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猴子上树》参考教案
第21课《猴子上树》教案设计

第21课《猴子上树》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第21课《猴子上树》,详细内容为第二章“数的分解”中的第三节“数的奇偶性”。
本节课通过有趣的“猴子上树”问题,引导学生掌握数的奇偶性及其在数学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奇数和偶数的概念,了解它们的性质和特点。
2. 培养学生运用奇偶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奇数和偶数的性质,并能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重点:掌握奇数和偶数的概念,学会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鞭。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展示猴子爬树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猴子爬树的规律。
(2)提问:“猴子每次爬几步?这些步数有什么特点?”2. 例题讲解(1)讲解奇数和偶数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其性质。
(2)通过举例,让学生学会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判断一些数的奇偶性,巩固所学知识。
(2)讨论:如何运用奇偶性解决实际问题?4. 小组合作(1)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运用奇偶性解决“猴子上树”问题。
(2)拓展:探讨奇数和偶数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1. 第21课猴子上树2. 主要内容:(1)奇数和偶数的概念及性质(2)判断一个数的奇偶性(3)运用奇偶性解决实际问题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① 小明有10个苹果,他想把这些苹果分给他的朋友们,每人分一个,问:能否使每个朋友都得到苹果?② 有15个学生参加篮球比赛,分成两个队,问:能否使两个队的人数相等?2. 答案:(1)奇数:1、3、5、7、9偶数:2、4、6、8(2)① 能;② 不能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有趣的“猴子上树”问题,引导学生掌握了奇数和偶数的概念及其应用。
在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充分理解奇偶性的性质,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湘教小学美术二年级下册《21猴子上树》说课稿(1)

湘教小学美术二年级下册《21猴子上树》说课稿 (1)一. 教材分析《21猴子上树》是湘教小学美术二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绘猴子上树的画面,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和观察力。
教材中提供了猴子上树的图片,以及一些关于猴子上树的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这一课题。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绘画基础,他们对于色彩和线条的运用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在观察力和表现力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培养和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并通过讲解和示范,帮助学生更好地表现猴子上树的画面。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观察和描绘猴子上树的画面,掌握一定的绘画技巧。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和描绘,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和表现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验到绘画的乐趣,增强对美术的热爱和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观察和描绘猴子上树的画面。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描绘,表现出猴子上树的画面效果。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我将会采用讲解法、示范法和学生自主绘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
2.教学手段:我将使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进行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题。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我将会通过展示一些猴子上树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然后引入课题。
2.讲解:我会讲解猴子上树的画面构图和绘画技巧,并示范绘画过程。
3.学生自主绘画:学生根据观察和理解,进行自主绘画。
4.展示和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进行总结性评价。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会包括课题《21猴子上树》、绘画步骤和绘画技巧等内容,以简洁明了的方式展示教学内容。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将采取多元化方式进行,包括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绘画作品的创意和技巧等方面。
我将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积极的肯定和具体的指导,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九. 说教学反思在教学结束后,我将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并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评价,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第21课 猴子上树(教学设计)湘美版(2012)美术二年级下册

第21课猴子上树(教学设计)湘美版(2012)美术二年级下
册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猴子生活的环境。
2.了解猴子的生长发育过程。
3.发现猴子的可爱之处,培养对猴子的情感。
4.学会通过简单的线描和色彩表现猴子上树的形态。
二、教学内容
1.谈论猴子上树的生活情景。
2.介绍猴子的基本特征,如面色、四肢长度等。
3.教学口号:手描猴子寻找特点,带上颜料打造画面。
4.教学步骤:
1.向学生展示猴子上树的图片,让学生谈论猴子上树的情景。
2.向学生说出猴子的基本特征,如面色、四肢长度等。
3.让学生用铅笔在画纸上简单地描出一个猴子上树的形象。
4.在已描画好的猴子身上,让学生涂上颜色,同时引导学生通过色彩表现出猴子的特点。
5.教师现场辅导,引导学生细心描绘猴子形像,使猴子的形态更加生动和传神。
三、板书设计
1.猴子上树的生活情景
2.猴子的基本特征
3.手描猴子寻找特点,带上颜料打造画面
四、教学反思
1.通过本课的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和色彩表现力。
2.综合运用写生和色彩表现技法,教会学生欣赏猴子的美和特点,以及对生活的憧憬和向往。
3.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培养,鼓励学生在家中使用多种材料自由创作,以提高素质和自信心。
二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21猴子上树 》2 湘美版

