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 ppt课件

合集下载

生物化学ppt课件

生物化学ppt课件

二酰甘油和己糖结合; 半乳糖脑苷脂广泛存在于 硫酸脑苷脂广泛存在于动

糖基含唾液酸的糖脂; 在神经系统尤其是神经末
神经组织中;

梢中含量最为丰富,可能与 其在神经冲动传递中起递质 作用有关。
33
物的各器官中,脑组织中最
为丰富。
5.4.2 脑苷脂类
脑苷脂:神经酰胺的1-位羟基与单糖分子以糖苷键结合而 成,不含唾液酸成分。是脑细胞膜的重要组分。
纯的甘油磷脂是白色蜡状固体,大多溶于含少量水的非极性 溶剂中,用氯仿-甲醇混合溶剂很容易将其从组织中提取出来。
25
组成生物膜的主体结构
26
机 体 内 几 类 重 要 的 甘 油 磷 脂
胆碱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是代谢中的甲基供体。 乙酰化的胆碱(乙酰胆碱),是一种神经递质,与神经冲动 的传导相关。 27
41

蜡是长链脂肪酸和长链一元醇或固醇形成的酯,天然蜡 是多种蜡酯的混合物。 蜡分子含一个很弱的极性头和一个非极性尾,因此完全 不溶于水,蜡的硬度由烃链的长度和饱和度决定。蜡分布 于生物体表面起保护作用。 蜂蜡存在于蜂巢;白蜡是白蜡虫的分泌物,可用作涂料、 润滑剂和其他化工原料;洗涤羊毛得到的羊毛蜡可用作药 品和化妆品的底料;来源于棕榈树叶片的巴西棕榈蜡可用 作高级抛光剂。
5
5.1 三酰甘油
5.1.1 三酰甘油的结构
动植物油脂的化学本质是脂酰甘油,其中主要是 三酰甘油,或称甘油三酯,它是三分子脂肪酸与 一分子甘油的醇羟基脱水形成的化合物。
结构通式
6
三酰甘油的R1,R2,R3相同时,为简单甘油三酯(如油 酸甘油三酯,硬脂酸酸甘油三酯); 若R1,R2,R3不同
(1)水解与皂化
在酸、碱或脂肪酶作用下,三酰甘油能逐步水解成二酰甘 油、单酰甘油,最后彻底水解成脂肪酸和甘油。

生物化学(共45张PPT)

生物化学(共45张PPT)

(四)、多糖类
1、来源于植物的具有一定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的多糖。
黄芪多糖、人参多糖、刺五加多糖、麦麸多糖、黄精多糖、 昆布多糖、菊糖、褐藻多糖、波叶多糖、茶叶多糖、葡萄皮脂多 糖、麦秸半纤维素B、针裂蹄多糖、酸多糖、枸杞多糖、当归多 糖、人参多糖、地衣多糖
和有机溶剂,分子量从几十~几百万。浓碱处理 可是其部分或全部脱掉乙酰基而成为几丁质( chitosan),该产品可溶于烯酸。
3、用途
药物辅料:人造皮肤、手术缝合线(不用拆线)
络合回收金属离子(贵重金属离子)
降血脂、消炎、杀菌剂(伤口愈合剂)
食品添加剂(保鲜剂)
同样具有保湿作用、也大量用于化妆品中。
糖类的生物活性及药理作用
三、纤维素
CH2OH
O
CH2OH O
O OH
O OH
OH
OH
α -1,4
OH
OH
O
O CH2OH β -1,4
CH2OH O
OH
OH
淀粉
纤维素
2、纤维素的生物学功能 (1)作为植物、动物或细菌细胞的外壁支撑和保护的
物质,促使细胞保持足够的扩张韧性和刚性。
(2)作为生物圈中维持自然界能量和营养物质稳恒的贮 藏物质。
2、直链淀粉
(1)占天然淀粉量的20%~30%,药物辅料 中的可溶性淀粉(冲剂中一般用)就是这 一种。
(2)MW在50,000左右。
(3)结构:以 代表淀粉, 代表二个D -葡萄糖残基通过α-1,4糖苷键连接,则 直链淀粉的结构为:
3、支链淀粉
(1)占天然淀粉量的70%~80%。 (2)MW=1百万左右. (3)结构:主链与直链淀粉一样,以通过α-1,4糖苷键
(2)贮能多糖:在体内作为贮能形式存在, 如淀粉和糖原,在需要是可通过生物体内酶 系统的作用,分解释放出单糖以供应能量。

