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七读褶皱区地质图.ppt
地质学基础-第七章 褶皱构造
2、褶曲:褶皱构造中的单个弯曲。
背斜与向斜构造示意图
•地形 背斜山、向斜谷与地形倒置
第十一章 地壳变形与海陆变迁 三 褶皱构造
3、褶曲的基本形态:
背斜:岩层向上弯曲;核部层位老,两翼层位新;对同一
层面,中心数值高,四周数值低。
向斜:岩层向下弯曲;核部层位新,两翼层位老;对同一
弯滑作用、
弯流作用
纵弯褶皱的弯滑作用 a-变形前;b-变形后
又分为弯滑褶皱作用和弯流褶皱作用。 (1)弯滑褶皱作用
一系列岩层通过层间滑动而弯曲成为褶皱的过程。
中和面
单层弯滑褶皱作用中的应变分布型式
2、横弯褶皱作用——与岩层面相垂直的外力作用
横弯褶皱作用引起的弯流作用
注意层间小褶皱轴面产状正好与纵弯作用引起的层间小褶皱产状相反
形似树枝分叉、一端 收敛、一端撒开。
当延伸方向分成多枝、 形为帚状时称为帚状 组合。
由旋扭运动形成。
帚状褶皱:一系列相间排列的背斜和向斜,向一端收敛,
向另—端撒开,形如扫帚。由区域水平旋扭应力场所形成。
弧形褶皱:
排列成弯弧,不均匀的 水平挤压运动所造成。
四、褶皱的形成机制
1、纵弯褶皱作用——顺层或水平方向的挤压力。
圆弧褶皱: 尖棱褶皱: 箱状(屉状)褶皱: 扇状褶皱: 挠曲:
(二)地面(平面)上的褶皱形态
根据褶皱某一岩层在地面(平面)上出露的纵向长度和横向 宽度之比,分为:
线状褶皱:长宽比——>10∶1 长轴褶皱:长宽比——5∶1~10∶1 短轴褶皱:长宽比——3∶1~5∶1(A、B) 穹隆构造:长宽比近于1∶1的背斜构造(C) 构造盆地:长宽比近于1∶1的向斜构造(D)
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褶皱、断层) PPT
思考:岩层的可塑性差,如果地壳运 动产生的强大压力或张力超过了岩石 的强度(或承受能力),岩层会怎样?
断 裂!
4、断层与地貌
断层:岩层受力断 裂并沿断裂面有明 显相对位移的现象, 叫做断层。
A.断裂构造 B.有明显相对位移
褶皱 断裂 断层
5、断层形成的地质构造
地垒 :相对上升的岩块,多形成块状山地。如:庐山、 华山、泰山、峨眉山等
5、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指导找矿、找水、工程建设
巩固练习 读某地地质构造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 ② 背斜顶部因受张力,裂缝多,物质 相对松软,容易被侵蚀。
从中心向两翼岩层越来越新。 块状 (1)图中① ② ③ ④处,在地质构造上属于背 斜的是____;在野外考察中,有时会见到背斜 成谷现象,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地层的相互关系确定背斜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处的地形属______山地。
• 褶皱形成初期(内力作用) 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背斜山岭,向斜一般形成谷地,想一想, 背斜谷和向斜山形成的原因?
