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量》教案马丽萍
常见的量的教案
常见的量的教案教案标题:常见的量的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什么是量,以及量的种类和单位。
2. 掌握常见的长度、面积、体积和重量的量的测量方法。
3.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测量和计算。
教学内容:1. 量的概念和分类2. 长度的测量和单位3. 面积的测量和单位4. 体积的测量和单位5. 重量的测量和单位6. 实际应用案例分析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物体和量的图片或实物,引出量的概念和重要性。
2. 理论讲解:介绍量的种类和单位,以及常见量的测量方法和换算关系。
3. 示范操作:老师示范如何使用尺子、量杯、天平等工具进行长度、面积、体积和重量的测量。
4. 学生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测量练习,例如测量教室的长度和宽度、计算书桌的面积和体积等。
5. 案例分析:结合实际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进行解决问题的讨论和分析。
6. 总结回顾: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和回顾,强调重点和难点,澄清学生的疑惑。
教学方法:1. 演示法:通过老师的示范操作和实际测量,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量的测量方法。
2. 合作学习: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测量练习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案例分析:通过生活中的实际案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提高学习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教学评估:1. 学生练习成果:观察学生的测量练习成果,检查其测量的准确性和计算的正确性。
2. 案例分析表现: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包括问题分析的逻辑性、解决方案的合理性等方面。
教学反思:1. 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否合适,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 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北师大版《常见的量》教案设计
北师大版《常见的量》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长度、面积、体积、重量等常见的量。
通过观察实际物体,学生能够理解不同量的概念,并能够进行相应的单位换算。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长度、面积、体积、重量等常见的量的概念,并能够进行单位换算。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际物体,培养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生能够理解长度、面积、体积、重量等常见的量的概念。
难点:学生能够进行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
四、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思考、实践、交流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实物道具,如尺子、面积板、体积容器等。
2. 准备幻灯片或者教学课件,用于展示和讲解。
3. 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教案设计: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出长度、面积、体积、重量等常见的量的概念。
二、新课导入(15分钟)1. 教师讲解长度、面积、体积、重量等常见的量的定义和单位。
2. 学生通过观察实物,理解不同量的概念。
3. 教师进行单位换算的讲解,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三、课堂练习(10分钟)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五、课后作业(布置作业)教师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要求学生回家后进行练习。
六、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面积单位换算、长度单位换算、体积单位换算、重量单位换算等。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能够掌握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
七、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面积、长度、体积、重量等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八、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生能够掌握面积、长度、体积、重量等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常见的量》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常见的量》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常见的量》单元,主要内容包括质量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和容积单位。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认识和掌握各种量的基础,对于学生形成数学思维,培养空间观念具有重要意义。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各种量的意义,并在实际操作中学习计量单位,从而达到理解和应用的目的。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规则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在空间观念和计量单位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比较薄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计量单位转换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认识和理解质量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和容积单位的概念及应用。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空间观念和计量单位转换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交流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各种计量单位的概念和应用,以及单位之间的转换。
2.针对难点,要通过具体的生活实例,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和理解各种计量单位的意义,从而突破难点。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以生活实例引入,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和理解各种计量单位。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团队合作中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沟通交流能力。
3.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道具,如质量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和容积单位的模型。
2.准备相关的练习题,以便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操练和巩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购物时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付款,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常见的量。
让学生思考和讨论,他们平时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计量单位,这些计量单位有什么作用。
2.呈现(10分钟)介绍质量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和容积单位的概念和作用。
