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新课改生物一轮复习全程跟踪-第30讲-种群的特征-种群数量的变化含解析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精品课件2:第30讲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
考点一 种群的特征及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2.各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 (1)图解:
考点一 种群的特征及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2)分析: ①_种__群__密__度__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② _出__生__率__、__死__亡__率__以__及__迁__入__率__、__迁__出__率___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 密度的直接因素。_出__生__率__、__迁__入__率__高时,种群数量增加;反之, 种群数量减少。 ③ 年__龄__组__成___和性别比例则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而间接影响 着种群密度和种群数量的,_年__龄__组__成__是预测种群密度(数量)未来 变化趋势的重要依据。
考点一 种群的特征及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考能诊断
(1)一片草地上的所有灰喜鹊是一个灰喜鹊种群。
(2014·高考江苏卷)( √ )
(2)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老房屋中壁虎的种群密度。
(2014·高考江苏卷)( √ )
(3)鹰的迁入率增加会影响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
(2013·高考新课标全国Ⅰ卷)( √ ) (4)亚热带生长的常绿阔叶林组成一个种群。 (2008·高考重庆卷)( × )
推迟,则出生率会更高 则出生率会降低;三种年龄结构
D.若比较三种年龄结构类型的类种型群的,种则群稳中定,增长型的出生率
型的出生率最高
最高。
题组一 种群的特征分析
2.(2012·高考课标卷)某岛屿上生活着 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 对稳定。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 熟需要6个月。下图为某年该动物种 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每月最后 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组的个体数)。 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D )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精品课件4:第30讲 种群的特征与数量变化
【答案】 总数
种群密度
【答案】 增长型
衰退型
变化趋势
议一议:标志重捕法的适用条件是什么? 【答案】①标志个体在整个调查种群中分布均匀;②未标志 个体和被标志个体都有同样被捕获的机会;③调查期中没有 迁入和迁出;④调查期中没有新个体的出生和死亡。
②标志物不能过于醒目,不能影响标志对象正 常的生理活动,不易脱落
3.(2010·珠海模拟)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合理的是 ()
A.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植物都属于较为理想的抽样调查的 对象
B.活动能力强的高等动物的种群密度由于不容易捕获,所 以不 适宜用标志重捕法
C.取样调查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 D.种群密度能准确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现实状态——在有限环境中,随 种群密度上升,个体间因空间、 食物(养料)等生活条件引起的 种内斗争加剧且天敌增多
特点
适用范围 共同点
种群数量连续增长,第二年是第 一年的λ倍(Nt=N0λt,λ代表 增长倍数)
增长到一定数量保持相对稳定;
增长率先增大,后减小,数量 达稳定状态时,增长率为0, 即值处增长率最大
()
A.一个生物群落 C.两个种群、两个物种
B.一个物种、两个种群 D.八个种群、两个物种
【解析】8个池塘里有6个池塘养鲫鱼,2个池塘养地中海鳎鱼, 生活在同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鲫鱼为一个种群,生活大同一个池 塘中的地中海鳎鱼为一个种群。鲫鱼和地中海鳎鱼不属于同一 个物种,因此8个池塘中的鱼可看作两个物种,八个种群,不 能构成一个群落。
(4)种群虽然是由许多同种个体组成的,但它不是个体的简单相 加,而是通过种内关系组成一个有机整体。种群的特征是个体 所不具有的,个体只能具有性别、年龄、出生、死亡等特征。
2021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基础达标30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课件
模拟考场
1、下列关于种群数量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种群密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种群的数量变化趋势 B.性别比例只影响种群的出生率,不影响种群的死亡率 C.年龄组成为增长型的种群,在近期的个体数量一定会增多 D.所有的种群都有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等数量特征
答案:B 解析:种群密度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但是仅靠这一特 征还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A错误;性别比例只影响种群 的出生率,不影响种群的死亡率,B正确;年龄组成为增长型的种 群,受其它自然因素(如疾病、自然灾害)的影响,在近期其个 体数量不一定会增多,C错误;种群性别比例是指种群内雌雄个体数 量的比例,有的生物(如雌雄同株的植物)没有性别比例这一特征, D错误。
