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凝血功能的常用检测方法.
手术前凝血功能筛查常用的实验方法
手术前凝血功能筛查常用的实验方法随着外科手术的发展和患者对手术安全性的要求日益增加,手术前凝血功能筛查成为了衡量手术风险和选择合适手术方案的重要依据。
准确的凝血功能筛查能够帮助医生及时发现患者的凝血功能异常,合理选择手术方式或术前准备药物,同时减少手术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
而手术前凝血功能筛查的实验方法则是应用在临床上的最主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介绍手术前凝血功能筛查常用的实验方法,帮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该领域的知识。
一、凝血时间凝血时间是评价患者凝血功能的一项基本指标,常用的实验方法有凝血时间测定。
凝血时间是指患者血液中加入合适的凝血激活剂后,从开始凝固到形成不可拉丝块状所需的时间。
正常人的凝血时间为3~9分钟,而凝血时间延长则意味着凝血功能发生异常。
常用的凝血时间测定方法有:局部凝血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
这些方法都是通过在适当的条件下测定患者血液的凝血时间,以评估其凝血功能的正常性。
在手术前凝血功能筛查中,这些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有助于及时采取必要的手术准备措施。
二、凝血酶原活性测定凝血酶原活性测定是一种常用的凝血功能检测方法,它通过测定患者血浆中凝血酶原的活性来评估其凝血功能的状态。
凝血酶原是激活的凝血因子Ⅱ,是凝血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正常情况下,凝血酶原活性正常,凝血功能也就正常。
而在某些情况下,凝血酶原活性可能受到影响,比如肝脏疾病、维生素K缺乏等。
因此,通过测定凝血酶原活性,可以帮助医生及时发现患者凝血功能的异常情况。
凝血酶原活性测定方法简单、准确,通常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结果,因此在手术前凝血功能筛查中得到广泛应用。
三、血小板功能分析在凝血功能筛查中,血小板功能分析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指标。
血小板是维持血液凝固功能的重要细胞,它的数量和功能对于凝血功能来说至关重要。
通常情况下,血小板数量在150-400 x 10^9/L之间,而血小板功能的异常可能导致患者出血风险增加。
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检测方法
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检测方法
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是用于检测抗凝治疗的一种指标,可以评估血液的凝血功能状态。
以下是INR检测的方法:
1. 采集血液样本:通常使用静脉采血,采血前需要消毒采血部位,采血后需要轻轻按压止血,避免血液外溢。
2. 分离血浆:采集的血液样本需要离心分离血浆和血细胞,通常离心速度为1500-2000转/分,离心时间为10-15分钟。
分离后的血浆需要尽快测定INR值。
3. 测定INR值:INR值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测定,包括传统的化学法、免疫测定法、光学比色法等。
其中,光学比色法是目前最常用的测定方法。
4. 计算INR值:根据测定的结果,可以计算出血液的INR值。
通常,INR值在2.0-3.0之间表示凝血功能正常,INR 值在3.0-4.0之间表示轻度凝血异常,INR值在4.0-
5.0之间表示中度凝血异常,INR值超过5.0表示重度凝血异常。
INR值的测定结果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服用的抗凝药物、疾病状态、饮食等。
因此,在进行INR检测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并结合其他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和治疗。
出凝血功能的常用检测方法
出凝血功能的常用检测方法凝血功能是人体中止出血并保持血液流动平衡的重要过程,其功能异常可能导致出血或血栓等疾病的发生。
因此,凝血功能的检测对于临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常用的凝血功能检测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凝血酶原时间(PT)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PT是一种常用的检测外源凝血途径功能的方法,可用于评估肝功能和检测抗凝剂的疗效。
INR是PT的一种标准化方法,用于解决不同试剂盒之间的差异性,常用于评估使用华法林类药物治疗的患者的凝血功能。
2.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APTT是一种测量内源凝血途径功能的方法,可用于检测肝功能、观察抗凝剂治疗效果、评估家族性抗凝因子缺乏或异常等。
同时APTT也常用于筛查血液病、DIC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3.凝血酶时间(TT):TT是一种测量凝血因子和纤维蛋白原功能的方法,可用于评估纤维蛋白原和凝血因子合成功能、检测肝病、抗凝药物疗效以及凝血酶和抗凝剂的活性等。
4. 凝血酶原活性(FII)和纤维蛋白原活性(Fbg):FII活性是测量凝血酶原浓度和活性的方法,可用于检测凝血酶原缺乏或异常和肝病。
Fbg活性是测量纤维蛋白原浓度和活性的方法,用于评估血栓病变、DIC和肝功能等。
5. D-二聚体(D-dimer):D-二聚体是一种血浆中的溶解性产物,其产生与纤维蛋白的降解和溶解有关。
检测D-二聚体可用于判断血栓形成、肺栓塞、DIC等血管壁损伤状态。
6.凝集试验:凝集试验可用于检测红细胞凝集功能、血液抗凝状态和抗凝因子缺乏等,常见的凝集试验有补体结合试验(CH50)、血小板抗丝裂原试验(PFA-100)和钠离子浓度测定等。
7.凝血因子测定:凝血因子测定是一种测量血浆凝血因子活性的方法,可用于评估凝血因子缺乏/异常和判断遗传性或获得性凝血功能异常等。
