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专题形考任务四(2018年6月6日)

合集下载

电大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形考任务4答案

电大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形考任务4答案

题目1未回答满分4.00标记题目题干根据咨询对象的数量分,心理咨询可分为:选择一项或多项:a. 门诊咨询b. 团体咨询c. 个别咨询反馈你的回答不正确正确答案是:个别咨询, 团体咨询题目2未回答满分4.00标记题目题干心理咨询主要面对的对象:选择一项:a. 精神病人b. 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遇到困难与挫折而产生心理困扰的正常人群c. 神经症反馈你的回答不正确正确答案是: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遇到困难与挫折而产生心理困扰的正常人群题目3未回答满分4.00标记题目题干小学生心理咨询的任务:选择一项或多项:a. 帮助教师和家长掌握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技术和方法b. 全面提高小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c. 开展学习辅导和生活辅导d. 开展心理治疗与心理保健和预防工作反馈你的回答不正确正确答案是:全面提高小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开展学习辅导和生活辅导, 开展心理治疗与心理保健和预防工作, 帮助教师和家长掌握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技术和方法题目4未回答满分4.00标记题目题干下列不属于小学生心理咨询原则的是:选择一项:a. 发展性原则b. 计划性原则c. 教育性原则d. 保密性原则反馈你的回答不正确正确答案是:计划性原则题目5未回答满分4.00标记题目题干小学生心理咨询的基本过程分为:选择一项或多项:a. 探讨问题阶段b. 实施行动阶段c. 讨论方案阶段d. 明确目标阶段反馈你的回答不正确正确答案是:探讨问题阶段, 明确目标阶段, 讨论方案阶段, 实施行动阶段题目6未回答满分4.00标记题目题干个别心理咨询常用的技术有:选择一项或多项:a. 系统脱敏法b. 自我肯定性训练c. 动作协调训练d. 认知重建反馈你的回答不正确正确答案是:系统脱敏法, 自我肯定性训练, 认知重建, 动作协调训练题目7未回答满分4.00标记题目题干小学生心理健康测量与评价的功能有:选择一项或多项:a. 诊断功能b. 发展功能c. 指导功能d. 咨询、治疗功能反馈你的回答不正确正确答案是:指导功能, 发展功能, 诊断功能, 咨询、治疗功能题目8未回答满分4.00标记题目题干下列不是小学生心理健康测量与评价的原则是:选择一项:a. 教育性原则b. 客观性原则c. 科学性原则d. 整合性原则反馈你的回答不正确正确答案是:整合性原则题目9未回答满分4.00标记题目题干小学生心理咨询是由教师或辅导人员用倾听、引导和接纳等方式与来访的小学生接触,其目的是通过建立良好的关系,彼此在切磋和探讨中使来访小学生了解自我与发展自我,----------,改变其态度与行为,消除困扰,适应环境,得到健全发展。

国开教育学形考任务4试题及答案

国开教育学形考任务4试题及答案

国开教育学形考任务4试题1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试题 1“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体现了教师工作的()。

正确答案是:长期性试题 2教师专业发展过程的第一阶段是( )。

正确答案是:职业准备阶段试题 3教师的权利与义务在下面的()这部法律中做出了规定。

正确答案是:教师法试题 4教师的专业情意主要表现为()。

正确答案是:教育信念试题 5一个人接受教育的黄金期,是()。

正确答案是:童年期试题 6智力平常者(大多数人)的智商IQ值是()之间。

正确答案是:90-110试题 7在情绪控制上,由以冲动为主向以自制为主发展,属于()的年龄特点。

正确答案是:青年期试题 8心理学家所说的“心理断乳期”指的是人的身心发展的()时期。

正确答案是:少年期试题 9引导学生学会与异性交往,正确处理恋爱与学习的关系,是()阶段要面对的教育问题。

正确答案是:青年期试题 10把学生的健康和体质增强作为主要任务,是针对()时期学生提出的教育重点。

正确答案是:童年期试题 11在认知上,已经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和对世界的基本观点,是()的年龄特点。

正确答案是:青年期试题 12学校管理以()为出发点和归宿。

正确答案是:教育目的试题 13学校管理工作首先必须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和“三个面向”的教育方针和政策。

这是()原则。

正确答案是:导向性原则试题 14( )既是学校管理的对象,又是学校管理的主体。

正确答案是:教师试题 15学校文化,是学校中广大师生充分认同的价值取向、信念体系、精神追求和行为方式。

其中:()是内隐于心的学校文化核心。

正确答案是:价值取向、信念体系、精神追求二、多选题试题 16教师法中赋予教师的权利包括()。

正确答案是:教育权, 发展权, 报酬权, 参与权试题 17具有信息时代特征的教师职业形象有()。

正确答案是:伴奏者, 协助者, 领导者, 促进者试题 18教师专业知识中“怎么教”的知识包括()。

教育心理专题形考任务四(2018年6月6日)

教育心理专题形考任务四(2018年6月6日)

教育心理专题形考任务四(2018年6月6日)第一篇:教育心理专题形考任务四(2018年6月6日)教育心理专题形成性考核形考任务四一、名词解释(共7 道试题,共30 分。