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数学7.1.4常见的量(教案)
2021-2022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数学7.1.4常见的量教学目标
1.了解常见的长度、面积、体积等量的单位。
2.能够自如地进行各种量的转换。
3.能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量的概念。
教学重点
1.常见的量以及其单位。
2.各种量的换算方法。
教学难点
学生对容积、重量等量的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通过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例子,介绍长度、面积、体积等量,并让学生感受和认识这些量。
2.引出本课要学习的知识点:常见量及其换算。
二、讲解常见量及其单位
1.介绍长度、面积、体积等常用量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2.教师出示量的换算表格,让学生可以自己查找或记忆。
三、练习常见量的换算
1.让学生在计算时使用量的换算表格进行计算。
2.将常见的量的换算练习变为小组合作,加强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并有助于学生的记忆与掌握。
四、拓展学生的应用能力
1.教师出示一些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由学生进行量的转换并求解问题。
2.引导学生探究所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并能够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学生反思
1.让学生分享学习的感受和心得体会。
2.教师针对学生的分享进行点评,并总结本节课的重要内容。
教学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常见量及其单位,会进行常见量的换算,并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和解决问题。
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可以对本课进行适当扩展,加深所学知识的学习与理解。
数学《常见的量》教案设计
数学《常见的量》教案设计第一章:长度单位的学习1.1 引入长度单位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
1.2 通过实际测量和比较,让学生掌握不同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1.3 练习题:填写长度单位换算表,解答与长度单位有关的应用题。
第二章:面积单位的学习2.1 引入面积单位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平方米、平方厘米、平方毫米等面积单位。
2.2 通过实际测量和比较,让学生掌握不同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2.3 练习题:填写面积单位换算表,解答与面积单位有关的应用题。
第三章:体积单位的学习3.1 引入体积单位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立方米、立方厘米、立方毫米等体积单位。
3.2 通过实际测量和比较,让学生掌握不同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3.3 练习题:填写体积单位换算表,解答与体积单位有关的应用题。
第四章:重量单位的学习4.1 引入重量单位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千克、克、毫克等重量单位。
4.2 通过实际测量和比较,让学生掌握不同重量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4.3 练习题:填写重量单位换算表,解答与重量单位有关的应用题。
第五章:时间单位的学习5.1 引入时间单位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小时、分钟、秒等时间单位。
5.2 通过实际测量和比较,让学生掌握不间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5.3 练习题:填写时间单位换算表,解答与时间单位有关的应用题。
第六章:温度的学习6.1 引入温度单位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摄氏度、华氏度、开尔文等温度单位。
6.2 通过实际测量和比较,让学生掌握不同温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6.3 练习题:填写温度单位换算表,解答与温度单位有关的应用题。
第七章:货币的学习7.1 引入货币单位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元、角、分等货币单位。
7.2 通过实际购物和计算,让学生掌握不同货币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7.3 练习题:填写货币单位换算表,解答与货币单位有关的实际问题。
第八章:速度的学习8.1 引入速度单位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米/秒、千米/小时等速度单位。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常见的量》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常见的量》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常见的量》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和质量单位等常见的量,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各种量的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转换方法,为日常生活中进行量的计算和估算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长度、面积、体积和质量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这些量的换算方面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思考和交流等方式,进一步理解各种量及其换算关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和质量单位等常见的量,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思考和交流等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和质量单位等常见的量,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难点: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和质量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的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各种量的概念和换算关系。
2.直观教学法:利用实物、图片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各种量。
3.操作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增强对各种量的认识。
4.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和质量单位的实物或图片,以及相关练习题。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购物、制作食品等,引导学生思考长度、面积、体积和质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和质量单位的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认识这些单位,并讲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一年级数学下册《常见的量》教案、教学设计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观察生活中的量的计量,巩固所学知识。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常见的量》这一章节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实践作业:
-请学生与家长一起,选择家中的物品进行长度、重量、容量的测量,记录测量结果,并标明所使用的计量单位。
-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回答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刚才比较了两个水果的重量,这是计量的一种。在生活中,我们还常常计量哪些量呢?”
