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链表的存储基础
数据结构中linklist的理解
数据结构中linklist的理解LinkList(链表)的理解。
在数据结构中,链表(LinkList)是一种基本的数据结构,它由一系列节点组成,每个节点包含数据和指向下一个节点的指针。
链表是一种线性数据结构,它可以用来表示一系列元素的顺序。
与数组不同,链表中的元素在内存中不是连续存储的,而是通过指针相互连接起来的。
这种特性使得链表具有一些独特的优势和应用场景。
链表的基本结构。
链表由节点组成,每个节点包含两部分,数据和指针。
数据部分用来存储元素的值,指针部分用来指向下一个节点。
链表的第一个节点称为头节点,最后一个节点称为尾节点,尾节点的指针指向空值(NULL)。
链表的分类。
链表可以分为单向链表、双向链表和循环链表三种基本类型。
单向链表,每个节点只包含一个指针,指向下一个节点。
双向链表,每个节点包含两个指针,分别指向前一个节点和后一个节点。
循环链表,尾节点的指针指向头节点,形成一个闭环。
不同类型的链表适用于不同的场景,选择合适的链表类型可以提高数据操作的效率。
链表的优势。
链表相对于数组有一些明显的优势:插入和删除操作高效,由于链表中的元素不是连续存储的,插入和删除操作可以在常数时间内完成,而数组中的插入和删除操作需要移动大量元素,时间复杂度为O(n)。
动态扩展,链表的大小可以动态调整,不需要预先分配固定大小的内存空间。
链表的应用场景。
由于链表的优势,它在一些特定的应用场景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LRU缓存,链表可以用来实现LRU(Least Recently Used)缓存淘汰算法,当缓存空间不足时,链表可以高效地删除最久未使用的元素。
大整数运算,链表可以用来表示大整数,实现大整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图论算法,在图论算法中,链表常常用来表示图的邻接表,用于表示图中的顶点和边的关系。
链表的实现。
链表的实现可以使用指针或者引用来表示节点之间的关系。
在C语言中,可以使用指针来表示节点之间的连接关系;在Java等语言中,可以使用引用来表示节点之间的连接关系。
c语言中链表的定义
c语言中链表的定义C语言中链表的定义链表是一种常用的数据结构,它是由一系列节点组成的,每个节点包含一个数据元素和一个指向下一个节点的指针。
链表可以用来存储任意类型的数据,而且它的大小可以动态地增加或减少,非常灵活。
在C语言中,链表的定义通常包括两个部分:节点结构体和链表结构体。
节点结构体定义如下:```typedef struct node {int data; // 数据元素struct node *next; // 指向下一个节点的指针} Node;```这里定义了一个名为Node的结构体,它包含两个成员变量:data和next。
其中,data用来存储节点的数据元素,next用来指向下一个节点的指针。
注意,这里的next是一个指向Node类型的指针,这样才能实现链表的连接。
链表结构体定义如下:```typedef struct list {Node *head; // 指向链表头节点的指针Node *tail; // 指向链表尾节点的指针int size; // 链表的大小} List;```这里定义了一个名为List的结构体,它包含三个成员变量:head、tail和size。
其中,head和tail分别指向链表的头节点和尾节点,size表示链表的大小。
通过这两个结构体的定义,我们就可以创建一个链表了。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例子:```int main() {List list = {NULL, NULL, 0}; // 初始化链表Node *node1 = (Node*)malloc(sizeof(Node)); // 创建第一个节点node1->data = 1; // 设置节点的数据元素node1->next = NULL; // 设置节点的指针list.head = node1; // 将节点1设置为链表的头节点list.tail = node1; // 将节点1设置为链表的尾节点list.size++; // 链表大小加1// 创建更多的节点...return 0;}```在这个例子中,我们首先初始化了一个空链表,然后创建了第一个节点,并将它设置为链表的头节点和尾节点。
顺序存储结构、链式存储结构、索引存储结构、散列存储结构
顺序存储结构、链式存储结构、索引存储结构、散列存储结构介绍存储结构是指数据在计算机内存或磁盘等存储介质中的组织方式。
在数据结构中,常见的存储结构有顺序存储结构、链式存储结构、索引存储结构和散列存储结构。
下面将分别对这四种存储结构进行详细介绍。
一、顺序存储结构(Sequential Storage Structure):顺序存储结构是将数据元素按照其逻辑次序依次存储在一片连续的存储空间中,即在内存或磁盘上连续存放数据元素。
数据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通过其在存储空间中的物理位置来表示。
特点:顺序存储结构的存取速度较快,可以通过下标直接访问元素。
插入和删除操作需要移动大量元素,效率较低。