a
b
c
Ⅰ.写出上图中各年龄组成的类型:
a.增长型 ,b.稳定型 ,c.衰退型 。
Ⅱ.各年龄组成类型的特点及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
类型
年龄组成的特点
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
a 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
增大
b 各年龄段个体比例适中
基本不变
c 幼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个体少,老年个体多
减小
(4)性别比例 种群中雌雄个体 数目的比例。
答案:D 解析:自然界的资源总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斗争 就会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动物的数量也会增加,致使种群的出 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出现S型增长,A正确;老鼠较强的繁殖力 极有可能导致其种群密度快速增加,进而致使种内斗争加剧,种 群数量的增长随之受到限制,B正确;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较 低时,单条鱼的重量较大,当养殖密度较高时,单条鱼的重量较 小,故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C正确;培养瓶中细菌种群 数量达到K值前,随着种群密度的加大,密度对种群数量增长的制 约逐渐增强,D错误。
2021高三统考人教生物一轮(经典版)课时作业:3第9单元 第30讲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含解析
2021高三统考人教生物一轮(经典版)课时作业:必修3第9单元第30讲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含解析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2019·淄博模拟)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对种群数量特征描述的是()A.2018年年底,某市常住人口性别比例为1。
07∶1B.近年来,淄博市65岁及以上的人口比例增大C.橡树种子散布能力差,常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D.外来物种的入侵导致松树种群死亡率升高答案C解析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
A项描述的是性别比例,B项描述的是年龄组成,D项描述的是死亡率,C项描述的是种群的空间特征.2. 如图表示种群的各个特征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直接影响甲、乙B.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丁C.调查作物植株上蚜虫的种群密度常采用标志重捕法D.甲大于乙时,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一定为增长型答案B解析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直接影响丙(性别比例),通过性别比例失衡间接影响出生率,A错误;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丁(年龄组成),B正确;蚜虫活动范围小,个体小,一般调查作物植株上蚜虫的种群密度常采用样方法,C错误;甲可代表出生率和迁入率,乙可代表死亡率和迁出率,甲大于乙时不一定是由于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所以种群不一定为增长型,D错误。
3。
科学家研究某区域中田鼠的种群数量变化,得到该种群在数年内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比值曲线如图(其中R=出生率∶死亡率)。
在不考虑迁入迁出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从图中可知O~d期间田鼠种群数量出现了周期性波动B.田鼠种群数量在a~d之间经历了先上升后下降,其中c~d 期间一直在下降C.该田鼠种群增长为“J”型增长,c点时种群密度最小D.由图可知,a、b两点时对应的种群自然增长率相等答案B解析在O~d期间,只能体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过程,没有呈现出周期性波动,A错误;据图可知,在a~d之间,R先大于1后小于1,即出生率先大于死亡率后小于死亡率,田鼠种群数量先增加后减少,在c~d期间,田鼠种群的出生率与死亡率的比值R小于1,即出生率小于死亡率,所以田鼠的种群数量一直在减少,所以在d点时,种群密度最小,故该种群增长不为“J"型增长,B 正确,C错误;据图可知,a、b两点田鼠种群的出生率与死亡率的比值R相等,田鼠种群的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R值相等,自然增长率不一定相等,D错误。
2021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30讲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课件新人教版
(3)样方面积:与调查的植物有关,如乔木的样方面积为 100 m2, 灌木为 16 m2。
1.某陆生植物种群的个体数量较少,若用样方法调查其密度,下
列做法合理的是( B )
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3)年龄组成。 ①概念:种群中 各年龄期 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②类型(如图):
Ⅰ.写出上图中各年龄组成的类型。 a. 增长型 ,b. 稳定型 ,c. 衰退型 。
