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
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
2019/8/11
21
访谈研究的步骤
1. 初步确定研究问题:明确访谈的目的及所涉及到的概念和问题 (问题类型:开放性的、过程性的、解释性的问题);
2. 设计:列出达到目标所要经历的过程; 3. 访谈:进行实地访谈; 4. 记录与整理:建立关于访谈内容的文件; 5. 分析:确定收集到的资料与研究之间的关联; 6. 确证:检查资料的信度和效度; 7. 报告:跟别人分享研究的所得。
2019/8/11
22
访谈前的准备工作
1、介绍 介绍自己的身份,或找有关人引荐(被访者的领导或邻居等)。
2、承诺 建立访谈关系要有志愿和保密的承诺。 自愿的承诺:一开始就明确说明访谈是志愿的,受访者随时可以退出访谈 关系,不对研究负任何责任。 保密的承诺:访谈内容保守秘密,未经受访者许可,不向第三者透露。发 表研究成果时,涉及到访谈记录或受访者提供的材料将征得受访者同意, 并对所有的人名、地名等都采用匿名方式。
2019/8/11
3
谁?何时?为什么?哪些人与事? 以及如何?怎样? 分析社会变量之间的复杂关系 与实证主义相对,以建构主义等为方法论背景 仔细审视社会生活过程
提供启示 加深理解 欣赏差异
2019/8/11
4
质的研究的实施步骤
作为行动研究现状调查的起点:提出研究问题 (1)选择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或自己特别感兴趣 的问题 (2)研究的范围不宜过大 (3)要考虑实施条件 (4)适合使用质的研究方法
10
研究者身份与研究关系对研究的影响
研究者个人因素(生理和社会特征) 性别 年龄 文化背景 社会地位、受教育程度 个性特点、形象整饰
研究者的个人倾向 研究者的角色意识(学习者、鼓动者、研究者) 研究者看问题的视角 研究者的个人经历
质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优缺点比较
质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优缺点比较研究方法是科学研究中非常关键的一环,对于不同类型的研究问题,研究者可以选择质性研究或定量研究方法。
质性研究侧重于理解和描述现象背后的意义和特征,而定量研究则从数值的角度分析和测量现象。
本文将对质性研究和定量研究这两种方法进行比较,探讨其各自的优缺点。
一、质性研究质性研究是一种以语言、符号和丰富描述为基础的研究方法。
它主要通过深入交流、观察和解读数据来获取有关现象的内涵和意义。
以下是质性研究的几个优点:1. 深入理解:质性研究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深入理解研究问题背后的复杂现象。
通过详细的描述和解释,可以揭示出现象的内在动机、价值观和社会背景。
2. 灵活性:相比定量研究,质性研究具有更大的灵活性。
研究者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逐步调整和改进研究设计,从而获得更多有关现象的深入见解。
3. 跨学科:质性研究通常跨学科,允许研究者从多个学科领域获得观点和见解。
这种跨学科的特点使得研究结果更加多元,能够提供全面的分析。
然而,质性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包括:1. 主观性:质性研究涉及对数据进行解释和理解,因此容易受到研究者主观意见的影响。
不同研究者之间可能存在解释的差异,从而降低了研究的可信度和可复制性。
2. 小样本:质性研究通常采用小样本数据,这使得研究结果可能不够全面和普遍化。
相比之下,定量研究可以获得更大样本的数据,提高研究的代表性。
二、定量研究定量研究是一种基于数值和统计分析的研究方法,主要通过收集大量定量数据来描述和推断现象。
以下是定量研究的一些优点:1. 数量测量:定量研究通过量化数据的方式,能够提供具有客观性和可比性的结果。
研究者可以使用统计分析方法来验证假设和推断总体现象。
2. 可复制性:由于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的标准化,定量研究具有较高的可复制性。
其他研究者可以重复研究过程,并获得类似的结果,从而增加了研究的可信度。
3. 广泛适用性:定量研究的结果可以推广到整体群体。
由于大样本数据的使用,可以对于不同背景和群体作出普遍化的推断。
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
質性研究與量化研究壹、質性研究與量化研究之哲學背景一、研究之演繹與歸納之本質抽象的理論理論高層次的命題(概念)演歸模式較低層次的命題(變項) 繹納實證推論假設(變項VS變項)資料分析問卷設計資料轉換測量(觀察與調查)研究的演繹與歸納的本質二、哲學根源經驗學派:外觀學派或行為學派內省學派:康得學派混和學派:弗洛依德三、主要假設1.量化研究法的主要假設:有秩序、有法則的世界,有穩定的事實,且該事實可以被知道與測量的研究架構證實或確認所引用的理論或變項間關係概念化、操作化與具體化客觀的、可觀察的、可靠的及數量化的事實2.質性研究法的主要假設世界是一個複雜,不斷變動的動態事實,由多層意義與想法所構成,受環境與情境中主角的主觀解釋彼此間的互動所影響事實之建構企圖發現在現象內社會行為以意義的關係及其影響企圖推翻擁有架構、反對研究者摒棄主觀,以瞭解存在當事人之心靈世界,記錄個體的主觀見解及當事人對現象的解釋與意義。
