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诗歌中鸟意象的含义

合集下载

古诗中鸟的意象浅析

古诗中鸟的意象浅析

古诗中鸟的意象浅析摘要:诗的欣赏起兴于意象。

自古以来“飞鸟”就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古典诗赋意象。

它内涵丰富,意境深远,而在诗歌中飞鸟不仅化作爱恨情仇的象征,还寄予着诗人迥异的心境与纷杂的世事。

关键词:诗歌;飞鸟;意象纵观中国古典诗词就会发现,诗歌与意象的关系紧密相连。

“意象是詩人主观情志的具体载体,是诗歌的灵魂,是我们探寻诗人内心世界的桥梁。

”在历史的长河中,以“飞鸟”为意象表达自身情感的篇目更是不计其数。

“飞鸟”本身就有深远的渊源。

它的源头可以追溯到神话时代对飞鸟的崇拜。

古时候先民把飞鸟想象成开天辟地的英雄,(载于《山海经》的《精卫填海》)反映了先民们对理想的追求,对自然奥秘的探索,同时更是一种精神寄托。

后世又有“五柳先生”的“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用以歌颂精卫的精神。

诗人常借它展开丰富的想象:无论是喜出望外,还是痛不欲生。

不同的心境写出不同的诗歌,不同的诗歌反映不同的人生。

这些作品中的“飞鸟”或是带着比兴的色彩,或是运用象征的手法,或以飞鸟为隐喻表达爱情愁思的邈邈恋歌,或为实现人生理想的远大抱负,或为沉郁悲愤的国仇家恨,更或是闲世隐居的世外桃源。

中国古典作品本身风格迥异,而以“飞鸟”为意象的作品风格更不是单一的。

本文所要探讨的是“飞鸟”意象中的悲欢情爱、壮志难酬、郁愤愁思与归隐田园的四方面特征。

悲欢怨爱的爱情鸟在我国诗歌的源头《诗经》中,《周南·关雎》也曾出现过以“飞鸟”为意象的篇章。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雎鸠是一种鱼鹰类的水鸟,传说此鸟终生相守。

而此诗以雎鸠为隐喻,直率的引出下文,表达青年男子对女子的爱慕,并渴望永结为伴侣的憧憬。

它是一首恋曲,在此诗句中,以鸟朦胧优美的意象,抒发出对恋人的脉脉情思。

闻一多先生在《诗经通义》中解释“关关雎鸠”时,仍沿用“雌雄情意专一”、“尤笃于伉俪之情”之词,可见一斑。

正如《诗大序》中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

陶渊明诗文中酒,菊,鸟意象之考察

陶渊明诗文中酒,菊,鸟意象之考察

陶渊明诗文中酒,菊,鸟意象之考察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文学家和文人,他的诗文作品被称为“陶酒菊鸟”。

其中的酒、菊、鸟成为他作品中常见的意象,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

本文将对陶渊明诗文中的酒、菊、鸟意象进行考察和解读,并探讨这些意象在他的文学创作中所起到的作用。

首先让我们来考察陶渊明诗文中的酒意象。

酒在陶渊明的诗文中经常象征着人生的欢乐和无忧无虑的状态。

他以饮酒为乐,尤其喜欢独酌,醉卧沙场的形象更是成为他作品中的常见意象。

陶渊明的酒文化与他倡导的田园生活和隐逸情怀相辅相成。

他通过酒这一意象,表达了对繁琐的世事的厌恶和追求自由自在的心境。

其次我们来考察陶渊明诗文中的菊意象。

菊是陶渊明最为喜爱的花卉之一,他将菊花视为一种高雅、高洁并寄托了他自身追求高尚品德的哲理和信念。

陶渊明的菊文化表现为对贞洁清高的向往。

他笔下的菊花常常是高洁傲然的,如《归去来兮辞》中的“鹿鸣上林,食橘山栗,羞花落,青菊黄華”。

通过描绘菊花的形象,陶渊明传达了自己对高尚品质和道德追求的崇敬之情。

最后,我们来考察陶渊明诗文中的鸟意象。

鸟在陶渊明的作品中被赋予了寓意和象征,它们往往象征着自由、智慧和壮美。

鸟的自由飞翔与他背井离乡的生活态度相契合,也与他对人生追求自由和超脱尘世的理想相呼应。

鸟在陶渊明诗文中的形象如鹧鸪、孔雀、鹰等,通过描绘它们的形态和行为,陶渊明表达了自己追求自由和渴望超脱尘俗的心态。

在陶渊明的诗文中,酒、菊和鸟这三个意象经常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

他常常将菊花和酒合为一体,透过赏菊和饮酒,表达对高尚品德的追求和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而鸟则常常和酒、菊并列,共同构成了他作品中的隐逸意境,表达了对纷扰世事的厌倦以及对高尚境界的追求。

