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课件】 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

合集下载

痉湿暍病脉证并治第二-精品医学课件

痉湿暍病脉证并治第二-精品医学课件
证治
病机:寒湿表实 治法:驱寒除湿
方药:
麻黃加术湯方: 麻黃三兩(去節) 桂枝二兩(去皮) 杏仁七十個(去皮尖) 白术四兩
甘草二兩(炙)
上五味,以水九升,先煑麻黃,減二升,去上沫,內諸 藥。煑取二升半,去滓,溫服八合,覆取微似汗。
湿病
证治
风湿在表
病者一身盡疼,發熱,日晡所劇者,名風濕。此 病傷於汗出當風,或久傷取冷所致也。可與麻黃杏仁薏苡 甘草湯。(21)
湿病
证治
表里阳气俱虚: 風濕相搏,骨節疼煩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則痛劇,
汗出短氣,小便不利,惡風不欲去衣,或身微腫者,甘草附 子湯主之。(24)
风湿由肌肉致关节。 风湿入侵里气,里气虚弱,故短气。 里湿大盛,影响膀胱气化功能,故小便不利。 风湿在表不解,致卫阳虚弱,卫外不固故:汗出,惡風不欲去衣。 湿胜留于肌表,则身微肿。
蘆) 上剉麻豆大,每抄五錢匕,生薑四片,大棗一枚,水盞
半,煎八分,去滓,溫服,良久再服。喘者加麻黃半兩, 胃中不和者加芍藥三分,氣上衝者加桂枝三分,下有陳寒 者加細辛三分。服後當如蟲行皮中,從腰下如冰,後坐被 上,又以一被繞腰以下,溫令微汗,差。
湿病
证治
风湿兼阳虚证
傷寒八九日,風濕相搏,身體疼煩,不能自轉側, 不嘔不渴,脉浮虛而澀者,桂枝附子湯主之;若大便堅,小 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湯主之。(23) 风寒湿三气合邪,痹着肌表,经脉不利见:身體疼煩,不能 自轉側。 湿邪未传里犯胃,也未郁而化热:不嘔不渴 脉”浮虛“:浮而无力,”涩“:为湿滞。
目的要求
【掌握】痉、湿病的辨证,湿病的治法及痉、湿、暍三 病的证治。 【熟悉】痉病的病因、暍病的辨证及湿、暍病的治禁。 【了解】痉、湿、暍三病的概念及其合篇意义。

痉湿暍病脉证并治第二及方案

痉湿暍病脉证并治第二及方案

痉湿暍病脉证并治第二和方案
19
病机:邪入阳明,热盛动风
治法:通腑泄热,急下救阴
大承氣湯方:
大黃四兩(酒洗) 厚朴半斤(炙,去皮) 枳實五枚 (炙) 芒硝三合
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煑二物,取五升,去滓,內 大黃,煑取二升,去滓,內芒硝,更上火微一二沸 ,分溫再服,得下止服。
痉湿暍病脉证并治第二和方案
关系。
痉湿暍病脉证并治第二和方案
3
湿病:以发热身重、骨节疼痛为为主症
的病证。
本篇主要讨论湿病重点是外湿及其兼证 (有风湿、寒湿、风重于湿、湿甚于风 等证型)。内湿主要在本书痰饮、水气 病论及。内外湿可相互影响。
痉湿暍病脉证并治第二和方案
4
暍病:即伤暑,又称中暑、中热。指伤于
暑邪,以发热、自汗、少气、脉虚、口渴尿 赤,每易兼寒夹湿为主症的病证。
栝蔞桂枝湯方: 栝蔞根二兩 桂枝三兩 芍藥三兩 甘草二兩 生薑三兩
大棗十二枚 上六味,以水九升,煑取三升,分溫三服,取微汗。
汗不出,食頃,啜熱粥發之。
痉湿暍病脉证并治第二和方案
14
表实郁闭刚痉证治
太陽病,無汗而小便反少,氣上衝胸,口噤不 得語,欲作剛痙,葛根湯主之。(12)
提要:论述欲作刚痉的证治
提要:痉病的预后及转归
痉湿暍病脉证并治第二和方案
22
湿病
痉湿暍病脉证并治第二和方案
23
湿病证候
濕家之為病,一身盡疼發熱,身色如熏黃也。 (15)
提要:论述湿邪内外并重,导致湿郁发黄的证候 分析:湿家:素有湿病之人;一身尽疼:感受外 湿;发热,身色如熏黄:尤怡:“湿外盛者,其 阳必内郁。湿外盛为身疼,阳内郁则发热”,湿 郁化热,湿热由脾胃气分波及肝胆血分,胆液外 泄发黄,因湿胜于热,故其黄色晦黯如烟熏。

