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医院 查对制度
医院查对制度
医院查对制度医院查对制度是指医院在医疗过程中,为了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对医疗行为进行核对和确认的一项制度。
该制度的目的是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医院查对制度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医疗信息核对:在患者就诊之前,医院工作人员需要核对患者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病史等,以确保患者的身份正确无误。
同时,医院还需核对患者的医保信息,以便进行后续的费用结算。
2.医嘱核对:医生在为患者开具医嘱时,需要核对患者的病情和诊断结果,以确保医嘱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同时,医生还需核对患者的药物过敏史和用药情况,避免给患者使用有潜在风险的药物。
3.手术前核对:在患者进行手术前,医院需要进行手术前核对,核对的内容包括患者的身份、手术部位、手术方式等。
医生、护士和麻醉师等相关人员需要共同参预核对,确保手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4.药品核对:在给患者配药时,药师需要核对药品的名称、规格、剂量等信息,以确保患者使用的药品正确无误。
同时,药师还需核对患者的过敏史和用药情况,避免给患者使用有潜在风险的药物。
5.检查结果核对:医院在进行各类检查时,需要核对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医生和检验师等相关人员需要对检查结果进行核对,以确保患者的诊断结果正确无误。
6.病历核对:医院在记录患者病情和治疗过程时,需要对病历进行核对。
医生和护士等相关人员需要核对病历的完整性和准确性,避免因病历错误导致的医疗纠纷和事故。
7.医疗器械核对:医院在使用医疗器械时,需要对器械的名称、型号、数量等进行核对,以确保使用的器械符合规范和要求。
同时,医院还需核对器械的消毒情况和有效期,避免使用过期或者未经消毒的器械。
以上是医院查对制度的主要内容,通过严格执行这些核对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医疗事故的风险,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
医院查对制度的实施需要全体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和配合,同时医院管理部门也需要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和检查,确保制度的有效运行。
医院查对制度
医院查对制度【医院查对制度】一、背景介绍医院作为医疗服务的重要机构,为了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需要建立医院查对制度。
该制度旨在通过对医疗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查对,确保医疗操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避免患者受到不必要的伤害。
二、查对制度的目的1. 提升医疗服务质量:通过查对制度,可以减少医疗操作中的错误和疏漏,提高医疗服务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2. 保障患者安全:查对制度能够确保医疗操作的正确性,减少患者因为医疗错误而遭受的伤害,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3. 提高医务人员的责任感:通过查对制度,医务人员会更加重视医疗操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工作积极性。
三、查对制度的内容1. 术前查对:在进行手术前,医务人员需要对患者的身份信息、手术部位、手术项目等进行查对,确保手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2. 药品查对:在给患者开具药物处方时,医务人员需要对药品的名称、剂量、用法等进行查对,避免患者因为药物错误使用而导致不良反应或者药物相互作用。
3. 检查查对:在进行各类检查时,医务人员需要对患者的身份信息、检查项目、检查部位等进行查对,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4. 输血查对:在进行输血操作时,医务人员需要对患者的身份信息、血液类型、输血量等进行查对,确保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5. 护理查对:在进行护理操作时,医务人员需要对患者的身份信息、护理项目、护理步骤等进行查对,确保护理操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四、查对制度的执行流程1. 制定查对操作规范:医院需要制定详细的查对操作规范,明确查对的内容、方式和时间节点,确保操作的一致性和规范性。
2. 培训医务人员:医院需要对医务人员进行查对制度的培训,使其了解查对的重要性和操作方法,提高医务人员的查对意识和能力。
3. 实施查对操作:医务人员在进行医疗操作时,按照查对操作规范进行查对,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4. 记录查对结果:医务人员需要将查对的结果进行记录,包括查对的时间、操作人员和查对的内容等,以备后续的追溯和评估。
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身份识别查对制度(标准版)
门诊及住院患者身份识别查对制度
