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设备分级管理规定
设备分级管理责任制度
设备分级管理责任制度1. 总则为了加强企业设备管理工作,提高设备使用效率,确保设备安全运行与维护,订立本《设备分级管理责任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内全部设备的分类管理、使用、维护和保养,包含生产设备、办公设备以及其他相关设备。
2. 设备分级管理分类依据设备的功能、紧要性和使用范围,将设备分为三个级别:2.1 A级设备A级设备为企业生产过程中不行或缺的关键设备,关系到产品质量和生产本领,由企业正式授权的专业人员负责管理。
2.2 B级设备B级设备为企业生产过程中紧要但不属于关键设备,由专职设备管理员负责。
2.3 C级设备C级设备为非生产关键设备,重要用于企业办公和辅佑襄助运营,由部门负责人或相关人员负责管理。
3. 设备管理职责3.1 高级管理人员高级管理人员负责设备管理水平的提高和设备管理制度的完善,确保设备管理工作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3.2 A级设备管理人员A级设备管理人员是企业设备管理的紧要岗位,重要职责包含:•订立A级设备管理规程和操作规范;•负责A级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和检修;•定期进行设备维护记录和维护和修理记录的整理和归档;•监督设备的使用情况,订立设备维护和修理计划和更新计划;•引导设备操作人员进行设备操作培训和安全教育;•建立设备事故和故障的报告和处理制度。
3.3 B级设备管理员B级设备管理员是对B级设备进行全面管理的专职人员,重要职责包含:•订立B级设备的维护保养计划和操作规程;•负责B级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和检修;•定期进行设备维护记录和维护和修理记录的整理和归档;•监督设备的使用情况,订立设备维护和修理计划和更新计划;•帮助A级设备管理人员进行设备操作培训和安全教育;•及时上报设备故障和维护和修理需求。
3.4 C级设备管理人员C级设备管理人员是对C级设备进行管理的责任人,重要职责包含:•确保C级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日常维护保养;•定期进行设备维护记录的整理和归档;•监督设备的使用情况,及时上报设备故障和维护和修理需求;•帮助A级和B级设备管理人员进行设备操作培训和安全教育;•订立相关设备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设备分类分级管理制度
设备分类分级管理制度一、总则为规范和管理企业设备的使用和保管,加强对设备的监督和保养,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寿命,制定本制度。
二、设备分类根据用途和性质,企业设备分为生产设备、辅助设备和办公设备三类。
1.生产设备:指直接参与产品生产的设备,包括生产线、机床、起重设备等。
2.辅助设备:指协助生产设备工作的设备,包括压缩空气设备、冷却设备、运输设备等。
3.办公设备:指用于企业办公和管理的设备,包括电脑、打印机、传真机等。
三、设备分级管理为了更好地管理企业设备,要根据设备的重要性和价值分级管理,制定以下管理标准:1.重要性分级根据设备对生产经营的重要程度,设备分为A级、B级和C级三个等级。
A级设备:对生产经营具有重要影响,一旦损坏会导致生产中断或影响产品质量;B级设备:对生产经营有一定影响,一旦损坏会对生产进度有所影响;C级设备:对生产经营影响较小,一旦损坏可通过其他设备替代。
2.价值分级根据设备的价值和使用寿命,设备分为高价值设备、中价值设备和低价值设备三个等级。
高价值设备:设备价值较高,一般为生产设备和关键辅助设备;中价值设备:设备价值适中,一般为一般辅助设备和办公设备;低价值设备:设备价值较低,一般为低价值办公设备和附属设备。
四、设备管理责任1.设备管理员每台设备由设备管理员负责管理,设备管理员对设备的使用、保养和维护负有责任。
设备管理员应具备相关技术和管理知识,定期检查设备状态,及时维修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转。
2.设备保养设备管理员应定期制定设备保养计划,包括设备清洁、润滑、紧固等工作,定期检查设备损坏和磨损部件,及时更换和修复。
对于重要设备,还需制定专项保养计划,定期进行大修和设备升级。
3.设备维修设备管理员应及时对设备出现的故障进行维修,对于无法维修的设备应及时报废或更换。
维修过程中必须按规定的流程和标准进行,确保设备维修质量。
4.设备安全管理设备管理员应对设备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确保设备操作规范和安全。
设备分级管理制度
设备分级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规范设备管理,提高设备使用效率,保障设备安全,切实利用设备资源,结合单位实际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所有设备的管理和使用。
三、设备分级管理原则1. 划分原则:根据设备功能和价值划分设备等级。
2. 使用原则:按照设备等级和具体用途合理安排设备使用。
3. 维护原则:按照设备等级分类合理安排设备维护保养。
4. 监管原则:严格执行设备分级管理制度,加强对设备使用和维护的监管。
五、设备分级标准1. 设备分级标准根据设备的功能、性能、技术水平、年限、使用寿命、维修费用等因素进行评定,具体分级标准由设备管理部门制定并公布。
2. 设备分级标准包括设备等级分类、设备使用权限、设备维护保养要求等内容。
3. 设备分级标准按照设备的重要性和紧急程度分为A级、B级、C级。
六、设备使用权限1. A级设备使用权限:具备相应资质和技术能力的人员才能使用。
2. B级设备使用权限:在经过培训和考核合格后方能使用。
3. C级设备使用权限:任何人员都可以使用。
七、设备维护保养1. A级设备维护保养:由专业技术人员或者设备维护部门负责。
2. B级设备维护保养:由设备使用人员进行日常保养,定期进行专业维护。
