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治疗中静脉导管的护理

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治疗中静脉导管的护理
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治疗中静脉导管的护理

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治疗中静脉导管的护理

摘要:目的:通过对接受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治疗的患者观察和护理,探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导管相关并发症和护理策略。

方法:观察2008年1月至2012年10月进行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治疗的108例患者,从护理的角度预防血液滤过治疗过程中出现导管相关并发症。

结果:所有患者静脉导管均未出现脱落、阻塞情况,出现导管相关性感染11例,出现体外凝血8例,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后,均得到有效控制。

结论:血液滤过治疗过程中,应严格无菌操作,准确抗凝,能够提高血液滤过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减少静脉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血液滤过静脉导管护理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6.385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6-0239-02

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是指连续缓慢清除水和溶质的治疗方法,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是在中心静脉留置双腔导管的应用和普及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连续性肾

脏替代疗法[1]。血液滤过是治疗急性危重患者的一个可靠的治疗方式,可在一定程度减轻患者肝细胞、肺和肾小管的损害,提高患者的存活率[2],静脉导管是血液滤过的门户,但由于中心静脉穿刺置管属于有创操作,由此引起的血源性感染现已成为导致原发性菌血症的主要原因之一[3]。同时在治疗过程中,由于采用抗凝剂,而抗凝机制复杂,凝血是其常见的并发症。本研究就我医院治疗过程中静脉导管的预防感染及体外凝血护理措施、体会进行总结,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2008年1月-2012年10月我院进行血液滤过的患者108例,其中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11例,其中男8例,女3例,出现体外凝血8例,男5例,女3例,年龄30-88岁。对发生并发症病例资料回顾。①穿刺部位:股静脉5例,颈内静脉3例,锁骨下静脉3例。②培养阳性菌类型:金黄色葡萄球菌8株,肺炎克雷伯菌3株。

1.2 主要临床表现及处理结果。11例导管相关性感染变现为发热,白细胞升高,穿刺点出现红肿,发生感染后及早拔除导管,根据情况给予抗生素治疗,第1-2天体温恢复正常,全身情况好转。8例出现体外凝血,及时更换过滤器改用肝素抗凝,密切监测出凝血时间。

2 预防护理

2.1 合理选择穿刺部位和导管。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

危险因素主要为高龄、自身免疫性疾病或使用免疫抑制药物。因此对此类患者应选用留置时间较长的抗感染中心静脉导管。另外不同部位皮肤表面菌群密度差异影响感染率。会阴部临近股静脉,股静脉易被会阴分泌物及大小便污染,颈内静脉部位容易被口鼻分泌物、呕吐物等污染,而且颈部活动度大易致敷料脱离移位。公认的感染率最低的是锁骨下静脉导管。有研究表明,锁骨下静脉置管穿刺成功率高、易于固定、并发症少、不易被污染[2]。

2.2 建立有效血管通路的护理。首先按照显示屏指示,安装血滤管道和过滤滤器后,用500ml生理盐水(内加肝素50mg)进行冲洗,保证整个管路和过滤器充满液体,无气泡存在。为确保管路安装正确和空气检测器中无空气,机器会对整个管道和过滤器进行压力和夹闭测试。为保证大血流量的进出采用中心静脉置管。可以根据需要采用锁骨下静脉置双腔导管或股静脉置双腔导管或颈内静脉置双腔导管。将深静脉导管置于最佳的位置并用透明胶带或无菌纱布将外端

的静脉导管进行固定保证导管通畅,保证达到治疗要求血流量。设置治疗参数,治疗时间、超滤液体量、置换液体量、抗凝方式按照医嘱设置。本组患者血流量一般设置在

150-200ml/min,置换液流量2000-3500ml/h,置换液前、后稀释比例是3∶1。

2.3 穿刺无菌操作和护理。进行导管穿刺等相关操作时,

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步骤和规范,置管和护理时皮肤消毒选用0.5~1.0%聚维酮碘进行消毒,消毒两遍。选用透明的敷贴覆盖保护穿刺视野以便于及时发现穿刺点的异常变化,对于导管处渗血较多或高热、出汗较多的患者时,应选用无菌纱布。每次行血液滤过前更换敷料,注意观察局部有无渗血、渗出、滑脱、红肿等。有潮湿污染时及时更换敷料,保持置管局部清洁干燥,避免刺激创口导致局部或全身性血液感染。

