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控制血糖PPT课件
糖尿病知识讲座PPT(完整版)
04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急性并发症识别与处理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识别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等,及时采取补液、胰岛素治疗等 措施。
高渗性非酮症高血糖状态
留意患者是否出现多饮、多尿、脱水等症状,迅速补液纠正脱水, 降低血糖。
乳酸性酸中毒
观察患者呼吸深快、神志模糊等症状,立即停用双胍类药物,给予 补液、纠酸等治疗。
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涉及遗传、环境、 自身免疫等多种因素,导致胰岛β细胞 功能受损和胰岛素抵抗,进而引发高 血糖和相关代谢紊乱。
流行病学现状
01
02
03
全球趋势
全球糖尿病患病率不断上 升,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 的重要疾病之一。
地区差异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糖尿病 患病率存在显著差异,与 经济发展水平、生活方式 、遗传因素等有关。
遵医嘱按时服药,注意药 物的副作用和禁忌症。
联合用药
有时需要联合使用多种降 糖药物以达到更好的治疗 效果。
胰岛素治疗原则及方案调整
胰岛素种类
方案调整
包括速效、中效和长效胰岛素等,根 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胰岛素。
根据血糖监测结果及时调整胰岛素用 量和注射时间,以保持血糖稳定。
注射方式
一般采用皮下注射的方式,注意注射 部位的选择和轮换。
肾脏病变风险评估
通过检测尿微量白蛋白、肾功 能等指标,评估肾脏病变风险 。
视网膜病变风险评估
通过眼底检查等方法,评估视 网膜病变风险。
神经病变风险评估
通过神经传导速度测定、肌电 图等方法,评估神经病变风险
。
03
治疗与管理策略
生活方式干预措施
健康饮食
推荐低糖、低脂、高纤 维的饮食,控制总热量 摄入,保持营养均衡。
糖尿病血糖监测PPT课件
消毒
采血前应对采血部位进行彻底消毒 ,可使用酒精或碘伏等消毒剂,避 免感染。
更换采血针
采血针应一次性使用,避免交叉感 染,同时要选择针头较细的采血针 ,减轻疼痛感。
记录血糖监测结果
记录血糖值
每次测量血糖后应将血糖值记录在笔记本或电子 设备上,方便查看和分析。
分析血糖变化
通过记录血糖值,可以分析血糖变化趋势,以便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和饮食习惯。
糖尿病血糖监测 PPT课件
目录
• 糖尿病血糖监测的重要性 • 血糖监测的方法和频率 • 如何正确解读血糖监测结果 • 血糖监测的注意事项 • 血糖监测与糖尿病管理
01
CATALOGUE
糖尿病血糖监测的重要性
了解血糖水平对糖尿病的影响
血糖水平与糖尿病症状
通过监测血糖,可以了解血糖水平与 糖尿病症状的关系,如高血糖可能导 致口渴、多尿等症状,低血糖可能导 致头晕、乏力等症状。
通过监测血糖的变化,可以评估治疗效果,如药物治疗、饮 食控制或运动治疗等的效果,从而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制定和调整治疗方案
个体化治疗方案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 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 饮食控制、运动治疗等。
治疗方案调整
根据血糖监测结果,及时调整治 疗方案,如增加或减少药物剂量 、调整饮食结构或增加运动量等 。
为确保血糖仪的准确性, 应定期将其送至专业机构 进行校准,一般建议每年 进行一次。
选择知名品牌
购买血糖仪时应选择经过 认证的知名品牌,以确保 质量和准确性。
正确使用
按照说明书正确使用血糖 仪,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 测量结果不准确。
注意采血部位和消毒
采血部位
选择采血的部位时应避免伤口、 炎症、硬结等部位,尽量在指腹
糖尿病饮食指导PPT课件
注意食物的升糖指数(GI)
总结词
食物的升糖指数(GI)反映了食物升高血糖的速度和能力,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选择 低GI食物有利于控制血糖波动。
详细描述
低GI食物如全麦面包、燕麦、豆类等消化吸收缓慢,能够保持血糖水平稳定。而高GI 食物如白面包、白米饭、糖果等则会导致血糖快速升高。因此,糖尿病患者应优先选择
糖尿病饮食原则
控制总热量摄入,保持营养均 衡,减少高糖、高脂肪和高盐
食物的摄入。
