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美术下册教案-21. 猴子上树8-湘美版
湘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美术《猴子上树》教案教学设计

湘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美术《猴子上树》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猴子的行为特点,掌握简单的线条绘画方法以及水彩颜料的染色技巧。
2.过程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3.情感目标:弘扬自然保护理念,培养保护动物的意识,促进学生对环境、动物的关注和爱护与关爱之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通过对猴子的观看、描绘、绘画等方式,了解猴子的行为特征以及表现方法;2.通过学习基本的线条绘画方法以及水彩颜料的染色技巧,掌握简单的绘画技能。
教学难点:1.如何将猴子的特征准确表现于绘画之中;2.初学者如何掌握简单的线条绘画方法以及水彩颜料的染色技巧。
教学方法本课采用任务型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自主实验等方式感知自然,了解猴子的特点,独立完成绘画作品,促进其自主发展和合作学习能力。
具体学习方法如下:1.初步认识:观看多种猴子的图片和影片,介绍猴子的生活习性,让学生了解到不同种类的猴子,为绘画作品的创作提供丰富的思想和素材。
2.落实绘画技巧:通过实验,让学生掌握一些简单的线条绘画方法以及水彩颜料的染色技巧,扩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绘画作品的创作打下基础。
3.创造艺术作品:引导学生自主设计编排、创造艺术作品,独立完成绘画作品,并对其作品进行评价与展示。
4.总结分享:让学生分享其绘画过程和作品展示,促进学生之间互相学习和提高,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探索。
教学内容知识讲解1.猴子的生长环境和特点;2.猴子的生活习性及形态特征;3.基本绘画技巧和水彩颜料的染色技巧。
操作训练1.观察不同种类猴子图片和影片,了解猴子外貌特征及行为方式;2.练习简单的线条绘画方法;3.练习水彩颜料染色技巧。
作品创作1.根据所学内容,让学生自主设计编排一幅猴子上树绘画作品;2.学生自主完成绘画作品,并对其作品进行评价与展示。
教学过程教学准备1.有关猴子的图片、影片;2.几个简单的线条绘画和水彩颜料的染色实验,提前让学生熟悉和掌握。
二年级美术下册第21课《猴子上树》教案湘美版

第21课:猴子上树【教学目标】1、学习、掌握制作玩具、“猴子上树”的方法。
2、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创造性思维。
3、体验、探索学习带来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制作“猴子上树”的方法,设计新颖、装饰有趣。
难点:制作“猴子上树”的方法【教学准备】课件、玩具样品,白纸、折纸样品、记分牌具:厚纸、彩色笔等。
【教学过程】(一)课前延伸:预习课文,搜集资料。
(二)课内探究1 宣布比赛,激发学习兴趣(1)介绍参赛队,宣布比赛。
(2)教师用未画图的折纸玩具表演魔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探索,掌握拆纸方法:课件(1):折纸要求。
(2)将老师分发的信封拆开,各队分工自学。
(3)检查学情:每折出一种式样,就可以加1O分。
(4)对没有折出的式样,请学生上台示范,教师补充说明。
3 引导启发,丰富想象能力(1)师讲小猴上树的故事,演示教具。
(2)讨论:除了画小猴上树,我们还可以画哪些东西?(3)学生答后,课件。
(4)各队一起想象,并将想到的写在纸板上。
(5)检查学情,给予加分。
4装饰玩具,增强表现能力(1)讨论:怎样装饰自己的玩具? (2)教师演示两种方法:一种是将要动的形象直接画在小纸块上,另一种是将其画在别的纸上,再剪下来贴在小纸块上。
(3):作业赏析,让学生了解装饰时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4):装饰要求。
(5)学生动手装饰玩具,教师巡视指导。
(6)检查学情,给予加分5玩赏作业,提高赏评能力(1)评出优胜队。
(2)评出各队优秀作品,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
(三)课后提升试着用同样的方法制作一个别的小动物。
二年级下美术教案-猴子上树-湘美版

