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唱歌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音乐课堂中培养学生歌唱能力的策略与方法的研究结题报告
篇一:“提高小学生歌唱表现力的探究”结题报告“提高小学生歌唱表现力的探究”结题报告1.课题研究综述1.1课题研究的缘起及相关背景唱歌是一门艺术,是人们用歌声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艺术。
它最能直接抒发感情、愉悦身心,与情感相关联、与心灵相沟通;更能直接反映社会现实生活。
著名音乐教育家柯达伊说:“器乐毕竟只是少数人能够接近的,只有人声——这个人们生而有之的,而且是最优美的乐器,才是音乐文化属于每个人的沃土,美妙的歌声既陶冶人的情操又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因此,唱歌已经成为广大人民最喜爱的一种艺术形式,并热烈追寻、悉心研究的一门学问。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唱歌更是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它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是学生学习音乐、培养音乐兴趣、提高音乐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通过唱歌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歌词美、旋律美、音质美和意境美,还可以培养学生掌握歌唱的基本知识和能力,能完美地表达歌曲的内容和思想感情,并在歌唱中受到歌曲的感染与启迪。
《音乐课程标准》对学生演唱的标准要求是:“能够用标准的音凋、节奏和自然的声音有表情地独唱或参与齐唱、合唱,初步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
”这里提到的自然声,本人认为其实是我们音乐教师在歌唱教学中对学生的首要要求。
然而,在生活中、学校的歌唱活动中以及小学的音乐课堂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些学生在唱歌时,唱着唱着就越唱越兴奋,越唱越大声,特别是唱高音时,简直是用全身力气扯着嗓子大喊大叫,轻不了低不下,高音喊唱,一片噪音,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喊唱”。
这种“喊唱”现象在小学低年级比较突出,中高年级也会有。
英国著名的教育家哈蒂警告说:“这种儿童自然的、带劲的、有生气的歌唱,特别是把全部声音都放出来甚至喊叫的歌唱,如果不加以正确指导,就会将许多孩子的良好嗓音一辈子给毁掉了。
”由此可见,“喊唱”会严重危害学生的身心发展,除了容易损伤学生稚嫩的声带使童声失去了原有的音色,还会影响乐感的培养不利于学生音高概念的形成;既破坏了声音的美感,还破坏了歌曲的艺术形象,更谈不上美的熏陶、美的享受,音乐教学就无法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和歌唱表现力的目标。
有效提高小学生音乐唱歌能力的教学策略
有效提高小学生音乐唱歌能力的教学策略提高小学生音乐唱歌能力的教学策略引言:音乐是人类共同的语言,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音乐不仅可以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还有助于提高他们的音乐唱歌能力。
然而,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限制,教师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来帮助他们提高唱歌能力。
本文将探讨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以帮助小学生提高音乐唱歌能力。
一、培养音乐兴趣小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是提高他们音乐唱歌能力的基础。
教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音乐活动,如唱歌比赛、音乐游戏等,激发学生的兴趣。
此外,教师还可以选择一些富有趣味性和互动性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从而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二、注重声音训练声音是唱歌的基础,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小学生的声音训练。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和引导,让学生正确发声。
例如,教师可以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解释如何使用腹式呼吸发声,并通过示范让学生模仿。
其次,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声音训练的游戏和练习,如唱“do-re-mi”音阶、发出不同音高的音符等,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发声技巧。
三、加强节奏感训练节奏感是音乐唱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小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教师可以通过敲打节奏器、拍手、跳舞等方式,帮助学生感受音乐的节奏。
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节奏练习,如唱歌时加入口头节拍、通过打击乐器演奏简单的节奏,以帮助学生提高节奏感。
四、选择适合的歌曲选择适合学生的歌曲是提高他们音乐唱歌能力的关键。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兴趣和音乐水平,选择合适的歌曲。
例如,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可以选择一些简单易唱的儿歌;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可以选择一些节奏感强、旋律简单的歌曲。
通过选择适合的歌曲,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唱歌能力。
五、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小学生的学习方式多种多样,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唱歌比赛、合唱团等方式,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互动性;教师还可以通过视听教学、多媒体展示等方式,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小学音乐课堂唱歌教学中的趣味性策略
首歌 曲的整体情绪在进行 中是没有变化 的, 但是过 程中的一些恰 当的对 比处理会使得歌曲更加饱满 。
一
( 1 ) “ 强” 和“ 弱” 的对 比 我们平时说话有轻有重 ,唱歌时随着旋律 的进行和歌
词内容感情上的变化 。以及演唱者对歌曲表达 的思 想感情 的理解 , 必然会出现声音的起伏。如歌曲《 大鼓和小鼓》 中的 模仿 大鼓 和小鼓声音 , 就应有明显的演唱力度对 比。教师可 以用鼓上 的小米粒这个活动让学生观察 ,敲击 小鼓 米粒跳 得低 , 所 以模 仿小鼓 的声音 唱得弱 ; 敲击大鼓 米粒跳得 高 , 所 以模仿大鼓 的声音唱得强 。这样直观 的方式 更便于帮助 学生理解力度 的概念 ,且让歌 曲处理在趣 味活动巾潜移默 化地进行 。 ( 2 ) 演 唱速度上的“ 快” 和“ 慢” 的对比 歌 曲的演唱速度对表达歌 曲的情感非 常重 要。每首歌 曲都有一个速度上 的基本要求 ;有时 为了强调歌曲的特殊 艺术效果 , 演唱时可把某 一乐 段 、 乐句 之间的速 度处理得稍 快或稍慢 、 渐快或突慢 、 原速等等 。如 : 一年级下册 的《 勤快 人 和懒惰人》 , 学 生在理解歌 曲内容 的基 础 卜, 自然 而然地 把勤 快人 的乐段 唱的轻快 , 而懒惰人 的乐段 唱得拖沓 一些 , 且他们非常乐意用这样方式来对 比处 理歌 曲。
艺术 天地
X U E S H E N G Z H I Y 0 U
小学音 乐课堂唱歌教学 中的趣 味性策略
江 苏省 常 州市钟楼 区东方 小学 苑岚 沁
德 国音 乐理论家舒 巴尔特 把人 的喉 咙 比作最 纯洁 、 最 卓越 的乐器 , 歌唱最 易普及 、 最为简便 , 是 音乐教学 的重要 形式 。虽然现在关 于音乐教学策 略的研究 很多 , 但是 , 这些 理论并没有运用 到实际的课 堂教 学中 ,大部分 的唱歌教 学 还是学生一遍遍 的跟老 师钢琴或 者碟片 , 机械 的学 唱 , 缺少 趣味性 。教师应该采用合理 的趣味教学策略, 让音符 润化课 堂中的每个生命, 引导学生快乐有效地歌唱。
