痉湿暍病脉讲义证治第二
痉湿暍病脉证并治第二
林士毅
温州医学院 中医系
(一)掌握湿病的概念,基本治法及证治。 (二)熟悉痉病、暍病的概念、病因病机及 证治 (三)了解痉湿暍三病合篇的意义。
目的要求
概述
痉病
主症:项背强急,口噤不开,甚则脚 弓反张
病因:外感风寒 病位:病在筋脉
主症:骨节疼痛、发热、身重 湿病 病因:感受外湿(挟风寒)
痉病
四、证治
(二) 欲作刚痉
葛根湯方: 葛根四兩 麻黃三兩(去節) 桂枝二兩(去皮
) 芍藥二兩 甘草二兩(炙) 生薑三兩 大 棗十二枚。
痉病
四、证治
(三)阳明痉病,热盛动风
痙為病,胸滿,口噤,臥不着席,脚攣急,必齘齒, 可與大承氣湯。(13)
病机:邪入阳明,热盛动风 治法:通腑泄热,急下救阴
夫痙脉,按之緊如弦,直上下行。一作築築而弦。(9)
痉病
三、分类
太陽病,發熱無汗,反惡寒者,名曰剛痙。(1) 太陽病,發熱汗出,而不惡寒,名曰柔痙。(2)
痉病
四、证治
(一)柔痉 太陽病,其證備,身體強,几几然,脉反沈遲,此為痙
,栝蔞桂枝湯主之。(11)
病机:外感风邪,内伤津液 治法:解肌祛邪,生津养筋
不止,醫云此可發汗,汗之病不愈者,何也?蓋發 其汗,汗大出者,但風氣去,濕氣在,是故不愈也 。若治風濕者,發其汗,但微微似欲出汗者,風濕 俱去也。(18)
湿病
三、证治
1. 头中寒湿
濕家病身疼發熱,面黃而喘,頭痛鼻塞而煩,其脉大,自 能飲食,腹中和無病,病在頭中寒濕,故鼻塞,內藥鼻中 則愈。 (19)
痉病
四、证治
(三)阳明痉病,热盛动风
大承氣湯方: 大黃四兩(酒洗) 厚朴半斤(炙,去皮) 枳實五枚
痉湿暍病脉证并治第二及方案
痉湿暍病脉证并治第二和方案
19
病机:邪入阳明,热盛动风
治法:通腑泄热,急下救阴
大承氣湯方:
大黃四兩(酒洗) 厚朴半斤(炙,去皮) 枳實五枚 (炙) 芒硝三合
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煑二物,取五升,去滓,內 大黃,煑取二升,去滓,內芒硝,更上火微一二沸 ,分溫再服,得下止服。
痉湿暍病脉证并治第二和方案
关系。
痉湿暍病脉证并治第二和方案
3
湿病:以发热身重、骨节疼痛为为主症
的病证。
本篇主要讨论湿病重点是外湿及其兼证 (有风湿、寒湿、风重于湿、湿甚于风 等证型)。内湿主要在本书痰饮、水气 病论及。内外湿可相互影响。
痉湿暍病脉证并治第二和方案
4
暍病:即伤暑,又称中暑、中热。指伤于
暑邪,以发热、自汗、少气、脉虚、口渴尿 赤,每易兼寒夹湿为主症的病证。
栝蔞桂枝湯方: 栝蔞根二兩 桂枝三兩 芍藥三兩 甘草二兩 生薑三兩
大棗十二枚 上六味,以水九升,煑取三升,分溫三服,取微汗。
汗不出,食頃,啜熱粥發之。
痉湿暍病脉证并治第二和方案
14
表实郁闭刚痉证治
太陽病,無汗而小便反少,氣上衝胸,口噤不 得語,欲作剛痙,葛根湯主之。(12)
提要:论述欲作刚痉的证治
提要:痉病的预后及转归
痉湿暍病脉证并治第二和方案
22
湿病
痉湿暍病脉证并治第二和方案
23
湿病证候
濕家之為病,一身盡疼發熱,身色如熏黃也。 (15)
提要:论述湿邪内外并重,导致湿郁发黄的证候 分析:湿家:素有湿病之人;一身尽疼:感受外 湿;发热,身色如熏黄:尤怡:“湿外盛者,其 阳必内郁。湿外盛为身疼,阳内郁则发热”,湿 郁化热,湿热由脾胃气分波及肝胆血分,胆液外 泄发黄,因湿胜于热,故其黄色晦黯如烟熏。
倪海厦金匮要略笔记(二七)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之痉病
倪海厦金匮要略笔记(二七)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之痉病【原文】病者,身热足寒,颈项强急,恶寒,时头热,面赤目赤,独头动摇,卒口噤,背反张者,痉病也。
若发其汗,其脉如蛇。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当我们得到表症时。
也就是病毒刚进入我们的皮肤表面时,毛孔会因此闭起来,就不会流汗了。
没有流汗我们需要用药去发汗,把病邪发散出来,就是所谓的解表。
一般身发热时,我们有两种去热的方法。
一种是利用发汗来解,一种是利用小便来解。
如果小便很通畅,这个热就有地方宣泄,如果小便也没有了,这个热就会亢在里面,如往下走,小便又出不来,想走皮肤表面时又出不来,于是就闷在里面。
所有热的性都是往上走,当热冲到头上来后,整个人就会呈现出脑膜炎的症状。
