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电子信息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1-2025)
《广东省培育前沿新材料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1-2025年)》
广东省培育前沿新材料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1-2025年)为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制造强省建设的工作部署,加快培育前沿新材料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促进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高端,依据《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培育发展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意见》(粤府函〔2020〕82号)等文件精神,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情况前沿新材料是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和颠覆性的新材料,是未来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和重大应用前景。
结合国家、省相关规划和我省新材料产业发展的现状,我省重点发展的前沿新材料产业包括智能、仿生与超材料,低维及纳米材料,高性能纤维,新型半导体材料,电子新材料及电子化学品,先进金属材料,新型复合材料,超导材料,增材制造材料,新能源材料,生物医用材料,材料先进研发、制备和检测、验证服务等领域。
(一) 发展现状。
“十三五”期间,我省前沿新材料产业发展迅速,2019年,我省前沿新材料产业营业收入接近500亿元,产业技术水平和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列。
一是支撑前沿新材料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带动创新要素快速集聚。
大科学装置、省实验室和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的布局、建设,世界级科研创新平台集群正在形成,促进一大批院士、顶尖科学家和各类创新要素快速集聚,高起点开展碳纳米管、石墨烯、新型半导体、超导、非晶合金等前沿新材料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新型科研体制和孕育世界级科技成果的创新链条渐具雏形。
二是创新活跃,新技术发展迅猛。
我省在石墨烯、超材料、新型显示、新能源材料、生物医用材料、先进半导体、材料基因工程等领域形成了较强优势,产出了一批优秀的科研成果和专利,单晶石墨烯的工业化制备、超材料的规模化生产、印刷显示、超宽禁带半导体材料等关键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
三是骨干企业带动作用凸显,产业集聚态势初步形成。
“专精特新”“独角兽”“单项冠军”企业不断涌现,空间布局日趋合理,形成了梯次发展的良好格局,以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珠海等地市为核心,清远、惠州、韶关、江门、汕尾等地市快速发展,区域化聚集初步呈现;新能源材料、生物医用材料、新型显示、先进陶瓷材料等产业具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和完备的产业配套体系,产业集群效应明显。
《广东省培育数字创意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1-2025年)》政策解读
《广东省培育数字创意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1-2025年)》政策解读一、编制背景数字创意产业是以数字技术为主要驱动力,围绕文化创意内容进行创作、生产、传播和服务而融合形成的新经济形态。
2016年,国家首次将数字创意产业纳入《“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与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新能源汽车、新能源、节能环保并列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
为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制造强省和数字经济强省建设的工作部署,抢抓新型基础设施提速建设的发展机遇,加快培育数字创意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促进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高端,依据《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培育发展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意见》(粤府函〔2020〕82号)等文件精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牵头起草了《广东省培育数字创意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是我省首个推动数字创意产业发展的政策文件。
二、编制原则和考虑一是坚持问题导向,突出补齐短板。
根据业界反映的原创能力不足、发展预期不明确等突出问题,并衔接宣传、文化、工信、科技等国家层面的政策,提出原创IP培育工程、产业集聚发展工程、深化交流合作工程等重点工作,有效补强IP原创、发行运营等产业链薄弱环节。
二是坚持创新引领,突出新技术应用。
充分发挥广东信息化大省和制造业大省优势,抢抓新基建、数字技术发展机遇,实施数字技术创新应用工程、新业态培育工程、工业设计能力提升工程,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应用,大力发展数字创意设备制造,以数字技术驱动游戏、动漫等优势产业健康发展,加快培育电竞、直播、短视频等新业态。
三是注重资源整合,突出可操作性。
充分整合了宣传、文旅、体育、广电等省有关部门资源,形成政策合力。
突出抓好重点工程落地,以重大平台、重大项目、骨干企业为抓手,建设一批数字技术驱动型的省级产业园和公共服务平台等高质量产业载体,落地一批重点项目,促进骨干企业持续发展壮大。
电子信息制造业2023—2024年稳增长行动方案
电子信息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产业,规模总量大、产业链条长、涉及领域广,是稳定工业经济增长、维护国家政治经济安全的重要领域。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更好发挥电子信息制造业在工业行业中的支撑、引领、赋能作用,助力实现工业经济发展主要预期目标,特制定本方案,实施期限为2023—2024年。
本方案所指电子信息制造业包含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以及锂离子电池、光伏及元器件制造等相关领域。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强化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保持电子信息制造业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为工业经济稳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坚持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相结合。