饮食习惯与方式
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尽 量选择小份量,避免加餐过量 。
食物选择
选择低糖、高纤维、富含维生 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蔬菜、 水果、全谷类、蛋白质来源和 健康脂肪。
监测与调整
定期监测血糖和体重,根据个 人情况调整饮食计划,寻求专
食物选择
选择低糖、高纤维、富含维生素和 矿物质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 谷类、蛋白质来源和健康脂肪。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原则
控制总热量摄入
根据个人情况和医生建 议,合理安排每日热量 摄入,保持适度体重。
均衡营养
确保摄入足够的蛋白质、 脂肪、碳水化合物、维 生素和矿物质,以满足
身体需求。
控制餐后血糖
选择低升糖指数(GI) 的食物,合理安排餐次 和进食量,避免餐后血
糖波动。
保持水分平衡
适当饮水,限制含糖饮 料和酒精摄入,避免脱
水和高渗性利尿。
02
CHAPTER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选择
碳水化合物的选择
总结词
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是糖尿 病饮食管理的关键。
详细描述
糖尿病患者应选择低糖、高纤维 的碳水化合物,如全谷物、蔬菜 和水果。同时,应控制碳水化合 物的摄入量,以维持血糖稳定。
糖尿病健康教育及饮食指导课件
07
糖尿病患者的生活方式建议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睡眠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每天尽量在同一时间入睡和起床,有助于调整身体的生物钟,保持稳定的睡眠质量。
睡前放松:避免在睡前进行过度兴奋或刺激性的活动,如看恐怖电影、激烈运动等,可以尝试听轻柔的音乐、泡热水澡等方式来放松身心。
适量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如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等,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
糖尿病患者饮食误区及纠正方法
误区四:糖尿病患者可以饮酒
纠正方法:正确认识糖尿病饮食,科学合理搭配食物,避免误区,保持健康饮食习惯。
误区一:糖尿病患者不能吃糖
误区二:糖尿病患者只能吃素
误区三:糖尿病患者可以无节制地进食水果
高血糖生成指数食物:如糖果、蛋糕、巧克力、油炸食品等,应尽量少吃或不吃
中等血糖生成指数食物:如米饭、面条、土豆、玉米等,适当摄入对血糖影响不大
低血糖生成指数食物:如全麦面包、燕麦、蔬菜、水果等,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
糖尿病患者饮食注意事项
控制总热量摄入:合理控制饮食中的总热量,避免摄入过多高热量食物,如油炸食品、甜食等。
血糖监测的频率:根据病情和医生建议确定监测频率
药物治疗与监测的注意事项
遵医嘱用药,不随意增减剂量或停药
定期监测血糖、尿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
注意药物副作用,如低血糖反应、体重增加等
了解不同药物的作用机制和适应症,避免不良反应
学会正确使用胰岛素注射器和血糖仪,掌握正确的监测方法
建立良好的用药习惯,妥善保管药品,避免儿童接触
05
糖尿病药物治疗与监测
全院血糖管理
04
全院血糖管理流程
血糖监测流程
监测频率
对于已确诊的糖尿病患者,建议每天监测血糖,包括空腹、 三餐前/后和睡前。对于血糖控制不稳定或存在低血糖风险的 患者,应增加监测频率。
监测部位
血糖监测可选择手指、静脉和动态血糖监测。手指血糖监测 操作简便,可用于日常监测;静脉血糖监测数值更准确,可 用于诊断和疗效评估;动态血糖监测可实时了解血糖波动情 况,有助于指导治疗方案调整。
药师
负责糖尿病患者的药物治疗和药学监护;为患者提供专业 的用药咨询和指导;参与全院血糖管理的培训和学术交流 活动。
营养师
负责糖尿病患者的营养评估、教育和指导;为患者制定个 体化的营养治疗方案;对患者进行营养教育、饮食干预和 健康宣传。
检验师
负责糖尿病患者的实验室检查和结果分析;为医生提供准 确的检验数据和报告;参与全院血糖管理的培训和学术交 流活动。
糖尿病护理小组
负责全院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教育和管理;制定个体化的护理计划和措施;为患者提供心 理疏导、健康指导和康复训练等服务。
相关人员角色和职责
医生