【医学课件】 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

【医学课件】 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

➢治法:益气固表,祛风除湿。 ➢方义分析:将本方的药物分成三组
防己配白术:俱能除湿,且防己可祛风 黄芪、白术:皆能益气固表,而黄芪善于
行肌表之水气; 姜、枣、甘草:调和营卫,助卫顾表。
思考:本方为何不选用麻黄? 若兼喘能否加麻黄?
➢方药配伍特点: 防己配黄芪 黄芪配白术 ➢类证比较:①(主症)本证与前两方 证都有湿邪在表,但前两者都是邪气实 的表实证以风湿或寒湿偏重,故以疼痛 明显,并见无汗;本证则为表虚夹邪, 而且湿邪偏甚,所以身重为其特点,并
①辨证要点:一身疼痛,其程度常较寒湿所 致者为轻,常走掣不定,伴发热,日晡所剧, 微恶风寒,无汗,苔薄腻或兼微黄苔,脉濡数 或浮缓。
②所治病证举例:
具有前述辨证特点或病机特点的风湿痹证、风
水、急性副鼻窦炎、慢支炎急性发作、扁平疣、
银屑病等。
❖ 风湿兼气虚 【原文第二十二条】 ➢主要脉症:
身体沉重(湿邪在表的征象)+汗出、恶风( 卫气虚的表现)+脉浮(表有风湿)。 ➢ 病机:风湿在表(湿甚于风),兼卫虚不固
《长沙药解》“凡痰饮内停,湿邪外郁, 皮肤黄黑,膀胱热涩,手足挛急,关节 肿痛之症,悉宜防己。”
注意事项:麻黄与白术的用量比例为3: 4。若因湿重,用以苍术易白术,方中 的麻黄用量不宜过大,以免造成大汗
风湿在表 【原文第二十一条】
➢主症分析: “一身尽疼”,寓示其周身都疼,范围 较广,与前条的 “身体疼痛剧烈”有别。 此乃风湿的特点。 “发热,日晡所剧”为主症之二,是风 湿欲将化热之征。此症当与湿温病、阳明 腑实证以及阴虚内热证的发热相区别。发 热.doc ➢病机:风湿表实,欲将化热。 (风湿束表,郁滞肌腠,可波及筋骨—— 病位)
(二)发汗 【原文第十八条】 ➢风湿在表的正确治法:微微发汗。 ➢风湿在表使用大汗的后果: 风去湿存 耗伤卫阳 ➢微汗能祛除风湿的机理: 使阳气周流全身 缓缓蒸发

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通用课件

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通用课件

临床表现与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
痉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四肢不自主抽搐、肌肉强直、口噤不 开等;湿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肢体困重、乏力、食欲不振等 ;暍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口渴、心烦、气短等。
诊断标准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结合舌象、脉象等体征,以及发病季 节、环境等因素,进行综合诊断。其中,痉病和湿病的诊断 标准较为明确,而暍病的诊断标准则需要排除其他疾病后才 能确定。
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
痉病的病因主要包括外感风、寒、热等邪气,内伤情志、饮食等因素;湿病的 病因主要为外感湿邪,内伤脾胃虚弱;暍病的病因主要为暑热邪气。
发病机制
痉病的发病机制主要与肝风内动、筋脉失养有关;湿病的发病机制主要与脾虚 湿盛、水液代谢失常有关;暍病的发病机制主要与暑热邪气内侵、耗伤气阴有 关。
治疗方法研究
现代医学针对痉湿暍病的 治疗方法进行了大量研究 ,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 疗和手术治疗等。
中医药研究进展
病因病机研究
中医药对痉湿暍病的病因 病机进行了深入研究,认 为该病与外感六淫、内伤 七情等多种因素有关。
辨证论治研究
中医药针对痉湿暍病的辨 证论治进行了大量研究, 提出了多种有效的治疗方 案。
05
典型病例分享
病例一:中药治疗痉病案例
总结词
中药治疗痉病案例
详细描述
患者男性,45岁,因反复发作性四肢抽搐、口吐白沫、意识不清10年,加重1周入院。诊断为“痉病”。采用中 药治疗,以平肝熄风、活血通络为原则,方用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1个月后,患者症状明显缓解,抽搐次数减 少,未再出现意识不清。
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有助 于降低室内温度和湿度。
避免过度劳累
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 ,以免身体抵抗力下降。