适用于元素数量固定、随机访问频繁的场景,如数组。
二、链式存储结构(Linked Storage Structure):链式存储结构通过使用指针将数据元素存储在不连续的存储空间中,并通过指针将它们连接起来。
每个数据元素中都包含一个指向下一个元素的指针,从而构成了一个链表结构。
特点:链式存储结构的插入和删除操作效率较高,只需要修改指针的指向。
访问某个元素需要从头节点开始遍历,效率较低。
适用于元素数量不固定、插入和删除频繁的场景,如链表。
三、索引存储结构(Indexed Storage Structure):索引存储结构是在顺序存储结构的基础上,为数据元素建立一个索引表,该索引表中的每个索引项包含了一个关键字和对应数据元素在存储空间中的地址。
特点:索引存储结构可以通过索引表快速定位数据元素,减少了遍历的时间。
插入和删除操作需要同时修改索引表和存储空间,效率相对较低。
适用于大型数据库等场景,可以提高查询效率。
四、散列存储结构(Hash Storage Structure):散列存储结构是通过将数据元素的关键字映射到一个散列地址来进行存储和访问的。
具体的映射函数称为散列函数,它将关键字转换为一个固定长度的散列地址。
特点:散列存储结构可以快速定位数据元素,查找效率高。
存储结构的名词解释
存储结构的概念和分类存储结构是指数据的逻辑结构在计算机中的表示,也就是数据结构在计算机中的存储方法。
存储结构的选择会影响到数据的存储空间的利用率,数据的存取速度,以及数据的操作的实现。
本文主要介绍了四种基本的存储结构:顺序存储结构,链式存储结构,索引存储结构,和散列存储结构。
并对它们的特点,优缺点,以及适用的数据类型进行了分析和比较。
一、顺序存储结构顺序存储结构是一种最基本的存储表示方法,通常借助于程序设计语言中的数组来实现。
顺序存储结构的特点是把逻辑上相邻的结点存储在物理位置相邻的存储单元里,结点间的逻辑关系由存储单元的邻接关系来体现。
顺序存储结构的优点是无需为表示结点间的逻辑关系而增加额外的存储空间,存储密度大;可随机存取表中的任一元素,查找方便。
顺序存储结构的缺点是插入,删除运算不方便,须移动大量元素,效率较低;存在预分配空间问题,空间利用率低,预分配空间大小难以确定。
顺序存储结构适用于数据元素个数固定,不经常变化,且需要频繁访问的线性表。
二、链式存储结构链式存储结构是一种常用的存储表示方法,通常借助于程序设计语言中的指针类型来实现。
链式存储结构的特点是不要求逻辑上相邻的结点在物理位置上亦相邻,结点间的逻辑关系是由附加的指针字段表示的。
链式存储结构的优点是插入,删除操作很方便,不必移动其他元素,速度较快;空间利用率高,不存在预分配空间问题,空间大小可以动态变化。
链式存储结构的缺点是不能直接存取数据元素,需顺链查找,存取速度较慢;存储密度小,需要额外的存储空间存放指针信息。
链式存储结构适用于数据元素个数不确定,经常变化,且不需要频繁访问的线性表。
三、索引存储结构索引存储结构是一种在链式存储结构的基础上增加了索引表的存储表示方法。
索引表是一个辅助的存储结构,它存放了数据元素的关键字和对应的存储地址。
索引存储结构的特点是结合了顺序存储和链式存储的优点,既可以实现随机存取,又可以实现动态分配。
索引存储结构的优点是查找速度快,可以通过索引表直接定位到数据元素的位置;插入,删除操作也方便,只需修改索引表和链表即可。
稀疏矩阵的压缩存储方法
稀疏矩阵的压缩存储方法稀疏矩阵是指矩阵中绝大部分元素为0的矩阵。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矩阵都是稀疏的,比如图像处理中的二值化图像、网络连接矩阵等。
由于稀疏矩阵中大部分元素为0,对其进行存储和计算会消耗大量的存储空间和计算资源。
因此,对稀疏矩阵进行压缩存储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可以节省存储空间、提高计算效率。
一般来说,存储稀疏矩阵的方法有三种:顺序存储法、链式存储法和三元组顺序表法。
其中,三元组顺序表法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三元组顺序表法是将稀疏矩阵的非零元素按照行、列和值三个维度进行存储。
具体来说,可以定义一个结构体来表示一个非零元素,包括行号、列号和值三个属性。
然后,可以使用一个一维数组来存储所有的非零元素,数组的长度为非零元素的个数。
这样,就可以通过遍历数组来获取稀疏矩阵的所有非零元素。
三元组顺序表法的优点是存储简单、操作灵活。
由于只存储非零元素,可以大大减少存储空间的占用。
而且,可以根据需要对非零元素进行插入、删除等操作,非常方便。
除了三元组顺序表法,还有其他的压缩存储方法。
比如,可以使用行逻辑链接法,将矩阵的每一行都看作一个链表的节点,节点中包含列号和值两个属性。
通过将每一行的节点连接起来,就可以得到一个链表,从而实现稀疏矩阵的存储和操作。
这种方法相对简单,但是在获取某个元素时效率较低。
还可以使用十字链表法来存储稀疏矩阵。
十字链表法是在三元组顺序表法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将矩阵的行和列分别看作两个链表,链表中的节点包含行号、列号和值三个属性。
通过将行链表和列链表进行交叉连接,就可以得到一个十字链表。
这种方法可以提高获取某个元素的效率,但是相应地增加了存储空间的占用。