负责糖尿病的诊断、治疗和管理工作;为患者制定个体化 的诊疗方案;提供专业的糖尿病教育和咨询服务;参与全 院血糖管理的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
护士
负责糖尿病患者的日常护理、教育和管理;监测患者的血 糖、血压、体重等指标;提供专业的护理技术操作和康复 训练;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心理疏导和情感支持。
全院血糖管理采用规范化、系统化的管理方法,能够减少因血糖控制不佳而导致的住院时间延长、反复住院等情况,从而 节省医疗资源。
提升医院管理水平
全院血糖管理体现了医院在慢性病管理方面的综合实力,有利于提升医院管理水平。
本次汇报的目的和内容概述
2024版《糖尿病健康宣教》PPT课件
01糖尿病定义02糖尿病分类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由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引起。
根据病因和发病机制,糖尿病可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和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
糖尿病定义及分类全球及我国糖尿病现状全球糖尿病现状全球糖尿病患者数量逐年上升,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
其中,发展中国家糖尿病患者增长迅速,与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改变等因素有关。
我国糖尿病现状我国是糖尿病大国,患者数量居世界首位。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我国糖尿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年轻化趋势明显。
糖尿病危害及并发症糖尿病危害长期高血糖可导致多种器官和组织受损,如心、脑、肾、眼、神经等。
同时,糖尿病还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如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肾病等。
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的并发症可分为急性并发症和慢性并发症。
急性并发症包括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慢性并发症包括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等。
这些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期寿命。
诊断标准及流程糖尿病诊断标准空腹血糖≥7.0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或随机血糖≥11.1mmol/L,并伴有多饮、多尿、多食、体重下降等典型症状。
诊断流程首先进行血糖检测,若血糖值异常,则进一步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以明确诊断。
包括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和随机血糖。
血糖检测通过口服一定量葡萄糖后,测定血糖和胰岛素水平,以评估胰岛功能。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反映过去2-3个月平均血糖水平,用于评估血糖控制情况。
糖化血红蛋白(HbA1c )了解患者并发症情况。
血脂、肝肾功能等常规检查实验室检查项目风险评估与分层管理风险评估根据患者年龄、病程、并发症情况等因素,评估患者发生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
分层管理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将患者分为低危、中危和高危三层,针对不同层级的患者制定相应的管理策略和治疗方案。
糖尿病降糖药物ppt课件
二甲双胍超越降糖的益处 全面控制心血管病多重危险因素
二甲双胍剂量-疗效依赖性研究
最佳疗效2000mg/天,可降低HbA1c达2%
500 mg
1000 mg
1500 mg
2000 mg
2500 mg
HbA1C (%)
(p<0.001)
Garber AJ. Am J Med 1997; 102: 491-7
双胍类药物副作用
常见有消化道反应 恶心、呕吐、腹胀、腹泻 最严重:乳酸性酸中毒(每年10万人中约有3人发病) 多发于老年人,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尤要注意
