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秦论》问题探究及练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题探究 2.本文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本文叙史的特点是:在观点统率下对史实作 出高度概括。例如秦“取西河之外”,是商鞅计 骗魏将公子卬而袭破其军的结果,文中以“拱手” 二字作了概括。又如山东诸侯曾多次合纵抗秦, 皆被张仪等人的连横术所破,韩、魏、楚三国多 次献地于秦,秦土日广,这是秦的“诈力”策略 的胜利,作者把所有这些史实都集中到九国之师 攻秦失败一事上来加以表现。说到秦统一全国后, 则着重揭露秦始皇压迫人民的政策──这其实是 “诈力”策略的继续。这个事实充分说明:秦在 转入守势之后,“其道不易,其政不改”(《过 秦论》中篇语),它的覆灭是不可避免的。
关于练习 四 把“然秦以区区之地……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 异也”一段译成现代汉语。 参考答案: 然而秦凭借着它的区区之地,发展到兵车万 乘的国势,招致八州的列国诸侯来朝拜自己,已 有一百多年历史;然后将天下作为一家私产,用 崤山、函谷关作为宫墙;一个戍卒发难就毁掉了 天子七庙,皇子皇孙都死在人家手里,被天下人 耻笑,是什么原因呢?就因为不施行仁义而攻守 的形势已经发生了变化啊。
问题探究 3.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色? 贾谊是汉赋的早期作家,这篇文章不是赋, 却带有赋的特色。它讲究铺排渲染,例如开头写 秦孝公的雄心,连用“席卷天下”“包举宇内” 等四个短语;中间写九国之师攻秦,四君、九国、 谋臣、策士、武将,一一列名,显得很有气势。 行文多用骈偶,琅琅上口。它的骈偶不同于后来 的骈体文以“四六句”为基本形式,而是非常灵 活,有时字数不完全相等,如“履至尊而制六合, 执敲扑而鞭笞天下”;有时骈语包含在散句之中, 如“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 不测之渊,以为固”。如此变化多端,不显得单 调。
问题探究 2.本文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从上面的分析还可以看出,政论叙史所看重 的是历史过程的本质,而不讲求细节的准确。
问题探究 2.本文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② 对比论述。 本文的对比论述集中在第5段,上文已有说 明。这里只作一点补充:必须把这种对比放到历 史发展的进程中来看。昔年,九国之师,以“十 倍之地,百万之众”,进攻仅有雍州一地的秦, 却遭到惨败;而今天,陈涉以数百“疲弊之卒” 发难,进攻占有天下的秦,反而取得成功,这就 生动地说明了转入守势后的秦已经变得外强中干 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形呢?孟子说:“失民 心者失天下。”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这正是仁义 不施而失掉民心的结果。这样来论述,自然突出 了文章的中心论点。
问题探究 2.本文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① 以史实为论据,用观点统率材料。 作者所谓“攻守之势异”,指的是秦要统一 全国,自然要对山东(崤山以东)诸侯采取攻势, 逐步消灭它们;而在统一全国之后要防止人民颠 覆它的政权,这就转入守势了。处于攻势“高诈 力”,处于守势“贵顺权”。“顺权”,就是施 行仁义以收拢民心。秦灭六国后依旧残酷地压迫 人民,不施仁义,故而迅速灭亡。这是贾谊的基 本观点。要讲清这一点,就必须以史实为据,说 明秦的兴亡过程。
关于练习 二、熟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并背诵课文最后 三段。 参考答案: 1.作者写秦孝公独占天下、虎视耽耽、咄咄逼人 的气势,写孝公之后的历代秦君的赫赫功业,用 意是与后文写秦一统天下之后的顷刻覆亡作对 比。 2.作者极言陈涉的弱小、低微,是为了告诉读者: 一个国家疆域广,实力雄厚,未必就是战胜对手 的永远的和最起作用的因素。为什么“成败异变, 功业相反”呢?经过对比后,更加强调了作者的 结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关于练习 一、作者认为秦灭亡的原因是什么?作者是怎样 运用事实来证明其论点的?联系你所学过的历史 知识,说说你的看法。 秦,与拥有“十倍之地,百万之师”的九国较量 的结果是胜利;取得天下之后,与陈涉这不能与 九国“同年而语”的氓隶之人较量的结果是失败! 这原因是什么呢?作者得出结论:“仁义不施而 攻守之势异也!”如何评价这个结论,这个结论 有无局限性?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积累评说,如, 战国四公子(信陵君、平原君、孟尝君、春申君) “宽厚而爱人”,但结果如何?贾谊所说的“仁 义”的内容有无局限性?等等。
问题探究 1.本文从秦孝公写起,为什么不从孝公以前的 国君(如秦穆公)写起? 材料是为论点服务的。 本文的论点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秦的攻夺天下正是从秦孝公开始的。这一点,首 句“君臣固守以窥周室”已经说明了,孝公在摄 政之初仍是固守秦地,对周室只是暗中窥伺,后 来由于“商君佐之”,才开始有了“席卷天下” 的行动,虽然在此之前,他已有了“地利”“人 和”(君臣固守)的条件。
关于练习 一、作者认为秦灭亡的原因是什么?作者是怎样 运用事实来证明其论点的?联系你所学过的历史 知识,说说你的看法。 设题意图:此题意在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 文,弄清材料和论点的关系,并调动所积累的知 识加深对前人观点的理解。 参考答案: 作者认为秦灭亡的原因是不施仁义。作者用 举事实、作比较的方式证明其论点的正确。有两 方面的比较,一是秦取得天下前后的比较,“且 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 也”,因此,秦亡不是国家变小变弱了。另一方 面是陈涉与“九国”的比较。昔日作为诸侯国的
wenku.baidu.com
关于练习 二、熟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并背诵课文最后 三段。 1.本文意在指出秦之过失,但一上来却用大段篇 幅叙述秦攻取天下的过程,你认为作者有何用 意? 2.最后两段写到陈涉起义,作者却极言“陈涉如 此之微”,并拿陈涉与六国之师作了对比,这对 于证明作者论点有何作用? 设题意图:此题意在让学生了解本文的写作特点 的基础上背诵课文,答题宜简要,以免占用朗读 时间,学生能熟读、背诵,自能逐步领悟文中要 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