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知识总结与练习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汇总+专项练习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汇总+专项练习一、知识点汇总1、课文详解论语十二章〔先秦〕孔子及其弟子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学而》)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里仁》)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里仁》)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雍也》)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子罕》)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罕》)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颜渊》)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阳货》)译文:孔子说:“做人如果没有仁爱之心,如何谈礼仪制度呢?做人如果没有仁爱之心,又从何谈音乐呢?”孔子说:“早晨能够得知真理,即使当晚死去,也没有遗憾。
”孔子说:“君子懂得大义,小人只懂得小利。
”孔子说:“看见有才能的人(德才兼备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有要改正。
”孔子说:“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曾子说:“士不可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重大责任,路途漫长遥远。
以实行仁道为已任,不是很重大的责任吗?直到身死才能结束,不是很漫长遥远的吗?”孔子说:“譬如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我所有的努力都废弃了;譬如填平洼地,虽然只倒下一筐,这时虽然只有一筐,但我也在前进。
《论语》十二章(基础知识和练习)
一、孔子及《论语》孔子,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弟子言行的一部分,“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之一。
二、默写全文三、重点字词1、通假字不亦说乎“说”同“悦”,愉快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2、词类活用学而时习之时:名词做状语,按时传不可乎传:动词用作名词,传授的知识温故而知新温:形容词用作名词,学过的知识新:形容词用作名词,新的理解和体会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3、古今异义可以为师矣可以:可以凭借4、一词多义知:人不知而不愠了解温故而知新得到从:七十而从心所欲顺从择其善者而从之跟从5、重点实词人不知不愠愠:恼怒吾日三省吾声日:每天省:反思三军可夺帅也夺:改变博学而笃志笃:坚定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喜欢6、重点虚词而:学而时习之顺接连词,然后人不知而不愠转折连词,却温故而知新顺承连词,就为:为人谋而不忠乎介词,替可以为师能动词,当其:择其善者而从之代词,他们的仁在其中矣指示代词,这之:学而时习之代词,学过的知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代词,学问曲肱而枕之代词,胳膊择其善者而从之代词,他(善者)其不善者不改之代词,不善者者:知之不如好之者……的人择其善者...的力面四.概括文章内容:文章记录了孔子以及弟子的言行,内容包括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个人修养等方面。
五.文章主旨.文章通过这些语录教育我们学习是为了更好地做人。
六.请从“学习”“和“个人修养”东面,写出你的感悟.①、在学习上,“学而时习之”,启示我们学习新的知识之后要按时温习。
②、在个人修养上,“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启示我们和朋友交往一定讲信用。
模拟中考练习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4分)不亦说.乎可以..为师矣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逝者如斯.夫2、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②.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总结练习及答案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总结练习及答案一、文学常识填空1.《论语》是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共二十篇。
与、、并称“四书”。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字,时期人,春秋末期的、、,思想的创始人。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论语()不亦说乎()不愠()三省吾身()传不习乎()不惑()不逾矩()()不思则罔()不学则殆()一箪食()曲肱而枕()()()好之者()笃志()三、解释加点词语1. 学而时习之()2.有朋自远方来()3.人不知而不愠()()4.不亦君子乎()5.吾日三省吾身()()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7.传不习乎()8.三十而立()9.四十不惑()10.不逾矩()()11.温故而知新()()12.学而不思则罔()13.思而不学则殆()14.可以为师矣()()()15.人不堪其忧()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17.好知者不如乐知者()18.饭疏食饮水()()()19. 曲肱而枕之()()20.不义而富且贵()21.于我如浮云()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3.择其善者而从之()24子在川上曰()25.逝者如斯夫()()26.不舍昼夜()27.三军可夺帅也()28.匹夫不可夺志也()29.博学而笃志()30.切问而近思()()四、通假字1.不亦说乎通,意思是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通,意思是五、古今异义词语1.学而时习之(时,古义:;今义:。
习,古义:;今义:)2.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今义:。
