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097201食品科学(农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097201食品科学(农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1、进一步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优良,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勇于创新的开拓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善于合作的团结精神和关注社会的人文精神。
2、培养适合现代食品科学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食品领域内的科研、管理和工程技术和高级专门人才。
具备掌握化学、生物学和食品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实验技术和现代食品科学知识的技能,了解本学科现代理论和技术的发展水平及动态;能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好的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和论文写作能力;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具有独立进行食品科学研究的能力。
毕业后能从事教学、科研或工程技术以及管理等工作。
3、身心健康。
二、学习年限硕士生的学制为3年,培养年限为2-3年。
三、研究方向08.食品加工与贮运保鲜技术09.食品营养与安全10. 药食资源利用四、培养方式采用导师制,课程学习与论文研究相结合,应有二分之一的时间从事研究生工作。
五、课程设置见课程设置表。
六、科学研究贵州大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在校学习和参加科研工作的过程中,应了解和掌握本专业国内外的最新学术动态和科研信息。
所以研究生在校期间要积极参加本专业的各类学术交流活动。
应至少参加一次本专业的全国学术会议, 并写出参会报告,由导师(或指导小组)评阅并给出成绩。
研究生进校后,要在导师(或指导小组)的指导下从事相关的科研工作。
研究生对所从事的科研工作必须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研究生在读期间,必须核心以上刊物发表本专业领域学术论文1篇以上(含1篇,至少获录用通知书),方能参加答辩。
七、教学实践和学位论文1、教学实践为了培养研究生的教学工作能力,在第二年或第三年,研究生必须参加大学本科生的部分教学工作,形式可以是带实验或讲授某门课程的部分章节。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0832方案适用学科、专业:一级学科:食品科学与工程(0832)二级学科:食品科学(083201)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083202)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083203)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083204)一、培养目标食品科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较高层次。
食品科学硕士研究生教育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照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以发展现代农业和食品产业为宗旨,为相关企事业单位和管理部门培养能够独立承担科学研究、教学和生产技术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
结合本学科、专业特点,制定具体培养目标。
二、研究方向本培养方案按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设置。
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包括食品科学、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4 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方案将各二级学科的研究方向和课程一并列出,方案中除规定的各学科专业硕士研究生必修的公共课和专业必修课外,对所列的专业选修课,各学科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可根据其研究方向加以选择。
具体研究方向如下:(一)食品科学1.食品生物技术2.食品保藏机理3.农产品深加工与转化4.食品质量控制与安全5.动物性食品科学利用技术(二)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1.淀粉改性与转化技术2.植物蛋白高效利用3.油脂与油脂化工4.粮油深加工与综合利用的新工艺、新技术(三)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1.农产品深加工与综合利用2.农产品保鲜、加工机理及工程化3.农产品加工机械设备4.农产品包装工程技术(四)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1.水生动物产品品质控制2.水生生物资源综合利用3.水产资源功能性产品开发三、学制与学习年限食品科学硕士研究生学制2-3 年,基本学业年限为 3 年,最长为 5 年。
根据研究生培养的实际情况可申请提前毕业,但原则上提前毕业时间不超过 1 年。
四、培养方式实行导师负责制,在以导师为主的同时,建立导师指导小组,小组成员可聘请校外知名教授和专家,由导师和指导小组全面负责培养工作,包括思想教育、学风教育、培养计划制定、学位论文指导等。