Ⅱ.各年龄组成类型的特点及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
(4)性别比例。
概念:种群中 雌雄个体 数目的比例。
2.种群的空间特征
殖后代,出生率越高,B 项正确;若通过调控环境条件使动物的 性成熟推迟,则种群的出生率有可能减小,C 项错误;不能仅根 据年龄组成推断出生率的高低,出生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D 项 错误。
3.如果采用样方法调查某地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下列做
法中正确的是( C )
A.计数甲地内蒲公英的总数,再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 的种群密度
[解析] 出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占原种群总 个体数的比率,若某种群年初时的个体数为 100,年末时的个体 数为 110,其中新生个体数为 20,死亡个体数为 10,则该种群的 年出生率为 20%,A 项错误;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 殖期个体的雌雄比越接近 1 1,则所有生殖期个体均可参与繁
B.计数所有样方内蒲公英总数,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 的种群密度
C.计算出每个样方中蒲公英的密度,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密度的 平均值,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D.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的总数,除以所有样方的面积之和,再乘 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2021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30种群的特征种群数量的变化含解析新人教版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30 种群的特征种群数量的变化1.(2019辽宁葫芦岛六中月考)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丘陵地区4 km2区域中刺猬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并标记50只刺猬,第二次捕获40只刺猬,其中有标记的5只,不正确的说法是( )A.所用标记不能影响刺猬的生命活动B.迁入率和迁出率会影响该种群数量变化C.标记符号过分醒目可能增大刺猬被天敌捕食的概率D.该种群的密度大约是400只/km22.(2019河南中原名校质量考评)图中甲和乙两条曲线代表两种生物种群数量N t和一年后的种群数量N t+1之间的关系,直线p表示N t=N t+1,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对于甲种群而言,B点时其种群数量表现为增长B.东北虎等珍稀濒危动物,容易灭绝,其变化曲线比较类似于甲曲线C.乙曲线可表示家鼠等繁殖力强的动物,在种群密度低时也能迅速回升D.对于乙种群而言,F点表示种群增长速率最快时其种群的数量3.研究人员对某林区猕猴种群数量和性别比例进行调查,结果如下图(注:4~12岁为猕猴的生育年龄)。
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该林区猕猴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B.调查时猕猴的种群数量已经达到环境容纳量C.7~9岁个体中,雄性与雌性的数量比值最低,与雄性因争夺王位和配偶死亡率较高有关D.各年龄组个体数量不变,若性别比例变为1∶1,则猕猴的出生率将升高4.(2019广东六校联考)右图为种群数量增长曲线,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有望使K值提高B.BC段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逐渐下降,出生率小于死亡率C.“J”型和“S”型曲线均是数学模型的表现形式D.曲线y表明种群数量的增长受环境阻力的制约5.(2019山西孝义摸底)下图是生态系统中甲、乙、丙3个动物种群的个体数量与年龄组成示意图。
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甲、乙、丙的年龄组成依次为衰退型、稳定型、增长型B.年龄组成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影响种群数量C.调查3个种群个体数量的方法不一定为标志重捕法D.食物充足的条件下,3个种群的数量一定呈“J”型增长6.(2019云南民族大学附中期中)下图是某种群数量增长的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曲线近似于“S”型增长曲线B.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会随环境条件变化而上下波动C.K值是环境条件所允许达到的种群最大数量D.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固定不变7.(2019山东招远一中月考)下图中甲、乙为同一群落中的两个种群,曲线表示δ(δ=出生率/死亡率)随时间的变化。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30讲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精品课件
(3)人为因素影响:种植业、养殖业的发展,砍伐森林,猎 捕动物,环境污染等。
(4)自然因素影响:气候条件等。
2.研究意义对有害动物的○36 ____防__治_______、野生生物资 源的○37 _____保__护__和__利__用__________,以及对濒危动物种群的○38