总结起来,陶渊明的诗文中的酒、菊和鸟意象是他独特的思想和情感的象征。

通过这些意象的运用,陶渊明表达了对纷扰世事的烦恼和厌倦,以及对高尚品性、自由自在生活和超脱尘俗的向往和追求。

这些意象的丰富和深刻,为陶渊明的文学创作增添了独特的内涵和诗意。

浅谈陶渊明诗集之“飞鸟”意象

浅谈陶渊明诗集之“飞鸟”意象
来分析 分析吧 。 二、 陶诗 中的 “ ” 菊 ” 象 与 “ 鸟” 象 的 比较 松 “ 意 飞 意
( ) 歌 数 量 上 的 比较 一 诗
《 酒》 的是 一 只失群 的鸟 ; 归园 田居》 饮 写 《 写的 是一 只羁 鸟 ,
就是 一只被 人抓去 养在笼 子里 的鸟 ,那 只 鸟永 远怀 念它 旧 日所 居 的山林 ;饮 酒》 “ 《 中 山气 日夕佳 , 鸟相 与还 ” 飞 是~ 只 归隐之后 自由快乐之鸟 , 邀伴 回家 的乐鸟 。
首 , 饮酒 二十 首》 其八 )青松 在东 园 , 草没其 姿 ”《 如《 ( “ 众 ;和
郭 主簿 》其 二 )芳 菊开林 耀 , ( “ 青松 冠岩列 。怀此 贞秀姿 , 卓
为霜下杰 ” 《 ;拟古》 其 五 )青 松夹路 生 , ( “ 白云宿箪 端 ” 。描
写 菊花 的诗 歌也 较 多 , 《 如 饮酒 》 其 五 )采 菊东 篱 下 , ( “ 悠然
亦 皆 由菊 引 发
翩 飞鸟 , 息我庭柯 ”再 到唐代 “ , 鸟宿 池边树 , 敲月下 门”春 僧 “
眠不觉 晓 .处处 闻啼鸟 ” 两个黄 鹂鸣 翠柳 ,一行 白鹭上青 “ 天 ”但像 陶渊 明这样 习 常地 描写 “ . 飞鸟 ” 是不 常 见 , 见 却 可
“ 鸟 ” 象 的 描 写 是 陶 渊 明 诗 歌 的特 色 。为 何 陶 诗 中会 出 飞 意
语言文学研究
浅 谈 陶 渊 明 诗 集 之 “ 鸟 ”意 象 飞
陈 笑 燕
( 建 龙 岩 财 经 学 校 基 础 学 科 , 建 龙 岩 3 4 0 ) 福 福 6 0 0
摘 要 :陶渊明的诗歌 中有众 多关于“ 飞鸟 ” 象的诗篇 , 意 陶诗 中的“ 鸟” 象是诗人 意念的具 象化 , 飞 意 是诗 人对理 想和 生 活之道 的探 究, 诗人 如羁 鸟从挣 脱到徘徊 、 彷徨 不定再到 归田 园之 乐, 最终以孤傲 , 不屈服 之 志 , 达到 了超脱 , 经历 了众 多矛盾 的挣扎 以后终 于找 到 了一个任 真 自得 的境界 。 飞乌” 象 , 简单 地作为世 间存 在的 东西 , 美学的角度而 言, 自然 审美 中 “ 意 是 从 是 的景物 , 是作 者对客观 事物 的描 绘 , 但在 诗人 的笔 下 , 为其 自身人格 力量的写照 , 成 也是我们 透视 诗人 心境 的重要途径 。

陶诗中的飞鸟意象分析

陶诗中的飞鸟意象分析

陶诗中的飞鸟意象分析陶诗鸟意象表现了作者对自由的追求和对政治、官场的厌倦。

陶渊明一生曲折多变,东晋门阀士族社会的森严等级与他的情趣、追求构成了强烈的反差。

日益贫困的家庭条件,备受冷落的社会地位,动乱矛盾的社会现实,与高洁纯朴的个人志趣,便是陶渊明追求自由生活的基础。

这种追求是难能可贵的,尽管它发展到极端,具有明显的消极避世色彩。

陶诗中的鸟意象真实形象地把作者的思想展现在读者面前。

《饮酒》这组诗较为集中地代表了陶渊明的思想。

在这组诗中,作者多处使用鸟意象来表现自己的矛盾、痛苦的思想与追求。

“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

徘徊无定止,夜夜声转悲。

厉响思清晨,远去何所依?因值孤生松,敛翮遥来归。

劲风无荣木,此荫独不衰。

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

"他把自己时隐时仕这般生活看作是失群之鸟,脱离了自由的鸟群,从早到晚孤独无依飞翔不止,甚至到了晚上连栖息的地点也变幻不定、悲声不绝。

终于,疲倦的鸟找到了自己的归宿---—傲岸不屈的松树,松作为鸟的辅助意象此时此地与鸟相同,亦是孤独的。

孤松孤鸟正是陶潜本人久在樊笼孤苦无依的象征,表现了作者失去自由的痛苦心情。

与此相对应,作者也在《闲情赋》中以“鸟凄声以孤归"来表现形孤影只无所依托的悲哀。

在各种矛盾异常尖锐的社会,陶渊明把自己入身仕途看作是鸟入笼中,随时都有不测之祸,因此,终日惶恐不安。

“世流浪而遂徂,物群分以相形。

密网裁而鱼骇,宏罗制而鸟惊。

彼达人之善觉,乃逃禄而归耕。

”《归园田居》之一中也视社会为网,认为自己入仕是"误人尘网”,一个“误”字把自己对社会的不满,把自己不愿“口腹自役”,“违己交病”的心情尽情宜泄了出来,而“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则真实吐露了满腔渴望,表现了依恋旧林、怀念故土及对自由安乐祥和之土的苦苦追求。

而此时能够脱离尘网冲出樊笼是多么不易。

当作者把鸟的自由与自己的不自由联系到一起的时候,便意识到自己并非真正的鱼鸟,鱼鸟是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而自己则终日奔波劳累却无可奈何,这时,一种惆怅愧怍之情便油然而生。

论陶渊明诗歌中的鸟意象

论陶渊明诗歌中的鸟意象

2020年10月第39卷第10期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JournalofHeilongjiangInstituteofTeacherDevelopmentOct.2020Vol.39No.10doi:10.3969/j.issn.2096 8531.2020.10.034 收稿日期:2019 10 18作者简介:苗澍萌(1996—),女,山东济宁人,硕士研究生,从事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

论陶渊明诗歌中的鸟意象苗澍萌(黑龙江大学研究生院,哈尔滨150080) 摘 要:鸟意象在陶渊明的诗歌中出现次数多、频率高,可以说是贯穿始终;陶渊明诗歌中的鸟意象大致可分为三类:高鸟,象征着其立志高远的少年时代;羁鸟,代表其形迹拘役的仕途生涯;而归鸟则是其归隐田园的真实写照。

诗歌中对鸟意象的运用,生动形象地展现了陶渊明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人生经历和心境变化,清晰地描摹、勾勒出诗人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

陶渊明在选取和建构鸟意象时呈现出了显著特色:真实具体的个性化意象、传情达意的媒介、物我交融的境界和平淡自然的语言风格。

关键词:陶渊明;诗歌;鸟;意象中图分类号:I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 8531(2020)10 0104 04 一、陶渊明诗歌中鸟意象的分类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著有《陶渊明集》,他开创的田园诗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钟嵘曾这样评价他:“文体省净,殆无长语。

笃意真古,辞兴婉惬。

每观其文,想其人德。

世叹其质直。

至如‘欢颜酌春酒’,‘日暮天无云’,风华清靡,岂直为田家语邪!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也。

