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五、病例对照研究

合集下载

病例对照研究实习

病例对照研究实习
1:1匹配病例对照资料整理表
对照组
+ -
病例组 + a c - b d
合计对子数
a+b c+d
合计对子数
a+c
b+d
N
显著性检验 检验暴露史是否与疾 病有联系。
(b c) X bc
2 2
当b+c<40时校正公式:
X
2
( b c 1) bc
2
求比值比
c OR b
(11.96/ x2 )
习题4 2001年1月~12月,在西安市某口腔医 院门诊进行了一项关于“吸烟与口腔粘 膜白斑病之间关系”的配比病例对照研 究。对照选自该口腔医院门诊的非口腔 粘膜白斑病就诊者,对照与病例的配比 条件:同性别、年龄相差2岁以内、西 安市居民并近10年来居住在该市。结果: 病例与对照均吸烟者共45对;均不吸烟 者20对,病例吸烟而对照不吸烟25对; 病例不吸烟而对照吸烟10对。请: ① 将以上资料整理成四格表! ② 对资料进行分析 ③ 根据此研究结果,如何下结论?
习题2:一项吸烟与食管癌的病例 对照研究结果:
吸烟与食管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资料整理表
食管癌 吸烟 不吸烟 309 126
对照 208 243
合计 517 369
合计
435
45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886
请对此研究结果进行统计推断和分析, 并简要解释!
习题3
一项雌激素与子宫内膜癌关系 的配对病例对照研究共70对,病例 与对照均有雌激素暴露史的25对, 病例与对照均无雌激素暴露史的5 对,病例组有暴露史而对照组无暴 露史的30对,请进行推断分析!
素或具备某种特征或处于某种状 态,即为暴露因素,也叫研究变 量。 有害的 有益的

病例对照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病例对照研究(Case-Control Study)一、病例对照研究的概念、基本原理1 概念比较患某病者与未患该病的对照者暴露于可能危险因素的百分比差异,分析这些因素与疾病的联系及联系强度。

2 基本原理回顾性暴露收集暴露病例组未暴露暴露对照组未暴露病例对照研究是以现患有某特定疾病的病人作为病例,以不患有该病但具有可比性的个体作为对照,通过询问,实验室检查或复查病案史,收集既往各种可能的危险因素的暴露史,测量并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中各种因素的暴露比例,经统计学检验,若两组差别有意义,则可认为因素与疾病存在统计学联系。

在评估了各种偏倚对研究结果的影响之后,在借助病因推断技术,推断出某个或某些因素是疾病的危险因素,达到探索和验证疾病病因假说的目的。

二、病例对照研究的特点1. 对比性研究⑴能够定量分析因素和疾病的联系。

⑵病例组与对照组应具有可比性①理论上要求两组除研究因素与疾病外均应保持同质性。

②潜在的混杂因子在两组保持同质性。

③复合变量在两组保持同质性。

2.由果到因的研究顺序。

⑴节省时间、物力和人力。

⑵信息偏性较大。

3.抽样性研究⑴病例组能够代表病例的总体。

⑵对照组能够代表对照的总体。

4.自然观察法⑴可行性好,即调查人群依从性较好。

⑵两组间的可比性较差。

5.一果多因的研究⑴研究效率较高,与疾病的病因模式相符。

⑵两组的可比性较差。

⑶统计分析较烦琐。

6.对因果关系的初步验证。

三、病例对照研究的分析模式1.描述性研究特征描述、均衡性检验。

2.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暴露率的差异,并作统计学推断。

表1 病例对照研究资料整理表暴露或特征病例组对照组合计有 a b n1无 c d n0合计 m1 m0 N病例组暴露率=a/m1对照组的暴露率=b/m0a/m1=b/m0a/m1≠b/m0X2=(ad-bc)2N/m1m0n1n0Df=1X2=3.84 为α=0.05 的分位值。

3.联系强度的计算⑴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RR)暴露组的发病率与非暴露组的发病率的比值。

实习五、病例对照研究

实习五、病例对照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资料整理表
暴露 有 无 合计
病例组 a c a+c
对照组 b d b+d
合计 a+b c+d a+b+c+d
OR:(a/c)/(b/d)=ad/bc
(3)分析第三步:OR可信限的估计及其意义
OR 95%C.I.=
OR
( 11.96 / 2)
OR值及其可信限的意义: OR=1:暴露与疾病危险无关联; OR>1:暴露与疾病危险的关联增强; OR<1:暴露与疾病危险的关联减小; OR值95%的可信限包含1,表明暴露与疾 病的联系不显著。
(一)描述研究对象一般特征 (二)均衡性检验
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在研究因素以外的其他 主要特征方面有否可比性,两组非研究因素均 衡,其暴露率的差异与发病有关。
二、推断性分析
分析暴露因素与疾病的统计学 联系以及联系强度
(一)成组比较法资料的分析
成组比较法病例对照研究资料整理表
暴露 有 无 合计
病例组 a c a+c=m1
1. 选择偏倚(selection bias) 产生原因 选择的研究对象不能代表总体人群 伯克森偏倚(Berkson’s bias) 最常见偏倚
选择医院的病人作为病例与对照,这些病 人可以因为种种原因造成入院率的差异
例如高血压、肿瘤、阑尾炎病人的入院率显然
各不相同入院率的不同就可造成偏倚。