)题目1 个体差异离均差定义的数学表达个体差异离均差定义为:个体对群体平均值的距离。

它的数学表达为:个体差异=Xi-X 题目2 测量测量:指按照一定的规则对事物的属性指派数字。

题目3 标准分数标准分数:是相对于原尺分数而言的。

采用标准分数就是为了克服原尺分数的局限。

题目4 标准差标准差:①为计算标准差,我们使原尺分数的平均值变成0,这就使不同测验的原尺分数有了统一的测量起点,于是可以开始比较了。

②用标准差S作为测量单位,这就把度量单位统一起来了,这就实现了比较。

③引进正态分布概念后,比较的结果在实际含义上将表现为总体中有多少个体(%)在特定个体i的左面或右面,从而确定该个体i的水平相对地高还是低。

④利用以标准差为单位的正态分布,我们可以在不同单位的分数之间做比较。

⑤标准差还能测量两个群体在某项特质上的个体差异是否同样大。

题目53 教学目标的陈述通则教学目标的陈述通则:教学目标应该用学生的终端行为来陈述。

题目6 行为指示子行为指示子陈述可以算“理解”、“欣赏”的种种可观察的行为。

这些行为本身不是C-类内容的教学目标,而是供我们判断是否达成此类教学目标的线索或表征。

题目7 A-类教学内容的致命基础性A类教学内容的致命基础性:若不把握先行教学的项目,则后续学习无从谈起。

二、简答题(共 5 道试题,共 30 分。

)题目8 简述个体差异的含义及正态曲线下的1S~3S的面积答:日常观念通常把个体差异看作质的差异,把个体差异理解为量的差异或程度的差异这意味着可以更好地确定质的差异。

一父(母)为子女的考试成绩变得低于邻居子女3分而忧心忡忡,这反映他(她)把学习成绩的差异看作了质的差异。

在距离正态分布平均值的一个标准差里包括了34.13%人口或从正态分布的平均值起的负一个标准差包括了34.13%人口。

教育心理学形考作业4 - 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

教育心理学形考作业4 - 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

教育心理学形考作业4 - 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一、简介本文档旨在为教育心理学形考作业4 - 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提供准备材料和指导。

以下将提供考试的概述、考点分布、备考建议和时间管理建议。

二、考试概述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是对学生在本学期所研究的教育心理学知识进行综合考查的重要评估方式。

考试时间为3小时,试卷总分为100分。

考试形式包括选择题和问答题。

三、考点分布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的考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教育心理学基本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2. 研究过程和研究理论3. 教学策略与评估4. 学生发展和发展心理学5. 教师角色和教师发展具体考点的权重分布如下:- 选择题:每个考点约占总分的20%- 问答题:每个考点约占总分的40%四、备考建议为了顺利完成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建议考生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备考:1. 复课堂笔记和教材。

重点关注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以及各个考点的相关知识。

2. 制定复计划。

根据考试的时间安排,合理安排每个考点的复时间,确保全面复。

3. 解答往年试题。

通过解答往年的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熟悉考题的形式和难度,提高解题能力。

4. 组织小组讨论。

与同学一起讨论教育心理学的各个考点,互相研究和答疑,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5. 多做练题。

通过做练题,巩固对各个考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时间管理建议考试时间有限,为了充分利用时间并高效完成考试,建议考生按照以下时间安排进行考试:1. 阅读考题(5分钟):在开始作答之前,仔细阅读试题,理解考题的要求和结构。

2. 调整思路(5分钟):对于较长的问答题或复杂的选择题,花一些时间调整思路和策略,确保能够清晰地回答问题。

3. 解答选择题(50分钟):根据对选择题的掌握程度,大致按照每道题目2-3分钟的速度解答,留出一些时间来检查答案。

4. 解答问答题(100分钟):根据考点的权重分配,合理安排时间解答问答题。

先解答熟悉的考点,再解答较难的考点。

2018年教师资格《小学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卷四)

2018年教师资格《小学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卷四)

2018年教师资格《小学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卷四)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

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并将其代码填写在括号内,本大题共10小题。

每小题1分。

共10分)1.根据埃里克森的理论,2~3岁的发展任务是培养()。

A.自主性B.主动性C.勤奋感D.自我同一性2.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在动机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并非一成不变。

在()附属内驱力最为突出。

A.儿童早期B.少年期C.青年期D.成年期3.学习迁移产生的客观必要条件是()。

A.学生的智力水平B.学习的理解和巩固程度C.学习对象之间的共同要素D.学习的方法4.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属于()。

A.策略性知识B.陈述性知识C.条件性知识D.程序性知识5.在教“鸟”的概念时,用麻雀、鸡、鸭作为例子,说明“前肢为翼、无齿有喙”是鸟概念的本质特征。

这是运用了()。

A.正例B.反例C.提供变式D.科学地进行比较6.元认知的实质是人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

A.自我控制B.自我认知C.自我指导D.自我学习7.衡量品德的一个最重要的标志是()。

A.道德情感B.道德信念C.道德行为D.道德意志8.问题是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

A.既定疑点B.理论假设C.刺激情境D.给定途径9.()决定个体是否愿意完成某些任务,即决定行为的选择。

A.能力B.性格C.态度D.气质10.儿童厌学症的主要表现是()。

A.缺少学习技能B.过度焦虑C.注意力缺陷D.对学习不感兴趣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至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代码填入括号内。

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2分,共20分)1.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以分为()。

A.符号学习B.上位学习C.概念学习D.下位学习E.命题学习2.对技能分类的较典型的观点是将技能分成()。

A.言语技能B.操作技能C.记忆技能D.心智技能E.体育技能3.在学习一份书面材料中,记忆效果最好的位置往往是()。

2018年XXX《教育心理专题》形考作业任务五份网考试题及答案

2018年XXX《教育心理专题》形考作业任务五份网考试题及答案

2018年XXX《教育心理专题》形考作业任务五份网考试题及答案2018年XXX《教育心理专题》形考作业任务五份网考试题及答案01任务一、名词解释(共10道试题,共30分。