不再求證,二是在探索意義與現象結果是某種概念或變項的發現、某種意義的探索,而不是研究結果的概推主要透過觀察、訪談研究者本身就是研究工具專注、傾聽、觀察、開放、思考及歸納★民族誌★現象學★符號互動論★生態心理學★系統論詮釋論四、二者差異疵量:嚴謹的研究工具質:研究者本身就是研究工具量化質性1.理論背景邏輯實證論現象論2.目標上檢驗、預測、推論探索、開發及意義追求3.邏輯上演繹、既有概念歸納、對未知識界之探索發展假設檢驗4.觀念上以外來之觀察者自居以參與者的角度為主,追求客觀不排除主觀性5.語言形式上將概念操作化企圖以數據來呈現以受訪者本來的語言或系統中成員的隱喻探討意義目的6.研究設計上社會調查、訪談、強調探索性觀察和訪談問卷檢視變項間的因果關係7.研究取向上以證明為取向、證實根植、發現、探索、擴張、縮小、推論、描述、歸納、結果取向過程取向8.研究資料特質可信的、硬性的、有效的、真實的、豐富的、可複製的資料有深度的9.觀察方法強迫的、控制的自然的、未加控制的10.觀察角度與資料遠離、局外人與資料接近、局內人11.實體的特質假定實體是靜態動態的穩定的12.研究結果特定的、可概推的完整的、不可概推的貳、質性研究與量化研究之適用條件與技巧一、量化研究之適用條件1.事先已有大量的資料2.容易接近案主、亦蒐集資料3.亦控制,亦得到案主的合作4.目標為變項間的變異、連接或因果二、質性研究之適用條件1.進入一個不熟悉的社會系統2.不具控制或正是權威的情境中3.低度的觀念概化或學說建構的背景下4.描述複雜的社會現象,需要案主的主觀理念及實際參與者客觀印象的表現時5.適於定義一個新的概念和形成新的假設三、量化研究之適用技巧1.結構式的直接觀察2.事後回溯核對表與評定量表3.問卷4.自我觀察報告5.設計「狀況」或模擬「情境」6.例行的紀錄7.非干擾性測量(unobstrusive measures):例如運用可測量的追蹤方法或用現存的物體、環境或現象來判斷有關的訊息8.測量四、質性研究之適用技巧1.非結構式的直接觀察2.會談參、質性研究與量化研究在社會工作過程的運用一、開始的介紹(intake)非結構式會談、例行記錄、非結構式與資格審核直接觀察二、預估(assessment)開始之預估結構式的直接觀察測驗、例行記錄問題之界定實地筆記、會談、生態之描述問題之說明評定量表、成效季處、強迫測量最後之預估結構式直接觀察、結構式會談三、處遇(treatment)因果關係的理解的四、評估(evaluation)行為的直接觀察、模擬、自我監督報告內心的會談肆、質性研究的精神與原則一、強調事實本質二、強調事實整體性三、細緻的探討人與人、人與事間的無窮盡的互動與相互影響的關係四、不忙著概化、不急著探討因果關係五、不排斥任的價值觀六、作結論時,不求事情的絕對性、因果性,認為一切結論都是相關的,都是可以討論的伍、社會工作如何運用質性研究法一、適當問題的設計與選擇二、確定分析的單元三、決定抽樣策略及樣本的規模:極端或異常個案取樣、深度抽樣、最大變異量抽樣、同質性樣本、典型性樣本、分層立意抽樣、關鍵個案抽樣、雪球或鏈式抽樣、效標抽樣、理論性建構抽樣、操作性建構抽樣、檢驗性或否證性抽樣、機會抽樣、立意隨機抽樣、抽取具有政治重要性的個案、便利性抽樣四、資料之蒐集:訪談、觀察五、資料之分析陸、質性研究資料蒐集的方法(一):訪談法一、質性訪談之種類:非正式會談式訪談導引式訪談標準化開放式訪談二、訪談的內容三、訪談的次序安排四、避免二分法的訪談方式五、其他技巧與注意事項1.訪員應中立2.使用範例與問題中3.角色扮演與模擬問題4.前言陳述、轉移形式、和直接宣告5.探索和追蹤問題6.增強與回饋7.維持訪談的控制性六、訪談之倫理1.承諾與互惠2.風險考量3.保密4.資料取用的所有權5.其他柒、質性研究資料蒐集的方法(二):觀察法一、觀察的訓練二、觀察的準備三、觀察的內容四、資料來源:案主所處的自然環境、人文與社會環境、方案實施的過程與正式活動、非正式的互動與計劃外的活動方案或案主的本土語言行為語言的瞭解非干擾性的指標方案文件五、觀察資料的紀錄捌、質性研究資料之分析一、研究目的的再確認二、分析前的資料準備三、每卡的特質分析四、集合主的的特質作歸納性分析五、印證出特質、組型、概念、架構的證據六、第二變項甚至第三變項的考慮七、整體性(組型或架構)的建構玖、三角檢定法:一、資料三角檢定法二、研究者三角檢定法三、理論三角檢定法四、分法三角檢定法。
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的方法
量化研究的基本概念
• 定量研究(Study on measurement,Quantitative research)是与定性研究(Qualitative research)相 对的概念,也称量化研究,是社会科学领域的一种基 本研究范式,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步骤和方法之一。 • 量化研究是一种对事物可以量化的部分进行测量和分 析,以检验研究者关于该事物的某些理论假设的研究 方法量化研究有一套完备的操作技术。
量化研究的方法
• 实验法 实验法是指操纵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变量,并且控 制研究环境,借此衡量自变量与因变量间的因果 关系的研究方法。实验法有两种,一种是自然实 验法,另一种是实验室实验法。
调查法是一种古老的研究方法,是指为了达到设想 的目的,制定某一计划全面或比较全面地收集研究 对象的某一方面情况的各种材料,并作出分析、综 合,得到某一结论的研究方法。
量化研究的方法
• 相关法 相关法是指经由使用相关系数而探求变量间关 系的研究方法。相关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在、高相关、中等相关、低相关 或零相关等;而变量关系的方向有正相关和负 相关等。
量化研究的基本步骤
制定 研究 目标 选取 研究 对象 分析 研究 变量 开发 测量 工具 设计 实验 过程 处理 实验 数据 获得 研究 结论
明确规定总体; 选定抽样方法; 确定被试数量。
T检验; 方差分析; 卡方检验; 线性回归。
量化研究的方法
定量研究设计的主要方法有调查法、相关法和实验 法。 • 调查法
质性研究的方法
• 扎根理论研究法
扎根理论研究方法运用归纳、演绎的方法,收集、 整理、分析和比较经验资料的基础上构建出新的理 论或者验证己有的理论。其收集资料的方式主要是 访谈、参与观察和田野调查。扎根理论是一种自下 而上的从资料中构建理论的方法,其基本思路是研 究者不强调提出先定假设或者框架,是通过对实证 资料开放式登录、关联式登录、选择式登录提炼出 不同的概念与范畴,而找出范畴之间的关联,并最 终上升为理论的过程。
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