(二 )病例与对照的选择
基本原则

代表性 病例能代表总体的病例 对照能代表产生病例的总体人群或源人群

可比性 两组主要特征方面无明显差异
(一)病例的选择
选择病例的要求
诊断可靠
使用金标准

病例对照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
数据处理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整理和编 码,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同 时,对数据进行初步的描述性统计分 析,以了解数据分布和特点。
统计分析方法
描述性统计
对病例和对照的基本情况进行描述性 统计分析,如均数、标准差、构成比
等,以了解两组人群的基本特征。
多因素分析
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等模型,综 合考虑多个潜在影响因素,进一步探 讨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联强度和
02 病例组在疾病家族史、既往病史、生活习惯等方 面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
02 病例组在暴露于某些环境因素或特定药物使用方 面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
风险因素分析
01
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方法,确定与疾病发生相关的风险 因素。
02
分析各风险因素与疾病发生的关联强度,如相对危险度(RR )、比值比(OR)等。
03
探讨不同风险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及它们对疾病发生的 综合影响。
结果讨论与解释
对研究结果进行客观 、全面的讨论,解释 各风险因素对疾病发 生的影响及其可能机
制。
将研究结果与已有文 献进行比较,分析异 同点及可能原因。
讨论研究结果的局限 性,如样本量、选择 偏倚、信息偏倚等, 对结果的稳定性和可
方向。
推断性统计
采用卡方检验、t检验、非参数检验 等方法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在暴露因 素上的差异,以探讨暴露因素与疾病 之间的关联。
交互作用分析
探讨不同暴露因素之间是否存在交互 作用,以及这种交互作用对疾病发生 的影响。
03
研究结果与讨论
病例组与对照组比较
01 病例组与对照组在年龄、性别、职业等人口学特 征上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适用于罕见疾病

临床试验实习五——不明原因脑炎的病因流行病学研究——北京大学

临床试验实习五——不明原因脑炎的病因流行病学研究——北京大学
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感染史p005服驱虫药史p000172595可信区间3341640毒物接触史p005精神刺激史p005感染史毒物接触史以及精神刺激史组其病例组与对照组患病率差异无显著性而只有服驱虫药史组病例组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1or值为725且其95可信区间不跨1说明服驱虫药与患脑炎有很强的关联
症状 高热、头痛、呕吐、昏迷、惊厥 分类 (各病因) 1、病毒性脑炎(疱疹病毒、虫媒-乙脑) 2、立克次体脑炎、真菌… 3、寄生虫脑炎 4、变态反应性脑炎(疫苗、药物等)
问题1:专家的推测是否有足够的证据? P407 内容1临床特征
病毒性脑炎和过敏反应性炎性脱髓鞘脑病?
病毒性脑炎病理改变
过敏反应性炎性脱髓鞘脑病
肉眼有可见一脑定膜血的管证明显据扩张,充但血,不蛛够充脑分组织明显水肿,脑表面血管扩张充
网膜下从腔脑临脊床液轻表微现混浊和或早呈淡期黄脑色,电图血以,脑及的病切面理可来见白看质,内有只灰白能色说边
个别甚明至呈是胶脑冻样炎,。脑组织明显肿胀, 界模糊有软化灶,脊髓也可见类似病 脑回增病宽毒、脑性沟脑变窄炎。,脑皮脑质改脊变液较 中应变该。但能蛛检网膜测下到腔的病脑毒脊液特无明异显性异 著淡;黄软色化抗液、原体坏的死和液、化抗或腔形体。成软含—化坏—坏死死组所区织提血及 供的要常是资。小镜料静下脉观未)察内能可皮见得细大胞出脑肿白胀。南,小管血壁管增(厚主,
进行队列研究和实验流行病学研究,进行人群干预实验。
内容4 准实验研究
问题7:上述研究结果对“脑炎”的病因研究有何意义? 问题8:要最终明确“脑炎”的病因,可以采用何种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准实验研究结果:首发治愈后,再自行服驱虫药,再度激发
第2次(16例)和本第研3究次(的1严例重)问。再题激:发阳性率100%。 且临床特已征知与出该发药基可本能相导似致。 脑炎的发生, 暴露组与对照还组发不病阻率差止异用具此有显药著进性行实验研究, 再激发阳性率1是00%严重违反医学伦理道德的。

