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学案例-企业文化的重要性——海尔集团
企业管理学案例-企业文化的重要性——海尔集团
企业文化的重要性——海尔集团【背景】海尔集团创立于1984年,19年来持续稳定发展,已成为在海内外享有较高美誉的大型国际化企业集团。
2003年,海尔全球营业额实现806亿元。
2003年,海尔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第一名。
海尔集团坚持全面实施国际化战略,已建立起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全球设计网络、制造网络、营销与服务网络。
随着海尔国际化战略的推进,海尔与国际著名企业之间也从竞争向多边竞合关系发展海尔的超速发展与壮大,得益于以创新为典型特征的海尔文化。
海尔的企业文化作为一种强势亚文化,是通过对国内外优秀文化成分的借鉴、改造,不断进行观念创新、管理创新的成果,是具有典型中国文化特色的中国式管理模式。
张瑞敏把海尔管理模式总结为12个字:“兼收并蓄、创新发展、自成一家”。
【事例】(一)企业文化作为一个无形管理元素,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竞争、服务等方方面面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企业文化同其他要素如技术、人才、资本、设备、环境,信息等一样并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
随外部环境变化,企业内部条件改变,特别是人的责任、能力及认识水平的提高是会发展变化的。
其变化的方向应当是更加适应企业的发展战略要求,更加适应外部环境挑战和内部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更加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及人们需求的变化。
同时,不同的企业的文化都有其各自的特性,判断其优势特性应当是看这种文化是不是能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效益的提高和员工士气的高涨。
任何一个企业的文化都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正如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一样。
因此海尔文化发展会随企业的发展、环境的变化、时代的要求、人的不断追求与不断更新、完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1)海尔企业文化分三个层次最外层是物质文化,看得见,摸得著;中间层是制度行为文化,如规章制度等;最深层的是海尔精神文化。
(2)海尔文化的核心是“创新”精神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而海尔的价值观就是两个字:创新。
制度的东西可以学,但创新却无法模仿。
海尔的科研人员平均每个工作日开发1.3个新产品,每个工作日申请2.5项专利,是中国企业中获专利数量最多的企业。
海尔集团案例分析
海尔集团案例分析【篇一:海尔集团案例分析】ppt制作:张帅资料整理:朱笑生资料搜集:陈文洁 ppt宣讲:吕望公司慨况公司慨况企业简介企业历程企业架构经营成果成功之道成功之道市场定位分析发展战略企业文化管理特色新型理念其他其他公益事业启示海尔集团是世界白色家电第一品牌、中国最具价值品牌。
在全球建立了29个制造基地, 8个综合研发中心,19个海外贸易公司,全球员工总数超过6万人,已发展成为大规模的跨国企业集团。
在首席执行官张瑞敏确立的名牌战略指导下,先后实施了名牌战略、多元化战略和国际化战略,并于2005年底,进入了第四个战略阶段——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
经过创业24年的拼搏努力,海尔品牌在世界范围的美誉度已大幅提升。
自2002年以来,海尔品牌价值连续8年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榜首。
海尔品牌旗下冰箱、空调、洗衣机、电视机、热水器、电脑、手机、家居集成等 19个产品被评为中国名牌,其中海尔冰箱、洗衣机还被国家质检总局评为首批中国世界名牌。
目前海尔已跻身世界级品牌行列,其影响力正随着全球市场的扩张而快速上升。
2008年大事记董事长推进本部监事会主席资金流入本部物流推进本部商流推进本部产品本部技术装备本部商用空调产品本部洗衣机产品本部信息产品本部电冰箱产空调产品本部董事长秘书独立董事副董事长董事总经理副总经理职工监事监事财务负责人组织结构职能对应关系类型时间奖项名称奖项说明品牌 2009.06.09 市场年度销量第一品牌海尔洗衣机蝉联08年中国洗衣机市场销量第一品牌。
2009.05.19 中国空调市场品牌三强海尔空调在专家评价分析的五项指标上不仅综合得分明显高于其他国产品牌,为海尔空调进入中国空调市场品牌三强一举奠定胜局。
也大大缩小了与日本国际化大品牌的差距。
2009.05.15 国家机关政府采购招标综合排名第一在“2009-2010年度中央国家机关空调集中采购项目”中,凭借领先的省电技术、卓越的产品质量以及完善的售后服务,海尔省电空调在此次投标的10 多家国内外企业中脱颖而出,成为中标型号最多且综合排名第一的企业。
海尔案例解读企业文化的重要性
企业文化简单地说就是企业员工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培育起来,并且共同遵守的目标、价值观、行为规范的总称。
对二十一世纪的企业来说,“企业文化”已不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自从我国引进国外“企业文化”开始,不少企业家就对其进行研究与探索。
然而因企业性质、规模及起步不同使得这些企业的文化各有千秋,甚至于成功或者失败,其中以青岛海尔集团的“三层次说”(物质文化、制度行为文化、精神文化)最为典型。