二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21猴子上树》2 湘美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猴子的寓意。
2.学生能够掌握简单的画画基本技巧,并能够按照规定使用颜色。
3.学生能够完成一张表现猴子上树场景的画作。
2.情感目标1.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文化底蕴,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学生在绘画过程中,能够体验和享受创造美的喜悦,提高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
二、教学内容1.课程内容本节课主要内容是学习绘制《21猴子上树》的画作。
通过绘制这幅画作,使学生能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猴子的寓意,感受绘画的魅力。
2.教材准备1.教师准备茶杯、水彩颜料、毛笔和宣纸。
2.学生准备铅笔、橡皮、干净的水杯、干净的毛笔和一张宣纸。
三、教学步骤1.引入通过图片展示,介绍猴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形象和传统文化中猴子的寓意,并引入本节课程内容。
2.学生动手练习1.学生先用铅笔简单画出树和猴子的轮廓,注意形状和比例。
2.用毛笔分别在树和猴子的轮廓周围勾出细节,如树干、树枝、叶子和猴子的身体、手和脚等。
3.用水彩再按照规定用颜色涂上,如树干用棕色,树枝和叶子用绿色,猴子的身体用棕色,手和脚用灰色等。
3.教师点评教师针对学生的画作进行点评,帮助学生改进,提高画作的完美度。
四、教学评价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学生可以很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猴子的寓意,并掌握简单的画画基本技巧和绘画用色规范。
在绘画过程中体验和享受创造美的喜悦,提高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画作专业性、规范性、美感程度等方面进行评价。
2024年第21课《猴子上树》教案设计

2024年第21课《猴子上树》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教材《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7章第3节,内容为“猴子上树问题”。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猴子爬树”的实际情境,掌握运用整数的乘法与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并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猴子上树”的实际问题,并能够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
2. 学生能够运用乘法与除法运算解决“猴子上树”问题,并进行简便计算。
3. 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并解决“猴子上树”问题,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重点:运用乘法与除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猴子上树”的动画,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情景。
2. 例题讲解(15分钟)出示例题:“一只猴子从地上爬到树上,每天爬3米,一共爬了5天,请问猴子爬了多高?”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引导并讲解解题步骤。
3. 随堂练习(10分钟)(1)一只猴子每天爬4米,爬了6天,猴子爬了多高?(2)一只猴子爬了18米,每天爬3米,猴子爬了几天?4. 小组讨论(5分钟)(1)如何快速计算猴子爬树的高度?(2)如何判断猴子需要爬多少天?六、板书设计1. 板书“猴子上树问题”2. 板书内容:(1)例题及解题步骤(2)随堂练习题目及答案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一只猴子每天爬5米,爬了4天,猴子爬了多高?(2)一只猴子爬了20米,每天爬4米,猴子爬了几天?(3)拓展题:如果猴子每天爬树的高度不一样,如何计算?2. 答案:(1)20米(2)5天(3)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计算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猴子上树”问题的理解程度,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1)如果猴子每天爬的高度是递增或递减的,如何计算?(2)如何运用所学的运算定律进行更简便的计算?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组织2. 教学目标的设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识别4. 教学过程的实践情景引入5.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7. 板书设计的信息呈现8.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拓展性详细的补充和说明:一、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组织教学内容应紧密结合学生实际生活,以“猴子上树”为背景,将数学运算融入具体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二年级21猴子上树教案