课题案例: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策略研究
一.研究背景(问题和原因分析)合唱,是歌唱的最高形式,有着极为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能表现如诗如画般的意境以及深刻的思想内涵;合唱训练能培养孩子从小具有独立感、协调感、均衡感等综合音乐感受和集体观念、协作精神。
在合唱训练中,既能学到科学的发声方法,养成良好的发声习惯,又能进行多声部演唱,使自身的歌唱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我校地处郑州市比较偏远的南郊,学生主要来自周边的农村和外来务工的子女,家庭学习环境不是太好,学生在音乐上的学习更是少之甚微,没有接受过正规训练的孩子唱歌时发出的声音是“白声”。
所谓白声,就是发声不能集中,音质浮泛散漫。
这种声音不润泽,缺乏音乐气氛.这多半是由于口形不正,共鸣不当所致.这种径直发出的声音极为刺耳,尤以高音为甚。
当孩子们集体唱歌时,由于各人音色不同,音量大小不一,导致歌声很不协调,根本谈不上“悦耳动听”。
在多年的音乐合唱教学工作中,我发现孩子们的合唱能力比较弱,主要体现:一是学生的整体合唱观念淡薄;二是学生缺乏对声部和谐的感性体验和合唱成功经验,兴致不高;三是声部间相互攀比,不知道协作,不注意聆听;四是演唱分工,一声部学生往往很开心,二声部学生则相反,演唱效果不好。
经过分析发现,进入中高年级后,大量的二声部合唱歌曲成为音乐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2.本课题相关的研究现状综述(1)在国内关于小学合唱教学的研究很多,如河北省安国市观音堂小学刁伟丽老师的《小学音乐课堂中关于合唱教学的研究》课题研究中提出,通过营造合唱环境,树立合唱观念;感受合唱魅力,培养合唱兴;: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合唱能力;改进考核方式,提高合唱教学等措施进行研究,通过一年的初步实践与研究,学生学习合唱的兴趣有所提高,逐步认识到与他人合作及集体主义精神的重要性,掌握了最基本的合唱知识与技巧。
常熟市刘园小学的《小学合唱教学方法探究》课题研究中提出,他们从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入手,通过统一音色,矫正咬字、吐字习惯;从视唱入手逐步进入二部合唱;适当开展形体训练,培养孩子良好的台风等实施方法,总结出合唱教学方法的研究策略。
中小学音乐课堂唱歌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中小学音乐课堂唱歌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随着中小学的发展,学校的音乐教学变得越来越重要,学生成长过程中,也可以通过唱歌教学体验其他课堂教学过程。
然而,传统音乐课堂唱歌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最重要的是,学生们在唱歌这一过程中不够专注,没有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首先,教师的指导不足是学生唱歌学习效果较差的一个重要原因。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示范一遍或几遍,然后让学生自己练习,而且由于教室的设备限制,有时候老师甚至无法控制到每个学生的唱歌情况。
而且,由于现行教学规定,学生们被要求按照一定节奏来完成唱歌教学,老师也很难有效地利用一些学生特异性的练习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学生们缺乏对音乐的认知,甚至对音乐本身造成了一定的困惑。
由于自身历史文化背景的差异,学生们在音乐学习过程中难以分辨音乐的内涵和意义,从而对其中的内涵和意义产生了一定的误解。
另外,因为心里的恐惧感和内心的紧张感,学生在唱歌的过程中无法展示出自己的真实水平,也影响了他们对音乐的认知。
最后,由于唱歌教学的时间紧张和课程安排较多,从而增加了学生的压力,影响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们面对这种压力,很容易放弃,而不是将所学知识用于实践,从而影响了他们对音乐教学的理解和学习效果。
为了改善传统音乐课堂唱歌教学存在的问题,应当采取适当的行动措施。
首先,老师要加强指导,在唱歌过程中要多加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给予补充指导,尤其是要注意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自我发展,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其次,学校应鼓励老师采用现代教学手段,利用现代技术如虚拟现实和虚拟科技等,让学生能够在虚拟环境中更加轻松自如地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
同时,学校也应该重视学生的音乐认知问题,制定合理的课程安排,增加学生对音乐的接触,增加学生对音乐的认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
最后,学校和家长应该共同把握学生唱歌学习的正确方向,并通过积极引导和反馈机制,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改进学生在音乐中的学习效果。
小学音乐歌唱教学的方法及应用
小学音乐歌唱教学的方法及应用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他们的音乐基础还不够稳固,因此小学音乐教学需要注重基础训练和启发学生对音乐的感觉,而歌唱教学则是小学音乐教学中最基础和最重要的一部分。
本文将介绍小学音乐歌唱教学的一些方法和应用。
一、基本方法1、音高训练:小学生大多数都处于嗓音发育期,所以音高训练非常必要。
在歌唱训练中,老师可以利用钢琴、吉他等乐器为学生指定一个准确的音,让学生根据这个音来唱歌。
当学生唱得不准时,老师可以用手拍节奏,为纠正误差提供帮助。
2、节奏训练:小学生在歌唱训练中必须掌握好节奏,以便在唱歌时能够根据曲子的节奏来歌唱。
在节奏训练中,老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跟着节拍器,口哨和拍手等方式来让学生学会如何掌握好节奏。
3、音乐感知:音乐感知是小学生进行歌唱训练的必要前提,如果小学生没有音乐感知,那么他们将无法理解歌词和音乐之间的联系。
在音乐感知训练中,老师可以播放一些简单的音乐,让学生跟着节奏哼唱或者伴奏。
同时,老师也可以通过玩一些音乐游戏来激发学生的音乐感知,如音乐接力、音乐商店等。
二、应用方法1、歌唱比赛:歌唱比赛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种非常切实可行的方式。
歌唱比赛可以激发小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同时也可以加强小学生的歌唱技能和表演能力。
比赛还可以促进小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团队合作。
2、音乐节目展演:音乐节目展演是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让小学生通过表演来展示自己的音乐才华。
在音乐节目展演中,小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歌曲进行演唱,并可以穿上漂亮的服装来展现自己的风采。
3、课外乐队:课外乐队是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一种创新模式,可以为小学生提供更多的音乐表现机会,也可以帮助他们进行音乐社交和互相交流。
在课外乐队中,小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乐器进行练习,并在乐队中完成一定的音乐表演任务。
三、教学策略1、注重个别差异:小学生的个体差异很大,教学应该根据每个学生的情况进行个别化的培养。
在歌唱教学中,老师不能单纯整体培养,而应该注重发掘学生的个体优势和特长,给予个别化的关注和培养。
小学低段歌唱教学中解决音准问题的策略研究
小学低段歌唱教学中解决音准问题的策略研究音准问题是小学低段歌唱教学中常见的问题之一,解决音准问题是提高学生歌唱水平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从音准问题的原因分析以及针对性的解决策略两个方面进行研究。
一、音准问题的原因分析1.节奏感不强。
很多小学低段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感知能力相对较弱,难以准确把握歌曲的节奏,导致唱歌时出现音准问题。
2.声音定位不准确。
小学低段学生嗓音尚未发育完全,容易出现声音定位不准确的情况,导致音准偏差。
二、解决音准问题的策略1.培养节奏感。
通过让学生进行节奏训练,例如敲击节拍器、拍手等方式,帮助学生提高对音乐节奏的感知能力,准确把握歌曲的节奏。
