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人潜移默化 立德润物无声
修身立德润物无声,育人成才潜移默化
修身立德润物无声,育人成才潜移默化摘要:现代的小学生基本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享受着父母、爷爷奶奶等家人的独爱,这就使得他们一直是家庭的中心,这也就助长了他们过于自我、自私等不良品质的形成,导致小学教育的德育教育任务更加繁重。
小学德育工作质量直接影响着小学生的性格生成。
因此,小学必须要开展生活化的德育工作,切实改变小学生的个性问题,使他们成长更为健康。
本文便对如何展开生活化的德育教育进行分析,对如何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德育生活化生活元素实践活动社会时事国务院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已成为我国公民生活当前和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内的重要工作,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在现代社会中,育人比教书更为重要。
然而,现在的小学德育工作脱离了小学生的实际生活,过于宣扬为人民服务、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等高尚情操,使得小学生对德育教育不感兴趣。
在这种情况下,小学德育工作效率十分低下。
为了真正让德育发挥作用,我们必须要“知行结合”,开展生活化的德育教育,使小学生真正受到德育教育,成长为有道德、有文化、有素质、有礼貌的大好青年。
一、加入生活中的德育元素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也是德育教育的直接受教者,只有能够真正引起学生注意的德育内容,才能够真正发挥他们的能动性,从而自觉陶冶自己的心灵。
开展生活化的德育工作,自然就要从小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
在德育教育中加入与小学生实际生活紧密相连的元素,便可以让小学生认识到哪些做法是对的、哪些做法是错的,从而自觉改正自己的不良习惯,切实发挥德育的教育意义。
有一次,我无意中听到班里有个同学在跟家长打电话,语气十分差,对着自己的家长说:“我都跟你说了中午不回去吃饭了,我要跟我同学一起吃,你好烦。
”看到这个现象,我意识到现在很多学生对待自己的父母漠不关心,还经常觉得自己的父母唠叨,感受不到唠叨背后的关爱。
以德育人,润物无声
以德育人润物无声以德育人,是指教育者以身作则,用自己的美德、高尚的品质、良好的思想素质去熏陶学生、感化学生,进而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这里的“德”,即美德,指教师的职业道德、良好的思想素质等。
作为传播精神文明的使者,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承担的是非常神圣的职责,我们不仅仅要“传道,授业,解惑”,更要教学生如何做人,我们要为社会各界输送合格人才。
教师的一言一行无一不体现着自身素质的高低,而且无时无刻不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此,我想谈一下我的几点想法。
一、正人正己,德高为范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教师获得学生信任、尊重的前提,“师爱生,生则尊师”。
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应首先努力做到,即“正人先正己”。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为《教工》杂志的封面题词时写道:“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
”“师表,人之模范也。
”陶行知先生也说:“要人敬者,必先自敬。
”老师教育学生的过程其实就是师生之间心灵的相互碰撞,老师的道德观念、思想品质通过教育学生可以转移到学生的身上,久而久之,潜移默化,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
教师高尚的道德观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并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
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为了塑造学生正确的道德思想观,教师应当先塑自身,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公正无私,严于律己,热爱学生等。
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一定要首先做到,不允许学生做的,自己一定禁止,否则就不可能达到教育的目的。
教师良好的品质是无声的命令,是潜移默化的精神力量,是维护学生身心健康的血液。
试想一个随地吐痰,脏话连篇,举手打人的教师,怎么可能培养出彬彬有礼的学生?一个经常丢三落四,上课迟到的老师,怎么能教育出严谨守时的学生?我的身边有这样一位同事,他知识丰富、讲课幽默,很受学生欢迎。
但他有一个毛病,总爱随地吐痰。
这就引起了学生的反感,他在学生中的形象大打折扣,真是“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一个小小的恶习就破坏了教师的整体形象。
润物无声育人无痕
润物无声育人无痕"润物无声育人无痕"是一句非常经典的成语,它的意思是在日常生活中以默默无闻的方式去培育人才,让人们在成长中无痕无迹地获益。
这句成语主要强调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去教育和培养人才,而不是通过强制或者显而易见的手段。
社会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教育方式,有些是家庭和学校里正式的教育,有些是社会和环境中的无形教育。
而"润物无声育人无痕"这句成语则特别强调了后者。
润物无声,指的是教育者仅仅通过自身的言行举止以及日常行为来影响他人。
这种教育方式不会明确表达,却能够悄悄地渗透到人们的思想和行动中。
在家庭中,父母通过自己的榜样引导孩子,在学校中老师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培育学生,他们不需要大张旗鼓的宣传和教条般的教育方式,却能够无声地达到教育的目的。
育人无痕,强调的是培养人才时不留下痕迹,让被培养者不自觉地接受教育。
如果一个人对于被培养者的价值观、思想、态度和行为进行明确的规定和指导,那么就容易引起抵触和反感。
而正确的方式是在引导和启发之下,让被培养者自己思考和选择,这样才能让其在成长过程中产生真正的改变,而不仅仅是表面的遵守。
"润物无声育人无痕"的深层含义是通过微小而细致的帮助和引导,来培养被教育者的全面发展。
培养人才不仅仅是传递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其道德品质、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这种教育方式不只是局限于教室和课程,而是可以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中进行。
在现代社会,人们更加注重成绩和功利,经常忽视了"润物无声育人无痕"的重要性。
我们应该认识到,真正的教育并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而是通过无声和无痕的方式引导他人,让他们在成长中收益良多。
"润物无声育人无痕"是一句富有哲理的成语,它告诉我们,真正的教育不需要声势浩大,而是默默地影响他人。
这种教育方式可以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展现出来,通过善待他人、以身作则等方式去培育人才。
润物细无声,弘扬高尚师德,潜心立德树人
润物细无声,弘扬高尚师德,潜心立德树人润物细无声,弘扬高尚师德,潜心立德树人,这是对教师职业最美好的诠释。
作为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以高尚的师德,潜心立德树人,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引领他们循循善诱,培养他们高尚的品德与优秀的人格,开启美好的未来。