二年级下美术教案-猴子上树-湘美版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为湘美版二年级下册美术课程《猴子上树》。
本节课将引导学生观察并描绘猴子爬树的场景,通过绘画活动,让学生掌握猴子的基本形态和动态,以及树木的结构,培养学生对自然景物的观察能力和绘画表现力。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猴子的基本特征和动态,能够准确描绘猴子爬树的场景。
2. 培养学生对自然景物的观察能力和绘画表现力。
3.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难点1. 猴子的动态表现,特别是爬树的姿势。
2. 树木的结构和纹理的表现。
3. 画面构图和色彩搭配。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猴子爬树的图片、视频、实物模型。
2. 学具:绘画纸、铅笔、彩色铅笔、水彩笔、橡皮。
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猴子爬树的场景,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猴子的特征和动态。
2. 观察与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观察到的猴子和树木的特点,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3. 示范与讲解:教师示范如何描绘猴子爬树的场景,讲解绘画技巧和注意事项。
4. 学生练习: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和讲解,进行绘画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5.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完成作品后,进行展示和评价,教师和学生共同评选出最佳作品。
板书设计1. 《猴子上树》2. 主题:猴子、树木、自然3. 重点:猴子的动态、树木的结构4. 难点:画面构图、色彩搭配作业设计1. 绘画作业:学生根据课堂所学,回家后独立完成一幅《猴子上树》的绘画作品。
2. 观察作业:学生观察身边的树木和动物,记录下它们的特征和动态,为下一节课做准备。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讨论、示范、练习、展示和评价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猴子爬树的绘画技巧,提高了学生对自然景物的观察能力和绘画表现力。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指导,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出独特的作品。
同时,教师还应加强对学生的环保教育,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二十一课 猴子上树 ︳湘美版

二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二十一课猴子上树︳湘美版教学背景本次教学是二年级下册美术第二十一课猴子上树。
在课程中,我们将向学生介绍水墨画和它的特点,让他们了解中国画的魅力和特色。
同时,本次课程也将增加学生的观察和观察能力,培养他们对自然界的热爱和感悟,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教学目标1.了解水墨画的特点和表现方式。
2.学会使用毛笔画出基本水墨画线条和意境。
3.观察猴子的特征和动作,将其运用到画中。
4.理解动物在自然环境中的生存状态,体会大自然的美好。
教学过程1. 导入首先,老师可以通过介绍中国画和水墨画的特点来导入本次课程。
并且可以通过贴近学生生活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介绍一些熟悉的水墨画作品,例如《清明上河图》等。
2. 观察猴子然后,老师将准备一些猴子的照片或视频,让学生观察猴子的特征和动作,了解猴子在自然界中的生存状态。
同时,可以引导学生用形容词来描述猴子的不同特点,例如聪明、敏捷、好奇等等。
3. 画猴子接下来,老师会向学生介绍水墨画的画法和技巧,如何使用毛笔画出基本的线条和意境,如何配合水墨效果来完成画作。
然后,老师会示范如何画一只猴子。
通过一步步的讲解,让学生能够熟悉并掌握画猴子的技巧。
4. 提高最后,老师可以通过提高课程,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猴子的观察,画出一只自己设计的猴子。
在创作过程中,老师可以提供一些指导和建议,让学生的画作更加生动、形神兼备。
教学评价在本次课程中,我们通过介绍水墨画和猴子的知识,让学生了解和体会到中国画的特色和魅力。
同时,在实践中,学生也获得了不少的水墨画技巧和经验,提高了他们的绘画技能。
此外,本次课程让学生加深了对自然界的认知和关注,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理性认识。
总结通过本次教学,我们让学生在欣赏和绘画中体验到了中国水墨画的魅力和韵味,增加了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质。
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向学生传播更多的艺术知识和文化品味,让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到艺术、文化、人类的世界中去。
第21课 猴子上树(教学设计)湘美版(2012)美术二年级下册

第21课猴子上树(教学设计)湘美版(2012)美术二年级下
册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猴子生活的环境。
2.了解猴子的生长发育过程。
3.发现猴子的可爱之处,培养对猴子的情感。
4.学会通过简单的线描和色彩表现猴子上树的形态。
二、教学内容
1.谈论猴子上树的生活情景。
2.介绍猴子的基本特征,如面色、四肢长度等。
3.教学口号:手描猴子寻找特点,带上颜料打造画面。
4.教学步骤:
1.向学生展示猴子上树的图片,让学生谈论猴子上树的情景。
2.向学生说出猴子的基本特征,如面色、四肢长度等。
3.让学生用铅笔在画纸上简单地描出一个猴子上树的形象。
4.在已描画好的猴子身上,让学生涂上颜色,同时引导学生通过色彩表现出猴子的特点。
5.教师现场辅导,引导学生细心描绘猴子形像,使猴子的形态更加生动和传神。
三、板书设计
1.猴子上树的生活情景
2.猴子的基本特征
3.手描猴子寻找特点,带上颜料打造画面
四、教学反思
1.通过本课的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和色彩表现力。
2.综合运用写生和色彩表现技法,教会学生欣赏猴子的美和特点,以及对生活的憧憬和向往。
3.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培养,鼓励学生在家中使用多种材料自由创作,以提高素质和自信心。
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二十一课 猴子上树 ︳湘美版

