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数学说课稿(竖版)

合集下载

人教数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十四章24.1.2垂直于弦的直径(说课稿)

人教数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十四章24.1.2垂直于弦的直径(说课稿)

人教数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十四章24.1.2垂直于弦的直径(说课稿)《垂直于弦的直径》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方案(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很高兴有这样一个机会与各位老师进行学习和交流,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垂直于弦的直径的第一节课。

下面,我从教材才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教学过程的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本节是《圆》这一章的重要内容,也是本章的基础。

它揭示了垂直于弦的直径和这条弦及这条弦所对的弧之间的内在关系,是圆的轴对称性的具体化;也是今后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弧相等、垂直关系的重要依据;同时也为进行圆的有关计算和作图提供了方法和依据;由垂径定理的得出,使学生的认识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

同时,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对学生渗透类比、转化、数形结合、方程、建模等数学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实验、观察、猜想、抽象、概括、推理等逻辑思维能力和识图能力。

所以它在教材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

本节课的重点是:垂径定理及其应用。

本节课的难点是:对垂径定理题设与结论的区分及定理的证明。

理解垂径定理的关键是:圆的轴对称性。

二、教学目标: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不仅是知识的教学、技能的训练,更应重视能力的培养及情感的教育,因此根据本节课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结合所教学生的特点,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圆的轴对称性;掌握垂径定理;学会运用垂径定理解决有关的证明、计算和作图问题。

能力目标:渗透类比、转化、数形结合、方程等数学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实验、观察、猜想、抽象、概括、推理等逻辑思维能力和识图能力。

德育目标:渗透数学来源于实践和事物之间相互统一、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让学生体会几何图形所蕴涵的对称美。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赐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

新课程理念强调我们的课程应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探究新知识的过程,是以教促学,互教互学的过程,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与学生一起分享对课程的理解,鉴于教材特点及所教学生的认知水平,我选用以下方法:1.引导发现法和直观演示法。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说课稿21.2.3《因式分解法》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说课稿21.2.3《因式分解法》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说课稿21.2.3《因式分解法》一. 教材分析《因式分解法》是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1.2.3节的内容,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掌握因式分解的概念、方法和应用。

因式分解是初等数学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对于解决代数方程、不等式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在本节课中,学生将通过学习因式分解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能够独立进行简单的因式分解,并能够运用因式分解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整式的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对于代数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因式分解作为一种独立的解题方法,对学生来说是新的内容,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掌握。

同时,因式分解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转化能力,对于部分学生来说可能存在一定的难度。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因式分解的概念,掌握因式分解的方法,能够独立进行简单的因式分解。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体验到数学的乐趣,增强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因式分解的概念和方法。

2.教学难点:因式分解的逻辑思维和转化能力的培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讲授法、小组合作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课件、黑板等教学手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因式分解的必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讲解因式分解的概念和方法,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因式分解的过程。

3.练习:学生独立进行因式分解的练习,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4.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因式分解的讨论和交流,分享解题经验和方法。

5.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因式分解的方法和技巧,强化学生对因式分解的理解。

6.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因式分解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九年级数学说课稿(通用3篇)

九年级数学说课稿(通用3篇)

九年级数学说课稿(通用3篇)九年级数学说课稿(通用3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九年级数学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九年级数学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4章第2节的第3课时,是学生已掌握了点与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等知识的基础上,来研究平面上两圆的不同位置关系,是学生对圆的知识应用的基础,也是今后到高中继续研究平面与球的位置关系,球与球的位置关系的基础。

因此本节课的内容是至关重要的,它对知识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1、探索并了解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2、探索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中两圆圆心距与两圆半径间的数量关系。

3、能够利用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解题。

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探索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学会“类比”、“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提高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目标:学生经过操作、实验、确认等数学活动,体会运动变化的观点,量变产生质变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感受数学中的美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探索并了解圆和圆的位置关系。

