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江采芙蓉说课稿范文【精品】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必修二涉江采芙蓉说课稿范文讲评稿

高中语文必修二涉江采芙蓉说课稿范文讲评稿

高中语文必修二《涉江采芙蓉》说课稿范文讲评稿高中语文必修二《涉江采芙蓉》说课稿范文讲评稿7《涉江采芙蓉》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涉江采芙蓉》是新人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古诗三首》中的一首。

《古诗十九首》在中国古代诗歌的艺术手法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在高中语文古诗教学中也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这首古体诗不论是艺术上,还是在思想上都已经达到了十分纯熟的境界。

因此,它十分重要。

2.说学情这首诗歌在内容上难度不大,可以做多角度解读。

新课程标准鼓励学生作个性化解读,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就此作些探讨。

学生通过小学、初中的系统学习和本册古诗部分的集中学习,有了一定的古诗鉴赏能力,对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也有了一些积淀,兴趣渐浓,这是进一步引导学生热爱古代诗歌、学习古代诗歌的一个前提。

3.教学目标依据学生特点,教材特色以及新课标的要求,制定教学目标如下:(用多媒体展示)1、了解关于《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 2、感受诗歌的思想内涵; 3、运用想象描摹诗歌的艺术画面。

4.教学重点,难点1、运用想象和联想描摹诗歌画面; 2、抓住诗歌意象来解读诗歌主旨,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二,说教学方法借助多媒体课件的教学手段,采用“激趣-----感知-----讨论-----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

三,说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因此我设计以下的学习方法:朗读法,讨论法,质疑法。

四,教具的使用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设计[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 (板书“钟嵘《诗品》:‘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大家知道这个评价说的是什么吗?它指的是《古诗十九首》的语言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了。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其中的一首——《涉江采芙蓉》,体味一下这“一字千金”的语言魅力。

二、文学常识介绍《古诗十九首》是梁代萧统《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

清代沈德潜说:“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

《涉江采芙蓉》教案(精选7篇)

《涉江采芙蓉》教案(精选7篇)

《涉江采芙蓉》教案《涉江采芙蓉》教案此诗借助他乡游子和家乡思妇采集芙蓉来表达相互之间的思念之情,深刻地反映了游子思妇的现实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痛苦。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涉江采芙蓉》教案(精选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涉江采芙蓉》教案1教学目标:1.鉴赏汉、魏、晋诗歌的情趣和艺术魅力。

2.了解五言诗的特点,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这三首诗。

3.培养学生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可以突出重点,不必求全。

4.引导学生接受诗中高尚而纯真的情感熏陶,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

重点、难点:重点:字词过关,读懂诗歌,对诗歌的初步鉴赏。

难点:通过品味诗中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对诗歌进行较深层次的鉴赏。

教学方法:朗读、品读、比较、探究。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步骤:一、由回顾“诗歌(古风)发展脉络”导入新课:我在刚学过的《孔雀东南飞》一课中给大家归纳过“诗歌(古风)发展脉络”这一知识点,不知同学们还有印象吗?即《诗经》——楚辞——乐府民歌。

由于当时只学到乐府民歌的代表作《孔雀东南飞》,所以只归纳到此。

这节课,我们将学习诗歌(古风)的又一个重要阶段——《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南朝萧统的《文选》,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

并非一人所做,从内容看,主要写的是作者失意和哀伤,写游子、思妇的离愁和相思,由于作者文化素质较高,有继承了《诗经》和《楚辞》的传统,吸收了汉乐府的营养,所以不但善于运用比兴,而且创造出一种独特的风格、艺术成就很高。

被称为“五言之冠冕”。

钟嵘《诗品》评价道:“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今天,我们首先学习其中的一篇《涉江采芙蓉》,“窥一斑而见全豹”,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让大家对《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点有一个初步的感悟。

二、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1、学生齐读。

2、教师范读。

3、一生朗读,师生评价。

4、整体感知:全诗抒发了游子思念亲人(妻子)、思念家乡的情感。

《涉江采芙蓉》教案五篇范文

《涉江采芙蓉》教案五篇范文

《涉江采芙蓉》教案五篇范文第一篇:《涉江采芙蓉》教案《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教案教学目的了解写作背景;反复朗读,梳理字词;理解思想内容;赏析诗歌感情和主客幻化、虚拟手法;背诵默写。

教学重难重点是梳理字词、理解思想内容、赏析诗歌感情和主客幻化以及虚拟手法、背诵默写。

难点是赏析诗歌主客幻化以及虚拟手法。

教学时数 2课时教学过程一、解题东汉末年社会**,反映在《古诗十九首》中,即大多写妇思游子的相思离别之苦和士人失意的苦闷哀愁。

《涉江采芙蓉》就是抒写妇思游子相思离别之情的作品。

二、朗读课文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①,兰泽多芳草②。

采之欲遗谁③,所思在远道④。

还顾望旧乡⑤,长路漫浩浩⑥。

同心而离居⑦,忧伤以终老⑧。

三、字词讲解《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文选》。

1、芙蓉:荷花的别名。

2、兰泽:生有兰草的沼泽地。

3、遗(wèi):赠。

4、远道:犹言“远方”。

5、还顾:回顾,回头看。

6、旧乡:故乡。

7、漫浩浩:犹“漫漫浩浩”,形容路途的遥远无尽头。

形容无边无际。

8、同心:古代习用的成语,多用于男女之间的爱情或夫妇感情融洽指感情深厚。

9、终老:度过晚年直至去世。

五、作品译文踏过江水去采荷花,生有兰草的水泽中长满香草。

采了荷花要送给谁呢?想要送给那远方的爱人。

回望那一起生活过的故乡,路途无边无际。

两心相爱却又各在一方,愁苦忧伤以至终老异乡。

六、作品赏析1、衬托手法的强烈效果有许多动人的抒情诗,初读时总感到它异常单纯。

待到再三涵咏,才发现这“单纯”,其实寓于颇微妙的婉曲表现之中。

《涉江采芙蓉》就属于这一类。

初看起来,似乎无须多加解说,即可明白它的旨意,乃在表现远方游子的思乡之情。

诗中的“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正把游子对“旧乡”的望而难归之思,抒写得极为凄惋。