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一、思维的来处:研究的范式”(一)范式"的概念范式(paradigm ),是指某一科学社群所形成对某一议题的专业意见。
在社会科学中,范式”的更合时宜的说法,是指各种不同思维的门派”一一不同的观点”、不同的假设”来分析一个现象。
(二)思维的来处:研究的范式”在社会科学中,大致可分为唯物论的理性思维与唯心论的感性思维两大类,在每个研究方法背后都存在着某种主义”,各主义中都具有某些假设。
那么,如何了解一个思维的门派呢?从它对研究的三项假设入手: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
本体论指最根本的研究精神,即对什么是真的?”的观点。
关于认识论,即如何认定知识,更进一步解释为研究者由哪里取得知识、形成知识。
确定了本体论和认识论,接着会影响研究者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即方法论。
(三)实证主义与诠释主义实证主义(Positivism )起源于14世纪,提倡实证主义旨在排除迷信与盲目,鼓励人们以实际的观察与经验从事科学研究,建立系统的知识。
实证主义的两大规则:1、研究者必须对可以被测量之物进行直接的观察。
2、任何无法被直接观察与测量的事物就不能称为科学”。
实证主义也在不断发展,到了20世纪20年代,发展岀了逻辑实证学派,不变的是观察与测量的精神,改变的是开始强调如何将定律”通过逻辑的方式呈现。
诠释主义(Interpretivism )起源于基督教对圣经的训诂之学,后来逐渐引入社会科学,例如民族图志学。
区别实证主义与诠释主义中对经验”的不同理解。
实证主义中的经验是研究者客观获取的,类似电影的观众,而诠释主义的经验是研究者主观获取的,透过参与(而不只是观众),真相才能大白。
所以,质性研究大多岀自诠释主义,最常用的方法论就是个案研究法(Case Study )。
在学术研究的方法上,主要可划分成「量化」与「质性」研究两种研究方法,两种方法代表着不同的研究途径与产生不同的研究结果。
二、量化研究量化研究采实证主义的观点,以统计分析探究社会的现象,企图建立放诸四海皆准的原理原则,更进一步解释、预测和控制社会的现象。
质性研究与量性研究比较
质性研究与量性研究比较质性研究和量性研究是两种广泛应用于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
它们在研究的目的、数据收集、数据分析和结果解释等方面存在显著的不同。
首先,质性研究和量性研究在研究目的上有所不同。
质性研究的目的是深入理解社会现象,通过对个别个案的详细分析和解释,探索出其中的内在意义和关系。
而量性研究则更侧重于对大规模样本进行统计分析,以揭示出普遍规律和关系。
其次,在数据收集上也有区别。
质性研究通常采用深度访谈、观察和文本分析等方法,通过与少数受访者的交流,获得丰富的、详细的数据。
而量性研究则更倾向于使用问卷调查等量化工具,以统一的方式收集大量的结构化数据。
在数据分析上,质性研究强调对数据的诠释和解释,通过对数据进行理性思考和归纳总结,发现其中的模式和主题。
相比之下,量性研究更加注重对数据的统计分析,通过运用各种数理统计方法,揭示出变量之间的关系和趋势。
最后,结果解释上也有明显差异。
质性研究追求具体情境和案例的理解和解释,结果解释较为深入,着重于对数据的质的阐释。
而量性研究更追求普遍性规律,结果解释更加量化和统计,更注重结果的概括和描述性的解释。
两种方法各有优劣之处。
质性研究可以提供对个别案例的深入理解,适用于探索性研究、理论构建和假说生成。
它能够揭示出社会现象的意义和内在关系,但受限于小样本和研究者主观性较强。
而量性研究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普遍性,适用于验证性研究、假说检验和政策评估,但对于个案的深入理解相对较差。
事实上,质性研究和量性研究并非对立的,而是可以相互补充的。
很多研究采用混合方法,既运用质性研究的深入理解,又借助量性研究的广泛普遍性。
这种综合使用方法可以提供更全面、深入和可靠的研究结果。
因此,在选择研究方法时,研究者需要根据研究目的、问题和资源等因素综合考虑,并灵活运用不同方法。
质性研究方法与量化研究方法之初步比较
质性研究方法与量化研究方法之初步比较摘要: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是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中的两大基本研究模式。
长期以来,量化研究一直受到学者们的重视,应用也非常广泛,但是由于量化研究本身存在着不足并且在应用中存在许多问题,使得人们开始反思这一牢固的研究传统。
20世纪50年代以来,质性研究开始崛起,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进展,其应用层面也日益广泛起来。
我们应该全面认识到这两种研究方法的各自优缺点,以便在实践中更好的利用它。
关键词:质性研究量化研究特点后现代主义自九月十八日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质的)开课以来,4个月的学习让我对质性研究有了初步的了解,这对于工科出身的我(本科学的是土木工程专业)来说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刘老师讲课有些东西让自己内心某些模糊的想法变得清晰起来,有些给了我发人深思的启示,还有些知识远远超出我理解的范围但却能指引我树立目标并向着它前进。
本文的出发点是顺着刘老师的讲课和沙龙所讲的内容结合自己的理解,并查阅一些期刊文章将自己一些及其浅薄的认识笼统地梳理一下,总结一下对本门课程内容的简单理解。
一、什么是质性研究质性研究英文写法是qualitative research。
在台湾、香港、新加坡等地,有人将其译为“质性研究”、“质化研究”、“定质研究”等。
[1]对什么是质的研究方法,有学者作出以下的定义:“质的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
[2]质性研究不是一种研究方法,而是许多种不同研究方法的统称,他们都不同于量化研究,因而可以大致归为一类。
在社会学和教育学领域中常常使用此种方法。