一、对无法有效沟通的患者,如手术、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新生儿及不同语种或语言交流障碍、无名、儿童、镇静期间的患者必须按制度使用“腕带”标识作为患者身份识别标识;在进行各项诊疗操作前除了核对床头卡以外,必须核对腕带,识别患者的身份。
二、在实施任何介入或有创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作为最后确定的手段,以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三、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准确识别患者身份。
护士在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发放特殊饮食等各类诊疗活动前,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2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
能有效沟通的患者,实行双向核对法,除核对床头卡、腕带以外还要求患者自行说出本人姓名;对新生儿、意识不清、语言沟通障碍等原因无法向医务人员陈述自己姓名的患者,由患者陪同人员陈述患者姓名,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
四、在重症监护病房、手术室、急诊抢救室、新生儿室使用“腕带”作为患者身份识别标识。
五、填入腕带的识别信息必须经两名医务人员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更新时,需要经两人重新核对。
医院查对制度
医院查对制度医院查对制度是指医院在医疗过程中对患者身份、医疗记录、医疗用品等进行核对的一项管理制度。
该制度的目的是确保医疗过程的准确性和安全性,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保障患者的权益。
一、患者身份查对制度1. 患者身份核对:医院在接待患者时,应核对患者的身份证件和挂号信息,确保患者的身份准确无误。
2. 电子病历核对:医院应建立电子病历系统,对患者的基本信息进行核对,避免因信息错误导致的医疗事故。
3. 术前核对:对于需要手术的患者,医院应在手术前核对患者的身份、手术部位等信息,确保手术的准确性。
二、医疗记录查对制度1. 医生签名查对:医生在填写病历、医嘱等医疗文件时,应在相应位置签名,以确保医疗记录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2. 护士记录查对:护士在执行医嘱、记录病情等工作时,应与医生进行核对,避免因记录错误导致的医疗事故。
3. 病历整理查对:医院应定期对病历进行整理,核对病历的完整性和准确性,确保医疗信息的可靠性。
三、医疗用品查对制度1. 药品查对:医院在进行药品配发时,应核对药品名称、规格、数量等信息,确保药品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2. 检查用具查对:医院在进行各类检查时,应核对检查用具的名称、型号、有效期等信息,确保检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3. 手术器械查对:医院在进行手术时,应核对手术器械的名称、数量等信息,确保手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四、查对结果记录与反馈1. 查对记录:医院应建立查对记录表格,记录查对的时间、人员、查对内容等信息,以备查证和追溯。
2. 异常情况反馈:医院应建立异常情况反馈机制,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相关人员,进行整改和改进。
以上是医院查对制度的一些基本要求和内容,通过严格执行这些制度,可以提高医院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的权益和安全。
医院应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和监督,确保制度的有效实施。
此外,医院还应定期进行内部审核和外部评估,不断完善和提升查对制度的效果和水平。
医院三查七对制度
医院三查七对制度引言医院是人们生病时最常常去的地方,而医疗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为了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许多医院推行了医院三查七对制度。
本文将详细介绍医院三查七对制度的内容和作用。
1. 什么是医院三查七对制度医院三查七对制度是指医院在进行医疗过程中,要进行三查七对的相关工作。
其中,三查指的是“查房、查体、查病情”,七对指的是“对病情病程的评估、对病情的分析、对治疗方案的制定、对医嘱执行的监督、对结果的评价、对疗效的评估、对患者回访的跟踪”。
2. 医院三查七对制度的内容2.1 查房医院三查七对制度中的“查房”,是指医生定期对住院患者进行查房工作。
在查房时,医生会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用药情况以及患者的身体状况等。
通过查房,医生可以及时掌握患者的病情,调整治疗方案并进行进一步的评估。
2.2 查体医院三查七对制度中的“查体”,是指医生定期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
通过查体,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疾病变化以及治疗效果等。
查体内容包括测量体温、血压、脉搏等生命体征,观察患者的皮肤、粘膜、四肢等部位是否出现异常。
2.3 查病情医院三查七对制度中的“查病情”,是指医生不定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详细了解。
通过查病情,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病情发展趋势,判断治疗效果以及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2.4 对病情病程的评估医院三查七对制度中的“对病情病程的评估”,是指医生对患者的病情和病程进行定期的评估。