)1.命题网络的形成命题网络就表征着个体头脑里的知识结构。

命题网络的形成:当两个命题有一共享成分时,就形成命题网络。

2.视觉意象视觉意象即指闭上眼睛时能够浮现出来的形象,仿佛“心里的画”,是心里的知识又一种基本的表征形式。

3.陈述性知识陈述性知识指可以用语词来表达或表达清楚的知识;一般所说的“书本知识”都可以算在陈述性知识的范畴里。

4.精制精制也称作“精细加工”,是指对有待研究并记住的信息做增强意思的添加。

5.组织组织就是把一个大的信息集即信息总集,划分成诸多的子集,并且表明子集之间的关系;通俗地说,这就是分门别类,甚至是分层地分门别类。

6.程序性知识程序性知识是关于如何做事或做成一事的知识,也是关于如何解决问题的知识。

产生式作为知识的一种表征,它表征程序性知识。

7.模式模式宽泛地界定为一个刺激或反应的结构,其中含有若干必要的元素或成分,它们之间有一定的组织方式。

8.概念一个概念,就其最简单的语言形式而言,是一个词,用来指一类对象或其中的一个成员。

概念不能用错。

它可以规范地表现为“……是……”的命题。

9.序列行动序列行动指一系列或一整套行动或行为或动作。

一组奏效的序列行动将有条不紊地、敏捷流畅地展开至结束。

10.合成合成是研究行动序列知识的第二个子过程,它的任务是把若干独立的小产生式组合成一个更大的产生式,乃至形成独一无二的“大一统”产生式。

二、简答题(共6道试题,共30分。

)1.简述意象作为知识表征的特点。

1)命题的表征是线形的,而意象的表征是有块面的;2)命题的表征以字词为点,因而是分离的;意象的表征以线条衔接,因而是连续的;3)在命题的表征里,表示不同大小的事物的文字都一般大,因为命题表征的乃是抽象的意思,而在意象的表征里,不同大小的事物就可以有相对的大小,因为意象表征的乃是事物的空间方面。

心理健康教育概论形考作业4及综合测试

心理健康教育概论形考作业4及综合测试

心理健康教育概论(形考作业1-4及综合测试)形考作业一许多时间管理上的问题是个人行为和习惯造成的,所以有可能解决不了。

()选择一项:r对7错21题目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答:情绪稳定;积极的自我观念;人际关系和谐;人格完整;对学习、生活和工作的焦虑适度;良好的社会环境适应能力;行为反应与年龄特征相吻合。

22题目什么是晕轮效应?答:晕轮效应也称光环效应,指人们从某一个人或事物已知的特征去推测其他特征的心理现象,即当我们对某一个人的特征形成一定的印象后,无论是好的或是坏的,都被赋予一种光环笼罩着,容易以点盖面,以偏概全。

23题目大学生学习心理异常调试应掌握什么方法?答:克服学习过度焦虑的态度和方法;学习动力缺乏心理障碍的调适;消除学习动机过强的方法;防止学习疲劳的方法;防止考试应激障碍的方法。

形考作业二形考作业三形考作业四综合测试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21题目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答:情绪稳定;积极的自我观念;人际关系和谐;人格完整;对学习、生活和工作的焦虑适度;良好的社会环境适应能力;行为反应与年龄特征相吻合。

22题目什么是晕轮效应?答:晕轮效应也称光环效应,指人们从某一个人或事物已知的特征去推测其他特征的心理现象,即当我们对某一个人的特征形成一定的印象后,无论是好的或是坏的,都被赋予一种光环笼罩着,容易以点盖面,以偏概全。

23题目职业生涯的发展分为几个阶段?答:成长阶段(0-14岁);探索阶段(15-24岁);建立阶段(25-44岁);维持阶段(45-65 岁);衰退阶段(65岁以上)。

教育心理专题形考任务一(2018年6月6日)

教育心理专题形考任务一(2018年6月6日)

3教育心理专题形成性考核形考任务一一、名词解释(共10 道试题,共30 分。

)题目13基因的显形效应基因的显性效应是指等位基因中的显性基因完全压制隐性基因发挥作用。

题目2遗传遗传是指亲代将基因传递给子代(后代)的现象。

题目3环境环境是指能引起个体反应的外部刺激之总称。

题目4认知认知是心理学的术语,指的是我们日常说的“认识”。

图式图式是指自身有结构,又用于组织其他不同对象的动作。

题目6平衡平衡概念有二含义:一是为适应环境,同化与顺应一个也不能少;二是大部分的适应既包括同化又包括顺应。

题目7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独立完成智力作业所及的水平与他经过成人或教师的点拨而能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区域。

题目8同化与顺应同化是指把一个新对象成功地纳入已有的某个图式中去,同化没有使图式的结构发生变化,只是维持着原有的图式。

顺应是指当儿童改变行为方式而适应了一种新情境。

题目9依恋依恋在心理学上可定义为个体为寻求更多的心理安全而靠近庇护人。

题目10儿童的社会化儿童社会化是指成人社会要求儿童按人之为人、民族之为民族的普通方式行为,就是要求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越来越像他所在那个文化里的成人那样行为。

二、简答题(共 6 道试题,共30 分。

)题目11请按显性基因效应来举例说明遗传也造成亲子相异性。

答:基因的显性效应告诉我们遗传既可以造成相似性,也会造成“截然不同”的差异性。

不完全显性的效应不造成“截然不同”而只是程度不同。

按显性基因效应,通过实例可以说明遗传也造成亲子相异性。

例如父母都不近视,却都带有决定近视的隐性基因,则两人的隐性基因就可能组合起来,从而决定生出来的特定子女是近视,这就产生了遗传造成亲子间在是否近视方面有差异。

按显性基因效应,通过实例也可以说明遗传也造成同胞之间的相异性。

例如父母都不近视,却都带有决定近视的隐性基因,于是在先后生育两名孩子时,父母一方的这个隐性基因若与另一方的等位显性基因相组合,那就生育出遗传上不近视的子女,若与另一方的等位隐性基因相组合,那就生育出遗传上近视的子女。

