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名枪在苏俄_马克沁重机枪在苏俄时期的发展历程
世界兵器史上最为传奇的人物:造出杀人机器
世界兵器史上最为传奇的人物:造出杀人机器世界兵器史上最为传奇的人物,当属美国人马克沁。
纵观轻兵器发展史,马克沁和他的发明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他是世界上第一种自动机枪的发明人,人称“自动武器之父”。
他与卡拉什尼科夫及毛瑟一并被称作世界三大枪械设计师。
马克沁机枪的出现,开创了世界兵器的新纪元。
“自动武器之父”马克沁在向他的孙子展示自己发明的马克沁机枪1884年,马克沁制造出世界上第一支能自动连续射击的机枪。
这是一支真正意义上的全自动机枪,每分钟可发射600余发子弹。
这种机械的运动描述起来复杂而抽象,但要是亲自看上一眼,人们会立即叹服于它的精巧与妙思。
在马克沁机枪中,人类第一次运用了复进簧、可靠的抛壳系统、弹带供弹机构、加速机构、可靠调整弹底间隙、射速调节油压缓冲器等机构。
至今,专业的枪械研制人员依然遵循着由马克沁首创的火药气体能量自动射击三大基本原理--枪管后坐式、枪机后坐式和导气式。
发明天才曾两次无奈去国,后终于研制出了全自动机枪。
海勒姆·史蒂文斯·马克沁1840年生于美国东北部缅因州,由于家贫14岁被迫辍学去当一个马车制造商的学徒。
马克沁早年生活坎坷,为谋生一度曾去加拿大。
全凭刻苦自学的马克沁,在少年时代就崭露头角。
他亲手制作的各种精巧仪器无不显示出富有创造性的天才。
回到美国后,除了为生计奔波外,他每天都要跑到叔叔的工厂中去研究他的各种发明。
由于在电器方面的发明较多,马克沁不断遭到当时美国的电器行业霸主--爱迪生公司的排挤,只好离开美国到伦敦去开辟新的电器市场,并在那里定居。
当时正值欧洲大陆战火纷飞,敏感的马克沁很快意识到制造武器是一个极好的赚钱机会,于是他转变了自己的钻研方向,投向速射武器领域。
19世纪的欧洲正处于殖民主义扩张时期,为满足战争需要正在寻求新式武器。
需求的牵引使马克沁全身心地投入了对这个极为广阔的市场的关注。
他决心发明新式武器来取代那些非常笨重、射速低下的机械式武器。
机枪从诞生到一战发挥巨大作用的历程
机枪,在中国也有称机关枪的,一般指陆军在地面使用的机枪,另外在飞机、舰船和战斗车辆上也通常装备机枪。
作为陆军兵器,机枪是步兵连以下使用的主要的自动武器之一,其主要任务是伴随步兵在各种条件下进行战斗,用密集的火力支援步兵。
在步兵轻武器中,机枪是年轻的枪种,如果从1851年算做其问世的时间,至今还不到150年。
而如果从1884年世界上第一挺真正的机枪--马克沁机枪问世的时间算起,距离今才113年。
但是在这短短的一百多年中,机枪却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立下了赫赫战功。
同其它步兵武器一样,机枪也是根据战争的需要发展起来的,先是重机枪,而后出现了轻机枪及轻重两用机枪。
目前,机枪已形成了包括轻机枪、重机枪、通用机枪、坦克机枪、坦克并列机枪、航空机枪和大口径机枪等多品种的机枪系列。
世界上第一挺机枪是一名比利时工程师于1851年设计的,此人曾是法国拿破仑军队中的一名上尉军官。
由于这挺枪是在蒙蒂尼工厂监制的,因而定名为“蒙蒂尼”机枪。
此种机枪当时还属手动机枪,该枪发明之后不久,法军又把它改为手动曲柄操纵、由25个击发装置进行击发的第一挺机枪。
该枪曾在1870、1871年的普法战争中使用过,因故障太多,不久就从战场上销声匿迹了。
真正用于大规模实战的机枪,是美国的加特林机枪。
加特林机枪于1861年被发明,于1865年作了相应的改进,于1866年装备给美国陆军。
加特林机枪可称是现代机枪的先驱。
19世纪,当金属枪弹的发展逐渐成熟起来的时候,美国的发明家们开始了手动机枪的设计。
不过,直到美国内战时期,机枪才受到军方重视。
在这一时期内,相继出现了令军方感兴趣的多管“莱普提”机枪、“巴特利”机枪和“克拉通”机枪。
这些机枪的发明者不是枪械工或机械师,而是医学博士理查德·乔丹·加特林。
加特林手摇式多管重机枪加特林1818年出生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一个农场主的家庭。
年轻的加特林除了天生喜欢琢磨农业问题外,还显示出多方面的才能。
马克沁重机枪
马克沁重机枪1884年,一个叫做海勒姆·史蒂文斯·马克沁的贫穷美国人,发明了“马克沁重机枪”马克沁机枪是有史以来杀人最多的枪械,一战期间,马克沁重机枪几乎杀尽整整欧洲一代年轻人,“寡妇制造者”绝不是浪得虚名。
马克沁机枪的诞生,彻底改变了战场的形态。
之前最重要的兵种“骑兵”,在战场上的作用被无限降低,因为在马克沁机枪的面前,骑兵部队遇到了致命的挑战。
最经典的就是一战索姆河战役,英法依旧是像往常一样,集团冲锋,但是德国人已经大规模装备了马克沁机枪,仅仅一天时间,六万英法士兵倒在了马克沁机枪的枪口下面。
集团冲锋压根没用,血肉之躯根本就无法突破马克沁机枪的火力网,等于是送死。