通过评估,医生可以了解疾病的变化趋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2.5 对病情的分析医院三查七对制度中的“对病情的分析”,是指医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详细分析。
通过分析,医生可以进一步了解病因、诊断及治疗措施的合理性,以及病情稳定与否的判断。
2.6 对治疗方案的制定医院三查七对制度中的“对治疗方案的制定”,是指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分析结果,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治疗方案应综合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病情变化以及治疗效果等因素,以确保治疗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医院查对制度
医院查对制度医院查对制度是指医院为了确保医疗服务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查对制度。
该制度通过对医疗行为、医疗设备和医疗用品等方面的查对,旨在防止医疗事故的发生,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一、查对内容1.医疗行为查对医院应建立医疗行为查对制度,确保医务人员在操作过程中遵循标准操作规程,减少操作失误。
例如,手术前,医生、护士和患者应进行手术部位标记查对,以确保手术部位的准确性;药品使用前,药师和护士应进行药品名称、剂量和途径的查对,以防止药物错误使用等。
2.医疗设备查对医院应建立医疗设备查对制度,确保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安全。
例如,手术室内的手术设备在使用前应进行查对,包括手术台、手术灯、监护设备等,以确保设备的完好和操作的准确性。
3.医疗用品查对医院应建立医疗用品查对制度,确保医疗用品的质量和使用安全。
例如,手术室内的手术器械应进行查对,包括手术刀、钳子、缝合线等,以防止使用过期、损坏或者错误的医疗用品。
二、查对流程1.确定查对对象医院应根据不同科室和业务流程,确定查对的对象,包括医疗行为、医疗设备和医疗用品等。
2.制定查对标准医院应制定查对标准,明确查对的内容和要求。
例如,手术前的手术部位标记查对,应明确标记的位置、方式和标记人员等。
3.培训医务人员医院应组织培训,确保医务人员了解查对制度的内容和要求,并掌握正确的查对操作方法。
4.执行查对操作医务人员在医疗过程中按照查对标准执行查对操作。
例如,在手术前,医生、护士和患者进行手术部位标记查对,确认手术部位的准确性。
5.记录查对结果医务人员应及时记录查对的结果,包括查对的时间、查对人员和查对结果等。
这样可以为医疗事故的溯源提供依据。
6.定期评估和改进医院应定期评估查对制度的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
例如,通过医疗事故的回顾和分析,找出查对制度存在的不足,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三、查对的意义1.提高医疗质量通过查对制度的执行,可以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性。
医院医疗质量安全管理18项核心制度 - 查对制度
查对制度一、医嘱查对:1.开具医嘱时,应查对患者姓名、性别、住院号等。
2.应班班查对医嘱。
夜班查对当日医嘱;总查对由护士长组织,每周1次。
其内容包括医嘱单、执行卡、各种标识(饮食、护理级别、过敏、隔离等)。
3.查对、处理医嘱者,须签全名。
4.对转抄医嘱须由另外一人核对。
转抄医嘱者与查对者均须签名。
5.抢救患者时,医师下达口头医嘱,执行者须完整复述一遍,经医师复核无误后,方可执行。
抢救完毕,医师应在6小时内补开医嘱并签名。
6.查对时有疑问的医嘱,必须与医师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和转抄。
二、服药、注射、输液、处置查对:1.必须严格执行“三查八对”。
(1)三查:摆药后查;服药、注射、处置前查;注射、处置后查。
(2)八对:对住院号/门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有效期。
2.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信息(如身份证号、姓名、住院号、出生年月等)确认患者身份,禁止将房间号或床号作为识别依据。
3.对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等无法陈述姓名的患者,由陪同人员陈述患者身份信息,并及时佩戴腕带。
对无法陈述姓名且无人陪伴的患者,可临时采取其他方式标记其身份(如无名氏+性别+来院时间等),并佩戴腕带,由双人查对确认。
4.清点药品和使用药品前要检查药品质量,水剂、片剂注意有无变质,安瓿、注射液瓶有无裂痕;密封铝盖有无松动;输液袋有无漏水;药液有无浑浊和絮状物;有效期和批号有无超期。
如不符合要求或标签不清者,不得使用。
5.摆药后必须经第二人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
6.易致过敏药物,给药前应询问有无过敏史。
使用特殊管理药品及高警示药品时,应严格执行相关文件规定,经过双人核对,特殊时间段,本岗位仅有一人时,采用单人双次复核查对和两次签字。
用后保留空瓶及时交回药房。
给多种药物时,要注意有无配伍禁忌。
7.发药、注射时,患者如提出疑问,应及时检查,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
8.输液瓶加药后要在标签上注明药名、剂量,并留下空瓶,经另一人核对并在药袋或药瓶上签名后方可使用。
医院查对制度