那么,开篇之“涉江采芙蓉”者,也当是离乡游子了。

不过,游子之求宦京师,是在洛阳一带,是不可能去“涉”南方之“江”采摘芙蓉的,而且按江南民歌所常用的谐音双关手法,“芙蓉”(荷花)往往以暗关着“夫容”,明是女子思夫口吻,当不可径指其为“游子”。

涉江采芙蓉说课稿5篇

涉江采芙蓉说课稿5篇

涉江采芙蓉说课稿5篇第一篇:涉江采芙蓉说课稿《涉江采芙蓉》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晚上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古诗十九首中的《涉江采芙蓉》,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程这四个方面加以介绍。

不当之处,恳请指正。

一、说教材和学情1、编者意图古诗《涉江采芙蓉》被人教版高中语文新课标教材必修2选编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单元。

总的说来,必修2阅读教学的目的之一是让学生初步了解我国古代的诗歌及其发展,培养学生初步的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该单元是必修1诗歌单元的继承和发展,同时也为必修3的诗歌的鉴赏打下铺垫。

这样的编排顺序,有助于学生了解中国诗歌的发展,便于由浅入深地学习我国的古典诗歌。

教师也能够据此而进行循序渐进的教学。

2、《涉江采芙蓉》简析对于本首古诗所表现的内容,历来存在争议,个人赞同双关说,诗题中的“芙蓉”二字一语双关,既指“芙蓉”这种香草,又暗含“夫荣”之义,以“芙蓉”寓“夫荣”。

该诗首先说采香花芳草打算赠送对方;然后说所思之人身在远方,心愿难遂;最后说人各一方,忧伤难遣。

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a.理解诗歌内容并熟读成诵。

b.掌握诗中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2.能力目标:a.运用联想和想象,理解诗歌采用“悬想法”婉曲的传情达意之妙。

b.初步掌握通过意象分析来鉴赏诗歌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并理解纯朴真挚的思亲之情、夫妻同心离居的忧伤。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通过意象分析来鉴赏诗歌的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诗歌采用“悬想法”婉曲的传情达意之妙。

【依据】意象分析是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和要求。

“一切景语皆情语。

”(王国维)新课标要求“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

四、说教法、学法1.美读教学法:自读、范读、齐读,体味诗歌的音乐美。

2.探究意象法:通过探究意象,理解诗歌内容。

3.体验式教学法:运用联想和想象,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五、说教学过程(一)“芙蓉出水”,导入课文通过提问“ 同学们知道荷花的别名有哪些?” 引起学生兴趣,进而导入课文,并介绍诗歌写作背景及相关常识。

2023最新-《涉江采芙蓉》教案(优秀9篇)

2023最新-《涉江采芙蓉》教案(优秀9篇)

《涉江采芙蓉》教案(优秀9篇)《涉江采芙蓉》是产生于汉代的一首文人五言诗,是《古诗十九首》之一。

此诗借助他乡游子和家乡思妇采集芙蓉来表达相互之间的思念之情,深刻地反映了游子思妇的现实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痛苦。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下内容是为您带来的9篇《《涉江采芙蓉》教案》,希望能够给您提供一些帮助。

《涉江采芙蓉》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1) 识记有关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2) 背诵全诗。

2、能力方面(1)领会诗歌的思想内涵。

(2)培养学生朗读诗歌的能力;(3)培养学生通过意象来赏析诗歌的能力。

(4)探究诗歌的表现手法。

3、情感方面体会诗歌含蓄不尽,余味悠长的游子思乡、爱人离居的愁情别绪,积淀人文素养。

4、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诗歌的朗读;(2)诗歌的赏析;(3)诗歌的表现手法难点:通过抓住意象来赏析诗歌。

【教学方法】导读法【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以有关芙蓉的名句引入课题。

二、通过导学案学习有关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了解写作背景。

《涉江采芙蓉》是《古诗十九首》中的一篇。

《古诗十九首》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并非一人所做。

从内容看,主要写的是作者的失意和哀伤,写游子、思妇的离愁和相思。

由于作者文化素质较高,又继承了《诗经》和《楚辞》的传统,吸收了汉乐府的营养,所以不但善于运用比兴,而且创造出一种独特的风格,语言浅近凝练,自然和谐,艺术成就很高。

是五言诗成熟期的代表作。

被刘勰称为五言之冠冕。

它是五言诗的发端,在我国古典诗歌中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

三、引导赏析。

(一)初读,整体感知(听配乐朗诵,初步感知作品)1、试为这首诗划分节奏。

(学生划分,师生共同明确)涉江采芙蓉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2、诗歌的感情基调如何?你认为全篇中哪个字浓缩了作者的情感?(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明确)明确:诗歌的感情基调忧伤。

《涉江采芙蓉》 说课稿

《涉江采芙蓉》 说课稿

《涉江采芙蓉》说课稿《<涉江采芙蓉>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涉江采芙蓉》。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涉江采芙蓉》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古诗三首》中的一首。

本单元所选的诗歌,是在时间上纵跨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作品,旨在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诗歌的发展脉络和不同时期的诗歌特点。