三,古义:,今义:)3.温故而知新(古义:;今义:)4.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今义:。
从,古义:;今义:。
)5.可以为师矣(古义:;今义:)六、一词多义1.为:为人谋而不忠乎()可以为师矣()2.而: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3.知:人不知而不愠()七、词语活用归类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温故而知新()4.乐:不亦乐乎()好知者不如乐知者()1.学而时习之()2.吾日三省吾身()3.传不习乎()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5.饭疏食饮水()6.择其善者而从之()7.温故而知新()()八、成语归类(写出文中成语,至少五个)九、按要求默写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论语〉十二章》考点归纳与练习(选择题)
《论语〉十二章》教参详解与练习(选择题)课文原文、课下注释、译文和教参理解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①选自《论(lún)语详注》《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共20篇。
东汉列为“七经”之一,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唐》《孟子》合称为“四书”。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②[【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
③【时习】按时温习。
时,按时。
④【[不亦说乎】不是很愉快吗?不亦……乎,常多用于表示委婉的反问。
说,同“悦”,愉快。
⑤【愠(yùn】)生气,恼怒。
⑥【君子】指有才德的人。
[译文]孔子说:“学习了,然后按时温习,不也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并不因此恼怒,不也是君子吗?”第一章“学而时习之”讲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
学以致用,体现学习的价值。
“学而时习之”强调知识的学习、道德的修炼都需要自觉学习,不断实践。
“有朋自远方来”就是志同道合之人,从远方而来,交流求学的心得,探索为人的道理。
“人不知而不愠”,已经进入了消解名利的自在境界,这只有君子才能做到。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①【曾子】孔子的弟子。
②【吾(wú)】人称代词,我。
③【日】每天。
④【三省(xing)】)多次进行自我检查。
三,泛指多次。
一说,实指,即三个方面。
省,自我检查,反省。
⑤【为人谋】替人谋划事情。
⑥【忠】竭尽自己的心力。
⑦【信】诚信。
⑧(【传(chuán)】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第二章“三省吾身”讲学习方法,强调随时都该反省自己。
此章强调的是加强自我反省,提高自我修养。
《论语》十二章 知识点及同步练习
《论语》第十二章知识点一、作者简介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是我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相传他曾修《诗》《书》,订《礼》《乐》,序《周易》,作《春秋》。
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化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
美国诗人、哲学家爱默生认为“孔子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光荣”。
1988年,75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在巴黎集会,会议结束后发表联合宣言,呼吁全世界“人类如果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首2500年前,去孔子那里汲取智慧”。
二、相关资料《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政治、经济、艺术等方面。
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南宋时,朱熹把《论语》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
《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练,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
三、课文翻译1.原文: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不是很愉快吗?2.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学而》)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我自己:我替人谋事,尽心竭力了吗?3.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有所成就,四十岁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随心所欲,又不越过法度。
”4.原文: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能有新体会、新理解,可以凭借这一点当老师了。
”5.原文: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十二章知识总结
论语十二章知识总结第一篇:论语十二章知识总结《论语》十二章知识总结一、通假字1、不亦说乎说:同“悦”,喜悦、愉快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同“又”,放在整数与零数之间3、论语论:通“伦”,伦理二、成语1、不亦乐乎2、温故知新3、三十而立4、逝者如斯5、不舍昼夜6、三人行,必有我师7、择善而从8、匹夫不可夺志三、古今异义(加横线的字)(1)有朋自远方来古:志同道合的人(“友”:关系友好的人)今:泛指朋友(2)可以为师矣古:可以、凭借今:可能、许可(3)饭疏食饮水古:粗劣今:疏通、疏散(4)饭疏食饮水古:冷水今: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5)匹夫不可夺志也古:普通人今:无学识、无智谋的人(6)吾日三省吾身古:多次今:数词,三四、词类活用(1)学而时习之时:名词-状语,按时(2)吾日三省吾身日:名词-状语,每日(3)温故而知新故、新:形容词-名词,旧的知识、新的体会(4)传不习乎传:动词-名词,传授的知识(5)饭疏食饮水饭:名词-动词,吃饭(6)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名词-意动。