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二十一课猴子上树︳湘美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猴子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特征,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
2. 通过观察、描绘猴子上树的动作,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绘画表现力。
3.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出独特的猴子形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猴子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特征2. 猴子上树的动态描绘3. 创作个性化的猴子形象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观察和描绘猴子上树的动态,创作个性化的猴子形象。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猴子动作,并将其生动地表现在作品中。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猴子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特征,激发学生对猴子的兴趣。
2. 观察与讨论让学生观察猴子上树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猴子的动作、表情等,讨论猴子上树时的动态特点。
3. 示范与讲解教师现场示范猴子上树的绘画步骤,讲解绘画技巧,如线条、色彩、构图等。
4. 学生练习学生根据观察和教师示范,独立完成猴子上树的绘画作品。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疑问。
5. 评价与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总结点评,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出独特的猴子形象。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观察、绘画技巧和创新意识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1. 根据课堂所学,回家后观察身边的动物,尝试描绘其动态。
2. 发挥想象,创作一幅以动物为主角的绘画作品。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描绘猴子上树的动态,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绘画表现力。
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细节,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鼓励他们创作出有个性的作品。
同时,教师要加强巡回指导,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在绘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高教学效果。
在以上的教学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是“观察与讨论”环节。
这个环节是培养学生观察力和理解力的关键步骤,通过观察和讨论猴子上树的图片,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猴子的动态特点,为后续的绘画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湘美版二年级美术下册21.猴子上树教案

湘美版二年级美术下册 21. 猴子上树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湘美版二年级美术下册第21课《猴子上树》。
教学内容包括:通过观察和了解猴子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特征,学习运用简笔画表现猴子的形象;学会运用线条、图形、色彩等元素,创作一幅生动有趣的“猴子上树”作品。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猴子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特征,掌握简笔画表现猴子形象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表现的能力,提高线条、图形、色彩的运用技巧。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猴子的形态表现,线条、图形、色彩的运用。
2. 教学重点:观察、想象、表现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图片、示范作品等。
2. 学具:铅笔、橡皮、彩色笔、画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猴子图片,引导学生观察、了解猴子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特征,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简笔画表现猴子形象的方法,示范线条、图形、色彩的运用。
3. 实践:学生根据讲解和示范,进行实践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4. 展示:学生展示作品,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建议。
5.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观察、想象、表现能力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猴子上树》2. 内容:猴子的形态特征、简笔画方法、线条、图形、色彩运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猴子上树”为主题,创作一幅生动有趣的美术作品。
2. 答案要点:猴子形象生动,线条、图形、色彩运用恰当。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的参与度较高,但对猴子形象的表现还有待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观察、想象、表现能力的培养。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课后观察其他动物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特征,尝试用简笔画进行表现,提高创作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猴子的形态表现,线条、图形、色彩的运用。
湘美版二年级美术下册21.猴子上树教案

湘美版二年级美术下册 21. 猴子上树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湘美版二年级美术下册第21课《猴子上树》。
本课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猴子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特点,通过观察和绘画练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现力。
教学内容包括教材第三章第二节“动物世界”中的猴子上树部分,详细内容涵盖猴子的外形特征、动态表现以及树木的绘画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猴子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 通过观察和绘画练习,使学生掌握猴子和树木的基本绘画方法,提高学生的表现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动物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猴子和树木的动态表现。
教学重点:观察猴子生活习性和形态特点,运用绘画技巧表现猴子和树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教材、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绘画示范作品。
学具:画纸、铅笔、橡皮、水彩笔、调色盘、水杯。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讲述《西游记》中孙悟空的故事,引导学生关注猴子这一动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赏析与观察(10分钟)(1)展示教材中猴子上树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猴子的形态特点和生活习性。
3. 示范与讲解(15分钟)(1)现场示范绘画猴子上树,边画边讲解绘画技巧。
(2)强调猴子和树木的动态表现,指导学生如何运用线条和色彩。
4. 练习与指导(15分钟)学生在画纸上进行猴子上树的绘画练习,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展示与评价(10分钟)(1)学生展示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点评。
(2)评选优秀作品,给予表扬和鼓励。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观察和绘画技巧的重要性。
(2)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动植物,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现力。
六、板书设计1. 《猴子上树》2. 内容:(1)猴子的外形特征(2)猴子的动态表现(3)树木的绘画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猴子上树”为主题,完成一幅绘画作品。
2. 答案要求:作品需展现出猴子和树木的动态表现,运用所学绘画技巧。
湘美版二年级美术下册21.猴子上树教案