头在晃,眼睛红赤的,此时病人的津液已经很枯竭了,你又给他发汗药,一发汗,就造成血里面的水更不够了,这是很危险的,前面谈到现在就是告诉我们发汗要有方法,一定要确定病人可以发汗再使用发汗的药,就不会有问题。
当病毒跑到脑部去的时候,就容易得脑膜炎,出现抽筋,角弓反张,嘴巴不能讲话,眼睛瞪得直直大大的,遇到这种情况发汗的话,脉如蛇。
我们在治疗痉病,不管是刚痉还是柔痉,只有分有汗和无汗,当这个病人发痉病,已经不会讲话了,你还去问他有不有汗,这个医生肯定是不合格的。
这时候我们可以用手去摸,有汗,就是瓜蒌桂枝汤。
无汗,还是用葛根汤,这个时候发汗是没有关系的,不要以为病人已经发痉病了,发汗太多了,会不会其脉如蛇,是不会的。
剂量开得好,一点问题都没有。
葛根汤在治疗的时候,比较偏重于阳明这边,它是属于太阳篇,在介绍伤寒论的时候,葛根汤用得最多就是小孩子。
在天气热的时候,小孩到处乱跑,流汗得到感冒,这是属于温病的一种。
温病家不会开葛根汤,只有伤寒家才会开葛根汤。
葛根汤开得很好的时候,不但可以把病去掉,还可以把津液补回去。
倪海厦金匮要略笔记(二八)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之痉病
倪海厦金匮要略笔记(二八)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之痉病【原文】暴腹胀大者,为欲解。
脉如故,反伏弦者,痉,夫痉脉,按之紧如弦,直上下行。
我们人的津液来自肠胃,如果病人得了脑膜炎,病毒往头部跑的时候,肠里面的津液会跟着病毒一起往上跑,所以,这时肠子里的津液会空掉。
人有一种天生的抵抗力,当有病毒的时候,身体的免疫系统会自然而然去抵抗它。
中医的观念,一个人肠胃很好,这个人基本上都是很健康,很不容易得病,当我们肠胃里的津液与病毒相抗的时候,一起跑到脑部去,津液跑到脑部去以后,腹部会空掉。
这个条辨讲的是,突然腹部胀大,为欲解。
也就是说我们的免疫系统去抗病毒的时候,打赢了,到脑部里的津液又回到肠胃里来了,所以,突然腹部会胀大,这是病快要好的现象。
这里他说暴腹胀大,并不是肚子鼓得很大,只是回到正常的现象,因为津液去抗病毒的时候,肚子空了,所以,肚子是扁扁的,现在突然肚子又回到正常,也就是比去抗病毒的时候要大得很多,所以,叫暴腹胀大。
小孩子发病的时候,角弓反张起来,手脚头朝后翻,那个脊椎骨向后可以形成一个半园,那就是中医称之为痉病。
现在刚生下来小孩,护士会用吸痰器把嘴里的痰吸出来,可是胸腔里的痰还在,这种孩子的痰鸣声很大,也是很容易角弓反张成痉病,只要听到小孩子有呼噜呼噜的痰鸣声,用控涎丹就可以把痰清出来,孩子就不会发痉病。
我们要摸摸小孩子的肚子,肚子整个是凹下去的,当我们用控涎丹把痰清掉以后,肚子就回来了,小孩子就开始吃东西,这就表示胃气回复。
还有一种小孩子得了感冒以后,眼睛发直,跟他讲话是没有反应的,眼睛瞪得大大的,背上开始疆硬,整个项背强起来,手脚绷得很紧,这种就是脑膜炎,开处方,一般都是用葛根汤。
“脉如故,反伏弦者,痉”。
如果脉还是没有变动,还是很弦,表示还会再发痉病。
所以如果遇到发痉的病时,我们要将湿热往下导引,后面会介绍一些方法。
“夫痉脉,按之紧如弦,直上下行”。
你摸到痉病的脉时就是所谓脑膜炎的脉,此时必有高热,这时脉跳起来会很硬,然后上下直行的,所以,痉病的脉都是直上直下,速度非常的快,脑膜炎的脉,就是从下焦,中焦,上焦,都是很刚强的脉,速度非常的快。
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治法第二第三条:感冒的病人由于发汗太多,会变成更加严重的痉病
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治法第二第三条:感冒的病人由于发汗太多,会变成更加严重的痉病之前我们也说过,感冒是比较常见的病,甚至可以认为很多病都是从感冒开始的。
有的说白血病也是因为感冒没有治好而产生的。
对于感冒,我们还要特别的重视。
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治法第二第三条:太阳病,发汗太多,因致痉。
病人得了太阳病(感冒),由于发汗太多,而使病人的病情加重,变成了痉病。
太阳病(感冒)一般都用发汗的方法来治疗的,现在说发汗太多会造成更加严重的病,那么好多人都不敢用中药来发汗了。
