的歌曲,让学生感受到了“小不点儿、大耳朵”和“黑猫警长”等卡通形象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在《美丽的草原我是草原美》的课程中,在学习歌曲“小牧羊”时,我们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听音乐之美。
如学生通过聆听歌曲《美丽的草原我是草原美》让学生感受到了美丽与辽阔。
通过学习歌曲《牧羊少年奇幻之旅》,我们让学生感受到了生活中也有快乐与幸福。
又如在学习器乐演奏技巧时我们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感受旋律、伴奏声音、演奏姿势和演奏方法等不同音乐要素带给表演中的美的享受。
“我是小小劳技家”实践活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感知音乐、理解音乐,还可以让每个学生体验音乐与劳动的结合带来的快乐与幸福,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爱劳动、会劳动的好少年!二、通过“我是小小劳技家”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在具体实践中,教师通过布置任务让学生自己去完成,如“制作一朵鲜花”“设计一张贺卡”“制作一个漂亮的相框”等等。
以德育人 润物无声
以德育人润物无声人们常说,“以德育人,润物无声”。
这句话中包含着深刻的道理,它反映了一种高尚的情操和处世之道。
在当今社会,教育被赋予了更为重要的使命和责任,以德育人、润物无声的理念显得更加珍贵和重要。
本文将探讨以德育人的含义、实施方式以及润物无声的意义。
第一部分:以德育人的含义所谓以德育人,就是通过道德教育和榜样力量来影响和引导学生,使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品德观念。
以德育人,首要的是通过教师或者其他具有道德榜样力量的人,塑造学生的品格和人格,引导他们向善、向美的方向发展。
道德教育不仅仅是告诉学生要做什么,更重要的是在日常生活中用自身的行为和言行来塑造学生的道德情操。
第二部分:以德育人的实施方式以德育人,需要我们提出一套明确的实施方式和方法。
我们应该通过言传身教,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和家长可以教育学生要热心助人、团结友爱、勤俭节约、诚实守信等美德。
我们还需要激发学生的爱心和同情心,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在学校教育中,可以通过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到社会的需要,主动参与到各种公益活动中,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心和同情心,进而培养出志愿者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教育者还应该注重师德师风的建设,培养教师的高尚情操和道德素质。
教师本身就是学生最为直接的道德榜样,只有自身具备高尚的品德观念和行为习惯,才能够有效地感染和影响学生。
教育者自身的道德修养和素质同样需要重视和培养。
第三部分:润物无声的意义“以德育人,润物无声”中的“润物无声”是指一种无声无息地、默默地渗透和影响所有事物的力量。
以德育人,本身就是一种内在的力量,它并不需要通过强制或者外在的教导来实现,而是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学生心灵深处的一种力量。
润物无声的意义在于,通过以德育人的方式,不仅能够影响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同样也可以润物养人、润人育物。
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榜样行为,不仅能够影响学生,也能够渗透到整个社会中,影响更广泛的群体。
小学古诗教学——润物无声,育人佳径
维普资讯
文 研 施 I
小 学古 诗教 学
,
注重激发兴趣,反复吟诵,在读 中入情入境
“ 知之 者 不 如善 之 者 ,好 之 者不 如 乐之 者 。 ”喜 好 是最 和意境 。这样,随着对诗意理解 的不断深入,和对训练要求 好 的老 师 ,儿 童 的 学 习受 情 趣 的影 响 ,情 趣 直接 影 响 学 习效 果 。 因 此 ,我 们 选 取 一 些 与 诗 人 有 关 的 故 事 和 诗 歌 启 迪 智 总 的 说来 ,古 诗是 我们 民族 的优 秀文 化 遗产 ,让儿 童 学 慧 ,培 养学 生 的 自觉 性 。例如 ,贾 岛 的 《 隐者 不 遇 》就 可 习 、记 诵 ,可 以增进 知 识 ,发 展 思 维 ,陶 冶情 操 ,提 高审 美 寻 以讲 一 个故 事 ; 贾 岛到 长 安赶 考 ,骑 驴 做 诗 ,得 了 “ 僧推 月 能 力 。