医院查对制度引言概述:医院查对制度是医疗机构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能够有效地提高医疗质量、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权益。
医院查对制度包括医疗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如患者身份核对、用药核对、手术核对等,确保医疗过程中各项措施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一、患者身份核对1.1 确认患者基本信息:在患者就诊时,医务人员应核对患者的身份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等基本信息,确保患者身份的准确性。
1.2 核对就诊目的:医务人员应与患者确认就诊目的,了解患者的病情和需求,避免因误解或者信息不许确导致医疗错误。
1.3 核对医疗记录:医务人员应核对患者的医疗记录,了解患者的病史、过敏史等重要信息,确保医疗过程中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二、用药核对2.1 核对药品信息:在开药和取药环节,医务人员应核对药品的名称、剂量、用法等信息,避免因药品信息错误导致患者用药不当。
2.2 核对患者信息:医务人员应核对患者的身份信息,确认患者身份后再进行用药操作,避免因患者身份混淆导致用药错误。
2.3 核对用药记录:医务人员应及时记录患者的用药信息,包括药品名称、剂量、用法等,确保用药过程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三、手术核对3.1 核对手术项目:在手术准备阶段,医务人员应核对手术项目的名称、部位、术者等信息,确保手术过程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3.2 核对患者信息:医务人员应核对患者的身份信息,确认患者身份后再进行手术操作,避免因患者身份混淆导致手术错误。
3.3 核对手术记录:医务人员应及时记录手术过程中的关键信息,包括手术操作步骤、用药情况等,确保手术过程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四、检查核对4.1 核对检查项目:在进行各类检查时,医务人员应核对检查项目的名称、部位、方法等信息,确保检查过程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4.2 核对患者信息:医务人员应核对患者的身份信息,确认患者身份后再进行检查操作,避免因患者身份混淆导致检查错误。
4.3 核对检查结果:医务人员应及时记录检查结果,并与患者进行确认,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医院查对制度
医院查对制度(一)定义:查对制度指为防止医疗差错,保障医疗安全,医务人员对医疗行为和医疗器械、设施、药品等进行复核查对的制度。
基本要求1.医疗机构的查对制度应当涵盖患者身份识别、临床诊疗行为、设备设施运行和医疗环境安全等相关方面。
2.每项医疗行为都必须查对患者身份。
应当至少使用两种身份查对方式,严禁将床号作为身份查对的标识。
为无名患者进行诊疗活动时,须双人核对。
用电子设备辨别患者身份时,仍需口语化查对。
3.医疗器械、设施、药品、标本等查对要求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执行。
实施细则1.查对制度应当涵盖患者身份识别、临床诊疗行为、设备设施运行和医疗环境安全等相关方面。
包括但不限于开具和执行医嘱、给药、手术/操作、麻醉、输血、检验标本采集、检查、发放营养膳食、接送转运患者、检验检查结果/报告等环节的行为均需要进行复核查对。
2.每项临床诊疗行为都必须查对患者身份。
身份查对包括患者姓名、住院号(门急诊号)、身份证号(护照号或其他身份ID)、出生年月日、电子设备身份认证(包括腕带或其他可穿戴设备上的二维码、条形码等)等,至少使用两种身份查对方式确认患者身份,如姓名+住院号、姓名+门急诊号等。
3.核对姓名时,请患者主动陈述本人姓名以便确认。
禁止使用病房号或床位号进行身份核对。
医用腕带信息可替代患者床头卡信息,但仍需患者以口语化方式,如陈述自己姓名以确认身份。
用电子设备辨别患者身份时,仍需口语化查对。
4.医务人员对无法陈述姓名的患者进行身份查对时,可由其陪同人员陈述患者姓名,并按患者姓名和住院号(或门、急诊号等)等两种以上身份查对方式实施查对确认并及时佩戴腕带;对无法陈述姓名且无人陪伴的患者可临时采用其他方式标记其身份(如“无名氏+性别+来院时间”等)并佩戴腕带,并通过两种以上方式由双人进行查对确认。
查对制度(二)基本要求1.医疗器械、设施、药品、标本等查对要求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执行。
实施细则1.重点查对的诊疗行为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形:(1)医嘱查对包括处理医嘱时、抢救患者时,及日常医嘱的查对等;(2)治疗查对包括手术、操作、输血、输液、注射、给药时的查对等;(3)标本查对包括留取血液、体液或组织器官等各类标本时、检验或制作病理片时的查对等;(4)检查查对包括部位和目的、有无禁忌的查对等;(5)发放报告查对等;(6)发放营养膳食、接送转运患者查对等。
新版三查七对制度
新版三查七对制度
三查七对制度
1、严格三查七对一注意
三查:摆药后查,服药、注射、处置前查,服药、注射、处置后查.
七对: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用法、时间。
一注意:注意用药后反应。
2、转抄和执行医嘱,要下一班核对上一班,每周护士长总核对一次,查对者签字记录。
3、抢救病人时口头医嘱,需要经双方核实无误后,方可执行。
4、医嘱不清楚或未签名,不注明时间、剂量、用法时,应问清楚及补上后,方可执行.
5、使用药品前要检查质量、标签、有效期和批号,不符合要求,不得使用.
6、给药、输液、输血前要询问有无过敏史,多种药物合用时,要注意配伍禁忌。
7、输血前要经两人查对并登记,确定无误后方可输入,并注意观察输血过程,输血结束后,保留瓶(袋)24小时,以备必要时核对。
8、无菌手术操作前,须查对用物灭菌日期及物品质量.