_______拯__救__和__恢__复_________,都有重要意义。
(3)两个方面: ①从生态学的观点来看: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又 是生物群落的基本组成单位。 ②从进化的观点来看: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 基因库的最小单位。 (4)种群虽然是由许多同种个体组成的,但它不是个体的简 单相加,而是通过种内关系组成一个有机整体。种群的特征是 个体所不具有的,个体只能具有性别、年龄、出生、死亡等特 征。 (5)种群是物种的存在形式。
⑫
衰退型
意义:可预测种群数量的⑬ 变化趋势
(5)性别比例: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3.空间特征: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 状态或布局。
二、种群数量的变化
1.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 (1) 模 型 假 设 : 在 ⑭ __食__物__和__空__间_____ 条 件 充 裕 、 气 候 适 宜、没有⑮___敌__害_____________等条件下,种群的数量每年以 ⑯__一__定__的__倍__数________增长,第二年的数量是第一年的λ倍。 (2)建立模型:t年后种群数量为⑰__N__t=__N__0_λ_t ____。 (3)曲线:呈“⑱___J_____”型,无⑲__K______值。 (4)增长率保持不变。
考点剖析
考点一:种群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分析
1.对种群概念的理解 (1)两个要素:“同种”和“全部”。 (2)两个条件:“时间”和“空间”,即种群具有一定的时 空限制,离开一定的空间和时间的种群是不存在的。
2021年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30讲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课时跟踪检测 新人教版
2021年高考生物总复习第30讲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课时跟踪检测新人教版解析:选3.下列有关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凡能够影响种群的迁入率和迁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因素都能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B.在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的条件下,种群呈“J”型增长C.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斗争加剧,出现“S”型增长曲线D.K值为环境的最大容纳量,不会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解析:选D 正常情况下,种群的数量总是处于波动中,所以环境容纳量也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4.如图为某地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曲线。
该人群的年龄组成( )A.由稳定型变为增长型B.由衰退型变为稳定型C.由增长型变为稳定型D.由稳定型变为衰退型解析:选A 开始时,出生率和死亡率相等,年龄组成为稳定型;最后出生率远大于死亡率,故年龄组成变为增长型。
5.(xx·西北工大附中适应性训练)在某池塘中,第一次捕获鲫鱼106条,做上标记后放回,第二次捕获鲫鱼91条,其中有标记的25条。
由此可以估算出该池塘中鲫鱼的密度。
后来发现这次估算的结果与实际结果误差较大,分析其原因不正确的是( )A.捕鱼用的鱼网网眼太大B.被标记的鱼放回后有一小部分死亡C.两次捕获的鲫鱼数量较小D.重捕方法不当使捕获的鱼部分死亡解析:选D 捕鱼用的鱼网网眼大小与捕捞的鱼的大小有关,网眼太大导致只能捕捉大鱼,推算得到的种群数量也只是大鱼的数量,A项正确;被标记的鱼死亡会对结果造成较大的影响,B项正确;两次捕获的数量较小,也会使推算结果出现较大的误差,C项正确;重捕的鱼死亡依旧是一个个体,不会影响推算结果,D项错误。
6.下图表示种群特征之间的关系,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依次为年龄结构、出生率和死亡率、种群数量、性比率B.种群密度完全能反映③的变化趋势C.研究城市人口的变迁,迁入率和迁出率是不可忽视的D.种群数量还受自然气候等因素的影响解析:选B 种群密度只能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变化,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全国近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30讲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限时规范特训(2021年整理)
(全国版)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30讲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限时规范特训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全国版)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30讲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限时规范特训)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全国版)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30讲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限时规范特训的全部内容。
第30讲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限时规范特训一、选择题1.[2017·海南海口模拟]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数量是种群最基本的特征B.用样方法可调查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C.性别比例对种群密度大小无影响D.种群只有数量特征答案B解析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特征,A错误;用样方法可调查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B 正确;性别比例能影响种群密度,C错误;种群特征包括数量特征和空间特征,D错误。