3. C级设备维护保养:由设备使用人员进行日常保养。
八、设备使用流程1. 使用前认真阅读设备使用说明书,了解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2. 使用前检查设备是否正常,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3. 使用中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遵守操作规程。
4. 使用后进行设备清洁和保养,保持设备的良好状态。
5. 使用中遇到设备故障需立即停止使用,并向设备维护部门报告。
九、设备维护保养流程1. 设备维护保养分为日常保养和定期维护。
2. 日常保养:保持设备的清洁,检查设备是否有异常现象,及时清理设备故障。
3. 定期维护:根据设备使用情况和规定时间进行定期维护,定期维护时间由设备管理部门制定。
4. 维护人员必须严格按照维护规程进行维护,维护过程中要做到细致认真。
机器设备分级管理制度
机器设备分级管理制度1. 简介本制度旨在规范和管理公司内的机器设备使用,并设置不同级别的管理权限,以提高使用效率和保障设备的安全性。
2. 设备分级为方便管理和控制,将公司内的机器设备分为三个级别:2.1 一级设备一级设备指的是公司核心生产设备或关键运营设备,如生产线主机、数据中心服务器等。
只有经过相关资质认证的员工才可访问和操作该类设备。
2.2 二级设备二级设备指的是辅助生产和运营的设备,如电脑、复印机、打印机等。
所有公司员工都可访问和操作该类设备,但需要遵守相关使用规范和操作流程。
2.3 三级设备三级设备指的是日常办公使用的设备,如电话、传真机、咖啡机等。
所有公司员工都可访问和操作该类设备,但需要根据实际需求和用途合理使用。
3. 设备管理权限为了保障设备安全和合理使用,根据设备级别设置不同的管理权限:3.1 一级设备管理权限只有经过特定培训和授权的员工才能使用一级设备,并需通过身份验证和访问密码来访问设备系统。
对于涉及机密信息的设备,还需签署保密协议。
3.2 二级设备管理权限所有公司员工都可以使用二级设备,但需要遵守设备使用规范和操作流程。
对于特殊访问权限的需求,需提出申请并获得相关部门批准。
3.3 三级设备管理权限所有公司员工都可使用三级设备,但需要根据实际需求和用途合理使用,避免浪费和损坏设备。
4. 设备使用规范为了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延长使用寿命,所有员工需遵守以下设备使用规范:- 不得擅自更改设备设置和参数;- 避免使用未经授权的软件或程序;- 定期检查设备状况并及时报修故障设备;- 妥善保管设备和相关配件,避免丢失或损坏;- 离岗时及时关闭设备,节约能源和降低安全风险。
5. 处罚和违规处理对于违反设备使用规范的行为,将依据公司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包括但不限于下列方式:- 警告和口头教育;- 暂停设备使用权限;- 记入个人档案并影响晋升评价;- 根据情节严重性,可能会引起纪律处分或法律追究。
公司设备分级管理制度
公司设备分级管理制度一、概述公司设备是指公司用于生产、管理和运营的各种固定资产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机器、工具、车辆、电子设备及相关设施和设备。
为了维护公司设备的正常运作和管理,规范设备使用和保管,公司特制定此《公司设备分级管理制度》(以下简称“本制度”)。
二、分级原则设备分级是指按照设备的重要性、使用范围和风险程度等因素,将设备分为不同的等级,并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
设备分为三个等级:1. 一级设备指用于公司基本生产和运营的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服务器、机房设备、重要电子设备、重要生产设备等。
若该设备损坏或损失将严重影响公司的正常生产运作,需要最高级别的安全保障和管理。
2. 二级设备指用于公司职能或支持性工作的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电脑、办公桌椅、传真机等。
若该设备损坏或损失将对公司工作产生一定影响,需要一定级别的安全保障和管理。
3. 三级设备指对公司生产或办公工作作用较小的设备,包括但不限于耗材、用具和零部件等。
若该设备损坏或损失对公司工作影响较小,需要相对较低级别的安全保障和管理。
三、设备管理1. 一级设备管理1.1 设备保险所有一级设备应及时购买保险,确保设备受到保护,或者设备损坏时能够及时得到赔偿。
1.2 设备管理人员的职责设备管理人员应负责一级设备的日常管理和维修保养,制定设备维护计划和记录设备维护情况,及时发现和排除设备故障。
1.3 设备使用一级设备的使用必须由具有相应资质和技能的指定人员进行操作,遵守设备使用手册和操作规定,严禁任何人员在未得到设备管理人员批准的情况下进行任何改动或修改。
1.4 设备保管一级设备必须按照管理规定放置和保管,禁止在设备周围堆放物品或拆卸设备零部件,发现问题及时报告设备管理人员和保安部门。
2. 二级设备管理2.1 设备维修保养二级设备应定期进行保养和维修,确保设备的安全和正常运作。
2.2 设备使用二级设备使用必须按照公司对设备使用的相关规定进行操作,遵守设备使用手册和操作规定,严禁将设备外借或私自搬动。
特种设备分级管理制度
特种设备分级管理制度一、总则1. 为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确保设备安全运行,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2.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特种设备的分级管理。
二、特种设备定义1. 特种设备指用于生产、生活、科研等活动中,具有潜在危险性,需要特殊管理的设备。
2. 包括但不限于锅炉、压力容器、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等。
三、分级管理原则1. 根据特种设备的安全风险等级,实施分类管理。
