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组歌(节选)》表格式教案
《组歌(节选)》教案(详案)
《组歌(节选)》教案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积累文中涉及到的生字词。
(2)了解纪伯伦的生平,感受其散文诗所创造的意境。
(3)学习文中多角度拟人的写作手法。
2、过程与方法:(1)通过精读和有选择的朗读,巩固对散文诗独特艺术魅力的认识。
(2)通过欣赏文中优美的语言,达到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其所具有的深刻内涵。
(3)学会充分的发挥联想和想象的能力,模仿文中的语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文中语句的哲理色彩,引导学生热爱自然,敬畏生命。
4、重点:欣赏文中优美的语言,获得写作方法上的启发。
5、难点:深透理解文章的感情内涵。
二、教学策略:1、教法选择:诵读法、讨论法、尝试法。
2、学法引导:自读与合作讨论相结合。
3、课堂组织形式:自主合作探究4、教具媒体组合运用:电脑、实物投影仪等多媒体。
5、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拓展阅读纪伯伦的有关散文诗作品,形成读散文诗的良好氛围。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一)、联系整个单元:2’投影:1、鲁迅《雪》。
2、郭沫若《雷电颂》3、巴金《日》、《月》。
4、高尔基《海燕》5、纪伯伦《浪之歌》、《雨之歌》在这个单元中,鲁迅用雪写出了他对坚强不屈精神的追求。
郭沫若则借风雷电写出了他与黑暗势力战斗到底的浩然正气。
巴金在日与月的辉映下表达了他对人生,对生活的希望和信念。
而高尔基却用海燕来象征着革命的先驱者。
回顾中,我们发现作家们都将自己的感情倾注在了大自然的各种景象当中,从而形成了散文诗里的意象,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深远的意境,其中,我们今天所要了解的这位黎巴嫩作家纪伯伦更擅长将深刻的哲理融入到他优美的语言当中。
现在就让我们走进纪伯伦在《组歌》中带给我们的意境,一起去追寻他笔下的浪和雨。
请朗读第一首散文诗《浪之歌》。
(二)、走近纪伯伦:黎巴嫩哲理散文家、小说家、神秘主义诗人、艺术家,其在诗歌上的成就堪比泰戈尔。
下面就用他自己在《泪与笑》当中的话来认识这位伟大的诗人:“整个地球都是我的祖国,所有的人类都是我的乡亲。
《组歌(节选)》的教案设计
《组歌(节选)》的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组歌(节选)》,使学生了解并掌握组歌的概念,理解歌曲中的旋律、节奏和和声等基本音乐元素。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演唱、分析和创作等环节,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组歌(节选)》,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培养对音乐的热爱和尊重,提高人文素养。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解析《组歌(节选)》是由我国著名作曲家指挥家联袂创作的一组歌曲,包含了多首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本节课将选取其中的若干首进行学习和分析。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组歌的概念,分析歌曲的旋律、节奏和和声等基本音乐元素。
难点:理解歌曲的艺术表现手法,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教师通过播放一组组歌的片段,引导学生感受组歌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课堂讲解教师对《组歌(节选)》的每首歌曲进行讲解,包括歌曲的背景、创作手法、音乐元素等方面。
3.3 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进行歌曲演唱,教师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演唱技巧,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4 分析与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对歌曲进行分析与讨论,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理解歌曲的艺术表现手法。
3.5 总结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悟。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演唱技巧和团队协作能力等。
4.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音乐欣赏和创作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4.3 学生自评与互评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自我评价,进行同伴间的互相评价,以提高自我认知和反思能力。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组歌(节选)》教材,用于指导学生的学习。
5.2 音频、视频资源组歌的音频、视频资料,用于课堂演示和学生的自主学习。
5.3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的音乐资料,丰富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的视野。
八年级语文下《组歌(节选)》教案
《组歌(节选)》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2.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了解运用拟人手法所创造的意境。
3.理解海浪和雨的形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朗读课文,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
难点: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了解《组歌》的内容和情感。
2.整体感知:通过阅读课文,让学生了解文章所描写的海浪和雨的形象,并体会
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深入研读: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让学生深入了解文章所运用的拟人手法和优
美的语言,并引导学生品味文章的语言美和思想感情。
4.拓展延伸: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海浪和雨的认识和感受,引导
学生理解自然与人生的关系。
5.总结归纳:总结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树立正确
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作业布置
1.抄写本课的生字词,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篇关于海浪和雨的短文,要求运用拟人手法和优美
的语言。
《组歌(节选)》公开课教案(板书)
《组歌(节选)》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组歌(节选)》的背景知识,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
2. 通过分析《组歌(节选)》的结构、旋律、歌词等特点,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4. 引导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二、教学内容1. 作品简介:《组歌(节选)》是由我国著名作曲家徐沛东创作的一部大型声乐作品,包含了多个乐章,以我国民间音乐为基础,融合了现代音乐元素。
2. 作品分析:分析《组歌(节选)》的结构、旋律、歌词等特点,探讨作品的艺术价值。
3. 音乐实践:学唱《组歌(节选)》中的部分曲目,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组歌(节选)》的背景知识,分析作品的艺术特点,学唱曲目。
2. 教学难点:对作品进行深入分析,理解作品中的民族音乐元素。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组歌(节选)》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
