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修辞方法

合集下载

2021年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中常用的 24 种修辞手法例解

2021年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中常用的 24 种修辞手法例解

2021年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中常用的24 种修辞手法例解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各种形象栩栩如生,从而表现出绚丽多姿的形象化美感,使作品具有更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感染力。

比喻比喻是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把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把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的修辞手法。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李贺《马诗》拟人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的修辞手法。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

明日黄花蝶也愁。

——苏轼《南乡子》隐语(谐音)、双关利用词的多义或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这一种修辞手法叫做双关。

在有些诗歌尤其是民歌中,作者为了表达出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往往采用隐语、双关的修辞手法。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刘禹锡《竹枝词》“晴”与“情”同音,是双关隐语。

在此处,是一种含蓄的传情方式。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表面上指蚕丝和蜡泪,实指“相思”和“眼泪”。

借代借代是一种说话或写文章时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的修辞方法。

被替代的叫“本体”,替代的叫“借体”,“本体”不出现,用“借体”来代替。

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朱门”代指富贵之家。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白居易《琵琶行》“管弦”指音乐。

夸张夸张是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也叫夸饰或铺张。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古诗词鉴赏中常用的24种修辞手法例解

古诗词鉴赏中常用的24种修辞手法例解

古诗词鉴赏中常用的24种修辞手法例解古诗词鉴赏中常用的 24 种修辞手法例解
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各种形象栩栩如生,从而表现出绚丽多姿的形象化美感,使作品具有更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感染力。

比喻
比喻是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把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把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的修辞手法。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李贺《马诗》
拟人
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的修辞手法。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高中古诗词鉴赏的修辞手法和意象描写

高中古诗词鉴赏的修辞手法和意象描写

高中古诗词鉴赏的修辞手法和意象描写古诗词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瑰宝,它们以其精妙的修辞手法和深远的意象描写,让人们流连忘返。

在高中古诗词鉴赏中,学生们需要了解和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和意象描写,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化之美。

一、修辞手法1. 比喻:比喻是用一个事物来形容另一个事物,以此来使形容的事物更加生动形象。

比如《登鹳雀楼》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将太阳的落山和黄河入海的情景与大自然的壮丽景色相比,给人以直观的感受。

2. 拟人:拟人是将抽象的事物或非人的事物赋予人的特点或行为,使之更具表达力和感染力。

例如《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把月亮的光照比喻为霜,给人以真实感受。

3. 对仗:对仗是在诗句中使用类似的词语或句子,使句子的结构和节奏更加优美,增强表达力。

如《鹅鹅鹅》中的"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通过对仗的使用,使诗句更加和谐流畅。

4. 比拟:比拟是通过类似或相似的形象来表达某种情感或思想。

例如《滁州西涧》中的"谁家新燕啄春泥",通过将新燕啄春泥比作节俭持家的人,表达了作者对节俭生活的推崇。

二、意象描写1. 自然意象:在古诗中,自然景物是最常见的意象描写。

通过描绘山水、花鸟等自然景物,诗人们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如《登鹳雀楼》中的山、河、日出的描写,让人感受到壮丽的自然景色。

2. 情感意象:诗人们通过对情感的描绘,使作品更加生动、感人。

如《登高》中的"子规夜半歌,风萧萧",通过对夜晚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思念之情。

3. 文化意象:古代诗词中常常出现一些文化符号和典故,通过对文化意象的描写,作品更加具有深度和内涵。

例如《白日依山尽》中的"黄河入海流",既描绘了大自然的景色,又隐喻了历史的长河。

修辞手法和意象描写是高中古诗词鉴赏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学生们通过学习和理解这些手法和描写方式,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古代文化之美,同时也能够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古诗词的修辞鉴赏

古诗词的修辞鉴赏

古诗词的修辞鉴赏古诗词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不仅令人陶醉于其意境、艺术表达上的精妙,更是因其运用修辞手法而彰显出独特的魅力。