2. 分级管理应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
四、分级标准1. 特种设备根据其潜在风险和重要性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
2. 一级设备:具有高风险,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重大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的设备。
3. 二级设备:具有中等风险,事故可能导致人员伤害或一定程度的财产损失。
4. 三级设备:具有低风险,事故可能导致轻微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
五、管理职责1. 一级设备由公司安全管理部门直接负责管理。
2. 二级设备由使用部门负责日常管理,安全管理部门负责监督检查。
3. 三级设备由使用部门负责管理,安全管理部门提供指导和技术支持。
六、管理措施1. 一级设备:- 实施定期安全检查和维护。
- 建立设备档案,记录检查、维护和事故处理情况。
- 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
- 定期进行应急演练。
2. 二级设备:- 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维护。
- 建立设备档案,记录检查、维护情况。
- 安排兼职安全管理人员。
3. 三级设备:- 定期进行安全检查。
- 建立设备档案,记录检查情况。
七、监督检查1. 安全管理部门应定期对特种设备进行安全检查,确保管理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2. 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下达整改通知书,并跟踪整改情况。
八、事故处理1. 一旦发生特种设备事故,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
2. 事故发生后,应按照规定及时上报,并进行事故调查,找出原因,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完整版)设备分级管理规定
设备分级管理规定设备分级管理规定-----------------------------------------------------------------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设备的分类原则,分级管理,责任分工及设备档案的建立及各种计划报表的上报。
本标准适用于气化厂各级设备管理部门。
2管理职能在主管厂长和机动处的领导下,按设备分级管理标准,各部门各负其责。
3设备分类3.1设备分类的目的3.1.1加强设备管理,明确责任,正确使用精心维护。
3.1.2确保使用设备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使化工生产能正常地、持续稳定地、有计划地进行。
3.1.3及时地、正确地、有计划地进行抢修使维修费用保持在合理的水平上。
3.2设备分类的原则3.2.1化工设备就动态来讲可分为传动设备与静止设备。
3.2.2主要设备可分为甲类设备和乙类设备,一般设备可分为丙类设备和丁类设备。
A、甲类设备是工厂心脏设备,在无备机情况下,一旦发生事故,将引起全厂停车。
B、乙类设备是工厂主要生产设备,有备用设备,且对全厂生产和安全影响不严重,其重要性程度比甲类设备差一些。
C、丙类设备是运转设备或检修比较频繁的静止设备。
D、丁类设备趋于结构比较简单,平时维护工作较少,检修也简单的设备。
3.3设备的分类管理3.3.1全厂设备实行三级管理,厂机动处;分厂机动科,分厂车间。
3.3.2主要设备甲类,乙类为厂管设备,甲类设备为厂控制——厂机动处主管。
3.3.3乙类设备为分厂控制——分厂机动科主管。
3.3.4丙、丁类设备为车间控制——分厂车间主管。
4管理内容与要求4.1设备卡片的要求4.1.1设备名称、规格、型号。
4.1.2设备出厂年月、设备编号。
4.1.3设备使用日期、年限、单位。
4.1.4设备原什值4.1.5生产厂家4.2电机、减速机的设备卡片4.2.1设备名称、规格、型号。
4.2.2技术参数:电压、功率、速比、生产厂家。
4.2.3技术条件:温度、压力、介质。
办公设备分级管理制度
办公设备分级管理制度一、总则为规范办公设备的使用和管理,保障办公环境的正常秩序,提高办公效率,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的办公设备管理,包括但不限于电脑、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投影仪、办公桌椅等。
三、设备分类管理1. 根据使用频率和重要性将办公设备分为三个等级:A级设备、B级设备、C级设备。
2. A级设备:使用频率高,对工作效率有直接影响的设备,如主要办公电脑、服务器、高级打印机等。
3. B级设备:使用频率一般,对工作效率有一定影响的设备,如次要办公电脑、普通打印机、复印机等。
4. C级设备:使用频率较低,对工作效率影响较小的设备,如传真机、办公桌椅、投影仪等。
四、使用权限1. A级设备的使用权限由公司领导决定,只有经过严格审批才能获得使用权限。
2. B级设备和C级设备的使用权限由部门负责人审批,根据工作需求适当安排使用。
五、设备使用规范1. 使用任何办公设备都要按照使用说明书上的要求来操作,不得擅自修改设置。
2. 使用电脑时要注意保护眼睛,每小时休息5分钟,并不定期做眼保健操。
3. 使用打印机、复印机时要节约纸张和墨盒,不得打印无关内容。
4. 使用办公桌椅时要正确姿势,长时间工作后要适当休息。
5. 使用投影仪时要注意保护灯泡,使用完毕后及时关闭电源。
六、设备存储管理1. A级设备采取封存管理,由专人保管,不得私自移动或更换。
2. B级设备和C级设备可以由使用部门自行安排存放位置,但要保持整洁,并做好防盗和防水措施。
3. 所有设备存放期间要定期检查,保持设备的正常使用状态。