2. 作品分析:逐个乐章分析《组歌(节选)》的结构、旋律、歌词等特点,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
3. 学唱曲目:选取《组歌(节选)》中的部分曲目,指导学生学唱,注意音准、节奏、表情等。
4. 音乐实践:分组进行音乐实践,让学生自主编排、表演《组歌(节选)》中的曲目。
5.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谈谈对《组歌(节选)》的认识和感受,总结课堂教学。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组歌(节选)》的背景知识了解程度。
2. 学生对作品结构、旋律、歌词等特点的分析能力。
3. 学生学唱曲目的准确性和表现力。
4. 学生在音乐实践中的参与度和创造力。
六、教学准备1. 教材:《组歌(节选)》乐谱2. 音响设备:CD机、音响、话筒3. 教学课件:含《组歌(节选)》图片、音频、视频等4. 教学辅助材料:相关文章、评论、作曲家介绍等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作品背景、分析作品特点2. 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学唱3. 实践法:分组演唱、编排、表演4. 讨论法:引导学生谈论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八、教学步骤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简要复习《组歌(节选)》的背景知识。
组歌(节选) 教案教学设计
组歌(节选)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组歌的概念和特点,能够辨别不同类型的组歌。
2. 通过学习组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力。
3. 提高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欣赏水平,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组歌的定义和特点2. 常见类型的组歌介绍3. 组歌的演唱技巧和表现方法4. 组歌欣赏与分析5. 创作实践活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组歌的概念和特点,掌握不同类型的组歌演唱技巧和表现方法。
2. 教学难点:对组歌作品的欣赏与分析,以及创作实践活动的开展。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组歌的定义、特点和演唱技巧。
2. 示范法:教师或学生代表示范演唱组歌。
3. 欣赏法:聆听、分析、讨论组歌作品。
4. 创作法:学生分组创作组歌,并进行展示。
五、教学步骤1. 导入:简要介绍组歌的概念,引发学生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组歌的特点和演唱技巧,分析不同类型的组歌。
3. 欣赏与讨论:播放组歌作品,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结构、旋律、节奏等方面,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4. 实践演练:分组进行组歌演唱,教师点评并指导。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进行创作实践。
六、课后作业1. 查阅相关资料,深入了解组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欣赏并分析至少两首不同类型的组歌作品,记录下自己的感受和见解。
3. 结合课堂所学,尝试创作一首简单的组歌,可以是校园生活、自然风光等主题。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对组歌的概念和特点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不同类型组歌的演唱技巧和表现方法的掌握情况。
3. 学生对组歌作品的欣赏能力以及创作实践的参与度。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组歌比赛,提高学生的演唱技巧和舞台表现力。
2. 邀请专业音乐教师或艺术家进行讲座,加深学生对音乐艺术的理解。
3. 结合其他艺术形式,如舞蹈、戏剧等,进行跨界合作创作。
九、教学反馈1.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在课后对教学内容的意见和建议,以便对教学进行改进。
《组歌(节选)》教学教案设计
《组歌(节选)》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组歌(节选)》的背景和意义,了解作者及其创作风格。
2. 通过分析《组歌(节选)》中的诗歌,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中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4. 提高学生对中文词汇、语法和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5.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组歌(节选)》的背景和作者介绍2. 诗歌的基本形式和特点3. 诗歌的语言特色和修辞手法4. 诗歌的主题和情感分析5. 诗歌的鉴赏方法和技巧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组歌(节选)》的背景和作者介绍,诗歌的基本形式和特点,诗歌的语言特色和修辞手法,诗歌的主题和情感分析等。
2.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诗歌作品,让学生深入了解诗歌的鉴赏方法和技巧。
4.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和表演,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简要介绍《组歌(节选)》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诗歌分析:讲解诗歌的基本形式和特点,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语言特色和修辞手法。
3. 主题探讨: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情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义和内涵。
4. 鉴赏技巧:教授诗歌的鉴赏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鉴赏和评价。
5. 小组讨论: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学习能力。
2. 诗歌鉴赏作业:评估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检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口语表达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4. 诗歌创作和表演:评估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检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组歌(节选)》教案
《组歌(节选)》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组歌(节选)》的背景知识,理解作品的主题和情感。
2. 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通过分析《组歌(节选)》的曲式结构,提高学生的音乐分析能力。
4. 培养学生合作演唱的能力,增强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组歌(节选)》的背景知识介绍。
2. 作品的主题分析及情感表达。
3. 曲式结构分析。
4. 合唱技巧及团队协作。
5. 实践演唱《组歌(节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组歌(节选)》的主题,分析其曲式结构,学会合唱技巧。
2. 教学难点:合唱部分的音准、节奏和和谐,以及团队协作。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组歌(节选)》的背景知识、主题分析和曲式结构。
2. 示范法:教师或学生代表示范演唱,指导合唱技巧。
3. 实践法:分组练习,团队合作演唱。
4. 反馈法:教师点评,学生互相评价,提高演唱效果。
五、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组歌(节选)》的背景知识,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分析作品的主题、情感和曲式结构。