-学生回答,如长度、面积、体积等。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常见的量》这一课,了解计量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学内容:介绍长度、重量、容量等常见的量及其单位。
4.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精神,提高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5.培养学生尊重事实、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奠定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同时,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将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有趣、有益的数学学习体验。
。
二、学情分析
本章节针对一年级下册的学生,他们在上学期已经初步接触了数学的基本概念,具备了一定的数感和简单的计算能力。然而,对于“常见的量”这一概念,大部分学生仍处于感性认知阶段,对于量化描述和计量工具的使用还不够熟练。在此基础上,我分析以下学情:
1.知识与技能:学生已具备基本的数的概念,但对于量的概念尚需进一步引导和巩固。他们对于长度、重量、容量等单位的认识还不够系统,需要通过实践活动加深理解。
4.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升初数学总复习《常见的量》教学设计
小升初数学总复习《常见的量》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常见的量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和掌握常见的量的概念和单位;2.能力目标:能够使用常见的量进行计算和转换;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常见的量的概念和单位;2.教学难点:能够运用常见的量进行计算和转换。
三、教学准备1.教材:小学数学教材《数与式》第一章;2.工具:黑板、白板、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量,如:长度、重量、时间、温度等,引发学生对量的思考。
2.探究(10分钟)通过让学生列举一些常见的量,并进行分类,引导学生发现量的种类,并让学生找出一些量的单位,了解不同单位之间的转换关系。
3.授课(30分钟)(1)概念的引出首先,通过示意图和实物进行引导,让学生了解长度、重量、时间和温度的概念,并写在黑板上。
(2)量和单位的关系-长度的单位:米、千米、厘米、毫米等;-重量的单位:克、千克、吨等;-时间的单位:秒、分钟、小时、天等;-温度的单位:摄氏度、华氏度(3)量的换算以长度为例,进行具体的讲解和计算。
例如:1米=100厘米;1米=0.001千米。
(4)实践操作让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量的换算和计算练习,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和运用能力。
4.拓展(15分钟)在学生熟练掌握了常见的量和单位后,引入一些拓展性的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
例如:如果一架飞机的速度是每小时800千米,那么它飞行30分钟可以飞多远?5.总结与归纳(5分钟)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并梳理思路和知识点。
六、课堂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的题目;2.思考一个与量相关的问题,并写下自己的想法。
七、教学反思通过此次教学设计,学生可以通过实际操作和计算,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常见的量的概念和单位,提高他们的计算和转换能力。
同时,通过拓展性问题的引导,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中,注意学生的参与和互动,增加趣味性和实践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常见的量》教案 高效课堂 获奖教学设计
第3课时常见的量教学目标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
会进行计算,学会检查,并提高准确率。
教学重点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解决问题。
1、哪种要便宜。
出示书本上的两幅图,让学生看懂图意。
第一幅图:如果把2千克的大瓶作为标准,那么小瓶的要达到大瓶的数量,需要乘4,所以价钱也乘4。
如果把小瓶的作标准,那么大瓶装的买500克,只需要除以4,价钱也除以4。
第二幅图:判断哪种油便宜。
先让学生思考,再讨论。
二、计算。
让学生把这些题做在2号本上,教师批改后,再针对学生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出一些题让学生练习。
三、解决问题。
出示题目和图片:有96位客人用餐,可以怎么样安排桌子?合理地安排桌子,要让客人都有座位,桌子上又没有空位。
鼓励学生寻找不同的安排方法,如8张圆桌,2张方桌;4张圆桌,7张方桌。
四、递等式计算。
也要求学生做在2号本上,独立完成。
五、解决问题。
出示题目:小明星期天想帮妈妈做事情,下面是小明做每件事所需要时间:用洗衣机洗衣服30分,扫地5分擦家具20分,晾衣服5分怎么样做得快?至少要花多少分?教师引导学生用洗衣机洗衣服的同时,先后做扫地、擦家具两件事,共用25分,最后晾衣服5分,最后晾衣服5分,所以至少要花35分。
教师个人研修总结在新课改的形式下,如何激发教师的教研热情,提升教师的教研能力和学校整体的教研实效,是摆在每一个学校面前的一项重要的“校本工程”。
所以在学习上级的精神下,本期个人的研修经历如下:1.自主学习:我积极参加网课和网上直播课程.认真完成网课要求的各项工作.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发展阶段和自身面临的专业发展问题,自主选择和确定学习书目和学习内容,认真阅读,记好读书笔记;学校每学期要向教师推荐学习书目或文章,组织教师在自学的基础上开展交流研讨,分享提高。
2.观摩研讨:以年级组、教研组为单位,围绕一定的主题,定期组织教学观摩,开展以课例为载体的“说、做、评”系列校本研修活动。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常见的量》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87、88页。
【学习目标】1.巩固常用计量单位的表象。
2.掌握所学单位间的进率。
3.能够进行简单的改写。
【学习重点】:能够进行简单的改写。
【学习难点】:能够正确地进行改写。
【设计特色】
1.提供协作学习任务单,促进协作学习的有效性。
成员
我是这样整理的
小组成员合作完成。
通过交流,互相欣赏、取长补短。
掌握所学单位间的进率。
应用拓展
1.