那么,究竟什么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又有什么作用呢?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案例来加深理解。
在海尔的企业,你可以看到海尔的工人在厂区内行走的时候,始终是走在马路边上的黄线内,如果你去问他一声:你为什么在这个黄线内走?他会很自然地告诉你:我应该走在这里。
因为从他到海尔那一天,他就知道,他接受过这样的文化训练,这种文化已经深深地根植在他的脑子里。
如果你再走进海尔的车间,你会发现,海尔的车间是光明、整洁的,而且海尔员工的服饰也非常的统一,这同样是文化的一种表现。
案例一:优秀的企业文化让员工有集体荣誉感,并热爱着企业。
在海尔流传这样一个故事:海尔的一洗衣机分厂,有一个姑娘在19岁的时候走进了海尔集团,并接受了三年海尔文化的洗礼,三年之后得了疾病,被诊断为得了白血病,就在她将要离开人世的时候,她给她的亲人提出了最后一个愿望:我要最后再看一眼我所工作的海尔。
这说明了什么?就是海尔的文化,海尔文化的魅力,使得海尔人这样的热爱这个集体。
案例二:企业文化可以使一个企业败落,也可以使一个企业兴盛或者持续发展。
前几年在管理学中,关于兼并企业,有这样几种方式,比如说,资产比较强的企业,去兼并小企业的时候,把它叫做大鱼吃小鱼;如果是技术力量比较强的去兼并技术力量不强的企业,叫做快鱼吃慢鱼;还有一种叫做企业之间的联合,叫强强合作,叫鲨鱼吃鲨鱼;后来,海尔独创了一条,叫吃休克鱼,它的理论是:对于一个企业,如果它的设备上,还有它的资金上都可以,它仅仅是管理模式不行,那这个鱼仅仅是暂时的一个休克而没有死的鱼,不是烂鱼,不是臭鱼,不是腐败鱼,那么,这个鱼可以吃。
20160922案例分析海尔集团讲稿
海尔集团案例分析一、集团简介海尔创立于1984年,从开始单一生产冰箱起步,拓展到家电、通讯、IT数码产品、家居、物流、金融、房地产、生物制药等领域,从一家资不抵债、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全球大型家电品牌,成为全球领先的美好生活解决方案提供商。
2015年全球大型家用电器品牌零售量数据显示,海尔大型家电品牌零售量第七次蝉联全球第一,同时,冰箱、洗衣机、酒柜、冷柜也分别以大幅度领先第二名的品牌零售量继续蝉联全球第一。
目前,海尔有两大上市公司:青岛海尔和海尔电器,在全球布局六大品牌:海尔、卡萨帝、日日顺、AQUA、斐雪派克、统帅,从不同领域持续满足用户的最佳体验。
海尔在全球有10大研发中心、21个工业园、66个贸易公司、143330个销售网点,用户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彩蛋:最早1984年是“瑞雪”商标,现在已经找不到了。
“海尔兄弟”设计者据说是张瑞敏的一个画家同学,创意是张瑞敏自己想出来的。
德国小孩和冰淇淋代表德国的制冷技术,中国竖着大拇指的小子代表着中国人一定会运用德国的技术造出质量一流的冰箱。
此标志还寓意着中德双方的合作如同这两个小孩一样充满朝气和拥有无限美好的未来。
张瑞敏对此保持着少有的沉默,“海尔兄弟”到底蕴含着张瑞敏的何种追求至今仍然是一个不解之迷。
1993年东方红叶传媒公司,想和海尔合拍动画片《智慧小兄弟》,后改为《海尔兄弟》,95年开始播,给海尔品牌的推广带来了很大好处。
书法“海尔”出自文征明和王羲之。
海尔集团总部中心大楼采用宫灯造型,在2009年被评选为青岛市十大标志性建筑之一。
整体建筑在外面看是个方形的,在一层大厅内向上看,又是个圆形的。
这里体现着管理学上著名的“思方行圆”的理念,即在工作中要将原则性和灵活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达到预定的目标和效果。
四个大红柱子,代表着季节的“春、夏、秋、冬”(另一个版本说代表着海尔的四大支柱产业:科技、工业、贸易、金融);大楼地上层数是12层,代表着全年的12个月;大楼12层上4个面设计挂出的24个大红灯笼,代表着农业的24节气;整个大楼的窗户大大小小一共设计了365块玻璃,代表着一年365天;主楼右侧是五龙塔,左侧是卧白虎,外有水环绕象征财富的。
青岛海尔成功案例解读企业文化的重要性
青岛海尔成功案例解读企业文化的重要性连锁082 杜剑云 3企业文化简单地说就是企业员工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培育起来,并且共同遵守的目标、价值观、行为规范的总称。
对二十一世纪的企业来说,“企业文化”已不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自从我国引进国外“企业文化”开始,不少企业家就对其进行研究与探索。
然而因企业性质、规模及起步不同使得这些企业的文化各有千秋,甚至于成功或者失败,其中以青岛海尔集团的“三层次说”(物质文化、制度行为文化、精神文化)最为典型。
那么,究竟什么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又有什么作用呢?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案例来加深理解。
在海尔的企业,你可以看到海尔的工人在厂区内行走的时候,始终是走在马路边上的黄线内,如果你去问他一声:你为什么在这个黄线内走?他会很自然地告诉你:我应该走在这里。
因为从他到海尔那一天,他就知道,他接受过这样的文化训练,这种文化已经深深地根植在他的脑子里。
如果你再走进海尔的车间,你会发现,海尔的车间是光明、整洁的,而且海尔员工的服饰也非常的统一,这同样是文化的一种表现。
案例一:优秀的企业文化让员工有集体荣誉感,并热爱着企业。
在海尔流传这样一个故事:海尔的一洗衣机分厂,有一个姑娘在19岁的时候走进了海尔集团,并接受了三年海尔文化的洗礼,三年之后得了疾病,被诊断为得了白血病,就在她将要离开人世的时候,她给她的亲人提出了最后一个愿望:我要最后再看一眼我所工作的海尔。
这说明了什么?就是海尔的文化,海尔文化的魅力,使得海尔人这样的热爱这个集体。
案例二:企业文化可以使一个企业败落,也可以使一个企业兴盛或者持续发展。
前几年在管理学中,关于兼并企业,有这样几种方式,比如说,资产比较强的企业,去兼并小企业的时候,把它叫做大鱼吃小鱼;如果是技术力量比较强的去兼并技术力量不强的企业,叫做快鱼吃慢鱼;还有一种叫做企业之间的联合,叫强强合作,叫鲨鱼吃鲨鱼;后来,海尔独创了一条,叫吃休克鱼,它的理论是:对于一个企业,如果它的设备上,还有它的资金上都可以,它仅仅是管理模式不行,那这个鱼仅仅是暂时的一个休克而没有死的鱼,不是烂鱼,不是臭鱼,不是腐败鱼,那么,这个鱼可以吃。