3. 示范:教师或学生代表示范演唱,讲解合唱技巧。
4. 练习:分组练习,团队合作演唱《组歌(节选)》。
5. 展示:各组展示演唱成果,教师点评,学生互相评价。
6. 总结:回顾教学内容,强调合唱技巧和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组歌(节选)》背景知识的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对作品主题和情感表达的理解深度。
3. 评价学生对曲式结构的分析能力。
4. 评价学生的合唱技巧及团队协作水平。
5. 综合评价学生的演唱表现力和舞台表现力。
七、教学拓展1. 推荐其他优秀的音乐组歌作品,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
2. 结合音乐历史,介绍《组歌(节选)》在音乐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3. 组织学生参观音乐厅或音乐会,增强学生对音乐现场的感受。
4. 鼓励学生参加校内外音乐比赛或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八、教学资源1. 音乐教材或乐谱:《组歌(节选)》的乐谱及相关的音乐教材。
《组歌(节选)》公开课教案(板书)
《组歌(节选)》公开课教案(板书)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对《组歌(节选)》产生兴趣了解《组歌(节选)》的背景和特点1.2 教学内容播放《组歌(节选)》的音乐片段介绍《组歌(节选)》的创作背景和艺术特点1.3 教学过程播放音乐片段,引导学生聆听和感受教师讲解《组歌(节选)》的背景和特点学生提问和回答相关问题1.4 教学板书《组歌(节选)》背景介绍《组歌(节选)》艺术特点概述第二章:作品分析2.1 教学目标分析《组歌(节选)》的结构和主题引导学生理解作品中的情感和意境2.2 教学内容分析《组歌(节选)》的结构和主题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情感和意境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结构和主题学生分享对作品情感和意境的理解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2.4 教学板书《组歌(节选)》结构分析作品主题概括第三章:演唱技巧指导3.1 教学目标学习《组歌(节选)》的演唱技巧提高学生的歌唱能力和表现力3.2 教学内容教授正确的呼吸和发声方法指导学生掌握适当的音准和节奏3.3 教学过程教师示范正确的演唱技巧学生跟随教师练习演唱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3.4 教学板书正确的呼吸和发声方法音准和节奏的指导第四章:分组练习分组进行《组歌(节选)》的练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协调能力4.2 教学内容分组进行《组歌(节选)》的练习引导学生互相配合和协调4.3 教学过程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并进行点评4.4 教学板书分组练习安排团队合作和协调要点第五章: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5.1 教学目标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相关的作业5.2 教学内容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作业5.3 教学过程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学生提问和回答相关问题教师布置作业5.4 教学板书本节课学习内容总结作业布置第六章:音乐理论基础知识6.1 教学目标了解《组歌(节选)》的音乐理论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对音乐理论的兴趣和理解6.2 教学内容介绍《组歌(节选)》的调性、节奏和和声等音乐理论要素分析作品中的音乐理论特点6.3 教学过程教师讲解《组歌(节选)》的音乐理论要素学生跟随教师分析作品中的音乐理论特点学生进行音乐理论知识的练习和应用6.4 教学板书《组歌(节选)》调性分析节奏和和声特点概述第七章:创意表达与即兴演唱7.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组歌(节选)》的创意表达和即兴演唱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7.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创意表达和即兴演唱的练习鼓励学生发挥个性和创造力7.3 教学过程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创意表达和即兴演唱的练习学生展示自己的创意和即兴演唱能力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7.4 教学板书创意表达与即兴演唱指导学生展示评价第八章:排练与角色分配8.1 教学目标进行《组歌(节选)》的排练合理分配角色和职责8.2 教学内容排练《组歌(节选)》的各个部分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角色分配和职责安排8.3 教学过程学生进行角色分配和排练教师进行指导并进行点评8.4 教学板书排练安排与进度角色分配与职责概述第九章:课堂展示与评价9.1 教学目标展示学生对《组歌(节选)》的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表现力和自信心9.2 教学内容学生进行课堂展示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9.3 教学过程学生进行课堂展示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9.4 教学板书学生展示评价改进与提升建议第十章:课程总结与反思10.1 教学目标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成果反思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情况10.2 教学内容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成果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情况和进步10.3 教学过程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成果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评价10.4 教学板书本节课学习内容总结学生反思与评价重点解析《组歌(节选)》公开课教案的编写涉及了课程导入、作品分析、演唱技巧指导、分组练习、音乐理论基础知识、创意表达与即兴演唱、排练与角色分配、课堂展示与评价以及课程总结与反思等多个方面。
《组歌(节选)》公开课教案(板书)
《组歌(节选)》公开课教案(板书)章节一:课程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组歌(节选)》的背景和意义。
2. 引导学生关注组歌中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3. 宣布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内容。
章节二:作品分析1. 教师讲解组歌的结构和形式。
2. 分析每首歌曲的音乐特点和表现手法。
3. 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中的情感变化和旋律走向。
章节三:声乐技巧训练1. 教师示范正确的演唱姿势和呼吸方法。
2. 指导学生进行音准、节奏和发声练习。
3. 分组进行合唱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章节四:合唱排练1. 教师分配合唱中的各个声部。
2. 指导学生进行声部协调和音色融合。
3. 排练整首组歌,注意合唱的整齐和和谐。
章节五: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学生的表现。
2. 强调学生在课后要加强练习,巩固所学技巧。
3. 布置相关的作业,如练习曲和合唱曲目。
章节六:音乐理论基础1. 介绍音乐的基础理论知识,包括音阶、节奏、和声等。
2. 结合《组歌(节选)》中的实例,讲解相关的音乐理论。
3. 引导学生通过理论知识来更深入理解作品。
章节七:作品欣赏与讨论1. 播放《组歌(节选)》的其他作品,引导学生进行欣赏。
2. 邀请学生分享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3. 教师引导讨论,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作品。
章节八:创意表达与实践1. 教师引导学生从组歌中汲取灵感,进行创意表达。