生物化学全套课件

生物化学全套课件

COOH
COO+H N—C —H 3 α
H2N—Cα—H R
不带电形式
R
两性离子形式
Cα如是不对称C(除Gly),则:
1. 具有两种立体异构体 [D-型和L-型]
2. 具有旋光性 [左旋(-)或右旋(+)]
亚氨基酸 氨基酸中含有的不是氨基而是 亚氨基,称之为亚氨基酸,比 如脯氨酸
(二)氨基酸的分类
Glu-Arg-Gly-Phe-Phe-Tyr-Thr-Pro-Lys-AlaOH
21
25
30
牛胰岛素的化学结构
核糖核酸酶的一级结构
肽键的形成
肽——一个氨基酸的α-羧基和另一个氨基酸的α-氨基脱水缩合而成的化合物。 氨基酸之间脱水后形成的键称肽键(酰胺键)。
二肽;
多肽;
寡肽;
(二)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构象、高级结构)
三、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
氨基酸 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从细 菌到人类,所有蛋白质都由20种标准氨基 酸(20 standard am9种氨基酸具有一 级氨基(-NH3+)和羧基(-COOH)结合到α碳 原子(Cα),同时结合到(Cα)上的是H原子 和各种侧链(R);Pro具有二级氨基(α-亚氨 基酸)
非极性疏水性氨基酸 丙氨酸(Ala)、缬氨酸(Val)、亮氨酸(Leu)、异亮 氨酸(Ile)、脯氨酸(Pro)、苯丙氨酸(Phe) 、色氨 酸(Trp)、蛋氨酸(Met) 非电离极性氨基酸 1)甘氨酸(Gly)丝氨酸(Ser)苏氨酸(Thr)半胱氨酸 (Cys) 酪氨酸(Tyr)天冬酰胺(Asn)谷氨酰胺(Gln) 带负电【酸性】 天冬氨酸(Asp)谷氨酸(Glu) 带正电【碱性】 赖氨酸(Lys)精氨酸(Arg)组氨酸(His)

《生物化学》全套PPT课件

《生物化学》全套PPT课件
现状
生物化学已经成为生命科学领域的重要分支,与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细胞生 物学等学科相互渗透,共同揭示生命的奥秘。同时,生物化学在医学、农业、 工业等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生物化学在医学领域重要性
A
疾病诊断
生物化学方法可用于检测血液中特定生物分子 的含量或结构异常,从而辅助疾病的诊断,如 血糖、血脂检测等。
脂类分类方法
根据化学结构和性质,脂类可分为简单脂质(如脂肪酸、甘油酯等 )和复合脂质(如磷脂、糖脂等)。
脂类在生物体内的分布
不同生物体内的脂类分布有差异,如动物体内主要储存甘油三酯, 而植物体内则以脂肪酸为主。
甘油三酯分解代谢过程剖析
01
甘油三酯的分解代谢途径
甘油三酯在体内主要通过脂肪酶的催化作用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进而
药物研发
通过对生物体内代谢途径和药物作用机制 的研究,有助于设计和开发新的药物,提 高治疗效果和降低副作用。
B
C
营养与健康
生物化学在营养学领域的应用有助于了解食 物中营养成分的代谢和利用,为合理膳食和 营养补充提供科学依据。
遗传性疾病研究
生物化学方法可用于研究遗传性疾病的发病 机制和治疗方法,如基因疗法和干细胞疗法 等。
酶活性调节的方式
包括共价修饰、变构调节、酶原激活 和抑制剂作用等。
酶在医学领域应用实例分析
酶与疾病的关系
酶的异常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如酶缺陷病、代谢 性疾病等。
酶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利用酶的特异性催化反应,开发酶学诊断方法,如酶活性测定、同 工酶分析等。
酶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通过补充或抑制特定酶的活性,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如酶替代疗 法、酶抑制剂疗法等。
进入血液循环被组织细胞摄取利用。