马克沁一战成名。
看一下马克沁重机枪的数值:枪长1080毫米,口径7.63毫米,净重27.2千克,有效射程2000米,初速是每秒740米,射速约为每分钟500发。
但是这样的高射速,很容易导致机枪枪管过热,开始发红变软,有炸膛的危险,因此马克沁采用的是水冷技术,机枪前半部分的圆柱体就是水冷仓。
只要水冷仓里有水,枪管的温度就不会超过100℃,十分安全。
不过也有人发现,马克沁这把机枪每一挺机枪枪口都有一个圆铁片,这小圆片又是起着什么作用的呢?枪管助退器马克沁重机枪是“管退式”自动武器,枪管在水套筒内不是固定的,是会被每一次射击的后坐力推动向后后坐一小段距离的,靠枪管在射击时一次次短促后坐推动自动机工作完成自动循环。
为加速枪管后坐,增大后坐能量,马克沁重机枪的枪口还有“枪管助退器”,用一个膨胀腔让火药燃气在这里膨胀,加速推动枪管后坐。
枪管助退器工作时,会向四周排泄火药气体,这些未烧尽的火药气体接触空气就会发出火光,形成放射性的枪口焰。
一是容易暴露目标,二是产生的光焰影响射手视力,三是火药残渣有可能向后喷溅,伤害射手,所以加一个圆铁片(挡焰片)遮挡排气孔,避免这些情况的发生。
至于枪口向前喷出的火焰,通过枪口前的喇叭形消焰器抑制。
盘点二战时期苏联著名机枪有哪些
盘点二战时期苏联著名机枪有哪些捷格加廖夫DP-27、DPM7.62mm轻机枪DP-27轻机枪是苏联著名枪械设计师捷格佳廖夫的经典作品,于1927年设计定型,1928年正式装备苏联红军,1944年改进成DPM 轻机枪。
是苏联在二战中装备的主要轻机枪,军队称为DP(ДП)机枪,国际轻武器界一般通称捷格加廖夫轻机枪。
20世纪50年代,朝鲜战争爆发,该枪大量装备中国人民志愿军,也被称为“转盘机枪”。
捷格加廖夫轻机枪结构简单,制造工艺要求不高,动作十分可靠的机枪,即便是学徒工也能把它造出来,适合大量生产。
该枪发射M1908 R型7.62毫米带底缘枪弹,枪口初速840米/秒,最大射程3000米,表尺射程1500米,有效射程800米,理论射速600发/分,战斗射速80~90发/分。
全枪质量(不含弹盘)为9.1公斤。
DP轻机枪历经苏芬战争和卫国战争的战火洗礼,在当时世界上的主流轻机枪中占有不可动摇的地位,直到1950年代末,才逐步被RPD轻机枪所取代。
DP-27连续射击后,枪管发热致使枪管下方的复进簧受热而改变性能,影响武器的正常工作。
DPM轻机枪是针对DP27轻机枪的缺点而设计的改进型号,于1944年定型,主要改进了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将复进簧安装在机匣后部枪托上方的复进簧筒中,解决了复进簧受热变形的问题;二是增加了小握把,方便据枪和使用;三是将手动保险从扳机护圈后方移至扳机护圈右侧上方,提高了安全性;四是将两脚架固定在枪管护筒上方,方便携行;五是将抽壳钩簧由原来的片簧改为螺旋簧,提高了使用寿命。
新中国建国初期仿制了DPM,称为53式轻机枪。
DP系列机枪的最后一种型号为RP-46连用机枪,是由设计师波利阿柯夫和德比尼恩1944年开始设计的,1946年列装,后被PK通用机枪所取代。
RP-46连用机枪基本上是在DPM轻机枪基础上改进的,使用250发不可散弹链供弹,也可使用47发弹盘供弹。
该枪增加了托肩板,枪管也可以快速更换。
机枪的由来 冲锋枪的由来 榴弹的由来 火箭筒的由来 鱼雷的由来
为了提高枪械的发射速度,19世纪80年代前,许多国家都研制过连发枪械,英国人J.帕克尔发明的单管手摇机枪,1718年在英国取得专利,由于枪身太重,且装弹因难,未引起普遍重视。
美国人加特林发明的手摇机枪,于1862年取得专利,首次使用于1861――1865年美国内战。
世界上第一支以火药燃气为能源的机枪,是英籍美国人马克沁发明的,1883年他试验成功了枪管短后坐自动原理,1884年应用这种原理的机枪取得了专利。
这是枪械发展史上的一项重大技术突破。
这种机枪的理论射速为600发/分,枪身重达27.2千克。
后人称为马克沁重机枪。
它在英国对南非的殖民战争(1893――1894年)中被首次使用。
此后其他国家也相继研制成了各种重机枪。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索姆河会战中,1916年7月1日英军向德军发起进攻,德军用马克沁重机枪等武器,向密集队形的英军进行了猛烈持续的射击,使英军一天之中伤亡近6万人。
这个战例足以说明重机枪的密集火力对集团有生目标的杀伤作用。
为了使机枪能紧密伴随步兵作战,1902年,丹麦人麦德森设计了一种有两脚架带枪托可抵肩发射的机枪,全枪重量9.98千克,称为轻机枪。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军用飞机和坦克的问世,要求步兵有相应的防空和反装甲的能力,为了提高机枪威力,出现了大口径机枪。
1918年德军首先装备了这种机枪。
军用飞机和坦克也装备了航空机枪和坦克机枪。