2.[2017·黑龙江实验中学模拟]如图表示种群的各个特征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影响甲、乙B.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丁C.调查作物植株上蚜虫的种群密度常采用标志重捕法D.甲大于乙时,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一定为增长型答案B解析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影响丙(性别比例),通过性别比例失衡影响出生率,A错误;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丁(年龄组成),B正确;蚜虫活动范围小,个体小,一般调查作物植株上蚜虫的种群密度常采用样方法,C错误;甲可代表出生率和迁入率,乙可代表死亡率和迁出率,甲大于乙时不一定是由于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所以种群不一定为增长型,D错误.3.下图为种群数量增长曲线,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增长率为0B.种群增长过程中D点增长速率最大C.防治蝗灾应在害虫数量达到C点时进行D.渔业捕捞获得最大可持续捕获量应在E点答案A解析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出生率=死亡率,因此增长率为0,A正确;种群增长过程中C点的增长速率最大,B错误;防治蝗灾应该在C点之前进行,C错误;渔业捕捞获得最大可持续捕获量应在C点,获得最大日捕获量应在E点,D错误。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精品课件3:第30讲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
第30讲 种群的特征 和数量变化
知识能力查清
知识查清
知识点一 种群的数量特征 1.出生率和死亡率 (1)概念:出生率一般用单位时间 出生个体数 占种群总个体数 的百分数或千分数表示。死亡率一般用单位时间 死亡个体数 占 _种__群__总__个__体__数___的百分数或千分数表示。
(2)决定出生率的因素:不同种类的动物,出生率相差很 大,主要是由动物性成熟早晚、每次产仔数和 每年生殖次数 决
个体数量。 (2)作用:是决定生物的益或害、狩猎或禁猎、防治或不
防治的依据,也是检查保护效果和防治效果、进行害虫预测
预报及研究种群动态的基础。
(3)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标志重捕法: ①适用范围: 活动能力强 、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②计算公式: N=M×n/m (N为种群数量,M为标记个体
数,捕捉数量为n,被捕捉个体中被标记个体数为m)。 知识点二 种群数量的变化 1.种群数量增长的两种类型
(3)抽样检测法:微生物数量的动态变化研究。 (4)取样法:个体小,活动范围较大的动物(如土壤的虫)。
3. 种群和生物进化关系图
[典例 1] 下列结合种群特征的概念图所做的分析,错误的是 ()
A.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影响③ B.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C.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④ D.春运期间,广州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图中的①、②
能力查清
一、理解运用能力 1.(2009·广东高考)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种群空间特征描述的
是
()
A.斑马在草原上成群活动
B.每毫升河水中有9个大肠杆菌
C.稗草在稻田中随机分布
D.木棉树在路旁每隔5米种植 答案:B
2.(2010·海南高考)甲、乙、丙是同一物种的三个种群,其
2021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同步锁定特训 种群的特征 种群数量的变化
2021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同步锁定特训复习点:种群的特征种群数量的变化一.选择题1.如果采用样方法调查某地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A.计数甲地内蒲公英的总数,再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B.计数所有样方内蒲公英总数,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C.计算出每个样方中蒲公英的密度,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D.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的总数,除以所有样方的面积之和,再乘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2.社鼠出生1个月后即性成熟,科研人员对湖泊中一个岛屿的社鼠种群特征进行调查研究,部分结果如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社鼠在夏秋季出生率大于死亡率B.上半年种群中幼年个体所占比例高于下半年C.迁入和迁出是影响社鼠种群密度的主要因素D.种群密度增大过程中,雄性个体死亡率高于雌性个体3.下列关于“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相关操作,正确的是( )A.先向计数室内滴加培养液,然后再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B.