外 力
背斜特殊地形: 谷地 原因: 背斜顶部受张力,岩层疏松,容易被侵蚀。
作 向斜特殊地形: 山岭
用 原因: 向斜槽部受挤压,岩层坚硬,不易被侵蚀。
后期:外力作用向斜成山
2、利用地质构造找矿 、找水
背斜:储油、气构造
向斜:储水构造、水 库坝址选择点,煤、 铁矿等分布地。
3、读图回答:
C A
北
B
c处计划修建一座水库,请分析其可行性。
C处有断层,在此处建水库易诱发断层活 动,产生地震等地质灾害;另外断层破碎带 还会造成水库漏水。
构造地质学07第七章褶皱几何学
如果是周期性不对称波,中面不位于两个包络面中间, 可用两个相隔拐点之间距离代表总波长(Wm),用包络 面一半距离代表平均波幅(Am);或将中面两侧的褶皱 分别量度,假设都有各自完整的波形一般,这样
水平褶皱,枢纽倾伏角 倾伏褶皱,。。。。。 倾竖褶皱,。。。。。
00-50 50-850 850-900
水平褶皱
倾伏褶皱
倾竖褶皱
2、倾伏端:倾伏褶皱在平面上表现为两翼通 过转折端闭合,称作倾伏端。
外倾转折
内倾转折
3、无枢纽褶皱
穹窿、构造盆地
(四)轴面和轴迹
1、定义: 轴面:-组相邻褶皱面中枢纽连成的面 轴迹:褶皱轴面与地面、图面或任何指
向构造。
上向构造一般是指
在正常地层层序基
础上发育的,两翼
岩层即可正常,也 可倒转。
正常层序
勾形箭头指示倒转地层,普通箭头指着构造面向
二、褶皱面的要素及描述术语
三维空间中,对 一个褶皱面的一 些几何特征点, 即褶皱面上某些 特定位置的几何 特征给予特定的 描述术语,即褶 皱要素。其中最 常用的有下列几 个要素:
中的曲线比较,进而确定其褶皱的类型的归宿。如果做
出来的Tɑ/和tɑ/曲线两翼不重合,那就说明,褶皱两翼
厚度变化是 不对应的或 无序的,这
种Tɑ/曲线和 tɑ/曲线不重
合的褶皱样 式称为变异 样式。
顶薄
平行 过渡型
顶厚
相似
2、等倾斜线概念:
褶皱构造 ppt课件
24.04.2020
直立褶皱
46
• 甲地属于背斜构造,上拱的岩层具有良好的支撑作用,且地下水沿岩 层向两侧渗流,利于保持隧道的干燥,成为隧道的选择地点。反之, 乙地为向斜构造,岩层稳定性差,不能修建隧道,但因地下水丰富, 可以在这里打深水井。另外,甲地为背斜,岩层上拱,容易形成储油 构造,且其中的隔水层能防止石油、天然气挥发,有利于其富集。所 以打石油探井应选择在甲
【练习1】下图为“某地水平面的岩层分布图”(从 甲到丁岩层从老到新)。读图回答3~5题。
3.图中丁的地质构造为( C) A.褶皱 B.背斜 C.向斜 D.断层 4.关于图示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A.甲为良好的储油构造 B.甲有利于储存地下水 C.修一南北向隧道应选址丁处 D.图中岩层为岩浆岩 5.该地地表甲为谷地,丁为山岭,其成因是( D) A.地壳运动所致 B.内力作用所致 C.岩浆活动所致 D.外力作用所致
• 如何寻找地下石油和天然气?
例1.向下钻探至①②③层时,探测到地下水、石油 和天然气,则①②③层分别是?(05全国文综) 找石油和天然气应在什么地质构造中找?
① ② ③
地质构造规律的应用
背斜——储油构造
“背斜顶部油气丰,气在油上要记清”
向斜——储水构造
“向斜岩层储水好,水量丰富容易找”
读某地地质剖面图(图中1— 10岩层年龄由老到新)。假如 你是一位地质工程师,请对下 列问题作一简要分析。
练习 1、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D、E五处,属背斜的是 D ,地堑是 B 。
(2)从地形上看,C处是 向斜 ,形成原因是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
(3)泰山的成因与图中 A 处一致;地震多发地带位于图中
E 处。
分析褶皱地区地质图
C E
B D
A
一、分析地形地貌