二、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的特点与量的研究的理论基础不同,质的研究是建立在另类范式的基础之上的后实证主义、批判理论和建构主义。
质的研究方法采取的对世界探究的态度和方式源于自然主义、解释学和后现代主义,它继承了自然主义对自然研究情境的追求,注重对研究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进行探究,它吸纳了解释学对主体间性的重视,它也发扬了后现代理论对边缘性知识尊重的态度。
报告中的定量研究与质性研究方法
报告中的定量研究与质性研究方法定量研究与质性研究方法是社会科学领域中常用的两种研究方法。
定量研究强调数据的分析和量化,而质性研究则更注重对个案的深入理解和解释。
虽然两种方法都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和局限性,但在特定的研究问题和目标下,它们可以相互补充,提供全面和深入的研究分析。
一、定量研究方法定量研究方法是利用数量化的方式进行研究和分析的方法。
它主要通过统计学和数学模型来收集和分析数据,以验证研究假设或推论。
定量研究方法有以下几个特点。
1.1 大样本定量研究方法通常需要收集大规模的样本数据,以保证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泛化性。
通过采用随机抽样和问卷调查等方式,研究者可以收集大量的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
1.2 数字化数据在定量研究中,研究者通常将数据转换为数字形式进行收集、处理和分析。
这种数字化的数据更便于使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客观的结论。
1.3 数量分析定量研究注重对数据的量化和分析,研究者经常使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的描述、比较和推断。
这种方法可以通过客观统计数据来验证假设、预测趋势和检验关联关系等。
二、质性研究方法质性研究方法将更多的关注点放在理解和解释个案的特征和背后的含义上。
它主要通过采访、观察、文本分析等方法来获得关于研究对象的详细和全面的信息。
质性研究方法有以下几个特点。
2.1 小样本质性研究方法通常采用小样本研究设计,这样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和解释个案的细节。
研究者通过详细的观察、访谈和文本分析等方式,获取关于研究对象的丰富信息。
2.2 文字化数据在质性研究中,研究者收集和分析的数据通常是文字化的,例如访谈记录、观察笔记和文本材料等。
这些文字化的数据可以通过横向和纵向的分析,揭示个案的内在逻辑和含义。
2.3 深度理解质性研究注重对个案的深入理解和解释,研究者通过对研究对象的细致观察和深入访谈,挖掘出个案内部的复杂关系和因果机制,从而生成新的理论和理解,为真实世界提供更详实的解释。
三、研究方法选择的考虑因素在实际研究中,选择定量研究方法和质性研究方法取决于研究问题和目标的性质、可行性以及数据的可获得性等因素。
质化研究与量化研究
一、质化研究与量化研究的定义质化研究( qualitative research , 也译定性研究),是指通过发掘问题、理解事件现象、分析人类的行为与观点以及回答提问来获取敏锐的洞察力。
质化研究是研究者用来定义问题或处理问题的途径。
如果说量化研究解决“是什么”的问题,那么质化研究解决的就是“为什么”的问题。
量化研究(Study on measurement,Quantitative research),是指确定事物某方面量的规定性的科学研究,就是将问题与现象用数量来表示,进而去分析、考验、解释,从而获得意义的研究方法和过程。
量化,就是以数字化符号为基础去测量。
量化研究通过对研究对象的特征按某种标准作量的比较来测定对象特征数值,或求出某些因素间的量的变化规律。
由于其目的是对事物及其运动的量的属性作出回答,故名量化研究。
质化研究通过分析无序信息探寻某个主题的“为什么”,而不是“怎么办”,这些信息包括会谈记录脚本和录音、电子邮件、注释、反馈表、照片以及视频等。
与量化研究不同,它并不仅仅依靠统计数据或数字来得出结论。
它也有像“扎根理论”、“人种学”等正式的研究方法。
二、量化研究与质化研究的研究方法和特点1、研究方法量化研究设计的主要方法有调查法、相关法和实验法。
质化研究是在一群小规模、精心挑选的样本个体上的市场研究,该研究不要求具有统计意义,但是凭借研究者的经验、敏感以及有关的技术,能够有效的进行分析。
主要方法有:小组座谈会(Focus Group)、一对一深度访谈、观察法、德尔菲法、头脑风暴法与反向头脑风暴法2、两者的特点质性研究特点主要是:1)在自然情境(田野)中搜集资料2)以文字、图画、视听器材、访问逐字稿﹑照相﹑录音﹑笔记记录资料3)重视过程与结果4)将搜集到的资料归纳分析5)注重现场参与者的观点6)以统整的观点进行研究7)研究者保持客观立场8)视研究对象为独特的个案量化研究:1)可在短时间内收集资料,有利于现存问题的分析2)严格控制研究情境3)以旁观者的角色了解研究对象三、两者的区别其实在自然科学领域中,一直都强调质化与量化研究相互结合,因为两者不仅不是对立的,而且相互促进。
研究方法有哪些
研究方法有哪些第一篇:量化研究方法量化研究方法是指通过数值分析来研究问题的方法,一般采用问卷调查、实验、观察等手段,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类、整理、统计,并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来解决问题。
量化研究方法包括:1.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来收集研究对象的主观感受、态度、行为等信息,采用统计学分析方法,对问题进行量化分析,得出客观结果。
2.实验研究法:通过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施加特定的影响因素,比较两组的结果,以此或证明或否定假设。