生物化学教学课件ppt

生物化学教学课件ppt
分子间作用力
分子间作用力包括范德华力、氢键和疏水作用力等,影响分子的聚集状态和稳 定性。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是原子或分子重新组合的过程,遵循质量守恒和能 量守恒定律。
能量转化
化学反应中伴随着能量的吸收或释放,可用于解释反应的动 力学和热力学性质。
酸碱反应与缓冲溶液
酸碱反应
酸和碱通过质子转移反应生成水和盐,酸碱反应是化学反应中的重要类型之一。
生物化学教学课件
目录
• 生物化学概述 • 生物化学基础知识 • 生物大分子与细胞结构 • 生物化学代谢过程 • 生物化学实验技术与方法 • 生物化学前沿研究与发展趋势
01
生物化学概述
生物化学的定义与重要性
定义
生物化学是生物学和化学两门学 科的交叉学科,主要研究生物体 内的化学过程和物质代谢。
重要性
02
生物化学基础知识
分子结构与性质
分子结构
分子由原子组成,通过化学键连接, 具有空间构型和电子分布,决定分子 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分子性质
分子的性质由其结构决定,包括极性 、溶解度、挥发性等,影响分子的物 理状态和化学反应活性。
化学键与分子间作用力
化学键
化学键是原子间通过电子转移或共享形成的相互作用力,分为共价键、离子键 和金属键等。
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总结词
核酸是生物体中重要的遗传物质,具有多种结构和功能。
详细描述
核酸包括DNA和RNA,它们由核苷酸组成,具有一级、二级和三级结构。一级结构决定了核酸的序列 ,二级结构决定了核酸的双螺旋结构,三级结构决定了核酸的空间构象。核酸的功能是携带和传递遗 传信息。
酶的结构与催化机制
总结词

大学生物化学最全课件(共83张PPT)

大学生物化学最全课件(共83张PPT)
序。
❖通常在多肽链的一端含有一个游离的-氨基,称为氨基端或N-端;在 另一端含有一个游离的-羧基,称为羧基端或C-端。
❖氨基酸的顺序是从N端的氨基酸残基开始,以C端氨基酸残基为终点
的排列顺序。如上述五肽可表示为:
Ser-Val-Tyr-Asp-Gln
❖ 多肽可与多种化合物作用,产生不同的颜色反应。这些显色反应,可用 于多肽的定性或定量鉴定。
绝大多数的酶都是蛋白质(Enzyme)。
(三)肽与肽键
一个氨基酸的羧基与另一个氨基酸的氨基之间失水形 成的酰胺键称为肽键,所形成的化合物称为肽。
由两个氨基酸组成的肽称为二肽,由多个氨基酸组成的
肽则称为多肽。组成多肽的氨基酸单元称为氨基酸残基。
(peptide bond):
nm
nm
• 肽键的特点是氮原子上的孤对电子与羰基具有明 显的共轭作用。
❖ 变性后的蛋白质称为变性蛋白。
❖ 导致蛋白质变性的因素:热、紫外光、激烈的搅拌以及强 酸和强碱等。
❖ 类型:不可逆变性、可逆变性(可复性)
(六)蛋白质的生物学功能
(1)作为酶,蛋白质具有催化功能。
(2)作为结构成分,它规定和维持细胞的构造。
(3)作为代谢的调节者(激素或阻遏物),它能
协调和指导细胞内的化学过程。
• 组成肽键的原子处于同一平面。
AA的排列顺序和命名
Ser H
O H3N+ C C
N-端 CH2
Val H
O NCC
H CH
Tyr H
O NCC
H CH2
Asp H
O NCC
H CH2
Gln H
N C COOH CH2 C-端
OH
CH3CH3

