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鼎立教案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教案
第16课三国鼎立教学设计《三国鼎立》第一课时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国家陷入分裂割据局面,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战乱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但同时促进了民族融合,南方经济得到空前发展,科学技术显著进步。
三国鼎立正是在大分裂时期实现了局部统一,从而为西晋的短暂统一和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教材基本上落实了《课标》中关于“初步了解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的要求,简单介绍了两次重要的战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
这两次战役与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
黄巾起义使得东汉政权名存实亡,在镇压起义的过程中,各地官僚趁机扩张势力,形成割据,并为争夺地盘进行混战。
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因果明确,脉络清晰,易于被学生接受和理解。
但是,历史事件跳跃性较大,官渡之战的背景没有详细交待,这对学生理解这段历史造成一定的困难。
教材涉及到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知识结构呈开放性,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给为广阔的活动空间。
【知识与能力目标】1、引导学生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2、提高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复述能力,并正确评价历史人物;3、通过对曹操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现象,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能力;4、通过对历史事实和文艺作品中描述的情节进行比较,提高学生对历史事实和文艺创作的分辨能力;5、魏、蜀、吴三国发展、巩固统治的措施。
【过程与方法目标】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创设情景、设身处地、史实辩析、讨论战争胜败原因、评价历史人物等方式,采用探究启发式教学,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每一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客观条件,但是人们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符合实际情况的主观能动性也起重要作用;2、通过对曹操、诸葛亮等历史人物的分析和评价,使学生认识到评价历史人物时,主要应该看它是否推动了社会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3、历史使人智慧,通过本课学习对学生进行历史感悟教育、思想品德教育。
《三国鼎立》教案
《三国鼎立》教案《三国鼎立》教案(一)教学目的1.使学生掌握:①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严重破坏了社会生产,给人民生活带来了灾难,三国鼎立是从分裂到统一的过渡、转变时期。
②曹操和诸葛亮是我国古代两位杰出的政治家,他们对我国历史的发展和进步都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③赤壁之战是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
④马钧发明的翻车,在当时世界上是一种最先进的灌溉工具。
2.引导学生正确评价曹操和诸葛亮,辨清某些正统观念和把诸葛亮神化的错误,树立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二)教学过程1.复习提问在第15课中,大家学习了“黄巾起义”,哪位同学能谈谈东汉末年黄巾大起义爆发于哪一年?它的后果是什么?2.导入新课经过黄巾起义的沉重打击,腐朽的东汉王朝趋于瓦解而名存实亡。
在镇压起义的过程中,一些地方官吏乘机扩大自己的军队,甚至公开举兵反汉,成为割据一方的军事集团。
从此,我国历史自秦以来400多年的统一局面结束,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棗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这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第二阶段,共约370年的历史。
这一时期有两个特点:一是我国封建国家第一次出现大分裂;二是全国范围内的民族大融合。
22课至27课就是写的这一历史时期的内容。
3.讲授新课今天先学习第22课三国鼎立(板书课题)(启发学生理解什么是“鼎立”?“三国鼎立”是什么意思?然后教师概括指出:三国鼎立就是三个国家三分天下,并使这种局面相对稳定。
)(请一位同学先将课文前的导言朗读一遍)从导言中可知本课要学习两位大家都十分熟悉的历史人物棗曹操和诸葛亮,究竟应该怎样正确认识和评价他们?这也是本课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我们先来看看曹操是怎样通过官渡之战统一北方的。
一、官渡之战和曹操统一北方1.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随着黄巾起义的失败,各地军阀为争夺地盘而混战不休,最后经过一番兼并战争,在全国逐渐形成了下面几个重要的军事集团:袁绍占有冀、青、并三州(含河北中部、山东东北部、山西),曹操占据兖、豫二州(今山东西南部、河南),刘表占据荆州(今湖北、湖南),刘璋占有益州(今四川),孙策占据江东(今长江下游以南地区),还有立足未稳的刘备先后依附于曹操、袁绍、刘表等。
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教案3篇
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教案3篇Lesson 16 Lesson 16 of history of Grade 7 history of the Three Kingdoms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教案3篇前言:历史是对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活动,以及对这些事件行为有系统的记录、研究和诠释。
