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课件)体位性低血压的预防和护理PPT幻灯片

合集下载

体位性低血压 ppt课件

体位性低血压  ppt课件
B
强体质,保证充分的睡眠 时间,避免劳累和长时间 站立
C
A D
症状明显者, 可穿弹力长袜,
对少数慢性患者,可给药物治疗, 如中药补中益气丸、生脉饮, F
用紧身腰带。
E
并可试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ppt课件
16
5
护理要点
ppt课件
17
让患者平卧2-3min 后测量,应同时测量 双侧肱动脉血压,若有差异,以读数高
ppt课件
10
老年人易发OH原因
老年人由于心脏和血管系统逐渐硬化,大血管 弹性纤维也会减少,交感神经增强,可使老年人
收缩期血压升高。
长期偏高的血压,不仅损害压力感受器(位于 颈动脉处)的敏感度,还会影响血管和心室的顺应 性。 当体位突然发生变化或服降压药以后,在血压 突然下降的同时,缺血的危险性也大大增加。 因此,任何急性病导致的失水过多,或口服液
帮助患者在床上进行双下肢锻炼,防
止下肢肌肉失去适应性。
采用高至腰部的下肢弹力袜,利于静 脉回流,站立时使用,平卧后取下。


提醒患者睁眼,提高空间定位能力。 站立时,可间歇踮脚尖,或双下肢交 替负重,通过肌肉收缩,促进静脉回流。

夜间睡眠时抬高床头。采用半卧位
( 5-20 度),可减少夜尿,保持血容量。
ppt课件
4
OH常见人群
A B C
老年人 合并高血压 冠心病 心衰的患 者
糖尿病
D
自主神经病变患者
ppt课件
5
病因
ppt课件
6
OH常见病因
心脏功能障碍 心衰、心律失常等 自主神经系统功能不全
老龄、糖尿病、药物、酒精中

体位性低血压PPT课件

体位性低血压PPT课件

2019/7/7
21
.
2019/7/7
3
定义
体位性低血压(Postural Hypotension, PH) 或直立性低血压(OrthostaticHypotension, OH):
指的是体位由卧位变换为直立后3分钟内,或长时间站立发生的脑 供血不足引起的低血压。通常认为收缩压较平常下降大于20mmHg,或 舒张压下降大于10mmHg。而心率保持不变,同时伴有低灌注的症状。
• 斜床站立训练(图一)、腹带和弹力 袜(图二)、水疗(图三)等。
2019/7/7
(图二)
(图三)
10
药物治疗
• 药物治疗: • 主要有氟氢可的松和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等; • 建议OH患者,应以预防和病因治疗为主,必要时才使用药物治疗。
2019/7/7
11
体位性低血压的护理
2019/7/7
12
OH的护理
OH的评估:
评估老年住院病人发生直立性低血压的危险因素:如高龄(>60岁)、自主活动受限、 进食进液量少、排便排尿频繁、服用某些药物等
测量判断:
1.平卧10分钟后,测量血压和心率;
2.让患者坐在床的边缘,要求其双腿悬空。等待1~3分钟后测量血压和心率;
3.要求患者站立,等待1~3分钟后测量血压和心率;
5
OH的分类
• 突发性体位性低血压 • 继发性体位性低血压
2019/7/7
6
OH的发病机制
• 有效循环血量锐减 • 心血管反应性降低 • 自主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 舒血管因子的释放增多
2019/7/7
7
临床症状
眩晕 视力障碍
脑部症状
视力模糊
灰朦 管状视野 盲点、短暂性黑朦 色觉障碍 意识障碍 认知障碍