食品科学与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食品科学与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Master Program of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代码:0832)一、学科方向1. 083201 食品科学,Food Science2. 083202 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Cereal, Oil and Vegetable protein Engineering二、学制学制3年,硕士生的学习年限,根据情况可适当延长,最长不得超过5年。
硕士生的培养方式分为全日制和兼读制两种。
硕士生如在学期间提前完成培养计划,通过学位课程考试和学位论文答辩,各方面表现突出,可申请提前毕业。
3年制全日制优秀研究生最多可提前半年毕业,兼读制研究生学习年限不少于3年。
2年制研究生不能提前毕业,具体按《暨南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办法》执行。
三、课程设置本学科要求修满26学分,其中公共学位课7学分,专业学位课9学分,非学位课程10学分。
课程类别课程编号课程中文名称(课程英文名称)学时学分开课学期开课单位考核方式学科方向公共学位课105590ma01基础英语(Fundamental English)80 4 1 外语学院考试各方向105590ma1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The Research on Theory and Practice of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36 2 2 社科部考试各方向105590ma20自然辩证法概论Outline of Natural Dialectics18 1 2 社科部考试各方向专业学位课083200mb01高级食品化学Advanced Food Chemistry60 3 1 食品系考试各方向083201mb03食品生物技术Food Biotechnology60 3 1 食品系考试各方向083201mb02现代食品加工学Modern Food Technology60 3 1 食品系考试各方向非学位课080300md01学科前沿讲座Seminar on Frontier of Food Science30 1 2 研究生院考查各方向必选083201mc14专业英语Professional English30 1 1 食品系考试各方向必选083201mc01食品添加剂制备与应用Food Additives Preparation andApplication40 2 1 食品系考查083202mc03油脂化学及工艺学Edible Oil Chemistry and Technology40 2 1 食品系考试方向2必选083201mc02有机波谱学Organic Spectroscopics40 2 1 食品系考试课程类别课程编号课程中文名称(课程英文名称)学时学分开课学期开课单位考核方式学科方向非学位课083201mc03 功能性食品Functional Food40 2 1 食品系考查083201mc05食品质量与安全研究进展Advances in Food Quality and Safety40 2 1 食品系考查083201mc08食品分离技术Food Separation Technology40 2 2 食品系考查方向1必选083201mc12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Experimental Design and Data Analysis40 2 1 食品系考试083201mc13现代食品分析技术Modern Food Analysis Techniques40 2 1 食品系考试083202mc04谷物化学及工艺学Cereal Chemistry and Technology40 2 1 食品系考试083202mc02植物蛋白工艺学Vegetable Protein Technology40 2 2 食品系考试说明:学科前沿讲座含心理讲座(最多4次)。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学术型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学术型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适用二级学科:083201 食品科学、083202 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083203 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一、学科简介我校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主要培养从事食品生产技术管理、品质控制、产品开发、科学研究和工程设计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该学科目前设立“食品科学”、“粮食、油脂与植物蛋白工程”和“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3个二级学科。
在大豆深加工理论与应用、食品生物技术、功能性食品、粮食油脂工程与副产品综合利用、现代农产品加工技术等12个研究方向具有较强的优势和特色。
学科历经多年建设造就了一支学术水平较高、协作精神强、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拥有专任教师22名(其中教授6人、特聘教授1人、副教授8人、博士10人),有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1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1人,吉林省管优秀专家1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1人,吉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2人、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2人。
学科自2005年以来共承担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82项,发表论文12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检索36篇),曾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吉林省科技进步奖6项、获发明专利13项、长春市科技进步奖2项、吉林省教学成果奖1项。
