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痈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

合集下载

肠痈中医辨证护理常规

肠痈中医辨证护理常规

肠痈(阑尾炎)中医辨证护理常规因饮食不节、湿热内阻、使败血浊气壅遏于阑门所致。

病位在肠。

阑尾炎可参照本病护理。

【临床表现】以转移性右下腹痛、恶心、呕吐、右下腹压痛、反跳痛为主要临床表现。

辨证:瘀滞证、湿热证、热毒证。

【临证(症)护理】按中医外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1、观察腹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时间、肌紧张程度、腹部包块及患者神志、血压、体温、呼吸等变化,并做好记录。

2、腹痛甚时遵医嘱针刺阑尾、天枢等穴,伴发热配曲池、内庭穴;伴恶心、呕吐配内关、中脘;伴腹胀配大肠腧,宜泻法,中刺激或用电针。

3、遵医嘱选用玉露散、大蒜糊剂、黄金散敷腹部痛处或包块处。

4、手术者做好术前术后护理。

【术前护理】1、向患者解释早期手术的重要性和安全性,延误治疗可能导致的并发症,多与其沟通交流,了解患者的情绪变化,有针对性的进行疏通安慰。

2、术前准备(1)术前一天,根据医嘱做好血型鉴定与备血。

进行药物过敏试验,并将试验结果记录在病历上。

(2)做好术前备皮的准备。

(3)术前12小时禁食。

(4)按医嘱应用抗生素。

(5)介绍与手术相关的知识,指导术后配合要求。

【术后护理】1、按术后患者的术后护理常规进行。

2、饮食调理:术后禁食,待肛门排气后可进流质,但此时不要进食甜食或牛奶,以免引起腹胀,进流质后,如无不适反应的可改成半流质,而后再逐渐过渡为普食。

饮食以营养丰富、清淡、易消化为主,多食水果蔬菜。

忌海腥发物,肥甘厚味之品。

3、其他护理:早期活动,术后10小时患者可下床活动,以促进肠蠕动恢复,防止肠粘连发生,减轻疼痛。

术后疼痛常限制患者活动,影响睡眠,并引起血压升高,应遵医嘱及时给与止痛剂。

【饮食护理】1、瘀滞证者,饮食宜清淡、易消化的半流质或全流质饮食,可进食米汤、菜汤、肉汤等。

忌食辛辣、油腻、胀气的食物,如奶油、辣椒、牛奶红薯等。

2、湿热者,嘱其多饮水,可饮用清凉饮料,如茅根水、菊花茶、红萝卜马蹄竹蔗水等。

3、热毒者,禁食。

4、恢复期可进食高蛋白、新鲜蔬菜及水果,忌食生冷之品。

肠痈中医护理常规

肠痈中医护理常规

肠痈中医护理常规【疾病名称】中医病名:肠痈西医病名:急性阑尾炎、阑尾周围脓肿定义:肠痈是以热毒内聚,淤结肠中,而生痈成脓。

多与饮食不节,饱食后急剧奔走或跌仆损伤、寒温不适、情志所伤等因素有关。

【临床表现】1.湿热内蕴证初起上腹痛,或脐周疼痛,一般4-6小时后转移至右下腹,呈持续性疼痛,痛处固定,压痛、反跳痛明显,伴食欲不振,恶心或呕吐,大便次数增多。

多有低热,或中等度发热,甚至高热。

舌红苔黄腻,脉弦。

2.湿热未尽证阑尾炎术后,已矢气排便,腹痛已消失,但食欲不振,或有轻微恶心及口干,精神欠佳,手术切口轻微疼痛。

舌质淡红,苔微黄腻,脉濡或滑。

3.气滞血瘀证阑尾炎术后,已矢气排便,腹痛已消失,术后4-5天又出现轻微疼痛、腹胀等症状,严重者出现肛门停止排气排便。

舌质淡红,苔微黄,脉弦。

【临证护理】1.术前(1)腹痛:疼痛部位、性质、程度,是否有压痛、反跳痛,是否拒按。

①腹痛多起于上腹部或脐周,数小时候转移并固定在右下腹。

少数患者发病即右下腹痛。

②疼痛多为持续性钝痛或胀痛。

(2)胃肠道反应:观察纳呆、恶心、呕吐、便秘、腹泻情况。

(3)全身症状:一般较轻,主要有头痛、身软乏力、发热等。

2.术后(1)切口疼痛的性质、程度。

(2)体温变化情况。

(3)有血浆引流管,观察引流液的色、质、量的变化。

(4)肛门排气、排便情况变化。

(一)辨证施护1.湿热内蕴证施护原则:清热解毒,化瘀除湿。

(1)中医特色护理:耳穴压丸,主穴:神门、交感等,配穴:胃、大肠、小肠等。

以清热解毒,通利肠腑。