2. 可以是写作、绘画、舞蹈等形式的创意活动。
3. 学生展示自己的创意作品,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章节九:声乐排练与表演1.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组歌(节选)》的声乐排练。
2. 注意学生的发声方法、音准、节奏等方面的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3. 最终进行完整的表演,可以是课堂上的小型表演,也可以是录音录像形式的展示。
章节十:课程总结与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整个课程的学习过程,总结自己的收获。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受。
3.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提出改进的建议。
《组歌(节选)》教案
《组歌(节选)》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组歌(节选)》,了解我国不同地域的民族音乐特色。
2.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和热爱,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3. 学会用恰当的演唱方式表现歌曲,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二、教学内容1. 歌曲《组歌(节选)》的背景及特点介绍。
2. 歌曲《组歌(节选)》的旋律分析。
3. 歌曲《组歌(节选)》的歌词解析。
4. 歌曲《组歌(节选)》的演唱技巧指导。
5. 歌曲《组歌(节选)》的排练与表演。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歌曲《组歌(节选)》的演唱技巧及排练。
2. 难点:歌曲《组歌(节选)》的高音部分及节奏处理。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歌曲的背景、特点及演唱技巧。
2. 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模仿。
3. 练习法:学生分组练习,教师逐一指导。
4. 互动法: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学习心得,共同提高。
五、教学步骤1. 导入:简要介绍《组歌(节选)》的背景及特点。
2. 学习歌曲旋律:引导学生跟唱歌曲,注意把握旋律线条。
3. 解析歌词:分析歌词的含义,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4. 演唱技巧指导:教授高音部分的处理方法,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演唱姿势和呼吸方法。
5. 排练与表演:分组进行排练,教师逐一指导,全体学生共同表演。
6. 总结与反思: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课程内容。
六、教学评价1. 学生演唱《组歌(节选)》的视频或音频记录,观察其发音、气息、节奏等方面的表现。
2. 课堂练习及排练过程中的表现,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合作能力和进步空间。
3. 学生对歌曲背景、歌词含义的理解以及演唱技巧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资源1. 音频、视频资料:介绍《组歌(节选)》的演唱版本,供学生欣赏和模仿。
2. 乐谱:提供《组歌(节选)》的乐谱,方便学生学习和练习。
3. 教学图片:展示歌曲相关的民族风情,增强学生对歌曲背景的了解。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组歌(节选)》的背景及特点,学习歌曲旋律。
《组歌(节选)》教学教案
《组歌(节选)》精品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组歌(节选)》的背景知识,理解其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阅读和欣赏经典文学作品的能力。
增强学生的文学批评思维,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1.2 教学内容简介《组歌(节选)》的作者、背景和文学地位。
分析《组歌(节选)》的文学特色,如情节结构、人物塑造、语言风格等。
解读《组歌(节选)》的主题思想,探讨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人性问题。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掌握《组歌(节选)》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理解《组歌(节选)》的文学特色和主题思想。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评思维。
2.2 教学难点分析《组歌(节选)》中的复杂情节和人物心理。
深入解读《组歌(节选)》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人性问题。
引导学生运用文学批评方法对作品进行多元解读。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讨作品中的问题。
运用案例分析法,对《组歌(节选)》中的具体情节和人物进行分析。
采用小组讨论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3.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组歌(节选)》的相关图片和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提供相关的文学评论和研究文章,供学生参考和拓展视野。
利用网络资源,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组歌(节选)》的信息和背景。
第四章:教学安排与步骤4.1 教学安排总共安排10个课时,每个课时45分钟。
每个课时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于讲解和分析,另一部分用于讨论和练习。
4.2 教学步骤引入《组歌(节选)》的背景知识和作者简介,激发学生的兴趣。
分析《组歌(节选)》的情节结构和人物形象,引导学生理解作品内容。
解读《组歌(节选)》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进行案例分析,对《组歌(节选)》中的具体情节和人物进行深入探讨。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进行文学批评练习,引导学生运用批评方法对作品进行多元解读。
《组歌(节选)》公开课教案(板书)
《组歌(节选)》公开课教案(板书)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组歌(节选)》,让学生了解作品背景、作者简介、诗歌主题和艺术特色。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诗歌中的情感,培养对文学艺术的热爱,提高人文素养。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组歌(节选)》是教材中的一篇重要作品,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爱情、自然的独特见解。
2.2 教学目标了解作者生平和作品背景,把握诗歌主题和艺术特色,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作者画像和简介,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生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感受诗歌韵味,体会作者情感。
3.3 合作探究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主题和艺术特色,分享学习心得。
3.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3.5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4.2 练习成果评估学生练习题的完成情况,检验学生对诗歌知识的掌握。
4.3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课后反馈,了解教学效果,为改进教学方法提供依据。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组歌(节选)》教材,提供学习内容。
5.2 参考资料相关作者传记、作品鉴赏书籍,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资源。