应用二甲双胍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用法用量
首剂:500mg Bid 随餐或餐后服用 逐渐加量至500mg Tid
磺脲类药物作用机理
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 与B细胞膜上的SU受体结合,关闭K+通道,开启Ca++通道,细胞内Ca++升高,促使胰岛素分泌 外周作用 减轻肝脏胰岛素抵抗 减轻肌肉组织胰岛素抵抗
磺脲类药物的副作用
磺脲类主要副作用为: 低血糖,体重增加,高胰岛素血症--- 低血糖发生往往不象胰岛素引起的那样容易早期察觉,且持续时间长 可能的心血管不良反应??--有争论 认为磺脲类药物能关闭心肌细胞膜上ATP敏感的钾通道,妨碍心脏对缺血时的正常扩张反应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作用机理
双 糖 酶
葡萄糖淀粉酶
多糖
单糖
寡糖或双糖
阿卡波糖
-
-
-
伏格列波糖
-
-
-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临床应用
2024版糖尿病优秀PPT课件
根据患者病情,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包括药物 治疗、生活方式干预等。
三级预防:延缓或避免并发症发生
血糖控制
通过药物治疗、胰岛素注射等方式,将 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健康教育
对患者进行糖尿病知识教育,提高患 者对疾病的认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并发症监测 定期监测心、脑、肾、眼等器官功能, 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03 糖尿病治疗原则与方法
饮食治疗原则与方法
控制总热量摄入
均衡营养
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及劳动 强度等因素,计算每日所需总热量,并合理 分配三餐热量。
饮食应多样化,包括谷类、蔬菜、水果、肉 类、豆类等,以确保摄入足够的维生素、矿 物质和膳食纤维。
限制高糖、高脂肪食物
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
减少糖果、甜点、油炸食品等高糖、高脂肪 食物的摄入,以降低血糖和血脂水平。
糖尿病优秀PPT课件
目录
• 糖尿病概述 • 糖尿病并发症及危害 • 糖尿病治疗原则与方法 • 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与教育 • 糖尿病预防策略与措施 • 总结与展望
01 糖尿病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以 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由于胰岛素分 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 兼有引起。
B
C
D
运动注意事项
运动前应进行充分的热身活动,避免空腹 运动,注意运动过程中的安全保护,防止 低血糖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力量训练为辅
适当进行力量训练,如举重、俯卧撑等, 以增加肌肉量和力量,提高身体代谢率。
药物治疗原则与方法
个体化治疗方案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身体状况,选 择适合的药物类型和剂量,制定个体 化的治疗方案。
THANKS FOR WATCHING
降低血糖漏测率-品管圈PPT课件
外五科护理品管圈
毛瑾兰
01 关于爱脑圈 02 主题选定 03 活动计划拟定 04 现状把握 05 目标设定 06 解析
07 对策拟定 08 对策实施与检讨 09 效果确认 10 标准化 11 检讨与改进
01 关于爱脑圈
关于爱脑圈
为了更好落实优质护理服务,2018年10月5日, 神经外科品管圈小组召开第一次会议,确定了相关 成员,制定了各级人员职责。
2. 患者对血糖监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 2. 嘱病人记住自己进食准确时间,遵医嘱配合治疗
不测血糖也不所谓
3. 指导患者合理饮食、运动、休息,保持乐观开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
3.某些患者对血糖测量存在畏惧、逃避心理 心
对策处置: 改进后效果良好
PD
A C 对策效果确认:
1、患者更积极参与治疗,遵医行为有所提高 2、对血糖监测的重要性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3、对疾病的预后更加有信心