2.4 抗凝护理。由于抗凝的复杂性,各种血液滤过方法的常见并发症是体外凝血,进行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的患者如何保证安全有效抗凝,是一个待解决的技术难题[4]。目前还没有一种方法能达到理想抗凝效果。本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体外凝血8例,抗凝是不可缺少的,治疗前应检查患者的出凝血时间,根据凝血功能分析选择抗凝方法进行抗凝,治疗过程中定期检查出凝血时间。本组患者均采用低分子肝素抗凝。对无肝素抗凝者检测时间可适当延长。过滤器凝血后更换滤器改用肝素抗凝,患者使用普通肝素抗凝治疗最大的问题是出血。因此除了监测出凝血时间外,治疗过程中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牙龈、结膜及皮肤出血点及静脉穿刺部位有无渗血、血肿等其他异常情况,如有发生,说明有出血倾向,应立即汇报主管医生,按照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拮抗剂,必要时可补充凝血因子,防止出血。

2.5 封管的护理。每次血液滤过治疗结束后,首先10ml 生理盐水冲洗导管内残留血液。用生理盐水2ml加肝素

100mg(2ml)进行封管,每管分别注入2ml,使管内充满肝素钠液,将已消毒的肝素帽用生理盐水冲净,消毒导管末端,扭紧肝素帽用无菌纱布包扎,做好固定。本组置管患者均无皮肤感染、血行感染和血栓栓塞发生。

3 讨论

血液滤过过程中与导管相关的问题很多,以上是我们在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以及护理体会。导管相关性感染与穿刺部位、导管置留时间、穿刺部位的护理剂患者身体情况相关,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穿刺部位、导管类型,做好穿刺部位护理,严格手卫生室预防感染的有效措施。另外护理时密切观察患者的牙龈、结膜及皮肤出血点及静脉穿刺部位有无渗血、血肿等其他异常情况[5,6],如果能够恰当的应对,往往能够使患者顺利地度过血液滤过治疗过程,提高滤过效率,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出现。

参考文献

[1] 熊雪英.连续性血液净化在抢救危重病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J].中国当代医药,2011,14:106-107

[2] 裴正芬,陈黎倩,金平等.血液滤过治疗中静脉导管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28):6-8

[3] 蔡惠群,陈恒燕,曹惠玲等.持续质量改进减少维持

性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感染的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3,05:123-124

[4] 周雪珍,龚群焕,谢广兰等.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治疗危重症患的护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7,26(4):392-394

[5] 苏金玉.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连续性静脉血液滤过的护理13例[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5C):26-27

[6] 胡小玲,叶钒,尹金凤.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非透析期间失血的隐患及护理[J].中国当代医药,2013,28:133-134+136

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治疗中静脉导管的护理

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治疗中静脉导管的护理 摘要:目的:通过对接受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治疗的患者观察和护理,探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导管相关并发症和护理策略。 方法:观察2008年1月至2012年10月进行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治疗的108例患者,从护理的角度预防血液滤过治疗过程中出现导管相关并发症。 结果:所有患者静脉导管均未出现脱落、阻塞情况,出现导管相关性感染11例,出现体外凝血8例,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后,均得到有效控制。 结论:血液滤过治疗过程中,应严格无菌操作,准确抗凝,能够提高血液滤过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减少静脉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血液滤过静脉导管护理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6.385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6-0239-02 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是指连续缓慢清除水和溶质的治疗方法,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是在中心静脉留置双腔导管的应用和普及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连续性肾