历史是客观存在的,无论文学家们如何书写历史,历史都以自己的方式存在,不可改变。
是记载和解释作为一系列人类进程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
本教案根据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高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三国鼎立范文通用版2、篇章2:三国鼎立模板标准版3、篇章3:三国鼎立范文标准版篇章1:三国鼎立范文通用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三国鼎立局面形成过程中的著名历史人物曹操、诸葛亮,了解文学描写和历史真实之间的不同。
了解历史上著名的战役――官渡之战与统一北方的关系、赤壁之战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系。
简述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过程及它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指出三国的大概地理位置,提高识图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课前查找与本课相关的历史材料,学会收集有效信息的方法,从而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通过表演课本剧,加深对有关历史知识的理解,从而学会分析历史事件的正确方法,为以后学好历史打下基础。
学生通过课堂分组讨论,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共同探索知识的能力,并能得出简单的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历史情境想像,使学生感受分裂割据混战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进而产生对和平的向往,认识到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通过学习从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到三国鼎立局部统一局面的形成这一历史过程,了解曹操、诸葛亮作为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对我国历史进步所起的作用。
三国鼎立教案2篇
三国鼎立教案【第一篇】三国鼎立教案1. 引言三国鼎立是指中国历史上的三个国家,即魏国、蜀国和吴国相互争夺控制权的时期。
这一时期的事迹被广泛传颂,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本次教案中,我们将以三国鼎立为主题,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这一历史时期。
2. 目标通过本教案,学生将能够:- 理解三国鼎立时期的背景和原因;- 了解魏国、蜀国和吴国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 了解三国鼎立时期的战争和政治斗争;- 分析三国鼎立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3.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0分钟)- 引导学生思考中国历史上的三个重要时期,以及这些时期的背景和原因。
- 引入三国鼎立时期,并介绍其背景和原因。
第二步:了解三国(20分钟)- 分成小组,分别研究魏国、蜀国和吴国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
- 各小组派代表进行介绍,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提问。
第三步:探索战争和政治斗争(30分钟)- 分析三国鼎立时期的战争和政治斗争,包括著名的战役和战略。
- 学生们分成小组,选择一个著名战役进行深入研究,并进行报告。
第四步:影响与评价(20分钟)- 探讨三国鼎立时期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包括政治、文化和社会方面的变化。
- 分析三国鼎立对中国历史的评价,包括积极和消极的看法,并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观点。
第五步:总结回顾(10分钟)- 通过课堂讨论,总结学生对三国鼎立时期的理解和认识。
- 引导学生思考三国鼎立对中国历史的意义和价值,并展望未来的学习方向。
4. 扩展活动- 建议学生进一步研究三国鼎立时期的重要人物,并进行个人或小组报告。
- 鼓励学生阅读有关三国鼎立的历史小说或文章,并进行书评。
【第二篇】三国鼎立教案1. 引言三国鼎立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也是一个战争与政治斗争交织的时期。
通过本教案,我们将深入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背景、文化特点和重要事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评价。
2. 目标整个教案的目标是让学生能够:- 理解三国鼎立的时期背景和原因;- 探索三国鼎立时期各国家的政治、军事和文化特点;- 分析三国鼎立时期的重要战役和政治斗争;- 评价三国鼎立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三国鼎立说课稿3篇(部编版三国鼎立教案公开课)
三国鼎立说课稿3篇(部编版三国鼎立教案公开课)下面是整理的三国鼎立说课稿3篇(部编版三国鼎立教案公开课),以供借鉴。
三国鼎立说课稿1一、教学分析A.教材分析《三国鼎立》是《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的第一课。
本课主要介绍了国家从分裂到局部统一的过渡时期的历史,上承汉文化,下启西晋统一全国。
教材内容较为单薄,对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析不足。
我利用多媒体来开发课程资源,采用地图在课件上的直观呈现来帮助学生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
B.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表现欲强、思维活跃。
但仍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事物的认识常带有片面性和表面性。