2.P88练习十六
总结单位改写的方法。
在教师引导下独立完成,并及时分享错例。
能够进行简单的改写。
【板书设计】
常见的量
【学习过程】
环节
呈现
学生活动
学习目标
问题情境
1Hale Waihona Puke 复习。师:“我们学过哪些量?它们各有哪些计量单位?”
思考、回答。
巩固常用计量单位的表象。
独立探究
前一晚的作业是让学生在家独立分类整理,打算分成哪几类?
独立思考、整理、分类。
回忆整理形成知识网络。
协作学习
协作学习任务:
1、每人在小组中汇报自己整理。
2、记录表:
六年级数学下册《常见的量》教案、教学设计
4.作业批改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学会倾听他人意见,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善于思考的品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4.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认识到计量在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长度、面积、体积等常见量有一定的了解,但在计量单位换算和应用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困难。他们对数学学习充满好奇心,但学习兴趣容易受到学习难度和教学方式的影响。此外,学生在团队协作、动手操作、问题解决等方面发展不均衡,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关注和指导。因此,在本章节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计量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他们在实践中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3.注重实践操作,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教学中,教师应设计丰富的实践活动,如小组合作测量物体、制作计量工具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计量知识,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4.多元化教学评价,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教师应采用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方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课堂提问、实践操作、小组讨论等多种方式,全面评估学生在本章节的学习效果。
2.练习题包括以下类型:
(1)填空题:补充完整计量单位或换算关系。
(2)选择题:选择正确的计量单位或换算方法。
(3)应用题:运用计量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教师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给予及时反馈,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计量方法和解题思路。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常见量的计量单位、换算关系以及应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常见的量》课件马丽萍
如: 千米、平方千米、公顷等。 3.质量单位。
(1)常见单位: (2)进率:
克(g)千克(kg)吨(t)
1吨= 1000千克
1千克= 1000克
Page 6
LOGO
4.时间单位。
常见单位有哪些?
年、月、日、时、分、秒。
进率:
1年=(12)月 1年= 365)天 (闰年366天) ( 1日= (24 )时 1时= (60)分
Page 4
LOGO
(3)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有什么联系?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0厘米 1平方米= 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 100平方厘米 1立方米= 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 1000立方厘米 1升= 1000毫升
Page 5
LOGO
(4)你还知道哪些长度、面积或体积单位?
二、巩固练习
1.完成“做一做”。
LOGO
( 1)2050m=(
( 2)( 7.5 )m² =750dm² 75000 )cm² =(
2.填上合适的计量单位。
2
)km(
50
)m 4.6吨=(4600 )千克
千米
平方米
天
千克
升
Page 12
秒
火眼金睛:
LOGO
今天是2009年2月29日。早晨6:30我被急促的闹钟铃声惊醒,便 从长20厘米宽12厘米的床上爬起来,马上穿衣、洗脸、刷牙,不知不 觉中已经过了20小时。想起不能迟到,我赶紧端起一杯300升的牛奶 一饮而尽,又吃了一个200千克的面包。然后就背起了2000千克重的 书包,走了300千米的路程,来到了56平方分米的教室,开始了20小 时的早读,上午上了三节课,体育课上老师带来了一只200千克的足 球,我一脚踢出了10厘米,踢得真过瘾!