脏替代疗法[1]。血液滤过是治疗急性危重患者的一个可靠的治疗方式,可在一定程度减轻患者肝细胞、肺和肾小管的损害,提高患者的存活率[2],静脉导管是血液滤过的门户,但由于中心静脉穿刺置管属于有创操作,由此引起的血源性感染现已成为导致原发性菌血症的主要原因之一[3]。同时在治疗过程中,由于采用抗凝剂,而抗凝机制复杂,凝血是其常见的并发症。本研究就我医院治疗过程中静脉导管的预防感染及体外凝血护理措施、体会进行总结,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2008年1月-2012年10月我院进行血液滤过的患者108例,其中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11例,其中男8例,女3例,出现体外凝血8例,男5例,女3例,年龄30-88岁。对发生并发症病例资料回顾。①穿刺部位:股静脉5例,颈内静脉3例,锁骨下静脉3例。②培养阳性菌类型:金黄色葡萄球菌8株,肺炎克雷伯菌3株。 1.2 主要临床表现及处理结果。11例导管相关性感染变现为发热,白细胞升高,穿刺点出现红肿,发生感染后及早拔除导管,根据情况给予抗生素治疗,第1-2天体温恢复正常,全身情况好转。8例出现体外凝血,及时更换过滤器改用肝素抗凝,密切监测出凝血时间。 2 预防护理 2.1 合理选择穿刺部位和导管。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

持续床旁血液滤过的护理

第一章持续床旁血液滤过的护理 第一节基本概念 一、学习目标 1.了解血液滤过的定义 2.熟悉血液滤过的种类 3.熟悉血液滤过的并发症 二、血液滤过:是血液通过滤过器时,大部分体内水份、电解质、中小分子 物质通过膜被除去,然后补充相似体积的液体和血浆等有用成分(称置换液),从而达到排除体内废物和过多水分的目的。 三、血液滤过种类: 1.连续动静脉血液滤过(CA VH):是指将动脉血液引入一小型高效能、低阻力 的滤过器,依靠人体自身动静脉压力差作为循环动力,清除体内潴留水分及部分代谢产物,并将已经净化的血液经静脉输回体内。其工作原理为超滤,是通过滤器膜两侧压力差来清除水分和部分溶质的。 2.连续动静脉血液滤过透析(CA VHD):是由于CA VH对小分子尿毒物质的清 除较差,清除氮质不多,故发展而来。CA VHD是在CA VH的基础上实施的超滤和透析,是通过滤器膜两侧的压力差及浓度梯度达到清除水分和溶质的目的,从而可以清除过多的水分,保证足够热卡补液,又能清除一定的氮质,保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 3.连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是在CA VH原理的基础上借助单针双腔 管建立单静脉通道,外加血泵驱动血液维持一定的血流量,建立的一种持续性血液滤过疗法。其简化了CA VH的技术,明显减少了血管通路上的并发症。 CVVH使用血泵可使血流量达到100~150ml/min,平均超滤可达到11ml/min 左右,尿素氮的清除率可达20~30mmol/L。 4.连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透析(CVVHD):原理基本与CA V血液透析相同, 但血管通路的建立则与CVVH一样,其可避免动静脉短路引起的血液分流,它不仅可以更完善的清除患者体内过多的水分和尿素,而且可以使血管通路的并发症减低到最少。 四、血滤的基本原理:溶质的传递方式基本上有两大类形式,即弥散和对流,