”[1]陶渊明在诗歌中善用意象,鸟意象更是贯穿于其作品中。

据唐满先编著的《陶渊明集浅注》统计,在陶渊明流传下来的120多首诗作中,写到“鸟”的达40多首,占据了篇幅的1/3,可见鸟意象在诗人心中的重要地位。

鸟意象在一定程度上是诗人的化身,反映了陶渊明在不同时期的人生遭遇和心路历程,从立志高远的少年时代,经过形迹拘役的仕途生活再到归隐田园后的平淡自然。

简析陶渊明诗文中的鸟意象讲解

简析陶渊明诗文中的鸟意象讲解

高情千古鸟语中——简析陶渊明诗文中的鸟意象雒晓春内容摘要:陶渊明的诗文中多次写到鸟,可谓对鸟情有独钟,诗人不仅以鸟自况,更以鸟言志述怀抒情喻理,鸟这一寻常生命,因诗人内心世界的充盈高洁而随之成为蕴涵丰富厚重的意象集合。

关键词:意象;鸟作者简介:雒晓春(1972-),女,黑龙江省牡丹江人,黑龙江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从事语文教学研究、古典文学研究。

意象是中国古代诗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意象依赖于物象而存在,物象经过两方面的加工进入诗中就是意象。

这两方面即:“一方面,物象经过诗人审美经验的淘洗与筛选,以符合诗人的美学理想和美学趣味;另一方面,物象又经过诗人思想感情的化合与点染,渗入诗人的人格和情趣。

”[1]陶渊明的诗文中多次写到鸟,有“古今隐逸诗人之宗”(钟嵘《诗品》)桂冠的渊明对鸟情有独钟,渊明不仅以鸟自况,更以鸟言志述怀抒情喻理。

鸟这一大自然的寻常生命经过渊明的观察与创造,形成意趣各异蕴藉丰厚的意象集合。

鸟是诗人自我形象的化身。

渊明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但并非世族,所以在门阀森严的社会中受人讥讽,渊明祖、父都曾为官,至渊明,却已经家道衰落。

出身名流却非世族,祖上荣耀却家道艰难,这都使他在早期更倾向于儒家的功业思想。

“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

”(《杂诗》其五)“大济苍生”,拯时救世,象鸟一样展翅高飞,青年的渊明可谓胸怀远志。

“发忠孝于君亲,不矫然而祈誉。

”(《感士不遇赋》),渊明是深受儒学教养颇怀政治理想期望在政治上有所作为的人,但诗人生逢晋宋之交的乱世,篡夺和杀戮交替的险恶政治,“大伪斯兴”(《感士不遇赋》)、市朝竞趋的浮诈官场,都让“质性自然”(《归去来兮辞》)、“性刚才拙”(《与子俨等疏》)的诗人深深厌恶。

“羁鸟恋旧林”(《归园田居》其一),以鸟对“尘网”的挣扎、对山林的眷恋,表现了自己对误入官场的悔悟之意,诗人恬静淡泊的秉性气质也清晰可见。

“鸟倦飞而知还”(《归去来兮辞》)表达了诗人对官场之倦怠,十三年里,在仕隐间三度进退终还田园,诗人以鸟的“知还”表现对自己选择的欣慰。

试谈陶渊明诗歌中的飞鸟意象

试谈陶渊明诗歌中的飞鸟意象

(《归鸟》、《饮酒二十首》其四o)是专题专章吟咏,在有些诗篇 中,陶渊明还隐隐以飞鸟自比。透过这些对飞鸟意象的精彩
描写,可以窥知陶渊明丰富的思想内涵和卓越的艺术表现 力。
一、飞鸟意象的思想内涵 陶渊明的没落官僚家庭出身,时仕时隐,终归园田的生
活实践,深钻老庄,旁涉经史的读书经历,这些因素的交融汇 合,决定了陶渊明的思想比较复杂,既有儒家思想的成分,又
[收稿日期]2003—05—24
陶诗中写到菊花的地方并不多,只有6处,但由于“采菊东篱
下,悠然见南山”这两句诗太著名了,菊花便成了他的化身, 成了中国文学里象征着高情远致的意象。然而不被人注意
的飞鸟在陶诗中亦具有重要地位。仔细考究陶渊明所写的 125首诗,写到飞鸟的地方竞达36处之多,其中有两首诗
而是极富人情关爱的儒家思想。这种思想在他写的《答庞参 军》诗中表述得更为清楚:“人之所宝,尚或未珍。不有同爱, 云胡以亲?”他认为“同爱”是“人之所宝”。有了“同爱”,人与 人之间才会亲和。一般而言,道家不讲关爱,讲的是“老死不 相往来”∞;儒家才强调关爱,孔子云:仁者“爱人”④。“四海 之内,皆兄弟也”@。正是由于陶渊明坚守儒家的“仁爱”精 神,因此,他才能和各个阶层的人和睦相处,不仅和勤劳纯朴 的农民经常来往(“时复墟曲里,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
懈的法制教育,提高公民的自身素质,特别要向公民普及各 项市场经济法律制度知识,增强人们的法律意识,发挥法律 的威慑功能和教育功能,这样会有利于降低违法行为的发 生。
当然经济违法行为发生的主客观原因有很多,本文只是 运用经济学的理论和分析方法对经济违法行为进行了初步 分析,学术界对法律经济学方法在法律中的运用还有不同的 看法,但其毕竟为法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有 助于我们发现法律背后的经济根源和更新、完善法律制度, 从而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陶渊明诗鸟意象的艺术特色分析

陶渊明诗鸟意象的艺术特色分析

陶渊明诗歌中的鸟意象解读陶渊明是我国东晋时期著名的田园诗人,其追求隐逸的田园生活,所创诗歌以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最高。

陶渊明的诗歌中,经常利用一些意象事物表达自己思想,有多次提及“鸟”这一意象,陶渊明前期为官时期,诗歌中“鸟”有飞之意,寓意大鹏展翅、奋力飞翔,通过飞鸟意象展现了其建功立业的渴望与雄心壮志。

随着其对官场和自身性格的认识,诗歌中“鸟”意象有“牢笼之囚”含义,渴望获得自由生活。

最后,在其归隐田园后,用鸟意象表明自身回归自然的喜悦,以及对淳朴田园生活的热爱。

一、陶渊明诗作中鸟意象艺术性(一)意象生成陶渊明在诗作中利用“鸟”这一意象表达自己状况和心境,并寄托身心的情感。

陶渊明向往安宁、纯朴的生活,其诗中多数表达了这种想法,并将其志向寄托于意象中,而“鸟”作为其诗中多次使用的意象,利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飞鸟,可使人产生一种田园宁静感受,同时由于陶渊明诗歌心中“鸟”无明显修饰,真实性强,可促使读者快速进入相应境界中,进而感受到诗人寄托的意境,寄情于景,实现了主观与客观完美融合。