修辞手法是指作家或诗人在表达时运用的一系列手段,旨在丰富诗词的表达效果和艺术效果。

本文将基于这一主题,深入探讨古诗词中常见的修辞手法以及其鉴赏价值。

首先,我们来讨论古诗词中常见的修辞手法之一:"比喻"。

比喻是一种基于直观感受的修辞方式,通过将两个或更多事物进行明喻或暗喻的推理联系,以便更好地表达和传达所要表达的意境或情感。

例如,杜甫的《春夜喜雨》中就有"如诗如画"的比喻表达,使诗人对大自然春雨的喜悦之情得以生动准确地表达出来。

其次,"排比"也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修辞手法之一。

排比是将同类内容的词语、短语或句子进行并列的修辞手法,通过并列来增强表达的力度和冲击力。

比如,杨万里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有"全盘西山宴绿桃,雪赋清禽一断绝"的排比用语,将桃和禽分别置于西山与雪之间进行对比,使诗句更加生动有力。

另外,"夸张"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修辞手法之一。

夸张是通过对事物的描述和描绘进行放大,从而达到增强效果的修辞手法。

在古诗词中,夸张能够突出诗人的感受和情感,增强诗句的表现力。

比如,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就有"龙兕虎豹皆爲骨,焚成留作层青烟"的夸张手法,通过对猎物的描述进行夸张,凸显出猎人的威猛和猎物的无力。

古诗词中还常见的修辞手法之一是"比照"。

比照是将一个事物的特征、形态或属性与另一个事物进行对比,以此来加强表达和联想。

比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就有"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比照表达,将太阳落山和黄河注入大海进行对照,形象地表达了壮丽的自然景色。

此外,"反问"也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修辞手法之一。

古诗词鉴赏修辞方法

古诗词鉴赏修辞方法

古诗词鉴赏修辞方法我国古代的优秀诗词以其完美的艺术表现手法和丰富的思想内涵,成为独具审美价值的中华古代文化精华。

店铺为大家整理了古诗词鉴赏修辞方法,希望大家喜欢。

古诗词鉴赏修辞方法: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

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如刘禹锡的《望洞庭》:“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借代:借用相关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包括用部分代替全体,用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和事物。

运用借代的修辞方法使语言更简练,更含蓄。

如李清照的《如梦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肥”和“瘦”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词人惜花,为花悲喜,为花醒醉,为花憎风恨雨,实际是含蓄地表达了青春韶光短暂、好花不常的惋惜之情。

对偶(对仗):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从形式上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上看,意义集中而含蓄。

如杜甫的《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从篇章结构上看,这首诗四联八句,句句皆对仗,对得圆浑自然,不见斧凿之痕。

“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而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

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

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

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事物表现得更形象、更生动的作用。

如林逋的《山园小梅》:“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的喜爱之情夸张到了极点。

又如刘攽的《新晴》:“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之修辞手法 课件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之修辞手法 课件

【比拟】
• 含义:把物当做人来描写叫拟人,把人当做物来写叫拟物。 • 作用:①生动形象,突出事物特征;②赋予无生命的事物以生命,赋予无
情感的事物以情感,使事物形象化,显得生动活泼;③便于抒情,激发读 者想象,增强感染力。
• 例句赏析: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 •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用“先偷眼”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
【双关】
• 1. 意义双关 • 利用词的多义,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叫做意义双关。 • 【例】《红楼梦》中“将那三春看破,桃红柳绿待如何?把这韶华打灭,
觅那清淡天和”。“三春”表面指暮春,内含元春、迎春、探春三人的 境遇。
• 2. 谐音双关 • 利用词的同音,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叫谐音双关。 • 【例】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曹雪芹
【比喻】
• 明喻 • 本体、喻词和喻体同时出现。常用的喻词有:像、好像、恰似、如、犹如、仿佛...... • 例子: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李煜 • 隐喻 • 本体、喻体同时出现,但用「是」、「成」、「成为」、「变为」等系词代替「像」一类的
喻词。 • 借喻 • 借喻是比喻中的高级形式,运用它时要求本体与喻体的关系十分密切,所以在特定的语境中,
【设问】
• 含义: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
• 作用:①通过自问自答,强调思想内容或情感态度;②引起读 者注意,令人深思,发人深省;③能辅助反映思维过程,起廓 清思路、提纲挈领的作用。④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 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设问】
• 例句赏析: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紫盖黄旗,多应借 得,赤壁东风。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 一分江东。——阿鲁威《﹝双调﹞蟾宫曲》