《生物化学》 PPT课件

《生物化学》 PPT课件

2、生物分子是分级的 (1)代谢物和大分子 无机物分子 →(同化)转变成代谢物(氨基酸、糖、核苷 酸、脂肪酸和甘油)→(通过共价)键构成大分子(蛋白质、多 糖、DNA和RNA以及脂类) →(大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导致)超分 子复合物(酶复合物、核糖体、染色体和细胞骨架系统)(图1 -2) (2)细胞器 细胞器是生物分子等级中较高层次的一级。细胞器仅在真核 生物细胞中发现。 (3)膜 膜是细胞和细胞器的边界(但将膜归为超分子装配体或者归 为细胞器都不太适合,虽然它们具有两者共有的性质)。 (4)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 细胞是生命的单位,是唯一能展现生命特征(生长、代谢、 刺激应答和复制)的最小实体。细胞可分为两种类型,即真核生 物细胞和原核生物细胞。真核生物细胞具有复杂的内部结构。
一、生命系统的独特性质 ●生物最显著的性质是它们具有复杂的结构和高度的组织形 式。 ●生命系统能活跃地进行能量转换,生物高度组织化的结构 和生命活动的维持依赖于从环境捕获能量的能力。被生物利 用的能量形式是特殊的生物分子。ATP和NADPH是其中最 重要的富含能量的生物分子,代表着生物在化学上可利用的 能量的贮存形式。 ●生命系统具有显著的自我复制能力。生物能一代一代地繁 衍与它们自身相同的后代。 二、生命分子 生命物质的元素组成明显不同于地球外壳元素的元素组 成。H、O、C和N构成了人体原子总量的99%以上,其中大 多数H和O以H2O形式出现。
Section 2

在生物化学中,水存在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①几乎 所有生物分子随环境中水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而呈现它们的 形态。②大多数生物化学反应的介质是水,代谢反应的反应 物和产物在细胞范围内和细胞间运输都依赖于水。③水本 身活跃地参与支撑许多化学反应,水的离子化组分(H+和 OH-)往往作为真正的反应物参与反应。事实上,生物分子 的许多功能基团的反应性取决于环境介质中的H+和OH-的 相对浓度。④水的氧化产生的分子氧(O2)是通过光合作用完 成的。⑤水的离子化产物(H+和OH-)是蛋白质、核酸以及 膜的结构与功能的关键决定者。⑥在膜的内外两侧的氢离 子浓度的差异代表了能量转化的生物学机制所必需的能化 状态。

生物化学 绪论(共46张PPT)

生物化学  绪论(共46张PPT)

二十一世纪
生命科学的世纪
人口与粮食 健康与疾病 环境与生态 能源与资源
What is life science?
热爱生命而喜欢生命科学是一份天然, 生命科学的三“神”:神秘、神妙、神圣
学习生命科学是一种荣幸和享受
What is life science?
生命的基本特征:
1、细胞是生物的基本单

生物体内的生化反应由基因控制
1962年 J.D.沃森(美)、F.H.C.克里克、 M.H.F.威尔金斯(英)
发现核酸的分子结构及其对住处传递的重要性
1968年 R.W.霍利、H.G.霍拉纳、M.W.尼伦伯 格(美)
研究遗传信息的破译及其在蛋白质合
成中的作用
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
1972年 G.M.埃德尔曼(美)、R.R.波特(英)
发明了对生物大分子进行确认和结构分 析的方法和发明了对生物大分子的质谱
分析法
诺贝尔奖
诺贝尔化学奖
2003年 彼得·阿格雷(美)、罗德里克·
麦金农(美) 在细胞膜通道方面做出的开创性贡献。
2004年
阿龙-西查诺瓦、阿弗拉姆-赫尔什 科(以)和伊尔温-罗斯(美)
泛素调节的蛋白质降解
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
counterparts for a mean percent
Fujiyama et al, 2002, Science, 295: 131-134
What is life science?
生命的基本特征:
4、生物具有个体发育和进化的历史
正常的生物都具有从生到死的完整生命 过程,即生活史。
生物个体不断繁衍后代,无数个体失 活史串联起来就构成了生物的进化史, 遗传和变异结合的后果。