以……为乐五、一词多义(1)为:可以为师矣当、做为人谋而不忠乎替(2)知:人不知而不愠了解温故而知新懂得(3)于: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介词,在于我如浮云介词,对于(4)其:仁在其中矣它的其不善者而改之他们的六、判断下列句中“而”字的用法:(1)学而时习之(表顺接关系的连词)(2)人不知而不愠为(表转折)(3)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表转折)(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表修饰)(5)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表修饰或表顺接)(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表转折)(7)曲肱而枕之(表修饰)(8)不义而富且贵(表修饰)(9)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表承接)(10)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表并列)特殊句式七、省略句:(1)人不知()而()不愠。
(前者省略了宾主“我”,后者省略了主语“我”)(2)可以()为师矣。
《论语》十二章重点知识积累及习题巩固
《论语》十二章重点知识及习题梳理一、文学常识、文化知识积累1.《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3.年龄称谓:弱冠:男子20岁豆蔻年华:13、14岁及笄:女子15、16岁而立:男子30岁不惑:40岁知命:50岁耳顺(花甲):60岁古稀:70岁二、课文词句积累1.通假字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通又2.一词多义(1).为:为人谋而不忠乎(替)可以为师矣(成为,做)(2).而:人不知而不愠(转折连词,却)温故而知新(顺承连词,不译)(3).知:人不知而不愠(了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懂得)温故而知新(得到)(4).乐:不亦乐乎(愉快,快乐)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以……为乐)3.按要求默写(1)。
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在学习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4.《论语》中的成语:温故知新不耻下问诲人不倦后生可畏当仁不让三、疑难句子翻译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论语十二章》重点总结
《<论语>十二章》重点总结一、通假字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e)乎?(“说”同“悦”,愉快。
)2.吾十有(you)五而志于学。
(“有”同“又”,用在整数与零数之间。
)二、古今词义的不同1.朋:(古)志同道合的人。
(有朋自远方来。
)(今)彼此友好的人。
2.君子:(古)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不亦君子乎?)(今)对别人的尊称。
3.可以:(古)两个词。
可以,凭借。
(可以为师矣)(今)表示可能或能够。
4.三:(古)表示多,虚指。
(今)表示确数。
5.罔:(古)迷惑、迷茫而无所适从(今)蒙蔽,没有6.殆:(古)有害(今)危险7.疏:(古)粗劣(今)疏通、疏散8.水:(古)冷水(今)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9.匹夫:(古)普通人,男子汉(今)无学识、无智谋的人三、词类活用1.传不习乎?(v.→n.,老师传授的知识。
)2.温故而知新。
(a.→n.,旧的知识,新的知识。
)3.学而时习之。
(名词作状语,按时。
)4.饭疏食饮水(n.→v.,吃饭。
)5.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a.意动用法,以……为乐趣。
)6.吾日三省吾身。
(名词作状语,每日。
)四、文言特殊句式1.省略句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省略了介词“以”的宾语“之”,即“可以之为师矣”。
)②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③人不知(之)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固定句式不亦说乎?不亦乐乎?不亦君子乎?(不亦……乎,表示委婉的反问语气。
)3.文言虚词的用法①之:它,它们。
他,他们。
(分别指代不同的对象。
)学而时习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曲肱而枕之,择其善者而从之。
②于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在),于我如浮云(对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给)。
③其人不堪其忧(他的),仁在其中矣(它的),其不善者而改之(他人)。
④而:“而”字的用法有:表转接:表转折(可是,但是,却)如: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表转折,可是,但是,却)表顺接:表承接或顺承(然后,就)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表承接,然后)表并列:并且如: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论语十二章》重点总结
《<论语>十二章》重点总结一、通假字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同“悦”,愉快。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有”同“又”,用在整数与零数之间。
二、古今词义的不同1.朋:(古)志同道合的人。
(有朋自远方来。
)(今)彼此友好的人。
2.君子:(古)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不亦君子乎?)(今)对别人的尊称。
3.可以:(古)两个词。
可以,凭借。
(可以为师矣)(今)表示可能或能够。
4.三:(古)表示多,虚指。
(今)表示确数。
5.罔:(古)迷惑、迷茫而无所适从(今)蒙蔽,没有7.疏:(古)粗劣(今)疏通、疏散8.水:(古)冷水(今)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三、词类活用1.传不习乎?(v.→n.,老师传授的知识。
)2.温故而知新。
(a.→n.,旧的知识,新的知识。
)3.学而时习之。
(名词作状语,按时。
