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教版必修2)课件: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精品课件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摘编自[美]皮特·N.斯特恩斯《全球文明史》 互动探究(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土地被分配给 无地或少地的农民”有何历史作用。 (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者们看到,迅速的工业化而不是小农经济才是成功发展的关键”后 采取的经济措施。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华东人民美术出版社1953年4月出版 A.农业生产的合作组织 B.公私合营的生产组织 C.人民公社的生产组织 D.包产到组的生产组织 解析“1953年”是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第一年。在对农 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广大农民组织起来,参加了农业生产 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 答案A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随堂训练
典例剖析
例题2下图为商务印书馆1978年12月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
中的一个词条。它反映出当时( )
【大跃进】 dàyuèjìn指1958年在毛主席亲自制定的社会主义建 设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我国在工业、农业等各方面出现的飞跃发 展。也泛指社会主义建设高速度发展。
A.对“大跃进”运动有了客观认识 B.“拨乱反正”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 C.“左”倾思想影响依然比较严重 D.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法]谢和耐《中国社会史》 互动探究(1)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建立的“苏 联模式”的主要经济特征。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决定兼程前进”的社会背景及其影响。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随堂训练
提示(1)特征:优先发展重工业;实行农业集体化;建立高度集中的 计划经济体制。
(2)社会背景:国内,初步建立了计划经济体制和社会主义制度,初 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召开了中共八大;国际,“冷战”加 剧,美苏争霸,美国奉行敌视中国的政策,中国与苏联关系破裂。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华东人民美术出版社1953年4月出版 A.农业生产的合作组织 B.公私合营的生产组织 C.人民公社的生产组织 D.包产到组的生产组织 解析“1953年”是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第一年。在对农 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广大农民组织起来,参加了农业生产 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 答案A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随堂训练
典例剖析
例题2下图为商务印书馆1978年12月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
中的一个词条。它反映出当时( )
【大跃进】 dàyuèjìn指1958年在毛主席亲自制定的社会主义建 设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我国在工业、农业等各方面出现的飞跃发 展。也泛指社会主义建设高速度发展。
A.对“大跃进”运动有了客观认识 B.“拨乱反正”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 C.“左”倾思想影响依然比较严重 D.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法]谢和耐《中国社会史》 互动探究(1)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建立的“苏 联模式”的主要经济特征。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决定兼程前进”的社会背景及其影响。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随堂训练
提示(1)特征:优先发展重工业;实行农业集体化;建立高度集中的 计划经济体制。
(2)社会背景:国内,初步建立了计划经济体制和社会主义制度,初 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召开了中共八大;国际,“冷战”加 剧,美苏争霸,美国奉行敌视中国的政策,中国与苏联关系破裂。
高中历史新人教版必修2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课件
4.1992年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为标志,中国
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一个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 阶段。
第四单元
第十一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口号,既是文化现象也是文化符 号; 口 号, 几 乎 从 来没
治的内涵;口号,往往是某时某地社 会生活最简洁有力的记录,为后人提
大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来,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
义初级阶段。 2.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 中,既有诸如中共八大、八字方针等正确的决策,取得了重大 成就,也有“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甚至后来的“文化
大革命”的重大失误。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走上了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1978 年前,体制僵化,发 展不畅。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后,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①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导
致国民经济出现混乱。 ②1959~1961年,我国出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经 济困难。
5.对国民经济的调整
(1)原因:“左”倾错误造成严重的经济困难。 调整 、巩固、充实、提 (2) 措施:对国民经济实行“ ________ 高”的八字方针。 (3)结果
实际水平,片面变革生产关系,违背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开篇导读 1978 年 10 月 24日,邓小平乘敞篷车参观日本日产汽车公 司的车体车间和装配车间时,说:“我懂得什么是现代化 了。”1979年2月2日,邓小平在休斯敦参观林登 · 约翰逊航天
中心时,登上航天飞机的模型,坐在乘务员的位置上,感觉就
像在坐航天飞机。面对西方高速发展的经济,在深感中国已经 落后的同时,邓小平深刻地认识到:“环顾全球,今天世界上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精品课件4: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与曲折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到 欧洲列强卷土重来;封建军阀混战,缺少稳定的政治 发展受挫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前 环境