连续静脉—静脉血液透析与血液滤过对患者血小板的影响

连续静脉—静脉血液透析与血液滤过对患者血小板的影响 目的:探讨连续静脉-静脉血液透析(CVVHD)与血液滤过对患者血小板的影响。方法:选取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的患者78例,均使用普通肝素进行常规抗凝。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连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模式,观察组实施CVVHD模式,比较两组血小板数量及临床指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小板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血小板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心率、肌酐、尿素氮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肌酐及尿素氮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连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比较,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中使用连续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模式可减少对患者血小板的影响,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标签:连续静脉-静脉血液透析;血液滤过;血小板 近些年,血液净化技术在血液透析的基础上得到迅速发展[1]。连续肾脏替代疗法是一种常见的血液净化方式,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性胰腺炎、脓毒症治疗中具有较好的效果[2]。其中连续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或连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模式等是连续性肾脏替代法常用的模式,但部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将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血小板数量,而为了及时输送血小板,将暂停或中断治疗,但在待机状态时管路及滤器将发生凝血现象,引发凝血功能障碍和血液损失,影响治疗效果[3]。本研究为探讨连续静脉-静脉血液透析与血液滤过对患者血小板的影响,对笔者所在医院78例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的患者进行研究,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5年8月-2016年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的患者78例纳入研究,且所有患者均无活动性出血且凝血指标基本正常。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男24例,女15例;年龄50~80岁,平均(68.43±9.78)岁;原发病:中毒3例,脓毒症5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9例,急性肾功能衰竭22例。观察组:男23例,女16例;年龄50~81岁,平均(68.45±9.80)岁;原发病:中毒3例,脓毒症6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10例,急性肾功能衰竭20例。两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使用瑞典金宝公司的Prisma flex M100 set和Prisma flex M150 set 连续性血液净化装置,及AN69膜的M100滤器及配套管路。两组患者均经皮穿

持续血液滤过操作考题

重症医学科持续血液滤过操作考题 一、填空题 1.我科的三种血滤机机型 BM25 ,贝朗, Aquarius 。 2.血液滤过的置换方式前置换,后置换。血浆置换选择前置换。 3.滤器下降压计算公式:滤器下降压= 滤器压 - 静脉压 4.上机时血流速度 80ml/min ,置换液流速 3000ml/h ,下机时血流速度80ml/min,置换液流速 3000ml/h 。 5.静脉压测量位置滤器之后压力值范围 50-150mmHg 。 6.动脉压监测位置血泵之前压力值范围 -50至-150 mmHg 。 7.滤器压监测位置血泵之后滤器之前,压力值范围100―250mmHg。 8.跨膜压计算公式:跨膜压= (滤器压+静脉压)/2 - 废液压 9.持续床旁血滤过程中,常见的报警动脉压低,静脉压高, 静脉压低,空气报警,漏血报警,平衡报警,跨膜压高。10.我科持续床旁血滤上机后管床护士应填写CRRT治疗记录,血滤上机小时数登记两张表格,每小时记录 CRRT床旁记录单 二、单项选择题 1.净超滤量等于(B ) A、废液量-置换液量 B、超滤量-碳酸氢钠量 C、置换液量-废液量 D、超滤量+碳酸氢钠量 2.一患者外周入液量为120ml/h,碳酸氢钠每小时165ml/h.要求给予患者平衡率,那么超滤率应该设置多少?( A ) A、285ml/h B、300ml/h C、45ml/h D、165ml

3.置换液成分为“血液滤过置换基础液4000ml+10%氯化钾12ml,碳酸氢钠240ml”,置换流速为3000ml/h,那么碳酸氢钠速度为每小时(D ) A、165ml/h B、170ml/h C、175ml/h D、180ml/h 4.血滤管路扭曲或打折,机器会报警(A ) A、动脉压高 B、废液压高 C、动脉压低 D、静脉压低 5.血滤管路于导管未连接或脱开,或上机时血流缓慢,机器会报警(D ) A、动脉压高 B、静脉压高 C、动脉压低 D、静脉压低 6.下列哪项不是动脉压低和静脉压高报警的共同原因(D ) A、管路扭曲或打折 B、血泵流速过快 C、穿刺针头阻塞或穿刺位置不对 D、静脉壶凝血 7.下列哪项不是机器报漏血报警的原因(D ) A、滤器破膜 B、废液浑浊 C、黄疸 D、静脉壶中有空气 8.跨膜压高的原因不包括(C ) A、超滤液夹子夹闭 B、滤器凝血 C、置换液袋子晃动 D、血流速度过快 9.采用枸橼酸抗凝时,应选择那种置换方式(A ) A、前置换 B、后置换 C、前后置换同时进行 10.采用低分子肝素间断推注抗凝时,从哪里注入合适?(A) A、动脉端肝素帽处 B、静脉端肝素帽处 C、经大静脉导管处 D、皮下注射 三、简答题 1.简答血滤上机程序? 答:(1)用物准备(2)开机自检(3)安装管路(4)预冲,排气(5)浸