实习 病例对照研究

实习 病例对照研究
实习 病例对照研究 (Case-Control Studies)
习题
1.一项关于高血压与青光眼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中, 青光眼病例和对照有高血压者14对,青光眼病例 和对照均无高血压者13对,青光眼病例有高血压, 对照无高压者28对,青光眼病例无高血压,对照 有高血压者8对。请回答: (1)高血压与青光眼的发生有无统计学联系? (2)如果有统计学联系,高血压患者发生青光眼 的危险性是无高血压人的几倍?
习题
2.一项关于放射线照射与白血病关系的病例对照研 究得知, 白血病患者和对照均有放射线照射者10 对, 白血病患者和对照均无放射线照射者20对, 白 血病患者有放射线照射,对照无放射线照射者15对, 白血病患者无放射线照射,对照有放射线照射者5 对.请计算χ2值、OR值并作解释。
习题
3.在检验雌激素可能对肺癌危险度产生影响的病例 对照研究中,选择了93例肺癌病人和93例对照进 行1∶1配对,在所调查的女性月经和生育史因素 中,初潮年龄与肺癌关2值,判断p值。 (2)求OR值,计算结果说明了什么?
4.戴口罩与SARS感染1:1配对病例对照研 究资料分析
对照
是 否 合计
病例


43(a)
17(b)
6(c)
5(d)
49(a+c) 22(b+d)
合计 60(a+b) 11(c+d) 70(T)
(1)计算χ2值,判断p值。 (2)求OR值,计算结果说明了什么?
5.一项关于出生体重与新生儿死亡之间的病例对照研究,得
到以下结果。
新生儿死亡与出生体重的关系
新生儿
出生体重
死亡
存活
合计
低出生体重
100

实习五、病例对照研究

实习五、病例对照研究
关于肺癌的病因,当时有人提出过吸烟、大气污染等危险因素,但也有人提 出肺癌死亡率升高的原因是由于人口寿命延长、人口老化的结果或/和对肺癌的 诊断手段的改进,使肺癌的检出率与死因诊断水平提高等。
问题1 如何提出病因假设?
问题2 为验证上述因素和肺癌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可采用哪些流
行病学研究方法?
英国学者Doll和Hill于1948年4月至1952年2月进行了吸烟 和肺癌关系的专题研究。在四年间,搜集了伦敦及其附近20 所医院(后来又增加了一些医院)诊断为肺癌的病人作为调 查对象,上述医院在这四年期间凡新收入肺癌、胃癌、肠癌 及直肠癌等患者时,即派调查员前往医院调查。每调查一例 肺癌病人,同时配一例同医院同期住院的其他肿瘤病人作为 对照。
二、描述性分析
(一)描述研究对象一般特征 (二)均衡性检验
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在研究因素以外的其他 主要特征方面有否可比性,两组非研究因素均 衡,其暴露率的差异与发病有关。
二、推断性分析
分析暴露因素与疾病的统计学 联系以及联系强度
(一)成组比较法资料的分析
成组比较法病例对照研究资料整理表
暴露 有 无
对照,通过询问,实验室检查或复查病史
,搜集既往各种可能的危险因素的暴露史
,测量并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中各因素的
暴露比例,经统计学检验,若两组差别有
意义,则可认为因素与疾病之间存在着统 计学上的关系。
a+ cb+ d-
病例对照研究示意图
病例
人 群
调查过去
或 可人
是否暴露
比群样对照源自本回顾性的 逆向的
研究方向 时间顺序
❖ 公式
病例对照研究资料整理表
暴露
病例组
对照组