湘美版二年级美术下册 21. 猴子上树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湘美版二年级美术下册第21课《猴子上树》。
本课主要围绕“动物的运动”这一主题,通过观察、体验和创作,让学生了解猴子爬树的动态特点,掌握表现动物运动的基本方法。
教学内容包括教材第四章《动物的世界》中的第3节“猴子上树”。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猴子的生活习性和外貌特征,学会用线条、形状和色彩表现猴子上树的动态。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对动物运动的感知和表现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猴子上树的动态表现方法,运用线条、形状和色彩进行创作。
难点:如何表现猴子爬树时的生动形象,以及动态线条的把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教材、多媒体设备、猴子爬树的图片、画纸、画笔、颜料等。
学具:画纸、画笔、水彩颜料、调色盘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猴子爬树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猴子的动态,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分析(1)介绍猴子的生活习性和外貌特征。
3. 示范讲解(1)现场演示如何用线条、形状和色彩表现猴子上树的动态。
(2)讲解创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动态线条的把握、色彩的搭配等。
4. 学生实践(1)学生根据观察和示范,进行猴子上树的创作。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指导学生创作。
5. 展示评价(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课程名称:《猴子上树》2. 教学内容:猴子的生活习性、外貌特征;动态表现方法;创作实践。
3. 教学重点:动态线条的把握、色彩的搭配。
4. 教学难点:生动形象的表现。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所学的动态表现方法,创作一幅《猴子上树》的作品。
2. 答案要点:线条流畅、动态生动、色彩搭配和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的参与度较高,创作过程中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动态表现方法。
湘教小学美术二年级下册《21猴子上树 》教学设计 (1)

湘教小学美术二年级下册《21猴子上树》教学设计 (1)一. 教材分析《21猴子上树》是湘教小学美术二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本节课通过描绘猴子爬树的场景,培养学生对动物生活的观察力和表现力,同时引导学生运用线条、色彩等美术元素,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和创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绘画基础,对动物有一定的认识和兴趣。
但部分学生对猴子的生活习性了解不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观察和研究猴子的特点。
此外,学生对绘画技巧和创作方法的使用还不够熟练,需要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示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猴子的生活习性,学会用线条和色彩描绘猴子上树的场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培养学生运用美术元素表现动物生活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新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用线条和色彩描绘猴子上树的场景。
2.教学难点:猴子动作的生动表现和画面构图的处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和体验猴子爬树的场景。
2.示范法:教师示范绘画过程,引导学生掌握绘画技巧。
3.互动教学法: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评价,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课件、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
2.学生准备: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猴子爬树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猴子的生活习性和动作特点,激发学生对绘画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课件,展示猴子爬树的场景,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猴子的动作、表情和画面构图。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绘画过程,讲解绘画技巧,引导学生动手实践,画出猴子爬树的场景。
4.巩固(10分钟)学生相互交流、评价,教师指导学生修改和完善作品。
5.拓展(5分钟)教师展示优秀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猴子动作的生动表现和画面构图的处理。
湘美版二年级美术下册21.猴子上树精品教案