体位性低血压教学演示课件

体位性低血压教学演示课件

体位性低血压的基本知识
01
向患者解释体位性低血压的定义、症状、原因和治疗方法,帮
助他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病情。
生活方式调整
02
教育患者如何调整生活方式,如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缓慢
改变体位、增加水分摄入等,以减轻症状。
药物治疗
03
向患者介绍可能需要的药物治疗,包括药物的名称、作用、用
法和可能的副作用。
发展趋势
随着医学科技的进步,未来对体位性 低血压的研究将更加深入,包括基因 诊断、个性化治疗等方面的探索。
面临挑战
目前对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病机制尚未 完全阐明,未来研究需进一步揭示其 病理生理基础。同时,如何提高诊断 准确性和治疗效果也是面临的挑战。
提高公众认知度和重视程度
1 2
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媒体、健康讲座等途径加强对体位性低血压 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该疾病的认知度。
助缓解体位性低血压症状。
药物选择及注意事项
药物选择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 合适的药物,如米多君、屈昔多 巴等,以改善血液循环和减少症 状。
注意事项
在使用药物治疗时,患者应遵医 嘱按时服药,并注意观察病情变 化及药物副作用情况,及时调整 治疗方案。
预防措施
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
保持足够的水分摄入有助于维持正常 的血容量和血压水平。
并发症
01
02
03
晕厥
严重的体位性低血压可能 导致晕厥,即短暂的意识 丧失。
跌倒
由于头晕和虚弱感,患者 可能容易跌倒,从而增加 受伤的风险。
自主神经失调
长期体位性低血压可能导 致自主神经失调,表现为 出汗异常、胃肠功能紊乱 等症状。
03

《体位性低血压》PPT课件

《体位性低血压》PPT课件
一旦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应反复测量不同体位的血压,以便明 确诊断,对症治疗,避免因晕厥给病人带来不良影响。
精选ppt
4
三、分类
体位性低血压分为突发性和继发性两种。
突发性多因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直立性小动脉收缩功能 失调所致。主要表现是直立时血压偏低,还可伴有站立不稳, 视力模糊,头晕目眩,软弱无力,大小便失禁等,严重时会发 生晕厥。
精选ppt
13
七、患病率及死亡率
Circulation 1998,98:2290-2295
我国正步入老龄社会,2007年底60岁以上人口1.53亿;高血压患者 超过2亿,糖尿病患者超过3千万。
体位性低血压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老年人群患病率从4 %~33%不等。
高血压、糖尿病人群中体位性低血压更多见,尤其是服用多种降 压药的患者。
体位性低血压在不同年龄组的患病率
PREVLENCE OF OH
14% 12% 10%
8% 6% 5.10% 4% 2% 0%
71-74
6.30%
9.20%
10.90%
75-79
80-84
85+
AFE GROUPS
Honolulu Heart Program cohort (n=3522).
存活率与体位性低血压
P=0.0001
Kaplan-Meier curves for 4-year all-cause mortality rate in association with OH Honolulu Heart Program cohort
八、危险因素
8.1、老年人
老年人由于心血管系统逐渐硬化,大血管弹性纤维也会减少, 交感神经增强,可使老年人收缩期血压升高。长期偏高的血压, 不仅损害压力感受器(位于颈动脉处)的敏感度,还会影响血 管和心室的顺应性。当体位突然发生变化或服降压药以后,在 血压突然下降的同时,缺血的危险性也大大增加。 老年人耐受血容量不足的能力较差,可能与其心室舒张期充盈 障碍有关。因此,任何急性病导致的失水过多,或口服液体不 足,或服用降压药及利尿药以后,以及平时活动少和长期卧床 的病人,站立后都容易引起体位性低血压。

体位性低血压ppt课件

体位性低血压ppt课件
3、心血管系统 主动脉瓣或二尖瓣严重狭窄、充血性心衰、 缩窄性心包炎、心包积液、梗阻性心肌病、多发性大动脉炎 等。
4、血容量不足 腹泻、呕吐、大量脱水、过度利尿、出汗过多、 失血过多等。 5、医源性 ⑴抗高血压药:以胍乙啶和神经节阻断药最常见,这类药物都能 使血管紧张度降低,血管扩张和血压下降。 ⑵镇静类药:以肌肉或静脉注射氯丙嗪后最多见。氯丙嗪除具安 定作用外,还有抗肾上腺素作用,使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另外 还能使小静脉扩张,回心血量减少。 ⑶抗肾上腺素药:如妥拉苏林、酚妥拉明等,它们作用在收缩血 管的受体上,阻断去甲肾上腺素的收缩血管作用。 ⑷血管扩张药:如硝酸甘油等,能直接松弛血管平滑肌。 6、有广泛的静脉曲张或血栓性静脉炎
一、定义