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激发电子信息企业活力。
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将市场机制和举国体制优势结合,形成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机统一、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格局。
坚持有效供给与扩大需求相结合。
统筹扩大内需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释放国内市场需求,合理引导产业资金流向,提高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不断提升电子信息产品供给质量水平,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坚持继承巩固与创新发展相结合。
优化产业政策环境,巩固已有产业规模,推进产业国内梯度转移,稳住外贸基本盘。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育壮大新兴领域热点,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坚持立足自身与国际合作相结合。
统筹国内和国际两个循环,以更高水平的开放深度嵌入全球电子信息制造业分工体系,保持对全球企业、资源的强大吸引力。
立足自身资源,加强基础前瞻领域技术研究,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主要目标2023—2024年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平均增速5%左右,电子信息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营业收入突破24万亿元。
工信部印发《基础电子元器件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
工信部印发《基础电子元器件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
作者:路沙
来源:《中国信息化周报》2021年第05期
近日,工信部发布《基礎电子元器件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
总体目标方面,《行动计划》提出,到2023年,优势产品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产业链安全供应水平显著提升,面向智能终端、5G、工业互联网等重要行业,推动基础电子元器件实现突破,增强关键材料、设备仪器等供应链保障能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具体来看,一是,产业规模不断壮大。
电子元器件销售总额达到21000亿元,进一步巩固我国作为全球电子元器件生产大国的地位,充分满足信息技术市场规模需求。
二是,技术创新取得突破。
突破一批电子元器件关键技术,行业总体创新投入进一步提升,射频滤波器、高速连接器、片式多层陶瓷电容器、光通信器件等重点产品专利布局更加完善。
三是,企业发展成效明显。
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电子元器件企业,力争15家企业营收规模突破100亿元,龙头企业营收规模和综合实力有效提升,抗风险和再投入能力明显增强。
同时,针对当前产业发展存在不足,《行动计划》提出要实施重点产品高端提升、重点市场应用推广、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行动,推动基础电子元器件产业提质增效。
市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若干政策措施
市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若干政策措施为落实《广东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2021—2025年)》和《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2023—2025年)》,聚焦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加快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制定以下政策措施。
一、支持龙头骨干企业数字化转型。
聚焦工业互联网应用创新、5G全连接工厂等方向,支持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建设数字化转型标杆示范项目。
支持战略性产业集群“链主”企业以产业链在线高效协同为目标,建设产业链供应链协同标杆示范项目。
按照省统一制定标杆示范项目遴选标准并组织实施,对获得认定的标杆示范项目予以事后补助。
对获得中央及省级财政资金支持的标杆示范项目,以及各类国家级示范项目,我市将结合实际情况加大支持力度。
二、支持中小型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
聚焦战略性产业集群,市、县区联动,共同推动重点行业中小型制造企业“上云上平台”数字化转型。
根据省统一制定战略性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工作指南,支持具备较强实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牵头,汇聚产业生态伙伴,聚焦特定试点起步区域,联合制定重点行业中小型制造企业“上云上平台”产品目录和推广工作方案,为产业集群企业提供数字化产品和服务。
积极争取省关于平台服务集群数字化转型相关事后奖补。
市、县区对试点起步区平台试点方案予以指导和推荐,结合实际情况制定配套政策措施,并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全流程跟踪监管。
三、支持产业园数字化改造。
将网络部署、公共云平台建设、数据采集和传输系统部署等,纳入新建产业园区建设要求,鼓励县区按照数字化园区建设标准进行升级改造。
围绕一批产业园、产业集聚区数字化转型试点,引导行业数字化转型服务商、第三方机构、行业协会等,会同园区骨干企业组建联合体,为园区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大力发展新模式新业态,加强政策协调和政策支持力度,推动园区整体数字化转型。
市、县区将结合实际情况对产业园数字化转型试点加大支持力度。
四、支持工业软件研发及应用推广。
2024年电子信息行业发展计划
加强人才培养, 提高行业人才素
质
加强国际合作, 提高行业国际影
响力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电子信息行业 的发展将带动 相关产业链的 协同发展,提 高整体产业竞 争力。
0 1
电子信息技术 的创新和应用 将促进传统产 业的转型升级, 提升产业附加 值。
0 2
电子信息行业 的发展将创造 更多的就业机 会,促进社会 就业的稳定增 长。
电子信息行业市场规模增长主 要来自于5G、人工智能、物联 网等新兴技术的推动
电子信息行业市场规模增长还 受到政策支持、市场需求等因 素的影响
电子信息行业发展趋势
5G技术:5G技术的普及将推动电子信 息行业的快速发展
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将推动 电子信息行业的智能化转型
物联网: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将推动电子 信息行业的互联互通
新型显示器件
添加 标题
OLED显示器:柔性、可折叠、透 明显示等特性
添加 标题
Micro-LED显示器:超高亮度、超 高对比度、超低功耗等特性
添加 标题
激光显示器:高亮度、高对比度、 低功耗等特性
添加 标题
Mini-LED显示器:高亮度、高对 比度、低功耗等特性
添加 标题
量子点显示器:高色域、高亮度、 低功耗等特性
添加 标题
柔性显示器:可弯曲、可折叠、可 卷曲等特性
智能终端
智能手机:5G技 术、人工智能、 虚拟现实等技术