(2)穴位贴敷或穴位按摩合谷、曲池穴以退热或高热者予以温水或酒精擦浴。

2.湿热未尽证施护原则:清热健脾除湿(1)中医特色护理:耳穴压丸,主穴:大肠等,配穴:脾、胃、大肠、小肠等。

以清热除湿健脾胃。

(2)腹泻者予以穴位贴敷或穴位按压内关、足三里、上巨虚等穴。

(3)腹泻者,保持会阴部清洁、舒适,可用1:20五味黄连液行会阴护理,避免皮炎发生。

3.气滞血瘀证施护原则:治以行气活血,通腑。

肠痈病中医护理

肠痈病中医护理

肠痈病(急性阑尾炎)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1、湿热内蕴,气滞血瘀证主症:上腹部和脐周疼痛,继而逐渐转移至右下腹且痛处固定,呈持续隐痛,时有轻度阵发性加剧,局部压痛拒按,一般无反跳痛及腹肌紧张。

伴有轻度发热、恶心欲吐、嗳气纳呆,大便秘结、小便清或黄。

舌苔腻,脉弦滑或稍数2、积热不散,肉腐成脓证主症:腹痛及右下腹压痛加剧,拒按,反跳痛明显,范围稍扩大,但仍局限于右下腹部,腹肌紧张加重,右下腹可扪及肿块。

伴高热不退,恶心呕吐,纳呆,便秘或腹泻,小便短赤。

舌苔黄腻而厚或黄燥,脉洪数或滑数。

3、阳明腑实,热盛伤津证主症:腹痛剧烈,扩展到全腹,腹肌紧张更甚,全腹压痛、反跳痛、拒按、腹胀;高热持续,时有谵语,恶心呕吐,大便次数增多、似痢不爽、臭秽,小便频数似淋;甚则腹部膨胀,转侧闻水声,时时汗出,身皮甲错,两目凹陷,口干而臭。

舌质红,苔黄燥,脉细数。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转移性右下腹疼痛1、评估腹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时间、肌紧张程度、腹部包快等情况。

2、观察患者神志、血压、体温、呼吸等变化,并做好记录。

3、禁用热敷和灌肠,禁服缓泻剂,在未确诊前忌滥用止痛药。

4、症状缓解后可下床活动,慎起居,防外感风寒。

5、遵医嘱耳穴压豆阑尾、大肠胃。

6、遵医嘱指压穴位,腹痛剧烈时可指压阑尾(当犊鼻下5寸。

胫骨前缘旁开一横指)、天枢(位于脐旁两寸)等穴。

(二)恶心呕吐1、遵医嘱补液抗炎等治疗。

2、急性发作时指导,卧床休息,呕吐剧烈时遵医嘱行对症处理。

3、出现恶心呕吐者及时清理呕吐物,指导患者采取正确体位,以防止发生窒息,可按揉双侧内关、合谷、足三里等穴,以降血压止吐。

4、呕吐停止后协助患者用温开水或淡盐水漱口以保持口腔清洁。

5、指压内关(位于前臂正中,腕横纹上2寸,在桡侧屈腕肌腱同掌长肌腱之间取穴)、中脘(在脐上4寸,腹中线上,仰卧取穴)。

(三)高热1、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出汗较多者及时擦干皮肤,保持皮肤和床单位清洁、干燥。

肠痈Microsoft Word 文档

肠痈Microsoft Word 文档

肠痈中医护理方案效果总结分析报告
外科
一、基本情况:
肠痈是我科三个优势病种之一,现对我科1—3月22例患者进行分析统计如下:平均住院天数7天,气滞血瘀证2例,瘀滞化热证12例,热毒炽盛证8例。

应用的主要辨证施护方法:观察其疼痛的性质、部位、时间、程度,以及腹胀,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发热等不适症状。

并对情志、饮食、活动及卧位进行指导。

放松疗法及用药护理。

应用的主要护理技术:耳穴贴压、穴位按摩、中药外敷、中药灌肠。

二、护理方案应用情况分析:
(一)主要中医护理措施应用情况
分析原因:1、耳穴贴压主要是由责任护士根据患者的症状主动与主管医生沟通并实施,因此应用的主动性高。

2、无创伤、患者易于接受。

3、用物及操作方法简单,临床易于实施。

(二)依从性和满意度分析
见效快、无创伤,无痛苦,患者易于接受。

护理满意度较高的中医护理技术是穴位按摩。

分析原因:患者易于接受,并能减轻其痛苦,并能减轻其他不适症状,配合其他治疗有较好的效果,故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较高。