二年级21猴子上树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章《有趣的几何图形》,具体内容为21猴子上树问题。
该问题通过猴子爬树这一生活情景,引导学生运用简单的加减法及乘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简单的加减法和乘法运算,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3.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合作交流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并运用乘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简单的加减法和乘法运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猴子爬树挂图、计算器、PPT课件。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展示猴子爬树挂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猴子爬树的情景。
(2)提出问题:猴子爬树时,怎样计算它爬了多少层?2. 例题讲解(1)讲解猴子爬树的规则:每上一层,猴子都要爬3米。
(2)出示例题:猴子从地面爬到第5层,它爬了多少米?(3)引导学生运用乘法运算解决问题,得出答案:5层× 3米/层 = 15米。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猴子从地面爬到第8层,它爬了多少米?(2)小组讨论,互相检查答案,教师点评。
5. 应用拓展(1)出示拓展题:猴子爬到一半,又滑下来2层,它现在在第几层?(2)引导学生运用加减法运算解决问题,得出答案。
六、板书设计1. 21猴子上树2. 内容:(1)猴子爬树的规则:每层3米(2)例题:5层× 3米/层 = 15米(3)练习题:8层× 3米/层 = 24米(4)拓展题:10层 2层 = 8层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猴子爬到第7层,它爬了多少米?(2)猴子从第5层滑到第3层,它现在在第几层?2. 答案:(1)7层× 3米/层 = 21米(2)5层 2层 = 3层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的实践情景,引导学生运用加减法和乘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024年二年级21猴子上树教案

2024年二年级21猴子上树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7章《加减法运算的提高》中的“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内容。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运算规律,掌握猴子上树问题的解法,学会用画图、列式等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运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激发学习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运算方法,以及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猴子上树问题的解法,以及画图、列式等解题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挂图、计算器。
学具:练习本、铅笔、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一个关于猴子爬树的故事,引导学生关注猴子爬树的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探究:学生尝试用画图、列式等方法解决猴子上树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3. 例题讲解:讲解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运算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运算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7.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两位数加一位数运算方法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2024年二年级21猴子上树2. 内容:(1)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运算方法(2)猴子上树问题的解法(3)画图、列式等解题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计算下列各题,并验算。
35 + 7 =64 + 8 =89 + 3 =(2)应用题:小华有20个糖果,妈妈又给了他5个糖果,小华一共有多少个糖果?2. 答案:(1)42、72、92(2)25个糖果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导入、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运算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024年第21课《猴子上树》教案设计

2024年第21课《猴子上树》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数学教材第四章第二节,详细内容为“猴子上树”问题,该问题主要涉及分数乘法及整数乘法应用,通过具体情境导入,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掌握分数乘法的运算规则。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分数乘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并能正确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3.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探究、创新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数乘法的运算方法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运用分数乘法解决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卡片。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猴子上树的情景,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猴子每上一步,树的高度会增加多少?”2. 例题讲解(15分钟)讲解分数乘法的运算规则,并结合猴子上树的例子,引导学生运用分数乘法解决问题。
3. 随堂练习(10分钟)出示两道与猴子上树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10分钟)5. 课堂小结(5分钟)6. 互动环节(5分钟)教师挑选几名同学,让他们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分数乘法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7.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与猴子上树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
六、板书设计1. 《猴子上树》2. 主要内容:(1)分数乘法运算规则(2)猴子上树问题及解答(3)随堂练习题目及答案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猴子每上一步,树的高度增加1/4,猴子上了5步,树的高度增加了多少?(2)猴子每上一步,树的高度增加1/5,猴子上了7步,树的高度增加了多少?2. 答案:(1)树的高度增加了5/4。
(2)树的高度增加了7/5。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猴子上树的情景引入,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掌握了分数乘法,课堂效果较好。
湘美版美术二年级下册 第二十一课《猴子上树》教案3