2.声音定位训练。
引导学生进行声音定位练习,例如通过左右拍手来感受声音的左右位置,或者进行空间声源定位游戏等,帮助学生准确掌握自己声音的位置。
3.音高训练。
运用唱名法等方法,让学生准确掌握音高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音高感知能力。
可以使用精确的示范唱法,让学生模仿示范,并进行反复练习,帮助学生提高音准水平。
4.分声部练习。
针对学生音准问题进行分声部的练习,先让学生熟悉自己所在声部的唱段,再进行整体合唱,通过声部分离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音准水平。
5.利用辅助工具。
例如使用音准器等辅助工具,让学生在唱歌过程中能够及时纠正自己的偏差,提高唱准的能力。
6.多样化的教学活动。
通过游戏、竞赛等形式进行音准训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提高音准水平。
结语:小学低段歌唱教学中,解决音准问题是一项关键任务。
通过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声音定位能力,加强音高训练,以及使用辅助工具和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可以有效地解决音准问题,提高学生的歌唱水平。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快乐的氛围中不断进步。
小学音乐班级合唱策略分析
小学音乐班级合唱策略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小学音乐班级合唱是小学音乐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合唱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和审美情感。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注重音乐教育,音乐合唱成为学校音乐课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小学音乐班级合唱活动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音乐技能,还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感情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合唱活动也可以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表现欲。
在小学音乐班级合唱活动中,教师的指导和策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合适的选曲和编排、合理的声部分配和练习、精心的指挥和表现都是影响合唱效果的重要因素。
探讨小学音乐班级合唱的策略对于提升合唱质量,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意义小学音乐班级合唱在音乐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研究意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小学音乐班级合唱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艺术修养。
通过合唱演唱,学生可以学习和感受到不同曲调和和声的美妙,提高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合唱还可以锻炼学生的音准、节奏感和表现力,提高他们的演唱技巧和音乐表达能力。
小学音乐班级合唱可以促进学生的社会交往和团队合作能力。
在合唱排练和演出过程中,学生需要相互配合、协调合作,共同努力完成一首曲目的演唱,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增强学生的集体观念和责任感。
小学音乐班级合唱还可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促进其全面发展。
通过合唱活动,学生可以体验到音乐的魅力和快乐,激发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自信心,实现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研究小学音乐班级合唱策略对于提高音乐教育质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2. 正文2.1 音乐合唱的重要性音乐合唱是一种集体合作的音乐表演形式,其重要性在于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团队合作能力和表现力。
通过合唱,学生可以学习到不同声部的配合和协调,培养自己的音乐感知和技巧。
小学音乐唱歌课教学策略(合集五篇)
小学音乐唱歌课教学策略(合集五篇)第一篇:小学音乐唱歌课教学策略小学音乐唱歌课教学策略功能目标1.歌唱是符合学生心理要求的活动。
学生对唱歌,特别是轮唱、对唱、合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
2.通过歌唱可使学生全身心投入,享受无穷的乐趣;还可使呼吸器官、发声器官得到合理训练。
3.通过齐唱、对唱、轮唱、合唱进一步营造和谐一致、团结向上的气氛,培养其集体荣誉感。
4.通过唱歌,使学生直接感受音乐艺术的魅力,充分表达学生发自内心的情感。
让音乐在学生们的心灵中深深扎根,终生保持对音乐最大的热忱。
教学程序:情境导入——寓教于乐——创造表现——完美结课(一)情境导入 1.创设情境,情感铺垫 2.师生互动,探求新知(二)寓教于乐 1.自主学习,感受音乐2、合作交流,学习新歌 3.演唱歌曲,体验音乐(三)创造表现 1.合作探究,创造实践 2.表演展示,交流评议3.拓展延伸,开阔视野(四)完美结课实现条件(一)对教师的要求1.教师要加快自身素质的提高,加强专业课程和相关课程的学习。
如:要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声情并茂的范唱、合理娴熟的伴奏,恰当的鼓励方式、和谐的律动舞蹈等方面能力。
2.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要自觉学习新课程理论,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熟练掌握教材,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每个教学环节,做到重点突出,难点明确。
确立好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确应解决的主要问题。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应体现在音乐教学过程的设计之中,教师随时激发调动学唱歌曲的兴趣与积极性。
3.教师应经常参加各种教研活动,通过学习和交流,借鉴别人的经验和做法,弥补自己的差距和不足。
4.教师应在学习的基础上勇于实践,重视课堂教学的展示、反思和交流,把新的教育理念与实践真正结合起来。
(二)对学生的要求1.做好课前准备,明确课堂教学目标,以愉快的心情,饱满的热情贯穿课堂始终。
2.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不仅要独立学会唱歌,还要学会演奏和表演,达到真正的理解和完美地表现歌曲的目的。
教小学生唱歌的教学实践(3篇)
第1篇一、前言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唱歌教学作为音乐教育的基础,对于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音乐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旨在总结和分享一次针对小学生的唱歌教学实践,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和教学反思,探讨如何有效提高小学生的唱歌水平。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唱歌技巧,如音准、节奏、呼吸等。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音乐素养。
3.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对象与时间教学对象:一年级小学生教学时间:一学期(共12周)四、教学内容1. 基本乐理知识:音符、节奏、拍子等。
2. 基本唱歌技巧:音准、呼吸、发音等。
3. 儿歌演唱:选择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儿歌进行演唱。