显著发展
1927年到1937年
南京国民政府整顿税务、控制金融、改革币制、开展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衰退
1937年到1945年 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官僚资本的膨胀
官僚资本的垄断、压制;美货的倾销,通货膨胀、政 摇摇欲坠 抗战胜利至1949年
二、强国之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1.改革开放的起步(1978年至20世纪90年代初)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①背景:“文化大革命”结束,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解放了思想。 ②内容:拨乱反正,工作重心转移,改革开放。 ③意义:党和国家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转折,成为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道路的起点。 (2)经济体制改革 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原因:人民公社体制阻碍生产力发展,农村稳定是国家局势稳定的基础。 意义: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村经济获得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 形势和社会面貌。
短暂春天
时间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甲午战争后
1912年到1919年
原因 外资企业和洋务企业的诱导;商人、买办、官僚的投 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设立商部,奖励工 商,社会上掀起实业救国的热潮 民国政府推行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欧洲列强暂时 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人民群众的反帝爱国运动 的推动
成功探索:中共八大;农村纠“左”;“八字方针”
曲折失误:“总路线” 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运动
二、探索与失误(1956~1966)
1、成功探索
中共八大 (1)背景: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2)时间:1956年
(3)内容: 分析主要矛盾 提出主要任务 成功的探索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共28张ppt)
——王海光:《“文化大革命”学术讨论会观点综述》
人民公社就是“一大二公”
三元里人民公社集体出工
1959-1961三年困难时期
(4)失误原因: A、没经验,照搬苏联 B、急于求成 C、左倾错误(根本原因)
启示①必须实事求是,尊重客观经济规律; ②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3、国民经济的调整 方针:调整(核心)、巩固、充实、提高 结果:大跃进结束,经济恢复和发展 (但是没有从根本上纠正左倾思想) 十年探索中两头好中间差
2、探索中的失误(1958年的三面红旗) (1)1958年总路线 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
内容:多、快、好、省
材料:总路线提出后,党发动了“大跃进”运动。 “大跃进”运动,在生产上追求高速度,以实现 工农业生产高指标为目标。要求工农业主要产品 的产量成倍、几倍、甚至几十倍地增长。
例如,中央提出钢产量1958年要比1957年翻 一番,由335万吨达到1070万吨,1959年要比1958 年再翻番,由1070万吨达到3000万吨。…粮食产 量1958年要比1957年增产80%,由3900亿斤达到 7000亿斤左右,1959年要比1958年增产50%,由 7000亿斤左右达到10500亿斤。
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十年探索时期: 1956---1966)
1、成功的探索——中共八大 背景: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内容:主要矛盾 决定 主要任务 意义:正确的,成功探索,但没坚持
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通过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多快 好省
“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快,这是多快好省的中心环节。”
调整期间轻重工业比例
• 三、国民经济的劫难——文革时期(1966--1976)
• 1、1966、开始 • 2、1967、扩展 • 3、1973、复苏、71年周恩来调整 • 4、1975、回升、75年邓小平全面整顿 • 全面整顿实质:全面纠正文革的错误
人民公社就是“一大二公”
三元里人民公社集体出工
1959-1961三年困难时期
(4)失误原因: A、没经验,照搬苏联 B、急于求成 C、左倾错误(根本原因)
启示①必须实事求是,尊重客观经济规律; ②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3、国民经济的调整 方针:调整(核心)、巩固、充实、提高 结果:大跃进结束,经济恢复和发展 (但是没有从根本上纠正左倾思想) 十年探索中两头好中间差
2、探索中的失误(1958年的三面红旗) (1)1958年总路线 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
内容:多、快、好、省
材料:总路线提出后,党发动了“大跃进”运动。 “大跃进”运动,在生产上追求高速度,以实现 工农业生产高指标为目标。要求工农业主要产品 的产量成倍、几倍、甚至几十倍地增长。
例如,中央提出钢产量1958年要比1957年翻 一番,由335万吨达到1070万吨,1959年要比1958 年再翻番,由1070万吨达到3000万吨。…粮食产 量1958年要比1957年增产80%,由3900亿斤达到 7000亿斤左右,1959年要比1958年增产50%,由 7000亿斤左右达到10500亿斤。
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十年探索时期: 1956---1966)
1、成功的探索——中共八大 背景: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内容:主要矛盾 决定 主要任务 意义:正确的,成功探索,但没坚持
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通过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多快 好省
“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快,这是多快好省的中心环节。”
调整期间轻重工业比例
• 三、国民经济的劫难——文革时期(1966--1976)
• 1、1966、开始 • 2、1967、扩展 • 3、1973、复苏、71年周恩来调整 • 4、1975、回升、75年邓小平全面整顿 • 全面整顿实质:全面纠正文革的错误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课件(共21张PPT)
本课小结
经济恢复:(1949-1952年)
经 济 建 设 的 发 展 和 曲 折
① 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开始工业化:(1953-1957年) 1949—1956
社会主义改造:(1953—1956年) 经济方针:中共八大(1956年)
②
探索与失误 1956—1966
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 三年困难:(1959年—1961年) 经济好转:(1962—1966年)
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
1、我国的重工业基础差,底子薄。 2、我国处于帝国主义的包围之中,发展重 工业有助于增强综合国力,尤其是国防实力。 3、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国家,工业化的速度 都比较快。 4、苏联工业化的经验中,也是采取优先发 展重工业。 5、重工业的发展有助于推动轻工业和农业 发展。
思考:一五的重大企业分布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集中 在这里?