《涉江采芙蓉》是一首汉代的文人五言诗,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含蓄地表达了游子思乡、爱人相思的真挚情感。

诗歌通过描绘主人公涉江采芙蓉的情景,引发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展现了古代文人细腻的情感世界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过一些古代诗歌,对诗歌的基本常识和表现手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汉代五言诗的特点和深层内涵,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学习。

此外,高一学生正处于思维活跃、情感丰富的时期,他们对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能够产生一定的共鸣,但在理解和感悟上可能还不够深入。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汉代五言诗的特点。

理解诗歌的意象和意境,把握诗歌的主旨。

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学习通过意象分析诗歌情感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诗歌中真挚的情感,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热爱之情。

体会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激发学生珍惜亲情、关爱他人的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分析诗歌的情感。

体会诗歌含蓄委婉的表达手法。

2、教学难点理解诗歌中“芙蓉”这一意象的象征意义。

探究诗歌中抒情主人公的身份和情感变化。

五、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体会诗歌的情感。

涉江采芙蓉说课稿范文

涉江采芙蓉说课稿范文

涉江采芙蓉说课稿范文涉江采芙蓉说课稿范文做为一無名甘于奉献的教育者,常常必须采用说课稿,依靠说课稿能够能够更好地机构课堂教学。

怎样把说课稿保证关键突显呢?下列是我用心梳理的涉江采芙蓉说课稿,热烈欢迎阅读文章,期待大伙儿可以喜爱。

涉江采芙蓉说课稿1诸位教师,大家晚上好!我今天说课的內容是古诗十九首中的《涉江采芙蓉》,下边我将从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学法用法、实例教程这四个层面多方面详细介绍。

不妥,恳求纠正。

一、说教材内容1、小编用意古诗词《涉江采芙蓉》被人教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必需Ⅱ汇编于“秦代到魏晋南北朝的诗文”模块。

总体而言,必需Ⅱ阅读课的目地之一是让学员基本掌握我国古代的诗文以及发展趋势,塑造学员基本的赏析古典诗歌的工作能力。

该模块是必需Ⅰ诗文模块的承继和发展趋势,另外也为必需Ⅲ的诗文的赏析奠定埋下伏笔。

那样的编辑次序,有利于学员掌握中国诗歌的发展趋势,有利于循序渐进地学习培训在我国的古典诗歌。

老师也可以由此而开展由浅入深的课堂教学。

2、《涉江采芙蓉》浅析针对本首古诗词所主要表现的內容,历年来存有异议,本人赞成一语双关说,诗题中的“玉兰”二字一语双关,既指“玉兰”这类百里香,又蕴含“夫荣”之义,以“玉兰”寓“夫荣”。

该诗最先说采花香萋萋准备赠予另一方;随后说所想之人身安全在远处,愿望难遂;最终说人各一方,忧愁难遣。

3、课程目标①专业知识总体目标:重视意愿剖析,了解诗文內容。

熟读成诵,了解其一语双关的修辞方法和借物喻人的艺术手法。

②工作能力总体目标:塑造学员基本的古代诗歌审美能力,基本把握根据意愿剖析来赏析诗文的方式。

③感情总体目标:根据本首诗文的学习培训,塑造和激起学员对在我国古代诗歌尤其是古诗词的喜爱之情。

4、课堂教学关键:进行想像的羽翼,仔细揣测诗文的意愿。

原因:意愿剖析是赏析诗文的基本上方式和规定。

5、课堂教学难题:搞清创作者的真实身份,了解创作者在诗文中所表达的情感。

原因:这首歌古诗词离最好的时代较为漫长,要学员用世人的逻辑思维去揣测古代人的情感,确实存有着一定的艰难。

2019-高中语文《涉江采芙蓉》说课稿范文word版本 (4页)

2019-高中语文《涉江采芙蓉》说课稿范文word版本 (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高中语文《涉江采芙蓉》说课稿范文一、说教材1、编者意图古诗《涉江采芙蓉》被人教版高中语文新课标教材必修Ⅱ选编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单元。

总的说来,必修Ⅱ阅读教学的目的之一是让学生初步了解我国古代的诗歌及其发展,培养学生初步的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该单元是必修Ⅰ诗歌单元的继承和发展,同时也为必修Ⅲ的诗歌的鉴赏打下铺垫。

这样的编排顺序,有助于学生了解中国诗歌的发展,便于由浅入深地学习我国的古典诗歌。

教师也能够据此而进行循序渐进的教学。

2、《涉江采芙蓉》简析对于本首古诗所表现的内容,历来存在争议,个人赞同双关说,诗题中的“芙蓉”二字一语双关,既指“芙蓉”这种香草,又暗含“夫荣”之义,以“芙蓉”寓“夫荣”。

该诗首先说采香花芳草打算赠送对方;然后说所思之人身在远方,心愿难遂;最后说人各一方,忧伤难遣。

3、教学目标①知识目标:注重意向分析,理解诗歌内容。

熟读成诵,理解其双关的修辞手法和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古代诗歌鉴赏能力,初步掌握通过意向分析来鉴赏诗歌的方法。

③情感目标:通过本首诗歌的学习,培养和激发学生对我国古代诗歌尤其是古诗的热爱之情。

4、教学重点:展开想象的翅膀,细心揣摩诗歌的意向。

缘由:意向分析是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和要求。

5、教学难点:弄清作者的身份,理解作者在诗歌中所抒发的感情。

缘由:这首古诗离我们的时代比较遥远,要学生用今人的思维去揣摩古人的思想感情,的确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况且,陶冶学生的情操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二、说教法、学法诱导探讨法为主阅读分析法为辅三、说教程(一)导入1935年,陆侃如在巴黎大学文学院博士资格答辩上,一位教授突然问了这么一个问题:“《孔雀东南飞》为什么要向东南飞?”只见陆侃如面不改色,稍微思考了一下,从容地答道:“因为‘西北有高楼’!”立即博得满堂喝彩。