管理学原理——海尔集团PEST模型、五力模型、SWOT模型分析
管理学我国已经加入了WTO,这既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竞争将空间激烈。
为了提高我国的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必须科学有效的分析这个企业的竞争优势,并为其提出在竞争环境中发展的对策建议。
下面我将对海尔集团进行PEST模型、五力模型、SWOT模型分析。
一.PEST模型。
所谓“PEST”分析是指通过对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等因素进行分析,来确定这些因素的变化对海尔集团发展战略管理过程的影响。
1.政治法律环境1984年12月26日,张瑞敏带领新的领导班子来到小白干路上的青岛电冰箱总厂,这便有了海尔集团的前身.在1987年世界卫生组织进行的招标中,海尔冰箱战胜十多个国家的冰箱产品,第一次在国际招标中中标!海尔的发展逐渐引起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注.2007年,海尔在中国家电市场的整体份额达到25%以上,依然保持份额第一;尤其在高端产品领域,海尔市场份额高达30%以上,其中,海尔在白色家电市场上仍然遥遥领先。
在智能家居集成、网络家电、数字化、大规模集成电路、新材料等技术领域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创新驱动”型的海尔集团致力于向全球消费者提供满足需求的解决方案,实现企业与用户之间的双赢。
而现在,海尔集团旗下拥有240多家法人单位,在全球30多个国家建立本土化的设计中心、制造基地和贸易公司,全球员工总数超过五万人。
海尔集团重点发展科技、工业、贸易、金融四大支柱产业,已发展成全球营业额超过1000亿元规模的跨国企业集团.在海尔发展的将近30年来,一直依据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秉持着遵纪守法的理念,进行企业管理,企业发展.在国内,也是守法企业的代表。
2.经济环境1993年,海尔品牌成为首批中国驰名商标;2006年,海尔品牌价值高达749亿元,自2002年以来,海尔品牌价值连续四年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榜首。
海尔品牌旗下冰箱、空调、洗衣机、电视机、热水器、电脑、手机、家居集成等18个产品被评为中国名牌,其中海尔冰箱、洗衣机还被国家质检总局评为首批中国世界名牌,2009年,海尔冰箱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冰箱销量第一,创造了新的世界之最。
经典案例分析-海尔
施
质量观念、市场观念的创新追求,直接催生了“名牌战略”的实
海尔的崛起堪称一个“神话”。 从1984年底到2000年,海尔创下了营业额年均增长80%的神 奇速度,1995年以来累计上缴税收52亿元,企业品牌价值达到330 亿元,在2000年又创下了全球营业额406亿元、出口创汇2.8亿美元、 利税30亿元这一令人惊叹的数字。而这个“神话”是以张瑞敏为首的 创业者们以百折不挠、争先恐后的共产党人精神、民族企业家精神所 创造的。 1984年,海尔前身——青岛电冰箱总厂还仅是一个集体小厂, 亏空达147万元、年销售收入仅348万元。守着一个烂摊子的600名 职工,已是人心涣散。在连换三任厂长仍然“病入膏肓”的困境之下, 1984年12月26日,35岁的张瑞敏从青岛市家电工业总公司副经理 的位置上,正式走马上任,担任这个小厂的厂长。对那时的张瑞敏来 说,这绝对是一种“临危受命”。 张瑞敏一上任就提出:“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在这样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想指导下,1985年,张瑞敏带头把76台有质量缺陷的冰箱全部砸烂。 如今,在海尔科技馆里的那把“闻名遐迩”的大铁锤,向人们诉说着 质量与品牌的故事。这一锤所砸出的不仅是质量意识,砸出的还是一 种崭新的观念,从此,质量意识结结实实地印在海尔人的心中。
“先难后易”创新思路的实施,直接成为实施国际化战略的先导 海尔要走出国门,如何走出去?张瑞敏提出“先难后易”的思路,敢于 先到要求最严格的国家去销售,去生产,后到发展中国家去。 90年代,海尔为了进入德国市场,认证工作做了一年半,通过认证之后, 将冰箱运到德国。海尔冰箱出口德国市场后,正好碰上德国的检测机构对德 国市场上的全部冰箱进行质量检测,检测结果显示,海尔第一位。他们一共 检测5个项目,每个项目最多就是两个加号,海尔得了八个,第二名得了七个。 在这个阶段,海尔不是靠低价格打进国际市场,而是靠当地的消费者认同海 尔品牌。海尔人就是这样逐渐打进德国市场和美国市场,开始了国际化战略。 在200升以下的海尔冰箱已占到美国市场份额的25%时,张瑞敏又大胆决定, 要在美国当地生产当地销售。如今,设在美国南卡州的海尔工厂,是中国在 美国投资最大、占地面积最大的一家企业。同时海尔在洛杉矶设立了设计中 心,按照美国本土化的要求进行设计。 企业扩大了,张瑞敏又酝酿出“斜坡球体论”,即一个企业在越做越大 的情况下,必须依靠两个力,一个是止动力,不能让球从坡上滑下来,要不 断提升基础管理。另一个是上升力,即创新,继续让球往上滚动。也正是依 靠这种“上升力”。1992年后,海尔大胆决策,筹建了当时国内规模最大的 家电工业园,1995年,张瑞敏率领5000名员工将海尔总部东迁至青岛高新 区,实现了海尔第二次创业的重大战略转移。也正是依靠这种“上升力”, 海尔先后兼并了18个企业,共盘活了包括5亿亏损在内的18亿资产,企业全 部扭亏为盈。红星电器厂原是生产洗衣机的工厂,被海尔兼并时净资产只有 一个亿,但亏损为2.5亿,兼并后海尔只派了三个人去,员工还是原来的员工, 设备还是原来的设备,兼并当月亏损700万,第二个月减亏,到第五个月即盈 利100余万。后来,这个案例便成了哈佛大学教授研究的对象,即“海尔文化 激活休克鱼”案例。
管理学展示-海尔的成功
案例分析——海尔的腾飞