军舰则在机枪刚出现时就装备了舰用机枪。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设计了MG34通用机枪,1934年装备部队。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许多国家研制的新型通用机枪相继出现,如美国的M60机枪,中国的67――2式机枪等。
冲锋枪的由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为适应阵地争夺战的需要,1915年,意大利人列维里设计了发射9毫米手枪弹的维拉-派洛沙双管自动枪。
这种枪射速太高,精度很差,比较笨重,不适用于单兵使用。
1918年,德国人施迈塞尔设计出9毫米MP18冲锋枪,虽然射程近,精度不同,但较适合单兵使用,且具有猛烈的火力。
马克沁机枪史话
马克沁机枪史话
章慕荣
【期刊名称】《大众科学》
【年(卷),期】2018(0)11
【摘要】马克沁机枪也有着一些致命弱点,尤其是使用时间越长、射击子弹越多,枪管就越会发烫变形,因而必须用水冷却。
军事技术的变革和武器装备的革新,从不同侧面反映和体现了人类科技进步的程度,比如马克沁机枪,可称为是轻武器800余年发展史上继火药发明后尤为壮丽的一次创新。
作为该枪的研制者,马克沁也因此被称为“自动武器之父”。
马克沁,全名海勒姆·史蒂文斯·马克沁,1840年出生于美国缅因州,从小因家贫而未受过正规教育,但因禀赋过人且极富钻研精神,12岁造出航海计时器,18岁就从马车坊学徒工变成小面粉厂主。
【总页数】2页(P22-23)
【作者】章慕荣
【作者单位】[1]金陵海关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J24
【相关文献】
1.书历史话沧桑品文化沁鹤香 [J], 孙素霞
2.凭借地利横扫敌军马克沁机枪防御主力一夫当关 [J], 黄金生;
3.120万人受到毒气战伤害马克沁机枪,无人地带的主宰者 [J], 王晓云;
4."虚不受补"的洋务运动r——关于"李鸿章拒购马克沁机枪"的观点修正 [J], 吴奕澎;刘艳琼
5.一役杀人百万:“寡妇制造者”马克沁机枪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二战期间的苏军陆战兵器
二战期间的苏军陆战兵器“说打就打,说干就干,练一练手中枪刺刀手榴弹……”这是一首解放战争期间的军旅歌曲《说打就打》中的头两句。
那么,二战期间苏联红军手中的步枪、刺刀和手榴弹,又是怎样的呢?步枪步枪,也称为“来复枪”(Rifle),是步兵最基本的武器装备,也是热兵器时代最基本、使用寿命最长的一种兵器,从13世纪末的火枪算起,已有600多年的历史,至今仍然活跃在战争舞台上。
二战期间,苏联红军手中的各式步枪,多为M1891“莫辛”步枪的各种改进型。
一看这型号你就会想到,敢情这些步枪的“老祖宗”还是100多年前的产物。
一点不假。
谢尔盖·莫辛上校是沙俄时代的著名枪械设计师,他所设计的步枪经比利时人纳干改进弹仓后,成为著名的“莫辛-纳干”步枪。
在M1891“莫辛”步枪的各种改进型中,最享有盛名的当属M1891/30“莫辛”步枪,1930年4月28日被批准为苏联红军步兵的制式步枪。
该枪口径为7.62毫米,全长1232毫米,枪身729毫米,枪重4千克,弹仓装5发弹。
1939年2月26日,又改装成M1938式骑枪(卡宾枪),主要是缩短枪的长度,枪全长为1016毫米,枪身508毫米。
这种枪主要提供给骑兵、通讯兵、炮兵等特种兵使用。
苏联红军还重视狙击步枪的生产。
1937年起,在M1891“莫辛”步枪的基础上,研制出多种狙击步枪,包括:带PE瞄准镜的狙击步枪、带VP瞄准镜的狙击步枪、带PU瞄准镜的狙击步枪等。
瞄准镜的倍率为4倍或3.5倍。
有的狙击步枪还加装了消声器,以利于隐蔽自身。
此外,根据“战时租借法”,苏军还得到大量的英国NO.4 Mk.1型步枪(全长1190毫米)和美国的M1903A1型步枪(全长1100毫米)。
这样算下来,在二战期间,红军战士共有8种步枪(包括狙击步枪),不利于备件的供应和维护保养。
于是,苏联人于1944年研制出M1944年式步骑枪。
这种步骑枪和M1891/30“莫辛”步枪相比,在射程和射击精度上都有明显提高。
第一次世界大战,机枪盛宴,马克沁、刘易斯、勃朗宁大放异彩
第一次世界大战,机枪盛宴,马克沁、刘易斯、勃朗宁大放异彩公众号:纵横战略Z其实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机枪已经被广泛的运用到了战场,虽然它们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机关”枪,而且有详细的资料记载“加特林”多管机枪在美国内战和法国的“普法战争”中就已经使用。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机枪效果不尽人意,比如,机枪过于笨重难以运输,而且还有需要配备一个大型的水箱,用来制冷。
所以,一战中的机枪大多数是用于防御,极少会用于进攻。