枸橼酸抗凝在连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中应用与护理

枸橼酸抗凝在连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中应用与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枸橼酸抗凝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中的应 用与护理。方法14例患者共进行CVVH治疗34例次。将4%枸橼酸钠置换液前稀释输入,速度为2000ml/h或3000ml/h。用静脉推注泵将10%葡萄糖酸钙和25%硫酸镁从外周静脉或滤器静脉端输入。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8、12h测定患者血清电解质、血气分析、凝血功能,并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测定治疗后滤 器容积。结果共进行CVVH治疗34例次,每次治疗时间10-28小时,平均 15.60±6.51h;30例次未更换滤器完成治疗,治疗后滤器容积(97.19±2.75)ml, 均大于原有容积的80%;滤器使用寿命平均14.79±5.98h。14例患者治疗过程中 未出现出血并发症或原有出血加剧。结论认为建立通畅的血管通路和合理使用 抗凝是治疗顺利进行的前提,钙剂的输入部位应从外周静脉泵入,延长了血滤器 的使用寿命,治疗过程中的监测和护理是治疗成功的保证。 【关键词】枸橼酸抗凝连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1-0014-02 局部枸橼酸抗凝应用于危重患者连续性血液净化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目前已得 到临床证实[1]。我院自2007年4月以来对高危出血患者应用枸橼酸抗凝进行连 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14例患者均因创伤或手术后存在活动性出血而为肝素使用禁忌症。男性10例、女性4例、年龄22-84岁,平均55.64±22.47岁。其中单纯急性肾功能衰竭(ARF)4例、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5例、顽固性心衰3例、急性呼 吸窘迫综合征(ARDS)1例、尿毒症1例。根据患者病情行CVVH治疗10-36小时,共34例次。 1.2 仪器与材料 采用美国百特公司BM25或Accuras床边血液滤过机及配套管路、费森尤斯公司AV600血滤器(血室容积115ML)。 1.3 方法 (1)用箭牌透析用双腔导管(美国Arrow公司)(11.5F×16cm)行深静脉(颈内静脉、股静脉、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后建立血管通路,血流量为 200ml/min。 (2)置换液:置换液根据医嘱配置,分为A液和B液,A液含生理盐水、5%葡萄糖、碱基(包括4%枸橼酸钠和5%碳酸氢钠)、灭菌注射用水。4%枸橼酸 钠的输入剂量为:体重<50公斤体重的患者150ml/h,50-65公斤体重的患者4% 枸橼酸钠170ml/h,体重>65公斤体重的患者输入4%枸橼酸钠190ml/h。置换液 A前稀释输入(从动脉壶处输入),输入速度为2000ml/h(置换液配方1)或3000ml/h。可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在置换液A中加入适量的氯化钾。B液含10%葡 萄糖酸钙和25%硫酸镁,从外周静脉或体外循环静脉端用推注泵输。 (3)治疗方式均为CVVH。 (4)治疗后用明泰克Renatron透析器复用机重新测定血滤器的中空纤维容 积并记录。 1.4 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连续性动静脉血液滤过术