《猴子上树》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制作玩具“猴子上树”的方法,并能找出其他可行的折法。
2、在添画、粘贴等装饰处理中,使活动具有一定的情节性、故事性,培养学生的想掌握制作玩具“猴子上树”的方法,并能找出其他可行的折法。
3、在活动中体验探究、合作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1、掌握制作玩具“猴子上树”的方法,并能找出其他可行的折法。
2、在活动中体验探究、合作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感知激趣
教师示范演示:现场演示“猴子上树”的玩具,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生边看演示,边相互交流“猴子”是怎样爬树的?
出示课题:“猴子上树”。
二、引导启发,丰富想象能力
1.老师讲小猴上树的故事。
2.讨论:除了画小猴上树,我们还可以画哪些东西?
3.学生答后,老师提出想象要求。
4.各队一起想象,并将想到的写在纸上。
5.老师检查学情,给予加分。
三、自主探索
根据教材自学基本折法,折时可以互相交流学习。
教师提供不同样式的玩具分发到小组,学生自己研究做法,并亲自动手做一做。
教师参与学生的学习,及时指导。
四、表现创作
欣赏教材玩具,你最喜欢哪件作品,为什么?
引导欣赏要点:作品的主题想象、创作有特色。
学生小组讨论:“我的玩具是……”
学生动手装饰。
五、欣赏评价
玩一玩,议一议。
教师参与赏评。
21. 猴子上树-湘美2011版二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猴子上树——湘美2011版二年级美术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本节课内容,学生能够了解猴子的习性以及它的形态特征。
2.学生能够使用简单的线条和颜色描绘出猴子上树的情景,提高绘画基本技能。
3.学生能够欣赏和感受猴子树上活泼可爱的形象,提高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猴子的习性和形态特征;学会使用简单的线条和颜色描绘出猴子上树的情景。
2.难点:通过练习,学生能够在画面中表现出猴子的姿态和神态。
三、教学内容1.猴子的习性和形态特征2.猴子上树的情景绘画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本节课的主题是“猴子上树”。
请同学们告诉我,猴子一般都在哪里生活?(森林、山区等)猴子有什么习性?(喜欢爬树、爱玩、机敏聪明等)请同学们看看这幅画,猴子在这里做了什么呢?2. 猴子的形态特征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只猴子的形态特征,它的耳朵、鼻子、手脚等哪些地方和我们不同?请同学们拿出画纸和颜料,用简单的线条和颜色描绘出这只猴子的形态特征。
(注:讲师在黑板上展示猴子的形态特征,并提示学生用简单的线条和颜色描绘出来)3. 猴子上树的情景绘画请同学们看看这幅画,猴子在树上做了什么?请同学们通过观察猴子的姿态和神态,模仿它上树的样子,用简单的线条描绘出来。
注:讲师在黑板上展示猴子在树上的情景,同时逐步教授画猴子的姿势和神态。
4. 总结课堂内容请同学们分享一下自己学到了什么?绘画中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五、教学评估本次课将以学生作品来进行评估。
请同学们将自己的绘画作品展示在展板上,让大家共同欣赏。
同时,教师也会就同学们的绘画作品进行总结和评估。
六、课后作业请同学们在课后尝试用更细致的线条和丰富的颜色描绘出猴子上树的情景。
同时,要注意猴子的神态和姿势,让它看起来更生动、更活泼。
七、教学资源本节课所需资源:猴子形态特征图片、猴子上树情景图片、画纸、颜料、笔。
八、教学参考1.湖南美术出版社. 湘美版二年级美术下册 [M]. 2011年.2.丘阿丽. 草原小兵团之猴子上树[J]. 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2013.。
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21猴子上树 》2 湘美版

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21猴子上树》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猴子的生活习性和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通过绘画,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猴子的生活习性和特点2. 猴子上树的绘画方法3. 色彩搭配和画面布局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猴子的绘画方法和色彩搭配2. 教学难点:画面布局和细节描绘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实物,让学生了解猴子的生活习性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讲解猴子上树的绘画方法,包括线条、形状、色彩等。
3. 示范:教师示范猴子上树的绘画过程,引导学生注意画面布局和色彩搭配。
4. 学生练习:学生根据教师讲解和示范,独立完成猴子上树的绘画作品。
5. 评价与展示:学生互相评价作品,挑选优秀作品进行展示。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猴子的生活习性和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在绘画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绘画技巧和色彩搭配,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3.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猴子的生活习性和特点,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六、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观察身边的动物,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特点,下节课与同学分享。
2. 画一幅自己喜欢的动物上树的绘画作品,注意画面布局和色彩搭配。
总结:本节课通过猴子上树的绘画教学,让学生了解猴子的生活习性和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同时,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绘画技巧和色彩搭配,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美术。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整个教案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培养。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一、导入环节导入环节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步骤。
教师可以通过展示猴子的图片或实物,让学生初步了解猴子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二年级21猴子上树教案