暮云岭地区的山势呈近东西走向,与地层的走向(NE)呈斜交关系, 本区的最高点为青岩顶,海拔为400余米。
C E
B
D A
二、分析地层的层序和接触关系 (1)C11与O2之间缺失D、S、O3地层,且其产状基本一致。 (2)J21与下伏不同时代老地层C13、 C21 、C22接触。 (3)Q4与下伏不同时代的老地层接触。
4.褶皱同一翼的相邻岩层倾角相差较大、并且为整合 接触,按照同一岩层厚度基本相等的原则绘制;
5.剖面线与地层走向线斜交时,应将地层的倾角换算成似 倾角; 6.绘制褶皱转折端的形态
a.轴面直立、近直立 褶皱转折端的剖面形态与褶皱在 平面上转折端的形态相似;
b.根据枢纽的倾伏角作纵向切面,求出剖面经过处该褶 皱枢纽的深度。
实习目的
1.掌握分析褶皱地区地质图的方法; 2. 在 地 质 图 上 认 识 、 分 析 褶 皱 的 形 态
组合特征及形成时代; 3.掌握编制褶皱地区地质剖面图的方
法
实习内容:
一、分析地形地貌 二、分析地层层序和接触关系 三、分析褶皱的基本特征 四、褶皱形成的应力方式 五、褶皱的形成时期 六、编制褶皱地区剖面图应注意的问 题
共同特征: (1)轴面向南东 陡倾; (2)枢纽倾伏角 较缓; (3)均为短轴背 斜
C B
A
E D
三、分析褶皱的基本特征 A.青岩顶向斜;B.青岩顶西北背斜;C.向斜;D.向斜;E.背斜 (1)地层组成情况;(2)褶皱的横剖面;(3)褶皱的纵剖面;(4)平面
四、褶皱形成的应力方式:
C
背斜
E
τ
B
τ
向斜DΒιβλιοθήκη AC EB D
2013-实7-绘制褶皱地区剖面图
P2 P3
A—B地质剖面图
P3 页岩
P2
P2 砂岩
3、用铅笔标出剖面线所通过的褶皱位置
在剖面线上用铅笔标出背斜(如“∧”)和向斜(如“∨”)的位置。
对剖面附近的次级褶皱沿其轴迹线(褶皱轴)与剖面相交处,用同样方法标出
次一级褶皱位置。
尖峰地区地形地质图
T3
T2
1∶10000
T2
T3
T2
图例 K 砾岩
K 10
A
T1 50 P3
T1 35 尖峰
T1 P3
T3 泥岩
74
T2 泥灰岩
B
T1 灰岩
150 100 50
150 100 50
P2 P3
A—B地质剖面图
P3 页岩
P2
P2 砂岩
150 100 50
150 100 50
4、确定剖面基线
确定剖面基线
T3
T2
,基线海拔一般比
K
T1
10
50
剖面切过的最低点 A
(5)恢复褶皱转折端的形态
a、应考虑褶皱是平行褶皱还是相似褶皱。在平行褶皱中, 岩层厚度在整个褶皱中保持不变,而在相似褶皱中转折端处岩 层应有所加厚。
b、至于转折端是圆滑或尖棱,应根据其地质图上表现的形 态近似地确定。
c、至于转折端深部的位置,在一般情况下,转折端深部位 置可根据两翼产状和褶皱形态,作合理的推测。
Q
P1
北庄
水
55 P1
细
C3
C2
150 25
150
54
25 P2
P1
200
300250
25 P1 55
350
构造实习4 读褶皱地区地质图
地质图上褶皱轴面产状的确定
轴面直立——两翼倾向相反,倾角大致相等 等斜褶皱——两翼倾向、倾角大致相等 若两翼产状不等——轴面与倾角较小的一翼倾斜方向一致
枢纽产状的确定
枢纽水平——两翼倾角变化不大、且地层界线平行 枢纽侧伏——两翼地层界线不平行、交汇呈“V”形; 背斜“V”尖端指向倾伏方向 向斜反之
技巧与方法
• 褶皱构造绘制:从褶皱核部开始 • 剖面切割不整合面及断层:先画不整合面之上地层;先画断 层再画两侧地层 • 同一翼参考相邻地层产状 • 地层厚度:地层厚度应基本保持一致 • 次级褶皱:褶皱转折端附近小型构造形态的表示 • 隐伏构造形态的揭示:不整合面之下构造形态的恢复
编制褶皱构造剖面图
1. 分析图区地形和褶皱特征 2. 剖面位置选定 3. 绘制地形剖面图 4. 绘制地质内容 5. 整饰剖面 • 图名、图例、比例尺(数字、线长) 图名、图例、比例尺(数字、线长) • 编制责任表