实习5 病例对照研究(一)ppt课件

实习5 病例对照研究(一)ppt课件

6.在探索年轻女性阴道腺癌发病危险因素的 配对病例对照研究中,选择匹配的条件应 包括 • A.患者母亲年龄 • B.患者母亲孕期阴道出血史 • C.患者母亲孕期照射过X线 • D.患者母亲孕期用药情况 • E.阴道腺癌患者的出生时间
7.以下哪项不属于控制病例对照研究混杂偏 倚的措施? • A.采用匹配方式选择对照 • B.使调查员不知道研究的假设 • C.选择对照组时尽量使其年龄、性别的构 成与病例组保持一致 • D.分层分析法计算OR值 • E.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暴露水平
匹配设计资料分析(1:1)
对照
有暴露史 无暴露史
病例 有暴露史 无暴露史
a c b d
对子数
a+b c+d
对子数
a+c
2
b+d
2
t
χ 2=
b c
bc OR= c/b
χ 2= b c 1
bc
病因分值
• 暴露人群归因分值(AFe)也叫暴露人群病 因分值(EFe)也称归因危险百分比 (attributable risk percent, ARP, 或AR%) AR%是指暴露者中由该暴露所致的危险性, 占其总危险性的百分比例;或即在暴露人 群的总发病率中,由该暴露所致发病率占 的百分比例。
10.以下哪项不属于病例对照研究特点? • A.是在疾病发生后进行的 • B.研究对象是按有无患有所研究的疾病分成病 例组和对照组 • C.所研究因素的暴露情况常常是通过研究对象 的回忆获得的 • D.该研究可通过两组间发病率的比值计算OR值 • E.从因果关系的角度看,该研究属于“由果推 因”的研究方法
实习5 病例对照研究(一)教学
目的:

病例对照研究种类及其内容

病例对照研究种类及其内容

病例对照研究种类及其内容病例对照研究,这个听起来像医学界“侦探小说”的东西,实际上可有趣了!简单来说,它就是研究两组人:一组有某种疾病,另一组没有。

然后,通过对比,咱们就能找到潜在的危险因素,甚至揭示一些“隐藏”的真相。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种研究的种类和内容,保证让你听得津津有味。

1. 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概念在开始之前,咱们得先搞清楚什么是病例对照研究。

就像“无间道”里的卧底,研究者会选择一组“病例”,也就是那些得了病的人,和一组“对照”,也就是那些健健康康的人。

通过比较这两组人的生活习惯、饮食、环境等等,咱们就能找出与疾病相关的因素。

这种研究特别适合那些发病率低或进展缓慢的疾病,就像寻宝一样,得慢慢找、仔细找。

1.1 病例的选择选择病例可不是随便找找就行的。

咱们得确保病例是准确的,比如确诊的癌症患者、糖尿病患者等等,得有明确的诊断。

就像你在超市挑水果,不能随便抓一个就说“这个好”。

这时候,医生的专业判断就显得尤为重要。

毕竟,谁会想把坏苹果放进自己的购物车呢?1.2 对照组的重要性说到对照组,那也是研究的灵魂。

没有对照组,研究就像无头苍蝇,根本飞不起来。

对照组的选择也得讲究,最好要和病例组在性别、年龄、种族等方面相匹配。

比如说,研究某种心脏病时,病例组是50岁以上的男性,那对照组也得找一群50岁以上的男性,才公平嘛。

这样才能确保得出的结论是靠谱的,不然就像一场没有公平竞赛的运动会,谁都不知道谁能赢。

2. 病例对照研究的类型病例对照研究根据设计的不同,可以分为几种类型,每种都有其独特的魅力。

2.1 回顾性研究回顾性研究就像翻旧账,研究者会回头看看病人过去的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

比如,你得了某种疾病,研究者就会问你:“嘿,你以前抽烟吗?喝酒吗?”通过这些信息,咱们可以推测出哪些因素可能与疾病有关。

这种研究有点儿像在调查一起历史案件,细致入微,慢慢剥开真相的外衣。

2.2 前瞻性研究前瞻性研究就有点儿像拍纪录片,研究者在开始时就招募好病例和对照组,之后观察他们一段时间,看看谁得病,谁没病。

实习5:病例对照研究(新)

实习5:病例对照研究(新)

实习5 病例对照研究【目的】通过研究实例,掌握病例对照研究的设计要点、实施方法、资料的统计分析方法(包括成组资料、配对资料的分析,分级分析、分层分析),以及结果的解释。

了解混杂作用和效应修正作用的识别。

熟悉Logistic回归分析原理及在病例对照研究中的初步应用。

【时间】6学时【内容】【课题一】吸烟和肺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20世纪二十年代,许多工业发达国家报道,肺癌年死亡率逐年升高。

1901年~1920年男性为1.1/10万,女性为0.6/10万,至1936~1939年上升到男性10.6/10万,女性为2.5/10万。

关于肺癌的病因,当时有人提出过吸烟、大气污染等危险因素,但也有人提出肺癌死亡率升高的原因是由于人口寿命延长、人口老化的结果或/和对肺癌的诊断手段的改进,使肺癌的检出率与死因诊断水平提高等。

问题1 如何提出病因假设?问题2 为验证上述因素和肺癌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可采用哪些流行病学研究方法?英国学者Doll和Hill于1948年4月至1952年2月进行了吸烟和肺癌关系的专题研究。