从瓶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不必摇匀培养瓶中的培养液C.记数时,压在边线上的酵母菌,可记可不记D.为了方便酵母菌计数,培养后期的培养液应先稀释后再计数4.田鼠是主要生活在农田中的植食性鼠类,当田鼠种群刚迁入一个新的栖息地后,种群开始增长,随着时间的推移,种群停止增长并维持相对稳定。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田鼠种群停止增长时,出生率和死亡率均为零B.人为地一次性捕杀田鼠后,其环境容纳量迅速降低C.田鼠的种群数量总是在环境容纳量之下波动D.田鼠种群增长速率大于0时,其天敌黄鼬的增长速率可能小于05.下列关于种群特征及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增长型种群的出生率应高于衰退型种群的出生率,而死亡率则相反B.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中的雄性个体主要通过改变种群年龄结构达到控制害虫数量的目的C.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的种群密度时,当标志物易脱落或颜色过于鲜艳时均会增大误差D.自然环境中增加某种群的天敌数量不影响该种群的K值6.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丘陵地区4 km2区域中刺猬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并标记50只刺猬,第二次捕获40只刺猬,其中有标记的5只,不正确的说法是()A.所用标记不能影响刺猬的生命活动B.迁入率和迁出率会影响该种群数量变化C.标记符号过分醒目可能增大刺猬被天敌捕食的概率D.该种群的密度大约是400只/km27.图中甲和乙两条曲线代表两种生物种群数量N t和一年后的种群数量N t+1之间的关系,直线p表示N t=N t+1,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对于甲种群而言,B点时其种群数量表现为增长B.东北虎等珍稀濒危动物,容易灭绝,其变化曲线比较类似于甲曲线C.乙曲线可表示家鼠等繁殖力强的动物,在种群密度低时也能迅速回升D.对于乙种群而言,F点表示种群增长速率最快时其种群的数量8.研究人员对某林区猕猴种群数量和性别比例进行调查,结果如下图(注:4~12岁为猕猴的生育年龄)。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1:第30讲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优质课件
内的个体一.定.属于同一物种。
③种群是指一定区域内同种个体的总和,即种.群.是物 种存在的形式,是物.种.在自然界存在的基本单位。
④同一物种在不同区域可以有多个种群,但一个种群
(3)调查动物种群密度只能用标志重捕法( × ) (4)出生率、死亡率及迁入率和迁出率都直接影响种群数 量的变化( √ ) 提示 种群的各个特征对种群的数量变动都有一定的作 用,但种群密度、性别比例、年龄组成这三者只是在一定程度 上影响种群的个体数量或者对种群的未来发展有一定的作用, 而出生率、死亡率及迁入率、迁出率则是直接影响种群个体数 量的多少,对种群的个体数量变动起决定作用。
4.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对于有害动物的防治, 野生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以及濒危动物种群的拯救和 恢复,都有重要意义。
(2)“S”型曲线
①产生原因:自然界的___资__源__和__空__间____是有限的 ②特点:种群增长速率先_增__大__后__减__小____ ③K值:_又__称__环__境__容__纳__量____,一定环境条件下 所能维持种群最大数量
(2)“S”型曲线
①产生原因:自然界的___资__源__和__空__间____是有限的 ②特点:种群增长速率先_增__大__后__减__小____ ③K值:_又__称__环__境__容__纳__量____,一定环境条件下 所能维持种群最大数量
3.种群数量波动和下降的原因:受气候、食物、天 敌、传染病等因素的影响。
(5)性别比例:指种群中雌雄个体的数目比例。
3.种群各数量特征及其之间的关系
4.种群的空间特征 (1)概念: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 位置状态_ 或 布局 。 (2)类型: 随机 分布,如田野中某种杂草的空间分布; _均__匀__分布,如稻田中水稻的空间分布; 集群 分布,如瓢虫 的空间分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届高考新课改生物一轮复习全程跟踪第30讲种群的特征种群数量的变化1.如图为有关种群年龄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a、b、c的宽度代表该年龄组个体数量的多少B.大多数的发达国家的年龄结构为c类型C.不是所有种群都具有生殖前期、生殖期、生殖后期D.a类型种群密度的发展趋势是越来越少2.下列关于种群数量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密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种群的数量变化趋势B.性别比例只影响种群的出生率,不影响种群的死亡率C.年龄组成为增长型的种群,在近期的个体数量一定会增多D.所有的种群都有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等数量特征3.《孟子·梁惠王上》提到“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数罟:细网),已知某池塘中某种鱼的环境容纳量为K,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捕捞该种鱼时应控制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B.“数罟不入洿池”是为了保护幼小个体C.应在K/2之前用粗网对该种鱼进行捕捞D.在用标志重捕法统计该种鱼数量时,标志物易被鱼吞食消化,会使统计结果偏大4.研究种群的变化规律以及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对于有害动物的防治、野生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以及濒危动物种群的拯救和恢复,都有着重要意义。