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精选版
生物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一、活动主题:探索植物的生长与发育1. 活动目的:(1)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及影响因素。
(2)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和环保意识。
2. 活动内容:(1)植物的生长过程及生理机制。
(2)植物生长的环境因素:光、水、温度、土壤等。
(3)植物生长实验:设置对照实验,观察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情况。
3. 活动步骤:(1)引入话题:通过展示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的生长过程。
(2)讲解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和生理机制。
(3)讲解植物生长的环境因素及其作用。
(4)分组讨论:让学生思考并分析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
(5)实验环节: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情况。
(6)总结与反思: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探讨植物生长的规律。
二、活动主题:走进微生物世界1. 活动目的:(1)了解微生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2)掌握微生物的观察和培养方法。
(3)培养学生对微生物研究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2. 活动内容:(1)微生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细菌、真菌、病毒等。
(2)微生物的观察:使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的形态结构。
(3)微生物的培养:学习制作培养基,进行微生物的培养实验。
3. 活动步骤:(1)引入话题:通过展示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关注微生物。
(2)讲解微生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3)讲解微生物的观察和培养方法。
(4)实验环节:学生分组进行微生物观察和培养实验。
(5)总结与反思: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探讨微生物的特点和作用。
三、活动主题:探索生态系统的平衡1. 活动目的:(1)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培养学生对生态平衡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3)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和观察分析能力。
2. 活动内容:(1)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
(2)生态平衡的原理和意义。
(3)生态系统实验:设置对照实验,观察生态系统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
3. 活动步骤:(1)引入话题:通过展示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系统。
综合实践课教案8篇

综合实践课教案(精选8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综合实践活动》第十二章,主题为“探索自然奥秘”。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自然界中的动植物,探索生物多样性;了解自然现象及其成因;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自然界中的动植物特点,理解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学会观察自然现象,分析其成因。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合作等途径,培养学生探索自然、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生物多样性的理解,自然现象成因的分析。
教学重点:观察自然,了解动植物特点,培养环保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挂图等。
学具:观察记录本、画笔、照相机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自然风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本节课的主题,明确学习目标。
3. 实践活动一:认识自然界中的动植物a. 学生分组观察校园内的动植物,记录特点。
b. 分组汇报,分享观察成果。
4. 实践活动二:探索生物多样性a. 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了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b. 讨论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c. 分析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5. 实践活动三:了解自然现象及其成因a. 学生观察自然现象,如天气、地震等。
b. 分析现象成因,进行小组讨论。
6. 情感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保护大自然。
六、板书设计1. 一级探索自然奥秘二级1. 认识动植物2. 生物多样性3. 自然现象成因2. 关键词:动植物特点、生物多样性、自然现象、环保意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观察身边的动植物,记录它们的特点。
b. 思考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提出保护措施。
2. 答案:a. 学生根据观察记录,完成作业。
b. 学生结合课堂所学,提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观察动植物和自然现象,但对生物多样性成因的理解仍有待提高。
生物实验课教案(精选4篇)

生物实验课教案(精选4篇)生物实验课篇1一、实验在教材中所处的的地位与作用本实验出自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五章《绿色植物的一生》的一个观察实验。
该实验的目的通过观察大豆种子的结构能够描述出植物种子的主要结构。
既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观察操作能力,又为学好种子的萌发过程奠定了基础。
二、实验原型及不足之处原实验的实验材料仅仅只有一种大豆种子,大豆种子只能代表双子叶植物种子这一类种子的结构。
书本对玉米、小麦、水稻等单子叶植物种子的结构,未设计实验进行观察,其实对学生了解种子的种类以及结构是不利的。
三、实验创新与改进之处将实验材料换成了绿豆种子和玉米种子,学生可通过观察绿豆和玉米种子的结构,比较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的异同。
四、实验器材浸泡过的'绿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碘酒、刀片、放大镜五、实验原理及装置说明淀粉遇碘变蓝六、实验过程1、分别取三粒绿豆种子和玉米种子,放置在吸水纸上2、将一粒绿豆种子的种皮剥开;另外一粒绿豆种子剥去,并用手掰开的两片子叶;3、将一粒玉米种子的果皮剥开;另外一粒玉米种子用刀片进行纵切,并在剖面滴加碘液。
4、先用肉眼对种子的外形进行观察,然后用放大镜对种子的结构进行对比观察。
七、实验效果1、通过观察发现玉米种子一层皮即果皮剥去后,里面还有层皮,就是种皮,使学生亲眼看到我们平时所说的玉米种子其实是果实。
而绿豆只有一层皮即种皮,所以绿豆是种子。
2、通过对比观察两种种子的结构,了解到像玉米这种单子叶的植物和绿豆这种双子叶植物的结构的异同。
八、自我评价通过实验创新改进,我认为是成功有效的,主要体现如下:1、学生通过亲眼观察了解到我们食用的许多农产品有些是果实有些是种子。
2、通过增加对玉米种子的观察,更加形象生动的补充了学生对种子的种类及结构差异性的漏缺。
3、更好的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观察操作能力和学生处理信息、归纳总结的能力。
生物实验课教案篇2目的要求:1、设置一个适于蚯蚓生存的环境并饲养蚯蚓。