8.血小板功能测试:血小板功能测试可用于评估血小板-血管壁相互作用、血小板黏附、聚集和释放颗粒等功能。
常见的血小板功能测试有血小板计数、流式细胞术和血小板聚集率等。
凝血四项实验室检测原理
凝血四项实验室检测原理标题:凝血四项实验室检测原理导语:凝血四项是一种常见的实验室检测,用于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以便及时发现和诊断凝血异常。
本文将介绍凝血四项实验室检测的原理和意义。
引言:凝血功能的正常维持对于人体的健康至关重要。
凝血四项实验室检测是一种常用的检测手段,可以评估凝血功能的主要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和血小板计数(PLT)。
通过这些指标的检测,可以及时发现和诊断凝血功能异常,为临床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一、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PT)是一项常用的凝血功能指标,用于评估凝血酶原的形成和活化过程。
PT的检测原理基于外源凝血通路的激活。
在体外条件下,通过向血浆中加入活化因子组合物,触发凝血酶原的激活和凝血过程。
血浆中的凝血酶原被激活后,将降解纤维蛋白原,形成纤维蛋白,从而使血浆从液态转变为凝固态。
通过测定凝血酶原被激活到血浆凝固的时间,可以评估凝血酶原的形成和活化过程是否正常。
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是评估内源凝血通路功能的指标,用于检测凝血因子的活性和功能。
APTT的检测原理基于内源凝血通路的激活。
在体外条件下,通过向血浆中加入活化因子组合物,触发内源凝血通路的激活。
血浆中的凝血因子被激活后,将形成凝血酶,进而将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
通过测定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可以评估内源凝血通路的功能是否正常。
三、纤维蛋白原(Fbg)纤维蛋白原(Fbg)是一种重要的凝血功能指标,用于评估血浆中纤维蛋白原的含量和活性。
纤维蛋白原的检测原理基于纤维蛋白原的形成和降解过程。
在正常情况下,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能够被凝血酶激活,并形成纤维蛋白,从而参与凝血过程。
而当凝血功能异常时,纤维蛋白原的形成和降解过程可能存在异常。
通过测定纤维蛋白原的含量和活性,可以评估凝血功能的异常程度。
四、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计数(PLT)是评估凝血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用于检测血液中血小板的数量。
凝血功能考试题目及答案
凝血功能考试题目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凝血因子中,哪一个因子是内源性凝血途径和外源性凝血途径的共同因子?A. 因子ⅠB. 因子ⅡC. 因子ⅢD. 因子Ⅳ答案:C2. 以下哪个不是凝血因子?A. 纤维蛋白原B. 凝血酶原C. 纤维蛋白溶酶D. 因子Ⅶ答案:C3.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什么?A. 促进血液凝固B. 促进血小板聚集C. 溶解纤维蛋白D. 抑制凝血酶活性答案:C4. 以下哪个凝血因子的缺乏会导致血友病?A. 因子ⅧB. 因子ⅨC. 因子ⅩD. 因子Ⅺ答案:A5. 以下哪个凝血因子是外源性凝血途径的起始因子?A. 因子ⅦB. 因子ⅩC. 因子ⅫD. 因子Ⅰ答案:A6. 以下哪个凝血因子是内源性凝血途径的起始因子?A. 因子ⅦB. 因子ⅩC. 因子ⅫD. 因子Ⅰ答案:C7. 以下哪个凝血因子在凝血过程中起到稳定纤维蛋白凝块的作用?A. 因子ⅠB. 因子ⅤC. 因子ⅧD. 因子ⅩⅢ答案:D8. 以下哪个是凝血酶的主要作用?A. 激活因子ⅤB. 激活因子ⅧC. 激活因子ⅩD. 将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答案:D9. 以下哪个是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主要抑制因子?A. 抗凝血酶B. 蛋白CC. α2-抗纤溶酶D. 蛋白S答案:C10. 以下哪个是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激活因子?A.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B.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C. 以上都是D. 以上都不是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些是凝血因子的组成成分?A. 钙离子B. 磷脂C. 维生素K依赖性因子D. 以上都是答案:D2. 以下哪些是凝血功能检测的常用方法?A. 凝血时间(CT)B.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C. 凝血酶原时间(PT)D. 以上都是答案:D3. 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凝血功能?A. 肝脏疾病B. 维生素K缺乏C. 抗凝药物的使用D. 以上都是答案:D4. 以下哪些是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成分?A. 纤溶酶原B. 纤溶酶C. α2-抗纤溶酶D. 以上都是答案:D5. 以下哪些是凝血功能异常可能引起的疾病?A. 血栓形成B. 出血性疾病C. 以上都是D. 以上都不是答案:C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凝血因子Ⅷ的缺乏会导致血友病A。
凝血功能检测方法
凝血功能检测方法
嘿,朋友们!今天咱就来好好聊聊凝血功能检测方法。
你说凝血功能检测重要不?那可太重要啦!就好像咱家里的水管,要是出了问题,那可不得水漫金山呀!凝血功能要是不正常,那身体也会乱套的呢。
先来说说凝血酶原时间测定吧。
这就好比是给凝血系统来个小测试,看看它反应快不快。
医生会取点咱的血样,然后放在那里观察,就像看着一场比赛,看凝血酶原啥时候能完成它的“任务”。
如果时间太长或太短,那可都不行哦,就像跑步比赛,跑太快或太慢都不正常呀!