(二)蓄势腾飞 当许多厂家把眼光全放在扩产上, 质量不再成为 热点, 更谈不上售后服务。海尔则不然, 它既不放松质量, 又重点抓了服务。张瑞敏突然决定将本厂所有产品提价 10% 出, 海尔却冷静地坚守名牌战略, 制定了“ 先进入 发达国家和地区市场, 创出名牌后, 再进入发展中国家和 地区市场。海尔这一举措成功了。1991 年海尔集团公司 正式成立, 随着产量的稳步增加, 海尔更注重正确处理规 模扩张与质量控制的关系, 正是基于这样一种思路, 产生 了“ 日日清” 及海尔特色的OEC 管理模式, “ 竞争上 岗、三工轮换” 的科学用工制度, “计效联酬” 的分配 制度等一系列有效的管理手段及体系。
从领导重要性进行分析
管理者领导: ——参与型领导方式: 鼓励下属参与任务目标决策并解决具体问题。
管理者决策
• 服务与质量两手抓 • 所有产品提价10%出厂
OEC管理方法分析
• OEC”管理法,即英文“Overall、Every、 Control and Clear”的缩写。 • 其内容: O—Overall(全方位)、E—Everyone (每人)、Everything(每件事)、Everyday (每天)、C—Control(控制)、Clear(清理)。 “OEC”管理法也可表示为:“日事日毕、日清日 高”即:每天的工作每天完成,每天工作要清理 并要每天有所提高。
海尔的OEC 管理模式, 由全方位目标系统、日 清控制系统和有效激励系统三方面构成, 它立 足于海尔的三项制度改革, 使海尔的各项制度 相互衔接, 构成一个有机的统一体, 囊括了企 业管理的诸项要素: 目标、责任、考核、奖惩、 监督、分配、晋升等。这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管 理, 旨在调动职工积极性, 开发其智慧, 发挥 其创造力。这是企业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良 性循环的精细化管理方法, 达到了企业管理的 一种高境界, 是海尔文化的核心内容。
海尔的企业管理案例
海尔的奥秘一、东方神话“没有海尔的世界是什么样的?”这是海尔的一段广告词,这使人联想到“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的广告词,一片蔚蓝色的工业园区和一群身着巨著色工装的人们,使人想到在蓝色大海里畅游的鱼儿。
“以永远的忧患意识追求永远的活力”,通过螺旋式上升的发展过程,海尔已是一个销售收入超过60亿元,品牌价值77.36亿元,仅次于红塔山和长虹的巨人。
但是海尔并不满足,其扩张之路仍然在继续。
二、扩张的基础“资本”是船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说:“资本是船。
”没有船,只能涉水过河,有了船,则可以载着“父老乡亲”一起过河。
船小一点,载“街坊四邻”,船大一些,载“千家万户”,大、再大,就可以载“五湖四海”了。
“海尔号”有多大?海尔起初并无“船”——1984年时它只不过是一个亏损147万元的集体小厂,可谓“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海尔今天已有“船”——岂止是“船”,而是一支阵容壮观的“联合舰队”。
它今天已是一个拥有67家企业(其中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14个),直属员工1.8万人,总资产达56.8亿元的多主体、多成分、多元化的开放式大企业集团,在我国家电行业中门类最齐、水平最高、规模最大。
它在南斯拉夫、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开设了分厂,在北美、欧共体、中东等重点市场发展了31家海尔专营商,800余个经销点。
资本是逐步积累起来的。
从小到大,从小到多,中间有一个过程,数量在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就具备了扩张的条件,亦即发生了质的变化。
质变以量变为基础,量变以质变为界限。
而这界限又是以扩张规模的大小来确定的。
小规模扩张适当,有些资本即可承受,扩张规模大一些,则需要更多的“金刚钻”,才能揽起“瓷器活”。
名牌是帆资本运营的高级阶段是品牌运营。
“名牌是帆”,这是张瑞敏的又一思考。
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已超越了资本竞争的阶段,进入了品牌的较量。
波音、麦道,最终是以品牌的力量决出了雌雄,强者被更强者所吸纳。
张瑞敏把“海尔”这两个普通的中国汉字,做成了“四个九”的纯金制品。
企业文化对企业的重要性(海尔企业文化案件)
企业文化对企业的重要性(海尔企业文化案件)企业文化对企业的重要性(海尔企业文化案例)企业文化是指一个企业所创造的独有的、具有连续性的、在组织中得到广泛接受的、对员工行为起到指导作用的价值观、信仰、行为准则以及行为规范。
它体现了企业的精神风貌、核心竞争力和发展方向,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员工发展和企业形象的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海尔企业是中国知名的家电企业,其独特的企业文化成为其最具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因素之一。
海尔的企业文化以创新、责任、执行力和合作为核心价值观。
创新是海尔的灵魂,它推动了海尔持续发展和转型升级。
海尔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创新产品和服务,满足消费者的不断需求变化。
同时,海尔鼓励员工发挥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创新体系,包括创新学院、创新大赛和创新奖励机制等。
这种创新文化促使海尔不断推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和解决方案,提高了企业的市场份额和品牌影响力。
责任意识是海尔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海尔以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为社会责任,尊重消费者权益和环境保护,积极履行企业公民责任。