综合实践优质课教学设计(3篇)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掌握观察、记录生物多样性的方法;(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因素。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地考察,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2)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3)通过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2)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3)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鼓励他们为保护生态环境贡献力量。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观察、记录生物多样性的方法;(3)分析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因素。
2.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观察、记录生物多样性;(2)如何引导学生分析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因素;(3)如何激发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兴趣。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通过展示大自然中的生物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生物多样性?为什么我们要保护生物多样性?2.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并引入课题。
(二)新授1.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其重要性(1)教师讲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2)通过实例分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如:提供食物、药物、生态服务等。
2. 观察、记录生物多样性的方法(1)教师示范如何观察植物、动物等生物;(2)学生分组进行实地考察,记录观察到的生物种类、数量等信息;(3)教师指导学生如何整理观察记录,包括表格、图片等形式。
3. 分析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因素(1)教师讲解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因素,如:自然因素(气候、地形等)、人为因素(砍伐森林、污染等);(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所在地区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因素;(3)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巩固练习1. 教师出示一张生物多样性相关的图片,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图片中生物的种类、数量及影响因素;2.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每组派代表回答问题。
生物教学实践活动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已成为教育的重要目标。
生物学科作为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其教学实践活动对于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本案例以植物生长环境探究为主题,旨在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原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活动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包括光照、水分、土壤、温度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分析、总结的能力,以及实验操作技能。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增强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活动准备1. 实验材料:种子、土壤、花盆、温度计、湿度计、光源、水等。
2. 实验工具:剪刀、尺子、记录本、笔等。
3. 教学资源:植物生长环境的相关资料、图片、视频等。
四、活动过程(一)活动导入1. 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植物生长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提出问题:植物生长需要哪些条件?这些条件对植物生长有什么影响?(二)分组讨论1.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种植物进行探究。
2. 每组讨论并确定探究方案,包括实验设计、变量控制、数据记录等。
(三)实验操作1. 各小组按照实验方案进行操作,观察并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
2. 实验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四)数据分析与总结1. 各小组整理实验数据,分析不同生长条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2. 小组内进行讨论,形成结论,并撰写实验报告。
(五)交流与分享1. 各小组进行成果展示,分享实验过程和结论。
2. 全班进行讨论,总结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
五、活动反思1. 活动效果:本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了植物生长的基本原理,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 存在问题:部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操作不够规范,数据记录不够详细。
3. 改进措施:加强对学生的实验操作培训,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引导学生更加细致地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
生物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生物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第一章:生物与环境1.1 教学目标: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掌握生物适应环境与影响环境的方式。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1.2 教学内容: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生物适应环境的例子。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1.3 教学活动:观察周围的生态环境,记录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分析生物适应环境的具体例子,如沙漠植物的节水机制。
讨论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如气候变化、污染等。
1.4 教学评估:学生观察记录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学生对生物适应环境例子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学生对人类活动环境影响讨论的深度和广度。
第二章:生物的细胞结构与功能2.1 教学目标: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掌握动植物细胞的异同点。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
2.2 教学内容: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动植物细胞的异同点,如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和叶绿体。