主题选定—选题理由
对医院而言
提高患者满意度,增加社会效应,提升医院 的整体品牌
对同仁而言
提高护士的专科技能,健康宣教能力,团队 协作能力和责任心
对患者而言
提高了患者对血糖监测重要性的认识,能够 更加积极的参与到自己血糖的监测与控制中, 确保了患者安全
03 活动计划拟定
活动计划拟定
04
现状把握
圈活动基本上是利用圈员的业余时间,充分 体现了团队精神和大家的积极性
检讨与改进
1、我们群策群力,携手共进,取长补短,互帮互助。
2、各自按照预先设定的步骤, 层层推进,并且集中优势,将 圈的优势发挥到大。
赠送图片
图表均为矢量图,可以设置颜色填充改变颜色
谢谢大家
不足之处请领导批评指正
糖尿病“五驾马车”PPT课件
利用PPT、视频、图片等多种形式,生动形 象地展示糖尿病知识。
互动式学习
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方式, 让患者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跟踪与反馈
定期评估患者的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育方 案,确保教育效果。
糖尿病教育的意义与影响
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控制血糖水平
通过糖尿病教育,患者可以更好地掌握自 我监测、饮食控制、运动和药物治疗等方 面的知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常用降糖药物介绍
1 2
胰岛素
胰岛素是最常用的降糖药物之一,主要用于1型 糖尿病和某些特殊类型的糖尿病。
口服降糖药
口服降糖药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主要药物,包括 二甲双胍、磺脲类、格列奈类等。
3
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
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是一种新型降糖药, 通过激活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来降低血糖。
药物治疗的注意事项
遵医嘱用药
01
糖尿病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降糖药物,不要自行调整剂
量或更换药物。
注意药物副作用
02
每种降糖药物都有可能出现副作用,如低血糖、肝肾功能损害
等,患者应密切关注身体反应,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定期复查
03
糖尿病患者应定期进行复查,监测血糖、肝肾功能等指标,以
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注意运动安全
避免剧烈运动,避免运动 过按照医生的建议使用降糖药物, 不要随意更改剂量或停药。
定期复查
定期监测血糖和相关指标,以便 医生根据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注意药物副作用
如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
血糖监测
定期监测
分析血糖数据
每周至少监测一次空腹和餐后2小时 血糖。
糖尿病健康教育(详细图文版本157页)ppt课件
成人糖尿病每日热能供给量 (千卡/公斤标准体重)
体型 消瘦 正常
劳动强度
卧床 轻体力 中体力 重体力
20-25 35
40 40-45
15-20 30
35
40
肥胖
15 20-25
30 35
.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计划
最多摄入, 将这些食物作为每餐的 基础,如:豆荚、小扁豆、蚕豆、小 麦、大米、新鲜水果(不含糖)、蔬 菜
确诊2型糖尿病: • 病人日常生存可不依赖外源性胰
岛素 • 大多数病人可通过饮食调整和口
服降糖药控制血糖 • 部分病人在特定情况下,仍需用
胰岛素
.
糖尿病的症状:
早期的糖尿病人可能没有症 状,像常人一样,随着胰岛素 的缺乏或失效,血糖上升,症 状有可能变得明显。
.
糖尿病的症状
W. C.
尿
多
口渴
疲乏
糖: 50%-60% 蛋白质: 15%-20% 脂肪: 低于30% 若病患者为儿童、青少年、妊娠期或兼有其他疾 病如肾病等,则需要营养师的指导
.
糖尿病患者的营养原则
适度控制体重 总热量分配: 碳水化合物 55-65% 脂肪和油 20%-25% 每天应平均分配进食量 蛋白质 15% 限制饮酒 可用非热卡性而不是营养性甜味剂(山梨醇和果糖) 食盐<10克/天,尤其是高血压患者
.
糖尿病的患病情况
.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 是继心血管和肿瘤之后第三大病
.