)4.饭疏食饮水(n.→v.,吃饭。
)5.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a.意动用法,以……为乐趣。
)6.吾日三省吾身。
(名词作状语,每日。
)四、文言特殊句式1.省略句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省略了介词“以”的宾语“之”,即“可以之为师矣”。
)②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③人不知(之)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固定句式不亦说乎?不亦乐乎?不亦君子乎?(不亦……乎,表示委婉的反问语气。
)3.文言虚词的用法①之:它,它们。
他,他们。
(分别指代不同的对象。
)学而时习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曲肱而枕之,择其善者而从之。
②于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在),于我如浮云(对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给)。
③其人不堪其忧(他的),仁在其中矣(它的),其不善者而改之(他人)。
④而:“而”字的用法有:表转接:表转折(可是,但是,却)如: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表转折,可是,但是,却)表顺接:表承接或顺承(然后,就)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表承接,然后)表并列:并且如: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表并列)表修饰:地如:面山而居。
(表修饰)判断下列句中“而”字的用法:(1)人不知而不愠(表转折)(2)为人谋而不忠乎(表转折)(3)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表转折)(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表承接)(5)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表承接)(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表转折)(7)曲肱而枕之(表修饰)(8)不义而富且贵(表承接)(9)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表承接)(10)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表并列)4.一词多义为:可以为师矣(当,做)为人谋而不忠乎(替,给)知:人不知而不愠(了解)温故而知新(懂得)而:人不知而不愠(表转折)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表承接)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表并列)其:人不堪其忧(他的),仁在其中矣(它的),其不善者而改之(他人)。
《论语》十二章复习及练习
10《论语》十二章1.走近作者孔子(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
春秋时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
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文言知识梳理(1)通假字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②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通“又”)(2)一词多义【其】①其善者而从之(代词,他们)②人不堪其忧(代词,代“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这种困境)③回也不改其乐(代词,代“颜回的”)【为】①为.人谋而不忠(替)②可以为.师矣(做)(3)古今异义可以..为师矣(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能够)(4)词类活用①学而时.习之(名词用作状语,按时)②吾日.三省吾身(名词用作状语,每天)③温故.而知新(形容词用作名词,分别译为“学过的知识”“新的理解与体会”)④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趣)⑤饭.疏食饮水(名词用作动词,吃饭)3.主题解说课文《〈论语〉十二章》,着重叙述了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三方面内容。
4.重点突破课文所选12章,有三个方面的内容,是哪三个方面的内容?提示:一是关于学习方法的,包括第1、2、4、5章。
学习方法有:复习法、反省法、学思结合法。
二是关于学习态度的,包括第7、9、10章。
学习态度包括:要以学为乐、诚实谦虚、善于取长补短、珍惜时间。
三是关于修身做人的,包括第1、2、3、6、8、9、11、12章。
在这几章里,孔子告诉我们修身养性的方法,那就是要宽以待人、忠实守信、顺心而为、安贫乐道、择善而从、坚守志向、博学仁德。
5.结构图解学习勤于复习方法学思结合学习以学为乐是为《论语》十二章学习态度诚实谦虚了更珍惜时间好地修身宽厚仁义做人做人坚贞守节6.学法点津文言字词的理解常见文言虚词与重点实词的意思是文言文阅读必考的知识。
【典型例题】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四十而不惑. (2)不亦说.乎 (3)吾日.三省吾身【参考答案】(1)迷惑,疑惑 (2)通“悦”,愉快 (3)每天【技法点睛】文言字词理解的方法有:(1)扩词法。
论语十二章复习(含答案)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总结一.文学常识填空。
1.《论语》是___家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是记录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一部书,以体为主,共_____篇,与、、并称“四书”。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字,时期人,春秋末期、、,思想的创始人。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
二.解释加点词语。