再讲讲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
这个呀,就像是给凝血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做个特写,看看它能不能顺利进行。
如果这个时间不对劲,那凝血的链条可能就有问题啦,就跟自行车链子掉了似的,得赶紧修好。
还有凝血酶时间测定呢!这就像是在观察凝血的最后一步,看看凝血酶干活儿麻不麻利。
要是它偷懒,那可不行哦!
血小板计数也是很关键的哟!血小板就像是凝血队伍里的小士兵,数量不够可打不了胜仗呀!想象一下,要是战场上士兵太少,那能守住阵地吗?
纤维蛋白原测定也不能少呀!纤维蛋白原就像是凝血的“胶水”,没有足够的胶水,怎么能把伤口粘好呢?
那咱做这些检测的时候要注意啥呢?首先得配合医生呀,该抽血就抽血,可别害怕那一点点疼。
然后呢,检测前该注意的事项可得听医生的,比如要不要空腹之类的。
总之呢,凝血功能检测就像是给我们身体的凝血系统做一次全面“体检”,能让我们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咱可不能小瞧了这些检测呀,它们可是守护我们健康的重要手段呢!这凝血功能检测是不是很有意思呀?大家可得重视起来哦!。
凝血四项原理及测定
凝血四项原理及测定凝血四项是指常规凝血检查中的四项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以及血小板计数和凝血酶原活动度(FIB)。
这四个指标可以反映出凝血系统功能的正常与否,对于评估出血和凝血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起着重要的作用。
凝血酶原时间(PT)是检测凝血系统外源激活途径的常用指标。
健康人的PT一般在11-14秒,PT延长则可能表示凝血因子减少或功能异常,如维生素K缺乏、肝病等。
PT的测定原理是在体外加入磷脂、凝血酶原、钙盐等试剂,通过观察无蛇毒活化时间的延长来判断凝血酶原活动的缺陷。
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是检测凝血系统内部激活途径的常用指标。
APTT的正常参考范围一般在25-35秒。
APTT延长可能表示凝血因子因子VIII、IX、X、XI和XII等的功能异常或减少、抗凝血酶的增加、纤溶功能的异常等。
APTT的测定原理是在体外加入磷脂、活化时间和钙盐等试剂,通过观察凝血时间的延长来判断凝血系统内部激活途径的功能。
血小板计数是检测凝血系统血小板数量的指标。
正常成年人的血小板计数一般在150-450×109/L。
血小板计数高于正常参考范围可能表示炎症、恶性肿瘤、巨大输血、感染或骨髓增殖异常等。
血小板计数低于正常参考范围可能表示血小板减少症或破坏性出血病等。
血小板计数的测定原理是通过血液在血球计数器中的流动性分析来计数。
凝血酶原活动度(FIB)是检测血浆中纤维蛋白原的含量的指标。
纤维蛋白原是血浆中凝血酶的前体物质,主要由肝脏合成。
正常成年人的FIB一般在2-4g/L。
FIB的降低可能表示肝功能不全、消耗性凝血病或凝血酶溶解功能亢进等。
FIB的测定原理是在体外加入活化凝血酶,测定凝血酶与纤维蛋白原结合后形成的血栓的重量,经过一系列计算得出纤维蛋白原的含量。
凝血四项检测的原理和测定方法都是通过体外试验来反映体内凝血系统的功能状态。
这些指标的异常可以帮助医生判断出血和凝血疾病的原因,并且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浅析凝血功能相关检验的方法
浓度 为 2 5 m m o l / L f 目前 大部 分商 品试 剂 已将凝 血 活酶 、 缓 冲液 与氯 化钙 液事先 混合好 ,可 不必另 配 C a C 1 液) 。
1 . 2 . 4 质 控 物
凝 血测定 仪一 般均供 应 配套 试剂 ,备 有详细说 明 书 ,应 严格 按说 明 书操 作 。
1 . 1 原 理 在 抗凝 血浆 中 , 加 入足够 量 的组织凝 血活 酶 ( 组 织 因子 , T F ) 和适 量 的钙 离子 ,即可满足 外 源凝血 的全 部 条件 。从加 入 钙 离 子到 血 浆凝 固所 需要 的时 间 即称 为 血 浆凝 血 酶 原 时 间 。P T的长短反 映 了血 浆 中凝血酶 原 、 纤 维蛋 白原 和因子 v、 Ⅶ 、x的水平 。
关键词 :凝血功能 ;检验 ;方法 中图分 类号 :R4 4 6 . 1 1 文献标识码 :B D OI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1 — 3 1 4 1 . 2 0 1 4 . 0 1 . 1 9 5
1 血浆凝血酶原时 间测定
血 浆凝 血酶 原时 间测定 ,是在 体外模 拟外 源性凝 血途 径 的全部 条件 …,测 定血浆 凝 固所需 的时 间 ,用 以反 映外 源凝 血 途 径 有关 因子 是 否 异常 ,是 筛 检 凝血 功能 最 基本 ,最 常 用 的试 验之一 l 2 】 。
致 第 Ⅶ 因子 活 化 。实 验室 在 取得 血 样 后 应尽 快 分离 血 浆 并 尽快 测定 。血液 如发现 凝 固 ,应弃 去不用 。 标本 制备 P T和 AF T T试验 都必须 用乏血 小板 血浆 ( P P P ) , 以3 0 0 0转 , 分钟 ,离 心 3 0分 钟 。用 浊度 法测定 终点 的 自动 化凝 血仪 ,溶 血 和较 明显 的黄 疸及 脂血 均会 影 响测 定结果 , 此时 可改用 手工 法或 电子机 械式 ( 非 比浊 法 ) 凝 血仪测 定 。