国家开放大学心理学形考任务四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心理学形考任务四答案

本文档答案均来自电大国开课本原文答案,手打整理,感谢下载,下载后使用快捷键电脑键盘CTRL加F快速搜索关键字找打问题答案。

手机使用WPS查找快捷键搜索关键字。

1观察法有多种形式,可分为与答案:参与观察法2再社会化有两种不同性质的形式:一是,二是。

正确答案是:非强制性的3言语之外的一些行为,如表情、表情、表情等却很难被人有意识地加以控制,从而能更真实地揭露人们内心的想法、情绪、性格等。

正确答案是:言语4根据攻击行为的目的不同可以将攻击行为分为攻击行为和____________攻击行为。

正确答案是:敌对性反馈正确答案是:反暗示什么叫基本归因错误?产生的原因有哪些?基本归因错误是指人们在解释他人的行为时,夸大行动者的个人因素,低谷环境因素的现象。

基本归因错误产生的原因可有:1人们有一种信念,相信人们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所以多以内因解释人的行为,而忽略外因的影响2情境中的行动者比情境中的其他因素往往更突出,所以,人们更容易注意行动者,而忽略背景因素、社会因素简述影响自我表现的因素有哪些。

•个体所处的场合影响自我表现•个体交往对象影响自我表现•个体的自我监控水平影响自我表现简述改变态度的方法有哪些?答:一、劝说宣传法二、角色扮演法三、团体影响法四、活动参与法模仿答:模仿是在没有外界控制的条件下,个体受到他人行为的刺激影响,仿照他人的行为,使自己的行为与之相同或相似。

群体思维答:群体思维也叫小群体意识,是群体的一种特定思维方式,指的是为了维护群体表面上的一致。

而阻碍了对问题的所有可能解决办法和行动方案作出实事求是且准确的评价,从而导致了错误的决策的现象。

简言之,群体思维就是与务实的思考事实相比更注重保持保持团体凝聚力的一种思维方式。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4

《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4

《心理学》(《实用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4一、名词解释1.教育机智答: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种特殊定向能力,是指教师对学生活动的敏感性,能根据学生新的特别是意外的情况,迅速而正确地作出判断,随机应变地及时采取恰当而有效的教育措施解决问题的能力。

2.意义学习答:是学习者利用原有经验进行新的学习,理解新的信息。

3.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为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

4.教师专业化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通过专门训练和终身学习,逐步习得教育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并在教育专业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从教素质,从而成为一名合格的专业教育工作者的过程。

5.道德意志指人们在履行道德义务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自觉克服一切困难和障碍、做出抉择的顽强毅力和坚持精神,也是构成个人道德品质的要素。

6.晕轮效应答: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

7.刻板印象答:刻板印象就是对某一社会群体的一个概括,认为这个群体中的人都具有某些相同的特征,无礼成员之间实际存在的差异。

8.自我确立9.来访者中心疗法10.理性情绪疗法二、填空1.奥苏贝尔认为,同化学习有3种方式,分别是:、和并列组合学习。

2.学习动机对学习活动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和两个方面。

3.学习观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信息意义的过程。

4.个体身心发展状况包括个体的、健康状况等。

5.个体原有的道德境界、、、道德行为习惯等品德基础直接影响个人对社会道德教育的接受程度。

6.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都是由三个相互联系的成分组成的,即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

7.无勇气来源于两方面原因:一是,二是。

8.自我认知障碍的表现主要有三点,分别是:、自卑和。

9.交往戒备心理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孤僻、封闭、和。

10.从心理结构而言,心理健康就是个人具备健全的智力、、和统一的人格结构。

11.心理防卫形式有很多种,主要的有:有机变换、和。

第四次形成性考核参考答案

第四次形成性考核参考答案

第四次形成性考核参考答案7-12章综合练习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40分)1.隔离法:惩罚法的一种,当儿童表现出某种不良行为时,暂停儿童正在进行的活动,将儿童从受到强化的环境带到一个不受正强化的环境,并让儿童在那里待上特定的时间,以此来消除他们的不良行为。

2.网络成瘾:是一种不自主的强迫性现象,称为“互联网成瘾综合症”,就是以对网络为载体的内容及形式发生过度迷恋而超出一般尺度,进而影响到正常的生活与学习状态。

3.成就动机:是由成就需要转化而来的一种动机,是指个人对自己认为重要或有价值的工作,愿意去做,而且能达到完美程度的一种内在推动力量。

4.性别角色:又叫性角色,是指按照人类文化传统,作为一个男性或女性应当表现出来的行为和特征,以及对其他人所展示的男性气概或女性特征。

5.性别标志:性别标志是指直接与两性差异相联系的体格、服饰特质、性格、语言和外显行为等表现特征。

6.晕轮效应:又称成见效应,是社会知觉的另一种偏见,是指人际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夸大了的社会印象。

7.自我控制:是个人对自身的心理与行为的主动掌握,是个体自觉地选择目标,在没有外界监督的情况下,抑制冲动,抵制诱惑,延迟满足,控制、调节自己的行为,从而保证目标实现的一种综合能力。

8.处境不利:是指个体在经济状况、社会地位、权益保护、竞争能力等方面处于相对困难与不利境地的生存和发展状态。

二.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1.简述儿童期的三个反抗期。

P167要点:(1)第一反抗期:2-3岁很难对付。

应培养儿童“自己来做”的热情,少进行限制,少保护。

(2)第二反抗期:8岁左右跟大人顶嘴。

父母应表现出倾听的态度,对无理反抗要坚决予以抵制。

(3)第三反抗期:青春期情绪摇摆不定。

父母应建立合理期望,对儿童宽容。

2.简述对儿童攻击与破坏行为的辅导策略。

P180-182.要点:(1)道德观念的培养;(2)社会交往技能的训练;(3)对儿童日常环境进行适当控制;(4)控制愤怒的训练;(5)行为后果的处理,首先进行具体分析,其次可采取隔离法,三是运用惩罚法与强化法。