1.学而时习..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朋自.远方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3.人不知而不愠.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不亦君子..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5.吾日三省..吾身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为人谋而不忠.乎__________________ 7.与朋友交而不信.乎__________________ 8.传.不习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9.三十而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四十不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知天命.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不逾.矩______________________13.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______14.思而不学则殆.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人不堪.其忧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_________________ 17.好之者不如乐.之者________________ 18.饭.疏食饮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于.我如浮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三人行.,必有我师焉._________________21.择其善者..而从之__________________ 22.子在川.上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逝.者如斯夫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三军可夺.帅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25.匹夫..不可夺志也___________________26.博学而笃.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切.问而近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仁.在其中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通假字:1.不亦说乎同,意思是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同,意思是四.古今异义词。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专项同步练习及答案(含中考阅读)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专项同步练习及答案一、文学常识填空1.《论语》是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共二十篇。
与、、并称“四书”。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字,时期人,春秋末期的、、,思想的创始人。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论语()不亦说乎()不愠()三省吾身()传不习乎()不惑()不逾矩()()不思则罔()不学则殆()一箪食()曲肱而枕()()()好之者()笃志()三、解释加点词语1. 学而时习之()2.有朋自远方来()3.人不知而不愠()()4.不亦君子乎()5.吾日三省吾身()()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7.传不习乎()8.三十而立()9.四十不惑()10.不逾矩()()11.温故而知新()()12.学而不思则罔()13.思而不学则殆()14.可以为师矣()()()15.人不堪其忧()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17.好知者不如乐知者()18.饭疏食饮水()()()19. 曲肱而枕之()()20.不义而富且贵()21.于我如浮云()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3.择其善者而从之()24子在川上曰()25.逝者如斯夫()()26.不舍昼夜()27.三军可夺帅也()28.匹夫不可夺志也()29.博学而笃志()30.切问而近思()()四、通假字1.不亦说乎通,意思是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通,意思是五、古今异义词语1.学而时习之(时,古义:;今义:。
习,古义:;今义:)2.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今义:。
三,古义:,今义:)3.温故而知新(古义:;今义:)4.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今义:。
从,古义:;今义:。
)5.可以为师矣(古义:;今义:)六、一词多义1.为:为人谋而不忠乎()可以为师矣()2.而: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3.知:人不知而不愠()七、词语活用归类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温故而知新()4.乐:不亦乐乎()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八、成语归类(写出文中成语,至少五个)九、按要求默写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梳理总结(文档版)
《论语》十二章(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改之。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一、文学常识:1.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2.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二、词语解释:1. 子曰(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2. 不亦说乎?(说:同“悦”,愉快)3.人不知而不愠(愠:生气,恼怒)4.不亦君子乎?(君子:有才德的人)5. 吾日三省吾身(省:自我检查、反省)6.为人谋而不忠乎?(忠:竭尽自己的心力)7.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诚信)8.三十而立(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9. 四十而不惑(惑:迷惑,疑惑)10.五十而知天命(命:命令)11.不逾矩(逾:越过)(矩:法度)12. 