• 作地形剖面 • 地质内容 • 将地质界线按产状投影在地形剖面上 • 确定地层界线及其倾向和倾角 • 用圆滑曲线(基本保持地层厚度不变)将背 斜、向斜转折端勾绘出来 • 用圆滑曲线完成构造形态
读褶皱地区地质图
实习目的与要求
• 从地质图上判断褶皱构造的存在,区分背斜和 向斜 • 分析单体褶皱构造几何特征 • 剖面形态、平面形态 • 掌握描述褶皱构造的基本方法
阅读暮云岭地区地质图
单个褶皱分析
地质图上区分背斜和向斜 从老(新)地层着手,横过地层延伸方向观察; 背斜——对称向两侧变新 向斜——对称向两侧变老 背斜和向斜相间出现 两翼产状确定 绝对产状——地层产状符号 相对产状——露头宽度较小一倾角大 露头宽度较大一倾角小(岩层厚度稳定、地形相似) 倒转翼的确定 褶皱在倾伏端的层序总是正常的 倒转翼的地层倾角由翼部 度确定倒转翼 转折端变陡-直立,因此可根据岩层出露宽
06褶皱地区剖面图
读褶皱区地质图并作地质剖面一、目的学会从地质图上认识褶皱的分布特征,学会作褶皱区地质剖面图,并用文字描述褶皱。
二、内容(一)读褶皱区地质图1.本区地形地貌特征:图区范围,东西长XX公里,南北宽XX公里。
面积为XX平方公里。
区内主要村镇为北部的北庄与南东角的李家村。
图区中部地形相对较高,其最高峰为暮云岭海拔大于450米,南北地形相对较低,其最低点海拔小于150米,相对高差约300米,属于低山丘陵区。
区内水系主要为北部的细水与南部的东流水,总体走向约为北东65度,流向由西向东。
区内山系总体走向为北东—南西向,分布于区内中部广大地区,海拔高度多大于200米,山谷多为南东、北西向展布。
2.图区地层发育特点:区内区内发育地层为Q4、J3、J2、P2、P1、C3、C2、C1、S1、O2地层。
根据地质图及地层产状特点,S1与C1之间为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P1与J2为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C3 与J1之间为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Q4角度不整合于下伏各老地层之上。
地层分布特点:Q4主要分布于细水、东流水两侧低洼地带。
J3分布于图区的北西角,倾向约为315度,倾角24度。
J2分布于图区的北西部与南部倾向X度,倾角X度。
其他(略)。
3.图区褶皱构造特征:区内褶皱构造发育,褶皱总体展布方向(轴线走向)为NE45°。
由北西至南东依次分布有北庄向斜、暮云岭背斜、青岩顶向斜(倒转向斜)等。
各褶皱的要素(略)。
(二)绘制褶皱区剖面图1.剖面线的选择:选择区内垂直于主要褶皱的轴线延伸方向(构造线方向)。
2.地形曲线的绘制(同前)特别注意微地形的影响。
3.投影地质界线(同前),一定要准确。
4.Q4界线的处理与下伏地层界线的勾绘。
5.先绘制不整合面以上的地层与褶皱核部的地层,在绘制不整合面以下的地层和褶皱翼部的地层。
特别注意褶皱两翼的次级变化。
6.褶皱轴面产状的确定(见书)与剖面深部褶皱转折端位置的确定。
7.褶皱翼部地层产状不一致时,地层界线的勾绘(利用等厚原则)。
褶皱小课件PPT课件
褶皱组合样式
褶皱构造呈线状排列,组成复背 斜和复向斜构造。
伴生构造
褶皱构造常伴有断层、节理等构 造,构成复杂的构造组合。
实例地区油气藏类型划分及评价
油气藏类型
根据圈闭成因和储集层性质,实例地 区的油气藏可分为构造油气藏、地层 油气藏和岩性油气藏等类型。
油气藏评价
针对不同类型的油气藏,采用地质、 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等多种方法进行 综合评价,以确定油气藏的规模、储 量和开发潜力。
3
褶皱形态受岩层结构和构造控制
岩层的结构、构造以及先存断裂等因素会对横向 褶皱的形态和分布产生影响。