9、手术病人术前要查对姓名、年龄、床号、诊断、手术部位、麻醉方式及术前用药。
和县中医肛肠医院
第三人民...... 感谢聆听 ......。
2023医院卫生院查对制度(详细版)
(二)临床科室
1.开医嘱、处方或进行治疗时,应查对病员姓名、性别、床号、住院号(门诊号)。
2.执行医嘱时要进行“三查八对”:摆药后查;服药、注射、处置前查;服药、注射、处置后查。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有效期。
1.检查时,查对科别、床号、姓名、性别、检查目的。
2.诊断时,查对姓名、编号、临床诊断、检查结果。
3.报告时查对科别、床号。
(十一)护理查对制度
1.医嘱查对制度
(1)处理医嘱,应做到班班查对。
(2)处理医嘱者及查对者,均须签全名。
(3)临时医嘱执行者,要记录执行时间并签全名,对有疑问的医嘱,须向有关医师询问清楚后方可执行。
(四)药房
1.药师调剂处方前应对处方用药的适宜性进行查对审核:对规定必须做皮试的药物,处方医师是否注明过敏试验及结果的判定;处方用药与临床诊断的相符性;剂量、用法;剂型与给药途径;是否有重复给药现象;是否有潜在临床意义的药物相互作用和配伍禁忌等。
2.药师调剂处方时应做到“四查十对”:查处方,对科别、姓名、年龄;查药品,对药名、规格、数量、标签;查配伍禁忌,对药品性状、用法用量;查用药合理性,对临床诊断。
(3)摆药后必须经第二人核对后方可执行。
(4)易致过敏药物,给药前应询问有无过敏史。使用毒麻、精神性药物时,要经过反复核对,用后保留安瓿,给多种药物时,要注意配伍禁忌。
(5)发药、注射时,病人如提出疑问,应及时查对,无误时方可执行。
3.药师对麻醉、精神药品处方的查对处方颜色是否正确,处方内容是否齐全,处方剂量是否超限,处方与病历是否相符,处方医师是否具备麻醉处方权。
医院查对制度
医院查对制度医院查对制度是指医院为了确保医疗服务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对医疗行为、医疗记录和医疗费用等进行核对和审核的制度。
该制度的目的是保障医疗质量,防止医疗差错和欺诈行为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和信任度。
一、医疗行为查对在医疗行为查对方面,医院应建立严格的操作规范和流程,确保医疗操作的准确性和合法性。
医生在进行医疗操作前,应仔细核对患者的身份信息和病历,确认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并与患者进行充分沟通和确认。
医生在操作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医疗操作规范执行,避免因医疗操作不当而导致的医疗事故和纠纷。
二、医疗记录查对医院应建立完善的医疗记录管理制度,确保医疗记录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医生在诊断和治疗患者后,应及时、准确地记录患者的病情、诊断结果、治疗方案和医嘱等信息。
医院应对医疗记录进行严格的审核和查对,确保医疗记录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同时,医院还应定期进行医疗记录的质量评估和改进,提高医疗记录的质量和效率。
三、医疗费用查对医院应建立健全的医疗费用管理制度,确保医疗费用的合理性和透明度。
医院在向患者收取医疗费用时,应按照规定的收费标准和程序进行操作,并向患者提供明细的费用清单和收据。
医院应对医疗费用进行严格的审核和查对,确保医疗费用的准确性和合法性。
同时,医院还应加强对医疗费用的监管和控制,防止医疗费用的滥用和欺诈行为。
四、医疗质量管理医院应建立健全的医疗质量管理制度,确保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和提高。
医院应设立医疗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医疗质量的监测、评估和改进工作。
医院应制定医疗质量管理的标准和指南,明确医疗质量的要求和目标。
医院还应开展医疗质量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服务意识。
医院应定期进行医疗质量的评估和审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提高医疗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五、患者满意度调查医院应定期进行患者满意度调查,了解患者对医疗服务的评价和意见。
医院可以通过问卷调查、面谈等方式收集患者的意见和建议,分析患者的需求和期望,改进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医院查对制度
医院查对制度医院查对制度是指医院在进行医疗服务过程中,为了确保医疗行为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建立了一套查对制度。
该制度旨在通过核对患者身份、医疗信息、医疗用品等相关内容,确保医疗操作的准确性,防止医疗差错的发生。
一、患者身份核对:1. 医院查对制度要求在患者就诊时,医务人员应核对患者的身份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身份证号等。
核对时应与患者提供的身份证明文件相对照,确保患者身份的准确性。
2. 在患者就诊过程中,医务人员还应核对患者的就诊卡或病历号等信息,以确保患者的医疗记录和费用信息与实际情况一致。
二、医疗信息核对:1. 医院查对制度要求医务人员在进行医疗操作前,应核对患者的病历信息,包括病情描述、诊断、治疗方案等。
核对时应与患者提供的病历资料相对照,确保医疗操作的准确性。
2. 在进行手术或其他特殊治疗时,医务人员还应核对手术或治疗同意书、手术部位标识、手术用药等相关信息,以确保手术或治疗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三、医疗用品核对:1. 医院查对制度要求医务人员在使用医疗用品时,应核对用品的名称、规格、批号、有效期等信息。