本文将从润物细无声、弘扬高尚师德和潜心立德树人三个方面,探讨教师如何做到这三点,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润物细无声——担当是教育的基石润物细无声,意味着教师要以一种低调的姿态,默默耕耘,默默奉献。
在教育工作中,教师需要不断耕耘,渗透自己的爱心和智慧,用真诚的行动感化学生,在学生身上播撒希望的种子,让他们在无形中受益匪浅。
教师要学会倾听学生的声音,读懂学生的内心,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指引,让他们在悄无声息中茁壮成长。
担当是教育的基石,教师需要担当起教育的责任和使命,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业务和师德修养,坚守教育初心,不辜负社会对教师的期望。
在教育的道路上,教师要做到担当有责,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不断完善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打下坚实的道德基础。
二、弘扬高尚师德——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弘扬高尚师德,是每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
师德是教师的灵魂和本质,是教师身心的折射和深刻的人格特征。
弘扬高尚师德不仅是一种行为准则,更是一种精神品格,是一种道德风范,是一种内心担当。
教师要做到言传身教,以自己的行为和品行为学生树立榜样,引导学生明辨是非,学习尊重和关爱他人。
提高师德修养意味着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和修养,要有一颗善良的心,一份真挚的情感,一种高尚的品行,能够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引导学生向上向善。
教师要以平和的心态和宽容的胸怀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发展潜能,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让他们在成长的路上获得真正的帮助和指引。
三、潜心立德树人——教书育人是根本潜心立德树人,意味着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品德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格和素质。
以德育人 润物无声
以德育人润物无声德育,又称为思想品德教育,是指通过培养学生的积极向上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的道德情操、理智品质和道德品格。
在现代社会,人们普遍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而且学校教育便是实施德育的主要场所之一。
而“润物无声”,则是指以柔和的方式对待他人,让自己的品质和行为成为对别人的影响,并引导他人积极向上。
德育与润物无声有着密切的关联,通过德育的方式,让我们的行为来影响他人,从而润物无声。
德育,是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思想观念、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是一种根植于人的内心深处的品质教育。
德育的实施不仅仅是要求学生言传身教,更重要的是树立正面的价值观念,建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品质和意识。
在德育中,学校要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让学生学会感恩、友爱、正直、诚信、勇敢、自立、自强等一系列的优秀品质,使学生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在德育的过程中,德育者要善于用言言行行的力量来影响学生。
俗话说,言传身教,教育者的行为会对学生的思想观念产生深远的影响。
教育者要做学生的榜样,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以自己的言行去感染和影响学生。
只有大家都信任能够在有限的生命里,通过自己的行为,去感悟和去领悟全能,从而达到品德的完美,去赢得人们的尊敬。
而“润物无声”,则是德育所要达到的一种境界。
以柔和的方式对待他人,让自己的品质和行为成为对别人的影响,并引导他人积极向上。
在德育中,不能单纯地强调给学生灌输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更要引导学生在言行中传播正能量,以品格感化他人。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以德育人。
当德育者能够以柔和的方式对待学生,让学生在这种温暖中茁壮成长,激发学生内在的善心,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世界、他人和自己,这种以柔克刚的方式,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让他们在德育中得到提升。
通过这种温暖的方式,学生会自然而然地接受德育的影响,形成自己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以德育人润物无声,是我们关于教育的追求。
润物细无声,弘扬高尚师德,潜心立德树人
润物细无声,弘扬高尚师德,潜心立德树人1. 引言1.1 润物细无声"润物细无声",是一种修身立德的境界,寓意着在教育工作中不张扬,却能够默默地影响和感化他人。
润物,即润泽万物;细无声,即渐行渐远。
在教育工作者的师德修养中,润物细无声体现了一种谦逊与包容,注重在日常的言行举止中散发出高尚品格和正能量,而非靠口头宣讲或外在的炫耀来展示自己的修养。
这种润物细无声的行为,会潜移默化地感染和影响学生,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学会感恩、学会宽容、学会尊重。
"润物细无声"也体现了教育工作者应该具备的谦逊和平和心态,不以自我为中心,不追求短期的功利。
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潜心润物细微,注重积累点滴的付出和积累,而非急功近利。
通过这种温和的态度和精心的关怀,教育工作者可以真正影响学生成长,让他们在融入社会的过程中能够继承并传承高尚的师德,成为品德高尚、思想健康的新时代人才。
2. 正文2.1 弘扬高尚师德弘扬高尚师德是教育事业的根本所在,是每一位教师应该始终坚守的准则。
高尚的师德体现在对学生的爱心和关怀上,一位优秀的教师应该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用自己的言行榜样来感染和影响学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弘扬高尚师德还体现在对待工作的态度上,教师要以认真、负责、专业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耐心倾听他们的困惑和需求,积极引导他们解决问题,帮助他们成长。
高尚的师德还要求教师端正自己的品行和言行举止,做到廉洁自律、正直诚信,成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楷模和榜样。
弘扬高尚师德不仅是一种责任和义务,更是一种使命和担当,只有教师们不断提升自己的师德修养,才能真正成为学生心目中的楷模,为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2.2 潜心立德树人潜心立德树人是教育工作者的使命和责任。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教师的初心和使命所在。
潜心是深入,是埋头实干,是专心致志。
在教育实践中,教师要注重自身修养,不断提升自己的师德修养,做到言行一致,言传身教。
润物细无声,弘扬高尚师德,潜心立德树人
润物细无声,弘扬高尚师德,潜心立德树人润物细无声,弘扬高尚师德,潜心立德树人。