海尔还注重员工的个人发展和幸福感,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职业发展机会。
海尔还积极回馈社会,通过各种公益和慈善活动参与社区和社会的建设。
这种责任意识使得海尔赢得了消费者和公众的认可,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
执行力是海尔企业文化的核心特征之一。
海尔要求员工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和职业道德,坚持诚信经营。
海尔通过建立完善的执行机制和绩效考核体系来确保执行力的有效发挥。
在海尔的企业文化中,执行力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提高企业内部的协同效率和执行效果,使企业能够快速适应市场变化和应对挑战。
合作是海尔企业文化的核心要素之一。
海尔鼓励员工之间的合作和团队精神,强调跨部门和跨文化的协作。
海尔建立了开放的工作环境和沟通渠道,促进不同团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这种合作文化有助于凝聚员工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促进团队的创新和高效协作,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
企业战略管理案例分析(4)
案例1.海尔的崛起海尔集团是在1984年引进德国利勃海尔电冰箱生产技术成立的青岛电冰箱总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国家特大型企业。
经过短短15年的时间,海尔集团从一个亏空147万元的集体小厂迅速成长为拥有白色家电、黑色家电和米色家电的中国家电第一品牌,到1999年海尔产品包括58大门类9200多个品种,企业销售收入以平均每年81.6%的速度高速、持续、稳定增长,1999年,集团工业销售收入实现215亿元。
1997年8月,海尔被国家经贸委确定为中国六家首批技术创新试点企业之一,重点扶持冲击世界500强。
而海尔长期的成功的企业文化的建设,对海尔的崛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以下就是海尔文化的具体体现:A.美国海尔人:当日的工作决不往后拖!1999年7月中旬,美国洛杉矶地区的气温高达40多度,连路上也少有人在这么热的天气里走动。
一次,因运输公司驾驶员的原因,运往洛杉矶的洗衣机零部件多放了一箱,这件事本来不影响工作,找机会调回来即可,但美国海尔贸易有限公司零部件经理丹先生不这么认为,他说:当天的日清中就定下了要调回来的内容,哪能把当日该完成的工作往后拖呢?于是丹先生冒着酷暑把这箱零部件及时调换了回来。
B.金昌顺现在工作为何这么"顺"?金昌顺经过培训上岗,干起了冰箱总装焊接工,他的梦想是想当"海尔焊接大王"。
光想当不行,更要平日好好练。
怎么个练法?因为心急,刚开始金昌顺就碰了"钉子",在一次焊接比赛中成绩不理想,便一度产生了消沉情绪。
他的师傅发现这个现象后,便开导他说:任何能力的提高都有一个过程,不要心急,工作效果如果日事日毕,日清日高,每天提高1%,长期坚持下来,就会有几何级数的提高。
师傅的话深深触动了金昌实用文档顺。
从此后,他苦练基本功,工余时间寻来些废旧的切割管子,天天晚上进行练习。
同事们说:"发现废旧管子就给小金,他这个拼劲真让人佩服!"金昌顺焊接技术天天有提高,他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在98年冰箱事业部举行的焊接比武中,金昌顺连续三次夺得焊接明星,并受到公司的嘉奖。
案例分析:《海尔文化激活休克鱼》
案例分析:《海尔文化激活休克鱼》案例分析:《海尔文化激活休克鱼》1.你如何评价企业文化在海尔集团发展中的作用?2.你认为海尔文化的长处是什么,短处是什么?3.海尔文化激活"休克鱼",关键靠什么?迄今登上哈佛讲台的中国人就是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
1998年3月25日,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应邀到美国哈佛商学院参与MBA的教学活动,并当场回答学生的提问。
海尔成为哈佛商学院写入哈佛案例的第一个中国企业,哈佛商学院的佩恩教授高兴地说,张先生是我们邀请的第一位来自中国企业的客人,以前我们讲过日本、拉美国家有关企业文化运作成功的案例,但从来没有中国的,第一次引起我对中国兴趣的是海尔,海尔不仅学习借鉴外国好的经验,而且结合中国国情、创造适合中国的一套管理办法,海尔简直是奇迹,我感到十分钦佩!"海尔文化激活休克鱼"的案例正式写进了哈佛大学教材,标志着海尔真正走向了世界。
同时,海尔作为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写入哈佛教材案例的第一家中国企业,开创了我国企业管理科学案例走向世界的先河。
海尔成功兼并原青岛红星电器厂的故事已被写进哈佛案例。
案例中最让人惊异的是,兼并生效之后,海尔派去的第一批人不是出自财务部,而是出自企业文化中心。
他们首先宣讲的是企业文化、管理模式,而不是投资额度、赢利指针。
账面上一时的得失不在他们的视野之内,企业长远的价值才是他们的立足点。
为什么要这样做?张瑞敏的理论是:"企业兼并的目的是以少量资金投入,迅速扩大企业规模。
兼并之后,企业扭亏为盈不是靠大量的资金注入,否则不如建立一家新的企业;主要还是利用自己的无形资产,即所谓品牌运营,并注入文化和管理。
我们的做法是,在被兼并企业里将海尔的模式进行复制,可以形象地总结为吃"休克鱼"的方法。
"什么叫吃"休克鱼"呢?张瑞敏说,从国际上看兼并分成三个阶段:当企业资本存量占主导地位、技术含量并不占先的时候,是大鱼吃小鱼,大企业兼并小企业;当技术含量的地位已经超过资本的作用时,是快鱼吃慢鱼,象微软起家并不早,但他始终保持技术领先,所以能很快地超过一些老牌计算机公司;到20世纪90年代则是一种强强联合,所以鲨鱼吃鲨鱼,美国波音兼并麦道就是这种情况。
海尔集团企业文化