《绪论生物化学》PPT课件

《绪论生物化学》PPT课件
利用计算机技术对生物信息进行 存储、管理和分析,如基因组学 、蛋白质组学等。
24
生物化学在医学领域应用前景展望
01
疾病诊断
通过检测生物标志物 的变化,实现疾病的 早期诊断和个性化治 疗。
02
药物研发
利用生物化学原理, 设计高效、低毒的药 物,提高治疗效果。
03
基因治疗
通过改变患者的基因 信息,治疗遗传性疾 病和某些难治性疾病 。Leabharlann 2024/1/2419
细胞信号传导途径和受体类型介绍
01
02
03
细胞信号传导途径
包括细胞外信号分子与受 体结合、信号转导分子激 活、细胞内信号传递和细 胞应答等步骤。
2024/1/24
受体类型
主要有G蛋白偶联受体、 酪氨酸激酶受体、离子通 道偶联受体等。
信号分子
如激素、神经递质、生长 因子等,与受体结合后引 发细胞内的信号转导。
达模式,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微生物感染与基因表达异常
03
微生物感染可引起宿主基因表达的改变,导致免疫应答失调、
代谢紊乱等病理过程。
17
靶向药物设计原理举例
靶向转录因子的小分子药物
通过干扰转录因子的功能,调控特定基因的表达,如针对肿瘤相关转录因子的抑制剂。
2024/1/24
靶向信号传导通路的药物
2024/1/24
12
脂类代谢及调控机制
2024/1/24
脂肪酸的合成与分解
脂肪酸是脂类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合成主要发生在肝脏和 脂肪组织,而分解则主要发生在脂肪组织。脂肪酸的合成 与分解受到多种激素和酶的调节。
甘油三酯的代谢
甘油三酯是体内脂类储存的主要形式。其在脂肪组织中的 合成与分解受到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等激素的调节。