这是一句蕴含着教育工作者崇高使命和崇高追求的名言。
在当今社会,教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高尚的师德。
而高尚的师德又需要教育工作者潜心立德,并将这种美德传递给学生。
本文将从润物细无声、弘扬高尚师德和潜心立德树人这三个方面展开阐述。
首先说润物细无声,这是一个非常崇高的境界。
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中,不仅要传递知识,更要传递正能量。
在师德建设中,教育工作者应当像春风一样,鼓励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像夏雨一样,滋润他们的心田,让他们茁壮成长;像秋阳一样,给予他们知识的光芒,让他们茁壮成长;像冬雪一样,让他们感受到人生的酸甜苦辣,让他们有所感悟。
教育工作者的润物细无声,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正是因为这种力量的存在,教育事业才能茁壮成长。
其次说弘扬高尚师德,高尚的师德是教育工作者的精神家园。
弘扬高尚师德,是对教育事业的一种支持和促进。
在学校教育中,我们需要倡导师德高尚,教书育人的教育理念,建立正确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做学生的榜样,引领学生走向阳光的未来。
弘扬高尚师德,就要求教师首先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要言传身教,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最后说潜心立德树人,这是教育工作者应有的追求。
潜心立德,首先是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和素质,提升教育水平,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学生是花朵,老师是园丁,潜心立德树人,是要教育工作者以一颗执着的心和一份责任的担当教育学生成长成才。
教育工作者要勤于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和素质修养,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教育工作者要善于观察、善于激发学生的潜能,因材施教,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之路。
潜心立德树人,就是要不断地为学生成长成才潜心钻研。
润物细无声,弘扬高尚师德,潜心立德树人,这三个方面共同构成了教育工作者高尚的使命与追求。
立德树人润物无声
立德树人润物无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
这是一句古训,也是一种美好的教育理念。
这句话的内涵丰富深邃,蕴含着中华文化的精髓和教育的真谛。
在当今社会,随着教育领域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人们对于教育的理念也在不断地更新和升华。
而“立德树人,润物无声”正是一种新时代下教育的理念和目标。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立德树人,润物无声”在当今教育中的重要性和意义。
“立德树人,润物无声”体现了一种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儒家思想一直是引领教育的主导思想。
而“立德树人,润物无声”正是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之一。
这句话强调了德行的重要性,提倡以德育人,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品行。
也强调了教育的目的,即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培养一代又一代的优秀人才,让他们成为有德有才、有知有行的新时代人才。
“立德树人,润物无声”凸显了教育的终极目标。
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让他们在思想、道德、智慧、体魄等各个方面得到健康的成长和全面的提升。
而“润物无声”则注重了教育的潜移默化作用。
也就是说,优秀的教育应该是一种渗透式的熏陶,而不是简单的灌输。
在教育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对学生的点滴熏陶和潜移默化,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获得正面的影响,培养自身的品格和素养。
“立德树人,润物无声”体现了教育的方法和手段。
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怎样才能最好地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的理念呢?首先是要有正确的育人观念。
要让每一位教师都认识到,教育的本质是育人,而不是简单的传授知识。
要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让教育真正成为每个学生生命的阳光和雨露。
也需要有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手段。
教育的方式方法要和时代的变化相适应,要注重学生主体性和创造性,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的教育目标。
“立德树人,润物无声”也体现了社会对教育的期望。
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时刻牢记社会对教育的期望,牢记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
教书育人润物无声
教书育人润物无声教书育人是培养人才的一项重要任务,而润物无声则是教书育人的一种高尚境界。
教书育人需要教师用心传授知识,引导学生合理思考,培养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而润物无声则是指教师通过自身的言谈举止和教学方式,透过细微的细节,影响学生的思维、情感和行为。
下面,我想探讨一下教书育人润物无声的具体实践方法和价值。
教书育人润物无声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师德。
教师作为学生的榜样和引路人,应该具备崇高的师德。
教师应该做到以身作则,言传身教,通过自己的行为去影响学生。
如果一个教师举止端庄、言谈温和、待人和善,学生会受到其潜移默化的影响,学习端正自己的态度和行为。
反之,如果教师言行不当,不负起自身的责任和义务,那么学生在教师这里接受到的将是一种不良的示范,可能会误导学生,对孩子们的成长会产生消极的影响。
教师要时刻保持良好的行为举止,做到言行一致,以树立良好的榜样。
教书育人润物无声需要教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除了传授学术知识,还要关注学生的品德、情感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教师可以通过关心学生的家庭和个人情况,并在课堂上适时提醒和鼓励学生,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一些多元化的活动,如讲座、讨论、实践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成长和交流,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书育人润物无声需要教师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现代社会要求人们具备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这种能力的培养,与教师的教学方法密切相关。