1型糖尿病(少)
全世界:1996年共有 1千4百万
预计至2010年 2千4百万
发病率:
芬兰 中欧、北美 南美
患病率:
31.6-36.9/年/10万人口 8.0-20.0/年/10万人口 7.0/年/10万人口
血糖控制
CODIC:近50%的2型糖尿病患者 HbA1C控制不佳
60 50
HbA1C 控制的 百分比 (%)
40 30 20 10 0
控制差 > 7.5 % 控制一般 6.5~7.5% 控制佳 < 6.5%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n=1111
唐玲等. 中国糖尿病杂志. 2004;12(3):205-208.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成年人致盲 的首要原因1
卒中 危险性 增加2-4倍3
糖尿病肾病 终末期肾病的 首要原因2
心血管疾病 糖尿病患者中 每10人有8人 死于心血管事件4
外周血管病变 导致非创伤性下肢 截肢手术的主要原因5
1 Fong 3
糖尿病神经病变 导致非创伤性下肢 截肢手术的主要原因5
DS, et al. Diabetes Care 2003; 26 (Suppl. 1):S99–S102。2Molitch ME, et al. Diabetes Care 2003; 26 (Suppl. 1):S94–S98. Kannel WB, et al. Am Heart J 1990; 120:672–676. 4Gray RP & Yudkin JS. In Textbook of Diabetes 1997. 5Mayfield JA, et al. Diabetes Care 2003; 26 (Suppl. 1):S78–S79.
通过糖负荷试验评价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
IVGTT时血清胰岛素10分钟内达到峰值,为第1时 相分泌(快速相分泌),其后为第2时相分泌 OGTT或进餐时血清胰岛素30分钟达到峰值, 此反 映了胰岛素早期分泌相,其后为晚期分泌相
危重症患者的血糖管理PPT
紧急处理
对于严重的高血糖或低血糖患者,应立即采取紧 急措施,如静脉注射胰岛素或葡萄糖溶液等。
危重症患者的血糖管理效果评估
评估指标
01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评估指标,如血糖控制目标
达成率、低血糖发生率等。
评估方法
02
采用回顾性分析、前瞻性观察等方法,对患者的血糖管理效果
进行评估。
评估结果处理
总结词
高血糖危象是指血糖水平过高引起的急性代谢紊乱综合征。
详细描述
危重症患者的高血糖危象可能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 调和感染等并发症,严重时可引起昏迷甚至死亡。
解决方案
及时监测和控制血糖水平,采取有效措施降低血糖,如使用胰岛素、 调整饮食和补液等。
患者教育不足
01
总结词
患者教育不足是指患者及其家属对糖尿病和血糖管理的知识了解不足。
低血糖事件
总结词
低血糖事件是指血糖水平过低导致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
详细描述
危重症患者常常需要严格控制血糖水平,但过度控制血糖 可能导致低血糖事件,对患者的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造 成损害。
解决方案
密切监测血糖水平,及时发现和处理低血糖事件,同时调 整胰岛素用量和饮食方案,以避免低血糖的发生。
高血糖危象
03
根据评估结果,对患者的血糖管理方案进行调整,以提高管理
效果。
04 危重症患者的血糖管理工 具与技术
血糖监测设备
血糖监测设备是危重症患者血糖管理 的重要工具,能够实时监测患者的血 糖水平,为医生提供及时准确的数据。