者认为中医护理配合治疗对配合肠痈治疗的主要不适症状有良好的护理效果。

肠痈中医护理方案

肠痈中医护理方案

肠痈(阑尾炎)中医护理方案肠痈为外科常见急腹症,属急腹症范畴。

多因饮食失节,暴怒忧思,跌扑奔走,使肠胃部运化功能失职,湿热邪毒内壅于肠而发。

因饮食不节、湿热内阻,之败血浊气壅遏于阑门而成。

以持续伴有阵发性加剧的右下腹痛、肌紧张、反跳痛为特征。

可发于任何年龄,多见于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

发病率居外科急腹症的首位。

一、常见症候要点1、气滞血瘀证:腹痛,攻窜不定,痛引少腹,重者痛势较剧,痛处不移,得嗳气或矢气后痛减,脉弦涩,舌质暗,苔薄。

2、湿热蕴结证:腹痛拒按,胸闷不舒,大便秘结或溏滞不爽,烦渴引饮,汗出,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滑数。

3、热毒炽盛证:腹痛更甚,弥漫全腹,脘腹胀满,拒按,壮热,大便干,小便黄,舌质暗,苔黄燥,脉洪数。

二、常见症状/症候施护(一)、腹痛1.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有无压痛、反跳痛,诱发及缓解因素,与饮食、体位、睡眠的关系。

若疼痛剧烈、可能有穿孔或出现休克现象者,立即报告医生。

典型腹痛发作始于上腹或脐周,数小时后转移并局限在右下腹。

2.卧床休息,采取舒适的体位,轻者可适当活动。

给予精神安慰;禁饮食,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3.根据不同的证型口服中药治疗,中药宜温服,并观察服药后反应。

4.遵医嘱中药外敷,可根据炎症的范围或脓肿的大小,将药物外敷于右下腹皮肤上进行治疗。

用芒硝500g装入布袋后外敷,大蒜糊剂外敷,每日2-3次,如意金黄散外敷,每日1-2次。

5.遵医嘱针灸治疗:主穴:双侧足三里或阑尾穴,配穴:右下腹阿是穴,剧痛加天枢。

6.遵医嘱使用中药热奄包治疗。

(二)恶心、呕吐,便秘、腹泻1.观察恶心、呕吐的频率、性质、次数及呕吐物的性状、颜色、气味和量,及时报告医生。

2.观察大便的次数,大便性质、量、色和气味。

3.指导患者饭后不宜立即平卧。

注意饮食卫生,能进食者以少渣、少纤维素、易消化的全流或半流质为主,避免生冷、刺激性食物。

4.呕吐患者汤药宜少量频服,服药前用生姜汁数滴滴于舌面或姜片含于舌下,以减轻呕吐。

肠痈

肠痈

肠痈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ZY/T001.7-94)本病多由进食厚味、恣食生冷和暴饮暴食等因,以致脾胃受损,胃肠传化功能不利,气机壅塞而成;或因饱食后急暴奔走,或跌仆损伤,导致肠腑血络损伤,瘀血凝滞,肠腑化热,瘀热互结,导致血败肉腐而成痈脓。

《外科正宗》卷三:“肠痈者,皆湿热瘀血流于小肠而成也。

由来有三:男子暴急奔走,以致肠胃传送不能舒利,败血浊气壅遏而成者一也;妇人产后,体虚多卧,未经起坐,又或坐草(胎产)艰难,用力太过,育后失逐败瘀,以致败血停积肠胃,结滞而成者二也;饥饱劳伤,担负重物,致伤肠胃,又或醉饱房劳,过伤精力,或生冷并进,……气血凝滞而成者三也。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第7版外科学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1).转移性右下腹痛初起上腹或脐周痛,数小时后疼痛转移并局限于右下腹。

70-80%的病人具有典型的转移性腹痛的特点。

(2).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有的病人伴腹泻、里急后重、腹胀等。

(3).全身症状乏力、发热(达38度左右)、心率增快。

发生门静脉炎时可出现寒战、高热、和黄疸。

(4).腹膜刺激征腹痛转移至右下腹部后,右下腹有局限性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

右下腹压痛是急性阑尾炎最常见的重要体征,压痛点多在麦氏点(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外1/3交点)。

右下腹包块,提示阑尾脓肿形成。

(5).病理体征结肠充气试验阳性、腰大肌试验阳性、闭孔内肌试验阳性、直肠指检示子宫直肠凹或膀胱直肠凹有触痛。

(6).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尿检查一般正常,尿中少量红细胞提示阑尾与输尿管或膀胱靠近。