(1)1956年中共八大正确分析社会的主 正确 要矛盾和主要任务 (2)1960年进行国民经济的调整 (3)面对国民经济的劫难,1971年周恩 来、1975年邓小平对国民经济进行整顿和 调整。
失误 (1)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建设 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曾被作为社会主 (2)开展“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义建设的三面红旗 (3)十年“文革”的发动。
对象: 途径: 农业 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集体化) 手工业 加入手工业生产合作社(集体化 资本主义工商业 公私合营 实质: 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 意义: (1956年底)
快速浏览课本第二、三目思考: 1、1956-1976年,中国共产党在经济 领域进行哪些成功的探索?又有哪些 失误?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精品课件10: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思考:“一五”计划的特点、成因 (1)两大特点:优先发展与国防相关的重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北地 区。 (2)四大成因: ①从历史原因看,我国重工业基础差,底子薄。 ②从现实的需要看,我国处于帝国主义的军事包围之中,发展重 工业有助于增强综合国力,尤其是增强国防实力。
③从世界经济发展的经验看,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国家,工业化 的速度都比较快。而社会主义苏联迅速工业化的经验中,也是 采取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策略。 ④从各行业关系看,重工业的发展有助于推动轻工业和农业的 发展。
返回
一、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与阶段特征
时期
推动因素 主要资本
显著特点
主要途径 世界市场进程
工场手工 新航路的开辟 商业资本 暴力手段残酷掠夺 殖民扩张和掠夺 雏形阶段
业时期 和殖民扩张
自由资本 主义时期
垄断资本 主义时期
第一次 工业革命
凭工业优势输出 工业资本
商品,扩大市场
武力与不平 等贸易相结合
基本形成
二、探索与失误
1.成功的开端——中共八大 (1)召开:1956年在北京召开。 (2)内容: ①分析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即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 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 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②提出了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即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从落后的农 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4)影响 ①为工业资产阶级攫取了更广阔的市场和更丰富的原料,极大地促进了殖民国家工 业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②进一步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③给当地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客观上传播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有利于 当地的近代化。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特征及其原因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2课件: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A.农业合作化 B.“大跃进”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39
12345 6
解析 由题目中图片的文字信息“互助模范”以及时间 1955年,可知是农业合作化运动,故A项正确;“大跃进” 运动是1958年,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人民公社化运动是 1958年,故C项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1978年,故D 项错误。
答案 ①急于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主观愿望与经 济发展的实际严重脱节。 ②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和“反右倾”斗争使党和国家正常的 民主生活遭到严重削弱和破坏。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34
教方法 用“一、二、三”概括“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和失误”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35
当堂检测
巩固·应用·反馈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28
(3) 人 民 公 社 化 运 动 : 主 要 特 点 是 “ 一 大 二 公 ” 。 所 谓 “大”,就是公社的规模大,所谓“公”,就是公社在 所有制方面公有化程度高。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29
2.1958年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评价 三者均为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左”倾错误的表现。虽然它 体现了人民要求改变经济落后面貌、早日建成社会主义的 良好愿望,但违背了社会发展的客观经济规律,给社会主 义建设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是造成国民经济三年严重困难 的直接原因。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22
材料二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23
(2)上面两图反映的是“一五”计划的什么内容?其实质是 什么?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案 内容:三大改造(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 进行改造)。 实质: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影响: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建立。
人教版高一历史课件:必修二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共33张ppt)
A、同时进行 B、先改造后工业化 C、同时完成 D、先工业化后改造
3.“一五”期间,钢铁、汽车、飞机 等重要建设项目的完成,标志着:
A、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的初步建立 B、“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取得成
效 C、提前完成过渡时期总路线规定的任务 D、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二)概况:一五计划(1953-57) 1、背景: 2、基本任务一:优先发展重工业 基本任务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53-56)
探索时期 (1956-1966年)
中共八大(1956年) 三面红旗(1958年)
三年困难:(1959年-1961年)
文革时期 (1966-1976年)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国民经济的劫难 1978年至今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49-56)
(一)国民经济的恢复 1.背景 国民经济全面崩溃
原因: 掠夺;搜刮;破坏
2、人们对于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
B 要状况之间的矛盾为中国国内主要矛盾,开始于
A、1949 B、1956 C、1966 D、1978
3、《费尔兰•布罗代尔的一堂历史课》中写道:“技术是女王,借 用这个比喻,我想补充说,若不与女王相匹配,科学还迟迟不肯
C 展露风采。”二者“相匹配”开始于
B
3、1820年前后英国已出现一批专门制造机器的厂家,有专门的技 术工人,生产相同型号的零部件。这主要反映了
A A、工业革命深入发展 B、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C、内燃机的广泛推广 D、垄断组织开始出现