核对时应与用品包装上的标签相对照,确保使用的是正确的医疗用品。
2. 在进行输血、注射药物等操作时,医务人员还应核对患者的血型、用药剂量等相关信息,以确保使用的是适合患者的医疗用品。
四、查对记录和反馈:1. 医院查对制度要求医务人员在核对过程中应记录核对的时间、核对的内容以及核对的结果。
记录应详细、准确,并加盖医务人员的签章。
2. 如果发现核对过程中存在问题或差错,医务人员应立即向上级报告,并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医院管理部门应建立健全的反馈机制,对核对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改进。
总结:医院查对制度是医院为了确保医疗服务的准确性和安全性而建立的一套制度。
通过核对患者身份、医疗信息和医疗用品等内容,可以有效防止医疗差错的发生。
医务人员在执行查对制度时,应严格按照规定的流程和要求进行操作,并及时记录和反馈问题,以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
查对制度及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查对制度及患者身份识别制度一、查对制度查对制度是指医疗机构在患者就诊过程中,为了确保患者信息的准确性和医疗安全,采取的一种核对手段。
该制度的目的是避免患者信息的错误、混淆,保障医疗机构的正常运行和患者的权益。
1. 查对制度的实施范围和对象查对制度适合于所有医疗机构,包括医院、诊所、卫生院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制度的对象包括患者及其相关信息,例如个人基本信息、病历资料、医嘱、药品等。
2. 查对制度的具体操作流程(1)患者信息核对:在患者就诊前,医疗机构应核对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码等。
核对的方式可以通过患者本人提供的身份证、医保卡等进行。
(2)病历资料核对:医疗机构在接诊患者后,应核对患者的病历资料,包括病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诊断等。
核对的方式可以通过患者本人提供的病历本、检查报告等进行。
(3)医嘱核对:在医生开具医嘱后,医疗机构应核对医嘱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包括药品名称、剂量、用法等。
核对的方式可以通过医嘱单、药品标签等进行。
(4)药品核对:在给患者配药时,医疗机构应核对药品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包括药品名称、规格、批号等。
核对的方式可以通过药品标签、药品包装等进行。
3. 查对制度的操作要求(1)严格按照制度操作:医疗机构应严格按照查对制度的要求进行操作,确保每一个环节都得到有效的核对。
(2)记录查对结果:医疗机构应将每次查对的结果进行记录,包括核对人员、核对时间、核对内容等,以便日后追溯和核对。
(3)及时纠正错误:如果发现患者信息或者医疗资料存在错误或者矛盾,医疗机构应及时纠正,并记录纠正的过程和结果。
二、患者身份识别制度患者身份识别制度是指医疗机构为了确保患者身份的准确性和医疗安全,采取的一种识别手段。
该制度的目的是避免患者身份的混淆、错误,保障医疗机构的正常运行和患者的权益。
1.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的实施范围和对象患者身份识别制度适合于所有医疗机构,包括医院、诊所、卫生院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某某医院查对制度
某某医院查对制度医院查对制度是指医院对病患的信息、医疗项目和医疗费用进行核对的一项管理制度。
该制度的目的是确保医疗服务的准确性和合法性,防止出现病患信息错误、医疗项目超标或费用欺诈等问题,保障医疗服务的质量和信誉。
1.查对制度的内容医院查对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信息核对:对病患的个人信息、病历资料、检验检查结果等进行核对,确保其准确性和完整性;医疗项目核对:对医生开具的医疗项目进行核对,确保其符合病情需要,并与实际治疗相符;医疗费用核对:对病患的医疗费用进行核对,确保费用的合理性和透明度;处方药品核对:对医生开具的处方药品进行核对,确保其准确性和合法性。
2.查对制度的流程医院查对制度的具体流程如下:接待处接待患者时,首先核对患者的个人信息,并填写相关表格;患者挂号后,在医生诊室核对患者病历资料和检验检查结果,确保完整和准确;医生开具医疗项目时,核对项目名称、剂量、用法和用量,并与病情相符;药房核对医生开具的处方,确保药品准确、合法,并核对患者的用药信息;财务部门核对患者的医疗费用,确保费用的合理性和透明度;结算后,财务部门向患者提供详细收据,并向其解释费用组成和说明;医院内部定期对查对流程进行检查和总结,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纠正。
3.查对制度的意义医院查对制度有以下几个重要意义:提高服务质量:通过对患者个人信息、医疗项目和医疗费用的核对,确保服务的准确性和合法性,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信誉;防止信息错误:通过信息核对,防止病患个人信息的错误或混淆,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防范费用欺诈:通过医疗费用核对,防止医疗费用的超标和欺诈行为,保护患者的利益;保障药物安全:通过处方药品核对,防止错误的药物被发放给病患,并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加强内部管理:通过查对流程的检查和总结,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纠正,提高医院的内部管理水平。