细胞的生理功能,如新陈代谢、遗传等。
2.3 教学活动:观察动植物细胞结构的图片,识别并比较异同点。
进行细胞实验,如观察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和动物细胞的渗透现象。
讨论细胞的生理功能及其重要性。
2.4 教学评估:学生对动植物细胞异同点的掌握程度。
学生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观察结果的准确性。
学生对细胞生理功能的理解和讨论的深度。
第三章:生物的遗传与进化3.1 教学目标:理解遗传的基本原理。
掌握自然选择和生物进化的概念。
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3.2 教学内容:遗传的基本原理,如孟德尔遗传定律。
自然选择和生物进化的机制。
遗传变异和进化的关系。
3.3 教学活动:学习遗传的基本原理,通过实例解释遗传现象。
探讨自然选择和生物进化的概念,分析进化实例。
讨论遗传变异对生物进化的影响。
3.4 教学评估:学生对遗传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学生对自然选择和生物进化概念的掌握程度。
学生对遗传变异对进化影响的分析和讨论深度。
第四章:生物的分类与命名4.1 教学目标:理解生物分类的基本原则。
掌握生物分类的等级系统。
生物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生物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一、活动主题:探索身边的植物1. 活动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常见的植物种类和特征。
(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2. 活动内容:(1)介绍常见的植物种类和特征。
(2)进行植物观察和分析。
(3)分享观察到的植物特点和心得。
二、活动主题:走进动物世界1. 活动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常见的动物种类和特征。
(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2. 活动内容:(1)介绍常见的动物种类和特征。
(2)进行动物观察和分析。
(3)分享观察到的动物特点和心得。
三、活动主题:探索生态平衡1. 活动目标:(1)让学生了解生态平衡的概念和重要性。
(2)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3)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2. 活动内容:(1)介绍生态平衡的概念和重要性。
(2)分析生态平衡破坏的原因和影响。
(3)讨论保护生态环境的方法和措施。
四、活动主题:植物的繁殖与生长1. 活动目标:(1)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繁殖方式和生长过程。
(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3)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2. 活动内容:(1)介绍植物的繁殖方式和生长过程。
(2)进行植物繁殖和生长的实验观察。
(3)分享实验观察到的植物繁殖和生长过程的心得。
五、活动主题:食品安全与健康1. 活动目标:(1)让学生了解食品安全的基本知识和重要性。
(2)培养学生的判断和选择能力。
(3)提高学生对健康饮食的意识。
2. 活动内容:(1)介绍食品安全的基本知识和重要性。
(2)分析食品安全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
(3)讨论健康饮食的建议和注意事项。
六、活动主题:生物多样性保护1. 活动目标:(1)让学生理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价值。
(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责任感。
(3)提高学生对生态系统的认识。
2. 活动内容:(1)介绍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价值和当前状况。
综合实践活动教案(精选5篇

综合实践活动教案(精选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综合实践活动》第五单元,主题为“探索自然奥秘”。
具体内容包括:第一章“生物的多样性”,详细讲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分类及保护措施;第二章“地球的奥秘”,深入剖析地球的结构、地质变迁及自然灾害;第三章“人与自然”,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可持续发展战略;第四章“环保行动”,实践环保活动,提高环保意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分类及保护措施,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2. 掌握地球的结构、地质变迁及自然灾害,增强学生对地球科学知识的理解。
3. 提高学生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培养可持续发展观念。
4. 通过实践环保活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行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地球的结构、地质变迁及自然灾害的成因和影响。
2. 教学重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人与自然关系、环保行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地球仪、地质模型、生物标本、环保宣传资料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物多样性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界的奇妙现象,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1)讲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分类及保护措施。
(2)剖析地球的结构、地质变迁及自然灾害。
(3)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
3. 实践活动:(1)组织学生参观生物标本,了解生物多样性。
(2)开展地球科学知识竞赛,巩固地球结构知识。
(3)进行环保实践活动,提高环保意识。
4. 例题讲解:针对教学难点,选取典型例题进行讲解。
5. 随堂练习:布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练习题,检验学习效果。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其保护措施。
(2)分析地球的结构、地质变迁及自然灾害。
(3)谈谈你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
2. 答案:(1)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保护措施:保护自然栖息地、建立自然保护区、加强法律法规建设等。
生物学教学实践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生物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为了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我们学校决定开展一次以“探究植物生长的奥秘”为主题的生物学教学实践活动。
二、活动目的1. 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兴趣,提高生物学课堂教学效果。
2.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 增强学生对植物生长规律的认识,为以后的学习和研究奠定基础。
三、活动内容1. 活动主题:探究植物生长的奥秘2. 活动时间:2022年9月15日-2022年10月15日3. 活动对象:七年级全体学生4. 活动地点:学校实验室、校园5. 活动流程:(1)准备阶段(9月15日-9月20日)1. 教师讲解活动主题,布置探究任务。
2. 学生分组,每组确定一个探究方向。
3. 教师提供实验材料,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
(2)实施阶段(9月21日-10月10日)1. 学生按照实验设计进行植物培养。
2. 教师定期检查实验进展,解答学生疑问。