教学难点:探索圆和圆的位置关系中两圆圆心距与两圆半径间的数量关系。

三【教法与学法分析】1、课堂上本着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人人获得有价值的数学的新课程理念,从生活中的图形实例出发引入新课,并用动画演示,直观形象的展示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经过探索、讨论、观察、总结、再运用的学习过程,逐步深入地探索知识和掌握知识,非常符合这个年龄段学生的认知特点;2、改生硬的传授和呆板的讲课,着眼于直观感知和操作认识,从学生熟悉的实际出发,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认识图形的主要特征与图形变化的基本性质,学会识别不同的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图形;3、在课堂上赋予适当的教学说理,达到把知识由浅入深;从无规律到有规律;从直观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数学学习过程,培养学生一定的合理推理能力以及增强学生的严密的思考能力,同时培养学生适当的数学素养。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说课稿:24.1.2垂直于弦的直径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说课稿:24.1.2垂直于弦的直径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说课稿:24.1.2垂直于弦的直径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24章1.2节,主题为“垂直于弦的直径”。这一节内容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它既是圆的相关知识的延伸,也是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的重要环节。在之前的课程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圆的基本概念、圆的性质以及圆的方程等知识。在此基础上,本节课将引导学生探索垂直于弦的直径的性质,进一步理解圆的相关定理。
二、学情分析导
(一)学生特点
本节课面向的是九年级的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他们在认知水平上,已经具备了基本的几何知识和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能够理解并运用圆的相关性质。此外,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对数学学科的兴趣也日益浓厚,但学习习惯尚需进一步培养。
2.教学难点:理解并证明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对于教学重点,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方法,掌握垂直于弦的直径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对于教学难点,教师要提供适当的引导和提示,帮助学生理解并证明这一性质,从而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同时,教师还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习障碍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圆的基本概念、圆的性质以及圆的方程等前置知识。然而,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以下障碍:1.对垂直于弦的直径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刻,容易与其他概念混淆;2.在证明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以及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的过程中,可能缺乏严密的推理能力;3.在实际问题中,学生可能难以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
作业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数学素养。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作业中得到有效的提升。

九年级数学说课稿

九年级数学说课稿

九年级数学说课稿一、说教材《九年级数学》作为我国初中教育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具有关键性作用。

本文所选教材为九年级数学课程中的一节,其作用和地位如下:1. 作用:本文主要介绍了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包括直接开平方法、配方法、公式法等,旨在让学生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求解技巧,为后续学习抛物线、二次函数等内容打下基础。

2. 地位:本文处于整个九年级数学课程的中间阶段,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一方面,它是对前面所学一元一次方程、不等式等知识的深化和拓展;另一方面,它为后续学习二次方程组、二次不等式等内容奠定了基础。

3. 主要内容:本文主要围绕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展开,包括以下小节:(1)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及标准形式;(2)直接开平方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3)配方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4)公式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5)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及根与系数的关系。

二、说教学目标学习本课,学生需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和标准形式;(2)掌握直接开平方法、配方法、公式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3)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及根与系数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学会运用不同的解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培养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3)通过实际例题,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增强自信心;(2)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三、说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及标准形式;(2)直接开平方法、配方法、公式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3)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及根与系数的关系。

2. 教学难点:(1)配方法的运用;(2)公式法的理解和运用;(3)根的判别式及根与系数的关系的理解。

四、说教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突出教学亮点。

最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下册数学说课稿全套(附数学说课模板)

最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下册数学说课稿全套(附数学说课模板)