课件中我主要用地图、动画、图片来使抽象历史形象化。
二、目标定位基于对教材和学生的分析,根据《新课标》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如下:A.“鱼”:了解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
【课标内容标准】B.“渔”: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掌握:1.从史实归纳出历史论断的方法;2.客观、辩证地评价历史人物(曹操)的技能;C.“欲”:1.激发学生渴望统一、热爱和平的情感;2.使学生形成主动了解历史知识、研读历史资料的愿望,形成古为今用运用历史经验的愿望。
重点、难点:其中教学重点是了解官渡之战、赤壁之战。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与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有直接的因果关系,从积累历史知识的角度出发,我将其确立为本课的重点。
突出重点的策略是看图说史强化记忆。
)难点在于客观、辩证地评价曹操。
(难点难在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分析和综合能力,突破的关键在于牢牢把握“论从史出”的利刃。
)三、教法学法为了顺利实现目标,突破重难点,结合学生认知规律,我选择采用“精问启导,情境再现”的教法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法。
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关键在于: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来创设情境、还原历史,组织学习活动。
这点将在教学过程三环节中一一体现。
四、过程设计教学过程的三环节实质是:导入—新授—拓展。
(一)现实出发,设疑激趣课前,我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来营造氛围。
第16课 三国鼎立 教案
第16课三国鼎立一、内容主旨黄巾起义使得东汉政权名存实亡。
在镇压起义的过程中,各地官僚趁机扩张势力,形成割据。
经过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三国鼎立的局面初步形成。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分裂割据逐步走向统一的发展过程,三个政权为了战胜对方,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恢复生产和发展。
二、教学目标了解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基本史实,思考两场战役一成一败的原因,初步了解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分析两场战役曹操一胜一败的原因,提高分析、对比的能力。
识读《官渡之战示意图》、《三国鼎立形势图》,学习从地图中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方法。
阅读《三国演义》片段,认识文学作品和真实历史间的区别。
认识到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重难点重点:赤壁之战的过程、影响难点:两场战役中曹操一胜一败的原因;真实历史与文学作品的反差四、教学过程环节一:教师展示曹操的《蒿里行》节选,提出问题“为什么东汉末年会出现这样的社会现象?”导入新课设计意图:巩固学生之前所学关于东汉的内容。
环节二:教师展示《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介绍东汉末年群雄割据的情况。
让学生阅读教材,自行总结曹操为官渡之战进行的准备。
教师通过《通鉴纪事本末》、《三国志》相关材料,对此部分加以补充。
设计意图:提到学生总结归纳能力。
环节三:教师展示《官渡之战示意图》、讲授官渡之战的过程、影响。
展示《三国志》对于袁绍的评价,引导学生思考曹操为什么能够以少胜多。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理解统治者个人素质是影响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
环节四:教师展示《赤壁之战形势图》,简单讲授赤壁之战的背景、过程。
提出“为什么之前以弱胜强的曹操在短短8年之后,就输给了实力远逊于自己的孙刘联军?”的问题,引导学生分析两场战役曹操一胜一败的原因。
教师展示《三国演义》与《三国志》情节上的差异,提问“大家如何看待这种不同?”设计意图:提高学生分析、比较的能力,引导学生正确区分文学作品与真实历史。
环节五:教师展示《三国鼎立形势图》,讲授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历史《三国鼎立》教案(精选12篇)
历史《三国鼎立》教案历史《三国鼎立》教案(精选12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历史《三国鼎立》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历史《三国鼎立》教案篇1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提高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复述能力。
同时,通过曹操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现象,抓住现象所反映的本质的能力。
通过对历史史实和文学艺术作品中描述的情节比较,提高学生对历史事实的文学创作的分辨能力。
认识到每一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客观条件。
但是,人们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符合实际情况的主观能动性也起着重要的历史作用。
认识到评价历史人物时,主要应该看他是否打动了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本课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的形成。
设计思路: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历史情景,把学生带入到特定的历史氛围中,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的兴趣。