稀疏矩阵的压缩存储方法是一种优化矩阵存储和计算的有效方式。
三元组顺序表法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可以通过一个一维数组存储稀疏矩阵的非零元素。
此外,还可以使用行逻辑链接法和十字链表法来存储稀疏矩阵。
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场景,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压缩存储方法。
《软件技术基础》课件第3章
else if(i<1||i>L->last+1){ print (“非法插入位置”); return 0;}
else{
for(j=L->last;j>=i;j--) L->data[j+1]=L->data[j]; //结点后移
L->data[i]=x;
//插入到L->data[i]中
L->last++;
//表长度加1
return 1;
}
}
现在分析顺序表插入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显然,算法3.3 的时间主要花费在结点的移动上,移动结点的个数不仅依赖于 表的长度n,而且与插入的位置i有关。for语句的循环体执行了 n-i+1次。当i=n+1时,由于循环变量的终值大于初值,因而结 点后移语句不执行;当i=1时,结点后移语句执行n次,移动表 中所有结点。也就是说,该算法在最好情况下的时间复杂度是 O(1),在最坏情况下的时间复杂度是O(n)。由于插入可能在表 中任意位置上进行,因此需分析算法的平均性能。
其删除过程见图3.3。
图3.3 顺序表删除结点的过程
具体算法如下:
算法3.4 删除顺序表的第i个结点。
int Delete(sequenlist*L,int i) //删除顺序表的第i个结点。删除成功,返回1;不成功,返回0
{ int j; if ((i<1)||(i>L->last)){ print(“非法删除位置”); return 0;}
(6) Insert(L,x,i)——插入,在L中第i个位置前插入值为x的 元素,表长加1。
(7) Delete(L,i)——删除,删除表L中第i个数据元素,表长 减1。
数据结构—链表
数据结构—链表链表⽬录⼀、概述1.链表是什么链表数⼀种线性数据结构。
它是动态地进⾏储存分配的⼀种结构。
什么是线性结构,什么是⾮线性结构?线性结构是⼀个有序数据元素的集合。
常⽤的线性结构有:线性表,栈,队列,双队列,数组,串。
⾮线性结构,是⼀个结点元素可能有多个直接前趋和多个直接后继。
常见的⾮线性结构有:⼆维数组,多维数组,⼴义表,树(⼆叉树等)。
2.链表的基本结构链表由⼀系列节点组成的集合,节点(Node)由数据域(date)和指针域(next)组成。
date负责储存数据,next储存其直接后续的地址3.链表的分类单链表(特点:连接⽅向都是单向的,对链表的访问要通过顺序读取从头部开始)双链表循环链表单向循环链表双向循环链表4.链表和数组的⽐较数组:优点:查询快(地址是连续的)缺点:1.增删慢,消耗CPU内存链表就是⼀种可以⽤多少空间就申请多少空间,并且提⾼增删速度的线性数据结构,但是它地址不是连续的查询慢。
⼆、单链表[1. 认识单链表](#1. 认识单链表)1. 认识单链表(1)头结点:第0 个节点(虚拟出来的)称为头结点(head),它没有数据,存放着第⼀个节点的⾸地址(2)⾸节点:第⼀个节点称为⾸节点,它存放着第⼀个有效的数据(3)中间节点:⾸节点和接下来的每⼀个节点都是同⼀种结构类型:由数据域(date)和指针域(next)组成数据域(date)存放着实际的数据,如学号(id)、姓名(name)、性别(sex)、年龄(age)、成绩(score)等指针域(next)存放着下⼀个节点的⾸地址(4)尾节点:最后⼀个节点称为尾节点,它存放着最后⼀个有效的数据(5)头指针:指向头结点的指针(6)尾指针:指向尾节点的指针(7)单链表节点的定义public static class Node {//Object类对象可以接收⼀切数据类型解决了数据统⼀问题public Object date; //每个节点的数据Node next; //每个节点指向下⼀结点的连接public Node(Object date) {this.date = date;}}2.引⼈头结点的作⽤1. 概念头结点:虚拟出来的⼀个节点,不保存数据。
数据结构的存储方式
数据结构的存储⽅式数据结构的存储⽅式只有两种:数组(顺序存储)和链表(链式存储)。
这句话怎么理解,不是还有散列表、栈、队列、堆、树、图等等各种数据结构吗?我们分析问题,⼀定要有递归的思想,⾃顶向下,从抽象到具体。
你上来就列出这么多,那些都属于「上层建筑」,⽽数组和链表才是「结构基础」。
因为那些多样化的数据结构,究其源头,都是在链表或者数组上的特殊操作,API 不同⽽已。
⽐如说「队列」、「栈」这两种数据结构既可以使⽤链表也可以使⽤数组实现。
⽤数组实现,就要处理扩容缩容的问题;⽤链表实现,没有这个问题,但需要更多的内存空间存储节点指针。
「图」的两种表⽰⽅法,邻接表就是链表,邻接矩阵就是⼆维数组。
邻接矩阵判断连通性迅速,并可以进⾏矩阵运算解决⼀些问题,但是如果图⽐较稀疏的话很耗费空间。
邻接表⽐较节省空间,但是很多操作的效率上肯定⽐不过邻接矩阵。
「散列表」就是通过散列函数把键映射到⼀个⼤数组⾥。