最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下册数学说课稿全套(附数学说课模板)第21章一元二次方程(13) (3)21.1 一元二次方程说课稿(一) (7)《一元二次方程》说课稿(二) (9)21.2.1 配方法说课稿(一) (13)配方法说课稿(二) (17)21.2.2 公式法说课稿(一) (21)21.2.3 因式分解法说课稿(一) (24)21.2.4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说课稿(一) (27)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说课稿(二) (29)21.3 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说课稿(一) (31)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说课稿(二) (35)第22章二次函数(12) (38)22.1 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6) (38)22.1.1 二次函数说课稿(一) (38)22.1.2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和性质说课稿(一) (41)二次函数y=ax2+c的图像与性质说课稿(二) (41)22.1.3 二次函数y=a(x-h)2+k的图象和性质说课稿(一) (45)22.1.4 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和性质说课稿(一) (47)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说课稿(二) (52)2.2 用函数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说课稿(一) (56)22.2用函数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二) (58)22.3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说课稿(一) (63)《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说课稿(二) (66)第23章旋转(9) (69)23.1 图形的旋转说课稿(一) (69)《图形的旋转》说课稿(二) (74)《中心对称》说课材料 (78)23.2.2 中心对称图形说课稿 (84)23.2.3 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说课稿 (86)《23.3课题学习图案设计》说课材料 (90)第24章圆(16) (92)24.1.1 圆说课稿(一) (92)《垂直于弦的直径》说课稿(一) (96)《垂直于弦的直径》说课稿(二) (98)24.1.3 弧、弦、圆心角说课稿(一) (103)《弧、弦、圆心角》说课稿(二) (105)24.1.4 圆周角说课稿(一) (108)24.1.4 圆周角(说课稿)(二) (115)24.2.1 点和圆的位置关系说课稿(一) (116)24.2.2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说课稿(一) (119)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说课稿(二) (122)24.3 正多边形和圆说课稿(一) (126)24.4 弧长和扇形面积说课稿(一) (128)《弧长和扇形的面积》说课稿(二) (131)第25章概率初步(12) (133)25.1.1 随机事件说课稿(一) (133)《随机事件》说课稿(二) (133)25.1.2 概率说课稿(一) (140)《25.1.2概率》说课稿(二) (145)《用列举法求概率》说课稿r (147)3.3应用新知,深化拓展 (154)25.3用频率估计概率(1)说课稿 (156)九年级下册 (160)第26章反比例函数(8) (160)《26.1.1反比例函数》说课稿 (160)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说课稿(一) (164)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说课稿(一) (169)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说课(二) (174)第27章相似(14) (178)27.1 图形的相似说课稿(一) (178)《27.1图形的相似》说课稿(二) (180)27.2.1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说课稿(一) (184)27.2.3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说课稿(一) (187)《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说课稿(二) (190)27.2.2 相似三角形应用举例说课稿(一) (194)27.2.2相似三角形应用举例(二) (197)27.3 位似说课稿(一) (199)第28章锐角三角函数(12) (205)28.1 锐角三角函数说课稿(一) (205)28.2 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说课稿(一) (207)第29章投影与视图(10) (209)29.1 投影说课稿(一) (209)投影说课稿(二) (211)29.2 三视图说课稿(一) (212)三视图说课稿(二) (214)29.3课题学习制作立体模型 (216)课题:29.3 课题学习制作立体模型(二) (223)初中数学说课稿模板尊敬的各位评委专家,您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方法分析,教学过程分析,教学评价和教学反思六个方面加以说明。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4.3.1《正多边形和圆》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4.3.1《正多边形和圆》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4.3.1《正多边形和圆》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正多边形和圆》是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4章第3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正多边形的定义、性质以及与圆的关系。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正多边形的概念,掌握正多边形的性质,并能够运用这些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探究正多边形与圆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知识,对图形的认识和理解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正多边形的定义和性质,以及与圆的关系,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出发,探究新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正多边形的定义,掌握正多边形的性质,了解正多边形与圆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探究正多边形的性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美。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多边形的定义,正多边形的性质。

2.教学难点:正多边形与圆的关系,正多边形的性质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启发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几何画板等,直观展示正多边形的性质和与圆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正多边形图片,如足球、骰子等,引导学生关注正多边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正多边形的定义和性质: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找出正多边形的定义和性质,最后进行汇报和交流。