总结起来,医院查对制度是一项重要的管理制度,通过对病患的信息、医疗项目和医疗费用进行核对,确保服务的准确性和合法性。
医院查对制度
医院查对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院所有医疗活动中的查对工作。
第三条查对工作应遵循全面、准确、及时的原则,确保医疗活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第二章查对内容与流程
第四条查对内容应包括:
(一)患者基本信息:姓名、年龄、性别、病历号、住院号等;
(二)诊断与治疗:疾病诊断、治疗方案、手术方式等;
(三)药物使用:药物名称、剂量、给药方式、用药时间等;
(四)检查与检验:检查项目、检查时间、检验结果等;
(五)其他可能影响患者安全的医疗活动相关信息。
第五条查对流程应包括:
(一)接收患者时,应进行初步查对,确保患者信息准确无误;
(二)进行诊断和治疗前,应进行详细查对,确保医疗
活动的安全性;
(三)执行药物使用前,应进行药物查对,确保药物正确、安全使用;
(四)进行检查和检验前,应进行项目查对,确保检查和检验的准确性;
(五)在医疗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应不断进行查对,确保医疗活动的安全性。
第三章查对人员与责任
第六条查对工作应由经过专业培训的医护人员负责。
第七条医护人员应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确保查对工作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第八条医护人员在查对工作中发现问题时,应立即报告上级或相关部门,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第四章罚则
第九条违反本制度的,视情节轻重,对相关人员进行批评教育、罚款、停职等处理;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附则
第十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十一条本制度的解释权归医院所有。
医院四查十对制度
1、药学专业技术人员调配处方时必须认真做到“四查十对”即查处方;对科别、姓名、年龄;查药品:对药品、规格、数量、标签;查配伍禁忌:对药品性状、用法、用量;查用药合理:对临床诊断。
2、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审核处方后,认为存在用药安全问题的,应告知处方医师,请其确认或重新开具处方。
并记录在处方调剂问题专用记录表上,经办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应当签名,同时注明时间。
3、发现药品滥用和用药失误,应拒绝调剂并及时告知处方医生,但不得擅自更改或者配发代用药品。
4、对于严重药品滥用和用药失误的处方,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应当按有关规定报告。
5、配方时要细心、谨慎、称量准确、不得估计取药。
调配西药时,禁止用手直接接触药品,必须用药匙配,以防污染。
6、中药方剂需先煎、后下、冲服等特殊煎法的药必须单包注明。
对需临时炮制的中药材,应切实按照医疗要求进行加工,以保证中药汤剂质量。
7、调配毒、麻、精神药品时,要反复核对。
8、处方调配好应经另一人核对无误后方可发给病人,调配人及复核人均需在处方上签字。
9、发出的药品应注明患者姓名和药品名称、用法用量。
10、发出药品时应按药品说明书或处方医嘱向患者或其家属进行相应的用药交待与指导,包括每种药品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
227。
医院查对制度
一、查对制度指为防止医疗差错,保障医疗安全,医务人员对医疗行为和医疗器械、设施、药品等进行复核查对的制度。
二、医疗机构的查对制度应当涵盖患者身份识别、临床诊疗行为、设备设施运行和医疗环境安全等相关方面。
三、每项医疗行为都必须查对患者身份。
身份核对包括患者姓名、住院号(门急诊号)、身份证号(护照号或者其他身份 ID )、出生年月日以及电子设备身份认证(包括手腕带) 等,至少使用两种身份查对方式确认患者身份,如姓名+住院号,姓名+门急诊号等。
核对姓名时,请患者主动陈述本人姓名以便确认。
禁止使用病房号或者床位号进行身份核对。
医务人员对无法陈述姓名的患者进行身份核对时,可由其陪同人员陈述患者姓名,并按患者姓名和住院号(或者门、急诊号等)两种以上身份查对方式实施查对确认并及时佩戴腕带,对无法陈述姓名且无人陪伴的患者可暂时采用其他方式标记其身份(如“无名氏 +性别+来院时间”等)并佩戴腕带,并通过两种以上方式由双人进行查对确认。
用电子设备识别患者身份时,如医用腕带信息可替代患者床头卡信息,但仍需患者以口语化方式,如陈述自己姓名以确认身份。
四、医疗器械、设施、药品、标本等查对要求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执行。
(一)医疗器械、设施设备查对设备科定期对医疗设施设备开展巡查及保养工作,并做好相应工作,以确保医疗工作正常开展。
巡查频率较高的设备,由临床科室开展巡查。
生命支持类设备应有该设备是否运行正常的明示标记。
医护人员在使用前应该查医疗器械是否在有效期范围内,在每日使用前做好日常检查与清洁工作,并做好相应记录。
使用后应严格按照医疗器械相关保养说明完成保养。
(二)药品查对1.药剂人员调剂处方时包括“四查十对”:查处方,对科别、姓名、年龄;查药品,对药名、剂型、规格、数量,药品的质量、包装。
标签和规格剂量等是否正确完好。
安瓿针剂有无裂痕、各种标志是否清晰、是否超过有效期;查配伍禁忌,对药品性状、用法用量;查用药合理性,对临床诊断;交待用法及注意事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版医院查对制度
XXX医院查对制度
1.医嘱查对制度
(1)处理医嘱应做到班班查对,下班查对上班医嘱,并有医嘱查对记录,参与查对者签全名。
(2)医嘱应每天总查对,每周大查对一次,护士长每周参加查对不少于两次.