海尔集团企业文化海尔集团企业文化【篇一:浅析海尔集团的企业文化】浅析海尔集团的企业文化——从企业理念的角度班级:国际经济与贸易1班姓名:郑秀玲学号:0924111057【摘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壮大,成为竞争中的强者,对于一个企业来讲,制胜的法宝就是企业核心竞争力。
海尔集团成功的秘诀,也正是海尔独特的核心竞争力——海尔文化。
如今,海尔文化已经融入到海尔集团的运营管理中,引导企业发展,规范企业运作,使海尔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竞争大环境中,仍能充满活力地快速发展。
本文从企业理念方面来阐述分析海尔独特的企业文化。
【关键词】:海尔集团企业文化企业理念企业文化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也是一种先进的管理理论并逐渐被广大企业管理人员所认同并接受。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活力的内在源泉,企业要展示其文化的个性魅力,发挥其“文化力”的作用,达到内增凝聚力外强竞争力,促进企业文化业务发展的目的,就要从实践中不断提高认识,深化对企业文化的一些独特性的认识。
任何一个成功的企业都会有其特有的企业文化,植根于中国正大跨步地走向国际市场的海尔集团也有其独特的企业文化。
海尔文化的核心是创新。
它是在海尔二十年发展历程中产生和逐渐形成特色的文化体系。
海尔文化以观念创新为先导、以战略创新为方向、以组织创新为保障、以技术创新为手段、以市场创新为目标,伴随着海尔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从中国走向世界,海尔文化本身也在不断创新、发展。
员工的普遍认同、主动参与是海尔文化的最大特色。
当前,海尔的目标是创中国的世界名牌,为民族争光。
这个目标把海尔的发展与海尔员工个人的价值追求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每一位海尔员工将在实现海尔世界名牌大目标的过程中,充分实现个人的价值与追求。
海尔通过对统一的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的认同使集团有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海尔文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是海尔的无形资产,是具有海尔特色的意识形态。
海尔的企业文化包括企业理念和具体体现两大部分,这两大部分和谐地贯彻到海尔集团各个分支机构和各个部门的经营、管理工作中,十四年来,不断积累不断丰富,形成了许多实用的新的理念及思路。
海尔集团企业文化(精选多篇)
海尔集团企业文化(精选多篇)第一篇:海尔集团企业文化海尔集团企业文化海尔管理模式在创新实践中,海尔探索实施的“oec”管理模式、“市场链”管理及“人单合一”发展模式均引起国际管理界高度关注。
海尔集团海尔生产车间海尔“人单合一”发展模式为解决全球商业的库存和逾期应收提供创新思维,被国际管理界誉为“号准全球商业脉搏”的管理模式。
“创造资源、美誉全球”的企业精神和“人单合一、速决速胜”的工作作风,挑战自我、挑战明天,为创出中国人自己的世界名牌而持续创新!海尔标志海尔logo海尔创业刚起步时,电冰箱生产技术从德国利勃海尔公司引进。
当时双方签订的合同规定,海尔可在德国商标上加注厂址在青岛,于是海尔便用“琴岛——利勃海尔”作为公司的商标。
(琴岛,青岛的别称)随着企业品牌声誉的不断提升,原商标中的地域性影响了品牌的进一步拓展,于是过渡成为”琴岛海尔”。
海尔兄弟随着企业进军国际化市场步伐加快,1993年5月,集团将产品品牌与集团名称均过渡到中文”海尔”,并设计了英文”haier”,作为标识,新的标识更与国际接轨,设计上简洁、稳重、大气,广泛用于产品与企业形象宣传中。
20XX年12月26日,海尔集团开始启用了新的海尔标志。
新的设计更加强调了时代感。
英文(汉语拼音)海尔新标志的设计核心是速度。
因为在信息化时代,组织的速度、个人的速度都要求更快。
风格是:简约、活力、向上。
英文(汉语拼音)新标志整体结构简约,显示海尔组织结构更加扁平化;每个人更加充满活力,对全球市场有更快的反应速度。
汉字海尔的新标志,是中国传统的书法字体,它的设计核心是:动态与平衡;风格是:变中有稳。
这两个书法字体的海尔,每一笔,都蕴涵着勃勃生机,视觉上有强烈的飞翔动感,充满了活力,寓意着海尔(更多请搜索)人为了实现创世界名牌的目标,不拘一格,勇于创新。
从”琴岛—利勃海尔”到”琴岛海尔”再到”海尔”,从商标的演变可以看出海尔塑造品牌形象、逐步走向国际化品牌的发展历程。
企业跨文化管理以海尔为例
国贸1033班
1
目录
跨文化管理的定义 跨文化管理的特征 跨文化管理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以海尔集团为例
2
跨文化管理的定义
跨文化管理,又称为“交叉文化管理
(Cross Cultural Management),即在全 球化经营中,对子公司所在国的文化采取 包容的管理方法,在跨文化条件下克服任 何异质文化的冲突,并据以创造出企业独 特的文化,从而形成卓有成效的管理过程。
3
跨文化管理的特征
跨文化管理具有多元性和变革性特征。
多元性特征,是指多种民族文化并存的特征。 跨国公司的员工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国家,其 语言、文化习俗、处事方式等均有所不同。管 理时,需要兼顾各种背景,因此管理的方法及 内容就变得多元化。
变革性特征,是指公司处于不同的国际化运营 阶段时,人力资源的管理具有着不同的任务和 目标。
10
(四)对跨国公司及其员工具有激励 作用
跨国公司通过跨文化管理可以使各个子公司 及员工从内心产生一种高昂情绪和发奋进取 精神的效应。通过跨文化管理形成了共同宗 旨、共同愿望、最高目标、价值观等。对员 工的这种激励是一种内在的引导,它不是被 动消极地满足人们对实现自我价值的心理需 求,而是通过企业文化地塑造使每个员工从 内心深处产生为企业拼搏的献身精神。
4
跨文化管理的必要性
(一)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些有实力的公司开始 在国外直接进行投资、生产、经营,为了 适应跨国公司的发展,管理必须要考虑子 公司所在国与母公司所在国的文化差异, 必须要做好跨文化的管理。