3.揭示正多边形与圆的关系:引导学生观察正多边形的特点,引导学生发现正多边形可以看作圆的内接多边形,从而得出正多边形与圆的关系。

人教版九年数学全册说课稿2

人教版九年数学全册说课稿2
九.说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进行思考和总结的过程。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教学评价,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进步,鼓励他们克服困难,树立信心。
知识点儿整理:
13.实数的概念与性质:有理数、无理数、实数的分类,实数的性质(相反数、绝对值、平方根等)。
答案:x = 4
(2)求函数f(x) = x^2 - 3x + 2的图像。
答案:图像是一个开口向上的抛物线,顶点坐标为(3/2, -1/4)
25.应用题:
(1)一个班级有男生和女生共60人,男生占60%,求男生和女生的人数。
答案:男生36人,女生24人
(2)一辆汽车以60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行驶了3小时后,离目的地还有120公里,求目的地距离汽车的起点。
答案:300公里
以上是本节课的同步作业练习题,每个题目都有明确的答案。学生可以通过完成这些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错误,提高教学效果。
人教版九年数学全册说课稿2
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九年数学全册教材,是按照我国教育部门的要求和课程标准编写的,具有权威性、科学性和系统性的特点。教材内容涵盖了九年义务教育的全部数学知识,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学知识和运算技能,但部分学生在面对复杂的数学问题时,仍存在恐惧心理,缺乏解决问题的信心。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存在差异,需要教师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培养。
9.知识讲解:详细讲解九年数学全册的知识点,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
10.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4.1.2《垂径定理》说课稿1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4.1.2《垂径定理》说课稿1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4.1.2《垂径定理》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垂径定理》是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4章圆的一部分,它是圆的性质中的重要定理之一。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探究并证明圆中垂径定理,即圆中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弧。

这个定理在解决圆的相关问题时具有重要作用,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圆的性质和圆的方程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平面几何的基本知识,对图形的性质和证明有一定的理解。

他们对圆的概念和性质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对垂径定理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在学习本节课时,学生需要通过观察、思考、探究、证明等过程,理解和掌握垂径定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垂径定理的内容,并能够运用垂径定理解决相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证明等过程,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通过对垂径定理的学习,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培养坚持不懈、严谨治学的态度。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垂径定理的内容。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证明过程,理解并掌握垂径定理的证明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探究、证明。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演示和实物模型,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垂径定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与圆相关的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圆的性质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引入:介绍垂径定理的概念,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垂径定理的性质。

3.探究与证明:学生分组进行探究,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方法,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证明垂径定理。

4.讲解与解释:教师对学生的探究结果进行讲解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垂径定理。

5.练习与巩固:学生进行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对垂径定理的理解和运用。

6.总结与拓展:学生总结垂径定理的内容和证明方法,并进行一些拓展问题的讨论。

人教版九年级unit9数学说课稿

人教版九年级unit9数学说课稿

人教版九年级unit9数学说课稿一、课程内容概述本节课是人教版九年级数学课程的第九单元,主题为“数学的应用”。

课程内容主要关注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帮助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进行思考和计算。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应能够:1. 掌握基本的几何图形的性质和计算方法;2.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3. 培养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如下:1. 理解和掌握几何图形的定义和性质;2. 学会计算几何图形的周长和面积;3. 运用几何图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为了顺利进行本节课的教学,需要准备以下教学资源和工具:1. 教科书《人教版九年级数学》;2. PowerPoint幻灯片;3. 相关的练题和实例。

五、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导入新知: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入几何图形的概念和应用,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2. 理论讲解:通过幻灯片和教科书,介绍几何图形的定义、性质和计算方法,让学生理解和记忆;3. 实例演练:在课堂上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并鼓励他们分享解题思路;4. 深化练:分发练题,让学生独立完成一部分,然后互相检查答案,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5. 总结归纳:通过课堂讨论,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要点,帮助学生加深对几何图形应用的理解;6. 课堂作业:布置适当的作业,巩固学生所学内容。