学科设有国家大豆深加工技术研究推广中心、国家大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吉林分中心和农产品深加工吉林省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
二、培养目标根据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方针,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能适应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需要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对本领域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提出如下要求:1. 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树立科学发展观,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科研作风,具有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能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2.培养掌握食品科学的系统理论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具有扎实的食品科学和食品工程技术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能适应现代食品工业发展需要,从事食品生产技术管理、品质控制、产品开发、科学研究、工程设计等方面工作的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复合型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食品科学(083201)专业硕士生培养方案

食品科学(083201)专业硕士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硕士研究生培养在加强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重视培养硕士研究生的创新精神、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
1.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
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遵纪守法,品德优良;具有求实创新、严谨的科学作风、献身科学的精神。
2.具有本学科较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了解本学科的发展方向及研究动态,具有从事本学科教学、科研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适应教学、科研、生产和管理等多种工作岗位的需求。
3.具有良好的外语读、写能力和一定的听、说能力。
4.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本硕士学位授权点,设立以下四个研究方向。
1.食品加工原理与技术2.食品化学3.营养与功能食品4.食品微生物三、学习年限硕士研究生学制为三至五年。
五年不毕业者作结业处理。
四、课程设置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得少于32学分,其中学位课21学分;学位课、选修课程成绩分别以70、60分为及格标准。
跨学科或同等学力研究生,须在导师指导下补修2-3门本学科本科主干课程,计成绩,不计学分。
补修课程成绩不合格者,不进行中期考核。
学位课程是研究生必修课。
选修课分公共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两部分。
选修课由导师根据研究生的培养方向和科研需要确定,鼓励跨学科专业选修1-2门课程。
具体课程设置见附表。
1.学位课1)自然辩证法50学时2学分2)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40学时2学分3)英语160学时5学分4)高级食品化学与实验技术60学时3学分5)现代食品微生物60学时3学分6)食品科学研究进展60学时3学分7)食品资源与利用40学时2学分共20学分2.选修课1)专业选修课(1)食品专业英语40学时2学分(2)食品酶学40学时2学分(3)食品物性学40学时2学分(4)生物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40学时2学分(5)现代营养学40学时2学分(6)食品研究法40学时2学分2)方向选修课(1)发酵食品原理与技术20学时1学分(2)功能食品化学20学时1学分(3)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20学时1学分(4)食品安全科学20学时1学分(5)食品干燥技术20学时1学分(6)果蔬加工新技术20学时1学分(7)农药残留分析技术20学时1学分(8)食品风味化学20学时1学分3.必修实践环节专题讨论与实践教育20学时1学分为培养研究生的文献综述、资料分析、论文写作和学术交流能力,建立研究生专题讨论制度。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 083200 授予:工学硕士学位)一、专业简介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以化学、生物学、化学工程学为基础,涵盖食品科学(包括食品生物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营养学、食品标准、食品资源学等)、食品工程(食品工程单元设备、食品机械、食品检测与控制和食品工厂设计等)、食品加工工艺和过程(包括各典型食品加工工艺过程、用新工艺加工传统食品等)等内容。
二、培养目标本学科学位获得者应忠于祖国,具有高尚的品德、健全的心理、健康的身体和热爱食品科学与工程事业的精神。