精品课件-生物化学PPT课件

精品课件-生物化学PPT课件

生物化学 的概念
生物化学是阐明生物分子是如何相互作用而形成 复杂而高效的生命现象的科学。
生物化学是一门运用化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生命 现象的本质,揭示生命奥秘的科学。
简单地说生物化学就是生命的化学。
生物化学的 研究内容
① 研究构成生物体的分子基础生物分子的 化学组成、结构、性质和功能。
动态生物化学阶段:奠基时期(20世纪初-1950年)
由于分析鉴定技术的进步,尤其是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的 应用,生物化学进入深入发展时期。 –科学家对生物物质代谢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基本阐明:
(1)酶的化学本质 (2)与能量代谢有关的物质代谢途径
机能生物化学阶段:大发展时期(1950- )
素、辅酶、激素、核苷酸和氨基酸等。 其余都是某些生物小分子的聚合物,分子量很大,一
般在一万以上,有的高达1012,因而称为生物大分子,
如 多糖、脂、核酸和蛋白质。
1、碳架是生物分子结构的基础
• 碳元素一般占细胞干重的50%以 上。
• 碳原子既难得到电子,又难失去 电子,最适于形成共价键。
• 碳原子成键能力很强,且是四面 体构型,因此它自相结合可以形 成结构各异的生物分子骨架(碳 架)。
– 科学家对生物的研究已从整体水平逐步深入到细胞、 亚细胞、分子水平。伴随实验手段、技术(电镜、超 离心、色谱、电泳等)的不断改进,使得对生物大分 子结构及功能的研究也更加深入。
– 50年代以后生物化学迅猛发展,每年的诺贝尔生理 学/医学奖和化学奖的大部分奖项都是与生物化学领 域相关的。
– 美国、法国、德国、英国在近代生物化学发展史贡献 突出。
5、遗传学,研究核酸、蛋白质的生 物合
生物化学的应用
生物化学的原理和技术在生产实践中也得到 广泛的应用。如与农学、某些轻工业(如制药、酿 造、皮革、食品等)、医学都有密切关系,很多问 题都需要从生化的角度、利用生化的方法才能了 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H
代谢物-2H FMN
①需氧黄酶:
FAD
代谢物
FMNH2
FADH2
H2O2 O2
②不需氧黄酶
2H
代谢物-2H FMN
FAD
2H 传递体-2H
2H 1/2O2
代谢物
FMNH2 FADH2
传递体 2H
H2O
• 氧化态FAM/FAD:黄色,450nm处吸收 峰
• 还原态FAMH2/FADH2 :无色
C NH O N CH3 NH2 C H2C H2C H2C HC O O H
磷酸肌酸 10.3千卡/摩尔
磷酸精氨酸 7.7千卡/摩尔
这两种高能化合物在生物体内起储存能量的作用
3.硫酯键型
O R C SCoA 酰基辅酶A
4.甲硫键型
C O OC -O O -
C O OC H-
C
NH
H
3N+
H
+ 3
(一)脱氢酶 (二)氧化酶 (三)过氧化物酶 (四)加氧酶
(一)脱氢酶
使代谢物的氢活化、脱落,传递给受氢体或中间传递体
根据所含辅助因子的不同分为: 1.以黄素核苷酸为辅助因子的(又称为黄素酶)
根据受氢体不同分为 ①需氧黄酶:以氧为直接受氢体生成H2O2 ②不需氧黄酶:氢先传递给中间传递体,最后才 给分子氧生成H2O
O
‖ CH3 C H + CO2
COOH α C =O β CH2
COOH
COOH C =O + CO2 CH3
2.氧化脱羧 (1) α-氧化脱羧
O

CNHA3D-+C-COOH
+
CoASH O
+

(2) β-氧化CC脱OH23羧-C~SCoA + NADH + H+ +
COOH α CH OH β CH2
NH2
N
N
O O- P
O-
O O P O-
O-
焦磷酸
(C)烯醇式磷酸化合物
O O- P
O-
O O- P
O-
O O- P
O-
NN OCH2 O
HH
H
H
OH OH