(二)“鸟”意象境界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七则》第一则中提到“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我皆着我之色彩。

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表述了一种物我浑于一体的境界。

陶渊明在诗作中利用“鸟”意象表达自身意志的同时,有时也会将自己比作鸟,或者将鸟比作知己和伴侣。

而鸟作为一种客觀存在事物,诗歌中利用其具备的特性,主观表达和寄托了自身情感。

在陶渊明将自身比作鸟时,既展现了自身对田园、自然和自由纯朴生活的向往,又以“自己是鸟”和“鸟是自己”展现了一种物我浑于一体的境界。

二、陶渊明诗歌中鸟意象分析陶渊明一生中有大量诗作,通过阅读《陶渊明诗全集》,从诗作写作时间来看,不难看出不同时期诗人思想的转折变化,而不同时期诗里寄托其心境事物均有鸟这一意象,也可看出陶渊明偏爱这一意象以及所蕴藏的特殊情感。

在《陶渊明诗全集》中,专门咏鸟的诗有六首,并且将内容全部集中于“鸟”以及相关字,如“凤”,“鹤”,“燕”,“鸾”,“雁”和“鸥”等,与“鸟”相关的字约40处,出现频率极高,仅次于陶渊明常用的“酒”字。

论陶渊明诗歌中的飞鸟意象

论陶渊明诗歌中的飞鸟意象

论陶渊明诗歌中的飞鸟意象陶渊明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文人之一,他的诗作以清新自然和豁达洒脱而闻名,其中常常出现飞鸟的意象。

飞鸟是陶渊明诗歌中的重要意象,它不仅是描绘自然景观的元素,更是表达作者自身情感和追求自由的象征。

首先,陶渊明诗中的飞鸟意象常常被用来描绘自然景观。

在陶渊明的诗中,飞鸟常常活跃在田野和山林之间,成为草木、花草间的一道亮丽风景。

比如《饮酒》中的一句:“至今须放白鹿去,雪洞中,不解离飞鸟”。

这一句字面意义是白鹿离开了雪洞,飞鸟也飞离了雪洞,但深层含义是作者对自由和辽阔天地的向往。

飞鸟在陶渊明的诗中往往象征着一种无拘无束的自由。

其次,飞鸟在陶渊明的诗中也反映了作者内心的情感。

陶渊明的生平经历颇为坎坷,他曾经历过兴亡之际、宦途失意等许多不幸遭遇。

因此,他的诗中往往流露出对人生苦痛和现实虚无的思考。

飞鸟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象征作用。

比如《归园田居》中的一句:“时维久矣,或不然然!上以观其下,民鄙而畏之。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茞。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这里的飞鸟不仅代表着自由和无拘无束的精神,更凭借自身的高飞势力使得作者的内心凝重和力量倍增。

最后,飞鸟在陶渊明诗中也是一种追求理想和意义的象征。

陶渊明的诗歌中常常表达出对“山水田园”的追求和向往,飞鸟作为山水田园的一部分,不仅象征着这样的理想,更寓意着对理想生活和人性真善美的追求。

比如《归园田居》中的一句:“少无适泽,而性好羽,乃今西北之役人也。

”这里的飞鸟代表了陶渊明对于自由、和谐人生的向往,同时也是对人生意义的一种思考和关注。

总之,陶渊明诗歌中的飞鸟意象是他所描绘自然景观的重要元素,更是表达作者情感和追求自由的重要象征。

飞鸟不仅是一种自由和无拘无束的符号,更是诗人内心情感和理想的抒发。

通过对陶渊明诗歌中飞鸟意象的剖析,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作品中所蕴含的深层含义,更好地欣赏和品味他的诗歌之美。

高鸟羁鸟归鸟_折射陶渊明人生历程的三种鸟类意象

高鸟羁鸟归鸟_折射陶渊明人生历程的三种鸟类意象

由人的十年仕宦生活的切身体验, 抒发的是往日居 官时的痛苦情怀。鸟即归田居家的诗人, 鸟对“旧 林”的依恋和向往, 实际上是鸟对自由飞翔的渴 望, 更是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愿望, 鸟是他的化身, “旧林”则是诗人的田园。这两句诗无异于对现实 反抗, 看似平淡, 而实际上是发自内心较为强烈的 一种呐喊。诗中“羁鸟”和“池鱼”显然是诗人做 官为宦生活形象的自我写照。诗人感到自己正犹如 笼中的鸟或池中鱼, 不仅在形体上受到限制和拘 束, 而且还有着生命危险, 正如“密网裁而鱼骇, 宏罗置而 鸟 惊 ” ( 《感 士 不 遇 赋 并 序》) , 时 刻 在 担 惊受怕, 不得安宁。陶渊明在仕途中不得意而产生 的羁绊感是较为强烈的, 在其他的诗篇中也有所流 露, 如“荏苒经十载, 暂为人所羁” ( 《杂诗四首》 其 二) 。 “ 遥 遥 从 羁 役 , 一 心 处 两 端 ” ( 《杂 诗 四 首》 其一) 等等。由此可见, 诗人在“羁鸟”形象 中的寄慨是较为深沉的。
意象是中国古典诗歌中一个独特的概念, 通常 指创作主体通过艺术思维所创造的包融主体思绪意 蕴的艺术形象。它虽然表现在诗歌中为一个个语词, 是诗歌艺术的基本单位, 然而却并不是一个单纯的 自然物象, 而是诗人经过思维加工了的自然现象。 它在具有自然物象的个别特征和属性的同时, 更重 要的是作品的主体即作者, 已经赋予了它更为丰富 的内涵, 透过这些意象让读者了解到作者较为深刻 的思想寄托。以鸟类意象而言, 以往鸟的诗歌意象, 多是自由、和平生活的象征。赏阅陶诗, 我们却发 现 《陶渊明集》 中鸟的意象, 则不尽然, 而是诗人 在各个不同生活时期的多重思想的反映, 甚至有的 颇为隐晦, 不易明白其意象所指。但可以肯定地讲, 在陶诗中, 鸟的一举一动, 都牵动着陶渊明的心。 可以想象, 这是诗人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下, 把 自己不愿折腰事权贵而弃官归耕, 以及归田后的清 贫等多种痛苦与愿望, 只能托之于多种鸟的意象表 达出来。这些鸟意象有的是自由飞翔或在林中往返 栖息、觅食; 有的则是倦鸟知返, 归林若家; 有的 是随季节而迁徙, 秋去春来; 有的是居无处所, 无所 归止的悲鸟等等, 多是自己生活的一种幻化。陶诗中 鸟的意象分为泛称和特称两种, 前者在诗中较多, 而 后者则较少。相比较而言, 鸟意象的泛称更有利于诗 人表达自己的思想寄托, 当然其让读者产生的歧义现 象可能就多一点。在陶渊明一百三十多首 ( 篇) 诗文 中, 含有鸟意象的作品大约有三十几首 ( 篇) 。笔者 ( 以王瑶 《陶渊明集》 编次为序加注) 在此以陶渊明 生活的三个阶段为主, 探索其具有代表性的鸟类意 象, 认为少年时代以高鸟、十年出仕以羁鸟、归隐田 园以归鸟为代表, 其他鸟类意象则从略分析。