必修二7-1《诗三首:涉江采芙蓉》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4篇)

必修二7-1《诗三首:涉江采芙蓉》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4篇)

《诗三首:涉江采芙蓉》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4篇)《涉江采芙蓉》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识记有关诗歌内容,领会诗歌的思想内涵。

(2)培养学生通过意象来赏析诗歌的能力,探究诗歌的表现手法。

(3)体会诗歌中游子思乡、爱人离居的愁情别绪,积淀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诗歌的赏析和诗歌的表现手法难点:通过抓住意象来赏析诗歌。

【教学方法】勾画法、朗读法、体悟阐释法、探究法。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有着五千年诗歌历史,约在魏末晋初,流传着一批魏晋以前文人所做的五言诗,既无题目,也不知作者,大多是抒情诗,具有独特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被称为“古诗”。

梁代萧统《文选》归为“杂诗”,共十九首。

东汉桓帝、灵帝时,宦官专权,官僚垄断仕途,上层士流结党标榜,中下层士子为谋求仕途,奔走交游,但往往一事无成,落得满腹牢骚和乡愁,古诗十九首主要写游子失志和思妇离别相思之情。

二、学生自学。

1、对照注释进行勾画,阅读《涉江采芙蓉》。

2、思考诗歌内容及艺术表现手法。

三、诗味品读。

1、个别朗读。

2、听朗诵录音默读。

3、集体感情朗读。

四、整体感知。

(教师引导从不同角度理解诗歌,学生思考问题探究。

)1、关于《涉江采芙蓉》,有人认为其中抒情主人公是男性,“涉江”者和“还顾”者都是男子,也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女性,“涉江”者是女子,“还顾”者则是“所思”的男子。

你认为呢?明确:抒情主人公可以想象成异地他乡,吟哦着乡愁的游子,也可以想象成闺中怀人的思妇。

游人思乡怀人。

大家知道,在古代“芙蓉”,即荷花,给人以清幽、高洁之感,文人多借此喻志。

加之对仕宦与富贵的追求,使文人士子为了理想和仕途,远离故乡和亲人,踏上了漫长的的征程。

前途未卜和路途的劳顿使士子们像一只候鸟,对家的思念更增添了内心的煎熬,离家逾远,思念愈深,游子在旅途上采集了一束芙蓉花,想到自己形孤影单,欲赠无人,不禁触发思念故乡、亲人的心痛。

女子思夫。

涉江采芙蓉说课稿(一等奖)

涉江采芙蓉说课稿(一等奖)

涉江采芙蓉说课稿【一等奖】1、了解关于《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2、感受诗歌的思想内涵;3、运用想象描摹诗歌的艺术画面。

2重点难点1、运用想象和联想描摹诗歌画面;2、抓住诗歌意象来解读诗歌主旨,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3教学过程3.1 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钟嵘《诗品》(板书“钟嵘《诗品》:‘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大家知道这个评价说的是什么吗?它指的是《古诗十九首》的语言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了。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其中的一首——《涉江采芙蓉》,体味一下这“一字千金”的语言魅力。

活动2【讲授】文学常识介绍《古诗十九首》是梁代萧统《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

清代沈德潜说:“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

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

或寓言,或显言,或反复言。

初无奇辟之思,惊险之句,而西京古诗,皆在其下。

”评价如此之高,而后世也多有仿者。

西汉陆机曾逐首逐句地摹仿了其中的12首,而东晋的陶渊明,南朝宋代的鲍照等,也都有学习“古诗”手法、风格的《拟古诗》。

活动3【活动】诗歌鉴赏品味1、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表达感情的方式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提示:方式是试图采摘芙蓉,目的是“遗”远方的“同心”者)明确:中国人民很早对于自然就有很深的爱好,对自然的爱与对人的爱往往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古代人送给最亲爱的人的礼物往往不是什么金银珠宝,而是一株花或是一棵芳草,送别时总是折一枝柳条送给远行的人,远行的人为了表示对好朋友的思念,逢到驿使就托带一枝梅花给他。

这种生活情调是简朴的,也是美好的。

正如王维的《相思》所写:“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采花折柳,这正是古人传情达意的方式,一方面是传达了对亲朋的关怀、思念等感情,另一方面又寄托了对亲朋的美好祝愿。

2、诗歌描写“多芳草”的“兰泽”有什么艺术作用?明确:这是环境描写,意在从侧面烘托主人公形象的雅洁和所表达感情的纯洁和美好。

《涉江采芙蓉》说课稿

《涉江采芙蓉》说课稿

《涉江采芙蓉》说课稿《《涉江采芙蓉》说课稿》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教材学情分析]《涉江采芙蓉》是新人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古诗三首》中的一首。

《古诗十九首》在中国古代诗歌的艺术手法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在高中语文古诗教学中也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这首古体诗不论是艺术上,还是在思想上都已经达到了十分纯熟的境界。

学生有一定的古诗鉴赏能力,对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也有了一些积淀,兴趣渐浓,这是进一步引导学生热爱古代诗歌、学习古代诗歌的一个前提。

这首诗歌在内容上难度不大,新课程标准鼓励学生作个性化解读,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就此作些探讨。

一、教学目标:1、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鉴赏诗歌中的意象,描摹诗歌的艺术画面,品味诗歌的意境,体会诗歌的情感。