下门”的佳句,想把 “ 推”改为 “ ”,这个 “ ”字能诉 敲 敲 诸读者鲜 明的听觉形象。他一时决定不 了,反复咏吟 ,引手 做推敲之势 ,不觉冲撞了韩愈,被巡卒抓住 ,他说明原因, 韩愈告诉他 “ ”字更好 。这个故事形象说 明了贾岛做诗的 敲
二、加强语言文字训练,深刻理解诗句含义,体会诗人
容 ,也是德育渗透的有利途径。
个方面入手 。
一
可分 四步进 行 。第一 步 , 读 正确 , 即读 准字 音 ,不 丢字 ,不 根据 笔 者 多年 的 教学 经验 ,小 学古 诗 教学 可 以从 以下 几 漏 字 , 不 重复 , 发音 清 晰 响亮 。第 二步 ,读 出节奏 美 。第三 步 ,读 出韵 味 , 即读 出 重音 和 诗句 的抑扬 顿 挫 。第 四步 ,读 出思 想感 情 , 即在 充 分理 解 诗 意和 作 者 的基 础 上 ,读 出情 感 的明 确认 识, 学生 的朗 读 技 巧就 会 不 断提 高 。
以善育人,润物无声——临澧县第四完全小学“崇善厚德”德育实践
思想·德育时空主持人:黄珺E-mail:708839599@以善育人,润物无声———临澧县第四完全小学“崇善厚德”德育实践文︳万绍年“崇善厚德”的内涵与我国传统道德一脉相承,其所追求的就是至善、大爱。
就“崇善”来说,“善”取自《老子》的“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意思是说,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恩泽万物而不争名利。
在小学教育中提出“崇善”的德育要求,旨在让小学生在接受文化知识的同时,培养自身如水一般待人以善、理解他人、对万物进退有度的道德品质和人生态度。
鉴于此,临澧县第四完全小学(下称“四完小”)围绕“崇善厚德”德育理念,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教人求真,学做真人”为教育目标,积极创设浓厚的“善德”文化氛围,进行了小学“崇善厚德”的实践。
一、立足环境,营造“崇善厚德”德育氛围学校为了创设“善德环境”,在教育教学中以“教人求真,学做真人”为办学宗旨,构建“崇善厚德”的校园文化;厚植“上善若水”的精神文化;培植“尽善尽美”的制度文化;塑造“从善如流”的行为文化;打造“推贤进善”的物质文化。
走进校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左边学校文化建设的发源地“善德楼”,墙上一幅巨大的荷花池宣传画,上书八个大字:上善若水,德行天下。
这是四完小老师教书育人所追求的至高境界,也是四完小学生健康成长、学习做人的永恒追求。
“善德”二字统领着整个校园,成为师生健康成长的魂魄。
我们从儒家经典中抓取了八种美德作为“善德”的基本要义,即: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并制作成四块浮雕,立在文化石的四周。
这八种美德传承了几千年,我们要传承,并发扬光大。
这八个字内涵外延都十分广泛,践行的基本标准是“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最低标准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学校操场也是一道文化景观,东边围墙上设计的是“礼仪学堂”,“尊、礼、孝、谦、勤、诚、恩、享、谐”九个字配有人物图案栩栩如生,旨在提醒学生传承好传统文化。
润物无声育人无痕
润物无声育人无痕"润物无声,育人无痕"是一句非常经典的词语,该词语来源于中国古代儒家文化中的一句话,意思是通过温润的言行和潜移默化的教育方式来培养人的道德品质和才能,而不留下任何痕迹。
润物无声的意思是指培养和教育他人应该像水浸润万物一样,温和、柔软并且不引起不必要的争斗和伤害。
就像清晨的露水能够滋润植物一样,我们也应该用温和、关怀和理解的方式去教育他人,帮助他们成长。
不需要大声喧哗或强制指挥,而是以平和的心态来启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和潜力。
育人无痕的意思是指人们对于自己所做的一切都不追求回报或者认可,只是默默地付出和奉献。
人的一生中,对他人的帮助和影响是最重要的,而不是他自己所能获得的东西。
一位优秀的教育者,应该能够默默地为学生付出,而不在乎个人获得的利益或者感受到的荣誉。
他们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帮助他们成为品德高尚、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这句话凝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体现了儒家文化的核心理念。
儒家注重“温故而知新”,强调道德修养和知识的积累。
他们认为通过优秀的教育,人们可以获得自律和担当的品质,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