的应用
添加标题
智能电视:高清 显示、智能交互、
内容生态等方面 的创新
智能穿戴设备: 健康监测、运动 追踪、智能语音 助手等功能的完
推动产业高端化发展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实施方案
推动产业高端化发展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实施方案一、统筹谋划重点产业及产业集群布局立足各区域功能定位和比较优势,调整优化战略性产业集群发展布局,增强产业发展整体性和协调性,推动产业集群发展与城市功能定位协同匹配,构建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将珠三角核心区打造成为世界领先的先进制造业发展基地,大力推动高精尖制造业发展,支持东莞市建设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实验区。
支持沿海经济带东西两翼地区做大做强绿色石化、新能源、轻工纺织等战略性产业,积极发展产业链条长、产业带动性强的先进制造业,建设成为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
坚持生态优先,推动北部生态发展区转型升级,推动工业集中进园,重点发展环境友好型生态产业。
二、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着力抓好产业链稳链、补链、强链、控链工作,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强化产业转型升级和质量品牌建设,推动重点产业加快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一)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瞄准重点产业链加快建设产业共性技术平台,提升基础零部件、基础原材料、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以及质量标准和检测等基础能力水平,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积极参与国家产业基础再造工程,主动对接、积极组织开展国家级产业基础提升相关重点项目。
加大制造业核心基础零部件、核心电子元器件等领域科研攻关力度,掌握产业基础关键核心技术和产业基础数据。
编制制造业重点产业发展技术路线图,组织开展分阶段分领域技术攻关。
(二)保障重点产业链稳定安全建立重点产业链的核心企业库,围绕产业链关键核心环节强化招商引资。
聚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汽车、生物医药领域,梳理产业链上下游关键核心技术的短板、薄弱环节、有望突破的细分领域,形成补短板路线图和锻长板清单。
以重点整机产品研制为切入点,支持省内重点企业与国内供应链上下游企业联合技术攻关和生产制造,着力打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集成服务等产业链条。
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多元化,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全球布局,深度参与构建涵盖生产体系、研发基地、营销网络和跨国供应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体系。
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山东省“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山东省“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21.07.14•【字号】鲁发改高技〔2021〕575号•【施行日期】2021.07.1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山东省“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各市人民政府,省有关部门单位:《山东省“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21年7月14日山东省“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目录一、基础和形势 1(一)发展基础 1(二)发展形势 2二、总体要求 4(一)指导思想 4(二)主要原则 4(三)发展目标 5三、重点产业 6(一)发挥“五强”新兴产业引领力,构筑发展新优势 61.新一代信息技术 62.高端装备 113.新能源新材料 134.现代海洋 165.医养健康 20(二)拓展新兴产业发展领域和空间,培育壮大新动能 221.新能源汽车 222.航空航天 243.绿色环保 264.新兴服务业 27四、重大工程 28(一)产业集群培育工程 28(二)创新体系构建工程 30(三)产业基础再造工程 31(四)数字赋能升级工程 32(五)发展生态优化工程 33五、保障措施 34(一)健全推进机制 34(二)强化项目支撑 35(三)开展“双招双引” 35(四)推动示范引领 35(五)强化督导评价 35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领域。
“十四五”时期,必须大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化、集群化、生态化发展,加快培育壮大先导性和支柱性产业,为全面开创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局面提供重要支撑。
根据《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基础和形势(一)发展基础“十三五”时期,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省委、省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团结带领全省上下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不断壮大、竞争力不断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站上了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
政策·声音
政策·声音▌2017年7月20日,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国发〔2017〕35号),明确了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战略目标:到2020年,人工智能总体技术和应用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人工智能产业成为新的重要经济增长点,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成为改善民生的新途径;到2025年,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实现重大突破,部分技术与应用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人工智能成为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主要动力,智能社会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到2030年,人工智能理论、技术与应用总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
▌2017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习近平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