4. 歌曲创作:鼓励学生参与歌曲创作,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五、教学过程1. 第一周:认识音乐和乐器- 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介绍音乐的基本概念和乐器。
- 让学生尝试敲击乐器,感受音乐节奏。
2. 第二周:学习音符和节奏- 教授音符的基本形状和名称,如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等。
- 通过游戏和练习,让学生熟悉不同音符的节奏。
3. 第三周:基本唱歌技巧- 教授正确的呼吸方法,强调气息的控制。
- 指导学生进行发声练习,培养音准。
4. 第四周:儿歌演唱- 选择一首简单的儿歌,进行歌词和旋律的学习。
- 组织学生进行合唱练习,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5. 第五周至第十二周:歌曲学习与创作- 每周选择一首不同风格的歌曲,让学生进行学习和演唱。
- 引导学生参与歌曲创作,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
六、教学策略1. 游戏化教学: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知识。
2. 实物演示:使用实物乐器或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概念。
3. 互动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4. 个别辅导: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个别辅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进度。
七、教学反思1. 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较高,但在音准和节奏方面还有待提高。
小学音乐课堂唱歌教学中的趣味性策略
小学音乐课堂唱歌教学中的趣味性策略德国音乐理论家舒巴尔特把人的喉咙比作最纯洁、最卓越的乐器,歌唱最易普及、最为简便,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形式。
虽然现在关于音乐教学策略的研究很多,但是,这些理论并没有运用到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大部分的唱歌教学还是学生一遍遍的跟老师钢琴或者碟片,机械的学唱,缺少趣味性。
教师应该采用合理的趣味教学策略,让音符润化课堂中的每个生命,引导学生快乐有效地歌唱。
一、课堂唱歌教学的趣味导入每节课的开始是很重要的,开头开的好,学生有兴趣了,对整堂课的授课质量起到很重要的作用的。
导入新课时,教师把设计好的语言用抒情的朗诵、优美的语言、传神的手势、会说话的眼睛传给学生,取得感知以形,晓之以理的效果。
导入的成功与否关系到后面教学时学生的学习状态。
低年级的学生对新奇的具体的事物感兴趣,因此,在设计导入环节中要遵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快速、准确的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境导入法:在学唱《共产儿童团歌》、《爷爷为我打月饼》等歌曲时,我把这些歌曲产生的背景编成故事,再配上相关的视频辅助教学,这样,孩子的思绪将被拉到那个硝烟弥漫、灾难深重的旧中国,孩子情绪激动,迫不及待地想学唱这首歌,同时又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
游戏导入法:在《捉迷藏》一课中,我用布把一个同学的眼给蒙上,让他找其他的同学,大家很有兴趣的参与了这个游戏,游戏约5钟后我就导入歌曲《捉迷藏》,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学生的兴致一直保持到下课时,课堂气氛很高。
高年级的孩子想像力丰富,教师一句话就能让他们的思维活跃起来,一般采用的复习式、直接式、谈话式、设问式等综合式。
但是作为教师要尽力熟悉教学内容,充分挖掘其重要意义以及趣味性;要拓宽自己的思路和联想,在上课时,特别是导入时要倾注自己的热情,以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重视。
二、节奏旋律难点的趣味突破节奏训练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极为重要。
但纯粹的节奏训练是很枯燥的,只凭老师的讲解与反复拍奏,学生不仅无法掌握规律,更不能体现学生的自主创造性。
小学音乐教研主题唱歌(3篇)
第1篇摘要:唱歌是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审美情趣和表达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小学音乐唱歌教学的有效策略与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引言唱歌教学是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一项基本教学内容,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还能够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表达能力。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唱歌教学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学生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不佳等。
因此,本文从唱歌教学策略与方法的角度进行探讨,以期为小学音乐教师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唱歌教学策略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
例如,在教授《小鸭子》这首歌曲时,教师可以通过展示鸭子图片、播放鸭子叫声等方式,让学生在直观感受中产生兴趣。
(2)结合生活实际,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
例如,在教授《春天在哪里》这首歌曲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春天里的美好事物,激发他们学唱歌曲的兴趣。
2. 突出重点,循序渐进(1)在教授歌曲时,教师应明确教学目标,突出重点。
例如,在教授《小星星》这首歌曲时,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音准和节奏感。
(2)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调整教学进度。
对于音准和节奏感较好的学生,可以适当提高教学难度;对于音准和节奏感较差的学生,应注重基础训练,逐步提高。
3. 活动教学,互动交流(1)组织学生进行分组练习,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例如,在教授《两只老虎》这首歌曲时,可以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唱“两只老虎”,另一组唱“跑得快”。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例如,在教授《幸福歌》这首歌曲时,教师可以邀请学生上台演唱,给予他们鼓励和肯定。
4. 评价激励,关注个体差异(1)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例如,在评价学生的唱歌表现时,既要关注音准和节奏,也要关注学生的情感表达。
(2)注重激励性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评价学生的唱歌表现时,可以采用“进步奖”、“最佳表现奖”等荣誉称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小学音乐唱歌教学实践(3篇)
第1篇摘要:音乐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唱歌教学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环节。
本文以小学音乐唱歌教学实践为研究对象,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提高小学音乐唱歌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一、引言音乐教育在小学教育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
唱歌教学作为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还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