⽽且对于解决散列冲突的⽅法,拉链法需要链表特性,操作简单,但需要额外的空间存储指针;线性探查法就需要数组特性,以便连续寻址,不需要指针的存储空间,但操作稍微复杂些。
「树」,⽤数组实现就是「堆」,因为「堆」是⼀个完全⼆叉树,⽤数组存储不需要节点指针,操作也⽐较简单;⽤链表实现就是很常见的那种「树」,因为不⼀定是完全⼆叉树,所以不适合⽤数组存储。
为此,在这种链表「树」结构之上,⼜衍⽣出各种巧妙的设计,⽐如⼆叉搜索树、AVL 树、红⿊树、区间树、B 树等等,以应对不同的问题。
了解 Redis 数据库的朋友可能也知道,Redis 提供列表、字符串、集合等等⼏种常⽤数据结构,但是对于每种数据结构,底层的存储⽅式都⾄少有两种,以便于根据存储数据的实际情况使⽤合适的存储⽅式。
综上,数据结构种类很多,甚⾄你也可以发明⾃⼰的数据结构,但是底层存储⽆⾮数组或者链表,⼆者的优缺点如下:数组由于是紧凑连续存储,可以随机访问,通过索引快速找到对应元素,⽽且相对节约存储空间。
数据结构链表的基本操作
数据结构链表的基本操作一、引言链表是计算机科学中的一种数据结构,它由一系列节点组成,每个节点包含数据和指向下一个节点的指针。
链表可以用于实现栈、队列和其他数据结构。
本文将详细介绍链表的基本操作。
二、链表的基本概念1. 节点:链表中的每个元素称为节点,它包含两部分:数据和指向下一个节点的指针。
2. 头结点:链表中第一个节点称为头结点,它不包含实际数据,只有指向第一个真正节点的指针。
3. 尾节点:链表中最后一个节点称为尾节点,它的指针为空。
4. 空链表:不包含任何元素的链表称为空链表。
三、链表的基本操作1. 创建链表创建一个空链表很简单,只需要让头结点指针为空即可。
如果需要创建带有多个元素的非空链表,则需要依次创建每个节点,并将前一个节点的指针指向当前节点。
2. 插入元素在插入元素时,需要先找到要插入位置前面的那个节点。
然后新建一个要插入的节点,并将其指针指向原来位置上后面那个节点。
最后将前面那个节点的指针改为新建立的节点。
3. 删除元素在删除元素时,需要先找到要删除的那个节点。
然后将前一个节点的指针指向后一个节点,从而跳过要删除的那个节点。
最后释放要删除的节点。
4. 遍历链表遍历链表是指依次访问链表中每个元素。
可以使用循环结构来实现遍历操作。
从头结点开始,依次访问每个节点,并将其数据输出即可。
5. 查找元素查找元素时,需要从头结点开始依次遍历每个节点,直到找到目标元素或者遍历完整个链表为止。
6. 反转链表反转链表是指将原来的链表顺序倒置。
可以使用三个指针分别表示当前节点、前一个节点和后一个节点,依次修改它们之间的指针即可实现反转操作。
四、链表的应用举例1. 栈和队列:栈和队列都可以用链表来实现。
栈是一种先进后出(FILO)的数据结构,而队列是一种先进先出(FIFO)的数据结构。
2. 链式存储文件系统:文件系统中通常采用基于树或者基于哈希表的存储方式。
但是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以采用基于链式存储方式来实现文件系统。
《数据结构与算法》链表的遍历与数组存储
《数据结构与算法》链表的遍历与数组存储链表是一种常用的数据结构,它由一系列节点组成,每个节点包含数据和指向下一个节点的指针。
链表的遍历是指按照一定的顺序访问链表中的每个节点,而数组存储则是指将链表中的数据存储在一个数组中。
本文将分别介绍链表的遍历和数组存储,并对它们进行比较。
一、链表的遍历链表的遍历是指按照一定的顺序访问链表中的每个节点。
链表的遍历可以采用两种常见的方式:头结点遍历和指针遍历。
1. 头结点遍历头结点遍历是指从链表的头结点开始,依次遍历每个节点直到链表的尾节点。
具体步骤如下:(1)定义一个指针指向链表的头结点;(2)通过循环遍历链表,直到指针指向空节点为止;(3)在每次循环中,输出当前节点的数据,并将指针指向下一个节点。
2. 指针遍历指针遍历是指通过一个指针依次遍历链表中的每个节点。
具体步骤如下:(1)定义一个指针指向链表的第一个节点;(2)通过循环遍历链表,直到指针指向空节点为止;(3)在每次循环中,输出当前节点的数据,并将指针指向下一个节点。
链表的遍历可以用来查找、插入、删除等操作,是链表常用的操作之一。
相比数组存储,链表的遍历不需要提前知道链表的长度,具有更好的灵活性。
二、数组存储数组存储是指将链表中的数据存储在一个数组中。
具体步骤如下:(1)首先,遍历链表获取链表的长度;(2)根据链表的长度创建一个对应大小的数组;(3)再次遍历链表,将链表中的数据逐个存储到数组中。
数组存储的优点是可以通过下标快速访问数组中的元素,时间复杂度为O(1)。
而链表的遍历需要从头结点开始依次查找,时间复杂度为O(n),其中n为链表的长度。
因此,在需要频繁访问链表中的元素时,数组存储更加高效。
三、链表的遍历与数组存储的比较链表的遍历和数组存储都可以实现对链表中数据的访问,但它们的实现方式和特点有所不同。
1. 空间复杂度链表的遍历不需要额外的存储空间,只需要一个指针来指向当前节点,因此空间复杂度为O(1)。
数组和链表的底层原理
数组和链表的底层原理数组和链表是两种常见的数据结构,广泛应用于计算机科学中。
它们在数据存储、内存分配、访问方式、动态调整、插入和删除等方面具有显著差异。
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些底层原理,以帮助更好地理解这两种数据结构的特性和应用。