六、课堂评估为了评估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可以采用以下方式进行评估:1. 准备一些练题和问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提交答案;2. 在课堂上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通过口头回答来展示他们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七、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评估结果,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成功和不足,并做出改进计划。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说课稿,希望能够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人教版九年数学全册说课稿3

人教版九年数学全册说课稿3

人教版九年数学全册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九年数学全册是按照教育部制定的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编写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突出基础性、实践性和创新性。

本册教材内容丰富,结构清晰,逻辑严密,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参与。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册教材之前,已经掌握了部分数学知识,如整数、分数、小数等。

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仍存在不能正确列出算式、运算顺序混乱等问题。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等方面存在差异,需要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会掌握人教版九年数学全册的知识点,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策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观念,增强对数学学科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喜悦。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人教版九年数学全册的知识点。

2.教学难点: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正确列出算式、运用运算顺序等。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具、学具等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学生根据导学案,独立探究新知识,解决基本问题。

3.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重点、难点问题。

4.启发引导: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针对性讲解,引导学生思考。

5.巩固练习: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拓展延伸: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7.课堂小结:学生总结课堂所学,形成知识体系。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突出教学重点,简洁明了,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根据每节课的内容,设计相应的板书,如概念、公式、定理等。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分为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4.1.2《垂直于弦的直径》说课稿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4.1.2《垂直于弦的直径》说课稿
3.不断更新和优化板书设计,使其更加清晰、简洁,更好地辅助学生学习。
五、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将注重布局的合理性、内容的精炼性和风格的简洁性。板书将包括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如垂径定理的推理过程、圆的性质和垂径定理的应用。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辅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知识点,提供清晰的视觉辅助工具。为确保板书清晰、简洁且有助于学生把握知识结构,我将注重以下几点:
3.学生分享:邀请一名学生在课堂上分享自己在前置知识中所了解到的垂径定理,以此引发学生对垂径定理的兴趣和思考。
(二)新知讲授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计划按照以下步骤逐步呈现知识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1.垂径定理的推理过程:通过几何画板软件,动态展示垂径定理的推理过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和理解垂径定理的得出。
1.课堂练习:设计一些相关的课堂练习题目,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2.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选取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垂径定理进行解决,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个人研究项目:布置一个个人研究项目,让学生选择一个与垂径定理相关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总结反馈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计划采取以下方式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并提供有效的反馈和建议:
1.学生自我评价:让学生对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表现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学习中的优点和不足。
2.同伴评价:组织学生进行同伴评价,让学生互相评价对方的学习表现和解答过程,提供反馈和建议。
3.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表现和解答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垂径定理,能够运用垂径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4.2《切线的判定和性质定理、切线长定理》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4.2《切线的判定和性质定理、切线长定理》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4.2《切线的判定和性质定理、切线长定理》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4.2节《切线的判定和性质定理、切线长定理》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旨在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切线的判定方法、性质定理和切线长定理,为后续学习解析几何打下基础。

本节内容涉及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通过研究切线与圆的切点,引导学生探究切线的性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基础,对直线、圆等基本概念有所了解。

但是,对于切线的判定和性质定理、切线长定理等概念,学生可能较为抽象,不易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切线的相关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切线的判定方法、性质定理和切线长定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猜想、验证等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意志。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切线的判定方法、性质定理和切线长定理。

2.教学难点:切线性质定理的理解和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想、验证等环节,自主探究切线的性质。

同时,运用多媒体课件、几何画板等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复习直线和圆的相关知识,引出本节课的内容——切线的判定和性质定理、切线长定理。