剪切褶皱作用机制说明
01
岩层受到剪切力作用
在构造运动过程中,当岩层受到剪切力作用时,岩层会沿着剪切面发生
相对位移和旋转。
02
剪切变形导致褶皱形成
剪切变形使得岩层在剪切面附近发生弯曲和扭曲,从而形成褶皱。
褶皱在石油勘探中意义和价值讨论
褶皱与油气藏的关系
分析了褶皱构造对油气藏形成和分布的控制作用,以及在油气勘探中的重要意义。
褶皱区的地震解释
讨论了褶皱区地震资料解释的方法和技巧,以及如何利用地震资料识别褶皱构造。
褶皱对油气运移和聚集的影响
探讨了褶皱构造对油气运移和聚集的影响,以及如何利用褶皱构造预测油气藏的分布。
隔槽式
由一系列平行排列的开阔 背斜和紧闭向斜相间组成。
复背斜和复向斜
规模巨大、形态复杂的褶 皱构造,由一系列次级褶 皱组成。
03
褶皱形成机制探讨
纵弯褶皱作用过程解析
岩层受到顺层挤压力作用
01
在构造运动过程中,当岩层受到来自侧方的顺层挤压力作用时,
岩层会发生弯曲变形。
实习七 读褶皱区地质图
两翼岩层走向不平行,或两翼同一岩层界线呈交合或弧形
转折弯曲
——可认为褶皱枢纽是倾伏的
沿褶皱延伸方向核部地层出露的宽度变化也能 反 的端指背映 倾或向斜者褶枢伏“弧皱V纽方”形的字的 向的倾形凸伏变 或尖侧端化 者,向核斜部的变扬窄起或方者向闭。合的方向是背斜
向斜“V”字形尖 端或者弧形的凸侧 指向褶皱的扬起端
褶皱两翼地层产状主要根据地质图上标绘的产状 符号来表示。
长线表示走向,短线表示倾向,数字 35° 表示倾角。长短线按实际方位标绘。
岩层倒转,箭头指向转向后的倾向, 35° 即指向老岩层,数字为倾角。
在大比例尺上,根据露头形态“V”字形法则 根据同一岩层在褶皱两翼露头宽度的差异,定性
的对比两翼的倾角大小。
据两翼地层的倾角大致地(判B断)圆翼弧间背角斜的大小, 可以描述褶皱紧闭程度。 (C)尖棱背斜
7、褶皱形态的描述
1、褶皱的命名:地名+褶皱名称(如贵阳—惠水向 斜,龙里箱状背斜等)。 2、褶皱的地理位置及延伸情况 3、组成褶皱的地层描述:①、地层的时代(如褶皱 由那些时代的地层组成);②、褶皱的轴部和翼部 地层;③、组成褶皱各地层单元的岩性。 4、褶皱两翼地层产状和枢纽产状:①、褶皱两翼地 层产状是否一致;②、轴面大体倾斜方向和倾角大 小;③、枢纽是否平直,大致向何方向倾伏。 5、转折端形态、紧闭程度、平面类型、位态分类、 及褶皱被岩浆岩或断层破坏情况、形成时代
实习七 读褶皱地区地质图
2013年6月
目的要求
初步掌握阅读褶皱地区地质图的步 骤和方法
学会从地质图上认识和分析褶皱的 形态、组合特征及形成时代
准备工作
读褶皱地区地质图与读一般地质图的方法
一并、无区对别单。个褶皱形态的认识和分析 二、褶皱组合形式的认识 三、确定褶立处的岩层走向的一端反映了 枢纽的倾伏方向,其走向与枢纽方向呈直交处的岩层倾角 等于枢纽倾伏角。
《褶皱和断层》PPT课件
整理课件
5
在一般情况下,背斜常 形成什么地形?向斜常 形成什么地形?
背斜
在一般情况下,背斜常 形成山岭,向斜常形成 谷地或盆地。
向斜
1 2 3
整理课件
6
想一想,背斜谷和向斜山分别是怎样形成的?
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作用,岩性比较疏松,裸露在地
表,容易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因受到挤压力作
用,岩性比较坚硬,抗侵蚀能力较强,不容易被外
力侵蚀,反而成为山岭。
整理课件
7
思考:1 、什么是断层? 2、断层线两侧的岩石的运动方向有什
么不同?
整理课件
8
1、地壳运动产生强大的压力或 张力,超过岩石承受的程 度,岩体发生断裂位移。
2、沿断裂面一侧相对上升,另 一侧相对下降.
整理课件
9
整理课件
10
• 如果断层线两侧的岩石移动幅度很 大,上升的部分会形成什么地形? 下降的部分又会形成什么地形?