二年级21猴子上树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课为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猴子上树》一节,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上下位置的关系,并能用语言描述物体的位置。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上下位置的关系。
2. 学生能够用语言描述物体的位置。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生能够理解上下位置的关系,并能用语言描述物体的位置。
难点:学生能够准确地描述物体的位置。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猴子上树图,小猴子的纸偶。
学具:每个学生一份猴子上树图,一份小猴子的纸偶。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猴子上树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请问,哪个是小猴子?它在哪里?你是怎么知道的?”2. 教师讲解:讲解小猴子是如何上树的,引导学生理解上下位置的关系。
3. 实际操作:学生拿出口袋里的小猴子纸偶,按照教师讲解的方法,自己尝试操作,并将小猴子放在正确的位置。
4. 学生展示:教师邀请几名学生到讲台前,展示自己的小猴子是如何上树的,并让学生用语言描述物体的位置。
5. 随堂练习:教师出示一些上下位置的题目,让学生用语言描述物体的位置。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猴子上树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用语言描述下面图片中物体的位置。
答案:小猴子在树上。
2. 题目:请用语言描述下面图片中物体的位置。
答案:小猴子在树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上下位置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能用语言描述物体的位置。
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对位置的判断还有待提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拓展延伸: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一些上下位置的例子,如楼梯、电梯等,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上下位置的关系。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重点关注1. 猴子上树图的使用:教师应确保猴子上树图的清晰度和准确性,以便学生能够清晰地观察和理解小猴子在不同位置的上下关系。
2. 语言描述的准确性:教师需要关注学生是否能准确地用语言描述物体的位置,这是本节课的重要目标。
《猴子上树》教学设计(共5篇)

《猴子上树》教学设计(共5篇)第一篇:《猴子上树》教学设计《猴子上树》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猴子上树》是二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
通过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猴子上树”这类民间玩具的制作方法,自己动手制作玩具,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掌握制作纸玩具“猴子上树”的方法,并找到其它可行的折法。
2在添画装饰表现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3在活动中体验探究合作的乐趣,体会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猴子上树”的折法。
教学难点:进行大胆的想象表现。
教具准备:CAI 玩具若干教学过程一、激趣导课:(开课通过边讲故事边演示玩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
通过玩进一步激趣,让学生掌握玩法,产生我也要拥有一个这样的玩具的愿望。
)师:知道你们喜欢听故事,今天我给大家讲一个,想听吗?(师边说边演示玩法)有只小猴特别爱吃桃,它看见树上结满了又大又红的桃子,立刻爬上树…… 这个故事有趣吗?想不想也玩玩?生:组长拿出“猴子上树”玩具,分发给同学们,学生在组内轮流玩。
二、民主导学:师:这些玩具在玩时有一个共同的现象,谁发现了?生:小纸片能向上爬。
师:知道为什么吗? 生:是纸推动它往上爬。
(在玩的过程中观察纸片上升的现象,思索并了解其中的原因。
同时自然而然地做到了美术与自然学科的整合。
学生体会到了手工课的趣味性)师小结:夹缝摩擦产生的力推动小纸片向上爬。
在民间这类玩具流传很广,以前有人叫它“步步高”蕴含吉祥的意思。
你们想给这种玩具取个什么名?生众说纷纭:直上云霄、飞机上天、猴子上树……师揭示课题。
尝试探究折法:师:想知道它是怎样做的吗?快快把书翻到第六面。
学生看书。
师:书中告诉了我们几种折法?生:四种。
师:让我们看看他说的对不对。
CAI展示四种折纸造型。
(师出示四个有编号的纸板,上有四种折纸造型。
)这四种折纸可以揭开“猴子上树”的奥秘。
快和同组的同学商量一下,你们准备揭开第几号秘密。
生组内商量,组长到讲台前领取结密锦囊,回到组内和同学们共同研究并尝试折纸。
湘美版二年级美术下册21.猴子上树优质教案