5
(二)解决文化差异、文化冲突的需要
由于跨国公司的母公司所在国与子公司所在国之 间以及来自不同国家的经理、职员之间的文化 不同,使得在一些管理的基本问题上,如经营 目标、市场选择、管理方式等重大问题上存在 着差异。跨国公司进行跨文化管理时,关键在 于如何跨越文化差异、文化冲突的障碍,在两 种文化的结合点上寻求和创立一种双方都能认 同和接纳的、发挥两种文化优势的管理模式。 因此才能更好地解决文化差异、文化冲突所带 来的问题。
管理学案例分析——海尔
海尔管理案例分析海尔集团15年来,以平均每年82.8%的速度高速稳定增长,从一个濒临倒闭集体小厂发展成为中国家电第一名牌,在国际市场上享有较高声誉,其经验被美国哈佛大学列为成功管理范例。
张瑞敏介绍:在海尔创业初期采取的是直线职能式管理,它是根据企业当时的情况确定的。
当时工厂有600名员工,由于企业连年效益很差,所以工厂情况十分混乱,采取直线职能式管理,易于控制强化管理和解决混乱局面;在海尔进入多元化的发展阶段,采取的是矩阵结构管理,以项目组为主。
使职能与项目有机地结合,促进企业发展;在新经济时代,海尔采取了“市场链”。
一边整合企业外部资源,一边满足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每个部门、每个员工都面对市场,变职能为流程,变企业利润的最大化为顾客满意度最大化。
新的业务流程从市场获得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信息,然后把这个信息转化为订单:物流根据订单采购;制造系统按订单生产;商流把产品送到用户手中。
由于消费者的需求永远是动态的,因此企业永远保持着非平衡的有序的动态发展状态。
我们来看看海尔几种成功的管理模式——一、OEC管理法。
“OEC”管理法,即英文“Overall、Every、Control and Clear”的缩写。
其内容:O—Overall(全方位)、E—Everyone(每人)、Everything(每件事)、Everyday(每天)、C—Control(控制)、Clear(清理)。
“OEC”管理法也可表示为:“日事日毕、日清日高”即:每天的工作每天完成,每天工作要清理并要每天有所提高。
“OEC”管理法由三个体系构成:目标体系→日清体系→激励机制。
首先确立目标;日清是完成目标的基础工作;日清的结果必须与正负激励挂钩才有效。
这个管理法的执行过程是非常枯燥的。
它的实施需借助于一个叫做3E卡的记录卡,要求每个工人每天都要填写一张3E卡,3E卡将每个员工每天工作的七个要素(产量、质量、物耗、工艺操作、安全、文明生产、劳动纪律)量化为价值,每天由员工自我清理计算日薪(员工收入就跟这张卡片直接挂钩)并填写记账、检查确认后给班长,不管多晚班长都要把签完字的卡拿回来,再签完字交给上面的车间主任,车间主任审核完后再返回来,就这样单调的工作天天填月月填,不管几点钟下班都得完成。
管理学案例--海尔企业文化
管理学案例--海尔企业文化第一篇:管理学案例--海尔企业文化海尔的企业文化(1)海尔企业文化是被全体员工认同的企业领导人创新的价值观。
海尔文化的核心是创新。
它是在海尔二十年发展历程中产生和逐渐形成特色的文化体系。
海尔文化以观念创新为先导、以战略创新为方向、以组织创新为保障、以技术创新为手段、以市场创新为目标,伴随着海尔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从中国走向世界,海尔文化本身也在不断创新、发展。
员工的普遍认同、主动参与是海尔文化的最大特色。
当前,海尔的目标是创中国的世界名牌,为民族争光。
这个目标把海尔的发展与海尔员工个人的价值追求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每一位海尔员工将在实现海尔世界名牌大目标的过程中,充分实现个人的价值与追求。
海尔文化的核心是创新案例:“有生于无”与“以柔克刚”有一次,张瑞敏首席执行官出访日本一家大公司。
该公司董事长一向热衷中国至理名言。
在这位董事长介绍该公司经营宗旨和企业文化时,阐述了“真善美”,并引述老子思想,张瑞敏也发表了自己看法:《道德经》中有一句话与“真善美”语义一致,这就是“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张瑞敏以这句话诠释了海尔文化之重要性。
他说,企业管理有两点始终是我铭记在心的:第一点是无形的东西往往比有形的东西更重要。
当领导的到下面看重的是有形东西太多,而无形东西太少。
一般总是问产量多少、利润多少,没有看到文化观念、氛围更重要。
一个企业没有文化,就是没有灵魂。
第二点是老子主张的为人做事要“以柔克刚”。
张瑞敏说:“在过去人们把此话看成是消极的,实际上它主张的弱转强、小转大是个过程。
要认识到:作为企业家,你永远是弱势;如果你真能认识到自己是弱势,你就会朝目标执着前进,也就会成功。
”有一次,一位记者问张瑞敏:“一位企业家首先应懂哪些知识?”张瑞敏想了想说:“首先要懂哲学吧!”张瑞敏能联系企业实际,从老子思想中悟到“无”比“有”更重要、“无”生“有”的道理,也悟出柔才能克刚、谦逊才能进取的为人做事之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文化的重要性——海尔集团
【背景】海尔集团创立于1984年,19年来持续稳定发展,已成为在海内外享有较高美誉的大型国际化企业集团。
2003年,海尔全球营业额实现806亿元。
2003年,海尔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第一名。
海尔集团坚持全面实施国际化战略,已建立起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全球设计网络、制造网络、营销与服务网络。
随着海尔国际化战略的推进,海尔与国际著名企业之间也从竞争向多边竞合关系发展
海尔的超速发展与壮大,得益于以创新为典型特征的海尔文化。
海尔的企业文化作为一种强势亚文化,是通过对国内外优秀文化成分的借鉴、改造,不断进行观念创新、管理创新的成果,是具有典型中国文化特色的中国式管理模式。
张瑞敏把海尔管理模式总结为12个字:“兼收并蓄、创新发展、自成一家”。
【事例】