那么以下就是一战中曾经出现过的机枪,如果想看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栓动步枪”的朋友可以看这里第一次世界大战步枪对决,栓动步枪独领风骚,半自动武器悄然崛起。
1914年德国-马克沁MG08重机枪战争中的德国陆军标准的马克沁MG08重机枪是改编自海勒姆·史蒂文斯·马克沁1980年设计的Maxim(马克沁)机枪。
这位设计师是一个出生在美国的英国发明家,他毕生为欧洲国家设计了很多大型设备,也因此成为武器史上最杰出的发明家之一。
马克沁MG08重机枪采用的依旧是水冷式设计,有效射程为2000米、最大射程为3600米,每分钟可以发射450-500发子弹。
在空旷的区域马克沁MG08重机枪几乎是无敌的存在,它能对着敌人进行疯狂的火力输出,说一战中的很多战壕都是为它而设计的一点也不为过。
与当时的大多数国家一样,德国军队还有没有意识到这种武器是“无敌”的存在,所以在1914年德国陆军依然只有4411挺马克沁MG08重机枪。
战争来临时,德国每个月也只是生产200挺,到了1917年马克沁MG08重机枪的生产数量直线上升,每个月生产14400挺。
1918年德国-MG-08 / 15重机枪德国陆军看到了MG08机枪的威力后,于1915年为其部队制造了一个全新的版本。
MG08 / 15机枪采用手枪式的握把和木制枪托。
总体来说它比来说MG08要轻很多,不过最原始的版本依然很重,不适合进攻。
虽然该枪有很多缺点,但是,在战争中它是德国最常见的武器,MG08/15机枪的数量是马克沁MG08的4倍多,可见德军对其依赖性非常高。
机枪的发展史
机枪的发展史机枪原是步兵自动武器的一个笼统称呼。
这种武器的供弹、进膛、击发、抽壳、抛壳和装填的一次循环完全是自动的。
由于现代步枪也是自动的,因此机枪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安置在两脚架或三脚架上射击。
机枪的口径一般在l5mm以下,通常是弹链或弹鼓供弹.具有较长的持续射击能力。
据史料记载,首次出现的机枪叫蒙蒂尼机枪,据说是-个叫伐商的比利时上尉于185l年设计的,山蒙蒂尼工厂监制,定名为'Mitrailleuse',即机枪。
该枪是用手动曲柄操纵25个击发装置进行击发的第一挺机枪,在1870/1871年的普法战争中曾被法军所使用。
手动击发的第二挺机枪是美国著名机枪发明家加特林设计的。
他1861年发明,1865年作了改进,1866年把枪提供给美国陆军使用。
英国政府l870年对这挺枪进行了对比试验,证明其比第一挺机枪性能优越。
于是,在英格兰建厂生产加特林机枪。
与此同时,俄国政府也买了加特林机枪,更名为戈洛夫机枪,上述机枪均属于外力推动的机枪.真正靠自身驱动的第一挺机枪是美国人海勒姆. S.马克沁发明的。
1885年,他设计一种单管枪,利用枪管的后坐能进行装填发射等动作。
1887年,他首次公开展出此枪。
1888年11月21日,英军在进攻冈比亚的一个部落时,第一次使用了马克沁机枪。
1590年,该枪曾引销奥地利、英国、德国、意大利、俄国和瑞士等国,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得到了普遍运用。
自此以后,世界各**队都装备了马克沁机枪。
英国改进的马克沁机枪定名为7.7 mm维克斯机枪,英军于1912年开始列装,一直到1968年才撤装。
1909年,德军提出使用轻型马克沁的要求,主要想用在飞机上。
这挺枪由海涅曼设计成功,定名为'派拉贝鲁姆'(Parabellum是个拉丁语,亦即'si vis Pacem Para bellum',其意是'如果你渴望和平,就得准备战争'1911年投产。
武器
古今武器大观削尖的木棒:50万年前欧洲有人使用,这是最早的矛。
石斧:25万年前,亚、非、欧洲都有人使用。
石矛:4.5万年前欧洲人使用,缚上尖锐石矛头的矛。
弓箭:3万年前非洲人发明了弓箭。
剑、盾、战车:公元前3000年,美索不达米亚和欧洲东南部的人首先制造出金属剑和盾(青铜制),首次使用战车。
盔甲:公元前2000年美索不达米亚人首次铜片甲胄。
战船:约公元前700年,腓尼基人和埃及人分别创制划桨战船。
弩弓:公元前200年,希腊人和迦太基人使用弹弩和巨大的弩弓作战。
公元前200年,中国人使用手提式弓弩。
马镫:公元3世纪中叶到4世纪初,中国人开始使用马镫。
火药:公元950年,中国人用火药施放信号和制造烟火。
铁炮:1250—1300年,中国人开始使用青铜炮或铁炮。
欧洲人首次用炮是在1326年。
火枪:1495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马克西米连一世定制一批前膛装填枪。
水雷:1585年,荷兰人围攻安特卫普时使用漂浮水雷。
刺刀:1650年,法国人在欧洲首先使用刺刀。
步枪:1833年,普鲁士人德雷斯制成后膛装填机柄式步枪。
炸弹:1849年,奥地利军队进攻威尼斯,用无人驾驶气球空投炸弹。
铁甲战舰:1860年,第一艘英国铁甲战舰“战士”号下水。