(精华版)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教育心理专题》机考第四套真题题库及答案

(精华版)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教育心理专题》机考第四套真题题库及答案

(精华版)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教育心理专题》机考第四套真题题库及答案盗传必究试卷总分:100 答题时间:90分钟客观题一、单选题(共5题,共15分)1. 从正态分布的平均值起的负一个标准差包括了()人口。

正确答案:34.13%2. 如果一名儿童在“霍丽爬树”这个故事测验里说“霍丽的爸爸如果不知道霍丽爬树的原因就会很生气,但是如果知道了,那就不会生气”,那么该儿童的观点采择能力属于()。

正确答案:社会信息的观点采择阶段3. 百分制分数实质上属于()。

正确答案:顺序分数4. 在人类的一个成熟的性细胞里有()染色体。

正确答案:23条5. “干好干坏一个样”。

这是描述的是()。

正确答案:固定时距强化主观题二、名词解释(共3题,共15分)1.替代学习(试题分值:5分)答:替代学习是相对亲历学习而言,学习者把他人的经验保持在自己的记忆里,也就是“他人替代我付出代价而使我学到了怎样会成功、受奖,怎样会失败、遭罚”,模仿学习、观察学习也可以称为“替代学习”。

2.布鲁纳的”学科基本结构”(试题分值:5分)答:布鲁纳的“学科基本结构”是指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基本规律。

3.程序性知识(试题分值:5分)答:程序性知识是关于如何做事或做成一事的知识,也是关于如何解决问题的知识。

三、简答题(共2题,共40分)1.陈述性知识的提取指的什么?它包括哪两种情况?(试题分值:20分)答:陈述性知识的提取可以看作回忆。

陈述性知识的提取就是陈述性知识的使用,表现为回答听到的或想到的提问。

(4分)一种是直接提取,发生在正好有一个现成答案时,比如回答自己的姓名、住址、乘法运算之类(5分);另一种建构性提取,专门应对没有现成答案可以采用的提问(5分)。

从理论上说,陈述性知识的这两种提取学习者应该都善于,都具备(3分)。

但是从实际上看,建构性提取更加重要,所谓“建构性的提取”,其实就是推理(3分)。

2.形成经典条件反应的关键是什么?并论经典条件反应联结次数的教育含义。

24秋国家开放大学教育心理学形考作业1-4参考答案

24秋国家开放大学教育心理学形考作业1-4参考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教育心理学》形考作业1-4参考答案《教育心理学》是国家开放大学公共事业管理(学校管理)等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

本课程3学分,共54学时。

课程编号:03119形考作业1一、单项选择题1.创立第一个完整的学习理论,使学习成为教育心理学的中心领域,被誉为“教育心理学之父”的心理学家是()。

A.冯特B.桑代克C.皮亚杰D.加涅2.在教育心理学研究中,创设并控制一定的条件,并对其引起的某种心理及行为现象进行研究是()的基本特点。

A.调查法B.测验法C.实验法D.观察法3.“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是()的观点。

A.英国心理学家高尔顿B.美国心理学家霍尔C.美国心理学家华生D.德国心理学家斯腾4.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当儿童的思维具有符号性和逻辑性特征,克服了思维的自我中心性,并达到了思维的守恒,他的思维处于()。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5.在大五人格特质理论中,乐群、自信、活跃、积极情绪、热心属于()的人格特质。

A.外向性B.随和性C.尽责性6.按照美国心理学家威特金的理论,()的学生对客观事物的判断常以外部的线索为依据,态度和自我认知易受周围环境或背景的影响。

A.场依存型B.具体型C.场独立型D.抽象型7.提出“学习即联结”的心理学家是()。

A.桑代克B.华生C.斯金纳D.皮亚杰8.提出学习的实质就是“反应概率上的一种变化”以及“强化”概念的心理学家是()。

A.桑代克B.华生C.斯金纳D.皮亚杰9.提出“接受学习”、“发现学习”、“有意义学习”、“机械学习”等概念的是心理学家()。

A.布鲁纳B.班杜拉C.斯金纳D.奥苏贝尔10.提出“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形成认知结构”的是心理学家()。

A.维果斯基B.皮亚杰C.布鲁纳D.班杜拉二、多项选择题11.下列选项中,属于教育心理学研究内容的是()。

A.心理咨询B.心理治疗C.教学心理12.教育心理学研究中要坚持()。

教育心理学形考作业四答案

教育心理学形考作业四答案

《教育心理学》形考作业4答案一、简答题(每题 5 分,共 35 分)1 、什么是品德?品德形成的心理实质是什么?P279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

是指个人遵守社会道德规范而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特点,是稳定的道德行为需要与为满足这种需要而掌握的稳定行为方式的统一体。

虽然道德品质的心理结构比较复杂,不同理论学派所强调的侧面也不一样,但从一般看法是把道德动机和道德行为方式看成是道德品质的两大构成部分,因而道德品质的形成也就是这两大部分相互联系的过程。

2.皮亚杰和科(柯)尔伯格认为道德动机在道德品质形成中有哪些作用?P286 答:认知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皮亚杰和柯尔伯格。

这一学派强调道德动机在道德品德形成中的作用,其基本观点为:第一、道德品质的发展与人的认知活动及其发展水平密切联系;第二、道德品质的形成取决于道德动机,道德判断和道德知识;第三、要根据认知活动及其发展规律去培养儿童的道德品质。