1、1896年,杨宗濂、杨宗瀚兄弟在无锡开办的业勤纱厂尽管日夜开 工,仍无法满足常州、江阴、镇江等地的需要……1907年,业勤纱
阅读思考:
毛泽东在建国之初说:现在我们能造什 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 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 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 机都不能造。用外国人说的话说,这是一 个连铁钉都需要进口的国家。
3.“一五”期间,钢铁、汽车、飞机 等重要建设项目的完成,标志着:
A、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的初步建立 B、“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取得成
效 C、提前完成过渡时期总路线规定的任务 D、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二)概况:一五计划(1953-57) 1、背景: 2、基本任务一:优先发展重工业 基本任务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53-56)
探索时期 (1956-1966年)
中共八大(1956年) 三面红旗(1958年)
三年困难:(1959年-1961年)
文革时期 (1966-1976年)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国民经济的劫难 1978年至今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49-56)
(一)国民经济的恢复 1.背景 国民经济全面崩溃
原因: 掠夺;搜刮;破坏
2、人们对于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
B 要状况之间的矛盾为中国国内主要矛盾,开始于
A、1949 B、1956 C、1966 D、1978
3、《费尔兰•布罗代尔的一堂历史课》中写道:“技术是女王,借 用这个比喻,我想补充说,若不与女王相匹配,科学还迟迟不肯
C 展露风采。”二者“相匹配”开始于
B
3、1820年前后英国已出现一批专门制造机器的厂家,有专门的技 术工人,生产相同型号的零部件。这主要反映了
A A、工业革命深入发展 B、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C、内燃机的广泛推广 D、垄断组织开始出现
1、1896年,杨宗濂、杨宗瀚兄弟在无锡开办的业勤纱厂尽管日夜开 工,仍无法满足常州、江阴、镇江等地的需要……1907年,业勤纱
阅读思考:
毛泽东在建国之初说:现在我们能造什 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 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 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 机都不能造。用外国人说的话说,这是一 个连铁钉都需要进口的国家。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课件: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共26张PPT)
课堂小结
• 年轻的共和国经过三年恢复、三大改造和一五计划,完
思考:我国工业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
材料二:
材料一:我国在人口多、底子 薄、可利用外资有限的历史条件 下,作出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选 择……主要是集中力量进行以苏 联援助的156项工程为中心工业 建设…… ——中共党史出版社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
抗美援朝
历史原因:我国重工业基础差,底子薄。 外部原因:借鉴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成功经验。 现实原因:增强综合国力,尤其是增强国防实力的需要。
中共八大
总路线 “大跃进” 人民公社 化运动 “文革”
启示: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 正确分析国内主要矛盾。 启示: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与尊重客观 规律相结合。 启示: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实事求是,尊 重客观规律;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注意 环境保护;国民经济比例要协调发展。 启示: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与生产力水 平相适应。 启示:保持社会稳定;加强民主、法制 建设。
1949年开国大典之 日,……广场上万众欢腾,毛 泽东的表情却始终凝重,此刻 的心情按他自己说是“又愉快 又不愉快”。 毛泽东后来解释:中国解 放我是很高兴的,但是总觉得 中国的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 因为中国很落后,很穷,一穷 二白。
——《亮剑天安门——从国庆阅兵
看新中国武器发展历程》,《世界 军事》2009年第11期
A、调整阶级斗争与经济建设关系 B、调整党的知识分子政策 C、调整中共与民主党的关系 D、调整国民经济各部门间失衡的比例关系
国民经济的劫难(1966-1976)
1、原因:“文革”
2、表现:国民经济受到严重破坏
“文化大革命”动乱十年,在经济上,只是国民收入就 损失人民币5000亿元。这个数字相当于建国30年全部基本 投资的80%,超过了建国30年全部固定资产的总和。 ──李先念
人教部编版高一历史必修二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课件(共26张PPT)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与曲折
一、恢复、起步阶段 —过渡时期的国民经济(1949-1956)
1、国民经济的恢复(1949—1952) 2、国民经济的起步——一五计划(1953—1956)
二、探索、失误阶段 —曲折探索时期的国民经济(1956-1976)
1、前十年:1956-1966(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1)1956年中共八大(前期) (2)1958年三面红旗(中期) (3)1962年国民经济调整的“八字方针”(后期)
2、后十年:1966—1976(文革时期)
三、经验启示
二、探索、失误阶段 —曲折探索时期的国民经济(1956-1976)
自主学习 综合探究 真题演练
启示一:社会主义建设必 须从国情出发,正确分析 国内主要矛盾。
第四单元 中 国 现 代 史 分 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①1949—1956年:过渡时期 ——新民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1949--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巩固政权、恢复经济) ●1953--1956年:三大改造和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
②1956--1966年:十年探索时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成就巨大,失误严重 ③1966--1976年: “文革” 时期 ——社会主义建设严重破坏 ④1976-1978 : 两年徘徊时期 ⑤1978—至今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中 公跃 共 社进 八 化、 人 大
“
“
工 农 业 生 产 总 值
国 民 经 济 恢 复
一 化 三 改 ”
B
C
八 字 方 针 ”
E
十 年 文 革 ”
“
J
改 革 开 放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课件: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共38张PPT)
从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我国土地所有制 变化情况是:( B ) A.农民土地私有制--地主土地私有制-- 集体所有制 B.地主土地私有制--农民土地私有制-- 集体所有制 C.地主土地私有制--集体所有制--农民 土地私有制
D.地主土地私有制--集体所有制
二、1956年-1966年 十年探索时期
3.人民公社化运动
• 时间:1958年 • 内容:公社统一核算、统一分配 大办公共食堂 • 特点:一大二公:规模大、工业化程度高 • 错误:生产关系违背了生产力的发展, • 损害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 动导致什么样的后果?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经济 客观规律和超越历史发展阶段,使国民经济 遭到严重的破坏,水土流失,自然灾害泛滥, 广大人民生活状况不断下降,饥荒严重,食 品紧缺,1959—1961年出现三年经济困难 局面。 ——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
化奠定初步基础