学而不思则罔(罔:迷惑,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13.思而不学则殆(殆:疑惑)14.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喜爱,爱好)15.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以……为快乐)16.饭疏食,饮水(饭:吃)17. 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好的方面,优点)18. 子在川上曰(川:河流)19.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斯:这,指河水)20.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三军:军队)(夺:改变)(匹夫:泛指平民百姓)21.博学而笃志(笃:坚定)22.切问而近思:(切:恳切)23.仁在其中矣(仁:仁德)三、句子翻译: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了,然后按时温习,不也很愉快吗?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人家不了解我,并不因此恼怒,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3.吾日三省吾身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4.为人谋而不忠乎?替别人办事情是不是竭尽自己的心力了呢?5.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温习过了呢?6.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总结练习及答案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总结练习及答案一、文学常识填空1.《论语》是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共二十篇。
与、、并称“四书”。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字,时期人,春秋末期的、、,思想的创始人。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论语()不亦说乎()不愠()三省吾身()传不习乎()不惑()不逾矩()()不思则罔()不学则殆()一箪食()曲肱而枕()()()好之者()笃志()三、解释加点词语1. 学而时习之()2.有朋自远方来()3.人不知而不愠()()4.不亦君子乎()5.吾日三省吾身()()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7.传不习乎()8.三十而立()9.四十不惑()10.不逾矩()()11.温故而知新()()12.学而不思则罔()13.思而不学则殆()14.可以为师矣()()()15.人不堪其忧()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17.好知者不如乐知者()18.饭疏食饮水()()()19. 曲肱而枕之()()20.不义而富且贵()21.于我如浮云()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3.择其善者而从之()24子在川上曰()25.逝者如斯夫()()26.不舍昼夜()27.三军可夺帅也()28.匹夫不可夺志也()29.博学而笃志()30.切问而近思()()四、通假字1.不亦说乎通,意思是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通,意思是五、古今异义词语1.学而时习之(时,古义:;今义:。
习,古义:;今义:)2.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今义:。
三,古义:,今义:)3.温故而知新(古义:;今义:)4.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今义:。
从,古义:;今义:。
)5.可以为师矣(古义:;今义:)六、一词多义1.为:为人谋而不忠乎()可以为师矣()2.而: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3.知:人不知而不愠()七、词语活用归类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温故而知新()4.乐:不亦乐乎()好知者不如乐知者()1.学而时习之()2.吾日三省吾身()3.传不习乎()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5.饭疏食饮水()6.择其善者而从之()7.温故而知新()()八、成语归类(写出文中成语,至少五个)九、按要求默写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论语十二章含知识点总结和练习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 和恕——仁者,慈悲也、 爱人也;恕者,宽容也、 宽恕也。
儒家的思想影响 了中国两千多年,其 精华部分是中华民族 的精神财富。
——《论语》——
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书。
共二十篇。
是先秦儒家典籍,四书之一。 由孔子门人和再传弟子编纂。
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 四书五经——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 的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依 次是:
孔子、柏拉图、亚里
士多德、哥白尼、牛顿、 达尔文、培根、阿奎那、 伏尔泰、康德。
同学们,你们对孔 子和《论语》还有 哪些了解呢?
学习目标:
1、了解孔子和儒家思想。 2、畅读课文,并且背诵各则语录。 3、翻译并理解各则语录。 4、整理积累语言材料。 5、学以致用。
五、一词多义
人不知而不愠 了解。 温故而知新 得到
知 知之为知之 知道。
然后知松柏之后调也 知道。 诲女知之乎 知道,明白 是知也 通“智”,聪明,智慧。
(拓展:有一些词,有它本来的意义,另外一些还有引申义, 这造成词的多义现象。如:“时”本义是“时间”,后来从本义 展引申“时机”(相时而动)。又引申为“按时”、“及时”( 时习之)。又引申为“时常”(故时有物外之趣) 。)
[从]跟从,这里指学习。
❖ [士]士人,封建时代称读书人。这里指有抱负或 有特殊地位的人。
❖ [弘(hóng)毅]胸怀宽广、意志坚定毅。
❖ [任]负担,担子。引申为责任、职责。
❖ [重]重大。
❖ [已]停止。
❖ [岁寒]寒冷的冬天。岁,年。
❖ [凋(diāo)]凋谢。 [行]奉行。
❖ [恕(shù)]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学习再学习,学习之乐; 及朋友切磋, 人生之乐; 要自求长进, 提高修养.