在现代社会中,“润物无声,育人无痕”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在教育领域,课堂教学不再是单一的灌输知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优秀的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学生精神世界的引导者。
他们关爱学生,激发学生的潜能,并且引导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在社会生活中,无论是领导还是普通民众,都应该发扬“润物无声,育人无痕”的精神。
尊重和关爱他人,不断丰富自己的内涵和修养,并且通过自己的榜样影响和帮助他人成长。
这种无私的奉献和温和的言行,将不仅能够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也将给人们带来更多的快乐和幸福感。
“润物无声,育人无痕”在今天依然具有深远的意义。
我们每个人在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都可以通过提升自己的内涵和修养,通过温和的交流和关怀,对他人产生积极的影响。
润物无声,育人有道探小学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 (3)
润物无声,育人有道探小学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一、前言时至今日,育人已经成为教育界的一种共识,而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育人价值也更加重要和显著。
小学语文学科在育人方面的贡献也是不可小觑的,它不仅润物无声,更是育人有道。
本文将从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教材、教师等方面,详细探讨小学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并通过案例的形式进行具体展现。
二、小学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1. 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语文学科是培养学生文化素养的重要学科。
小学语文学科不仅要让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语言表达技能,还应该为学生铺设广阔的文化知识基础。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导学生多阅读优秀文学作品,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社会生活与人物形象,从而能够扩宽视野,提升文化素养。
案例一:在小学五年级语文的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阅读《朱自清散文选》。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了解到朱自清先生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还是一位思想深邃、修养高尚的先生。
通过这次阅读,学生们对朱自清先生的生平、文学作品以及思想精髓有了深入的了解,提升了对传统文化的认知。
2. 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小学语文学科肯定有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功能。
语言是人类最基本的交流方式,懂得用好语言是非常重要的,而小学语文学科恰好可以为学生的语言运用和交流能力提供帮助。
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让学生明确思路,清晰表达,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案例二:在一次小学六年级语文课上,教师要求学生就“我的家乡”这个话题进行演讲。
学生们经过自我准备之后,分别上台发表演讲。
在发表过程中,学生们注意到了几个问题,如音量过小、语速过快、用词不准确等。
通过教师对这些问题的点评和指导,学生不仅改正了发音不准确的问题,还提高了拓展思路和完整表达的能力。
3. 建立良好的品德和价值观念学习语文不仅是学习文字和语言,更要通过语文学科去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价值观念,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会拥有高尚的道德品质。
致力于育人,润物于无声
致力于育人,润物于无声班主任的工作辛苦、琐碎,有时还不被人理解,然而这份工作又是愉快的,崇高的。
这份愉悦和崇高的感受来自学生带给我的感动,它如蒙蒙细雨,湿漉漉地滋润种子的梦境;如融融春意,暖洋洋地慰藉着心灵。