教师应该通过启发学生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上,教师可以采用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等活跃学生思维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发展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教书育人润物无声的意义在于培养具有高尚品德和积极生活态度的人才。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而品德和态度是最为重要的。
通过教书育人润物无声,教师能够借助一些微妙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塑造他们的品德和态度。
教书育人,润物无声——教师职业的责任与担当
教书育人,润物无声——教师职业的责任与担当作为一名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双重使命,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引领学生的成长,塑造他们的思想和人格。
教育的本质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如春雨般润物无声,影响着一代代年轻人的心灵和未来。
因此,教师这一职业,既光荣又责任重大。
在从教的岁月中,我深刻体会到,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还需要满怀爱心、耐心和责任心,去陪伴和引领学生走过学习与成长的每一个阶段。
今天,我想从多个角度,分享作为一名教师的所思所感,探讨如何更好地履行这一神圣职责。
一、以爱为基础,关爱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之所以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正是因为教师的工作不仅仅是教授书本知识,更是塑造学生的灵魂和性格。
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以爱心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正如教育家陶行知所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一位教师,如果不能以爱感染学生,无法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教育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在课堂上,我努力做到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不论他们的成绩好坏,都给予同样的关注和关心。
对于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我会鼓励他们勇于挑战自我,进一步提高;对于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我则会给予更多的耐心和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记得有一次,班上有一位性格内向、不太合群的学生,他常常表现得孤僻,成绩也不理想。
面对这样的学生,我并没有选择忽视或放弃,而是通过与他单独交谈、了解他的内心想法,并在课后给予个别辅导。
慢慢地,他开始敞开心扉,不仅成绩有所提升,性格也逐渐变得开朗。
在与他的相处中,我深刻感受到,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学生生活中的陪伴者和支持者。
二、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教师的成长与学生的成长息息相关。
作为一名教师,如果不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就无法适应日新月异的教育发展,也无法真正做到“传道授业解惑”。
因此,我始终保持着学习的热情,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和学习,努力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教书育人,润物无声
教书育人,润物无声“教书育人,润物无声”,这句话来自《孟子》中的名言,意思是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磨砺人的品德,使其逐渐完善。
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人格的塑造者,他不断渗透着自己的精神力量,润物无声地影响着学生的心灵。
在这个信息丰富的时代,教书育人承载着更重要的使命,它不仅是一种教学行为,更是一种社会责任。
教书育人之所以润物无声,是因为其影响是悄无声息的,但却能给人以深远的启发。
教师作为知识的传递者,不仅仅是在课堂上教授学科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平日里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
正如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一样,父母并不总是在强迫孩子学习,但他们的言行举止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塑造着他们的性格。
教书育人的力量,就在于其无形的润物作用。
教书育人之所以润物无声,是因为其教育的对象是人的内心。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人格,以成就学生的成功和幸福。
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不仅是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知识,更是辅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教师的言传身教、言行一致、言教合一,都是对学生内心的一种潜移默化的润物作用,是对学生人格养成的一种深刻影响。
教书育人之所以润物无声,是因为其教育的过程是全方位的。
教书育人的任务不仅仅是在课堂上传授知识,更包括了学生在校期间的生活、游戏和各种活动。
只有在全方位的教育过程中,才能真正地影响学生的内心,才能在学生毕业之后,让他们成为真正有用的人。
教书育人的力量,就在于其全方位的润物作用。
教书育人之所以润物无声,是因为其教育的效果是难以传统的方式来具体测量的。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人格和品德,莫名其妙的影响,深远的启发,无法用分数和名次来衡量。
而教师的辛勤付出,也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回报。
但是教书育人的功效却是毋庸置疑的,它是社会稳定和繁荣的基石,是国家兴旺和人民幸福的保障。
教书育人,润物无声。
在这个声色喧闹的社会,教师肩负着培养学生,润物无声的责任。
育人潜移默化立德润物无声
育人潜移默化立德润物无声我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基本准则,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为了落实好此项工作,我们首先注重德育工作的整体设计。
本年度,我们围绕陶行知的教育理念,将本学年定为学校“行知德育建设年”。
开学初,德育工作领导小组以学校三年规划为依托,针对本学期的德育计划进行了反复研讨、修定。
让德育工作的开展扎实有效,有章可循。
一、夯实育人队伍——实现智慧育人1. 我们每一位教师都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体力量,9月30日,我校给全校教师做了“做幸福教师”专题培训。
老师们感受颇深。
12月4日我们又举办了各学科教师的德育经验交流会,分别出自语、数、英、术科教师,心怀大爱、满怀激情,分享着她们感人至深的教育故事,分享结束后,这几位老师被大家亲切地称她们为“一小最美老师”这足以说明德育教育的感染力。
本学期,我校所有的德育培训、德育课研讨、经验交流等活动都是全员参与,目的在于提升每位教师的育人意识和育人水平,开创全员育人的良好局面。
2.为促进我校德育工作科学、有效开展,学校成立了德育工作坊,命名为行知工作坊。
针对近期德育工作的开展情况尽量保证每周一次交流研讨。