指尖血糖仪操作简单、方便快捷,但 需要频繁采血;持续血糖监测仪能够 提供连续的血糖数据,减少采血次数, 减轻患者痛苦。
糖尿病五架马车PPT课件
定期监测血糖
在使用药物治疗期间,患者应定 期监测血糖,以便及时调整治疗
方案。
05 五架马车之四:血糖监测
血糖监测的重要性
了解血糖控制情况
通过血糖监测,可以了解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 从而评估治疗效果和调整治疗方案。
预防低血糖
及时发现低血糖症状,采取措施避免低血糖的发 生,保证患者安全。
发现异常情况
常见食物的糖分含量
01
02
03
04
水果
苹果、葡萄、香蕉等水果含有 较高的糖分,应适量食用。
饮料
碳酸饮料、果汁等饮料中含有 较高的糖分,应选择低糖或无
糖的饮料。
谷物
白面包、白米饭等谷物含有较 高的糖分,可选择全麦面包或
糙米饭等低糖食品。
甜点
蛋糕、糖果等甜点含有较高的 糖分,应适量食用或选择低糖
的替代品。
饮食控制的技巧
合理搭配食物
将高糖分的食物与低糖分的食物搭配食用, 以降低餐后血糖水平。
细嚼慢咽
吃饭时细嚼慢咽,有助于消化和降低血糖水 平。
控制餐量
每餐控制在适量范围内,避免过量摄入热量。
坚持饮食计划
保持一致的饮食计划,避免随意更改或放弃。
03 五架马车之二:运动锻炼
运动锻炼的原则
适量原则
糖尿病患者应根据自身健康状况 和运动能力,选择适量的运动方
格列奈类
格列奈类药物主要通过与胰岛β细胞膜上的 磺酰脲受体结合,刺激胰岛素的早时相分 泌而用药
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降糖 药物,不要自行调整剂量或更换
药物。
注意药物副作用
每种降糖药物都可能存在一定的 副作用,如低血糖、胃肠道不适 等,患者在使用过程中应密切关 注身体反应,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2型糖尿病的药物治疗
根据不同的病理生理学特点进行个体化治疗 联合治疗 合理选择应用
胰岛素增敏剂 胰岛素促泌剂 二甲双胍 α -糖苷酶抑制剂 胰岛素及其类似物
11
口服降血糖药的治疗作用
肝糖原 输出
葡萄糖吸收
a-糖苷酶抑制剂
磺脲类 格列奈类
高血糖
双胍类 (噻唑烷二酮)
噻唑烷二酮 (双胍类)
6
糖尿病病程 7
积极的血糖控制:早期联合治疗
HbA1c (%)
饮食
OAD 单药治疗
10
OAD 联合治疗
9
8
7
6
OADs 加量
OAD + 基础胰岛素 OAD + 每天多次胰岛素
糖尿病病程
8
2006 ADA/EASD专家共识
诊断
生活方式干预+二甲双胍
否
HbA1c≥7.0%
是
加用基础胰岛素
加用磺脲类药物
碳水化合物
肝糖产生↓、糖利用↑、 糖原合成↑
脂质
脂解作用↓、 FFA ↓ 、 甘油三脂↓、HDL-C↑、 TG↓
蛋白质
载脂蛋白分解↑、 糖异生↓、氨基酸↓、 蛋白质合成↑
嘌 呤 尿酸清除率↑、尿酸生成↓
14
胰岛素的非代谢作用
正常胰岛素生物活性
血管舒张 血小板抑制 抗炎作用 抗栓作用
NO释放↑、eNOS表达↑ 血小板NO释放↑、cAMP ↑ NFκB↓、IκB↑、MCP ↓、ICAM- 1 ↓、CRP ↓
全面控制血糖 尽早启动胰岛素治疗
病例介绍
1
血糖控制目标
ADA 一般患者HbA1C<7%, 在没有明显低血糖的个体,尽可能使 A1C<6% EASD & IDF
推荐目标A1C<6.5% 2006 EASD & ADA 共识
将A1C≥7% 作为2型糖尿病启动治疗或调整 方案的判断标准
ADA. Diabetes Care. 2004;27 Suppl 1:S15-34. IDF. Global guideline for Type 2 diabetes. 2005. European Diabetes Policy Group. Diabet Med. 1999;16:716-30.