本学科培养具有扎实的食品科学与工程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了解学科前沿、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具有创新意识和较高外语、计算机水平,具备独立从事本学科教学、科研、生产技术管理、品质控制、产品开发、工程设计等工作能力的复合型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三、研究方向及简介1.食品科学研究食品的物理、化学及生化性质,食品加工原理及加工工艺、贮藏理论、分析检测,食品新资源的开发及综合利用,食品添加剂的开发利用。
2.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研究农产品贮藏保鲜、精深加工、生物有效成分提取、功能性食品开发的基础理论和产业化技术。
3.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研究鱼、虾、贝类、棘皮类、甲壳类和藻类等水产品的精深加工、贮藏保鲜、功能性食品开发的基础理论和产业化技术。
4.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研究粮食和油脂、植物蛋白资源的生物化学特性、营养活性以及现代加工技术,利用现代食品工程高新技术对粮、油、植物蛋白资源及其副产物进行深度开发研究及产业化研究。
四、学习年限学制3年,硕士研究生最长学习年限可在基本学习年限基础上延长1年(不含休学年限)。
五、学分要求与课程设置硕士研究生达到毕业标准的总学分不低于28学分,包括学位必修课、选修课、实践环节和学术报告环节,其学位必修课不低于16学分,实践环节2学分,学术报告环节2学分。
课程设置见附表。
(一)实践环节(必修)实践环节是培养研究生工作能力的重要手段,研究生必须完成实践环节,计2学分。
食品科学与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

食品科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概况:食品科学与工程是一门以化学、生物学、化学工程学为基础,涵盖了食品科学(包括食品生物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营养学、食品标准、食品资源学等)、食品工程(食品工程的单元设备、食品机械、食品检测与控制和食品工厂设计等)、食品加工工艺和过程(包括各典型食品加工工艺过程、用新工艺加工传统食品等)等方面的内容。
培养方案的基本内容:食品科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是培养具有扎实的食品科学和食品工程技术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能适应现代食品工业发展需要,从事食品生产技术管理、品质控制、产品开发、科学研究、工程设计等方面工作的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复合型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一、培养目标:按照培养硕士生必须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方针,食品科学专业主要培养食品领域内的科研、管理和工程技术高级人才。
使学生在学期间学到食品加工生产和新品种食品深入研究所需的各项基础理论,了解食品科学研究的前沿动态,能胜任中、外企业和国内高校、研究部门的技术、科研、教学或管理工作。
二、研究方向:食品科学专业主要培养食品领域内的科研、管理和工程技术高级人才。
使学生在学期间学到食品加工生产和新品种食品深入研究所需的各项基础理论,了解食品研究的前言动态,能胜任中、外企业和国内高校、研究部门的技术、科研、教学或管理工作。
(1)功能食品和添加剂功能性寡糖、肽的研制;变性淀粉的研制;保鲜剂和保鲜技术;功能食品微生物的大规模培养和食品储存技术;中国传统药膳的功能成分和加工技术;不同功能的同分异构食品的制备和分离。
(2)食品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研究食品资源的结构、发生发展规律和永续利用战略;应用生物技术开发利用新的食品资源,重点开发菌类食品资源。
(3)食品过程工艺食品加工新工艺技术研究及在传统食品技术中的应用。
(4)玉米深加工对玉米进行深加工以提高其价值。
用玉米生产变性淀粉、赖氨酸。
三、学习年限: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2至3年。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培育方案(专业代码: 083200授与:工学硕士学位)一、专业简介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以化学、生物学、化学工程学为基础,涵盖食品科学(包含食品生物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营养学、食品标准、食品资源学等)、食品工程(食品工程单元设施、食品机械、食品检测与控制和食品工厂设计等)、食品加工工艺和过程(包含各典型食品加工工艺过程、用新工艺加工传统食品等)等内容。
二、培育目标本学科学位获取者应忠于祖国,拥有崇高的道德、健全的心理、健康的身体和热爱食品科学与工程事业的精神。
本学科培育拥有扎实的食品科学与工程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认识学科前沿、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向,拥有创新意识和较高外语、计算机水平,具备独立从事本学科教课、科研、生产技术管理、质量控制、产品开发、工程设计等工作能力的复合型高级专业技术人材。
三、研究方向及简介1.食品科学研究食品的物理、化学及生化性质,食品加工原理及加工工艺、储藏理论、剖析检测,食品新资源的开发及综合利用,食品增添剂的开发利用。
2.农产品加工及储藏工程研究农产品储藏保鲜、精湛加工、生物有效成分提取、功能性食品开发的基础理论和家产化技术。
3.水产品加工及储藏工程研究鱼、虾、贝类、棘皮类、甲壳类和藻类等水产品的精湛加工、储藏保鲜、功能性食品开发的基础理论和家产化技术。
4.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研究粮食和油脂、植物蛋白资源的生物化学特征、营养活性以及现代加工技术,利用现代食品工程高新技术对粮、油、植物蛋白资源及其副产物进行深度开发研究及家产化研究。
四、学习年限学制3 年,硕士研究生最长学习年限可在基本学习年限基础上延伸 1 年(不含休学年限)。
五、学分要求与课程设置硕士研究生达到毕业标准的总学分不低于28 学分,包含学位必修课、选修课、实践环节和学术报告环节,其学位必修课不低于16 学分,实践环节 2 学分,学术报告环节2 学分。