体位性低血压(Orthostatic Hypotension , O H) 的定义为:患者从卧位到坐位或直立位 时,或长时间站立出现血压突然下降, 收缩压 (SBP) 下降> 20 mm Hg 或舒 张压(DBP) 下降> 10mm Hg ,而心率保 持不变,同时伴有低灌注的症状。
这些症状包括:头昏、头晕、视力模糊、 乏力、恶心、认识功能障碍、心悸、颈背 部疼痛。体位性低血压与多种疾病有关, 应给予积极的诊治。
临床症状
• 病情严重者可出现每当患者变换体位时血压迅速下降,导致 头晕、晕厥你、跌倒、骨折发生率大大增高,影响了患者生 活质量,以致被迫卧床不起,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了严 重问题。
四、易发人群
体位性低血压是
老年人的常见病,据统计65岁以上老年人
体位性低血压者约占15%,其中75 岁以上的老年人可高达 30%~50%。老年人由于心血管系统逐渐硬化,大血管弹性 纤维也会减少,交感神经增强,可使老年人收缩期血压升高。 长期偏高的血压,不仅损害压力感受器(位于颈动脉处)的敏 感度,还会影响血管和心室的顺应性。当体位突然发生变化或 服降压药以后,在血压突然下降的同时,缺血的危险性也大大 增加。此外,老年人耐受血容量不足的能力较差,可能与其心 室舒张期充盈障碍有关。因此,任何急性病导致的失水过多, 或口服液体不足,或服用降压药及利尿药以后,以及平时活动 少和长期卧床的病人,站立后都容易引起体位性低血压。

体位性低血压的预防健康教育ppt

体位性低血压的预防健康教育ppt

Thank You!
如何预防体位性低血压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刘德俊
你头晕目眩
软弱无力
晕厥
内容
1
什么是体位性低血压
2
体位性低血压的危害
3
如何预防体位性低血压
LOGO
一、体位性低血压
体位性低血压是由
于体位的改变,如从 平卧位突然转为直立, 或长时间站立发生的 低血压。通常认为, 站立后收缩压较平卧 位 时 下 降 20 m m H g 或舒张压下降 10mmHg,
药物 所致
避免长时间站立 预防便秘
朱冰冰 王炳银 刘 峰.体位性低血压的研究进展.中 国当代医药 2016 年 5 月第 23 卷第 13 期
四、体位性低血压的预防
醒后躺30秒 起床坐30秒 站立定30秒
总结 提问
体位性低血压的表现 站立不稳,视力模糊,头晕目眩,无力 晕厥
改变体位三部曲
醒后躺30秒 起床坐30秒 站立定30秒
二、体位性低血压的影响因素 药物所致的体位性低血压
三、体位性低血压的危害 体位性低血压的危害
跌倒
心血管 脑血管 视听力
问题
问题
下降
晕厥
朱冰冰 王炳银 刘 峰.体位性低血压的研究进展.中 国当代医药 2016 年 5 月第 23 卷第 13 期
四、体位性低血压的预防
药 不能停
服药后静卧 睡前排空大小便

体位性低血压的预防和护理培训课件

体位性低血压的预防和护理培训课件
率增加64%。 引起晕厥的常见原因之一。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OH的治疗和预防(一)
非药物治疗:
避免可能引起体位性低血压的因素,如快 速起床、洗热水澡、长时间卧床等;避免 增加腹压或胸腔压力的动作,如便秘、排 尿时用力过渡或抬重物时憋气等。
OH的分类
突发性体位性低血压
继发性体位性低血压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流行病学资料
OH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老年人群 患病率从4%~33%不等。
高血压、糖尿病人群中OH更多见,尤其是 服用多种降压药的患者。
心血管中枢整合传入信息
心脏输出增加
动脉和静脉血管收缩、心 率加快、心脏收缩力增加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血压调节失常的后果
上述任何一种自身调 节机制失常,或药物 影响,即可出现血压 下降,各脏器灌注减 少。
其中中枢神经系统对 工学不足尤为敏感, 可导致乏力、眩晕、 认知障碍等症状,神 之晕厥。
但在达到上述标准前,部分患者偶尔仍会出现改变 题为时的低灌注症状,如进餐后出现的体位性头晕。
2003年公布的JNC7将体位性低血压定位立位时, SBP下降>10mm Hg,心率保持不变, 伴有眩晕或虚弱即可诊断。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体质性低血压预防和措施PPT课件