3.简述皮亚杰关于儿童道德认识发展的规律。

P289答:通过大量研究,皮亚杰概括出一条儿童道德认识的发展的总规律:儿童道德认识的发展是由他律向自律过渡的过程。

他律指儿童的道德判断只注意行为的客观效果,不关心主观动机,是受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所支配的;自律指儿童根据自己的主观价值标准进行道德判断,认为年幼儿童的道德判断,认为年幼儿童的道德判断是由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支配的,具有客观的性质,是一种他律水平的道德;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他们的道德认识也不断发展,道德判断标准开始逐步摆脱承认惩罚的影响,去评价某种行为的是非时,能依据自己牚握的道德标准对行为做出判断,这种道德判断具有主观性质,是一种自律水平的道德。

4 、教学设计由哪些基本问题组成 P309 第三段答:由三个基本问题组成:首先是“我要去哪里?”即教学目标的制定,其次是“我如何去那里?”即包括学习者起始状态的分析、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与教学媒介的选择等;再次是“我怎么判断我已达到了那里?”即教学评价与监控。

2018年教育心理专题形考参考答案(1-5)

2018年教育心理专题形考参考答案(1-5)

2018年教育心理专题形考参考答案(1-5)XXX的“内化”指的是个体通过社会交往和研究,将社会文化中的知识和技能转化为自己的心理结构和思维方式,使之成为自己的内在能力。

他认为,人类智力的发展是社会文化的产物,个体的研究和发展是在社会文化的影响下进行的。

因此,内化是个体在社会交往中逐渐形成的,是社会文化对个体认知和行为的影响在个体内部的反映。

维果茨基认为,内化是个体认知发展的关键,它使得个体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从而实现认知水平的提高。

1.请简述儿童认知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

儿童认知发展有两个重要方面:一个是知识的获取和理解,另一个是知识的应用和运用。

知识的获取和理解是指儿童通过感官和经验,逐渐认识和理解世界,形成对事物的概念和认知模式;知识的应用和运用则是指儿童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和应对挑战。

2.请简述儿童依恋的三种类型及其特点。

儿童依恋有三种类型:安全型依恋、不安全型依恋和混合型依恋。

安全型依恋的儿童通常表现为对母亲的信任和依赖,能够积极探索周围环境;不安全型依恋的儿童则表现为焦虑、抵触和回避,可能由于母亲的不可靠性或不一致性造成;混合型依恋的儿童则表现为同时具有安全型和不安全型依恋的特点,可能由于母亲的反应不一致或不确定造成。

3.请简述儿童行为的两个重要方面。

儿童行为有两个重要方面:一个是行为的表现形式,另一个是行为的内在动机。

行为的表现形式是指儿童的行为表现出来的形态和特征,如身体动作、语言表达等;行为的内在动机则是指儿童行为背后的动机和目的,如满足需求、获得奖励、表达情感等。

4.请简述儿童社会化的两个重要方面。

儿童社会化有两个重要方面:一个是社会化的过程,另一个是社会化的结果。

社会化的过程是指儿童在社会环境中不断接受和适应社会规范和价值观念的过程;社会化的结果则是指儿童形成的社会行为和社会认知能力,包括道德观念、情感表达、人际交往等。

5.请简述儿童认知发展的两个重要理论。

教育心理专题形成性考核册答案全.doc

教育心理专题形成性考核册答案全.doc

教育心理专题形成性考核册一、名词解释1、棊因的显性效应是指等位棊因中的显性棊因完全压制隐性棊因发挥作用。

2、遗传与环境是影响儿童个体发展的两人因索,它主要是指从上代那里获得和似的遗传素质,遗传不但造成亲子相似性,而且也造成相界性。

3、环境指能引起个体反映的外部刺激Z总称。

4、认知是心理学的术语,指的是我们日常说的认识。

5、图式指口身有结构,乂用丁-组织其他不同对象的动作。

6、平衡有两含义:一是为适应环境,同化与顺应一个也不能少;二是大部分的适应既包括同化乂包括顺应。

7、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独立完成智力作业所及的水平与他经过成人或教师的点拨而能达到的水平Z间的区域。

&同化利顺应是适应环境的两种机制,也是儿童认知发展的两种基本的机制。

同化是指把一个新对彖成功地纳入已冇的某个图式中去,当儿童改变行为方式而适应了一种新环境时,叫做顺应。

9、依恋是指个体为寻找更多的心理安全而靠近庇护人。

10、儿童的社会化指成人社会要求儿童按人Z为人、民族之为民族的普通方式行为,就是要求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越來越像他所在的那个文化里的成人那样行为。

1、学习是指通过经验而造成持久的变化。

2、在经典条件反应行为的消退过程中会出现一种叫作“自发恢复”的现象。

在一个为期7天的消退过程中,每天做3次消退试验,每后一-次试验的唾液分泌量都少于前一次的,从而表现出消退。

但是当我们看相邻的两天时,却可以发现每后一夭的第一次消退试验的唾液分泌虽总比前一夭的最后一次消退试验的唾液分泌量多,跟反弹似的,这种反弹•现象就是自发恢复。

3、分化就是有机体对条件刺激物作出粘确的反应。

4、泛化是指在特定的条件反射形成后,有机体对类似丁-条件刺激的其他刺激也做出同样的条件反应。

5、效果率是指如果在一个悄境和-•种反应之间建立了联结,并且伴随着或跟随着令学习者满意的事态,那么这项联结会增强;反Z,如果伴随的或跟随的是--种令学习者烦恼的事态,那么这项联结会削弱。