古诗鉴赏之修辞手法

古诗鉴赏之修辞手法

1、概念: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 概念: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 拟人 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 拟物。 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 作用: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 产生联想, 2、作用: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 使描写的人、 事表现的更形象 更形象、 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 生动的作用。 生动的作用。 的作用
二、比拟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林逋《山园小梅》 ——林逋《山园小梅》 林逋
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先偷眼” 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 先偷眼” 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 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 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 合断魂” 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 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销魂, 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销魂,把粉蝶对梅 的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的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一、比喻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望洞庭》 ——刘禹锡《望洞庭》 刘禹锡
诗歌巧妙地以“ 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 作比, 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 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 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二、比拟
古 诗 鉴 赏 之 修 辞 手 法
修 辞 手 法
01、 01、比兴 02、 02、比喻 03、 03、比拟 04、 04、对偶 05、 05、对比 06、 06、用典 07、双关: 07、双关:谐音双关 08、夸张 08、 09、 09、叠字 10、 10、互文 11、 11、反问 设问 12、 12、反语
七、互文
其二是出于字数的约束、 其二是出于字数的约束、格律的限制或表达 艺术的需要,必须用简洁的文字、 艺术的需要,必须用简洁的文字、含蓄而凝炼的 语句来表达丰富的内容, 语句来表达丰富的内容,于是把两个事物在上下 文中只出现一个而省略另一个,即所谓“ 文中只出现一个而省略另一个,即所谓“两物各 举一边而省文” 以收到言简意繁的效果。 言简意繁的效果 举一边而省文”,以收到言简意繁的效果。理解 这种互文时,必须把上下文保留的词语结合起来, 这种互文时,必须把上下文保留的词语结合起来, 使之互相补充、彼此映衬才能现出其原意, 使之互相补充、彼此映衬才能现出其原意,故习 惯上称之为“互文见义” 惯上称之为“互文见义”。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修辞手法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修辞手法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一)诗词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借代、双关、夸张、比拟、对偶、反复、互文、反问、设问、通感等。

1﹒比喻。

诗词中运用比喻,在写景状物时能突出生动的意象,强化特定意境的渲染;议理抒情时能使抽象的情与理生动形象,耐人寻味。

如:“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望洞庭》)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再如:“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把春风比作剪刀,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春风送暖、杨柳垂绿的美景;作者又暗喻自己是识拔人才的春风,把万柳绿丝绦比作人才,表达作者识人用人之乐。

例: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2﹒借代。

借代在古诗词中运用得最广泛。

称人时可用籍贯、官职、做官地等来代称,称物时可用一些有特征的或相关联的另一类事物来代称,有的代称甚至相沿成习。

借代在诗词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很多,或得体,或含蓄,或形象,或别致。

如:“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丝竹”代音乐(白居易《琵琶行》);“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朱门”代指富豪之门,他们常把大门油漆成红色,以显示宅府的华贵及身份的显赫。

例: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赵翼《论诗绝句》)3﹒双关。

古典诗词讲究含蓄美,因而双关手法运用较多,双关又分谐音双关和语意双关。

双关是言在此而意在彼,使表情达意更含蓄,更有趣。

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晴”谐“情”(刘禹锡《竹枝词》);再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丝”谐“思”。

例: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石灰吟》)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

古诗词鉴赏的修辞手法

古诗词鉴赏的修辞手法

古诗词鉴赏的修辞手法在古诗词的奇妙世界里,修辞手法就像是魔法师的魔法棒,轻轻一挥,就能让诗句焕发出迷人的光彩。

一、比喻比喻在古诗词中那可是相当常见的。

就好比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飞流直下三千尺”把庐山瀑布的那种磅礴气势给形容出来了,可要是光这么说,好像还缺点啥。

紧接着“疑是银河落九天”,就像是给这幅壮观的画面来了个神来之笔。

把瀑布比作银河从天上落下来,哇塞,一下子就把瀑布的那种宏大、壮观又带着点神秘的感觉给勾勒得清清楚楚。

你看,这就像我们平时给朋友形容一个东西,光说这个东西很大很大还不够形象,要是说这个东西像个超级大的巨人一样,那朋友一听,立马就有画面感了。

二、拟人拟人就更有趣了,诗人就像个调皮的孩子,把那些没有生命的东西都当成有生命的伙伴。

比如说王安石的“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这“水”怎么就会“护田”了呢?“山”又怎么能“排闼(推门)”呢?这就是把水和山都当成了人呀。