在学校教育系统中,班主任起中坚作用,骨干作用、纽带作用、协调作用和桥梁作用;在班级群体的形成、学生个性发展方面,班主任起主导作用;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班主任起引导保护作用。
因此作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其任务是无比艰巨的,那么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呢?一、奉献给学生一片爱心我认为要教育好学生,首先要爱学生,老师的爱是学生心灵的一种巨大力量,也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条件。
(一)、以“同情心”帮助特殊学生一个数十人的班级,学生的品德个性,心理以及家庭等方面都存在着个别差异,这就要求班主任以一颗“同情心”从不同的角度去关心学生,帮助学生,使他们都得到了正常人应有的受教育权利。
我班学生刘佳奇,因父亲去世,母亲改嫁,她只能同70多岁的爷爷相依为命,开始时,她总是迟到,上课不注意听讲、作业不按时完成,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我也说过她多次,但不太效,此时可把我急坏了,怎么办呢?于是,我利用放学后去家访,通过和家长沟通,了解了她家的困境。
是啊,一个失去父爱和母爱的孩子,家庭又是这样困难,怎能安心学习呢?首先,我从思想方面下工夫,我就一次次找她谈心,鼓励她并号召全班同学向她施以爱心,我便从生活上关心她,帮助她,她吃不上饭,我花给她买饭,冬天带了饭,到中午,我想法把饭给热了她生产,我带她去诊所看病并花钱为她买药,使她终于感到了老师的真诚集体的温暖,开始有了自信心,他从各方面都有明显进步是,看到她的进步,这时我真有一种难以言表的幸福。
(二)、扬长避短,施以爱心,改进差生人们经常把儿童比喻祖国的花朵,十分令人喜爱。
可是对那些已经染上病虫害的花朵可因营养不良发育不完美的花朵,班主任作为辛勤的园丁,是否也应该象喜爱美丽花朵一样去热爱他们呢?答案自然是肯定的,教师应该更加热爱他们、严格要求他们,更要以一颗诚心去感化他们。
教书育人,润物无声
教书育人,润物无声多年来的班主任工作,使我深深地体会到: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同时要讲究用科学的方法对班级进行管理,才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谈不上什么经验介绍,更多的是粗浅地谈一谈班主任工作中的点滴做法。
1、要有一颗爱心。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在平时的教育过程中,我要求自己以一颗仁爱之心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去体验他们的内心感受,走进他们的情感世界。
爱心的表现形式往往是通过具体的小事反映出来。
例如每天早晨走进教室,我先看看学生有没有到齐,遇到天冷或天热的时候,提醒同学们增减衣服,早上上学路上是不是注意安全了。
每天做操时,我看到学生红领巾没有戴正,我会提醒他戴好或帮他们戴好,有学生衣服不够整齐,我会轻轻地帮他拉一拉,有学生广播操动作不到位,我会在课间操后让做的好的同学教他们做,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心和爱护,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很在意每一位学生,让他们有一个好心情投入到一天的学习中去。
这些事看起来很平常,因为这是作为一个班主任最基本的工作,其实这正是一个班主任爱心的具体体现。
2、为人师表,率先垂范,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班主任是全班学生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对创建良好的班集体,提高学生素质,陶治学生的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班主任和学生接触的时间长,在学生面前是一面镜子、一本书。
因此规范学生的行为,首先规范自己的行为,在工作中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
我对学生说,我最关心你们的是三个方面,一是每个学生都要注意安全,不注意安全其他的都是空谈。
二是品行端正,俗话说,海宽不如心宽,地厚不如德厚,一个人,要成才,必须先成人,你的学问再大,如果没有德,也就是缺德,那他也不可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所以我们要多做积德的事。
我利用晨会、班会对学生进行道德规范的教育,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让他们明白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提高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乐育人润物无声