那如何才能做到治好病,又不是发汗太多呢?那我们还是先回顾一下桂枝汤,桂枝汤方组成: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二两、切)、大枣(十二枚、劈)煮法:右五味,㕮咀三味, 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用法:去滓,适寒温,服一升。
服已须臾, 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
温覆令一时许,遍身絷絷微似有汗者益佳。
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
在使用桂枝汤的时候,只要病人能够出微汗就可以了,这里也明确了“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
”在用药的时候,觉得病好了,还有药没有喝完,倒点有点浪费,还想继续喝,那就是会出现问题的。
虽然药食同源,但药毕竟还是药,我们用的是它的偏性。
有时候也由于病人自身体质或者是处方的原因,病人身体素来就很虚,无法满足其出汗的体能;还有就是药方的搭配不是很全,没有按照经方的配比,不能达到出法治疗的效果。
其实在《伤寒论》对于发汗太多的,还是有相关的补救措施的,在汗出无法控制的时候,可以使用桂枝加附子汤;更进一步的时候,可以使用真武汤等。
上述文章只是个人在生活实践以及学习中的领悟,不免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还请学习爱好者予以指正,如有好的意见与建议也一并予以给出,本人不甚感激。
用药还需要在中医师指导下进行。
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
柔痉证治
太阳病,其证备,身体强,几几然,脉反沉迟,此 为痉,栝楼桂枝汤主之。(十一)
栝楼桂枝汤方: 栝楼根二两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 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劈) 上六味,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取微汗,汗不出, 食顷啜热粥发之。
身体强,几几然,说明痉病轻证,尚未发展到角弓反 张,口噤的严重程度。 脉沉迟,是因为津液不足,不能濡养筋脉,营卫运行 不畅所致。
一、痉病
(一)病因病机(误治成痉):(4、5、6) (二)主要脉证(9、7) (三)刚痉与柔痉的鉴别(痉病分类):(1、2) (四)证治 1.柔痉的证治:(11) 2.(欲作)刚痉:(12) 3.阳明痉病:(13) (五)预后(3、10、8)
误治成痉
太阳病,发汗太多,因致痉。(四) 夫风病,下之则痉,复发汗,必拘急。(五) 疮家,虽身疼痛,不可发汗,汗出则痉。(六) 误 一是过汗,包括单纯患太阳病的过汗和久患疮疡 治 病人挟有外感表证的过汗; 成 痉 二是误下,太阳中风本应汗解,反用下法,则为 方 误治。 式
刚痉与柔痉的鉴别
太阳病,发热无汗,反恶寒者,名曰刚痉。(一) 太阳病,发热汗出,而不恶寒,名曰柔痉。(二)
“太阳病”,即病邪在表之意,含义与《伤寒论》中 的太阳病相同,说明感受风寒,具有外感表证的一般症 状,如发热、头痛、恶寒等。 痉病本在筋脉,不在肌表,不当怕冷,故曰“反恶寒”。 刚痉:寒邪偏盛,腠理固密(表实)—发热无汗、反恶寒 柔痉:风邪偏盛,腠理疏松(表虚)—发热汗出、不恶寒
痉病的预后 太阳病,发热,脉沉而细者,名曰痉,为难治。(三) 痉病有灸疮,难治。(十) 暴腹胀大者,为欲解,脉如故,反伏弦者,痉。(八) “脉沉而细”——正气不足,无力抗病,邪盛正虚,预 后大都不良,故为难治; “痉病有灸疮”——脓液久溃,津液本已亏损,再患痉 病,血枯津伤,故曰难治;
倪海厦金匮要略笔记(三十)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之柔痉栝蒌桂枝汤
倪海厦金匮要略笔记(三十)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之柔痉栝蒌桂枝汤【原文】太阳病其证备,身体强,几几然,脉反沉迟,此为痉,栝蒌桂枝汤主之。
栝篓桂枝汤方栝蒌根二两、生姜三两、桂枝三两、大枣十二枚、芍药三两、甘草二两。