浅谈陶渊明诗辞中鸟的意象

浅谈陶渊明诗辞中鸟的意象

浅谈陶渊明诗辞中鸟的意象诗歌是一种语言艺术,加上汉字是一种音、形、意的结合体,更为中国古典诗歌的理解增添了许多不确定性,也由此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使诗歌充满韵味和意味,这一点尤其体现在诗歌的意象上。

可以说,了解诗歌的意象,是读懂诗歌的关键。

参考学术界关于意象的研究,有关意象的分类,根据不同的依据有不同的划分方法,主要有如下几种:一是按语言分析的角度,分动态与静态意象两类;二是从心理学的角度,分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联觉和错觉意象。

三是从内容上分类,分自然的、人生的、神话的。

四是按题材分类,有赠别、乡思、闺怨、宫怨、边塞、山水、爱情、怀古、咏物、哲理、干谒、朝会以及社会诗、政治诗等。

五是从表现功能上看,有比喻性的、象征性的、描述性的意象。

六是从范围来看,有泛称和特称意象。

泛称意象,指诗歌中出现的物象的总名,如“花”“鸟”“山”“水”,一般由单音节词构成;特称意象,使用相应物象的专名,如“梅”、“孔雀”、“泰山”、“涪江”等,一般包括单纯意象和复合意象,大都由多音词或词组构成。

观察中国古代诗人的诗歌,因为生活环境和人生经历、审美思想的原因,在创作中都会有一些特别偏爱的意象。

以著名田园诗人陶渊明为例,他的诗歌中就出现了特别多的“鸟”意象。

据统计,陶渊明共126首诗,其中既有直接出现的泛称意象“鸟”(两次),也有特称意象,除了以“归鸟”为题,写了一组诗,共四章,另外,其他诗中出现了“飞鸟”意象四次,“众鸟”意象三次,还有“归鸟”“羁鸟”“晨鸟”“高鸟”“惊鸟”“失群鸟”“翔鸟”“凤鸟”“鸣鸟”“三青鸟”“奇鸟”各一次。

与鸟有关的意象,也出现了“水鸥”“鸣鸥”“神鸾”“精卫”“鵕鹗”,以及“云翮”“敛翮”“翻翮”“相鸣”(两次)、“戢羽”“好音”等。

总计有37次之多。

其中,陶渊明所写的与“鸟”有关的佳句更是有不少,如“弱湍驰文鲂,闲谷矫鸣鸥”(《游斜川》),“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归园田居》其一),“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一首》),“鸟弄欢新节,泠风送余善”(《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其一),“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饮酒》其五),“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读山海经》其一),“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读山海经》其十)。

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论陶渊明诗歌中的飞鸟意象

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论陶渊明诗歌中的飞鸟意象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论陶渊明诗歌中的飞鸟意象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傍晚时分南山景致甚佳,雾气峰间缭绕,飞鸟结伴而还。

出自魏晋陶渊明的《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素有田园诗人之称,他的一生,用其自己的话说是“贫富常交战”“一心处两端”(《杂诗十二首》其九)。

仕与隐的矛盾、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感情与理智的矛盾,时时缠绕着他。

而他正是借助“飞鸟”这一特定形象来显示他内心世界的特定矛盾的。

对鸟的吟咏和歌颂贯穿着陶渊明诗歌创作的全过程。

尤为突出的是他归隐后的一组《归鸟》诗,可算得是诗人对自己一生仕与隐生活的再现和总结。

相是相度,观察。

这里有寻觅的意思。

鱼儿离不开水,鸟儿离不开林,人照样也离不开大自然的家乡。

落叶归根,诗人总是要归还故乡的。

”有过了仕仕隐隐的经历,诗人的身心皆归疲倦,但思想上还在作着激烈的斗争,仕与隐的矛盾仍时时缠绕着他。

“先师遗训,余岂之坠?四十无闻,斯不足畏。

脂我名车,策我名骥。

千里虽遥,孰敢不至!”。

试析陶渊明诗歌中鸟的意象

试析陶渊明诗歌中鸟的意象

试析陶渊明诗歌中鸟的意象
鸟在古代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在陶渊明的诗歌中也屡次出现。

他将鸟作为不
受束缚的象征, 将其高贵,洒脱和淡泊雅致的特性注入到他的诗歌中以表达对自由灵魂的赞美之情。

作为一位著名的诗人,陶渊明在他的诗歌中将“鸟”作为出现的频率最高的一
种象征。

在《新诗·闻时节》一诗The Meadows of the Stream 有句“卷聚乌篷,不见长鸟归”, 意指大雁南飞,使得竞争的田园的景象变得更加凄凉孤寂。

张玉平
曾这样说“长鸟归”正如承蒙历史的变迁,在肯定中存在着对苦难的哀叹; 它是陶渊明人生哲学的深刻体现,表现出他内心弥漫的惆怅气韵。

从另一方面来看,陶渊明也用“鸟”表现自由,尊贵和祥和。

《新诗·清明》
一诗这样写着“渔港芳洲,云鸟集林”,色彩斑斓的云鸟使田园景象变得更加热闹
喧嚣。

这个意象理解起来更有深意:云鸟表现出纯洁,华美的精神,是一种崇高的
艺术精神,具有一种贴近自然的情感。

它既暗含了人的渴望,也具有普世的意义。

同时它也代表了一种善良和和谐的精神,这是古代诗人普遍渴望和抒写的最强烈的内容。

综上所述,陶渊明的诗歌里的“鸟”的意义多样,其表达的思想深入、丰富,
他既可以表达他对生存抗争的感叹,也可以表达他对自由,祥和和华美精神的赞扬。

紧扣陶渊明诗歌中鸟的意象,可谓极富寓意,深刻洞悉。

浅析陶渊明诗歌中的_鸟_意象

浅析陶渊明诗歌中的_鸟_意象

浅析陶渊明诗歌中的“鸟”意象万小洁(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陕西西安 710062)[摘 要]“鸟”意象在陶渊明作品中出现了四十多次,贯之始终。