一、数据存储1. 数组:数组是一种线性数据结构,通过连续的内存块来存储数据。
每个元素在数组中都有一个固定的索引,通过该索引可以直接访问对应的元素。
2. 链表:链表通过非连续的内存块来存储数据。
每个元素在链表中都有一个指向下一个元素的指针,通过这些指针可以访问链表中的所有元素。
二、内存分配1. 数组:数组在内存中占据一块连续的空间,大小在声明时确定,无法动态调整。
2. 链表:链表中的元素在内存中并不一定连续,每个元素通常包含数据和指向下一个元素的指针。
链表的内存分配相对灵活,可以根据需要动态添加或删除元素。
三、访问方式1. 数组:由于数组元素在内存中连续存储,可以通过索引直接访问任意位置的元素,时间复杂度为O(1)。
2. 链表:链表中的元素通过指针链接,访问任意位置的元素需要从头节点开始逐个遍历,时间复杂度为O(n)。
四、动态调整1. 数组:数组的大小在声明时确定,无法动态调整。
如果需要添加或删除元素,可能需要重新分配内存并复制所有数据。
2. 链表:链表的动态调整相对简单,可以随时添加或删除节点。
只需修改指针指向即可完成元素的增删操作。
五、插入和删除1. 数组:在数组中插入或删除元素需要移动大量数据,时间复杂度较高。
例如,在数组中间插入一个元素可能需要移动所有后续元素。
2. 链表:在链表中插入和删除节点相对简单,只需修改指针指向即可。
但是,删除节点时需要注意释放其占用的内存空间。
总结:数组和链表作为两种常见的数据结构,在底层原理上存在显著差异。
数组通过连续内存块存储数据,访问速度快但不易动态调整;而链表则通过非连续内存块存储数据,具有更好的动态调整能力但访问速度较慢。
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数据结构以实现最佳性能和功能。
数据的逻辑结构和数据的存储结构
数据的逻辑结构和数据的存储结构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数据无处不在,从我们日常使用的手机应用,到企业的运营管理,再到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数据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而要理解和有效地处理数据,就必须深入了解数据的逻辑结构和存储结构。
首先,让我们来谈谈数据的逻辑结构。
简单来说,数据的逻辑结构是指数据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
这种逻辑关系可以是线性的,比如我们常见的数组和链表;也可以是非线性的,比如树和图。
数组是一种线性的逻辑结构,它将一系列相同类型的数据元素按照顺序依次存储在连续的内存空间中。
这就好比在一个整齐排列的书架上,书籍按照编号依次摆放。
通过索引,我们可以快速地访问数组中的任何一个元素。
但如果要在数组中间插入或删除一个元素,就需要移动大量的后续元素,这可能会导致效率低下。
链表则是另一种线性结构,但与数组不同,链表中的元素在内存中不一定是连续存储的,每个元素除了存储数据本身,还包含一个指向下一个元素的指针。
这就像是一串珍珠,每个珍珠通过线相连,但珍珠在盒子里的位置并不一定相邻。
链表在插入和删除元素时比较方便,只需要修改相关的指针即可,但访问特定位置的元素时,需要从头开始依次遍历,效率相对较低。
树是一种非线性结构,比如二叉树。
它就像是一个家族的族谱,每个节点最多有两个子节点,分别称为左子节点和右子节点。
树结构在搜索和排序方面有着出色的表现,比如二叉搜索树,能够快速地查找特定的值。
图则是更为复杂的非线性结构,它由顶点和边组成,可以表示各种复杂的关系。
比如社交网络中的好友关系,城市之间的交通线路等。
了解了数据的逻辑结构,接下来我们看看数据的存储结构。
数据的存储结构是指数据在计算机内存中的存储方式,它直接影响着数据的访问和操作效率。
顺序存储是一种常见的存储结构,就像前面提到的数组,数据元素按照逻辑顺序依次存储在连续的内存空间中。
这种存储方式简单直接,访问速度快,但插入和删除操作可能比较复杂。
链式存储则与链表的结构相对应,数据元素可以分散存储在内存中,通过指针来连接。
链表的基本操作
链表的基本操作
链表是一种通用的数据结构,它利用指针对数据元素的每一个节点进行存储,当需要访问任何指定的节点时,受益于指针技术,可以较快的访问指定节点。
在一般的链表中,可以进行如下几种基本操作:
1.插入:链表可以在既有链表中的任何一个位置插入数据元素,通过改变相应指针指向,实现插入操作。
2.删除:链表也可以通过调整相应指针指向,实现删除操作。
3.搜索:在链表中搜索某个元素可以采用顺序搜索的方式,从链表的首元节点开始,逐个比较,直到找到所要查找节点。
4.遍历:链表可以从链表的首元节点开始,按照指针指向,依次访问每一个节点,从而实现对链表的元素的遍历。
5.修改:修改链表可以通过先将要修改的节点找出来,然后调整相应的数据值来实现。
链表的基本操作是一个非常常用的数据结构,可以有效的提高编程效率,更加方便的实现某些算法,广泛应用于很多的计算机程序。
所以在学习更多的数据结构的时候,了解链表的基本操作,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
数据结构的四种存储方式
数据结构有许多不同的存储方式,以下是四种常见的存储方式:1.数组:数组是一种线性数据结构,它将元素存储在连续的内存位置上。