上六味,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取微汗。
汗不出,食顷,啜热粥发之。
“太阳病其证备”当所有太阳病的症状都有了,如果病人还有身体强直,脉沉迟,这是快要发痉病了。
这个时候,就是用栝蒌桂枝汤来治疗。
如果病人的脉不是沉迟而是浮紧,那就是伤寒论中的葛根汤证,项背强几几—葛根汤主之。
柔痉是有汗,当病人表虚的时候一定会有汗。
如果表实,病人必是无汗。
表实的话我们要用葛根汤,病人发痉病,就是现代所谓脑膜炎之类的病,西药麻黄素也有发汗去热的功能,可是西医知道要去热,但他们没有区分无汗跟有汗。
张仲景把痉病分无汗跟有汗,无汗的话是表实,这要用葛根汤来去除表实,当病人表虚掉时,葛根汤就不行用了,有汗我们必须要用栝蒌桂枝汤。
栝蒌根又叫天花粉,栝蒌有桥蒌根和栝蒌实,栝蒌实一般用在胸痞,心脏病的时候常会开瓜蒌实。
栝蒌桂枝汤,是痉病的第一个处方,就是桂枝汤加栝蒌根而已。
栝蒌根在神农本草经里面,是一个专门生津止渴,能够解经热,热在血脉神经里面时用的药。
对西医来说,就是这个栝蒌可以降血糖。
所以糖尿病的人我们常常会用栝蒌根。
过去北派的医师讨论过:这个栝蒌根既然能生津解渴,栝蒌根跟葛根的性应该是差不多。
因为葛根汤是用桂枝汤加麻黄再加葛根而成的,如果把麻黄拿掉就只是桂枝汤加葛根而已。
那就不一定非要用栝蒌根用葛根也可以,实际上这两味药稍有不同,完全相同的话通通用葛根算了,葛根专门是治疗项背强几几然使用的,就是可以升提我们太阳经的表寒水。
我们人身上有水和血,汗流出去的时候应该要从背后流出去,结果有一天它没有流出去,因为风寒进来将太阳寒水束住了,项背中于风,所以我们中医有一句话叫做“神仙也怕脑后风”。
这个风寒进来,表被束到了,造成应该要流出体外的汗没有流出去,水停在皮表跟肌理之间。
《金匮要略》痉湿喝病脉证第二(原文+译文)
《金匮要略》之痉湿暍病脉证第二(论一首脉证十二条方十一首)此篇主要论述痉、湿、暍三种疾病的病症和脉象。
三者都是因感受外邪而致,都与太阳表证有关,因而合为一篇进行论述。
【原文】太阳病,发热无汗,反恶寒者,名曰刚痓一作痉,余同。
【译文】太阳病,出现发热、无汗的症状,反而怕冷的,称为刚痉。
【原文】太阳病,发热汗出,而不恶寒,名曰柔痓。
【译文】太阳病,出现发热、出汗的症状,反而不怕冷的,属于柔痉。
【原文】太阳病,发热,脉沉而细者,名曰痓,为难治。
【译文】太阳病,发热,脉象沉细的,属于因正气不足而致的痉病,比较难以医治。
【原文】太阳病,发汗太多,因致痓。
【译文】太阳病,如果发汗过多,可能会导致痉病。
【原文】夫风病下之则痓,复发汗必拘急。
【译文】风邪为患,误用攻下法,则会损伤津液导致痉病;如果再使用发汗的方法,则会让患者的筋脉出现拘挛症状。
疮家虽身疼痛,不可发汗,汗出则痓。
【译文】平素患有疮肿的病人,即便身体疼痛,也不要用发汗的方法来治疗,误用发汗法则会伤其津液,导致痉病发生。
【原文】病者,身热足寒,颈项强急,恶寒,时头热,面赤目赤,独头动摇,卒口噤,背反张者,痓病也。
若发其汗者,寒湿相得,其表益虚,即恶寒甚。
发其汗已,其脉如蛇一云:其脉浛浛。
【译文】病人身上发热、两脚发冷,头颈部位强直转动不灵活,怕冷,时常头部发热,脸颊和两眼发红,只有头部不由自主地摇动,忽然紧咬牙关不能张口,腰背强直,背部角弓反张,这就是痉病。
如果用汗法发汗,外寒与汗湿相合入侵体内,会使体表更加虚弱,肌体更怕寒冷。
误用汗法之后,脉象不直而曲,如同蛇行一般。
【原文】暴腹胀大者,为欲解,脉如故;反伏弦者痓。
【译文】患上痉病的人,突然出现腹部胀大,这是疾病将要被治愈的征象,脉象并没有什么变化,但如果脉象沉伏,则为痉病。
【原文】夫痓脉,按之紧如弦,直上下行一作:筑筑而弦。
《脉经》云:痉家其脉伏坚,直上下。
【译文】痉病的脉象,切脉时如弦一样紧,当上下移行诊断。
痉湿暍病脉证并治第二
(5)风湿之病,以身体关节疼痛为证,但为什么常常在天气阴雨的时候发作加重?试述其理。
(6)试述暍病的主证与治法。
(7)太阳中暍,有恶寒存在,何以须用白虎加人参汤?试说其理。
5分钟
提问、讲解
170分钟
讲解,图表鉴别;
启发式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学
5分钟
提问、总结
2分钟
(3)暍病的脉、因、证、治。
3.小结
外湿:微汗,不可过汗;内湿:利小便;上部寒湿应因势利导。治疗湿应注意辨明表里、寒热、虚实。
4.布置作业
(1)试述痉病的成因和主脉主证?