七、设备维护保养1. 每台设备在使用前和使用后都要进行必要的清洁和保养,保持设备的外观整洁。
2. 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3. 发现设备出现故障或损坏时要及时上报,由维修人员进行处理。
八、设备报废处理1. 达到报废标准的设备要进行统一处理,不得擅自丢弃或私自处理。
2. 报废的设备要交由专人进行拆解、清理和处理,在做好环保工作的前提下,可以适当回收或捐赠。
设备设施安全分级管理规程
设备设施安全分级管理规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设备设施的安全管理,保障设备设施的正常运行和使用,提高整体安全防范水平,制定本规程。
第二章安全分级第二条设备设施按照其对国家安全、人员安全和财产安全的影响程度,划分为三个安全分级:一级、二级、三级。
第三条安全分级由设备设施所属机构或者管理部门确定,并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案。
第三章安全措施第四条一级设备设施应采取最高级别的安全措施,包括但不限于:物理防护、电子防护、人员防护等。
第五条二级设备设施应采取次高级别的安全措施,包括但不限于:物理防护、电子防护、人员防护等。
第六条三级设备设施应采取基本级别的安全措施,包括但不限于:物理防护、电子防护、人员防护等。
第四章安全管理责任第七条设备设施所属机构或者管理部门应对设备设施的安全管理负责,并明确相应的安全管理责任。
第八条设备设施的管理人员应具备相关的安全管理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熟练运用各类安全设备设施,并能独立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处理。
第五章安全培训与演练第九条设备设施管理机构应定期组织设备设施的安全培训和演练,提高相关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第十条安全培训和演练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安全知识宣传、操作规程培训、应急处理演练等。
第六章安全检查与评估第十一条设备设施管理机构应定期进行设备设施的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第十二条对于一级设备设施,应定期进行安全评估,评估结果应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案。
第七章外部协助与合作第十三条设备设施管理机构可以与其他安全机构或者单位进行合作,共同加强设备设施的安全管理。
第八章处罚规定第十四条对于安全管理不到位、违反规程的设备设施管理机构,应依法给予相应的处罚,包括但不限于:警告、罚款、责令停产等。
第九章附则第十五条违反规程的行为,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
第十六条本规程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设备分级管理规定 2022.5.19
设备分类管理规定一、目的为进一步推进设备的精细化管理,明确设备管理的责任目标,在设备管理方面分清主次,突出重点,又能兼顾一般,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充分发挥现有设备最大效能,提高管理效率,制定本规定。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所有在用的生产设备分类,各车间应根据本规定对设备进行分级分类。
三、术语(一)A类设备(关键设备):指设备发生故障后对安全、生产、质量、维修和成本等因素影响重大的设备。
例如:在主装置上不可旁路或无备用、出现故障影响重大必须立即抢修的设备;直接造成一个或多个生产车间(厂)停工、降量、循环的设备;影响全厂稳定运行的公用工程设备。
(二)B类设备(重要设备):指发生故障后对以上安全、生产、质量、维修和成本等因素有一定的影响。
例如:在主装置上可旁路或有备用、出现故障影响较大必须立即抢修的设备;对主生产装置造成局部影响的设备。
(三)C类设备(一般设备):指发生故障后对安全、生产、质量、维修和成本等因素影响较小的设备。
例如:在配套装置上可旁路或有备用、出现故障影响不大,允许在一段时间内修复的设备。
四、设备分类原则(一)直接判定原则凡是以下三种情形时可直接判定为关键设备:1.发生故障后,对安全、生产系统造成重大影响的设备;2.电力系统的高压变电站、高压配电室、高压电机;3.锅炉、压力容器(II、In类)、深冷空分系统。
(二)专业划分原则1.机修专业:机>泵>阀;2.电气专业:100OKW以上电机>250KW以上电机>250KW以下电机;3.仪表自控专业:联锁回路>控制回路>显示回路;4.静设备专业:高压设备>中压设备>低压设备。
(三)按照设备关注程度划分原则1.无备用设备>有备用设备;2.专用设备>通用设备;3.高故障率设备>低故障率设备;4.无维修经验设备>有维修经验设备。
(四)综合评价标准参考设备可靠性、维修性、经济性和备件周期因素综合判定设备分类。
关联A、B、C类设备供电设备、仪表系统对应设备分类级别进行判定。
设备分级管理责任制度
设备分级管理责任制度一、前言为了保障公司生产设备的安全和稳定性,规范设备管理过程,制定设备分级管理责任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全体员工、设备管理员和设备使用者,包括办公设备、生产设备、实验室设备等所有设备。
三、设备分级管理1.设备分类所有设备按照安全和稳定性等级进行分类,分为I、II、III三个等级。
•I级设备:对人身安全、生产环境和产品质量风险较小的设备,如电脑、打印机、传真机等。
•II级设备:对人身安全、生产环境和产品质量风险较大的设备,如搅拌机、豆浆机等。
•III级设备:对人身安全、生产环境和产品质量风险非常大的设备,如压力容器、高压机械等。
2.设备使用规定•所有员工必须按照设备等级使用设备,禁止跨级使用设备。
•设备管理员必须确保所负责设备的分级准确、清晰,不得随意调整设备的等级。