三种凝血功能检测方法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比较
三种凝血功能检测方法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比较摘要:目的:比对三种常用的凝血功能检测方法。
方法:选择2018年4月-2019年10月我院接诊的并接受血小板以及血浆输注治疗的患者55例,采用传统凝血项、血弹力图以及Sonoclot检测。
结果:参数R、ACT、PT、APTT、INR等等反映出了凝血因子的活性有着一定的相关性,参数MA、TP、PLT等反映出血小板的凝血功能具有相关性,P<0.05。
结论:三种检测结果的一致性较差,因而在进行凝血功能检测时,需要综合三类方法的优势合理进行判断,保障患者输血治疗进程的顺利推进。
关键词:凝血功能;临床输血;检测在医学临床研究中显示,红细胞、血小板以及血浆是整个输血治疗中所用到的主要的血液输注成分,血液制品的价格较为昂贵,且来源也相对较为紧缺,在临床治疗中,经常会出现供不应求的这一现象,除此之外,患者在接受输血治疗的过程中会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出现一系列的不良反应,延误了最佳的治疗进程[1]。
而在部分学者的研究中指出,要想有效降低患者在输血治疗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就需要展开凝血功能的评估工作。
由此可见,对凝血功能的评估工作极为重要,为有效推进患者的治疗进展,保障患者在治疗期间的生命安全,以下我院对三种常见的凝血功能检测方法做研究:1.资料与方法1.1资料选择我院接诊的患者55例,为顺利推进研究进展,需要医护人员做好对患者临床资料的收集、核对工作,确保全体患者均符合研究纳入标准,能够正常参与到研究中来[2]。
经过调查显示,男性患者有33例,均龄在(73.24±13.52)岁,女性患者22例,均龄为(72.13±12.71)岁,患有肺部感染、冠心病、胃癌等等疾病,在年龄、生命体征、病症程度方面均不存在重大差异,P>0.05,对最终的研究结果不会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在正式展开研究之前,医护人员需为患者讲述本次研究的注意事项,让患者能够更多地了解相关事宜,在研究中积极配合。
凝血检查操作方法
凝血检查操作方法
凝血检查是一种常用的临床检查方法,用于评估人体的凝血功能。
下面是凝血检查的一般操作步骤:
1. 采样:首先选择合适的采样部位,常见的有静脉采血和穿刺采血。
静脉采血时,使用无菌技术消毒采血部位,插入一根无菌注射针,将血液抽取到无菌采血管中。
穿刺采血一般用于小儿或特殊情况,也需使用无菌技术进行操作。
2. 反应管准备:将采集的血液倒入干燥、清洁、无菌的试管中,约占容量的2/3。
3. 凝血触发:加入辅助凝血试剂,一般是凝血酶活化剂(如凝血酶或活化红细胞素C)和钙离子。
这些试剂的作用是激活血液中的凝血因子,引起凝血级联反应。
4. 适当颠倒:轻轻颠倒试管,使血液均匀与试剂混合。
5. 凝血时间观察:注视试管中的血液变化,观察血液开始凝结的时间,即凝血时间,通常以秒数表示。
凝血时间的延长可能与凝血因子的缺乏或功能异常有关。
6. 记录结果:凝血时间的测定结果通常以正常范围进行评估。
根据不同的实验室和标准,正常凝血时间可能有所不同。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凝血检查前应遵循一定的术前准备和操作规范,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严格的无菌技术和正确的试剂使用方法对于凝血检查来说非常重要。
同时,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安全,避免对自己或他人的伤害。
实验室出凝血功能检测项目的选择和应用
实验室出凝血功能检测项目的选择和应用实验室中常用的凝血功能检测项目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定量(FIB)和D-二聚体(D-Dimer)等。
这些项目的选择和应用,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临床需求和实验室资源。
凝血酶原时间(PT)是评估外源性凝血途径的功能的指标,主要用于检测患者是否存在凝血因子的缺陷或者诱导凝血途径异常。
PT检测能够提供血浆中凝血因子Ⅶ、X和Ⅴ的活动水平。
一般情况下,PT检测用于评估患者出血风险、抗凝剂治疗监控以及肝脏疾病等。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是评估内源性凝血途径的功能的指标,主要用于检测患者是否存在凝血因子的缺陷或者激活凝血途径异常。
APTT检测能够提供血浆中凝血因子Ⅷ、Ⅸ和Ⅺ的活动水平,以及凝血酶抑制的功能。