(2)痉病由于津血损伤,治疗应以生津养血为主,本篇举出解表、泻热之方,对治法有无矛盾?
(3)湿病的主证、病机如何?表实、表虚如何分证论治?
1.导言
湿病在临床中常见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在东北地区常见多发。同为湿邪侵袭,但由于兼杂证的不同,故治疗不同。白虎加人参汤虽是治暍病方,但对后世益气养阴法的建立影响很大。
复习提问:《伤寒论》中有关桂枝加葛根汤证治。
2.教学内容
(1)痉病的病因症状分类证治。
(2)内外湿的症状、治则、证治。
痉湿暍病脉证并治第二
教学内容
痉湿暍病脉证并治第二
教学对象
中医/中西医/骨伤/境外本科专业(五年制)
授课形式
理论课
教学时数
4学时
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痉、湿病的辨证,湿病的治法及痉、湿、暍三病的证治。
【熟悉】痉病的病因、暍病的辨证及湿、暍病的治禁
【了解】痉、湿、暍三病的概念及其合篇意义。
【背诵】条文:11、12、13、14、18、20、21、22、26。
痉湿暍病证脉第二
麻黄3两、桂枝2两,表证重,
以身痛重着,不能转侧 麻配桂枝→偏于温散, 适用于寒湿在表
第九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二点 五十分。
(四)风湿兼气虚(原文22条)
[提要]论述风湿表气虚的证治
脉浮身重—风湿伤于肌表 汗出恶风—表虚卫气不固
风湿表虚
防已黄芪汤
益气除湿
பைடு நூலகம்
第十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二点 五十分。
(五)风湿兼阳虚 1.表阳虚(原文23条)
[提要]论述表阳虚风湿的证治
第十一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二点 五十分。
温
身体疼烦—是由于风寒湿三气合邪,互
经
不能转侧 相抟聚痹着肌表,经脉不利
助
不呕不渴—表明湿邪并未传里犯胃
阳
亦未郁而化热
祛
脉浮虚而涩—浮虚为浮而无力,涩为
风
湿滞,是表阳已虚而风
散
寒湿邪仍停留于肌表的征象
寒
除
桂枝附子汤
湿
第十二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二点 五十分。
第六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二点 五十分。
(二)寒湿在表(原文20条)
[提要] 论述寒湿在表的证治与禁忌
湿家身烦痛
—— 说明寒湿在表
以方测证 发热、恶寒、无汗、脉濡迟缓
病机 外感寒湿,病邪在表的表实证
治疗 发汗散湿→麻黄汤+白术
(缓取发汗)
第七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二点 五十分。
(三)风湿在表(原文21条) [提要]论述风湿在表的证治
治疗
内湿“但当利其小便” 方法
外湿“发其汗,但微微似欲汗出”
第二十四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二点 五十分。
暍病:
成因—夏季感受暑热之邪或贫凉、饮食、
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痉湿暍病脉证第二痉篇精选
.\ 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痉湿暍病脉证第二(痉篇)2015-04-13仲景伤寒论痉湿暍病脉证第二此刻从痉湿暍病脉症第二从这地方开始,这个金匮要略能够研究,他都是各样的病做题目。
这一章讲的是三种病痉、湿、暍,这三种病的脉和证并治,应当有个并治两字,并治两字落下去了。
太阳病,发热无汗,反恶寒者,名曰刚痉。
这个痉病,一般说是不恶寒的,惟独刚痉则否则,「反恶寒」,由这个「反」字能够看出来,其实这是太阳伤寒嘛,伤寒是发热无汗而恶寒。
这一段的意思就是说痉,痉是什么东西呢?就是抽,平常说是抽风,儿童子五天风,七天风,怎么说与风相关系,其实否则的,现代说是破伤风,它是由感染破伤风杆菌而惹起的抽。
儿童子剪脐带,从前剪脐带不卫生,感染破伤风菌就要抽,现代儿童子碰到抽风就少啦,在医院就消毒洁净了。