如:策划开学第一天的“入学礼”、“教师节”的感恩活动,德育课的教学研讨以及放假前征集对于班主任手册重新编写的意见等等。
二、创新主题活动——注重实践育德1.注重仪式培德。
利用仪式带来的神圣感和神秘感,促进学生发展,为他们的思想注入正能量。
如举行新学期“入学仪式”,让孩子们跨越“成长之门”,在迎接新生仪式上,家长给自己的孩子佩戴上校徽。
教师节感恩教育活动中,全校学生在高校长的带领下,在二年级启智班孩子的示范下,为自己最敬爱的老师深深地行了“拜师礼”。
升旗仪式,国庆节、教师节、重阳节等学校及部分班级都精心设计不同的主题教育活动,在活动中育人。
“无处不教育”我们就是抓住这点点滴滴,润物无声,让孩子在不知不觉间品德修养得到升华。
1.志愿服务奉献爱我校开展“争当小小志愿者”活动。
润物细无声的教育理念
润物细无声的教育理念:教书育人,潜移默化。
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融合,灵魂与灵魂的对话,智慧与智慧的碰撞,生命与生命的互动。
因此,教育更需要学生的被动性变主动性。
这个问题也是教育同仁倍加关注的学术问题,这就要求教育者提倡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无痕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把教育意图隐蔽起来,是教育艺术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
”这正道出了“无痕教育”的真谛。
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获取真知,学会做人,提高学习和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掌握学习和自我教育的本领。
教育方法观教育方法观是指人们在创造、设计和选择教育方法或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
教育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是不论是何种教育方法,都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形成的。
1、注入式教育方法观注入式教育方法观在中西方的封建社会及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早期,非常流行。
在这种教育方法观的指导下,教师从主观愿望出发,任意向学生灌注知识,无视学习主体——学生的能动作用,把学生视为被动的装知识的容器。
教师在教育中仅仅起到现成信息的载体和传递的作用,学生则起信息接受和储存的作用,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阻止学生独立思考,阻碍了学生主体性和个性的张扬。
在教育与发展的关系上,把教育的目的仅放在掌握知识层面。
教育方法上,片面强调教师外在的注入、灌输,让学生死记硬背,不注重教师的启发和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等。
2、启发式教育方法观启发式教育方法观出现在奴隶社会,在中国集中体现在孔子的教育方法中,在西方以苏格拉底为主要代表。
孔子主张,在这种情况下,要帮助学生弄清他要弄清的道理,理清其思路,使之能表达清楚。
孔子启发式的条件是“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即如果学生不能举一反三,则要另外选择其他的途径。
因此,有人说他主张“叩则鸣,不叩则不鸣”,即学生问才作答,不问则不作答。
这就是传统的启发式教育方法观。
古希腊的苏格拉底倡导的“问答法”,也称产婆术,是西方最早运用启发式教育方法的代表。
他主张教师不要把知识的结果直接告诉学生,应启发学生去思考,帮助学生自己发现和获取知识。
立德树人润物无声
立德树人润物无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这是中国古代儒家文化所推崇的一种教育理念。
它强调的是以德育人,以人为本,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和道德修养。
而“润物无声”则是指以温润之德,无声之美,来润物养人,由内而外地影响他人,引导他人成长。
在当代社会,立德树人,润物无声,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如何将这一理念融入现代教育,如何以实际行动来践行这一理念,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
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而立德树人就是培养德育人才。
德育是人的基本素质,一个人是否有良好的品德和道德修养,直接关系到一个人的行为举止和社会地位。
故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
当代社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道德风尚的建设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需要培养一代又一代品德高尚、行为端正的人才,这样才能够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立德树人,需要落实到教育的每一个环节。
传统的教育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但当代教育更需要注重品德的培养和道德的教化。
教育者要以自身的榜样来影响学生,塑造学生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
学校和社会也需要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来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注重激发学生的思想和潜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做到立德树人,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
润物无声,强调的是一种柔和的力量。
在教育中,我们不应该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注重学生的思想和品德的塑造。
教师要像春风一样温柔渗透,像夏雨一样滋润育人。
要以真诚之心对待学生,引导学生自觉自愿地接受教育,潜移默化地润物无声。
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润物无声,也是一种修身养德的境界。
教育者只有具有高尚的品德和道德修养,才能够真正去影响和教化学生。
要做到润物无声,就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修养,做到有德行、有学问、有胆识、有恒心,让自己成为学生的楷模和榜样。
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做到以身作则,润物无声。
教书育人润物无声
教书育人润物无声“教书育人,润物无声”,这是一句经典的成语,是我国古代教育理念的总结和概括。
它强调了教育的方向和目标,也告诫人们在教育活动中的态度和方法。
“教书育人”强调了教育的双重性。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品德和智慧。
教育者要承担起教书育人的责任,不仅仅要注重教学质量的提高,更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育者应该关注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人文素养的培养,努力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
“润物无声”强调了教育的潜移默化性。
教育者不仅要在课堂上传授知识,更要在日常生活中给学生树立榜样,引导他们正确的行为和思维习惯。
教育要像水滋润大地一样,默默地渗透到学生的内心,使他们获得教育的力量,成为有道德、有责任感的人。
教育应该是一种品格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品格和道德素养。
学而优则仕的教育理念恰好体现了“教书育人”的要义。