每个元素都可以通过索引来访问,索引从0开始。
数组的优点是随机访问元素非常高效,时间复杂度为O(1),而且可以通过指针进行快速遍历。
然而,数组的大小是固定的,一旦分配了数组,它的大小就无法更改。
2.链表:链表也是一种线性数据结构,但它的元素没有存储在连续的内存位置上。
相反,每个元素都包含一个指向下一个元素的指针。
链表的优点是可以动态分配内存空间,可以在运行时进行增删操作,不受固定大小的限制。
然而,访问链表中的特定元素需要从头节点开始遍历,时间复杂度为O(n),其中n是链表的长度。
3.栈:栈是一种后进先出(LIFO)的数据结构,元素的插入和删除操作都是在同一端进行的。
这一端被称为栈顶,另一端被称为栈底。
栈的插入和删除操作被称为入栈(push)和出栈(pop)。
栈可以使用数组或链表来实现。
栈的应用包括函数调用、表达式求值、深度优先搜索等。
4.队列:队列是一种先进先出(FIFO)的数据结构,元素的插入操作是在队尾进行的,而删除操作是在队头进行的。
队列的插入操作被称为入队(enqueue),删除操作被称为出队(dequeue)。
队列可以使用数组或链表来实现。
队列的应用包括广度优先搜索、任务调度等。
除了这四种常见的存储方式之外,还有其他一些数据结构的存储方式,如哈希表、树、堆等,每种存储方式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选择适当的存储方式取决于数据的特性和操作需求。
数据的存储结构的名词解释
数据的存储结构的名词解释数据的存储结构是计算机科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描述了数据在内存或者存储介质中的组织方式。
在计算机程序设计的过程中,理解数据的存储结构对于优化程序性能和提高数据处理效率至关重要。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数据存储结构,并探讨它们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一、数组(Array)数组是最基本的数据存储结构之一,它是一组相同类型的元素按顺序排列的集合。
数组可以在内存中连续存储,并且通过索引的方式访问元素,因此具有快速的随机访问效率。
数组的大小在创建时就确定,不能动态调整。
这使得数组在对内存空间需求明确且不变的情况下非常高效,比如存储一组学生成绩或者时间序列数据。
但是当需要频繁插入或删除元素时,数组的效率较低,因为需要移动大量元素。
二、链表(Linked List)链表是一种动态数据结构,它通过节点之间的指针链接来存储数据。
每个节点存储了数据元素以及指向下一个节点的指针。
链表可以插入和删除节点,而不需要移动其他节点,因此在频繁插入和删除操作的场景下比数组更高效。
但是链表的随机访问效率较低,因为必须从头节点开始遍历链表,直到找到目标节点。
链表可以分为单向链表和双向链表,后者除了指向下一个节点的指针外,还有指向前一个节点的指针,提高了某些操作的效率。
三、栈(Stack)栈是一种后进先出(Last-In-First-Out,LIFO)的数据结构。
只允许在表的一端进行插入和删除操作,它的另一端是封闭的。
栈的插入和删除操作都发生在同一端,被称为栈顶。
栈可以使用链表或者数组实现,它主要用于存储需要按照特定顺序访问的数据,比如函数调用时的参数传递、表达式求值和括号匹配等。
四、队列(Queue)队列是一种先进先出(First-In-First-Out,FIFO)的数据结构。
它允许在一端进行插入(入队)操作,而在另一端进行删除(出队)操作。
队列的插入和删除操作发生在不同的两个端,分别被称为队尾和队头。
队列可以使用链表或者数组实现,它主要用于模拟现实中排队的场景,比如任务调度、消息传递等。
链表的概念和应用
链表的概念和应用链表概念和应用链表是计算机科学中经常使用的数据结构,它可以用来管理大量数据,是非常重要的。
链表是一组有序的数据项的集合,每个数据项都包含了数据本身和一个指向下一个数据项的引用。
链表的数据项通过指针进行连接,形成一个链式结构。
链表可以用来存储和操作一组动态的数据集。
链表的结构和在内存中的存储方式,相对于其他线性数据结构(如数组),有一些优势。
最重要的是,在链表的结构中,可以实现动态的内存分配,提供了比其他数据结构更加灵活的数据组织方式。
当数据量很大时,链表的效率可能比数组低,但是当需要对数据进行频繁插入、删除等操作时,链表的效率、实用性会更高。
链表结构通常会包含两个重要的基本元素:头部(Head)和节点(Node)。
头部是链表的开始部分,其包含了链表的第一个节点的地址。
节点则包含了需要存储在链表中的数据和指向链表中下一个节点的地址。
链表可以根据头部地址遍历到所有的节点。
链表与数组的区别数组和链表都是用来存储数据的数据结构。
它们之间的区别主要在于数据存储的位置和内存分配方式。
数组数据会被连续存放在内存中,因此寻址非常快。
但是,由于内存块的大小通常会限制数组的大小。
当要插入或删除数据时,移动其他数据也会比较费时。
链表数据则以一种较为灵活的方式存储在内存中,每个数据项都被放置在完全不同的物理存储位置上。
每个节点都包含了指向下一个节点的引用,当需要插入或删除数据时,链表只需要修改指针,速度非常快。
链表的分类链表可分为单向链表、双向链表、循环链表和双向循环链表。
单向链表(Singly linked list):每个节点只有一个指针指向下一个节点,最后一个节点指向空。