教学程序设计: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视频):“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设疑:1、说一说你知道的这一时期的英雄(一时多少豪杰)2、你喜欢曹操还是诸葛亮?为什么?师导:你心中的曹操、诸葛亮与历的曹操、诸葛亮是否一样?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与他们有关的两次战争。
探究新知一、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争1、同时出示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的作战示意图设疑:①比较两战的作战双方、结果、特点、作用,有何异同?②“我想问”:(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议。
)2、“煮酒论英雄”:有人认为,曹操是奸臣,诸葛亮遇事先知,请说说你的看法。
3、播放《火烧赤壁》片段师导:赤壁之战的结果如何,对当时的局面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二、三国鼎立的形成1、出示动画:三国鼎立形势图(解释“鼎立”的含义)2、设疑:曹操是三国时期的人物吗?3、自学教材(师强调:夷洲即台湾,证明了台湾是中国的领土。
历史《三国鼎立》教案
历史《三国鼎立》教案历史《三国鼎立》教案作为一名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历史《三国鼎立》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历史《三国鼎立》教案1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 1、曹操统一北方和赤壁之战; 2、魏、蜀、吴三国发展、巩固统治的措施。
(二)思想目标: 1、认识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分裂中孕育着统一,统一是历史发展大趋势。
2、在三国鼎立形成的过程中,曹操、诸葛亮、刘备、孙权等人起了重大的作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杰出人物对推动历史发展进程所起的作用。
(三)能力目标: 1、通过分析曹操在官渡中能以少胜多,而在赤壁之战中却惨遭失败,培养学生辨证看问题的能力。
2、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评价曹操和诸葛亮。
3、识读“三国鼎立图”,了解三国所在区域的今天省份,形成正确的地理概念。
重点:曹操统一北方、赤壁之战以及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难点:1、如何正确认识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即怎样看待三国鼎立这一局面。
2、如何全面评价曹操、诸葛亮等历史人物。
教学方法:情景材料教学法、分析讨论法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前面我们学习了秦汉历史,这四百多年是我国封建社会首次出现大一统的时期,而三国西晋南北朝时期是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
其中的“三国”是第一个分裂的时期,本课我们共同学习《三国鼎立》,从历史的角度探索。
历史《三国鼎立》教案2课程标准: 了解三国形成的史实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 1、知道三国鼎立局面形成过程中的著名历史人物曹操、诸葛亮,了解文学描写和历史真实之间的不同。
2、了解历史上著名的战役官渡之战与统一北方的关系、赤壁之战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系 3、简述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过程及它对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
4、指出三国的大概地理位置,提高识图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通过课前查找与本课相关的历史材料,学会收集有效信的方法,从而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国鼎立》教案及课后反思-【名师经典教学资料】
《三国鼎立》教案及课后反思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 引导学生阅读有关示意图,提高识图能力。
2 了解历史上著名的战役官渡之战于同一北方的关系,赤壁之战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系。
3通过引导学生对战争胜败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4引导学生对历史真实和文学艺术描述情节进行比较,提高学生对历史真实和文学创作的分辨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学生自己阅读、归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2 学生通过课堂分组讨论,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共同探索知识的良好习惯。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 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到分裂割据混战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产生对和平的向往。
2 通过历史与小说的对比,区分历史资料与文学作品的不同,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程序一、导入新课师: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由谁建立起来的?生:略总结: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秦朝,后经西汉、东汉,历时400多年,是我国封建社会首次出现大一统的时期,但到了东汉末年,形势却发生了变化。
(出示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仔细观察,从这幅图中看到了什么?生:(提示学生看图的标题、图例,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结论)总结: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国家陷入分裂的局面。