加特林机枪:1862年,美国人加特林发明手摇曲柄多管机枪,有5枝枪管,1分钟可发射700发子弹。
炸药:1867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发明烈性炸药,1875年诺贝尔又发明胶质炸药。
马克沁机枪:1884年,美裔英国人马克沁发明全自动机枪。
钢甲涡轮战船:1906年,第一艘钢甲涡轮机推进的主力舰,英国的“无畏”号在普茨茅斯下水。
硝化甘油:1911年,意大利飞机投掷罐装硝化甘油,轰炸利比亚的扎拉泉守军。
战机、喷火器:1915年,德国人和英国人开始使用木骨架双翼飞机作战,德国人首先使用现代喷火器。
坦克:1916年,英国人制成第一批坦克,在法国北部桑河之役中使用。
航空母舰:1927年,美国制造的航空母舰萨拉托加号、列克星顿号竣工。
二战苏联陆军枪械大全,简单实用,其中不乏世界名枪
二战苏联陆军枪械大全,简单实用,其中不乏世界名枪手枪系列纳甘M1895左轮手枪由比利时工业家莱昂·纳甘为沙俄所研发的7 发双动式左轮手枪,发射7.62×38mm弹药。
最初在比利时投入生产,但后来改在苏联进行生产。
在1930年,苏联开始以更现代化的托卡列夫手枪取代纳甘M1895。
尽管如此,大量的纳甘左轮手枪在二战期间仍然被生产出来并装备苏联红军,而且直到二战结束后也没有被完全取代。
直到1952年,苏联完全列装马卡洛夫手枪时,纳甘左轮手枪才开始退出苏军前线装备。
而纳甘一词在俄罗斯境内亦成为了纳甘系列左轮手枪的代名词。
至今,纳甘M1895仍然被俄罗斯铁路警察和一些私人保安使用。
TT-33手枪TT-33手枪是前苏联制造的半自动手枪之一,于1930年定型。
费德尔·华西列维奇·托卡列夫设计,开发目的是用以取代沙俄时期的纳甘M1895左轮手枪,有时又会被称为托卡列夫手枪。
发射7.62x25mm 口径托卡列夫手枪弹。
1930年,苏联要求以新型制式手枪取代纳甘M1895左轮手枪。
在1920年,苏联军方购入了大量的德国制毛瑟C96手枪。
其后因其采用火力强大的7.63 x 25亳米枪弹而深受苏联红军青睐,这令苏联决定自行研制自己的手枪。
不久,苏联在毛瑟公司的生产许可下私自仿制了7.63 x 25亳米枪弹并加以改良,命名为“7.62毫米手枪弹”(即是7.62 x 25亳米托卡列夫枪弹)。
经过一场竞争后,于1931年1月7日,托卡列夫设计的TT-30被苏军选中并成为了新型制式手枪,数星期后,1000把TT-30开始投产并装备苏联红军,并针对其在使用中发现的问题不断加以改进。
最终在1933年确定其最终型号,命名为TT-33手枪。
二战开始之初,TT-33开始被大量投入生产并装备部队。
在1941年6月22日卫国战争爆发之时,苏联红军已接收大约六百万支TT-33,在战争期间,该枪的生产量再度增加。
第3章 苏俄枪械史名人
捷格加廖夫是苏联轻武器设计部门的第一位领 导人,成功设计出多款经典步枪、冲锋枪、轻 机枪和反坦克步枪,其中包括7.62mm口径 DP(德普)系列轻机枪、PPD-40冲锋枪、 12.7mm口径DK重机枪和PTRB反坦克步枪。
西蒙诺夫
谢尔盖·加夫里罗维奇·西蒙诺夫 1894年出生于弗拉基米尔郊区一 个贫农家庭。上完小学就开始打短 工、当学徒。1924年进入著名的 图拉兵工厂当质量检验员,以后跟 费德洛夫学习枪械设计。1926年 他设计出一支半自动步枪,这支枪 因存在严重问题未被采用,但西蒙 诺夫没有灰心。
在卫国战争中,西蒙诺夫设计了 PTRS14.5毫米反坦克步枪。二战 结束时,他将该枪缩小为半自动步 枪,发射M43式7.62×39毫米枪弹, 即西蒙诺夫SKS(俄文СКС)半自 动步枪。后被中国引进仿制,称为 56式半自动步枪,在对印自卫反 击战中表现出色。因造型优美,至 今仍在三军仪仗队中有装备。
义劳动英雄称号、四次列宁勋章、两次红旗勋章和斯大林 奖金。1968年,托卡列夫在家中病逝,享年97岁。
捷格加廖夫1880-1949
瓦西里.阿列克谢耶维奇.捷格加廖夫,1880年1 月2日生于莫斯科南部的图拉市.1949年1月16 日在莫斯科逝世。1940年获工科博士学位,苏 联工程和炮兵部队少将。
“德什卡”机枪。
1938年,另一位著名的苏联轻 武器设计师斯帕金设计了一种 转鼓形弹链供弹机构,该机构 可以很容易地装置在DK机枪上, 代替原来的弹匣供弹机构。这 样就能增加机枪的实际射速。 在1939年2月经过这种改进后的 捷格加廖夫大口径机枪正式被 苏联红军采用,并重新命名为 DShK-38,或只简称为DShK (俄文字母为ДШК),即“捷 格加廖夫-斯帕金大口径机枪” (крупнокалиберный пулемет Дегтярева Шпагина обр,或)的缩写。 国内有时音译为“德什卡”机 枪。
维克斯-马克沁(VICKERS-MAXIM)机枪-战史
维克斯-马克沁(VICKERS-MAXIM)机枪-战史正文共: 15733字 20图预计阅读时间: 40分钟使用帝国和世界大战的机枪19世纪的最后20年是英国陆军忙碌的20年,为英国繁忙的殖民利益维持治安,使陆军部队分散在全球各地。