水就像一个守护者,守护着田野;山就像热情好客的朋友,推门就给你送来满眼的青葱翠绿。

这种写法让整个画面都活起来了,就好像这些山水都有了自己的性格,不再是冷冰冰的自然景物。

就像我们走在路上,看到路边的小花小草,要是说“小花在风中跳舞”,这小花就好像一下子变成了一个可爱的小舞者,多有意思。

三、夸张夸张这手法,在古诗词里那是用来制造强烈的视觉或者情感冲击的。

像杜甫的“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这诗人的笔一落下就能惊动风雨,诗写成了能让鬼神哭泣。

你想啊,这怎么可能呢?但是这么一夸张,就把诗人对李白诗歌才华的那种惊叹和钦佩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就好比我们说一个人跑得很快,我们说“他跑得比火箭还快”,虽然不符合实际,但就是能让人一下子感受到这个人速度快得超乎想象。

四、对偶对偶就像是给诗句穿上了整齐的制服。

你看“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两个”对“一行”,数量词相对;“黄鹂”对“白鹭”,鸟类相对;“鸣翠柳”对“上青天”,动作加地点相对。

高考古诗词鉴赏常见修辞手法

高考古诗词鉴赏常见修辞手法

明修辞1.比喻:比喻即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

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在古诗词里经常运用这一手法以达到形象生动的艺术效果。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望洞庭》)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比拟(移情):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

运用比拟可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事物更形象生动,活泼有趣。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

“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得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杜牧《齐安郡中偶题》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3.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能把诗人所要表达的内容“放大”后突现出来,给读者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在浪漫主义诗歌中,夸张的手法随处可见。

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4.对偶:即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的一对句子来表达两个相近或相对的意思,语言整齐对称,语义集中凝练。

李华《春行即兴》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5、对比:运用对比,可以把不同的人物、不同的生活现象、不同的思想感情区别得更加鲜明。

如“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王昌龄《从军行》),诗人截取边塞军旅生活的一个片断,通过写军中宴乐表现征戍者深沉、复杂的感情。

琵琶尽可以换新曲调,却换不了歌词包含的感情内容,所以说“新”与“旧”的对比更能显示出听者深重的别情边愁,这是任何欢乐的新曲都无法排遣的。

高考古诗词鉴赏常见修辞手法

高考古诗词鉴赏常见修辞手法

高考古诗词鉴赏常见修辞手法对比是一种通过将不同的人物、生活现象、思想感情进行对比,使其区别更加鲜明的手法。

王昌龄的《从军行》中就通过对比新旧来表现征戍者深沉、复杂的感情,而徐兰的《出关》则通过对比桃花与雪来表达思乡之情。

9、借代:这种修辞手法不直接说出要表达的人或事物的名称,而是借用与该人或物密切相关的名称来代替。

这种手法使语言简练、含蓄,突显描写对象的特征,引发读者联想,使其获得鲜明深刻的印象。

例如李贺的《南园》中,“吴钩”代指精良的武器,而“带吴钩”则指从军的行动,表现出豪迈的气概。

李清照的《如梦令》中,“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则是通过借代的手法表现出秋天的景象。

列锦是一种修辞手法,即全部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经过选择组合,巧妙地排列在一起,构成生动可感的图像,用以烘托气氛,创造意境,表达情感。

例如《天净沙·秋思》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通过列出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等自然物,刻画出一幅非常真实生动的秋郊夕照图,表达了行旅之人飘泊不定而又忧愁的情怀。

通过运用列锦的辞格,使整个画面富有流动感、生命感,同时渲染一种昏暗阴冷气氛,以便充分表现“断肠人”浪迹天涯的浓烈的羁旅愁怀。

2、历鹗的《晓至湖上》运用了委婉含蓄的修辞手法。

诗歌中并没有直接表达出作者的感受,而是通过描绘自然景观来表现出“人意静”的情感。

同时,诗歌中也运用了用典的修辞手法,比如“学野凫”,暗示了作者希望自己能像野凫一样自由自在地游弋在湖上的清景中。

动静结合是中国古代诗歌中常用的一种写景手法。

诗人们通过动态描写来创设意境,而动静结合则是在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态与静态,往往以静为主,以动衬静的方式(其中“动”包括动与声)。