5.3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查找相关背景资料、诗歌解读等,丰富教学内容。
5.4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辅助教学。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6.2 情感教学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歌中的情感,感受文学的魅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6.3 实践教学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角色扮演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组歌(节选)》语文教学教案设计
《组歌(节选)》语文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组歌(节选)》。
(2)理解《组歌(节选)》中的生词和短语。
(3)分析《组歌(节选)》中的修辞手法和文学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对《组歌(节选)》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2)运用朗读、讨论、展示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热爱。
(2)引导学生理解和感悟《组歌(节选)》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1. 《组歌(节选)》中的生词和短语。
2. 《组歌(节选)》的文学特点和修辞手法。
三、教学难点:1. 《组歌(节选)》中的深刻思想和感情。
2. 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感悟《组歌(节选)》。
四、教学准备:1. 教材:《组歌(节选)》。
2. 教学设备:投影仪、音响设备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组歌(节选)》的作者和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组歌(节选)》的文学特点和修辞手法。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组歌(节选)》,理解文意。
(2)学生自主查找和学习《组歌(节选)》中的生词和短语。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组歌(节选)》中的文学特点和修辞手法。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展示。
4. 教学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讲解和解析。
(2)重点讲解《组歌(节选)》中的生词和短语,以及文学特点和修辞手法。
5. 练习与巩固:(1)学生进行朗读和背诵练习。
(2)学生进行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7. 课后作业:(1)学生完成相关的练习题。
(2)学生进行深入的阅读和思考,准备下一节课的学习。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
七、评价与反馈:1. 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总结自己的学习成果和不足。
《组歌(节选)》教学教案
《组歌(节选)》精品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理解《组歌(节选)》的概念和特点;2. 能够分析《组歌(节选)》中的主题和情感表达;3. 能够欣赏并评价《组歌(节选)》的艺术价值。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听、看、分析等方式,深入理解《组歌(节选)》的内容;2. 通过讨论、写作等途径,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批判性思维;3. 通过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合作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欣赏能力;2. 培养学生对文化传统和民族特色的认识和尊重;3. 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解析《组歌(节选)》是我国著名作曲家合唱作品,包含了多个具有代表性的歌曲。
通过学习《组歌(节选)》,学生可以了解我国音乐的发展历程和民族特色,培养对音乐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2.2.1 教学重点:《组歌(节选)》的概念和特点;《组歌(节选)》中的主题和情感表达;《组歌(节选)》的艺术价值。
2.2.2 教学难点:对《组歌(节选)》中的深层次情感和主题的理解;对《组歌(节选)》艺术价值的评价。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播放《组歌(节选)》的部分曲目,引导学生对作品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2 授课3.2.1 讲解《组歌(节选)》的概念和特点;3.2.2 分析《组歌(节选)》中的主题和情感表达;3.2.3 欣赏并评价《组歌(节选)》的艺术价值。
3.3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组歌(节选)》的理解和感受,并进行写作练习,让学生表达对《组歌(节选)》的艺术评价。
3.4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组歌(节选)》的重要性和艺术价值,激发学生对后续课程的期待。
第四章:教学评价通过课堂参与、小组讨论、写作练习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提升和情感态度的培养。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组歌(节选)》教材;5.2 音频、视频资料:《组歌(节选)》的演出实况或教学视频;5.3 网络资源:相关音乐网站、论坛和博客等。
《组歌(节选)》的教案设计
《组歌(节选)》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组歌(节选)》的背景知识,包括作者、创作年代、文学流派等。
(2)通过分析《组歌(节选)》的艺术特色,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讨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本。
(2)运用比较分析法,让学生了解《组歌(节选)》与其他作品的异同。
(3)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2)培养学生尊重经典,热爱文学的优秀品质。
(3)通过作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关注人生百态。
二、教学内容1. 课文简介:《组歌(节选)》是某位著名作家的一部作品,包含了多个以生活为背景的短篇故事。
2. 教学重点:分析《组歌(节选)》的艺术特色,理解作品所传达的思想内涵。
3. 教学难点:深入解读文本,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组歌(节选)》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交流对作品的理解。
4. 分析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本。
5. 拓展延伸: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探究《组歌(节选)》的思想内涵。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讨论、回答问题时的表现,了解他们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3. 小组合作:评价学生在团队协作中的表现,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
五、教学资源1. 教材:《组歌(节选)》原文及相关注释。
2. 参考资料:关于《组歌(节选)》的评论、分析文章。
3. 多媒体课件:制作与课文相关的PPT,辅助教学。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2.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故事,让学生进行分析,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组歌(节选)》教学教案