(一)企业文化作为一个无形管理元素,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竞争、服务等方方面面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企业文化同其他要素如技术、人才、资本、设备、环境,信息等一样并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
随外部环境变化,企业内部条件改变,特别是人的责任、能力及认识水平的提高是会发展变化的。
其变化的方向应当是更加适应企业的发展战略要求,更加适应外部环境挑战和内部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更加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及人们需求的变化。
同时,不同的企业的文化都有其各自的特性,判断其优势特性应当是看这种文化是不是能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效益的提高和员工士气的高涨。
任何一个企业的文化都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正如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一样。
因此海尔文化发展会随企业的发展、环境的变化、时代的要求、人的不断追求与不断更新、完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1)海尔企业文化分三个层次
最外层是物质文化,看得见,摸得著;中间层是制度行为文化,如规章制度等;最深层的是海尔精神文化。
(2)海尔文化的核心是“创新”
精神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而海尔的价值观就是两个字:创新。
制度的东西可以学,但创新却无法模仿。
海尔的科研人员平均每个工作日开发1.3个新产品,每个工作日申请2.5项专利,是中国企业中获专利数量最多的企业。
海尔文化的这种创新,就是要最大限度地给
每一位员工提供一个创新的空间。
(二)海尔“敬业报国,追求卓越”“真诚到永远”的价值观是最关键、最重要的。
因为它属于企业文化的核心层,由这种价值观、哲学思想决定了海尔的内层管理文化。
即进入全球500强目标和一套里层文化。
如质量观、人才观、品牌观、开发观等。
并最终折射到海尔的中层文化和表层文化,如海尔的服务举措、产品创意、员工的敬业勤奋工作作风等。
(三)现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源泉是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应当是由企业经营者在深入了解每个员工心灵深处普遍存在的美好愿望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出健康向上、符合大多数员工物质、精神要求的思想、观念。
同时要吸收现代先进的管理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中积极的因素,使之融合,提炼出具有企业特色的组织文化,这种文化应具有先进性、民族性和发展性,能取得员工心理和行动上认同。
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出强大的竞争力。
【点评】是什么让当年那个濒临破产的“丑小鸭”,变成了今天跻身世界家电十强的“海尔龙”?海尔的领路人张瑞敏回答:是创新。
创新是海尔的灵魂,是海尔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竞争力的奥密所在。
然而“创新”正是海尔文化的核心。
创新是海尔的灵魂,是海尔保持旺盛生命力和竞争力的奥秘所在。
海尔平均每个工作日开发一个新产品,每个工作日申请2项专利。
海尔新产品的技术开发摒弃过去封闭式、线型的低效率开发方式,创造性地实行整合全球技术、智力资源的并行式开发,以快速满足市场需求。
从创名牌战略时“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 ,到多元化战略时的“吃休克鱼”,再到国际化战略的“ 先创牌、后创汇”,海尔人说,创新之路很难走,但距离成功是最近的路从创名牌到多元化、国际化,海尔成功实现了两大战略性跨越。
海尔人现在已经获得了许许多多的荣誉,但在他们心里,份量最重的是国家质量奖。
它所代表的海尔质量理念,是让海尔站稳国内和国际市场的基石。
这一质量理念是一把大锤砸出来的。
七年生聚,七年创牌,海尔在中国的市场上站稳了脚跟。
审时度势,当机立断,海尔以雷霆万钧之势开始了多元化战略。
从白色家电到黑色家电,再到米色家电,海尔人连战连捷。
海尔的决策者们说,靠的是“敬业报国,追求卓越”的海尔精神,靠的是用先进的企业文化,打造一个个奋斗目标。
从当年创造中国冰箱的金牌,到今天努力跻身世界五百强,海尔人靠它振奋精神,战胜自我,永远创业,创新进取。
海尔的文化和理念,是用各种生动活泼的方式,进入每个海尔员工心中的。
海尔文化的核心是创新。
它是在海尔二十年发展历程中产生和逐渐形成特色的文化体系。
海尔文化以观念创新为先导、以战略创新为方向、以组织创新为保障、以技术创新为手段、以市场创新为目标,伴随着海尔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从中国走向世界,海尔文化本身也在不断创新、发展。
员工的普遍认同、主动参与是海尔文化的最大特色。
当前,海尔的目标是创中国的世界名牌,为民族争光。
这个目标把海尔的发展与海尔员工个人的价值追求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每一位海尔员工将在实现海尔世界名牌大目标的过程中,充分实现个人的价值与追求。
张瑞敏是走上哈佛讲坛的第一位中国企业家,以海尔的卓著业绩和精辟经营理念让世界认识了中国企业与成功的海尔文化。
这一事件在中国企业管理史上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它说明,中国企业只要创新,同样也可以在企业管理方面为世界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