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采取措施降低环境容纳量,能从根本上限制有害动物的种群数量B.消灭捕食者,引入被捕食者是保护濒危动物的根本措施C.在田鼠种群数量达到K/2时进行防治,消耗的防治成本最低D.鱼类养殖中,在接近K/2时进行捕捞有利于鱼类的可持续增产5.在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统计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A 标志重捕法调查灰喜鹊种群密度时标志物脱落B 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C 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只统计方格内细胞数D 直接从静置培养的试管底部取酵母菌培养液进行计数6.下图中甲和乙两条曲线代表两种生物数量t N 和一年后的种群数量t 1N +之间的关系,直线p 表示t t 1N N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对于甲种群而言,B 点时其种群数量表现为增长B.东北虎等珍稀濒危动物,容易灭绝,其变化曲线比较类似甲曲线C.乙曲线可表示家鼠等繁殖力强的动物,在种群密度低时也能迅速回升D.对于乙种群而言,F 点表示种群增长速率最快时其种群的数量7.某小组对当地喜鹊数量变化进行了连续10年的跟踪调查,其结果如图甲所示;图乙表示喜鹊在某时间范围内的出生率(Ⅰ)和死亡率(Ⅱ)的关系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图甲中,第0~6年间种群数量在下降,第7~10年间种群数量先升高后保持不变B.图乙中c 点的种群增长速率最大C.该喜鹊种群在图甲的第1年和图乙的b 点时的年龄组成都为增长型D.图甲的第3~9年间种群数量的变化对应图乙的c~d 段的数量变化8.1936年,人们将环颈雉引入美国的一个岛屿,其后五年期间环颈雉种群数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在这五年期间,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该种群的年龄组成属于增长型B.在这五年期间,环颈雉适应当地环境且缺乏天敌,种群的λ值均大于1C.自引入到该岛屿开始,环颈雉种群内部就出现了竞争现象D.引入环颈雉可使该岛屿的生物多样性增加,提高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9.某湖泊中央有A、B两个相邻的小岛,在某年的3~11月份对两小岛上的社鼠种群进行数量调查,并记录小岛的平均气温和降雨量,绘制曲线如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两岛上社鼠种群数量变化与气温无关B.A岛社鼠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为55只C.6月份B岛社鼠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D.人工投放食物和水可使社鼠的种群数量增多10.下列关于“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将酵母菌接种到培养液中,并进行第一次计数B.从静置的培养液中取适量上清液,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C.每天定时取样,测定酵母菌细胞数量、绘制种群数量动态变化曲线D.营养条件是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因素之一11.某生物兴趣小组探究温度和营养物质对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进行的实验及其结果如下表所示:实验组别实验处理实验条件实验结果实验1在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的情况下进行培养实验2培养液10 mL ,加入干酵母0.1 g,环境温度为28℃实验3培养液10 mL ,加入干酵母0.1 g,环境温度5℃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实验1处理应为培养液5 mL,加入干酵母0.1g,环境温度28°CB.实验2在该实验中起对照作用,其对应的实验结果为曲线a所示C.b组前6天种群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增加培养液后曲线与a一致D.计数时,若视野内酵母菌数目太多须通过预实验确定最适稀释度再进行统计12.酵母菌是探究种群数量变化的理想材料,血球计数板是酵母菌计数的常用工具,如图表示一个计数室及显微镜下一个中方格菌体分布情况。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培养液中酵母菌主要进行有氧呼吸和出芽生殖B.每天定时取样前要摇匀培养液C.每次选取计数室四个角和中央的五个中格计数,目的是重复实验以减小误差D.若五个中格酵母菌平均数为上右图所示,则估算酵母菌的总数为6×106个/mL13.如图表示某处于平衡状态的生物种群因某些外界环境变化导致种群中生物个体数量改变时的四种情形,下列有关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A.若图①所示为海洋生态系统中某鱼类的种群,则a点后的变化可能是大量放养该种鱼B.若图②所示为某发酵罐中酵母菌的数量,则b点后变化的原因可能是增加了营养供应C.图③中c点后种群个体的数量变化反映出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D.图④曲线可用于指导海洋渔业生产中的捕捞活动14.为了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操作:①将适量干酵母放入装有一定浓度葡萄糖溶液的锥形瓶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②静置一段时间后,用吸管从锥形瓶中吸取培养液;③在血球计数板中央滴一滴培养液,盖上盖玻片;④用滤纸吸除血球计数板边缘多余培养液;⑤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中央.待酵母菌降到计数室底部.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