比如,像“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推”“敲”选用,“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的形容词用作使动动词,都是动态描写的典范。

动静结合的写景手法与衬托又不可分开,它能够形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谐统一。

古诗词中常见修辞手法详解及鉴赏示例

古诗词中常见修辞手法详解及鉴赏示例

古诗词中常见修辞手法详解及鉴赏示例修辞手法,是鉴赏诗歌时重点需要鉴赏的对象之一,下文为古诗词中常见修辞手法及鉴赏示例,认真阅读,对诗歌鉴赏定会有所助益。

1.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

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如:“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比喻除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动外,还可体现出意象的情态特征。

如:“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王维《使至塞上》)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象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象振翅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

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作者出使,恰在春天。

途中见数行归雁北翔,诗人即景设喻,用归雁自比,既叙事,又写景,一笔两到,贴切自然。

2、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

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如:“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

“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得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咏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这首诗一反前人写法,不以杨柳的细柔形象来形容美人身材苗条,而是用拟人的手法,让杨柳化身为美人“碧玉”出现,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杨柳的婀娜多姿。

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诗歌细腻生动地描绘了春夜雨景,并以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夜雨的神奇,喜悦之情跃然纸上。

3、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古诗鉴赏之诗歌的修辞手法

古诗鉴赏之诗歌的修辞手法

古诗鉴赏之诗歌的修辞手法古诗鉴赏1.比喻:将一种事物或情景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

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

作用:突出事物的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

例句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王观《卜算子》)分析词人把明澈的水流比喻为美人的眼波,把青黛的山峦比喻为美人的眉峰,极言浙东山水的漂亮可爱2.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现的事物。

借代可用部分代整体,具体代抽象,特征、标志代本体。

作用: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例句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分析词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3.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做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作用:更突出、更鲜明地表现事物。

例句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秋浦歌十七首(其十五)》)分析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4.对偶:用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的两个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从形式上看,音节整齐匀称;从内容上看,意义集中含蓄。

例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分析从篇章结构来讲,这首诗四联八句,句句皆对仗,对得圆浑自然,不见斧凿之痕。

“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

更重要的是,从这里能感受到诗人壮志难酬的苦痛5.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

作用: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得更形象、生动。

例句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林逋《山园小梅》)分析这一联采用拟人、夸张的手法。

“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写粉蝶因爱梅而至销魂,把粉蝶对梅的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6.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

作用:运用排比,写人可将人物刻画细致;绘景可将景物描写细腻,生动形象;说理可将道理说得充分透彻;抒情可使文章节奏和谐,增强语势,深化中心。

古代诗歌鉴赏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及表现手法汇总

古代诗歌鉴赏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及表现手法汇总

古代诗歌鉴赏的表达技巧鉴赏诗词的表达技巧考查的是考生的鉴赏评价能力。

鉴赏评价能力是阅读能力的最高层级。

鉴赏诗词的表达技巧,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

一、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反问、设问、双关、互文、反复等。

(一)比喻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设问、比喻、夸张)【赏析】若要问我有多愁?就像那遍地迷蒙的衰草那样多,像满天飘舞的柳絮那样乱,像黄梅时节的细雨连绵不绝。

用“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三个比喻,即博喻,抒发了词人因思慕而引起的无限愁思。

(二)拟人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林通《山园小梅》)(拟人)【赏析】白鹤将要飞下来时,先偷看梅花几眼;粉蝶如果知道梅花这样美,该早就销魂了。

“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销魂,把粉蝶对梅的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三)借代1、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借代)【赏析】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出了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2、“终岁不闻丝竹声”“门前冷落鞍马稀”(白居易《瑟琶行》)“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曹操《短歌行》)(借代)【赏析】诗中分别以“丝竹”代音乐,以“鞍马”代客人,以“杜康”代酒。

(四)夸张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杜牧《江南春》)(夸张)【赏析】对这首诗,明代的文学家杨慎在《升庵诗话》中批评说:“千里营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营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