课程设置见附表。
(一)实践环节(必修)实践环节是培育研究生工作能力的重要手段,研究生一定达成实践环节,计 2 学分。
食品科学专业 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硕士)

食品科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二级专业代码:083201)一、培养目标1. 德、智、体全面发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遵纪守法,敬业乐群;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治学严谨,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强烈的事业心,能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2. 能够较系统地掌握本学科相关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具有较强的获取知识、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的能力;能在实践中对本学科领域涉及的科学技术和工程问题进行鉴别、分析,并通过科学实验加以解决,具备从事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开发工作以及食品安全、食品营养、食品工艺等相关专业知识的公众传播和咨询的能力,并具有一定的自主创新和创业能力。
3. 具有运用第一外国语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能够熟练地阅读本学科的外文文献,并具有初步撰写外文科研论文的能力。
二、主要研究方向1.食品营养与健康主要研究食品营养因子发掘与鉴定、营养作用机理与构效关系、食品加工过程中营养组分的结构与功效变化、营养组分的生物递送控制、食品物流过程中营养变化机理、肠道菌群与健康等。
2.食品质量与安全围绕食品原料生产、食品加工、储存、运输、消费过程中的质量安全问题,以食源性致病菌、腐败菌、病毒、生物毒素等生物性污染物及食品中残留的农药、兽药、渔药及重金属等化学性污染物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变化规律与互作机制,开发快速检测技术、可视化检测技术与产品,建立食品质量安全控制关键技术、食品安全标准与安全管理、食品安全溯源技术等。
3.食品资源开发与利用本方向主要围绕食品工业中的低值与废弃食品资源利用率低等关键产业问题,利用现代食品工程高新技术对食品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利用,将食品产品研发废弃物转化成高附加值产品,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率。
三、学习年限基本学习年限为三年,最长六年(含休学),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为一年,从事学位论文工作的时间原则上应不少于两年。
提前修满学分、完成学位论文并取得优异的科研成果,可申请提前毕业,但总年限不得少于2.5年。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0832)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0832)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食品科学与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方针,培养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正确的政治立场,严谨的治学态度,求实的创新精神,较高的专业素质,可在高等院校、研究机构、政府机关、企业和相关领域从事教学、科研、生产、推广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
1.政治思想要进一步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学风严谨,学术正派,团结协作,品行端正,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努力奋斗的理想。
2.业务水平要求掌握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基础理论,了解所从事研究方向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理论研究或技术研究中有新见解。
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3.学术素养及能力掌握本学科某一领域试验设计方法、试验技术及数据处理手段;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诚实工作的能力;具备较强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洞察力和获取知识能力;具有较强的技术开发、技术实验等实践能力;具有较强计算机应用能力;善于与他人沟通与合作,遵守学术规范。
4.身心素质具有能够承担本学科范围内各项专业工作的良好体魄。
二、学科方向1.食品科学主要研究内容为食品生物技术、食品保藏机理、农产品深加工与转化、食品质量控制与安全、动物性食品利用的基础理论和技术研究与开发。
2.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主要研究内容为淀粉改性与转化技术、植物蛋白高效利用、油脂与油脂化工、粮油深加工与综合利用、粮油的品质控制等新工艺、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3.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主要研究内容为农产品保鲜、加工机理及工程化、农产品加工机械设备、农产品包装工程等新工艺、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4.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主要研究内容为水产品的保鲜、水产品的加工、水生生物综合利用、水产品的品质控制等新工艺、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 083200 授予:工学硕士学位)一、专业简介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以化学、生物学、化学工程学为基础,涵盖食品科学(包括食品生物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营养学、食品标准、食品资源学等)、食品工程(食品工程单元设备、食品机械、食品检测与控制和食品工厂设计等)、食品加工工艺和过程(包括各典型食品加工工艺过程、用新工艺加工传统食品等)等内容。