CH2 O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2.氮磷键型
O
O
NH
PO
NH
PO
C NH O N CH3 C H 2C O O H
1.底物水平磷酸化
概念:是指代谢物在氧化分解过程中产生的高能键, 使ADP磷酸化生成ATP的过程。
O
C OO- PO 3 2-
HC OH HO
H 2C O P O OH
ADP
ATP
磷酸甘油酸激酶
1,3-二磷酸甘油酸
O C OH
HC OH HO
H 2C O P O OH
3-磷酸甘油酸
三、生物氧化的酶类
2. 以烟酰胺核苷酸为辅因子的~NAD(CoⅠ)、NADP ( CoⅡ)
NAD(CoⅠ)、NADP ( CoⅡ)
2H 代谢物-2H NAD+
NADP+
传递体-2H
2H 1/2O2
代谢物
NADH+H+ 传递体
NADPH+H+ 2H
H2O
(二)氧化酶:
以氧为直接受氢体,生成H2O或H2O2一般含 Cu
Cu +
1 2
O2
CuO
2.不同点
(1)生物氧化反应以脱氢为主 (2)生物氧化在酶催化下进行,条件温和 (3)生物氧化在一系列酶、辅酶和电子传
递体的作用下逐步进行,能量逐步释放。
二、生物氧化的3方面内容
(一)CO2的生成
1 单纯脱羧
(1).α-单纯脱羧
O
‖ CH3 C COOH
(2).β-单纯脱羧
~ 在高能化合物分子中,释放出大量自由能时水解断裂的
活泼共价键称为高能键。用
表示
但须注意:生化上的“高能键”,涵义不同于普通
化学上的“键能”,不能把“高能键”理解为“能 键高”
(二)高能化合物的类型
按其分子结构特点及所含高能 键的特征分:
磷氧键型 磷氮键型 硫酯键型 甲硫键型
1.磷氧键型(—O-P)
(三)加氧酶
催化加氧反应
1.单加氧酶
2.双加氧酶
(四)过氧化物氧化酶
1.过氧化氢酶 2.过氧化物酶
H2O2 + O2 O2+H2O H2O2 + AH2 A+H2O
四、高能化合物
(一)高能化合物的概念
在标准条件下(pH7,25℃,1mol/L)发生水解时,可释放出 大量自由能的化合物,称为高能化合物。习惯上把“大量” 定为5kcal/mol(即20.92KJ/mol)以上。
苹果
+ NAD酸+酶
COOH C =O + CO2 +NADH + H+
COOH
CH3
(二)水的生成
1. 底物脱水 2. 主要在脱氢酶、传递体、氧化酶组成的体系 催化下生成
(三)能量的生成和储存
当有机物被氧化成C2O和H2O时,释放的能量 怎样转化成ATP 。主要是通过呼吸链
底物水平磷酸化 氧化磷酸化
大分子降解 成基本结构 单位
小分子化合物 分解成共同的 中间产物(如 丙酮酸、乙酰
CoA等)
共同中间物进 入三羧酸循环, 氧化脱下的氢由 电子传递链传递 生成H2O,释放 出大量能量,其 中一部分通过磷 酸化储存在ATP 中。
一、生物氧化的概念和特点
(一)生物氧化的概念 糖、脂、蛋白质等有机物在细胞内氧化分解,最终生成 CO2和水并释放能量的过程。又称细胞氧化或细胞呼吸。 生物氧化的场所:真核、原核
C
H
C
HN
2HC
+
3H
2
CH2
C
H
C
2
H
2C
H
2
H 3 CH 3 CS H+ 3 CSA+ AS + A
S-腺苷甲硫氨酸
(三)最重要的高能化合物ATP (三磷酸腺苷)
1.ATP的两个高能键
2.ATP的特殊作用
第四章 生物氧化
第一节 生物氧化概论 第二节 线粒体电子传递链 第三节 氧化磷酸化
第一节 生物氧化概论
一、生物氧化的概念和特点 二、生物氧化的3方面内容 三、生物氧化的酶类 四、高能化合物
脂肪
多糖
蛋白质
脂肪酸、甘油
葡萄糖、 其它单糖
氨基酸
乙酰CoA
磷酸化
电子传递 (氧化)
+Pi
e-
三羧酸 循环
生物体内能量产生的三 个阶段
(A)酰基磷酸化合物
O
O O-
C O P O-
CH OH O
CH2 O P OO-
1,3-二磷酸甘油酸
OO CH3 C O P O-
O-
乙酰磷酸
O
O
RC O P O A
O
O
O-
H3N+ C O P O-
酰基腺苷酸
O-
O
O
氨甲酰磷酸
RCH C O P O A
N+H3
O-
氨酰基腺苷酸
(B) 焦磷酸化合物
(二)生物氧化的特点(与非生物氧化相比)
1.相同点: (1)化学反应本质 本质是电子的得失,它有三种方式: • 加氧氧化 • 失电子 • 脱氢氧化
(2)被氧化的物质、终产物和释放的能量
三种方式
1. 失电子
Cu +
1 2
O2
2. 脱氢(最主要)
CuO
COOH HO-CH
CH3
3. 加氧
COOH
C =O + 2H CH3 (2H+ +2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