(7). B超、CT影象学检查可以发现肿大的阑尾或脓肿。

(二)证候诊断①气血淤滞证证候:转移性右下腹痛,呈持续性、进行性加剧,右下腹局限性压痛或拒按;伴恶心纳差,可有轻度发热;苔白腻,脉弦滑或弦紧。

②湿热蕴结证证候:腹痛剧烈,右下腹压痛,反跳痛明显,肌紧张明显,但局限于右下腹,无扩散趋势。

肠痈中医护理方案

肠痈中医护理方案

肠痈(阑尾炎)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1、气滞血瘀证:脘腹胀闷,脐周疼痛阵作,随即转移至右下腹,按之剧,恶心欲吐,不热或微热,大便正常或便秘,尿清或黄,舌质正常或暗红,舌苔薄白或薄黄,脉弦紧。

2、瘀滞化热证:腹痛较剧,右少腹硬满,按之痛甚,或可扪及压痛之肿块,发热,自汗,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3、热毒炽盛证:腹痛更甚,弥漫全腹,腹皮硬,手不可近,壮热自汗,大便秘结,小便淋涩,舌质红绛,舌苔黄燥或黄腻,脉滑数。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腹痛1、腹痛多起于脐周和上腹部,开始疼痛不甚严重,位置不固定,呈阵发性,数小时后,腹痛转移并固定在右下腹部,疼痛呈持续性加重。

70-80%的急性阑尾炎具有这种典型的转移性腹痛的特点,但也有一部分病例发病开始即出现右下腹疼痛。

2、观察腹痛的特点,疼痛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有无压痛、反跳痛。

单纯性阑尾炎是轻度隐痛;化脓性呈阵发性胀痛和剧痛;坏疽性呈持续性剧烈腹痛;穿孔性阑尾炎因阑尾管腔压力骤减,腹痛可暂时减轻,但出现腹膜炎后腹痛又会持续加剧。

盲肠后位阑尾炎痛在右侧腰部;盆腔位阑尾炎痛在耻骨上区;肝下区阑尾炎可在右上腹痛;极少数左侧腹部阑尾炎出现左下腹痛。

3、卧床休息,采取舒适的体位,轻者可适当活动。

4、病室保持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环境安静,避免人多刺激。

5、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紧张等不良情绪刺激,鼓励患者说出疼痛的感觉,可采取交谈、听音乐等方式转移其注意力,使患者气机条达,缓解疼痛。

可遵医嘱适当给予镇痛药。

6、根据不同的证型口服中药治疗,中药宜温服,并观察服药后反应。

7、对于单纯性阑尾炎或阑尾周围脓肿形成者,在服药的同时,可根据炎症的范围或脓肿的大小,将药物外敷于右下腹部皮肤上进行治疗。

用芒硝500克装入布袋后外敷。

大蒜糊剂外敷,每日2-3次。

如意金黄膏或玉露膏外敷,每日1-2次。

8、针灸疗法:具有促进肠蠕动、促使停滞物的排出、改善血运、止痛、退热、提高人体免疫机能等作用。

2011年中医药治疗肠痈疗效评价、分析、总结

2011年中医药治疗肠痈疗效评价、分析、总结

2011年中医药治疗肠痈(阑尾炎)疗效分析、评估、总结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病,居各急腹症的首位。

以转移性右下腹痛及阑尾点固定压痛,反跳痛为其常见的临床表现,多数病人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而右下腹阑尾区点固定性压痛是该病的一个重要体征。

阑尾炎属祖国医学“肠痈”范畴,本病多由进食厚味,恣食生冷等因素而致脾胃受损,胃肠传导失职,气机壅塞而成;或因饱食后剧烈运动,导致肠腑血络受损,淤血凝滞,痰热互结,导致血肉腐败而成痈脓。

2011年我科开始运用以中医药辩证治疗为主的诊疗方案治疗该病,一年来我科通过总结治疗成果发现,该治疗方案能明显降低患者手术治疗的几率,彰显了中医药的特色。

(1)、疗效评价参考标准:1.疾病疗效评价标准:治愈:自觉症状腹痛消失,体温降至正常,血常规化验正常,麦氏点压痛消失,随访2~5年无复发为痊愈;显效:自觉症状腹痛消失,体温降至正常,血常规化验正常,麦氏点压痛消失,偶有复发为显效;好转:自觉症状腹痛减轻,偶有下腹疼痛,下腹轻压痛为好转;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或病情加重为无效。

2.中医证候疗效评价标准:痊愈:腹痛腹胀消失,进食无特殊不适;显效:腹痛腹胀消失,食欲欠佳或腹痛腹胀明显缓解,进食无特殊不适;有效:腹痛腹胀减轻,食欲改善;无效:腹痛腹胀无明显改善、食欲无明显改善3、评价方法(1)疗效指标:右下腹无压痛、反跳痛;(2)其他实验室检查:血象恢复正常。