二、培养目标本学科学位获得者应忠于祖国,具有高尚的品德、健全的心理、健康的身体和热爱食品科学与工程事业的精神。
本学科培养具有扎实的食品科学与工程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了解学科前沿、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具有创新意识和较高外语、计算机水平,具备独立从事本学科教学、科研、生产技术管理、品质控制、产品开发、工程设计等工作能力的复合型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三、研究方向及简介1.食品科学研究食品的物理、化学及生化性质,食品加工原理及加工工艺、贮藏理论、分析检测,食品新资源的开发及综合利用,食品添加剂的开发利用。
2.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研究农产品贮藏保鲜、精深加工、生物有效成分提取、功能性食品开发的基础理论和产业化技术。
3.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研究鱼、虾、贝类、棘皮类、甲壳类和藻类等水产品的精深加工、贮藏保鲜、功能性食品开发的基础理论和产业化技术。
4.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研究粮食和油脂、植物蛋白资源的生物化学特性、营养活性以及现代加工技术,利用现代食品工程高新技术对粮、油、植物蛋白资源及其副产物进行深度开发研究及产业化研究。
四、学习年限学制3年,硕士研究生最长学习年限可在基本学习年限基础上延长1年(不含休学年限)。
五、学分要求与课程设置硕士研究生达到毕业标准的总学分不低于28学分,包括学位必修课、选修课、实践环节和学术报告环节,其学位必修课不低于16学分,实践环节2学分,学术报告环节2学分。
课程设置见附表。
(一)实践环节(必修)实践环节是培养研究生工作能力的重要手段,研究生必须完成实践环节,计2学分。
食品科学研究生培养方案.doc

食品科学研究生培养方案【备注】:选修“211”院校与所学专业相关的课程可根据学时数计算学分,但不能超过4个学分。
博士专业选修课序号课程编号中文课程名称英文课程名称学分周/总学时开课学期任课教师备注1180D0005食品安全性研究进展Statusoffoodsafetyresearch24/321林洪2180D0006活性成分与功能性食品进展Theactivecompositionandprogressoffunctionalfood24/322李八方前沿讲座学术活动为本专业研究生必修内容,鼓励研究生积极参与本学科及相关学科前沿讲座、学术报告等学术活动。
具体要求:(1)研究生参加国外学术交流1次或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做报告1次或参加国内学术报告4~6次;(2)就参加学术报告内容和心得提交4000字以上书面总结报告1份;(3)达到要求者由导师审核并签署意见,可计2学分。
序号编号名称具体要求考核方式考核负责人其它栏目1180M0022硕士前沿讲座参加国外学术交流1次或学术会议做报告1次或参加学术报告4次书面报告导师2180D0007博士前沿讲座参加国外学术交流1次或学术会议做报告1次或参加学术报告6次书面报告导师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是硕士研究生的必修内容,目的是为了是研究生通晓研究工作的运作规范,领会学术活动的严密性和公正性,提高学生自身的学术修养和学术道德,具体要求:(1)参加教授论坛不少于2次,统一组织知名教授就学术规范和学术修养进行讲座;(2)参与具体学术实施环节2~4次,例如课题的申报和考核等,具体内容由导师确定;(3)做4000字以上总结报告,说明具体参加内容及学术规范心得。
经审核通过者可计1学分。
序号编号名称具体要求考核方式考核负责人其它栏目1180M0023硕士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参加教授论坛2次;参与学术实施环节2次总结报告汪东风(论文写作)林洪(学术规范)2180D0008博士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参加教授论坛2次;参与学术实施环节4次总结报告导师实践训练实践训练环节包括教学实践、科研训练和社会实践3个部分,其中科研训练部分是硕士研究生的必修部分。
食品科学专业硕士生培养方案

食品科学专业硕士生培养方案学院食品学院培养类别硕士学科、专业代码083201一级学科名称食品科学与工程二级学科名称食品科学基本学习年限2-3年,最长不超过4年培养方式全日制学分总学分不少于28学分,其中课程学分不少于21学分;培养环节7学分研究方向食品加工理论与应用,食品加工工艺与新技术,食品化学与食品工程,食品生物技术,功能食品理论与加工技术,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理论与技术,天然产物与食品添加剂,食品信息技术:食品快速检测技术、食品信息资源应用理论与技术、食品数字化技术课程设置课程类别课程编号课程中文名称学分开课学期备注硕士学位课外国语(硕一外) 3硕士学位课S001209 自然辩证法 2硕士学位课S001208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1硕士学位课S050101 食品化学专题 2 秋硕士学位课S050132 现代分析技术 2 秋硕士学位课S050133 食品科学研究进展 2 秋硕士学位课S050104 食品科学综合实验 2 秋硕士学位课S050105 实验研究设计与论文写作 2 春硕士选修课S050106 食品添加剂专题 1 秋硕士选修课S050107 食品风味专题 1 春硕士选修课S050109 葡萄酒化学进展 1 秋硕士选修课S050203 碳水化合物化学 1 秋硕士选修课S050202 油脂化学 1 春硕士选修课S050110 酶与酶工程专题 1 秋硕士选修课S050111 基因工程专题 1 春硕士选修课S050112 