体质性低血压预防和措施PPT课件

缓解低血压的 措施
缓解低血压的措施
饮食调整:多吃高血压食物,少吃低血 压食物 血压监测:定期检查血压,及时调整药 物剂量
缓解低血压的措施
心理调节:减少压力,保持良 好的心理状态
总结
总结
体质性低血压的预防和措施 如何保持健康的血压水平
总结
掌握预防和措施的重要性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体质性低血压 预防和措施PPT
课件
目录 引言 预防低血压的方法 缓解低血压的措施 总结
引言
引言
什么是体质性低血压 为什么需要预防和措施
预防低血压的 方法
预防低血压的方法
均衡饮食:摄入足够的能量和营养物质 适度运动:增强心血管功能和血液循环
预防低血压的方法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调整体位:避免长时间站立或 坐下,合理休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血管事件发生。 OH的严重程度与早逝、摔伤、骨折呈强相
关。 研究显示70岁以上老人中,OH占7%;死
亡率增加64%。 引起晕厥的常见原因之一。
15
非药物治疗: 避免可能引起体位性低血压的因素,如快
速起床、洗热水澡、长时间卧床等;避免 增加腹压或胸腔压力的动作,如便秘、排 尿时用力过渡或抬重物时憋气等。 脊髓疾病患者可给予斜床站立训练(图 一)、腹带和弹力袜(图二)、手法治疗、 水疗(图三)等。
3
低血压分为: 原发性低血压、 体位性低血压、 继发性低血压、 药物性低血压、 透析后低血压等
4
低血压患者的主要症状包括:精神疲倦、 头晕、头痛、四肢无力、记忆力减退、心 悸;重者可出现四肢物理,皮肤厥冷,冷 汗,脉搏增快,暂时性视力丧失,昏厥等 症状,重症病人需立即治疗。这些临床症 状主要因病人血压低,导致血液循环缓慢, 远端毛细血管缺血,以至影响组织细胞氧 气和营养的供应,二氧化碳及代谢废物的 排泄。长期如此使机体功能大大下降。
其中中枢神经系统对 工学不足尤为敏感, 可导致乏力、眩晕、 认知障碍等症状,神 之晕厥。
可导致冠脉灌注不足。
10
有效循环血量锐减 心血管反应性降低 自主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舒血管因子的释放增多
11
脊髓损伤 心脏衰竭 内分泌紊乱 使用降压药之后
12
(1)抗高血压药,以胍乙啶和神经节阻断药最常见, 其他还有肼苯哒嗪、双肼苯哒嗪、优降宁和α —甲基多 巴等。这类药物都能使血管紧张度降低,血管扩张和血 压下降。
16
17
18
19
20
21
22
药物治疗: 主要有氟氢可的松(图四)和肾上腺素受
体激动剂米多君(图五)等; 建议OH患者,应以预防和病因治疗为主,
必要时才使用药物治疗。
23
24
25
急救处理:一旦发生体位性的低血压,立 即将病人抬放在空气流通处,或将头部放 低,松解衣领,适当保温,病人一般很快 苏醒。给予夕阳,改善脑缺氧的症状。对 发作持续较长时间而神志不清楚的病人, 可针灸百会(图6)、人中(图7)、十宣 (图8),必要时皮下注射升压药。
5
体位性低血压又叫直立性虚脱,是由于体位的改变, 如从卧位突然转变为直立位,或长时间站立发生的 脑供血不足引起的低血压。通常认为,站立3min后 收缩压较平卧位时下降20毫米汞柱或舒张压下降10 毫米汞柱,即为体位性低血压。
但在达到上述标准前,部分患者偶尔仍会出现改变 题为时的低灌注症状,如进餐后出现的体位性头晕。