教育者要通过课堂教学以及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
教育者应该以身作则,让学生感受到美好的品德和正确的行为习惯。
教育还应该是一种智慧的教育,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育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引导他们主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教育者应该将知识点融入到实际生活中,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知识,形成自己的见解。
教育还应该是一种人文的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意识。
教育者要关注学生成长中的精神层面,引导他们接触和感受各种文化艺术的魅力。
教育者应该多给学生创造一些艺术的环境和空间,鼓励他们参与各种艺术活动。
“教书育人,润物无声”这句成语是对教育的总结和概括,也是教育的理念和目标。
它提醒我们教育者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品德和智慧,要注重教育的潜移默化性。
只有从这个层面上进行教育,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教书育人”的目标,让我们的社会更加美好。
教书育人润物无声
教书育人润物无声教书育人,润物无声。
这是一句非常经典的成语,意思是指教育人们,犹如滋润水土一样悄悄地影响着世界。
教书育人是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是为了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润物无声则是指教育工作者虽然平淡无奇,但却能够悄悄地改变人的命运,影响社会的发展。
教书育人,首先是要注重教书。
教育的本质是传播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教师要精于教学,善于教学方法,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
在教书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使他们真正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教书育人更是注重育人。
教育既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品德。
教师除了要成为学生的知识传授者,更要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要以自身的言传身教影响学生,引导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在育人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爱心,让他们懂得仁爱之道,培养他们的勤奋刻苦和诚实守信的品质,使他们真正成为有用之才、有德之人。
润物无声是教书育人的最高境界。
教育工作者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悄悄地改变着学生的命运。
并不是所有的教育工作者都会名垂青史,都能成为举世闻名的教育家,但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能通过自己的付出,改变一个个学生的命运。
正如滋润水土一样,潜移默化地滋养着每一个花朵,使他们茁壮成长。
教书育人,润物无声,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他们要以坚定的信念,扎实的努力,影响每一个学生的心灵,让他们在教师的悉心呵护下茁壮成长,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
他们要以美好的品格,优秀的品质,潜移默化地影响社会的发展,为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贡献自己的力量。
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是社会的守护者,是民族的教育家,是国家的建设者,他们的工作是伟大的,他们的价值是不可替代的。
愿所有的教育工作者都能以教书育人,润物无声的精神,不负使命,砥砺前行,默默奉献,成就一番美好的事业。
立足课堂育人 润物细无声
立足课堂育人润物细无声课堂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而“润物细无声”则是一种教育理念,强调在教育过程中通过温和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品格和态度。
立足于课堂育人,更应该注重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式。
在课堂中,教师既要传授知识,更要注重对学生的品德素养、思想品质的熏陶,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立足课堂育人,需要注重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
教师的教育方式不仅仅是灌输知识,更要关心学生的情感和人格发展。
在课堂上,教师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和情感去影响学生,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和真诚,进而形成对老师的尊重和信任。
只有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更好地展开润物细无声的育人之路。
立足课堂育人,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人生观。
教师要在课堂上多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方式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这需要教师在日常教育中,通过言传身教,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只有将正确的思想观念植入学生的内心,才能让他们在今后的成长中受益终生。
立足课堂育人,要注重课堂中的思想引导。
教师应该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思维潜力。
通过分析、讨论和引导,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思考、争取表达自己的意见。
教师也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人生、社会和其他方面的问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只有让学生的思想得到正确引导,才能让他们成为有自主思考能力和理性判断能力的人。
立足课堂育人,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个性特点,教师要在课堂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引导他们走出自己的一条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发展之路。
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引导学生在发展中充分展示自己的特长和创造力,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和价值。
立足于课堂育人,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目标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只有教师用心育人,才能温故知新,为学生成长发展提供一个润物细无声的育人环境。
润物无声育人无痕