因此说先人说这风是有问题啰,研究中医的原委相当广,相当宽泛须要整理。
这里头的风字,若是是风,现代的产妇不象从前,从前几乎是把屋里捂真是风湿不透,该抽风仍是抽风,现代在医院里头蛮不在意,它不抽风因此不是风是必定的,不只这样,还经过科学证了然。
但站在中医的立场想想,既不是风,那治病不是袪风啰,是治什么呢?先人以为是袪风,既不是袪风,这袪风的药也就成问题了,因此说研究中医需要求实来对待它,这问题太多了,我原来打算,将平常常常用的药,另写一些,此刻怕是来不及了,时间根本不够用,你们谁有时间能够写一点。
这一章很简单就看的出来,意思就是这类抽的这类病,假如以太阳病伤寒这个病型出现的话,就叫做刚痉。
方才讲这其中风是有问题,可是刚痉这个形象一点不错,先人对质的形象的掌握,这也是个规律,治疗一点不错,因此中医只管说它是风也好是寒也好,是辨证不是辨病,治疗既不是袪风也不是治破伤风菌,因此中医妙的地方,不在我们这类理论上怎么来说它,而在治疗的方法方式上。
就说《伤寒论》里方法讲的特别清楚,这个书就不清楚了,你看这一句话就知道,「太阳病,发热无汗,反恶寒者,名曰刚痉」,假如没有一个痉的这个问题在里头搁着,那这就是太阳伤寒啊,怎么是刚痉呢?它讲的是痉,实际上是痉抽,假如痉病一抽,若是以太阳伤寒出现者,就叫刚痉,它是这个意思。
痉湿暍病脉证第二之湿病总论
痉湿暍病脉证第二之湿病总论本篇是论述痉、湿、暍三病的辨证论治。
篇中共有条文二十七条,载方十一首。
其中第一条至第十条为痉病的总论,说明了痉病的病因、病理、脉证、分类以及治疗原则和转归。
第十一、十二、十三条则为痉病的各论,对痉病的辨证论治进行了阐述。
第十四条至第十九条乃是湿病的总论,说明了湿病的病因、病理与症状,以及治疗原则和转归;第二十至二十四条则为湿病的各论,对湿病的辨证论治进行了阐述。
第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条阐述暍病的脉证、治疗法则和方证。
由于痉、湿、暍三病,均为感受风寒暑湿之邪而与太阳表证有关,故合为一篇加以论述。
痉病是以项背强急,口噤不开,甚至角弓反张为主证的病证;湿病是以关节不利,身体肿痛为主证的病证;暍,又名伤暑,而以发热恶寒,口渴身疼为主证的病证。
条文:14、15、16、17、18、1914.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而细一作缓者,此名湿痹《玉函》云:中湿。
湿痹之候,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但当利其小便。
15.湿家之为病,一身尽疼一云:疼烦,发热,身色如熏黄也。
16.湿家,其人但头汗出,背强,欲得被复向火,若下之早则哕。
或胸满,小便不利一云利,舌上如胎者,以丹田有热,胸上有寒,渴欲得饮而不能饮,则口燥烦也。
17.湿家,下之,额上汗出,微喘,小便利一云不利者死;若下利不止者亦死。
18.风湿相搏,一身尽疼痛,法当汗出而解,值天阴雨不止,医云:此可发汗。
汗之病不愈者,何也?盖发其汗,汗大出者,但风气去,湿气在,是故不愈也。
若治风湿者,发其汗,但微微似欲出汗者,风湿俱去也。
19.湿家病,身疼发热,面黄而喘,头痛鼻塞而烦,其脉大,自能饮食,腹中和无病,病在头中寒湿,故鼻塞,内药鼻中则愈《脉经》云:病人喘。
而无“湿家病”以下至“而喘”十三字。
------摘自《刘渡舟金匮要略诠解》14、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而细(一作缓)者,此名湿痹(《玉函》云中湿)。
湿痹之候,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但当利其小便。
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通用课件
临床表现与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
痉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四肢不自主抽搐、肌肉强直、口噤不 开等;湿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肢体困重、乏力、食欲不振等 ;暍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口渴、心烦、气短等。