发酵工程专题 1 秋硕士选修课S050113 高级葡萄生理与分子生物学专题 1 春硕士选修课S050114 果蔬采后生理研究进展 1 秋硕士选修课S050115 肉品科学专题 1 秋硕士选修课S050116 乳品科学专题 1 秋硕士选修课S050117 水产品加工专题 1 秋硕士选修课S050118 果蔬加工专题 1 秋硕士选修课S050119 粮油加工专题 1 春硕士选修课S050121 植物蛋白研究进展 1 春硕士选修课S050122 食品杀菌技术专题 1 春硕士选修课S050123 食品加工过程模拟、优化与控制 1 春硕士选修课S050124 传热与传质 1 秋硕士选修课S050125 食品信息技术 1 春硕士选修课S050103 食品生物技术研究方法与进展 1 秋硕士选修课S050128 转基因食品安全评价 1 秋硕士选修课S050134 动物实验方法 1 秋硕士选修课S050135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1 秋硕士选修课S050136 国际食品研究进展 1硕士选修课S050102 现代食品加工技术进展 1 秋培养环节及要求培养环节培养环节要求培养环节安排时间学分1.制定个人培养计划同学校要求课程学习计划应在研究生入学一个月内提交;论文研究计划,一般在第二学期末提交。
食品科学与工程硕士培养计划

食品科学与工程硕士培养计划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目标是针对食品工业和研发机构需求,培养具有广泛基础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
培养对象将掌握食品原材料基础知识、食品加工工艺原理、安全质量控制以及营养与功能等方面的系统知识。
二、培养方向
(一)食品科学与工程方向:注重食品成份、质量与安全控制、食品营养与功能等学科知识培养。
(二)食品工艺工程方向:注重食品工艺流程设计与优化、设备与自动化等实用技能培养。
三、培养内容
1. 基础理论课程,如食品化学、微生物学、食品分析等。
2. 专业基础课程,如食品原料学、食品营养与健康、食品工程原理等。
3. 专业方向课程,分为食品科学与工程方向及食品工艺工程方向。
4. 实验教学环节。
5. 论文或设计毕业论文。
6. 产业实习。
四、培养方法
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模式,重视实验课和实习锻炼中。
注重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五、监督管理
实行导师制度,教师密切关注学生学习和生活。
进行学业评估和中期评估,促进学生成长。
0832 一级学科食品科学与工程

0832 一级学科:食品科学与工程083201 食品科学(化工)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专业介绍食品科学是研究食品及其原料农副产品的物性、化学组成,在加工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及其规律的科学。
食品科学是以食品中的营养物质及其相互关系为中心,以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以及工程学和系统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基础,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研究食品及其加工过程中的规律。
该学科是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上的综合性学科,将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该学科经过全体教师多年的努力,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科研经验,建立了专业实验室,在食品科学领域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并培养了大批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技术人才,今后,食品科学专业必将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培养目标培养具有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食品科学的教学、科研、生产及管理高级专业人才。
具体要求如下: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科研道德和敬业精神。
品行端正,诚实守信,身心健康。
2、掌握食品科学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较宽的知识面,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
3、能够运用一门外语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听、说、写、译能力,适应本专业学习、研究和学术交流的需要。
二、研究方向1.食品化学与食品添加剂2.食品生物技术3.食品贮藏与保鲜4.天然产物提取与功能性食品开发5.食品资源利用三、学习年限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即课程学习时间为1年,学位论文工作时间为2年。
在职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可延长1年,即课程学习时间为2年,学位论文工作时间为2年。
提前或延期毕业的研究生按学校有关规定办理。
四、课程设置课程设置见《食品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表》。
五、培养方式与方法培养方式包括全脱产、半脱产、不脱产三种方式,其中包含联合培养和委托培养等多种模式。
工程硕士(食品科学领域)研究生培养方案

工程硕士(食品科学领域)研究生培养方案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实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的通知》(学位〔1997〕54号)文件精神及《关于制定在职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的通知,特制定本方案。