•设备管理员必须按照设备使用说明书正确操作设备,如使用的设备属于II、III级,需经过相应的培训和考核后方可使用。
•设备使用者必须按照设备使用说明和设备管理员培训的内容正确使用设备,对不熟悉的设备需要向设备管理员咨询并经过培训后再使用。
3.设备维护保养•设备管理员必须定期检查设备的安全和稳定性,并记录检查结果,如存在问题,及时上报并维修。
•设备管理员必须按照设备使用说明书和维修保养手册进行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如对维修保养内容不清楚需要咨询厂家或专业人员。
•设备使用者必须按照设备管理员提供的设备维护和保养方案按时实施,如存在问题需要及时上报并进行维修。
四、责任分工•公司领导:负责制定和审批设备分级管理责任制度,并对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
•设备管理员:负责设备的安全、稳定性评定和设备分级,设备维护保养、检查和记录。
•设备使用者:负责按照设备分级和使用规定正确使用设备,并按照设备使用说明和设备管理员提供的设备维护保养方案按时实施。
五、附则1.本制度应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公司的相关管理制度执行。
2.发现违反本制度的行为,应及时上报公司领导并进行处理。
医院医疗设备分级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医院医疗设备的管理,提高设备使用效率,确保医疗质量与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分级管理原则1. 医疗设备分为四类:一类设备、二类设备、三类设备和四类设备。
其中,一类设备为风险程度最低,四类设备为风险程度最高。
2. 根据设备的风险程度、功能、使用范围等因素,对设备进行分级管理。
3. 设备的分级管理应遵循“分类管理、分级负责、规范操作、确保安全”的原则。
三、设备分级管理职责1. 医院医务科负责全院医疗设备的分级管理工作,包括设备采购、验收、使用、维护、报废等环节。
2. 设备科负责设备的具体管理工作,包括设备采购、验收、安装、调试、维修、保养等。
3. 各科室负责本科室医疗设备的使用、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四、设备分级管理要求1. 设备采购(1)一类设备: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由医院医务科、设备科和采购部门共同审核采购方案,确保设备质量。
(2)二类设备:医院医务科、设备科和采购部门共同审核采购方案,报院长办公会议批准后采购。
(3)三类设备:医院医务科、设备科和采购部门共同审核采购方案,报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后采购。
(4)四类设备: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由医院医务科、设备科和采购部门共同审核采购方案,报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后采购。
2. 设备验收(1)设备到货后,设备科负责组织验收,确保设备符合采购要求。
(2)一类设备验收合格后,由设备科报医务科备案。
(3)二类设备验收合格后,由设备科报医务科备案,并报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4)三类设备验收合格后,由设备科报医务科备案,并报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5)四类设备验收合格后,由设备科报医务科备案,并报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3. 设备使用(1)设备使用前,操作人员必须接受培训,掌握设备操作规程。
(2)一类设备:各科室自行管理,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3)二类设备:各科室使用,设备科负责定期检查、维护。
设备监造分级管理规定(3篇)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设备监造工作,确保设备制造质量,提高设备监造管理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国设备制造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在我国境内进行的各类设备制造过程中的监造工作。
第三条设备监造分级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一)依法合规原则:设备监造工作应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
(二)公正公平原则:设备监造应客观公正,维护各方合法权益。
(三)预防为主原则:设备监造应以防为主,及时发现和纠正设备制造过程中的质量问题。
(四)分级管理原则:根据设备的重要性、复杂程度和风险等级,对设备监造工作进行分级管理。
第二章设备监造分级标准第四条设备监造分级标准分为四个等级,分别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
第五条一级设备监造:(一)重要性:涉及国家战略、重大民生工程、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的设备。
(二)复杂程度:技术含量高、结构复杂、制造难度大、安装调试周期长的设备。
(三)风险等级:可能对国家安全、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影响的设备。
第六条二级设备监造:(一)重要性:涉及地方经济建设、重大基础设施、重要产业等领域的关键设备。
(二)复杂程度:技术含量较高、结构较复杂、制造难度较大、安装调试周期较长的设备。
(三)风险等级:可能对地方经济建设、民生、公共安全等方面造成较大影响的设备。