(2)、疗效评价:经过一年的临床观察总结疗效成果发现,中医中药治疗肠痈,对于瘀滞型对肠痈瘀滞证(急性单纯性阑尾炎)疗效较好,可使大部分患者免于住院手术治疗,减少住院天数,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对湿热证(急性化脓性阑尾炎)疗效相对较差,对热毒证(急性坏疽性阑尾炎)疗效差,需积极手术治疗;对合并穿孔和弥漫性腹膜炎者中医不适合作为主要治疗方法;对阑尾周围脓肿中医治疗有较大的优势,同时配合抗感染治疗可收到较为理想的临床疗效。

选择手术治疗的患者经手术治疗后,在辅以中药治疗,取得了一定疗效,患者病情有一定的缓解,加快了病程的痊愈。

肠痈护理方案

肠痈护理方案

肠痈(阑尾炎)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症候要点(一)气滞血瘀证:腹痛,攻窜不定,痛引少腹,重者痛势较剧,痛处不移,得矢气后痛减。

脉弦涩,舌质暗,苔薄。

(二)温热蕴结证:腹痛拒按,胸闷不舒,大便秘结或溏滞不爽,烦渴引饮,汗出,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滑数。

(三)热毒炽盛证:腹痛更甚,弥漫全腹,脘腹胀满,拒按,壮热,大便干,小便黄,舌质暗,苔黄燥,脉洪数。

二、常见症状/症候施护(一)腹痛、腹胀1.注意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有无压痛、反跳痛若腹痛剧,可能有穿孔或出现休克者立即报告医生。

2.卧床休息,轻者可适当活动,给予精神安慰,禁饮食,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3.根据不同的证型口服中药治疗,宜温服,并观察服药后的反应4.遵医嘱中药外敷,将药物外敷于右下腹阑尾区,所用药物有芒硝,如意金黄散。

5.遵医嘱实施针灸治疗,取穴双侧足三里或者阑尾区。

6.腹部行顺时针方向按摩。

7.遵医嘱实施艾灸,取神阙、足三里、中脘等穴。

8,遵医嘱给予耳穴贴压,取阑尾,大肠,交感,肺,耳迷根。

(二)发热1.观察体温变化。

2.保持皮肤清洁,汗出后及时擦干皮肤、更换衣服。

3.遵医嘱给予物理降温。

4.遵医嘱针灸治疗,取大椎、曲池等穴。

5.遵医嘱拔罐治疗,取大椎穴。

(三)恶心呕吐1.忌食辛辣油腻,可进流质、半流质饮食,多食蔬菜和水果。

2.中药汤剂宜温热服(小承气汤加味)3.遵医嘱艾灸治疗,取足三里、中脘等穴。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一)药物治疗:内服中药(详见附录1)(二)特色技术1,中药外敷,(详见附录2)2,涂药(详见附录2)3,针灸(详见附录2)4,穴位按摩(详见附录2)5,艾灸(详见附录2)6,耳穴贴压(详见附录2)7,拔罐(详见附录2)四、健康指导(一)生活起居1.病室安静清洁、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