因此,如何提高小学音乐唱歌教学质量,成为音乐教师关注的焦点。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
2. 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歌唱技巧,提高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
三、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学习,激发学生的思维。
2. 情境教学:创设丰富的音乐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音乐、体验音乐。
3. 分组合作教学: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歌唱、讨论、交流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视听结合教学:运用多媒体技术,将音乐、图片、视频等元素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策略1. 选用合适的歌曲: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选择适合他们的歌曲。
如儿童歌曲、流行歌曲、民族歌曲等。
2. 注重歌唱技巧训练:教授学生正确的呼吸、发声、咬字等歌唱技巧,提高学生的歌唱水平。
3. 强化音乐素养培养:通过音乐欣赏、音乐知识讲解、音乐活动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4. 创设互动教学环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表现力。
5. 家校合作: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让家长了解学生的音乐学习情况,共同促进学生的音乐成长。
五、案例分析以《小星星》这首歌曲为例,进行教学实践。
1. 导入:播放《小星星》歌曲,引导学生欣赏,感受歌曲的优美旋律。
2. 歌曲分析:讲解歌曲的创作背景、歌词含义、音乐风格等,让学生了解歌曲。
小学低段歌唱教学中解决音准问题的策略研究
小学低段歌唱教学中解决音准问题的策略研究引言歌唱是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还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在小学低段歌唱教学中,教师常常会遇到学生音准不准的问题,这不仅影响了歌唱教学的效果,也影响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如何解决小学低段歌唱教学中的音准问题成为了教师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探讨小学低段歌唱教学中解决音准问题的策略研究,并提出一些可行的对策和建议。
一、音准问题的表现及原因分析1.音准问题的表现在小学低段歌唱教学中,学生音准不准的表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音高不准确:学生唱歌时往往会出现音高不准确的情况,即唱偏音或唱跑调。
(2)音准不稳:学生在唱歌时有时候会出现音准不稳的情况,即音高上下起伏不定。
(3)音符持续时间不准:学生在唱歌时有时候会出现音符持续时间不准确的情况,即唱得太长或太短。
2.音准问题的原因分析造成小学低段学生音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身体素质不足:小学低段学生的身体素质、呼吸系统和发声系统还不够成熟,导致了音准问题的出现。
(2)音乐素养欠缺:小学低段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把握能力较弱,缺乏音乐素养,难以准确理解音高、音准。
(3)练习不足:小学低段学生平时接触音乐和歌唱的机会较少,缺乏练习的机会,导致音准问题的出现。
(4)教学方法不当:教师在歌唱教学中采用的方法不当,没有很好地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歌唱技巧和方法,导致音准问题的出现。
二、解决小学低段歌唱教学中音准问题的策略针对小学低段歌唱教学中音准问题的表现和原因,可以采取以下策略进行解决:1.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音准问题的根源在于学生音乐素养的欠缺,要解决音准问题,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教师可以通过音乐欣赏、音乐游戏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提升他们的音乐素养,使他们对音乐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把握。
2.加强呼吸训练呼吸是歌唱的基础,只有掌握了正确的呼吸方法,才能保证音准的准确。
小学音乐唱歌课“一线、四环、八步”教学策略
唱歌课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音乐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唱歌课教学方法也越来越多样化。
我通过深入的音乐教学研究,结合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提炼出小学音乐唱歌课“一线四环八步”的教学策略。
“一线四环八步”的教学策略,是在新的音乐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将学生的音乐学习放置在富有音乐情感的艺术情境中,让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活动,体验音乐的内在美。
同时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地进行音乐创造,使学生在音乐审美活动中产生美的共鸣,为其终身热爱音乐,享受音乐,形成健康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打下基础。
一、一条主线:以音乐情感为主线音乐是人类精神文化遗产和智慧的结晶,音乐是人类情感和精神的展现。
真正的音乐一定是最贴近生命本质的声音。
音乐之所以能打动人心,完全在于对生命的那种真诚和执着。
音乐教学以音乐情感为核心,突出一个“情”字。
教师要首先认识到学生是“充满情感的人”。
音乐课程目标体现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三个维度。
在音乐教学中应该抓住音乐情感的主线,把“音乐情感”放在首位。
歌曲或是蕴含着一个美好的寓意,或是抒发一种温馨的心曲,或托出一个美丽的梦幻,或展现一片炽热的情怀。
这种立意与情境之美有着深刻的感染力,会使之心灵萌发美的种子。
对于音乐教学来说,这些歌曲的艺术美,主要体现在熏陶、感染、净化、顿悟等情感层面上。
以往的音乐教学把音乐课单纯的看做是传授知识与技能的教育,注重知识与技能的机械训练,也有的音乐教学基于音乐是多元文化的思考,在音乐教学中失去了统一的核心价值观作为教学行为的支撑,而是把音乐与相关的文化统一进行拼贴,失去了音乐教学的主线。
学生是有生命、有情感的个体。
在音乐唱歌课的教学中,我们要紧紧抓住音乐情感的主线,使声音为感情所驱使,感情以音乐为依托。
使歌唱教学不仅仅是音符的叙述,更是对所演唱的音乐内容涌起的感情的流动,从而达到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教育目的。
二、唱歌课教学的四个环节:聆听——表现——探索——实践1、用聆听唤醒情感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听觉的艺术,“听“是学习音乐的主要途径。
中小学音乐课堂唱歌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中小学音乐课堂唱歌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中小学音乐课堂唱歌教学在我国教育的各个层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它不仅能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情感,增强学习的积极性,还能提高学生的社会文化素质和艺术素养。
但同时也存在许多关于音乐教学的问题,如教师的缺乏、学生的抵触情绪和课堂持久度等。
因此,要想提高学生唱歌的技能和素养,我们需要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首先,改善唱歌教学的实施。
为了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注重唱歌的情景教学,借助动画、影视片段、音乐会等,利用视觉和听觉的艺术氛围,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受美的陶冶。