3.统计分析法:通过对研究对象的数据进行整理、分类、统计分析,采用数学方法,综合分析和比较不同因素对研究对象的影响程度。
4.财务分析法:通过对企业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比较企业的财务指标和行业平均值、历史数据等,获得企业的财务状况和发展趋势。
量化研究方法的优点是客观、可比较、具备大样本的特点,可以从数据的角度深入探究问题,使研究结果更加精确;缺点是不能探究研究对象内部的动态变化,不够深入,容易忽略个别异常情况。
第二篇:质性研究方法质性研究方法是指通过对研究对象进行深入的访谈、观察和文本分析等方式来获取研究对象的经验、观点和态度等非数值信息,用以解释认识和理解社会现象。
质性研究方法包括:1.深度访谈法:通过与研究对象进行一对一的面对面访谈,了解其经验、观点和情感等非数值信息,从而深入探究研究主题;2.文本分析法:通过对文本资料进行分析,如文章、报告、广告等,了解其背后的内在规律和意义,抽取样本,进行系统的分类、归类和编码;3.实地观察法:通过走访实地,观察研究对象的行为、生活方式、环境等非数值性特征,从而发现问题和解释现象;4.焦点小组法:选取一小组人,通过对其进行讨论,探讨其观点,研究特定问题,从而了解研究对象的意见和想法。
质性研究方法的优点是可以深入探究研究对象的内在动态变化、有利于把握社会现象的复杂性和多面性,从而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问题和成果;缺点是样本量难以扩大,有时不能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易受研究者的主观影响。
质性研究和量性研究的区别
感谢观看
根据研究结果,我们发现影响中医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主要因素包括学生学术 基础、学习动机、团队协作能力,师资专业水平、教学能力、师德师风,课程设 置和教学方法,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等。此外,政策环境、社会需求和行业发展 趋势也是影响中医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
针对以上影响因素,我们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一是加强学生学术基础和团 队协作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二是加强师资 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注重师德师风的培养;三是优化课 程设置和教学方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四是加 强科研和实践环节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
研究设计
本次演示采用量性和质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深入了解护士心理弹性状况 的特点及影响因素。首先,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护士心理弹性状况的基础数据,并 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其次,通过个案研究和深入访谈,对护士心 理弹性状况进行深入探讨,以期获得更丰富的实证材料。
结果与讨论
通过量性研究,我们发现护士心理弹性的整体水平较高,但仍有部分护士心 理弹性水平较低。影响因素包括工作压力、家庭支持、自我调节能力等。其中, 工作压力是影响护士心理弹性的重要因素,但适当的家庭支持和自我调节能力可 以有效缓解工作压力对心理弹性的负面影响。此外,我们还发现不同年龄、性别、 工作年限的护士在心理弹性水平上存在差异,这提示我们在后续研究中应考虑这 些因素对护士心理弹性的影响。
综合量性和质性研究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护士心理弹性状况整体 水平较高,但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工作压力、家庭支持、个人因素以及职业环 境因素等都对护士心理弹性产生影响。为了提高护士心理健康水平,我们建议医 院管理者和相关部门采取以下措施:
量化研究法与质性研究法的范式比较
研究的评估
信度和效度的数量化指标加以衡量。
无。
研究结论
试图建立扩论。
不尝试把研究结论推广。
在意参与事件的人对于该事件或情况的看法。
研究角色
超然不带感情的观察者(局外人)。
沉浸在研究情境(参与者)。
资料收集与整理
调查、实验、测量等。主要采用梳理统计手段对资料进行演绎推理。
参与式非参与式观察、开放式的深度访谈、档案分析、视听材料等。主要对资料进行归档、编码、分类和归纳整理。
成果的表达
用数据展现研究结果,表达规范、准确、简洁。
“阐释主义”的和建构主义。认为现实是人为建构的并永远处于变动不居之中的,研究者和研究对象之间存在情境关联,对研究者而言,现实并不具有先验性,相反,没有人的关注现实就不会存在。故而,质性研究反对实证范式对量化的强调,而是尤为倚重对现实的细微描述,如深度访谈、参与观察等。
研究目的
希望建立变项的关系,并找出或解释这些关系的原因。
认为现实是人为建构的并永远处于变动不居之中的研究者和研究对象之间存在情境关联对研究者而言现实并不具有Βιβλιοθήκη 验性相反没有人的关注现实就不会存在
量化研究法
质性研究法
认识论基础
实证主义。以自然科学为典范,断言所有社会现象都可以还原为代表真实的经验指标。外在的事实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存在,研究者完全可以以超脱对象以及具体情景的方式,利用精确的统计技术和工具获得唯一的“真值”。
知识点归纳 教育研究中的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