3. 学生观察植物生长情况,记录实验数据。
(3)总结阶段(10月11日-10月15日)1. 学生整理实验数据,撰写实验报告。
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成果展示。
3. 教师点评实验报告,总结活动经验。
四、活动实施1. 教师讲解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确保学生掌握实验技能。
2. 教师提供充足的实验材料,确保学生实验顺利进行。
3. 教师定期巡视实验现场,解答学生疑问,确保实验安全。
4.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成果展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五、活动评价1. 学生实验报告的评价:实验设计、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实验结论等方面。
2. 学生实验操作的评价:实验技能、实验态度、实验纪律等方面。
3. 学生团队协作的评价:团队沟通、团队分工、团队协作等方面。
4. 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科学探究精神、动手操作能力、表达能力、团队协作精神等方面。
生物教学实践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生态环境逐渐恶化,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
为了提高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我校决定开展一次生物教学实践活动——走进校园植物多样性调查。
二、活动目的1. 增强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了解校园内植物的种类、分布和生长状况。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调查、记录、分析等实践能力。
3. 增强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4. 为校园绿化建设提供数据支持。
三、活动时间2022年10月15日四、活动地点我校校园内五、活动对象我校七年级全体学生六、活动内容1. 活动准备(1)教师提前了解校园内植物种类及分布情况,制定调查方案。
(2)学生分组,每组选出一个组长,负责协调组内工作。
(3)准备调查工具:笔记本、记录表、指南针、尺子等。
2. 活动实施(1)教师简要介绍活动目的、内容、要求等。
(2)学生分组进行实地调查,观察植物种类、生长状况、分布特点等。
(3)学生记录植物名称、数量、生长状况等信息,并拍照留念。
(4)学生将调查结果汇总,进行数据分析。
3. 活动总结(1)各小组汇报调查结果,分享心得体会。
(2)教师点评各小组的调查成果,总结活动收获。
(3)评选出优秀小组,颁发奖品。
七、活动成果1. 学生掌握了植物多样性调查的方法,提高了实践能力。
2. 学生对校园内植物种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增强了环保意识。
3. 活动为校园绿化建设提供了数据支持,有助于改善校园生态环境。
4. 活动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了团队精神。
八、活动反思1. 活动前,教师应充分了解校园内植物种类及分布情况,制定详细的调查方案。
2. 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记录、分析,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3. 活动结束后,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总结,提高活动效果。
4. 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安全,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通过本次生物教学实践活动,学生们不仅了解了校园内植物多样性,还提高了实践能力和环保意识。
生物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生物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掌握基本的生物调查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调查、观察、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提高学生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观念。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学重点: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
教学难点:理解生物适应环境的重要性。
2. 第二课时:生物调查方法教学重点:掌握基本的生物调查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学会制定调查方案和数据分析。
3. 第三课时:生物多样性教学重点:了解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
教学难点:理解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意义。
4. 第四课时:植物的生长与繁殖教学重点: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繁殖方式。
教学难点:理解植物适应不同环境的特点。
5. 第五课时:动物的行为与适应教学重点:了解动物的行为类型和适应方式。
教学难点:学会分析动物行为与环境的适应关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新课:讲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引导学生了解生物适应环境的重要性。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生物调查,学会制定调查方案和数据分析。
4. 课堂讨论:分享调查成果,引导学生理解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意义。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准确描述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2. 学生能熟练运用生物调查方法和技巧。
3. 学生能理解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意义。
4. 学生能分析动物行为与环境的适应关系。
五、教学资源1. 教材:生物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材。
2. 教具:多媒体课件、调查表格、标本等。
3. 课外读物:关于生物多样性的相关书籍、文章。
六、第六课时:生态系统及其平衡教学重点: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掌握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理解生态系统中各生物之间的关系和能量流动。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
生物学教学实践活动方案(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生物学教学活动越来越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素养,我们特制定以下生物学教学实践活动方案。
二、活动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生物学实验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实验操作技能。
2. 帮助学生理解生物学基本概念,掌握生物学实验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科学探究能力。
4.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将来的科学研究和学习打下基础。