(三)三大改造(1953-1956)
⑴农业 ——参加合作社
(1)内容
⑵手工业 ——参加合作社 ⑶资本主义工商业 ——全行业公私 合营政策:国家赎买
(2)实质: 将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
公有制(生产关系的根本性变革)
(3)意义: 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
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工业化和三大改造关系:工业化是三大改造的基础; 三大改造是实现工业化的必要条件
国民经济的调整 1960
失误:
“大跃进” 1958
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8
启示二:社会主 义建设必须实事 求是,尊重客观 规律。
三年经济困难 59-61
启示三:生产关 系的变革必须与 生产力水平相适 应。
三 、国民经济的劫难
人教版高中历史第二册必修2精品课件9: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1953年,中共中央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主要内容为 “一化三改”。即:逐步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并逐步 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 义改造。
2.“一五”计划(1953-1957年) ①国民经济恢复;
(1)背景 ②落后的农业国,工业基础薄弱; ③目的:为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
(2)基本任务(内容):优先发展重工业
(4)影响 ①为工业资产阶级攫取了更广阔的市场和更丰富的原料,极大地促进了殖民国家工 业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②进一步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③给当地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客观上传播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有利于 当地的近代化。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特征及其原因
特征 产生 初步发展
劲 加
饱 生产关系超越了生产力发大展水平
油
饭
二
干
公
热闹的公社食堂 ” 松垮的劳动者
4.“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 (1)出现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原因:
党缺乏经验,为国情和经济规律认识不足; 骄傲自满,急于求成; “左”倾错误不断发展的恶果。
(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危害: 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导致国 民经济出现混乱。1959~1961年,我国出现了建国以来最严 重的经济困难。
2.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1)内容: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 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2)评价: 它反映了人民改变落后面貌的良好愿望;但忽视了经济发展 的客观规律。(强调“多、快”) 实质:“左”倾导致的结果是全国掀起“大跃进”在高潮。
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指导思想:1958年总路线 (2)内容: “大跃进”的主要表现为大办工业、农业,片面追求经济发展
2.“一五”计划(1953-1957年) ①国民经济恢复;
(1)背景 ②落后的农业国,工业基础薄弱; ③目的:为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
(2)基本任务(内容):优先发展重工业
(4)影响 ①为工业资产阶级攫取了更广阔的市场和更丰富的原料,极大地促进了殖民国家工 业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②进一步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③给当地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客观上传播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有利于 当地的近代化。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特征及其原因
特征 产生 初步发展
劲 加
饱 生产关系超越了生产力发大展水平
油
饭
二
干
公
热闹的公社食堂 ” 松垮的劳动者
4.“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 (1)出现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原因:
党缺乏经验,为国情和经济规律认识不足; 骄傲自满,急于求成; “左”倾错误不断发展的恶果。
(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危害: 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导致国 民经济出现混乱。1959~1961年,我国出现了建国以来最严 重的经济困难。
2.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1)内容: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 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2)评价: 它反映了人民改变落后面貌的良好愿望;但忽视了经济发展 的客观规律。(强调“多、快”) 实质:“左”倾导致的结果是全国掀起“大跃进”在高潮。
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指导思想:1958年总路线 (2)内容: “大跃进”的主要表现为大办工业、农业,片面追求经济发展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课件
年设中提就供实基现本了设国备家和的设工业施化)。”。---《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93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为什么优先发展重工业?
一、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1949-1976)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1953-1956)
(1)时间: 1953——1956年 (2)目的: 为了适应国家工业化的需求, 早日建成社
毛泽东对“一五”计划的反复修改
“一五”经济建设成就
牌第 汽一 车辆 诞解 生放
武汉长江大桥通车典礼
型 喷 气 式 飞 机
中 国 试 制 新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显著特点是优先发展重工
业,为什么要这么做?
①历史因素:我国重工业基础尤其薄弱,亟待发展。
②现实需要:我国处于帝国主义的军事包围之中,发 展重工业有助于增强综合国力,尤其是增强国防实 力。
④国防需要:抗美援朝,巩固国防,捍卫主权
F
g h 乌鲁木齐
长春一汽 沈阳机床、飞机
鞍山钢铁公司
【探究】从图中可看出一五的企业分北布京 天有津何特点?
原因何在?
提示:
兰州
上海
特点:基本上分布于东北地区。武汉
原因:地理:资源,交通,离苏联近
为中心的“大跃进”和以“一大二公”为特
点的人民公社化运动。这样, 在经济建设中,
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
主要标志的“左” 倾错误迅速发展, 造成国
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
总 提出:1958年, 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路 原因: ①党内“左”倾错误开始泛滥, 政
①没收官僚资本和帝国主义在华资 产, 建立国营经济。
②稳定物价,统一财经。 ③合理调整了资本主义工商业。 ④恢复发展生产: 农村完成了土地 改革; 城市进行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
一、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1949-1976)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1953-1956)
(1)时间: 1953——1956年 (2)目的: 为了适应国家工业化的需求, 早日建成社
毛泽东对“一五”计划的反复修改
“一五”经济建设成就
牌第 汽一 车辆 诞解 生放
武汉长江大桥通车典礼
型 喷 气 式 飞 机
中 国 试 制 新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显著特点是优先发展重工
业,为什么要这么做?