1882年英国入侵埃及,1885年英国派远征军进入缅甸,19世纪90年代末,撒哈拉以南非洲爆发了更多的战斗。
一个鲜为人知的事实是,马克西姆机枪第一次见诸行动,不是在广为人知的第一次马塔贝雷战争中,而是在1887年的蒙巴萨,当时由亨利-莫顿-斯坦利(1841-1904)指挥下的一挺机枪,是第一挺被记录在案的战斗中使用的机枪。
这把枪是由一位名叫弗雷德里克-卢加德(1858-1945年;卢加德第一男爵)的英国士兵兼冒险家获得的(没有人确定具体是如何获得的),他在1892年1月乌干达新教和天主教部队之间的宗教战争中使用了这挺机枪和另外一挺,卢加德在那里站在新教一边。
尽管这些枪经常卡壳,但事实证明它们是决定性的,一位法国传教士后来写道:"突然间,我看到了子弹。
突然间,我看到子弹开始雨点般地落在小屋上,在我们周围的灌木丛中发出可怕的声音;那是马克西姆机枪,它把它的火力与装满士兵的船只的火力结合在一起。
仅仅是几艘独木舟,就迫使三四千人跳水[躲避子弹];真是令人心惊肉跳。
多么惊叫,多么激烈的战斗! 溺水而死。
尽管这具有历史意义,但与非洲的其他事件相比,这仍然是个小插曲,因为多年来南非一直有令人不安的传言,而英国人想把当时的南罗得西亚(现在的津巴布韦)富含黄金和钻石的地区巩固在一个被称为马塔贝莱兰的地区,这对局势没有帮助。
英国人以他们惯常的方式认为,任何被女王陛下的力量所触动的社会都会被证明是感激的,任何不感激的迹象都会被迅速处理。
恩德贝勒部落(英国人称马塔贝勒)在洛本古拉国王(1845-94年)的领导下联合起来,与祖鲁人有亲缘关系。
他们由1万多名强悍的战士组成,他们纪律严明,对国王完全忠诚。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人的马克沁重机枪...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人的马克沁重机枪...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人的马克沁重机枪创造了1天杀死6万名英国军队的记录,英国几乎整整死了一代人,这也导致英国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恐惧德国而推行绥靖政策。
在坦克诞生之前,压制机枪最好的武器,当然是迫击炮。
日俄战争期间就诞生了迫击炮,那么为什么英法联军不去考虑用迫击炮破解德军的马克沁机枪呢?
日俄战争后,德国敏锐认识到炮击跑的价值,研发的迫击炮射程1000米。
英法联军虽然注意到了迫击炮的威力,却如同他们轻视马克沁重机枪的威力一样,并没有对迫击炮进行改进,导致英法联军的迫击炮达不到1000米的射程。
要知道德国马克沁重机枪的射程是2000米,这也就意味着英法联军如果不重视迫击炮不重视改进迫击炮的射程,基本上无法克制德国的马克沁重机枪。
今日射程最远的重机枪是美军的12.7毫米大口径M2重机枪,有效射程是2500米。
这种机枪总重量38.2千克(空枪)、战斗全重58.2千克(连三脚架),只能安装在车辆上。
中国现役的93式60毫米迫击炮全炮重22.4公斤,榴弹的有效杀伤半径为17.8米,有效射程为5564米,最小射程50米,对M2重机枪完全是碾压之势。
中国军队的93式迫击炮,比美军的M2重机枪轻三分之一以上,射程是M2重机枪的两倍以上,可以两到三人组成一个小组甚至单兵发射。
再有人想用机枪压制,遇上中国军队射程5.5公里的迫击炮,“干就完了”。
也是英国人可怜,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发达的科学技术,拥有当时欧洲数一数二的工业生产能力,竟然不懂得重机枪的威力,也不懂得迫击炮在堑壕战中的巨大作用,悲哀。
#马克沁##迫击炮#。
第25章 死神镰刀——抗战中的马克沁重机枪和它的改进型
第25章死神镰刀——抗战中的马克沁重机枪和它的改进型本文章为萨沙原创,如果转载请务必注明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有史以来最惨烈,伤亡最惨重的大规模会战。
战双方动员兵力共计7340余万人,直接参战部队2900多万人,死于战场的约1000多万人,受伤的约2000万人。
伤亡如此之惨重,主要在于新武器的运用。
如果问大家,一战造成伤亡最大的武器是什么,大家也许会回答,榴弹炮,列车炮,毒气弹,老萨告诉打击,你们完全错了。
一战最可怕的杀人之王就是重机枪,在多场战役中,重机枪造成的伤亡高达百分之八十以上,是毫无疑问的机械屠夫。
而进入二次世界大战,重机枪仍然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是各国步兵的火力支柱。
抗战中,自然也不例外。
火力,还是火力世界军事历史学家一般认为,近代火器时代的开始,在于火绳枪的大规模使用。
接着就是燧发枪,击发枪,线膛枪,雷汞,火帽,金属弹壳等新东西一件件的发明,火器时代逐步走向全胜,技术日益精进。
即使这样,传统火器仍然有一个巨大的缺陷,就是:射速太低。