培养目标食品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是为我国食品工程领域的企事业单位培养掌握食品工程基本理论和现代食品科学技术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食品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
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作为指导思想,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在政治上、思想品德上、业务水平及工作能力上都应达到更高标准,使所培养的研究生成为食品工程领域的企事业单位科学研究、新产品开发、生产技术管理等方面的骨干力量。
1.政治思想方面,要求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
热爱祖国,献身食品科技事业。
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理论联系实际和实事求是的作风。
遵纪守法,品德优良。
具有艰苦奋斗的作风。
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业务水平方面,要求掌握食品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和熟练的实践技能。
了解掌握所从事的研究方向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动态。
具有组织和独立进行食品领域的科研、新产品开发和生产管理工作的能力,并取得创造性的成果。
3.要求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较熟练的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并具有较好的写作和听说能力,能够进行正常的国际学术交流。
4.身体健康。
入学要求1.招收对象主要为取得学士学位后,具有三年以上工作实践,经所在单位推荐的优秀的在职工程技术及管理人员。
2.报考人员要参加国家统一组织的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入学考试。
考试科目为外语、数学和专业综合考试,专业综合考试重点是考核考生的解决食品工程领域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1.在职攻读食品工程硕士学位的研究生,采取进校不离岗的方式。
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但要求在校学习的时间累计不少于6个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级学科中文名称:食品科学与工程 (0832)
一级学科英文名称: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二级学科中文名称:食品科学 (083201)
二级学科英文名称:Food Science
一、学科、专业及研究方向简介
本专业是培养食品科学领域的高级人才。
食品科学是研究食品及其原料的物性、化学组成、在加工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及其规律的科学。
它以食品中的营养物质及其相互关系为中心,以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以及工程学和系统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基础,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研究食品及其加工过程中的规律。
本专业已形成了食品安全性评价、现代食品检测技术与质量控制、食品化学与营养学、食品生物技术、功能性食品加工与技术5个特色研究方向,在食品质量检测技术研究、食品中有害成分检测方法研究、功能活性成分分离提取和结构分析、功能食品开发、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方面的应用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成果。
主要研究方向如下:
1.食品安全性评价:主要研究食品在生产、流通、贮藏和消费中的安全性问题,重点研究安全保障体系及风险评估、食品化学污染与安全性、食品生物污染与安全性。
2.现代食品检测技术与质量控制:运用现代化的检测仪器和方法对食品在生产、流通、贮藏和消费的全程中进行准确快速的检测技术研究,为食品分级、食品质量与安全性标准的制定提供技术支持。
3.食品化学与营养学:该方向主要从化学角度和分子水平上研究食品的化学组成、质构特性;食物中抗氧化活性成分的分离提取及其防衰老、清除自由基;食物中非常量营养素的营养和保健功能等。
4.食品生物技术:采用基因克隆、细胞融合及其它育种新技术选育新菌种,改造传统发酵产业;应用生物技术,特别是发酵工程技术、酶技术来研究开发新型食品添加剂和新型功能性食品基料,并对功能性成分进行深入研究。
5.功能性食品加工与技术:运用现代化学、生物化学和生物技术等先进技术和方法对农产品和药食同源产品的功能活性成分进行分离、提取和结构分析,并对其进行功能特性、理
化特性和构效关系以及作用机理进行系统研究,并利用重组技术开发出各种功能性食品。
二、培养目标
在大学本科毕业的基础上,进一步系统地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实验技术和现代科学知识,提高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掌握科学研究方法,使学生具有本专业较扎实的基础理论,能熟练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熟悉本专业的科技发展动向,具有较强的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出适应食品科学领域科研、教学、生产、管理所需要的高层次人才。
三、培养方式及年限
按照《河南科技大学关于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规定》(河科大研[2006]5号文件)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四、课程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