三、活动内容1. 实验操作培训(1)植物组织培养(2)动物细胞培养(3)微生物分离与培养(4)植物生理实验(5)动物生理实验2. 野外实践活动(1)植物资源调查(2)动物行为观察(3)生态系统考察3. 科普讲座(1)生物进化与多样性(2)生物技术与应用(3)生物与环境四、活动安排1. 活动时间:每周一、三、五下午第三节课2. 活动地点:学校实验室、校园、周边自然生态环境3. 活动形式:分组进行实验操作、野外实践、科普讲座五、活动实施步骤1. 准备阶段(1)确定活动主题和内容(2)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3)准备实验器材、实验材料、教学课件等(4)招募志愿者和教师担任活动指导2. 实施阶段(1)实验操作培训:由专业教师进行实验操作演示,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2)野外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到校园周边的自然生态环境进行植物资源调查、动物行为观察和生态系统考察(3)科普讲座: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科普讲座,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3. 总结阶段(1)学生撰写实验报告、野外实践报告和科普讲座心得体会(2)教师进行活动总结,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3)收集活动照片、视频等资料,制作活动总结报告六、活动评价1. 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的评价:通过实验操作考核、学生互评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2. 学生实践能力评价:通过野外实践活动报告、科普讲座心得体会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
3. 学生科学素养评价:通过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参与程度、学习成果等方面,评价学生的科学素养。
生物实践教学活动设计(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生物教学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植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我们将设计一系列实践活动,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知识。
二、活动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了解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叶绿体、液泡等细胞器的功能。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活动内容(一)活动一:植物细胞结构观察1. 活动准备:- 实验材料:洋葱鳞片叶、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滴管、碘液。
- 实验步骤:制作洋葱鳞片叶临时装片,观察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2. 活动过程:- 学生分组,每组发放实验材料。
- 学生按照实验步骤制作临时装片,并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结构。
- 记录观察结果,与同学讨论,总结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3. 活动评价:- 教师通过提问、检查学生记录等方式,评价学生对植物细胞结构的掌握程度。
(二)活动二:植物细胞功能实验1. 活动准备:- 实验材料:洋葱鳞片叶、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滴管、碘液、清水、蒸馏水、NaCl溶液。
- 实验步骤:观察细胞在不同溶液中的变化,探究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叶绿体、液泡的功能。
2. 活动过程:- 学生分组,每组发放实验材料。
- 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观察细胞在不同溶液中的变化。
- 记录实验结果,与同学讨论,分析细胞器的功能。
3. 活动评价:- 教师通过提问、检查学生记录、实验报告等方式,评价学生对植物细胞功能的掌握程度。
(三)活动三:植物细胞结构功能综合实验1. 活动准备:- 实验材料:洋葱鳞片叶、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滴管、碘液、清水、蒸馏水、NaCl溶液、葡萄糖溶液、酚酞溶液。
- 实验步骤:观察细胞在不同溶液中的变化,探究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叶绿体、液泡的综合功能。
综合实践活动教案(精选5篇

综合实践活动教案(精选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综合实践活动》第五单元,主题为“探索自然奥秘”。
具体内容包括:1. 章节内容:第二章“生物多样性与保护”,第三节“身边的生物多样性”。
2. 详细内容:通过观察身边的生物,了解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探讨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保护措施。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实践操作技能。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激发他们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积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其保护措施。
2. 教学重点:观察身边的生物,了解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生物标本、观察工具(如放大镜、望远镜等)。
2. 学具:笔记本、铅笔、彩色笔、生物观察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物多样性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自然奥秘的兴趣,导入新课。
2. 新课内容:(1)讲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生物,分析生物多样性的现状。
(3)探讨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保护措施。
3. 实践活动:(1)组织学生分组观察校园内的生物,记录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2)让学生根据观察结果,分析生物多样性的现状,并提出保护建议。
4.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例,让学生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具体方法。
5. 随堂练习:(1)让学生列举身边的生物,分析其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2)讨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措施。
强调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积极性。
六、板书设计1. 生物多样性概念重要性保护措施2. 校园生物观察记录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你列举身边的生物,分析其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2)结合教材内容,谈谈你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看法。
2. 答案:(1)略(2)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2. 拓展延伸:(1)组织学生参加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志愿者活动。
生物综合实践教学设计(3篇)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掌握生物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能。
(2)了解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3)熟悉生物学实验仪器的使用和维护。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生物学实验的兴趣和热情。
(2)培养学生的严谨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3)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实验一:观察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1)目的:了解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形态结构差异。