从本课开始,中国历史进入一个新的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一是分裂,战乱的时间多于统一安定的时间;二是少数民族大量内迁,出现全国范围内的民族大融合。
今天我们要共同学习的是三国两晋南北朝初期的一段历史:三国鼎立(板书)师:据我了解有很多同学对这一段历史非常感兴趣,谈谈你所知道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成语等都有哪些?学生回答:总结:三国时期战争多,这时起战争的主要特点体现在人物智慧的较量上,这些人代代相传,家喻户晓,被很多人所喜爱,它体现了中国人的智慧和魅力,很多人物通过不同的形式、手段表现出来,如小说、戏剧、电视等,但都是文学作品,今天我们要通过历史课堂这种形式来学习和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知识。
4.16《三国鼎立》教案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6课三国鼎立一、核心素养目标:唯物史观: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时间和历史作用;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魏蜀吴的建立和发展。
历史解释:分析思考两场战役曹操一胜一败的原因,提高对比、分析的能力;识读《官渡之战示意图》《赤壁之战示意图》《三国鼎立形势图》,学习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方法。
时空观念:了解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基本史实,学会分析两场战役曹操一胜一败的原因。
史料实证: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基本史实;思考两场战役曹操一胜一败的原因;初步了解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家国情怀:认识文学作品与真实历史之间的区别;了解与历史人物相关的史实,认识到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客观条件,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在于其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魏蜀吴的建立和发展史实。
难点:三国鼎立的原因;正确评价曹操、诸葛亮等历史人物,让学生学会正确评价历史人物。
三、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讲授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京剧《捉放曹》是根据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创造的剧目,讲述了曹操在逃亡中,杀死无辜老汉吕伯奢一家的故事。
剧中的曹操是一个疑心极重、冷酷无情的白脸奸臣。
然而,这是经过艺术加工的形象。
史书中记载的曹操是什么样子?他和三国鼎立的形成有什么关系?(二)、讲授新课一、官渡之战:1、东汉末年社会形势:材料:从安帝到灵帝的八十余年,见于记载的大小农民起义近百次。
其中,如安帝时青州张伯路领导的流民起义,波及沿海九郡;顺帝时广陵张婴领导的起义军一万多人,活动于徐、扬一带达十几年之久;桓帝时太山公孙举领导起义军,在青、兖、徐三州作战,给官军以沉重打击。
在南方和西北,还出现了汉族和少数族的联合起义。
不少农民起义的领袖自称“皇帝”、“黑帝”、“无上将军”、“真人”等,或建年号,或置百官,或则利用宗教为组织形式。
此伏彼起,日益频繁。
材料:州牧割据黄巾起义爆发后,地方州郡乱作一团。
历史教案-《三国鼎立》
历史教案-《三国鼎立》教学目标:1.了解三国鼎立的历史背景、形成原因及其影响。
2.掌握三国时期的主要历史事件、人物及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3.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三国鼎立的形成原因及其影响。
2.三国时期的主要历史事件、人物。
教学难点:1.三国鼎立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2.对三国时期历史人物的评价。
教学过程:一、导入1.利用多媒体展示三国时期地图,引导学生关注三国鼎立的格局。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三国鼎立是如何形成的吗?它对后世有哪些影响?二、新课内容1.三国鼎立的形成原因(1)政治原因:东汉末年,朝廷腐败,宦官专权,导致社会动荡不安。
(2)经济原因:东汉末年,土地兼并严重,农民破产,贫富差距加大。
(3)军事原因:黄巾起义后,各地军阀割据,势力逐渐壮大。
2.三国鼎立的主要历史事件(1)赤壁之战:曹操率军攻打东吴,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2)官渡之战:曹操击败袁绍,统一北方。
(3)夷陵之战:刘备伐吴,被孙权击败。
3.三国时期的主要人物(1)曹操: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三国时期魏国的奠基人。
(2)刘备:蜀汉的开国皇帝,英勇善战,仁爱宽厚。
(3)孙权:东吴的开国皇帝,英勇果断,善于用兵。
4.三国鼎立时期的经济、文化特点(1)经济:三国时期,北方经济逐渐恢复,南方经济得到发展。
(2)文化:三国时期,文学、艺术、科技等方面都有一定的成就。
三、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三国鼎立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及其影响。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四、课后作业1.根据课堂所学,绘制三国鼎立时期的历史时间轴。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2.学生对三国鼎立时期的了解是否深入?3.课堂讨论是否积极,学生参与度是否较高?4.课后作业是否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三国鼎立时期的历史背景、形成原因及其影响,掌握三国时期的主要历史事件、人物,培养历史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国鼎立教案7篇