2、树立学生健康的人生观,尤其是其中的爱情观、理想观和苦难观。

二、教学重、难点:1、运用想象和联想描摹诗歌画面;2、抓住诗歌意象来解读诗歌主旨,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四、教学过程:1、教师导入从文学的角度来说,中国,是诗的国度。

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国土上,每一寸土地都蛰伏着诗的精灵,每一方空间都飘荡着诗的温馨。

尽管历史的车轮碾过往昔的荒原走向未来,尽管人们的习俗、情感、观念日新月异,但中国古典诗词能超越时空的天河,向人类显示它永恒的魅力。

诗词,隽永的文字,妙曼的词句,精辟的语言,古老的灵魂。

她有着自己的一份灵性,有属于自己的洒脱。

今天我们要去聆听一段忧伤的吟唱,那是一个彷徨的士人在一千八百多年前发出的一声幽幽的叹息。

2、诵读,整体感知师:请同学们自由诵读《涉江采芙蓉》这首诗。

(自由诵读可让我们边读边想细细品味,大脑更活跃,更有思想,更有情感。

)生:自由朗读(老师也即兴诵读)师:有谁能背出来?(老师师范背诵,独孤求败(激励学生起来背诵))生:我来挑战(自告奋勇)师:这首诗感觉很单纯,很好理解——生:(远方游子的思乡之情)3、知人论世,领悟主旨师:这是一首表达别离情绪的情诗。

关于高中语文《涉江采芙蓉》精选教学教案三篇

关于高中语文《涉江采芙蓉》精选教学教案三篇

关于高中语文《涉江采芙蓉》精选教学教案三篇关于高中语文《涉江采芙蓉》精选教学教案三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高中语文《涉江采芙蓉》精选教学教案一一、内容及其解析1、内容:《涉江采芙蓉》选自《古诗十九首》中的第六首,这是一首游子的诗歌。

全诗以游子的口吻抒发了对所思之人的想念2、解析:本课教学,其核心是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及其艺术特色,理解它关键是要作者在诗歌中式如何表现自己的思想感情的。

《涉江采芙蓉》一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到底是男的还是女的,如果是男的,在诗歌中又是怎样来表现的,是女的又怎样来理解诗歌中的“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两句呢?教学重点是理解诗歌的艺术特色和诗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解决重点的关键是通过意象的分析,诗歌语言的赏析进行。

二、目标及其解析1、目标:理解本文的思想感情和诗歌的艺术特色。

2、解析:掌握通过意象的分析来理解诗歌的方法。

《涉江采芙蓉》这首诗写的是游子采芙蓉送给家乡的妻子。

采摘花草赠给远方的亲人,送花草给“所思”是在思念之情铭心刻骨时自然而有的一种举动,并且所送的花草为“芙蓉”,这又表现了对“所思”的珍惜之情。

不过,花草很快就会枯萎,送花草给远方的亲人是“无理”的想法,当送花草的人一转念间意识到花草无从寄出时,内心的痛苦与惆怅可想而知了。

三、问题诊断分析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涉江采芙蓉》诗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对抒情主人公的性别的模糊以及诗歌的艺术特色,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学生还不能完全理解这首诗歌。

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诗歌进行分析,后两首诗歌还必须联系作者所生活的社会环境,其中关键是补充讲解一些古代常识。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在本节课在补充讲解古代生活常识的教学过程中,准备使用PPT 课件。

因为使用PPT,有利于学生直观了解,帮助他们来理解诗歌内容。

《涉江采芙蓉》说课稿-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

《涉江采芙蓉》说课稿-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

《涉江采芙蓉》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面试高中语文教师的1号考生。

今天我说课的篇目是《涉江采芙蓉》,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等几个方面展开,现在开始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涉江采芙蓉》是新人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古诗三首》中的一首。

此诗借助他乡游子和家乡思妇采集芙蓉来表达相互之间的思念之情,深刻地反映了游子思妇的现实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痛苦。

全诗运用借景抒情及白描手法抒写漂泊异地失意者的离别相思之情;从游子和思妇两个角度交错叙写,表现游子思妇的强烈情感;运用悬想手法,在虚实结合中强化了夫妻之爱以及妻子对丈夫的深情。

二、说学情学生通过小学、初中的系统学习和本册古诗部分的集中学习,有了一定的古诗鉴赏能力,对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也有了一些积淀,兴趣渐浓,这是进一步引导学生热爱古代诗歌、学习古代诗歌的一个前提。

三、说教学目标依据学生特点,教材特色以及新课标的要求,制定教学目标如下:1、理解诗意,背诵古诗,感受诗歌的思想内涵;2、运用想象描摹诗歌的艺术画面。

教学重点、难点1、运用想象和联想描摹诗歌画面;2、抓住诗歌意象来解读诗歌主旨,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四、说教法学法借助多媒体课件的教学手段,采用“激趣、感知、讨论、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运用诵读法、讲读法、小组合作探究等方法来指导学生学习。

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因此我设计以下的学习方法:朗读法、讨论法、质疑法。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为了更好的让学生融入这首古诗的学习中,我将采取这样的方式导入:同学们,钟嵘《诗品》中有这样一句话: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大家知道这个评价说的是什么吗?它指的是《古诗十九首》的语言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了。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其中的一首——《涉江采芙蓉》,体味一下这“一字千金”的语言魅力。

(二)介绍写作背景学生学习古诗,更要了解相应的创作背景。

两汉时期,经学成为士人跻身朝堂、谋求功名的重要资本。

《涉江采芙蓉》 说课稿

《涉江采芙蓉》 说课稿

《涉江采芙蓉》说课稿《<涉江采芙蓉>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涉江采芙蓉》。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涉江采芙蓉》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古诗三首》中的一首。