湘美版二年级美术下册 21. 猴子上树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湘美版二年级美术下册第21课“猴子上树”内容。
通过本课学习,我们将探索猴子形态特征,学会运用线条和色彩表现猴子动态和表情。
具体涉及教材第三章“动物世界”中第二节“有趣猴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解猴子生活习性和形态特征。
2. 培养学生运用线条和色彩表现猴子动态和表情能力。
3.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会运用线条和色彩表现猴子动态和表情。
难点:如何把握猴子形态特征,使画面生动有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猴子图片、绘画材料等。
学具:画纸、水彩笔、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猴子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猴子特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讲解:通过多媒体课件,讲解猴子生活习性和形态特征,分析猴子上树动态变化。
3. 示范:现场演示如何运用线条和色彩表现猴子动态和表情,强调绘画技巧。
4. 实践:学生根据讲解和示范,自行绘制猴子上树画面。
5. 互动:学生展示自己作品,大家互相评价,教师给予指导和鼓励。
六、板书设计1. 猴子形态特征2. 线条与色彩表现3. 动态与表情描绘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线条和色彩,绘制一幅生动猴子上树画面。
答案:学生作品,根据实际情况评价。
2. 课后拓展:观察其他动物生活习性和形态特征,尝试用绘画表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讲解、示范、实践等环节,使学生掌握猴子绘画技巧,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课后反思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在描绘猴子动态时,线条较为生硬,需要加强练习。
在拓展延伸部分,鼓励学生观察其他动物,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绘画中,提高绘画水平。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导入环节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法;2. 示范过程中绘画技巧讲解;3. 学生实践环节个别指导;4. 作业设计针对性和拓展延伸实践性。
一、导入环节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法1. 展示生动有趣猴子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猴子特征;2. 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如:“你们觉得猴子为什会上树?”、“猴子哪些特征让它们在树上生活得如此自如?”;3. 通过讲述与猴子相关故事,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美术_《猴子上树》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湘版二年级下册《猴子上树》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制作玩具“猴子上树”的基本方法,并能找出其他可行的方法;2、在添画、黏贴等装饰处理中,使活动具有一定的情节性;3、在活动中体验探究、合作的乐趣。
【教学重点】掌握制作玩具“猴子上树”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进行大胆的想象表现。
【教学准备】1.老师准备:课件、步骤图、教具、大纸片、颜色笔、剪刀、胶水2.学生准备:课本、A4纸、剪刀、颜色笔、胶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老师结合教具(范作)生动的讲一个有关猴子上树的故事来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猴子上树》)。
二、讲授新课1、初步分析“猴子上树”这种玩具的构成、做法。
(1)、“猴子上树”这种玩具有几个部分组成?分别是哪两部分?(2)、“猴子上树”这种玩具的大树是什么形状做成的?猴子呢?(3)、你们知道这个玩具是怎样做出来的吗?折→剪→装饰2、引导学生探讨研究怎么折引导学生观看视频学会折法。
3、引导学生怎么剪。
通过看视频让学生了解剪得要领,学会剪法。
4、引导学生探讨研究其他三种折法通过看视频让学生了解其他三种不同的折法。
5、引导学生研究不同的装饰方法,了解不同的折法可以装饰出不同种类的“猴子上树”。
6、观看课件让学生区分两种猴子部分的不同装饰方法。
7、引导学生观看课件,欣赏范作,触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8、学生宣读课件中创作要求,根据要求学生开始创作,同时课件滚动展示范作,后背景音乐响起,教师巡回指导。
9、小组评价出本小组内的最好作品,代表本小组参加评选班级小小巧手评选,各小组评出来的同学站在台前,展示自己的作品,台下的同学评价作品,教师综述评价,选出小小巧手。
10、各小组同学在本小组内交流“猴子上树”的玩法。
三、教师总结:本节课师生们通过折→剪→装饰,三个步骤的探讨研究,学会了怎么制作“猴子上树”。
课下同学们可以多做几种不同的猴子上树,同学之间交流一下不同的做法和玩法。
四、下课。
五、板书设计:猴子上树折→剪→装饰湘版二年级下册《猴子上树》学情分析本课内容取材于一种民间游戏,通过学习,在了解传统的“猴子上树”的折法与玩法的基础上更多的强调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发散思维,对折法和玩法有创新表现,使学习内容更丰富更有趣味性。
二年级美术下册导学案-21. 猴子上树8-湘美版

二年级美术下册导学案-21. 猴子上树8-湘美版本节课程主要内容是继续学习中国水墨画的基础技法——“点、线、面”的表现方法,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中国画猴子上树的理解和感受,引导他们运用水墨画的技巧和语言,创作出自己的猴子上树画作品。
具体内容如下:一、学习“点、线、面”在中国画中的作用“点、线、面”是中国画的基础技法,它能使画面更加生动、自然、富有变化。
在学习猴子上树这一主题的画作时,我们需要运用“点、线、面”来表达猴子的形态和身躯的曲线。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用“点”来表现猴子的眼睛、口鼻等细节部位;用“线”来勾勒出猴子的身体轮廓和四肢的动态;用“面”来描绘出猴子的皮毛、树干的纹理等细节。
通过让学生了解和体验这些基础元素在画面构成中的作用,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中国画的基础技法。
二、学习湘绣区域流派的特点本节课程所使用的绘画教材为《湘美版》,而其中的“猴子上树8”一章则是经过湘绣艺术家的改编而成。
因此,在学习绘画技法的同时,我们也要让学生了解湘绣这种地方性流派的特点和魅力。
与中国画一样,湘绣也是一门重视“点、线、面”的艺术。
但与中国画不同的是,湘绣更加讲究细致、多变、娇嫩、细腻的表现方式,因此常常运用针法和色彩变化来表现花草鸟兽等自然景观和人物形象。
通过学习湘绣的技法和特点,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艺术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同时也可以拓宽他们的文化视野,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三、创作猴子上树的画作在学习了基础技法并了解了湘绣流派的特点之后,我们将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创作,完成一幅猴子上树的画作。
具体步骤如下:1.通过观赏《湘美版》中对于“猴子上树”这一主题的表现,具体了解各种细节描绘的技法和效果。
2.借助老师的提问和引导,让学生理解、感受猴子上树画作所表达的各种内涵和意义。
3.引导学生动用“点、线、面”等基础元素,以及湘绣的技法和语言,试图表达猴子上树的形态和动态,让画作更加丰富、生动。
4.鼓励学生多次制作、观察,不断完善自己的画作,提高技法与审美水平。
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二十一课 猴子上树 ︳湘美版 (8)