知识点归纳教育研究中的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教育研究是指对教育现象进行研究和分析的过程。
在教育研究中,常常使用量化研究和质性研究这两种方法来收集和分析数据。
量化研究和质性研究在研究方法、数据收集方式以及数据分析技巧等方面存在差异。
本文将对这两种研究方法进行归纳总结,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教育研究中的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
一、量化研究量化研究是通过收集数量化的数据,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
量化研究侧重于量化数据的收集和统计分析,力求得出普遍性的规律和结论。
以下是量化研究的几个关键要点:1. 研究目的明确:在进行量化研究时,研究者需要准确地定义研究目的和研究问题,从而明确需要收集的数据类型和量表。
2. 样本与总体:量化研究常常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选择研究样本,然后通过统计推理的方法将样本的研究结果推广到总体。
样本的代表性对研究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3. 问卷调查:量化研究常常使用结构化的问卷来收集数据,研究者会设计问题和选项,然后要求被调查者从选项中进行选择。
问卷调查的结果可以被量化,从而方便分析和比较。
4. 统计分析:收集到的数据需要通过统计分析进行解读。
常用的统计方法有描述统计、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解释,研究者可以得出量化研究的结论。
二、质性研究质性研究是通过收集和分析非量化的数据,如文字、图像、声音等,以深入理解研究对象的特定现象。
质性研究侧重于理解现象背后的意义和情境,并从中提取出主题、模式和理论。
以下是质性研究的几个关键要点:1. 研究目的开放性:质性研究通常没有预设的研究假设,研究者更倾向于通过开放性的探索来理解研究现象。
因此,质性研究的研究目的通常较为宽泛。
2. 采访和观察:质性研究往往通过深入采访、参与观察等方式收集数据。
采访过程中,研究者会提出开放性问题,以引导被访者自由发表观点。
观察过程中,研究者会记录事件和行为,并进行分析和解释。
3. 数据分析:质性研究的数据分析通常是主题分析或者模式识别。
第四讲 心理学研究的类型(一)
量化研究
量化研究的含义
量化研究(quantitative research),是事先建 立研究假设,进行严格的研究设计,按照预定程序 收集资料并进行数量化分析,用数字或量表表述研 究结果,对假设进行检验的一种研究范式。 量化研究形成了包括严格的抽样技术(随机抽 样)、量化的资料收集技术与以数理统计为基础的 资料分析技术在内的一套完整的体系。 由于社会科学,包括心理科学中存在的追求定 量研究的科学化的强烈倾向,自19世纪后期以来, 量化研究很快取代思辩研究的位置,成为站主导地 位的研究范式。
尽管学术界对质性研究是否应该和如何使 用“效度”概念存在着分歧,但多数质性研究 者仍旧沿用效度来讨论研究结果的真实性问题。 只是这里所说的效度或真实性,是指对研 究结果的“表述”是否“真实”地反映了特定 特定 条件下,特定研究者 特定研究者为达到特定目标 特定目标采用与某 条件 特定研究者 特定目标 某 一问题相适应的方法 某一对象 方法对某一对象 一问题 方法 某一对象进行研究这一 活动。它不是指研究结果与某一可以辨认的、 外在的客观存在相比较的一致程度。
研究效度涉及到以下四个问题,相应地可 以把研究效度分为四类: 1.所研究的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着一定的关 系,特别是研究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是否有 关系?这属于内部效度 内部效度问题。 内部效度 所谓研究的内部效度,指在研究的自变 量和因变量之间存在关系的明确程度。保证研 究的内部效度,主要通过认真细致的变量选择 和准确周密的研究设计。
量化研究的优缺点 (一)优点
1.适合在宏观层面大面积对社会、心理现象进行 统计调查。 2.对研究者事先设定的理论假设进行检验。 3.可以使用实验干预的手段对实验组和控制组进 行对比研究。 4.通过随机抽样获得有代表性的数据和研究结果。 5.研究工具和数据收集标准化,研究的信度和效 度较高。 6.适合对变量的因果关系进行考察。
质性研究方法与量化研究方法之初步比较
质性研究方法与量化研究方法之初步比较马爱平(汉语言文学院,2008级,学号2008110027,sh560915-1@)摘要: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是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中的两大基本研究模式。
长期以来,量化研究一直受到学者们的重视,应用也非常广泛,但是由于量化研究本身存在着不足并且在应用中存在许多问题,使得人们开始反思这一牢固的研究传统。
20世纪50年代以来,质性研究开始崛起,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进展,其应用层面也日益广泛起来。
我们应该全面认识到这两种研究方法的各自优缺点,以便在实践中更好的利用它。
关键词:质性研究量化研究特点后现代主义自九月十八日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质的)开课以来,4个月的学习让我对质性研究有了初步的了解,这对于工科出身的我(本科学的是土木工程专业)来说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刘老师讲课有些东西让自己内心某些模糊的想法变得清晰起来,有些给了我发人深思的启示,还有些知识远远超出我理解的范围但却能指引我树立目标并向着它前进。