《金匮要略》痉湿喝病脉证第二(原文+译文)

《金匮要略》痉湿喝病脉证第二(原文+译文)

《金匮要略》之痉湿暍病脉证第二(论一首脉证十二条方十一首)此篇主要论述痉、湿、暍三种疾病的病症和脉象。

三者都是因感受外邪而致,都与太阳表证有关,因而合为一篇进行论述。

【原文】太阳病,发热无汗,反恶寒者,名曰刚痓一作痉,余同。

【译文】太阳病,出现发热、无汗的症状,反而怕冷的,称为刚痉。

【原文】太阳病,发热汗出,而不恶寒,名曰柔痓。

【译文】太阳病,出现发热、出汗的症状,反而不怕冷的,属于柔痉。

【原文】太阳病,发热,脉沉而细者,名曰痓,为难治。

【译文】太阳病,发热,脉象沉细的,属于因正气不足而致的痉病,比较难以医治。

【原文】太阳病,发汗太多,因致痓。

【译文】太阳病,如果发汗过多,可能会导致痉病。

【原文】夫风病下之则痓,复发汗必拘急。

【译文】风邪为患,误用攻下法,则会损伤津液导致痉病;如果再使用发汗的方法,则会让患者的筋脉出现拘挛症状。

疮家虽身疼痛,不可发汗,汗出则痓。

【译文】平素患有疮肿的病人,即便身体疼痛,也不要用发汗的方法来治疗,误用发汗法则会伤其津液,导致痉病发生。

【原文】病者,身热足寒,颈项强急,恶寒,时头热,面赤目赤,独头动摇,卒口噤,背反张者,痓病也。

若发其汗者,寒湿相得,其表益虚,即恶寒甚。

发其汗已,其脉如蛇一云:其脉浛浛。

【译文】病人身上发热、两脚发冷,头颈部位强直转动不灵活,怕冷,时常头部发热,脸颊和两眼发红,只有头部不由自主地摇动,忽然紧咬牙关不能张口,腰背强直,背部角弓反张,这就是痉病。

如果用汗法发汗,外寒与汗湿相合入侵体内,会使体表更加虚弱,肌体更怕寒冷。

误用汗法之后,脉象不直而曲,如同蛇行一般。

【原文】暴腹胀大者,为欲解,脉如故;反伏弦者痓。

【译文】患上痉病的人,突然出现腹部胀大,这是疾病将要被治愈的征象,脉象并没有什么变化,但如果脉象沉伏,则为痉病。

【原文】夫痓脉,按之紧如弦,直上下行一作:筑筑而弦。

《脉经》云:痉家其脉伏坚,直上下。

【译文】痉病的脉象,切脉时如弦一样紧,当上下移行诊断。

痉湿暍病参考PPT

痉湿暍病参考PPT
15
痉湿暍病
痉为病,胸满口噤,卧不着席,脚挛急,必龂齿, 可与大承气汤。(13) ❖ 大承气汤方: 大黄四两(酒洗) 厚朴半斤(炙去皮) 积实五枚 (炙) 芒硝三合右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物, 取五升,去滓,内大黄,煮取二升,去滓,内芒 硝,更上微火一、二沸,分温再服,得下止服。
16
痉湿暍病
1、阳明痉病以里热盛实为特征。高热、胸腹满胀, 内热耗津,经脉失养。内热无向上趋势,治疗则 用急下邪热,而保存阴液的方法。
痉湿暍病
❖ 伤寒外感,表现为恶寒发热的症状全身一致;
❖ 而痉病则表现为身热足寒,时头热,面赤目赤; 并且有抽搐现象:颈项强急,独头动摇,卒口噤, 背反张者。
❖ 再者,痉病发汗后,易于感受寒湿,症状见恶寒 甚。发其汗已,其脉如蛇。说明属于虚证。发汗 表不解,徒伤津液。
❖ 脉象无变化(紧弦),但腹部胀大,说明内部脏
2、胸满口噤,卧不着席,脚挛急,必龂齿,是阳 明热盛抽搐的特征。
3、治法:泻热攻下,保存津液 4、方剂:大承气汤方
17
痉湿暍病
❖ 痉病由津液不足体质者,感受外邪引起。 ❖ 鸡爪风由血虚不能濡养经脉。 ❖ 婴儿四六风由毒邪损害引起。 ❖ 产后风由血虚不能濡养加之毒邪损害引起。
18
痉湿暍病
1、湿病以恶寒发热、或不发热、全身肌肉疼痛、 关节红肿、热、疼烦、身重、脉象沉细为特征。
❖ 湿家之为病,一身尽疼,发热,身色如熏黄 也。(15)
22
痉湿暍病
1、湿痹:湿为有形,产生实邪痹阻不通的病理。
2、湿病:素体脾虚不健运,有内湿停留;易招致 外湿,湿性易留关节,形成内外合邪之证。以脉 沉而细,关节疼痛而烦,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为 主。
痉湿暍病
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主讲 牟惠琴1痉湿暍病1、痉病是以人体津液虚少,外感风寒而出现四肢 痉挛抽搐的一种疾病,类似于现代医学的感冒高