一般情况下,APTT检测用于评估患者出血风险、抗凝剂治疗监控以及评估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疾病等。
纤维蛋白原定量(FIB)是评估纤维蛋白原水平的指标,主要用于评估凝血系统中血栓形成的潜力。
FIB检测能够提供血浆中纤维蛋白原的含量,反映凝血系统中纤维蛋白原合成功能和血浆中纤维蛋白原水平是否正常。
一般情况下,FIB检测用于评估患者出血风险、血栓性疾病、肝功能异常以及抗凝剂治疗监控等。
D-二聚体(D-Dimer)是评估体内纤维蛋白溶解产物水平的指标,主要用于评估体内是否存在血小板聚集和纤维蛋白溶解现象。
D-Dimer 检测能够提供血浆中纤维蛋白在血小板和纤维蛋白降解产品之间联结的程度。
一般情况下,D-Dimer检测用于评估患者血栓性疾病的风险、静脉血栓栓塞、深静脉血栓和肺动脉栓塞等。
根据患者的病情、临床需求和实验室资源等因素,可以选择适当的凝血功能检测项目进行评估。
对于出血风险较高的患者,可选择PT 和APTT检测来评估凝血功能。
对于血栓性疾病风险较高的患者,可选择FIB和D-Dimer检测来评估凝血功能。
同时,根据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和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可以综合考虑多个凝血功能检测项目的结果,来评估患者的整体凝血功能。
凝血功能检查操作方法
凝血功能检查操作方法
1. 准备工作:按照检查要求准备好所需要的仪器和试剂。
2. 提取静脉血:使用无菌的静脉采血器,从患者的静脉处提取血液样本。
3. 样本处理:将血液样本转移到相应的试管中,并注意标记清楚患者的信息。
4. 离心分离血清:将血液样本放入离心机离心,分离出血清。
5. 凝血功能检查:根据实验室操作规范,使用自动凝血分析仪或手工方法进行凝血功能检查,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等指标。
6. 记录结果:根据实验室结果,将检测到的凝血功能指标记录在报告单上。
7. 清洗和消毒:将使用过的仪器和工作台清洗并消毒,保持实验室卫生。
8. 报告结果:将检测结果报告给医生或患者,并在需要时做相应的解释。
简列血凝三步骤
简列血凝三步骤一、简列血凝三步骤简列血凝三步骤是临床常用的一种血液检测方法,用于评估人体的凝血功能。
它由“简单、便捷、快速”等特点受到广泛应用。
下面将详细介绍简列血凝三步骤的具体步骤和原理。
二、第一步:凝血酶原时间(PT)PT是简列血凝三步骤的第一步,用于检测外源凝血系统的活化程度。
下面将介绍PT的具体步骤和原理。
1. 步骤:将抗凝血液样本离心分离,取上清液与一定浓度的凝血酶原悬液混合,并加入钙离子,开始计时。
当凝血酶原悬液与凝血因子Ⅶ、Ⅹ、Ⅴ、Ⅱ、Ⅰ等接触时,凝血酶原被活化,转化为凝血酶,引发凝血反应。
在凝血酶原转化为凝血酶的过程中,测定出凝血酶原时间。
2. 原理:PT的原理是利用凝血酶原的转化过程来评估外源凝血系统的活化程度。
凝血酶原时间的延长可能是由于凝血因子Ⅶ、Ⅹ、Ⅴ、Ⅱ、Ⅰ等的活性降低或缺乏所致。
三、第二步: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APTT是简列血凝三步骤的第二步,用于检测内源凝血系统的活化程度。
下面将介绍APTT的具体步骤和原理。
1. 步骤:将抗凝血液样本离心分离,取上清液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悬液混合,并加入钙离子,开始计时。
在凝血反应的过程中,测定出凝血活酶时间。
2. 原理:APTT的原理是通过测定凝血反应的时间来评估内源凝血系统的活化程度。
APTT的延长可能是由于凝血因子Ⅻ、Ⅺ、Ⅸ、Ⅷ、Ⅹ、Ⅴ、Ⅱ等的活性降低或缺乏所致。
四、第三步:纤维蛋白原定量纤维蛋白原定量是简列血凝三步骤的第三步,用于评估纤维蛋白原的含量。
下面将介绍纤维蛋白原定量的具体步骤和原理。
1. 步骤:将抗凝血液样本离心分离,取上清液与特定试剂混合,搅拌均匀后在特定波长下测定吸光度。
根据吸光度值与标准曲线的比较,确定纤维蛋白原的含量。
2. 原理:纤维蛋白原定量的原理是利用特定试剂与纤维蛋白原反应后产生的复合物的吸光度与纤维蛋白原的含量成正比关系。
纤维蛋白原的含量反映了体内血浆中纤维蛋白原的水平,与凝血功能密切相关。
凝血功能标准
凝血功能标准凝血功能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它是维持血液流动性和防止出血的关键机制。
凝血功能异常可能导致出血或血栓症状,因此常常需要进行凝血功能检测和相关评估。
凝血功能标准指的是正常健康人群的凝血功能值范围。
不同的凝血功能检测方法可能存在差异,因此凝血功能标准也可能有所不同。
下面针对常见的凝血功能检测方法及其标准进行介绍。
1. 凝血酶原时间(PT)PT是血液凝血系统的最基本的功能指标之一,是评估外因凝血途径的主要指标。
正常值范围一般为11-13秒。
3. 血小板计数及活化状态血小板是维持正常凝血功能的关键因素之一。
正常成人的血小板计数范围为150-400×10^9/L。
血小板活化状态可以通过检测血小板聚集功能、血小板形态学及血小板膜表面分子等指标来评估。
TT是一种全血凝血功能检测方法,用于评估全部凝血途径的活性,正常值范围为16-18秒。