【编号】B1.4.1.3 【名称】连续性动静脉血液滤过术 【别名】CAVH 【适应证】 连续性动静脉血液滤过(CAVH)是血液滤过的一种新型净化方式,它是利用动静脉之间的压力差,直接通过一个脱水性能好的小型滤器,使血液中水分被不断滤过,借以清除体内的水分和尿毒症毒素,以调节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其适应证为: 1.急性肾衰伴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 2.急性肾衰少尿期需给予静脉营养支持疗法。 3.体液过多,特别是容量负荷性心力衰竭和急性肺水肿。 4.严重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禁忌证】 无绝对禁忌证,相对禁忌证为未能控制的急性出血;严重动脉硬化者易出现栓塞。 【准备】 1.滤器,如瑞典GambroFH55,66,美国Amicon公司Diafilter20等。 2.动静脉血液管道、滤过液及置换液管道、收集袋。 3.动静脉置管装置,置换液。 【方法】 1.检查滤器及各种管道用品包装是否完整无损,疑有污染者禁用。 2.将血液滤器、血液管道、置换液及滤出液管道正确连接。 3.用等渗盐水500ml冲洗滤器及血液管道,再用肝素盐水预冲滤器及管道,浸泡20min,排尽空气后用血管钳分别夹住动静脉管道及滤出液管道,将滤器固定在床旁与患者心脏同一水平位置,连接滤出液收集袋,并将其悬吊于滤器下方40~50cm处。 4.将动静脉管道分别与动静脉穿刺导管连接,留取血标本送检后,注入肝素首次剂量。将血液引入滤器,依赖动脉与静脉之间的压力差,超滤率可达5~10ml/min,之后血液经静脉端回输到体内,每日可清除体液7~14L左右,在滤

器动脉端(前稀释法)或静脉端(后稀释法)输入置换液。 5.根据医嘱调整超滤率及置换液输入速度。 6.准确记录每日滤出液量、置换液量及病情变化。 7.结束时先夹住滤出液管道,再拆除输入液装置,用等渗盐水将滤器中血液驱回患者体内。 8.如果患者不需继续治疗,拔除穿刺导管,局部压迫止血。 【结果判断】 【注意事项】 1.肝素化方法 无活动性出血病例,滤器与血液管道应先用肝素等渗盐水预冲,浸泡时间尽可能长些,使肝素渗入空心纤维膜内。首次剂量1000~2000U,维持量5~10U/(kg·h),以维持凝血时间(试管法)30~45min。有活动性出血患者应控制肝素用量,采用前稀释法补液,可以不用肝素或用低分子肝素。 2.置换液 电解质应接近细胞外液成分,并根据病情需要调整钠和碱基,常用P ort配方:①0.9%N aCl 1000ml加10%CaCl 10ml;②0.9%N aCl 1000ml加50%M g SO 1.6ml;③0.9%N aCl 1000ml;④5%葡萄糖1000ml加5%N aHCO 250ml。本配方N a 147mmol/L,Cl115mmol/L,HCO36mmol/L,Ca 1.2mmol/L,M g 0.7mmol/L,糖200m g/L。本方钠含量偏高,适用于患者全静脉营养治疗;根据患者血清钾的水平决定是否补钾。 3.液体平衡 根据每小时要求超滤量和置换液输入量调节速度,超滤率可通过滤出液管道上的夹子及滤过器的T M P来调节,但滤出液容器不得高于血滤器,以防止滤出液或空气反流。 4.护理 严格无菌操作,确保血滤器及各管道牢固连接,血流通畅。对烦躁不安的患者,应予镇静和制动处理,防止管道滑脱引起大出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按医嘱留取血标本并送检。若超滤率降低或滤器凝血、漏血,应及时更换血滤器。 5.停止治疗的指标 急性肾衰患者进入多尿期;充血性心衰、急性肺水肿及其他体液超负荷者,应待症状改善、心肺功能稳定、尿量正常时方可停止CAVH。 6.并发症 (1)超滤液过多、血容量不足可引起低血压。