差 >7.0 >10.0 >7.5 ≥140 /90
≥27 ≥26 ≥6.0
<0.9 ≥2.2 >4.0
4
2型糖尿病药物治疗策略
最大限度地 保护和恢复β细胞功能
最大限度地 减少低血糖危险
最大比率的糖尿病患者 血糖全面、长期达标
5
糖尿病药物治疗理念
综合干预,全面达标 尽早、尽速、全面、全方位、稳定、全疗程、
长期安全血糖达标 保护β细胞,延缓β细胞衰竭速度 防治并发症 采用符合生理性胰岛素分泌模式的治疗手段
6
保守的血糖治疗方案: 传统的逐步的治疗措施
OAD
OAD
OAD
OAD +
OAD +
饮食 单药治疗 单药治疗加量 联合治疗 基础胰岛素 每天多次胰
8
7 目标 HbA1c
TF↓
抗动脉粥样硬化 ApoE/IRS-2/IRS-1 ↓
纤溶活性增强 抗氧化
PAI-1 ↓ ROS 生成↓
保护心脏
抗心肌细胞凋亡
15
2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的积极作用
补充或矫正内源性胰岛素的不足 减少或避免口服降糖药物的不良反应或缺点 改善内源性胰岛素分泌 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抑制夜间过多的肝脏葡萄糖输出 降低进餐后的血糖 降低葡萄糖对β-细胞的毒性作用 延缓糖尿病的进程,防治糖尿病并发症
TG(mmol/L) LDL-C(mmol/L)
男性 女性
理想 4.4~6.1 4.4~8.0
<6.5 <130/80
<25 <24 <4.5
>1.1 <1.5 <2.6
尚可 ≤7.0 ≤10.0 6.5~7.5 >130/80~ <140/90 <27 <26 ≥4.5
1.1~0.9 <2.2
2.6~4.0
加用格列酮类药物
否
HbA1c≥7.0%
是否
HbA1c≥7.0% 是 否
HbA1c≥7.0%
是
强化胰岛素治疗
加用格列酮类药物
加用基础胰岛素
加用磺脲类药物
否
HbA1c≥7.0%
是
否
HbA1c≥7.0%
是
加用基础或强化胰岛素治疗
强化胰岛素治疗+二甲双胍+/-格列酮类药物
9
全面控制血糖——纠正基础和餐后高血糖
积极治疗病人,以期在6个月内达到将 HbA1c控制到<6.5%的目标
如新诊断的病人HbA1c>9%,则应立即给予 联合治疗或注射胰岛素
3
2型糖尿病控制目标(中国)
血糖(mmol/L)
HbA1c(%) 血压(mmHg)
空腹 非空腹
BMI(kg/m2)
TC(mmol/L) HDL-C(mmol/L)
2
Diabetes Care 2006, 29(8):1963-72
IDF“治疗达标,全球专家共识” 强化控制血糖达标建议
将理想的血糖控制目标为HbA1c<6.5% (无 法监测HbA1c时,可用空腹血糖 <6.0mmol/L和餐后血糖<8.0mmol/L替代)
治疗3个月后如病人达不到HbA1C<6.5%的 目标,则应考虑联合治疗
300
治疗前: A1C 9%
血浆葡萄糖 (mg/dL)
200
100
正常A1C 5%
0800
1200
1800
Time of Day
Data from Monnier L et al. Diabetes Care. 2003;26:881885.
仅纠正基础血糖: A1C 7% 基础+PPG: A1C 6%
17
人胰岛素的局限性
吸收缓慢 较长的作用时间
餐后血糖控制不佳 注射时间依从性差
增加低血糖的危险
18
人普通胰岛素的缺陷
外周 葡萄糖摄取
胰岛素 分泌
12
胰岛素的发展史
1996 胰岛素类似物
1987 人胰岛素 1973 单组分胰岛素 1953 长效胰岛素 1938 NPH insulin 1923 动物胰岛素
1920 1930 1940 1950 1960 1970 1980
2000
13
胰岛素的代谢作用
正常胰岛素生物活性
16
2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适应证
饮食、运动和OHA治疗控制不佳(包 括OHA原发失效和继发失效)
急性并发症(如DKA、高渗性昏迷等) 应激(如严重感染、手术、外伤等) 妊娠期(妊娠糖尿病和糖尿病合并妊娠) 存在严重心、脑、肾、神经慢性并发症 有严重肝肾功能异常、慢性消耗疾病等 明显消瘦难以分型者 全胰腺切除引起的继发性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