《猴子上树》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掌握制作玩具、“猴子上树”的方法。
2.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创造性思维。
3.体验、探索学习带来的乐趣。
教学重点制作“猴子上树”的方法,设计新颖、装饰有趣。
教学难点制作“猴子上树”的方法教学方法本课建立在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基础上,从学习活动的基本制作方法的教学,到寻找折法的多样性,再到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设计故事情节,并进行装饰,都应该充分尊重学生意见。
学法指导感知激趣—自主探究—表现创作—欣赏评价教学准备教具:课件、玩具样品,白纸、折纸样品、记分牌学具:厚纸、彩色笔、双面胶、剪刀教学过程:组织教学,检查美术用具的摆放,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故事导入:1.森林里种了许多桃树,上面结满了又大又红的桃子,有只小猴特别爱吃桃,看到这么多诱人的桃子馋得直流口水,可是桃树太高了,怎么办呢?(生答:爬上树去摘)(师演示“猴子上树”玩具)请你为这个玩具取个名字,你会取一个什么名字呢?生:猴子上树。
引出课题----《猴子上树》。
2.出示折纸玩具,激发学生兴趣。
思考:小猴子是怎样爬到树上去的呢?学生边看演示,边相互交流“猴子”是怎样爬树的?教师讲解:原来猴子上树最重要的是看看你能不能折出两条对齐的线,将小三角形插入缝里,上下扯动纸的下方,利用夹缝摩擦产生的力推动小三角形向上爬的。
二、探索掌握:1.你知道它是怎么做的吗?请你拿出你的正方形纸试着做一做?(学生研究折纸的原理,在教师的示范指导下,制作出一个折纸玩具。
)由正方形-------三角形--------正方形---------三角形2.学生折好后,教师提问:折出来后与老师的玩具有哪里不同呢?生回答。
(还没有小三角形)讲解剪三角形应注意的比例,大小要适中,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
(提示安全用剪)剪掉后随即复习旧知识:梯形、三角形。
3.学生试玩看看你的小三角形能不能从梯形中成功地出来?4.教师演示不同样式折法的转变方法,学生一起研究做法,并且亲自动手做一做。
湘美版二年级美术下册21.猴子上树优质教案

湘美版二年级美术下册 21. 猴子上树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湘美版二年级美术下册第21课《猴子上树》。
本课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观察与表现,通过观察猴子爬树的姿态,引导学生用线条和色彩进行表现;第二部分为创作与实践,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作一幅有趣的猴子爬树作品。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猴子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特征,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表现力。
2. 引导学生运用线条和色彩进行创作,提高他们的绘画技能。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猴子的动态表现和线条、色彩的运用。
教学重点:观察猴子爬树的姿态,运用线条和色彩进行创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课件、范画、绘画材料等。
学生准备:绘画纸、水彩笔、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猴子爬树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猴子的生活习性和动态特征,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教材内容,分析猴子的形态特征和爬树的动作,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3. 示范讲解:教师现场示范,展示如何用线条和色彩表现猴子爬树的动态,讲解绘画技巧。
4. 学生实践:学生根据观察和示范,进行绘画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5. 课堂互动: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交流、评价,教师给予鼓励和建议。
六、板书设计1. 课题:《猴子上树》2. 主要内容:(1)观察与表现:猴子的形态特征、动态表现(2)创作与实践:线条、色彩的运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创作一幅有趣的猴子爬树作品。
2. 答案要求:线条流畅,色彩鲜明,表现出猴子的动态特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其他动物的生活习性和动态特征,进行创作练习,提高他们的绘画技能。
同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发现美好事物,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猴子的动态表现和线条、色彩的运用。
湘教版美术二下《猴子上树》教案