第七条三级设备监造:(一)重要性:涉及一般经济建设、民生、公共安全等方面的设备。
(二)复杂程度:技术含量一般、结构一般、制造难度一般、安装调试周期一般的设备。
(三)风险等级:可能对经济建设、民生、公共安全等方面造成一定影响的设备。
第八条四级设备监造:(一)重要性:涉及一般工业、民用领域的设备。
(二)复杂程度:技术含量较低、结构简单、制造难度较低、安装调试周期较短的设备。
(三)风险等级:可能对经济建设、民生、公共安全等方面造成轻微影响的设备。
第三章设备监造分级管理职责第九条设备监造分级管理职责如下:(一)国家相关部门:负责制定设备监造分级管理的政策法规,监督、指导设备监造工作。
设备分级管理规定
设备分级管理规定一、分级标准:A级:设备一旦出现故障可能会引起生产停产,如:纯化水系统、空气压缩系统、净化空调系统、灌装机;B级:主要用于特殊过程、关键工序,对产品质量有重要影响且操作较复杂的仪器设备或主要的检验仪器设备;C级:在其它环节中使用,对产品质量有轻微影响且操作较简单的设备或一般的检验仪器设备。
D级:辅助类的仪器设备,如:震荡器等。
二、各级别注意事项:A级:此类设备要有独立的操作规程进行指导使用、维护保养,并按照相对应的操作规程要求进行保养维护和使用记录的填写;没有特殊要求的设备填写《A级设备使用记录》;维护保养填写《维护保养记录》;内容如下:•保养频次为六个月进行一次,由设备维护人员进行,设备操作人员协助。
•清扫、检查、调整电器部分,检查电器接触是否良好,接线是否牢固;•彻底清洁、擦拭设备内外表面和死角部,清除表面活动毛刺,无污物;•检查、调整必要的零件,调整各部件的间隙,更换易损件;•检查紧固件和操纵装置,做到齐全可靠;•清洗油杯、油管、油标,检查油质,按规定加油,做到油路畅通,油标醒目;•排除故障,消除隐患,必要时对设备局部拆卸检查,调整和修复。
B级:此类设备要有独立的操作规程指导使用;并按照相对应的操作规程进行保养维护和使用记录的填写,没有特殊要求的设备按照《B级设备使用记录》进行日常使用记录,维护保养填写《维护保养记录》。
内容如下:•设备的B级维护保养为每年进行一次,由设备维修人员进行,设备操作人员协助。
B级维护保养需完成A级维护保养的全部内容;•检查传动系统,修复、更换磨损器件;•检查电机,更换润滑油,检查电机绝缘;•整理电器线路,做到线路整齐安全,接地线符合规定;•更换新油,消除漏油;•对设备进行部分解体检查,调整、修复和更换必要的零部件。
注:设备操作人员、设备维修人员在对设备实施维护保养后,应如实填写《设备维护保养记录》。
C级:此类设备根据操作的复杂程度评估是否需单独编写操作规程,对于其中结构简单且需长时间连续使用或者频繁使用的设备,如温湿度计、压差计、容量瓶、移液器等,不需要填写保养记录级使用记录,其它的按照《设备日常保养及使用记录》说明进行保养和日常使用记录的填写。
设备操作分级管理制度
设备操作分级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规范设备操作流程,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稳定性,制定本分级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设备的操作管理,包括但不限于生产设备、办公设备等。
三、管理原则1. 严格执行分级管理制度,明确各级别操作人员权限和责任;2. 加强设备操作培训和考核,提高操作人员的技能水平;3. 加强设备保养和维护,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4. 加强设备监控和远程控制,保障设备的安全运行。
四、设备操作分级1. 一级操作人员:1.1. 职责:(1)负责设备日常操作;(2)执行设备操作指导书中规定的操作流程;(3)定期检查设备的运行状态,及时进行处理;1.2. 评定标准:(1)具有相关操作证书或培训记录;(2)能够熟练操作设备并处理常见故障;(3)具有较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2. 二级操作人员:2.1. 职责:(1)协助一级操作人员进行设备操作;(2)参与设备的检查和保养工作;(3)熟悉设备操作流程,能够独立处理常见问题;2.2. 评定标准:(1)具有一定的操作经验和技能;(2)能够胜任辅助操作工作;(3)具有较好的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3. 三级操作人员:3.1. 职责:(1)负责设备的定期检查和维护;(2)熟悉设备操作流程,能够独立处理较为复杂的故障;(3)制定设备维护计划,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3.2. 评定标准:(1)具有丰富的操作经验和技能;(2)能够独立处理设备的常见故障;(3)具有较强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管理能力;五、管理流程1. 岗位设置:根据设备操作分级管理制度,确定各级别操作人员的岗位设置;2. 岗位培训:对各级别操作人员进行相应的操作培训,包括操作技能、安全知识等;3. 岗位考核:定期对各级别操作人员进行考核,评定其操作能力和水平;4. 岗位评定:根据操作人员的考核结果,确定其岗位等级和职责范围;5. 岗位激励:对表现突出的操作人员给予相应的奖励和晋升机会;6. 岗位奖罚:对操作不当或违规操作的人员进行相应的处罚和教育。
生产设备分级管理制度
生产设备分级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规范生产设备的管理,提高生产效率,保障生产安全,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生产车间的所有生产设备,包括生产线、机械设备、工具等。
三、设备分级根据设备的运行原理、作用范围和安全风险等因素,将生产设备分为A、B、C、D四个等级。
1. A级设备:运行原理复杂,作用范围广泛,安全风险较大的设备,如高温高压设备、化学反应设备等。
只有经过专业培训和考核合格的员工才能操作。
2. B级设备:运行原理较复杂,作用范围较广,安全风险一般的设备,如注塑机、铣床等。
操作人员需接受相应的培训,并持证上岗。
3. C级设备:运行原理简单,作用范围较小,安全风险较低的设备,如电动工具、手动搬运设备等。