2.急性发作时宜卧床休息。

(二)饮食指导1、温热蕴结证:宜食清热利湿的食品,如黄瓜、薏米粥、芹菜、冬瓜。

2、气滞血瘀证:宜食理气,活血祛瘀的食品、如山楂、大枣等。

外科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

外科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

肛漏病(肛瘘)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医院:科室:入院日期:出院日期:住院天数:患者姓名:性别:年龄: ID:文化程度:纳入中医临床路径:是□否□证候诊断:湿热下注证□正虚邪恋证□阴液亏虚证□其他:一、护理效果评价三、对本病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实用性强□实用性较强□实用性一般□不实用□改进意见:四、评价人(责任护士)姓名:技术职称:完成日期:护士长签字:痔病(外痔)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医院科室:入院日期:出院日期:住院天数:患者姓名:性别:年龄: ID:文化程度:纳入中医临床路径:是□否□证候诊断:湿热下注证□气滞血郁证□其他:三、对本病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实用性强□实用性较强□实用性一般□不实用□改进意见:四、评价人(责任护士)姓名:技术职称:完成日期:护士长签字:肛痈(肛门直肠周围脓肿)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医院:科室:入院日期:出院日期:住院天数:患者姓名:性别:年龄: ID:文化程度:纳入中医临床路径:是□否□证候诊断:火毒蕴结证□热毒炽盛证□阴虚毒恋证□其他:一、护理效果评价二、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评价三、对本病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实用性强□实用性较强□实用性一般□不实用□改进意见:四、评价人(责任护士)姓名:技术职称:完成日期:护士长签字: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医院:科室:入院日期:出院日期:住院天数:患者姓名:性别:年龄: ID:文化程度:纳入中医临床路径:是□否□证候诊断:血瘀气滞证□肝肾亏虚证□其他:二、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评价三、对本病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实用性强□实用性较强□实用性一般□不实用□改进意见四、评价人(责任护士)姓名:技术职称:完成时间:护士长签字:骨折{桡骨远端骨折}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医院;科室:入院日期:出院日期:住院天数:患者姓名:性别:年龄: ID:文化程度:纳入中医临床路径:是□否□证候诊断:血瘀气滞证□肝肾亏虚证□其他:二、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评价三、对本病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实用性强□实用性较强□实用性一般□不实用□改进意见:四、评价人(责任护士)姓名:技术职称:完成时间:护士长签字:骨折(锁骨骨折)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医院;科室:入院日期:出院日期:住院天数:患者姓名:性别:年龄: ID:文化程度:纳入中医临床路径:是□否□证候诊断:血瘀气滞证□肝肾亏虚证□其他:二、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评价三、对本病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实用性强□实用性较强□实用性一般□不实用□改进意见:四、评价人(责任护士)姓名:技术职称:完成日期:护士长签字:乳痈(急性乳腺炎)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医院:科室:入院日期:出院日期:住院天数:患者姓名:性别:年龄: ID:文化程度:纳入中医临床路径:是□否□证候诊断:气滞热壅证□热毒炽盛证□正虚毒恋证□其他:二、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评价三、对本病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实用性强□实用性较强□实用性一般□不实用□改进意见:四、评价人(责任护士)姓名:技术职称:完成日期:护士长签字:混合痔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医院:科室:入院日期:出院日期:住院天数:患者姓名:性别:年龄: ID:文化程度:纳入中医临床路径:是□否□证候诊断:风伤肠络证□湿热下注证□气滞血瘀证□脾虚气陷证□其他:二、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评价三、对本病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实用性强□实用性较强□实用性一般□不实用□改进意见:四、评价人(责任护士)姓名:技术职称:完成日期:护士长签字:乳腺癌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医院:科室:入院日期:出院日期:住院天数:患者姓名:性别:年龄: ID:文化程度:纳入中医临床路径:是□否□证候诊断:气滞痰凝证□冲任失调证□毒热蕴结证□气血两虚证□气阴两虚证□瘀毒互结证□其他:一、护理效果评价二、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评价三、对本病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实用性强□实用性较强□实用性一般□不实用□改进意见:四、评价人(责任护士)姓名技术职称完成日期护士长签字:。

肠痈中医护理常规

肠痈中医护理常规

肠痈肠痈是指发生于肠道的痈肿,属内痈范畴。

病位在肠。

一、护理评估(一)腹痛性质、部位、持续时间,腹肌紧张程度,有无压痛、反跳痛及生命体征等。

(二)心理社会状况。

二、辩证分型(一)气滞血瘀证:腹部胀痛、钝痛或隐痛。

气滞重者,腹痛可绕脐走窜;血瘀重者,腹痛局限于右下腹,右下腹有压痛、拒按,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缓或滑。

(二)邪热内蕴证:腹痛拒按,身热显著,口渴饮冷,便秘尿黄;或身热不扬,口渴不欲饮,便溏不爽,尿黄浊,舌质红,苔黄干或黄腻,脉弦数或滑数。

(三)毒热炽盛证:腹痛剧烈而拒按,压痛遍及全腹。

腹板硬,手不可近,心下硬满,腹胀,高热口渴,面目红赤,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红或绛,苔黄燥,脉洪数。

三、施护要点(一)一般护理1、按外科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气滞血瘀证患者注意休息,湿热证患者一般宜卧床休息,热毒证患者绝对卧床休息,一般取半卧位。

(二)病情观察,做好记录1、严密观察腹痛部位、性质、程度、时间、腹部肌肉紧张度的变化,腹部包块(包括压痛、范围、形态)。

2、观察神色、血压、体温、呼吸、脉象等变化,做好记录。

若见下列情况,应及时报告医师,积极配合抢救:腹痛逐渐加剧,右下腹压痛明显,且包块逐渐扩大,下腹部肌紧张度增高,伴有高热,舌质红,苔黄腻或黄燥,脉弦数或滑数;或腹痛突然减轻,右下腹仍压痛、局部腹肌紧张反而增剧,全身症状加重。

(三)给药护理1、中药汤剂宜分多次温服。

2、服药后观察腹痛、腹肌紧张是否减轻,体温是否下降。

3、通里攻下药后注意大便情况,泻下太过者应停药或用止泻药,并鼓励患者多饮水。

(四)饮食护理1、瘀滞型、湿热型可进流质米汤、肉汤、藕粉或半流质食物。

2、热毒型及呕吐频繁者,暂禁食。

3、恢复期可进高蛋白、新鲜蔬菜、水果等,忌生冷、油腻之品。

4、腹胀未排气者,给服萝卜汤或肛管排气,以利消胀止痛。

(五)生活护理1、保持病室清洁、空气新鲜,及时清除呕吐物,更换污染被服,消除不良刺激。

2、保持床铺、内衣清洁干燥,注意个人卫生。

肠痈中医护理方案

肠痈中医护理方案

肠痈(阑尾炎)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1、气滞血瘀证:脘腹胀闷,脐周疼痛阵作,随即转移至右下腹,按之剧,恶心欲吐,不热或微热,大便正常或便秘,尿清或黄,舌质正常或暗红,舌苔薄白或薄黄,脉弦紧。