在当时,一个优秀的弓箭手的每分钟可以射出10支甚至20支以上的箭。
这个射速远远超过一个优秀的火绳枪或者燧发枪手的极限,甚至可以说两者是天壤之别。
火绳枪的最快射速为2分钟1发,前膛燧发枪的射速也不过1分钟2发,虽然火枪的射程较远,威力较大,却在射速上大大占了劣势,也就不具备对弓箭的绝对优势。
实际上,早在弓箭时代,士兵们就意识到射速或者说火力的重要性。
当时弓箭手们除了射箭准确以外,更要射的快。
古代英格兰军队弓箭手,会列成密集的横排投入作战,每名弓箭手都会将成把的箭矢插在面前的地上,可以快速随手拔起搭弓发射。
中国古代弓箭手们也特别强调射速,任何一个弓箭手,必须擅长所谓的连珠箭,也就是连续射箭。
在战国末年,以大兵团交锋的主要作战形势下,弓箭手形成的战阵,多以密集的箭雨代替精确地射击。
秦国之所以能够消灭六国,其中一个关键在于秦军的箭阵强大,箭的威力和火力远远高于其他六国。
马克沁与哈奇开斯之战——两种早期机枪代表作的三次交锋-三土的日志-网易博客
马克沁与哈奇开斯之战——两种早期机枪代表作的三次交锋-三土的日志-网易博客马克沁和他制造的马克沁机枪。
该枪口径为0.45英寸,发射M71型黑火药枪弹。
100年前,正值近现代交替之际,日本和沙皇俄国为争夺远东霸权,在中国东北展开了一场海陆并举的大规模战争,史称日俄战争(1904-1905),日本最终获胜并奠定其远东头号强国地位。
在这场形式和内容都在由近代向现代转变的“崭新”战争中,双方的武器装备集中体现了当时的各种新兴科学技术,特别是以机枪为代表的自动武器,在这场战争中得以第一次大规模应用,并展现了惊人的威力。
由于当时俄军使用马克沁机枪,而日军使用哈奇开斯机枪,所以兵器史上又把这场战争称为“马克沁和哈奇开斯之战”。
马克沁与哈奇开斯—其人与其枪马克沁机枪与哈奇开斯机枪都是早期自动武器的代表之作,分别采用管退式和导气式原理,它们的名字分别来自武器发展史上两位著名大师:海勒姆·斯蒂文森·马克沁和本杰明·伯克雷·哈奇开斯。
他们两人都是生于美国,同样出身寒门却才华横溢,后来又不约而同到欧洲发展各自的事业,并在相应领域作出了杰出贡献。
海勒姆·斯蒂文森·马克沁被誉为“自动武器之父”,他研制的马克沁机枪开创了轻武器发展的新纪元。
马克沁1840年生于缅因州,从事过马车工人、猎手、军人、发明家等数十种职业。
1881年8月,已小有名气的马克沁赴欧洲考察后,转而研制自动武器,并加入了英国国籍。
1883年,马克沁在伦敦哈顿花园路57号的住所内开始试制利用火药能量完成自动循环的新型机枪。
他从事的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发明,没有任何类似产品可供借鉴,全部零件和工具、量具都是亲手设计制作,只有枪管是外购的成品。
马克沁在研制中所显现出来的才华和创造性令人惊叹。
他的机枪采用枪管短后坐自动原理,发射动作每秒循环10余次,射速高达每分钟600余发,远远超过原有的各种手动机枪。
他还巧妙地借鉴了一些前人的成果,如温彻斯特步枪的肘节式闭锁机构等。
四挺马克沁重机枪的威力:屠杀3000非洲士兵
四挺马克沁重机枪的威力:屠杀3000非洲士兵海勒姆·斯蒂文斯·马克沁是战争史上绕不开的一个名字。
这位重机枪发明者1840年2月25日生于美国,他出身贫寒,14岁时成为一个马车制造商的学徒。
他没有多少文化修养,但却天生有一个爱发明的脑袋。
1886年他获得烫发熨斗的专利,后来发明了照明用煤气发生器和机车车头灯。
1883年,他去了英国。
当时正值欧洲大陆战火纷飞,马克沁遂转向研究速射武器。
1884年,马克沁制造出世界上第一支能自动连续射击的机枪。
这是一支真正意义上的全自动机枪,每分钟可发射600余发子弹。
这种机械的运动描述起来复杂而抽象,但要是亲自看上一眼,人们会立即叹服于它的精巧与妙思。
正是马克沁机枪中,人类第一次运用了复进簧、可靠的抛壳系统、弹带供弹机构、加速机构、可靠调整弹底间隙、射速调节油压缓冲器等机构。
至今,专业的枪械研制人员依然遵循着由马克沁首创的火药气体能量自动射击三大基本原理--枪管后坐式、枪机后坐式和导气式。
马克沁机枪一诞生,立即在战场上显示出卓越的性能。
1893年,罗得西亚50名步兵和区区4挺马克沁机枪便轻松击退了多达5000名祖鲁人的进攻,战场上留下了3000具尸体。
1895年,阿富汗奇特拉尔战役和苏丹战役中,士兵在马克沁机枪下死伤累累。
1898年,苏丹的恩图曼之战,2万名伊斯兰教托钵僧在进攻中,有多达15000人是倒在马克沁机枪的阵地前的。
1899年开始的布尔战争中,布尔人在冲锋时遭到了马克沁机枪的毁灭性打击,损失超过70%以上。
但此时各国陆军并未重视机枪,甚至1905年日俄战争中,双方激烈的机枪对射也没有引起主流战场的重视。
在一战爆发时,只有德国真正认识到机枪重要性。
当时,德国陆军装备的马克沁机枪超过12500挺。
索姆河战役是机枪史上最令人惊心动魂的战例。
1916年7月,德国人以平均每百米一挺马克沁MG08机枪的火力密度,向40公里进攻正面上的14个英国师疯狂扫射。
马克沁重机枪,枪口为何都要装一个小圆铁片?这可是保命的装置!