”作者写的是江南春天的景象。

诗中的“千里”使用了夸张手法,写出了江南的广阔和春意盎然。

这样写可以引起读者的想象和联想,使诗歌更富表现力和感染力。

(五)对偶1、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对偶)2、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無,(高话《燕歌行》)(对偶、对比)【赏析】以战士死在沙场与将帅纵情声在进行对比,形象鲜明,揭露深刻(六)反问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同,江东弟子今犹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乌江亭》)(反问)【赏析】经过多次战争的疲劳的壮士非常悲哀,中原一败之后大势难以挽回。

古诗词中11种修辞手法及其鉴赏举例

古诗词中11种修辞手法及其鉴赏举例

古诗词中的 11 种修辞手法及其鉴赏举例一、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形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形。

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比喻有突失事物(意象)的神态特点,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例 1】“远望洞庭山川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望洞庭》)【析】诗歌奇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彩淡雅,山川水乳交融。

【例 2】“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析】“如眉”,以眉喻月,绘出了三月时月亮的形状并表现出了它的俊秀。

“镜”,以镜喻兰溪之水,写出了兰溪水之清亮明静,亦反衬出月光的明亮。

【例3】“船上看山走如马,倏乎过去数百群。

前山槎牙忽变态,后岭杂沓如惊奔。

仰看微径斜缭绕,上有行人高缥缈。

舟中举手欲与言,孤帆南去如飞鸟。

”(苏轼《江上看山》)【析】此诗将江两岸的群山喻为马群,且以行船为参照物,把群山那一静态的光景给形化动化,写得形象生动。

“飞鸟” 喻“孤帆” ,写出了舟行之快。

【例 4】“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夕阳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王维《使至塞上》)【析】开元二十五年( 737)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战胜吐蕃,唐玄宗命王维以督查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查访军情。

这实质是将王维排斥出朝廷。

这首诗作于赴边途中。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象随风而去的蓬草同样出临“汉塞”,象振翮北飞的“归雁”同样进入“胡天”。

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倒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心里的激怒和抑郁。

与首句的“单车”相响应。

万里行程只用了十个字轻轻带过。

诗人把笔墨要点用在了他最擅胜场的方面——写景。

作者出使,恰在春季。

途中见数行归雁北翔,诗人即景设喻,用归雁自比,既叙事,又写景,一笔两到,贴切自然。

【例 5】“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

聚散急忙,云边孤雁,水上调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

诗词鉴赏的十大技法

诗词鉴赏的十大技法

诗词鉴赏的十大技法技法一:抓诗眼、抓意象、明意境1.诗眼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

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

如“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等等,使诗歌生动形象,境界全出。

2.意象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之物,这客观的“象”与作者借景抒情的“情”、咏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结合。

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有规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洁品格的象征;“月亮”代表思乡之情;“鸿雁”是传书的信使等等。

有时诗人还会创造一群意象,如马致远的《秋思》就创造了11个意象,用“断肠人”这一中心意象来表达思归怀远的秋思。

3.意境意境是文艺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作者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

优秀的古诗词都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

诗歌意境(情景)关系往往比较多的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

意境特点有:慷慨悲壮、雄浑苍劲、恬淡自然、雄浑壮观、悲壮苍凉、孤独冷寂等等。

可见,抓住这几个关键处,我们就可以穿越语言屏障,迅速触摸到诗人的心灵世界,走进诗的艺术境界,解诗答题。

技法二:掌握古诗词基本知识诗歌分为古体诗(又称“古风”)、今体诗(又称“格律诗”)。

1.古体诗: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前的除“楚辞”以外的所有诗作,也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后的除“今体诗”以外的所有诗作。

“歌、行、吟”分别是古体诗的一种体裁。

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居易的《琵琶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2.今体诗:分为律诗、绝句。

律诗每首八句,有五律(五字)、七律(七字)。

首联(一、二句)、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句)、尾联(七、八句),颔联、颈联必须对仗。

绝句每首四句,有五绝(五字)、七绝(七字),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

3.词:是今体诗之后产生于盛唐,流行于中唐,发展于晚唐与五代,成就于宋代的一种新诗体。

古诗词鉴赏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赏析

古诗词鉴赏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赏析

古诗词鉴赏--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赏析鉴赏修辞比喻、对比、比拟、对偶、借代、夸张、互文、双关、反问、设问、反复、反语、引用比拟:借助丰富的想象,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