此外,要注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专业技能,创设更多的学习机会,帮助学生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其次,教师应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为了让学生更加乐意参与,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充分尊重,激发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活动,再次强调学生之间的连结性。
此外,教师还要在特定版块内开展音乐教学,让学生在尊重课堂纪律的前提下,自由地开展音乐活动。
最后,我们还需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唱歌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习的质量,而不仅仅是数量,引导学生自由发挥,加强学生的自学能力。
同时,教师也要鼓励学生参与多样化的课外活动,以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增强学生对音乐文化的理解。
综上所述,中小学音乐课堂唱歌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教师的缺乏、学生的抵触情绪和课堂持久度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
需要更加有效地利用情景教学、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以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等策略。
有效的实施这些解决策略,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唱歌技能和素养的提高。
小学音乐教学的策略和方法
小学音乐教学的策略和方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采用一些简单和有创意的策略和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研究和理解音乐知识。
以下是一些可以考虑的策略和方法:1. 游戏化教学将音乐教学与游戏相结合是一种有效的策略。
通过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和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加他们对音乐的参与度。
例如,可以玩音乐卡片匹配游戏,让学生通过识别音符或乐器来匹配卡片。
这样的活动可以帮助学生记忆音乐内容并提高他们的注意力。
2.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来辅助教学,可以使音乐更具互动性和视觉效果。
通过使用音乐软件、播放音乐视频和展示音乐相关图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的特点和风格。
此外,多媒体教学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和欣赏音乐。
3. 探索性研究鼓励学生进行探索性研究是培养他们音乐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提供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和任务,让学生自主探索音乐的世界。
例如,可以让学生听一段音乐并尝试表达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和想法。
这样的研究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4. 合作研究通过组织合作研究活动,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例如,可以让学生组成小组一起编写音乐曲目,或者让他们合作演奏乐器。
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还可以提高他们的音乐表现能力。
5. 实践演练给学生提供实践演练的机会是巩固他们音乐知识和技能的重要途径。
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合唱、乐器演奏或舞蹈表演等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研究和运用音乐知识。
这样的实践演练可以增加学生对音乐的实际体验和理解。
以上是一些小学音乐教学的策略和方法。
通过游戏化教学、多媒体教学、探索性学习、合作学习和实践演练,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并培养他们的音乐能力。
在实施这些策略和方法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进行灵活调整,以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小学班级合唱教学实践研究
小学班级合唱教学实践研究【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小学班级合唱教学实践的重要性及教学方法与策略。
通过对合唱教学实践案例的分析,探讨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策略。
研究发现,小学合唱教学能够提高学生音乐素养、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合唱教学实践的成功还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教师水平、学生素质等。
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如注重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加强师资培养等。
最后总结了小学班级合唱教学实践的启示,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和探讨,对小学班级合唱教学实践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小学班级合唱教学实践、研究意义、研究背景、重要性、教学方法、策略、案例分析、影响因素、启示、未来研究方向、总结。
1. 引言1.1 小学班级合唱教学实践研究的意义小学班级合唱教学实践研究的意义在于提倡学生合作、培养学生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合唱教学,学生可以学会倾听他人的声音、协调自己的声音,使得整个合唱团能够发挥最佳效果。
合唱还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他们的音乐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
合唱教学还可以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让他们通过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情绪,拓展了学生的情感表达方式。
通过合唱教学,学生还可以增强团队合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共同努力、互相配合,形成良好的团队氛围。
小学班级合唱教学实践研究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合唱教学实践,可以更好地指导教师教学实践,提高合唱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2 研究背景对小学班级合唱教学实践进行研究,有助于探讨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团队合作能力。
通过实践研究,还可以探讨合唱教学的具体方法和策略,并分析合唱教学的影响因素,为未来的合唱教学提供借鉴和参考。
对小学班级合唱教学实践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学术价值。
2. 正文2.1 小学班级合唱教学实践的重要性小学班级合唱教学实践的重要性在于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团队合作能力。
《双减背景下小学生唱歌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双减背景下小学生唱歌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一、唱歌教学的现状分析:“双减”落地,聚焦学生全面发展的时代号角井然吹奏。