常见的量数学教学教案
常见的量数学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常见的量,如长度、面积、体积、重量等。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1. 认识常见的量:长度、面积、体积、重量。
2. 学习测量工具:尺子、量角器、天平等。
3. 学习换算单位:如米与厘米、千克与克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掌握常见的量和测量工具的使用。
2. 难点:长度、面积、体积、重量的换算。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各种量的特点和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2. 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测量和换算,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常见的量,如长度、面积、体积、重量。
2. 讲解与演示:讲解各种量的定义和特点,演示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3. 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测量,如测量课本的长度、面积、体积和重量。
4. 换算练习:让学生进行长度、面积、体积、重量的换算练习。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学生,了解他们对常见量的理解和测量工具的掌握情况。
2. 实践操作:观察学生在测量和换算过程中的操作是否规范,以及他们的计算准确性。
3.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长度、面积、体积、重量换算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七、教学资源:1. 教材:数学课本及相关辅导书。
2. 教具:尺子、量角器、天平、实物等。
3. 课件:利用多媒体制作教学课件,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知识。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周:认识常见量,学习测量工具的使用。
2. 第3-4周:学习长度、面积、体积、重量的换算。
3. 第5-6周:进行实践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4. 第7-8周:进行课后作业的批改与辅导。
常见的量(教案)
常见的量(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常见的量及其应用。
2.能够清晰地区分不同量之间的关系。
3.掌握计量单位的换算方法。
二、教学重点:1.五种基本计量单位的掌握。
2.常见的量之间的换算。
3.应用量进行计算。
三、教学难点:1.不同计量单位的换算。
2.运用量进行数学计算。
四、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2.学生用书3.学生练习题册五、教学方法:1.情景引入法:通过生动的场景或实例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2.讲授法:在介绍常见的量和计量单位时,采用简洁明了的语言,使学生能够理解、记忆。
3.互动法:通过课堂互动,让学生发挥主动性,积极思考,主动回答问题。
4.综合法:课后让学生复习、总结所学内容,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六、教学过程:一、前置知识讲解:1. 数量和量(1)定义:数量是指用数码来表示一个个体数目大小的概念。
量是指具有数量和单位的概念。
(2)形象化的理解:如果把数量比做一个人的话,那么量就是这个人的身高、年龄或重量等属性。
2.量的种类(1)定义:量的种类是按照物理世界的分类,分成基本量和导出量两种。
基本量是人们直接感知得到的量,其单位是国际制度单位的基本单位,如:长度、质量、时间、电流、温度等。
导出量是由基本量经过运算或组合而得到的量,其单位是国际制度单位的导出单位,如:速度、加速度、功等。
(2)常见的量和计量单位时间量秒(s)长度量米(m)重量量千克(kg)电量量安培(A)温度量摄氏度(℃)面积量平方米(m²)体积量立方米(m³)速度量米每秒(m/s)二、教学内容讲解1.五种基本计量单位(1)秒( s):时间单位。
(2)米(m):长度单位。
(3)千克(kg):重量单位。
(4)安培(A):电流单位。
(5)摄氏度(℃):温度单位。
2.常见计量单位的互换(1)长度量单位互换: 1km = 1000m,1m = 100cm,1cm =10mm,1m = 1000mm。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常见的量》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常见的量》教案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常见的量》教案教学目标:1.学生进一步掌握质量、时间和人民币的单位及相邻单位的进率,能够根据实际选择、应用合适的单位;掌握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以及量的简单计算。
2.学生在整理、应用常见的量及量的单位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各个量的具体意义;能说明对常见的量选择、分析、判断的理由,提高分析、判断和推理等思维能力。
3.学生在复习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常见的量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有据思考、判断、分析等良好的学习品质。