(2)镇静类药:以肌肉或静脉注射氯丙嗪后最多见。 氯丙嗪除具安定作用外,还有抗肾上腺素作用,使血管 扩张血压下降;另外还能使小静脉扩张,回心血量减少。
(3)抗肾上腺素药:如妥拉苏林、酚妥拉明等,它们 作用在血管的α —肾上腺素受体(收缩血管的受体)上, 阻断去甲肾上腺素的收缩血管作用。
(4)血管扩张药:如硝酸甘油等,能直接松弛血管平 滑肌。
3L/天,可以增加循环血量,防止体位性低 血压的发生。
33
健康教育
向高位患者及家属提供直立性低血压的有关信 息,使他们了解发生直立性低血压的原因,如 何预防,以及一旦出现直立性低血压的症状怎 么处理。
对存在高位因素的患者,我们护士因知道其分 几步缓慢起床:在起床前,先取半卧位,再在 床上坐几分钟,然后腿悬在床边站立片刻,在 扶床头柜/拐杖等物慢慢站起。告诫病人一旦 出现眩晕/视力障碍,应立即坐下或躺下。
我国正在步入老龄社会,2007年底60岁以 上人口1.53亿;高血压患者超过2亿,糖尿 病患者超过3000万。
8
体位变换
回心血量下降 心输出量下降
刺激大血管容量感受器 压力感受器
心血管中枢整合传入信息
适应题为的改变
维持正常血压
心脏输出增加
动脉和静脉血管收缩、心 率加快、心脏收缩力增加
9
上述任何一种自身调 节机制失常,或药物 影响,即可出现血压 下降,各脏器灌注减 少。
2003年公布的JNC7将体位性低血压定位立位时, SBP下降>10mm Hg,心率保持不变, 伴有眩晕或虚弱即可诊断。
6
突发性体位性低血压 继发性体位性低血压
7
OH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老年人群 患病率从4%~33%不等。
高血压、糖尿病人群中OH更多见,尤其是 服用多种降压药的患者。
13
脑部症状
眩晕 视力障碍 视力模糊 灰朦 管状视野 盲点、短暂性黑朦 色觉障碍 意识障碍 认知障碍 晕厥
心、肾及其他症状 心脏 心绞痛 肾脏 少尿 其他: 颈项部疼痛 腰背部麻木、疼痛 无力、嗜睡疲乏跌倒
14
前瞻性研究证明OH是脑卒中的危险因数。 OH带来的低血压,可降低冠脉灌注,增加
31
用药的观察和护理 对于服用可能引起体位性低血压药物的患
者,应严格遵医嘱定时定量服用,并反复 说明药物作用和可能出现的副作用,交代 病人不能擅自增减。服用对血压影响较大 的药物,如扩血管/利尿剂等药物,应定时 监测血压,如出现头晕/头痛/恶心等症状应 及时汇报医生。
32
加强营养,增进食欲。 如病情允许,饮食不宜过淡。进食液体2~
26
27
28
29
老年病人的护理 评估老年住院病人发生直立性低血压的危
险因素:如高龄(>60岁)、自主活动受限、 进食进液量少、排便排尿频繁、服用某些 药物等,对于具有这些高危因素的病人, 医护人员需要给予更多照顾。
30
卧床病人的护理 对活动受限制,不能起床的患者,应知道
病人在床上做等张运动:下肢屈伸和伸展, 3~4次/天,5 ~10min/次,以增加肌肉的 强度和肌肉耐力,促进血液循环。
1
定义:血压指血管内的血液对于单位面积血 管壁的侧压力,即压强。
2
血压的形成取决于: 1、心脏排血 2、周围血管的阻力 3、循环血量 三者通过神经——体液调节来完成。
无论何种原因造成上述三者一个或多个功 能发生障碍,必然导致血压的异常情况。心脏 排血减少/周围血管阻力下降和(或)循环血 量不足引起的血压下降,反之,上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