▌2017年12月1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工信部科〔2017〕315号),以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为主线,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产业化与集成应用,发展高端智能产品,夯实核心基础,提升智能制造水平,完善公共支撑体系,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推动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助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2018年4月13日,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教技〔2018〕6号),提出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的支撑体系,助力教育教学、管理和服务的改革发展。
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为基础,依托各类智能设备及网络,积极开展智慧教育创新研究和示范,推动新技术支持下教育的模式变革和生态重构。
启动“人工智能+教师队伍建设行动”,推动人工智能支持教师治理、教师教育、教育教学、精准扶贫的新路径,推动教师更新观念、重塑角色、提升素养、增强能力。
广东省发展智能家电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1—2025 年)
广东省发展智能家电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1—2025年)为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制造强省建设的工作部署,加快发展智能家电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促进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高端,依据《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培育发展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意见》(粤府函〔2020〕82号)等文件精神,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情况(一)发展现状。
本产业集群包含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的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等3个大类9个中类中的28个小类。
2019年广东省家电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1.3万亿元,工业增加值2700亿元,规模占全国总额比重超40%,其中电视机、空调、冰箱、厨房电器、照明灯饰等产品规模全国第一,已形成深圳、佛山、东莞、珠海、中山、惠州、湛江为聚集地的家电产业集群,具有全球规模最大、品类最齐全的产业链,是全球最大的家电制造业中心。
当前,我省家电产业呈现智能化、节能环保、绿色健康的发展趋势。
(二)存在问题。
一是创新要素集聚度不高,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企业研发投入占比与世界先进水平仍有差距,创新环境有待完善;二是部分关键零部件、关键原材料、核心技术等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三是企业品牌质量优势不明显,市场竞争力有待加强;四是国际标准引领不明显,国际话语权不强,互联互通标准不统一,制约了智能家电产业的发展。
(三)优势与挑战。
我省家电产业具有规模优势、集聚优势、产业化配套优势及成本优势,但随着国际贸易环境变化和智能化技术发展,面临逆全球化引发的贸易保护,节能环保、信息安全法规等技术壁垒的加强,以及信息技术变革对传统制造的挑战。
二、工作目标到2025年,形成创新要素高度集聚、区域根植性强、网络化协同紧密、开放包容、生态体系完整、全球最具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形成集前沿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共性技术研发、经济管理模式创新为一体的创新体系。
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投入达到营业收入4%,在共性技术、核心零部件、智能制造技术等领域形成突破,拥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术,PCT专利数量比2019年翻两番。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2024年将实现全面升级和创新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2024年将实现全面升级和创新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电子信息产业在中国的发展也越来越迅猛。
这一行业的快速发展为中国经济的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同时也推动了社会的智能化和数字化转型。
为了进一步推动这一行业的发展,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在2024年迎来了全面升级和创新的时刻。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首先,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在硬件技术方面将会实现全面升级。
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广泛应用,对硬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未来的硬件设备将更加智能化、高效化和节能环保化。
例如,智能手机将会进一步发展,屏幕分辨率更高、处理速度更快、相机质量更好,同时还将具备更多的人工智能功能。
此外,智能家居设备、智能穿戴设备等也将呈现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发展趋势。
全面升级的硬件技术将进一步提高人们生活的便利性和舒适度。
其次,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在软件技术方面将迎来创新的浪潮。
软件是推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未来,软件将更加注重用户体验和人机交互的设计。
无论是智能手机上的应用程序,还是智能家居中的智能控制系统,都需要具备更加直观、简便的操作界面。
此外,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也将进一步催生各种智能软件的创新。
例如,语音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将实现突破性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软件在人机交互中的性能和功能。
第三,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在产业结构方面将发生重大调整。
随着电子信息产业的全面升级,传统的制造业将逐渐向高端制造和智能制造转型。
与此同时,软件和服务业将日益成为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未来,服务业将成为电子信息产业中的新增长点。
例如,智能家居服务、云计算服务、大数据分析服务等将会得到快速发展,为企业和个人提供更加便捷和多样化的服务。