1.请指出并改正以上操作步骤中的错误:__________2.血球计数板是对细胞进行计数的重要工具.计数板有__________个计数室.方格网上有__________个大方格.只有中间的一个大方格为计数室.供计数用。
3.在计数前常采用__________染色,若细胞被染成蓝色,则__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统计4.上述实验所用血球计数板以及观察到计数室一个小方格中的酵母菌分布如图所示。
以此小方格中酵母菌数作为平均数进行计算.则1mo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数量为。
15.生态策略是生物在种群水平上对环境变化的适应策略。
其中r对策生物通常个体小,寿命短,生殖力强但存活率低,亲代对后代缺乏保护;K对策生物通常个体大,寿命长,生殖力弱但存活率高,亲代对后代有很好的保护。
图甲两条曲线分别表示K、r对策生物当年的种群数量(N t)和一年后的种群数量(N t+1)之间的关系,虚线表示N t+1=N t。
(1)据图甲分析,K对策物种的动态曲线有两个平衡点,即稳定平衡点S和绝灭点X,当种群数量高于X时,种群数量可以回升到S,因此种群通常能稳定在一定数量水平上,该数量水平被称为____。
但种群数量一旦低于X就会走向绝灭,这正是东北虎等濒危动物所面临的状况。
为了保护东北虎,最有效的措施是____。
东北虎对推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很重要,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价值。
(2) 据图甲比较分析,r对策物种的曲线特点是____,这正是人们消除有害生物的危害所面临的状况。
家鼠的寿命只有两年,几乎全年均可繁殖,种群数量每天可增加1.47%,在种群密度极低时也能迅速回升,最终形成____型增长曲线。
(3) 图乙曲线Ⅱ是在草原中投放了一定数量的蛇,缓解草原的鼠患。
曲线Ⅱ表明蛇发挥明显生态效应的时间段是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
若投放的蛇因不适应当地草原的环境部分死亡,则图中α的角度将会____。
调查草原鼠的种群密度时,采用了标志重捕法,得到的结果是N 只/km2。
鼠被捕获一次以后更难捕捉到,由此推测该调查结果与真实结果相比____(偏大/相等/偏小)。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C解析:【正确项分析】有些昆虫,生殖前期特别长,生殖期极短,生殖后期等于零,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蜉蝣和蝉,蝉的若虫要在地下生活多年,而羽化出土后的成年蝉只能生活一个夏季,C正确。
【错误项分析】年龄金字塔的宽度代表该年龄组个体数量在整个种群中所占的比例,A错误。
就人类人口来讲,增长型(a)因年轻人口所占比例太大,预示着人口将有一个很大的发展,目前我国和大多数亚、非、拉国家都属于这一年龄结构类型;稳定型(b)预示着只要保持替补出生率(即1个家庭生2个孩子),人口就会保持零增长,如多数发达国家;衰退型(c)因老年人口比例过大而预示着未来人口数量的衰减,如少数发达国家,B错误。
增长型(a)种群的密度会越来越大,D错误。
2.答案:B解析:种群密度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但是仅靠这一特征还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A错误;性别比例只影响种群的出生率,不影响种群的死亡率,B正确;年龄组成为增长型的种群,受其它自然因素(如疾病、自然灾害)的影响,在近期其个体数量不一定会增多,C错误;种群性别比例是指种群内雌雄个体数量的比例,有的生物(如雌雄同株的植物)没有性别比例这一特征,D错误。
3.答案:C解析:“数罟不入洿池”可以保证幼小个体不被捕获,使该种龟的年龄结构保持增长型,A、B正确,为保持该种鱼较大的增长速率,捕捞应在K/2之后进行,C错误。
标志物被龟吞食消化后,会使重捕个体中带标记的个体数减少,从而使统计结果偏大,D正确。
4.答案:A解析:采取措施如减少其食物来源,增加其天敌的数量,破坏其栖息环境等,降低环境容纳量,能从根本上限制有害动物的种群数量增长,A正确;建立自然保护区,给濒危动物创造更宽广的生存空间,改善它们的栖息环境,从而提高环境容纳量,是保护濒危动物的根本措施,B错误;在种群数量达到K/2前防治,防治成本最低,C错误;鱼类养殖过程中,捕捞后的剩余量接近于K/2时,有利于鱼类资源的可持续增产,D错误。
5.答案:C解析:A、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若部分褐家鼠身上的标志物脱落,则会导致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偏小,最终导致实验所得到数值比实际数值大,A 错误;B 、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应随机选取家系,若选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所得发病率偏高,B 错误;C 、正常统计时,血球计数板的框格边上的菌体要计算两条相邻的两边,所以只统计计数室方格内的菌体,则实验所得到数值比实际数值偏小,C 正确;D 、由于酵母菌往往沉在底部较多,测量酵母菌种群数量时,从试管的底部吸出培养液前没有振荡试管,会导致实验所得数据偏大,D 错误.故选:C .6.答案:D解析:已知图中甲、乙两条曲线分别表示两种生物当年的种群数量t N 和一年后的种群数量t 1N +之间的关系,直线p 表示t t 1N N +=,分析曲线图可知,甲曲线上的A 、B 、C 三点分别表示t 1t N N +=、t 1t N N +>、t 1t N N +<,所以在A 、B 、C 三点中,表示种群数量增长的是B 点,故A 正确;甲曲线t N 小于a 时,即种群密度低时,t 1t N N +<,种群更容易消亡,因此东北虎等珍稀濒危动物容易灭绝,其数量变化曲线比较类似于甲曲线,故B 正确;乙曲线t N 小于a 时,t 1t N N +>,种群数量容易回升,因此乙曲线可表示家鼠等繁殖力强的动物,在种群密度低时也能迅速回升,故C 正确;对于乙种群而言,F 点时t 1t N N +=,表示种群增长速率为0,故D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