2.自主探究: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想切线的性质,然后进行验证。

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切线的判定方法和性质定理。

3.讲解与演示:教师对切线的判定方法和性质定理进行讲解,并用多媒体课件和几何画板进行演示,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4.练习与拓展: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进行拓展训练。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4.1.2《垂直于弦的直径》说课稿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4.1.2《垂直于弦的直径》说课稿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4.1.2《垂直于弦的直径》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24章《圆》的1.2节《垂直于弦的直径》是本章的重要内容。

这部分主要介绍了垂径定理及其推论,为后续学习圆的性质和圆的方程打下基础。

本节内容通过探究垂直于弦的直径的性质,引导学生利用几何推理证明结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初中阶段的基本几何知识,对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有所了解。

但学生在解决几何问题时,往往缺乏推理证明的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掌握几何推理的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垂径定理及其推论,能运用垂径定理解决简单几何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探究、推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几何直观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探究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垂径定理及其推论的证明和应用。

2.教学难点:垂径定理的证明,以及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几何推理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直观展示几何图形的性质和推理过程。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回顾圆的基本性质,引出垂直于弦的直径的性质。

2.探究垂直于弦的直径的性质:让学生分组讨论,观察几何图形,引导学生发现垂直于弦的直径的性质。

3.推理证明:引导学生运用几何推理方法,证明垂径定理及其推论。

4.应用拓展:举例说明垂径定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5.总结归纳: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垂径定理及其推论的重要性。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垂直于弦的直径性质: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且平分弦所对的弧。

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通过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评价。

主要评价学生在掌握垂径定理、运用几何推理方法以及解决实际问题方面的表现。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说课稿(41份)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说课稿(41份)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说课稿(41份)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作为我国初中阶段数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和拓展初中阶段的数学知识,为升入高中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册教材内容丰富,结构严谨,涵盖有代数、几何、概率等多个数学领域。

其中,重点内容包括一元二次方程、函数、平行线与相交线、相似三角形等。

这些内容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还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规则已经有所了解。

然而,在面对较为复杂的数学问题时,部分学生可能会感到困惑和无助。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同时,九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对于富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具有一定的探索欲望。

三. 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和人教版教材的内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函数的性质、平行线与相交线的判定等基本知识;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勇气。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函数的性质、平行线与相交线的判定;2.教学难点: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尤其是根的判别式的应用,以及函数图象的绘制。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与手段:1.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2.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分析、解决过程中掌握相关知识;3.小组合作: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4.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数学概念和运算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复习相关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2.讲解新课:详细讲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函数的性质、平行线与相交线的判定等知识点;3.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数学问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新知识;4.课堂练习:布置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5.小组讨论: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7.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说课稿本《一元二次方程实际问题-面积问题》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说课稿本《一元二次方程实际问题-面积问题》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说课稿本《一元二次方程实际问题-面积问题》一. 教材分析《一元二次方程实际问题-面积问题》是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的一节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学会运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面积问题。

教材通过引入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使学生能够逐步掌握一元二次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代数基础,对一元二次方程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还需要进一步的培养和指导。

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不知道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进而运用一元二次方程进行解答。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正确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一元二次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学会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熟练运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面积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热爱数学、运用数学的积极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熟练运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面积问题。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正确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卡片、黑板等,直观展示教学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面积问题,引发学生对面积问题的关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一元二次方程在面积问题中的应用,引导学生理解一元二次方程与面积问题的关系。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教材研说稿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教材研说稿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材研说稿王兰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我主要从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等三个方面对教材进行简单的分析。

说课标主要从课程目标,内容标准两方面来分析;说教材主要从教材的编写体例、编写特点、教材分析与整合等方面来分析;说建议主要从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方面来分析。

一、说课标1、课程目标新课标中对数学课程提出这样的教育理念:“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本册教材正是依据这种教育理念编写的。

新课标对本学段的学习提出了四个方面的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旋转、圆和概率初步等知识;具备一定的运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以及综合实践能力。