在四年间,搜集了伦敦及其附近20所医院(后来又增加了一些医院)诊断为肺癌的病人作为调查对象,上述医院在这四年期间凡新收入肺癌、胃癌、肠癌及直肠癌等患者时,即派调查员前往医院调查。

每调查一例肺癌病人,同时配一例同医院同期住院的其他肿瘤病人作为对照。

问题3 此为何种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简述该研究方法的设计原理。

问题4 简述该种研究方法的特点和应用。

问题5 简述该种研究中病例和对照的选择原则。

问题6 病例和对照的来源有哪些?问题7 本研究选择住院病人作为调查对象是否有代表性?肺癌病人大都经病理组织学或痰细胞学检查确诊,少部分病人依据肺部X线检查或支气管镜检查确诊。

事先规定75岁以上的病人不作为调查对象,并去除了误诊为肺癌最后修订诊断的病人80例,因故未能调查的肺癌病人408例(包括调查时出院者189例,病危者116例,死亡者67例,耳聋者24例,不会英语者11例),这样被调查的肺癌病人大约占当时这些医院里肺癌病人总数的85%,计1465例。

病例研究对照研究报告

病例研究对照研究报告

病例研究对照研究报告1. 引言病例研究和对照研究是医学研究中两种常见的研究设计。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病例研究和对照研究的定义、特点以及应用案例进行详细讨论,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两种研究设计。

2. 病例研究病例研究是一种通过深入观察个体或小群体状况来进行详细描述和分析的研究方法。

其重点在于对个体的全面了解和描述,并从中发现可能的关联因素或影响因素。

病例研究通常不涉及对照组,而是通过深入采集数据、病史、检查结果等详细信息,形成全面的个案报告。

2.1 病例研究的特点•个体化:病例研究通过深入了解个体的生活背景、历史、症状等因素,能够提供详尽且具体的信息。

•深入研究:病例研究能够在某个疾病或情况下对个案进行深入分析,从而发现新的因素或机制。

•假设生成:基于对病例的详细观察和分析,病例研究可以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假设或研究方向。

2.2 病例研究的应用案例下面以一则病例研究为例来进一步说明病例研究的应用。

2.2.1 病例背景一名48岁的女性患者在体检中发现乳腺结节。

她没有家族乳腺癌病史,无其他明显疾病,但存在荷尔蒙失调的风险因素。

2.2.2 检查和数据采集研究团队对该患者进行了一系列检查和数据采集,包括乳腺超声、乳腺穿刺活检、荷尔蒙检测等。

同时收集了患者的个人病史、家族病史以及生活方式等信息。

2.2.3 分析和结果通过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该患者的乳腺结节属于良性肿瘤。

进一步的分析显示,患者体内雌激素水平较高,可能与荷尔蒙失调相关,进一步增加了乳腺癌的患病风险。

2.2.4 结论这个病例研究给出了一些关于乳腺结节、荷尔蒙失调和乳腺癌患病风险之间的初步关联。

然而,由于缺乏对照组和随机分组,仍需进一步的对照研究来验证这一关联。

3. 对照研究对照研究是一种通过对比群体或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来评估某种干预措施或特定暴露因素的效果的研究设计。

对照研究在推断因果关系时具有较高的证据水平,但对其设计和实施有一定的要求。

病例对照研究实习教案

病例对照研究实习教案
病例对照研究原理示意图(略)
病例对照研究的特点:
1、属于观察性研究
2、设立对照(且按是否发病分组)
3、从果到因追溯调查
4、比较暴露率和暴露水平,探索、检验病因假说
实习内容
【课题一】
问题1:比较任何时间曾使用过OC的比例两组之间有无差别


•OR:(a/c)/(b/d)=ad/bc
问题2:
重点讲出OR与RR的区别
理论上讲,队列研究资料才可以估计ARP及PARP,病例对照研究是得不到的,但是可以由OR估计ARP进一步得到PARP。
问题3:计算不同吸烟量与从未吸烟者相比的OR与OR95%的可信区间
问题4:计算不同暴露水平的现象趋势X2检验,结果是什么?说明什么问题
线性趋势是为疾病患病率是否随暴露水平的增加而增加
问题9:混杂和混杂因素的概念是什么?
由于一个既与研究疾病有关,又与研究的暴露因素有段的因素的干扰,委屈了研究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这种现象叫混杂,引起混杂的因素叫混杂因素。
问题10:你觉得哪个因素或者哪几个因素有调整的价值?
4个因素中只有吸烟对危险度的估计有实质性影响,使RR的估计从4.5减到3.2.当考虑了吸烟后,其他3个因素没有什么影响。未考虑糖尿病,因为只有4个病人有糖尿病,均未使用OC.
作业:课题一
问题1:比较任何时间曾使用过OC的比例两组之间有无差别
回答:病例对照研究的定义基本原理
与特点
阅读课题计算题目
互相讨论小组代表回答问题
计算
思考回答问题
自由讨论,小组代表回答
思考两者区别
理论课内容精讲,为后续做题打基础
问答式,活跃课堂气氛,掌握同学理解情况
10分
发挥主观能动性