2、瘀滞化热证:腹痛较剧,右少腹硬满,按之痛甚,或可扪及压痛之肿块,发热,自汗,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3、热毒炽盛证:腹痛更甚,弥漫全腹,腹皮硬,手不可近,壮热自汗,大便秘结,小便淋涩,舌质红绛,舌苔黄燥或黄腻,脉滑数。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腹痛1、腹痛多起于脐周和上腹部,开始疼痛不甚严重,位置不固定,呈阵发性,数小时后,腹痛转移并固定在右下腹部,疼痛呈持续性加重。

70-80%的急性阑尾炎具有这种典型的转移性腹痛的特点,但也有一部分病例发病开始即出现右下腹疼痛。

2、观察腹痛的特点,疼痛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有无压痛、反跳痛。

单纯性阑尾炎是轻度隐痛;化脓性呈阵发性胀痛和剧痛;坏疽性呈持续性剧烈腹痛;穿孔性阑尾炎因阑尾管腔压力骤减,腹痛可暂时减轻,但出现腹膜炎后腹痛又会持续加剧。

盲肠后位阑尾炎痛在右侧腰部;盆腔位阑尾炎痛在耻骨上区;肝下区阑尾炎可在右上腹痛;极少数左侧腹部阑尾炎出现左下腹痛。

3、卧床休息,采取舒适的体位,轻者可适当活动。

4、病室保持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环境安静,避免人多刺激。

5、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紧张等不良情绪刺激,鼓励患者说出疼痛的感觉,可采取交谈、听音乐等方式转移其注意力,使患者气机条达,缓解疼痛。

可遵医嘱适当给予镇痛药。

6、根据不同的证型口服中药治疗,中药宜温服,并观察服药后反应。

7、对于单纯性阑尾炎或阑尾周围脓肿形成者,在服药的同时,可根据炎症的范围或脓肿的大小,将药物外敷于右下腹部皮肤上进行治疗。

用芒硝500克装入布袋后外敷。

大蒜糊剂外敷,每日2-3次。

如意金黄膏或玉露膏外敷,每日1-2次。

8、针灸疗法:具有促进肠蠕动、促使停滞物的排出、改善血运、止痛、退热、提高人体免疫机能等作用。

结直肠癌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

结直肠癌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

6.其他: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腹痛□
1.评估疼痛□ 评分: 1.穴位注射□
2.体位□
2.耳穴贴压□
3.观察□
3.中药外敷□
4.其他护理措施: 4.其他:
应用次数: 应用次数: 应用次数: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次,应用时间: 次,应用时间: 次,应用时间:
天 好 □ 较好□
天 一般□ 差 □
天 疼痛评分:

1.艾 灸□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腹泻□
1.观察□ 2.其他护理措施:
2.穴位贴敷□ 3.穴位按摩□
应用次数: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次,应用时间:
天 好 □ 较好□ 天 一般□ 差 □
4.其他: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1.观察□ 粘液血便□
2.其他护理措施:
便秘□
1.观察□ 2.其他护理措施: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腹胀□
1.观察□ 2.肛管排气□ 2.其他护理措施:
2.耳穴贴压□ 3.中药保留灌肠□ 4.中药离子导入□ 5.艾 灸□
应用次数: 应用次数: 应用次数: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次,应用时间: 次,应用时间: 次,应用时间:
天 天 好 □ 较好□ 天 一般□ 差 □ 天
1. 其他:
2. □(请注明)
3. 二、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评价
1.穴位按摩□ 2.耳穴贴压□ 3.中药保留灌肠□ 4.其他: 1.穴位按摩□ 2.耳穴贴压□ 3.艾 灸□ 4.中药保留灌肠□ 5.其他:
应用次数: 应用次数: 应用次数: 应用次数: 应用次数: 应用次数: 应用次数: 应用次数: 应用次数:

肠痈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格

肠痈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格

肠痈中医护理成效评论表科室:患者姓名:性别:年纪:病案号:文化程度:住院日期:证候诊疗:气滞血瘀证□邪热内蕴证□热毒炽盛□其余:出院日期:一、护理成效评论主要症状主要辨证施护方法中医护理技术护理成效1.生活起居□1.中药贴敷□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好□较2.饮食活动□.药熨法□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腹痛 3.体位□2好□.拔火罐□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 4.情志护理□3一般□.耳穴压豆□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5.其余护理举措:4差□.其余: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51.穴位按摩□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好□较1.饮食护理□2.艾灸□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发热好□2.皮肤护理□3.中药塌渍□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一般□3.其余护理举措4.耳穴压豆□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差□5.其余: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1.物理治疗□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1.痛苦评估□2.中药热熨□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好□较术后痛苦 2.安全防备□3.穴位贴敷□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好□□ 3.活动方法□4.耳穴压豆□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一般□4.其余护理举措:5.穴位按摩□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差□6.其余: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1.生活起居□1.物理治疗□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好□较术后切口 2.皮肤护理□2.中药热熨□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好□感染 3.活动方法□3.穴位贴敷□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一般□□ 4.情志护理□4.耳穴压豆□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差□5.其余护理举措:5.其余: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1.生活起居□1.物理治疗□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术后腹胀2.中药热熨□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好□较2.皮肤护理□肠粘连3.穴位贴敷□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好□3.活动方法□阻塞4.耳穴压豆□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一般□4.情志护理□□5.穴位按摩□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差□5.其余护理举措:6.其余: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术后腹腔1.生活起居□1.物理治疗□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好□较2皮肤护理□2中药热熨□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感染或脓好□..3. 体位□3. 穴位贴敷□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肿一般□4. 情志护理□4. 耳穴压豆□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差□5. 其余护理举措:5. 其余: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好□较其余1.好□□2.一般□差□二、护理允从性及满意度评论评论项目 患者对护理的允从性 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允从部分允从不允从满意一般不满意中药贴敷中药热熨中药熏蒸中中药塌渍医护拔火罐理耳穴压豆技穴位按摩术艾灸穴位注射穴位贴敷物理治疗健康指导///署名责任护士署名:上司护士或护士长署名:三、对本病中医护理方案的评论:适用性强□适用性较强□适用性一般□不适用□改良建议:四、评论人(责任护士)姓名技术职称护士长署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中药塌渍□ 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
4.耳穴压豆□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
5.其他: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
好 □ 较好□
一般□ 差 □
术后疼痛

1.疼痛评估□
2.安全防护□
3.活动方法 □
4.其他护理措施:
1.物理治疗□ 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
2.中药热熨□ 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
3.穴位贴敷□ 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
4.耳穴压豆□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
5.穴位按摩□ 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
6.其他: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
好 □ 较好□
一般□ 差 □
术后切口感染

1.生活起居□
2.皮肤护理□
3.活动方法 □
4.情志护理□
5.其他护理措施:
1.物理治疗□ 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
改进意见:
四、评价人(责任护士)姓名技术职称护士长签字:
2.药熨法□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
3.拔火罐□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
4.耳穴压豆□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
5.其他: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
好 □ 较好□
一般□ 差 □
发. 其他护理措施
1.穴位按摩□ 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
2. 艾灸□ 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
2.中药热熨□ 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
3.穴位贴敷□ 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
4.耳穴压豆□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
5.穴位按摩□ 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
6.其他: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
好 □ 较好□
一般□ 差 □
术后腹腔感染或脓肿

1.生活起居□
2.皮肤护理□
3.体位 □
4.情志护理 □
5.其他护理措施:
1.物理治疗□ 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
2.中药热熨□ 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
3.穴位贴敷□ 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
4.耳穴压豆□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
5.其他: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
好 □ 较好□
一般□ 差 □
其他

1.
2.
好 □ 较好□
一般□ 差 □
二、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评价
肠痈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
科室: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病案号: 文化程度: 入院日期:
证候诊断:气滞血瘀证□邪热内蕴证□热毒炽盛□ 其他: 出院日期:
一、护理效果评价
主要症状
主要辨证施护方法
中医护理技术
护理
效果
腹痛

1.生活起居□
2.饮食活动□
3.体位□
4.情志护理□
5. 其他护理措施:
1.中药贴敷□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
2.中药热熨□ 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
3.穴位贴敷□ 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
4.耳穴压豆□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
5.其他: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
好 □ 较好□
一般□ 差 □
术后腹胀
肠粘连
梗阻

1.生活起居□
2.皮肤护理□
3.活动方法 □
4.情志护理□
5.其他护理措施:
1.物理治疗□ 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
评价项目
患者对护理的依从性
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依从
部分依从
不依从
满意
一般
不满意
中医护理技术
中药贴敷
中药热熨
中药熏蒸
中药塌渍
拔火罐
耳穴压豆
穴位按摩
艾灸
穴位注射
穴位贴敷
物理治疗
健康指导
/
/
/
签名
责任护士签名:
上级护士或护士长签名:
三、对本病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
实用性强□ 实用性较强□ 实用性一般□ 不实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