TT检测方法比较简单,但其准确性相对较低,常常被APTT取代。
5. 纤维蛋白原(FIB)FIB是判断凝血功能的关键指标之一,可以反映凝血系统的凝集能力和纤维蛋白的生成情况。
正常人的FIB水平范围为2.0-4.0 g/L。
6. D-二聚体D-二聚体是微小的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可以在血液中检测到,是评估血液中血凝块形成的特异性指标之一。
正常人群D-二聚体水平范围相对较低,一般在0-500 ng/mL之间。
综上所述,凝血功能标准是评估凝血功能的基本依据之一,不同的检测方法所对应的标准也有所不同。
对于检测结果异常的患者,需要进一步明确其病因和病情,以制定适当的治疗方案。
血凝实验原理
血凝实验原理血凝实验是一种常用的临床检验方法,用于评估凝血功能和诊断出血和栓塞疾病。
血凝实验主要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测定(FIB)等指标。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出凝血系统的功能状态,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凝血酶原时间(PT)的原理。
PT是一种评估外源凝血通路功能的指标,其原理是通过添加组织因子和磷脂质体,激活凝血因子Ⅶ,然后观察凝血酶原转化为凝血酶所需的时间。
正常情况下,PT的结果在11-13.5秒之间。
若PT延长,可能提示凝血因子Ⅶ、Ⅴ、Ⅹ或凝血因子共同通路的异常。
其次,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是一种评估内源凝血通路功能的指标。
其原理是通过添加激活剂和磷脂质体,激活凝血因子Ⅻ,然后观察凝血酶原转化为凝血酶所需的时间。
正常情况下,APTT的结果在25-35秒之间。
若APTT延长,可能提示凝血因子Ⅷ、Ⅸ、Ⅺ或凝血因子共同通路的异常。
接着,凝血酶时间(TT)是一种评估最终共同通路功能的指标。
其原理是通过添加凝血酶原、磷脂质体和钙离子,观察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所需的时间。
正常情况下,TT的结果在14-21秒之间。
若TT延长,可能提示纤维蛋白原、凝血酶或钙离子的异常。
最后,纤维蛋白原测定(FIB)是一种评估纤维蛋白原含量的指标。
纤维蛋白原是形成纤维蛋白的前体蛋白,是血浆凝血系统中的重要物质。
正常情况下,FIB的结果在2-4g/L之间。
若FIB减少,可能提示纤维蛋白原合成不足或过多消耗。
综上所述,血凝实验是评估凝血功能的重要方法,通过测定PT、APTT、TT和FIB等指标,可以全面了解凝血系统的功能状态,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因此,在临床实践中,我们需要熟练掌握血凝实验的原理和操作技巧,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支持。
凝血七项报告单解读
凝血七项报告单解读凝血七项(Coagulation Seven Test)是一种常用的凝血功能检测方法,主要用于评估血液凝固功能的指标。
下面是对凝血七项报告单的解读:1.凝血酶时间(PT):PT是血液中凝血酶形成所需的时间,用于评估凝血因子的活性。
正常情况下,PT应在10-14秒之间。
若PT值延长,可能存在凝血因子缺陷或纤维蛋白原缺乏。
2.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APTT是血液中凝血酶形成的时间,用于评估血小板数量和凝血因子的活性。
正常情况下,APTT应在25-35秒之间。
延长的APTT值可能提示凝血因子异常、血小板功能异常或血液稀释。
3.凝血酶原时间(TT):TT是血液中纤维蛋白凝固所需的时间,用于评估纤维蛋白原的含量和活性。
正常情况下,TT应在15-20秒之间。
延长的TT值可能暗示纤维蛋白原缺乏或异常。
4.国际标准化比值(INR):INR是一种将PT标准化的方法,主要用于监测患者在抗凝血治疗期间的凝血状态。
正常情况下,INR应在1.0左右。
INR值增高可能提示凝血功能受到影响。
5.凝血酶时间INTEGRA(FI):FI是一种新型的全自动凝血酶时间方法,用于评估凝血活性。
正常情况下,FI应在114-145秒之间。
FI值延长可能暗示凝血因子异常或血液稀释。
6. 凝血酶原时间INTEGRA(FIB):FIB是一种新型的全自动凝血酶原时间方法,用于评估纤维蛋白原的含量和活性。
正常情况下,FIB应在200-400 mg/dL之间。
FIB值降低可能提示纤维蛋白原缺乏或异常。
7. D-二聚体(D-D):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用于评估血栓形成的风险。
正常情况下,D-D值应在0.5 mg/L以下。
升高的D-D值可能暗示血栓形成或纤维蛋白溶解异常。
通过解读凝血七项报告单的结果,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和血液状态。
凝血因子异常、纤维蛋白原缺乏、血小板功能异常或血液稀释等问题都可能导致凝血七项指标的异常。
凝血功能检测方法与临床意义.