①历史因素:我国重工业基础尤其薄弱,亟待发展。
②现实需要:我国处于帝国主义的军事包围之中,发 展重工业有助于增强综合国力,尤其是增强国防实 力。
④国防需要:抗美援朝,巩固国防,捍卫主权
F
g h 乌鲁木齐
长春一汽 沈阳机床、飞机
鞍山钢铁公司
【探究】从图中可看出一五的企业分北布京 天有津何特点?
原因何在?
提示:
兰州
上海
特点:基本上分布于东北地区。武汉
原因:地理:资源,交通,离苏联近
为中心的“大跃进”和以“一大二公”为特
点的人民公社化运动。这样, 在经济建设中,
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
主要标志的“左” 倾错误迅速发展, 造成国
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
总 提出:1958年, 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路 原因: ①党内“左”倾错误开始泛滥, 政
①没收官僚资本和帝国主义在华资 产, 建立国营经济。
②稳定物价,统一财经。 ③合理调整了资本主义工商业。 ④恢复发展生产: 农村完成了土地 改革; 城市进行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
人教版必修2第四单元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共25张PPT)
2、根据材料二,1973年和1975年国家财政收入呈现什 么状态?原因是什么?
提示:1973年和1975年国家财政收入都有所增加,说明国民经济有
所回升。 原因:1971年,周恩来主持中央工作。到1973年,国民经济出现
复苏局面。 1975年,邓小平主持中央工作,明确提出全面整顿的思想,国
民经济迅速回升。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特点: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分 配中实行平均主义。(超越了生产力发展的水平)
影响: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超越了历史发展 阶段,导致国民经济出现混乱,出现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 经济困难。
(4)八字方针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其核心是什么?为什么 要提出八字方针?如何认识国民经济“八字方针”的实施 效果? 提示:内容: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国民经济的劫难(1966-1976)
(1973年)
周 恩 来 恢 复 调 整 国 民 经 济
(1975年) 实
质
邓 小
: 系 统
平
纠
全
正 文
面
革
整
的 “
顿
左
”
倾
错
误
从20世纪50-70年代中国的经济建设的 实践中可以吸取哪些经验教训?
1、经济建设必须以国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 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大跃进的教训)
我国今年钢的生产量,要比去年翻一番,就是说从去年的五 百三十五万吨钢跃增至一千零七十万吨。这是一个有历史意义的 振奋人心的伟大号召。全力保证钢产量翻一番,是全党全民当前 最重要的政治任务。
探究分析:
(1)八大的正确决策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有什么重要意义? (2)如何评价总路线的影响? (3)据以上材料分析“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特点是什么? 给当时的社会造成了什么影响? (4)如何认识国民经济“八字方针”的实施效果?
提示:1973年和1975年国家财政收入都有所增加,说明国民经济有
所回升。 原因:1971年,周恩来主持中央工作。到1973年,国民经济出现
复苏局面。 1975年,邓小平主持中央工作,明确提出全面整顿的思想,国
民经济迅速回升。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特点: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分 配中实行平均主义。(超越了生产力发展的水平)
影响: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超越了历史发展 阶段,导致国民经济出现混乱,出现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 经济困难。
(4)八字方针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其核心是什么?为什么 要提出八字方针?如何认识国民经济“八字方针”的实施 效果? 提示:内容: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国民经济的劫难(1966-1976)
(1973年)
周 恩 来 恢 复 调 整 国 民 经 济
(1975年) 实
质
邓 小
: 系 统
平
纠
全
正 文
面
革
整
的 “
顿
左
”
倾
错
误
从20世纪50-70年代中国的经济建设的 实践中可以吸取哪些经验教训?
1、经济建设必须以国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 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大跃进的教训)
我国今年钢的生产量,要比去年翻一番,就是说从去年的五 百三十五万吨钢跃增至一千零七十万吨。这是一个有历史意义的 振奋人心的伟大号召。全力保证钢产量翻一番,是全党全民当前 最重要的政治任务。
探究分析:
(1)八大的正确决策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有什么重要意义? (2)如何评价总路线的影响? (3)据以上材料分析“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特点是什么? 给当时的社会造成了什么影响? (4)如何认识国民经济“八字方针”的实施效果?