痉湿暍病ppt课件

痉湿暍病ppt课件
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
(Jing , Humidity and Ye Disease)
痉病邪在筋脉,是由外感风寒、津液不足、筋脉 失养所致的,以项背强急、口噤不开,甚至角弓反张 为主要特征的疾病;
湿病邪在肌肉关节,是由于感受外湿并兼夹风寒 引起的以发热身重,骨节疼烦为主要表现的病症;
暍病即伤暑,以发热身重、汗出烦渴、少气脉虚 为主症的疾病。
身烦疼,是身体疼痛剧烈兼烦扰之象,由阳为湿遏所致。 配伍特点:麻黄加术,虽发汗而不致过汗;
术得麻黄,并行表里之湿。 麻黄加术汤重用白术是应用本方要点之一,本方不仅适合 于寒湿的病情,而且亦是湿病微微出汗的具体方法。 治禁:禁火攻。
编辑版ppt
13
湿病证治——风湿在表
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名风湿。此病伤 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 汤。(二十一)
瓜蒂,就是甜瓜的蒂。瓜蒂要在瓜青的时候,还没 成熟的时候才有效。
瓜蒂汤能除身面、四肢、周身的水气。但目前临床 用瓜蒂汤治疗中暑较为少见。
可用《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香薷饮发汗。
编辑版ppt
26
总结
一、痉病: 1.概念
痉病邪在筋脉,以项背强急、口噤不开,甚至角弓 反张为主要特征的疾病;
2.病因病机: 内因:素体津液不足或输布不利; 外因:外感风寒或误治伤亡津液。
服桂枝附子汤后,风邪已去,寒湿未尽。身体尚疼,转 侧未便,故用白术附子汤痹”),甚则头晕眼花(“三服都尽,其人如 冒状”)症状,“勿怪,即是术附并走皮中,逐水气,未得 除故耳。”这是服药后的反应,不必惊慌。
编辑版ppt
18
桂枝附子汤与白术附子汤
桂枝附子汤重用桂枝祛风;附子温经通阳,为 表阳虚而风寒湿盛而设;甘草,姜、枣调和营卫, 以治表虚。

痉湿暍病脉证并治第二

痉湿暍病脉证并治第二
(4)白术附子汤、甘草附子汤、桂枝附子汤三方如何具体运用?
(5)风湿之病,以身体关节疼痛为证,但为什么常常在天气阴雨的时候发作加重?试述其理。
(6)试述暍病的主证与治法。
(7)太阳中暍,有恶寒存在,何以须用白虎加人参汤?试说其理。
5分钟
提问、讲解
170分钟
讲解,图表鉴别;
启发式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学
5分钟
提问、总结
2分钟
(3)暍病的脉、因、证、治。
3.小结
外湿:微汗,不可过汗;内湿:利小便;上部寒湿应因势利导。治疗湿应注意辨明表里、寒热、虚实。
4.布置作业
(1)试述痉病的成因和主脉主证?
(2)痉病由于津血损伤,治疗应以生津养血为主,本篇举出解表、泻热之方,对治法有无矛盾?
(3)湿病的主证、病机如何?表实、表虚如何分证论治?
1.导言
湿病在临床中常见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在东北地区常见多发。同为湿邪侵袭,但由于兼杂证的不同,故治疗不同。白虎加人参汤虽是治暍病方,但对后世益气养阴法的建立影响很大。
复习提问:《伤寒论》中有关桂枝加葛根汤证治。
2.教学内容
(1)痉病的病因症状分类证治。
(2)内外湿的症状、治则、证治。
痉湿暍病脉证并治第二
教学内容
痉湿暍病脉证并治第二
教学对象
中医/中西医/骨伤/境外本科专业(五年制)
授课形式
理论课
教学时数
4学时
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痉、湿病的辨证,湿病的治法及痉、湿、暍三病的证治。
【熟悉】痉病的病因、暍病的辨证及湿、暍病的治禁
【了解】痉、湿、暍三病的概念及其合篇意义。
【背诵】条文:11、12、13、14、18、20、21、22、26。