小学美术教案:湘教版二年级美术下册《猴子上树》教案第三课猴子上树教学目标:1、运用剪、撕、拼贴、组合等方法,集体合作进行一次有趣的“植树造林”活动。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集体合作精神,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使学生运用剪、撕方法制作树。
难点:树木造型美观,组合有变化。
教学准备:剪刀卡纸胶水颜料等。
教学过程:学生活动:30分钟。
一、导入。
1、让学生回想周围被人类破坏了的自然环境,增强学生保护、绿化环境意识。
2、提问:(1)从刚刚的讨论中你明白了什么?(2)要改善环境,你有什么办法呢?(植树)3、揭示课题:猴子上树4、提问:同学们知道每年的植树节是哪一天吗?(3月12日)今天我们也来进行一次有趣的“植树造林”活动,来表达自己保护环境的愿望。
二、剪、撕树形。
1、回顾旧知。
首先我们要撕、剪出一棵棵的树干能组合成林。
(出示旧知课目)以前我们画过各种姿态的树,对树干和树叶有所了解,还用挂历纸撕过风景画,剪贴过村庄。
现在我们要用学过的撕、剪方法来剪出各种形状的树干,撕出美丽的树叶。
2、出示一张挂历纸。
提问:谁来说一说,这张挂历纸哪些地方适合剪树干,哪些地方适合撕树叶?(指名回答)教师小结,强调撕、剪树干、树叶时要选择适当的颜色。
可两个同学合作,一个剪树干,一个撕树叶。
3、学生动手撕、剪,教师个别辅导。
三、组拼、粘贴成“树林”。
1、拼摆树木。
(1)出示“树干”、“树叶”示范拼摆成一棵树。
(2)提问:还可以怎样拼摆?(学生变换组拼方式)(3)教师演示展示相同的“树干”、“树叶”,不同的拼摆方式。
(4)学生上台用不同的树干、树叶进行拼摆。
(两个同学上台拼摆)(5)小结:不同的材料,也有不同的拼摆方式。
2、树林的组拼。
(1)一棵棵的树拼摆好了,我们就该把它“种”到荒山上,组拼成树林了(出示组拼图1)提问:你对这幅树林组拼图有什么意见呢?(没有层次、疏密变化)(2)(出示树林组拼图2)让学生明白组拼树林时要注意有远近层次和疏密变化。
二年级美术下册《猴子上树》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猴子的基本形态特征,能够通过观察和描绘,表现出猴子的生动形象。
2.培养学生运用线条、形状、色彩等美术元素进行绘画创作的能力,提高他们的造型表现力和创造力。
3.引导学生掌握和运用不同的绘画技法,如线条勾勒、色彩渲染等,使画面具有层次感和立体感。
2.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运用不同的绘画技法表现猴子的生动形象。
3.学生在绘画过程中注意观察、分析,不断调整和完善作品,提高造型表现力和创造力。
(五)总结归纳
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总结绘画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2.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强调猴子的形态特征、绘画技法等方面的要点。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创作一幅关于猴子上树的大型壁画。要求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特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壁画创作中。
在创作过程中,小组成员要相互学习、交流,共同提高绘画水平。
3.学生收集与猴子相关的资料,如图片、故事、科普知识等,以丰富自己的美术素养和拓宽知识面。下节课分享自己的收获,增进同学间的交流。
3.分步骤教学,循序渐进:将绘画过程分为线条勾勒、形状描绘、色彩渲染等环节,逐一进行教学,使学生逐步掌握绘画技巧。
4.示范与指导,提高技能:教师现场示范绘画过程,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他们解决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创作实践,发挥个性:鼓励学生大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运用所学的绘画技法进行创作,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个性表现。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让学生掌握猴子的形态特征,运用线条、形状、色彩等美术元素进行绘画创作,表现出猴子的生动形象。
二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设计《21. 猴子上树》8-湘美版