有“飞鸟”、“众鸟”、“归鸟”、“羁鸟”等等。

陶渊明运用“鸟”意象,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自己不同人生阶段、不同境遇中的心境,诗意地勾勒出了诗人思想脉络的变化。

[关键词]陶渊明;诗歌;鸟;意象陶渊明生活于历史上罕见的多事之秋,当时社会可谓“真风告逝,大伪私兴”(《悲士不遇赋》)。

此时陶家是“种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陶徵士诔 》)。

虽然他的曾祖父曾官至大司马,其祖父和父亲也至太守,但是到陶渊明的时候,家族已经日益衰败,他不禁“嗟余寡陋,瞻望弗及”(《命子》)。

从小受儒家思想影响,儒家用世传统观念深深地植根于他的心灵深处。

因为贫穷,因为儒家建功立业思想的影响,也是为了家族命运的兴衰,陶渊明一生曾出仕五次,又五次归隐,最后终因不满现实,以及对田园生活的无限眷恋和向往,归田隐居。

“鸟”这一意象,始终活跃在诗人的视野中,充分地展现了他的人生追求以及思想的变迁过程。

一、鸟形象体现了诗人的政治抱负和远大理想在门第观念极强的六朝,寒门子弟总渴望能够跻身于世族之列,而世族大家也总是想方设法地要保全门第,发扬家族之光。

陶渊明正好生活于东晋没落世族之家。

一方面他不可避免地受到这种门第观念的影响,另一方面面对日益衰败的家族,他负有重振家族威望的责任。

清代方东树说:“昔人云:读杜诗,当作一小经书读,余谓读陶诗亦然,但何必云小也。

”[1]这说明陶渊明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至深。

“先世遗训,余岂云坠。

四十无闻,死不足畏。

旨我名车,第我名骥”(《荣木》),诗人紧遵先世遗训,决心策动名车、名骥,为建功立业而驱驰。

诗人在诗歌中以鸟自比,表现了自己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和理想。

“忆我少年时,无乐自欣豫。

猛志溢四海,骞翮思远翥。

”(《杂诗》其五)这里以鸟写出了自己少年时代的踌躇满志。

陶渊明诗中鸟意象探析

陶渊明诗中鸟意象探析

陶渊明诗中鸟意象探析
陶渊明诗中的鸟意象深入流露出他对生命的无穷的执着和坚韧不拔的憧憬,给诸多词人以宝贵的精神慰藉。

以下是对陶渊明诗中鸟意象的探析。

陶渊明诗中的鸟意象既体现了陶渊明仰慕自由自在超越现实环境的梦想,又诗意地表现出人类不可战胜的奋斗精神,从鸟的翱翔可以看出;鸟唤醒人类把握灵魂,以满清奋斗展示雄心壮志,正当无处可逃时,希望如同一只小鸟一样自由翱翔开去。

此外,在陶渊明诗中,鸟不仅仅象征着自由自在的梦想,也是一种对不可抗拒的现实的抑制;小鸟本可以在枝头自由叫唤,但他们只能仰望天外,让人深刻感受到与不可抗拒的现实无法逃避,只能承受和努力熬过。

总之,陶渊明诗中的鸟意象象征着人类对自由的渴望,也表明了人类不会屈服于外界的压力,只要坚定的信念,只要坚韧不拔的意志,终将实现自己的梦想。

简析陶渊明诗文中的鸟意象讲解

简析陶渊明诗文中的鸟意象讲解

高情千古鸟语中——简析陶渊明诗文中的鸟意象雒晓春内容摘要:陶渊明的诗文中多次写到鸟,可谓对鸟情有独钟,诗人不仅以鸟自况,更以鸟言志述怀抒情喻理,鸟这一寻常生命,因诗人内心世界的充盈高洁而随之成为蕴涵丰富厚重的意象集合。

关键词:意象;鸟作者简介:雒晓春(1972-),女,黑龙江省牡丹江人,黑龙江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从事语文教学研究、古典文学研究。

意象是中国古代诗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意象依赖于物象而存在,物象经过两方面的加工进入诗中就是意象。

这两方面即:“一方面,物象经过诗人审美经验的淘洗与筛选,以符合诗人的美学理想和美学趣味;另一方面,物象又经过诗人思想感情的化合与点染,渗入诗人的人格和情趣。

”[1]陶渊明的诗文中多次写到鸟,有“古今隐逸诗人之宗”(钟嵘《诗品》)桂冠的渊明对鸟情有独钟,渊明不仅以鸟自况,更以鸟言志述怀抒情喻理。

鸟这一大自然的寻常生命经过渊明的观察与创造,形成意趣各异蕴藉丰厚的意象集合。

鸟是诗人自我形象的化身。

渊明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但并非世族,所以在门阀森严的社会中受人讥讽,渊明祖、父都曾为官,至渊明,却已经家道衰落。

出身名流却非世族,祖上荣耀却家道艰难,这都使他在早期更倾向于儒家的功业思想。

“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

”(《杂诗》其五)“大济苍生”,拯时救世,象鸟一样展翅高飞,青年的渊明可谓胸怀远志。

“发忠孝于君亲,不矫然而祈誉。

”(《感士不遇赋》),渊明是深受儒学教养颇怀政治理想期望在政治上有所作为的人,但诗人生逢晋宋之交的乱世,篡夺和杀戮交替的险恶政治,“大伪斯兴”(《感士不遇赋》)、市朝竞趋的浮诈官场,都让“质性自然”(《归去来兮辞》)、“性刚才拙”(《与子俨等疏》)的诗人深深厌恶。

“羁鸟恋旧林”(《归园田居》其一),以鸟对“尘网”的挣扎、对山林的眷恋,表现了自己对误入官场的悔悟之意,诗人恬静淡泊的秉性气质也清晰可见。

“鸟倦飞而知还”(《归去来兮辞》)表达了诗人对官场之倦怠,十三年里,在仕隐间三度进退终还田园,诗人以鸟的“知还”表现对自己选择的欣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陶渊明诗歌中鸟意象的涵义摘要:陶渊明所追求的现实生活是平淡的实在的,所以他的笔下除了一些神话和传说的鸟,其余衍射出所有的鸟飞翔的形象,实在又具体。