(2)内容:制作临时装片,观察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形态、结构。
(3)步骤:取植物叶片、洋葱鳞片叶、动物口腔上皮细胞等材料,制作临时装片,使用显微镜观察。
2. 实验二:探究植物光合作用(1)目的:探究光合作用的基本条件和过程。
(2)内容:观察植物叶片在光照、二氧化碳、水分等条件下的光合作用。
(3)步骤: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观察植物叶片在不同条件下的光合作用。
3. 实验三:观察微生物(1)目的:了解微生物的基本形态和培养方法。
(2)内容:培养和观察微生物,学习微生物的分离纯化方法。
(3)步骤:取土壤样品,进行微生物分离纯化,观察微生物的形态和培养特征。
4. 实验四:探究动物行为(1)目的:了解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和特点。
(2)内容:观察和记录动物的行为,分析动物行为的原因。
(3)步骤:选择动物,观察其行为,记录并分析行为特点。
5. 实验五:生态调查(1)目的:了解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培养学生的生态调查能力。
(2)内容:选择校园内或周边生态环境,进行生态调查。
(3)步骤:分组进行生态调查,记录调查结果,分析生态环境状况。
三、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 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生物学实验过程,培养实验技能。
3. 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高三生物实践活动教案

高三生物实践活动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总结报告、简历模板、心得体会、工作材料、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es, contracts, agreements,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resume templates, experience, work material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高三生物实践活动教案高三生物实践活动教案(5篇)时间真是转瞬即逝,老师们的教学工作又将有新的目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要说明本课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下面是本店铺整理的教案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生物实践活动课教学设计(3篇)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了解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 学生能够掌握观察、记录、分析实验数据的方法。
-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验证生物学理论。
2. 过程与方法:-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实验任务。
- 学生能够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解决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 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团队合作精神。
-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对象初中二年级学生三、教学时间2课时四、教学地点学校生物实验室五、教学材料1. 教学课件2. 生物实验器材(显微镜、培养皿、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滴管等)3. 实验记录表4. 生物样本(如洋葱鳞片叶、洋葱根尖、酵母菌等)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利用多媒体展示生物学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问:同学们,你们对生物学实验有什么了解?实验中需要注意哪些事项?(二)实验准备1. 教师讲解实验目的、原理、步骤及注意事项。
2. 学生分组,每组分配实验器材和样本。
3. 学生熟悉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
(三)实验操作1. 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2.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四)数据分析与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分析实验现象。
2.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实验结论。
第二课时(一)复习与总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实验过程,总结实验要点。
2. 学生分享实验心得,交流实验经验。
(二)拓展与延伸1.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性思考。
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方案。
(三)实验报告撰写1.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
2. 教师指导学生完善实验报告。
七、教学评价1. 实验操作是否规范。
2. 实验数据记录是否准确。
3. 实验结论是否合理。
4. 实验报告是否完整。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2. 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实践生物教学设计(3篇)

第1篇一、教学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实践教学在生物教学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实践教学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本教学设计以“植物的光合作用”为主题,旨在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使学生深入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原理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
- 掌握光合作用的基本条件和影响因素。
- 了解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包括观察、记录、分析数据等。
-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 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 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责任感。
-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三、教学内容1. 光合作用的概念和过程:- 光合作用的定义。
- 光合作用的化学反应式。
- 光合作用的基本条件:光照、二氧化碳、水。
2. 光合作用的实验方法:- 叶绿素提取实验。
- 光合速率测定实验。
- 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
3. 光合作用的应用:- 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 光合作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展示光合作用的动画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
- 提问:什么是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有什么意义?2. 理论讲解:- 讲解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
- 分析光合作用的基本条件和影响因素。