湘美版二年级美术下册 21. 猴子上树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湘美版二年级美术下册第21课《猴子上树》。
本课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观察与表现,通过观察猴子爬树的姿态,引导学生用线条和色彩进行表现;第二部分为创作与实践,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作一幅有趣的猴子爬树作品。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猴子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特征,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表现力。
2. 引导学生运用线条和色彩进行创作,提高他们的绘画技能。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猴子的动态表现和线条、色彩的运用。
教学重点:观察猴子爬树的姿态,运用线条和色彩进行创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课件、范画、绘画材料等。
学生准备:绘画纸、水彩笔、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猴子爬树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猴子的生活习性和动态特征,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教材内容,分析猴子的形态特征和爬树的动作,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3. 示范讲解:教师现场示范,展示如何用线条和色彩表现猴子爬树的动态,讲解绘画技巧。
4. 学生实践:学生根据观察和示范,进行绘画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5. 课堂互动: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交流、评价,教师给予鼓励和建议。
六、板书设计1. 课题:《猴子上树》2. 主要内容:(1)观察与表现:猴子的形态特征、动态表现(2)创作与实践:线条、色彩的运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创作一幅有趣的猴子爬树作品。
2. 答案要求:线条流畅,色彩鲜明,表现出猴子的动态特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其他动物的生活习性和动态特征,进行创作练习,提高他们的绘画技能。
同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发现美好事物,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猴子的动态表现和线条、色彩的运用。
2024年第21课《猴子上树》教案设计

2024年第21课《猴子上树》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7章第3节“猴子上树”问题。
详细内容包括:利用直观图示和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理解猴子上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够熟练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并能够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乘法分配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教学重点:理解猴子上树问题的数量关系,掌握乘法分配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猴子上树的挂图。
学具:学生每人一份猴子上树的练习题、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猴子上树的挂图,讲述一个关于猴子爬树的故事,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猴子爬树的规律。
2. 例题讲解(15分钟)以教材中的例题为例,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找出乘法分配律在猴子上树问题中的应用,并解释乘法分配律的概念。
3.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根据学具中的练习题,独立完成猴子上树问题的计算,教师巡回指导。
4. 小组讨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乘法分配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分享解题心得。
6. 课堂小结(5分钟)学生谈收获,教师点评,鼓励学生课后继续探索乘法分配律的奥秘。
六、板书设计1. 2024年第21课《猴子上树》2. 主要内容:a. 乘法分配律的定义b. 乘法分配律在猴子上树问题中的应用c. 猴子上树问题的解答步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2 ×(3 + 4)=(2)5 ×(6 2)=小明有3个苹果,小华有4个苹果,两人一共有多少个苹果?2. 答案:a. (1)14 (2)20b. 7个苹果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和应用。
湘教小学美术二年级下册《21猴子上树 》教学设计 (5)

湘教小学美术二年级下册《21猴子上树》教学设计 (5)一. 教材分析《21猴子上树》是湘教小学美术二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本节课通过描绘猴子上树的场景,培养学生对动物的观察能力和绘画能力。
教材内容丰富,步骤清晰,难度适中。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猴子上树的绘画技巧,提高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他们对动物尤其是猴子较为喜爱,因此对本节课的内容充满兴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绘画技巧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教学中给予个别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观察猴子上树的动作,通过绘画表现猴子上树的场景。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实践,提高绘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猴子上树的绘画作品。
2.难点:学生能够生动地表现猴子上树的动作和表情。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通过现场绘画,展示猴子上树的绘画过程,引导学生模仿。
2.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猴子上树的动作,分析绘画技巧。
3.互动法: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评价,提高绘画水平。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湘教小学美术二年级下册《21猴子上树》2.画纸、画笔、水彩等绘画材料3.猴子上树的图片素材4.教学视频或动画素材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猴子上树的图片或视频素材,引导学生关注猴子上树的动作和表情。
提问:“你们觉得猴子上树时的样子怎么样?”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幅已完成的猴子上树绘画作品,讲解绘画步骤和技巧。
步骤如下:a.画出猴子的外形,注意猴子的身体比例和动作。
b.描绘猴子的细节,如眼睛、鼻子、嘴巴、爪子等。
c.添加背景,如树木、草地等。
d.调整画面,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
3.操练(10分钟)学生按照教师讲解的步骤,独立完成猴子上树的绘画。
教师巡回指导,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个别帮助。
《猴子上树》教学设计