本文的出发点是顺着刘老师的讲课和沙龙所讲的内容结合自己的理解,并查阅一些期刊文章将自己一些及其浅薄的认识笼统地梳理一下,总结一下对本门课程内容的简单理解。
一、什么是质性研究质性研究英文写法是qualitative research。
在台湾、香港、新加坡等地,有人将其译为“质性研究”、“质化研究”、“定质研究”等。
[1]对什么是质的研究方法,有学者作出以下的定义:“质的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
[2]质性研究不是一种研究方法,而是许多种不同研究方法的统称,他们都不同于量化研究,因而可以大致归为一类。
在社会学和教育学领域中常常使用此种方法。
二、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的特点与量的研究的理论基础不同,质的研究是建立在另类范式的基础之上的后实证主义、批判理论和建构主义。
教育研究导论知识点
教育研究导论复习一、性质研究与量化研究性质研究:质性研究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景下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形成理论,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
质性研究对事物或现象进行整体的、深入的、层层相扣的研究,它通过揭示事物内涵认识事物。
质性研究是一个从实际观察的资料中发现共性问题的过程,属于探索性和叙述性的研究。
质性研究具有整体性,深入探索事物的内涵和实质,而不只截取某一个片段,质性研究为非干预性研究,质性研究关注特定的现象和社会情景,其目的是深入了解事物或现象的本质和真实状况,但不对此作预测和改变。
特点:(1)自然情况作为资料的直接来源(2)研究是描述性的(3)不只是关心结果和结论,更主要的是关心发生、发展的过程(4)倾向于进行归纳分析然后得到结论(5)意义是质性研究最关心的基本点量化研究:定量研究是指确定事物某方面量的规定性的科学研究,就是将问题与现象用数量来表示,进而去分析、考验、解释,从而获得意义的研究方法和过程。
特点:1.宏观研究,大范围的统计调查;2.因果关系和相关关系;3.人的某些特质(身体、知识技能);4. 检验并完善理论假设;5.(研究工具和资料收集标准化,可以)较准确的估计研究信度和效度。
6.(通过随机抽样可以)得到有代表性的数据和普适性研究结果。
二者关系:共同点:摈弃臆想,注重经验研究不论是定量研究还是质性研究,都是经验研究。
不同点:研究的立场、角度和侧重点不同。
二、研究过程的序列三、研究的问题有哪些?已有公认结论的问题;永恒的问题;新发现的问题;个人兴趣指向的问题;工作中的问题。
四、选题的原则1.价值性原则2.创新性原则3.明确性原则4.可操作性原则5.兴趣原则6.自我涉入原则7.可行性原则8.伦理道德原则五、理论界定的实行要点1.以理论自觉的态度介入研究:形成一种自觉地把理论纳入研究、自觉地以理论神圣庄严和超越的态度时刻审视着研究的意识。
量化研究方法与质性研究方法在教育研究领域的结合-最新教育资料
量化研究方法与质性研究方法在教育研究领域的结合一、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的涵义及特点(一)量化研究的涵义及特点量化研究是指研究者事先建立假设并确定具有因果关系的各种变量,然后使用某些经过检测的工具对这些变量进行测量和分析,从而验证研究者预定的假设。
在运用量化研究时,人们通常认为研究过程中不掺杂价值观念问题,要保持价值中立,它依靠的是统计、测量和对变量因果关系的分析,是客观、正式、系统的研究过程。
量化研究包括教育实验、问卷调查、数理分析等研究方法及相应的研究策略。
量化研究强调研究情境是预先严格控制的实验情境,要排除先入为主的判断或价值取向;多应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和程序如抽样与数理统计的方法去对所收集的材料进行精确的统计分析,用数字来阐释和证明假设;强调价值中立,重结果而不重过程。
其目的在于探讨社会现象中存在的因果关系,多用演绎的方法,先提出假设并指出可能出现的结果,再用演绎法对假设理论进行检测。
(二)质化研究的涵义及特点质化研究是相对于量化研究的一种研究范式,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定义,简单地说,它是一种在自然的条件下对研究对象进行深入细致考察的研究范式。
质化研究要求研究者要深入教育情景中,揭示问题的本质。
质化研究注重深入研究的自然情景中,去获得研究对象的第一手资料。
质化研究用描述的方法,用文字或者图片来呈现自己的观点。
质化研究强调事实与价值的不可分,重过程而不重视结果,关注对研究对象的资料、阶段、要素等方面的考察,而结果往往是可以随着研究的展开逐渐形成或改变,质化研究运用归纳分析的方法。
在收集尽可能多的材料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观点,所以质化研究的结论,被称为"扎根理论",是深深根植于研究资料之中的。
二、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的比较(一)哲学根基不同量化研究体现的是实证主义精神,而质化研究体现的是现象学、释义学和社会建构论的思想意识。
量化研究推崇逻辑实证主义,强调要以先前理论所推演的假设为基础,而后利用可靠的量化方法验证,获得可观察到的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学术交流会报告纲要
(2011-10-28 09:38:28)转载▼
分类:学习有感
标签:中都
宋体
实证主义
研究
量化
一、思维的来处:研究的“范式”
(一)“范式”的概念
范式(paradigm),是指某一科学社群所形成对某一议题的专业意见。
在社会科学中,“范式”的更合时宜的说法,是指各种不同思维的“门派”——以不同的“观点”、不同的“假设”来分析一个现象。
(二)思维的来处:研究的“范式”
在社会科学中,大致可分为唯物论的理性思维与唯心论的感性思维两大类,在每个研究方法背后都存在着某种“主义”,各主义中都具有某些假设。