人教版必修2: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课件 24张)
一 二 知识架构
精要解读 典题例解 迁移应用
1956—1976年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 1.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坚持从本国实际出 发,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2.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正确处理好 人民内部的矛盾。 3.不能机械地照搬外国经验,固守某种模式,为适应生产力发展要 求,需要不断地对生产关系进行调整和改革,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4.制定经济建设方针要遵循经济规律,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 际出发,坚持农、轻、重比例协调,兼顾效率与公平,切忌急躁冒进。 5.要发扬党的民主集中制,做到决策民主、科学。
一 二 知识架构
精要解读 典题例解 迁移应用
(2016全国甲)“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住宅建设占基本建设投资额 的比重不断减少,其他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也开始受到抑制。这表明 我国( )
A.致力于奠定工业化基础 B.国民经济结构臻于平衡 C.大力压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 D.城市化的进程趋于缓慢
一 二 知识架构
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一 二 三
提示:分布特点:主要建设项目集中在东北地区。原因:东北地区 地理位置优越,与苏联等国为邻,便于接受援助;幅员辽阔,资源丰富; 重工业比较发达,基础较好。
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一 二 三
二、探索与失误 1.成功探索: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1)主要内容: ①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 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 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②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2)主要意义: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 2.探索中的失误 (1)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 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历史人教版必修二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课件 (共26张PPT)
就工业而言,正如副总理薄一波所说: “一九五八年的工业生产增加百分之六十六, 看起来这象是大跃进;但是如果分析一下这百 分之六十六的内容就知道……国家花费了宝贵 的原材料,制造出大量的废品,现在都塞满了 仓库,还要开支保管费。这能算大跃进么?” 至于一九五八年生产的“一〇七〇万吨”钢里, 有三百多万吨是乡下人砸铁锅,城里人拆钢窗、 卸暖气管,用“土高炉”炼出来的,什么用处 也没有。薄一波一九五九年说的“一九五八年 炼出来的三百万吨土钢,至今还埋在草里”。
(1975年)
邓
实 质
小:
平纠
全 面 整
正 文 革 的
顿“
左
”
倾
错
误
文革对经济的破坏
“文化大革命”动乱十年,在经济上,只是国民收入就 损失人民币5000亿元。这个数字相当于建国30年全部基 本投资的80%,超过了建国30年全部固定资产的总和。
(1969年的)7月21日,美国宇航 员第一次登上了月球。全世界都通过 电视广播关注着这一重大事件的时候, 大多数中国人对此一无所知。60年代 末期,中国周边国家和地区出现了经 济振兴迹象,后来被称为“亚洲四小 龙”的香港、台湾、新加坡和南朝鲜 正是在这时开始起步,日本也摆脱战 争的阴影,开始了经济的复苏。然而, 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中国的 脚步却停滞了整整十年。
1958 1959 1960 1961
20000 17000 14350 14750
196.9 170.9 106.3 80.0
477.0 410.4 194.1 181.4
1563.1 1214.7 985.5 506.5
二、探索与失误(1956-1966)
(三)八字方针(60年代初) 1、内容: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2、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①片面要求大办工业、大办农业。 英国
美国
• ②工业上制定出几年内产量赶超________和
________的高指人标有多。大胆
• ③农业上出现了“__________经_,济规地律 有多大产
”的口号。
公社
• ④反映了人民的公愿共食望堂 ,但忽视了客观
__________。
• 3.失误影响
历史发展
• ④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
• [易混易错]
• “一五”计划完成≠实现工业化
• 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但是并 不等于中国实现了工业化。通过第一个五年 计划,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初步建 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 定了初步基础。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工业 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 2.概况 1952 • (1)恢复国民经济。有计划 • ①表现:到________年,工农业生产超过历
• (2)实行“一五”计划
• ①时间:1953-1重9工5业7年。 • ②内容:优先发展________;对农业、手工
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
• ③成就: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 社汽会主车义工制业造化 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先 后建成投产。
• [提示] ①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②失误
• (3)以上材料中的两次运动造成了什么后果? 中共中央是如何应对的?
• [提示] ①后果:1959-1961年我国出现经 济困难。②应对: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 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史论总结
• 1956-1966年中国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失误 及教训
• (2)针对材料所示问题,党和政府进行了哪些 努力?
• [提、十年建设和“文化大革命”十年 各时期的阶段特征
• 1.下列四幅图中,最能反映“文化大革命” 期间工农业产值变化趋势的是( )
• 解析:“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长期的动 乱,国民经济遭到了严重的破坏,1971年和 1975年,周恩来和邓小平分别主持中央日常 工作,对经济进行整顿,国民经济出现了好 转,但由于“四人帮”的破坏阻挠,刚刚趋 于稳定的经济形势又遭到破坏,符合这一史 实的只有C项。
• 答案:C
• 2.“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的国民经济受 到严重影响,1975年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 作,为恢复发展经济采取的举措是( )
• A.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 针
• B.提出全面整顿的思想,纠正“文化大革 命”的错误
• C.“批林批孔”,打倒“四人帮”
• 解析:1975年,在毛泽东的支持下,邓小平 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明确提出全面整顿的思 想,系统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并采 取有效措施,使国民经济呈现迅速回升状态 。
国基本建立起来
• [形象记忆]
• 过渡时期
• 阅读教材本目第四自然段,结合材料,思考 问题。
• 材料一 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第一个五年计 划规定,全国经济建设和文化教育建设投入 总额为766.4亿元,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占总额 的55.8%。在基本建设投资中,工业是重点, 占58.2%。……“一五”计划中,苏联援建的 156项大中型建设项目(实际施工的为150项)
• 解析:从图片信息可知,我国公有制经济占 绝对主体地位,该现象最早应出现在三大改 造完成的1956年。故选C项。
• 答案:C
知识点二 探索与失误
(难度系数:★★☆ 高考指数:★★☆)
• 1.成功探索 • (1)中共八大: 主要矛盾 • ①正确分析了国内___________的变化。 • ②农业判国 定了当前的主工业要国 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
1966年
2 534亿元
+17.3%
558.7亿元
+24.4%
1967年 2 104.5亿元
-10%
419.4亿元
-25%
1968年 2 015.3亿元
-4.2%
361.3亿元
-13.9%
• (1)材料反映出什么问题?原因是什么?