润物无声育人无痕"润物无声,育人无痕"是一句非常经典的词语,该词语来源于中国古代儒家文化中的一句话,意思是通过温润的言行和潜移默化的教育方式来培养人的道德品质和才能,而不留下任何痕迹。
润物无声的意思是指培养和教育他人应该像水浸润万物一样,温和、柔软并且不引起不必要的争斗和伤害。
就像清晨的露水能够滋润植物一样,我们也应该用温和、关怀和理解的方式去教育他人,帮助他们成长。
不需要大声喧哗或强制指挥,而是以平和的心态来启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和潜力。
育人无痕的意思是指人们对于自己所做的一切都不追求回报或者认可,只是默默地付出和奉献。
人的一生中,对他人的帮助和影响是最重要的,而不是他自己所能获得的东西。
一位优秀的教育者,应该能够默默地为学生付出,而不在乎个人获得的利益或者感受到的荣誉。
他们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帮助他们成为品德高尚、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这句话凝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体现了儒家文化的核心理念。
儒家注重“温故而知新”,强调道德修养和知识的积累。
他们认为通过优秀的教育,人们可以获得自律和担当的品质,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
在现代社会中,“润物无声,育人无痕”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在教育领域,课堂教学不再是单一的灌输知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优秀的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学生精神世界的引导者。
他们关爱学生,激发学生的潜能,并且引导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在社会生活中,无论是领导还是普通民众,都应该发扬“润物无声,育人无痕”的精神。
尊重和关爱他人,不断丰富自己的内涵和修养,并且通过自己的榜样影响和帮助他人成长。
这种无私的奉献和温和的言行,将不仅能够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也将给人们带来更多的快乐和幸福感。
“润物无声,育人无痕”在今天依然具有深远的意义。
我们每个人在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都可以通过提升自己的内涵和修养,通过温和的交流和关怀,对他人产生积极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育人潜移默化立德润物无声
育人潜移默化立德润物无声
根据晋中市及晋中开发区教育局关于创建文明礼仪教育示范学校的要求,为提高我校师生的文明习惯,大兴礼仪之风,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确保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稳步推进,我校按区教育局文件要求,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把学生文明礼仪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扎实开展了创建区级文明礼仪教育示范校工作。
通过开展文明礼仪活动,促进了学校教学质量稳步上升,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的反响。
现将我校开展文明礼仪示范校创建工作情况做如下汇报:
一、加强领导,宣讲礼仪,营造氛围
首先,我校成立了文明礼仪行为规范教育活动领导小组,使我校文明礼仪教育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并结合我校实际研究部署各项工作,把文明礼仪教育纳入学校德育工作重要议事日程。
校长亲自抓,政教主任具体抓,班任和代课教师一线抓,学校教职工全员抓,学生家长配合抓的工作格局。
其次,在认真学习上级活动方案的基础上,制定和完善了学校文明礼仪教育的各种制度和实施计划,规范了学校管理。
第三,学校以建设“文明校园”、“文明班级”、“文明学生”为主题,营造了浓郁的宣传教育氛围。
活动初期,学校加大了对学生文明礼仪知识宣传的力度,通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制作各种版面和标语、利用召开师生大会、校园红领巾广播、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手抄报等多种形式,使广大师生认识到了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文明礼仪意识深入人心,成为全体师生的自觉行动,形成了人人讲文明、个个讲礼貌的良好氛围。
二、主题明确,开展活动,循序渐进
我校本着“突出重点、分段实施、逐步推进、重在实效、主体参与、师生互动、实践育人”的原则,从学校教育和学生实际出发,确定了以“学礼仪知识,做文明学生,创文明校园”的工作思路,以礼仪、礼貌、礼节教育为切入点,以《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校园礼仪、家庭礼仪、社会礼仪等为内容,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为目的,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礼仪素养,稳步推进文明礼仪教育,努力建设和谐校园。
第一阶段:以校园礼仪教育为主,兼顾其他礼仪的培养,开展礼仪、礼貌、礼节教育和学生行为习惯教育,使学生逐步养成尊敬师长,主动问好,弯腰把碎皮、纸屑扔进垃圾桶;不说脏话;不随地吐痰等方面的礼仪行为。
策划、养成、固化学校文明礼仪,
使学生逐步养成富有使张小学特色的文明礼仪规范。
第二阶段:以家庭礼仪教育为主,使学生在家庭生活中养成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出入有礼,热情待客,礼貌拜访的好习惯,并能帮助家长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经常主动和父母沟通,正确处理与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
第三阶段:以社会礼仪为主要内容,使学生逐步养成在公共场所轻声交谈,右行礼让;乘车购物,不拥不挤;观看演出、比赛文明喝彩;遵守交通规则,走人行横道、不闯红灯等方面的礼仪行为。
围绕以上内容,学校积极创新载体,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明礼仪教育活动。
1.礼仪教育进课堂。
充分挖掘课堂教学中的礼仪因素,把文明礼仪知识教育纳入课程,通过课堂教学普及文明礼仪知识。
在《品德与生活》课中加大礼仪知识的教育内容,通过《品德与生活》教学,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与自己日常生活、学习密切相关的校园礼仪、家庭礼仪和社会礼仪等方面的知识。
班主任老师将文明礼仪的要求融入日常言行中,本着“教育无小事,处处是教育”的原则,从学生的言行、着装等方面进行深入教育,提高学生的文明素养。
2.开展“小学生文明礼仪问卷”调查和认识活动。
礼仪贵在自知。
为充分了解礼仪知识,我们开展了文明礼仪的自查活动,要求全校学生从校园、家里、公共活动场所搜索身边的不文明行为,然后再通过主题班会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这一活动开展以来,学校的不文明行为明显减少,学生的自律性得到了加强,文明素质得到了提高。
3.开展“文明礼仪伴我行”主题教育系列活动。
礼仪重在实践。
为充分展示学校文明礼仪教育的成效,让学生真正实践礼仪,学校开展了“文明礼仪伴我行”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如,“文明礼仪伴我行”主题班会比赛、黑板报设计比赛、演讲比赛、知识竞赛、小报制作比赛等。
每个活动都有专题的活动实施计划、活动方案和实施步骤等。
从文明礼仪习惯到卫生习惯,从学习习惯到体育锻炼习惯,从严于律己到爱校爱班,循序渐进,由点及面地开展行为养成教育。
这些活动的扎实开展,不但陶冶了学生的心灵,还在潜移默化中使“文明礼仪教育”在我们学校蔚然成风!