那么,如何了解一个思维的门派呢?从它对研究的三项假设入手: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
本体论指最根本的研究精神,即对“什么是真的?”的观点。
关于认识论,即如何认定知识,更进一步解释为研究者由哪里取得知识、形成知识。
确定了本体论和认识论,接着会影响研究者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即方法论。
(三)实证主义与诠释主义
实证主义(Positivism)起源于14世纪,提倡实证主义旨在排除迷信与盲目,鼓励人们以实际的观察与经验从事科学研究,建立系统的知识。
实证主义的两大规则:1、研究者必须对可以被测量之物进行直接的观察。
2、任何无法被直接观察与测量的事物就不能称为“科学”。
实证主义也在不断发展,到了20世纪20年代,发展出了逻辑实证学派,不变的是观察与测量的精神,改变的是开始强调如何将“定律”通过逻辑的方式呈现。
诠释主义(Interpretivism)起源于基督教对圣经的训诂之学,后来逐渐引入社会科学,例如民族图志学。
区别实证主义与诠释主义中对“经验”的不同理解。
实证主义中的经验是研究者客观获取的,类似电影的观众,而诠释主义的经验是研究者主观获取的,透过参与(而不只是观众),真相才能大白。
所以,质性研究大多出自诠释主义,最常用的方法论就是个案研究法(Case Study)。
在学术研究的方法上,主要可划分成「量化」与「质性」研究两种研究方法,两种方法代表着不同的研究途径与产生不同的研究结果。
二、量化研究
量化研究采实证主义的观点,以统计分析探究社会的现象,企图建立放诸四海皆准的原理原则,更进一步解释、预测和控制社会的现象。
量化的研究者皆认为
社会的现象可透过观察而得,强调价值中立的态度,以达成客观。
(一)量化研究的问题:
1.现况不明的问题称为「描述性问题」;
2.关联不清的称为「关联性问题」;
3.因果不解的问题称为「因果性问题」。
(二)量化研究的基本信念:
1.量化研究可以发现事实,透过计量分析的方法观察社会现象,其可信度更高;
2.量化研究可以验证假设:社会科学研究主要目的之ㄧ是考验假设,故须将资料予以数量化,再以统计的假设检定方法加以检验;
3.量化研究可以建立定律:假设经过多次验证程序而得到相同的结果,则定律就可以成立;
4.量化研究可以建构理论:如果某一定律有其他许多相关的定律或概念支持,进而建构完整的概念系统,就可以形成经验性的理论。
(三)量化研究的实施步骤:
1.清楚的定义研究问题。
2、根据现有文献建立建设理论。
3、建构因果架构图。
4、界定研究对象然后发出大量问卷。
5、检验因果定律。
(四)量化研究的方法:
1.社会调查
2.实验研究
3.结构观察
(五)量化研究的“陷阱”
1、令人质疑的可信度
2、过度简化的因果关联
3、简单线性逻辑难以全面适用
三、质性研究
(一)何谓质性研究方法?
质性研究不是以数字或统计来进行测量,也不会事先以结构性的问卷来取得相关数据。
相反的,质性研究依据的是多元化、多面向的资料间,互相交叉分析来增强研究的信度与效度。
而在产业的研究中,搜集这些资料的来源有很多种,包含了政府单位的出版品、相关研究机构的调查报告、相关学术或产业期刊、新闻报导、公司正式或非正式数据、网站数据、访谈与田野调查等等来源。
(二)质性研究的精神与“正-反-合”辩证逻辑
1、质性研究的精神是:
(1)质性研究的重点是在于研究者去了解存在中的事实本质,并且强调事实与过程的整体性,而非经由片面数据的片段分析。
(2)不论是研究者或受访者,均不排斥人的主观与直觉,并且认为研究中的主观与直觉,是质性研究中一定会产生的,也是其研究可贵之处。
(3)质性研究产生的结论,不同于量化要寻求答案的客观性与绝对性,只要结论彼此之间是相关的即可,研究结论可因时间、空间之变动而改变并进一步讨论。
2、“正-反-合”辩证逻辑
质性研究要以个案来进行辩证,这种辩证源自苏格拉底,只有通过与人不断的深入的对话才能产生深度的思考,厘清似是而非的概念。
在辩证逻辑中,你必须时常与人交锋,不断的审视自己对事物理解的假设,调整既有的偏见与似是而非的既定知识,基本上辩证逻辑与归纳和演绎逻辑有很大关联,但却本质上不同。
如何理解正反合的辩证逻辑呢?详见《不用数字的研究》举例:1、忽必烈为何攻不下日本?2、布拉托商人。
(三)质性研究的使命与特性
质性研究的使命在于“使事物被看见”(making things visible)。
一般认为,质性研究具备8类特性,进一步通过“哲、文、史” 理解其特性。
(四)质性研究适用主题:
1、触及人物的内心或心路历程。
2、研究的事件或情境是在不具控制或者是非正式权威的情境中。
3、适合探索性的研究。
4、适用于描述多元、复杂的现象,非单一数据能够表现的素材与主题。
(五)选择质性研究之原因:
研究主题本身需要了解特定的对象、群体或者是事件,比起统计数据上的客观结果,实务上的呈现更加重要。
现实上的考虑,如:时间、人力与成本的限制不适合进行大规模问卷调查。
样本数的限制,如:研究主体锁定在单一几个具有独特性的个案。
(六)什么人适合做质性研究:
1、研究者具备高度敏感力、细心。
2、本身爱听故事,也爱说故事。
3、研究过程中挫折容忍度高。
4、愿意保持开放的心态,接受研究中任何可能性。
5、研究者本身具备一定程度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能够完整阐述数据。
6研究者本身具备良好的倾听能力与问问题的能力。
(七)质性研究的方法:
1.田野调查法
2.三角交叉鉴定法
3.个案研究法
4.历程式分析法
5.深度访谈(八)质性研究会遭遇的困难:
寻找不到独特性的个案,或寻找到的个案不具代表性。
受访者原先愿意接受访谈,后表达不愿意接受访问。
受访者愿意接受访谈,但是受访者无法回答问题,或提供的数据趋于表面,或不愿意回答关键性问题。
(九)质性研究顺利进行之关键因素:
由个人经验、工作出发,寻找适合质性研究与研究者有兴趣的主题。
可选定一、两个主题,并确定能够接受深度访谈或田野调查的个案或受访者。
能够搜集到许多公开的数据,并能够与访谈数据配合使用。
(十)质性研究的评估
四、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之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