连续性血液滤过_唐盾

第11卷 第6期华 夏 医 学 Vol.11No.6 1998年8月ACTA M EDICINAE SINICA Aug.1998 连续性血液滤过 唐 盾 何庆忠(审校) (广西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 桂林市 541001) 自血液透析用于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以来,透析技术及透析液不断得到改进,临床应用日益广泛,但某些临床问题如血液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对透析的耐受比较差,血透对中分子物质的清除率相对较低,此外血透需要较复杂的血透机等问题,使得血透仍不能完全满足临床需要。1967年Hender-son首先提出血液滤过技术,其后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得到不断完善,有效的弥补了血液透析的不足。目前此类技术包括:①缓慢连续超滤(SCUF或slow continuousultra fitration);②连续动静脉血液滤过(CAVH或Continus arteri-venous hemofiltra-tio n);③连续动静脉血液透析(CAV HD或Continuous arterio-v enous hymoly sis);④静-静脉血液滤过(Cintinus veno-venous hemofiltration)。 血液过滤时利用大量置换液达到清除体内中小分子物质。连续性动静脉血液透析术更可提高它的临床效果。它是在连续性超滤的基础上,增加一个逆流透析液以弥补持续性超滤对高血钾和高氮质血症清除不足的缺点[1]。上述不同类型血液滤过的基本原理均以血滤器的膜为基体,利用半透膜将血浆进行过滤,最终达到清除体内过多的水分或体内代谢毒素的作用。因原理相同,操作相似,现在主要围绕连续性血滤及临床改良技术对其作一综述。 1 原理及操作方法 连续性血滤是血液滤过的一种类型,它是用一个通透性高、阻力低的血液滤过器连接在动静脉(或静-静脉)之间,血液流经滤过器时,通过对流、弥散,将水分、体内中小分子毒物及电解质等滤出,而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则不能透过半透膜。其滤过率主要取决于膜本身的通透性、跨膜压和血流量。在临床上可利用蠕动式输液泵连接滤器,调整泵的速度来控制超滤量,没有输液泵时则可用负压吸引器来代替,再简单一些则可直接调整血滤器与收集器之间的垂直距离来控制负压,达到排出滤液的目的。 具体操作方面包括血液滤过器的准备、建立血管通路和肝素化三个步骤。 第一步:将血滤器及管道用含肝素的生理盐水(1~10u/ ml)反复冲洗并使之充满整个通道。 第二步:建立血管通路。行动脉和静脉穿刺,动脉可选择桡动脉、股动脉、足背动脉,穿刺前需行Allen试验以排除同侧尺动脉阻塞的可能。静脉可选择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股静脉等,新生儿则可选择脐动、静脉,动脉端最好选择稍粗口径的导管。 第三步:是肝素化,首剂以20~50u/kg肝素静推给患者肝素化,在随后的血滤过程中则以维持量5~10μ·kg-1·h-1的速度持续恒定输入,使患者活性凝血时间维持在180~260s之间(正常人120~130s)。以上各项工作完成后,将血本滤器及管道与动-静脉相连,接好肝素输注泵及蠕动式输液泵即可开始持续性超滤。  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Nippon Kyobu Geka GakkaiZassni 1992,40(8):1279 20 韦世锋,吴文森,陈铭伍,等.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临床应用. 广西医学院学报,1993,10(3):297 21 韦世锋,郑陈光,周华富,等.常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43例报告.广西医科大学学报,1994,11(2):178 22 曾建业,韦涌初,麦春德,等.常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15例报告.广西医学,1995,3:228 23 顾瑞华,于昂,王仲伦,等.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心内手术.天津医药,1992,2:105 24 何巍,陈铭伍,吴文森,等.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行二尖瓣置换术2例.广西医学院学报,1993,10(3):320 25 何巍,周华富,林辉,等.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二尖瓣置换术后心功能初探.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1996,3(1):3226 何巍,林辉,陈铭伍,等.心脏跳动中二尖瓣置换术.附137例报告.中华外科杂志,1996,34(11):678 27 李荣世,王奇,周志坚,等.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二尖瓣置换术7例报告.广西医学论文选编,1995,4:548 28 王奇,李荣世,周志坚,等.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法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1996,3(1):47 29 何巍,彭青云,周华富,等.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的二尖瓣置换术.医学文选,1995,16(2):95 30 王奇,李荣世,周志坚,等.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心内手术28例报告.广西医学,1996,18(4):406 31 李荣世,王奇,周志坚,等.45例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心内直视手术临床分析.华夏医学,1998,11(2):136 (收稿 199-04-16) · 853 ·