①高FIB血症; ②钙离子存在时或标本有微小凝结块及PH呈酸性 监控:可用于粗略检测肝素抗凝治疗。
五 、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FIB) 正常参考值:2-4g/L
临床应用:纤维蛋白原即凝血因子Ⅰ,是凝血过程 中的主要蛋白质,FIB 增高除了生理情况下的应激反 应和妊娠晚期外,主要出现在急性感染、烧伤、动脉 粥样硬化、急性心肌梗死、自身免疫性疾病、多发性 骨髓瘤、糖尿病、妊高症及急性肾炎、尿毒症等, FIB减少主要见于DIC、原发性先溶亢进、重症肝炎、 肝硬化和溶栓治疗时。
四 、凝血酶时间(TT) 正常参考值:11-18秒
临床应用:TT是反映血浆内纤维蛋白原水平及血 浆中肝素样物质的多少。前者增多和后者减少时 TT缩短,否则延长。可用于肝素用量的检测。
延长:>3秒有临床意义 ①纤维增多或肝素、类肝素抗凝物质存在(SLE、 肝素、肾病)以及AT-Ⅲ显著提高; ②纤;维蛋白原降解物(FDP)的增加(如DIC纤 溶期); ③纤维蛋白原减少; ④纤维蛋白原机能障碍; ⑤纤维蛋白原分子异常; ⑥尿毒症。
七、血浆D-二聚体
正常参考值:0-0.8mg/L
临床应用:D-二聚体是继发性纤溶亢进针对的重 要依据,是机体活动性血栓形成的特异性分子, 是筛查与诊断血栓性疾病最常用指标,也用于监 测溶栓治疗。
增加:
①血栓前状态与血栓性疾病;
②原发性与继发性纤溶亢进,DIC时血浆D-D显著升 高;
③溶栓治疗后。
八 、标本的采集、制备、保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等注意事项
PT延长:>3秒有临床意义 ①广泛而严重的肝脏实质性损伤,如急性重症肝炎 及肝硬化; ②先天性外源凝血因子Ⅱ、V、Ⅶ、Ⅹ减少及纤维蛋 白原的缺乏; ③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如:急性DIC消耗性低凝期、 原发性纤溶亢进、阻塞性黄疸、维生素K 缺乏; ④血循环中有抗凝物质存在:如服用口服抗凝剂、 肝素、FDP和香豆素等抗凝剂。
出凝血功能的常用检测方法
可见纤维蛋白丝 阳性
FDP与纤维蛋白单体结合(FM)
+鱼精蛋白
使FDP与FM分开
FM自行聚合〔副凝〕
正常:3P试验(一)
第二十九页,共八十六页。
有关纤溶亢进的检查
FDP定量 (fibrinogen degradation product,FDP)
Vessel wall
White HD. Am J Cardiol. 1997; 80 (4A): 2B-10B.
第二十六页,共八十六页。
Thrombosis: Platelets and the Coagulation System
vWF
1. Collagen
IIIaIIb Ib
Ia
2. Thrombin
第二十一页,共八十六页。
血小板黏附
胶原蛋白
第二十二页,共八十六页。
内皮
血小板黏附
第二十三页,共八十六页。
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
不稳定的有纤维帽的斑块
巨嗜细胞
积聚
血管壁
坏死核心 形成
纤维帽 形成
有脂核的冠状动脉斑块
mod. nach Ross R, N Engl J Med 340 (1999) & Falk et al., Circulation 92 (1995) 第二十四页,共八十六页。
AT-Ⅲ占血浆中总抗凝血酶活性的50-67%
第十二页,共八十六页。
抗凝系统
〔二〕肝素
肝素作用于AT-Ⅲ的赖氨酸残基而使抗凝血酶作用增强1000倍 AT-Ⅲ
肝素
肝素— AT-Ⅲ复合物
凝血酶
凝血酶—AT-Ⅲ复合物
手术前凝血功能筛查常用的实验方法
手术前凝血功能筛查常用的实验方法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手术前凝血功能筛查是手术前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检查,可以有效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情况,以减少手术中出血风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PT)
原理:在被检血浆中加入过量的组织因子 (兔脑或胎盘浸液)和钙离子使迅速生 成外源性凝血酶原激活物,后者能使被 检血浆迅速凝固,其所需时间称为PT, 主试验主要检测外源性凝血系统。检测 Ⅶ、Ⅹ、Ⅴ、Ⅱ、Ⅰ含量和活性
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PT)
血小板黏附
内皮
胶原蛋白
血小板黏附
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
不稳定的有纤维帽的斑块
血小板的功能
血小板粘附功能(pletlet adhensive test,PadT)
血小板所具有的能粘附于胶原纤维及其他带负电 荷物质表面的特性,称为粘附功能。以粘附率表示, 当一定量抗凝血液与一定表面积的异物表面(如玻璃珠 或玻璃瓶内壁)接触一定时间后,即有一定数量的BPC 粘附于异物表面,测定其粘附前、后BPC数值之差, 便于计算出粘附率。 正常值:男性 34.9 ± 5.95% 女性 39.4 ±5.19%
PL
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 片断Y
PL 片断D
片断X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PL 片段D