人们觉得其形象飞行生动感人,但同时又感觉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没有从外部而来的陌生感到不适。

读他的诗,自然也可以把握诗人脉搏的节奏。

关键词:飞鸟意象诗歌一、陶渊明的诗歌创作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生活在晋朝宋代改朝换代之际,这时的政治环境非常复杂,少年时代的陶渊明是在柴桑的农村里度过的,“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是他那时候生活的反映。

东晋建立后的数十年间,诗坛一直是以玄言为主,正是陶渊明的出现才使得诗歌艺术脉络重新接上,并且增加了许多新的充满生机的因素。

辞去彭泽县令是陶渊明一生前后两个时期的分界,只因为“不为五斗米折腰”,便卸职回家,在这之前,陶渊明对隐居的生活其实是有顾虑的,他想当官,但又讨厌这样浑浊的世界,他想归隐,又想在政治上能有自己的一番作为,终于在最后辞去彭泽县令,陶渊明彻底归隐了,在后来的诗歌上虽然有表现任职想法的,但更多的是对自己的隐居生活的劝诫和对田园生活以及自己农务生活的描写,可以说,前后陶渊明的思想经历了从“伪我”到返璞归真的“真我”的过程。

[1]陶渊明的诗歌沿袭魏晋诗歌古朴的风格而且进入了更加纯熟的境界,在陶渊明的诗歌中,他成功将“自然”提升为一种至美的境界。

鸟是古典诗歌意象群中的一个,其象征内涵是经过长期积累渐渐丰满起来的。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关雎》中的鸟代表了对爱情的理性追求。

“鸳鸯在梁,憩其左翼。

君子万年,宜其遐福。

”《鸳鸯》中的鸟儿是宁静的,烘托出对长者真心的祝福。

《楚辞》中也有鸟的意象,但已经比《诗经》中的运用技高一筹,与作者的心融得更近,更接近于一种“有我之境”。

[2]屈原中鸟的意本文来自中国论文发表中心(),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论文发表中心象,是来表现自己的个人诚信操守的,如“香草”和“恶草”的对比,《离骚》中“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皆然”一句,也是用山鹰和家雀胸襟的对比来突出作者自己的高洁之性,这些绝对是超出《诗经》的。

可以说屈原的鸟, 既表现了远离喧嚣世界的高洁操守又昭示着积极入世的执著坚持。

汉代,由于谶纬之学盛行,诗中的鸟意象较前一代没有大的发展,直到东汉晚期,才出现有关鸟的意向的高妙之作。

蔡邕《翠鸟》中“幸托虞人机,得意君子庭”之弱小的鸟,曹植《野田黄鹊行》中“飞飞摩苍天,来下谢少年”之快乐的鸟,其形象寄托遥深,丰满鲜活,既突出了“有我之境”,又似童话、寓言诗般曼妙天真,这无疑是当时社会的动荡拓展了文学家的诗歌视野。

[3]人逢乱世,人处危时,思想就变得丰富而充满激情。

汉末的“乱世文学”的确创造出了伟大的作家和经典的作品。

接踵而至的又一个乱世,西晋的短期统一并未改变这个大时代乱世的整体性质。

然而,乱世的文豪们早已铸就了直面乱世的超然心态阮籍是超然的,左思是超然的,“手挥五弦,目送归鸿”的嵇康更是超然中的超然。

于是玄学的发展,终于迎来了“仙袂飘飘”的魏晋时代,伟大的陶渊明横空出世。

他惊起了一群群蛰伏已久的飞鸟,惊起了数百年文学思想的意义,而成为一个未来一代的文学历史的主人。

二、陶渊明诗中鸟的意象的审美内蕴陶渊明是一个崇尚自然的“无我”的诗人。

他的人生自然,真诚,洗涤了魏晋时期文人的矫揉造作,他的诗歌,是与大自然对话的核心。

它的诗文中的鸟的意象,似乎是“比兴”但又非比兴,似乎成为于主观又似客观,鸟的意向似梦似真,如果仍然没有,前所未有的文学素质,让人眼前一亮。

[4]陶渊明有着真心崇尚自然的人生境界所以,他看鸟是一种“远远欣赏”的态度来看,这个距离可以产生新诗境的美。

陶渊明诗歌的早期的鸟儿用于表示用世之心,功业追求。

鸟的飞远的成就追求是诗人功业追求的象征,鲲鹏展翅九万里,境界何其高远。

本文来自中国论文发表中心(),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论文发表中心陶渊明最后的归田,从形体上、精神上都释然了。

找到真正的诗意生存后,陶渊明笔下的鸟,则是另一个形象。

诗中的鸟,充满活力,跃动、单纯、无忧无虑,再也不用担心遭罹网罗,也不会在夕阳时漂流。

“翼翼归鸟”实际上是陶渊明思想成熟的反映,他终于找到了止泊之处——田园,他的生命和精神的依靠1、陶渊明中诗歌的鸟是个性化的意象生成陶渊明所追求的现实生活是平淡的实在的,所以他的笔下除了一些神话和传说的鸟,其余衍射出所有的鸟飞翔的意象,实在又具体。

人们觉得其形象飞行生动感人,但同时又感觉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没有从外部而来的陌生的不适。

读他的诗,自然也可以把握诗人脉搏的节奏。

从文学创作的实际过程看,诗歌意象的生成在很大程度是通过移情效应而实现的。

寄情于景通过观察事物,兴感,使主题和对象真正结合。

诚如在诗人杨万里云:“我初无意于作是诗,而是物是事适然触乎我,我之意亦适然感乎是物是事,触先焉,感随焉,而是诗出焉。

”正是这种“心”与“物”、“情”与“景”、“意”与“象”相互交流融合,从而导致感兴体验、审美意象才得以生成[5]。

在这点,陶渊明坚持普通的日常生活,或者和朋友驾车去远游,或用锄头伫立地头, 大凡都能以悠然闲适的心态去观赏外物、体验生活。

这种生活方式和心态, 使他的大部分思维活动都能从观物览景开始,并以澄明的心境,置身田园山水中,在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随所感触,寓目入咏,即事兴怀,通过偶然性的契机创造审美意象陶诗中的飞鸟,是现实的写生的,不是点缀的,外加的。