双向链表(Doubly linked list):每个节点都有两个指针,一个指向上一个节点,另一个指向下一个节点。
双向链表可以在单向链表的基础上,增加在链表中向前(尾到头)遍历时的效率。
循环链表(Circular linked list):链表中最后一个节点与头节点连接成一个循环结构。
链表的实现及应用实验原理与方法
链表的实现及应用实验原理与方法链表简介链表是一种数据结构,由一系列节点组成,每个节点包含数据和指向下一个节点的指针。
链表中的节点可以在内存中分散存储,相比于数组,链表更加灵活,动态插入和删除元素的效率更高。
链表的基本操作以下是链表的几个基本操作:1.创建链表:创建一个空链表,设置头节点为空。
2.插入节点:在链表的指定位置插入一个新节点,调整指针指向。
3.删除节点:根据给定值,在链表中找到并删除节点,调整指针指向。
4.查找节点:根据给定值,在链表中查找节点。
链表的实现方法链表可以通过不同的实现方法来实现,以下是两种常见的实现方法:单链表(Singly Linked List)单链表是最简单的链表形式,每个节点只包含一个指针指向下一个节点,最后一个节点指向空。
单链表的插入和删除操作效率高,但查找节点的效率较低。
双链表(Doubly Linked List)双链表在单链表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指向前一个节点的指针。
双链表的插入和删除操作相对复杂一些,但查找节点的效率更高,可以在双链表中前后遍历。
链表的应用链表作为一种常见的数据结构,在许多实际问题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应用场景:1.链表用于实现栈和队列:链表可以轻松地实现栈和队列等数据结构,插入和删除操作效率高。
2.链表用于LRU缓存淘汰算法:链表可以按照访问顺序存储数据,当缓存容量不够时,可以通过删除链表尾部的节点来实现淘汰。
3.链表用于多项式求解:链表可以存储多项式的每一项,方便进行运算和求解。
链表的实验原理与方法链表的实验原理与方法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实验原理:了解链表的基本原理,包括节点结构、指针指向等。
2.实验设备:准备笔记本电脑和编程环境。
3.实验步骤:–步骤1:创建一个链表,设置头节点为空。
–步骤2:插入节点:根据需要在链表中插入节点,调整指针指向。
–步骤3:删除节点:根据需要在链表中删除节点,调整指针指向。
–步骤4:查找节点:根据给定值在链表中查找节点。
数据结构中链表及常见操作
链表1 定义链表(Linked list)是一种常见的基础数据结构,是一种线性表,但是并不会按线性的顺序存储数据,而是在每一个节点里存到下一个节点的指针(Pointer)。
由于不必须按顺序存储,链表在插入的时候可以达到O(1)的复杂度,比另一种线性表顺序表快得多,但是查找一个节点或者访问特定编号的节点则需要O(n)的时间,而顺序表相应的时间复杂度分别是O(logn)和O(1)。
使用链表结构可以克服数组链表需要预先知道数据大小的缺点,链表结构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内存空间,实现灵活的内存动态管理。
但是链表失去了数组随机读取的优点,同时链表由于增加了结点的指针域,空间开销比较大。
在计算机科学中,链表作为一种基础的数据结构可以用来生成其它类型的数据结构。
链表通常由一连串节点组成,每个节点包含任意的实例数据(data fields)和一或两个用来指向明上一个或下一个节点的位置的链接("links")。
链表最明显的好处就是,常规数组排列关联项目的方式可能不同于这些数据项目在记忆体或磁盘上顺序,数据的访问往往要在不同的排列顺序中转换。
而链表是一种自我指示数据类型,因为它包含指向另一个相同类型的数据的指针(链接)。
链表允许插入和移除表上任意位置上的节点,但是不允许随机存取。
链表有很多种不同的类型:单向链表,双向链表以及循环链表。
2 结构2.1 单向链表链表中最简单的一种是单向链表,它包含两个域,一个信息域和一个指针域。
这个链接指向列表中的下一个节点,而最后一个节点则指向一个空值。
一个单向链表的节点被分成两个部分。
第一个部分保存或者显示关于节点的信息,第二个部分存储下一个节点的地址。
单向链表只可向一个方向遍历。
链表最基本的结构是在每个节点保存数据和到下一个节点的地址,在最后一个节点保存一个特殊的结束标记,另外在一个固定的位置保存指向第一个节点的指针,有的时候也会同时储存指向最后一个节点的指针。
一般查找一个节点的时候需要从第一个节点开始每次访问下一个节点,一直访问到需要的位置。
基于三叉链表的XML文档存储模型
且 浪费存储 空间 ; 链表则适 合于 普通二叉 树的存储 , 且进 行插 入、 删除操作简便 、 快捷 。 图 2是二叉树的三叉链表存储示意图 。
观察 X ML文档的逻辑结 构可 以联 想到数据结构 中的树结 构。 1 图 是一个 X ML文档对应的 X ML文档结构树 。 图中每个
单链表之 中。
在确定了待插 入二 叉树 树根的双亲结点后 , 用一条赋值语
句实现两结点问的连接。 删除操作的情况与插入操作类似 。 插入和删 除操 作只需使 用几 条简单的赋值 语句即可实现 。
显而易见 , 其时问复杂度为 0() 1。
23 判 断祖 孙 关 系 .