本单元所选诗歌均为汉魏晋时期的作品,这个时期是中国文学的自觉时代,诗歌创作在题材、内容、风格等方面都有了新的发展。

《涉江采芙蓉》是一首五言古诗,出自《古诗十九首》。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位游子思乡怀人的情景,情感真挚,意境优美。

通过学习这首诗,学生可以领略到古代诗歌的魅力,感受古人的情感世界,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为高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过一些古代诗歌,对诗歌的基本常识有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诗歌的深层内涵和艺术手法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启发。

此外,高一学生的思维活跃,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教学中可以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古诗十九首》的相关文学常识。

理解诗歌的大意,把握诗歌的情感。

品味诗歌的语言,学习诗歌的表现手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

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思乡怀人之情,培养学生对家乡和亲人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情感,体会诗人的思乡怀人之情。

赏析诗歌的语言和表现手法。

2、教学难点对诗歌中“芙蓉”意象的理解。

探究诗歌含蓄蕴藉的表达效果。

五、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诗歌的情感。

2、问题引导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涉江采芙蓉》教案(共五则范文)

《涉江采芙蓉》教案(共五则范文)

《涉江采芙蓉》教案(共五则范文)第一篇:《涉江采芙蓉》教案《诗三首》之《涉江采芙蓉》教案教学目标:1.鉴赏汉、魏、晋诗歌的情趣和艺术魅力。

2.了解五言诗的特点,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这三首诗。

3.培养学生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可以突出重点,不必求全。

4.引导学生接受诗中高尚而纯真的情感熏陶,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

重点、难点:重点:字词过关,读懂诗歌,对诗歌的初步鉴赏。

难点:通过品味诗中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对诗歌进行较深层次的鉴赏。

教学方法:朗读、品读、比较、探究。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由回顾“诗歌(古风)发展脉络”导入新课:我在刚学过的《孔雀东南飞》一课中给大家归纳过“诗歌(古风)发展脉络”这一知识点,不知同学们还有印象吗?即《诗经》——楚辞——乐府民歌。

由于当时只学到乐府民歌的代表作《孔雀东南飞》,所以只归纳到此。

这节课,我们将学习诗歌(古风)的又一个重要阶段——《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南朝萧统的《文选》,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

并非一人所做,从内容看,主要写的是作者失意和哀伤,写游子、思妇的离愁和相思,由于作者文化素质较高,有继承了《诗经》和《楚辞》的传统,吸收了汉乐府的营养,所以不但善于运用比兴,而且创造出一种独特的风格、艺术成就很高。

被称为“五言之冠冕”。

钟嵘《诗品》评价道:“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今天,我们首先学习其中的一篇《涉江采芙蓉》,“窥一斑而见全豹”,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让大家对《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点有一个初步的感悟。

二、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1、学生齐读。

2、教师范读。

3、一生朗读,师生评价。

4、整体感知:全诗抒发了游子思念亲人(妻子)、思念家乡的情感。

• 1、2句:涉江郊游采摘芙蓉• 3、4句:人在远方心愿难遂• 5、6句:回望故乡长路漫漫• 7、8句:天各一方忧伤难遣四、深层鉴赏《涉江采芙蓉》《涉江采芙蓉》这首诗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意境高洁、清幽,一是含蓄不尽,余味悠长。

【精编范文】涉江采芙蓉说课-范文word版 (11页)

【精编范文】涉江采芙蓉说课-范文word版 (11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涉江采芙蓉说课篇一:涉江采芙蓉说课稿《涉江采芙蓉》说课稿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涉江采芙蓉》,这首诗选自《古诗十九首》,钟嵘在《诗品》中曾评《古诗十九首》说:“惊心动魄,可谓一字千金。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其中的一首——《涉江采芙蓉》,体味一下这“一字千金”的语言魅力。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五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在这里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涉江采芙蓉》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古诗三首》中的一首。

这首古体诗不论是艺术上,还是在思想上都已经达到了十分纯熟的境界。

《古诗十九首》在中国古代诗歌的艺术手法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在高中语文古诗教学中也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学情学生通过小学、初中的系统学习和本册古诗部分的集中学习,有了一定的古诗鉴赏能力,这首诗歌在内容上难度不大,可以做多角度解读。

新课程标准鼓励学生作个性化解读,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就此作些探讨。

教师在课堂上还应通过激趣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高度的注意力。

(三)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改革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难点。

首先我们来看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要重视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与情感之间的联系。

”根据本节课的特点,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有关《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并背诵古诗。

过程与方法目标: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诗歌的意象,描摹诗歌的艺术画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抒情主人公的内心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根据以上对教材及学情分析,为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确立了以下教学重难点:首先明确重点:1、抓住诗歌的意象来解读诗歌主旨,体会抒情主人公的内心情感。

涉江采芙蓉的说课稿

涉江采芙蓉的说课稿

涉江采芙蓉的说课稿(总8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涉江采芙蓉的说课稿涉江采芙蓉的说课稿同学们,我们都听过这样一句诗:“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

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很好,大家都知道。

但是,这句诗不过是整首诗的开头,接下来的几句,有没有同学听过?那么我们看到大屏幕上。

在读这首诗之前,我们以为,生与死的距离,就足以隔开两个人了。

读了这首诗,我们才知道,有的距离不是用眼睛来衡量的,有的人近在咫尺,心却相隔千里。

而经过老师的补充,我们应该有更深的了解。

最可怕的距离,是两个人的心明明贴的很近,却不能在一起。

那么这是怎样的一种伤痛?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就是从千年前传来,被这种伤痛折磨的古人发出的那一声叹息。