三国鼎立教案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报告总结、活动总结、个人总结、心得体会、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report summaries, activity summaries, personal summaries, insights, documentary evidence, contract agreement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三国鼎立教案7篇提前准备好教案可以让我们的课堂更加有秩序,学生不会感到混乱和无所适从,教案应当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三国鼎立教案7篇,感谢您的参阅。
2024年三国鼎立教案
2024年三国鼎立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三国鼎立的历史背景、形成过程及其影响。
2.分析三国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特点。
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创新的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1.三国鼎立的形成过程及其影响。
2.三国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特点。
教学难点:1.三国时期的历史事件之间的关联。
2.三国时期人物的评价。
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知识。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三国鼎立是如何形成的吗?它对我国历史有什么影响?二、自主学习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三国时期的国家(魏、蜀、吴),研究该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特点。
2.各组汇报研究成果,其他组同学进行补充和评价。
三、课堂讨论1.教师引导:同学们,我们已经了解了三国鼎立的形成过程,那么三国时期有哪些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化人物呢?2.学生举例说明,如曹操、刘备、诸葛亮、孙权等。
3.教师提问:这些人物有什么特点?他们的故事有哪些启示?四、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三国时期的重要事件,如赤壁之战、官渡之战等。
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这些事件对三国鼎立的影响。
3.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组同学进行补充和评价。
五、互动环节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三国时期的战争、政治斗争等场景。
2.学生积极参与,体验三国时期的历史氛围。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提出疑问,教师解答。
七、作业布置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课堂讨论、案例分析、互动环节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全面了解了三国鼎立的历史背景、形成过程及其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关注三国时期的人物、事件,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创新学习能力。
同时,注重学生的课堂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需注意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提高学生的思维深度。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补充1.三国鼎立的形成过程及其影响教师活动:通过历史时间线的形式,展示东汉末年至三国鼎立的关键事件,如黄巾起义、董卓之乱、官渡之战等,引导学生理解这些事件如何导致三国鼎立的局面。
【合集】历史《三国鼎立》教案8篇
【合集】历史《三国鼎立》教案8篇【合集】历史《三国鼎立》教案8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历史《三国鼎立》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历史《三国鼎立》教案1导入新课:复习提问:从本课开始,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
如果说,第三单元我们学过的秦汉帝国是处于大一统时期,那么三国两晋南北朝就处于政权分立和民族汇聚时期,下面我们一起来回顾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什么时候由谁建立的?生回答略。
师:(小结归纳)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
紧随其后相继建立起的是西汉和东汉,而大一统的秦汉帝国在维持了将近400多年的统一局面,却在东汉末年发生了变化,那么究竟是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生回答略。
师:(指导学生,小结归纳)东汉末年,群雄并起,陷入分裂割据局面。
大一统的局面被打破了,而由于战乱,各割据势力趁机扩充实力,相互攻战,使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社会生产力也遭到严重破坏。
创设情境:假设同学们是东汉末年的老百姓,面对这种艰难的生活状况,你们的愿望会是什么呢?生回答略。
师:(引导归纳)当时的老百姓最渴望的是早日结束战乱,实现统一,重新过上安定的生活。
而当时北方主要有两股强大的军事势力,就是袁绍和曹操。
他们都有完成统一的势力,那么究竟统一北方的任务最终有谁来完成呢?下面我们就通过两段选自《三国志》的史料开分析这个问题:P106材料一:教师分析材料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我们看到在官渡之战中,曹操明显处于劣势,然而兵力并不能决定战争的胜负,它却取决于其他很多方面因素,曹操之所以能以少胜多打败不可一世的袁绍,是因为他占有许多优势,根据材料并结合课本上的内容,想想曹操拥有哪些优势?政治上:控制汉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招贤纳士。
人教版《三国鼎立》教案