片断E
小分子多肽A.B.C
纤维酶原(Plasminogen,PLg)
纤溶酶(Plasmin,PL)
凝血时间(clotting time,CT)
原理:血液离体后接触带负电荷的表面 (玻璃器材)时Ⅻ被激活,激活内凝系 统 正常值:4-12min 本试验操作简便可以用手掌保温,在床旁 由医师进行,既往最为常用。应用肝素 后CT延长至正常2倍左右,20-30min
PTA
INR
80-120%
0.85-1.15
30-40 %
2-3
血小板的功能
血小板计数 BPC 10-30万/mm3 BPC < 10万/mm3称为血小板减少
常见于: 1. 血小板生成↓:见于造血功能受到损害,如再障、急性 白血病、急性放射病 2. 血小板破坏↑: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 脾功能亢进 3. 血小板消耗过多↑:如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
活化凝血时间
(activated clotting time ,ACT)
原理:同试管法全血凝固时间(CT),但因 试管内预先加入少量接触活化用凝血活 酶混悬液,能充分激活血中Ⅻ,并为凝 血反应提供丰富的催化表面,使凝固时 间缩短,比CT更敏感,且节省临床医师 床边监测的时间。 正常值:59.2-117s 应用肝素后的预期值180-300s
正常值: PT 11-13 s PTA(%) 80-120% INR 1±0.15 (0.85-1.15) PR(凝血酶原时间比值)=病人PT(s)/正常对照PT(s) PT延长至正常2倍时,PR值约增至2倍 INR=PRISI INR 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 PR 凝血酶原时间比值 ISI 国际敏感指数(international sensitivity index,ISI) INR与PT成正比 华法令抗凝治疗要求 与PTA成反比 PT 11-13 s 20-30 s
抗凝系统
(二)肝素 肝素作用于AT-Ⅲ的赖氨酸残基而使抗凝血酶作用增强 1000倍 AT-Ⅲ 肝素 肝素— AT-Ⅲ复合物 凝血酶 凝血酶—AT-Ⅲ复合物 肝素—AT-Ⅲ—凝血酶复合物
游离出的肝素可循环使用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纤溶激活物(t-PA,UK,SK) 纤溶酶原 纤溶酶(PL)
纤维蛋白(Fg) Fg
Xa V, Ca2+ PF3 凝血酶原 Ⅱ 纤维蛋白原Ⅰ 凝血酶Ⅱa 纤维蛋白Ⅰa
可溶性纤维蛋白聚合体
不溶性纤维蛋白聚合体
VII因子激活
X 因子激活
凝血酶原转化为凝血酶
凝血酶原
凝血酶
磷脂
纤维蛋白原的转化
凝血酶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肽A和B
抗凝系统
(一)AT-Ⅲ 丝氨酸蛋白水解酶抑制物,对已激活以丝 氨酸为活性中心的凝血因子有抑制物作用Ⅱa、 Ⅶa、Ⅸa、Ⅹa、Ⅺa、Ⅻa AT-Ⅲ 64,000的糖蛋白,由单一多肽链组成, 它可与丝氨酸蛋白水解酶的活性中心按1:1定 量结合。使四种已被激活的凝血因子灭活。 AT-Ⅲ占血浆中总抗凝血酶活性的50-67%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
原理:以白陶土等为激活剂充分激活Ⅻ之后,测定被检血浆的 凝固时间 正常值:35-45s 病人结果较正常延长,超过10s有意义 意义:(1)参加凝血活酶形成的因子↓,如Ⅷ、Ⅸ、Ⅺ,血友病 甲、乙、丙。 (2)凝血酶原,纤维蛋白严重↓ (3)肝素抗凝治疗时 其中肝素抗凝治疗期间要求APTT延长到正常值1.5-2.5,是监 测肝素用量较理想的试验。 常用范围75-100s 阜外医院(60-80s) <75s 可能抗凝不充分 >100s 可导致出血
Ⅵ是因子Ⅴ 的活化形式,不是独立的因子
凝血瀑布
内源性 通路 外源性 通路
内源性凝血途径
外源性凝血途径
凝 血 系 统
表面损伤 XII XI 受损组织 释放组织因子 TF + VII Ca2+
IX
VIII Ca2+ PF3 X
共同通路
X
三个阶段
(一)凝血活酶形成阶段 (二)凝血酶形成阶段 (三)纤维蛋白形成阶段
抗血小板、抗凝、溶栓治疗及 其监测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高血压诊治中心 周宪梁
第一部分:
出凝血的机理
凝血系统
抗凝系统 纤溶系统
第二部分:
常用检测方法
PT CT BT PTA APTT BPC INR ACT
第三部分
常用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溶栓药 物的作用机制及其监测方法。
抗血小板药物 (阿司匹林、抵克力得、氯吡格雷、潘生丁)
抗凝血药物 抗血栓药物
(肝素、低分子肝素、华法令) (尿激酶UK、链激酶SK、t-PA、 rt-PA)
凝血因子命名国际委员会于1959年8月召开专门会议 对已发现的十二种凝血因子根据被发现的顺序 以罗马数字予以命名
Ⅰ Ⅱ Ⅲ Ⅳ Ⅴ Ⅶ Ⅷ Ⅸ Ⅹ Ⅺ Ⅻ ⅩⅢ 纤维蛋白原 凝血酶原 组织因子 钙离子 易变因子 稳定因子 抗甲种血友病球蛋白 抗血友病因子乙 斯多特-柏劳因子(stuart-prower factor) 抗血友病因子丙 接触因子 纤维蛋白稳定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