整理课件
13
了解地质构造规律的意义
找矿找水;
地下水 石油 天然气
工程建设
整理课件
14
• 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
• ——指导找矿、找水、工程建 设
• 石油、天然气:储存在背斜构造中。 • 地下水:储存于向斜构造盆地中。 • 水库、工程建筑:避免建在断层带
上。 • 修建隧道:选择在背斜部位。 • 采石场:选择在背斜部位。
整理课件
1
(二)地质构造与地 表形态
什么是地质构造?
整理课件
2
褶皱
断层
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层倾斜、弯曲, 甚至断裂的“痕迹”叫地质构造。
整理课件
3
思考:1、什么是褶皱?
构造实验读褶皱区地质图
2.确定两翼产状——主要根据图上标绘的地层产状符号
分析两翼产状是认识褶皱形态的关键。根据褶皱两翼产
状及其变化,确定轴面和枢纽产状.
① 图上标出的产状可从地质图上直接读出 :
本一致(即为等斜褶皱). 如两翼倾角不等或一翼倒转的褶皱,轴面是倾斜的。在
斜歪和倒转褶皱中背斜的轴面均与缓翼(倾角小的一翼)倾 向一致,轴面倾角一般是大于缓翼倾角. ●赤平投影方法或几何作图法较准确确定
Anticline
Bill Evarts
Axial plane
Asymmetric Folds
倾 伏 端
扬 起 端
褶皱的枢纽为倾斜时,一组连续的褶皱在地 质图上,岩层分布形态为“W”形状
内倾转折端
外倾转折端
枢纽在空间上的产出状态
枢纽水平
背斜
枢纽
枢纽倾斜
水平褶皱
倾伏褶皱
枢纽水平
枢 纽
枢纽倾伏
直 立 倾 伏 褶 皱
在地形起伏很大的大比例尺地质图上,褶皱岩层界线受 “V”字型法则的影响,岩层界线弯曲不一定反映枢纽起伏。 枢纽水平的褶皱,会因地形起伏的影响,表现出两翼交会。 此时,从褶皱两翼产状、褶皱岩层界线分布形态与岩层产状 和地形的关系等方向综合起来分析,才能正确认识枢纽产状.
通常在褶皱倾伏端的岩层层序和产状总是正常的。 如果有倒转翼从翼部向倾伏端方向,倾角一般由缓变陡, 到倾伏端附近岩层由倒转逐渐转为产状直立,渐转为正常.
倒转褶皱
倾伏端
倒转翼岩层从翼部向倾伏 端方向,倾角由缓变陡
实验读褶皱和断层地区地质图.ppt
一、目的要求
学会从地质图上分析褶皱和断裂的形 态、组合特征、形成时代
(一)读褶皱区地质图
根据地层对称情况、新老关系及产状分辨背斜、向 斜,褶皱的平面、剖面形态和组合特征
1、倒转翼的确定
1)主要根据地层产状; 2)倾伏端地层层序、产 状正常(图a),倒转翼 岩层 从翼部向倾伏端, 倾角变陡,露头宽度变大 (图从C到A)
➢ 角度不整合:被错最新地层之后,未被错上覆最 老新地层之前
➢ 被切割的岩体时代
5、描述
名称、位置、延伸方向、 主要通过地点、长度、 断层面产状、出露地层、 重复缺失、相对位移、 断距、形成时代、与其他 构造的关系
作业
P242 第一题
求: 1、断层产状 2、断层性质 3、不整合面之下断距(铅直和水平) 4、不整合面之上断距(铅直和水平) 5、断层活动时代
3、断距地测定
①铅直地层断距:层面某高程走向线延长过断层与另一盘同层 面相交,交点标高与走向线标高差(800-700=100米)
②水平断距:两盘同一层面等高的走向线间的垂直距离,FA= 1cm,比例换算=500米 ③地层断距:
ho=hgcosα或h=hfsinα (hg铅直断距 hf水平断距)
4、断层时代确定