诗人仿佛是高明的速写家,用白描手法勾勒出鸟的形象,这具有非常鲜明的个性。

2、陶渊明诗歌中的鸟是传情达意的媒介陶渊明充分认识到文学意向在传情达意中的媒介作用。

陶渊明是从现实和生活以及他们的情感洞察物理世界,理解生活。

几乎每首诗都充满感性的意象。

如《归园田居五首》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仅8句40个字就有豆、南山、草、月、锄、草木、夕露、衣等八个接连而至的意象。

陶诗中的意象,尤本文来自中国论文发表中心(),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论文发表中心其是多次出现的意象都融合着诗人的志趣、个性和审美观念等,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和意味。

[6]这样的意象在陶诗歌中形成一个大系列,如鸟类、菊花、松树、云、风等,它们之间的连接这个系统,形成一个象征。

所谓的象征是可见的无形的,借有限的表示无限的,借瞬间抓住永恒,使我们只在梦中或恍惚的时刻瞥见的宇宙是近在咫尺的现实世界中。

正如麦草的春蕾蕴蓄着芳菲的春信,预击穿过树冠秋叶之静美。

所以它被赋予有形的蕴藏的,不是无聊的抽象概念,而是一个丰富而复杂,深邃的,真正的灵境。

陶渊明正是借助了意象媒介效果,有效地完成了诗歌传情达意和创造境界的使命。

3、陶渊明中诗歌的鸟有着物我浑融的境界陶渊明笔下的飞鸟,无论是“羁鸟”、“倦鸟”、“失群鸟”还是“高鸟”、“归鸟”、“翔鸟”……从字里行间,很容易找到,明里是写鸟但暗里却印证的是诗人自己。

飞鸟是客观事物的属性,又是主观的,反映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和个性。

《饮酒》中诗人与飞鸟犹如一物,置身与宇宙。

鸟其余山林,又恰如诗人居于田园、自然,山林为飞鸟的栖身之巢,田园则为诗人生命与精神的止泊之处。

鸟即诗人,诗人即鸟,主体真正融入到自然的客体之中,形成一种和谐浑融的审美境界4、陶渊明中诗歌的鸟是冲淡自然的语言陶诗表达意象多用白描手法,这种手方法反映在语言上便是普通,质朴。

陶渊明却撇开了整个时代争奇斗艳、彩丽竞繁的风尚,选择了自然语言风格的语言,形成了冲淡自然的语言风格。

陶诗描述鸟飞类的形态多用叠词。

诗歌中有这种叠字的诗,只为传神写意绘画, 不注重雕刻细节,形成了舒缓的节奏和旋律,增加诗句绵长华丽的魅力。

其次,描写飞鸟句式松散有序。

陶渊明写诗鸟句子多为散文化的句子,不讲究对立面,只是在整首诗反映了整体意境,以完整的章节,意境的浑成形成自己的特点。

然而,陶渊明并非不能工整对仗,他写的一些鸟的诗句也会将无意中有齐整之美,最典本文来自中国论文发表中心(),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论文发表中心型的是便是鱼鸟的并列出现的形象。

从意象的组合看,鱼鸟并列出现,相辅相成,如相同的旋律重复鸣奏,冲击读者的心灵,导致造成强烈的印象,但也从诗人的情感意象组合中十分自然显现流露出来。

[7]5、蓦翩思远蠢是陶渊明诗歌中鸟昂扬积极的意象对于先祖父辈,陶渊明也有很多赞美的诗歌,最多体现在他的诗歌《命子》中,悠悠我祖,爱自陶唐。

邀焉虞宾,历世重光。

御龙勤夏,采韦翼商。

穆穆司徒,厥族以昌。

纷纷战国,漠漠衰周。

凤隐于林,幽人在丘。

逸虫绕云,奔鲸骇流。

天集有汉,眷予憋侯……在这首诗中,陶渊明的祖先, 上溯陶唐,到陶舍,及陶青,至陶侃,极尽溢美。

相同的意义,诗人在《赠长沙公并序》也有表现,看看祖先的荣耀,赞美祖先的美德,这些都是发自内心的话。

又如《读山海经》云:“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刑天舞干戚,猛志故常在。

”精卫鸟的名字,古老的神话传说衔木头和石头填入东海,隐喻意志坚决,不害怕困难。

从两个意象中我们可以理解陶渊明“道必怀邦”、“大济苍生”大的宏大政治目标,传达出年轻的陶渊明逸兴壮思,积极广泛的广阔胸怀。

于此,鲁迅直言不讳的指出:“除了”客所佩服的`悠然见南山”之外,也有“精卫衔木,填满大海,形成天舞干戚之类的陶渊明领顽“翩翩飞鸟”,雄志豪迈,“微雨洗高林,清飘矫云翩”,“远之八表,近憩云岑”,“云鹤有奇翼,八表须臾还”,侠义豪情满怀。

6、林鸟喜晨开是陶渊明诗歌中鸟阪依园田的意象当诗人重复很多次的进入仕途,代表他历经磨难,而政治愿景没有实现多次回归山林野外,做农人事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这也是陶渊明经常借鸟意象来予以传达。

屡受打击“误落尘网池鱼思故渊”鸟和鱼都是动态的东西,分置定语,而诗人用“羁”和“池”,将动态事物转向静态对象,表现自然的天性被泯、但之前的诗人自由被困。

后“恋”、“思”将其拟人化,能表现渴望自由和天性的向往,并在同一点化出诗人归于田园回,回归自然的情感。

这可以在《感士不遇赋》可得到佐证:“密网裁而鱼骇,宏罗制而鸟惊”,强烈的个性,渴望自由的陶渊明来说,官场的仕宦对他的身体和精神是无限的约束限制。

本文来自中国论文发表中心(),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论文发表中心《命子》云:“纷纷战国,漠漠衰周,风隐于林,幽人在丘。

”“邦有道,则仕; 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l]这也是传统知识分子的普泛认识。

比如《归鸟》篇: 翼翼归鸟,晨去于林。

远之八表,近憩云岑。

和风不洽,翻翩求心。

顾侍相鸣,景庇清阴。

翼翼归鸟,载翔载飞。

虽不怀游,见林情依。

遇云领顽,相鸣而归。

遐路诚悠,性爱无遗……这首诗与《归去来兮辞》作于同时期,在义羲二年,其时陶渊明已经辞官,过上了隐逸的躬耕生活。

《归去来兮辞》写:“云无心以出峡,鸟倦飞而知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