《组歌(节选)》精品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组歌(节选)》的创作背景、作者及作品特点。
2. 通过分析《组歌(节选)》中的诗歌,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组歌(节选)》所表现的主题思想,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4. 通过对《组歌(节选)》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文学、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作品背景及作者简介2. 诗歌基本知识梳理3. 《组歌(节选)》诗歌解析4. 诗歌鉴赏方法指导5. 主题思想探讨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组歌(节选)》的作品背景及作者简介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鉴赏作品的主题思想2. 教学难点:诗歌的深层含义和创作手法的理解运用诗歌鉴赏方法独立分析诗歌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作品背景、作者简介及诗歌基本知识。
2. 分析法:分析《组歌(节选)》中的诗歌,引导学生掌握诗歌鉴赏方法。
3. 讨论法:组织学生探讨作品的主题思想,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4. 实践法: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诗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组歌(节选)》的背景及作者,讲解诗歌基本知识。
2. 第二课时:分析《组歌(节选)》中的诗歌,指导诗歌鉴赏方法。
3. 第三课时:深入探讨《组歌(节选)》的主题思想。
4. 第四课时:分组讨论,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其他诗歌。
5. 第五课时:总结课程内容,进行课程评价。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简要介绍《组歌(节选)》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诗歌基本知识讲解:回顾诗歌的基本知识,为学生鉴赏诗歌做好铺垫。
3. 诗歌鉴赏:分析《组歌(节选)》中的诗歌,引导学生掌握诗歌鉴赏方法。
4. 主题思想探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组歌(节选)》所表现的主题思想。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目标:检查是否全面达成了教学目标。
《组歌(节选)》教学教案设计
《组歌(节选)》教学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组歌(节选)》,使学生了解并掌握组歌的概念、特点及其表现形式。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分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组歌(节选)》,使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增强对音乐的热爱之情,提高审美情趣。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组歌(节选)》是我国音乐史上的一部经典作品,包含了多首富有特色的歌曲。
本节课将选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几首歌曲进行教学。
2.2 教学目标了解组歌的概念和特点;分析《组歌(节选)》中的歌曲风格、结构等;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教师通过播放《组歌(节选)》中的歌曲,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歌曲欣赏教师带领学生欣赏《组歌(节选)》中的几首歌曲,引导学生关注歌曲的风格、结构等特点。
3.3 分析与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组歌(节选)》中的歌曲特点,如旋律、节奏、和声等,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3.4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组歌(节选)》中的歌曲进行演唱或演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第四章: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歌曲欣赏、实践活动等方面,评价学生在本次课程中的学习成果。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组歌(节选)》乐谱及其相关资料。
5.2 音响设备音响、话筒、投影仪等。
5.3 网络资源相关音乐网站、视频网站等。
第六章:教学重点与难点6.1 教学重点掌握《组歌(节选)》中的歌曲风格、结构、旋律等特点。
6.2 教学难点分析《组歌(节选)》中的歌曲和声、节奏等技术要素。
第七章:教学方法7.1 聆听法通过播放歌曲,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美感,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7.2 分析法通过讲解、讨论等方式,使学生了解歌曲的风格、结构等技术要素。
7.3 实践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组歌(节选)》表格式教案
的浪
的雨
正,点拨完成。
如:热情洋溢的浪 一往情深的浪 无比忠诚 教师小结。
的浪 多情浪漫的浪 温柔善良的浪 痴情的浪
缠绵的浪 任性的浪等
滋润万物的雨 让山河欢乐的雨 让花草欢笑
的雨 为云彩和田野传递爱情的雨 充满爱心的雨
启迪心扉的雨 沁人心田的雨等
6.“诗根情”,作者写作散文诗,其根本就是要抒 学生结合课文 发内心充溢的情感。而这种情感往往借助于具体的形 整体理解初步 象来传达。也就是说,诗的形象(意象)之中渗透着 讨论为下节课 诗人的情意。那么,这两首散文诗借助“浪”和“雨” 做准备 的形象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学生讨论交流
中、吟、吻(多为邻韵);
第三节:拗、躁,心;
第四节:他、下。
3、请同学朗诵《浪之歌》和《雨之歌》,以加深 学生朗读 对诗中形象及情感的理解。
4、学生诵读全文,思考:这两首首散文诗中的“浪” 留时间给学生
和“雨”的形象有什么特点?请在横线上添加修饰语, 充分讨论,最
说一说你的理解。
后教师抽生订
感悟诗作闪烁着的理性光辉,引导学生热爱自然、敬畏生命。
1、反复诵读,感受诗作清丽流畅的语言风格。 2、深透理解文章的情感内涵。
分析诗中语意递进伸展的层次。
诵读法 自读•点拨法 讨论 自主合作探究
与本课相关的图片、音频等资料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一、导语设计
学生活动
调整与思考
诗人是最富有一颗敏感而多情的心的。在他笔下, 学生联想感受 导 浪和雨有生命,有灵气,有个性,它们与自然万物和 入 谐共处,构成生生不息的美妙世界;同时,它们又闪
品,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外国的著名散文诗作者吗?
设
我们学习过他的《金色花》。)我们还学习过高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一、导入 二、配乐朗读(或男女轮读) 《浪之歌》 三、研读《浪之歌》 (一)划分结构:海浪唱出了怎样的歌? 教师明确: 1—4 节:海岸的情人,唱出难舍难分的炽热恋歌; 5—7 节:人世间的守护者,唱出宽广博大的情歌。 (二)品读,感悟浪的形象及作者情感 1、思考:海浪是一种怎样的形象?跟你印象中海浪 一样吗? 教师明确: 前四段: 浪花作为海岸的情人出现, “相亲相爱” “海 誓山盟”等等。——热恋中的女性形象。 后三段:这三段中的海浪形象与前面相比,有什么 不同? 这个女性的形象有了更深的喻意,海浪成了人间世 界的守护者。 研 2、“这就是我的生活;这就是我终身的工。”“我 读 的生活”、“我终身的工作”是指什么? 《 浪 3、师生研讨:诗中的海浪形象是极为感人的,她对 之 情侣海岸一往情深,爱的热烈,爱的深沉。从那些地方 歌》 可以看出来呢?试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 明确:海浪对情侣海岸一往情深,爱的热烈,爱的 深沉具体体现在:黎明,她信誓旦旦地在情人耳畔许下忠 诚的誓愿;傍晚,她为爱情唱着祈祷的诗篇。涨潮时, 她热情洋溢,紧紧与情人拥抱;退潮了,她难舍难分, 依恋地扑到情人的脚下。 5、面对海浪这诚挚炽烈的情爱,海岸是怎样表现?