病例对照研究的设计与分析

病例对照研究的设计与分析

病例对照研究的设计与分析病例对照研究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疫学研究方法,以比较组的形式探讨疾病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案等方面的问题。

在实践中,病例对照研究往往被用来评估某种因素与疾病之间是否存在关联,如糖尿病和肥胖之间的关系等。

本文将介绍病例对照研究的设计和分析方法,探讨如何减少偏倚,提高研究的可信度。

一、病例对照研究的设计病例对照研究是一种非随机性研究设计,通常涉及选择一组在疾病或健康方面的个体,然后比较它们的暴露状况和其他因素。

具体而言,病例对照研究包括以下四个步骤:1.研究问题的确定:研究者需要明确研究的问题,如糖尿病与氧化应激之间的关系。

2.病例组和对照组的选择:研究者需要确定病例组和对照组,后者应当是与前者在性别、年龄和其他重要因素上基本匹配的个体。

例如,对于研究糖尿病与氧化应激之间的关系,糖尿病患者可以被选择为病例组,而无糖尿病的个体可以被作为对照组。

3.数据采集:研究者需要对病例组和对照组的暴露状况和其他信息进行调查,并记录下来。

例如,当研究糖尿病与氧化应激之间的关系时,研究者需要记录病例组和对照组的氧化应激水平。

4.数据分析:研究者需要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的暴露状况以及其他因素,分析它们与疾病之间的相关性。

例如,研究者可以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的氧化应激水平,以评估氧化应激与糖尿病之间的关系。

二、病例对照研究的分析在病例对照研究中,经常需要采取一些措施以减少偏倚,提高研究的可信度。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措施:1.匹配: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匹配更加重要。

匹配可以基于年龄、性别、种族、慢性病等因素等。

匹配可以减少混杂偏倚的影响,使研究结果更可靠。

2.回归分析:在分析中,回归分析是一种有用的方法,可以消除混杂因素的影响。

回归分析是一种用来测量两个因素之间关系的统计方法。

3.分层分析:在分层分析中,研究者将样本按照某种特定的方式划分为不同的层次,然后对每个层次进行分析。

分层分析可以消除混杂因素的影响。

例如,分层分析根据年龄和性别划分样本,以消除混杂因素的影响。

实习五、病例对照研究

实习五、病例对照研究
第十四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三点 二分。
问题2
不匹配不分层资料分析 ① 将数据整理成四格表形式
不匹配不分层资料整理表
第十五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三点 二分。
② 暴露与疾病的统计学联系
2 adbc2T
m1m0n1n0
检验病例组某因素的暴露率或暴露比例与 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
第十六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三点 二分。
病例组暴露比值:a/m1 : c/m1 暴露组暴露比值:b/m0:d/m0
常用比值比(odds ratio,OR)(优势比) 表示疾病与暴露之间的联系强度大小。
OR病 对例 照O组 组 R=暴 暴对病露 露 照例组组与 与 的的暴暴比 比 非 露非 露比比值 值 第值十值暴 暴 一页,编ba辑于/露 露 星/期dc日:二十三的 的 点二ab分。 dc
226(n)
② 总2=19.21,自由度V=3, 20.005(3)=12.84<19.21,即P<0.005,说明按吸烟年限分级 后,两组的暴露率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
第三十三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三点 二分。
③ OR=ad/bc OR1=2.26 OR2=3.06 OR3=4.95
根据以上结果,可以总结出OR值随着吸烟量的增加而递增, 呈现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
检验病因假说,不能直接得出因果关系的结 论
第二十一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三点 二分。
(二) 分层资料分析
病例 对照 合计
表2 按性别分层的结果
吸烟
男 不吸烟
合计
吸烟
59 (a1) 40 (c1) 99 (n11)
21 (b1) 40 (d1) 61 (n01)
80 (m11) 80 (m01) 160(n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题3:该计算结果能否说明吸烟与 肺癌之间的真实联系程度?为什么?