教育与心理实务(河北)形考任务四参考答案

教育与心理实务(河北)形考任务四参考答案

教育与心理实务(河北)形考任务四参考答案题目一题目要求根据教育与心理实务的相关理论知识,分析儿童在学术研究中可能遇到的心理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参考答案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儿童可能遇到以下心理问题:1. 研究焦虑:面对大量的研究任务,儿童可能会感到压力和焦虑,影响研究效果。

2. 自信心不足:在研究中遇到困难时,儿童可能因为自信心不足而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注意力不集中:儿童的注意力易受外界环境的干扰,导致研究效果不佳。

4. 研究动力不足:缺乏对研究的兴趣和动力,导致研究效果不理想。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采取以下解决措施:1. 建立良好的研究环境:提供安静舒适的研究环境,减少外界干扰,帮助儿童集中注意力。

2. 培养研究方法和技巧:教导儿童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技巧,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鼓励和称赞:及时给予儿童研究上的鼓励和称赞,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4. 激发兴趣和动力:通过引导和激发儿童对研究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研究动力。

题目二题目要求根据教育与心理实务的相关理论知识,分析中国当前中小学教师存在的心理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参考答案中国当前中小学教师存在以下心理问题:1. 工作压力大:中小学教师面临的工作压力很大,包括备课、教学、家长沟通等方面的压力。

2. 情绪失衡:教师在工作中经常面对各种挑战和困难,容易出现情绪上的失衡。

3. 职业倦怠: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可能导致职业倦怠,影响教师的教学质量。

4. 教育资源不足:部分地区的中小学教师缺乏足够的教育资源支持,限制了他们的教育能力。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采取以下解决措施:1. 改善工作环境: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支持,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

2. 增强心理素质:加强教师的心理健康培训,提高他们应对挑战和困难的能力。

3. 建立支持系统:建立教师互助平台和学校心理咨询服务,帮助教师缓解情绪失衡。

4. 提供职业发展机会:为教师提供继续教育和职业发展的机会,增加他们的工作动力和满足感。

教育心理专题形考任务五(2018年6月6日)

教育心理专题形考任务五(2018年6月6日)

•教育心理专题形成性考核形考任务五•题目1作品题(共 1 道试题,共 100 分.)任选下列题目中的一个写一篇小论文,根据所选题目的不同,论文形式可以是理论研究、也可以调研报告、还可以是具体的教案设计。

字数要求不少于1000字。

1.浅论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对儿童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

2.结合教学实际和经验,谈谈如何根据皮亚杰、布鲁纳和维果茨基的儿童发展观设计一个具体的教案片段。

3.浅论早期依恋对未来心理发展的影响。

4.结合自己的教育或教学的实际,用经典条件作用学习理论分析教育教学中的成功、失败或追悔的实例。

5.从实际教学中任选一则要传授的新知识,确定(1)这个新知识的命题形式;(2)估计学生会激活怎样的已有命题;(3)预定期望学生派生出怎样的新命题.完成上述3点后,把它们连贯起来撰写一个具体的教案片段.6.选择应用某一分数类型的实际案例,运用课程中所学的有关测量与分数的知识对这一分数类型的优劣进行分析。

2、答案:案例背景:《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智慧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

为此,我们必须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索,促进学生在老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

爱因斯坦曾说:“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出问题实质上是一个进行识别和解说,从而发现自己的观点或认知结构中存在的某些不足和不协调的过程,它是诱发探究思维的动力和方向,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是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基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心理专题形成性考核形考任务四一、名词解释(共?7?道试题,共?30?分。


题目1
个体差异离均差定义的数学表达
个体差异离均差定义为:个体对群体平均值的距离。

??它的数学表达为:个体差异=Xi-X
题目2
测量
测量:指按照一定的规则对事物的属性指派数字。

题目3
标准分数
标准分数:是相对于原尺分数而言的。

采用标准分数就是为了克服原尺分数的局限。

题目4
标准差
标准差:①为计算标准差,我们使原尺分数的平均值变成0,这就使不同测验的原尺分数有了统一的测量起点,于是可以开始比较了。

②用标准差S作为测量单位,这就把度量单位统一起来了,这就实现了比较。

③引进正态分布概念后,比较的结果在实际含义上将表现
为总体中有多少个体(%)在特定个体i的左面或右面,从而确定该个体i的水平相对地高还是低。

④利用以标准差为单位的正态分布,我们可以在不同单位的分数之间做比较。

⑤标准差还能测量两个群体在某项特质上的个体差异是否同样大。

题目5
教学目标的陈述通则
教学目标的陈述通则:教学目标应该用学生的终端行为来陈述。

题目6
行为指示子
行为指示子陈述可以算“理解”、“欣赏”的种种可观察的行为。

这些行为本身不是C-类内容的教学目标,而是供我们判断是否达成此类教学目标的线索或表征。

题目7
A-类教学内容的致命基础性
A类教学内容的致命基础性:若不把握先行教学的项目,则后续学习无从谈起。

二、简答题(共?5?道试题,共?30?分。


题目8
简述个体差异的含义及正态曲线下的1S~3S的面积
答:日常观念通常把个体差异看作质的差异,把个体差异理解为量的差异或程度的差异这意味着可以更好地确定质的差异。

一父(母)为子女的考试成绩变得低于邻居子女3分而忧心忡忡,这反映他(她)把学习成绩的差异看作了质的差异。

在距离正态分布平均值的一个标准差里包括了34.13%人口或从正态分布的平均值起的负一个标准差包括了34.13%人口。

在正态分布的左右3S范围里有99.86%的人口。

题目9
简要分析造成偏态分布的影响因素。

答:抽样造成偏离正态分布。

(1)两个平均值和全距有明显差异分布合并为一个时,容易造成峰度偏斜,成一偏态分布;(2)两个平均值相差很远,但是全距差不多分布合并起来后会出现双峰分布;(3)象一座宝塔或方尖碑那样的尖峭分布也是偏离正态的,这是因为抽取太相似的个体而造成的。