痉湿喝病脉证第二(20)

痉湿喝病脉证第二(20)

痉湿喝病脉证第二(20)《金匮要略》痉湿喝病脉证第二――湿病二、证治(一)寒湿在表(麻黄加术汤证)[代表原文]濕家身煩疼,可舆麻黄加术湯發其汗爲宜,慎不可以火攻之。

(20)[白话语释]提要:论述寒湿在表属于表实的证治。

语译湿病症见身体疼痛剧烈的,宜用麻黄加术汤发汗,慎不可用火法迫汗。

阐释寒郁肌腠,湿滞筋骨,表阳被遏,营卫运行不利,所以身体疼痛剧烈。

可用麻黄加术汤发汗以散寒祛湿。

但不能用火法迫汗,因为火法取汗较暴急,易致大汗淋漓,而湿性黏滞,不易骤除,这样湿邪反不得去,病必不除。

此外,火热内攻(指用熏蒸、热熨、艾灸、温针等火法外治,迫使发汗),如果与湿相合,可能引起发黄、发痉、衄血等变证,故寒湿在表之表实证,禁用火攻。

辨证论治主要脉症:身体疼痛剧烈,兼有周身酸懒,四肢沉重,以及躁扰不宁,卧坐不适,发热、恶寒、无汗,或一身浮肿,小便不利。

舌苔白腻,脉象浮紧或浮濡。

病机:寒湿痹阻,阳郁不伸。

治法:散寒除湿,微汗解表。

主方:麻黄加术湯方麻黄三兩(去筛)桂枝二兩(去皮)甘草一兩(炙)杏仁七十個(去皮尖)。

白术四兩上五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減二升,去上沫,内諸藥,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

[主方分析]本方妙在麻黄与白术的配伍,麻黄汤本为发汗之峻剂,而得白术相配,则发汗而不致太过,白术善驱里湿,与麻黄为伍,则能并祛表里之湿。

[注意事项](1)本方宜先煮麻黄,并“去上沫”,因麻黄之沫能“令人烦”,致上气咳逆,故先煎之,以去其副作用。

(2)原方麻黄“去节”者,无论麻黄根或茎间之节,能止汗,故宜去之。

(3)风湿热痹者忌用。

【临床应用】麻黄加术汤多用治风寒湿杂至且寒湿偏盛的痹证。

湿重者再加茯苓、薏苡仁;风邪偏胜加防风、羌活;寒邪偏胜加细辛、附子或乌头。

此方还可治疗寒湿在表,肺气不宣,营卫不合,水道不利的肺炎、荨麻疹等。

还有以麻黄加术汤为基本方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氮质血症者,气虚加黄芪,血虚加当归。