马克沁重机枪,枪口为何都要装一个小圆铁片?这可是保命的装置!冷兵器时代,北方草原的游牧民族似乎一直是凶悍、入侵者的代名词。
如著名的蒙古骑兵,在“上帝之鞭”的指挥下,给全世界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铁蹄所到之处,无不摧枯拉朽。
但是到了近代,游牧民族似乎忽然之间销声匿迹了,变成了载歌载舞,热情好客的温和牧人,是什么改变了他们?——马克沁重机枪!在马克沁重机枪诞生之前,人们使用的枪都是非自动的,一发子弹一枪,火力比较弱小,也没什么压制力,打出子弹后要人工填装。
这样的作战方式,这样的枪支,让很多士兵在填装子弹的时候,被敌人射来的子弹、弓箭,甚至被冲锋到眼前的骑兵击毙。
1884年,一个叫做海勒姆·史蒂文斯·马克沁的贫穷美国人,改变了这个世界。
海勒姆发明了“马克沁重机枪”,《武器装备百科全书》说:“马克沁机枪的出现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自从拿破仑时代起曾经使用过的战术完全没用了”。
纵观人类历史,能够导致一场战争的进程为之改变的、并能影响整个武器发展方向的,除了马克沁机枪以外,没有第二件武器,可以达到这样的程度和高度了。
马克沁机枪是有史以来杀人最多的枪械,一战期间,马克沁重机枪几乎杀尽整整欧洲一代年轻人,“寡妇制造者”绝不是浪得虚名。
马克沁机枪的诞生,彻底改变了战场的形态。
之前最重要的兵种“骑兵”,在战场上的作用被无限降低,因为在马克沁机枪的面前,骑兵部队遇到了致命的挑战。
最经典的就是一战索姆河战役,英法依旧是像往常一样,集团冲锋,但是德国人已经大规模装备了马克沁机枪,仅仅一天时间,六万英法士兵倒在了马克沁机枪的枪口下面。
集团冲锋压根没用,血肉之躯根本就无法突破马克沁机枪的火力网,等于是送死。
马克沁一战成名。
看一下马克沁重机枪的数值:枪长1080毫米,口径7.63毫米,净重27.2千克,有效射程2000米,初速是每秒740米,射速约为每分钟500发。
但是这样的高射速,很容易导致机枪枪管过热,开始发红变软,有炸膛的危险,因此马克沁采用的是水冷技术,机枪前半部分的圆柱体就是水冷仓。
五彩俄罗斯——详解俄罗斯“野牛”冲锋枪:巷战反恐急先锋(图)
五彩俄罗斯——详解俄罗斯“野牛”冲锋枪:巷战反恐急先锋(图)世界上恐怕没有哪一个国家在冲锋枪的设计和制造方面积累的经验能超过苏联/俄罗斯。
在卫国战争期间,苏联仅1941年式什帕金冲锋枪(也被称为波波莎冲锋枪)的生产量就超过了500万支,投入战场后取得的成绩也是非同一般的。
当时在苏联红军的装备体系中不仅每个步兵连中有一个排全部装备冲锋枪,其他军种部队的军士、驾驶员以及后勤人员也都相应地配发了冲锋枪,装备范围相当的广泛。
直到战后一段时期内,仍有很多国家以仿制的苏式冲锋枪作为本国的主要轻武器装备。
二战结束后,随着小口径突击步枪特别是短突击步枪的兴起,冲锋枪的发展遇到了严峻的挑战。
当时常规的冲锋枪与小口径突击步枪相比,质量不轻、外形尺寸也不小,射程和威力也十分有限,而且因为射速高、稳定性差还难以操控,射击精度也不是很好。
有人对冲锋枪的战术地位和存在价值产生了质疑,个别武器专家甚至这样断言,冲锋枪的发展已经走到了穷途末路。
很多国家对冲锋枪的兴趣一度减退,苏联也是其中之一。
在列装了AK系列突击步枪之后,不仅在二战期间曾广泛装备的什帕金和苏达耶夫冲锋枪遭到了撤装,而且国内新冲锋枪的研制与发展也陷入了停顿局面。
到了1960~1970年代,随着大战记忆的远离和中低强度冲突战争的不断发生,步兵的作战模式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显然,在新的作战条件下继续使用AK系列步枪不是很合适的,尽管它们是世界上极负盛名的轻武器之一。
这类作战往往是在环境复杂、人员密集的居民地区展开,而且所有的步枪弹都会产生过度穿透和过度损伤,并且在居民点的环境内还存在着大量的障碍物,步枪弹在较近的距离上碰到障碍物会产生跳弹现象,很有可能会伤及射手本人。
于是俄罗斯军方重新认识到了冲锋枪的作战价值:小口径突击步枪只能完成冲锋枪的一部分战术用途,冲锋枪还不能退出历史舞台。
1960年代末期,俄罗斯炮兵局提出了为特种部队研制轻型冲锋枪的计划,要求就是具有可折叠的枪托、配用9X18mm马卡洛夫手枪弹、并能够配用消声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