(2)数学思考:在探索相关知识的过程中,初步建立数学模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

(3)解决问题: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综合应用知识,灵活、合理选择与应用有关的方法完成特定的数学任务。

(4)情感态度: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2、内容标准初中数学分为“数与代数" "空间与几何" "统计与概率" "综合与实践"四个领域。

"数与代数"的内容主要包括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它们都是研究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在九年级上册中具体体现在:第二十一章一元二次方程,第二十二章二次函数。

这些内容使学生认识到,现实中的问题可以构建有效的数学模型,解决简单的问题。

从而体现“实践—理论—实践”的认识过程。

"空间与几何"的内容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这些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获得初步的识图、作图等技能,发展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

"统计与概率"主要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和客观世界中的随机现象,来帮助人们作出合理的推断和预测。

初中数学人教版说课稿范文8篇

初中数学人教版说课稿范文8篇

初中数学人教版说课稿范文8篇初中数学人教版说课稿范文8篇说课稿是教师将教学设计思路和实施细节进行表达和解释的一种教学文稿,通过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逐一分析和说明,能够更好地展示教学的内涵和特点。

能够促进教学过程的理性反思和教学经验的分享。

现在随着小编一起往下看看初中数学人教版说课稿范文,希望你喜欢。

初中数学人教版说课稿范文篇1写说课稿一定要有正确的思路,下面一起去看看小编为你整理的初中数学万能说课稿吧,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一、说教材用因式分解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是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第二章第四节内容,是中学数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在初中数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我们从知识的发展来看,学生通过一元二次方程的学习,可以对已学过实数、一元一次方程、整式、二次根式等知识加以巩固,同时一元二次方程又是今后学习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二次函数等知识打下良好基础。

二、说学情任何一个教学过程都是以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激发兴趣为目的的。

中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当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发现要解的方程不再是以前所学过的一元一次方程或是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其他方程时,他们自然会想进一步研究和探索解方程的配方法问题。

而从学生的认知结构上来看,前面我们已经系统的研究了完全平方公式,二次根式,用配方法公式法后,这就为我们继续研究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奠定了基础。

三、说教学目标方面,以我国数学文化为主线,激发同学们热爱祖国悠久文化的情感。

(二)重点与难点为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为: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

限于八年级同学们的思维水平,我将面积法(拼图法)发现勾股定理确定为本节课的难点。

我将引导同学们动手实验突出重点,合作交流突破难点。

二、学情分析初二同学们已具备一定的分析,归纳的能力和运用数学的思想意识对于勾股定理的得出,需要同学们通过动手操作,在观察的基础上,大胆猜想数学结论。

但同学们在这一方面的可预见性和耐挫折能力并不是很成熟,从而形成困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川市数学教师说课竞赛活动个人资料
姓名:陈永红
性别:男
年龄: 34岁
任教学校: 汉川市马口镇丁集学校
课题: 九年级上册24.1.1《圆》
九年级数学24.1.1《圆》的说课稿
马口镇丁集学校陈永红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圆的有关知识,被广泛地应用于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方面,所涉及的数学知识较为广泛,学好本章内容,能解决生产、生活中很多问题。

圆是初中数学最核心内容之一,在中考中所占的分量较重。

而本节的内容是圆及相关概念,它体现了运动的观点,是研究圆的性质的基础,也为后面学习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作了铺垫。

2、教学目标
新课标下的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发展水平及知识经验的基础上。

新数学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不仅是知识的教学技能的训练,更应重视能力的培养和情感的教育。

因此,根据本节课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结合学生的特点,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从动态与静态两个方面去理解圆的定义,熟练掌握弦、弧、半圆、直径、劣弧、优弧、等圆、等弧等相关概念。

过程与方法:教师播放动画,创设情景,使学生经历动手实践、观察思考、分析概括的学习过程,形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利用我国悠久的数学研究历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渗透数学的应用价值,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唯物辩证法思想的运用。