本方宜重用白术,表湿重且苔厚腻者,亦可用苍术增强燥湿之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汉防己与木防己之分: 《本草拾遗》“汉防己主水气,木防己主风 气”。《长沙药解》“汉防己泄经络之湿淫, 木防己泄脏腑之水邪”。 ②防己的肾毒性:药材来源于马兜铃科的广 防己,有肾毒性。注意辨证、用量,不要长 期服用。
③防己的“祛风”与麻、桂有所不同。 《本草正义》云“防己,昔人谓其散风 者,以轻能外达言之,实则疏泄而清利 湿热,是其专职,颇与木通之体用相近 ,则专治湿热有余、二便不利,而实非 风家主药。” 《本草经疏》“防己……性燥而不淳, 善走下行,长于除湿 ……”。
寒湿在表发热、无汗、 舌苔白腻,脉浮紧。寒湿束表,阻遏表 阳 辛温散寒,微汗祛湿 麻黄配桂枝+白术
风湿在表:即表湿+风邪 一身疼痛,常走 掣不定,发热,日晡所剧,伴微恶风寒
无汗,舌质正常或尖红,苔薄腻或兼微黄苔, 脉濡数或浮缓 风湿在表,欲将化热。 解表祛 湿,轻清宣化 麻黄配苡仁 ➢ 本方的临床应用
所治病证举例:具有前述辨证特点的寒 湿痹证、流感、荨麻疹、肾小球肾炎等
注意事项:麻黄与白术的用量比例为3: 4。若因湿重,用以苍术易白术,方中 的麻黄用量不宜过大,以免造成大汗
风湿在表 【原文第二十一条】
➢主症分析: “一身尽疼”,寓示其周身都疼,范围 较广,与前条的 “身体疼痛剧烈”有别。 此乃风湿的特点。 “发热,日晡所剧”为主症之二,是风 湿欲将化热之征。此症当与湿温病、阳明 腑实证以及阴虚内热证的发热相区别。发 热.doc ➢病机:风湿表实,欲将化热。 (风湿束表,郁滞肌腠,可波及筋骨—— 病位)
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
❖概述 痉病、湿病、暍病的概念:
❖ 湿病 治则 利小便
【原文第十四条】 [词解] 1.烦:此引申为“剧烈”之意。 2.湿痹:是指素有内湿,复受外湿,导致表
里阳气被郁遏而出现关节疼痛剧烈、小便不利、 大便反快的一种证候。
3.大便反快:指大便濡泄。 原文分析与讲解 ➢湿痹的证候及其病机特点:
见汗出、恶风 。
②本证与其他表虚证的比较: ➢临床应用 ①辨证要点:身体沉重或疼痛、汗出、恶 风、可见舌质较胖,或有齿痕,苔白腻、 脉浮缓。 ②所治病证举例:以关节轻微疼痛、身重 为主症的痹证 (可包括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水肿(如风心病、慢 性肾炎、营养不良性水肿)、以身重为主
症的单纯性肥胖等,总之,具有卫气虚或肺 脾气虚兼风湿这一病机特点的诸多病证。 ❖有关防己的补充说明:
关节疼痛而烦——为外感湿邪,流注关节之征
(二)发汗 【原文第十八条】 ➢风湿在表的正确治法:微微发汗。 ➢风湿在表使用大汗的后果: 风去湿存 耗伤卫阳 ➢微汗能祛除风湿的机理: 使阳气周流全身 缓缓蒸发
➢方药配伍特点:麻黄汤配白术(麻黄配桂枝发 汗力强,然得白术相伍,虽能发汗却不至于大汗 ;白术本除里湿,此与麻桂同用, 则能并行表里 之湿邪。) ➢临床应用 辨证要点:身体疼痛剧烈,可伴有沉重或紧束 感,并见恶寒发热、无汗、舌苔白腻、脉浮紧
①辨证要点:一身疼痛,其程度常较寒湿所 致者为轻,常走掣不定,伴发热,日晡所剧, 微恶风寒,无汗,苔薄腻或兼微黄苔,脉濡数 或浮缓。
②所治病证举例:
具有前述辨证特点或病机特点的风湿痹证、风
水、急性副鼻窦炎、慢支炎急性发作、扁平疣、
银屑病等。
❖ 风湿兼气虚 【原文第二十二条】 ➢主要脉症:
身体沉重(湿邪在表的征象)+汗出、恶风( 卫气虚的表现)+脉浮(表有风湿)。 ➢ 病机:风湿在表(湿甚于风),兼卫虚不固
➢治法: 解表祛湿,轻清宣化。 ➢方义分析:
麻黄、杏仁:发汗以祛风湿之邪; 麻黄、炙甘草:减缓麻黄辛散发汗之力 麻黄、薏苡仁 :薏苡仁的微寒可以
使麻黄的辛温之性略减,达到 既不至于助热又收到微汗的效 果;薏苡除湿的作用,又有助 于麻、杏祛除湿邪。
➢方药配伍特点:麻黄配薏苡仁 ➢类证比较(主症、治法、方药配伍)
《长沙药解》“凡痰饮内停,湿邪外郁, 皮肤黄黑,膀胱热涩,手足挛急,关节 肿痛之症,悉宜防己。”
➢治法:益气固表,祛风除湿。 ➢方义分析:将本方的药物分成三组
防己配白术:俱能除湿,且防己可祛风 黄芪、白术:皆能益气固表,而黄芪善于
行肌表之水气; 姜、枣、甘草:调和营卫,助卫顾表。
思考:本方为何不选用麻黄? 若兼喘能否加麻黄?
➢方药配伍特点: 防己配黄芪 黄芪配白术 ➢类证比较:①(主症)本证与前两方 证都有湿邪在表,但前两者都是邪气实 的表实证以风湿或寒湿偏重,故以疼痛 明显,并见无汗;本证则为表虚夹邪, 而且湿邪偏甚,所以身重为其特点,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