艺术教育成为学校实施美育教育的重要形式和有效途径,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陶冶审美情操具有重要作用, 是全面贯彻落实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需要。
“双减”政策推出后,青少年的课业负担明显减轻,业余时间明显增多,可以有大量时间追求自己的爱好、特长,作为艺术教育工作者,同时也在思考怎样将“双减”与艺术教育结合起来,让青少年更健康、快乐地成长。
在“双减”背景下,作为美育教育的一部分,艺术教育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方面的作用就更加凸显。
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就在于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良好的性格、塑造优良的品格,从而使其更好融入社会发展、实现自身价值。
“双减”政策的实施,对素质教育的推动有所助力,同时也让公众对教育的目的与本质又一次有了思考。
在中小学唱歌教学中,很多学生不敢当众唱歌,对当众唱歌表现出极其紧张、害怕;大部分学生唱歌时面无表好的作品朗朗上口一唱就会。
因此,唱歌最易被学生所接受,也最容易得到广泛开展,是对儿童进行音乐教育最有效的手段。
中小学音乐教学课程标准指出唱歌教学时间应占全部音乐教学用时的三分之二,这充分说明了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唱歌教学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是我们小学音乐教学的核心部分内容。
三、我们的唱歌教学专题研究每一个小学生都喜欢唱歌,可是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并不多,对歌唱中的呼吸、共鸣、咬字吐字等要求也基本不懂,更谈不上有什么歌唱技巧,因此我们诸暨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八名专职音乐教师从XX年开始联手进行了《中小学生唱歌教学策略研究》的实验课题, 旨在通过我们音乐课堂中的歌唱教学对学生进行歌唱技能的基本训练,使孩子们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如正确的姿势、呼吸、发声共鸣、咬字吐字、歌曲处理、形体动作等,来提高学生的歌唱能力和歌唱表现力。
本课题着眼于以解决实际课堂教学中生成的具体问题为主要研究内容,根据具体问题的生成来有针对性地研究解决问题的策略和干预手段。
小学班级合唱教学现状与策略研究
小学班级合唱教学现状与策略研究小学生合唱教学是音乐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合作精神,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目前小学生合唱教学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学生参与度不高、歌曲选取不合适、教学方法单一等。
本文将对小学班级合唱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策略研究,希望能够为小学生合唱教学提供一些借鉴和改进的思路。
1.参与度不高当前,许多小学合唱班级中存在着学生参与度不高的问题。
一方面,一些学生缺乏对合唱活动的兴趣和热情,导致他们在课堂上表现消极,不愿意积极参与合唱活动;一些老师在合唱教学中过于注重技巧训练和表演效果,忽略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参与感。
2.歌曲选取不合适在小学班级合唱教学中,一些老师在选择合唱曲目时往往只考虑曲目的难易程度和表演效果,而忽略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情感需求。
一些合唱曲目对于小学生来说旋律太过复杂或者歌词内容过于抽象,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和情感表达,导致学生难以投入到合唱活动中。
3.教学方法单一目前一些小学班级合唱教学中,老师往往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比如对学生进行直接指挥和模仿训练,缺乏创意和多样性。
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限制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1.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为了提高小学生的合唱参与度,老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
比如可以邀请一些优秀的合唱团队或歌手到学校进行交流和表演,让学生感受到合唱的魅力;老师也可以利用音乐游戏、合唱比赛等活动培养学生对合唱的兴趣和热情,让他们在活动中体验合唱的乐趣。
在选择合唱曲目时,老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情感需求,选择旋律简单、易于理解的合唱曲目。
也要注重歌曲的内容和情感表达,在曲目中融入学生熟悉的故事、人物或者生活场景,让学生能够产生共鸣并表达自己的情感。
为了丰富合唱教学的内容和方法,老师可以尝试多种教学方法。
比如可以通过分组合唱的形式让学生自主创作合唱曲目,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创造力;也可以结合舞蹈、表演等元素,让学生在合唱活动中全方位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歌唱教学策略实践研究松江区第二实验小学武艳霞【摘要】《上海市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程对于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观,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音乐学科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音乐实践活动中,形成积极的生活和学习态度,并且加强合作与交流,形成团队意识,养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操。
”在小学音乐的课堂上,歌唱教学是提升学生音乐素养和审美情操的重点之一。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合理地运用听觉领先、游戏化、媒体化以及自主性等教学策略,以学生为主体,以开放式的歌唱学习为载体,以审美为核心,有机地把知识性、技能性、趣味性、审美性融合为一个整体。
【关键词】歌唱策略视听游戏媒体情感自主性审美【正文】歌唱——以抑扬有节奏的音调发出美妙的声音,同时给人以美的享受。
在小学音乐教学的课堂中,歌唱的学习是音乐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学生抒发情感、理解音乐最直观的表达方式。
歌唱得好,能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目前的小学音乐教学中大致包括:欣赏、唱歌、游戏、知识技能等教学内容。
歌唱教学是整个小学阶段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它也是审美教育体现的方式之一。
教师如何实现自己制定的歌唱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跟选择何种方法与对策是息息相关的。
正确把握科学的歌唱教学策略是上好一堂歌唱教学课的关键。
然而有部分教师不能正确把握歌唱教学策略,忽视学生对音乐最基本的技能体验——歌唱。
导致学生没有脚踏实地的把歌唱好。
从而失去了歌唱教学的真正意义。
那么如何使合理的歌唱教学策略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使学生既学习了歌曲、掌握了音乐基础知识;又在音乐基础知识的学习中产生情感共鸣,真正扎实地把歌唱好,这是我们所有音乐教师潜心研究的重点方向之一。
当然也有很多致力于研究歌唱教学的长期探索者和教师,面对歌唱教学中遇到的重重问题,为我们提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
一、听觉领先的教学策略听——是音乐教学中的第一要素。
我们一定要把握好这个音乐记忆的先决条件。
在小学音乐课本中,基本每一首歌曲作品都有其难点乐句或新的知识点,尤其是到了中高年级,歌曲的音域加宽、音区扩大、节奏复杂,甚至还会出现变化拍号等不同形式的歌曲。
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深刻地感受到了教学的难度和深度。
面对这些问题,通常的做法是把这些知识点放在学唱歌曲之前来解决,可是结果却会增加学生学习的难度,使他们望而生畏,失去歌唱的勇气。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可以用听觉领先的策略试试。