2 运算
12 文 档 结 构 树 转 化 为 二 叉树 . 14 链 表 的截 断 .
图 2 三叉链表
树结 构是一 种复杂的数 据结构 , 不便 于存储和 检索 , 而二
叉树 的结构简单 、 且具有一 系列的优点 。
在X ML文档结 构树 的深度和宽度很大时 ,转换得到的二
叉树 深度会呈几何级数增长 。在此情 况下 , 我们采取截断的方
2 1查 询 和 更 新 .
查询操作的实质就 是对二叉树的遍历 。 二叉树的遍历有三 种方式 : 先根遍历 、 中根遍 历 、 后根遍历 。通常选择先根遍 历或 中根遍历 。 若二叉树 中结 点个 数为 n 则二 叉树遍历的时问复杂 , 度为 0()空间复杂度亦为 0()更新结点的操作实现 简单 , n; n。 在 此不赘述了。
二 叉树的存储方式有多种 , 如顺序存储 、 二叉链表 、 三叉链 表( 左孩子 、 右孩子 、 双亲) 。顺序 存储适 合于完全二叉树的存 等
储 , 利于结点 间关系的 判断 , 有 但不利 于进行插入 、 除操作 , 删
链接存储的存储结构所占存储空间功能
链接存储的存储结构所占存储空间功能1 链接存储的存储结构链接存储是计算机中一种常见的存储结构,其中每个数据块保存在一组不连续的存储空间中。
每个数据块通过一个指针连接到下一个数据块,从而在逻辑上形成一个链表。
链表的头指针指向第一个数据块;链表的最后一个数据块指向一个空指针,以此表示链表的末端。
这一结构的主要优势在于能够很好地支持数据块的动态添加和删除,因为通过指针的方式,数据块可以随时加入或移除。
同时,在搜索和遍历链表中,也能够快速地定位到目标数据块。
2 链接存储的优点相对于连续存储结构,链接存储具有以下优点:2.1 节省内存空间连续存储结构必须事先为所有数据块分配一组连续的存储空间,并因此无法灵活应对数据块的动态添加和删除。
相比之下,链表可以在需要时动态分配和释放存储空间,避免了不必要的内存浪费。
2.2 数据块查询和遍历高效链表可以快速地遍历数据块,因为每个数据块都有一个指针指向下一个数据块。
因此,只要知道了链表的头指针或尾指针,就可以迅速找到目标数据块。
与之相比,连续存储结构在查询和遍历数据块时,必须依据具体的物理地址进行操作。
2.3 数据块添加和删除方便链表中的数据块可以随时添加和删除,这是由于它们之间的关系是通过指针建立的。
这一特性很好地支持了动态数据处理和内存空间的优化。
3 链接存储的缺点虽然链接存储具有很多优点,但是也存在一些缺点。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缺点:3.1 存储空间浪费由于每个数据块都有一个指针,所以在处理小型数据块的时候,链表就显得比较浪费存储空间了。
此外,由于指针本身也需要占用一定的存储空间,链表的存储空间效率并不高。
3.2 数据块查询效率受限虽然链表中每个数据块都通过指针与下一个数据块关联,但是当需要查询某一个数据块时,必须按顺序扫描链表中的所有数据块,直到找到目标,这一过程效率较低。
3.3 数据块更新效率受限更新链表中的数据块时,必须遍历链表找到目标数据块,同时更新指向它的指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链表的存储基础
管理链表的结构体:
记录节点个数的变量count
指向第一个节点(头节点)的指针head
typedef int ElementType;
struct Node{
ElementType value;
struct Node* pre;
struct Node* next;
};
struct List{
struct Node* head;
int count;
};
在这儿,首先我定义了我们在每一个节点中存储的数据的类型ElementType。
之所以要这么写的原因是,我们现在存的可能只是一个简单的整型,但是以后可能存其他类型的元素,这样我们只需要把typedef int ElementType; 简单的修改一些就可以了。
Node 结构体:
struct Node{
ElementType value;
struct Node* pre;
struct Node* next;
};
这个结构体是我所说的那一串结构体的一个模板,就是那一串结构体都长这个样子,但是至于里面的变量存什么值,每个节点都不一样,首先我们在上一节中看到了,需要有一个指向上一个节点的指针,在这里我用变量pre表示,因为上一个节点其实也是一个Node这个结构体类型,所以这个指针的类型需要这么定义,其次还需要一个指向下一个结构体的指针,我使用next表示,最后,我们的链表终究是用来存数据用的,所以我定义了一个变量value,代表我们这个节点存储的数据。
struct List{
struct Node* head;
int count;
};
接着来看List这个结构体是干什么用的,上一小节中我说到,虽然我们穿了一串Node 类型的结构体,但是我们需要一个变量来存这一串节点的头节点的指针,所以需要head,其次还需要一个count来记录这一串有多少个节点,之所以把这两个变量用结构体包装一层是因为,我们可能日后需要创建很多串节点,也就是我们可能会建立很多个链表,这样的话一个List结构体变量可以用来管理一个链表,那么,我们管理多个链表只需要简单的新建多个List结构体变量就可以了。
在List结构体中的head,相信大家已经知道是指向头节点的指针变量了,而另外的count 是用来记录head所指向的这一串节点有多少个节点用的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