1、可能有混杂存在; 2、观察性研究的一种,只能探索病因或者 检验病因假说,不能直接得出因果关系的 结论
理论知识的复习
特点 1.属于观察法 2.设立对照组 3.观察方向由“果”及“因” 4.不能确实证明暴露与疾病的因果关系。
流行病学教研室
理论知识的复习
流行病学教研室
理论知识的复习
1、成组资料分析(不匹配不分层资料分析) 2、分层资料分析(不匹配分层资料分析)
3、匹配资料的分析
4、分级暴露资料分析(不匹配多暴露水平的资料 分析)
流行病学教研室
不匹配不分层资料分析
不匹配不分层资料整理表
分层资料分析
按性别分层的结果 男 不吸烟 (b1) (d1) (n01) 女 不吸烟 (b2) (d2) (n02
资料的分析
(一) 描述性统计
1.研究对象一般特征的描述:年龄、性别、职业、出 生地、居住地、疾病类型的分布等。 计算出各种特征的构成比重---了解资料的一般情况 2.均衡性检验 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在某些基本特征是否相似或齐 同,目的是检验病例组与对照组的可比性,对两组
分布确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在分析时应考虑它对
问题8: 根据以上资料列出吸烟与否与肺癌的关系表格,并计算2、 OR、及其可信区间。
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资料整理表 对照 病例
吸烟 不吸烟 合计(对子 数)
吸烟 32 50
82
不吸烟 22 9
31
合计(对子 数) 54 59
113
2=11.52, 20.005(1)=7.88<11.52, 则P<0.005,拒绝无 效假设,即两组暴露率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
OR=2.32,说明匹配了年龄因素后,吸烟组患肺癌的 危险性为不吸烟组的2.32倍 OR95%CI=?
问题9: 上述资料还可以做哪些因素分析? 还可分析开始吸烟年龄、吸烟年限、 吸烟量、吸烟深浅
(四)分级暴露资料的分析
在收集资料时,如果能收集到研究因素不同暴露 水平的信息,可以用来分析该因素和疾病是否存 在剂量反应关系,以增加因果关系推断的依据。 收集的资料主要是可以定量的指标或信息。如吸 烟的支数/日、体重数、血生化指标等都可进行 此类分析。 分析时是以不暴露或最低暴露组为参照。
流行病学教研室
理论知识的复习
原理: 以确诊的患有某特定疾病的病人作为病 例,以不患有该病但具有可比性的个体为对 照,通过询问,实验室检查或复查病史,搜 集既往各种可能的危险因素的暴露史,测量 并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中各因素的暴露比例, 经统计学检验,若两组差别有意义,则可认 为因素与疾病之间存在着统计学上的关系。
吸烟 病例 对照 合计 (a1) (c1) (n11)
合计 (m11) (m01) (n1)
吸烟 (a2) (c2) (n12)
合计 (m12) (m02) (n2)
课题一
(一)成组资料分析 问题1:根据表5-1资料进行均衡性分析,分析 结果说明什么?
均衡性分析用来比较两组某些基本特征是否 相似或齐同.目的是检验病例组与对照组是 否有可比性。
③ 关联强度分析
ad OR bc
④OR的可信限
2 11.96 /
OR95%CI OR
表1 成组病例对照研究资料的整理表
病例 吸烟 不吸烟 合计 82(a) 31(c) 113 对照 54(b) 59(d) 113 合计 136 90 226
(ad bc) 2 n x (a b)(c d )(a c)(b d )
资料的分析
(二)统计推断 1.联系的显著性 2.联系的强度 (OR)
OR是两个暴露比值之比,其
数值范围从0到无限大的正数。 OR不同数值范围表明不同程 度的危险性。
OR=1 表示暴露与疾病无关联; OR>1 疾病的危险因素,称为“正关联”,说明 暴露使疾病的危险度增加; OR<1 疾病的保护因素,称为“负关联”,说明 使疾病的危险度减少。
流行病学教研室
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缺点
优点
缺点
• • • •
适用于罕见病的研究
适用于慢性病的研究 研究所需的样本量较小 省时、省钱、省力
• 不适用于暴露率低的研究 • 常发生各种偏倚 • 论证强度较低 • 只能估计相对危险性
• 可同时研究多个因素与
某疾病的联系
• 暴露与结局出现的时间先
后不易判断
(二) 分层资料分析
吸烟
病例 对照 合计 59 (a1) 40 (c1) 99 (n11)
合计
80 (m11) 80 (m01) 160(n1)
吸烟
23(a2) 10(c2) 33(n12)
合计
37(m12) 29(m02) 66(n2)
问题4:
OR1=2.81,说明男性中吸烟者患肺癌的危险 性为不吸烟男性的2.81倍. OR2=3.12,说明女性中吸烟者患肺癌的危险 性为不吸烟女性的3.12倍。 男OR95%CI=(1.13,5.41),女OR95%CI= (1.5,8.41)可信区间不包括1.0,即可认为 OR值在0.05水平有显著性差异。 原OR=2.89
其他因素可能的影响。 (卡方检验)
资料的分析
(二)统计推断 1.联系的显著性
常用χ2(卡方)检验
指标意义:检验病例组与对照组在
暴露方面的差异是否具有显著性。
2.联系的强度
查χ2界值表,得P< 或 >0.05或0.01, 以表示暴露与结局有无联系,但联 系的强度如何,要计算OR
资料的分析
(二)统计推断 1.联系的显著性 2.联系的强度 常用比值比(odds ratio,OR)(优势比) 表示疾病与暴露之间的联系强度大小。 病例组的暴露比值 对照组的暴露比值
问题5:
按性别分层后,计算总OR值,与调控前 OR值比较是 否存在差异,如 果存在有意义 的 差异,则认为产生了混杂偏倚,性别是混 杂因素。
问题6:
预防和控制混杂偏倚的方法 设计阶段:限制;匹配;随机分组 分析阶段:标准化率分析、分层分析和多变量分 析方法。
(三)匹配资料的分析
问题7:
为什么要进行匹配?匹配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2
20.05(1)=3.84 ,本例2=14.48>3.84,则P< 0.05
结论为拒绝无效假设,即两组暴露率在统计 学上有显著性差异。 OR=ad/bc OR95%CI= OR
(11.96 / 2)
OR=ad/bc=2.89 说明吸烟组患肺癌的危 险性为不吸烟组的2.89倍 OR95%CI=1.661~5.030 ,可信区间中不 包括1.0,即可认为该OR值在0.05水平上有 显著性。
OR=
资料的分析
(二)统计推断 1.联系的显著性 2.联系的强度 (OR)
OR是两个暴露比值之比,其
数值范围从0到无限大的正数。 OR不同数值范围表明不同程 度的危险性。
OR=1 表示暴露与疾病无关联; OR>1 疾病的危险因素,称为“正关联”,说明 暴露使疾病的危险度增加; OR<1 疾病的保护因素,称为“负关联”,说明 使疾病的危险度减少。
实习五:病例对照研究
流行病学教研室
学习目标和要求
1.掌握病例对照研究资料整理和分析的基本方 法,常用指标的计算方法及其意义。 2.掌握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熟悉病例对 照研究的优缺点设计原则与方法。
流行病学教研室
主要内容回顾
1、基本原理(定义、原理、特点) 2、研究类型:不匹配、匹配(频数、个体) 3、实施步骤 4、资料的整理与分析(卡方值、比值比 (OR)、OR的95%可信区间(CI)) 5、常见的偏倚及其控制
注意问题
慎重选择匹配因素,可疑致病因素或有研究价值的 因素不能作配比因素。
增加了选择对照的难度。
可采用1∶1或1∶M匹配,不宜超过1∶4。
匹配的特征或变量必须是已知的混杂因素,或有充 分的理由怀疑为混杂因素。常作为匹配的因素有年 龄、性别、种族、经济状况、血型、血压等。 over-matching:把不必要的项目列入匹配,企图 使病例与对照尽量一致,就可能突然丢失信息, 增加工作难度,反而降低了研究效率。
• 问题7: 匹配的要求是对照在某些因素或特征上与病例保持一致, 目的是对两组进行比较时能够排除匹配因素对研究结果 的干扰。 匹配的特征或变量必须是已知的混杂因子,或有充分的 理由怀疑为混杂因子,否则不应匹配。有两种情况不应 匹配,否则会造成配比过头,一是研究因素与疾病因果 链中的中间变量不应匹配,另一种是只与可疑病因有关 而与疾病无关的因素不应匹配。
作业
病例对照研究资料分析的基本方法, 常用指标的计算方法及其意义。
流行病学教研室
表2 按性别分层的结果 男 不吸烟 (b1) (d1) (n01) 女 不吸烟 (b2) (d2) (n02
吸烟 病例 对照 合计 (a1) (c1) (n11)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合计 (m11) (m01) (n1)
吸烟 (a2) (c2) (n12)
合计 (m12) (m02) (n2)
(二) 分层资料分析
表2 按性别分层的结果 男 不吸烟 21 (b1) 40 (d1) 61 (n01) 女 不吸烟 14(b2) 19(d2) 33(n02
问题2:将表中资料按是否吸烟整理成四格表 形式计算χ2、OR、OR的95%CI,说明各指标 的含义?
问题2
不匹配不分层资料分析 ① 将数据整理成四格表形式
不匹配不分层资料整理表
② 暴露与疾病的统计学联系
ad bc T
2 2
m1m0n1n0
检验病例组某因素的暴露率或暴露比例与 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