二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设计《21. 猴子上树》8-湘美版一. 教材分析《21. 猴子上树》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材中的一课。
本课以故事形式展示了一只猴子学习上树的过程,通过绘画和手工制作,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兴趣。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故事、绘画和手工制作三个方面。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模仿能力,对故事和动手操作感兴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绘画和手工制作技巧掌握不够熟练,需要老师在教学中给予个别指导。
此外,学生对动物的特点和生活习性有一定的了解,但需要进一步拓宽知识面。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猴子上树的故事,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爱动物的意识。
2.通过绘画和手工制作,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根据故事内容进行绘画和手工制作,展示自己对动物的认识。
2.难点:学生能运用恰当的绘画和制作技巧,表现动物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故事导入,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兴趣。
2.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动物的特点,培养学生观察力和想象力。
3.示范法:老师现场示范绘画和手工制作技巧,引导学生模仿和实践。
4.合作学习法:分组进行手工制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PPT、黑板、粉笔等教学用具。
2.绘画和手工制作材料,如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3.与课程相关的动物图片、视频等资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或视频播放猴子上树的故事,引导学生关注故事情节,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些与课程相关的动物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动物的特点,如外形、颜色、动作等。
同时,老师简要讲解动物的生活习性,为学生绘画和制作提供素材。
3.操练(10分钟)老师现场示范绘画和手工制作技巧,引导学生模仿。
学生在画纸上也进行绘画,尝试表现动物的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湘版美术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第21课猴子上树
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制作玩具“猴子上树”的方法。
2、提高学生绘画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对色彩的表现力以及创造性思维。
3、在活动中体验探究、合作的乐趣。
教学重点:
掌握制作玩具“猴子上树”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能够进行大胆的想象表现。
学情预估:
本课内容取材于一种民间游戏,通过学习,在了解传统的“猴子上树”的折法与玩法的基础上更多的强调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发散思维,对折法和玩法有创新表现,使学习内容更丰富更有趣味性。
针对低年级的学生好奇心重,求知欲强这一性格特点,结合本课内容的生动有趣,采用简单的折法、巧妙的组合,会让整个教学变得生动有趣,更加会让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
同时,由于他们年纪较小,自学能力较弱,正好可以借用本课简单的折法让他们学会自我探究和学习。
教学课时:
1课时
课前准备:
教具:课本、多媒体课件、折纸样品、手工纸、刀子、剪子、颜色笔、双面胶。
学具:课本、少量A4纸、铅笔、橡皮、彩笔、剪刀、小刀。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检查美术用品的摆放,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导入:
师:(出示样品)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生:桃树
师:对啦,漂亮的桃树让老师不由得想起一个小故事,那是在一个小树林里,住着一只可爱的小猴子(教师手拿三角形的小猴子出示),这只小猴子特别爱吃桃。
有一天,小猴子在树林里散步,它发现了这棵长满鲜艳桃子的桃树(出示三角形制作的桃子树),这可把小猴子开心坏了,它馋的直流口水,可是桃子在那么高的地方够不着怎么办呢,同学们你们说?
会爬树的猴子才能吃到桃子,让我们看看这只小猴子是怎么爬到树上的。
(演示玩法)
同学们我们给这个折纸玩具取个名字吧,就叫《猴子上树》。
(板书课题)
2、自主探索
大家想不想知道,这个折纸玩具是怎么做出来的呢?
观察折纸步骤图,揭开折纸的奥秘。
→→
→(完成)
①请最快折叠出来的同学当小老师讲解折法,老师和其他同学一起跟着学。
②教师补充制作时需要注意的地方。
边对边,角对角,折整齐。
剪出制作“小猴子“的部分,剪小三角形时,注意折一条直线,小三角形大小要适中,不能太大或者太小,用剪刀的时候要小心。
附图解析:
(×)(×)
(√) (完成) ③试一次折纸的玩法。
(注意对齐以后上下推动)
④绘制大树和猴子。
(猴子可以画也可以画出来剪好粘贴)
3、表现创作
同学们,折纸玩具猴子上树完成了,让我们想想还可以折出一些什么内容呢?快快翻开你们的课本,看看书里面都给我们提供了哪些好玩的玩具?(引领学生看书中的范图,启发他们在折法与玩法上的创意表现。
)
还可以做飞机飞上天、火山爆发、潜水艇、欢乐隧道……
我们看到书上推动小三角形上升的还有一些折法,让我们一起学一学。
附其他不同折法示意图:
(折法2) (折法3) (折法4)
说明:先让学生尝试折叠,然后教师教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快速地变化出其他三种不同折法的玩具。
教师示范过程图:
→ → →
(折好的) (张开) (横对折) (两边向中间靠拢) → →
→
(折好的) (张开) (尖角对折) (两边向中间靠拢) ②
③
→
→ 4、感悟践行
原来,我们可以创作出这么多种漂亮的折纸玩具。
让我们看看不同的折法还能创作哪些有趣的情节。
(出示课件展示学生作品,展示教师作品)
同学们也来创造一个吧!升国旗、小孩爬楼梯、火箭发……
①选择一种你感兴趣的折法,每人独自完成一件作品。
②画面丰富有故事情节。
③相互交流自己的玩具,采用讲故事的方式展示自己的作品。
课堂小结:
今天同学们自己动手制作了好玩的折纸玩具,你们开心吗?课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把这四种折法都尝试一遍,再画上各种有趣的情节和同学一起交流好不好,宣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用自己灵巧的双手创造出更多更美的作品!(提醒学生清理废物,保持教室整洁)
④
(折好的) (张开) (尖角对折) (两边向里面收进去)(将一边的尖角向上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