作用:能启发读者想像,使文章更生动。

将什么比作什么,生动形象地写出某事物某特征,表达作者某情感。

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

⑴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语言、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将什么赋予生命,生动形象地写出某事物某特征,表达作者某情感。

⑵拟物(借物喻人):①把人比作物,或把此物当做彼物来写。

②把甲事物当成乙事物来写。

对偶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或基本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主要方式:1、正对。

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

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2、反对。

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

例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串对(流水对)。

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

例句:.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

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全体、整体代部分。

作用: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使文笔简洁精炼,语言富于变化和幽默感;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方法:①部分代整体。

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体事物。

例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②特征代本体。

即用借体(人或事物)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去……——《故乡》③具体代抽象例如:南国烽烟正十年。

古诗词鉴赏之修辞手法

古诗词鉴赏之修辞手法
分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 缠”使用的两种修辞手法。
【2016年·山东卷】阅读下面元曲,回答问题。
水仙子•舟中
孙周卿
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朔风吹 老梅花片,推开篷雪满天。诗豪与风雪争先,雪 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一笑琅然。
答案:比拟、排比。“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 与风鏖战”,用“争先”“鏖战”把“诗 豪”“风”和“雪”拟人化,“诗和雪缴缠”, 用“缴缠”将“诗”拟物,把抽象的“诗”具象 化,生动形象地描写风雪交加的壮美,表现作者 迸发的诗情。“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 诗和雪缴缠”构成排比句,描写了作者的诗情与 风雪难分难解的关系,渲染了气氛。
四、当堂训练
【2016年·浙江卷】阅读下面宋词,完成问题。
北来人二首
(宋)刘克庄
试说东都①事,添人白发多。 寝园残石马,废殿泣铜驼。 胡运占难久,边情听易讹。 凄凉旧京女,妆髻尚宣和②。
【注】①东都:指北宋都成汴梁 ②宣和:宋徽宗年号
赏析诗中的画线句。
【2016年·浙江卷】阅读下面宋词,完成问题。
一、回顾古典诗词常见修辞手法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拟人 夸张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对偶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比喻
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反问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互文Biblioteka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反复借代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北来人二首
(宋)刘克庄
试说东都①事,添人白发多。 寝园残石马,废殿泣铜驼。 胡运占难久,边情听易讹。 凄凉旧京女,妆髻尚宣和②。
【注】①东都:指北宋都成汴梁 ②宣和:宋徽宗年号

语文古诗词鉴赏方法

语文古诗词鉴赏方法

语文古诗词鉴赏方法古诗词鉴赏四步法:一抓修辞古诗词鉴赏中的修辞,最多的当算比喻、拟人、用典、对比了。

1.比喻为了表现所咏之物在某一方面的特征,以达到生动形象的目的。

答题格式:诗人运用比喻的修辞,把什么比作什么,生动形象的表现了什么在哪一方面的特征。

举例: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文天祥《过零丁洋》)运用比喻的修辞,诗人把民族危亡比作“风中柳絮”,把个人的人生坎坷比作“雨打萍”,生动形象的表达了作者对民族危亡的忧虑及个人身世的感慨。

又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运用比喻的修辞,诗人以“病树”、“沉舟”自比,既生动形象的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又揭示了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一深刻哲理。

2.用典诗人运用典故,大都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愿望,观点,或起作借古讽今的效果。

举例: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诗人运用典故,表达了自己渴望重用,为国建功立业的愿望。

又如: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人运用“闻笛赋”的典故,表达诗人对旧友的怀念之情,用“烂柯人”的典故,暗示自己被贬时间之长,表达了岁月流逝、物是人非的惆怅之情。

3.夸张运用夸张的修辞,是为了突出表现事物在某一方面的突出特点。

举例: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诗人运用夸张的修辞,“蒸”、“撼”突出表现了洞庭湖雾气蒸腾,波涛汹涌,声势浩大的特点。

又如: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杜甫《望岳》)诗人运用夸张的修辞,一个“割“字,突出了泰山的高大雄伟、遮天蔽日的景象。

再如: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杜甫《春望》)诗人运用夸张的修辞,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诅咒,同时也由于安史之乱导致的诗人妻离子散,家书的宝贵,对家人的无限思念之情。