• [提示] 问题:工农业总产值、国家财政总 收入连年大幅下降,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原因:“文化大革命”给国民经济带来了 劫难。
• (1)失误:①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主张多快 好省,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②“大 跃进”:以“大炼钢铁”为中心,国民经济 比例严重失调,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③ 人民公社化运动:追求“一大二公”,严重 挫伤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造成了国民
• (2)教训:①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 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科学判断国内的 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②经济建设必须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反对“左”倾冒进,实行科教兴国和可持续 发展战略。③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与生产力 发展水平相适应。
• (3)三大改造
• ①时间:1953-1956年底。
•
②概况: 内容
过程
结果
农业
手工业 资本主义
工商业
广大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走_______集_道体化路 手工业者纷纷加入手工业生产 合作社
公私合营
掀起全行业___________的高潮
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 社__会__主__义_公__有__制__,社 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
• 材料二 《人民日报》发表《中共中央关于 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如图)
• (1)材料一中的思想在实践中是怎样实施的? 结果如何?
• [提示] ①实施:开展“大跃进”、大炼钢 铁运动。②结果: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 律,浪费了人力和资源,导致国民经济比例 严重失调。
•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运动?有何失误?
尽快地从落后的____社_会_主_义_道变路 为先进的成功 ________。
• (2)国民经济调农整村 :
• ①目的:纠正________工调整作中“左”的充错实 误 。
• ②方针:对国民经济实行“____恢_复___、巩固 、________、提高”的方针。
• ③成效:从1962年起,经济逐步得到 ________和发展,并在一些领域取得重大成
• 2.表现:许多政策、___________被废除, 大批工人、干部停产“闹革命”。
• 3.调整 • (1)周恩来:__1_97_1____年着手恢复调整国民经
1济973,到______1_97_5年,国民经济出现复苏局面 。 全面整顿
• (2)邓小平:________年主持中央日常工作, 明确提出__________的思想,并采取有效措 施,使国民经济呈现迅速回升状态。
• 答案:B
• 3.观察右图,它是当时我国哪一个历史事件 的反映( )
• 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B.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 C.开展“大跃进”运动 • D.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体制改革
• 4.下图反映了某时期我国公私经济成分的比 例情况,这种情况最早应出现在( )
• A.1949年 B.1952年 • C.1956年 D.1979年
• ——《关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问题的决议》
• (2)结合材料二指出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 造的策略、方式和步骤。
• [提示] 策略是利用、限制和改造;方式是 国家资本主义;步骤是由个别企业公私合营 到全行业公私合营。
史论总结
• 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的关系
• (1)工业化建设是发展生产力,三大改造是变 革生产关系,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促 进的关系。
• 2.探索失误
• (1)1958年总路线: 八大二次 • ①内容:多、19快5、8好年、省,中共__________会议提出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大跃_进________________ 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 ②影响:会后,全国掀起“________”的高 潮。
• (2)“大跃进”运动:
• [易混易错]
• [轻巧识记] “文化大革命”
• 一场浩劫:“文化大革命”动乱使国民经济 遭到劫难。
• 一个错误:党的指导思想的“左”倾错误。
• 两次调整:1971年周恩来开始对国民经济调 整和整顿,1975年,邓小平大刀阔斧的整顿 。
• 阅读教材本目第一、二自然段,结合材料, 思考问题。
• 材料 工1农9业66总-产值1968比年上的年 国民国经家财济政总状收况入 (部比分上)年
• 1.1956年在北京召开中共八大,提出党和人 民当前的主要任务是( )
• A.开始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 B.集中力量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 进的工业国
• C.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 社会主义
• 2.“脚踏黄河水倒流,搬来泰山做枕头;决 心苦战十五年,赶上英国不发愁。”这首民 谣创作的时代背景是( )
• (2)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体现了发 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即发 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并举。
• (3)从根本上说,生产关系的变革是为了进一
• 1.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的过渡时期最 核心的任务是( )
• A.巩固无产阶级政权 • B.恢复发展国民经济 • C.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 D.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 解析: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
• 2.“一五”计划是新中国有计划地进行经济 建设的开始,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 基础。“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 是( )
• A.优先发展重工业是世界各国的经验
• B.我国重工业基础薄弱
•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结合 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新中国实施的“一五 ”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中重工业基础薄弱是原因之一,故选B。A 不符合史实;C是改革开放的结果;D是20世 纪80年代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
• (1)违背了经济发展客观规律和超越了 ___________阶段,导致国民经经济济困出难现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