诊断标准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结合舌象、脉象等体征,以及发病季 节、环境等因素,进行综合诊断。其中,痉病和湿病的诊断 标准较为明确,而暍病的诊断标准则需要排除其他疾病后才 能确定。
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
痉病的病因主要包括外感风、寒、热等邪气,内伤情志、饮食等因素;湿病的 病因主要为外感湿邪,内伤脾胃虚弱;暍病的病因主要为暑热邪气。
发病机制
痉病的发病机制主要与肝风内动、筋脉失养有关;湿病的发病机制主要与脾虚 湿盛、水液代谢失常有关;暍病的发病机制主要与暑热邪气内侵、耗伤气阴有 关。
治疗方法研究
现代医学针对痉湿暍病的 治疗方法进行了大量研究 ,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 疗和手术治疗等。
中医药研究进展
病因病机研究
中医药对痉湿暍病的病因 病机进行了深入研究,认 为该病与外感六淫、内伤 七情等多种因素有关。
辨证论治研究
中医药针对痉湿暍病的辨 证论治进行了大量研究, 提出了多种有效的治疗方 案。
05
典型病例分享
病例一:中药治疗痉病案例
总结词
中药治疗痉病案例
详细描述
患者男性,45岁,因反复发作性四肢抽搐、口吐白沫、意识不清10年,加重1周入院。诊断为“痉病”。采用中 药治疗,以平肝熄风、活血通络为原则,方用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1个月后,患者症状明显缓解,抽搐次数减 少,未再出现意识不清。
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有助 于降低室内温度和湿度。
避免过度劳累
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 ,以免身体抵抗力下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治法
[原文18] 风湿相搏,一身尽疼痛,法当汗出 而解,值天阴雨不止,医云此可发汗,汗 之病不愈者,何也?蓋发其汗,汗大出者, 但风气去,湿气在,是故不愈也。若治风 湿者,发其汗,但微微似欲出汗者,风湿 俱去也。
[提要]论述风湿病的治法
一身尽疼痛 汗出而解:其在皮者,汗而发之 天阴雨不止:外界湿气盛,影响湿邪排泄 汗之病不愈 汗大出:风性轻扬,可随汗泄而尽去
通 脉沉而细:湿性濡滞,遏阻经脉 小便不利:湿邪内盛,气化功能受影响 大便盛者——发汗祛湿
[原文15] 湿家之为病,一身尽疼,发热, 身色如熏黄也。
[提要]论述湿病发黄的证候
一身尽疼:湿痹肌肤,阳气受阻 发热:阳郁生热 发黄:湿热交蒸,湿重于热
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
概说
定义—— 湿病是湿邪侵及肌肉、关节,以 发热、身重、身体及骨节疼烦为 主症的一种疾患。
一、辨证
[原文14] 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而 细者,此名湿痹。湿痹之候,小 便不利,大便反快,但当利其小 便。
[提要] 论述湿痹证候及其治则
太阳病:湿邪初侵,病位在表 关节疼痛而烦:湿邪痹着于关节,阳气不
去;湿性粘滞,非一汗能尽泄
微微似欲出汗者:阳气内蒸,微微汗出, 使湿缓缓排除,则风湿 俱去
风湿病的治法——微汗法
顺应湿邪之致病特点,微汗使周身感觉 微微湿润,似有汗出的样子,这样才能使 阳气内蒸但不随大汗而泄,渐周流于肌肉 关节之间,湿邪自无容留之处,即可与风 邪俱去。
[原文16] 湿家,其人但头汗出,背强,欲得 被覆向火。若下之早则哕,或胸痛,小便 不利,舌上如苔者,以丹田有热,胸上有 寒,渴欲得饮而不能饮,则口躁烦也。
[提要]论述湿病误下的变证
但头汗出——湿郁肌表,阳气不能外达而上 冒
背强——寒湿滞留太阳经脉,经气不利 被覆向火——卫阳受郁,不能温煦肌表 治疗:温散解表,祛寒除湿
误用攻下——损伤阳气 胸满——上焦阳虚,寒湿内停 哕——中焦阳虚,胃气虚弱 小便不利——下焦阳郁,气化不行 舌上如苔——寒湿内停