重点难点:常见的量的归纳整理和应用。
掌握时间单位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二、回顾整理1.小组整理。
提问:常用的质量单位有哪些?(板书:质量)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各是多少?常用的时间单位、人民币单位各有哪些?(板书:时间人民币)你能说说这些单位,以及相邻单位间的关系吗?请先独立整理,再小组交流。
学生整理,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先完成填空,再集体校队。
追问:每年第一季度的天数怎样计算?四、应用练习。
1.做练习与实践第4题。
指名读题,理解题意。
学生独立计算。
集体校对,让学生说说是怎样计算的。
2.做练习与实践第5题。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指名口答,让学生说出计算过程。
引导学生完整说出飞船进入预定轨道的时间时2019年6月16日18时55分。
3.做练习与实践第6题。
指名读题,理解题意。
学生独立解答。
集体交流,展示学生的解答过程及结果,要求说明怎样想的。
说明:像这样计算载重量的问题,一般要按较大数量计算,求出物体最重可能有多少,和能承载的重量比较、判断。
五、课堂总结提问:这节课复习了哪些内容?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哪些收获?。
六年级数学《常见的量》教案
六年级数学《常见的量》教案六年级数学《常见的量》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能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质量单位、时间单位、人民币单位的意义,掌握这些单位之间的进率。
能熟练的进行这些单位之间的换算。
2、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通过系统地回顾总结与反思,让学生体验到收获知识的快乐。
3、情感态度:通过系统地回顾总结与反思,让学生体验到收获知识的快乐,在解决问题中增强学生的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整理学过的质量单位、时间单位、人民币单位的意义。
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
教学难点:熟练的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教法学法:自主复习法、讨论法、练习法、合作复习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1、出示课本中的信息,让学生自由阅读这些信息。
2、说说这些信息中有哪些量?哪些是质量单位?哪些是时间单位?哪些是人民币单位?(或者让学生把这些量进行分类)3、对于这些单位,你还知道哪些知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对常见的量进行系统的复习和整理。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1、引导学生复习常见的质量单位。
(1)说说常见的质量单位有哪些?(2)举例说明哪些物体的质量大约是1克,哪些物体的.质量大约是1千克,哪些物体的质量大约是1吨。
让学生进一步感受1克、1千克、1吨的实际大小。
(3)说说克、千克、吨之间的进率。
2、复习常见的时间单位。
(1)说说常见的时间单位有哪些?(2)说说这些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分别是多少?3、复习常见的人民币单位。
(1)说说常见的人民币单位有哪些?(2)说说常见的人民币的进率是多少?4、让学生根据回答,对这部分知识自己进行系统整理。
5、交流整理的结果。
形成下面的知识网络。
(1)常用质量单位:吨(t )千克(kg )克(g)(2)单位之间的换算: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3)常用时间单位:世纪、年、月、日、时、分、秒。
数学《常见的量》教案设计
数学《常见的量》教案设计第一章:长度单位的认识1.1 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入长度单位的概念,如尺子、绳子等。
1.2 教学内容:讲解长度单位米、厘米、毫米的含义和换算关系。
1.3 课堂活动:学生自主完成长度单位换算的练习题,教师进行点评和解答。
1.4 作业:布置长度单位换算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第二章:面积单位的认识2.1 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入面积单位的概念,如平方米、平方厘米等。
2.2 教学内容:讲解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厘米、平方毫米的含义和换算关系。
2.3 课堂活动:学生自主完成面积单位换算的练习题,教师进行点评和解答。
2.4 作业:布置面积单位换算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第三章:体积单位的认识3.1 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入体积单位的概念,如立方米、立方厘米等。
3.2 教学内容:讲解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厘米、立方毫米的含义和换算关系。
3.3 课堂活动:学生自主完成体积单位换算的练习题,教师进行点评和解答。