(3)查对临时医嘱时要查对执行时间及执行者签名.
2.服药、注射、静脉给药查对制度
(1)严格执行“三查七对”.
三查:操作前查,操作中查,操作后查。
七对:床号、姓名、药品、剂量、浓度、用法、时间。
(2)执行各项操作、处置时,如患者提出疑问,应及时查对,无误后方可执行。
(3)使用药品前要查对药名、失效期、批号和药品质量,不符合要求者不得使用。
摆药后须经两人查对后再执行。
(4)给药前,应询问患者有无过敏史,使用毒麻限剧药物时,要经反复核对。
3.输血查对制度
(1)确定输血后,持输血申请单和贴好标签的试管,当面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病室、床号、血型和诊断,采集血样.不允许同时采集两个病人的交叉配血标本。
(2)将受血者血样与输血申请单送至检验科(血库),双方进行逐项核对。
(3)取血时应和血库发血者共同查对患者姓名、性别、病案号、病室、床号、瓶(袋)号、血型、血液有效期、配血试验结果及血量,以及保存血的外观等,在确定无误双方共同签字后方可取出。
(4)输血前由两人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正常,准确无误方可输血。
(5)输血时,由两人带病历共同到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病室、床号、血型、血量等,确认与配血报告相符,再次核对血液后,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
(6)输血完毕将输血记录单(交叉配血报告单)贴在病历中,并将血袋送回检验科(血库)至少保存一天,以备必要时查对.
4.手术查对制度
(1).手术患者查对制度
①根据手术通知单和患者病历查对患者科别、床号、姓名(手腕带)、性别、年龄、病案号、诊断、手术名称及部位(左右)及其标志,化验单、药物等。
接患者之前,护士与病房护士查对;进入手术间之前,巡回护士和麻醉医生查对。
进入手术间之后,巡回护士和麻醉医生及手术医生三方查对. .......感谢聆听
②手术前再次核对科别、住院号、床号、姓名、手腕带、性别、
年龄、诊断、手术部位、麻醉方法及用药、配血报告等,按要求摆好床位。
③凡进行体腔或深部组织手术,要在术前与缝合前两名以上医护人员清点纱巾、纱垫、纱(棉)球、器械、缝合针和线轴数,并记录。
术毕,再清点一次。
④查对无菌包内灭菌指示卡以及手术器械是否齐全.
⑤手术取下的标本,应由洗手护士与手术者核对后,再填写病理检验单送检。
(2).手术物品查对制度
①清点内容:手术中无菌台上的所有物品。
清点时机:手术开始前、关闭体腔前、体腔完全关闭后、皮肤完全缝合后。
清点责任人:洗手护士、巡回护士、主刀医生。
②清点时两名护士对台上的每一件物品应唱点两遍,准确记录,特
别注意特殊器械上的螺丝钉,确保物品的完整性。
③手术物品未准确清点记录之前,手术医生不得开始手术。
④关闭体腔前,手术医生应先取出体腔内的所有物品再行清点。
⑤向深部组织或体腔填入物品时,主刀医生应及时告知助手,洗手
护士应及时提醒,防止遗留在体腔内。
⑥严禁将与手术相关的任何物品随意带出或带入手术间。
⑦进人体腔内的纱布类物品,必须有显影标记,一律不得剪开使用,
引流管等物品剪下的残端不得留在台上,应立即弃去。
⑧手术过程中增减的物品应及时清点并记录在手术单上,失落的
物品应放在固定的位置,以便清点.
⑨有显影标志的纱布不得覆盖伤口。
...... 感谢聆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