新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梳理复习练习及答案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总结练习及答案一、文学常识填空1.《论语》是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共二十篇。
与、、并称“四书”。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字,时期人,春秋末期的、、,思想的创始人。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论语()不亦说乎()不愠()三省吾身()传不习乎()不惑().....不逾矩()()不思则罔()不学则殆()....一箪食()曲肱而枕()()()好之者()笃志()......三、解释加点词语1. 学而时习之()()2.有朋自远方来()20.不义而富且贵().....3.人不知而不愠()()4.不亦君子乎()21.于我如浮云().....5.吾日三省吾身()()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而从之(8.三十而立()23.择其善者7.传不习乎()....))()24子在川上曰(()10.不逾矩(9.四十不惑.....)25.逝者如斯夫()()()12.学而不思则罔()11.温故而知新(......))26.不舍昼夜(13.思而不学则殆(..))27.三军可夺帅也(14.可以为师矣()()(.....))28.匹夫不可夺志也(之者)16.知不如好之者()(其忧15.人不堪(......))29.博学而笃志(17.好知者不如乐知者(..))()()30.切问而近思((18.饭疏食饮水)(........))(19. 曲肱而枕之(...四、通假字通,意思是 1.不亦说乎通,意思是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五、古今异义词语)。
习,古义:;今义: 1.学而时习之(时,古义:;今义:..)。
三,古义:,今义: 2.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今义:..)而知新(古义:;今义: 3.温故.)。
;今义:之(善者,古义:4.择其善者而从;今义:。
新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梳理复习练习及答案
新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梳理复习练习及答案《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总结练习及答案一、文学常识填空1.《论语》是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共二十篇。
与、、并称“四书”。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字,时期人,春秋末期的、、,思想的创始人。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论.语()不亦说.乎()不愠.()三省.吾身()传.不习乎()不惑()不逾矩..()()不思则罔.()不学则殆.()一箪.食()曲肱..而枕.()()()好.之者()笃.志()三、解释加点词语1. 学而时习..之()()2.有朋自.远方来()3.人不知.而不愠.()()4.不亦君子..乎()5.吾日三省...吾身()()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7.传.不习乎()8.三十而立.()9.四十不惑.()10.不逾矩..()()11.温故.而知新..()()12.学而不思则罔.()13.思而不学则殆.()14.可以为...师矣()()()15.人不堪.其忧()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17.好知者不如乐.知者()18.饭疏食...饮水.()()()19. 曲肱而...枕之()()20.不义..而富且贵()21.于.我如浮云()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3.择其善者..而从之()24子在川上..曰()25.逝.者如斯.夫()()26.不舍.昼夜()27.三军..可夺帅也()28.匹夫..不可夺志也()29.博学而笃.志()30.切问..而近思..()()四、通假字1.不亦说乎通,意思是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通,意思是五、古今异义词语1.学而时习..之(时,古义:;今义:。
习,古义:;今义:)2.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今义:。
三,古义:,今义:)3.温故.而知新(古义:;今义:)4.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今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十二章
文言文之解释文言虚词
【文言虚词】
实词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
虚词没有实在意义,一般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只能配合实词造句,表示种种语法关系。
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五类。
【文言虚词的解释方法】
文言虚词重在积累。
(1)将初中阶段最为重要的几个文言虚词的用法进行归纳整理。
(2)释意时,要结合语境、上下文和整个句子的含义,在总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来推断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和意义。
(3)如果给出两个句子让我们判断意义和用法是否相同,我们可以先将某个虚词的基本用法和意义代入句子中去理解,然后将其中能确定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代入另外一句,看句子是否讲得通,以此来筛选答案。
01积累运用
1.字词积累——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论.语(lún) 不亦说.乎(yuè)
人不知而不愠.(yùn) 三省.吾身(xǐng)
学而不思则罔.(wǎng) 思而不学则殆.(dài)
一箪.食(dān) 曲肱.而枕之(ɡōnɡ)
博学而笃.志(dǔ)
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学而时.习之(按时)
(2)不亦说.乎(同“悦”,愉快)
(3)人不知而不愠.(生气,恼怒)
(4)吾日三省
..吾身(泛指多次)(自我检查、反省)