床旁血液滤过

第一节基本概念 一、学习目标 1.了解血液滤过的定义 2.熟悉血液滤过的种类 3.熟悉血液滤过的并发症 二、血液滤过:是血液通过滤过器时,大部分体内水份、电解质、中小分子物质通过膜被除去,然后补充相似体积的液体和血浆等有用成分(称置换液),从而达到排除体内废物和过多水分的目的。 三、血液滤过种类: 1.连续动静脉血液滤过(CAVH):是指将动脉血液引入一小型高效能、低阻力的滤过器,依靠人体自身动静脉压力差作为循环动力,清除体内潴留水分及部分代谢产物,并将已经净化的血液经静脉输回体内。其工作原理为超滤,是通过滤器膜两侧压力差来清除水分和部分溶质的。 2. 连续动静脉血液滤过透析(CAVHD):是由于CAVH对小分子尿毒物质的清除较差,清除氮质不多,故发展而来。CAVHD是在CAVH的基础上实施的超滤和透析,是通过滤器膜两侧的压力差及浓度梯度达到清除水分和溶质的目的,从而可以清除过多的水分,保证足够热卡补液,又能清除一定的氮质,保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 3. 连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是在CAVH原理的基础上借助单针双腔管建立单静脉通道,外加血泵驱动血液维持一定的血流量,建立的一种持续性血液滤过疗法。其简化了CAVH的技术,明显减少了血管通路上的并发症。CVVH 使用血泵可使血流量达到100~150ml/min,平均超滤可达到11ml/min左右,尿素氮的清除率可达20~30mmol/L。

4. 连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透析(CVVHD):原理基本与CAV血液透析相同,但血管通路的建立则与CVVH一样,其可避免动静脉短路引起的血液分流,它不仅可以更完善的清除患者体内过多的水分和尿素,而且可以使血管通路的并发症减低到最少。 四、血滤的基本原理:溶质的传递方式基本上有两大类形式,即弥散和对流,血液滤过主要是模拟正常肾小球的滤过功能,即主要是通过对流的方式来清除水与溶质的。这与血液透析的溶质传递方式不同,血液透析主要是通过弥散作用来清除溶质的。由于血液滤过滤器的通透性较高,不同分子量物质的清除率基本相似。而血液透析的清除率与分子量的大小成反比,与膜的筛系数无明显关系。血液滤过对中分子物质的清除优于血液透析。而血液透析对于小分子的清除较好。 五、血液滤过的并发症 1. 血容量性心功能不全,急性肺水肿。 2. 严重酸碱及电解质紊乱:代谢性碱中毒、代谢性酸中毒、高钠或低钠血症、高钾血症 3. 中毒,尤其是多种药物的复合中毒 4. 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有以下情况时:低血压或血液透析时循环不稳定、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需要实施全静脉营养、伴有多器官功能衰竭 5.尿毒症性心包炎、皮肤瘙痒、周围神经病变等。病变与中分子毒素有关,可采用血液滤过清除中分子毒素。 6. 肝性脑病、肝肾综合症 7. 感染性休克 8.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 9. 多器官功能衰竭 六、血液滤过的并发症 1. 导管相关的并发症 (1)穿刺部位出血、血肿 (2)穿刺引起气胸、血气胸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