[原文17] 湿家下之,额上汗出,微喘,小 便利者死;若下利不止者,亦死。
治则:宣泄在上之邪 治法:纳药鼻中 方药:辛香开发
[原文20] 湿家身烦疼,可与麻黄加术汤发其 汗为宜,慎不可以火攻之。
[提要]论述寒湿在表的证治及治禁
身烦疼——寒主收引,寒邪为病痛势剧烈 寒湿在表——恶寒发热、身重、骨节疼痛
治法:微汗祛湿 方药:麻黄加术汤
麻黄汤:发汗散寒 白术:除湿
喻昌:麻黄得术,则虽发汗,不至多汗; 而术得麻黄,并可以行表里之湿
温散,加术以除湿,且不致
过汗
(二)表虚证 [原文22] 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
防己黄芪汤主之。
[提要]风湿表气虚的证治
脉浮——风袭肤表 身重——湿郁肌腠经络 汗出恶风——肌腠疏松,卫阳素虚 病机:表气不足,风湿侵袭 治法:益气固表除湿 方药:防己黄芪汤
防己:祛风除湿 黄芪:补气固表 白术:健脾胜湿 姜枣:调和营卫 甘草:培土和中
麻黄加术汤
麻杏苡甘汤
均治外湿在表之表实证,都用麻黄,杏仁发散表湿,并配甘 草之缓,使不致过汗
寒湿表实,发热轻,无时间 风湿表实,微恶风寒,发热
性,恶寒重,身体疼痛重而 较重,且日晡加剧,周身疼痛轻
不移(不能转侧)
而走掣(不可屈伸)
寒湿束表,营卫不利 将
风湿相搏,滞留肌表,并有欲
化热之势
麻黄(三)配桂枝(二)重在 麻黄(半)配苡仁,偏于凉散
[提要]湿病误下的变证
三、证治
(一)表实证 [原文19] 湿家病身疼发热,面黄而喘,头
痛鼻塞而烦,其脉大,自能饮食,腹中 和无病,病在头中寒湿,故鼻塞,内药 鼻中则愈。
[提要]寒湿伤于头部的证候和治疗
面黄——湿留肌表 喘——寒湿郁闭肌腠,肺气失宣 头痛鼻塞——寒湿在上,清阳不升 脉大——病邪在上在表 自能饮食,腹中和——肠胃调畅,里和无病
(三)表里阳虚证 [原文23] 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
思麻黄加术汤原为寒湿表实证而设,意在辛燥 发散,颇与本证风湿而兼热者不合,又不若用 麻杏苡甘汤为对证。再加苍术、黄柏、忍冬藤、 木通以清热燥湿疏络则比较清和,且效力大而 更全面矣。上方服三剂,汗出热清痛减。再于 原方去麻黄,加牛膝、丹参、络石藤之属,专 力祛湿通络。日服二剂,3日痛全止。继进行 血益气药,1个月得平复。
[病案举例]
王某,男,农民。因在田间劳动,忽 着风寒侵袭,数日后即周身关节烦痛, 并呈游走性,尤以下肢疼痛为甚,局部 指压凹陷不起,疼痛拒按,肌体沉重, 举步艰难。大便正常,小便短赤,脉大 而数。曾服五皮饮加减无效。
诊为湿滞肌表,风湿相搏,投以麻黄 加术汤,嘱勿大汗。服2剂后,疼痛稍减轻, 但浮肿消退。上方加羌活、苍术各15克, 继服两剂后疼痛大减,以后调养数日后痊 愈。
约麻黄的温性 甘草:和中
[病案举例]
农人汤瑞生,40岁。夙患风湿关节病, 每届严冬辄发,今冬重伤风寒,复发尤 剧。证见发热恶寒,无汗咳嗽,下肢沉 重疼痛,日晡增剧,卧床不起,舌苔白 厚而燥。但自病情观察,则以风湿之成 分居多,且内郁既久,渐有化热趋向, 而不应以严冬视为寒重也。
法当解表宣肺,清热利湿,舒筋活络,窃
[原文21] 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哺所剧者, 名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 所致也。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提要] 论述风湿在表的证治和成因
一身尽疼,发热——风湿侵袭,滞留肌表, 邪正相争
日晡所剧——风湿相搏,欲将化热,日晡阳 明主旺助其燥热,使发热加剧
治法:解表除湿 方药:麻杏苡甘汤 麻黄:解表发汗,宣散肌表风湿 杏仁:宣利肺气,以助麻黄之力 苡仁:甘淡,微寒,既可渗利除湿,又制
[病案举例]
李某,男,工人。两年来患寒湿痹证, 四肢关节痠痛,逢阴雨加重。近一周来, 因感冒发热,服解表药热退后,关节疼烦 增重,且又自汗、恶风、短气,脉象浮涩, 苔白腻。
诊为寒湿痹阻,卫气已虚。遂与防己 黄芪汤,益气固卫行湿,服后汗止痛减。
生黄芪30克,白术15克,防己12克,桂枝 10克,甘草7克,生姜2片,大枣4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