3.4 作业:布置体积单位换算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第四章:质量单位的认识4.1 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入质量单位的概念,如克、千克、吨等。
4.2 教学内容:讲解质量单位克、千克、吨的含义和换算关系。
4.3 课堂活动:学生自主完成质量单位换算的练习题,教师进行点评和解答。
4.4 作业:布置质量单位换算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第五章:时间单位的认识5.1 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时间单位的概念,如秒、分钟、小时等。
5.2 教学内容:讲解时间单位秒、分钟、小时的含义和换算关系。
5.3 课堂活动:学生自主完成时间单位换算的练习题,教师进行点评和解答。
5.4 作业:布置时间单位换算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第六章:温度的认识6.1 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温度单位的概念,如摄氏度、华氏度等。
6.2 教学内容:讲解温度单位摄氏度、华氏度的含义和换算关系。
6.3 课堂活动:学生自主完成温度单位换算的练习题,教师进行点评和解答。
《常见的量》素养教案
《常见的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在现实情景中,认识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
2.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
认识年、月、日、时、分、秒,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3.在具体生活情景中,感受并认识克、千克、吨,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二、教学重点计量单位之间的进率、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三、教学难点能运用计量单位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四、教学过程(一)通过读信息和举例感受常见的量1.师:下面的信息中有哪些是我们学过的常见的量?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16岁的叶诗文在女子400米混合泳决赛中,以4分28秒43的成绩夺得冠军,并打破世界纪录。
周璐璐在女子75千克以上级举重决赛中,以333千克的总成绩打破了世界纪录,摘得金牌。
生读题再说出每个数据是哪些常见的量。
2012年是时间,16岁是年龄,400米是长度,4分28秒43是时间,75千克和333千克是质量。
2.师:举例说明4分大约有多长。
生:我一分钟大约能写20多个字,4分钟我大约能写80多个字。
这张纸上的古诗字数是86个字,我写这篇字大约是4分钟。
3.师:举例说明300千克大约有多重。
生:一袋大米10千克,30袋大米大约重300千克。
4.师: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时间、人民币和质量的单位?举例说一说。
下面我们对这些单位进行整理和复习。
(二)整理常见的量1.师:我们首先来回顾常见的质量单位生:我们学过质量单位(吨、千克、克)。
相邻的质量单位的进率是( 1000 )。
1吨=( 1000 )千克 1千克=( 1000 )克师:你知道质量单位如何用字母表示吗?吨 t 千克 kg 克 g2.师:我们再来回顾常见的人民币单位生:我们学过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相邻的人民币单位的进率是( 10 )1元=( 10 )角 1角=( 10 )分3.师:下面是常见的时间单位我们学过时间单位(时、分、秒)相邻的时间单位的进率是( 60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的量
【教学内容】:
人教课标版教材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总复习p87-p88的内容和相关习题。
【教学目标】:
1、在经历自主梳理常用计量单位的过程中,进一步弄清各种量的计量单位及进率,明确他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构建系统的知识网络,提高自主复习的能力。
2、在生活化的复习应用活动中,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3、通过选择一些典型的复习题材,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领略数学的独特魅力。
【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明确常用的计量单位及进率。
进一步建立计量单位的正确表象。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小学里面学习的一些常见的量。
(板书课题:常见的量)师:那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学过哪些常见的量呢?(设计意图:直接引出课题,为学生指明思考和复习的方向。
)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师:大家说了那么多的计量单位,如果我们把这些计量单位全搁在一块,想一想会有什么感觉?那我们该怎么办呢?(分类、有序、系统地进行整理)师:对了,如果我们把这些计量单位分类,并有序地进行整理,使它们系统化,那就便于我们记忆和运用了。
(一)小组合作(学生自主讨论、复习)
(1)有哪些计量单位?是计量什么用的?