关键词:音乐;教育;德育;渗透
如何进行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魏书生老师说:“尊重与发展学生的个性和人性,会使师生生活在一种互相理解、尊重、关怀、帮助、谅解、信任的和谐气氛之中,从而真正体会到做人的幸福感与自豪感。
”我尽量在我的每句话和每个动作中传达我对学生的爱。
由于没有压力,学生乐意接受老师的教导,他们和我一起被音乐感动,被音乐牵动,被音乐震撼;他们的情感越来越丰富,生活越来越阳光。
为了让学生在音乐中受到熏陶,得到人生的启迪,我总是选择让人感动的音乐和设计让人感动的音乐活动,以此来教导学生,他们会在这些音乐活动中发现世界的美好,从而热爱生活、热爱生命,以此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在歌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在我们的教材中有很多歌曲本身就具有较强的教育性,我在教学时抓住音乐本身的特性,让学生在放声歌唱的时候将德育刻入灵魂。
如,在四年级教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时,这首歌曲学生都会唱,可由于唱得太多反而唱得很油,没有情感。
于是我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经验中会遇到哪些奏国歌的场景(周一升旗、奥
运颁奖等),并辅之以课间,学生回答积极;接着从歌曲的前奏和结尾处的三个主音“do mi sol”分析号角因素对歌曲的作用(给歌曲带来奋进感和动力感);紧接着我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注意到国歌的力度是怎样的?”学生演唱后说是很强的。
我问:“为
什么需要这么强呢?”学生看抗日战争时的图片,了解时代背景,我语气沉痛地告诉学生日本侵略者的残暴,仅一个南京大屠杀就残害了30万中国人。
学生震惊了。
这时学生全体起立,唱响国歌,他们的表情沉重肃穆,他们的歌声震撼心灵!我想,他们的心里将永远唱响国歌。
二、在音乐欣赏中的德育渗透
音乐欣赏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板块,或美妙、或激荡、或哀伤的乐曲歌曲总能打动学生的心,在聆听的过程中,我适当地引导,播下德育的种子。
如,五年级革命歌曲《红梅赞》的教学中,为了让远离那个时代的学生为歌曲所吸引、被歌中英雄人物的情感深深感染,我精心设计如下教学环节:首先一段录像与音乐结合、配上教师抑扬顿挫的朗诵一下将学生带进了那个战火纷飞、英雄辈出的年代,紧接着我激情地演唱又让学生感受到了《红梅赞》明朗、刚健又不失婉转的旋律之美。
听了江姐的故事,学生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之后师生共同朗读歌词、讲江姐与梅花的共性,让学生动情地说出他们最有感悟的乐句。
在聆听中,我提的每个问题和要求都力求贴近情景主体且不脱离音乐要素,达到有“情”体验音乐,使学生真正走入歌中英雄人物的世界。
三、在律动活动中的德育渗透
在小学音乐课堂上,律动是学生活动的重要方式。
我认为,适当的律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肢体协调能力,还能促进其道德品质的完善。
如,二年级《愉快的劳动》教学中,我设计了
“我能干”的环节,请学生跟着节奏做自己会的劳动的样子(拖地、洗衣、扫地、擦桌子、洗碗等),如果他做得有劲又有节奏感,其他同学就和着节奏拍手表扬他。
在他人的鼓励下,学生感受到劳动的快乐及受到肯定后的喜悦。
聆听《劳动歌》时我请学生跟着音乐模拟音乐角色做动作(挖宝石、鉴定宝石、运宝石),让他们知道劳动创造财富的道理;在模拟表演时提示学生和同伴相互配合,让他们感受团结协作的重要。
学生喜爱律动这种活泼有趣的活动,在动的过程中他们的心灵也受到了洗礼。
四、在其他活动中的德育渗透
除了以上三种主要的音乐活动,教学过程中的其他活动也能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如师生问好时,我们轻轻起立互相鞠躬,告诉学生从小做有礼貌、文明的人;如《不再麻烦好妈妈》歌词编创时,我问:“除了帮助妈妈,我们还能帮谁做什么事情呢?”学生思维活跃,有的说:“我们可以帮奶奶捶背、倒茶。
”有的说:“我们可以帮爷爷种花。
”还有的说:“我们可以帮老师擦黑板,收作业,关电扇。
”我请他们回家将自编的歌词唱给家人听。
后来,他们告诉我,家里人夸他们知道心疼人了。
看着学生的笑脸,我由衷地高兴:他们懂得孝敬老人、尊敬师长了。
我想,德育渗透要顺其自然、水到渠成、慢慢渗透,不能灌输和说教,因为人的情感不可能通过服从命令而产生,它必须经过亲身经历,自己感受直至深刻地体验才能发展。
所以音乐教育中理想的德育渗透须坚持“以人为本、以音乐为本、以音乐育人”,在丰富
的音乐活动中“润物细无声”地灌溉学生的心灵,使之幸福地成长,并成为“真正的人”!
(作者单位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