最后,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还将紧密结合国家的战略规划。
中国政府一直以来都高度重视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并将其列入重点支持的产业之一。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行动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行动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1.10.15•【字号】•【施行日期】2021.10.1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职业能力建设正文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行动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各省辖市人民政府、济源示范区管委会、各省直管县(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河南省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行动方案(2021—2025年)》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21年10月15日河南省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行动方案(2021—2025年)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决策部署,大力实施“集群强链”提升专项,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握新时代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战略机遇,坚持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突出“项目为王”导向,围绕统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重点培育、未来产业谋篇布局,以提升集群能级、创新能力、链条水平和优化生态为目标,实施创新强链、数字融链、转型延链、多元稳链、招商补链、生态畅链“六大行动”,努力实现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要素链、制度链深度耦合,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推动产业由集聚发展向集群发展全面跃升,形成一批万亿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和千亿级现代化产业链,为制造强省建设提供坚实支撑。
(二)主要目标。
到2025年,实现“三提升一优化”目标:——集群能级提升。
重点培育10个重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其中万亿级7个、5000亿级3个,力争形成2—3个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重点打造30个左右千亿级现代化产业链,先导布局3—5个未来产业链。
揭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揭阳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的通知
揭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揭阳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揭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1.11.15•【字号】揭府办〔2021〕43号•【施行日期】2021.11.1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工业和信息化管理综合规定正文揭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揭阳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的通知揭府办〔2021〕43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市政府有关部门:《揭阳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2021—2025年)》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反映。
揭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1年11月15日揭阳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2021—2025年)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数字化发展的战略部署,深刻把握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和规律,紧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全面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发挥数字技术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促进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到2023年,推动超过80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实施数字化转型,带动2000家企业上云用云降本提质增效,培育一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
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加快数字化转型,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明显提升,新模式、新业态广泛推广,产业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到2025年,全市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数字化水平显著提升,数字化转型升级作用显著,推动超过135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实施数字化转型,带动3000家企业上云用云降本提质增效,以数字化引领制造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形成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产业生态。
二、数字化转型及赋能重点方向(一)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1. 现代轻工纺织产业集群。
推进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若干措施
推进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若干措施为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工业互联网、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改造,助推中山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特制订如下措施。