3. 实验操作:- 分组进行叶绿素提取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 进行光合速率测定实验,分析不同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 分组讨论实验结果,总结实验规律。
4. 课堂讨论:- 讨论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如温室种植、大棚养殖等。
- 分析光合作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如碳循环、温室效应等。
5. 总结提升:- 总结光合作用的知识点,强调光合作用的重要性。
-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光合作用,提高环保意识。
生物课堂实践性教学设计(3篇)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和发育阶段;(2)掌握植物生长过程中水分、养分、光照等环境因素的影响;(3)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结构;(4)能够通过实验分析植物生长与发育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树立科学的生物观念;(2)培养学生关爱生命、尊重自然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和发育阶段;(2)植物生长过程中环境因素的影响;(3)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结构。
2. 教学难点:(1)植物生长与发育过程中环境因素的综合作用;(2)通过实验分析植物生长与发育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植物生长与发育的PPT课件;(2)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酒精灯、镊子等实验器材;(3)植物生长实验材料(如小麦、水稻、菠菜等)。
2. 学生准备:(1)预习植物生长与发育的基本知识;(2)了解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通过展示植物生长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植物是如何生长和发育的吗?(二)新课讲授1. 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和发育阶段:(1)教师讲解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包括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开花、结果等阶段;(2)展示植物生长各个阶段的图片,让学生了解植物生长的形态变化。
2. 植物生长过程中环境因素的影响:(1)讲解水分、养分、光照等环境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2)展示相关实验结果,让学生了解环境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3. 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结构:(1)教师演示显微镜的使用方法,让学生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技巧;(2)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细胞的结构,如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三)实践活动1. 植物生长实验:(1)分组进行植物生长实验,观察不同环境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2)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总结环境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生物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生物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生物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课题:观察绿色植物叶的形态(留住绿色的美丽)(配合:七年级上册生物学第二单元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第一章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而设计本活动。
)设计者:广饶县稻庄镇实验中学韩庆兰年级:七年级组织形式:以教学班为整体、以小组为单位课时:4课时【活动准备】1.课前准备:(1)提出学习课题;(2)介绍活动的过程,内容和成果要求等等;(3)学生自由分成四个小组;(4)分小组讨论,明确内容:外出观察什么内容?用什么方法观察?应注意哪些观察事项?采集应准备哪些工具?怎样采集?也应注意哪些事项?标本制作应准备什么用具用品?采用怎样的制作方法?小组成员如何分工等等。
2.材料准备(1)走进大自然,细致观察觉得有趣的事物,可以把发现的带回教室或写下来。
(2)教师收集有关的图片、文字资料和示范植物标本。
(3)收集生活中的小发现。
(4)学生准备观察记录的用具,取材的用具,制作标本的用具(剪枝剪、小锹、报纸、台纸、针、线、胶带、玻璃纸、保鲜膜等)。
【活动建议】1.采取个体活动与集体活动相结合的方式。
2.请求父母给予大力支持、老师给予一定的帮助,包括一些有用资料的提供。
3.活动结束后要进行评价和总结。
4.在活动过程中要注意安全。
【存在的问题】1、在校园、公园等地采集植物,破坏绿化环境,产生不良引导;2、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不强;3、学生不能识别常见的植物,教师也不能鉴别某些植物标本。
【活动方法】自主学习法、观察法、参观法、讲授法、动手操作法、调查法、统计法、经验总结法。
【活动用具】示范植物标本,制作植物标本用具(剪枝剪、小锹、报纸、台纸、针、线、胶带、玻璃纸、保鲜膜)。
【活动过程】1、第一次活动:(发现美丽的绿色)导入课主要内容:师:今天我们就走进大自然,首先请同学们欣赏美丽的大自然,(播放大自然中绿色的美丽—绿色植物的纪录片)。
师:大自然美不美?谁能告诉老师它美在哪里?生们说。
师:说的真好,大自然可真美啊!老师告诉你们如果能仔细观察还能发现大自然非常有趣呢!小组汇报他们的发现师:现在我们就请四个小组来汇报他们许多有趣的发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综合实践活动课教
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生物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课题:观察《美丽的叶子》(留住绿色的叶)
(配合:七年级上册生物学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六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而设计本活动。
)
设计者:鹿邑县王皮溜一中刘丽
年级:七年级
组织形式:以教学班为整体、以小组为单位
课时:4课时
【活动准备】
1.课前准备:
(1)提出学习课题;
(2)介绍活动的过程,内容和成果要求等等;
(3)学生自由分成四个小组;
(4)分小组讨论,明确内容:外出采集应准备哪些工具观察什么内容应注意哪些观察事项用什么方法观察怎样采集标本制作应准备什么用具用品采用怎样的制作方法小组成员如何分工等等。
2.材料准备
(1)走进大自然,于大自然融为一体,细致观察觉得有趣的事物,把发现的带回教室并记下来。
(2)教师收集有关的叶片、文字资料和示范植物标本。
(3)收集生活中的小发现。
(4)学生准备好剪枝剪、小锹、报纸、台纸、针、线、胶带、玻璃纸、保鲜膜等)。
【活动建议】
1.采取单独活动与集体活动相结合的方式。
2.向家长给予说明、并得到他们的大力支持、老师给予一定的帮助,包括一些有用资料的提供。
3.活动结束后要进行讨论和总结。
4.在活动过程中要注意安全。
【存在的问题】
1、在校园、大田等地采集植物,破坏绿化环境,产生不良引导;
2、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不强;
3、学生不能识别常见的植物,教师也不能鉴别某些植物标本。
【活动方法】
自主学习法、讲授法、操作法、观察法、参观法、调查法、统计法、经验总结法。
【活动用具】
制作示范植物标本,制作植物标本用具(剪枝剪、小锹、报纸、台纸、针、线、胶带、玻璃纸、保鲜膜)。
【活动过程】
1、第一次活动:(发现绿色的叶片)导入课
主要内容:
师:今天我们就走进大自然,首先请同学们欣赏美丽的大自然,(播放大自然中绿色美丽的叶片—绿色植物的纪录片)。
师:大自然美不美谁能告诉老师它美在哪里
生们说。
师:说的真好,大自然可真美啊!老师告诉你们如果能仔细观察还能发现大自然非常有趣呢!