隔着亘古的时空,要听清这声叹息可能不易。

但是同学们可以通过体会这首诗的感情,自己读出这声感叹。

下面请同学们齐读《涉江采芙蓉》。

这首诗没有生字词,也不是很难理解。

因此,在读的过程中,第一,注意字的读音;第二,仔细体会诗中的感情。

很好,声音很大。

但是,这首诗,我刚刚说了,就好像一声叹息,叹息应该是轻轻的、缓缓的。

同学们的节奏稍微快了一些。

但是不要紧,读出感情是读诗的高层境界,也许在学习这首诗的内容之后,我们能更好地把握诗的感情。

也希望在这堂课的最后,每个人都可以把这首诗背出来。

《涉江采芙蓉》选自《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总集,总共是十九首。

这十九首诗并非出自同一个人之手,作者也都不可考。

但是都是在同一个年代所作的。

钟嵘评价这组诗“惊心动魄,几乎可谓一字千金。

”可见《古诗十九首》的语言造诣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古诗十九首》的内容,被放逐的臣子,被抛弃的妻子,久未见面的好友,流落他乡的游子。

我们看到,这些都是可喜之事还是可悲之事为什么会如此呢现在让我们正式进入这首诗,刚刚我提到了,《古诗十九首》的诗题都是以诗的第一句为题,那么我想请每位同学做一回小诗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涉江采芙蓉说课稿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精心整理的涉江采芙蓉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涉江采芙蓉说课稿1各位老师,大家晚上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古诗十九首中的《涉江采芙蓉》,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程这四个方面加以介绍。

不当之处,恳请指正。

一、说教材1、编者意图古诗《涉江采芙蓉》被人教版高中语文新课标教材必修Ⅱ选编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单元。

总的说来,必修Ⅱ阅读教学的目的之一是让学生初步了解我国古代的诗歌及其发展,培养学生初步的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该单元是必修Ⅰ诗歌单元的继承和发展,同时也为必修Ⅲ的诗歌的鉴赏打下铺垫。

这样的编排顺序,有助于学生了解中国诗歌的发展,便于由浅入深地学习我国的古典诗歌。

教师也能够据此而进行循序渐进的教学。

2、《涉江采芙蓉》简析对于本首古诗所表现的内容,历来存在争议,个人赞同双关说,诗题中的“芙蓉”二字一语双关,既指“芙蓉”这种香草,又暗含“夫荣”之义,以“芙蓉”寓“夫荣”。

该诗首先说采香花芳草打算赠送对方;然后说所思之人身在远方,心愿难遂;最后说人各一方,忧伤难遣。

3、教学目标①知识目标:注重意向分析,理解诗歌内容。

熟读成诵,理解其双关的修辞手法和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古代诗歌鉴赏能力,初步掌握通过意向分析来鉴赏诗歌的方法。

③情感目标:通过本首诗歌的学习,培养和激发学生对我国古代诗歌尤其是古诗的热爱之情。

4、教学重点:展开想象的翅膀,细心揣摩诗歌的意向。

缘由:意向分析是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和要求。

5、教学难点:弄清作者的身份,理解作者在诗歌中所抒发的感情。

缘由:这首古诗离我们的时代比较遥远,要学生用今人的思维去揣摩古人的思想感情,的确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况且,陶冶学生的情操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二、说教法、学法诱导探讨法为主阅读分析法为辅三、说教程(一)导入1935年,陆侃如在巴黎大学文学院博士资格答辩上,一位教授突然问了这么一个问题:“《孔雀东南飞》为什么要向东南飞?”只见陆侃如面不改色,稍微思考了一下,从容地答道:“因为‘西北有高楼’!”立即博得满堂喝彩。

《西北有高楼》是我国早期五言组诗古诗十九首中的一首,陆侃如引用这首诗为自己解难,说明古诗十九首影响深远。

那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同样古诗十九首,下面请进入《涉江采芙蓉》。

(二)学生朗诵,教师正音并范读。

采之欲遗谁?遗,读如(wèi)赠送。

(三)文学常识介绍古诗十九首是汉代无名氏作品。

原非一时一人所作,梁代萧统因各篇风格相近,合在一起,收入《文选》,题为《古诗十九首》,后世遂沿用这一名称。

诗歌内容,大多写夫妇朋友间的离愁别绪和士子彷徨失意的消极情绪。

抒情真挚深入,语言朴素自然,表现委婉曲折,是早期文人五言诗的重要作品,对后代产生很大影响。

(四)鉴赏1、合作探讨①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表达感情的方式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提示:方式是试图采摘芙蓉,目的是“遗”远方的“同心”者)②诗歌描写“多芳草”的“兰泽”有什么艺术作用?明确:这是环境描写,意在从侧面烘托主人公形象的雅洁和所表达感情的纯洁和美好。

③三、四句一问一答,在诗歌中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明确:诗歌讲究“起、承、转、合”,这两句在结构上是暗转过渡,为表现主人公的情绪由欢欣洋溢转变为下面的黯然销魂作铺垫。

④诗人真是看到芙蓉芳草才想到“所思在远道”的吗?如果不是,诗人为什么要这样写?提示:这句诗是全诗发展的顶点,同时也是转折点。

⑤五、六句的“还顾”、“漫浩浩”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明确:“还顾”一词,动作性和画面感很强,可以清晰地表现了主人公孤独、忧愁、怅惘的形象和心情。