一、树立制造业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标杆示范(一)鼓励数字化智能化示范工厂建设。
支持制造业企业开展内外部全业务流程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实施企业资源计划、产品生命周期、生产执行、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等工业软件全覆盖,对工作流、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进行有效管理,实现资源共享和工作高度协同、业务流程一体化运作,在数字化管理、智能化制造、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等方面的水平与经济效益有较突出的示范作用。
每年认定不多于10家数字化智能化示范工厂,每家数字化智能化示范工厂给予一次性奖励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
(二)鼓励数字化智能化示范车间建设。
支持制造业企业以制造执行系统为核心、关键设备联网为基础,关键环节实现工业软件覆盖,有效采集和连接车间的生产资源信息,实现对车间现场网络化监控和可视化管理。
每年认定不多于15个数字化智能化示范车间,数字化示范车间一次性奖励最高不超过200万元。
政策有效期内,单个企业的多个数字化智能化示范车间择优奖励1个。
已获得数字化智能化示范车间奖励的企业,入选数字化智能化示范工厂,按累计奖补的差额进行奖励。
(三)鼓励工业互联网标杆示范建设。
支持制造业企业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实施数字化转型,项目基于工业互联网架构,实现企业设备数据、系统数据、供应链数据等至少一类以上数据要素“上云上平台”并在云端或平台集成、分析、应用。
重点推动5G+工业互联网示范项目建设。
每年评选不多于10个工业互联网标杆示范项目,每个项目给予一次性奖励最高不超过100万元。
二、推动制造业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四)支持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
完善实施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固定资产投资扶持政策,重点扶持运用智能化装备和数字技术开展的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改造等项目,扶持比例最高按照项目设备和软件投入总额的20%给予扶持,单个项目最高奖励2000万元。
广东省发展汽车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1—2025 年)
广东省发展汽车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1—2025年)为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制造强省建设的工作部署,加快发展汽车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促进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高端,依据《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培育发展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意见》(粤府函〔2020〕82号)等文件精神,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情况(一)发展现状。
我省汽车产业集群包含“汽车制造业”中的“汽车整车制造(汽柴油车整车制造和新能源车整车制造)、汽车用发动机制造、改装汽车制造、低速汽车制造、电车制造、汽车车身及挂车制造、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等1个大类7个中类8个小类。
目前,我省是国内主要汽车生产基地之一,共有规模以上汽车及零部件企业876家。
随着比亚迪、广汽传祺等自主品牌发展壮大,小鹏汽车、腾势汽车、广汽蔚来等新能源造车企业逐步发展,形成了日系、欧美系和自主品牌多元化汽车产业格局,汽车产量连续三年居全国第1位。
2019年,全省汽车制造业营业收入8404.78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1768.35亿元;全省汽车产量311.97万辆,占全国汽车总产量12.2%,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15.59万辆,占全国产量13.1%。
(二)存在问题。
一是过于依赖合资企业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善,仍未培育出世界一流的自主汽车品牌,总体上仍处于全球汽车产业链、价值链中低端水平。
二是我省汽车零部件产业规模与整车生产规模不相适应,发动机、变速箱等关键零部件自给率不高,对汽车产业集群支撑保障能力有待提升。
三是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核心关键零部件受制于人,车规级MCU、IGBT芯片等高端核心组件高度依赖进口。
(三)优势与挑战。
我省作为全国汽车生产和消费第一大省,汽车产业集群发展优势明显:一是汽车制造业规模大,拥有整车及零部件研发、设计、生产、销售等较为完备的产业链。
二是依托基础雄厚的电子信息制造业,我省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等新兴领域的跨行业融合合作具有领先优势。
战略性产业集群及对应行业
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及对应行业〔摘自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1-2025年),供参考〕1.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包含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的计算机制造、通信设备制造、广播电视设备制造、雷达及配套设备制造、非专业视听设备制造、智能消费设备制造、电子器件制造、电子元件及电子专用材料制造、其他电子元件制造9项中类36项小类。
2.绿色石化产业集群包含石油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等4大类60中类。
3.智能家电产业集群包含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的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等3个大类9个中类中的28个小类。
4.汽车产业集群包含“汽车制造业”中的“汽车整车制造(汽柴油车整车制造和新能源车整车制造)、汽车用发动机制造、改装汽车制造、低速汽车制造、电车制造、汽车车身及挂车制造、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等1个大类7个中类8个小类。
5.先进材料产业集群包含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金属制品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8大类25中类中的93小类。
6.现代轻工纺织产业集群包含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的纺织业,纺织服装、服饰业,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家具制造业,造纸和纸制品业,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金属制品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其他制造业等17个大类57个中类中的174个小类。