22倾伏端地层层序产倾伏端地层层序产状正常图状正常图aa倒转翼倒转翼岩层倾角变陡露头宽度变大倾角变陡露头宽度变大c到到aa22轴面大致产状轴面大致产状倾向相反倾向相反倾角大致相同倾角大致相同轴面直立轴面直立倾向倾向倾角基本相同倾角基本相同轴面与两翼产状基轴面与两翼产状基本一致本一致等斜褶皱等斜褶皱两翼产状不等或一翼倒转两翼产状不等或一翼倒转轴面倾向与倾轴面倾向与倾角小的一翼产状一致角小的一翼产状一致倾角大于缓翼倾角大于缓翼小小平卧和等斜褶皱除外平卧和等斜褶皱除外33枢纽大致产状轴迹位置枢纽大致产状轴迹位置同一岩层走向不平行同一岩层走向不平行呈呈vv相交或弧形转折相交或弧形转折背斜
工程地质第一章—褶皱PPT
一、褶皱的定义
❖褶皱形成的主要作用
(1)纵弯褶皱作用——地壳水平运动的结果
纵弯褶皱作用是指岩层受到顺层挤压 力的作用而发生褶皱。力学上亦称之屈 曲。
一般假定岩层在褶皱前处于原始的水 平状态,所以,纵弯褶皱作用被认为是地 壳水平运动的结果 。
纵弯褶皱作用
14
一、褶皱的定义
❖褶皱形成的主要作用
(2)剪切褶皱作用——沿岩层层面滑动的褶皱作用
1.层理因素 层理或成层构造使岩石具有不均一性,可以通过层间滑动或层内的
物质塑性流动而弯曲形成褶皱。 因此,层理或成层构造是岩石发生褶皱的必要条件。
2.岩层厚度和力学性质因素 在同等应力条件下,厚岩层或强岩层易形成平缓开阔的褶皱,薄岩
层或弱岩层易形成紧密的褶皱。
18
一、褶皱的定义
❖影响褶皱形成的主要因素
6
2、岩层产状对隧道稳定性的影响
(a)隧道穿过均质水平岩层 (b)隧道穿过软硬相间的水平岩层
(c)隧道与岩层走向垂直 (d)隧道与岩层走向平行
7
第四节 褶皱
一、褶皱的定义 二、褶曲 三、褶皱构造的野外辨认特征 四、褶皱构造对工程建筑物的影响
8
一、褶皱的定义
❖褶皱:指组成地壳的岩层,受构造应力的强烈作用,使岩 层形成一系列未丧失其连续性的波状弯曲构造。
20
二、褶曲
(一)褶曲的定义 (二)褶曲的形态 (三)褶曲的基本类型 (四)褶曲的形态要素 (五)褶曲的分类 (六)褶曲的组合类型
21
二、褶曲
❖(一)褶曲的定义
褶皱构造中任何一个单独的弯曲称为褶曲。 褶曲是组成褶皱的基本单元。
22
二、பைடு நூலகம்曲
❖(二)褶曲的形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一、目的要求
1、巩固所学褶皱知识,学会在图上确定背斜、 向斜及褶皱组合型式,描述褶皱要素;
2、学会编制构造横剖面图。
二、实习用具
三角板、量角器、铅笔、厘米方格纸。
2
三、内容说明
(一)读褶皱区地质图
认真弄清地层顺序和接触关系,这是分析褶皱 的基础。
确定背斜、向斜或其它褶皱形态,进而分析单 个褶皱形态特征及类型。
绘出地形剖面。
13
绘地质剖面:将剖面线切过的地质界线的交点 和褶皱轴迹的位置投影到地形剖面上。作地质剖面 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剖面切过不整合界线,应先画不整合面以上 的地层和构造,然后再画不整合面以下的地层和构 造,被不整合面所掩盖的地质界线,可顺其走向延 至剖面线上(如下图中的m点),再将该点投影到剖面 中的不整合面上,从此点绘出其界面。
判断轴面产状:对于等斜褶皱,褶皱轴面产状与 两翼产状基本一致。
对于两翼产状不等的倾斜褶皱或倒转褶皱,无论 是背斜或是向斜,轴面大致都与倾斜较缓的一翼的倾 斜方向近于一致,但倾角则常大于缓翼的倾角。
5
枢纽产状和轴迹的认识:褶皱枢纽水平,两翼 倾角变化不大,在地形起伏不大时,两翼地质界线 表现为基本沿走向方向延伸;
如果褶皱枢纽是倾伏的,则表现为两翼走向不 平行,而呈弧形转折,地质界线随之弯曲。轴面直 立或陡倾斜的倾伏褶皱在地形较平缓情况下,背斜 部分的弧形弯曲的凸面指向倾伏方向,向斜则相反。 从核部宽度变化上也能反映出枢纽的产状及倾伏方 向,核部变窄或闭合尖灭的方向,是背斜倾伏的方 向。