(5)传.不习乎(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6)吾十有.五(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7)三十而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
(8)四十而不惑.(迷惑,疑惑)
(9)六十而耳顺
..(能听得进不同意见)
(10)不逾矩
..(越过)(法度)
(11)学而不思则罔.(迷惑,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12)思而不学则殆.(疑惑)
(13)不堪.其忧(能忍受)
(1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喜爱,爱好)
(15)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为快乐)
(16)饭.疏食,饮水.(吃)(冷水)
(17)必有我师焉.(于此,在其中)
(18)择其善者
..而从之(好的方面,优点)
(19)子在川.上曰(河流)
(20)逝.者如斯.夫(往、离去)(这,指河水)
(21)三军可夺.帅也(改变)
(22)博学而笃.志(坚定)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习学过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2)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
(4)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孔子在河边上感叹说:“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
(5)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博览群书广泛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能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这里面了。
4.文化积累——填写下列文学常识。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体裁)著作。
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共二十篇。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朝代)鲁国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者。
5.句子积累——默写句子。
(1)学习与思考缺一不可,否则会误入歧途,所以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当别人不理解自己时,不应该恼怒,要保持应有的风范,正如《〈论语〉十二章》中所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综合性学习。
在学完课文《〈论语〉十二章》后,老师为了使同学们端正学习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专门组织了一次以“交流学习体会”为主题的座谈会。
请你参与进来。
(1)作为主持人,你应该有一段精彩的开场白。
现在就请你展示出来吧!
示例:同学们,《论语》流传2 500多年,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它的经典语句,每一个中国人都耳熟能详。
阅读《论语》,可以让我们少一份稚嫩,多一份坚强。
今天我们举办“交流学习体会”的主题座谈会,希望大家谈谈自己对《论语》的认识和阅读体会,让更多的人受益。
请大家敞开心扉,交流起来吧。
(2)班上的张长林同学非常聪明,但就是平时学习不认真,不肯下功夫。
在座谈会上,请你委婉地指出他的不足,并用已学过的《论语》中的语录劝勉他勤奋学习。
示例:长林,你有聪明的头脑,大家都羡慕你出众的天赋,但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你的聪慧,如果你能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学习中,你的成绩一定会有大幅度的提高。
02课内精读
阅读全文,完成练习。
7.中国古代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今天我们阅读它同样获益匪浅,请写出出自《〈论语〉十二章》中现在常用的成语。
不亦乐乎;温故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逝者如斯;择善而从;箪食瓢饮。
8.下列句子按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修身分类正确的一项是(C)
①人不知而不愠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⑤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⑥学而时习之⑦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⑧吾日三省吾身⑨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A.①②④/③⑤⑨/⑥⑦⑧
B.①⑤⑧⑨/②⑥/③④⑦
C.②③⑥/④⑤⑦/①⑧⑨
D.①②③/⑥⑦/④⑤⑧⑨
9.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指出了学习的哪三个层次?孔子强调的意思是什么?
三个层次分别是懂得它,爱好它,以它为乐。
孔子强调的意思是要以学习为乐,享受学习的乐趣。
10.现代社会是商品经济社会,我们不能回避利益问题。
你认为孔子的“义利观”对我们现代人有什么指导意义?
在商品经济社会,出现了金钱至上的拜金主义思想及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的现象,但面对金钱、财富,我们应该“义”字当头。
合于义的财可取,不义之财虽贫不取;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行义以达其利,通过做符合道义之事,获得利益。
11.本文有几则讲的是做人的道理,是儒家的修身之言,请任选一则,谈谈对你的启示。
示例:“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三省”说了两个方面,一是修己,一是对人。
对人要诚信,诚信是人格光明的表现,不欺人也不欺己。
替人谋事要尽心,尽心才能不苟且,不敷衍,这是为人的基本德行。
修己不能只做一时一事,要贯穿整个人生,要时时温习旧经验,求取新知识。
在生活中要做到“三省”,
才能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