如: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春晚》)诗人运用夸张的修辞,化无形为有形,表达了诗人国破家亡,丈夫早逝的深重哀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词鉴赏修辞方法
我国古代的优秀诗词以其完美的艺术表现手法和丰富的思想内涵,成为独具审美价值的中华古代文化精华。

为大家整理了古诗词鉴赏修辞方法,希望大家喜欢。

古诗词鉴赏修辞方法:
比喻:
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

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如刘禹锡的《望洞庭》:“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借代:
借用相关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包括用部分代替全体,用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和事物。

运用借代的修辞方法使语言更简练,更含蓄。

如李清照的《如梦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肥”和“瘦”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词人惜花,为花悲喜,为花醒醉,为花憎风恨雨,实际是含蓄地表达了青春韶光短暂、好花不常的惋惜之情。

对偶(对仗):
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从形式上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上看,意义集中而含蓄。

如杜甫的《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从篇章结构上看,这首诗四联八句,句句皆对仗,对得圆浑自然,不见斧凿之痕。

“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而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

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

比拟:
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

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事物表现得更形象、更生动的作用。

如林逋的《山园小梅》:“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的喜爱之情夸张到了极点。

又如刘攽的《新晴》:“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诗中将“南风”人格化,通过一系列动作描写,表现了久雨初晴后作者宁静恬适的心情,以及对南风“恶作剧”的亲切喜爱之情。

夸张:
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如李白的《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修辞方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如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诗中的“三万里”“五千仞”“上摩天”“泪尽”都是夸张,正是这些夸张描写,把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对苟且偷安、不去收复失地的求和派的愤懑,以及对遗民遭受的苦难的深切同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如孟浩然的《临洞庭上张丞相》:“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气蒸”“波撼”是夸张的写法,突出了洞庭湖的雄伟气势。

对比(对照):
运用对比(对照),可以把不同的人物、不同的生活现象、不同的思想感情区别得更加鲜明,使美者更美,丑者更丑。

如梅尧臣的《陶者》:“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全诗通过陶者和富家的强烈而鲜明的对比,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制度的极端不合理,表达了诗人对劳苦大众的深切同情。

又如李白的《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前三句描写昔日繁荣和最后一句描写今日冷落凄凉形成强烈的对比,使读者感受特别深切,其中蕴含着诗人深沉的历史思考。

排比:
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

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纯用名词组合,形成一种气势,渲染了典型环境。

设问:
先提出问题,接着把自己的看法说出。

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如阿鲁威的元曲小令《蟾宫曲》:“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

”此小令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文,分层次叙述了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

反问:
用反问的形式表达肯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的感情。

如王安石的《叠题乌江亭》:“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的必然
顶真:
用前文的末尾作下文的开头,首尾相连两次以上,使邻近的语句或片断或章节传接下来,首尾蝉联,这种修辞手法,叫做顶真,又叫顶针或联珠。

运用顶真修辞方法,不但能使句子结构整齐,语气贯通,而且能突出事物之间环环相扣的有机联系。

如元代马致远的杂剧《汉宫秋》第三折戏中,汉元帝在灞桥送别王昭君出塞和亲时,有下面一段曲词:“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黄;月昏黄,夜生凉;夜生凉,泣寒蜇;泣寒蜇,绿纱窗;绿纱窗,不思量!”这段曲词运用了顶真的修辞方法,具有回环跌宕的旋律美,表现了汉元帝离恨未已、相思又继、千结百转的愁绪。

回环:
用上句的末尾作下句的开头,又用下句的末尾作上句的开头,这
两个句子或词组,后者是前者的倒文;后一句或几句是按前一句或几句倒着念回来。

这种运用词序回环往复、表现两种事物或事理的相互关系的修辞方法,叫做回环,又叫回文。

运用回环的修辞方法,能加强语气,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反映事物之间的辩证关系,深刻有力地表达思想感情。

如苏轼的《菩萨蛮》:“雪花飞暖融香颊,颊香融暖飞花雪。

欺雪任单衣,衣单任雪欺。

别时梅子结,结子梅时别。

归不恨开迟,迟开恨不归。

”后一句都是按前一句倒着念回来的,这是一种很工整的回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