3、教学重、难点
重点:弦、直径、弧、半圆、劣弧、优弧、等圆、等弧等与圆有关的概念,解释生活中与圆有关的问题。

难点:圆的两种定义的理解
4、教学准备:课件、多媒体设备
二、教法与学法分析
教无定法,教学有法,贵在得法。

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基础学科。

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对学生传授数学知识,更重要的应该是对他们传播数学思想、数学方法。

九年级的学生虽然有一定的理解力,但在某种程度上特别是平面几何问题上,学生还是依靠事物的具体、直观形象进行学习,而且,学生以前仅在小学初步认识了圆,了解了圆心、半径、直径及其简单应用。

所以我以参与式探究教学法为主,整堂课紧紧围绕“情景问题——学生体验——合作交流”的模式,并发挥微机的直观、形象功能辅助演示圆形的各种物体、动画情景,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观察、发现其知识的内在联系,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思考。

比如,在“车轮为什么是圆的”这一知识的教学中,就搜集了三轮车行驶的动画,制作了“三角形、正方形车轮”行驶、“椭圆形车轮”行驶的动画情景,让学生形象地感知车轮做成圆形的数学道理。

这样,一方面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另一方面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用创造性思维去学会学习。

三、教学流程设计
我的教学流程设计是:
1、创设情景,孕育新知
2、启发诱导,探索新知
3、讲练结合,巩固新知
4、知识拓展,深化提高
5、小结新知,画龙点睛
6、布置作业,复习巩固
四、教学过程及活动情况安排表
ﻬ教学环节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讲练结合巩固新知例题1:想一想,判断下列说
法的正误:
(1)弦是直径
(2)半圆是弧
(3)过圆心的线段是直径
(4)过圆心的直线是直径
(5)直径是最长的弦
(6)直径相等的两个圆是
等圆
(7)长度相同的两条弧是
等弧
例2:如图:请用正确的方式
表示出以点A为端点的优
弧及劣弧。

O
启发学生思考,指名
学生回答。

学生思考。

应用知识
反馈补充
知识拓展深化提高练习:
1、如何在操场上画一个半
径是5m的圆?说出你的理
由。

2、你见过树木的年轮吗?从
树木的年轮可以很清楚的
看出树生长的年龄,如果一
棵20年树龄的红杉树的树
干直径是23cm,这棵红杉
树的半径平均每年增加多
少?
微机演示
分组讨论后学生汇
报,师概括。

首先确定圆心,然后
用5m长的绳子一
端固定为圆的端,
另一端系上尖木棒,
木棒以5m长尖端
划动一周,所形成
的图形就是圆。

引导学生观察图
片,分析思考解答
问题。

小组讨论,汇报
结果。

学生思考动手
解答。

合作学习,增进学
生间的交流,培养
语言表达能力。

注意个人能力的
培养。

B
A C
E
D
F
五、设计说明
1、本节课的设计体现了“学会学习,为终身学习作准备”的教育理念,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学习的方法、能力和数学知识的思想。

同时获得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2、教师是教学工作的服务者,教师的责任是为学生的发展创造一个和谐、开放、富有情趣的学习新知的探究氛围。

本课时引用成语故事《破镜重圆》、古代谚语激趣导入新课的学习,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最后布置课后思考的习题,首尾呼应,更为新知识的学习作了铺垫。

3、在新课程理念下,“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物体表面的圆”,解决问题“为什么车轮是圆的”、“树的年轮问题”、“学农问题”等练习的选用,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无处不在,应用数学无处不有,让学生感受“生活处处有数学”,从而在生活中主动发现问题加以解决,达到“乐学”的目的,把实际问题与数学知识紧密联系,逐步渗透建模的思想方法,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技能、技巧。

4、注意利用课本资源《墨经》中“圆”的记载,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设计“学农问题”,对学生渗透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