听觉领先就是让学生先听再学。
在反复聆听中初步了解歌曲的风格、旋律、节奏等音乐要素,同时还能把握歌曲所表现的情感。
此时学生对于知识难点有了初步的感受,教师紧接着采用细致讲解、举例、聆听、拍节奏、模仿等方法,让学生去学习新知。
聆听的形式可以多样化:比如在教学中让学生聆听教师弹奏钢琴或演奏其他乐器(根据教师的专长)进行范唱;也可以发挥特长生的作用,让学生示范;还可以采用模唱、拍节奏等方法对学生进行训练。
在多种形式的聆听、模唱中,学生自然会在潜移默化中掌握新的知识点并化解难点。
传统的歌唱教学策略喜欢按部就班,存在“不学歌谱不能唱歌”或“先学歌谱后填词”的现象。
当然针对比较专业的人士来说,这一办法是非常行之有效的。
然而在小学的音乐课堂上,我们完全可以颠覆这种教学方式。
因为学生在反复聆听歌曲作品后,对其已经有了直观的感受,应该可以直接学唱歌词,再学唱歌谱,这样不仅歌能唱得好,时间也会耗费较少。
针对较难的乐句,可以利用对歌曲演唱的记忆,加之反复聆听后,再去学习歌谱就会容易很多。
在这样的基础上,最后再完整演唱歌谱,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同样,采用听觉领先的策略,也可以改变传统学习歌谱的习惯。
既减少了学生学习歌谱的抵触情绪,不会觉得唱歌谱是那么的难,同时还增强了学习的信心。
实践证明,利用听觉领先的教学策略。
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接受能力,还可以降低教师的教学难度,更有助于情感的激发。
二、游戏化教学策略游戏——学生最喜欢和最容易接受的教学方式。
在歌唱教学中,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参与和实践,通过游戏化策略的实施,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在体验中掌握一定的基础乐理知识,逐步理解歌曲所包涵的情感,并通过歌声来传递情感,这样就能够逐渐形成良好的歌唱能力。
1.把握休止符——“填补空缺”游戏在学习一些节奏复杂或有休止符的乐句中,可以根据不同歌曲所表达的意境,适当地加入动作或声音填补休止符,这样学生不但掌握得非常快,学习兴致也特别的高。
也可以分成小组,选择不同的声音或动作。
这样自然而然地将“学”变成了“玩”,学生、老师都乐在其中。
2、感受旋律——“多姿多彩的歌声”游戏在学习三年级歌曲《我给太阳提意见》这首欢快、活泼的歌曲时,为了让学生把握歌曲的情绪以及风格,可以设计“多姿多彩的歌声”游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用最喜欢的方式来跳跳、画画、敲敲。
学生们用不同的线条、线段画出歌曲的旋律走向,运用色彩感官来表示歌曲的意境,通过图画的描绘增添音乐色彩,用打击乐器来伴奏创设出歌曲情景。
学生通过自己在音乐中的实践,感受和体验了歌曲音乐的特色,并通过各种形式表现了对歌曲更深的理解。
3、五线谱——“小猴造楼”游戏在低年级的五线谱学习中,根据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可以让他们在游戏“小猴造楼”中学习五线谱的视谱能力。
将学生分组进行比赛,把听到的音符以最快的速度贴到黑板上五线谱中正确的位置。
正确率高的队伍胜出。
最后教师再给予奖励,学生的学习热情被充分的调动出来了。
4. 记歌词——“照镜子”游戏为了帮助学生记忆歌词,解决学歌中的困难乐句,可采用“照镜子”游戏来示范指导,帮助学生熟悉歌词。
首先,由老师唱(担当主角),孩子们配口型(担当镜子角色),等学生渐渐熟练配合后,就交换一下角色,由他们唱,老师配口型。
然后再逐步放手,从而循序渐进地引导孩子掌握歌词。
另外,“照镜子游戏”在节奏教学和音准教学上也能起到理想的效果。
学生们在玩的过程中掌握了很多唱歌的技巧,学习兴趣也不断地上升。
可见游戏教学策略在小学歌唱教育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三、媒体化教学策略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为音乐课堂创设了形声兼备的音乐情境,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感悟力,同时还能全面增强音乐的时空效应,唤起学生对美的真实体验。
不过也要认清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应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切记不能“一刀切”。
有效的歌唱教学策略,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更直接简单地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意境和内容,为做到“以情带声、以声抒情、声情并茂”的歌唱打下基础。
视唱五线谱是歌唱教学中的难点,办法有很多,不过利用多媒体技术是一种最简单有效的办法。
我们可以在五线谱上制作流动的旋律线,当学生在演唱旋律时,屏幕上就会出现流动的旋律线,学生唱到哪里,它就流动到哪里,还可以用手随着流动的旋律画线。
这样学生在听听、唱唱以及画画中经历体验,从而获知音乐旋律的走向,省却了教师繁复的教学语言,起到了非常有效的助学作用。
如:四年级歌曲《请来看看我们的村庄》一课,可以在导入部分运用多媒体创设歌曲情景。
当音乐与画面完美结合,呈现出美丽富饶的西班牙农庄、忙碌着的农民、热闹的景象时,学生仿佛随着音乐一下子来到了农庄。
小狗、大马、小猪、小牛、公鸡和毛驴都热情地欢迎着来自远方的朋友。
还不停地唱着“奥巴哥拉马,奥巴哥拉马,……”,孩子们一下子就沉浸在歌曲当中。
通过多媒体营造意境,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这样的情境下,学生能很快地把握歌曲所表现的情绪风格,在理解了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后,自然就能富有感情的演唱。
所以恰当的利用多媒体技术,不但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审美心境,同时还唤起学生对音乐的审美情感,使歌唱从单纯的听觉艺术转化为听觉、视听双重的意境,达到了以情带声的效果。
四、自主性教学策略传统的歌唱教学策略中,教师只是单纯的技能传授者和教学的指挥者。
在课堂教学方式中,缺乏师生互动的交流过程。
然而现代的歌唱教学策略,提倡教师从指挥者的角色转变为合作者的角色,帮助学生去主动发现、学习和掌握歌唱知识与演唱技巧,教师要巧妙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要主动去引导学生学,而非塑造他们。
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我要歌唱”。
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和谐关系,让学生从“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培养学生演唱的自信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感受到音乐的美,并能够在轻松愉快中掌握各项技能,促进学生主体意识的发挥、主体人格的完善、主体创造力的开发。
歌曲情绪的处理部分是唱歌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传统的教学方式中,老师们总是担心学生处理不好,往往为了省事便经常以自己的理解对歌曲进行处理。
当然,这有助于学生唱出令老师满意的效果,但这种处理意见是否符合学生的个性,是否满足学生对歌曲的情感表达,却令人质疑。
我们可以试着改变过去的方式,放手大胆让学生尝试做“小老师”,让学生主动谈谈自己对歌曲的认识,并试着根据自己的认识对歌曲进行处理。
再结合教师的适当指导,也能收到非常好的效果。
用“小老师”这一方法进行教学时,学生能用自己独特的见解来处理歌曲,这样他们就会主动去思考、去实践。
在用歌声表达自己的作品时,就会表现得特别自信。
在歌唱教学的课堂上,合理地运用好自主性教学策略,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体现,自主能动性充分发挥,才能真正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
歌唱教学是小学音乐课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如果能恰当、科学的运用好各种歌唱教学策略,让孩子们爱唱、会唱、唱好歌,不但能不断开发学生的潜能,还能把美的感受带给学生。
我们要用科学的态度对待歌唱教学策略,用多元的策略去探索歌唱教学方式,以此来增强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探寻科学的歌唱教学策略是上好歌唱课的必经之路,需要经过实践、反思、再实践的过程,只有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和丰富的知识储备,才能设计出更好更科学的歌唱教学策略。
使其在小学音乐课堂上发挥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