(4)“犬牙”分布,若丘陵地貌的横截面,这往往是样本太小造成的;
测量也会影响个体差异的分布形态。

测验越容易,越容易形成负偏态,而越难就越容易形成正偏态。

题目10
简述连续分数和级类分数的优缺点
答:连续分数的优缺点:连续分数档次多,也就是个体差异多,于是能提供更多的信息。

由于个体差异的信息是教师了解学生、调整教学和决定是否额外地扶肋个别学生的前提,因此从这个意义上看,连续分数比等第分数好。

但是连续分数显示出微小的差异,这也容易引起学生或其家长为一两分之差而锱铢计较,从而增加心理负担,挫伤低分者的学习积极性,这是连续分数的缺点。

采用等第分数,档次少,也就是个体差异少,能提供的信息也就少,两个在百分制分数上差了很多的学生,却可以属于同一个等第。

从减轻学生对学习的紧张或焦虑的角度看,则又是等第分数更好。

题目11
简述三类教学内容的特点。

答:A-类教学内容的特点:
⑴边界分明,单元小,是此即非彼。

⑵对后续学习具有“致命基础性”的特点。

⑶教学项目一定数量少。

⑷教与学可在短时间里完成。

B-类教学内容的教学最典型地体现在音乐、舞蹈、体育、美术、书法等才艺的教学与训练中。

因此抓好B-类内容的教学将最能体现一校学生因受学校教育而发展的成果特色性和多样性。

C-类教学内容的特点是⑴学习内容难以列出确定的行为单元。

⑵即使能够说明行为项目,也无可周全。

⑶C-类内容的教学真正要求掌握的是教师言说以外的内容,是在课堂以外新情境里遇到的知识,因此需要掌握的C?–类内容的无穷多样的,所以也就无法事先说明的。

题目12
A、B类教学目标如何处理个体差异?
答:最小基本行为目标(A-类教学目标)要求教师先把这样的个体差异引向时间维度,即允许不同的学生可以有快有慢地达成目标,然后在一定的时间点上消除个体差异,即确保所有学生都达成教学目标。

为了做到后一点,教师就得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制定教学计划、研究教学方法,以期在恰当估计的时间点上完成教学。

行为发展目标(B-类教学目标)就不满足于人人都能达到的低标准,因此也就不以时间维度来消除个体差异。

相反,行为发展目标把个体差异导向成就维度,鼓励学生按兴趣、能力去做出更好的行为表现,去追求卓越。

三、论述题(共?5?道试题,共?40?分。


题目13
试从量的角度看个体差异的优点。

答:(1)从量的角度看个体差异可以使“个体差异”的概念具有彻底的抽象性,抽象到了我们有可能对个体差异做数学运算的地步;(2)从量的角度看个体差异又可以使“个体差异”的概念具有彻底的具体性,具体到我们可以联系任何一种实际事务来确立任何一条分界线,从而判定任何一种“质的差异”。

题目14
论述J-型分布的教育教学含义。

答:社会遵从是一种大伙儿都朝一个方向行为的趋势,它造成个体差异呈J-型分布。

联系学校教育,学生的品德操行表现的分布在正常情况下应该是J-型的,这符合我们的教育理想,具体而简捷地说,那就是“绝大部分是好的,少数人是有点问题的,问题严重的是极个别”。

这是德育与智育的一个基本的不同,不能混淆,更不能颠倒。

题目15
试通过与智育比较,论述德育评价宜采用粗大的等第分数。

答:德育和智育有一根本的不同点,即:智育是突破上限的,而德育是维持下限的。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智育可以人为地创设各种问题情境的,其间可有微小而连续的量的差异,因此可以用细密的连续分数(或百分制分数)来记录学生的成就。

但是品德操行的表现在达到基本程度后,则要做出更充分的表现就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了。

教师不应该人为制造拉开德育表现差距的情境,因为这样的做法本身不道德。

于是在缺乏机会的条件下,学生就难以表现出品德操行的量的差异,这就决定了对学生的品德操行做评价时宜用粗大的等第分,具体表现为一般最多不超过优、良、中三等,而且中是少数。

题目16
举例说明宜用等第分数的情况。

答:学校教育教学中宜用等第分数的情况至少有如下几种。

(1)当某一特质的表现实际上没有很多个体差异时宜用等第分数,甚至可以
只有两级如“达到-稍欠”,例如对小学一年级的算术成绩就可以这么做。

(2)如果一项特质的表现实际上是有很多个体差异的,但是我们没必要了解得这么细,那么也可以采用等第分数。

比如音乐、美术、体育之类的科目,如果我们的教学目标是向学生提供在平均水平上优于家庭教养的教育,在于让学生活动起来,而不是为了细究个体间的差异,那也就没必要采用连续分数,而只需列出若干粗大等级就行了。

(3)如果一项特质的表现从理论上讲会有很多个体差异,但是我们难以制订规则来精细地测量它们,并且当我们的目标是察看普遍的共同性时,那么连续分数也是不必要的,采用粗大的等第分数就行了,比如测量学生的操行。

题目17
试述C类教学目标本身与行为指示子的关系。

答:在陈述C类教学目标时,教学目标本身与行为指示子构成一个太阳系模型。

虽然任何一项行为指示子都不能100%地对应于使用“理解”之类抽象词的教学目标,但是我们可以相信,如果一个学习者表现出越多的指示子行为,那么他(她)达成理解的可能性就越大。

于是我们就有一个陈述非行为发展目标的策略,那就是围绕教学目标去收集多项在不同程度上指示“理解”的可观察行为,由此形成我们陈述非行为发展目标的格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