“漫浩浩”一词是写主人公与环顾所见“旧乡”的距离,给人以路途绵延无尽的感觉。

这两个词含蓄地传达了主人公极度痛苦的心情,可是,这两句并没有直接点明主人公的痛苦,这样就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具有含蓄不尽的艺术效果。

⑥本诗的最后两句除了表达主人公黯然痛苦的心情,还能体会到什么?明确:还能让人深切地感受到两个彼此相爱的人的真挚笃厚的感情。

因爱之深才思之深,因爱之长久才有“终老”之“忧伤”。

2、教者小结这首诗的艺术特点一是意境高洁、清幽;二是含蓄不尽,余味悠长。

故在教学时应当注重对意象和意境的分析。

3、板书设计涉江采芙蓉意境高洁、清幽含蓄不尽,余味悠长(五)指导背诵明确:按照诗意的“起承转合”来记忆背诵。

(六)问题探究关于《涉江采芙蓉》,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男性,“涉江”者和“环顾”者都是男子,也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女性,“涉江”者是女子,“还顾”者则是“所思”的男子。

你怎么看?涉江采芙蓉说课稿2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涉江采芙蓉》是新人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古诗三首》中的一首。

《古诗十九首》在中国古代诗歌的'艺术手法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在高中语文古诗教学中也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这首古体诗不论是艺术上,还是在思想上都已经达到了十分纯熟的境界。

因此,它十分重要。

2、说学情这首诗歌在内容上难度不大,可以做多角度解读。

新课程标准鼓励学生作个性化解读,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就此作些探讨。

学生通过小学、初中的系统学习和本册古诗部分的集中学习,有了一定的古诗鉴赏能力,对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也有了一些积淀,兴趣渐浓,这是进一步引导学生热爱古代诗歌、学习古代诗歌的一个前提。

3、教学目标依据学生特点,教材特色以及新课标的要求,制定教学目标如下:(用多媒体展示)1)了解关于《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2)感受诗歌的思想内涵;3)运用想象描摹诗歌的艺术画面。

4、教学重点,难点1、运用想象和联想描摹诗歌画面;2、抓住诗歌意象来解读诗歌主旨,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二,说教学方法借助多媒体课件的教学手段,采用“激趣——感知——讨论——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

三,说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因此我设计以下的学习方法:朗读法,讨论法,质疑法。

四,教具的使用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设计[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板书“钟嵘《诗品》:‘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大家知道这个评价说的是什么吗?它指的是《古诗十九首》的语言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了。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其中的一首——《涉江采芙蓉》,体味一下这“一字千金”的语言魅力。

二、文学常识介绍《古诗十九首》是梁代萧统《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

清代沈德潜说:“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

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

或寓言,或显言,或反复言。

初无奇辟之思,惊险之句,而西京古诗,皆在其下。

”评价如此之高,而后世也多有仿者。

西汉陆机曾逐首逐句地摹仿了其中的12首,而东晋的陶渊明,南朝宋代的鲍照等,也都有学习“古诗”手法、风格的《拟古诗》。

三、诗歌鉴赏品味1、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表达感情的方式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提示:方式是试图采摘芙蓉,目的是“遗”远方的“同心”者)明确:中国人民很早对于自然就有很深的爱好,对自然的爱与对人的爱往往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古代人送给最亲爱的人的礼物往往不是什么金银珠宝,而是一株花或是一棵芳草,送别时总是折一枝柳条送给远行的人,远行的人为了表示对好朋友的思念,逢到驿使就托带一枝梅花给他。

这种生活情调是简朴的,也是美好的。

正如王维的《相思》所写:“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采花折柳,这正是古人传情达意的方式,一方面是传达了对亲朋的关怀、思念等感情,另一方面又寄托了对亲朋的美好祝愿。

2、诗歌描写“多芳草”的“兰泽”有什么艺术作用?明确:这是环境描写,意在从侧面烘托主人公形象的雅洁和所表达感情的纯洁和美好。

3、三、四句一问一答,在诗歌中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明确:诗歌讲究“起、承、转、合”,这两句在结构上是暗转过渡,为表现主人公的情绪由欢欣洋溢转变为下面的黯然销魂作铺垫。

4、诗人真是看到芙蓉芳草才想到“所思在远道”的吗?如果不是,诗人为什么要这样写?提示:“所思”是时时刻刻在他心头的,“涉江采芙蓉”也是为了她,如果诗首就开门见山地把她表出,诗就平淡无味了。

这句话是全诗发展的顶点,顶点同时也是转折点,一方面替上文的发展暂时作一结束,一方面为下文的发展作一伏线,所以照例是要摆在中间的。

5、五、六句的“还顾”、“漫浩浩”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明确:“还顾”一词,动作性和画面感很强,可以清晰地表现了主人公孤独、忧愁、怅惘的形象和心情。

“漫浩浩”一词是写主人公与环顾所见“旧乡”的距离,给人以路途绵延无尽的感觉。

这两个词含蓄地传达了主人公极度痛苦的心情,可是,这两句并没有直接点明主人公的痛苦,这样就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具有含蓄不尽的艺术效果。

6、最后两句除了表达主人公黯然痛苦的心情,还能体会到什么?明确:还能让人深切地感受到两个彼此相爱的人的真挚笃厚的感情。

因爱之深才思之深,因爱之长久才有“终老”之“忧伤”。

7、试对这首诗的艺术特点加以概括。

明确:一是意境高洁、清幽;二是含蓄不尽,余味悠长。

四、问题探究关于《涉江采芙蓉》,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男性,“涉江”者和“环顾”者都是男子,也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女性,“涉江”者是女子,“还顾”者则是“所思”的男子。

你怎么看?(只要言之有理即可,不求统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