《猴子上树》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猴子上树这一动作的特点和规律。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模仿能力。
3、增强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和灵活性。
4、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喜爱之情,培养爱护动物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引导学生观察猴子上树的动作形态,准确把握其特征。
(2)指导学生模仿猴子上树的动作,做到动作协调、连贯。
2、难点(1)如何让学生在模仿过程中,展现出猴子上树的敏捷和灵活。
(2)培养学生在活动中团队合作的精神和意识。
三、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素材,让学生清晰地观察猴子上树的动作。
2、模仿教学法教师亲身示范,学生模仿练习,逐步掌握猴子上树的动作要领。
3、游戏竞赛法组织小组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竞争意识。
四、教学准备1、猴子上树的相关图片、视频资料。
2、宽敞的教学场地。
五、教学过程1、导入(5 分钟)通过播放一段猴子上树的有趣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看到猴子是怎么上树的呀?”引导学生自由发言,分享他们对猴子上树的初步印象。
2、观察与讨论(10 分钟)展示一系列猴子上树的清晰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猴子的身体姿势、手脚动作以及面部表情等。
然后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己观察到的猴子上树的特点。
每组选派代表进行发言,教师进行总结和补充。
3、教师示范(5 分钟)教师亲自示范猴子上树的动作,边示范边讲解动作要领,如手脚的配合、身体的重心转移等。
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正确的动作方法。
4、学生模仿练习(15 分钟)学生分成小组,在小组内进行猴子上树动作的模仿练习。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鼓励学生大胆尝试,逐渐掌握动作技巧。
5、游戏竞赛(10 分钟)组织学生进行“猴子上树比赛”,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依次派出一名同学进行猴子上树动作的展示,其他小组进行评分。
比赛结束后,评选出表现优秀的小组,并给予表扬和奖励。
6、拓展与创新(5 分钟)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对猴子上树的动作进行创新和改编,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独特动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猴子上树》参考教案
一、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取材于民间游戏猴子上树,本课猴子上树在传统造型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是一节融折纸、绘画、游戏于一体综合制作课。
在了解传统的猴子上树的基本折法与玩法的基础上,本课猴子上树强调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更多地发散思维。
二、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制作玩具、“猴子上树”的方法。
2、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创造性思维。
3、体验、探索学习带来的乐趣。
三、教学重点
制作“猴子上树”的方法,设计新颖、装饰有趣。
四、教学难点
制作“猴子上树”的方法。
五、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玩具样品,白纸、折纸样品、记分牌。
学具:厚纸、彩色笔、双面胶、剪刀。
六、教学过程
(一)课前延伸
预习课文,搜集资料。
(二)课内探究
1宣布比赛,激发学习兴趣
(1)介绍参赛队,宣布比赛。
(2)教师用未画图的折纸玩具表演魔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自主探索,掌握折纸方法
(1)折纸要求。
(2)将老师分发的信封拆开,各队分工自学。
(3)检查学情:每折出一种式样,就可以加1O分。
(4)对没有折出的式样,请学生上台示范,教师补充说明。
3引导启发,丰富想象能力
(1)师讲小猴上树的故事,演示教具。
(2)讨论:除了画小猴上树,我们还可以画哪些东西?
(3)学生答后。
(4)各队一起想象,并将想到的写在纸板上。
(5)检查学情,给予加分。
4装饰玩具,增强表现能力
(1)讨论:怎样装饰自己的玩具?
(2)教师演示两种方法:一种是将要动的形象直接画在小纸块上,另一种是将其画在别的纸上,再剪下来贴在小纸块上。
(3):作业赏析,让学生了解装饰时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4):装饰要求。
(5)学生动手装饰玩具,教师巡视指导。
(6)检查学情,给予加分。
5玩赏作业,提高赏评能力
(1)评出优胜队。
(2)评出各队优秀作品,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
(三)课后提升
试着用同样的方法制作一个其他的小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