4.开展了“我们的节日”主题教育活动
传统节日凝聚着中华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
我校充分挖掘传统节日教育资源,把爱国主义教育、尊老敬老教育、热爱劳动教育、革命传统教育融入其中,开展了各项传统节日专题教育,引导学生探究、体验,从而释
放潜在的德育魅力,提高了德育实效。
我们使张学校基本上月月有活动,节节有安排,从不错过每个教育机会,如:今年3月份开展了“学雷锋”系列活动,4月份开展了革命传统活动;5月份开展了“感恩母亲”教育活动;6月份开展了“六一”节庆祝活动,9月份开展了尊师重教及其推普活动,10月份开展了国庆节纪念活动、勤俭节约活动等等,活动受到了师生们的欢迎,增强了师生们的民族自信心。
5.传承中华经典,打造书香校园
九月份,我校在师生中开展“快乐读书伴我行”的读书活动。
我校要求学生利用晨读或者课余时间,每人读一本书,规定每位学生都要写出读书笔记和心得。
继续开展了中华经典诵读活动,让学生在诵读中学会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从小树立“读圣贤书、立君子品、做有德人”的思想。
随着读书活动的开展,学生从书籍中获得了大量营养,他们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同时也丰富学生的知识和语言积累,坚持一段时间后,我们的学生更爱读书了,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精神品位。
6.家校联系共育人。
两年来,我校努力办好家长学校,注重与家庭的沟通与合作,建立了家校联系卡,通过家长会、家访、以及致家长的一封信等方式,及时向家长通报学校各方面的情况,宣传当前教育新理念,使家校形成了合力,增强了教育效果。
动员家长和小学生一起学礼仪,写读书笔记,一起打柔力球,强身健体,把校园文明礼仪实践活动成果拓展到家庭,把家庭教育的成果再延伸到学校,达到家校互动的目的。
我校特别重视单亲家庭、贫困家庭学生的教育和资助,让这些孩子也能享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也能像其他孩子一样健康成长。
三、教师垂范,师德表率,感染学生
教师文明礼仪最重要的是体现在教师的行动上。
为了使学生真正记住自己所学习的文明礼仪知识,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中,我校首先对全体教职工提出了以自己的行为教育带动学生的要求。
课余时间,教师认真学做教师礼仪操,规范自己的动作;平日里教师之间见面相互礼貌问好,相互帮助;不在校园内乱扔一点废弃物,见到地面上有一点杂物主动弯腰捡起来……所有的这一切都让同学们从老师的行为中受到深刻教育。
在老师们的带动下,同学们的主人意识、团结意识、乐于助人的精神更加强烈了。
校园的环境面貌变化了。
许多同学都像老师们一样,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文明礼仪。
四、树立典型,适时总结,巩固成果
在整个活动中,文明礼仪一直贯穿始终。
通过一系列文明礼仪教育活动的开展,校园内兴起了文明之风,同学们互相关心,监督,集体荣誉感普遍增强。
在活动过程中
注重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引导学生发现榜样,并顺势由学生评选出“文明之星”,成为大家的学习榜样。
通过活动的开展,要求每个学生都能认识到,文明礼仪不仅能给社会、他人带来愉悦、和谐,也能创造充满爱心的环境,给自己带来快乐,带来温馨。
总之,一年来,我校紧紧围绕上级和开发区教育局办学思想,把德育放首位,以质量为中心,以文明礼仪教育为抓手,坚持以课堂为主渠道、主阵地,以各项活动为载体,各项活动互融互通,相互联系,综合开展,既解决了我们师资短缺、时间紧张的困惑,又达到了全面提高的育人效果,智商、情商同步发展,我们在抓好校园文明建设,开展师生共讲礼仪的同时,整合德育及各项教育资源,形成教育合力,实行全员育人,做到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文化育人、风气育人。
但是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今天的开发不是结束,而是真正的开始。
我们一定认真总结经验,改正不足,努力将文明礼仪教育作为一项常规工作坚持不懈地抓下去,让文明之风常驻校园。
让我们共同祝愿使张小学的明天更加美好!
最后,我们祝愿所有与会来宾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家庭幸福、心想事成、万事如意!
晋中开发区使张小学
2013年11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