7.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集群包括满足信息技术需求的服务产品与服务过程,具体涉及软件产品、信息技术服务、嵌入式系统软件、信息安全等领域。
8.超高清视频显示产业集群主要包括设备制造、节目制作、传输服务、行业应用等领域和环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升国际化合作水平。对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智能终端等领域重点项目引进, 按照“一项目一议”方式给予重点支持。提高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支持既 有技术核心竞争力,又有资本运作能力的“专精特新”电子信息制造业龙头企 业实现国际化布局、全球化发展。
壮大发展电子信息产业骨干企 业实力,引进国际领军企业, 培育具有创新引领作用的“独 角兽”企业,打造行业领域 “单项冠军”“小巨人”企业。
三、《行动计划》提出六大重点任务
构建科技创新型平台。支持龙头企业和研发机构牵头建设国家级和省级制造业 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等重大创新平台,承担 产业链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依托产业基地和专业园区,加强新一代电子信息产 业集聚区配套服务体系建设。
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020年10月
《行动计划》编制背景
为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制造强省建 设的工作部署,加快发展新一代电子信息战略性 支柱产业集群,促进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高端, 依据《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培育发展战略性支柱 产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意见》(粤府 函〔2020〕82号)等文件精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联合省发改委、省科技厅、省商务厅、省市场监 管局、省通信管理局联合制定印发了《广东省发 展新一代电子信息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行动计划 (2021-2025)》。
应用创新硬件 工程
(四) 半导体元器件
工程
加快5G、数据中心、 智能计算中心、人工 智能、工业互联网、 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 施支撑建设。省市共 同推进省级5G产业园 区建设,支持创建各 具优势的5G产业园区。
推进计算机整机、外部设 备及耗材产品的研发和产 业化,组织上下游企业开 展协同攻关、适配合作, 突破芯片、应用服务器、 办公套件等电子信息产品, 加快产品迭代升级和应用 推广。
做大做强集成电路设 计业和高端封装测试 业,补齐集成电路制 造环节短板,发展相 关装备和原材料产业, 打造国际领先的集成 电路产业基地。
四、《行动计划》提出六大重点工程
05
PART 05
第五部分
保障措施
五、《行动计划》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协调领导
依托省制造强省建设领导小组,统筹推 进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各项工作。探 索建立非盈利性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促 进机构。
04
PART 04
第四部分
重点工程
四、《行动计划》提出六大重点工程
(一) 稳链强链补链
工程
在超高清视频、新一代通 信与网络、软件、智能终 端、人工智能、物联网、 汽车电子等新一代电子信 息产业领域推动企业加强 研发攻关,完善上下游配 套,补齐产业链短板,打 造全产业生态。
(二) 新基建支持
工程
(三) 新一代信息技术
三、《行动计划》提出六大重点任务
以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为契 机,继续做强做优珠江东 岸高端电子信息产业带, 推动粤东西北地区主动承 接珠三角产业转移发展配 套产业,带动粤东西北协 同发展。
二是发展核心技 术和重点产品
一是构建产业 发展新格局
三是培育具有 核心竞争力的 企业集群
开展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关键 核心技术攻关,鼓励龙头企业、 研发机构和高等院校加快突破 核心电子元器件、高端通用芯 片、关键基础材料等领域的核 心关键技术、先进基础工艺, 着重解决“缺芯少核”问题。
实现从“世界工厂”向“广东创造”转变,建设成世界 级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二、《行动计划》总体思路和工作目标
05
01
04
骨干企业竞争力增强
03 02
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
培育一批具备国际竞争力和品牌影响 力的行业领军企业、具有创新引领作 用的独角兽企业,打造细分行业领域 “单项冠军”企业。
集群更加开放,集聚和配置全球
地5个。
发投入强度超过6%。
03
PART 03
第三部分
重点任务
三、《行动计划》提出六大重点任务
结合我省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础,主要从“构建产业发展新格局、发展核心技术 和重点产品、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构建科技创新型平台、推动建立完善 产业生态、提升国际化合作水平”六个方面提出产业发展重点任务。
1
(三)加强人才队伍支撑
支持高校联合重点企业、重点园区探索建 立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培养和骨干专业技 术人员培训的长效机制。支持引进国内外一 流的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新一代通信、新
目录
CONTENTS
PART 01 总体情况 PART 02 工作目标 PART 03 重点任务 PART 04 重点工程 PART 05 保障措施 PART 06 “五个一”工作体系
01
PART 01
第一部分
总体情况
产业发展现状
电子信息产业是我省的支柱产业,2019年全省电子信息产业营业 收入4.3万亿元,连续29年居全国第一,占全省规上工业营业收入的 29.4%,成为支撑我省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我省电子信息产业以珠 江东岸电子信息产业带为集聚区,在智能终端、信息通信、集成电路 设计等领域具有良好产业基础,5G手机、通信设备、计算机整机等产 品产量居全国前列。
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关键领域“卡脖子” 02
01
03
04 产业链协同联动发展不足
术关续
部分领域处于产品价值 链中低端
02
PART 02
第二部分
工作目标
二、《行动计划》总体思路和工作目标
《行动计划》聚焦以补齐短板做强产业链、以市场为导向提 升价值链、以核心技术发展创新链,选准“六项”主攻方向,实施 “六大”重点工程,
产业规模持续增长
产业布局更加完善
建成新一代信息通信(5G)园区 5个、智能终端产业基地5个、半
智慧和资源,全面参与全球产业 分工合作,深度融入全球价值链 和供应链。
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营业收入 导体元器件及智能传感器产业基
创新能力明显增强 6.6万亿元,年均增长6%,工
力争建设2个国家级制造业创 业增加值约1.4万亿元,年均 新中心,重点龙头骨干企业研 增长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