人教版《三国鼎立》教案如何设计《三国鼎立》教案呢?老师们要引导学生分析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让学生学会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并充分利用自学、讨论、辩论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动脑、动口、动手,增强学生的参与协作意识。
以下是小编收集的人教版《三国鼎立》教案_七年级历史第一册,仅供大家阅读参考! 人教版《三国鼎立》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引导学生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时间和历史作用;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形成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曹操在两次战役中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以及历史事实和文艺创作的分辨的能力。
教学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教学对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教学和学法教法针对本课的特点,依据“自主探究式”教学方法,对学生分组进行导学,并采用精讲深化、分析综合、设疑辩论等教学方法,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学法引导学生分析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让学生学会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并充分利用自学、讨论、辩论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动脑、动口、动手,增强学生的参与协作意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曲,导入新课。
问:三国演义里有个人物叫曹操,你对他是什么印象?再看京剧里的曹操脸谱形象,曹操是个什么样的人?历史是也真有曹操这个人,历史上的曹操究竟是什么样的一个人呢?与电视剧里的和京剧里的人物一样吗?我们今天学完这课后你就知道了。
(出示课题)二、学习新课。
1、官渡之战。
(1)学生自读课文内容,找出官渡之战的背景、时间、交战双方、简单经过和战役结果。
(2)检查,引导学生找出上述各题答案,理解课文。
(3)让学生动脑动口,讨论“曹操胜利,袁绍失败的原因”,并注意落实明确答案。
(4)教师小结:官渡之战是我国古代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三国鼎立历史教案及反思
三国鼎立历史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三国鼎立的历史背景、形成过程及主要代表人物。
2.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提高历史素养。
3.通过对三国鼎立的分析,引导学生认识和平与发展的历史主题。
二、教学内容1.三国鼎立的历史背景2.三国鼎立的形成过程3.三国鼎立的主要代表人物4.三国鼎立对后世的影响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三国鼎立的历史背景、形成过程及主要代表人物。
2.教学难点:三国鼎立的历史意义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讲述曹操、刘备、孙权三位历史人物的故事,引发学生对三国鼎立历史的好奇心。
2.讲解三国鼎立的历史背景1)分析东汉末年的政治腐败、社会动荡、自然灾害等原因,导致群雄割据。
2)讲述曹操、刘备、孙权三位人物崛起的背景。
3.讲解三国鼎立的形成过程1)讲述赤壁之战,分析曹操、刘备、孙权的势力分布。
2)介绍三国时期的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斗争。
3)分析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4.讲解三国鼎立的主要代表人物1)曹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具有雄才大略,统一北方,推动民族融合。
2)刘备:仁爱宽厚,善于用贤,建立蜀汉政权。
3)孙权:英勇果断,善于谋略,巩固江东,发展经济。
5.分析三国鼎立对后世的影响1)促进民族融合,有利于国家统一。
2)三国时期的文学、艺术、科技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3)三国故事成为后世文学、艺术创作的素材。
通过回顾三国鼎立的历史背景、形成过程、主要代表人物及影响,让学生认识到历史的发展是曲折的,但和平与发展是永恒的主题。
五、作业布置1.复习三国鼎立的历史背景、形成过程及主要代表人物。
2.思考:三国鼎立对后世有哪些影响?六、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生动的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氛围。
2.在讲解历史背景、形成过程及代表人物时,注重引导学生分析历史事件,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
3.在分析三国鼎立对后世的影响时,联系现实,让学生认识到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三国鼎立教学案
三国鼎立教学案第一篇:三国鼎立教学案第18课《三国鼎立》教学详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引导学生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2.提高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并正确评价历史人物。
3.通过对曹操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现象,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小组讨论战争胜败原因。
采用探究启发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