通过褶皱各层转折端点的联线,即为轴迹,它 的长度反映了褶曲的大小。
6
7
转折端形态的认识:在地形较平缓的情况下, 轴面直立或陡倾斜的倾伏褶皱,地质图上褶皱倾 伏端的地层界线弯曲形态,大致反映了褶皱在剖 面上的转折端的形态。
因此,可以根据中小比例尺地质图上的岩层 转折端形态,大致判断褶皱是尖棱形、浑圆形或 箱形褶皱。
8
9
单个褶皱形态的描述:褶皱名称(地名+褶皱
2.剖面切过断层线时,先画断层,然后再画断 层两侧的地层和构造。
3.绘褶皱构造,应从褶皱核部开始,再画两翼, 并注意表现出次级褶皱。
14
15
4.剖面斜交地层走向时,应将其倾角换算成剖 面方向的视倾角画在剖面上。如剖面切的地点无岩 层产状数值,可根据同翼邻近的产状来画。
5.褶皱同一翼的相邻岩层产状相差较大,上下 岩层又是整合关系,这只是岩层倾角局部变陡或变 缓造成的,可根据两翼同一岩层厚度保持不变的前 提,按其厚度而将较陡和较缓的岩层向深部加以修 正,使之逐步与主要产状一致。
11
12
(二)绘制褶皱地区构造横剖面图
分析图区地形和构造特征:分析岩层界线的弯 曲和褶皱核部地层出露的宽窄与地形起伏和岩层产 状的关系。
选择剖面线:剖面线应尽可能垂直褶皱轴迹方 向,并通过全区主要褶皱构造。
在剖面线上用铅笔标出背斜(如“∧”)和向 斜(如“∨”)的位置。对剖面附近的次级褶皱沿 其轴迹线与剖面相交处,亦标出相应的位置。
19
20
The end!
21
类型);地理位置及其所在区域构造部位;分布延 伸情况;核部位置及组成地层;两翼地层产状及转 折端形态;褶皱及枢纽产状;次级褶皱分布及特征 及褶皱被断层或侵入岩体破坏情况等。
例子:“大两会背斜” 位于汉王山复式向斜南端,西起于彭家沟,往 东经大两会,于王家坪倾伏,长约49km;背斜走 向近东——西,开阔褶皱,两翼地层倾角约50- 60°;枢纽具波状起伏,倾伏角约3-15°。核部 在大两会一带出露寒武系,两翼依次为奥陶系至三 叠系岩层。在东、西两端枢纽倾伏处,次级褶皱发 育,成指状分支,延伸不远,一般达8-9km,随 主褶皱一起逐渐倾伏消失。
分析褶皱在平面上的组合特征及分布规律。
3
1、对单个褶皱形态的认识和分析 区分背斜和向斜:横过褶皱核部,注意两侧 岩层分布情况,在老岩层两侧依次对称地排列着 较新岩层者为背斜;在新岩层两侧依次对称排列 着老岩层者为向斜。
4
确定两翼产状:如果地质图上标有产状符号,可 以直接认识两翼产状及变化情况。
在缺少产状符号的情况下,可以根据同一岩层出 露的宽度差异,定性地比较两翼倾角大小。
10
2、褶皱组合型式的认识 从褶皱轴迹排列的状况,确定褶皱的组合型 式,如平行褶皱、雁列式、分枝状、帚状、弧形。 剖面上的组合特征,如隔档式、隔槽式、复 背斜、复向斜。
3、褶皱形成时代的确定 主要根据地层间的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来确 定。在不整合面以下的最新地层时代之后,不整 合面以上的最老地层时代之前。
16
17
6.转折端形态的恢复:轴面直立或近于直立的 褶皱,转折端的形态与平面上的倾伏端表现的形态 大致相似。在绘转折端时,可根据枢纽倾伏角作纵 剖面,求出剖面上该层面枢纽埋藏深度,然后按该 层面两翼产状及枢纽点的位置作内切圆弧。
18
四、作业
1、分析暮云岭地区地质图中褶皱形态和形成 时代;
2、选择区内一主要褶皱进行文字描述; 3、绘制图中A-B剖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