操作人员需接受基础培训后方可操作。
4. D级设备:运行原理简单,作用范围小,安全风险极低的设备,如桌子、椅子等。
基本无需特殊培训,一般员工均可操作。
四、设备管理1. 设备购置公司购置设备应符合国家标准,并保证质量可靠、性能稳定。
2. 设备验收公司设备在到货后应进行严格的验收,确保设备的完好性和功能正常。
3. 设备维护设备管理人员应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在良好的工作状态。
4. 设备检修设备管理人员应定期对设备进行检修,排除设备故障,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
5. 设备更新设备管理人员应根据设备的使用寿命和技术更新情况,及时对设备进行更新升级。
六、培训要求1. A级设备操作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和考核,取得相应操作证书后方可上岗操作。
2. B级设备操作员需接受相应的培训,并持证上岗。
3. C级设备操作员需接受基础培训后方可操作。
4. 公司应定期组织设备操作员进行安全培训,加强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的培养。
七、违规处理对违反设备管理制度的行为,公司将依据相关规定进行处理,情节严重者,公司保留追究其责任的权利。
八、附则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施行,如有需要修改,应经公司领导审批并公布实施。
以上就是我对生产设备分级管理制度的一些基本内容,希望能对公司的设备管理工作有所帮助。
设备设施安全分级管理规程
设备设施安全分级管理规程一、总则为确保公司设备设施的安全运行,防范各类事故的发生,提高设备的利用率,保障公司的经济效益,制定本规程。
二、规定内容(一)设备设施分类设备设施分为A、B、C、D四类。
•A类设备设施:对生产或设备运行安全有极为重要的设备设施。
•B类设备设施:对生产或设备运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的设备设施。
•C类设备设施:普通设备设施。
•D类设备设施:一般辅助性设备设施。
(二)设备设施安全管理1.A类设备设施由公司设备安全管理部门统一管理,设备操作人员必须经过系统的岗前培训和考核后,方可上岗作业。
定期对设备操作人员进行安全生产知识培训。
2.B类设备设施应有专人负责操作管理,并设专人维护设备,保证设备设施的正常运转。
对操作人员进行安全生产知识培训。
3.C类设备设施由设备使用人员自行管理和维护,并对操作人员进行安全生产知识培训。
4.D类设备设施由设备所属工段负责管理和维护,并对操作人员进行安全生产知识培训。
(三)设备年度检查设备使用部门对设施进行年度检查,根据设备设施重要程度不同,核定设备有效年限,重要设备应每年进行检查,定期针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和维修。
(四)安全管理措施1.制定安全生产制度和操作规程,加强员工安全生产意识教育。
2.设立安全生产监察台账,定期检查安全生产状况,及时发现并排除安全事故隐患。
3.对设备设施及其附属部件的运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做好设备设施的保养和维护工作。
4.加强设备事故隐患的排查和整改,确保设备安全性能处于稳定状态。
三、违反规定处理1.未按照规定对设备设施分级管理的违纪者,给予警告、批评,情节较重者,可给予记过处分。
2.未按照规定进行设备设施的安全管理和年度检查的违纪者,给予警告、批评,情节较重者,可给予记过处分。
3.对于已发生的重大设备事故或事故隐患未及时整改的,将按有关规定进行纪律处分,并由公司进行相应的经济赔偿。
四、总结制定设备设施安全分级管理规程,是为了更好地保障公司设备设施的安全运行,预防各类事故的发生,提高设备设施的利用率,保障公司的经济效益。
最新设备分级管理规定(新)
设备分级管理规定1 目的为了加强设备管理,规范设备分级统计工作,落实管理职责,保障设备安全经济运行,特制定本规定。
2 范围本规定规定了本厂设备分级的标准。
本规定适用于本厂设备分级管理。
3 职责3.1 生产设备技术部主要职责:3.1.1 设备分级管理的主体,负责设备分级,以及不同等级设备的管理权限和落实具体的管理职责。
3.1.2 负责组织审核A、B、C 类设备的年度检维修计划、设备更新计划和备品备件计划。
3.1.3 负责A类年度设备更新改造计划的申报和B、C设备年度更新改造计划的审核、备案。
3.1.4 负责A、B、C设备年度备品备件计划的审批。
4 内容4.1 本规定中设备分级是指用于生产运营的机器、工艺设备、工业管道、动力设备、通用设备、起重运输设备、仪器仪表、通讯设备等。
4.2 按照设备类别以及对生产的影响程度,将设备按关键设备、主要设备、一般设备进行分级,依次划分为三类,即:A、B、C类。
4.2.1 A类设备是指:指在生产过程中起主导、关键作用的设备,这类设备一旦发生故障,会严重影响产品质量、生产平衡、人身安全、环境保护,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和严重的社会后果。
如核心装置反应器、球罐(容积50m3以上)、关键机组、锅炉及有机热载体加热炉、气化炉及工业加热炉等,以及上述设备所属的动力设备、仪表设备;——资料、图纸、档案、检修记录齐全、整洁,设置单台设备台账及相关记录。
——设备三级过滤器具齐全、合格,设备润滑必须严格实行润滑五定。
——有检修和维护保养规程。
——严把检修质量关,大、中修后,需生产设备技术部、相关车间、维修车间三方验收签字。
——操作人员要经专门培训,遵守岗位操作法规和设备维护检修规程。
做到“四懂”、“三会”,并经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操作。
——按岗位操作法规和设备安全操作规程进行设备启动、运行与停车。
——坚守岗位,严格执行巡回检查制,按巡回检查路线对设备进行仔细检查,认真做到清洁、润滑、紧固、调整、防腐。