2.通过对曹操的分析和评价,使学生认识到评价历史人物时,主要应该看它是否推动了社会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3、阅读《三国演义》,了解史实与《三国演义》描述的区别【学情分析】(一)我所执教的初一学生刚从小学升入初中,他们在智力方面,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有较快发展,但认识能力还不高,仍带有片面性和表面性,所以在这节课里,通过观看录像、学生表演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初一学生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有自己的独立见解,为培养学生通过历史现象分析事物本质的能力提供了可能。
【教材分析】这节课是人教版7年级上册,有三个子目: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的形成。
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因果明确,脉络清晰,易于被学生接受和理解【重点难点】重点: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3分钟)在没有上新课之前,让我们来共同欣赏一段歌曲,谁能用最快的速度知道这是哪部电视连续剧的主题曲?(音乐起:“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学生回答。
后提问:你知道《三国演义》指的是哪三国吗?(生回答:魏蜀吴)。
第0课 三国鼎立 教案之三3篇
第20课三国鼎立教案之三第20课三国鼎立教案之三精选3篇〔一〕【教学目的】1.理解三国鼎立的历史背景和根本情况;2.分析三国鼎立的原因和影响;3.理解三国鼎立对中国历史的意义。
【教学重点】1.掌握三国鼎立的历史背景和根本情况;2.分析三国鼎立的原因和影响。
【教学难点】理解三国鼎立对中国历史的意义。
【教学方法】1.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2.课堂演讲和展示;3.图片和视频展示。
【教学准备】1.多媒体设备;2.三国鼎立的相关图片和视频素材。
【教学过程】【导入】1.播放三国演义的片段,引起学生对于三国时期的兴趣。
2.引导学生回忆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根本情况。
【讲解】1.介绍三国鼎立的历史背景和根本情况。
2.分析三国鼎立的原因和影响。
【展示】1.展示三国鼎立的相关图片和视频素材,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和感受三国时期的情景。
2.分组讨论和合作学习,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考虑,展示对于三国鼎立的理解。
【总结】1.小组代表进展课堂演讲,总结三国鼎立的原因和影响。
2.教师进展总结概括,帮助学生理解三国鼎立对中国历史的意义。
【拓展】1.让学生自主选择一个三国时期的主要历史人物进展研究和展示,深化理解三国时期的人物和事件。
2.通过阅读相关的历史文献和资料,深化研究三国鼎立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作业】1.选择一个三国时期的历史人物进展研究和撰写报告。
2.考虑并写下自己对于三国鼎立的理解和感悟。
【板书设计】三国鼎立-历史背景和根本情况-原因和影响-中国历史的意义第20课三国鼎立教案之三精选3篇〔二〕课题:三国鼎立教学目的:1. 理解三国时期魏、蜀、吴三方的产生背景和形势开展;2. 掌握魏、蜀、吴三国的根本情况和特点;3. 理解三国时期三方之间的政治、军事斗争。
教学重点:1. 魏、蜀、吴三国的产生和形势开展;2. 识别三国时期的重要人物和事件。
教学难点:1. 理解三国时期的政治、军事斗争;2. 掌握三国时期的复杂情势。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分组活动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2. 三国故事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3. 分组讨论的题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板书
设
一、曹操统一北方三、三分天下
1.东汉末年的社会状况1.魏、蜀、吴三国的建立
2.曹操势力的壮大2.曹魏屯田
3.官渡之战3.诸葛亮治蜀
二、赤壁之战4.东吴开发江南
1.孙权、刘备势力的扩大
2.赤壁之战
教学
反思
检查意见
重点
目标2、目标4
难点
目标4
教法
讲述法、图示法、提问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同步学习》
教学过程(双边活动)
教师活动(导入、新授课、课堂检测、巩固新课、小结)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问题导入:曹操在《三国演义》中的形象是奸臣,而在史书中的形象是一个著名的政治家,这是怎么回事?
讲授新课:第19课三国鼎立
一、曹操统一北方
1.统一的条件: “挟天子以令诸侯”(政治优势)
“唯才是举”(人才优势)
实行屯田(经济优势)
2.官渡之战
时间:200年。
交战双方:曹操和袁绍。
结果: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绍。
影响:曹操基本上统一了北方。
二、赤壁之战
1.时间:208年。
2. 交战双方:曹军和孙刘联军。
3. 结果:孙刘联军以少胜多,重创曹军。
4.影响: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基础。
三、三分天下
1.三国的建立
名称
建立者
时间
都城
魏国
曹丕
220年
洛阳
蜀国
刘备
221年
成都பைடு நூலகம்
吴国
孙权
222年称王,229年称帝。
建业
2.三国的地位:各国在统治区内努力经营,为后来出现的统一局面奠定了基础。
四、课堂小结
书P95的“善思”答案:兵力的多少并不是影响战役胜败的根本原因,交战双方的人心向背、战术指挥也是影响战役结局的重要原因。
书P85的“学而时习”答案:A(曹操)。
书P86的“温故知新”答案:这是历史的进步,因为各国在统治区内努力经营,为以后出现的统一局面奠定了基础。
思考、回答。
看课本、阅读,做标记,展示答案。
看课本、阅读,做标记,展示答案。
看课本、阅读,做标记,展示答案。
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自学能力
培养自学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
大埔中学活页教案学科历史
第16周本周实备2节检测节(注:)总第节授课时间:月日周
教师
课题
第19课三国鼎立
第课时
教学
目标
1.掌握官渡之战的背景、时间、交战双方、结果以及影响。
2.掌握赤壁之战的时间、交战双方、结果以及影响。
3.掌握魏、蜀、吴等政权建立的时间、都城、建立者。
4.正确认识三国时期在我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