小组汇报他们的发现
师:现在我们就请四个小组各找一名代表来汇报他们许多有趣的发现。
小组:我们这小组通过对植物的观察发现了很多有趣的现象,比如说有些植物的叶子不仅可以分为长方形、椭圆形、五角形……有的叶子的形状虽然是一样,但是叶子周围边的形状却是不一样的,有些是锯齿形的,有些是圆润的,有的象波浪,还有的象羽毛。
叶子上的叶脉也不一样,有的是平行的,有的是网状的。
通过这次观察和发现,我们明白了观察要仔细,不能看一眼就算了,同时不明白的要及时向老师求教或查阅资料,进行总结。
(和同学们分享他们的发现,展示不同的叶)
第一小组进行展示内容:采集的家庭及校园中常见植物叶的形态。
第二小组进行展示内容:采集和收集的变态的几种叶的形态。
(1)叶刺是叶或叶的一部分的变态,如刺槐复叶叶柄基部有一对坚硬的刺,就是托叶变来的。
叶刺和茎刺一样,对植物都有保护作用。
(2)叶卷须如豌豆的叶为具有多片叶的复叶,在复叶顶端的几片小叶变成卷须,其它小叶如常。
叶卷须和茎卷须一样,都有将植株攀缘在其它物体上的功能。
(3)鳞叶——叶的功能特化或退化成鳞片状。
(4)苞片——生在花的下面,有保护花芽或果实的作用
(5)捕虫叶——如猪笼草的叶成瓶状,有捕虫的功能。
(6)叶状柄——如台湾相思树,过了幼苗时期,产生小叶全部退化,叶柄转变为扁平的片状,并具有叶的功能。
第三小组进行展示内容:对叶的形态进行描绘、分类、总结。
第四小组进行展示内容:异形叶性:同一株植株上具有不同叶形的现象。
原因:(1)叶因枝的老幼不同而叶形各异
(2)由于外界环境的影响
例如:(1)诸葛菜的叶型变化很大,在春天,它的基生叶为大头羽状分裂,而茎生叶长圆形,基部耳状抱茎,边缘有不整齐牙齿,但是在秋天又会长出一种基生叶,但是是单叶,边缘有波状齿,而且有长长的柄。
(2)
2、第二次活动:到孙武公园去观察、采集叶片(采集美丽的绿色)
主要内容:
(1)观察内容
A、观察叶的组成;
B、叶的全形;
C、叶的尖端;
D、叶的基部;
E、叶的边缘;
(2)观察方法:
A、观察叶的组成,对叶各部分准确辨认;
B、观察和判断叶片各部位的形态类型;
C、比较和区分各种叶片的形态;
(3)采集用具用品:标本夹、号牌、记录本和铅笔
(4)采集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A、要采集完整而正常的叶;
B、按不同标本类型进行采集;
C、及时压制;
D、作好详细记录。
3、第三次活动:全班集中,制作标本(留住美丽的绿色)
主要内容:标本制作方法包括:压制、装帧、填写标签
4、第四次活动:展览标本、布置小论文
(展生命原色?现浓浓春意——记植物腊叶标本制作大赛)
将各小组所采集制作的叶标本进行展览,组织学生参观学以致用习,并对各小组展出的标本进行评比,对优秀标本给予表扬和奖励。
布置学生将整个活动的收获写成小论文,进行心得交流。
【活动评价】
素质教育要求对学生进行多元化评价,应该把评价学生是否有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放在首位,追求活动过程和结果的开放性,因此本活动采用展评活动模式:
1、每组中同学合作进行自主学习,每组中的学生学习收获及组内的“植物腊叶标本”作品都参加“校园文化周活动”手工作品展览会,利用橱窗的形式展出,并且为所在小组、班级活动积分加分,给学生颁发奖状;
2、展示完毕,让学生取回标本,装订在班级内,美化教室,激发学生的成就感;
3、同学间评价标本采样、布局、美观等情况,提出一些修改的建议;
4、教师从鼓励学生创作的积极性出发,表扬自愿创作多幅精致作品的学生,捕捉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
【活动反思与总结】
该专题活动让学生获得参与实践的亲身体验和直接经验,在活动中锻炼了学生的各种能力,培养学生爱护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同时培养了学生再学习的能力:
1、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精神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个体间既有明确的责任分工,又有相互协作的学习方式。
有部分作品是学生合作完成的,甚至有的小组是有的同学负责采集植物,有的同学负责制作。
在小结时很多同学感谢自己的助手,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
2、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观察、辨别、采集、制作等,这些手脑并用的活动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和乐趣,从而激发起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
不少同学制作了多幅精致的作品,表现出相当大的积极性。
3、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以及爱护环境的美好情感
人们常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活动不仅教会学生生物知识,更重要是教会学生方法,培养了良好的道德情操,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将不良的爱好取而代之。
4、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
在生物实践活动中,学生乐于参与、勤于思考、勤于动手,培养了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为学生提高了很好的个性展示的舞台,形成初步的审美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