研发设备分级管理制度范本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研发设备管理,提高研发效率,确保研发设备的安全、可靠、高效运行,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部所有研发设备的管理。
第三条本制度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及公司实际情况制定。
第二章设备分级第四条研发设备根据其重要性、价值、使用频率等因素,分为以下三个等级:(一)一级设备:对公司研发工作具有重要影响的关键设备,如研发核心设备、大型精密仪器等。
(二)二级设备:对公司研发工作有一定影响,但非核心的设备,如一般精密仪器、研发辅助设备等。
(三)三级设备:对公司研发工作影响较小,属于日常使用的设备,如办公用品、通用工具等。
第三章设备管理职责第五条设备管理部门负责研发设备的管理工作,具体职责如下:(一)制定设备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二)负责设备采购、验收、登记、报废等工作。
(三)负责设备维护保养、检修、更新等工作。
(四)负责设备安全、环保、节能等工作。
(五)负责设备使用、培训、考核等工作。
第六条各部门负责本部门研发设备的使用、维护和保养,具体职责如下:(一)制定本部门设备使用、维护和保养计划。
(二)负责设备日常使用、维护和保养工作。
(三)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四)发现设备故障及时报修。
(五)对设备使用人员进行培训。
第四章设备使用与维护第七条设备使用人员需经过培训,掌握设备操作技能和安全注意事项。
第八条一级设备操作人员需具备相关资质,二级设备操作人员需具备一定操作技能。
第九条设备使用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第十条设备维护保养应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保养、检修。
第十一条设备出现故障时,应及时报修,维修人员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维修。
第五章设备更新与淘汰第十二条设备管理部门根据设备使用情况,定期评估设备性能,提出设备更新、淘汰意见。
第十三条设备更新、淘汰需经公司批准后方可实施。
第十四条更新后的设备,应按照本制度规定进行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备分级管理规定
1 目的
为了加强设备管理,规范设备分级统计工作,落实管理职责,保障设备安全经济运行,特制定本规定。
2 范围
本规定规定了本厂设备分级的标准。
本规定适用于本厂设备分级管理。
3 职责
生产设备技术部主要职责:
设备分级管理的主体,负责设备分级,以及不同等级设备的管理权限和落实具体的管理职责。
负责组织审核A、B、C 类设备的年度检维修计划、设备更新计划和备品备件计划。
负责A类年度设备更新改造计划的申报和B、C设备年度更新改造计划的审核、备案。
负责A、B、C设备年度备品备件计划的审批。
4 内容
本规定中设备分级是指用于生产运营的机器、工艺设备、工业管道、动力设备、通用设备、起重运输设备、仪器仪表、通讯设备等。
按照设备类别以及对生产的影响程度,将设备按关键设备、主要设备、一般设备进行分级,依次划分为三类,即:A、B、C类。
A类设备是指:指在生产过程中起主导、关键作用的设备,这类设备一旦发生故障,会严重影响产品质量、生产平衡、人身安全、环境保护,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和严重的社会后果。
如核心装置反应器、球罐(容积50m3以上)、关键机组、锅炉及有机热载体加热炉、气化炉及工业加热炉等,以及上述设备所属的动力设备、仪表设备;
——资料、图纸、档案、检修记录齐全、整洁,设置单台设备台账及相关记录。
——设备三级过滤器具齐全、合格,设备润滑必须严格实行润滑五定。
——有检修和维护保养规程。
——严把检修质量关,大、中修后,需生产设备技术部、相关车间、维修车间三方验收签字。
——操作人员要经专门培训,遵守岗位操作法规和设备维护检修规程。
做到“四懂”、“三会”,并经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操作。
——按岗位操作法规和设备安全操作规程进行设备启动、运行与停车。
——坚守岗位,严格执行巡回检查制,按巡回检查路线对设备进行仔细检查,认真做到清洁、润滑、紧固、调整、防腐。
——操作人员发现设备运行状况不正常,要立即查找原因,及时向领导及有关部门反映。
在紧急情况下,应采取果断措施或立即停车,并上报和通知值班班长及有关岗位。
——备用设备应指定专人负责维护保养,做到不潮、不冻、不腐蚀,对于转动设备要定期进行盘车。
——机、电、仪及维修工人对分管范围内的设备,按时巡检,及时填写检查记录。
——对于我厂大型机组具体执行《机组特护、五位一体管理制度》。
——发生故障,无论何工种随叫随到,日夜加班,尽可能做到A 级设备检修不过夜。
B类设备:指除A类设备以外在生产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设备,包括Ⅰ/Ⅱ类及Ⅲ类(非A类球罐)压力容器、常压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储罐和湿式气柜,以及上述设备所属的动力设备、仪表设备;
——车间应建立、健全检修及各种管理档案资料。
——设备三级过滤器具齐全,设备润滑必须严格实行润滑五定。
——大、中修后,维修单位同车间进行验收签字。
——操作工严格执行设备维护保养制度。
——车间主任、技术员每天检查一次,及时填写巡检记录。
C类设备:是指结构简单、维修方便、数量众多、价格便宜的设备。
这类设备若在生产中出现故障,对企业的生产影响较小的设备。
——车间建立设备档案资料及检修记录。
——设备三级过滤达到要求,设备润滑必须严格实行润滑五定。
——车间技术人员填写设备运行档案及检修情况。
——操作工严格按设备维护保养制度执行。
5 相关文件记录
6 文件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