(2)常用单位有哪些?进率各是多少?
(3)特别要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地方?
(设计意图:让学生整理“常见的量”的知识,培养了学生主动梳理旧知的良好复习习惯。
同时,在课堂上引入小组合作再次整理相关知识,能更好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的进行资源共享,加强自我反思。
)
(二)汇报交流。
各小组派代表上台充当小老师,讲解计量单位的进率和意义。
并适当板书,老师作点拨处理,强调各单位间的进率和意义,并鼓励学生对发言同学提出建议或者意见。
(每个小组汇报一种量)
1、长度。
(1)什么是长度?长度:两点之间的距离。
(2)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用字母如何表示?(千米、米、分米、厘米、
毫米)
(3)它们之间的进率是什么?(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米=100厘米)
2、面积。
(1)什么是面积?面积:物体表面(图形)的大小。
(2)我们学过哪些面积单位?(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平方毫米)
(3)它们之间的进率。
(1平方千米=100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3、体积、容积。
(1)体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
容积:容器所能容纳的物体的体积。
(2)体积计量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
(3)进率。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升=1000毫升1升=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1毫升)
4、质量。
(1)常见单位:克(g)千克(kg)吨(t)
(2)进率: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
5、时间单位。
(1)常见单位:世纪、年、月、日、时、分、秒。
(2)进率:1世纪=100年1年=12个月1年=365天(闰年366天)
有31日的月份是:1,3,5,7,8,10,12。
有30天的月份是:4,6,9,11。
平年的二月有28日。
闰年的二月有29日。
怎样判断某一年是闰年还是平年?
(公历年份能被4整除的是闰年,不能被4整除的是平年,整百数年份能被400整除的才是闰年,如1900年虽能被4整除,但不是闰年。
)
(设计意图:在自我探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合作、交流,小组合作学习扩大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变单纯的师生交流为师生、生生间多项的交流互动,有效地促进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
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实际生活和计算中,有时需要把同一种量的不同计量单位进行改写。
同学们还记得怎样改写吗?(同桌说一说高级单位换算成低级单位,低级单位换算成高级单位的方法。
)
LOGO
Page 11
(1)3时20分=()分
练一练
(4)7立方分米8立方厘米=()立方分米=()升
(2)6.6吨=()吨()千克
(3)3080克=()千克()克200660037.008
807.008
(设计意图:通过说一说、练一练,让学生体会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四、自主检测,评价完善
1.出示小马虎的日记。
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订正。
2.完成课件相关习题。
(基本练习、常见题型、平闰年的判断)
(设计意图: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让学生体验这些量的实际意义,解决一些相关的简单问题。
)
板书设计:
常见的量
长度:
面积:
体积、容积:
质量:
时间:
人民币:
教学反思:复习课是对所学内容进行一个系统地复现,巩固与内化的教学活动,同时,它又是一个有针对性地诊断教学。
常见的量这部分内容涉及到:长度、面积、体积、容积、质量、时间等计量单位。
要知道这些量及其单位的实际意义,了解单位之间的关系,并解决相关的简单问题是这部分内容的重要目标。
直接引入课题,然后引导学生:“我们学过哪些量?有哪些计量单位?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它们进行整理。
”由于很长时间不接触有关量的知识,学生有些遗忘了。
因此在这个环节,我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进行整理复习,学生可以根据所学过的内容简单回忆,并在小组内补充和完善,再将小组交流的结果展示。
完成表格。
最后从一则漏洞百出的《数学日记》,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订正。
一节课下来,感到本节课把复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让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补充,从而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形成一个完整系统的知识体系。
不足之处教学时间的安排上出现前松后紧的现象,如果能把学生整理这部分知识作为作业,让学生在课前先整理复习,这样学生可以在家里查阅更多的资料,复习到的东西会更全面。
在课堂上直接进行小组交流补充,可以节约更多的时间为计量单位的改写留下比较充足的时间。