4
授 课 时 间 学 科 课 题 语 文 授 课 班 级 《雨之歌》(第三课时) 知识目标 三 维 目 标 八(5) 三课时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1、理解、积累“执拗、憔悴、璀璨、长吁短叹、盛气凌人”等词语; 2、了解纪伯伦及其艺术风格,了解课文内容,领悟诗中拟人形象的情 感内涵。 1、强化朗读,体会诗意推进的肌理和层次。2、品析文中意味深长的语 句,理解诗中多样化的拟人手法。 3、领会两首诗的思想感情,学习借 物抒怀的艺术构思。
1、反复诵读,感受诗作清丽流畅的语言风格。 2、深透理解文章的情感内涵。 分析诗中语意递进伸展的层次。 诵读法 自读•点拨法 讨论 自主合作探究 与本课相关的图片、音频等资料 教师活动 一、导语设计 诗人是最富有一颗敏感而多情的心的。在他笔下,浪和雨有 生命,有灵气,有个性,它们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处,构成生生不 息的美妙世界;同时,它们又闪烁着理性的光辉,给人以启迪。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纪伯伦的《组歌》中的两首: 《浪之歌》和《雨 之歌》 ,去感受他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 二、文体知识复习 这个单元的选文都是散文诗,通过前面几篇课文的学习,同 学们对“散文诗”这种文学体裁的特点已经有所认识,哪位同学 能对此谈谈?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小结:所谓“散文诗” ,就是具有散文 抒情特征的诗,它在抒情手法上相当随和地接近散文:不分行, 具有一般分行诗所缺少的散文美,如内在的韵律,宽广的抒情层 面以及在一定程度上不排除逻辑思维等。但它又毕竟是诗(或者 是一种形式特别的诗)体裁较为短小,具有诗质的致密等。 我们在前面集中学习了几位中国作家的散文诗作品,同学们 还知道哪些外国的著名散文诗作者吗? 我们学习过他的 《金色花》 。 ) 我们还学习过高尔基的 《海燕》 等。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两首散文诗的作者纪伯伦,其在散文诗方 面的成就和影响均可与以上诸位并肩。谁来对纪伯伦的有关情况 作些介绍? 二、作者简介 纪•哈•纪伯伦(1883~1931), 黎巴嫩诗人、 画家。 著有散文 诗集《泪与笑》 《先知》 《沙与沫》等。本文选自《泪与笑》 。纪 伯伦认为诗人的职责是唱出 “母亲心里的歌” 。 他的作品多以 “爱” 和“美”为主题,通过大胆的想象和象征的手法,表达深沉的感 情和高远的理想。 二、听读,整体感知 1、听诗朗诵是一种高雅的活动,而听美好的散文 学生活动 学生联想 感受 调整与 思考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学生结合 积累联想 感受 学生交流 男女生轮 读 留时间给 学生充分 讨论,最 后教师抽 生订正, 点 拨 完 成。 调整与 思考
导 入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朗 读 整 体 感 知
一、导入: 古诗中有很多写雨的佳句,我们来回忆一下关于“雨”的 诗句: 例: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我们还学过朱自清的散文《春》 ,文中是怎样写春雨的? 我们来回顾一下: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我们感受了诗人笔下多姿多情的雨, ,今天我们再来欣赏 一下著名诗人纪伯伦用一颗敏感而多情的心灵演奏的《雨之 歌》 。 二、朗读《雨之歌》 全班朗诵, 边读边思考: 从文中你感受到的是怎样的雨? 学生朗读完之后,教师语言过渡:诗人笔下的雨很美,美 在它的形象, 美在它的心灵。 用自己的话来说说你从文中感受 到的雨,在横线上加一个修饰语。 的雨 滋润万物的雨 让山河欢乐的雨 让花草欢笑的雨 为云 彩和田野传递爱情的雨 充满爱心的雨 启迪心扉的雨 沁人 心田的雨等 总结:是啊,它是一个无私奉献的爱的使者! 。透过雨的 形象,我们感受到的是诗人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心灵。 三、朗读探究
5
学生批注
1、作者在短小的篇幅里分别用了哪几种形象来描绘雨? 银线,珍珠,传情的信使,大海的叹息,天空的
学生批注 理解内化 留时间给 学生说并 充分讨论, 最后教师 抽生订正, 点拨完成 学生讨论、 交流 男女生轮 读
作 业 板 书 设 计
将口头仿写训练整理成一段话,写在积累本上。 拟 人 杰 作 《浪之歌》——海浪 《雨之歌》——雨 海岸的情人 炽 人间世界的守护者 热 滋润万物 深 “传情的信使” 情 (奉献者和使者的形象)
3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学生讨论 交流 师生共同 分析、探讨 为主,允许 学生有不 同见解,以 便打开思 路,激活思 维。 学生讨论、 交流左边 问题。
调整与 思考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明确:海岸是异常感激的。把海浪紧紧地抱在怀中, 亲吻她,还容忍她的任性。 6、与海岸连在一起的山崖是如何对待海浪的呢?海 浪对山崖的这种态度是怎样表现的呢?联系作者所处的 研 读 环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 明确:山崖对海浪的态度是:不同情、不理解,不 浪 管她如何向他献媚,微笑,倾吐心声,都始终装聋作哑, 之 置之不理。对山崖的这种态度,海浪感到伤感,苦恼。 歌》 她辗转反侧,难以入眠。但是她的恋情并没有因此而减 退,也没有因此而动摇对爱情的信念,决心只要“一息 尚存”就要这样消磨岁月。显示了海浪对爱情的无限忠 诚。这也正是诗人对祖国深厚情爱的反映。在这首散文 诗中,作者借助海浪与海岸这对热恋形象,曲折表达了 她对祖国忠贞不渝的情感和火热的衷肠。
感悟诗作闪烁着的理性光辉,引导学生热爱自然、敬畏生命。
1、反复诵读,感受诗作清丽流畅的语言风格。 2、深透理解文章的情感内涵。 分析诗中语意递进伸展的层次。 诵读法 自读•点拨法 讨论 自主合作探究
调整与 思考
与本课相关的图片、音频等资料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学生朗读 课文较短, 适宜多读。 学生讨论 交流 留时间给 学生充分 讨论,最后 教师抽生 订正,点拨 完成。 学生讨论 交流 师生共同 分析、探讨 为主,允许 学生有不 同见解,以 便打开思 路,激活思 维。 学生讨论、 交流左边 问题。 学生批注 理解内化
口 头 仿 写 训 练
四、口头仿写训练 朗读《浪之歌》第五节“曾有多少次,当美人鱼从 海底钻出海面,坐在礁石上欣赏星空时,我围绕她们跳 过舞;曾有多少次,当有情人向俊俏的少女倾诉自己为 爱情所苦时,我陪伴他长吁短叹,帮助他将衷情吐露; 曾有多少次,我与礁石同席对饮,它竟纹丝不动,我同 它嘻嘻哈哈,它竟面无笑容。„„” 要求运用“曾有多少次,当„„时,我„„;曾有 多少次,当„„时,我„„;曾有多少次,我„„”句 式来说一段话。 教师引导学生说话要有一个中心,前后句连贯,衔 接自然。 五、齐读课文。
导 入
学生回顾 相关知识 积累 学生结合 配套介绍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文 体 知 识 复 习
作 者 和 作 品 简 介
1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诗更是能让人陶醉。请同学们闭上眼,美美地听读课文一遍,边 听边想象其展现的画面,进入情境,体会文中美好的情韵。 放朗读录音或教师配乐朗诵。 2、找一下《浪之歌》这首诗的韵脚(散文诗不严格压韵, 段落间换韵) : 第一节:人、近(邻韵) 、分;第二节:晨、盟、中、吟、 吻(多为邻韵) ; 第三节:拗、躁,心; 第四节:他、下。 3、请同学朗诵《浪之歌》和《雨之歌》 ,以加深对诗中形象 及情感的理解。 4、学生诵读全文,思考:这两首首散文诗中的“浪”和“雨” 的形象有什么特点?请在横线上添加修饰语,说一说你的理解。 的浪 的雨 如:热情洋溢的浪 一往情深的浪 无比忠诚的浪 多 情浪漫的浪 温柔善良的浪 痴情的浪 缠绵的浪 任性的 浪等 滋润万物的雨 让山河欢乐的雨 让花草欢笑的雨 为 云彩和田野传递爱情的雨 充满爱心的雨 启迪心扉的雨 沁 人心田的雨等 6. “诗根情” ,作者写作散文诗,其根本就是要抒发内心充 溢的情感。 而这种情感往往借助于具体的形象来传达。 也就是说, 诗的形象(意象)之中渗透着诗人的情意。那么,这两首散文诗 借助“浪”和“雨”的形象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小结(略) 。 7.请两位同学分别朗诵这两首散文诗,以加深对诗中形象 及情感的理解。其他同学可轻声跟读。
学生活动 学生听读 联想感受 美
调整与 思考
学生讨论 交流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朗 读 整 体 感 知
学生朗读 留时间给 学生充分 讨论,最后 教师抽生 订正,点拨 完成。 教师小结。
学 课 理 讨 节 备
生 文 解 论 课
结 整 初 为 做
合 体 步 下 准
学生美读 作 业 熟读课文,完成配套 一、文体知识:所谓“散文诗” ,就是具有散文抒情特征的诗,它在抒情手法上相当 随和地接近散文:不分行,具有一般分行诗所缺少的散文美,如内在的韵律,宽广的抒情 层面以及在一定程度上不排除逻辑思维等。但它又毕竟是诗(或者是一种形式特别的诗) 体裁较为短小,具有诗质的致密等。 二、 “浪”和“雨”的形象 热情洋溢的浪 一往情深的浪 无比忠诚的浪 多情浪漫的浪 温柔善良的浪 痴情的浪 缠绵的浪 任性的浪等 滋润万物的雨 让山河欢乐的雨 让花草欢笑的雨 为云彩和田野传递爱情的雨 充满爱心的雨 启迪心扉的雨 沁人心田的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